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中煤平朔集团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2年12月)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多年来,平朔公司认真贯彻山西省、朔州市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预防和杜绝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为促进朔州市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仅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有效做法,也是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环境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落到实处平朔公司始终高度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公司其他领导和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明确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预防职务犯罪的责任主体,按照分工抓好分管职责范围内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明确了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负总责,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形成了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协调组织、各单位各负其责、职工群众参与监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同时,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依托检企共建平台,与朔州市人民检察院协商共同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定了《朔州市人民检察院、平朔公司关于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并把《工作条例》的要求纳入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通过建立健全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预防”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促进了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山西省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组莅临平朔公司检查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公司此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扎实有效 积极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抓住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融入公司制度流程,强化过程监督,才能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教育为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宣传、强化教育是关键。公司坚持学习性教育与警示性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廉政提醒和告知性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开展了廉洁从业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各单位党政领导参观了朔州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法治与责任”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组织百余名财务、工程、采购等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到太原市第一监狱、女子监狱接受了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忠诚与背叛》;对新任或交流的中层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公司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人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邀请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的相关人员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题讲座,使党员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主题宣传活动。开展了廉洁宣传“十个一”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廉政准则》、《若干规定》、《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实施方案》、《关于组织学习<镜鉴>的通知》等文件,并向各级管理人员发送了相关书籍;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常见程序性问题解答》、《党纪政纪典型案例解析》、《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等专题学习活动,在公司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是开展了岗位廉洁从业风险教育。积极开展岗位廉洁从业风险教育,通过岗位分析、风险点排查、划分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等工作的开展,强化岗位风险意识;针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人员围绕岗位流程梳理、建立党风廉政责任制、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的方法步骤等内容开展培训,并通过颁发岗位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手册、发放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宣传手册,促使党员干部“知风险、提廉能”。

四是建立了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公司注重从教育的实效出发,不断改进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震撼性。年初建立了公司廉政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教育。1-11月,共开展廉政教育54场次,1508人次接受廉政教育。2012年8月公司纪委与朔州市检察院在廉政教育基地联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基地陆续接待朔州市各级政府单位60场次,有2000多人接受廉政教育。

(二)监管从严,建立监察审计的预警防线

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把握重点领域,对重大问题决策、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分配使用、重要人事任免等关键点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发挥监察审计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

在效能监察方面:针对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招投标、项目验收、人员招录、合同签订等重要领域的重点环节开展日常监察,实施过程监督和节点监控,进行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促进规范管理。同时,制定下发了《平朔煤业公司优秀效能监察项目评选办法》,为做好效能监察优秀项目的评选提供了有力依据。

在审计方面:一是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和大额资金的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基本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工程跟踪、造价、竣工决算的审计,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围绕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薄弱点和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点开展审计,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和职务犯罪行为。三是加强经济责任履职审计,规范领导人员用权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对贪污腐败、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行为的预警特殊作用。

(三)关口前移,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公司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关口前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促进各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减少和避免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确保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一是有效开展了履职监察。公司在节假日期间和工作日不定时、不定点对生产单位、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带班值班情况开展履职监察,将每月不少于4次电话检查、2次现场检查的履职监察制度固化下来,通过深入现场、电话检查和值班带班记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核查,严肃处理,强化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意识,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和开展专项治理。公司深入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资产清查等专项治理工作,对公司范围内在建的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有效推动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各项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取得良好的综合效果。

三、不断总结,积极探索,构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长效机制 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廉洁从业的根本保障。公司在优化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对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优化。在纪检监察方面重点修订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实施办法》、《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中层管理人员问责办法》、《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办法》等相关制度,特别是加强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议事制度,两级班子均建立起“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构筑了一道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加强风险防范,不断提升预防工作能力。平朔公司全面启动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制度流程为载体,通过风险事件与业务流程对接,发现制度漏洞、缺失、不适应性,进而完善内控体系,更好地管理和防范经营风险。并引入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体系,拓展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领域,针对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全面梳理、科学排查和评估廉洁风险信息,在建立常态化风险评估和内控机制评价中,完善风险防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积极构建“大监督”格局。

几年来,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注重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积极维护党员干部的权益和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一个有力、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体系。平朔公司的转型跨越发展,与强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着力打造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干部队伍是分不开的。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坚持突出预防重点,强化预防措施,注重预防实效,把事前、事中预防和事后监督紧密地结合起来,强化前瞻意识,提高预见能力,前移监督关口,构建严密的防控机制,不断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为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作出积极贡献。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2

一、立足分析案件, 找准调查重点

为做好安监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组织人员调阅全市2011年以来查办的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材料:包括惠安县安监局原局长许某法受贿案、安溪县安监局单位受贿案、原安溪县安监局局长白某旺单位受贿、受贿案、原安溪县安监局局长林某哲单位受贿、受贿案、安溪县安监局安监股股长李某旺单位受贿、受贿案、南安市安监局长黄某良受贿案、原南安市安监局局长黄某路受贿案等。在全面了解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总体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深入分析个案特点, 查找案件发生的普遍规律, 通过个案、类案反映出的问题的汇总, 总结概括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和发案原因, 在此基础上, 最终明确了以安监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和财务管理制度作为职务犯罪预防调查重点。

二、做好前期准备, 理清调查思路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安监人员职务犯罪案件频发已经使安监系统成为当前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安监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乱作为、不作为, 直接损害安监系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给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化做好预防调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学习意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安监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全面了解安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及职权范围, 从而准确把握该系统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 排查职务犯罪风险点, 查摆制度上存在的职务犯罪隐患。三是强化协作意识。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加强与泉州市安监局的沟通协作, 就预防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防调查的目的、任务达成共识, 双方加强协作, 保证预防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活用工作方法, 拓宽调查领域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预防调查的过程中, 注重灵活运用各种预防调查方法, 积极拓宽调查领域。一是听。召开座谈会, 听取被调查单位依法行政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通过座谈会, 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泉州市安监局制定下发的《关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乙证) 有关补充规定》在内容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冲突。二是看。看被调查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财务制度, 预防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德化县安监局存在收受中介机构款项的行为, 惠安、安溪的个案也反映出类似问题。三是查。查阅、复印被调查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制作的法律文书。在开展预防调查过程中, 工作人员从惠安、丰泽安监局的工作材料中发现安监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单人检查、检查记录不完善、文书不规范、材料过于简单粗糙甚至缺失、对同一监管案件发出多份处罚决定不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问题。四是访。走访行政执法相对人和其他相关单位, 了解安监人员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预防调查工作人员在开展走访的过程中, 发现惠安、丰泽、德化安监部门存在指定企业到特定中介机构参加人员培训的问题。并了解到泉州市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 危化品的经营、储存点多面广, 不利于安全监管活动的开展。

