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成绩分析(通用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成绩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份试卷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包括字、词、句的训练和积累运用与口语交际;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5分)。两篇阅读短文;第三部分:快乐写作(30分)
二、试题分析
从卷面情况来看,所考的题型多样,内容难易适中,出题内容全面,概括了所学知识,体现了新课标学习的理论,是一份比较理想的答卷,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题和作文题。从整体看,非常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除了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课内外阅读能力之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基本理念。
三、数据统计及分析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致如下:字、词、句子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得分率各题可达到70%,字词方面,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不能正确选择读音。重点是阅读与运用题学生丢分多一些,平时在这方面也没有做过多的训练和强调。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今后教学的重点。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共有九个大题。第一、二题考查拼音,第二题中“不计其数,含情脉脉”的读音有少部分同学选错。第三、四、五题考查词语,第五题考查词语的积累,根据意思写词语,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对号入座,导致丢分。第六、七题考查句子,在复习时训练过这样的题目,学生做得比较好。第八题考察日积月累,此类题目训练过,只有很少的同学不能灵活运用。第九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同学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有点答非所问,导致丢分。这一部分丢分比较多的有王绍柏、夏轩宇、封昊斌几位同学。
阅读积累与运用板块。两篇阅读都是课外的,完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篇的第三小题: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三处景物特点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有的同学没有很好的理解题意,画出了每段的中心句,而不是景物特点的中心句。第二篇短文出现的问题比较少。
习作方面,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一篇想象作文。由于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没接触到这样的题目,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写的不够好。只有一部分学生完全达到了写作要求。而且想象合理,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运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再就是客观原因,由于看题的老师作文扣分相对多一些,也是导致分数偏低的一个原因。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1)不认真审题。
有的同学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就慌忙做题,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消磨了时间,还丢了分数。
(2)词语句子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3)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特别是有些容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在这方面丢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基础知识方面:对学生实行课课清,让学生掌握课本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阅读积累与运用方面:加大课外阅读量,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习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习作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这次期中考试题型全面,难度适中,紧扣课本,能考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包括课本内容学习掌握程度和语言能力。考试成绩喜忧参半,许多优秀的同学凸显出来,成为班级的骄傲。较差的同学掉队很远,举步维艰,成为一部分问题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严格要求,针对弱科花费时间帮助孩子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一、试卷答题情况重点分析如下:
1、一题拼拼写写 都是平时学过的,全答对的同学大约60%,说明一部分同学学习不扎实。
2、二题1、2小题个别同学有错字,3题选择看的意思答案比较接近,错的较多。4小题我和妈妈来到()市场,填形容词,由于题里没有“的”,所以填错的也较多,有的填菜市场。5小题3、4题错得多。
3、三题并不简单,(1)、(5)小题错得最多,改写句子把原句意思都改变了。
4、四题都是课文中的内容2小题错的较多,一部分同学填了前两句。
5、五题阅读题答得较好,有的答错主要原因不看题目要求,不认真读短文。
6、习作是单元作文,练习写过,学生会写,就是个别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写,结果题目、内容与要求不照。有的同学字体还是较差,有的内容太少,不过大部分同学能按要求认真写作。
二、后半学期教学中注意几点:
1、基础知识要掌握牢固,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2、课文内容要学习透彻,抓住重点内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3、讲究课堂教学方法效率,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4、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5、做好家校互通,共同管理后进生,针对不同问题,帮助他们逐渐进步。
三合小学 张瑞礼
本次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字词,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今后教学的改进等方面,我简要地谈一谈。
一、考查情况
本班考试人数45名。平均分66.61分,优生率16%,及格率71%,差生率28.9%,有13人未及格。
二、卷面情况分析
