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精选8篇)
辽宁义县县委党校 胡九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下简称新农合)从200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运行了近10年的时间,但农民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那些“参合”农民对不能享受新农合报销待遇的乡村诊所依然“情有独钟”,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2012年12月份,笔者走访了二十多名农民患者,对新农合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在剖析农民“乡村诊所情结”的同时,认真思考了“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走向。
一、乡村诊所受偏爱,治病先算小“九九”
笔者在一个乡村诊所遇到了村民王某,他得的是阑尾炎,打了5天吊瓶,现在已经痊愈,结账时总共花了200元。他说:“这在大医院,没有一千多是不够的!”几天前,他的邻居和他一样患了阑尾炎,被家人送进了县医院,最先“享受”的是检查、化验“套餐”,一下子就给他“套”进了二百多元,紧接着就是正式治疗,输液要交药费,打针要交注射费,喊一次大夫要交诊费,另外还有床费、材料费等等,每天各种费用一共二百多元,三天后病情好转,患者请求出院,主治医师说,药费、床费都是按一周时间从住院押金中扣除的,提前出院可以,费用不能退,没用的药品可以带走。见此情景,患者只好安下心来。一周之后出院,总共花销1700元。按照当地新农合规定,报销时要减去300元的“门槛费”,其余的1400元按照70%的比例报销,实际花销是720元,如果加上往来的车费、护理人员和患者在医院的伙食费,总支出远远超过了1000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达成“共识”:只要乡村诊所能治好的病坚决不去大医院,宁可放弃“新农合”的“恩赐”。
二、大病无奈去住院,出院之后很“受伤”
病情较重、较急,必须到正规医院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检查确诊或者手术治疗的,比如脑溢血、严重外伤等患者,入住县以上医院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今年5月份,一名高姓农民患了直肠癌,县医院的主治医生告诉他,手术、治疗、恢复,大约需要2万元。高某估算一下,报销70%后,个人负担部分最多六千元。20天后,高某痊愈出院,结算时傻了眼:扣除新农合报销部分,自己总花销实际支出达到1万6千元,大大超过了入院时的预期。主治医师给高某算了细账:高某住的是高级病房,床费每天120元,20天总共开销2400元,按照新农合规定,只能按普通间20元/天的标准报销20天床费的70%,余下的2120元需要自己负担;手术前从市医院请了2名专家会诊,会诊费2000元;手术时聘请了市医院的专家主刀,手术费1500元;术后恢复期有大约2000元新农合报销目录外药品;术后患者疼痛,总共使用了2个止痛泵,每个止痛泵是200元共400元,以上各项支出总共8000多元,不能享受新农合报销政策,全部由患者负担。上述费用都是院方事先征求了患者和家属意见的,如今高某只能后悔当初没问清楚哪些项目是新农合报销范围内的。
三、农民有话没处说,如同哑巴吃黄连
很多“享受”过新农合“待遇”的农民患者对新农合很有看法,观点很鲜明、认识很深刻。
观点之一:新农合指定医院里虚高的药价和乱收费无情地吞噬了农民的利益。
几乎所有患者或家属都拿着医院的药费收据到外面的药店比对价格,发现差价太大,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另外,有些药品在外面的药店根本找不到,据药店说,有些药品被医院垄断了货源,药商只能向医院供货。
农民兰某突然患病,感觉头痛、恶心,经县医院检查是脑出血。患者的一个亲友是从医院退下来的副主任医师,退休后开了一个诊所,他看了患者的诊断后告诉她:病情不是很重,无需手术,如果在他的诊所里治疗大概需要1500块钱。可是,患者是参加了新农合的,在个体诊所治病自然是不能享受相关待遇的,兰某便抱着对新农合的无限期望住进了指定医院。一个月后患者出院,共花掉各种费用1万4千多元,去除报销部分自掏腰包6千元。患者拿着医院的收费清单找到开诊所的副主任医师求个真相,副主任医师告诉他,其一,药价差距太大,比如,诊所里的甘油果糖6.0元/瓶(250ml),医院里的甘油果糖50元/瓶(250ml),即使给你报销了70%,自掏腰包30%还须15元;其二,医院里“杂费”太多,住进病房要交二十多块钱一天的床费,喊一次大夫要交5-10块钱的诊疗费,把输液针头从这个瓶子里拔下来插到另一个瓶子里要收5-10块钱的换药费,到了取暖期还要加收取暖费,更有甚者有的医院入院就要额外交纳200元的医疗费,让人感到莫明其妙。而诊所里几乎是“一费制”;其三,有的药品是新农合报销目录中没有的,自然没法报销,但医生却说是治疗过程中必须的,患者和家属只能尊“医嘱”了。以上几个原因让患者当了名副其实的“冤大头”。观点之二:医院和大夫成了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
有个农民患者在中医院开了三副草药,划价后每副药是60元,他并没有立刻交费而是拿着药方来到附近的药店比较价格,药店核算的价格是每副药25元。但医院里面的草药按照规定可享受70%的报销比例,算下来每副药只须18元,比药店便宜7元,另外,购买中草药有优惠政策,无需住院,也就没有附加费。他当然选择在医院买了草药。这个农民总结说,同样品种、剂量的草药,医院和药店的进货成本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说进货渠道不同,那么,为什么医院要选择价格高出几倍的进货渠道呢?如果说草药的质量不同,那么,药店就不顾信誉去选择质量较差的进货渠道吗?完全有理由认为,医院的做法是先把药价提起来,然后再按比例给农民报销,和有些商场“先提价后打折”的促销方式非常相似。自打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医院和医生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这是很多患者的切身感受。一个农民患者的亲友在中医院工作,退休后返聘,没有基础工资,开草药按30%的比例提成,这个老中医每月药方总额都在5万至10万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月退休工资之外能挣到的药费提成是1万5千至3万元。
很多农民认为,医院把新农合的报销政策当成了“诱饵”,刺激并拉动了农民的医疗消费,国家的惠农医疗补贴转了几个弯后,有很大一部分跑到了医院和医生的腰包里,医院和医生才是“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
四、引进竞争是根本,交出权力最关键
“以药养医”滋生了药价虚高,“以技养医”衍生了乱收费,因此,无论选择哪种经营模式都容易“按倒葫芦起来瓢”——究其本质,是僵化落后的医疗体制把新农合政策执行得“面目全非”。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技养医”,都是医院和医生的利润空间。这种空间既不能彻底消灭也不能任其过度膨胀,如果彻底消灭,医院和医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过度膨胀则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那么,怎样才能适度调节这个利润空间的大小规模呢?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北京部分医院开始“医药分开”试点改革,基本做法是取消医院进药加成,同时增加医事服务费,据试点单位报告分析称,患者平均负担下降了15%,因此很多人对这种改革方式充满了信心。然而,药价虚高远远不止进药加成问题,医生对药品提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医院管理制度规定的处方提成,另一部分是直接从医药代表或医药公司那里拿到的提成,而且,这部分提成比医院的处方提成要高出许多,这部分才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医药分开试点的尝试只能算作医院管理制度的调整,是避重就轻地缓释社会对医疗负担过重的不满情绪,绝不能算作医疗体制的改革,即无法从制度上解决医生(包括医院管理人员)从医药公司那里拿提成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负担过重问题。
实践已经证明,医院和医生的本能是过度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而卫生行政部门也未能有效调控这个空间,因此,只能借助外力——改革目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打破垄断,把竞争机制引入医疗市场,放开民营医院的准入制度,允许民营医院享受国家各种财政补贴,允许在民营医院就医的患者同样享受新农合补贴待遇,允许民营医院的医生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等等,只要民营医院介入医疗行业的竞争,那么无论是公益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其利润空间都将得到积极的、有效的市场调控。
