道教协会制度(共8篇)
一、总则
1、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维护宗教和社会和谐,协调当地政府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道教界合法权,弘扬道教主义,传扬道教文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继承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加强道教自身建设,促进道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标。
2、依法治教,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引导全镇道教人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社会和谐,振兴蜂岩道教,做好蜂岩殡葬改革工作贡献力量。
二、组织机构
1、蜂岩镇道协分会,位于凤冈县中南部,距离县城40于公里,全镇所辖七村一社区,有会员93名。
2、镇道教联络组成员:由9人组成,分别负责七村一社区的道协管理工作。
三、责任与义务
1、镇联络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做好道教业务培训,组织召开好道协会议,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殡葬改革工作,处理道协日常事务,如实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2、联络组成员:负责本辖区的道教人员管理和检查日常教务工作,如实向镇殡管所、联络组反映情况,协助村委抓好殡葬改革工作,解决好道教人员内部矛盾,执行政府和联络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纪律要求
1、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联络组在县道教协会的领导下,在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开展教务活动,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
2、联络组成员,必须服从政府领导,联络组的管理,教职人员必须尊师重教,服从本辖区负责人的领导和管理,积极、主动、支持殡葬改革工作。
3、严格执行《凤冈县道教协会量化积分考评办法》。对道教人员的工作表现实行积分加减,实行奖惩。
4、严格按照《凤冈县道教人员管理办法》、《凤冈县殡葬管理试行办法》及《锋岩镇道教联络组管理规章制度》对道教人员实行管理。
5、尊师爱友、团结友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风格,不骄傲自满,不自由散漫,不懂则问的良好风貌。
6、为了掌握了解道教协会人员工作情况和殡葬改革工作情况,定于每月30号召开镇道协联络组成员会议,汇报本辖区本月工作情况,上交统计月报表。
7、从事服务活动,必须着衣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虚心接受同人意见,努力提高道教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五、资金来源及财务管理
1、资金来源:社会捐助、道场提存和政府支助。2、2008年9月1日起,每供道场由掌坛师议事中提取管理费20元,利事费不够的由掌坛师担子费中补足。
3、财务监督和管理:在联络组成员中选举产生两名同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负责财务工作。镇社会事务办负责监督,每季度向协会会员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
4、收取的管理费,只能用于办公,开展公益事业和检
查工作及其它工作费用。
5、财务实行联络组组长一支笔签字。接待费用一次不能超过100元(不含酒水),100元以上需经联络组成员研究决定,方可开支。六、十严禁
1、严禁在规划外的地点操持宗教仪式活动。
2、严禁从事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
3、严禁参与“门徒会”、“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4、严禁张挂宗教以外的其它图案。
5、严禁从事“神纹”巫婆和其它不符合宗教系列的书籍内容作开设道场使用。
6、严禁接受丧家对殡葬改革的非法行为及要求。
7、严禁公墓外立碑,包坟、圈坟、祭坟等服务工作。
8、严禁从事公墓规划外的丧葬,应火化而未火化的丧葬服务活动。
9、严禁从事骨灰二次入棺安葬及超平方、留大坟头的丧葬服务活动。
10、严禁无证道士参加丧葬服务活动。
七、规程人员安排
1、按照《凤冈县道教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操办三天为度亡追思道场,四天为荐七净方道场或祈祥道场,五天为圆满地府到场或冥阳二利斋事道场。
2、丧葬活动执教人员规定:三天道场5人,四天净方道场6人,五天斋事道场7人,以上人数含担子在内。如果丧家要求七天斋事道场,被邀请的教职人员可由8-9人组成,在五天内根据丧家要求和教义门规法事规程完成斋事道场活动(除迎尊接驾,演斋过案法事)。
3、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道场时间的,必须由丧家书面提出申请,经村委会审核后,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从事
丧葬服务活动。
八、宗教活动场所
1、严格按照《凤冈县散居正一派道士暂行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指定的地点(家里或集中治丧场所)进行正常的宗教仪式活动。
2、有集中治丧活动场所的,必须在集中治丧场所进行度亡追思仪式活动。
九、业务培训
1、每季度进行业务培训,教职人员都有资格作教义阐释。
2、培训内容:书写正楷,字斟句酌,音乐齐整,格式规范,粘折艺术,新坛文雅、大方流利,俯伏皈依,一心顶礼,虔诚仰白,表白自然。
十、工资规定
1、严格按照县道教协会统一规定,每人每天工资不能超过70元、掌坛师不能超过140元(含担子费)的收费标准。
2、如遇特别困难的家庭,领坛人可以降低收费标准,参加人员只能服从,不得反对。
十一、罚则
1、有违犯道教组织纪律,不按规定办事,破坏协会形象,违反殡葬改革和道教管理相关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罚款,年检为不合格,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2、对其谣言惑众、污人名节、捏造事实、制造是非、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只想组织照顾,不顾组织纪律的严格按照《凤冈道教人员管理规章制度》规定,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分、罚款(100-1000元)、年检为不合格,并吊销资格直至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3、对无证开设道场和参与道场的掌坛师和教徒,按相
关规定给予处罚,扣1-3分资格分,罚款200-800元。
4、暴力殴打道教管理人员,按照《凤冈县道教人员管理办法》规定,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吊销资格。
5、对不工作的道教管理人员,报县道协备案,扣资格分,免去其联络组成员,并给予处罚。
6、教职、教徒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不年审的,取消其从教资格。
7、不参加道协联络组例会议的道教人员给予扣分处理(资格标准分5分),被扣完标准分的道教人员视其情节,报县道教协会给予取消其资格。
8、对隐瞒事实,不按时汇报道场情况的,按管理规定给予扣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经济处罚、吊销从业资格。
蜂岩镇道协联络小组 教职、教徒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对蜂岩镇道教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凤冈县道教协会章程》、《散居正一派道士暂行管理办法》、《凤冈县殡葬改革试行办法》、《蜂岩镇殡葬管理责任书》及殡葬改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教职和教徒人员情况,经道教联络组讨论通过,特制定如下规章制度:
第一条 明确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
2、接受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宗教事务条例和县政府殡葬改革政策及县道教协会对散居正一派道士的管理规章制度。
3、积极参加镇殡葬改革工作,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殡葬改革政策,为2009年全面推行遗体火化打下坚实基础,让道教人员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4、整顿作风,挖掘道教历史文化,弘扬道教文化传统,培养爱国爱教人才,使之道炬常明,佛日增辉。
第二条 责任与义务
1、严格执行《凤冈县道教协会章程》规定,巩固和发扬道教历史文化,加强道教自身建设,促进人类思想进步,实现道教服务适应社会,并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标。
2、严格遵守《凤冈县道协散居正一派道士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加强道教人员思想素质教育,自觉提高觉悟,改善思想,努力创建道教清净观和修养观。
3、严格按照《蜂岩镇殡葬改革管理责任书》规定,号召全镇教职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宣传殡葬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
4、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以殡葬改革为中心。联络组组长负责全镇道教日常教务活动,如实向上一级反映情况,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指示精神。
5、联络组成员,分别负责各辖区内道士的管理和日常教务活动,及时向联络组和殡葬管理所反映情况,服从村委会的统一领导,积极配合村委会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工作。
6、服从组织分配,联络组成员必须服从道协联络组的领导,接受镇社会事务办的监督管理。教职人员必须管好自己的徒弟,服从本辖区联络组成员的领导和管理,积极主动支持殡葬改革工作。
第三条 宗教活动操办场所规定
1、严格按照《凤冈县道教协会散居正一派道士暂行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按照规定的场所或家庭进行正常的宗教教务仪式活动。
2、严禁从事危害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参与“门徒会”、“法轮功”等邪教组织。
3、严禁唆使信教群众违犯殡葬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为。
