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论文与爱(精选13篇)
东鲁联校徐庄小学任玉红
弹指一挥间,流年的岁月匆匆而过,消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消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一颗责任心。
记得那是2011年4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正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指定学生们的复习计划,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父亲被急速驶过的汽车撞倒在地,生命垂危肇事者却逃之夭夭,母亲经受不住者沉重的打击,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匆忙赶到医院的我瞬间崩溃了。一边是危在旦夕的父亲,一边是生死未卜的母亲,我不知所措,欲哭无泪。我该怎么办?“你安心照顾老人吧,学校的工作我来协调”校长亲切的对我说。但是高度的责任心告诉我:不能因为个人问题耽误工作谢谢领导的关心,不过,我能行,我会调整好自己的时间,请您放心吧。就这样,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准时到校,认真的上课,自习的批改作业,而当放学铃想起,便急匆匆的赶到医院,为痛苦呻吟的古琴按摩、翻身、喂水、喂饭;为大小便失禁的母亲换洗衣裤,擦拭身子……忙完医院的这些事,往往连饭都来不及吃,就分秒必争的赶回学校上课……
学校——医院,医院——学校,我奔波于两点一线整整两个月,这期间就是凭着高度的责任心,我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没有耽误过批改每一次作业。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还要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流年的历练使我深深的懂得了这句话的内涵。“爱学生的一切,爱一切学生”,爱学生不仅是以名教师亲和力的表现,更是其人品学识的体现,在教师的繁琐工作中流淌的是汗水,播种的是爱心。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关爱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件小事上,甚至是每一个细小环节上。记得那是我刚接过这个班的有一天,我照例提前走进教师,看到的是学生小彪正和别人扭成一团,弄得衣衫不整,灰头土脸,小彪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纪念钱的一次意外,他是去了爸爸,不久妈妈也走了,只留下他一人和奶奶生活。为了生计,年近七旬的奶奶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根本无暇顾及小彪的教育问题。在此之前,每每小彪犯错时,我曾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要给奶奶争气,也严厉批评过他,教育他要跟同学们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可是效果并不尽人意,他还是隔三差五的给我“惹事生非”。这次又是如此,想到前几次教育的失败,我改变了教育的方式,这回我没有训斥,更没有之言片语的批评,而是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孩子那样细心的给他扣好扣子,整好领子,擦去脸上的尘土,没想到这个在我看来及其普通的举动,竟让平时调皮捣蛋的小彪泪流满面,他呜咽着:“老师你真像我的妈妈,我能抱一下你吗,我想妈妈了……”从那以后,小
彪改变了很多,不仅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可见,这一件普通的小事就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我们做教师的何乐而不为呢?这大概是“亲其师,信其道。”来由吧!这也使我更加坚信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付出必有回报。几年来,就是凭借着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真挚的爱,让我有了秋的收获。去年,我参与指导的英语话剧《狐假虎威》获得了县级一等奖;我执教的《云雀的心愿》《现代化交通运输》分别获得县级优质课语文组、综合组一等奖;2013——2014学的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语文和科学两名学科的成绩,双双连续两次在联校排名第一。
这种皇马抢亲式转会仅仅是欧洲转会市场上非典型做法的一种。像莫吉时代的尤文图斯恐吓球员逼其就范;巴塞罗那在得到德波尔兄弟时,两兄弟与阿贾克斯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贝鲁斯科尼为得到巴斯滕的加盟,以意大利首富之身为其弹钢琴;阿布入主后,切尔西看中的球员往往会以罢工威胁老东家放人……这些转会市场上的非常规操作案例比比皆是。
皇马:抢亲
1952年,由于当时足球转会制度的混乱,阿根廷人斯蒂法诺先后被巴塞罗那和皇马签下:与巴塞罗那签下转会合同的是斯蒂法诺所效力的哥伦比亚百万富翁俱乐部,将斯蒂法诺卖给皇马的则是该球员出道的河床。由于当时哥伦比亚脱离了国际足联,两家俱乐部都认为自己的合同台法,争执不下,最终是本来已经将斯蒂法诺带到俱乐部转了一圈的巴塞罗那主动退出,斯蒂法诺遂成为皇马的历史巨星。商场如战场,球市也如战场。作为20世纪欧洲最成功的俱乐部,皇马对任何一个球员来说都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过去几年,几乎每个被皇马点名的巨星或教练都是这样回答的:“设有人能拒绝为皇马效力。”正是这一超越他人的号召力,进入21世纪,皇马在转会操作时几乎习惯于使用霸道的“抢亲”战术。
首先遭殃的自然是皇马的宿敌巴塞罗那。2000年夏天,佩雷斯以费戈转会为筹码,成功当选皇马主席,巴塞罗那则因此失去了球队的队长兼中场核心。佩雷斯的成功源于一纸协议,他先是以支付高额定金的方式与费戈达成协议:“若我当选主席,你必须转会皇马。若失败,定金归你。”同时协议设定了高额的违约金。然而据内部人上透露、费戈最初根本没有转会皇马的念头,之所以肯与佩雷斯签下协议,是认为佩雷斯不可能胜过刚刚收获冠军联赛王冠的桑斯。然而最终的竞选结果出人意料,费戈迫干高额毁约金的压力,只能选择做巴塞罗那的历史罪人。
如果说随后引入齐达内、罗纳尔多属于你情我愿的话,2003年皇马拿下贝克汉姆的过程则令曼联难堪。作为曼联的当家小生,尽管连续几年转会传言不断,但外界根本想不到贝克汉姆真的会离开令自己扬名立万的曼联。然而皇马的暗渡陈仓加上维多利亚的枕头风,令贝克汉姆起了异心,得知此事的弗格森爆怒之下对贝克汉姆进行冷处理,并制造了著名的飞靴事件。一段本可天长地久的姻缘因此中断。甚至连贝克汉姆在四年后的今天也承认:“我本以为自己会在曼联退役。”谁让勾引他的是皇马呢!