四、总结案件特点, 同步警示教育

在开展预防调查的基础上,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剖析市安监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共同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上, 违规收费合法入账;二是制定规范上, 疏于审查, 内容违法;三是执法行为上, 违反程序、随意执法;四是配套建设上, 缺乏规范, 影响效率。

结合上述案件特点,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选派干警到全市安监系统举办廉政教育专题法制讲座, 结合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 以案释法, 同时针对预防调查中发现的安监队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观念和不当行为, 提出纠正建议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五、落实预防措施, 增强调查效果

一是规范财务制度, 清查违规收费。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书》敦促市安监局责成德化县安监局清理之前以单位名义收受的培训机构赞助的安全宣传费用, 并将违规收费上缴县监察局。《检察建议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让泉州市安监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收受中介机构款项的行为是单位受贿行为, 是必须严令禁止的;另一方面通过催缴违规收费, 使违规单位受到与利益相关的惩戒, 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出现。泉州市安监局组织各级安监部门学习《检察建议书》和有关廉政规定, 出台《泉州市安监局关于严格执行“八个不准”的通知》, 重申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发案的惠安县安监局新领导班子公开承诺在今后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财务规定, 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 认真落实《检察建议书》。

二是规范依法行政, 加强教育培训。为了认真落实检察建议内容, 泉州市安监局专门开展了全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活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廉政意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增强队伍自身的免疫能力;三是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协助安监系统开展培训活动, 主要侧重以下培训重点:首先是法律意识。行政机关只有执法权, 没有立法权,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时, 不得与上位法冲突、矛盾等法律知识。泉州市安监局对部门下发的规定进行全面梳理, 对与法律相冲突的规定及时予以废止, 并下发到各地执行。各地安监部门将文件印发到相关零售经营单位, 限期要求其按法律规定整改。泉港区安监局按检察建议要求, 邀请区检察院、区法制办介入相关规定的制定工作, 确保安监部门制定的规定的合法性。其次是程序意识。行政机关必须严格在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不得超越权限乱作为;行政执法必须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行政处罚必须坚持一事不二罚原则的规定, 强调了行政执法程序的重要性及其对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影响。泉州市安监局就检察机关指出的生产经营监管不力、文书制作不规范问题, 制定下发了《泉州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有关部门工作的通知》, 严格教育培训、依法检查、依法处罚、实行审批与监管分离, 进一步规范安监执法活动。第三是规范意识。行政机关不得以行政手段干预中介市场的正常运行, 不得指定企业接受特定中介机构服务, 不得为特定中介机构的市场活动作宣传, 对行政行为与市场行为予以了适当的剥离。市安监局要求基层安监部门向企业公布具备资质的评价机构, 供企业自主选择, 不得指定企业到特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决不能以行政手段要求被监管的单位到指定的中介机构开展安全评价。

三是规范场所建设, 提高管理效益。针对在预防调查中发现泉州市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 危化品的经营、储存点多面广, 不利于安全监管活动的开展的问题, 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建议我市两级安监部门加强协作规范, 规范危化品储存、经营市场建设, 切实提高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益。泉州市安监局认真采纳了关于建立专门危化品经营、储存市场的检察建议, 敦促各基层安监局促使政府加快危险化学品仓储基地的规划、征迁等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的要求, 规范危险化学品专业仓储物流基地, 在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的同时, 切实预防安全监管环节可能发生的失职渎职犯罪。

六、结语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3

一、家庭暴力犯罪域外概况

在美国,家庭暴力是造成美国女性伤害的首要原因,因家庭暴力受到伤害的女性,比车祸、拦路抢劫和强奸中受到伤害的女性总和还要多。据报道,在美国每15秒就会有1名女性受到攻击,每天有3名以上的女性被其丈夫或男友杀害。女性一生中,遭遇家庭暴力的几率要高于男性约3倍。美国每年遭到配偶、前配偶或男友毒打的女性达到300万至400万人次。[1]另外,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仅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就约有300名女性被男友或丈夫杀害,平均每12天就有1名女性因此死亡。2001年至2012年间,被男友或丈夫杀害的美国女性人数是同期死于阿富汗、伊拉克战场美国士兵人数的两倍。[2]常见报端也有不少名人遭遇家庭暴力事件。1995年11月11日出版的《时代》杂志在封面上刊载了年仅6岁的女童伊丽莎·伊兹尔多的照片,标题为《令人羞辱的死亡:为制度所抛弃、为母亲所杀害,一个小女孩象征着美国不能保护自己的儿童》,向人们揭示了美国家庭暴力犯罪中受影响最大的被虐儿童问题。[3]2014年,美国知名的足球明星霍普·索罗对她的外甥实施家庭暴力。1981年出生的霍普在2000年就进入美国国家足球队,拥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2011年世界杯金手套奖等。在2014年6月21日,她被警方逮捕,原因是她在西雅图的姐姐家中,酒后袭击了姐姐和她17岁的外甥。之后,柯克兰市法院指控索罗犯有2项四级家庭暴力罪。

家庭暴力犯罪在英国与其历史悠久的绅士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英国警察平均每60秒就要赴现场处理一起家庭暴力事件。警方每天接1300个报警电话,大都与家庭暴力有关。每6到20秒,英国就有一人在家中遭受暴力侵犯,主要是男性殴打妻子,原因基本是婚外情、财产纠纷等。一位英国警官说:“英国家庭暴力受害者经常被强奸或被刀刺伤,甚至有些孕妇也会遭到暴打”[4]。在英国,还曾发生过年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暴力殴打母亲的案例。47岁的单身母亲宝琳娜来自南安普顿,被她9岁的女儿萨菲尔一天打了30次,她不愿还手伤害孩子,常常不得不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以躲避伤害。她11岁的儿子斯潘塞也常常虐待母亲宝琳娜,在他4岁的时候,就用剪刀捅了他妈妈的肚子。宝琳娜说:“我被我的孩子搞怕了,我的腿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不得不包起来。”这种家庭暴力让宝琳娜害怕接孩子们放学回家,一到下午3点半,她就浑身发抖、心惊胆颤。孩子们一进门就开始对母亲拳打脚踢,而且逐步升级,有一次萨菲尔扇了母亲一巴掌,而斯潘塞曾试图从后面把坐在椅子上的她掐死。[5]

在德国,还出现了男性被女性施暴比例较高的新情况。根据德国专家所做的一项调查,在德国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有近50%的比例是妻子向丈夫施暴。[6]2014年的一天早晨,在德国米尔海姆市第十街道的居民报警称,一个头部受重伤的男子坐在一棵树前,鲜血直流。警察到现场后叫来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最后查明这名53岁的男子长期遭受其50岁同居女友的28岁女儿的家庭暴力。其女儿经常对他实施暴力,甚至使用剪刀划伤他的脸。最终警方将这名28岁的女子逮捕。