4、严禁崇拜和张挂宗教以外图案,宗教活动场所只能张挂宗教历史人物图案。严禁从事神汉、巫婆、算命和使用其他不符合宗教系列书籍作道场法事之用,麻痹群众。
5、严禁接受丧家对殡葬改革的非法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公墓区域实施丧葬活动,对超平方、留大坟,应火化而未火化,骨灰二次入棺安葬,甚至有假葬行为的,公墓外立碑的,一律不能从事服务活动,并及时向村、道教联络组反映情况。
第四条 纪律要求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镇联络组成员中产生两名人员担任财务工作,财务人员必须实行发票报帐,每季度向教职、教徒人员公开收支情况。
2、资金来源:凡开设道场(除轻念皇经外),每供道场掌坛师必须交纳管理费20元。此费由各村联络组成员收取后,每月例会时连同死亡人口登记表一并上交联络组。
3、做道场纪律要求:(1)被丧家邀请之日下午4-5点(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进入场所施展宗教仪式活动,并及时向辖区负责人或联络组汇报。(2)持证入场,未持证者一律不准从事道教教务活动。(3)讲究坛规,不迟到、不早退、严肃活泼,开展道场法事要严肃认真,严禁在坛场淫语,打骂别人,赌博以及过量饮酒。(4)尊师爱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好,讲文明、讲礼貌、讲作风、讲风格、讲道规。(5)操作仪式时,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严肃认真,行坛文雅、围绕音乐、流利大方。(6)俯伏皈依,庄严身相,虔诚仰白,朝见圣容,一心顶礼,表白自然。(7)书写正楷,诵念经章,明声朗诵,节奏音乐,程序清楚,排列有序,坛场清洁,威严整肃。(8)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态度要和蔼,虚心接受意见,深思领悟,提供可参考的有关道教资料。(9)教职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弟子,德才兼顾,适应社会,弘扬佛法,造福人间。
第五条 考核积分制(标准5分)
1、每年年终实行考核,对绩分考核较好的,有实际操作能力,自觉维护殡葬改革工作的,及时提供违反殡葬改革信息的,觉悟性较高的教职人员加1-2分,并报镇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2、对绩分考核差的,不参加镇、村召开相关会议,有违反道教组织纪律和规章的道教人员扣1-5分。
3、对其谣言惑众,妨碍殡葬改革工作,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散乱人心,诬人名节,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和操作宗教仪式活动的道教人员,视其情节轻重,轻者扣1-2分,重者报县道教协会吊销资格。
4、外来人员必须持证向所在地村或联络组成员登记,方可开设道场。对外来人员无证操作丧葬仪式活动,本会任何教职、教徒人员均有权予以干涉、制止,并及时向镇联络组或殡葬管理所举报。
5、教职、教徒人员有违犯道教组织行为的,巧立名目的,乱向群众索贿财物的,扣1-2分,并报县道教协会予以取消其从教资格。
第六条 道场时间与规程
1、按照县政府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规定,根据丧家要求,分别开坛三天净方度追思道场,四天荐七净方道场或祈祥道场,五天圆满净方道场或冥阳二利斋事道场。
2、道场人员安排:三天、3-4人;四天、4-5人,五天、5-6人。如果丧家要求七天斋事可9-11人组成,必须在五天规定内操作法事(除迎尊、接驾、演斋法事)。
3、规程必须按照丧家的要求安排法事,不能减少。
第七条 工资规定
1、按县统一规定,结合当地经济收入状况,每人每天100元,掌坛师200元,(含担子费),不得超越此收费标准。
2、如遇特殊困难家庭,可以酌情降低收费标准。领坛人有权减少收费标准,任何教职、教徒人员不得干涉。
蜂岩镇道教联络组“三化”管理
实 施 方 案
为了加快推行蜂岩镇道教人员的管理,根据《凤冈县道教协会章程》、《散居正一派道士暂行管理办法》、《蜂岩镇殡葬管理责任书》规定。为提高道教文化素质,强化自身建设,服务群众,完善管理,纯洁组织, 结合实际。经镇联络组讨论,殡葬管理所审定通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统一化
1、为了加强管理,掌握道教教务活动和殡葬改革工作,从2012年1起,每月30日召开镇联络组成员会议,汇报本辖区内当月工作情况。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请假,不请假者按照县积分考核制度兑现,两次不参加者,处以停职察看或免去其负责人权利。
2、从2012年起,凡从事宗教活动的道教人员每人每天工资100元,掌坛师200元,(含担子费),绝不能超此收费标准,开展教务活动中必须持证上岗。
3、掌坛师凡开设道场,应交管理费20元,从利事费中提取。如利事费不够的,由掌坛师担子费中补足,按时上交,如果不按时上交的,按照管理规章制度给予处罚。
4、凡属于道教人员,必须皈依“道、经、师”三宝,所谓“道、经、师”是指“”儒、释、道,“道”是“老子道君”,“经”是指“释迦牟尼佛”,“师”是指“大成至 孔子先师”,即“老子讲道”、“文佛谈经”、“先师论礼”等宗旨、目的和意义。
5、祖师宝浩统一为“真武祖师浩”
6、道家法派统一为“道德虚玄净,真常守太清,志诚宣玉典、忠正演经科”。按照道教人员师徒程序,从“道”始遗传,源源不息。
第二条 规范化
1、规范科仪、经书,整理成序,大小读本一致,崇尚“儒、释、道”的经典作开坛活动讲读程序,其余书籍不能试用;
2、规格图案(宽1.5尺,长4尺左右,必须以“儒、释、道”图案为首,道具配套,除日常用具外,提供唢呐、二胡、笛子作早参、礼请、回响、投枕、拜表、配乐。
第三条 管理化
1、为了加快推行殡葬改革,强化宣传,联络组成员按照各自负责的村开展宣传。同时,教职人员在开设宗教活动期间或借以出灵柩时间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促进殡改工作。
2、强化跟踪管理,教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蜂岩镇道教联络组对道教人员的管理规章制度》,在接到丧家邀请后(白天)6小时内,(晚上)8小时内立即向所在村道协联络组成员报告。如果有教职人员不报告的由村委会和联络组成员查清事实,处当事教职(掌坛师)人员100元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有关部门给予重罚或吊销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蜂岩镇道教联络组
对外来道教人员进入我镇开展道教活动的管理
实施方案
为了强化我镇殡葬改革的宣传和对外来道教人员的管理,根据《凤冈县殡葬改革工作管理试行办法》、《蜂岩镇殡葬改革管理责任书》规定,针对外来道教人员进入我镇开展宗教活动。经镇联络组讨论通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凡外来道教人员必须服从当地村委会的领导和联络组成员的管理。凡进入我镇开展宗教活动的,必须依法持证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在开展活动前向联络组成员报告,并登记上册,方可开展活动。无证者一律不准进入我镇境内开展宗教活动,违者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2、外来道教人员必须按《蜂岩镇殡葬改革管理责任书》规定,从事丧葬服务活动,对火化而未火化的;对骨灰二次入棺安葬的;对公墓外安葬的,对在公墓外立碑祭坟的,对超平方留大坟头的;对有集中治丧场所不在该场所治丧葬的,一律不准从事丧葬服务活动,发现一起处罚款500-2000元。
3、凡外来道教人员进入我镇开展道场的掌坛师同样每供道场交管理费20元,由联络组成员直接收取上缴镇联络组。
关键词:农民协会,公共治理,农民专业合作社
民国时期国共两党都曾发动过农民成立农民协会来进行革命, 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进行自治从而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深层变革。[1]而现今我国农村存在的许多在民政局注册的技术性农民协会, 大多数都是半官方的组织。因此, 农民利益的维护和表达需要一个统一的农民组织。从农民协会的建立考虑, 可以规范引导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样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协会的存在有着自己的制度基础, 是制度变迁的结果, 是制度需求的产物。鉴于此, 笔者结合农民协会发展的历史, 对农民协会的概念进行了辨析, 并从国家权力制衡以及政府、市场、社区的角度, 进一步借鉴了日本发展的经验, 对农民协会的发展作以下制度分析。
一、农民协会的发展与界定
1.我国农民协会的发展历程
农民协会从产生开始就具有综合性, 既融入了生产、生活各个部分, 也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它在战乱年代既能为革命所用, 也能在和平年代进行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我国农民协会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乡村人自己发动的乡约。这个乡约由村人自我发起, 大家汇集一起, 作了承诺, 加入了这个组织, 以此邻里互相照应。邻里约定“人之所赖于邻里乡党者, 犹身有手足, 家有兄弟, 善恶利害皆与之不同, 不可一日而无之。不然, 则秦越其视, 何与于我哉!大患素病于此, 且不能勉, 愿与乡人共行斯道。惧德未信, 动或取咎, 敢举其目, 先求同志, 苟以为可, 愿书其诺!成里仁之美, 有望于众君子焉!”[2]。
近代中国的农会是与近代社会自治思潮联系在一起的, 在清末“新政”改革期间就产生了。1898年, 清光绪皇帝在部分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倡导和影响下颁布上谕, 命“省、府、州、县设立学堂, 广开农会, 刊农报, 购农田, 由绅商等有田者试办, 以为之率”。民国元年, 国民政府农林部公布了农会暂行章程, 要求各县成立农会, “以图农事之改良发达”。也就是说, 在清末和民国初, 中国最初的农会是一种社会经济自助组织, 其宗旨是推进农业的发展。
大革命时期, 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曾把农民协会作为组织和发动农村社会革命的一种手段。国民政府在民国初期曾广泛组织农民协会以开展北伐, 进行国民革命。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则是在国家权威发生危机的情况下, 通过农民协会来开展农村的革命工作。这个时期的农民协会, 事实上不仅团结了一般农民, 包括手工业者、小学教师和小商人;就是一部分脱离大地主影响、而对农会表示同情之小地主也已经联合在农民协会之内。[3]所以, 农民协会在当时就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由于农民协会对传统的乡村秩序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因而加剧了革命阵营的分化。代表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对农民协会的行为极为不满, 力求将农民协会纳入到传统之中。而共产党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 也希望通过规范农民协会的行动来换取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因此, 农民协会也随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而失去了合法生存的空间。
