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推荐12篇)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1

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资打假”情况汇报

按照营口市局和盖州市政府农资打假工作的部署,我局于2011年1月26日召开相关科室的专项工作会议,对“农资打假”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成立了“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方案。春节过后,我局负责农资打假的三个执法科室从2月14日开始,对各自监管责任区内化肥、农药的生产和经销企业进行专项执法巡查,执法人员从产品的包装标识、净含量、生产许可证到原材料采购、产品检验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记录,全局共出动执法车辆23台次,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共检查肥料生产企业7家次,批发和零售企业37家次;农药经销企业21家次;检查饲料及饲料添加料生产企业8家。在专项巡查中,因时间季节、动迁征地、气候等原因部分企业尚未生产经营,执法人员就相关的法规要求进行了宣传和告诫;已生产经营企业的农资产品整体情况较好,除个别企业存在进厂原料手续登记不全、产品包装标识内容不规范、销售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不全等问题已责令限期改正外,无其他较严重的违法问题。

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年3月7日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2

一、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信部、国务院纠风办、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等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八连增”和农民增收“八连快”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资质量水平稳中有升。农业、工信、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2011年农药、兽药、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87.5%、91.5%和95.5%,分别比上年提高1.2、0.8和1.6个百分点;玉米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杂交水稻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各地坚持堵疏结合、加强监管,使制售假劣农资现象进一步减少,农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据中消协统计,2011年消费者对农用生产资料投诉数量比上年下降了25.2%。农业部门以种子、农药为重点,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同时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畅通优质农资销售主渠道。全国工商机关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了农资市场秩序。

——农民利益得到更好维护。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受理投诉举报、普及识假辨假知识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农业部在“3.15”期间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和宣传周活动,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出动科技人员16.4万人次,举办现场培训咨询活动8330场次,为农民免费提供了大量技术知识、市场信息及优质农资产品。公安部制作了“守护百姓财富——警方在行动”系列专题片,揭露各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手段,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质检系统深入近3万个乡村,抽查样品3.1万余个,受理农民投诉举报1704件。通过开展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年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88亿元。

——一批大案要案得到查处。2011年,全国农业、工商、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33万余人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9万余个。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国农业系统共组织查处5万元以上的大要案81起,其中86名犯罪分子被移送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共破获假劣农资案件3000余起。检察机关共批捕犯罪嫌疑人83人。

法院共审结假劣农资案件28个,生效判决31人。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农业部和质检总局向社会公布了36起案值较大的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农资打假和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边整治、边总结,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农业部与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交绿色通道,对移送案件逐案落实,对重大涉农刑事案件联合挂牌督办。质检总局设立了现场受理、12365热线、网上投诉等多种方式,拓宽案件线索渠道。各地工商机关认真审查农资经营单位的准入资格,要求全面建立购销台账。全国供销总社积极推进农资企业配送中心改造升级,探索流通新模式,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科学分析形势深入开展2012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再夺丰收任务繁重,面临发展基数和生产成本高、气候条件和市场变化不确定等诸多挑战,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有三个“越来越高”:一是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对农资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八连增”后各种资源要素都绷得很紧,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是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如果农民用上假劣农资产品,特别是假种子,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势必影响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的实现。二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资质量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产业兴衰,全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当前,农资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对农资市场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农民收益影响很大。据农业部对300个物价网点县的调查,今年农资价格有所上升,2月上半月国产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均同比上涨10个百分点左右。假劣农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更大。

面对新的形势,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以净化农资市场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切实保证农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农民较快增收提供基础保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要在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集中力量抓好种子打假、饲料监管、禁用农药查禁等工作。在种子上,要继续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严格品种审定,规范品种命名,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在饲料上,要切实抓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在农药上,要全面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加强生长调节剂监管,重点打击违法添加高毒农药成分、有效成分不足、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肥料名义逃避农药登记等行为。同时,要加强肥料登记产品后续管理,重点查处有效成分不足问题;严格实施兽药GMP和兽药GSP制度,重点打击违法制售假劣兽药、疫苗、禁用兽药以及滥加抗菌药物等行为。