行,毕竟是学过的课文,但也有失分,2.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巩固识字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
6.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自己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翁下小学 金先华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基础乐园。第二部分是知识回顾。第三部分语言实践。第四部分阅读。第五部分习作。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把诗句补充完整等。
二、卷面分析
第一部分前五道题是检测学生对本册课本中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和字词的掌握运用情况,第二部分检测学生古诗句的积累情况,第三部分检测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第四部分,阅读,这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及课外阅读的积累。第五部分,习作主要是考查学生围绕中心写具体。
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按要求填空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加上写错别字扣分。
2、实践内容丢分严重。
3、按课文内容填空,出错较多,一是课文没背熟,二是写错别字,这很不应该。
4、阅读题比较复杂,虽然平时训练过,但学生答的仍然比较差。
5、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写不具体,篇幅较短。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3、学生平时书写不过关,不重视积累优美词句,不注意观察,习作要求不明确,没仔细读题目的要求,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教师平时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4、阅读不认真,盲目乱作不认真的思考,阅读形式单一,只注重课内训练,课外阅读由于训练较少,达不到本年级段阅读的基本要求。
5、教师对课改理念渗透不够。对教科版理解、钻研不够。
五、努力方向及措施
1、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3、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过程评价。强调平时对“优美词句”“成语”“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汉语言精华的积累,并激励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
一、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出词语。(10分)
fèi téng zī wèi shì hòu pán xuán wā jué()()()()()lǒng zhào yǐn bì chóng gāo diāo kè dūn xià
()()()()()
二、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⑴、表里如一():(1)露在外面的(2)说出来(3)表格(4)榜样 ⑵、尽心尽力():(1)完(2)达到极点(3)努力做到(4)都
⑶、回首遥望():(1)头,脑袋(2)第一位的(3)方向的一头(4)量词 ⑷、微不足道():(1)细,小(2)少,稍稍(3)衰弱(4)精深奥妙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息()视()()而去()天()地 不容()()山()地()不()其()随()而()金()辉()
四、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前边的词语搭配起来。(画“√”9分)性格(开朗 晴朗)爱护(公物 祖国)工作(细微 细致)发言(强烈 热烈)改正(生活 错误)反映(情形 情况)节奏(欢乐 欢快)发扬(优点 创造)环境(幽雅 清浅)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修改病句:
(1)老师介绍了许多小明的事迹。
(2)王老师亲自陪同我班同学游览。
(3)树枝头上的小鸟在树上尽情地歌唱。
2、改成比喻句。
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
3、改成拟人句
池塘里的菏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六、选词填空。(4分)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既然……就…… 只有……才…… 只要……就…… 因为……所以……
1.()我们已经学过了法律知识,()应该更自觉地遵守法律。2.这件事()班长做的,()是学习委员干的。3.()没有亲临其境,()很难叫人相信这是真的。4.()你能刻苦学习,()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4分)
()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天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
()周总理刚要上车,望见一位清洁工人在清扫街道。()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
()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一夜。
八、你最喜欢本册教材的哪篇课文,说说理由。(3分)
九、阅读园地。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3分)立时()乍放()奔流()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炎热()紧锁()摇摇晃晃()
3、摘录一个比喻句。(2分)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十、妙笔生花:
1、你可以模仿《弯弯的小路》写一件好人好事。
2、可以写你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注意写清楚人物的特点。
2.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闷雷(mēn mén)出塞(sāi sài)调整(tiáo diào)空隙(kòng kōng)归还(huán hái)结巴(jiē jié)恰当(dāng dàng)分量(fēn fèn)3.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打“√”。(3分)(1)女娃游(A.游泳 B.游逛)于东海,溺而不返,故(A.死亡 B.因此)为精卫。
(2)树在道边而多子(A.儿女 B.果实),此(A.这样 B.这,这个)必苦李。
(3)但使(A.只要 B.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A.教育 B.令,使)胡马度阴山。
4.读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打“√”。(4分)(1)(宽阔 辽阔)的夜空密密麻麻地撒满了星星。
(2)小松鼠(收集 搜集)了许多松果准备过冬。
(3)虽然受尽折磨,可普罗米修斯(坚决 坚定)不向宙斯低头。
(4)爱惜粮食就是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成就)。
5.补全下列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8分)无()无故 人山人()若()若现 百()百中 愤愤不()疑()不解 心急如()胆()心惊(1)仔细观察第一行的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两个:
、。
(2)第二行的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 的,我还能再一个:。
(3)像画“ ”的那样AABC式结构的词语我能再写两个:
、。
(4)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鸣叫。(改为拟人句)(1分)(2)勤奋学习能取得好成绩。(2分)①改为反问句:
②改为设问句:
(3)根据语境,完成相关练习。(4分)①老师总对我们说,学习的关键是学和问,就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智能之士。”(1分)②今年夏天没怎么下雨,爷爷就早早地准备好了稻草、尼龙等防霜冻的物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1分)③这学期不少课文中的句子对我启发很大,其中最难忘的是《 》一文中的“ ”这句话。(1分)④下列句子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思相近的一项是()。(1分)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2分)窝差不多已经做好了。雌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大概可能是产下第一个蛋了。雄燕子不时给雌燕子衔一些小虫来,耀武扬威、叽叽喳喳地说着贺词和歌曲。
7.把下列古诗与相对应的作者及表达的感情用线连起来。(4分)《暮江吟》 李商隐 孤独寂寞的心情 《嫦娥》 王昌龄 渴望抗战,恢复故土 《出塞》 李清照 渴望良将,平息战争 《夏日绝句》 白居易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口语交际。(4分)小张的作业本不知为什么出现在同桌小明的课桌上,小明随手朝小张一丢:“你的作业本!”作业本打在了小张手上。小张推了小明一把:“干嘛!疼死了!”为了避免这次争吵,请你重新设计有礼貌的对话。
小明把作业本递给小张,应当说:“ ” 小张接过作业本会说:“ ” 二、阅读与理解。(共27分)(一)逾越一朵花的距离(12分)香子兰是一种豆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成熟的香子兰果实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由于产量低,香子兰的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贵,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出了问题: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生活,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的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将全部凋谢却结不出一颗果实。人们(),却只能眼看着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的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没想到这一捻竟捻出了奇迹: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它授粉。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世界。
如今,每当香子兰开花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根长长的针,刺一下花蕊,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香子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消极等待而与其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出现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3分)心有不甘 无动于衷 心急如焚 2.按短文内容填空。(3分)(1)香子兰香料特别珍贵是因为,而且最初只生长在。
(2)留尼汪岛上的香子兰将无法结出果实是因为,而且。
(3)留尼汪人用手捻出奇迹是因为香子兰是 的植物,也可以为它授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子兰的果实成熟后就是一种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 B.香子兰香料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只用于食品调味 C.香子兰在留尼汪岛上结不出果实是因为引进的长鼻蜂都死去了,岛上再也没有蜜蜂了 D.人工授粉的方法让香子兰在墨西哥以外的地方也结出果实 4.画“ ”部分中的“动了一下手指”在文中指,“奇迹”指的是。(2分)5.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二)不食无主之梨(15分)南宋末年,兵荒马乱,社会很不安定。一天下午,忽然有人大声喊:“有军队攻过来了!”许衡和众人立刻赶去别处避难。这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跑了五六里路,大家累得满头大汗。还好,军队没有追来。人们个个口干舌燥,渴得要命。
突然一个人惊喜地大叫起来:“梨,大家快看!”人们一跃而起,向梨树飞奔而去。只见一个破落的院子里,长有两棵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院子里一片狼藉,门窗 敞开,看样子是遭了抢劫,主人早已没了踪影。
有一个人爬上梨树,一手摘了个大的往嘴里塞,一手摘梨子往下扔。众人嘻嘻哈哈,争着捡梨吃梨,开心极了。
“咦,怎么许衡独自坐在那里没吃梨?”有个人感到奇怪,问许衡,“你不渴吗?”许衡摇了摇头:“渴是渴,可梨不是自己的,怎么能随便吃呢?” “你可真傻!如今兵荒马乱的,梨树的主人早就不知去向了,为什么不吃呢?”那人从口袋里取出两个梨,“给,快吃吧!别这么傻了。”许衡推开那人递过来的梨说:“梨虽然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做人要自己约束自己,这梨不是自己的,吃了它,和偷盗有什么两样呢?所以,我再渴,也决不吃这无主的梨。” 人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夸赞许衡,说他是个能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乡民还以此来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贪取的心理。此后,每当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时,乡里小孩儿从那边经过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1.短文以无主之梨为线索,先写,再写,最后写,告诉我们 的道理。(4分)2.许衡为什么不食无主之梨?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1)许衡认为树上长满了梨却没人摘,此梨必定是苦的。()(2)许衡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认为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就吃人家的梨是偷盗行为。