这之后, 在国统区的农会组织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以1928年《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和1930年《农会法》为标志的重建阶段, 以1938年《各级农会调整办法》为标志的整顿阶段。[4]其中, 国民政府颁布的《农会法》就规定, 农会以发展农民经济, 增进农民智识来改善农民生活, 而图农业之发达为宗旨。当然, 这时的农民协会实际上是国民党同共产党争夺农民领导权的组织, 是农村基层政权的补充形式。而共产党则使农民协会变成了其扎根农村进行革命的一级政权组织,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更是具有很大的发动力量, 并以此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直到1949年建国之后, 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协会还在土地改革中发挥了作用, 并于20世纪60年代演变为贫下中农协会。之后随着社会化改造运动的开展, 农民协会被“合作社”、“大队”所代替。但同时还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民组织的存在。这种历史状况表明, 农会既可以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秩序的武器, 又可以成为社会整合的工具。事实上, 建立农民协会并不是为了建立一种社会对抗组织, 而是在寻找一种社会协商和整合组织。现阶段的农民协会则主要是农民利益的整合和表达组织, 是与政府沟通协商的政治参与组织, 而且融合了经济、文化等功能。
2.现今农民协会的界定
目前, 农村存在着广泛的农民组织, 比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 在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的带领下, 同一专业生产的农户自发地组织起来, 成立了自己的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这类组织统称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研究会) , 简称农技协。[5]全国性的专业技术协会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其各地方都有地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挂靠单位为当地科委, 为典型官办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 即以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基础, 在自愿的基础上由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组成的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它是在某类农产品上做大做强的联合, 其技术共享、信息交流, 最早的形式是基于农村专业户的联合, 该组织中的经济部分逐渐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化。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即以主导农产品生产为基础, 由专业商品生产者参加的合作经济组织。它如今被规范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企业的一种类型。其合作原则与国际上对合作社的原则认同趋向一致。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可分为供销、金融、保险等职业性专业合作社和以农产品某一类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 对于农民协会的理解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称谓, 其名称含糊, 分类也不统一, 从而表现出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这些农民组织的注册也比较混乱, 有些在民政部门注册, 有些在工商部门注册, 现在, 从这些组织中抽出了经济部分,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而技术功能类则仍在民政部门注册, 称之为协会。
现今的农民协会是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因为农民维权性协会是注册不下来的。协会属于非营利组织, 要求在民政局注册, 但目前我国许多农民协会大多从事经济业务, 自身角色多样性, 表现出综合特征, 因而直接以农民协会命名进行注册的不多, 大都是注册为技术协会或行业协会。[6]中国政府很重视面子, 不轻易撕破脸皮, 下级对上级阳奉阴违也是有的, 不便违抗, 但又不认真执行或变相执行。国家的意义更在于中央政府的政策, 而地方政府的执行则可以削减或扭曲这种政策的执行, 农民所认同的国家中央政府层面与地方政府层面是两个层面。然而, 农民协会却能强化农民主体的作用, 以中央政府文件精神伸张自己的利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协会构成了相互制衡的三个主角。农民协会在主张中央精神方面有关键作用。农民通过农民协会直接对中央政府认同, 便有益于形成国家统一的概念。由此推理, 农民协会与国家中央政府可直接发生关联, 社会其他行业团体也可如此, 大的集团比如工人协会等团体协会都可以国家精神主张自己的利益。
农民协会不同于其他行业团体组织, 虽都是利益代表集团, 但其他行业团体组织的主张对国家发展影响没有农民协会影响深远, 农民协会在中国是代表占人口大部分的农民, 农民协会的发展能促进农民增收和福利增长。以Mancur Olson所论, [7]虽同是阶层集团, 它们也有所差别, 小团体是为了分利, 到处游说, 结成卡特尔, 对国家发展不利, 虽壮大本行业利益, 但也损失了国家的整体利益。然而, 对于大的团体如农民协会是代表某一阶层的人群,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国家很有裨益, 因为民间的繁盛也是国家的繁盛。也就是说, 农民协会的壮大对国家发展有更大的好处。
因此, 农民组织起来, 通过农民协会直接与国家对话, 主张国家精神, 上升到宪法, 把国家理念和精神融入宪法当中。农民协会可通过自我治理来使地方政府规模得以消减, 有利于民族融合、消除地方观念、增进对国家的认同。并坚持国家精神, 以中央政策和国家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 地方虽听令中央, 但时有有令不行或变相执行, 地方政府常借中央政策渠道截留资金, 打着政策旗号乱收费。中国的体制自上而下, 缺乏从下到上的反馈互动, 民间组织的繁荣可以平衡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中国政治体制要使人人对应于国家, 主张国家精神, 在民主体制上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使农民更能直接地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 而我国农村民主进程则需要在农民结成农民协会的利益主体上进行探索实践, 使农民以宪法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 农民组织的发展也应摆脱目前仅仅在经济方面发展的限制。由于农民协会具有综合性, 农民协会的发展是代表占中国总人口80%农民的利益, 对国家发展有利, 因此, 农民协会应反对地方政府扭曲中央政府政策, 增加农民对国家的认同。可以说, 农民协会的发展不是敏感性问题, 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2.农民协会的政府、市场、社区多元社会构筑视角下的解释
政府、市场、社区是构成社会的三层力量, 它们共同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与国家比较起来, 政府是不断变化, 有不同形式, 而国家却是保持长久, 国家精神应该不断升华, 并有历史积淀, 有深厚文化内涵。人们把公共权力以契约形式委托于政府, 政府代表国家利益, 但作为全体人民利益代理人的某一政府也会有自利行为。代理人——委托人理论也可解释国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难题。从政府的发展过程角度来说, 乔耀章教授认为, [8]政府有国家机构政府和非国家机构政府两种类型, 在社会中结成契约关系的社会团体也有政府作用, 可以被看作一种准政府。由此可以看出政府产生于社区, 是民间组织的转换, 民间组织和政府有着公共治理的共同目的。
政府作为公众的调停人, 提供公共物品。当然, 同时还有非国家机构政府的民间组织来调解。集体行动的不同联盟有的会结成卡特尔, 在政府政策制定上进行游说, 结成利益集团对政府进行施压。为防止利益集团对于其他人的侵害, 政府要出面调停和进行利益平衡, 但如果行政不透明、信息不公开, 政府出于自利性质, 容易倾向与利益集团捆绑一起。市场机制是在自利人基础上可以平衡有无, 整合资金、人力、技术, 使不同资源禀赋地区交换有无, 优化资源。在有民主经验丰富的国家里, 法律有种种防范, 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 能起到资源配置优化作用。而民主机制不健全的国家, 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等因素借助市场机制使不公平得以扩大化, 产生出诸如马太效应的现象, 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 交易在无令或有令不行的法律虚空下进行, 弱者被蚕食鲸吞自然厉害。更进一步, 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形成官商利益共同体, 官商勾结起来形成市场垄断, 破坏交易规则。利益集团参与政府决策的制定, 分散的农民参政成本大于参政收益, 农民不易行动起来, 导致农民对政治冷淡, 不能参与进来。而对利益集团左右政府决策的解决, 布坎南认为, 只有通过建立宪政体系来保证政治参与公平, 通过改进参政技术使农民参与政治的决策。[9]