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其背后涉及到巨额资金的流向问题,因此,新农合资金的监管也就异常重要。现在是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农合资金实施监管,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新农合政策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监管的效果很差,连卫生部门自身都承认,他们的监管压力很大:全国农村有64万个村卫生室,有将近4万个乡镇卫生院,还有两万多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新农合制度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约70万,骗取和套取新农合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过度医疗、随意收费
等更是屡见不鲜。因此,由第三方介入新农合资金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且时机业已成熟。
目前,我们的商业保险从合同的订立、监管到理赔等业务流程都已成熟,如果通过商业保险代理新农合业务,也就是说,把国家财政投入的新农合专项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用于给农民上医疗保险,把参合农民的就医流程置于商业保险的监督范围之内,那么,医院的过度医疗、乱收费、顶替就医等现象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 年开始试点, 至今已经运行10 年。 10 年中, 新农合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制约因素。目前学界对新农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但由于国情的复杂,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各地新农合实践也会呈现不同特征。因此, 需要结合各地实际, 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件和人物访谈等方法, 对山东省阳谷县新农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1 新农合的措施和成效 (新农合的实施现状)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 聊城市南端, 黄河之北, 东临大运河, 南接河南省, 辖12 镇3 乡3 个办事处, 2012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0.43 万人, 农业户籍人口56.15 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00.47 元。 为真正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成让“党和政府得民心、 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惠民工程, 阳谷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多管齐下, 采取了种种措施, 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1.1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了农民的参合率
阳谷县2012 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会议后, 各镇街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黑板报、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广播喇叭等各种形式向农民讲清参合方法、参合后的权利及义务、基金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 消除农民疑虑和担心;对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逐户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通知, 确保外出人员参合不漏户、不漏人;积极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宣传, 讲解报销流程, 通报补偿情况, 同时通过大病报销等典型事例的宣传, 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合的意义和好处。以上措施的运用有效调动了群众参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2 年, 阳谷县参合农民55.85 万人, 参合率为99.46%, 由于大部分学生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 参合人数虽然比2011 年减少4 万多人, 但参合率仍比上年 (99.3%) 略有增长。群众对新农合的知晓率、认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逐步认识到新农合是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并逐步实现了新农合由政府推动向群众自觉参与的转变。
1.2 加强基金管理, 保证了基金较为平稳运行
2012 年, 阳谷县共应筹资医保基金16 753.68 万元, 实际到位17 201.86 万元, 其中, 各级财政资金到位13 380.30 万元, 农民个人缴费3585.50 万元, 利息收入236.06 万元。 为了管好老百姓的这笔“救命钱”,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重点检查其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审核报销等情况, 加强参合患者身份核实, 印制《阳谷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身份核实表》, 严格首诊医师及护理人员核实患者身份;同时对基金支出加强管理, 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制度, 对基金划拨、审核、拨付、使用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 以上措施确保了新农合基金能够安全、 规范、高效、健康运行。
1.3 强化服务意识, 使农民的受益率不断增长
新农合工作坚持强化服务意识, 健全工作机制, 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工作出发点, 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最终的落脚点。各定点医疗机构本着“便民、高效、廉洁、 规范”的服务宗旨, 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提高收费透明度, 让参合农民明白消费;严格落实0~ 14 岁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的大病救助政策, 将恶性肿瘤等16 种重大疾病纳入新农合门诊特殊大病保销政策, 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全面推行“先诊疗, 后付费”服务模式, 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及时为参合患者提供结算证明、住院发票、费用明细表等补偿所需材料;经办机构按照“严格审核、快速高效、 简化手续、方便操作”的要求, 在聊城市统筹区域内逐步实现了现场结报。这些便民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大大惠及了农民, 2012 年, 全县共有70.14 万人次参合农民受益, 受益率为125.59%。 其中, 住院补偿7.38 万人次, 受益率为13.23%, 比去年增长3.49%;门诊补偿62.76 万人次, 受益率为112.37%, 比上年增长26.92%, 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9.215, 比上年增长13.72%。 实际补偿比增长原因主要是因为筹资总额的增加, 提高了报销比例, 全年累计报销万元以上的达到2298 人次。
1.4 创新监管方式, 有效降低了基金运行风险
加强电话查询和入户回访, 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或异地就医的参合患者及意外伤害患者进行跟踪核查;严格执行次均费用控制和单病种定额制度, 及时向社会公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情况, 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开展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评价工作, 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自觉加强管理, 规范服务流程, 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 监管方式的创新, 有效降低了基金被套用、挪用、侵蚀的风险。
