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简报(精选16篇)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1

10月31日,洛江区妇联组织15名“爱心妈妈”到就南中学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活动现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围坐在一起玩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爱心妈妈”还为孩子们带来了生活、学习用品、零食及水果。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是洋溢着融融的温情。

孩子们手捧着心爱的礼物,耳听着“爱心妈妈”的叮咛,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微笑。在相互拥抱中留守的孩子们感受到“爱心妈妈”的关爱,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又增进与“爱心妈妈”之间的情感交流。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2

一、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内心世界

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时候是封闭的, 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来说, 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而关爱孩子的教育技巧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超越母爱的高层次的爱,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要用健康向上、高尚忘我的情感去熏陶学生, 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品格, 使学生接受教育如沐细雨春风。对留守儿童来说, 他们更缺少爱, 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 我们作为班主任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

关注留守儿童内心世界, 还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联系电话, 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都是需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去了解。同时, 我们还应该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以便及时联系。有了了解, 关爱才有针对性。

我班有个学生叫蒲××, 父母离异后, 母亲狠心离他而去, 父亲长期在外打工, 他只能跟随爷爷奶奶。由于奶奶脾气特差, 对他不是打, 就是骂, 他变得非常孤僻、内向。在校不与同学玩耍, 上课从不举手发言, 经常迟到, 逃课。一开始我找他谈话, 他唯命是从, 转身又我行我素。后来, 我多次找他爷爷沟通, 劝其让他的孙子到学校来托管。孩子来到学校后, 我给他买学习用具, 找他谈心;打饭时多给他些肉吃, 他慢慢地变了, 不再迟到、逃课了。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 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二、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 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 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 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 性格比较脆弱。

另一方面学生父母在外打工, 经常往家里寄钱, 希望在物质上弥补和满足孩子, 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 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 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 放一些民工在外打工的片子, 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 体会父母的不易, 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 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图书角、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 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 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 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消除不良情感体验, 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 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 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 我利用每周的安全法制课,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 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用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 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高, 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 或给他们开小灶, 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篇3

一、关爱留守儿童。填补其亲情缺失的空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课余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课间多与留守儿童聊天,通过闲侃了解他们当前的状态,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以便稳定其思想情绪。对需要引导的留守儿童要进行友情提醒,如衣着、个人卫生等生活小话题,善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恰当的帮助。进入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饮食状况,做到嘘寒问暖。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脾气、习惯,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妙计良策。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老师和孩子,使得学生热爱学校,亲近老师,喜欢学习。积极探索学习有困难、经常调皮违纪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自信的火花。发现留守儿童有可喜的变化,多方法、多渠道让家长知晓,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成留守儿童依恋的“家”

在班集体中明确每一个学生所负责的事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征求全体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班级公约并严格执行。班级活动让每一个成员都参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采纳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集体的温暖,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长其善而救其失——发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由于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当他们得不到尊重时,他们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破罐子破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伤害他们,要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品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注意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给他们制定短期努力的目标,每天督促其实现。另一方面,要做好其父母和监护人的工作,以书信和每天的检查来了解他们的进步,并督促完成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教师的重视是极其关键的,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教师有责任以百倍的热情把更多的关爱与呵护给予这些最需要关爱和呵护的孩子。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4

11月5日,我校举办全体留守儿童朗读比赛,全校20多位留守儿童参加了此次活动。

二、举办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11月16日,我校对全体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全校20多位留守儿童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

三、开展教师大走访活动。

“心灵关爱,陪伴成长”为主题,坚持走进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心灵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为落实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成立大走访活动领导组负责本次活动的领导和监督。

(一)召开领导组会议。

1、会上校长纵兆磊作了关于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的意义。

2、王吉贤主任对“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方案作进一步讲解。

3、赵国廷校长对“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做了动员报告。

图为我校召开“教师大走访”活动动员会

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5

暑期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工作计划的安排,太子中心小学组织省考志愿教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关于“走进贫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教师们冒着酷暑,不辞辛苦,走遍了自己包片的留守儿童家庭,一方面详细了解了儿童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叮嘱儿童们,在家要听爷爷奶奶们的话,按照学校在放假前下发的《暑假至家长一封信》上面的内容去做,确保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假期。教师们和儿童的监护人亲切交谈,告诉他们,如果有困难,可以联系学校,学校一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并且辅导孩子学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次家访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称赞。

妇联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6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临泉县妇联在城关街道古城社区举行了捐书仪式。县妇联、城关街道及巾帼志愿者们参加了捐赠活动。