政府、市场、社区, 从大到小, 后者更重视地方性。市场是一个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手段协调追逐利润的人们之间竞争的组织, 社区组织个人关系密切, 相互信任, 而政府则利用强制性力量干预资源配置。[10]从理论上讲, 市场在私有品供给上是有效的, 社区的比较优势是在“地方性”公共品供给上, 受益者局限在本地, 而诸如基础科学研究和司法体系等“普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应该由国家承担。在市场不完善的国家与地区, 公共物品无人提供, 就需要发挥社区作用。政府、市场、社区的三种模式究竟采用哪种, 这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由于文化和社会传统不同, 有的可能是市场效率相对高一点, 可加强市场作用;有的基于社会资本的社区, 组织能力强一些, 可扩大社区作用;政府作用表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上, 政府保护和界定产权, 提供公众所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由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社区更重视协作精神, 社区中的农民所依赖的是一种社会网络的信任。以农村中的金融为例, 农民缺乏资金, 银行不愿意参与农村中的金融市场。农民大都借助社会网络关系进行融资, 社区里的乡规民约通过舆论制造道德压力。社区是一种经济政治社会大熔炉, 政府指令和市场规则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或根本不起作用, 这就得依靠构筑农民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来促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民协会作为一个农村中的民间组织, 具有社区的作用, 它的发展是个逐步过程, 具有很深的信任力量和社会资本在里面, 不能以行政命令或市场机制的模式来套。它是个农民自发创造、自发行动的集合物。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需发挥社区作用, 农村社区与农村城镇化是个同步过程, 应待市场机制成熟, 再结合公司制的相关优点逐步发展。以发展的视角, 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经验在不发达国家地区有所限制, 不发达国家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市场理论在不发达国家中推行也常常失败, 并带来多种问题, 加剧了不发达国家地区的贫穷。在农村当中发展经济, 推行市场组织下的公司制, 由于农村资金人才制度缺失, 农民组织便空有公司的外壳, 农村的发展被限制于通令通行全国的市场法律条文之外, 农村弱者受制于人, 只能愈是落后。社区性质的农民协会是内公外私的治理结构, [11]不排除内部治理中的舍私为公、无私奉献的现象, 这些都是农民协会自己解决的问题。农民协会内部的公益精神的维护, 成员之间产权的明定是农民协会自己的事情, 其中所有的血缘、地缘关系是农民协会的社会资本, 这种社会资本能促进农民协会的形成, 但血缘、地缘的狭隘性和封闭性也限制了农民协会的发展。未来随着农民协会的发展, 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会资本需转变为以协会发展远景为中心的社会资本上来。
3.农民协会的日本经验进一步解释
日本“农协”的全称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 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日本农业合作社, 因而它主要是日本农民的经济组织。但日本的农协也是履行诸多综合功能的经济组织, 如当国家的农业政策与农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农协就会代表农民的利益, 替农民说话。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由中央、都道府和市町村三级农协组成的合作社网络体系, 几乎所有农户都加入农协。农协的宗旨就是为成员提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方便和服务, 并组织农协成员之间开展互助。中央和都道府县都是一种联合协作关系, 不具有行政命令权。日本农协是靠其独特的组织原则和经营原则组织发展起来的特殊法人。其原则是自愿加入、民主管理、协作、限制出资配额、促进教育发展和剩余资金分配等, 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各基层联合推荐, 并经全体会员选举产出总代表大会。由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 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最高领导层。理事会及领导成员接受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会员分正式会员和准会员。会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准会员不从事农业生产, 但可以融资并通过农协做生意。农协服务范围很广, 无所不包。
日本农协的组织体系离不开日本整个经济体制, 有日本经济组织的相互关联融合特点。以速水佑次郎的研究来说, 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学习西方, 但不同于西方。日本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技术并本土化。金融集团与产业集团形成紧密结合, 财阀制度, 相互参股, 在金融支持下工业发展迅速。[10]日本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相互关联, 上下游生产要素行业便需相互参股, 互相合作。这种参股形式更是一种相互的合作。如日本各大商社都为综合商社, 资本相互参股, 利益绑结一起, 业务联系紧密, 依托社会关系组成紧密组织。[12]财阀也是如此, 商社和财阀捆绑一起。商社和财阀对外“军国主义”, 对内“军团主义”。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他们实力展示的证明。但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掠夺最终导致了他们自己走向覆灭。当然, 财阀和商社是独特的东方经济模式, 它有东方的文化基础, 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根基盲目地学习西方的结果。
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明治维新变革运动, 而民治维新则受中国阳明学派的思想影响。日本公司治理现今还是很受中国先前思想的传扬主张, 唐代的《贞观政要》则是对日本影响深远。中国清末洋务运动开展,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 以求民富国强。日本比中国先行了一步, 自明治维新开始就学习西方, 国力大增, 走向世界前列, 并已经翻译了大量西方著述。当时, 清政府认为学习日本比学习西方更容易些。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认为, 中国与日本在语言文化有所渊源, 日本与中国国情相通, 通过学习日本而学习西方, 学习日本更是适合当时中国。[13]目前也是如此, 虽然日本土地私有, 但中国与日本都是地少人多、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 中国需要发展综合性农民协会来解决农民公共产品短缺、分散农民难以对接大市场从而难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随着中国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 中国发展综合性农民协会的环境越来越成熟。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农民协会发展的制度基础分析, 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农民协会发展的前提是农民协会不是国家的对抗性组织, 它可以促成农民参与政治, 增进农民对国家的认同, 能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平衡, 维护国家宪法精神, 主张中央政府政策, 利于国家创新体制, 利于社会化大生产。
第二, 农民协会能有效促进社区治理, 农民协会更应该具有综合性, 促进农民在生活、生产方面进行合作;农民协会离不开政府支持,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农民协会自我发展, 通过市场导向, 利益促使, 农村社区更应该让农民协会参与进来进行自我治理。
第三, 日本与中国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农业也具有相似性, 如地少人多、农户规模、经营分散等。中国在加快土地流转前提下, 有必要成立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农民协会。通过自下而上的农民协会的自我发展与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相互结合, 使农民协会从地方到中央有相应的指导部门。
第四, 农民协会的发展基于中国现状对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民组织进行整合, 从而构筑农民协会的广泛社会体系。
关键词:行业协会;制度异化;组织边界;运行空间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2-0030-03
行业协会,英文为“Trade 13'tomotlon Association”、“Trade Association”、“Business Asseciafion”等,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如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认为:“行业协会是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英国学者斯坦利·海曼认为,行业协会是“独立的经营单位组成、保护和增进全体成员既定利益的非盈利组织”。等等。在我国,对行业协会的定义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定义,即“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事业单位在自愿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维护合法权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盈利性、自律性的社会经济团体”。虽然说人们对行业协会的理解多种多样,但就其制度特性而言,主要有非营利性、经济性、非政府性、自愿性和行业自治性等较为明显的组织属性。
一、我国行业协会发展中的制度异化现象