()(3)许衡胆子小,怕日后主人追究。()(4)许衡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能约束自己不贪不取,自觉抵挡住外界的诱惑。()3.对于“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接受别人送的东西 B.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偷盗别人的东西 C.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D.要做自己的主人,能约束自己不受外界诱惑 4.比较一下“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与“王戎不取道旁李”两个故事,再填表。(2分)故事 不同点 果子 不吃果子的原因 人物特点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梨 ① ② 王戎不取道边李 李子 ③ ④ 5.给许衡递梨的人为什么说许衡真傻?你认为许衡傻吗?说清理由。(2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对照短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渴甚()争取啖之()危坐树下()非其有而取之()(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与材料中的“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相对应的句子。(1分)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题目:快乐的 活动 要求: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收获了友谊。在活动中,我们变得自信开朗,阳光活泼。回忆这学期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从中挑选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习作,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具体地写出活动的经过和你的想法、感受等。
参考答案:
一、1.茂盛 重重叠叠 枝丫 缝隙 舒服 娇嫩 2.mēn sài tiáo kòng huán jiē dàng fèn 3.(1)B B(2)B B(3)A B 4.(1)辽阔(2)收集(3)坚决(4)成果 5.缘 海 隐 发 平 惑 焚 战(1)示例:无影无踪 不知不觉(2)心情 示例:惊魂未定(3)示例:窃窃私语 依依不舍(4)示例:早上有雾,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
6.(1)示例: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2)示例:①难道勤奋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吗? ②靠什么能取得好成绩呢?靠勤奋学习。
(3)①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②夏雨少 秋霜早 ③示例: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④A(4)示例:窝差不多已经做好了。雌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大概可能是产下第一个蛋了。雄燕子不时给雌燕子衔一些小虫来,耀武扬威、叽叽喳喳地说着贺词和歌曲。
,还唱着歌曲 欢天喜地 7.《暮江吟》 李商隐 孤独寂寞的心情 《嫦娥》 王昌龄 渴望抗战,恢复故土 《出塞》 李清照 渴望良将,平息战争 《夏日绝句》 白居易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示例:小张,真对不起,你的作业本不知为什么跑到我的课桌上来了,希望没有耽误你做作业。
没关系,可能是同学发作业本时放错位置了,谢谢你!二、(一)1.心急如焚 心有不甘 无动于衷 2.(1)产量低 墨西哥(2)唯一能给它们授粉的长鼻蜂都死去了 当地蜜蜂对香子兰毫无兴趣(3)雌雄同体 人工 3.D 4.一个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 被捻过的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 5.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我们要勇敢地尝试,才有机会成功。
(二)1.许衡和众人在避难的途中发现了两棵梨树 众人皆吃摘下的梨,只有许衡不吃 大家都夸赞许衡并向他学习 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取 2.(1)×(2)√(3)×(4)√ 3.D 4.①未经主人允许,且许衡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占 ②坚守原则 ③王戎知道李子是苦的 ④聪明,善于观察、思考 5.因为当时兵荒马乱,梨树的主人早就不知去向,但许衡仍不吃梨。我认为他不傻,他不吃梨是因为他能坚守原则,不贪不取。
lǒng zhào róng qià yǐn bì lǎn duò
( ) ( ) ( ) ( )
chǎo rǎng níng jié píng héng yī lài
( ) ( ) ( ) (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zhàng zhǎng),但岸边的树木却枝叶茂密.不留一点缝隙(xī xì)。
2.请不要攀折(zhé shé)花木,以免枝折(shé zhé)花落。
3.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dī t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的垂柳不可计数(shǔ shù)。
4.白公鹅在浅水滩里时而伸长头颈(jǐng jìng),时而将脖颈潜(qián qiǎn)入水中。
三、按要求填空。(8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照猫画( ) 横( )江面 耀( )扬威
血( )亲情 不胜( )烦 应接不( )
2.根据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l)当初因为没有人.我才勉强承担了这个任务,现在是( )呀!
(2)妈妈把这件事情的( )说得很清楚。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黑暗中的灯塔,让人在迷途中找到前进的方向。(照样子,写句子)
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怀着愉快的和高兴的心情走进了锦绣公园。(修改病句)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名言警句补充完整(6分)
l.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村。
4.请写出你积累的一句写“送别“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6分)
本学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童话故事。其中,我最喜欢___________(谁),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一、阅读《长城》选段,回答问题。(15分)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用“_”画出第一句话中的动词,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人下面括号中。(4分)
( )的山岭 ( )的长城
( )的条石 ( )的肩膀
3.理解画“_”的句子.完成下而的试题。(4分)
(l)“多少”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座伟大的长城。”如果你登上了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5分)
特殊的点名
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您给我们点个名吧!”