此次由七彩集团向该社区进行捐赠的各类书籍种类丰富,内容涉及科普、文学艺术、教育等各方面。该企业通过这项公益行动,帮助该社区的留守儿童们满足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

县妇联主席于晓红在捐赠仪式上要求该社区要爱护好、管理好这些书籍,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时期,这些图书将是影响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精神营养品。要帮助孩子们手中传递真理、信念和力量,让孩子们进一步开阔视野,积聚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篇7

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隔代抚养, 由于祖辈们对孩子溺爱、袒护, 孩子很容易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我班45名学生中就有20名留守儿童, 大部分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一些同学还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 卫生习惯差。还有的行为上表现出说话粗野, 不听祖辈的教导管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他们性格孤僻, 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 对人对事态度冷漠。这样的状况, 他们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境况, 确实让人分外担忧。

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也为了让外出务工的学生家长们放心, 我在关心、教育留守儿童的工作中做出了一份应尽的责任。

(一) 倾爱心

爱心是最能拉近距离的。孩子们长期见不到父母, 少了亲人的关爱, 自然有一种失落感, 加上是隔代抚养等原因, 其性格、情绪难免发生变化, 随之变化的还有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形, 我经常找他们谈心, 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心里话。如果不方便说的, 就让他们以写信的方式, 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下来。这样, 不仅可以抒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也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通过一番努力, 我与班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与依赖。同时,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表扬这些同学的优点, 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长处, 让他们在班中树立起威信与良好的形象, 拉近与班集体其他同学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 对学习也充满了信心。

(二) 明目的

在与留守儿童的交谈中, 我常常问他们“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这样的问题。让他们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有的说是家中经济太困难, 有的说是老家太贫穷, 有的说父母外出挣钱为了让自己过上好一些的生活, 为自己将来读书攒钱……我又让他们想象自己父母在外打工的情景, 感悟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最后组织他们讨论:父母打工这么辛苦, 那么自己在家中应该怎么做?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经过认真的讨论, 那些原先学习不用心的, 纪律松散的, 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都表示要努力改正。要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辛苦打工的父母。

学生有了学习目的后, 我又引导他们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就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帮助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不要有依赖心理。平时, 我常常讲一些励志的故事, 以激励他们对长辈的尊敬, 同时树立起独立、自强的品质。通过家访了解, 我们班的韦伟同学, 由原先老喜欢跟长辈顶嘴和耍脾气、凡事都依赖老人变成了懂事理, 尊敬别人, 勤快帮助老人做家务的、开朗的孩子。

(三) 树榜样

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小学生年龄尚小, 为了使他们能一步一个脚印的一直往前走, 我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比纪律强、比卫生好、比生活能力强、比学习成绩好”的活动。定期评比, 树立榜样, 一步一步加以正面引导。对于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 我经常走访他们的监护人, 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 及时进行疏导、教育、感化。比如, 我们班的韦建, 他的家庭比较特殊, 父母不仅都外出打工, 期间还离异了, 父母都不再关心他, 把他留给年迈的奶奶。所以他一直在行为上很叛逆, 经常在班中惹是生非, 不服从管教。于是, 我对他采取了“人跟人”的教育方式, 每天我都坚持跟他谈心, 帮他分析他的情况, 引导他理解父母的苦衷, 体谅奶奶的艰辛。同时, 在生活上, 我尽力去帮助他, 他生病或是受伤了, 我就给他买药, 发现他开不了早餐, 就发动同学捐助他。在学习上, 我每一次都认真地批改他的作业, 每一次都为他写几句评语鼓励他。还让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跟他同座, 常常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感化, 他终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 变得听话、勤奋起来了。

周末与关爱留守儿童 篇8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儿童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7-01

改革开放30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民涌入到城市,特别是作为建设城市的生力军——广大的农民朋友们。他们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在人们面前,对于那些为了生计而在外四处奔波的务工人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孩子只能留在家里与爷爷奶奶及其他亲朋一起,孩子得不到父母关爱,想见见父母这个小小的心愿也不容易,父母在外牵肠挂肚,与孩子亲近也近乎也是一种奢侈,他们在外可以不管自己的饥寒,也不计较自己的苦和累,最牵挂的莫过于家里的孩子与老人。而孩子可能是他们最放心不下的。