(二)加强农资生产源头把关。

将治理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严格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资质审查,切实执行审定、登记、许可的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着重加强证后监管,对已经发放的农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等进行跟踪核查,不合格的要坚决执行退出机制。要强化生产过程检查,以检查生产记录为重点,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一律停止销售并及时召回;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将失信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大检查力度。

(三)强化农资市场整顿。

全面摸清农资经营企业的底数,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依法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单位。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和农资物流配送的监控巡查,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及早制定农资产品监督抽查计划,加大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水产苗种、渔船救生器材等产品的抽检力度,健全农资质量抽检通报制度。对近年来群众投诉举报多的市场要出重拳、用重典,肃清市场秩序。综合利用监督抽查、执法检查、投诉举报、群众调查等信息,开展农资经营企业诚信评价,让广大农民放心消费。

(四)狠抓假劣农资案件查处。

加强案件线索排查梳理,建立假劣农资涉案线索移送机制。坚决打击捣毁假劣农资制售源头,对于每一个涉案线索,都要追根溯源,做到查不清源头的绝不放过,端不掉制假售假窝点的绝不结案。对于犯罪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重罚重判,坚决杜绝“以罚代刑、一罚了之”。对于涉及面广、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严管,一查到底。今年,农业部将继续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投入,各地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群众举报,坚持“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五)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大力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等农资经营模式,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构建新型农资经营网络,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继续组织开展“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规范经营门店管理,扩大示范店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加快构建以县级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农资监管网络,努力实现农资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控制,提升农资监管水平。

三、强化支撑保障不断巩固提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成效

农资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资打假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会同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抓紧抓实,确保今年治理行动取得实效。

一要严格监管责任。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责任要分解到具体机构,落实到人,加强农资打假工作监督检查,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通报表扬;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对在农资执法和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将依法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二要完善制度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法院、检察、工信、监察、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农资打假工作机制。要健全完善地区间部门间协调配合、信息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统一发布等工作机制,联合行动,强化协作,增强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合力。

三要强化条件保障。各地要保障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和手段,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各地要结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充实人员队伍,完善条件手段,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工作。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人民群众投诉举报,调动社会监督的积极性。

四要加大科技支撑。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各地要以此为契机,支持和引导农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加强高效低毒农药兽药新品种的研发。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综合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采集、评价、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农资打假”应设保证金制度 篇3

“农资打假”工作近年来持续加强,但用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仍然经常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外,对行为人惩罚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违法犯罪所得远高于受追究的罚款和赔偿。

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消费者的权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资一旦有假,轻者造成农业减产、歉收,重者使农民一年投入和辛苦劳动颗粒无收,血本无归,不少农民可能还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伪劣农资案件发生后,农民不仅关心造假者是否能被绳之以法,还关注受害人能否得到足够赔偿。现实中,以劣质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即使被查处,也往往因为违法经营者资本有限或法律规定的处罚金额有限,受害农民难以获得足够赔偿。有些案件中损失与赔偿不成比例,则是因为执法不到位。

要保证“农资打假”取得更好成效,应该抓紧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赔偿制度,落实“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经济处罚力度,对农民的损失实行全额赔偿。对于那些故意坑害农民的不法分子,工商、农业部门要加强“黑名单”制度建设,不给他们再进入农资行业的机会。

为防止非法农资经营者无力赔偿或者溜之大吉,可借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让农资经营者事先向政府部门缴付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旦确认发生坑农行为,先用保证金赔偿,再依法追究违法经营责任。还可以加快发展农业、农资保险,多渠道保障农民利益。

农资打假会议讲话 篇4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贯彻落实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的分工意见》,牵头承担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和哄抬农资价格违法行为”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围绕爱农、护农、帮农行动,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深入开展了“红盾护农”行动——一是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经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清理市场经营主体;二是加强对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管,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合格;三是狠抓大案要案,以种子、农药、化肥、农机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四是创新农资市场监管方式方法,完善并推广“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市场预警制”、“两账两票一书一卡”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执法效能。