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肖石、温天立、张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马国政!”
“?”同学们蒙了。
“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本文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描写方法。(2分)
A语言描写 B.场面描写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2.下课了,为什么同学们“谁也没有动”?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为什么“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马教授“捧起J-花名册”中的“捧”改成“拿”可以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教授为什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从这里你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一、基础(31)
1、看拼音写汉字。(8分)
cūcāo chōng jǐng máo tíng jiān dū
( ) ( ) ( ) ( )
zūn xún jùn xiù diāo zhuó dǐ chāng
( ) ( ) ( ) ( )
2、形近字组词。(10)
谦( )稿( )吟( )铺( )镜( )
歉( )搞( )怜( )捕( )境( )
尊( )既( )俊( )韵( )临( )
遵( )即( )骏( )钧( )监( )
3、成语填空。(5分)
和悦() 因材()() 身()其()
()()相觑 一泻()() 万夫( )( )
巧夺()() 戛然()() 心()神()
4、给加点的字选正确的解释。(4分)
(1)顾:A、转过头来看,看; B、拜访; C、照管、注意;D、前要购物要求服务。
顾客()顾名思义()奋不顾身() 三顾茅庐()
(2)一:A、全、满; B、专一; C、同一; D、一旦、一经
一碧千里( ) 一心一意( ) 一视同仁(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5、搭配词语填空。(4分)
( )的硕果 泥泞的( ) 渐渐地( )
神态各异的( ) ( )的时刻 深深地( )
( )地思索 ( )地走着
二、积累。(20)
1、原文填空。(12分)
(1)子曰:“三人行( )焉。择其( ),其不善者( )。
(2)弟子不必( ),师不必( ),( )有先后,术业有( ),( )。
(3)语言是( ),行动是( );决心是( ),实干是( )。
2、默写。《暮江吟》
3、按要求写成语。(4分)
带“月”的成语:
带“日”的成语:
三、阅读。(24)
(一)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 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1.在方框里加上标点符号。(3分)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母亲架设的桥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suō)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jí)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时候,擅(shàn)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chán)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yáo)吃。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 峡谷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我在九岁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定然也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然有小桥架设着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yōu)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6分)
擅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母亲架设的桥”,那么,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全文表面记叙的是“桥”,实际写了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四、作文。(25)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16分)
wéi lǒn hào dàn shí jiàn rón máo
( ) ( ) ( ) ( )
xī han wū rǎn zhī zhū fán nǎo
( ) ( ) ( ) ( )
2.辨字组词。(10分)
3.写出带有“鸟” 字的成语。(4分)
4.按要求做题。(14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 。(补充名言)
(2) ,江枫渔火对愁眠。选自《 》。(补充诗句并填空)
(3)猎狗被老麻雀吓退了。(改成“把”字句)
(4)小鸟儿叫着。(扩写句子)
(5)不偏倚:
(解释词语)
(6)一边……一边……
(造句)
(7)老师让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修改病句)
二、阅读天地。(26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痰止渴;细长的垂柳叶子可解酒毒,治皮癣;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1.片段讲了 、 、 、
这四种叶子。它们可以分别用来 、 、 、 。(8分)
2.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3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黄昏的池塘
[加拿大]蒙哥马利
山顶下面是一方池塘。池塘很长,蜿蜒曲折,看上去几乎像是一条河。一座桥横跨池塘中央,池塘的尽头有一条琥珀色的带状沙丘将它同下面深蓝色的海湾隔开。水面闪动着多种灿烂的色彩――橘黄色、玫瑰色和淡雅的翠绿色那样一些出神入化、明暗多姿的色调,其中夹杂着其他忽隐忽现、不可名状的色泽变化。在桥的上首,池塘直伸入靠近岸边的枞树林和枫树林,使它们摇曳的影子呈现出半透明的黑色。随处都可看见一棵棵野李树从岸上探出身子,像个身穿白衣服的小姑娘踮着脚尖欣赏自己在水面上的影子。池塘上端的泥沼里传出青蛙清晰、哀怨而又动听的合唱声。下面斜坡上一座白色的苹果园中间,隐隐约约露出一所灰色的小房子,尽管天还不太暗,但仍有一扇窗子里正在射出灯光。
(节选自《绿山墙的安妮》)
1. 结合短文解释词语。(4分)
出神入化:
不可名状:
2.照样子写词语。(6分)
忽隐忽现(ABAC式): 、 、 。
隐隐约约(AABB式): 、 、 。
3.色彩的巧妙搭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说一说文中都写了哪些色彩。(3分)
三、习作乐园。(30分)
从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迷宫,里面住着三个小矮人:一个叫米米,聪明机敏,行动果敢;一个叫哼哼,保守固执,安于现状;一个叫唧唧,胆小怕事,缩手缩脚。在他们住所的隔壁,存放着堆积如山的奶酪。三个小矮人守着这些奶酪,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一天早晨,他们突然发现奶酪全都不见了!怎么办?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要求:
1.请续写故事,题目自拟。
2.想象要丰富,描写要具体,情节展开要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3.字迹清楚工整,不少于400字。
期中检测卷答案
一、1.围拢 浩荡 实践 绒毛 稀罕 污染 蜘蛛 烦恼
2.