留守儿童本身的定义可以这样归纳: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属于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相伴,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更得不到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在价值观和思想认识方面的一些帮助和指导,也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帮助,非常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扭曲,更甚者会因此走上歧途而耽误终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到城镇务工的农民共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党和政府是分重视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从上到下早就成立以关工委等机构负责此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大热点。很多城市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来本地上学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和宽松的政策。大部分乡镇也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留守儿童之家,学校也想尽了办法,采取了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旨在引导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兴趣爱好,能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诸如此类的措施很多,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如决策者的初衷那样尽如人意。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呢?从实际工作出发,还是要让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关爱的有机整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有的人就会有疑问了,周一至周五好办,那周末呢?难道在减压的前提下还是要让学生重新走上周末补课的老路吗?当然不行。那就回去自娱自乐,没有玩伴,没有玩具(有可能也玩腻了),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没有兴趣陪他们玩。久而久之,孤独、寂寞、无聊占据他们的心灵,随之而来可能形成孤僻、偏执不健全的人格。

的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为生计北背井离乡四处奔波,学生的压力也很大,面临着来自于家庭,学校,同伴,甚至来自于自身的学习、升学压力。如果在把学生的周末也剥夺了,确实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做好关爱学生的工作是无可厚非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做好最起码的工作。但是,周末呢?

其实,从家长的思路出发,已经给学校利用周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现今,很多家长都在积极的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提高机会,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自愿交钱上孩子们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的补课培训系统良莠不齐,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从另一个侧面加大了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剥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与其让家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种类繁杂的各种培训机构,还不如将这个权利放到学校手中,让学校来统一安排学生的周末。但首先要表明一点,利用周末不是要将周末也拿来行课。学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开展第二课堂。这对于很多,特别是乡镇上的学校来说,更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将留守儿童的周末变成一个充满乐趣,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放松型的假期。不仅在外的家长会放心的将孩子交到学校,老师手中,留守儿童也会在一个大集体中建立其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只要经过认真的调研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制定主较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好周末的利用。其好处不仅仅在于真正关爱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事实证明,兴趣爱好健康广泛的孩子,在学习上也能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也能更好的释放压力。以下是我对与如何利用周末的一些想法。

明确前提,做好本职。利用好周末来关爱留守儿童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在不增加留守儿童来学习的压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他们释放压力,给他们更多的与伙伴,同学以及外界交流的机会,得到更多提升能力,培养健康兴趣,扩展能力的机会,以尽可能的弥补留守儿童在父母那里难得体会的情感。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各自在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乃至不同对象灵活采取措施。

放松优先,快乐第一。学校在利用周末安排活动的时候,要将快乐放在第一位,尽可能的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中感受到同父爱母爱不一样的温暖。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时候要尤其注意真正把握第二课堂的实质,将第二课堂与日常的教学活动严格区分开。这里要真正的将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做到最好。学校要把心理辅导老师,真正的落实。

运筹帷幄,兼顾利益。留守儿童的年龄跨度是很大的,从幼儿园到初中,因此在具体安排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更多的对象。幼儿园,小学,中学要灵活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安排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活动。在关注儿童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掉学校和老师的利益,要尽可能的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因为周末的利用,不可避免的要让他们牺牲自己的很多时间。要最大限度的消除各方面的利益冲突。

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不能只顾形式花样,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还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活动既要有趣,又要健康有意义,寓教于乐。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既感到快乐,又获得了知识,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留守儿童是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特殊人群,照顾好留守儿童,真正做到关爱留守儿童,能让在外务工的家长更好的投入的工作之中,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9

为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近期以来,黄平县各乡镇积极开展了“蒲公英行动---‘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成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关爱救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领导小组,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此次“蒲公英行动”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蓝天阳光”为主题,以“妇女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妇女互助组”为载体,围绕“当一天爱心妈妈”、 结对帮扶留守儿童、“邻里互助献爱心”等内容开展。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以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并给儿童传播安全理念和自我保护知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篇10

共青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委员会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11年3月25日

关爱留守儿童弘扬雷锋精神

——颁奖典礼暨结对帮扶签字启动仪式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重庆市委对于‚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号召,进一步扶持区县希望小学发展,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倡导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体现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帮扶弱势群体的良好品德。按照团市委关于‚关爱留守儿童高校对接工作‛的相关指示,2011年3月24日,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学院恩来广场举行了‚关爱留守儿童弘扬雷锋精神——颁奖典礼暨授牌结对签字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受到全校师

