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征文教师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书香征文教师(精选7篇)

书香征文教师 篇1

读书书香征文六篇

【篇一】

时代的列车驶向了二十一世纪,大家都为匆匆赶上这一趟列车而改变自己。时代在改变,世界在改变,自己也在改变。很多人忘记了我们本该从始至终坚持的东西。例如阅读,就渐渐被现代人慢慢遗忘。古时候,很多人在闲暇无事时都会捧一卷书,在那个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他们愿意在书中看看那山川河流。而如今,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阅读,他们所想要得到的答案通过引擎搜索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买一张机票就可以看到。

渐渐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手机和网络之外的东西都会被我们慢慢遗忘。其实,在任何时候,阅读都不应该被我们抛弃。当我们闲下心来,我们可以选择一本书,静静地读。当这些书本真正的像烙印一般进入我们的心中时,我们不仅会体会到山川河流的真美,还会在这些真美中有自己的顿悟。渐渐地我们也会爱上这样的一本书,或是配一杯茶,或是当做睡前读物,我们慢慢习惯了这种有书本为伴的日子。

现如今,我还会在床头放几本钟爱的书。睡觉前我都要拿来细细品读,或是一页,或是两页。慢慢积累,我总能把几本书完完整整读下来。时间越久,积累越多。我不仅仅在书中看到了山川河流,我还看到了历史长河中我们坚持下来的东西。慢慢地这种积累成为了我人生中的经验,带着我一起慢慢老去。在成长的日子里,它鼓励我激励我,带我走啊走,走到了我生命的最前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阅读这一有意义的事情,让它带领我们慢慢领略生活。带我们看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带我们去每一个角落看看那里的故事。故事永远在发生,你可以选择忘记,也可以选择阅读。读书就是如此,带我们慢慢成长。

【篇二】

有人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在我看来,读书于渴望学识的人更像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看过一则新闻:机缘巧合,让年过六旬的老杨成了厦门博物馆的一名保安。酷爱历史的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历史书籍,能够说出历史上每一位皇帝的名字和年号,侃侃而谈百家姓上每个姓氏的来历,讲出任意知名历史人物的故事。博物馆保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职位,却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

过去,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他干着保安的职务,却身怀绝学,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不时对付那些学历史的来找茬的难缠对手。那份对读书的热爱与坚持,让他的人生从此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

杨绛先生自幼与书为伴,三天不读书便觉生活寡淡,若一周不读书,那就等于是在虚度光阴。她93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写成《我们仨》。她在书里看多了世态炎凉,体验了人情冷暖,书也给予了她很好地学识修养,使得她对现世的生活也更加珍视,对眼前人也更加包容。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读书改变命运,读书养成气质”的真实故事。对于既不渴望成为老杨,亦不渴望成为杨绛先生的平凡的我们而言,读书能让我们拥有渊博的学识,读书亦能让我们拥有高贵的灵魂。

有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最好的回答是:“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已经变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读书的力量不是通过外在的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所有的好书,都将给我们的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教会我们怎样靠近本真生活。这种美,源于广袤的自然,成熟于和谐社会,浸润了思考的智慧,所以它的力量得以永恒传承。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读书使人成熟,是一种交流,在这交流中,我们审视自身和外界。读书,让我们的灵魂变得高贵。

【篇三】

手机屏幕仿纸显示设置,人性化的电子书……都已成为人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阅读工具,因为它们个头不大,还可以安装多类软件供人娱乐打发空闲时间。但如果留心观察便会发现,习惯走路听书的人往往反应迟钝,总是在地铁上用手机阅读的人表情凝聚不显活力……

电子时代确实提高了许多工作生活中的做事效率,可我们能安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的节目如雨后春笋,争相播出,当阅读经典再次被人重视,当中国文学不再以“孔子学院”的形式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拾书本,重温墨香,品读字里行间的文学气息。正如一段文字若是写到你的心坎里,就总忍不住把它抄下反复阅读,或让你坚定信念,或让你眉眼舒展,而这样的阅读效果远不是电子书可以替代的。影视演员吴奇隆说,自己大块的空闲时间不多,便将书籍摆在屋子的许多角落,在哪里休息就在哪里翻阅。主持人董卿说,进了卧室就不再触碰电子产品,床头总是摆着她近期爱读的书,一部《红楼梦》她看了不知多少遍,却仍然陶醉,痴迷研读。我想,收藏书籍又不束之高阁,便能在同一角度看见更广的风景。

愿意将书本装进包袋的人,一定也是热爱生活,懂得宽容的人。翻页会将阅读时间拉长,每翻一次就多了一秒的回味和期待。开卷有益,不只是心灵得到抚慰,我的爷爷已在耄耋之年,依然爱捧着《毛泽东诗词》,一代军人老去,却不忘那个时代的初衷,他爱的书里写着他战斗过的年代。多添一句爷爷的理:“手机伤眼睛,不是个好东西。”

又忽然想到飞机上每次都会发放近期报纸供人阅读,虽是怕手机信号干扰,依我看也能借此机会保留一些“落后”阅读习惯,不论经济还是豪华,都要手沾油墨,看同一篇报道,读同一个故事。

【篇四】

周末,和花友相约去花圃买花。阳光下,雏菊、乒乓菊、小米菊……美到极致。一友人贴出采摘的一丛丛鲜花照,发群。看得见的美,人人会欣赏。群里立马热闹起来,有人说缺花瓶,有人说缺桌子,有人说应该换家具,更有人说还是先换房子吧。看着这一幕,我不禁莞尔一笑。好多时候,我们总是想着等手边的事忙好了,等环境与条件具备了,然后再去干一些美好的、有情趣的事。然后呢,不了了之。

可是,生活其实就是当下这一刻,很多事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需要的就是及时迈出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就好比读书。很多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似乎只有等到一大段闲暇的时光,一个安静的氛围,一个人,才可以好好静下心来读书。读书,实际上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老是等着安排好时间再开始翻书。

犹记得,看完一本《莲花》,我用的是课间、坐车时、睡觉前等时间,不断荡生出内心深处的澄明洁净。有时候,读一本小说,对我来说,除了小部分被作者的叙述和营构的意境所吸引,还有很多东西和环节、作者无关,确切地说,是径取所需。在自我意向的引领下,浸润开想像,释放自己的性情和心灵,升腾出另一天地的生活。

我曾把王小波的一段情话工工整整摘抄下来。1978年8月30日,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信中写道:“和你在一起多高兴,高兴是因为大家都在路上。因为活了还要死,两个人在一起不孤单。还要走好长的路呢,做好多事呢,走长路两个人好。”纵生性有多抑郁,深陷于情网中的王小波,还是浪漫得不行,坦率得不行。也许,在爱面前,智者和凡人都是一样的简单。

摘抄,一来是感动于那时在读的《爱你就像爱生命》,二来想套用这种感觉以表达我所以为的阅读和一个人的心灵的关系。心灵的丰富,是离不开阅读的,多希望能做到二者相伴,陪我共度此生。