20*年,工商部门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资商品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农资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全系统共整顿各类农资市场4万多个(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83万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5万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34个,查处农资违法案件4.2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二、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当前,农资打假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资市场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案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温家宝关于“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对农村市场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加强”的重要批示以及吴仪副的指示精神,按照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统一”的要求,继续以“红盾护农”行动为抓手,加大对农村市场特别是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尽职尽责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农资市场环境,尽心尽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资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继续认真清理农资经营主体,完善农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和退出全过程的监管。对不具备条件的,坚决停止其经营活动;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要积极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农资经营行为。

要全面推进农资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农资经营者诚实守信、守法经营;根据市场主体资格、守法程度、商业信用、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指标的综合情况,对农资经营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等级制度与企业“经济户口”管理结合起来,对典型违法农资企业实施信息披露制度;对信用好的企业,减少巡查次数,依法给予必要的便利;对失信或严重失信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及时进行查处和曝光。

(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一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集中查处和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要认真做好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工作,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要突出重点季节——在春耕、夏播、秋种等重点农时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突出重点地区——把粮食主产区、农资主产地和农资主销区作为农资打假的主战场;突出重点市场——把信誉差、屡查屡犯的农资市场作为治理的重点;突出重点品种——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种子及化肥、农药作为重点。

(三)切实加强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以媒体披露的、群众投诉突出的、进货渠道不明的、屡次监测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作为质量监测的重点,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并发布市场监管预警信息,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坚决把不合格的农资商品清除出市场。

(四)建立和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深入研究、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规律,不断推进监管机制创新。要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实行对农资经营者定期走访、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资商品准入、农资经营质量承诺、涉农合同指导站、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等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管制度,促进农资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五)严厉查处发布虚假农资广告的违法行为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以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等农资广告为重点,强化对农资广告发布环节的监管,防止虚假广告通过大众传媒向农村传播;加大对虚假农资广告的惩治力度,严厉查处发布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资商品广告的违法行为。

(六)支持建立“农资放心店”等多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农资企业,到农村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畅通流通渠道,方便农民群众购买放心农资;要注重发挥农资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共同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七)充分发挥工商所在农资市场日常监管中的作用

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将农资市场监管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工商所,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要以“六查六看”为重点,加大农资市场巡查力度,运用信息互联网络、快速检测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日常监管的科技化程度;加强对偏远农村和山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改善基层监管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促进基层工商所农资市场监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努力维护良好的农资市场秩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资打假情况汇报材料 篇5

为了切实规范我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到9月30日,县农业部门已出动执法人员850人次,检查整顿农资生产、经营单位460家。抽查农作物种子标签116个,合格标签108个,不合格的8个;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67个,不合格的2个,涉及种子类数量1000公斤;检查农药经营点440家,抽查农药标签98个,合格标签75个,不合格标签23个,不合格农药8000公斤;检查肥料生产、经营企业18家,责令限期整改的企业2家。全县共立案查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经营案件11件,目前已结案9件,罚没资金5万元,挽回农业经济损失30万元,其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进行。

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法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搞好农业执法的前提,今年我们才充分利用有影响并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村、农村集贸市场、农资集散地,组织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农资识假辩假、维权和科学使用等知识,我们组织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种子站等部门的技术人员下到基层,巡回给群众讲授辨别真假农资的方法,怎样正确使用农资,进行了农资市场检查,并向群众介绍一批优质农资。今年以来,我们共开展了10多次培训班,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人次,出动车辆200车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460个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达1.8万份。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邀请电视台参加,进行跟踪报道,或向新闻媒体提供相关素材,正面报道一些农资经营诚信企业的先进事迹,及时曝光查处一些坑农、害农的典型案件,震慑不法分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通过现场说法,提醒农民朋友购买农资一定要到正规讲信用的门市购买,购买时要看是否有“三证”。为17家农资经营店挂“农业科技入户服务站”牌。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受理咨询电话就达200多个。