生的关注,我院何大同院

长、何培斌副院长、吴绍

莲副书记以及各系党总支

副书记、老师、学生组织

和班级代表纷纷参与到活

动现场。下午

1点,在大

家的期待中活动拉开了帷幕,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全场齐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唱出了我院师生‚关爱留守儿童弘扬雷锋精神‛的愿望。活动中由吴绍莲副书记和何培斌副院长分别为

2010年12月6日‚我们给孩子找个‘家’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募捐活动中,荣获‚献爱心先进个人‛、‚献爱心先进班级‛颁奖;期间‚献爱心先进个人‛的何培斌副院还发表了获奖感言,并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还鼓励我们要把此项活动做好、做实。接下来由吴绍莲副书记为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代表授予了‚梁平县仁贤镇五一完全小学对口帮扶合作基地‛牌匾。

再由何大同院长、何培斌副院长、吴绍莲副书记带头签订了与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在他们的带领下把此次仪式活动带

到了一个高潮,紧接着40个贫困留守儿童的帮扶协议分别被学院各级领导、结对老师、学生组织、班级、个人代表签订。

签字仪式过后,由吴绍莲副书记总结发言,她

说奉献我们的一份爱心,弘扬雷锋精神。我们把结对工作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讲奉献、讲爱心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把关爱活动落实到实处,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要以‚传承‛的方式把这个爱心的活动做好、做实,切实关注这群孤独、贫苦的孩子,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工作‛的工作机制。

共青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委员会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发:学院各系团总支、学生会,校团委网站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11

我校地处边远的山区,当地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这迫使一些家长南下广东打工,因此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批“留守儿童”,其中我班11个同学中就有2个是“留守儿童”,他们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平时缺少父母亲的关爱,他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我作为班主任,在自己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时,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做法,就是用爱浇灌留守儿童。

一、加强情感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问题,要给他们更多一份爱,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他们的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他们亲情的缺失。我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两三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与孩子团圆,每逢节日看到其他同学的家长来到学校给他们送来礼品的时候,我都会察觉到她脸上的失落与伤心,因此这个时候我都会主动地找她聊天、谈心,告诉她:父母亲在外打工就是为了她能有更好的生活,能更好地读书,将来长大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现在虽然他们不在你身边,但是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在时时刻刻地想念你。我也会用电话让她和她的父母联系。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对他们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次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最想……”,让全班学生写出三句自己的心里话。当时班里的这个女同学很快地就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最想爸爸妈妈能在我身边。”当时这句话触动了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經,是呀,这是一句多么出自内心深处的留守儿童的心声呀。这句话也正是体现了留守儿童孤独的内心,流露出了他们多么需要关爱的心声呀。当天放学后,我就和她敞开心扉地聊了很久,告诉她父母亲在外打工不能在她身边这是生活的需要,因为他们要给她一个更好的物质生活,让她理解父母亲的用心。

三、开展活动促进成长,挖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发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点成绩,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逐步培养信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了消除“留守儿童”孤单、悲观的阴影,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促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使他们领悟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让他们在快乐的集体中成长。我班上另一个男同学,父母也是长年在广东打工,很少回家。他的心里也一直有着和别的“留守儿童”一样的心理问题,他平时很少和别的同学一起玩。他能写一手好字,因此在一次班里学习园地的制作中,我让他担当了主要的抄写任务,和别的同学一起把学习园地搞好,并在班会课上重点表扬了他。从那次之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热心于班集体工作了,也渐渐地和班里的许多同学交上了好朋友,从此打开了自已的心扉。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篇12

(一) 爱心育人, 弥补亲情缺失。学校在倡导“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家校互动, 形成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在“爱心育人, 弥补亲情缺失”的情感管理方面, 学校还可以实行“全职亲情呵护”。对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 并与之往来频繁;大把花钱;精神状态异常;结伙打架;有来路不明的财物;看黄色录像、书刊等;有明显的说谎行为;穿奇装异服, 打扮怪异;不按时回家或不按时到校等行为的及时告知代理监护人。尤其是班主任对流失学生、受处分学生、旷课学生做到必访。

(二) 德育为首, 培育健康心理。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爱。进一步强化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声信箱、心声倾诉室。

(三) 赏识教育, 突出个性发展。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过程中, 应注重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 发挥个人特长, 激发学习兴趣,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注重结合“留守儿童”生活实际, 增加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体验从生活中发现、吸取知识的乐趣;注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留守儿童”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积极进取的氛围和赏识的目光下茁壮成长。

(四)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 实行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做到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 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 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

三.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 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 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 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 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 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 有条件的父母, 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 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 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 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 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 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 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 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 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 建立个人档案和联系卡。