2005年夏天,罗比尼奥在经过几乎整整一年的拉锯战后成功转会皇马。就球员本人来讲,能效力皇马自然是件求之不得的事,世桑托斯俱乐部不甘心皇马仅付出2400万欧元就将自己的当家球星抢走。皇马方面有球员本人的态度作底,即便是将官司扣到国际足联也不肯加价。罗比尼奥也以罢训相威胁,力促桑托斯就范。最终桑托斯因为打官司几无胜算,只能吃个哑巴亏。
当然,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这是中国人的至理名言。皇马的霸道也有碰钉子的时候,若说杰拉德和巴拉克最终未能成功转会有皇马本身需求不够急切的原因,那么从去年至今一直试图策反卡卡未果,则是AC米兰和卡卡本人意愿双重作用的结果。齐达内退役后,皇马需要一个中场核心,卡卡自然成为最合适的人选。然而AC米兰一向善于以情动人,其老板贝鲁斯科尼也不像其他俱乐部老板那样习惯于将核心球员转卖套现,这让皇马主席卡尔德隆最终亲口承认策反失败。
在卡卡身上失败,卡尔德隆掉转枪口,又曰:“我们想要法布雷加斯。”刚刚走了亨利、意欲以法布雷加斯作为中场脊梁的阿森纳吃了一惊,于是反击道:“法布雷加斯是非卖品。”作为西班牙人,法布雷加斯不可能对皇马的邀请不动心,但阿森纳在放走了亨利之后同样不可能再允许法布雷加斯离开,至少不会允许他今年夏天就离开。皇马在转会市场上的巨无霸身份连续两次受挫,只能将目标锁定在切尔西的罗本了。
尤文图斯:霸占
2006年夏天的“电话门”丑闻,让整个世界足坛都见识到了莫吉与他儿子的GEA经纪公司的厉害。利用尤文图斯这家意大利最受欢迎的俱乐部,再通过儿子的GEA公司,老莫吉将整个意大利的球市玩弄于股掌之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意大利年轻球员的分配方式通常是:尤文图斯先挑,剩下的AC米兰捡,国际米兰和其他球队只能再从剩下的球员中矬子里选大个。
事实上,老莫吉只是将尤文图斯长期以来对意大利球市的垄断上升为一种恐怖制度而已。由于尤文图斯在意大利的球迷规模几乎是两支米兰的总和,他们长期以来在吸引意大利年轻球员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加上老板阿涅利家族在意大利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贝鲁斯科尼崛起之前,意大利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意甲的每一桩转会都需要阿涅利点头。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一些球员的职业生涯轨迹上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罗西、巴乔、英扎吉,维埃里到布冯和卡纳瓦罗,意大利本土的核心偶像级人物几乎都要由尤文图斯先尝,AC米兰只能通过尤文图斯转手得到被抛弃的罗西、巴乔和英扎吉,国际米兰得到巴乔的排序则还要靠后。
老莫吉的霸道故事更进了一步。通过多年的势力扩张,在电话门事发前GEA控制了总共超过200名球员和教练,其中包括马特拉齐、奥多和内斯塔这样的顶尖球员,这使他们可以在意甲呼风唤雨,甚至可以左右国家队的球员征召。老莫吉通过尤文图斯收购的年轻球员,小莫吉通过GEA公司控制的球员,在意甲到处布满尤文图斯GEA体系的势力,特别是墨西拿和锡耶纳这样的俱乐部,场上球员几乎全属于这一系统内。
鲁索托曾是意大利17岁以下队核心球员,出道于拉齐奥青年队,但在2005年夏天被迫离开拉齐奥到特雷维索踢球。鲁索托说:“当时他们告诉我,如果我不与GEA签约,将来在意大利足坛毫无前途。我不愿意屈服,所以只能离开拉齐奥。”意大利著名经纪人菲奥拉内利也证实道:“谁要是公开反对尤文GEA体系,在意大利就找不到工作,因为雇佣他们的俱乐部都会受到恐吓。捷克教练泽曼是一个例子,经理人巴尔迪尼也是个例子,我个人也因为GEA退出了意大利市场。”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感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如感谢老师教会我们知识和如何做人,感谢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和快乐地成长,感谢自己,为自己的完美人生努力付出,当然,还可以感谢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如太阳,是它给了世界万物以温暖,感谢江河,是她象母亲一样,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感谢大地,是它用肥沃的土壤培育了人类所必须的养分……可以说,每天都有让你感谢的事情,只不过没有察觉到罢了。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这里,我要特别地感谢妈妈。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去书店看书,等出来后,只见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好象捉弄人一样,完全没有让人准备的余地。看到这景,妈妈毫不犹豫的脱下身上的外衣快速地披在了我的身上,任凭那雨点无情地洒落到妈妈的头上、肩上,湿透了全身,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我的身体。被雨水淋湿的妈妈后来发烧了,输了好几天的液才好了。我也难过了好几天,担心妈妈的身体,我想,这种难过其实就是做儿子的对母亲伟大行为的感谢,感谢的那么深刻。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爱的呵护,让我们生活在阳光里,成长在快乐中,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表达自己的心声,一起向我们伟大的母亲说一声“妈妈,谢谢您,您辛苦了”。
同学们,其实感恩不只是流淌在心里,挂在嘴边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我想,首先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其次,在家里要经常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能让爸爸、妈妈开心,我想“感恩”这两个字已经透出了它的。
-----地球上有一道爱的光环
哲人曰: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诸子宜伴月,以寄神远;读诗经宜对淑女,以免堕空;读史书宜倚瘦竹,以约飘渺。而读自己,读心灵,则宜仁厚,以获感动,以获爱。
爱,不需要理由,却完全是各种理由汇集下的产物,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堆积出来的厚重。
爱心不锈------当心灵面临左右为难的选择时,灵魂深处发出这一声呼喊,顿时,坚冰融化,云开日出。
爱,人类所有的伟大都凝结在这个字里,人类的千万情愫都归结在这个字中,如同无论何方涌来的河流,它的源头只能在高处。
爱,是人世图书馆里最普及的藏书,人人都能借阅,能够从头读到尾的人,生命如诗。
爱,是人心灵唯一的最佳选择,是一种聋哑人能听到,能理解的语言,莎翁说:“用温婉的怜恤叩门,再沉重的铁门也会为之开放。”
因为感动让我们知道爱的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汶川是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然而在14:28分,这里往日的平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所打破。
三天后,解放军战士进入了这个小镇。他们发现了汶川中心小学,学校已被水泥板死死的压住,他们只好用吊车把水泥板吊起来。然而在抢救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进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虽然几个战士听见了撤退命令,但是仍然不顾个人的安危,转头又要往废墟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的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孩子,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景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那个战士已经泣不成声。
所以说,一个小小的生命所爆发的力量,乘以13亿就会汇成爱的海洋。就算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只剩下四个大字:众志成城!这四个字的力量充分体现在解放军身上。
那些身着绿色军装的勇士,他们的形象将深深的印在受灾人民的心中,也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中!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英雄子弟兵的这种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精神使山河为之哭泣,大地为之动容,他们的这种精神也让人们深深的敬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地震中的那份久久的感动让每一个中国人难忘!因为亲情让我们知道爱的伟大。在一片废墟下,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她双膝跪地,身子向前匍匐着,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当营救人员在她身体的下面抱出一个小孩时,小孩正在熟睡着,旁边放着一部手机,手机上有一个编好的信息“亲爱的宝宝,如果你能活着,要知道妈妈是爱你的。”这句温暖的感人的话不仅让营救人员流下了热泪,也让我流下了许多泪水。我不禁为一个小生命的存活而激动,更为有这样一位不怕牺牲,保护小生命的伟大母亲所自豪!