二、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为切实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我局先后组织植保、土肥、种子等执法人员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农业行政处罚规定》、《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了执法程序,并组织考核。通过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制建设,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专职执法队伍,为全面做好农业执法工作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依法规范农资市场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假制劣活动,突出抓好重点市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的查处工作,严把生产、流通、使用的三个关口。在农药市场管理中,以抓源头治理为主,集中检查较大的批发门市部,定期不定期对小经营摊点进行突击检查。市场检查以检查无证经营、标签不规范、高剧毒农药及杀鼠剂为主要内容,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假冒伪造登记证号、修改标签内容等违法行为。

四、相互协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

在农资打假过程中,为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打击力度,我们主动与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形成农资打假强大合力。

在加强宣传和农资知识培训的同时,我们组织植保、土肥、种子、畜牧等委托执法单位对全县40多家农资经营户进行了全面检查,并依法打击3家假冒伪劣化肥经销户,依法没收化肥1.5吨,查处7家农药经销户,暂扣假冒伪劣农资4件24.6公斤,责令退货两批次5件40公斤,查处2家种子经销户,异地封存假劣种子500斤,在市场检查和案件办理中,力求程序合法、取证准确、材料详尽,处罚得当,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在专项治理中中,从根本上铲除了售假根源,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通过电视台大力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产业,表扬了一批诚信经营户。同时向广大农民群众介绍了一些识别真假农资的方法,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

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我们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心实意地服务于农民。今年3月12---3月15日先后5次在县城、常宁、豆家、上邑、店头、仪井等乡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3.15”维权打假活动,并于3月15日在县城中心广场举行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启动仪式,7月---9月开展“夏季百日行动”以来,组装宣传车辆下乡进村进行宣传,并对我县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我们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到农资市场经营网点开展拉网式检查,特别是灾后恢复生产急用的农资产品,严厉打击无照非法经营的摊点,依法没收不合格农资产品,对趁灾制假贩假、囤积农资、哄抬价格的的经营摊点坚决予以取缔。一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农业法律法规,报道农资打假工作,传授农资适用技术,以此来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现场宣传,指导农民提高维权能力。发放农资识别方法和维权学习资料2000多份,科技图书500多册、悬挂横幅5幅,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

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涉农的法律法规。对过往群众讲解了真假农资的识别方法,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

秋季农资打假工作总结 篇6

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2010年天津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们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有效整顿规范农资市场,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截止目前,全镇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检查整顿农资商户40个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全镇农业部门把农资打假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于8月组织召开了全镇秋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市农业系统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使专项整治行动目标明确、措施落实、重点突出。各村都按照农资打假工作要求,落实了由村主任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订落实农资打假责任制,将农资打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头,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为农资打假专项整治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广播、悬挂彩图标语、开设专栏、印发资料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广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群众识假、辨假能力,引导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一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便民服务卡、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外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资违法案件投诉举报制度,方便群众投诉举报。二是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等方式,推介展示优质农资产品,发布农资质量抽检信息和有关警示通报,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和优质农资主导市场,引导农民群众到信誉好、技术强、服务优的经营网点选购农资产品,提高优质农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8月开展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等活动中,全镇共组织农业技术和行政执法人员26余人次,开展农资知识宣传咨询和放心农资展示展销活动3场次,销售优质放心农资3万公斤,参加现场咨询的群众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8月31日,10月16日镇政府组织举办全镇农业法制执法人员、种粮大户、村主任专题培训,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加印2000份宣传单,进一步扩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我市农业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执法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农资经营人员依法经营和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农业执法监管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从源头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县政府《2010年四川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在秋季农资打假行动期间,我们为保障“三秋”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要求转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秋季农资打假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了《关于开展秋季农药市场专项抽查行动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确保农资打假工作落到实处。专项整治期间,全镇共出动执法45人次,检查整顿农资经营门市50个/次,印发宣传资料0.2万份,抽查农药品种20个。秋季农资打假的开展,有效的整顿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保证了秋季农业生产的安全。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震慑,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优质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放心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我镇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四、加强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我们坚持督促各销售部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尤其以农资经营门市,和乡镇农资集散地为重点地区,以检查是否销售假劣农资、农资经营是否达到法定条件、农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准入资质、包装标识和广告宣传是否合法、进货和销售票据以及经营台帐等有关经营行为是否合法规范为重点内容。