2.建立关爱责任帮扶制度。学校与教师签订责任书, 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 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班主任则应定期家访, 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孩子的情况, 帮助做好孩子的管护和教育工作。

3.建立“谈心日”制度。学校应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会议, 通过正面引导, 帮助他们理解长辈的艰辛, 教育他们认真学习, 遵规守纪, 以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和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勤养育和代理监护人的精心呵护。

(三) 社会及政府方面

探索政府主导, 教育行政负起责任的模式。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篇13

学校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立即于11月份召开全干会,重新部署留守儿童工作,在坚持“五关注,四沟通”的基础上,又于教学部正、副班主任,生活部管护教师签订了《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合同书》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关爱所有儿童安全过冬、解决特殊儿童防寒衣物。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范文一: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6月23日下午,我校吴万旭老师集中全校留守儿童在学校大会议室上了一堂题为“我们在一起——为孩子开启一扇窗,连接一片蓝天”的专题课。课堂上,吴老师满怀激情,结合实例,讲解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在外打拼的不容易;然后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励志影视短片——《关爱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孩子们从一幅幅画面,从一句句感人的歌词中,去体会什么是“坚强”;紧接着吴老师通过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从近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身边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让在座孩子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学会自律与自强,并养成积极健康的思维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摒弃“任性”的性格,快乐成长。

同时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在期末考试中,给远方劳苦奔波的爸爸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吴老师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对他们进行了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诈骗、防性侵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孩子们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生动的事例,亲切的话语,特别的关爱,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和教师,乃至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孤单!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范文二:

思远学校是临渭区一所最大的民营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475名,12个教学班,其中留守儿童262名,来自临渭、临潼、华县、蒲城、白水等五个县(区)。由于几年来学校管理留守儿童工作到位,成效显著,受到市、区、乡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xx年9月中共官道乡党委、乡人民政府授予思远学校《官道乡留守儿童教育学校》校牌,20xx年10月31日,临渭区区委在思远学校召开了有18个乡镇和10个区直单位领导共100多人参加的《临渭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会上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梁星浩,区组织部部长王进文,区妇联张萍主席等对思远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及高度评价。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职员工继续搞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信心和热情。借此东风目前,《关爱留守儿童“爱在行动”的活动》已在思远学校全面扎实地展开。

签订责任合同书,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一)10月31日区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会后,思远学校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立即于11月份召开全干会,重新部署留守儿童工作,在坚持“五关注,四沟通”的基础上,又于教学部正、副班主任,生活部管护教师签订了《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合同书》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关爱所有儿童安全过冬、解决特殊儿童防寒衣物

(二)今年入冬以来,为了保护好每个学生手脚不被冻伤,教学部和生活部老师主动为学生购买润肤油123根、防裂膏22盒,坚持每天早、晚为学生烫手烫脚,及时为患病儿童请医治病,保证了每个孩子学习不受影响。

当我们调查了解到一年级高婉晨、二年级曹雪健、五年级王康龙等几名同学因过不了冬,穿着张敏、郗顺妹、石薇等老师送给的棉衣、毛衣这件事后,王峰董事长立即召开了全干会,安排布置统计各班特殊儿童过不了冬的问题,经过摸底排查共有卜子豪、刘帆、郗凯锋、王晓慧、曹雪健、高婉晨、史轩、张岳、郗睿斌等9名特殊留守儿童因父母离异、单亲、父母残疾等各种原因造成无人管护,没有过冬衣物。面对这些幼小儿童的家境状况和实际困难,一贯视学生为亲子、亲女的思远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纷纷捐款,几个小时,学校和同志就捐出1360元现金,并派专车拉着这9名特殊留守儿童去韩家集市专程为他们选购了过冬衣物。

隆重举行《思远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爱在行动”捐赠仪式》

(三)20xx年12月27日下午四点钟,《思远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爱在行动”捐赠仪式》在学校大舞台前隆重举行。会上王峰董事长首先讲话,他说:“曹雪健等9名同学因种种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过冬衣物成了问题,但他们来到了思远读书,学校和老师就不能让他们受委屈,很快捐出了现金1360元,为他们购回了过冬的衣物,这是我校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又一次体现,希望这9名同学牢记党的教导,不辜负全体老师和学校的关爱之情,希望全体同学们相互关爱,生活在思远,学习在思远,成才在思远,为自己的`未来发奋读书。接着进行了激动人心的捐赠仪式:9名困难儿童走上主席台前,由生活部李竹芳主任和他们的班主任分别为9名儿童穿上了新棉衣,新棉裤,新棉鞋.男的戴上了新帽子,女的围上了新围巾.紧接着由校委会成员杨德玲,刘德华,沙霍刘,李竹芳等为全校12个班所有学生赠发了专为每位学生购买的加厚棉袜.