同样,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法国本土平均每3天就有一起因家庭暴力导致人死亡的案件,一年大约有50万人次妇女遭到殴打。法国内政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法国2013年共有121位妇女和25名男子死于家庭暴力。另据这份报告,在2013年,13名儿童死于父亲或者母亲的施暴,23名儿童亲眼见证了家暴罪行的发生。

针对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犯罪,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叫“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制定的《反家庭暴力示范法》中,对家庭暴力行为界定为:所有这些由家庭成员对家庭中的妇女施加的以性别为基础的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以及性的侵害行为,从简单的攻击到严重的肉体上的殴打、绑架、威胁、恐吓、强迫、盯梢、口头上的侮辱谩骂、强行或非法闯入住宅、纵火、破坏财产、性暴力、婚内强奸、因嫁妆或聘礼引起的暴力、女性生殖器残害、强迫卖淫、对家庭工作者的暴力以及具有上述行为倾向的行为都可以视为家庭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犯罪的界定

在美国,有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家庭暴力问题。1995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拨款2600万美元用于帮助预防针对妇女和儿童的家庭暴力工作。2015年,美国《信使邮报》以“至死不分离”为题,发布了反映家庭暴力问题的系列报道,赢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务奖。同时,美国在反家庭暴力中,积极推进司法介入。国会相继通过了《家庭暴力预防和服务法》、《援助遗弃婴儿法》和《儿童虐待防治及收养改革法》等。很多州也采取州立法方式完善反家庭暴力犯罪的相关法律。美国《家庭暴力示范法》中,明确指出针对家庭内部成员实施的且对其造成了身体伤害或令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害怕恐惧之暴力行为,就都是家庭暴力。

英国自1976年以来,制定了很多涉及家庭暴力的法律,主要有《家庭暴力和婚姻诉讼法》、《家庭法》、《保护免受骚扰法》等。在英国,家庭暴力最初是指在夫妻或伴侣关系中的身体、情感等方面的伤害。根据英国家庭法(1996年),家庭暴力应当更多地是注重施暴者对受害者的控制欲望,该种控制应当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还应当包括情感或性方面的。并且,由该种控制演变为伤害、虐待或暴力行为。[7]由此可见,英国对家庭暴力保护的范围既包括身体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

对此,2001年德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不仅仅指肉体侵害,还包括语言恐吓等精神折磨。同时,德国对于家庭暴力保护的范围比较广泛,夫妻或同居者或夫妻已经离异或同居者长期断绝关系均受到法律保护。

综上,家庭暴力犯罪是一个普遍性的全球问题,尽管受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各有不同,但反对家庭暴力的态度和立场是高度一致的,也都纷纷采取法律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和惩治。

三、家庭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惩治

由于家庭暴力对社会善良风俗、公平正义的危害很大,对被害人身体精神的侵害难以消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家庭暴力犯罪予以积极的预防和严厉的处罚。

首先是以司法手段为主进行处罚。实践中,家庭暴力常常会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很多国家都采取刑罚的手段予以惩治。在美国,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措施比较多样,包括刑罚和禁止拥有枪支等。2013年,日本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副领事长屋嘉明因对妻子长屋有香实施家暴,被美国当地法院判处1年监禁和104小时的心理康复。2014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卡索曼申诉案,明确了家庭暴力实施者永远不能拥有枪支。田纳西州法院认定卡索曼对妻子实施了家庭暴力行为,判定其有罪,并禁止他拥有枪械。卡索曼不服,上诉到最高法院。最终,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一致核准认同了田纳西州法院的判决,即家庭暴力犯罪者永远不能拥有枪支,即便是情节最轻的家庭暴力犯罪也不行。在英国,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可被认定为故意伤害。例如男子格雷戈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后结识了比他小5岁的女子特雷沙并再婚。2014年,因为格雷戈想拜祭前妻,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特雷沙拿起水壶,用滚烫的开水从格雷戈头上浇下,导致他全身14%的皮肤被烫伤。事后,两人离婚,法庭也判决特雷沙成立故意伤害罪。法国对家庭暴力类犯罪的处罚也非常严苛。法国刑法规定对于不同的家庭暴力罪犯,会处以不同的刑罚。施暴者对受害者的恶意电话骚扰,会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和15000欧元的罚款;施暴者对受害者进行死亡威胁,会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和45000欧元的罚款;施暴者的行为导致受害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达8日以上,就会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和75000欧元的罚款。如果施暴者对受害者特别是孕妇进行性侵害导致严重伤害的,会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与150000欧元的罚款。家庭暴力情节严重的,可加重刑期至30年监禁,或者无期徒刑。[8]

其次,警察会介入家庭暴力案件,并及时进行处置。为有效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暴力案件中的受害人,很多国家都允许警察直接逮捕家庭暴力行为的实施者。2015年11月,华裔男子何礼哲在公寓中和女友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情绪激动时,何礼哲用拳头打了女友的脸部。当地橙县尔湾警察局接警抵达现场后,直接将何礼哲逮捕。在英国,警察也高度关注家庭暴力案件,会及时采取拘留措施、细致开展调查。2014年3月的一天,女子安妮在英国曼城遭到丈夫的家庭暴力,受伤报警。警方以“怀疑实施家庭暴力”为由将其丈夫带到警察局。在警察局,安妮丈夫被戴上手铐关进拘留室,检方决定拘留24小时后,对他提起刑事诉讼。为收集证据,警方认真地为安妮做笔录、验伤。在拘留24小时后,开庭前的每一天,安妮的丈夫都要到警察局报到。警方还为安妮介绍了权益保护的社会公益组织,陪同她回家收拾东西找到避难场所。此外,在德国,一旦接到家庭暴力的报警,警方会首先保护受害者,且紧急情况下警方可以将施暴者驱逐出房屋,一旦下达了驱逐令,施暴者必须立即交出手里的钥匙,只能带上第二天必需的个人物品离开房屋,在10到20日内不能靠近受害者,以便受害者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在加拿大,如果妇女受到家庭暴力,甚至只是家庭暴力的威胁,就可以拨打电话向警方求救。在未经当事人许可的情况下,警方可以采取破门而入等措施将施害人带走,一直到警方认为不存在暴力威胁为止。

再次,民事保护令、禁止令、驱逐令、限制令等保护措施也是各国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手段。民事保护令制度始于美国。保护令通常由民事法庭法官核发。紧急情况下,法官可以依据单方申请发出口头或书面的紧急保护令。保护令的内容一般包括禁止家庭暴力实施者接触、跟踪受害者、禁止其进入特定场所,命令其迁出住所等。比如禁止施暴人接近受害人或是其他指定家庭成员的住所、学校、工作场所以及他们常去的地方等。[9]在英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还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骚扰令和驱逐令。英国《家庭法(1996年)》规定:“在家庭暴力发生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向法庭申请禁止骚扰令,勒令施暴人停止攻击或威胁受害人,也可以申请驱逐令,将施暴人逐出家庭并允许受害人留家居住”。在德国《家庭暴力、犯罪及受害人法案(2004年修正案)》中附加规定:“法庭对于不遵守禁止骚扰令的犯罪人可以判处最高5年有期徒刑”。德国法院也有权作出类似保护令的判决。德国法院可以判决施暴人不得再踏入家门、禁止介入受害人的生活等,具体包括禁止施暴人出现在受害人的房子、禁止施暴人和受害人联系,如打电话、发邮件等。