在火车上看王府井书店买来的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时,我的心很平静,思考的东西也就多了。如今的我,常常会惊醒,有时找不到任何可言说的对象,只剩孤独。这样孤独的时候,做任何娱乐消遣的事,终究只会引人至空虚发狂。只能静下心读书。余华说,人们之所以要找回消失了的过去,并不是为了再一次去承受,而是为了品尝。我在品尝痛楚和平静中,从而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孤独才是一种意境,是海棠花寻往昔,那往昔,处处是醉人的旧光阴。如此,你的孤独与前人相契,那便是银碗里盛雪,清水里盛开荷花。

生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忙忙碌碌不断追逐,你也许能得到很多,但也许你只是沦为某种机器或者工具,作为人的性灵却没能得到舒展。所以,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那个成功的演说家,之前的成功和之后的成功,在外人看来其实肉眼可见的物质性的成功是一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联结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有多重要——诚如庄子的道家论,逍遥缥缈,无往而不胜。那一刻,空气穿透过你,你变成一条在晾衣绳上迎风飘扬的干净的亚麻布,轻盈地跑过那个似纸绢做成的城市里的每一户人家的屋顶——你的心里充盈着喜悦、和平和静谧。

如此这些感悟,全是因了阅读。不知道漫漫路途中的你们,是怎么读书的?我想,我们再也不是少年读书郎,能保持想看书的欲望,利用零碎空闲的时间,养成随时随处即可以读上几页的习惯,把读书当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件多么需要的事。如此坚持下来,才能淬炼心智,腹有诗书,容气自华,最终被时光判缓刑。

【篇五】

前段时间,儿子很爱看漫画书,图多字少,看起来轻松。可我看着,心里着急,开始念叨:“你长大了,不能再看这些低幼的书了,得看纯文字的书。”几次下来,他嘴上答应了,可纯文字的书一到手边,只一翻而过。于是,我去图书馆借来了《豆丁二人组》系列故事书3本,故作神秘地说:“这3本书很精彩,很有意思,你看了,一定会喜欢上他们的。”可他一见书里全是文字,没有图片,拒绝阅读。随便翻了几下,就说自己看好了。这不是囫囵吞枣吗?于是我耐下性子,读给他听。每次睡前,我只读一个小故事,吊起他的胃口。听着听着,他居然听出味道来了。于是第二天,他催我继续读。不知不觉中,他爱上看纯文字的书了。

一段时间后,他自己主动去图书馆借来了《赛尔号》系列故事书,里面没有拼音,全是文字。我还担心他读不下来,没想到,这次却读得比任何一次都要快,都要认真。我特别高兴。可能很多家长会质疑:总读书给他听,孩子会不会太依赖家长?总要求家长读,家长哪有那么多时间?如果家长重视阅读这件事情,就一定可以抽出时间。在孩子读不懂或不爱阅读的时候,家长要坚持读给孩子听。不用太长时间,就会看到孩子新奇的变化。在一定量的积累后,孩子的阅读一定会达到质的飞跃。

读书给孩子听,就是在为美育播种。孩子爱这个故事,就会在心里产生感觉;孩子专注地看着书里美丽的图画,就是在欣赏美。美感教育就这样在一本一本的故事书中累积起来。当然,读书给孩子听,还有很多好处。不仅有助于增加知识积累、开拓兴趣、提升专注力,还会让孩子和文学以及父母建立亲密深厚的关系,帮助他成长为心理健康、读写能力强、世界观开阔的孩子。

【篇六】

生命里很多的光景是要一个人寂寞渡过的。一本书,它洞穿了斑斓岁月我承受的种种不易,陪伴了我很多孤独的时光。有幸从小就与书结缘,从此有了诗意人生。

记得小时候,家境平平,看到别人吃糖、穿新衣,我不羡慕,可看到同龄人拿着一本五尺见方的小人书,我的腿就定住了,粘在他(她)身边,瞟一眼也是欢喜的。认不全小人书中的字,书中的画也给我带来了无限遐想。上小学后,去同学家玩,总要借几本书回家。那时候特别喜欢席慕蓉的诗歌,琼瑶的言情剧,龙应台的散文。虽然我打扮得像个假小子,内心小女子的柔情却在疯长。年龄渐长,书籍涉猎的范围也不拘一格,什么杂书都拿来看看,但总的原则是爱看阳光的文字,爱读美好结局的小说。看长篇小说时,习惯读了前言,立马看结局如何。

为人母后,常在午后送孩子去课外学习,回家太远,逛服装店怕忍不住买买买,于是图书馆成了最佳选择。偌大的图书馆,除了几个学生娃,常常就只有三两的工作人员。静悄悄地择隅而坐,选上一本《青年杂志》亦或《读者文摘》,世间百态纷呈,心灵鸡汤猛灌,情感大片速递。沉浸文中,忘了空间,忘了时间,偶尔还会湿了双眼。

总觉得自己是幼稚的,在近不惑的年纪依然会随着书中的人物命运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自己也情绪起伏,甚至于幻想成为书里的某些角色,让自己也邂逅一段奇遇,拥有一段纠缠的迷离爱情。现实单调而平凡,书恰好弥补了那颗爱做梦的心。我喜欢在深夜里捧一本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佳作,在凌晨的曦光里不愿醒来。

母亲曾于人后说我,家中小女,任何事皆需她操心,唯独我拿一本书坐窗前,任日头升起,夕阳归巢,她却不担忧。“饭”已在我手中,悲欢离合由我自己上演,书是我生活中的最欢畅的喜爱。

尘世很繁杂,长久置身其中,常常会让简单的人失去待人的信心,而好书就如一味泻火剂,让你不再纠结,不再愤世,不再看不惯琐屑的关系,你又重新整装待发,恢复了生气。一本好书会让一个落入苦海的人再度燃起生命的希望,一段充满哲理的言语会打开迷茫人的心扉。我在书中沉淀自我,在文字里寻求温暖。无论你何时离开,离开多久,那些好书依然默默的等候你的翻阅。爱一个人的长情,静静地陪伴左右;爱一本书的宽厚,永远给你最想要的拥抱。

教师书香征文六篇

【篇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神秘的知识殿堂;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泌人心脾,给我带来种种美妙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近日,我读过《给教师的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中小学生评价技巧》等等,他们让我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悄然变化。

我读过张爱玲的部分作品,真为她的作品感动。尤其是在读过她的小说《倾城之恋》后,便成为了“张迷”之一。在张爱玲的一系列小说中,刻画出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物,其中女性人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女人的命运无一不是悲剧性的。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她的作品使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她的作品也总有着一种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其小说也折射出作者复杂的心灵,也决定了作者对人性的悲观,对历史的悲观,对现实的悲观。那不是淡淡的哀愁,也不是美丽的忧伤,而是令人彻骨的冰凉的悲观。我尤其喜欢她的一句话“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是的,任何事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除了张爱玲的作品,我还读过杨红樱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我也读过《藏地密码》、《重返狼群》、《斗破苍穹》等等。书真的是一位贴心好友,他可以随时随地地陪伴着你;书真的是一位超级大师,他可以时时刻刻给你的生活智慧。