这时,台上9名特殊困难儿童身着新装表情激动热泪盈眶,台下400多名儿童手挥棉袜兴高采烈,口里不停的喊着:“感谢董事长!感谢老师!”的口号。师生们沐浴在思远这个无比温馨的大家庭之中,深深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捐赠仪式结束后,教学部代表薛美丽老师,生活部代表李竹芳,校委会成员杨德玲,刘德华先后发言一致表示今后要继续努力,搞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替党和政府分忧,替家长解愁,让每位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会议在振奋人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中结束。

沟通工作全面启动

(四)按照学校的安排:十二月份留守儿童“四沟通”工作已全面启动。留守儿童为父母写的书信正在寄发;”父子、母女电话沟通每天都在进行;每周不间断的家访工作从未停止;有条件的孩子与父母在网上见面亦在进行;为留守儿童心里疏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着。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思远学校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迅速形成,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篇14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首先要着力解决监护缺失问题,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大力抓好“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紧紧牵住家庭监护这个“牛鼻子”,加强家庭监护的指导、监督和干预,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底线;对不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要依法予以训诫。

此次行动将坚持儿童权益优先,把实现和维护好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将主要落实家庭监护、强制报告、临时监护、控辍保学、户口登记责任,并依法打击遗弃行为。

《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出,公安机关应当会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对遗弃留守儿童的不法行为将予以惩处,并将依法为无户籍的农村留守儿童登记常住户口,逐一建档,对其中非亲生落户的儿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集录入其DNA信息到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

县级、乡镇人民政府要会同各级教育、民政部门落实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各地民政部门将指导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时接收公安机关护送来的农村留守儿童,按照最有利于儿童利益的原则,采取机构内养育、爱心家庭寄养等方式,为其提供临时照料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公安机关积极动员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动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各级教育、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强制报告意识,依法落实强制报告责任。

关爱留守儿童还需社会给力 篇15

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问题, 首先集中反映在教育层面上。教育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为此做出努力。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探索, 我们乐观其成。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 一直以来, 尽管教育部门做出种种努力, 留守儿童问题依然是一个让社会、家庭悬心的问题。他们在日常生活、安全保障、道德品行方面呈现出比同龄孩子更多的让人担忧的问题, 比如遭遇不法侵犯, 行为习惯不良, 甚至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等等。一则则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新闻, 引发一波波的社会焦虑。

化解留守儿童的问题, 教育部门的“关心”不足以抵挡困难, 付出难见效果, 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校里, 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课、下课, 学习、活动, “留守”与“非留守”并没有多么明显的区别。只有走出学校, 回到家里, 回到社会上, 他们才显示出自己的“留守”身份来。爸爸妈妈不在身边, 孤单寂寞, 亲情缺失, 感情没有寄托, 想念家人等等, 稚嫩的心灵忍受不了父母远走他乡留下的亲情真空。这个时候, 是留守儿童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在农村, 一个班几十人常常有半数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教师在完成一天的教学工作后, 很难说还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跟踪到那么多的家庭, 去给他们生活上的照顾, 给他们亲情的慰藉。

留守儿童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只是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家庭监护薄弱的问题。由于爸爸妈妈不在家, 大多是爷爷奶奶隔代抚养, 或是过分娇纵, 或是忙于生计无暇照管, 或是小孩子不听话, 管教引导不到位, 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不良, 甚至沾染上坏习气。这部分留守儿童, 有的成了问题儿童。他们在学校, 还能有所收敛, 一放学, 就忘乎所以, 进入没有拘管、不受约束的自由天地。有的人说这是“5+2=0”。一周5天在学校里学到的规矩、养成的习惯, 周末2天时间因为家庭管教不力全部丢掉了。至于留守儿童在家里起码的生活保障, 在社会上的人身安全保障, 已经超越了教育部门的职责和使命, 学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 我们随时随都可能遇到一些困难, 一旦发生困难, 左邻右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关照和帮助, 这种帮助最为宝贵。留守儿童, 心智尚未成熟, 还不能独立处事, 在缺少父母亲照顾的生活中, 困难和问题更多, 碰到困难更无助。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在留守儿童居住地的社区、村组建立一种机制, 以便能够在最贴近留守儿童的地方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比如说, 在村组、社区、邻里等离家最近的地方, 设立留守儿童的服务站、联系点、活动中心, 进行亲情陪伴、心灵交流、学习辅导、困难救助、问题矫正等等, 必将大大纾缓现在的留守儿童问题。