异化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具有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等之义,在17、18世纪被运用于哲学理论研究。作为哲学的一般性含义,异化是指人通过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如商品、宗教、国家和各种意识形态等等,在一定条件下和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对创造者进行排斥和危害。。后来,异化理论逐渐被运用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对于制度而言,所谓制度异化。就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制度的实际运行与制度设计初衷或制度本质相背离或对抗。虽然说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行业协会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不翻谐的声音,如行业协会的“二政府”现象、行业协会的社会公信力较差、行业自律性较弱等,使得我国行业协会面临组织失灵的危机。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行业协会的制度建设滞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制度异化,与行业协会的本质特征相背离。
1.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的生长途径大体有体制外和体制内两种:体制外的由民营企业自发形成,以期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务,求得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体制内的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改制而成,在政府的授权或委托下,承担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一方面,就体制内生成而言。这些由政府行政部门改革而来的行业协会,其组织、管理仍然照搬了原来的政府模式。甚至其领导人绝大多数就是原来的部长、局长,它们与政府之间依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政府把行业协会看成是政府的附属单位或下属单位。就是行业协会本身也觉得离不开政府,没有主管部门就觉的无所适从。实质上。这些行业协会就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二政府”。另一方面。从体制外而言,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温州等地由民营企业自发形成了许多地区性的行业协会,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民间商会”,官办色彩很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行业组织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一业一会”等制度,这些“自下而上”成立的行业协会很难在民政部门登记,即便已经登记取得法人地位的行业协会和商会也是经过重重手续,付出很大代价才得以登记的,因而其成功组建主要看官方的态度。没有政府的介入和推动,这种自发性的自我组织的“民间团体”是很难获得合法的权力来源的,因而这种行政许可之下的行业协会不仅自主性受到很大的约束,而且必然带有典型的政府主导的倾向,无法真正实现行业的自律和自治。
2.组织目标的营利化倾向
从行业协会的职能可以看出,它不可能像政府那样以国家强制力通过税收等形式获取必要的资源,因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协会面临经费紧张的困境,许多行业协会被形象地称为“三无”组织,即“无编制、无经费、无场地”。即便是体制内形成的行业协会。由于国家的投人有限。也面临经费不足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坐在原地“等、靠、要”,不如主动出击、拓宽筹资途径。国家法律条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非营利组织建立营利性“给养”组织或对社会服务收取费用。因此,许多行业协会并不是把主管单位的拨款和向会员收取各种费用作为惟一的经济来源,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各种营利活动。行业协会在创收方面虽然体现了它自主性的一面,但以商业活动赢利可能使非营利组织将注意力和兴趣点放在营利活动上,在国家法律没有强制规定所有非营利组织的这部分利润要全部上交的情况下。仅有“利润不得在组织成员间分配”的原则性规定还不足以抵挡市场的诱惑,行业协会这种非营利组织就有异化为营利组织的可能,最终把追逐利润确定为组织的目标。实际上,行业协会作为一种经济治理机制。一旦异化为营利性组织,偏离公共服务价值取向,其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带来了负效应。
3.行业自治和自律机制缺失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行业的自治与自律。但是,由于我国行业协会本身功能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使得其在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标准制定、行业争端协调和涉外案件调查与公诉等方面工作很不到位。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如我国企业目前经常面对的反倾销指控。很少听到代表企业的行业协会的强有力声音,导致我国企业在反倾销指控中应诉不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企业被诉倾销案件胜诉极少,近10年来,败诉率高达62.5%,致使大量国际市场份额丧失。正是由于行业协会服务职能的缺失,使得行业协会无法在企业中树立威信,应有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价格协调中的作用不大,约束力不强,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严重,不利于本行业的健康发展。
4.行业协会社会合法性的普遍缺失
作为一种合作机制,一个行业协会社会合法性的取得主要在于它可以增进企业的共同利益。只要某一个行业或职业的从业者在竞争中存在着共同利益,对调整其自身行为的规则能够达成共识,而且相信合作行动能够带来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那么自愿组建的行业协会既具备了最基本的合法性,也具有最本质的生命力和最强烈的发展动力。问题在于我国的行业协会是在向市场
经济转轨时建立的,行业协会大都延伸了部分政府的管理职能。且大多数行业协会的领导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行业协会在生存发展上依赖于政府而非企业,从而更多地关心其对政府意图的贯彻。由于行业协会必须为政府负责,这就必然会忽略行业内各企业的利益,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信急、协调以及服务的功能,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作用会被淡化,对企业的各种呼声不愿意或是难以向包括政府在内的有关部门或机构反映,久之也就必然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同。另外,由于我国行业协会原来的成员主要是大型国企,行业协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协助国企改制及进行管理,服务的重心不是全行业的所有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小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忽略中小企业的地位和影响,只让中小企业做陪衬显然是不合适的,难以获得广大中小企业的认同。这就导致我国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过小,社会基础较差,即使是行业协会发展较好的浙江温州,太部分行业协会的会员覆盖率也仅在20-60%之间,这与发达国家行业协会80-90%的覆盖率有较大差距。因此,即使我国行业协会拥有政治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但如果行业协会的社会合法性不断弱化的话,在其失去经济属性后。面临的就将是生存危机。
二、行业协会运行空间的理论分析
1.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类型
从理论上讲,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从行业协会的性质和职能可以看出,它既不同于纯粹的市场组织,又不同于纯粹的非市场组织,具有市场组织与非市场组织的双重特征。这就决定了行业协会的产品供给既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也包括私人产品。
一是私人产品——针对性培训、个别信息等。行监协会在对会员或会员企业员工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边际成本不完全是零或相当情况下大于零。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而且主要是这种功能的发挥过程中受益范围有限,受益对象明确,绝对可排他,所以在供给过程中往往没有“免费”午餐,包括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或市场信息,也是付费才享用的产品。目前的众多行业协会在这种产品的供给中很有积极性,因为不存在“搭便车”,所以可以通过收费经营来实现一定的盈利。
二是准公共产品。即俱乐部产品——组织展销展览会、国内外经济交流和合作、行业信息、办刊咨询。协调维权等。行业协会在提供这类产品的过程中。一般来说主要是会员享用,对于非会员具有其他性。该类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是通过集体正式维织而实现了供给规模效应。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这种产品的存在正是对潜在会员的最大吸引力,所以成熟的行业协会都比较注重该类产品的供给,来扩大实力,赢得会员的信经。
三是行业性公共产品——行业规划、行业管理、政策游说、发展行业和社会公益事业、行业统计和信息公开等。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治理机制,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其核心功能之一,以此来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但是,该类集体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最容易出现供给不足,奥尔森的“数量悖论”就是很好的例证。
2.影响行业协会组织边界的因素