“亲子阅读”的快乐时光更是我喜欢的。因为我时常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我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昆虫记》、《夏洛的网》、《淘气包马小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查理九世》、《狼王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真是五花八门!读完一本又一本后,我们又乐此不疲地分享、评论此书。读书成为我们母子每天的必须课,如今,我们和书已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书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让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笔色彩!长期的亲子阅读,让我的孩子喜欢上了读书,是我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希望我的孩子在读书的陪伴过程中,找到快乐,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了成长。

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现在,我能真正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但书不可以一天不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快乐。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朋友,伴我们走过美好的人生。

【篇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乃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于你,于我,都尤为重要。古往今来孕育了多少文人大家,多少英雄豪杰。铁齿铜牙纪晓岚,完璧归赵蔺相如,深谋远虑诸葛亮…古有头悬梁椎刺股,今有鲁迅私塾刻“早”,一切皆因好读书。

书是人类补充能量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便无法生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一个缺少知识的人终将会被社会淘汰,在我看来不读书的人是不完美的人。书籍不仅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品,更是人类的导航仪,驱逐迷茫,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有书为伴的日子,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徜徉书中海洋,领略四季的变化。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满天繁星,也能低头感受脚下无数细小蓬勃的生命,在寻常的状态中孤单却不寂寞,丰富但不自满,悲悯而不悲伤,那种生活该有多美。所以你怎能不爱它呢?阅读也是走进生活和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当你爱上了阅读,你便学会了爱自己爱别人。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各色资源,群龙混杂,那么怎样选择一本好书呢?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虽没有几十年的丰富阅历和满腹文章,但在这一路的成长中,也读过不少好书,比如《唤醒心中的巨人》、《皮囊》、《红与黑》等等,一步步伴随着我成长,是我生命的一方良药。

人的一生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其中阅读的书籍已无法计量,这是无法选择的,但学习之余,工作之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自己提供“营养品”。一本好书得经过精挑细选,方可收藏品味,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世上书籍千千万,我们不可能一本本全部都看完,这里面有好书也有不适合自己的书籍,你读什么样的书决定着你能吸收什么样的知识,而你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决定着你实现什么样的理想。首先必须根据你的工作和理想来,如果你从事的是教育工作,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把握课堂的45分钟,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等等都会成为你的首选项。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优秀教师所追求的品味,那便是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时代进步的需求,于是要求教师在职业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学生共同构建书香校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常常会用这句话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丰满的理想,需要我们付出行动,才不至于让现实压得我们无法动弹。此时书籍作为导航仪发挥了重要作用,迷茫了,害怕了,走不动了,静下心来翻一翻,你会有收获,柳暗花明,幡然醒悟。

我所提倡的读书方式是看不同类型的书,如果只是单一的一种类型的话,那就可能难以拥有宽阔的心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选书作为读书的第一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经典作品可以作为首选,经过时间的考核和洗礼,一代代传承下来,所有的价值都淋漓尽致散发出来,不仅要读,还要细细品味。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对大部分能分配自己时间的人更是分秒如金。我并不赞同别人分享推荐书籍给其他人,在选书的过程中,虽说会花掉很多时间,但在找寻的过程中,你不但学会了如何搜索,了解各类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始为自己的需要作出独立的判断,什么该要,什么不要,头脑中有了一个大概的思路。也许你会有收获,有了新一轮的经验;也许你会失望,总结的教训让你离下一次的选择又更近了一步,作出更好的选择。有些人人云亦云,别人说这个书不错,那个书有趣,于是隔天买来阅读,最后发现对自己并无多大用处,浪费时间精力,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人问我,那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看书时间呢?我们都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读书的最佳时间,也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候,想要看书的你不妨在上午抽一个小时静静的看一会,所汲取的知识也能很快的收纳在头脑中。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在岗位上也曾有迷茫,有困惑,是书籍给了我前进的力量。针对工作的的盲点,我搜索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专业书籍,但并不是每一本都收为己用,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具体的问题点,对症下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职业,也是人类进化心灵的过程。作为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而言,准备一节课也许得花上好几个小时,既害怕学生不理解,又担心某个地方忘记讲,一天下来身心疲惫,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中,渐渐情绪也发生了质变。情绪好似染色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情绪又像是催化剂,控制着我们的一切行为。积极的情绪让人充满力量,获得幸福和快乐,消极的情绪让人沮丧消沉,心灰意冷。教师作为普通的一员,喜怒哀乐,平常,人皆有之。但是,课堂上如果产生消极情绪,影响的便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全班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长期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便会有所下降,甚至对老师也失去兴趣。将自己沉淀了一顿时间后,我开始从书中找寻答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明明自己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功夫,怎么会适得其反?《一个新教师的良好心态》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引导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教师一进课堂,学生的状态会被带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便会环绕整个课堂。如果说好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的载体,那么教师的情绪便是上好一堂课的灵魂。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在迷茫的那段时间里,一有时间我就会拾起手中的“良药”,进行自我调节,感恩所有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亲近学生的好老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短时记忆总会无形的蒙骗着我们,不理解的地方下一秒就有可能被忘记,所以需要我们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随时将它记录下来,隔三差五翻一翻,细细品味。记载读书笔记的方法也有很多,你可以选择摘抄书上的精华,或者是在书上用红色的笔标注,反复看反复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

总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一个成功的教师将离你近在咫尺!

【篇三】

高尔基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好的书籍能够修养我们的身心,开阔我们的视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学会与人相处,面对压力的时候的方法态度。一有时间我便很享受的翻开喜欢的书籍,畅读起来。这个寒假我有幸的阅读了法国着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书中除了《羊脂球》,还有其他三十几篇短篇小说,而我个人比较欣赏《羊脂球》这一篇。

文中内容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但是羊脂球出于自己爱国之心,毅然拒绝。可是同车上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自身利益,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在无情的威胁之下,羊脂球被迫做出无奈的选择,救了大家。然而当第二天驿车出发时,那些乘客很无情的疏远她,不再与她讲话。仿佛她是一个病毒一般,完全忘了自己的自由是她牺牲自己换来的。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强烈的对比,把那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的假仁假义,雍容华贵的外表下的丑恶嘴脸给淋漓尽致的揭露出来不禁对这些伪君子起了愤恨之心,人性的美与丑展现出来,对于那个时期的法国没有人情味的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社会,更让我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的相待,充满关爱,相互帮助的氛围之下的社会是多么的温暖。与此同时,想到现在的我们,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生活在那非常时期的环境里。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与人相处都戴着“假面具”,为人处事都贪图是否能从其中获得利益,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非常的暗淡,世间便再也没有了欢笑。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社会存在着,也是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坦诚,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一点一滴去建造起来的,如果你种下虚情假意的种子,那么你也只会得到薄情寡义的果实。

我相信真诚的对待每个人才会快乐。戴着面具以金钱利益的人际关系是令人可悲的,所以我们需要诚心消除隔膜。用诚意去打动身边的亲人,朋友,共创一个和谐,快乐的社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让读书之花,一直伴随我们。

【篇四】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我们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学生,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乐于阅读了。