在这次大地震中,英雄的事迹真是说也说不完,爱的奉献数也数不尽。爱无处不在。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有同学之间的爱,有军民之间的爱,有生与死的爱------这些爱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能用心去感受。
有些清馨,看似平淡无奇,换一种心境,却如枯木逢春。正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放下那份疏离,用心感受什么是爱!
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换一种角度,却隐藏着无尽的寓意。正是“愿借春风化雨露,撒遍人间都是爱”。相信爱的力量,它可以改变许多不可能的事情;相信爱的力量,它让人间更加温暖!
永安西里社区居委会
这些事虽然平凡,但是让我们记忆犹新,因为事中所体现的是无私的大爱精神。他肚子疼得厉害,但还是坚持加入了运转的行列中;他忍着自己手上的疼痛,在大坝上连续奋斗了七天七夜;还帮列车员扫地、擦窗户……所以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在给别人带去帮助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多少快乐。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 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途中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了大嫂手里,大嫂眼睛里含着泪花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境非常艰苦,妻子常年卧床,两个孩子上学,就靠他一个人蹬三轮车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见了比自己还困难的人总要帮上一把。院子里有人病了,他的三轮车常常当起了救护车,哪怕是深更半夜,也要把病人送去医院。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爱心能感染人!”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善良得到了回报。当他没钱供孩子上学时,别人帮助了他,让他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跨进了校门。
眼下的“当代雷锋”是越来越多了,生活中平凡的他们,却做出一点也不平凡的事。有救妞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也有舍己为人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更有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最美司机”吴斌……真所谓:事中有爱,爱中有事!
同学们,我们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更要向当代雷锋学习,捡起地上的纸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对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来说,一般的概念不能随便命题,否则,又走上习惯“玩概念”的老路上去了;一般的判断不能随意命题,这价值多元的时代还有哪一个判断经得起推敲呢?命题人只能自立“不说‘但是’,没有‘也许’”的高标,选择一个关系命题。关系命题也有可能被猜中,唯一的办法只能在“关系之间再发生关系”,虽不是标新立异,至少也是别出心裁,能保证谁也没有想到,更不要说猜到。“忧与爱”就是如此,当然“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也很难会被猜到。
正如何永康教授所说:“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错位”,在命题人看来是“巧妙”了;“复杂化”,在语文、作文专家的眼里是“很可爱”了,“最文艺”了;可在普通高中生那里,大多成了不知所云,概念不明,关系暧昧,前后矛盾,议论文的写作尤其突出。当然,极少数优秀的江苏考生肯定例外,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面对什么题目,也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
十多天的高考阅卷,大多不是享受,而是揪心。揪心之余,不免乱想,何以如此呢?
细一想,何教授的话真的非常有道理。本来“忧”与“乐”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爱”与“恨”又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现在的情形是,从两组关系中分别抽取其中之一组合成新的关系,肯定会出人意料之外。而考试作文题这样换搭的结果就不那么美妙了,因为,每一位考生都必须直接面对,不能旁观,无法逃避。能把“忧与爱”搭一起,同理,也可以把“乐与恨”搭一起。如果今年的作文题真的是“乐与恨”,我猜想,这“舆情”肯定不会如现在这么“和谐”。而究其思维本质来说与“忧与爱”是一脉相承的。以此类推开来,“臭”与“香”相对,“咸”与“淡”也相对,如果把“臭与淡”搭一块,“咸与香”组一起,你会有何感受?如此排列组合,错位交叉,作文命题难的事是有了新出路,会被押题的尴尬似乎也可以避免,可考生写作到哪里去找“北”呢?
当然有人会说,你看提供的材料,孟郊、艾青、罗曼·罗兰等等,不都是把“忧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么?为什么考生就不能呢?是啊,“忧与爱”之类的关系命题,在文学家那里不是问题,在哲学家那里也不是问题,可现在的对象是高中生啊!当然,有人会这样说,只要有文学家的情怀,有哲学家的忧思,同样可以“摆平”这样复杂的关系。可是,在应试文化如此盛行的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有如此情怀与忧思的能有几人呢?即使从媒体上发表的为数不多的优秀作文观之,人们多半也会感到,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的风景似乎难比当年啊!眼睛经常盯着几篇优秀作文,很容易患“虚高症”,真不能把高中生都想象成韩志君,一出手就能写出《篱笆·女人·狗》那样的大作。
其实,“忧与爱”就是艾青的诗句。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指挥棒功能实在是太大,我担心,接下来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和名目繁多的模拟考试会换搭出一组组让人难以想象的关系来。最后被坑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和教着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们。
说完了“乱想”,再来说一说“目睹”。
首先,今年高考作文一个普遍现象是,绝大多数考生面对这一复杂关系的命题,放弃了议论文体的选择,干脆去编写一个亲情故事,仅从媒体上公布的40篇左右的优秀作文来看,绝大多数也是记叙类文章,议论文的比例相当少。从阅卷中记叙与议论出现的频率来看,议论类文章大概占三成左右,七成左右都是记叙文。个人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导向,高中生写作还是应该以走向理性思辨为主,而不是相反,至少,记叙、议论应大致相当,而不能偏向某一方。纵观世界各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说,感性的、记叙的文题有,但肯定不多。且放下这一点不说,单从这七成左右的记叙文来说,多半还是简单记叙文,故事俗套,没有曲折,缺少生活细节,人物形象不鲜明,即使是作为优秀作文推荐出来的少数文章,也只是在某些技巧或构思上有那么一点亮色,用何永康教授的话说是“萤火虫”的屁股。而三成左右写议论的文章更是糟糕,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反复训练已经深入骨髓,除了模式化的写作,他们已经不会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了,属于迫不得已一类。少数有理性思辨的考生,不甘心自己的写作强项不能表现,于是迎难而上,极少数还是成功了,获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值,但更多的情形就如某娱乐类挑战节目一样,纷纷落水。
其次,从大量的考场议论文写作来看,能把关系讲得合情合理的实在是难得见到的景观。即使媒体推荐的优秀议论文,从严格意义上说,每篇中都有议论说理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同学们自己阅读时,应该小心分辨。这里再列举一二给大家阅读分析,目的是通过这些关系说理的反例能得到一些教训,进而矫正我们今后的议论文写作。
有一种爱叫担忧,有一种担忧是继续的爱。这种关系好似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忧与爱总是那么密不可分,又相互包容。
提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竟然还是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的关系?