最后,公益性的救助机构也在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24小时保密且免费的全国性家庭暴力热线电话和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所。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家庭暴力受害女性服务的庇护所。2002年以来,英国又逐步在推进“在家庇护计划”,旨在通过在受害人家中安装与警察局联网的警报器和监控等设备,给受害人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庇护空间”。例如36岁的莎莉和她年仅1岁的幼子,住在一套两居室的底层公寓里。莎莉总被前伴侣史蒂夫骚扰。一天,莎莉的邻居报警说,史蒂夫又试图进入莎莉的公寓。警方到达前,史蒂夫跑了。莎莉告诉警方,史蒂夫是个瘾君子,一直通过短信和电话联系她,并威胁要杀掉她和孩子。莎莉很害怕,非常担心安全问题,但已经在这里安家不想再搬家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负责预防调查的人员对公寓环境做了调查,并建议莎莉通过政府“庇护计划”改造房屋,不需要任何其他费用。改造完成后,莎莉感到非常安全,也非常高兴能够在公寓里继续生活,不用搬家。德国大约有400多所政府、教会和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妇女之家,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临时居住的场所,需要长期居住的,还可以申请社会救济。目前,对男性是否要进行专门的家庭暴力庇护还存在争议,但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对男性受害人进行特殊帮助的机构。截至2013年,英国为家庭暴力的男性受害人提供援助的机构超过20家。在瑞士,还有专门的“男性之家”庇护所。

四、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家庭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惩治,在《婚姻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都分别对家庭成员的虐待、故意伤害、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侮辱、诽谤等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也有具体规定。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规定要依法保护妇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坚决制止家庭暴力。各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权益的实施办法,还有部分省、市专门制定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10]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标志着我国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法第2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由此可见,我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相对较为宽泛,既包括身体侵害,也包括精神伤害。

针对家庭暴力案件逐年增多的情况,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家庭暴力犯罪典型案例。2015年12月湖南发生一起家庭暴力引发的刑事案件。女子翁某与男子胡某是夫妻,但丈夫胡某与另一女子杨某长期保持不当关系且经常对妻子翁某实施家庭暴力。案发当晚,胡某带杨某回家,与翁某发生口角。胡某拿拖把追打翁某,后又换用衣架继续殴打翁某。翁某随手拿起玻璃酒柜上的一把水果刀进行防御。互相纠缠时,翁某右手所持的水果刀刺中胡某的左侧胸部,致胡某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翁某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翁某在自身遭受不法侵害时持刀防卫,并在该过程中将他人伤害导致死亡,属防卫过当。案发后,翁某请人报警并积极救治被害人,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属自首。法院依法判处翁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11]

笔者认为,借鉴上述国家的司法实践经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工作。

首先,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反家庭暴力犯罪中的作用。依托检察职能的履行,依法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涉及家庭暴力的刑事案件,依托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宣传反家庭暴力知识,着力做好检察环节的社会关系修复、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

其次,需要进一步落实人身保护令的实施。在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专门作为一章,对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条件、程序、期限等作了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机关应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通过制定实施细则、建立会商制度等具体措施,促使人身保护令制度切实顺畅的落实,发挥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人身安全的实际作用。

最后,完善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社会救助制度。可以设立免费的家庭暴力热线电话、给受害人设立专门的庇护所、实施受害人庇护计划,通过为受害人提供心理咨询,创立专门的协调化解纠纷渠道,更好地预防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弱势群体。

注释:

[1]陈小方:《美国多措并举惩治家庭暴力》,载《法制日报》2014年12月2日。

[2]参见《美国家庭暴力问题严重 枪支泛滥成最大隐患》,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518/c1002-27016413.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3]See Olson, David H., and John DeFrain,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Diversity and Strengths, Mayfield Publishing Co, 2000, pp.489—490.

[4]张晓:《家庭暴力日益严重,英国绅士怎么了》,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2日。

[5]参见《英国幼子虐待母亲,曝光新型家庭暴力》,http://junshi.xilu.com/news/yingguoyouzinuedaimuqin.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6]参见《德国家庭暴力调查结果惊人:近半男人曾挨妻暴揍》,http://news.sohu.com/17/47/news147954717.s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7]See Kate Standley, Family Law, Macmillan Press Ltd,1997, p.71.

[8]参见中国广播网:《法国每年50万妇女遭遇家暴,2013年146人死于家暴》,http://china.cnr.cn/qqhygbw/201405/t20140511_515482032.s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9]参见央广网:《反家暴法草案首建人身安全保护令,盘点海外反家暴特色法规》,http://china.cnr.cn/qqhygbw/20150829/t20150829_519703484.shtm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10]参见浅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之完善的报道,http://court.gmw.cn/html/article/201411/04/166873.shtm

l,访问日期:2016年1月4日。

[1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翁某某故意伤害案》,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12/id/1763

预防职务犯罪经验材料 篇4

加强教育 建全制度 强化监督 扎实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近年来,我局在市局的领导下,在县委县检察院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暑,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加强教育,建全制度,强化两权监督,规范执法,开展行风评议,明察暗访等措施,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严惩。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政策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达到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的目的。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在全县20个窗口单位行风评议中,名列前三名。