我的书读得不多,我对读书的态度有两个阶段。22岁之前,我人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这个时候,我是很被动地读书,不能真正领会读书的乐趣。工作之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储备的贫乏让我不得不主动地拿起了书本,边读边又一番感慨,读书要趁早,但任何时候起步也不迟,因为读书,我感到内心渐渐获得了支撑,不会再象从前那样感到慌张。

读书让我从容淡定,使我宽容大度。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压力。教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拥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要用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对待教育事业,用一颗博大仁爱的心对待学生,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对待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时刻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这样才能生活得简单而充实。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产生更多的不快。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优秀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我们应该更用心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阅读让我丰富阅历,充实自我,调整心态,让我的教学更乐在其中。

【篇五】

我女儿今年9岁,在我工作的学校读小学四年级,她爱学习,也会学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言。“立身”,也就是品行修养,安身立命,它是建立在“立学”之上,也就是学习的基础之上;而“立学”的根本方法就在于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且能让家庭有书香味。

一、读书先行,家长做一个榜样

为了给孩子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业余时间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读书。女儿出生后,我们家庭有意识的构建了一个有书香气的家庭。因为工作原因,我和我先生平常与书籍打交道比较多,有时女儿在做作业,看书。我们也把一些工作中的事情放到家里来做,看看书,写写画画,这样既能减轻上班时的压力,还能和小孩一起学习,真是一举两得,一家人一起读书确实温馨幸福,也能一起进步,也能培养小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很清楚的记得女儿读小学一年级时,我有时看报纸,她也像模像样的拿张报纸跟着我看了起来,估计看不太懂,但不妨碍她爱上阅读就行。去年寒假我把她所有的作文全部打印装订成册,给她留个纪念。今年暑假也计划把她四年级的作文打印装订成册。读书的氛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能让她在快乐和温馨的环境中逐渐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以书为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在与女儿共同读书的过程中,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二、让读书成为我们的重要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都是慢慢培养出来的,让孩子爱读书也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是特别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到了小学四年级,女儿在学习上的压力渐渐增大,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她阅读,培养她自己阅读的兴趣。现在要写作文,学校彭老师很负责任,不仅教她写作文,还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周都有作文和阅读有关的活动,我家聂小宁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和写作文。在这方面,我们家长也是给小孩足够的支持,为了让女儿有足够多的书看,在单位借了很多适合小孩的书籍。女儿有时候也会把她看到的书上的一些奇闻趣事跟我们分享,有时候我工作繁重的时候,她会给我说个笑话或者是出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天伦之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日趋成熟。她会经常在不经意间就学校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有脆弱的思想、极端的性格、自私的品德大多都是在这个阶段萌芽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加以引导,将会在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留下许多未知的隐患。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之外,就是读书。

总之,读书给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读书让我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我和孩子在学习中共同成长、进步,孩子的书籍让我们回味美好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我们的书籍也在预备孩子日后的颂读,引导他走好人生之路。我相信,我们的家庭书香味会越来越浓。

【篇六】

孩童的面孔总是那么惹人喜欢,你无法找到一个丑陋的孩子,因为他们眼睛里充满生命的喜悦,他们嘴角边洋溢着生活的快乐。然而成年人面孔却是各有不同,有我们欣悦见到的,也有我们不忍直视的。一个人,经历着人生的磨炼,若还能葆有青春的活力在脸上,若能让成熟与睿智沉进眼眶,那无疑是能温柔周围空气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氤氲着书香的人!

老子说:相由心生。这个“相”意义广泛,我觉得若狭义地理解为“面相”,也是很有道理的。容貌是父母给的,但是气质却主要由你塑造。你对生活的态度,你对世界的理解,其实,不仅在你的言语里,在你的为人处世里,更在你的“容貌”上。我们往往从一个人的脸上,就轻易窥出很多。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他的思想。而无疑,书籍,可以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光明。繁杂的人事,嘈杂的意见,只有静心品茗,氤氲书香,才让我们内心清净,找到心中所属。

我不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也不是一个聪慧的孩子。孩子的游戏我不擅长,也不热衷,也许不擅长和不热衷互为因果,唯独,从小我对文字可以说是如饥似渴。有字的东西我都不轻易放过。幼年时的书籍非常缺乏,班级里谁有一本作文书,那就是一土豪啊。如果能把这本书借来一看,那我就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了。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就是伯母把她家的旧书箱搬来,说:“这些书都是你姐姐他们的,你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看的?”我害羞不语,蹲下来翻看,啊,这么多好看的书,哪有不喜欢看的?我就说:“这些书都很好看,我都喜欢看!”伯母开心地说:“那最好了,你都拿回去看吧!”那一天,真是收获满满,我满心欢喜。还记得有一本书是关于狐狸的童话,黄色的封面。

最轻而易举获取的,又是天天拿在手上的,就只有语文书了。语文书也是我的最爱,开学时新书发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来,从头至尾细细读一遍,绝对是爱不释手。每要新学一篇课文,我总是认认真真预习,课堂上又总是洗耳恭听,积极思考。小学的句子理解、造句对我来说那是小菜一碟。犹记得中学时仿写句子,同学们总是冥思苦想,而我经常一举手,就是说三个出来,着实在班级里出风头。当然,写作那时候是我的强项。

转眼就到高中了。这时候能接触到的书籍要多一些了。可是可以读课外书的时间并不多。记得那时候,借到一本《红楼梦》。在寝室熄灯前十几分钟,或者中午午睡不到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争分夺秒地阅读。那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把那本大部头读完。只是读完了吧,书里的人物关系都不是很清楚,其中的爱恨更是并不大理解。那时候,班里女同学喜欢的关于明星的报刊杂志,我了解得很少,而且有“脸盲症”的我,真是分不清“Twins”里的蔡卓妍和钟欣桐,在别人眼里这两人长得大不相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也是看过,其他的就没看了。班里男同学爱看玄幻,有个男同学眼睛有一千多度了,整日不学习,玄幻小说却是看了几十上百本吧。原以为他会学无所成,然而高中毕业后,看看他写的日志,那文笔,那深度,着实让我惊异。好的书籍确实能让你得到熏陶,那些时间绝不是浪费!