一是行业协会规模。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行业协会的规模越大,会员企业越多,那么,行业协会可支配的资源(如会费收入)就越多,商会提供的产品总量也越多。特别是行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随着行业协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行业协会企业数量的增多,其控制的资源越来越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各类会员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大规模的行业协会会更加关注公共产品的供给,因而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也将随之增加。我国行业协会一般规模偏小,因而其社会影响力还相对有限,限制了其产品的供给。
二是会员企业趋同度。会员企业趋同度(即同质性)也会影响行业协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结构。一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员趋同度与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总量呈同方向变化,因为会员趋同度越高。表明协会会员共性越大,共同利益越多。从而会员企业之间在达成合作协议时决策成本更低,且不会轻易违背协议,因而协会更容易协调会员的集体行动。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产品方面;而会员趋同度越低,表明协会会员共性越小,共同利益越少。协会就越难组织集体行动提供对全部会员都有利且仅对本会会员有利的产品,且由于异质集体比同质集体的决策成本要大得多,因而行业协会也就只有较少的资源投入到提供产品方面来。一般来说。行业协会会员趋同度主要取决于会员企业的规模、地域分布、行业属性、产权性质等四个方面。一般情况下。这四个衡量指标越相近则会员共性越大,共同利益越多,在达成合作协议时更少讨价还价,协会更容易协调会员的集体行动,也就能更好的提供俱乐部产品和公共产品。就我国而言,由于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在规模、地域分布、产权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协会会员趋同度较低。从而影响到俱乐部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这些产品的供给不足,使得行业协会对未人会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即使是已人会企业也有不少主动退出,使得行业协会规模越来越小。这又将进一步限制其产品的供给,导致行业协会陷入一种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是政府职能定位。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行业协会相对政府部门是一种制度互补品,能满足企业对不同制度安排的偏好,以节约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这个角度讲,行业协会是一种组织替代另一种组织(政府)的制度安排。因此,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职能的转换,主要包括行业性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由谁供给、供给多少的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这种组织边界划分主要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是“大市场、小政府”,行业协会提供的公共产品较多,在市场经济相对落后和不完善的国家,比如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掌控了众多职能和资源,协会无法承接行业管理和自治的职能。因而行业协会提供的公共产品相对较少。
四是法律制度。从发达国家发展行业协会的经验可以看出,法律制度对行业协会的组织边界即职能定位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立法,可以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确保行业协会的相对独立性,以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可以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使其不错位、不越位。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法律建设滞后,没有专门的法律来明确、规范行业协会的发展,使得我国行业协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缺位、错位、越位,有些行业协会甚至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简要的对策建议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针对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大力发展我国的行业协会,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完善立法,加快行业协会方面的立法建设
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协会已经出台了《行业协会法(草案)》,但还未进入正常的立法程序,国家应该加快这方面的建设进程,以明确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常运行。
2.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
要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对于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适当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步伐,引导协会本身通过健全内部组织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促进承接行政职能转移的时机加快成熟,从而逐步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新型关系,真正达到市场经济体系下借助行业协会实现对_企业调控体系;对于市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行业协会组织还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只靠自身力量一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组建初期尤其需要当地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特别在参与经济活动中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引导、支持和帮助,采用由政府引导为主的“官办+引导”型关系,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成熟,逐步向体制外关系靠拢,形成完全由市场组织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行业协会。
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管理
要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使其既不错位、不越位,又能在组织空间内合理运行,从而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扩大自身规模,这又将进一步增加行业协会的运行空间,使行业协会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会
制
度
一、会议制度:每年一次会员大会或代表会,半年一次理事扩大会,每季一次会长办公会,每月1日为协会小组长例会(可与计生例会合开),每月2日为小组会员活动日,每月3日为会员联系活动日。
二、工作制度:乡协会定期向乡政府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协会在会长领导下实行理事分工负责制,会长要向小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和检查落实情况。
三、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小组(户)长和会员骨干培训(以会代训也可)。
为树立协会良好形象,严格财务管理制度,特做如下规定:
(一)书法协会经费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监督下由秘书部负责收支执行。
(二)协会日常开支及各活动费用,由秘书部及所属会长审核、批准、报销。
(三)协会各部门的报销凭条不得私报、乱报或虚报金额。
(四)协会发票须有报销日期、经手人、审核人的签名,努力做到节约,不乱花钱,报销
须严格执行财务纪律。
(五)协会成员在活动期间垫付的费用(物资和车票等),经本人部长审核证明签字后,自
行交由主管财务的办公室登记保管,社联办公室批复后通知领取报销费用。
(六)协会账目应清楚明了,定期由会长审查,并在协会全体会议上,由秘书部公布近期
财务情况。
(七)协会内部报销,一般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
(八)书法协会秘书部需定期向会长汇报协会财务情况,正会长不得兼任秘书部部长一职。
(九)对违反财务制度,犯有错误的干部,使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会内扣分、给予警告。
(十)本制度自公布日起执行。
书法协会换届制度
一、换届选举时间:协会换届选举原则上定于每年六月份换届。
二、协会正副会长、正副部长任期原则上为一年。如连任需经过全体会员大会通过。
三、协会正副会长、正副部长原则上必须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各职位干部先推荐能胜任其职位的人员。
四、协会换届后一周内,必须及时向社团联全会上交信任协会正副会长、正副部长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专业班级、个人联系方式、职务、宿舍号)。
五、任期已满一年的正副会长、正副部长,需提交工作总结、个人自评,须做好移交工作(包括固定资产、档案文件、经费情况、支出存根等)。
六、协会换届后干事自动离职。
七、每年换届后,上任干部对新任干部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时间一般在八月三十一日。
八、本制度自公布日起执行。
附:干部选拔条件
1)在校期间无通报批评以上处分(不包括通报);
2)品行优良、作风端正、有责任心、对工作有热情、无不良嗜好、有正确的政治觉悟,健
康的心态;
3)有能力协调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4)具有团队协作意思,服从组织领导,认真执行工作安排;
5)可以耐心对待下属并对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一定帮助;
