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1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兔峨中心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促进德育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

禇兆君(校长):负责部署学校德育工作

和继英(教导):负责分配和落实校长部署的相关工作

工作队伍(成员):褚浩宇、李玉莲、李胜昌、李兆平、熊志成、李万菊负责做好校长室布置的学校学生的相关德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及思路:

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生态德育”、“难忘教育”。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

(四)调动各界参与,整合德育资源,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率达100%,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

2、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 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能力,能从学生行为表象发现其内在的心理疾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合理疏导。

第二: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这是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

任,所以刻不容缓。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

第三: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要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2、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三-四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界,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结合德育课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开展德育科研。

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期末将继续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要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各位教师要适应课改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途径。要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走特色之路。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握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花坪小学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2

1.1思想上淡化德育, 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在农村一些中小学校, 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 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 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 实的少, 空口说教的多, 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 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如: (1) 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 褪色的国旗昼夜飘扬在天空。 (2) 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一是资料少、教育基地少;二是空口说教,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怕耽误学生学习;四是怕外出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3) 家长会不正常。学校总是一厢情愿, 一般地讲, 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 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到学校参加家长会, 往往到会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家长。 (4) 每学期邀请公安、司法部门的同志或者其他校外辅导员到学校作各种专题报告也只是有计划而没有落实。

1.2农村中小学条件有限, 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呈急骤上升的趋势。因为种种原因, 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未能严格按照学生总人数以一定的比例配齐配足德育教师。由于德育工作人员配备的严重不足, 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 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在一般情况下, 紧缩学校编制, 不会减少专业教师的人数。实际上很多学校对德育人员完全没有定人核编。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农村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剧增与德育工作人员缩编之间的矛盾, 导致德育工作人员人员严重缺失, 人手不够, 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1.3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德育之花难以绽放

在农村,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 强调“服从”、“应试”、“分数”, 培养的学生都具备了这些“共性”, 千篇一律, 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而在当今, 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 , 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 并不断强化其性价值, 因而, 道德教育成为政治的传声筒, 经济的扬声器, 文化的维护者。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 轻德育, 忽视体育和美育, 分数就是一切。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 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丝毫不差, 但是实际上课就只上主要学科, 其余的课少上或干脆另有所用。班会、晨会名存实亡, 不是改为自习课, 就是被老师占用。所以, 实施素质教育首要且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教师, 就应当具备创新的素质, 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去打破原有的条框约束,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

1.4农村留守儿童较多, 学生健康发展较难

在很多农村, 父母长年在外务工, 留在家中的只有老年和子女, 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 (1) 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 大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补偿, 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 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 老人过分溺爱孩子, 只要孩子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 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 (2) 人格发育不健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 通常情况下, 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 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久而久之, 对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 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 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 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 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 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 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在个性特征上, 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1.5信息纷纭, 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 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较大的好奇心, 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 在有意无意中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 诸如: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 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公款大吃大喝等腐败现象, “炒股, 投机”等社会不良行为, 如此种种, 让缺乏明辨能力与是非观的少年儿童麻痹眼睛, 无所适从。例如:孩子们懂得机遇的可贵, 但又不知如何把握好机遇;参与意识在加强, 但合作意识在淡化;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中心, 是个性化的一代, 集体的观念淡化。他们往往表现欲强, 好胜心强, 希望被关注, 希望被宠爱, 这些矛盾使得从事德育的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相去甚远, 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期望值。为此, 必须在教育理念上实现新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训诫式、家长式的教育, 突破教育的瓶颈, 实现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2促进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

2.1领导重视, 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 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 理清办学思路, 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重视了, 全体教职工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 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 把学习规定为制度, 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 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 还要协调与教务处、政教处的配合, 指导并促进各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2.2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 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渗透德育思想, 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 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 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老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接点放在实验上, 激发他们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 让学生在实验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政治课更要抓住政治课的特点, 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 立志报效祖国。历史课要抓住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地理课要抓住祖国广袤的大好河山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要把个人需要与未来社会对中学生体质的要求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学习,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以及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2.3要以活动为载体, 充分利用农村可行的资源