高中看书不是最多的,但绝对是写得最多的。老师让我们买一叠文稿纸,每周至少一篇800字的作文。一学期下来,自己都惊异,除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考场作文和每单元要求的作文,另外还写了那么多作文。也佩服自己那时候的灵活运用能力,不管是哪本书看到的美词妙句、深刻哲理、经典事例,均能拿来所用。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跟我们说,作文就是要多写,写多了就会写了。她当老师了,还经常写作文,所以还可以顺手拈来,别的同事就会和

佩服她。到现在,算是深刻明白了。读和写是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常读常写才能让我么的大脑保持灵活。

大学学的语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跟汉语言文学区别并不大。课堂内外,都是读书。也就是那时,差不读每周都去图书馆借书,一次可以借五本。看的大多是小说。刚开始借书的时候,自己都怀疑,那么厚的书自己要多久才能看得完?直到某天,才恍然惊觉,一本长篇,其实很容易看完。不知何时,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了很大提高。鉴赏水平却没有如此顺利地提高。一是心智还不够成熟,二是阅历太少了吧。三是悟性不好吧。

真正感觉能从书里了悟道理,该是工作以后吧。这时候,读书与我而言,更有了指导生活、慰藉心灵的意义。大学,对我生活的冲击

还是很大的。太多的人和事我不明白,一度迷茫。毕业之后,我反倒坦然。这么一想,对于大学的不愉快,我没必要有丝毫的耿耿于怀。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修养,那么他的表达必定是贫乏的。没有老师日常的妙语连珠,学生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熏陶途径。而让日常语言闪现火花,点燃学生泉涌文思,教师就必须自己常常阅读,使源头有活水。

书香征文教师 篇2

1. 在读书中反思

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来推动和实现, “办好学校, 教师第一”。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教师的成长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学会在学习中成长, 在反思中感悟, 要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探究, 实现自我发展。教师应做好“读书、反思、写作”三件事, 丰富自己的个性, 坚持求真与求实, 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在反思中成长, 书写精彩的人生。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思想, 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善于学习,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 敢于超越。

2. 提高读书素养

教师素养的内涵很丰富, 包含素质、人格、礼仪、健康和习惯等。目前, 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知识缺少、文化底蕴不足, 艺术修养肤浅”问题困扰着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学校必须下大力气,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 “读名著、拜名师、游名胜”的“三名”策略, 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这可以帮助教师从中汲取经验, 提升教育智慧。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对于教师们来说耳熟能详, 陶行知有一颗宽容的爱生之心, 善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站在学生的立场,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教师要有读书的习惯, 从书中学, 在工作中学, 在反思中学, 在写作中学, 做一个学习型、反思型教师。学校鼓励教师遨游书海, 冲浪网络, 让博客为教师成长“添翼”, 让写作为教师成长“助推”, 努力提高教师的读书素养。

3. 让校园绽放书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让师生多读书、读好书, 书香定会绽放在校园, 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滋润着校园里每一个师生的心田。可以想象, 师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通过多种途径, 汲取精神食粮, 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一个个故事、一则则哲理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师生读书的热情, 校园定会处处散发书籍的芳香。

4. 提升阅读品位

“读书, 读书, 再读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 就规定了教师读书是“金科玉律”。教师通过读书可以聆听大师们的教诲, 饱餐大师们的智慧。读好书犹如指路明灯, 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点亮了心中的希望。品读一部部饱含着人文理想的教育著作, 享受着营养丰盛的“教育大餐”, 仿佛走进一个个智慧的世界, 让精神食粮滋补我们的心田。

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 篇3

然而,在我欣喜于学生乐于阅读之时,却发现另外一个窘况,那就是教师阅读资源的匮乏。在我走访的诸多学校,几乎在教师办公室见不到书橱,而教师办公桌上除了教材、教辅资料、学生作业之外,再无其他,办公室的报架上,除了一些晚报之类的报纸之外,也鲜见教育刊物。在这些学校中,教师是极少读书的。

这确实是一个可怕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却不读书。试问:教育者不读书,又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一群不读书的教师,会引领他们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外阅读吗?而在这样的学校,即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再丰富,我们又能够指望他们燃起阅读的欲望,做到手不释卷,醉心阅读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标杆与榜样,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充分感受到书籍魅力的教师,才能感觉到书籍对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才能花大力气助推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有自己投身阅读的教师,才能与学生一同阅读,才能指导学生阅读,与学生分享彼此读书的感受与心得,才能把师生的阅读引向深入。

特级教师高子阳,每节语文课都会先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哪怕是公开课,坚持读整本书,高老师整整做了十年,他读过的图画书、桥梁书、纯文字的童书达260余本。这些书犹如种子,埋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可以想见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可以想见,教师的带读对孩子们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

让书香溢满校园,书籍不仅是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广义上讲,阅读是教师更高层次的备课行为,可以增长教师的见识,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长期地阅读才能让教师拥有教书的底气,教师只有做个读书人才能有资格成为教育者,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纵观每一位教育家、特级教师成长的过程无不伴随着苦心阅读的过程,他们对书籍的挚爱,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也让他们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读书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方式,他们集体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定期展开专题讨论,也正是因为书籍的滋养,他们的教学水平才达到了至高的境界。一位历史教师在学区内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者被其高超的教学技艺所感染,便问他:“你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说:“准确地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但是至于这节课课前的准备仅仅用了十五分钟。”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力的注解。可见阅读成就教师,书籍成就教育。

构建书香校园,师者责无旁贷,让学生阅读,教师首先应当亲近书籍。在书籍进班级、进课堂、进课桌的当下,书籍更应当走进办公室,走进办公桌,走进教师的生活。让教师近距离接触书香,这点,更加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书香征文 篇4

伴着蓝天白云,细草微风,此时既是绿意悄然蔓延时,也是古今思想碰撞时。在这花香伴着书香弥漫之际,所有行路匆匆的人,都自觉地驻留在春光里,细细地品味阅读的时光。春花烂漫,看静默的思想游弋在泛黄的书卷中;春意蔓延,听灵魂时空飘满白鹭之羽抚弄云霓的音响。捧起一本书,感受平静的日子里,如同空气一般充沛着情感的律动。书香致远,墨卷至恒。但凡读书人都喜欢品那一沁书香,书香情怀对于善于想象与怀旧的文人来说,恐怕更多的是飘缃里所蕴藏、积淀的一种不尽的历史记忆与个人缅想。在氤氲陶醉之中,书香具体为何物,或许谁也说不清。医家说旧书散发出的异味,是一种有毒的气味。但文人是天生的嗜怪主义者,书香那种“难以形容的怪味”,总是让他们甘愿沉迷,兴奋不已,甚至整个生命与其相融也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更传闻有道行高深者,无需打开一本书,也不需用眼睛扫描,只要嗅一嗅纸上文字的气味,就能对书的良莠作出精确的判断。

“书藏锦绣乾坤志,香烟萦绕仙人家。”读书乃人生里一大幸福而惬意之事,老师们大都喜欢在午后暖日里,品茗

一杯好茶,阅读一本好书。且学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然而学生读书,还须如朱子所言:“要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书和人一样,也有生命的迹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在思想孤单以致孤独的日子里,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古人亦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论尊卑贵贱,只要携一本书,便得在生命阶梯上抛洒了一路的书香。在这读书活动里,我们幸而得以沐浴书的阳光,沐浴书的芬芳。

当然,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不好的书如同伪君子一样,可能会把你残害。因而,同为人处事一般,阅读要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独立的见解。抛开那些不为人称道的“精神鸦片”,择其善者而从之。与经典同行,则易于打好人生底色;与伦理同行,则益于塑造美好心灵;与博览同行,则利于开拓广阔视野。且看我们与书之间,一场无休止的交流进行得那样无声无息,却深沉得痛快淋漓。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蕴育智慧。唐代文豪韩愈在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

不行。”读书与做人的交错在于“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然而所有的经验与知识皆为实践而准备。书与人生,紧密联系。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书籍是当代真正的大学。”书,继承着上一代人的精神遗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我们永远不会叹气。因为每一页书都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胸襟,让我们不会在个人的荣辱悲欢中沉沦。它鼓舞了我们的智慧和心灵,帮助我们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我们可能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在这读书月里,捧一本书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时尚。

书香女性读书征文 篇5

——纪念来哈300天,读《一路花开》有感

我家楼下有一排丁香树,当下正值花开繁茂之时,每次经过总是沁人心脾的香扑面袭来,而我家的小家伙总会停下来,手拿树枝把花枝慢慢凑到鼻前仔细闻闻。不仅如此,还会让我也嗅嗅花香,跟我说:妈妈你闻——春天的味道!