考核目的:
1.选拔优秀人才,发展我社。
2.提高干事的竞争意识。
3.让每一个进入协会的干事都有所收获学到知识,锻炼到自己的能力。考核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考核内容:
1、工作态度:开会到场、活动参与情况、对工作重视和负责状况、工作积极性、遵守我协会各项制度情况。
2、工作能力:工作成效、任务完成及时性、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人际关系状况、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意见及建议情况等3贡献与否:对我社在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或为我社获得荣誉称号的予以加分 考核奖惩:
1,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会员,由所在部门视情况予以淘汰。
2,对于考核优秀的会员,予以“先进个人”称号的奖励。
考评方法 :
1、部长级评优:会长评价(占50%),部长互评(占30%),各部室部员对本部部长评价(占20%),社干级评优:各部门部长评价(占50%),各部门内部成员互评(占 30%),组织部评价(占20%)
2、对我协会有突出贡献的或为我协会获奖的加3分,无突出贡献的不加分。
3、最终先进个人的评选按得分多少算。
4、考评自即日起生效。
每次活动举行前二周组织部要写好活动策划书,上交批准后以会议形式通知全体会员,活动结束后两天内各部室上交活动总结。(包括活动举办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和从活动中我们所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等)
读者协会会员纪律
1、对于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取消其会员资格。
2、对严重扰乱本协会正常活动秩序者取消协会会员资格。
3、对言行不利于会员间团结者取消协会会员资格。
4、无特殊情况不能缺席活动,因事不能参加活动者须向
本部部长请假,部长再向协会办公室请假,准假方可不
参加,其余视为缺席。所有部长直接向会长请假。
5、对累积三次缺席协会活动并不向协会办公室说明理由者
取消协会会员资格。
6、每学期至少向组织递交一份读书心得或者个人工作总结。
7、会员要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8、短信通知需回复,五次未回复者视为自动退会。
9、每次会议召开提前10分钟,活动最少提前30分钟到
达,如有不能按时到达者请稍后做解释。
10、会长与各部室的部长要为社干做好模范作用,积极参加
协会各项活动。
读者协会各部室职责
一、会长岗位职责
1、在图书馆的指导下、在院团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履行学院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图书馆和社团管理委员会的决定,领导并主持全协会工作。
2、依据淮南师范学院《社团管理委员会规定》,根据社团管理委员会和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制定协会的发展规划、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学期工作计划。
3、指导和带领协会全体社员积极完成本协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督促协会各部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4、负责抓好协会队伍的素质建设。
5、负责指导协会的对外交流与联系事务,负责协会内各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工作。
6、定期向指导老师和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汇报。
7、完成图书馆和社团管理委员会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副会长岗位职责
1、协助会长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协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好相关工作总结。
2、在会长的领导下,指导各部门制定、实施和完成工作计划。
3、协助会长做好社团内部的管理工作。
4、协助会长做好其他工作。
三、办公室岗位职责
1、辅助会长进行协会的日常事务管理。
2、负责社干的工作考勤与统计。
3、负责协会的文字起草和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对协会的财务、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组织部岗位职责
1、负责协会会员的发展、会员的工作考核和换届工作。
五、通讯部岗位职责
2、负责协会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及组织工作,包括连联系场地、组织会员参与及现场安排
1、负责协会活动的文字宣传工作。
2、负责及时撰写发布协会活动的通讯稿。
七、宣传部岗位职责
1、主要负责协会的海报宣传工作。
2、负责会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八、外联部岗位职责
1、负责协会与校内团体之间联系。
2、负责协会外部赞助策划、起草、落实工作。
九、读书角岗位职责
1、主要负责协会“读书角”读书交流活动的长期开展。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指社会成员, 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的可能性时, 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 但为维护公共利益, 依据法律规定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可以是与违法的行政行为或不行为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团体或组织,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企业间的行业自治逐渐形成, 由于他们自身行业性、自愿性、自律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 因而能够独立于政府和企业, 更好地维护行业成员的利益和社会公益。行业协会在行政诉讼中可以充当行政诉讼代理人、支持起诉人以及为维护成员利益或公共利益而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害该行业协会成员利益或本行业的公共利益时, 可以以原告身份提起行政诉讼, 以维护本行业公共利益或者其成员的利益。根据诉讼信托, 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基于实体权利人的信托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并承担程序意义上的诉讼结果。因此, 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对企业利益有效的救济手段。
二、行业协会代表企业提起行政诉讼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现。随着企业维权意识的提高和行业协会的发展, 作为同行业企业的代表, 行业协会越来越强要求运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行政机关对行业公益的侵害。
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有其现实必要性:
1. 维护行业公共利益的需要。
随着行业协会的发展壮大, 这些存在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行业协会,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中介作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行业服务, 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权益, 而且必须接受政府监督和管理, 获得合法性和有序性, 以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2. 企业需要行业组织的保护。
与个人相比, 行业协会对于与行业有关的企业公共事务更为熟悉, 因而在行使原告权利或承担义务方面更为方便, 而且更能产生强大的效应。
3. 行政诉讼高效化的需要。
行业协会具有组织性、协调性、自律性, 可以避免单个企业的盲目滥诉,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集中企业在本行业领域的共同问题, 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行业协会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可以促进行政主体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行业协会作为行政公益诉讼主体的构想
1. 行政公益诉讼的合法性是行业协会代表企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前提。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 依法提起诉讼的, 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实际上拓展了《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受案范围, 赋予了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对于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以诉权, 符合了行政法治的基本精神。而公民自发、自愿, 以公民社员权为基础, 为了维护某一行业共同利益而结成的行业协会, 理应充分表达公民意志, 维护行业利益。
2. 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必须基于企业利益或行业公共利益。
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使行业利益受损, 是为了维护全行业成员的集体利益。行业协会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以行业利益为界, 具有“行业公益”性质。虽然作为原告的行业协会与本案可能具有间接的利害关系, 但原告并非本案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而是行业成员利益或行业公共利益的代表。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一个利益整和的过程, 受害人利益最终抽象为行业的整体利益。