五、加强指导服务,推进农资打假和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在加强执法监管、加大打假力度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指导与服务,积极推进农资打假和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一是根据农资销售经营企业资格、商业信用、守法程度等相关信息,对其实行信用等级分类动态管理。对信誉好的给予扶持鼓励并可免于例行检查;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予以警示和限期整改,并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重点监控,直至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二是加强对农资经营人员法律法规和农业、农资技术知识培训,增强依法经营意识,提高对农资产品的鉴别选择能力和经营服务水平。三是依法妥善处理农资纠纷,尽量避免和减少损失,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7

2008年, 四川省农业厅加强了执法力度和市场监管, 突出抓好农资打假“春季行动”、“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季行动”三大集中整治行动。全省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9万多人次, 印发打假宣传资料435万多份, 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11.6万多个次, 整顿农资市场2.8万个次, 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违规案件3500多件, 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61件, 查获违法农资55万多公斤, 货值达480多万元, 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600多万元。农资打假活动有效减少了农资违法行为, 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 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8

全省各市(州)、县(市、区)负责农资打假工作数据上报和数据管理的人员8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够听明白,理解透,这次培训省农委专门从农业部聘请了相关的专家进行手把手的授课;为使参训人员掌握操作技能,便于工作应用,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为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了面对面、点对点的答疑,使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掌握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使用技能,快捷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统一了数据的管理。从全国的层面看,组织金农工程农资打假监管系统用户管理员培训,吉林省是第三个组织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省、市、县三级由省级统一组织培训,参训人员覆盖面广,培训效果显著。

2014农资执法打假工作总结 篇9

——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上级精神,我县质监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制定了农资专项打假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努力提高农资打假工作的有效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确保我县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现将我局春季农资打假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农资工作重点

我们深刻分析并确定了今年春季农资工作重点:以化肥、农药、农机具、农用车及其配件等产品作为重点产品。将以往查处不合格的商户作为重点对象。把群众投诉集中的乡镇作为重点区域。利用巡查抽检的重点手段,严密部署,稳抓落实,结合“农资打假下乡”,“农资打假利剑行动”,增加抽检批次,减少伪劣产品漏网的可能。

二、主要工作措施

1、针对农资商户,建立诚信经营档案。将各商户经营的农资按品种分类分别建档登记,索证索票。对于无证无票的产品,标识不规范的产品,作为重点嫌疑严格按照标准抽检。对于连续两年内抽检出两次及以上不合格农资的商户,我们就将其列入“黑名单”加强管理,对于故意制假售假,或有意扰乱市场秩序的将连同相关部门予以取缔。

2、组织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活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7人车次,巡查19个乡镇抽检农资6批次。我局技术人员走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向农民群众宣传如何辨别真假化肥、如何选购农膜及农机产品、如何选购农药等基础知识,更有利于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春季我们进行宣传活动5次,散发“教你农资辨假”“12365在您身边”等传单1100余份,“质检在行动”联系卡800余张。通过群众咨询,消费者投诉收集案源12起,结案12起,反馈12起。做到有案必接、有接必果,有果反馈,减少了农业损失1.3万元。

三、取得的成效和不足

楚雄市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篇10

【发稿时间:2009-4-23 10:02:27】

【作 者:魏 斌】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孔德辉】

【稿件来源:楚雄日报】

【审核发布:张永金】

为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楚雄市农业局、市经济委员会、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合作社六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治理工作。

这次农资打假春季专项行动,重点对农资市场、重点农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整治。负责专项行动的六部门联合成立三个行动小组,分别由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三部门领导带队分城区、坝区、山区三片负责开展整治工作。在4月开展的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中,重点对种子市场、肥料市场、水产苗种市场、重点企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治理,提高抽检密度,扩大抽检范围,实行动态监管,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业生产领域。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从市场检查中发现案件线索,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认真核查投诉举报线索,着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格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彻底捣毁制售假劣农资窝点,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挡案,督促所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门店必须建立经营档案,记录产品名称、数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严格质量责任。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或者存在简单缺陷的产品一律停止销售,已销售的产品要从农民手中追回。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11