现将我局近几年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几点做法做一简单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近几年来,我局针对全国税务系统职务犯罪势头上升的现状,高度重视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县检察院联合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和联系制度,把预防活动同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创佳评差”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要求各单位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实施连带责任追究,形成了以局党组统一领导、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逐级监督,上下联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组织体系,真正做到了有组织、有机构、有活动、有全体税务干部参与,为深入广泛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二、广泛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活动,为筑牢思想防线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增强全体税干的法纪意识、自 律意识、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我们搞好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也是我们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的重点。今年初,我局按照县委安排部署,扎实的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党性修养、宗旨观念进一步提高,为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近几年来,我们年年都召开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席会议,邀请了县纪委、检察院的领导给我们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分别辅导讲解了《宪法》、《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反腐倡廉形势政策宣传内容。与检察院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平常互通情况,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与县检察院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同志一道先后几次到毛坝、向阳、蒿坪、城区等分局,调查了解情况,巡回开展座谈会和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基层一线的税务干部共同探讨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巡回悬挂《预防职务犯罪以案税法》挂图,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认真学习有关廉政教育法律法规。今年,我们两次组织全体干部开展了反腐倡廉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会议,认真学习了中、省、市、县纪委会议精神和《实施纲要》,制定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征管法》和《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增强税干的依法行政意识,开展了“人要如何做?权应如何用?法该怎么执?”的专题讨论,教育干部算好“政治帐、经济帐、人生帐和家庭帐”。组织税干学习了总局的廉洁从政的三项严令、省局规范干部从政行为的八条禁令和市局规范干部行为的“四条禁令”。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开展了“三八四”禁令执行情况巡回检查,针对执行禁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强化两权监督,完善制约机制,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收到实效 加强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对于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促进党风 廉政建设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局从“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事、管好人”这四个方面入手,制定了《税收行政执法和税务行政管理权监督制度》、《综合管理考评办法》、《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坚持用“激励机制管好人,制约机制管好权,监督机制管好钱,责任机制管好事”的四个机制,建立了以部门执法责任制、税收规范性文件汇签审查制度为事前监督,以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监督审查制度为事中监督,以税收执法检查、税务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事后监督的一整套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坚持用制度去管理,用机制去监督,用法律去约束,把“规范执法”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审核权和审批权的分离,如个体户定税、税额的调整和减免税的执行等由基层分局在调查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上报县局审批。实行管理与征收分离,处罚与收款分离,税务稽查实行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分权制约。推行文明办税八公开,实施“阳光作业”,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在加强行政管理权监督方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令行禁止,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实行了税务机关与税务代理机构的彻底脱钩,小金库得到了全面清理,银行帐户全部规范。坚持集体议事规则,在重大的事项决策、人事任免、大宗物品采购、较大的资金开支以及基建工程等方面,都由集体研究决定。

四、规范干部的日常行为,做到常检查,严考核,重奖惩

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就必须从小事着手大处着眼抓起。近几年来,坚持从干部的日常行为抓起,并做到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重检查、重监督、重奖惩是我局这几年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要保证。办理停歇业的,首先由纳税人写出书面申请,税务机关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再由管理员、主管领导、分局长三人签字后,方可完全办理,停歇业中途,每季度必须有实地检查材料。因此,从制度上堵塞了个人作人情的漏洞。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今年7-8月,我们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对全局各单位的所有票证、停歇也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等突击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没有发现违纪问题。另外我们还成立了税容风纪督查小组,不定时不打招呼督查税务人员的日常行为。对不规范的行为,一经查明,下达督办单限期整改,同时给予经济处罚。在今年还向税务干部家属印发了《致税务干部家属的公开信》,倡议家属常在枕边吹好“廉政风”,向全体税干家属印发了《家庭助廉实施意见》,倡议家属把好家庭廉政关,从去年起我们还对税务干部全面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保证金”制度。

五、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打防结合,警钟长鸣

我们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两权监督,对案件严肃的查处,进一步增强了税务干部的法律观念,端正了行风,树立了正气,维护了国税声誉,近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税务干部违法违纪的犯罪案件。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执法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税务干部的日常行为更加规范。确保了税收法纪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5

我局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采用风险源点分析控制方法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一是确定风险源点。

通过召开机关办公会和全体人员会议反复排查,最终确定局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科、财务科科长岗位为风险源点。这两个岗位是本机关的重点职

能科室,负责审核审批再生育以及全县范围内违法超生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工作。

二是排找风险环节。

经过排查,该风险岗位的风险环节主要有13处:

1、在受理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故意刁难,以各种理由拖延上报或不给上报。对不符合条件的,弄虚作假创造申请条件,协助申请人出具假证明,给予上报。

2、在调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故意隐瞒实情,形成虚假调查报告。

3、在审核材料过程中,明知证明、证件虚假或证明、证件不齐全给予办理。

4、在发证过程中,故意拖延发放《再生育服务证》。

5、在受理过程中,故意刁难,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上报或不予上报。

6、在注销过程中,故意不上报应注销人员。

7、向被考核单位泄露相关考核信息,影响考核考评工作公平、公正。

8、征收社会抚养费不规范,违反操作程序,滥用行政裁量权,擅自改变计征标准。

9、在案件调查取证环节,违反法定程序调查取证,故意遗漏证据,导致案件定性、裁量不准确。

10、不向缴费人员出具省统一印制的《山西省社会抚养费收款收据》,不按规定将社会抚养费缴至县财政专户。

11、截留、挪用、贪污、私分社会抚养费。

12、在查办违法生育案件其他环节中,弄虚作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包庇违法生育对象,致使案件不能得到及时、准确查处。

13、对发现及举报的问题不登记、不上报,包庇被举报人,影响案件查办。

三、制定控制措施

针对排找出的风险源点和风险环节,我局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13项措施: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度及深度,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咨询指导工作。

2、公开办事流程,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收费标准,确保工作环节受监督。在村(居)公示栏对拟生育状况、违法生育处理情况、奖励扶助政策规定落实情况等定期公开,生育政策、奖励优惠政策和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以及再生育申请审批程序、病残儿签定程序、奖励扶助金申领程序、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办程序等长期公开。

3、严格审查程序和审批制度。实行申报人所在村(居、单位)、镇(街)、县三级审查、县级集体审批制度。

4、强化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

5、强化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对工作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工作人员或单位负责人,严格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6、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与各镇(街)人民政府依法签订《征收社会抚养费委托书》,明确委托权限,被委托机关行使权力的期限、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7、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征收社会抚养费必须有两名以上且其中一名具有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有关人员可以配合征收工作、严禁单独征收社会抚养费。

8、征收社会抚养费必须向缴费人开具山西省财政厅统一监制的《山西省社会抚养费收款收据》,严禁使用不规范票据,不按标准征收行为。

9、征收社会抚养费必须严格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严禁非法关押和打骂、侮辱被征收人及其亲属,严禁扣押或者损坏被征收人及其亲属的财物。

10、征收单位建立社会抚养费征缴档案,并定期将征收情况向群众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将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实体性、程序性规定向社会公开,促使违法生育对象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同时自觉抵制违法征收行为。

12、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6

2005年*月*日听取了**省人民检察院预防处***处长所作的专题讲座——预防职务犯罪强化项目管理,使我们增进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明白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意义、刑罚的意义,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职务犯罪预防对策,通过*处长所讲的一件件鲜活的例子,也对我们产生警示,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

严格要求自己,强化项目管理,查找项目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预防项目工作中的职务犯罪,使我们的项目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建成规范管理的项目部。结合我们项目部情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党风廉政建设

年初,我项目党支部按照集团公司纪委工作安排,党支部制定二○○五年工作计划时,将党风廉建设目标列为党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按照项目部党风廉政建设具体要求,分别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纪检监察组、四支队伍,使其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其次,编制了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在党员、干部会上讨论通过,并发动全体员工予以监督,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体现党支部统一领导,行政大力支持,纪检监察狠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省纪检监察局、巡视组领导先后来项目部检查指导,对我们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党支部认为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能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搞好,今后的工作中有待更进一步深化、探索,执行制度,规章要持之以恒。