3. 行业协会直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对象既包括具体行政行为, 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要求造成损害的事实, 由于具体行政行为多针对个人, 因此抽象行政行为也应是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对象。抽象行政行为成为诉讼对象是行政诉讼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要远比具体行政行为范围广、影响大, 有必要赋予行业协会直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另一方面, 起诉抽象行政行为较具体行政行为更为复杂, 操作起来更难以把握, 由行业协会提起诉讼更为现实可行。
4. 行业协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费用问题。
行业协会提起诉讼的费用如何负担是行业协会一旦介入行政公益诉讼很现实的问题。由于行政公益诉讼牵涉面广, 取证调查困难, 持续时间长, 诉讼费用昂贵, 因此, 作为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行业协会应该得到经济保障。有必要在行业协会内设立特定的专项基金, 由会员分摊, 具体使用规则由会员协商制定。同时, 由于行业协会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 可以设立特定对行业协会的胜诉奖励制度, 对原告方进行适当的弥补, 激发对行业协会的公益诉讼主动性, 使行业协会更好地维护企业共同利益, 促进和谐社会下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我国各企业、各行业蓬勃发展。但目前我国处在政治经济转型时期, 企业与政府之间矛盾也不断凸现。而行业协会的出现, 把单个企业连系起来, 可以代表同行业的企业群, 维护企业共同利益和行业公共利益。所以, 有必要让行业协会代表企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并对行业协会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之一提出制度性构想。
关键词:企业,行业协会,行政公益诉讼
参考文献
[1]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周勇:依托行业协会实现行业有效治理的研究.武汉:中南大学, 2004
[3]齐树洁苏婷婷:公益诉讼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现代法学, 2005 (5)
[4]应松年: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会上,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市慈善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并就总的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重点说明和提示。
河东、宝坻、西青、武清、津南、滨海新区和宁河县的慈善协会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就加强自身建设、争取领导支持开展慈善月活动和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作了介绍。
市慈善协会副秘书长张兆亮就《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优势,做好慈善救助项目》发言。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富作了题为《深化对慈善事业的认识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讲话。
最后,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发表讲话。她在讲话中强调,第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六次提到慈善事业及相关工作,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做好慈善工作的意义,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慈善文化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接受慈善理念,进而形成慈善的社会风尚。第二,慈善事业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慈善组织民间化不是脱离党的领导,慈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近两年新人走上区县慈善协会领导岗位,适当时候开展培训工作。第四,要重视和加强市区县上下联动的协作机制,发挥市区县的合力,共同将慈善公益工作做好。♡
endprint
4月23日上午,天津市区县慈善协会会长联席会在宁河县富利大酒店召开。市级老同志、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宁河县县委书记李树起、副县长李润得出席会议。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富、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副秘书长王明儒、张兆亮、曹建华以及本市十八个区县慈善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市慈善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并就总的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重点说明和提示。
河东、宝坻、西青、武清、津南、滨海新区和宁河县的慈善协会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就加强自身建设、争取领导支持开展慈善月活动和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作了介绍。
市慈善协会副秘书长张兆亮就《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优势,做好慈善救助项目》发言。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富作了题为《深化对慈善事业的认识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讲话。
最后,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发表讲话。她在讲话中强调,第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六次提到慈善事业及相关工作,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做好慈善工作的意义,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慈善文化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接受慈善理念,进而形成慈善的社会风尚。第二,慈善事业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慈善组织民间化不是脱离党的领导,慈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近两年新人走上区县慈善协会领导岗位,适当时候开展培训工作。第四,要重视和加强市区县上下联动的协作机制,发挥市区县的合力,共同将慈善公益工作做好。♡
endprint
4月23日上午,天津市区县慈善协会会长联席会在宁河县富利大酒店召开。市级老同志、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主持会议并讲话。宁河县县委书记李树起、副县长李润得出席会议。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富、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副秘书长王明儒、张兆亮、曹建华以及本市十八个区县慈善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市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佟树海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市慈善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并就总的思路和工作目标,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重点说明和提示。
河东、宝坻、西青、武清、津南、滨海新区和宁河县的慈善协会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就加强自身建设、争取领导支持开展慈善月活动和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等方面的情况和做法作了介绍。
市慈善协会副秘书长张兆亮就《发挥上下联动机制优势,做好慈善救助项目》发言。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学富作了题为《深化对慈善事业的认识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讲话。
最后,市慈善协会会长曹秀荣发表讲话。她在讲话中强调,第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六次提到慈善事业及相关工作,发展慈善事业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我们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做好慈善工作的意义,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慈善文化的宣传,让社会各界接受慈善理念,进而形成慈善的社会风尚。第二,慈善事业要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慈善组织民间化不是脱离党的领导,慈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针对近两年新人走上区县慈善协会领导岗位,适当时候开展培训工作。第四,要重视和加强市区县上下联动的协作机制,发挥市区县的合力,共同将慈善公益工作做好。♡
【道教协会制度】推荐阅读:
道教协会会长讲话稿11-01
养生协会规章制度07-21
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09-19
见义勇为协会规章制度09-27
商协会理事会管理制度10-31
市场营销协会规章制度修改版06-11
妇女协会06-01
手工协会简介06-13
协会合作协议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