最近这段时间时常被类似温暖的情景而自我感动,只因借集团公司第五届“书香女性”读书活动,有机会阅读了文雪梅的散文集《一路花开》。文中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位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把凡俗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得像花儿一样灿烂,深深地被这些散发着生命体温的文字滋养着,仿佛激发了心底爱的源泉不断涌现,感知到为生活奋斗的灯塔的方向,感悟到生活和谐向善的动力,感受到生活激情的跃动。作为一位6岁孩子的宝妈、一位得到先生大力支持而不断“折腾”的幸福妻子、一位借集团公司公开调剂之机有幸来哈尔滨工作的执念的女生,在这样的时机这样的机缘读到如此温情而有力量的文章,心中别有一番感怀。

一年前参加局财务处会计人员调剂有幸调入保险中心成为一名财务人员,在长达半年通勤的日子里,持续着每周只有一天与孩子相拥而眠的日子,小家伙在极短的时间认识了日历,知道了算星期几,知道了看时间,知道了掰手指头数日子。半年后,先生通过局劳动用工平台对口选择了与之前从事20年岗位经历一致的工作来到哈尔滨,孩子随同前来团聚。在来哈尔滨300天之时,我们三口之家得以在龙江之地安家落户。

现在每天送孩子上学,陪伴他读书写字,与先生一起归置东西,烧菜做饭,平淡的日子里总能发现生活的美,正如《一路花开》的一篇篇题目:徜徉在淡淡的花香里、倾听花开的声音、您养我长大

我陪您赏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徜徉文字芳香中,别有韵味在心头!

保险中心

聂晶晶

读书书香征文 篇6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点溜走,渐渐被掩埋,最终了无痕迹。但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为后人所传诵。

他,就是苏东坡。

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而我看《苏东坡传》却有许多理由,一言以蔽之,苏东坡生性豁达,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每每品读《苏东坡传》,越读越敬佩他的豁达之心,越读越敬佩他的浩然之气。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东坡几近陷入灭顶之灾,从此发配蛮荒,浪迹四野。本以为他会因此一蹶不振,但涛声隐隐的故垒边依旧响起了震撼苍穹的凯歌。从此,他怀着一颗豁达之心,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地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有奇绝冠平生”。苏东坡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苏东坡虽然一生都处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始终追求着浩然之气,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苏东坡和他的一众朋友,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并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指责新政,结果惨遭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而是主张稳健行事,凡事皆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不去阿附迎合,不为“新法”或“旧制”所囿。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曾说:“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

一代大师终还是走了,他的名字也成为了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是身处逆境始终保持“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豁达乐观。

【篇二】

清早被露水洗涤,黄昏也含着一枚圆日。喜欢读书的人,总倾尽每日那点空余时间,捧起散发淡淡墨香的书稿——经史子集也好,文韬武略也罢,总归薄薄的几百页纸,汲取尽了前人先贤晶莹剔透的智慧和心语。消磨上一段流淌的韶华,素年锦时之畔,虽然并没有身穿素白重纱,却可以飞行在墨意丛生、诗意盎然、由语言所构筑的另一个时空。

许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收集过那些清丽质感的词句,比如“广寒”、“云灰”、“微弱”、“迤逦”之类,我那时候也并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打动,只是诵读抄写每一个语词时,都觉得是满纸的涟漪。每每来看“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暄,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一句戏词,不止看见了杜丽娘绝代的姿容,也体会到深闺之中那一份无可言说的清艳幽逸,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命运伏笔。

如果书籍可以脱化成一位女子,她必是秀外慧中的佳人,她会信步在杜甫的诗行中,蹁跹在高山流水的琴声中,一缕微笑,一缕转身,都会让人看见,智慧的风华绝代。

良师益友,世之所稀,知音更是可遇不可求。古之有语,文以载道。书籍能够启迪人的思想,发掘新的道理,传授未知的经验,是当之无愧的良师益友。

有一些书,多年后甚至想不起她的名字情节,可是她对你当初的汲养,仿佛月下的暗香浮动,早已深深渗透在骨髓,流露在举止行为、思想识辨之中。

书籍给人的思考提供无尽的素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拥有对这个复杂世界更宽容深切的理解能力。在瞬间与瞬间结成的时光中,命运的车辙,正依靠着我们自己从书中学到的思考能力。

【篇三】

利用休班假期,我认真拜读了《知之深爱之切》这本书,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那份为民之情、爱民之心、作风之实、感情之深,灵魂又一次受到触动,精神又一次受到洗礼,思想又一次得到升华。这本书是县委书记在岗位上的理想追求、理论思考、实践探索的体现,是一篇生动的教材,一种强大的动力,作为一名普通的高速公路工作者,我们要做到真学、真悟、真行。

《知之深爱之切》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在县委书记岗位上的理论思考、实践探索成果,书中记载着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不仅为正定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还留下了很多历久弥新的思想观点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时隔30多年,现在读来仍感受到总书记对第二故乡正定的感情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书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习近平同志主张简化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并以身作则,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到人民的事业中去。当他到某个乡镇搞调查时,发现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正忙的不可开交,原来是县直某机关一个上午就往乡里派了三批人马,调查了解同一个问题,还点名要求书记乡长接待。看着满天飞的钦差大臣,习近平脸上露出愠色。在办公室,他又看见县直某局一个星期之内发了两期简报。这时他按耐不住愤怒的情绪:“给局长打电话,先把打字机封了,再让他们重学县委有关规定!”为人民服务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习近平当年远见和作为,到如今仍然时刻警醒着我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便是当时的写照。高速公路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做好工作的关键,争分夺秒,高质高效的做好收费工作。

习近平同志正是用他自己的工作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风课,我们应认真对照,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在“高、新、实”上下功夫,做到带头学、带头干、带头督促落实,在学、悟、行中砥砺身心。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细细回味唯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宝贵精神财富真正继承好,以做好高速工作为已任,努力做到“月有所成,年有所就,一步一个新气象”,用真挚诚朴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把我们的汗水洒在高速事业上,贡献一点一滴的力量。

【篇四】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教员,读书既能励志,又能开阔视野。近年来,任丘南站每年购置新书建立了阅览室以此来丰富职工生活,大家在业余时间借阅和谈论书刊成为一种时尚。