2 不足和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1,2]及访谈合管办人员, 笔者认为阳谷县新农合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 表现如下:
2.1 住院费用增长过快
2012 年阳谷县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为4856.73 元, 比上年增长11.30%, 超过全市平均增长率0.84%。 其中, 院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12 296.91 元, 比去年增加769.36 元, 增长率为6.67%;县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4262.42 元, 比去年增加563.14 元, 增长率为15.22%;乡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1705.80 元, 比去年增加203.32 元, 增长率为13.53%, 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次均住院费用最高的县级医疗机构人民医院达5690.27 元, 次均住院费用最高的乡镇卫生院达到5483.30 元, 增长率为57.56%, 超过全县平均增长率46.26%。 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固然有新增设备、治疗项目、挂床治理等客观原因, 更重要的是各定点医疗单位管理不严、收费过高、过度治疗等主观因素形成的。
2.2 住院受益率增长过快, 基金安全面临挑战
2012 年阳谷县参合农民住院受益率为13.21%, 全市平均受益率为11.98%, 全省平均受益率为4.92%, 明显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 全县新农合基金累计补偿支出19 547.32 万元, 基金使用率为116.67%, 补提风险基金后, 当年超支2530.93 万元;动用上年基金结余后, 累计超支522.86 万元, 基金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在全部基金支出中, 门诊补偿支出1910.23 万元, 占支出总额的9.77%, 住院补偿支出17 637.09 万元, 占支出总额的90.23%。 受益率和基金使用率的上涨, 一方面是由于参合农民就医需求增加, 另外也不排除各定点医疗机构把关不严, 放宽住院条件的问题。
2.3 存在种种医疗违规现象
部分医疗人员法制意识淡薄, 责任心不强, 乱收费、滥检查、过度治疗、违规用药、篡换药品、变通病种报销等违规现象严重。一些经办人员对限额报销思想上不重视, 对患者医疗费用不认真审核, 结算把关不严, 造成基金流失。 调研中发现有的民营医院报销资料无发票、无住院费用清单;部分医院不认真核对就诊、住院患者身份, 支持非参合人员冒用参合人员身份进行住院、门诊治疗, 还有的违规收治住院患者、挂床住院。 有些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 县里专项检查时有人在病房接受治疗, 但是在下午或夜间随机抽查时, 大部分患者不在医院, 有的医疗机构夜间根本没有住院值班人员。
2.4 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新农合的推进, 新农合经办机构资源短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首先是人员数量的不足, 存在有人无编或无人无编的情况;不少地方依靠临时借调或兼职人员开展工作, 人力不足, 使得新农合工作难以做到科学化、精细化。 而国际经验和新农合的实践均显示, 农村医疗保障的管理比城市更为复杂, 对经办机构人力的要求超过城市基本医疗保障机构的经办人力需求[3]。 管理经办机构编制、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和专用稽查车辆未完全落实, 给新农合工作开展增加了难度。
2.5 医院管理及宣传培训不规范
在调研中发现, 有些医院新农合文件资料不齐全且未整理归类, 随意存放;住院患者病历书写不完整, 不及时, 不规范, 病程记录过于简单, 开具口服药物无医嘱;普遍存在家庭内混用农合本门诊报销现象, 部分医院不向患者提供一日清单, 还有的医院未向参合患者发放宣传材料;医院医护人员新农合政策知识测试及格率低, 有个县级重点医院30 人考试12 人不及格。
2.6 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紧缺落后, 医护人员数量不足, 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一些卫生室条件差, 达不到《行政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要求;再加上一些村卫生室门诊数量少, 村庄距离定点医疗机构远, 农民反映就诊不方便。阳谷县属于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民的收入低, 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足, 难以吸引卫生人力资源”[4]。 从统计数据看, 2012 年县外住院患者的费用占全部住院患者总费用的60.03%, 占全部住院补偿的48.94%, 说明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造成住院患者外流。
3 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自律机制建设, 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作为新农合服务的主体, 各定点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工作程序, 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的原则, 准确掌握入院、治疗、手术、出院指征和标准, 杜绝小病大治、过度治疗、滥检查、乱用药、超标准收费、违规收费等现象。
3.2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把参合农民利益、新农合基金安全、定点医疗机构利益放在一起, 自觉加强内控管理, 变“被动控费” 为“主动控费”, 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建立内部监管办法及费用控制制度, 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严控医疗收费;严格执行卫生、物价等部门下发的医疗收费标准, 严禁超标准收费, 更不能将超出标准的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同时, 要定期对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制订出台针对性措施, 防止基金支出超出限额。
3.3 强化新农合政策宣传,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各定点医疗机构改进宣传方式, 提高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 鼓励农民对不合规现象进行举报、投诉, 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 自觉监督医疗行为; 政府部门随时对农民医疗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及时了解各级医院对新农合患者经费的使用情况[5], 发现实际在院人数低于住院登记人数的、挂床住院或冒名住院的等等, 只要达到一定比例或人数, 无论何种原因, 暂停新农合报销资格, 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可以探索报审、审核、报销三个环节的分离和制约, 由基层乡镇报审, 负责报账登记、调查发病情况、初核医疗费用等;卫生部门审核, 审核报销病种、用药范围、医药费用等;财政部门兑付, 对经审核后的医疗费予以报销[6]。
3.4 进一步落实经办人员编制和经费
要想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 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县乡经办机构人员编制, 保证必要的投入, 增加必备的设备。对于财政状况较好的县市由县财政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对于财政确实困难的县市, 把经办机构人员及经费直接列入中央或省财政预算;也可以允许各县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1%~2%的管理费, 保证专款专用[7]。 除此之外, 还可以把新农合的部分业务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去办理, 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在经办服务方面的优势, 推动新农合经办服务水平的提升。