忧与爱是并存的,它发生在你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忧使你垂头丧气,爱使你信心倍增,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
忧与爱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在担忧中体验爱,在担忧中寻找到爱的价值,寻找到爱的难能可贵。让忧与爱在我们的生命中徘徊,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吧!
提示:忧与爱是并列的存在么,难道不能交叉与渗透?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么?杞人忧天的“忧”也如此么,忧只会使你垂头丧气么?欧阳修不是说“忧劳可以兴国”么,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是因果还是条件关系,“相辅相成”是什么关系,与“并存”是一回事么?
爱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爱于人于社会是有利的,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便会产生隐忧,酿成悲剧。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忧与爱”的关系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
提示:连“爱”都是中性词,什么是褒义词和贬义词呢?“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实在让人越读越不明白。用“但”转折后,是说“忧与爱”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说更是一个溺爱的话题,还是说“忧与爱”的关系如同说“溺爱”一样呢?
“忧”与“爱”是一母同生的连心婴孩。忧的年龄大些,力量强些,又牵挂着自己的小兄弟。因此,总是跟随其后,张开羽翼,庇护着他。就算爱寄居在某个人身上,忧也携手并进,不与分离。
提示:连心的婴孩,岂不是生而疾残之人,用来喻之多么可怕!既是同生,怎么有一个年龄大些一个年龄又小些的呢?如此比喻,是不懂比喻,还是不懂喻证,还是“忧与爱”之关系就是同生而不同岁且又连心的怪胎呢?令人费解。
忧,让我们的精神不佳,让我们身心疲劳。但,爱的光芒一直照射大地,为我们赶走忧的“乌云”。
忧,是一种挂念,但爱更是一种奉献。
忧,是一种愁思,但爱更是一种无私奉献。
忧,是一种担心,但爱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决心。
提示:爱是光芒,忧是乌云。当然应该取光芒而舍乌云。如此,一取一舍,“忧与爱”还有关系么?这样的文章还是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么?换言之,爱真的都是光芒,忧真的都是乌云?说“忧”是“挂念”,是“愁思”,是“担心”,真的在理,为何说到“爱”时,就是“奉献”“无私奉献”,甚至“超脱尘世”呢?
当然,同学们一定很是着急,这样下去,到底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特别是关系类高考作文呢?其实,这种随意换搭的关系命题的思维方式不改变,都当考生是作家、诗人、美学家、哲学家去命题,实在难以有应对的高招。
袁卫星老师有一段关系类写作的指导文字,在这送给大家:
(1) 并列共存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独立见解”。
(2) 是非取舍关系
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 辩证关系
所谓辩证关系类作文,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写作时要抓住其中一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
(4) 对立统一关系
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就没有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5) 并非绝对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6) 主客关系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还可以说明。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如“人与路”“我与奥运”,这些是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
(7) 因果关系
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我们可由因推到果;由果溯因。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进行议论。
(8) 喻意关系
她长得很清秀,月牙儿般得眉毛小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可惜的是,她什么都看不见。我只要一有空就上她家,陪她闲聊。
有一次,她让我把她扶到外面的椅子上,我小心翼翼的扶着她,把她放在椅子上,那天,阳光明媚,她开心地对我说:“小凡,我知道到太阳是怎样的了,又圆又亮的,对不对?”我看着她,她笑的十分开心,如银铃似的笑声,我对她说:“对。”我问她:“玲玲,你开心吗?什么也看不见。”她微笑着说:“开心,盲了有如何,我的心又不盲,我的心可以看见万物。”我微微一怔。“你知道吗?我最敬佩的人是海伦·凯勒,我只是一个盲人罢了,她呢?她又盲又聋,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还发表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她是那么勇敢,那么顽强,我为什么不可以成为第海伦·凯勒呢?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相信,她可以,我也可以的。”我在她眼里看见了对未来的憧憬。对未来的期盼。
有些人有健全的双眼,却不懂珍惜,有时候,盲人比我们“看”见的还多。这是一个12岁女孩说出的话,多么不可思议啊,这是一个残疾人对生活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自由的渴望。
在黄岩有一位从事环卫工作已的人,名叫李学申。但不幸的是在20xx年7月1日中午,李学申下班回家正准备烧饭时,因为煤气泄漏导致燃气爆炸,使他当即烧伤。经台州医院鉴定,李学申全身烧伤面积达80%。据医院专家估计治愈费用至少需要40万元。但是这样一笔手术费用对于一个普通打工家庭来说如同天文数字。得到这个消息。黄岩义工协会和新黄岩人工协会联合黄岩区园林管理处、黄岩永宁公园服务有限公司决定于7月19日在黄岩永宁公园门口组织一场大型公益募捐活动,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救助李学申。
我们刚到现场时,现场早已人声鼎沸,大家都已将物品摆放整齐,并且穿上了统一的制服。为了自己能为这位需要帮助的环卫工人出份力,我们也穿上了制服。接下去我们迎来了第一份工作:发倡议书。路过的人可真多啊!不一会儿,一叠倡议书就全部发完了而我也总结了两点小秘诀:
1、要找那些还没有倡议书的市民。
2、在发倡议书时一定要态度好。
而接下去的一个任务则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如果前一个任务和这个任务相比就是小菜一碟。这个任务是:去公园爱心义卖,提倡广大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挽回我们可敬可爱的“城市美容师”的生命作出努力。