二、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项目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一贯坚持对党风监督工作的正确领导,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扶正除邪,抵制不正之风,带头执行《党内监督条例》的各项条款,自觉受党内外人员的监督,尤其是项目经理***同志,工作十分民主,凡遇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能够主动召集召开班子会或干部会议,广泛采纳大家的合理化建议,坚持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项目部经营成本受控,有利于职工收入增长的事就大胆的干,就大胆管理,从而保证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

三、建立健全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

**项目部自开工以来,先后出台了项目部管理办法、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内(外)协劳务队伍管理办法,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制度,机械租赁制度,废旧物资处理领导小组、职工工资奖金发放集体讨论制度等,在执行过程中,1、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示范,带头执行规章,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2、健全制度抓落实。认真推行“双合同制”,即公司与**高速公路管理局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项目部与外协劳务队伍签订劳务协作承包合同的同时,也签订了《廉政合同》,对外协施工队先审核各种资质、证件,待全面达标后,方能进场施工。合同履行期间,项目部坚持每月对照合同条款逐项检查落实情况,同时主动接受业主方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检查指导,取得了好的效果,收到了实效。如同外协劳务作业队签订的《廉政合同》中规定,外协劳务队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甲方单位工作人员行贿或馈赠有价证卷、贵重礼品,严禁请客送礼等活动,一经发现,将立即清理出场,并在五年内不准进行劳务协作施工。通过合同约束,杜绝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出现了以往项目逢年过节时外协劳务作业队给施工单位送礼变成现在过节时施工单位给外协劳务队伍送慰问品的好现象(如中秋节前夕该部给外协劳务作业队送新鲜猪肉),此举凝聚了外协劳务队伍员工的人心,受到了外协劳务队员工的一致赞扬。项目党支部制订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具体的廉政责任目标落实到部门、人头、做到定期检查考核,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按时填写上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报告》。

3、明确使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对项目工作的监督,要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积极参与项目监督工作的积极性。我项目部坚持和完善基建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保障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每月通过职工大会、党政工联席会、厂务公开栏、简报等形式将规定的内容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让职工心知肚明。如按月公开内部经济承包方案、外协劳务队伍使用情况、领导干部收入、职工奖惩、物资采购与废旧物资处理、食堂盈亏等。

4、建立举报与激励机制,实行举报有奖励,被举报者有惩罚的奖惩制度,激励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项目部、施工现场分别设立意见箱,让广大员工有意见直接投入意见箱,综合办公室定期开箱收集,一般问题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反馈落实,对职工群众有意见的热点、难点问题,经班子会讨论予以答复、解释、纠正。同时,党支部还定期对部室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党风廉政教育谈话,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7

1 预防职务犯罪现状扫描及困惑探究

现阶段,我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立法尚不完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然而,这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和抽象化,仅仅概括性地将检察机关的监督教育权利予以阐明,在具体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2)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化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职务犯罪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又要善于结合办案经验,探究发案单位、行业在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突出的问题提出可行性预防建议,防患于未然。然而,很多检察机关人员配备不齐,或要兼任其他的侦查工作而不能全心致力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或由于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较低和工作经验较少,从而严重制约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

(3)预防职务犯罪手法过于单一,重要性未得到正确认识,效果不理想。现阶段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检察建议,由于检察建议书本身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效力,在实践中发案单位多是敷衍了事,无法起到实质的预防作用。同时,很多人认为预防工作的效果难以测评,工作成绩难以体现,不如打击犯罪直观,对预防工作不重视,导致预防效果不明显。

(4)预防职务犯罪的机构设置分散,难以形成预防和监督的合力。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机构主要包括纪委、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但这些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监督机构都各自为政,分散监督,没有形成一个职权明晰、协调配合、高效有力的整体监督机制。

2 预防职务犯罪的核心价值

人类社会在贪污与反贪污、受贿与反受贿的长期对峙与抗争中,始终未能摆脱职务犯罪的侵袭和困扰。面对久治不愈的职务犯罪顽症,一味地惩治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只有基于惩治之上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犯罪预防,才是根除职务犯罪的治本之道。

(1)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国步伐的重要保障。现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曾经说过:“现代法治的精髓是官吏依法办事,只有官吏依法办事,接受法律的约束,才有法治可言。”显然,法治的关键所在,不仅在于依法治民,更在于依法从严治吏。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让国家的执法者建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保证国家的各项事业在执法机关的监管下顺利进行,乃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2)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新体现,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不仅是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权以及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权,也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事前预防权。通过事前预防,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越轨、违法行为,保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3)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根治职务犯罪的重要方法。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综合的犯罪现象,有其特殊的产生原因与条件。检察机关在与职务犯罪的斗争中,如果只重视案发后的打击而疏于前期预防,将处于被动的不利境地。因此,只有积极做好案前预防,着力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与条件,及时将职务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才能在与职务犯罪斗争中掌握主动,更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此乃根除职务犯罪的治本之策。

(4)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严重的腐败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陷阱,一旦进入这个陷阱,社会就会长期处于紊乱、停滞、低效的状态。”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政府的腐败是滞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毒瘤。我们要切实增强对职务犯罪前瞻性、倾向性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防微杜渐,将职务犯罪降到最低,建立一个廉洁、高效、责任心强的政府,优化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3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预防职务犯罪,要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指导方针,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3.1 要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预防职务犯罪作出了专门的立法,如英国制定的《防止贿赂法》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止贪污条例》,均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几年,我国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可以说,制定一部预防职务犯罪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我国应根据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实践工作中总结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一部预防职务犯罪法,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法可依。

3.2 完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模式

(1)完善预防宣教权。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当深入社会,结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广泛接触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乃至具体的公民个人等预防对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尽可能地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2)完善检查权。检察机关根据有关案情和工作需要,有权对各级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现行制度及工作程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检查、询问,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找出可能导致贪污的漏洞,并建议改善方法,以减少职务犯罪发生。

(3)完善检察建议权。在现实生活中,检察机关对有管理漏洞、预防职务犯罪措施不力、已经发生职务犯罪和存在职务犯罪安全隐患的单位,有权发出限期整改的检察建议,相关单位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

(4)完善移送处罚权。对不认真履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不接受预防职务犯罪建议而导致发生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有权提请相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决心,以打击促预防

虽然预防是解决职务犯罪的源头性措施,但是决不能用预防取代打击,预防绝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极为软弱的,只有将打击作为强硬的保障手段,才能给有职务犯罪意图和侥幸心理的人以强烈的震慑和警醒。因此,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前提必须是以打开路、以打促防,而实施治标工程的动因就在于此。

(1)严格公正执法,依法文明办案。查处打击职务犯罪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做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把每一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让党和人民满意,让当事人服气。