3.5 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多元化的、多种支付方式的混合使用, 能够扬长避短, 克服单一支付方式的短处, 是未来支付方式的改革目标[8]。 因此, 应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 加快推进门诊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和住院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9], 替代按项目付费, 提高服务绩效; 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 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换运行机制, 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强对诊疗过程的监管, 检查出入院标准的执行情况, 对患者出院状态的监测回访以及对患者住院频率的监控, 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做好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 促进合理诊疗和服务质量、效率的提高;避免转嫁费用、诊断升级、分解住院、 不合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推诿重症患者的行为, 把医疗服务监测评价结果作为新农合最终支付费用的重要依据, 确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3.6 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来,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落实健康体系,我国始终未落下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分别覆盖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城镇就业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疗保险缺失的不公平问题。【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加强群众日常看病保障,深化农村医疗改革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60%,全国已有145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为5.08亿人,4.10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7%。【2】
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实施现状,加强国民对边缘地区农民新农合参与度的关注,调研人员深入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就此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保险现状调查,共计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75%。
对象和方法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涉及孝姑镇所有在住村民、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及乡镇医院卫生院在职人员。覆盖11个村,1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00人。乐山市孝姑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城东南15公里,地处岷江两岸及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属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以孝姑镇进行此次调研,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让发达地区国民及上级政府更为有效的了解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广泛有效性。对363名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月平均收入四项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
变量频数百分比变量频数百分比
性
别男14640.22%
学
历初中及以下20255.65
女21759.78% 高中/中专12734.99%
合计363100.00% 大专143.86%
年
龄18岁以下226.06% 本科195.23%
18~209726.72% 研究生及以上10.28%
21~30297.99% 合计363100.00%
31~407520.66%
月
平
均
收
入<100022963.09%
41~505815.98% 1000~20007420.39%
51~606517.91% 2000~3000369.92%
61~70123.34% >3000236.64%
80以上51.38% 合计363100.00%
合计363100.00%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问卷有村民当面填写,辅以调研人员当面讲解,但不影响其选择,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对孝姑镇新农合现状进行了探讨及现实问题分析。运用excel,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孝姑镇村民参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现状
1.1 政策跟风,新农合整体了解度较低
据调研小组了解,孝姑镇村民中几乎所有在住人员都参与了新型医疗合作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第一阶段的“广覆盖”的设计理念,但如此高的参保率背后却不乏村民对于新型医疗合作保险知之甚少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1.14%(84/363)村民表示自己对新农合完全不了解;69.70%(253/363)的村民表示自己了解一点;仅有7.16%(26/363)的村民能够肯定地表示自己了解新型医疗保险。大多村民表示自己选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是因为村委会的带动和鼓励,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新政策的肯定。
2 了解途径单一,政府带头作用明显
在对新农合的了解途径调查中显示,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的村民占所有调研对象的60.33%(219/363);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23.14%(84/363);通过他人了解的占14.88%(54/363);通过医生了解到新农合的人占8.28%(32/363);15.15%(55/363)选择了其他。在大量的数据中,不难发现,政府和村委会是了孝姑镇村民了解新农合的主要途径,并且是孝姑镇村民参加保险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村民的极高的参与度与其对新农合的极低了解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虽然村民的积极配合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孝姑镇的顺利实施,对新农合整体了解度的匮乏却让这样的利民政策成了一种形式,跳出表观的参与度,加强村民对于新农合的了解也是目前应该着手落实的事务。
3 新农合医保制度透明化欠缺
访谈中孝姑镇村民表示新型农村合作保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己的医疗费用,基本上脱离了以往“不敢看病,有病拖延”的现状,但自己在报销医疗费用的过程中仍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例如对于医保的申报比例和可以申报的药品种类及注意事项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问及是否了解可报销药品种类时,3.03%(11/363)的村民表示非常了解,21.76%(79/363)的村民选择了比较了解,47.93%(197/363)的不太了解,27.27%(99/363)的村民表示完全不了解。“医生开什么处方,就买什么药”成为大多村民看病的一个定律,由于未对可报销药品做一个系统学习,多数村民对可实际可报销的药品模棱两可。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虽然体现了人民生病政府买单的理念,但是如果参保的村民拿到的只是空头支票,何来医改成效呢?