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个时代。一本好书,是良师益友。读书启发心智,陶冶情操。人生有限,书海无边。通过书的世界,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知天文地理,察古往今来,获得知识和心灵上的双重满足。读书赋予人们力量,也赐予人们人格的美。这样的力与美,同样可以反映在一个民族的身上。世界经验表明,国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作为服务人民的我们,更应倡导人人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提升整体素质,提升全体干部的文化品味、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阅读一个小时,三年后可以变成某一个问题的专家”。可见,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实,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我们年轻人,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

“壮而好学,如中日之光”。中年的同志,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老的干部,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的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当我们步入书的海洋,面对闪耀智慧的种种思想,很容易迷失自己。在这里,善读书当数俞平伯先生,他倡导的“三不”原则成为“善读书”的最高境界,即“不苟同”:对别人的见解不轻易附和;

“不固执”:不固执己见,一切服从真理;

“不苛求”:对不同的观点要宽容。善读书,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读书。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曾经说:“读书的目的,是要增长知识,明辨是非,探索真理。但真理不是一个人独占或包办得了的。我们应像庭前的阳光和绿草一样,多做奉献,把生命和美奉献给人间。也许对于我等之辈而言,读书而且探索真理,此要求有点过高,但读书而增长知识,读书而明辨是非,读书而做个有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之人,则不仅现实,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此说来,一个读书人即便是希望做“庭前的阳光和绿草”,也需要付出许许多多的努力。

【篇五】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最有名的经典论著,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在一万多言的短小篇幅中,到处都充满为人处事的智慧、经世致用的哲理,对人的启迪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不少关于领导者行事做人的格言警句,对于如何做一个清廉正直的领导大有裨益。

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可谓入木三分,深刻揭示了为官的首要修养,读了让人有一种心灵为之一振的感觉。这句经典名言的确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原文出自《论语•学而》,是孔子的弟子有若的名言,大意是说,君子专心致志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命有根,万物有源。农民的根本在于精耕细作,学生的根本在于勤学好问,为官的根本在于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领导干部的务本之策和为官之道,也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戴。

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原文出自《论语•述而》,大意是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今日之中国早已今非昔比,物质文明的发达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征程上,各种之前未曾出现过的诱惑也在考验着人们的神经,领导干部因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更无法例外。那么如何在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始终为人民服务,就显得非常之重要。也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党早就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战略举措,依法治国从外部规范人们特别是领导者的行为,但若想建设一支清廉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最根本的还是提升领导者的修养,保持坦荡的心胸。

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原文出自《论语•子路》,大意是说,君子能和谐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句话更应该作为领导干部搞好队伍建设的座右铭,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践行。

著名学者汤一介认为中华文明的核心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和谐”。一个“和而不同”的领导队伍犹如一架钢琴,只有发挥好每个琴键的功能,才能合奏出最美妙的音乐。一个“同而不和”的班子,就像集体穿一条裤子,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最易勾心斗角、狼狈为奸。

因而一位优秀的领导须有“和而不同”的君子风度,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现于事,义气示于人。讲团结而不相互勾结,讲党性而不搞派性,不拉拉扯扯,不搞小团伙。

四、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当领导者必须要有领导的德行,要“其行己也恭”,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上必好之,下必行焉。“行己不恭”,谁还会信服。要“事上也敬”,当然敬不只是对人的敬,更是对事的敬,这就不能敷衍塞责,不能唯命是从了,更不能阳奉阴违。要“养民也惠”,不能让部下和人民喝西北风。“使民也义”,要事出有因,不能瞎指挥。

领导者若要使人民心悦诚服,必须在自我修养上严肃认真,严于律已,不能贪图享乐;

在待人接物上认真负责,不能敷衍塞责;

在对待百姓部属上,应为人民谋福利,不能与民争利;

在命令百姓部属上,应当以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为依据,不能胡乱指挥。这样治理国家,才能实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和谐局面。

五、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对于一名领导者来说,生活情趣不是个人私事、小事,而是关系到人品官品、党风政风的公事和大事。好的生活情趣能够陶怡心性,放松身心;

坏的生活情趣能够却能使人玩物丧志。

那么领导应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呢,在《论语•季氏》中孔子谈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大意是喜欢用礼乐节制自己的行为,喜欢讲别人的好话,喜欢多交贤明的朋友,大有益处。如纵情极欲,闲游闲逛,吃喝玩乐,则有害无益。比如现在有的领导麻将赌博,酗酒作乐,包二奶、养情人,就是“损者三乐”。

生活在当今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更要正视“益者三乐”和“损者三乐”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必须管好自己“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交际圈,管好自己的嗜好,克制欲望,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肩负的重要责任鞭策自己,心不贪、嘴不馋、知所守、知所拒,洁身自好,时刻警醒,带头弘扬八个方面的新风正气。

六、举直错诸枉,使枉者直

领导如何选人用人,孔子在《论语•颜渊》为我们支了一个妙招:“举直错(措)诸枉,使枉者直。”对这句话的意思,孔子的学生子夏作了进一步阐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举直错诸枉,使枉者直。”即把直的摆在弯的上面能把弯的扳直。这个比喻说的是,好人提拔起来了,坏人自然就没有可乘之机,好的东西树立起来了,坏的东西自然成不了气候。一如舜帝选择了皋陶,那些不仁之人就没有了舞台;

汤王选拔了伊尹,那些不义之人就没有了市场。

用一个人等于树一面旗帜。今天领导在选人用人上如何“举直错诸枉”,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段论述很值得我们牢记:“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长远发展的干部不能亏待,真正把自觉坚持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坚决制止各种跑官、要官歪风邪气,打造一支清廉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不仅意境美,文笔也优美。原文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意是,只要有粗茶淡饭,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觉,人生快乐无穷。那些非法攫取所得来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与我毫不相关,这种意境是何等的高尚。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金钱至上、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党的领导者保持这种正气,这种傲骨,更为可贵,更为重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人品和气节。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中保持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论语》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渊源,其所含的哲理发人深省。通过《论语》为官之道的学习,我们深刻领悟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一般干部或者是一般群众,从古人那些充满智慧、富含哲理的论著中汲取文化精华,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大有裨益!