(2)要树立法律权威,不纵容不冤枉。要纠正执法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只要发现了职务犯罪线索就要去查证,只要有职务犯罪行为,就要一查到底,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纵一个坏人;要用查办职务犯罪的新成果,展示党和政府反腐倡廉、铲除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3)提高案件的侦破率,警示震慑犯罪分子。司法机关应注重提高侦查水平,努力突破犯罪分子所设置的反侦查屏障,一旦发现案件线索,要不依不饶,揪出犯罪分子,力争有案必破,从而打消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4)提高刑罚的及时性。职务犯罪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取证难、涉及关系面广、侦查时间难以掌握,而且职务犯罪人员通常比较狡猾,更容易被打草惊蛇。因此,如果从立案侦查到对犯罪分子定罪量刑的过程时间过长,案件久拖不决,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制裁,就会造成犯罪分子对“犯罪一刑罚”这一对应关系不敏感,从而降低刑罚的惩罚功能和威慑效应。

(5)注重量刑的正确性。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许多对职务犯罪分子量刑畸轻的现象,不但达不到查办职务犯罪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助长了职务犯罪的恶习,许多贪官甚至由此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心理以身试法。所以,依法惩处职务犯罪分子,使犯罪风险和成本远远大于其既得的和期望的利益,使犯罪分子真正无利可图,才能让蠢蠢欲动的不稳定分子彻底打消犯罪的邪念,从而最终达到减少职务犯罪的目的。

人文视野下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篇8

与法律、制度等外在、表象、固化、彰显的特征相比,人文更关注人的内心感受,更关注文化的潜在影响。从大的方面讲,民族特性、社会生态、文化基因、风俗习惯等,从小的方面讲,人的内心体验、情感投射、是非观念等,都可以纳入人文的视野加以考察。这也就决定了从人文角度对职务犯罪进行剖析,更容易挖掘职务犯罪的深层原因,更容易探究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更容易找到预防和根治职务犯罪的办法措施,因而也更具有思想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价值。

历史维度的人文考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过程中,特别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浸染下,君权神授、官为权本、官贵民轻、特权世袭、清官崇拜、能臣治世等思想,不但在官场而且在世俗社会始终居于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并深入官僚士绅和普通民众的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维定势。这样的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最大限度压缩了民权、民本、民生等思想的成长空间,从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廉政、勤政、监督等文化基因的先天不足甚或是根本缺失。基于这一情况,职务犯罪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从权力结构上看,权源倒置,权力指向向上——这是产生职务犯罪的结构性因素。在民权论主导的国家,因为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这种权力架构的主要特征是上轻下重,官轻民重,权力的指向是向下的,权力的重心在民众。在神权论或君权论主导的国家,因为权力来自上天,来自神授,民轻君重、民轻官重,所以,权力的重心在上天、在君王、在皇帝,权力指向是向上的。在民权论下,权力植根于深厚的民意之中,官员处在民众的监督之下,官员犯罪的空间受到极大压缩,社会较为清廉,政权也较为稳固。在神权论下,天下安危系于一人之身,“君明”为万民之福,“君恶”为万民之灾。这就使各级官吏从实质上沦为君王的家奴。在此种情况下,官员肆意妄为不但从情理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逻辑上也是必然的。

第二,从运行模式(行为方式)上看,忠君保民,忠君绝对至上——这是产生职务犯罪的行为性因素。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君民关系的争论,也曾出现过君轻民重的论调,但其从来不曾成为主流,更不曾被付诸实践。自儒家产生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来,在忠君保民的大概念下,以忠君为内核,以保民为标榜的官场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古代官场文化的主流走向、表现形式及发展进程。毫无疑问,在这种君权至上的权力框架和思维模式下,忠君始终是第一位的,保民只有在与忠君并行不悖的情况下才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所谓的亲民爱民也只有以忠君为前提,才能获得道义上的正当性。即使某些看似人民性的东西,其本质仍然是君主性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官员为君尽忠而死者众,为民尽瘁而死者寡的根本原因。在君远民轻,道德失范,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横行就成为可能甚至必然。

第三,从社会生态上看,官贵民轻,官员特权有理——这是产生职务犯罪的社会性因素。在中国漫长的阶级社会中,各级官员始终是政权结构中的骨干和主导力量,官本位是其主要特征。国家通过制度化的设计,使官员的特权正常化、合理化、固定化。这种特权沿袭千年,早以内化为全体官员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基因,官员欣然享用而视为理所应当,民众漠然视之而不作合理性探究。尽管特权与人权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但在长期的熏染下,普通社会民众对官僚阶级的特權早以从心理到行为上全盘接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特权盛行扮演了配合甚至纵容者的角色。这样,官员在享有并行使特权时,并不用过多顾虑来自民众的反感、反弹甚或反抗,体制内的、被认可的特权很容易被放大、被异化、被滥用。这种特权的肆意扩张,是对正常权力行使的极大挑战,是对官员善良人性的极大腐蚀。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洁身自好就会变得越来越难,同流合污就会成为必然,职务犯罪也就不可避免。

第四,从文化根源上看,修齐治平,儒家理念主导——这是产生职务犯罪的基因性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之根、灵魂之所。探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不能从表象求解,必然要向文化探源。文化以其水银泻地、润物无声的方式,犹如涓涓细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着对一个民族的心理塑造,并在灵魂深处影响和左右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国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度,自诸子百家开启思想争鸣大幕以来,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合法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工具。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入世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行为控制,把他们牢牢绑在统治阶级的战车上。在儒家文化的语境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封建士大夫的最高理想和人生追求。修齐是为了治平,而为了治平,则必须走入仕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顺着这种逻辑,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发财就成为一种合乎理性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拥有权力的官员是具备贪污受贿的一切条件和机会的,只要置身其中,就很难幸免。

现实生态的人文剖析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是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建国之初,凭着广大民众对旧制度的无比憎恶和对新制度的无限向往,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肃贪倡廉,民风政风为之一新,呈现千年难得之崭新气象。三中全会,首倡改革,自那时起的30多年来,新的技术、观念、制度不断引进,人们眼界大为开阔,思想大为解放,社会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社会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同时,一些旧的腐朽没落的东西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并与新的毒素结合,导致部分人员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沦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膨胀。与此相适应,职务犯罪在人文层面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平等意识与特权思想激烈冲撞,扫荡封建特权残余的任务非常艰巨。追求平等是人性深处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必须反映、体现并契合这种需要。当下的中国是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特权社会走过来的,特权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道德支持。这种有悖公平正义的特权思想日益成为许多职务犯罪背后的无形推手和催化剂,并对现行政权造成极大威胁。现实生活中,权力比较集中的人事管理、资源配置、行政处罚、项目审批、经费调拨等系统和部门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这与特权盛行密切相关。深究这些年频发的“一把手”腐败案,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也总是如影随形,发人深省。