社会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当我们在社会中织就一张张邻里保护网、村组关爱网、社区成长网, 留守儿童的成长将不再是孤独之旅。他们将不再陷入无助的困境, 远离父母的童年也会收获温暖、快乐和幸福。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亟待社会给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

【链接】

一首歌唱哭数百留守儿童

“好想打个电话/孩子你还好吗/每天都在盼哪/爸爸也想回家……”近日, 《牵挂》的演唱者、陕西渭南本土的网络歌手陈汉走进临渭区思远学校, 为600多名孩子讲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以及对儿女的牵挂, 听得孩子们泪水涟涟。

思远学校是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的民办寄宿制小学, 有的孩子半年到一年才能与自己的爸妈见一次面, 有的甚至几年见不上一次面。该校校长王峰年前在网络上听到歌手陈汉唱的《牵挂》, 并得知他是一名常年在外谋生的渭南籍打工者, 子女也是留守儿童, 便产生了让他来学校和孩子交流的想法。

当王峰将自己的想法和陈汉沟通后, 陈汉一口答应, 愿意和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王峰期望通过这次演讲, 能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自理、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用的优秀人才”。陈汉表示, 他将会去更多的有留守儿童的学校, 让更多的孩子懂得:不管父母离他们有多远, 但父母的爱始终都在他们身边。

关爱留守儿童 促进健康成长 篇16

一、准确把握信息 建立健全档案

关爱留守儿童,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建立健全较为系统的档案资料,全面把握留守儿童的各类信息,既便于教师日常进行帮扶、关爱工作,也便于领导检查、督促,切实提高关爱工作的实效性。

多年来,许多学校对这项工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压根就没建过这类档案。在贵州毕节四兄妹自杀事件中,众多媒体均未报道学校建立过这类档案,其帮扶工作的有效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一些学校虽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不够显著。究其原因,是其档案不够全面、科学、系统。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要做到三点。

一要突出全面性——部分学校未能把所有留守儿童都纳入档案,从而使其中一部分孩子被忽视了,他们也因此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学校应通过严肃、认真、全面、彻底的调查、摸排、汇总,真正获取、掌握本校全部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使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被纳入我们的帮扶范围,都能享受到学校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政府的关心。

二要体现针对性——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每个孩子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身心特点,彼此之间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所以,档案资料的内容不仅要有共性的东西,还要突出孩子的个性特征,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帮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三要强调系统性——一些学校未能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来,而是在上级要检查的时候就过问一下,之后便弃之一旁。档案资料也未能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及时更新。其实,承担帮扶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体实施帮扶工作,还要适时记录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甚至社会交往情况,及时更新其个人档案,使之更为系统化、具体化。在孩子因升级、升学等原因帮扶教师出现变化时,帮扶者之间要做好对接工作——在交流孩子的现实表现的同时,还要交接他们的档案资料。

二、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心理健康

有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村里人眼中,贵州毕节四兄妹都是相对内向、孤僻的性格,不爱跟人多交流,走在路上遇到长辈会打声招呼,但并不会有更多的交谈。四兄妹的一位长辈认为,这跟孩子们的自卑心理有关。有调查显示,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呵护,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产生烦躁、孤独、闷闷不乐等负面情绪的几率也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要么胆小怕事、自卑怯懦,要么缺乏自控能力,更富有攻击性。他们在成长中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要依靠其远离家乡的父母来进行,显然不现实。但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却是有所作为的。首先,要加强心理疏导:要利用品德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等时机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尤其是要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暂时的困难甚至挫折;其次,要开展活动育人:要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坚定生活信念,树立崇高理想,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三、强化安全意识 引导珍爱生命