【篇六】

春天,是一个读书的季节。

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六月天的下午,数学课堂,黑板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数学运算,讲台下大家都是似睡非睡,昏昏沉沉的。老师笑着说:“夏天太热,秋天太燥,冬天太冷,春天呢: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吹到脸上昏昏欲睡;

一年算下来,可能只有春天临近夏天的那几天适合读书。”老师当然是幽默一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读书和季节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但这句话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我买的第一本课外书上交了,因为学校筹建图书馆,而藏书有限,要同学们从家里搜罗几本交到学校,于是我花了几毛钱买了几本小人书交了上去。上大学后,经常逛图书城,那时才知道书店可以建这么大,那个书城据说是有30万种不同书籍,于是我知道为什么把知识比成“海洋”。我见过在超市购物使用推车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人家买书也用的是购物推车,我才体会了“学无止境”的意思,自己的阅读量还是很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和短暂的,每个人经历的事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牛顿一样,一个苹果掉到头上,就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了使人类在浩瀚的时空里,不重复昨天的错误,于是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方法来传承智慧的光辉。人类可以通过阅读来增强阅历、对事物规律的判断能力,同时可以促进自己有更好的基础去探索发现新的规律,并且保存下来,供全人类去学习。书籍可以使一个三岁小孩掌握人类上百年才推算出来的规律,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所在。

年龄,分为两种计算方法,感官上的差异对比使我们很容易区分老头和小孩的不同之处,也就是“白胡子”和“开裆裤”的差异。另一种测试方法是心理年龄,就是人的经验、智慧、阅历等综合起来所表现在判断、分析、操作事物时的差别(也就是为什么对于一个老头做出幼稚的事情称作为“老顽童”),按这种方法来说2000年出生的人也许比1949年出生的人“成熟”得多,因为前者的某项技能(比如电脑操作)比后者丰富的多,而且通过历史书,前者同样经历了60年前的事情。牛顿花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确定出了“三大定律“的运算公式,被一个孩童用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便掌握了,这就是书籍的力量,它可以使少年瞬间变成“老者”。

书籍可以使我们穿越时空与任何一位古人对话,重塑历史;

也可以让我们与任何一位智者辩论,碰撞思想火花;

书籍可以施展魔法,无所不能…。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把所有的烦恼随着冰雪消融让它飘散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我们不需要李清照的“三杯两盏淡酒”,也没有李白“醉中藏诗意”的浪漫情怀,只要一桌、一椅、一书,便可形成读书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百花香,勃勃生机夹杂泥土气息随风飘荡;

烟雨蒙蒙,万籁俱寂,处处诗情画意。

春天,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季节。

【篇七】

学生时代,懵懂的我把“读书”看作是父母、老师压的任务,为了应试不得不被动地去读。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我才慢慢体会到“没事要多读书”这句儿时父母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杨绛先生在给小读者的回信中曾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和当下一些心生浮躁的年轻人。犹记得大学刚毕业时,我踌躇满志,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又苦又累的基层工作瞬间就浇灭了心中的激情,消极、低沉和彷徨的情绪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同学们也因不满于当下的待遇和工作状态而不断地跳槽。

我的潜意识中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一直低沉下去,于是,想到了读书。“用解决问题代替垂头丧气,用理性分析代替情绪失控,用脚踏实地代替好高骛远……”读书将我从迷茫消极状态中带出来,变得积极乐观向上。思考、读书、再思考、再读书…….在这样的循环中,我带着困惑钻进书海,从先辈们的故事和文字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但是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书海很大,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性地回归现实再思考。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听不进长辈的说教?是因为没有经历,就像只有吃过糖才知道什么是甜味一样。学生时期的读书是“工具式”的读书,要识字才能阅读与交流,懂数学才能会计算,学校教会了我们看待、判断事物的方法,但是走出学校后,需要脚踏实地的去经历,经历挫折才能发现自身不足。当有了人生阅历,成熟与理智取代了狂妄不羁,以不同的心境重新去阅读学习,一边读书一边成长,你定会发现一个美丽新世界。

“当别人没空做,你有空做,别人不能坚持,你能坚持,别人会妥协,你不妥协,别人觉得辛苦,你却乐在其中的时候,成功的当然是你”刘墉在书中如此写道。“说得太好了,我就是这样子的,明天开始我也要……”

我们经常在看书的时候连连点头,却在第二天没有任何改变。浅浅翻过一遍的书就认为读完了,书中的内容“左眼进右眼出”转眼就忘,没有深度阅读,没有反复感悟,没有思考,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这样的读书是“无用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才会促使人用心去实践,新时代新青年必须要用“马上就办”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书香征文教师 篇7

一、把握好阅读教学之舵, 带领学生扬帆起航

我们作为阅读教学的掌舵者, 应该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 既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迷失自我, 又不可使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使学生重视情感体会, 积累丰富的知识,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 爱上阅读。为此我们要摆正好位置,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客体, 教师要协助辅导学生进行阅读, 不要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要敢于放开手脚, 让学生无压力、无束缚地进行阅读。

二、探寻课内阅读的方法, 扎实学生语文基础

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阅读教学的最根本落脚点是学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课内阅读, 二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的学习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课外阅读是对视野的开拓, 是对知识的补充。在课内阅读中, 教师占主导地位, 通过教师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是学生获得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在课内阅读中分三步走, 由初读到细读, 由细读到精读。初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去读, 使自己进入到阅读的意境中, 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以及考察自己对生字词的掌握;下一步就是细读, 所谓细读, 便是细细地进行品读。教师根据课后问题, 带领学生回到原文对段落进行分析和理解, 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精读是在学生已经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的, 提炼课文精华, 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在精读过程中, 学生要注意作者的写法, 把课文中的精美语句为自己所用, 使自己能够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 先由教师导入课文, 可以采用引入小故事、提出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初读。这时候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大声朗读或默读, 在教师或字典的帮助下对基础的生字词进行学习, 并对文章大意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便是细读: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这时候有两种教学思路, 一种思路从课题入手, 直奔段落重点, 同学生一起研读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样一步一步爬上墙的, 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另一种思路是按照课文的顺序对文章每一段进行研读, 先理清作者是从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第三阶段是精读,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中心思想, 感受爬山虎踏实向上的精神;总结作者的写法, 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这样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 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 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 更加容易掌握。最后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 使学生对本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拓展了文本, 是对课堂的延伸。

三、拓展课外阅读面,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改善课内阅读, 而且要优化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中, 学生占主导地位, 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拓展阅读面, 使自己的阅读能力迁移并获得提升, 是学生获得价值观的认同及审美愉悦的最佳途径。严格意义上来说, 课外阅读是学生真正自主地去学习, 汲取知识的过程。

对于课外阅读, 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规律, 推荐给学生适合的课外书籍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各阶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指的是一、二年级, 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 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指的是三、四年级, 要使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要善于积累优美的语句, 领悟其内容。第三阶段指的是五、六年级, 学生处在这一阶段已有了自己的阅读喜好, 教师可以间接地推荐他们阅读一些叙事性作品、诗歌、优秀诗文等, 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为即将到来的初中语文打好基础。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师, 我认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 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的愿望。因此, 我会推荐他们看《小学生必读千家诗》等诵读类的书籍, 以增加古诗词的积累量,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对古代诗词的语感, 体会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粹。还有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 让学生了解历史, 了解过去。还有一些具有奇幻色彩的童话和动物小说, 希望他们在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 以完善自我。总之, 课外阅读中, 教师在保障学生阅读自由的同时, 也要发挥好自己有效指导的作用, 引导学生轻松地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四、开展多种阅读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该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读书变成游戏, 让学生爱上阅读。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设计“阅读小舞台”, 学生可以将自己读过的课外书籍中的优美语句写到上面, 供全班学生欣赏并借鉴;教师和学生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好的书籍在教室的一角按照分类摆放好, 形成“阅读角”,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平时举办一些朗读比赛、读书交流大会等活动,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升温。

总之,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是学生阅读的起始点。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 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为学生建立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 让学生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 2006.

[3]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扶贫调研活动方案下一篇:安仁古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