4 医疗设施未完善,病员输出形成反差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规定,在二级以下医院报销比例高,到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报销比例相对较低。【3】但孝姑镇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基础医疗设施较为简陋,造成县级以下医院难以满足村民看大病的需求的现象。目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门诊就医不能报销,大病住院按照花费金额分层次给予不同比例的报销,其实这一比例对农民基本没有任何帮助,即使有帮助,但作用不大。【4】医院级别越高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以外的费用却越多【5】当遇上稍严重的疾病时,村民都是选择市里或者省城里的大医院,因为那里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新农合可以让村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仍是相当昂贵。县级以下医院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县级以下医院病员不饱和,市级省级医院病号饱和的现象。
对于村民来说,新农合确实为他们带来了福音,但他们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趋向而非自我的意识。据上数据显示,23.14%(84/363)的村民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到新农合,而60.33%(219/363)的村民通过政府村委会了解到新农合。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信息交流的不便成为政策落实的一大阻碍,加之村民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让成为政策的具体化的一道瓶颈。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高
调查访谈的孝姑镇居民,大部分人对医保的保障感受都是有保障但不足。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得小病的时候更多,重病时候较少。然而,得小病本身花费的医药费就不多,对于其报销而言,虽少之又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看病有所保障。但是,当得大病时,花费的医药费更多,但其医保补贴相较医药费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虽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没有满足人们最根本的医疗需求。并且,现在医药费用消费逐渐上涨,相对而言,医保报销程度就更有限了。所以,医保确有其保障,但保障也是有限的。
7 医疗消费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67.22%的孝姑镇居民(255/363)对医疗方面的消费感受是勉强可以接受,15.43%的人(56/363)认为难以承受,17.35%的人(63/363)认为不会造成负担。调查的大部分孝姑镇居民都认为,小病痛例如感冒等在当地小诊所能治好,花费不高。但如果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病,进大医院治疗,所支出的医疗费就是一笔大开销了,对于一些相对较贫困的家庭来说,更是入不敷出。另外,新农合医疗制度中制定的可报销药物和医疗项目种类偏少【6】,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未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并改善自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象。
在关于居民医疗保险的问卷中显示,大多数居民对医疗保险了解度不高,说明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居民不了解参保流程,同时说明居民对医疗保险的关注度很低,自我保险意识淡薄。而且,许多宣传只是停留在介绍新农村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的表面好处而已,并没有突出重点。【7】鉴于此情况,建议通过有力的宣传来打消居民的各种顾虑。同时,让居民真正了解新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提高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
当前,我国在医疗保险相关制度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就其而言,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建议推行全国医保“一卡通”。【8】为了方便居民就医用保,建议扩大医保覆盖面。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医保政策的进程。
<三>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与监督。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医疗保险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在调查中也发现,居民对医疗保障的具体内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建议进一步提高相关内容的透明化程度。【9】通过将所有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下实行“阳光”管理,公开,公正,透明。比如:公开报账明细,让受报人知道详细报销情况。建议加强对定点医疗单位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比如:加强药品价格监督
<四>简化报销程序
一是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在医院窗口直接补偿;二是简化县城外就医的转诊手续,限时办结补偿结算手续;三是开通“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两项业务一个窗口办理、同时审核结算;四是市级定点医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工作,农民异地就医也能够“当天出院,当天补偿”。【10】
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获得医疗保障的重要来源,只有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受保人真正从中获益,才能改变如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普遍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不难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贯彻、实施仍存在较大问题。若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提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关建议,望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柴华敏.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保险研究[D].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院,2013.5:3
[2]谭秀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来自陕西的调查结果分析[D].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08:1-3
[3]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Z].2009:12.
[4]何忠伟,王有年,陈艳芬.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89
[5]刘芳.新型农村医疗费用的研究[J].理论月刊,2011(08):68-70
[6]吕大伟.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运行管理[J].财经界,2014.(29):74—74.
[7]石金科. 新农村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9:141..
[8]刘玉娟,杨文毕. 广西异地就医管理的探索与困境[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8):3418-3420.
[9]赵玉香,赵银祥. 我国农村医保现状分析与建议[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49-250.
[10]林秀琴,福州市新农合医疗现状及发展的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福建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璐瑶(1995-),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邓世芸(1994-),女,汉族,重庆永川人,主要从事麻醉医学
降央初(1993-),女,藏族,四川甘孜人,主要从事临床医学。
实践参加者:孔菲
实践的主题:
实践的时间:
实践的地点:
针对农村人口数量大,得重病率频发,医疗条件弱的问题,缓解农村人口看病难吃药贵的压力,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以下是调查报告。
一 农村内部新型合作医疗的供求角度观察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一)农村内部新型合作医疗的需求角度观察
在以上的这些背景下,从需求方面可以看到,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仍然是用农民个人医疗帐户来支出。
1,就小病而言,当农民经常不生病时,觉得个人出资的那部分浪费掉了,于是会逐渐丧失参加合作医疗的动力。
2,从大病来说,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所以这些贫困的家庭依然看不起病。当然对于那些富裕的家庭而言,这是给他们提供了实在的优惠。所以从大病的角度来看,不但新型合作医疗没有解决农村内部贫困家庭的医疗问题,反而使得他们与富裕农民家庭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
3,农村现在呈现的状况是大部分的青年或中年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呈现出大量的空心村。当这些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如果在外地生小病,他们只能在打工所在地看病,这样来说,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没有得到实惠,这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热情。当他们得了大病时,由于打工所在地路途遥远,甚至有些急性
病时,他们去大型的医院就医,也无法享受到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因为,新型合作医疗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需要在定点的市县,乡镇的医院去就医报销。所以从农村目前大规模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角度来看,也出现了重大问题。
(二)农村内部新型合作医疗的供给角度观察1,供方诱导需求突出。具体的讲就是在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定点医院对病人诊治时,并不是按照最有利的方案去开展,普遍存在开大药方,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合作医疗服务的支出,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新型合作医疗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2,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滞后,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一些贫困地方的卫生站甚至存在危房,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甚至在农村出现到县,乡镇医院看错病,导致死亡的案例发生。另一方面,如果农民不去这些县,乡镇医院,而去省或者市一级的好医院,他们面临的又是天价的医疗费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望而止步。所以从这点来看,也严重制约了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运行。
二 卫生部的指导意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和规范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和农民方便受益,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较为完备和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原则和指导意见,负责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协调、指导省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统一要求分别负责本辖区内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省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对县(市)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与技术指导。