媒体常有关于留守儿童受到不法侵害的报道。有学者指出,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护,其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又很弱,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的比率比非留守儿童高8%左右。因此,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教育他们避免遭受不法侵害,如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出门不给陌生人带路,不乘坐陌生人的车辆,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擅自在外留宿,等等;其次,要教育他们注意日常生活的安全,严防触电、溺水、中毒及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第三,要教育他们注意身体健康,身体不舒服时要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就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心理学家指出,当留守儿童无法正确处理内心的情感缺失时,他们会感到极度无助,最终会选择死亡。上述几起案例就是典型例证。因此,在强化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方面,学校尤其要重视珍爱生命教育。四川江油那位服毒自杀女生的父亲猜测女儿自杀的原因时说:“可能是某些事她憋在心里想不开,不想活了,就想和我妈同归于尽。”而贵州四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中,老大张启刚留有一份遗书,大概内容为: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得到了政府、社会一定的关爱,但生活的贫困、父母的冷漠仍然使这些孩子过早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如果孩子们能够从内心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生活困难和人情冷漠而选择自杀了。所以,学校一定要教育留守孩子珍爱生命,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懂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只要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就会迎来幸福美好的未来。

四、开展结对帮扶 确保工作实效

结对帮扶是一条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长期以来,这种方法虽被采用,却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据媒体报道,这次贵州四名留守儿童死亡事件中,四兄妹中的三人已有一个月没去上学了,可相关学校和当地政府却未能劝孩子返校。4月17日,负责帮扶四兄妹的该乡政法委胡书记第一次登门看望孩子,却被他们拒之门外。5月13日,胡书记一行再次登门,听到孩子们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了。直到6月9日,也就是事发当晚,这位胡书记终于第一次走进孩子们的家时,发现这个家中布局十分凌乱,屋内还有一种屎尿味,孩子们将一间房子做厨房,挨着的房子做厕所,平常都是小便,偶尔还大便。见此场景,这位书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为,只是交代属下给孩子们送几袋米,每人买几身衣服,如果他们没鞋穿,每人还要买双新鞋子。仅此而已。就在他们一行人离开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孩子们便自杀了。如此的工作方法,一个月才一次的登门探望,远不能说相关人员的关爱帮扶工作有多到位了。试想,如果帮扶人员的工作再细致一些,考虑得再全面一些、周到一些,尤其是准确、及时地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并予以适时的引导,他们还会选择自杀吗?我想应该不会的。因此,很难说孩子们的悲剧与相关人员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关系。

要使结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学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合适人选——要选择乐于帮助孩子、与孩子易于接近的老师、同学与他们结成对子。第二,要注意工作方法——这一点尤其重要。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帮扶者要使自己成为留守儿童的朋友,让他们愿意接近自己、接纳自己,与自己相处,从而为今后的帮扶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要深入孩子的生活。我们的帮扶工作不仅仅是做做资料、登门看望、赠送礼物那样简单,而要使自己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如承担帮扶任务的领导、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孩子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在节假日带他们外出游玩,让他们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时光;要提醒他们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工作,指导他们学习烧饭、做菜、洗衣、叠被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组织同班同学共同参与关爱行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帮助他们与远方的父母建立正常的联系,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亲情……第三,要讲究帮扶效果——要通过观察、交谈等形式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他们始终能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生活、学习、交往。留守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也是脆弱的。只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使他们干涸的心灵得到雨露的滋润,幸福之花一定能在他们的内心灿烂绽放。

五、建立沟通机制 提高家长素质

据6月18日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披露,中国的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有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贵州毕节四位自杀孩子那已改嫁的母亲,自去年3月外出打工以来,再未见过孩子一面。而他们的父亲也仅仅是在给孩子留下一张提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银行卡后外出打工,一走了之。他们这样做,固然是贫穷使然,但对孩子的忽视甚至冷漠,对生活的无知,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家长素质。

学校要与家长建立包括电话交流和面对面交流在内的正常沟通机制。平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告诉他们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物质生活,还需要父母亲人的精神关爱,帮助他们增强关爱、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尤其要提醒他们尽量每3个月回家一次看望孩子或每周与孩子电话联系一到两次——《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孩子的“烦乱度”会陡然提升,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而只要保证每周一到两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就会明显下降……在家长回来探望时,学校要抓住这一宝贵的契机,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召开专题家长会,以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对一些家庭条件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的家长,则应劝他们留在家乡打拼,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留守状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高速发展的中国至今仍有一些角落,那里有非常可怜的、有可能是绝望的留守孩子。对他们来说,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使自己的家庭成为了一座爱的孤岛。由于种种原因,社会的救助力量至今未能温暖到他们。心理学家认为,只有童年时获得过爱的人,才有能力爱他人。缺乏关爱和陪伴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成长。教育均衡化的核心之一,就是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作为受教育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问题理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因此,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政府尽责,社会尽力,学校尽职,发现、排除存在悲剧隐患的死角,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项工作中,作为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也能够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上一篇:廉洁知识竞赛题库修正版下一篇:伟大母亲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