一、农资打假与监管中信息断点现象分析

目前,各地、各监管部门内部按照各自职能的分工,陆续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系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络,这些网络平台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工商部门红盾护农信息网的建设来看,省和市、县一级的工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农资监管信息网。绝大多数基层工商部门都对辖区的农资供应商及商品的信息进行了采集,构筑起了清晰的商品流转去向图和监管控制网络。这样的基础性监管网络对农资的打假与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基础性阶段,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满足不了、或者说是很难适应新的农资监管形势,并且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信息断点问题。

(一)点与面的执法信息流动不畅

目前。基层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的区域性比较突出,县(区)一级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速率相对较快,相关的打假和监管信息能及时在内部的信息网上进行公开通报。省、市一级已建立相应农资监管信息网的,也能及时在网上对打假和监管信息进行公开通报。这种信息公开的特点是在区域内的一个点上查处的假劣农资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相关单位,使得相关的单位能及时组织起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假行动,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能。但区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向外扩散和流动相对困难。例如,某县级工商局一工商所查处一起假劣农资案件。其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处罚决定书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了内部信息网,相关涉假的农资产品也被锁定黑名单。但不在这个局域网内的其他工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单位却无法及时接收到这些重要的打假信息。尤其是与涉假农资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农业等执法部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这就造成许多假劣农资在一地查处后,由于不能及时通知源头所在地的执法机关,使得假劣农资依然有在其他地区销售的可能。同时,这种点与面上的执法信息在局域网之间的流动不畅,也间接地浪费了行政资源,形成了信息传递的断点,延误了查处假劣农资的最佳时间。

(二)上与下的执法效能监督问题

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如何,执法效能监督是重要的环节。这几年,从上至下,各级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执法效能的监督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对红盾护农工作、特别是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统一的部署落实,各省、市、县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和季节性特点,重点部署相关农资的打假专项行动。同时,各级监管部门都在编发农资打假系列性的简报,及时在督查农资打假,通报打假工作情况。但是,全国性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信息壁垒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如,对重、特大涉农案件,从上至下可以进行挂牌督办,这样的跟踪监督力度很大。但对一般性的、危害不是特别大的涉农案件,上级部门有时因为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基本上很难顾及,监督很难到位。因此,有些单位虽然也将农资打假的信息传送到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等部门,但由于缺乏外在的和上级的强有力监督,涉农打假信息发挥不了应有的引导作用,有的信息甚至石沉大海。同时,绝大多数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都属于内部运行的局域网,无法向公众及时公开打假信息,也就无法有效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综上所述,现有的农资打假与监管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红盾护农的新形势,达不到“四高”目标,无法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扩散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创新和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的效能提升。

二、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高速公路需把握的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政府的行政资源是有限的。就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而言,相关的执法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能量,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缺位。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监督制衡原则

农资打假与监管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滥用。对农资打假的监督包括党委政府的监督、上级部门的监督、同级部门的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要实现监督制衡,就必须将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公开化。以便于实现来自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也只有完全启动各类监督,才能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所得应有的效果。

(三)科技主导原则

现代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工商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中,发展高科技是其中的要义之一。离开了科技与信息化,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信息与科技的孤岛。因此,农资打假要适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如网络、微博等科技手段。通过高科技在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两个平台的对策思考

(一)点面结合,形成互动的农资打假微博短信平台

微博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资讯平台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也相继开通了微博,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收到很好的效果。微博的灵活、快速、互动的特点对于做好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各地工商部门可以结合已经建成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网,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业务上的资源整合,在县一级以上的工商局建立农资打假微博。具体可指定负责农资监管和信息网管理工作的专职工商干部负责信息的对外发布工作。发布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抽检信息,涉假农资产品名称、批次、厂址。

(二)上下贯通,形成网状的农资打假指挥监督平台

国务院六部门将在联合出台打假工作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指挥平台。各省、市、县应及时上传农资打假信息,特别是假劣农资产品及生产企业的信息要与微博同步上传到农资打假综合指挥平台,方便各级地方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的检索。对未能及时查结上报的地方,应采取相应的行政和组织措施。对明知有假而放任不管的假劣农资生产所在地监管部门应依法给予通报等处理。