2整合资源,技术适宜。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目前各地新农合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设计和实施模式尚不统一,因此,要在系统建设实施前和实施中对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和完善,用科学的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各地要在遵循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规范(试行)》(卫办农卫发〔2005〕108号,以下简称《规范》)前提下,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投资规模和阶段性目标,并探索与当地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3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上要按照《规范》要求,逐步以省为单位统一合作医疗管理软件。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统一软件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根据本指导意见及《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06〕12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按照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财力等,组织招标采购,有重点、分步骤地逐年实施完成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招标采购过程中,要切实选择具有经济实力、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和良好服务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4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国家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库要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如省级以下设立新农合信息平台,可以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可委托设在经信息产业行政部门认定具有IDE(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格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企业,接受委托的企业负责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无论经办机构(含社保部门和保险公司)采取何种模式介入,其与新农合有关的业务信息都必须纳入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心数据库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管理与指导。未经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转移、公布和使用新农合相关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要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长期、持续和稳定运行。要严格遵守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规定和标准建设、管理新农合信息系统,使之具有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以及应对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力,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三)、信息系统结构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建成以两级平台(国家级、省级)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国家、省、市、县)并存的模式。提倡按照省级建立信息平台,县级建立业务操作网络,市级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网络的方式建立省以下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至少要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和同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扩展。市、县两级是否建立信息平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确定。信息系统构成。国家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构成可分为决策辅助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基层单位管理平台以及门户网站系统四部分。县级业务操作网络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在线费用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功能。国家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以下简称国家级平台和数据库)是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决策和联系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枢纽。国家级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实时获取数据、支持数据应用、实现业务监测等多重功能。国家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
(1)全国参合、补偿情况的规范化基础数据;
(2)各省级单位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
(3)各地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
(4)各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
(5)全国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和监测、评估数据;
(6)在新农合业务管理、监督和决策中所需要的其他数据。国家级平台和数据库建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国家级平台和数据库通过虚拟专用网与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实时(或准实时)进行新农合业务数据的交换。同时具备必要时通过虚拟专用网捕获基层新农合管理部门业务数据或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的能力。4省级信息平台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建设。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和中心数据库(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和数据库)是各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服务于各地新农合决策和联系本辖区各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中心平台。省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1)辖区内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2)辖区内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3)辖区内参合、实际医药费用发生和构成以及补偿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4)辖区内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5)向国家级数据库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以及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新农合运行与管理的各项数据;
(6)其他需要收集的数据。省级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为各基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受网络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基层用户实时在线处理的地区,可以暂时考虑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接口,由基层单位定时上传数据的模式。省级信息平台还应具备对参合农民在省内异地就诊的信息传输和结算功能。县级通过省级信息平台可接收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诊数据信息,完成异地间就诊费用的审核、补偿和结算。
(四)、建设实施进度
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底):在推动县级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完成国家级和省级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规划和初步设计,完成第一期应用系统(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总统计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首先实现全国第一批试点县新农合系统与省级系统的并网运行。第二阶段(2007年底-2008年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家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第二期应用系统(以规范化数据采集、管理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以省为单位统一各县新农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各县的规范化数据在省级中心数据库的集中存储。第三阶段(2008年底-2010年底):完成全部系统设计和第三期应用系统(以数据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重点)的开发与实施,并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全国新农合规范化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快推进新农合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新农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和《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方
案并组织实施。卫生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检查、指导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2做好规划。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原则,在2007年2月底前,制定出本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务求实效。
3加大投入。完善分级负担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兼顾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省级平台建设给予补助,各地要落实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并保障信息系统运转,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各地要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问效。
4加强培训。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有关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科学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和核心技术自主性的前提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1)你是否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A没听说B只是听说过C了解制度对农民的好处D参与了新农合制度
(2)(第一题选A者跳过)家中有几人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A就我一个B全家都加入了C只有家中小孩D只有家中老人E没有人
(3)(第二题选E者答)没有人加入这个制度的原因?-------------------
(4)去年中,看病的次数——————————
其中,住院次数————————————
(5)去年中,看病的总开销为————————————
其中,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对你的补贴为
——————————
实际自己的支出为————————————
(6)去年中,因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支付的金额为————————
(7)报销医药费的方式是
A一卡通B医院开发票,再把发票拿到指定地点去报销部分金额C其他方式
(8)报销的方式方便吗?离家的距离远吗?
A很近,周边很容易找到B很远,优势不高兴跑这么远的路去报销C还好,希望有更近的报销地点
(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前,你通常在哪类医院看病?
A乡镇医院 如:******B县级医院 如:******C村中的医疗卫生所 为什么?—————————————————(近,服务态度好,医疗技术好等)
(1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后,你通常在哪类医院看病?
A乡镇医院 如:******B县级医院 如:******C村中的医疗卫生所
为什么?———————————————(近,报销程度高,服务态度好,医疗技术好等)
(11)选择了哪些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医院后,排队看病的时间有没有变长?
A有,很明显B 差不多吧
(12)你是否知道存在一些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但是自己承担不了费用的人于是由民政部门出的钱?
A听说过B认识这种人C没有听说过
(13)您的年均净收入大约为?
A 1000内 B 2000内C 3千内 D 5千左右 E5千以上
(14)您的学历?