我和叶予昕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一起组成三人小组。我们拿起捐款箱和需要卖出的东西,大步流星的冲向公园。
公园里的人可真多啊!大多是早已白发苍苍而十分注重健康、热爱运动的老人们和带着孩子出来散步的爸爸妈妈们。因为我们需要卖出的东西适合小朋友玩,所以我们马上锁定了那些孩子比较小的父母。
刚开始我们的进展并不怎么好,遭到了许多人的拒绝。其中有的人,还没等我们说完就走开了;有的人,说自己没带钱包,便也随着流动的人群越走越远;还有的人,连看也不看我们一眼,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所以公园里多了三个失落的背影。
可是,我们又突然想到李学申这位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的“城市美容师”正躺在病床上,整天输着液,而他的家人正为这医药费如同天文数字而发愁时,我们又再次鼓起勇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李学申。
自信心倍涨的我们,很快的找到了目标,这是一位年轻的阿姨,她带着一个孩子。当我们向她讲述李学申的情况后,她征同了女儿的意见,向我们捐赠了20元钱。而且这位阿姨最后还鼓励我们继续加油。
因为我们得到了这个阿姨的认可,使我们接下去的义卖更加有信心,尽管其中有被人拒绝。
这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一算,我们共捐赠了77元,虽然对于40万这笔重金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但是这毕竟是广大群众的爱心。
在这一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些爱心人士,我们的国家因为有他们才会如此团结、有爱!同时,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体验生活,而且还让我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
维廉姆:它有连续提供图像的可能性,自由的图像、可以给人带来希望的图像,数千人可以同时分享这种奇异的图像,这些图像将会永远保存在那里,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可以通过一种机器摄影,可以选择一个屏幕,就像窗户一样,并反映现实状况。
爱迪生:这听起来很有意思,维廉姆,继续你的工作,并随时通知我。
镜头转向雨中的墓地,几个男人打着雨伞站在墓前,电影放映机沙沙的背景声配合钢琴的滑音,忧伤、哀怨而凄婉,羽毛般轻轻地撩拨着心弦,接着,从钢琴上一位优雅的女士照片拉出整个房间,维廉姆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满脸憔悴、忧伤地看着空荡荡的钢琴上的照片。
镜头一个闪回,银幕随之变为彩色,电影放映机的近景,一双男人的手正在给电影放映机安装电影胶片,他合上放映机开关,灯光一闪,接入字幕——
Don’t Die Without Telling Me Where You Are Going
这是阿根廷导演艾里西欧·苏比耶拉奇幻电影《与爱同亡》类似于纪录片的引子部分。
光看片名就已经知道很浪漫很奇幻了:“Don’t Die Without Telling Me Where You’re Going/你死去,得告我你要去哪。”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前世与今生,将演绎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奇异的人物关系
四个人、三个灵魂、一个机器人、一盆植物几乎就是影片的全部,人到中年的莱博多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他和岳父丹·马里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经营着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影院,勉强糊口,他的妻子苏珊娜和他结婚20年一直没有生育能力,他惟一的朋友奥斯卡是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一个不太成功的发明家,醉心于机器人的制造,而他自己,整天抱着盆植物,沉醉在“梦的收集器”的发明中,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看起来似乎毫无希望。
穿戴如19 世纪80年代样式的雷切尔灵魂出现了,她告诉莱博多,她是他前世的爱人,前世的前世的爱人,他们邂逅在300年间,彼此相爱,而莱博多的前世,正是在爱迪生实验室发明电影的维廉姆!故事就在这样亦真亦幻的色彩中展开,前世与今生纠结,梦想与现实汇集在一起,演绎出一个爱的故事,莱博多所爱的灵魂相继出现,父亲的灵魂、朋友帕布鲁的灵魂,更奇妙的是,只有莱博多可以看得见的雷切尔的灵魂,奥斯卡发明的机器人卡利特斯和那盆植物安尼塔也能感觉得到,这样奇妙的人物关系,给影片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魔幻的外衣
魔幻现实主义的东西一直就是西班牙语美洲的专利,影片的开头看起来就那么荒诞,莱博多从电影院走出来,他的岳父告诉他,今天只卖出去10张票,他默默地抱着安尼塔去参加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某位长者的葬礼,灵堂的门口,植物安尼塔因为害怕开始颤抖,莱博多连忙拿出仪器测量它的频率,认真地记录着,伴着巨大的心跳声,莱博多走向躺在花丛中的死者,死者突然睁开眼睛说道:“不要让黎明靠近我!”然后一切归于平静。这样奇怪的开头为后来的情节设置做足了铺垫,电影这个梦已经快要醒了,人类需要新的梦想。
影片就在这样的奇幻与现实中交错,在时间和空间中穿行着,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击碎日常的平淡,从19世纪的新泽西到现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天国到人间,一段梦境接着一段梦境,当雷切尔的灵魂出现在梦的收集器中的时候,一点有不觉得突兀,而他们在电影院的相会看起来顺理成章,灵魂的转世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不可思议,机器人和雷切尔的灵魂在月光下肩并肩散步,那么温馨和谐自然,导演巧妙地设置一个又一个梦境,莱博多的梦、苏珊娜的梦、奥斯卡的梦使爱的主题更进一步升华。
声、光、色完美的组合
深夜,莱博多在设计他的梦收集器,随着一连串意象的刻画,眼睛和植物的颤抖、杯子的震动、示波器的跳跃,镜头缓缓地向左移动,就像进入隔壁房间一样自然,莱博多进入梦乡,场景一下子切换到影片开头那个19世纪客厅,照片上的那个女士正在弹琴唱歌,莱博多穿着上世纪的衣服含情默默地站在她的身后,歌声中,镜头切换到早晨,一道霞光从窗户中射进来,照着莱博多脸上浅浅的笑容,一滴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滴在那盆植物的叶子上,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前世爱人的场景,和其他导演不同的是,这部影片对色彩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彩色和黑白频繁地转换着,所有的黑白梦境都那么精致、那么温馨,维廉姆死后投胎转世后,雷切尔在成群的转世灵魂中四处找寻他的爱人,她找遍了天国,找遍了所有医院的产房,她呼喊着“维廉姆、维廉姆,你在哪里”?当她在电影院看到电影放映的画面,知道维廉姆终于成功了又是那么欣慰,这段温馨的画面,感人至深;相反,彩色的现实镜头却让人迷茫和困惑,带着一丝淡淡的苦涩和忧愁。