3.一石二鸟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小鸟依人
4. (1)行成于思毁于随
(2)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桥夜泊
(3)老麻雀把猎狗吓退了。
(4)无助的小鸟儿绝望地叫着。(答案不唯一)
(5)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6)我和王丽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7)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二、(一)1.山扁豆的叶子 垂柳的叶子 桑叶 薄荷叶 祛痰止渴 解酒毒,治皮癣 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 医感冒头疼
2.举例子
3.表示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二)1.出神入化:神、化,指绝妙的境界。本文指极其高超的境界。 不可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
2.怪模怪样 大手大脚 可歌可泣 口口声声 风风雨雨 白白净净
3.琥珀色、深蓝色、橘黄色、玫瑰色、翠绿色、半透明的黑色、白色、灰色。
1.诗人用文字绘出色彩bīn fēn( )的图画。
2.一幅幅xuàn( )丽的图画会在你的眼前chén( )现。
3.这位风烛cán( )年的老人在一个hán( )冷的傍晚站在街头乞讨。
4.一只小蚂蚁孤lín lín( )地pā( )在花蕊里睡着了。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倒背如流(dǎo dào) 观察(cá chá)
露出(lù lòu) 摧残(cán chán)
文件夹(jiā jiá) 一叶扁舟(piān piǎn)
三、用“ ”画出错别字并改正。(6分)
伶利( ) 锻练( ) 被破( )
打纷( ) 廷住( ) 扁写(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深( )熟( ) 字( )句( )
( )笔( )花 妙趣( )
栩栩( ) ( )泉涌
五、选词填空。(5分)
华丽 艳丽 华美 美丽 美观
1.演员们衣着( )、神采奕奕地参加今晚的联欢会。
2.这篇文章文辞( ),被世人传诵。
3.花园里盛开着( )的鲜花。
4.这件衣服既( )又大方。
5.一个人内在的( )才是最重要的。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 (仿写拟人句)
2.人们去追逐春天的脚步。(改为反问句)
3.蚂蚁在书中不停地走动。书本每天都会编出一个新故事。(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4.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修改病句)
七、课文回放。(13分)
1.根据内容判断对错。(3分)
(1)《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表达了杨万里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
(2)《书本里的蚂蚁》讲的是一个文字希望自己变成一只小蚂蚁的故事。( )
(3)诗人仅仅在木牌上添上了“春天到了”几个字,就让“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产生了魅力。( )
(4)《初秋行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
(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德国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
(6)《看松鼠做巢》的作者是法国人法布尔。 ( )
2.把诗句补充完整。(4分)
(1) ,也傍桑阴学种瓜。
(2) ,偏催万树暮蝉鸣。
(3)独在异乡为异客, 。
(4)湖光秋月两相和, 。
八、口语交际。(6分)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玩过很多的游戏吧。请你把自己知道的游戏说给大家听一听吧。
九、课文精彩回顾。(8分)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魅力!是呀,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一切,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辛酸的事啊!当人们想起这个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呢?
1.“这么大的魅力”指的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2分)
2.把语段中的成语摘抄三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四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及成绩分析】推荐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2-04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09-27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试题答案02-20
四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03-16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分析04-06
四年级语文试卷卷面分析02-23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表02-25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11-19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01-31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测试卷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