A 初中B 高中 C大学生D 不大识字 E 大学学历以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成效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存问题、以及广大农民对该项改革成效的评定。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要寻找改革中尚不成熟的地方,即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农村医疗改革更加完善,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调查时间
7月20日-7月30日
调查地点
河北省廊坊市北旺乡
调查对象
北旺乡村民
调查方法
随机填写问卷及当面访问等方式
调查结果
40%以上的村民认为新型农村医疗改革的成果较明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好处,从而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制度。而20%左右的农民仍然认为医药费高昂,报销门槛太高,改革没有什么成效。其余人则表示,根本不清楚有这么一个改革的政策。
调查分析
众所周知,建立、完善、全面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以建立。
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09年6月底, 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7.2亿;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全国在县级设立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共10 165个,平均每县6.22个卫生机构。全国农村县级卫生技术人员147.6万, 每千农业人口有1.22人。
2003年以来,廊坊市为了有效推动新农合制度改革,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先后出台了多项条文规定,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全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制度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农民享受到了到了实惠。
从廊坊开展的近10个县区及经济开发区试点来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参加此政策的人民通过政府提供的报销渠道,使自己的经济负担大大减少,初步解决了人民的看病就医的问题。
其次,该政策促进了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廊坊地区紧靠北京天津,经济发达,医疗事业虽然发达,但是周边偏僻的农村医疗设施较简陋。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政府大量拨款至县乡建设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机构,是廊坊市及下属县城乡村的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
最后,人民的就医观念得到了改善。
由于人民受以往的“看病贵,看病难”的经历影响,经常久病不医,只有等病重了才到医院去进行治疗,往往这时候县乡级的卫生院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此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能够培养人民“有病即看”的理念,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从而也使党和政府更受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然而,新制度改革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报销金额总体水平较低
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属于广覆盖面,因此报销医疗费用的金额水平仍然较低,低水平的筹资极大的制约了医疗机构的发展。对目前实行的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群众普遍反映过低。患者得到的补偿数额不大, 体现不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病救助为主”精神, 也解决不了农民、特别是困难家庭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住院医疗费用较高,医疗机制不完善。
廊坊地区临近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人们更加信任大医院的治疗水平,但是医疗费较高,报销目录内的药品极少,报销的比率因此降低,人民没有得到切实的优惠。村卫生所医疗设备差, 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低。部分乡卫生院既无病房又无设备, 满足不了当地农民合作医疗的基本需求。
三、宣传力度小,农民知情者少。
廊坊地区关于医疗改革制度宣传力度小,没有切实传到各县乡村等较偏远的地区,因此很多农民没有得到该政策的保障。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 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 也没有体现出重点, 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 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 认为自己身体好, 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很多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 使得他们在理赔时, 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 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四、落实情况较差
一些县乡级相关人员始终没有将改革落到实处,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监督及协助,有些部门将改革项目批下来后,进行其他项目的经营,因此导致改革得不到有力的落实,更谈不上执行了。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
五、报销手续复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制度里规定的报销程序较为复杂,令农民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对此“望而怯步”,不仅耽误务工时间,还会花费更多的费用在交通方式上。
如此看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仍然还不完善,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
通过走访廊坊市卫生局以及对党委书记、局长王子元的访问,他清楚的提出了对本次改革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廊坊市要强化政府在此次改革中的职责。目前廊坊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还比较低,在建设这一庞大体系的时候,政府始终要处于主导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筹资、提供各种政策及技术人员、切实监督各级财政将改革落到实处。
其次,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完善相应的筹资机构、报销补偿机构即提高报销比率,使人民得到切实的实惠。完全使人民摆脱“看病贵,看病难”的理念。
然后,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缩小实际与计划的偏差。这一方法首先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全抵制违规操作,滥用职权进而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行为。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使人民及时了解有关改革的新动向。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切实惠民。
最后,要加强各级监督检查,使政策真正的发挥其该有的成效。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不仅仅了解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情况,也清楚的了解到了医疗在我国的意义以及其地位的重要。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增加财政支出, 但通过强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会大幅度降低。当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时, 势必能够带动居民的消费预期, 并带动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财政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过去农民患了一般的常见病、慢性病很少治疗, 能拖就拖, 能抗就抗, 现在有了合作医疗, 农民的观念转变了, 有就抓紧治疗, 希望早日康复早劳动, 过去因经济窘迫而拖延治疗的一些疾病, 现在也主动要求检查治疗, 这样就能引导农民自觉地养成健康的卫生行为。
1 主要做法
1.1 强化领导,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市委、市政府把新农合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高度重视, 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逐步形成完善和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组织管理机构到位。市、县 (区) 政府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 并安排2~3名农民代表参与。2004年, 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市、县 (区) 合管办, 落实相应编制, 其中市合管办5人, 区合管办2人, 县合管办5~8人。人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公开招聘。二是经办机构规范化建设到位。市合管委于2005年专门下发了《连云港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基本建设标准》。对县 (区) 、乡两级经办机构人员的人员准入、房屋要求、设施设备、科室布置、制度建设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并通过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 全市95家县、乡经办机构全部通过市验收。三是管理制度到位。市政府建立了新农合联席会议制度, 切实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市人大、政协建立了法制监督制度, 把新农合纳入每年度的视察议题, 定期听取汇报, 实地考察;财政部门将新农合地方配套资金和经办机构人员办公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县 (区) 审计部门将新农合列入年度例行审计范围;卫生部门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 接受群众咨询、投诉。
1.2 突出重点, 规范基金使用监管
建立和规范稳定的筹资及增长机制、适宜合理的补偿运行模式、安全有效的基金监督体制是促进新农合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和重点[1]。为此, 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 逐步建成覆盖全市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在试点阶段, 就着手研究制定了信息化管理规范和建设方案, 各级财政先后拿出300多万元专款, 支持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并为全市乡镇卫生院统一购置电脑及配套设备, 推行计算机信息网络结报[2] 。二是建立新农合核心考核评价指标。为规范全市新农合管理, 提高运行质量,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对全市补偿管理模式进行了规范统一, 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 实行住院与门诊统筹相结合, 外加门诊慢病统筹。统一规定了起付线、封顶线和费用段, 不同级别和费用段的补偿比例原则上各县之间差异性不超过10%。为保证运行效果, 全市提出4项核心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基金结余控制在基金总额的10%以内, 用于住院和门诊大病的基金支出应占基金总支出的60%以上, 用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补偿总额不低于60%, 在现有筹资水平上, 住院实际补偿比超过30%, 力争达到35%。三是把好基金监管, 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在抓基金安全运行上, 主要在三个监督上下功夫, 即实行滚动加双定筹资, 做好事前监督;规范基金封闭运行制度, 做好事中监督;实行阳光操作, 做好事后监督。
1.3 建管结合, 切实提高定点机构服务能力