导演对光线和色彩的把握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最让人难忘的是莱博多见到梦中的爱人,透过电影放映窗口,看见雷切尔的灵魂正站在电影大厅的走道上,轻柔的钢琴、柔和的光线、暖暖的色彩,你很难分清他们在天堂还是在人间相会,当他们并肩走出电影院来到夜色中的大街的时候,如水般的月光中,雷切尔好奇地打量着满街的霓虹灯和挂着女士服装的橱窗,看起来就像一对相知、相爱、相守几生几世从未分开过的恋人,而雷切尔如仙子般在汽车间穿过马路,光与影浮动,仿若梦境,给人一种美的遐想;影片的最后,当雷切尔决定再次投胎转世时,他们相拥着翩翩起舞,火红的夕阳中,没有伤感,没有哀怨,只有美好的期待和叮嘱——当你死去时,记得告诉我你要到哪里去。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轻抚的钢琴,似乎在慰籍淡淡的忧伤、而梦里梦外的相会,咏叹调穿插其间,时而高亢、时而婉约,荡气回肠。
视觉的高超转换
影片的另外一个鲜明特点是视觉的转换自如,当雷切尔第一次和莱博多来到奥斯卡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两人不同的视觉转换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莱博多告诉奥斯卡,“她”就坐在房间那把椅子上,奥斯卡吃惊地看着他的朋友,他坐着轮椅用手在空气中摸索着,视觉再次转回到莱博多,他告诉奥斯卡,雷切尔说自己的前世发明了电影放映机,把这种戏剧性的效果达到高潮,在以后的场景中,这种视觉转换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被导演反复、大量的运用,如果你不刻意留意,几乎察觉不出来,无论是在电车上、还是在莱博多家里,视觉的转换简直不留痕迹,最富喜剧效果的一场戏是,当机器人打坏了苏珊娜祖母遗留的盘子时,苏珊娜哭泣着,坐在雷切尔坐着的椅子上,两个身体重合在一起,当莱博多亲吻着安慰妻子的时候,雷切尔偏开自己的头,画面看起来就像长着两个头一样;而晚饭的场景则充满了哲理意味,苏珊娜在准备着晚饭,雷切尔在唱歌,她告诉莱博多,要学会爱,首先从愉快地吃下桌子上苏珊娜准备的食物开始;而最震撼人心的是两次灵魂与肉体的相拥,第一场戏是当雷切尔要莱博多解放自己,把自己从限制自己的三维视觉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他深情地依偎在爱人的身上,接着,镜头慢慢拉开,雷切尔不见了,只有莱博多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保持着依偎的姿势,第二次是莱博多和父亲的灵魂见面,父子俩在电影放映室紧紧拥抱,雷切尔站在放映室门口微笑地看着他们俩,随着镜头的推近,只有莱博多自己抱着自己的肩膀,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两处视觉的转换是导演的破绽,这恰恰是影片精心的安排。
造梦者,与爱同亡
正如雷切尔对机器人说的那样,你没有灵魂,而我没有肉体,如果我们能结合起来,那该多好啊!影片穿着灵魂和机器人奇异的外衣,讲述着生、死、爱与梦想的故事。莱博多对丹·马里奥说:“人类如果没有梦想,就像行尸走肉一样。”而当维廉姆发明的“电影”这个梦逐渐走向衰退的时候,“梦的收集器”这个新的梦想又出现了,当奥斯卡第一次面对电脑屏幕出现的雷切尔镜头,他用一个粗鲁的动作表达自己的狂喜:“如果像这样,想象就可以制作电影,而不需要摄影机拍摄它们……去它的爱迪生!去它的电影!”
但梦收集器并不是影片的全部,它仅仅是达到灵魂之爱的工具,通过它,苏珊娜找到了初恋的感觉,奥斯卡找到了初恋的情人,而他的岳父丹·马里奥从梦的收集器中看到了希望,毫不犹豫地把卖电影院的收入交给了莱博多,他说:“我们赚钱后可以再买一个电影院。”而雷切尔的爱是纯洁的,她选择默默地守侯在已经转世的莱博多身边,直到他最困难的时候才出现,她的出现让莱博多重拾爱的感觉,当电影院卖给牧师做电子游戏厅莱博多极度痛苦的时候,她鼓励他道:“你接替你父亲成为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你可以给予更多,为了生活在贫困之中,你浪费了你的创造力。”而她最后的离去,是因为她知道,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生命才是完美的,灵魂,它们渴望思念、渴望梦想,可惜的是,人类往往用他们的思想而不是灵魂去记忆、去爱,虽然爱是生活惟一可能的方法。
一席光阴间,我已经告别了金色的童年,告别了花一样的季节,又再青春落幕的时候,当我身处异地,无尽的压力袭来,我终于体会到那不是,不是枯燥的“只字片语”,那是带着真情真爱的话语,句句暖心。听着电话那头,感到无人援助的我,顿时变得有了动力,感动再次喷涌而出。宋室朝廷软弱无能,屡遭番邦入侵,但在执政期间却涌现出了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人物。范仲淹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抒怀,陆游也发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感慨,朴素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大公无私的光辉,忧国忧民的情感中体现的是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们将自己的忧爱情结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连,这种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情操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
多年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和《游子吟》的诗句一直深深感动着我,它们都反映了一个母亲对孩子因爱而忧的情感。我时常在想:这样平凡的故事和平实的诗句为什么能感动我这么多年?原因就在于这里面所包含的平凡人性中所体现出的伟大以及人类忧爱情结的真情流露。所以说无论历史人物还是寻常百姓,忧爱意识人人都有,无忧则无爱,无爱也无忧。
忧与爱
那天是难得的一天假期。面对铺天盖地的作业,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反正也是做不完,还不如去篮球场放松一下,劳逸结合嘛。念头归念头,得先过了妈妈这一关。在我眼里,妈妈简直是福尔摩斯。如何既能玩得痛快,又能瞒过妈妈?我想了一计。
趁妈妈去菜场的机会,我飞快的联系好我的伙伴――“乔丹传人”,“小科比”等。出门前我给妈妈留了请假条:妈妈,我去同学家讨论功课,十点肯定回来。下面署名:儿子,今日九点整。。其实,当时才八点零五分。
一场酣畅淋漓的“常规赛”后,我十点准时回到了家。一进门,只见桌上摆满鸡鸭鱼虾时鲜蔬菜,妈妈已在厨房间忙开了。
“妈妈,我回来了。”我边招呼,边忐忑不安地注意着妈妈的神色。
看着我汗涔涔的样子,妈妈有些心疼,说:“儿子,别弄得太紧张了,下午让爸爸陪你去体育馆放松一下。”
“妈妈,我……”这多少出乎我的预料,我一下子语无伦次了。
“还有,现在学习压力大,要注意营养。牛奶,维生素饮料要多喝。”妈妈边说边给我递过红牛。就在我极力想避开妈妈的眼神时,觉得还是被妈妈的目光刺了一下。
面对蒙在鼓里的妈妈,我开始内疚,心里酸酸的。
小时候,总记得妈妈楼着我说:儿子,妈妈的宝贝。疼爱之情溢于言表。而今我知道,妈妈的爱更多的是付出。从十月怀胎开始,妈妈已义无反顾的做出牺牲――洁白如玉的面部生出了褐斑,亭亭玉立的身段开始变形,三番五次的妊娠反应让她食欲全无,直到经历撕心裂肺的疼痛将我迎到人间。为了爱的开始,妈妈已经付出了很多。
在妈妈怀抱里成长的日子,我是妈妈的影子。
上学了,我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妈妈成了班主任的常客。妈妈的爱更多的变成了对我的担心,牵挂。担心我的安全,担心我的学习,担心我跟同学们的相处。渐渐地,我读到了高中,人也比比妈妈高出了半个头,可妈妈对我的操心有增无减。
我也一直说:妈妈,我爱你。可我负起了什么责任呢?难道就是一直让她操不完的心,还是耍些小聪明糊弄她?羞愧之下,我决定马上将那张自鸣得意的请假条收起来,作为前车之鉴。意外的是我发现下面多了一行字:知识诚可贵,诚实价更高。下不为例!