农资打假调研报告 篇12

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2009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为确保养殖业生产安全和提升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从养殖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入手,严厉打击制售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养殖业投入品的行为,强化大要案查处,着力构建养殖业农资监管长效机制,促进我省养殖业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根本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级畜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实现100%,制售假劣养殖业农资坑农害农的势头得到遏制,养殖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畜牧水产生产资料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养殖业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重点产品

兽药:

1、非法企业产品;

2、已废止地方标准且市场流通期限已到产品、过期失效产品以及合法企业套用文号产品;

3、未经注册许可的走私进口兽药;

4、标签和说明书违规的产品;

5、改变处方,擅自扩大适应症和使用范围的产品;

6、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蛋白原料、自配原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反刍动物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

水产苗种: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鱼类、虾蟹类等重点出口和省内市场大宗水产品。

(二)重点检查区域

兽药、饲料及水产苗种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养殖业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小规模养殖业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聚集地区,某些问题突出、反复发生区域,假劣养殖业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

(三)重点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兽药监管: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已废止的地标产品、非法生产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

2、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3、水产苗种监管:严查无证生产水产苗种,在苗种生产环节使用硝基呋喃、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逐步建立可追溯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做好动员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打假实施方案,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岗到人。注意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整治效果。

(二)建立健全打假长效机制。加强执法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县级养殖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执法能力,确保执法效果。要切实解决监管工作人员和经费等问题,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等规章制度,着力构建打假长效机制。

(三)营造打假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识假辩假的能力。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宣传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有条件的要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对大要案、典型事例进行跟踪报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查考核。各市州畜牧水产局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追究责任。省畜牧水产局将对各市州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

(五)加强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各地在打假行动中,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及时报告重大情况。要认真总结行动的成效、经验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同时要注意分析本地养殖业生产资料监管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养殖业生产资料监管工作的新思路。各市州畜牧水产局要安排专人负责填报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材料、农资打假情况统计表和农资打假大要案统计表,并于6月底和11底前分两次报送畜牧水产局质量安全处。

五、工作安排

详见工作安排

联系人:罗 杰

电 话:0731-2181917(传真)

邮 箱:zlaqc@126.Com

举报电话:0731-2181917

2009年养殖业农资打假工作安排

阶 段时 间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目标

第一阶段3月印发实施方案印发2009年养殖业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各市州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上报省畜牧水产局

3—5月组织开展养殖业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各市州全面开展打假行动,省畜牧水产局组织督查,对各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养殖业生产顺利进行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阶段6月底总结上半年工作,各市州上报上半年总结及统计表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省畜牧水产局督促各地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工作目标。

9—11月组织开展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各级畜牧水产局部署开展打假秋季行动,进行市场整顿,省畜牧水产局组织秋季督查,对各地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开展秋季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保障养殖业生产顺利进行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阶段12月总结2009年全年工作总结2009年养殖业生产资料打假工作,通报表扬先进单位和个人。检查各市州全年打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全省打假情况并上报农业部

2009年养殖业农资打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项 目查获数量货值

金额查处

起数检查

企业整顿

市场受理举报案件捣毁制假窝点挽回经济损失

出动执法人员印发

资料立案查处

查处结案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数逮捕人数案值5万元以上案件

总 数货值

金额

单 位公斤台件万元起个/次个/次件个万元人次万份件件件人人起万元

代 码

合 计

1种苗、种畜禽

2饲料

3兽药(含渔药)

4渔机渔具

注:

1、种苗、种畜禽、饲料、兽药农资品种单位按公斤计算,渔机渔具农资品种单位按台件计算。

2009年养殖业农资打假大要案(5万元以上)统计表

填报单位: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案件

名称案件

来源涉及农

资品种组织查

处部门涉案商

品数量案值(货值或经济损失)万元涉案人员数量(人)查处结果

罚款金额(万)拘留人数(人)判刑

上一篇:市场主管--自荐书下一篇:中国的民族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