第二,潜规则愈加完善与敬畏意识缺失,潜规则盛行成为侵害肌体的公开秘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立法的步伐。截至2010年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可以说,现在我国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法律法规的健全应该对职务犯罪起到根本上的阻却作用,从而从事实上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但在人们的感觉中,法律的绵密并没有导致犯罪的减少,反而有防不胜防之感。深究起来,敬畏感缺失,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人们一边在制订规则,一边又玩规则于股掌之中,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要想让人们按规则行事,会变得难上加难,潜规则盛行就成为必然。潜规则的盛行,又加剧了人们法律敬畏意识的缺失。

第三,所得利益与应尽责任不相匹配,贪官污吏成为体制的最大破坏者。官员是政权的骨干,国家给官员以权力、以尊严、以庇护、以保障,官员还国家以忠诚、以认同、以归属、以责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现在,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短期内还难以做到高薪养廉。但现在官员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各种待遇和保障也不差。唯有严格要求、清正廉洁,心存感恩、无私奉献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的信任,才能不负人民群众的重托。但是,在现实中,正是这些享受政权红利最多的人,成为体制的最大破坏者。在现行体制下,官员账面工资虽然看起来并不是很高,但大家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表面和形式的东西,而是与官员职位相伴相生的种种特权享受、特殊待遇、灰色收入和其他难以明说而又心知肚明的丰厚回报。特别是官职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其保障水平更高,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应该成为现行体制的坚定维护者。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这些待遇丰厚的官员,成为职务犯罪的主力军。这种一手拿国家俸禄,一手挖国家墙角的蛀虫,完全背离了责任与义务相统一的做人和为官原则,成为体制最大和最危险的破坏者。

第四,数字少发与感觉多发引发错觉,民意舆情日益成为政权稳固的晴雨表。2010年,全国共立案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3.96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万人,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5373人。以上数字透出的信息是,尽管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很大,但其占公职人员和党员总数的比例很低。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清正廉洁的、是尽职尽责、是可以信赖的。但数字是一回事,人们的实际感受又是一回事。毋庸讳言,从民意层面讲,普通老百姓对反腐倡廉的成效是不大满意的。他们的直观感受是,现在的腐败不是越反越少,而是越反越多。因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耳闻目睹中,听到或遇到的腐败实在太多。这种痛彻肌肤的感受要比纸上的数字来得直接、深刻、持久。当然,因为统计口径的关系,人们的直观感受和统计数字有落差是可以理解的。但统计之外有庞大的犯罪黑数存在也是不可否认的。正视并回应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让群众拥护、高兴、满意,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仇恨犯罪与羡慕特权互为纠结,培育公平正义社会土壤的任务十分艰巨。要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必须有合适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对待职务犯罪,最基本、最主流、最底线的社会舆论氛围应该是:在社会评价上,对职务犯罪行为应该是负面的、消极的、耻辱的、不光彩的、受到谴责的;在公众心理上,对职务犯罪应该是排斥的、反感的、抨击的、不道德的。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都难以维系,那么建设清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十分危险和极不负责任的倾向,主要表现是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宽恕论、对大官小贪的同情论、对功过相抵的惋惜论、对退赃巨贪的免死论等。这些形形色色的论调,完全背离和违反最基本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准则,是对职务犯罪的一种默许和纵容,是完全彻底不可接受的。如果不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进行厘清,将会从根子上动摇我们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和情感根基。培育社会公众的正义感、是非感、荣辱感,是一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人文层面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预防职务犯罪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显在条件,也有人文内涵。这就决定了预防和根治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必须长期坚持,长抓不懈。笔者认为,除了打击惩治这些治“标”的工作外,人文角度的社会氛围培育、社会人格养成、体制机制创新等这些治“本”的工作更应抓好,也更有意义。

第一,要着力培养国家公职人员同舟共济、覆无完卵的危机意识。在我国,大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同时兼具共产党员的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公职人员,又理应是党的意志的体现者和落实者,党的风险的消解者和承受者。现在所要做的,一是要通过制度上的创新设计,把官员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把党员的命运与政党的命运紧密绑定在一起。这种绑定必须是紧密和有效的,而不能仅是道义上、口头上,也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和相当松散的。在这个命运共同体内,党员、官员要增强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应该变成每个人的实践。二是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官员和党员不但把自己的言行与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这些表象的东西相联系,更与党和政府的命运、安危、前途这些实质的东西相联系。使官员的一言一行都与党的性质宗旨相匹配,都与政府的命运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和思想层面有效预防职务犯罪,永葆党和政府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二,要大力营造廉洁尽职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社会氛围。社会氛围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健全人格的塑造功莫大焉。社会氛围好,人们受到积极、健康、正面的影响和激励就多,向上、趋善、发奋的动力就强,行为合乎规则和理性的概率就高,社会的运行也就相对健康正常。反之,则会带来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滑坡,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在社会上迷漫着一种对贪渎犯罪的“酸葡萄心理”。没有贪渎身份和作案机会者,对贪渎犯罪,口则大加挞伐,心则羡慕之至。这种人一旦具有作案的时机和条件,就会成为现实的危险分子。再加上司法实践中的财产犯罪轻刑化、免死化,渎职犯罪的冤屈化、宽容化的倾向,更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和嚣张气焰。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毒害极大。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对职务犯罪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和政策。在中国当前职务犯罪高发的情况下,零容忍应该是不二和必然的选择。如果没有这样的社会氛围,要根除职务犯罪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科学的预防体系。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下工夫。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等重要文件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围绕《纲要》的基本精神,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预防体系。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要普遍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要在前些年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推广已经取得的经验,扩大公开的主体和范围,完善相关的流程和规则,使之成为最好的防腐剂。二是要尽快建立公务消费电子结算制度。在这种新的结算模式下,结算的平台是同一的,交易信息是透明的,交易流程是规范的,交易的痕迹是可留存、可呈现、可提取的,违规违法交易的空间是受到挤压的。一旦出现非正常交易,系统也能及时进行提示和预警,便于有关部门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三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把人、财、物、事全部纳入公开的范围,建立健全公开的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四是要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不但要进行离任审计,而且要进行任中审计;不但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而且要对一般岗位的人员进行审计;不但出了问题要审计,在平常也要审计。审计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要保持对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惩治和震慑职务犯罪。对于职务犯罪来讲,打击与预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某种情况下,打击是一种更好的预防。要认真研究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不断开创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的新局面。一是要进行专项治理。比如,对涉及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拆迁伤民问题、土地违规违法问题、各种购物卡代金券腐败问题等等,都可以纳入立项视野,每年择其一到两个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敏感问题,集中精力进行专项治理,以求突破一点,带动全面,增强老百姓对预防职务犯罪的信心。二是要突出重点。要始终把领导干部、关键岗位、敏感部门、实权人物等作为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三是要务求实效。要防止自满和麻木情绪,正确掌握政策界限,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既要打击职务犯罪,又要维护社会稳定,力求取得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上一篇:精彩的杂技表演小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企业办公室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