原来妈妈什么都知道!
因为这件事,我对爱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爱就一个字,说来不容易。爱应是深思熟虑后的承诺,在说出这个字的同时,也肩负起了一份责任。为了爱,我们既然承诺了,就应责无旁贷。
小时候总是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虽然他们常愤愤地对我说,有兄弟姐妹一点也不好,有什么好吃的最多只能吃到一半,还有,和哥哥姐姐吵架,永远吵不赢。至于兄弟姐妹有什么好处,他们只能否定一下我的想象(“哪有那么好”),却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哎,就是那样嘛”)。
后来我想,兄弟姐妹的好处,应该是只有当事人能感受到,而很难简简单单表达出来的。所以,我那些有兄弟姐妹的朋友,也许会在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体会到我平常的孤单,但有个从小在一个家里长大的兄弟姐妹是什么感觉,我永远没有办法弄明白了。这种事只有了解是不够的,只有自己真正体验才可能明白。
前两年“独二代”这个词横空出世,指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父母,养育的第二代独生子女。是的,我的孩子,从她出生的时候,顺理成章地也成了“独二代”。现实情况和多年来的惯性想法都让我以前从未想过第二个孩子的可能性。她得到独一份的爱,也难免要感受到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的孤独。这种孤独父母和玩具没办法解决,那么,什么能解决呢?读书可以吗?用自己的幻想可以吗?通过交朋友可以吗?我没办法替她回答,只有凭她自己去体会。
继“双独二胎”之后,如今“单独二胎”政策出也台,这让更多年轻父母突然多了一个选择机会。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这个问题搅动了多少父母的心。本期的专题里,我很高兴看到好几个养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的幸福状态。这种幸福仅仅旁观也让人心生暖意。不过,我同时也深深地理解那些在要不要第二个孩子的事上犹豫纠结,以及无限神往但最后放弃的家庭。
这个7月,“女友”就迎来26岁生日了。无论对一个人,一本杂志,还是女友这样的传媒集团,26都是个美妙的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更懂得做选择,也更懂得倾听,懂得生活中很多事并不是“是非题”那么简单。
生活中的每个重大选择,特别是与家庭,与爱,与责任相关的选择,就像每个孩子都会面对的种种成长问题一样,别人没办法替你回答,只有凭自己去体会,去决定,去承担。
忧与爱
已是傍晚光景,云霞因着冬日来的格外早,赤色的光透过云层,把学校新刷的白墙映成心的色彩。
这是第几个傍晚了,我想我也不知道。
那个女孩仍是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埋头应付九年级数也数不清的习题。
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在窗外站了许久了吧,女孩的目光从未转移到他的身上,他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看着女孩专注的神情,嘴角向上勾出一个弧度,眼中却是数不尽的担忧。
片刻过去,那个男人终于动了动,轻声唤着女孩的名字,女孩抬头看了看放下笔,走出教室。
男人赶紧走上前,把装的鼓鼓的包裹塞到女孩怀中,柔声说着:“这是冬天的衣服,天冷了,记得多穿些,你有鼻炎,记得带口罩,犯病了你会头痛……哦还有啊,在学校多吃点,要注意身体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女孩听着老古董爸爸的唠叨,揉了揉太阳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也不小了。”父亲抬眼看着她,有点不舍地说道:“那我走了啊,你要记住吃药啊,别忘了,真走了啊。”
男人走了,女孩也回了教室,边走边喃喃道:“我记得爸以前不是这样的啊,手很有力,没有皱纹……”她忽然停住了,“是啊,不是这样的。”女孩走到窗前,这还可以依稀看到爸爸离开的背影。
在夕阳的余晖中,女孩看着被染成赤色的地平线,忽的就读懂了些什么,她读懂了父亲的白发为谁而生,父亲的背为谁而佝偻,脸上的沟壑为谁而铭刻。霞光照在父亲的背影上,并不高大,弯着腰,遮掩着父亲斑白的双鬓。
一滴清泪滴在大理石的地面上,晕开一片水花,仿佛冰冷千年的冰川汲取着冬日第一缕暖阳。
女孩喃喃着父亲,转过身,分明刻画着我的面容。
是,那是忧,父亲对女儿的担忧。
但,那更是无言的爱,没有终点的爱。
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忧与爱
每当一首《雨的印记》出现时,我内心就止不住地像轻轻滴落的雨珠,缓缓注入心田深处。悠扬而略带哀愁的钢琴曲,让我一次次在回味中感悟,感悟人生的爱与忧愁。
如果说,静静的,我犹如天空中的一片云彩,那么你是否会像作别时的那一幕,轻轻向我挥了挥衣袖,然后悄然有了志摩在康桥上的沉默声响。之后的一切仿佛都在怀想,那年,王勃在送杜少府去四川任职的时候,一气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还有这么一个知己,就算是天涯海角,仍然就像在身边一样的温暖。又是那天,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时,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旦离去,友人走出阳关,便再无友人这样一人,能够听自己弹琴,能够与自己一起和诗。淡淡地,淡淡地,都在瞬间定格,凝聚,就像什么事都从未发生,却一切早已刻骨铭心,这就是份爱。
如果说,静静的,我犹如一个丁香般得女子,淡然而哀愁地走在雨巷里,那么你是否也会和我这般地彳亍,徘徊,在这寂静的雨巷。戴望舒的《雨巷》里,始终有个关于忧与爱的影子。就像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惩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两人的爱恋深沉,明明爱得海枯石烂,但却逃不过悲剧的命运。我停滞在那里,不能向前,感动着悲伤的结局,却为爱能超越一切,感恩于心:没有忧,哪能体会到爱,没有感悟爱,同样也寻找不到忧愁。