方便和满足农民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是保证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中, 特别注重“三个衔接”, 不断规范和强化载体建设, 切实让参合群众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基础建设, 提升载体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是新农合的主要服务载体, 该市坚持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并着力加强卫生院建设。利用省、市扶持资金全面完成了94所乡镇卫生院3 903万元的设备装备, 并进行新一轮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门诊楼和病房楼建设。各地还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同时开展千名城市医生下基层活动, 通过传帮带等多种形式, 切实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二是建立监管机制, 规范载体服务行为。实行“三项控制”措施, 严格监管医疗服务行为。包括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 确需使用目录外药品的, 必须事先向参合患者说明情况, 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否则, 所发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严格控制大处方, 对于违背农民意愿, 开大处方、盲目动用大检查、用贵重药品的, 对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罚;严格控制可报费用比例, 对定点服务机构药品全部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可报销费用必须占总医药费用的90%, 超出部分一律予以收缴。同时, 建立了定点医疗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 对违规行为实行累计记分制, 达到一定分值的或出现严重违规行为的取消其定点服务机构资格。2007年运行数据显示, 全市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2 339元, 为全省省辖市中最低。三是完善服务功能, 推动载体服务转型。从2006年起, 我市将现有乡镇卫生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转型, 至2007年底已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7个,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959个。通过建设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不断拓展“六位一体”服务内容, 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公益回归, 稳固合作医疗的载体。同时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新农合的主要定点医疗机构, 在补偿标准上与二、三级医疗机构拉开20%以上档次, 引导病人向社区分流, 降低医药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 解决了农民小病有地方看、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作用, 使制度、功能、载体三者得到有机的结合。
2 运行成效
2.1 初步形成了适合市情的稳定筹资机制
全市根据实际情况,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立了以“滚动筹资”[3]为主、结合“双定” (定时间、定地点) 的个人缴费模式。把筹资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紧密挂钩, 让农民在有形的医疗服务面前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参加合作医疗。从运行效果看, 全市2007年农民个人交纳部分的70%是通过这种综合模式收缴的, 调查问卷也显示, 86.3%的群众赞成实行滚动双定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在建立稳定的农民个人缴费机制的同时, 政府将财政应该补助的费用纳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 确保政府投入到位。
2.2 有效减轻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2007年12月, 全市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4.8亿元, 为参合农民报销4.69亿元, 有30.3万名住院病人获得大额报销, 其中2 100多人获得万元以上报销, 门诊累计报销2 339万人次。
2.3 较好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
在新农合筹资、管理和服务中, 结合实际创立了各种便民措施, 如在宣传中落实“三次上门宣传服务制度”, 筹资中的困难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 农民在本村看病现场报销, 在补偿初期的大病“送款上门服务制度”、外地就医的由村专管员“专门负责资料报送和取款制度”等, 有力保障了农民对新农合的知情权、选择权、批评权、建议权, 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参保主体地位和切身利益, 提高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血肉联系。据调查, 有96%的群众认为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8%。
2.4 有力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全市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契机, 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推动卫生业务发展。从2005年开始, 通过国家、省对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扶持和相关资金补助, 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条件, 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市共有92个乡镇卫生院接受省扶持设备1 521台 (套) , 总金额2 929.45万元。省从2007年开始利用3年左右时间, 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保证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都有门诊楼、病房楼和防保楼。
参考文献
[1]周伟, 王靖元, 徐德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撑要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11) .
[2]李家富, 徐德斌.构建新农合市级信息平台实现经办业务全过程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03) .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分析
0.背景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左右,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象也越加严重,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多年以来,国家开展的社会保障工作多集中在城镇地区,相关学者对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而对于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致使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城乡之间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社会保障领域的欠缺,使得“三农”问题越来越凸显,城乡之间的矛盾增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针对具体试点县市的跟踪研究较少。本研究则深入试点市县地区,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更加直观地对当前张家港市新农保试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实际操作方法,这对于解决张家港市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有一定的操作性,同时结合国外典型国家农村养老保险的经验对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出借鉴意义。
1.项目研究的目的
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调查。探究现阶段试点的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农村老年人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使农村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条件下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投保对象的担忧
以张家港市为例,市里再发布农保实施具体措施,要求村干部组建工作组挨家挨户,通过村广播等方式宣传,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宣传过程中,村民的提问反映出对新农保的担忧。首先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可靠性。距离老农保不到几年的时间推行新农保,国家政策能否长期有效,关乎到农民能否安稳的拿到养老保险金。其次,质疑“保险”能否保住资金。因为养老保险是长线投资,农村对经济金融不熟悉,但是人们却了解通货膨胀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成本上的改变,担心几十年之后的每年几千元会贬值得厉害而变成废纸,折损现在利益投资长远是否合算。最后,看似自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变相强制参与的性质。60岁以上老人如要拿到基础养老金的前提是,子女参保养老保险,这让本想持观望态度的子女不得不参保。好在新农保缴费档次要求的缴费金额比较低,对年轻子女造成的负担不重,选择100元最低档次的较多,造成了低档次缴费占大多数的现象。
2.2农民普遍投保低,筹资难度大
虽然参保率高,但是农民的投保一般都在100元的档次,这个档次的特点是个人占比低,政府补贴所占比重较高,给农民的错觉是农民能享受到更多政府补贴。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担心风险,认为这样的固定长线投资不如把资金结余出来做现在事情来得保险,宁可自己把钱存进银行,也不乐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由此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水平低,基金规模小,基金效益的增值受到影响,这严重危及农村养老保险存在。
2.3经济发展快对基金增值要求高,基金运营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十一五”期间的GDP增长率在11.5%,但是通货膨胀也毕竟严重,去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8亿,1.96万亿元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收益率只有不到2%,如何能跑赢通货膨胀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的,对养老基金而言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初级阶段的养老保险金的保障水平较低,基础养老金平均每年才660元,500元档次的平均每年才1300元左右,而我国贫困线是1196元,将来养老金能否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能否提高相应基础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同样是个艰巨的任务。
本文提出的几条主要对策建议:
一是要加强新农保管理体制建设。
二是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来完善新农保的外部环境。
三是建立科学的新农保筹资机制,核心观点在于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并合理划分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
四是建议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
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改善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不足之处,使之早日成为惠及全体农村居民的又一重大社会保障政策。 [科]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8.
[2]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调查分析10-2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调查问卷10-16
关于推进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9-19
天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01-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上的讲话09-0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