不知是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些首淡淡忧伤的钢琴曲,每当没人的时候,我就会悄悄聆听这些曲子。它们让我一次次抚平了心灵的创伤,然后再一遍遍地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身边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爱。我不能说钢琴曲是能够疗伤的神曲,但是每次接近时,总会感觉人生因为有过一些忧愁,有过一些缺憾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亦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体会到了父母那些唠叨话语,不是简单的“陈词滥调”时,而是那些肺腑之言,甚至我都烂熟于心时,我已经忙碌奔波于学业工作生活之间了。一席光阴间,我已经告别了金色的童年,告别了花一样的季节,又再青春落幕的时候,当我身处外地,无尽的压力袭来,我终于体会到那不是,不是枯燥的“只字片语”,那是带着真情真爱的话语,句句暖心。听着电话那头,感到无人援助的我,顿时变得有了动力,泪水再次喷涌而出。
生命中的每一份爱都是珍贵的,但是每一份忧也是同样珍贵的。因为它们,让爱更显深刻。所以不要太过害怕忧虑,命运都是公平的,忧虑与爱也只是暂时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更好地生活。
忧与爱
初看这个题目,我的直觉是出题老师脑子进水了。因为“忧”与“爱”既不相近也不相反,不存在明确的辩证关系。如换**与恨”、或者“喜与忧”,那都是叫得出口、拿得出手的好题目。而“忧与爱”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让我一头雾水。 当我急得抓耳挠腮、凝视着这三个字沉思了一两分钟后,我突然眼前一亮。此刻,我的眼里饱含着泪水,因为我终于明白了出题老师的苦心。尼玛,原来是个超隐晦的高手:这分明是“性与爱”么。当今社会,隐晦成了我们在网络界生存的不二法则,就像我们为了在中吴网发帖子,不得不把都督的姓改成“不厚”一样。
其实这话题没什么好说的,有道是“饱暖思淫欲”,老师你倒吃得饱饱的,可我还饿着肚子呢。按理说今天高考,不该不吃早饭。可是当今这世道,越是重要的日子越要注意安全,为了顺利考完试,我觉得还是饿着肚子比较安全。因为吃饭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别看这几天流行看《舌尖上的中国》,好像中国人很有口福似的。其实中国人都知道,电视节目跟现实世界是反着的。君不见,果冻是皮鞋做的、老酸奶是皮鞋做的、胶囊还是皮鞋做的。尼玛,我要是吃了早饭来考试,别说考出成绩了,能不能看到试卷还是个问题。
哎呀,写着写着,我终于写到老师您的题目上来了。忧与爱?对呀,咱就是有忧有爱。咱们爱美食,可是还没来得及爱,就先忧染色馒头、忧地沟油、忧瘦肉精、忧皮鞋。我终于发现,原来忧与爱是不对等的,付出一辈子的忧,未必能勇敢地爱一秒钟。怪不得老师没说“爱与忧”,非要把“忧”放在前面。老师你真是太有才了,您不只是隐晦高手,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爱而爱的好老师。
有人要反对了,说你怎么就不能阳光点?就在这几天,不是出了一个最美司机叫吴斌的么?他用爱支撑着做完了一整套点刹、空档、手刹的动作,拯救了一车乘客的生命。这不是生活中的美好事情么?要说我对吴斌还真的很敬佩,可是吴斌这次事故告诉我们,开车上路还是要忧一忧的,忧对面会不会飞来一只轮毂。真心期盼着哪一天我们不用再为飞来轮毂而忧,那样吴斌就不必付出这么惨重的爱。
考试快要结束了,我再次凝视着这篇作文的题目。“忧”字左边是个变形的“心”,表示我们一直在忧,连心都忧伤了。“爱”字的胸部以前是有颗良心的,现在没了。什么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整天忧而从无爱的呢?几十年前制造简体字的老师,你们是天下最厉害的预言家!
忧与爱
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分享。可也有人说:“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得到的将是一切”。
我是不懂为什么人的感情是那么微妙。在我的周围是有很多人爱我的,我知道,但是忧愁并没有因此停止。爱没有把我心中的忧虑化成为飞烟,它依然的存在着。我想爱和忧是相对立的,它们不会因对方的存在而消失,这也就是情感神奇的地方吧!
艾青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触动了我,我在想我的泪水是因为爱的心酸和深沉而流下的吗?我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不过爱是有的,悲伤、忧愁都是有的。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生活的忧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个信念是爸妈给我的,因为有了他们,我的成长才多了几份快乐和幸福。在这个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一路上陪伴我的目光是他们,有了他们即使再艰难我都会有一丝丝的慰藉,想到家,我的目光又一次的呆滞了,我想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又想回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我喜欢那个感觉。一路上是爸妈让我坚强,在自己无法承受想要逃避或放弃某些事的时候,只要想到他们给我的希望我就会坚持。
在这个地方有着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有我消极的悲处。我一直认为我是属于伤感的个体的。但我又渴望欢乐,快乐真的让人充满强烈的爱。无忧无虑的时候真的会天真的`以为世界上什么都是美好的,父母也总是对我开心的笑,长大了,看到的,也懂得多了。看到了父母紧锁眉头的苦恼,可是他们总不会告诉我,独自面对。我难过的时候会向他们倾诉,他们会很用心的开导我。生病时他们焦急百态的样子,依然是那么犹新,父母的心总是会不分昼夜的牵挂着子女。是的,爱其实很普通很普通,伟大的爱也并非都是轰烈的,简简单单也是一种幸福。
一路走来学会了坚强,每一次努力的成果都换来了父母的微笑。在雨天的路上,会有一缕阳光,温暖却被淋湿了希望,但是再小的河也能汇成海洋,我会勇敢的前进。
忧与爱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师德论文与爱】推荐阅读:
师德论坛论文05-28
语文教师师德论文09-19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07-10
师德演讲稿+师德征文11-01
师德倾注教育 爱心追逐梦想--师德演讲稿06-17
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师德经典演讲稿09-27
教师师德05-24
剖析材料师德06-17
2007师德体会06-29
强师德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