(1) 充分利用纪念传统节日凝聚民族精神。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聚的过程, 并自诞生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独具的喜闻乐见、全民参与的特点, 决定了它在弘扬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城市不同, 在农村传统节日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例如春节前, 一进腊月门, 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几乎天天有故事。但是, 学生的认识毕竟比较肤浅一些, 节日往往在吃与玩中度过。所以, 能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 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去挖掘、去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 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 古诗的诵读等等。

让学生感受高雅的民族传统文化只是认识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 但就是这冰山一角, 已令学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蔚为壮观, 感受中华传统礼仪及“孝”、“和”等民族精神的实质。诸如一个春节习俗, 就让学生领略到了“守岁、贴福字、放爆竹、压岁钱、拜年”等许多习俗文化, 而元宵节的吃元宵、猜灯谜, 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各个层出不穷的节日文化,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叹为观止, 并深深地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 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 开展爱国活动, 铭记历史, 立强国之志。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有限, 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红色圣地难以做到, 但是在各种历史纪念日开展活动就可以达到立农村中小学生的强国之志。我国近现代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 是奋斗的历史, 是胜利的历史。历史上很多的日子值得纪念, 它们见证了中国的衰败与辉煌, 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荣耀, 镌刻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五四运动、建军节、建党节、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一二·九运动、国庆节, 等等这些节日, 是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节日纪念了解历史, 铭记历史, 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但是, 很多时候, 这些日子的纪念流于形式, 教育意义被简单的数字、文字呈现出来, 很难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当然也就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并且随着年代的久远, 历史在时间中也被淡化, 就连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在学生心目中也只是一个年代的概念。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这一点上夕国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9·11”事件后, 每年的这个日子, 美国民众集会上都要宣读遇难者的名单;战后, 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将每个遇难者的照片贴在墙上。这样的纪念, 让人震撼。

(3)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大的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农村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 教学相对比较枯燥, 但农村中小学生精神面貌很好, 同样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他们的淳朴和勤奋使得我们开展各种课程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更有意义。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我们还可以推行动态的“班级之星、校园之星”管理活动,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学校对学生获得何种之星并未作出统一规定, 而是各班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而定。如“诚信星”、“孝敬星”、“节约星”、“礼貌星”、“安全星”、“合作星”、“勤学星”。

(4) 学校、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 唱响“爱的主旋律”。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现状, 农村的条件有限, 留守儿童较多, 思想浮动较大, 学校应与家长多进行电话沟通, 对学生更加关心, 共同唱响爱的旋律。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 通过建立导师制、征集言警句、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予以极大关注, 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 健全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留守学生亲情档案, 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 构建起留守学生动态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中小学德育内容,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摘要: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 德育处于统帅的地位, 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 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小学德育发展 篇3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照要求上下楼梯,随意丢弃垃圾,卫生习惯较差,部分学生喜欢在学校吃零食,这些都是造成学校德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一些学生在校园内寻衅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形象。班级之间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必然走向,更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德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关的德育教育活动还没有落实到位。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德育课程受到了来自文化课教学的强烈冲击,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个别小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小学教师对德育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班级并没有认真对待,导致活动结束后,没有留下任何的数据材料,这种资源上的缺乏,不利于后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难以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

二、学校制定德育发展的策略

1.学校要完善德育硬件设施

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把德育工作纳入到教师考核范围里,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德育学习环境,设立德育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发展,培养一支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让每名参加德育活动的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德育工作的具体特征,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德育教材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依据,德育工作要立足于实践,保证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2.学校要提升德育文化软实力

学校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将每年的十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每年十月,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让学生接触法律方面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将法制宣讲人员请到学校,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学校还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学校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会的召开进一步拉近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学校还要提炼自己的校园文化,制定详细的学期报告,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学生融入学校的文化环境中,爱护周围的环境,杜绝折枝、摘花等现象,养成随手捡起地上垃圾的习惯,进而更加喜爱我们的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社会在不断发展,校园文化更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同时也肩负着培养社会未来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校园德育工作要从更高的层次出发,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发展。校园德育发展要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载体平台——文化载体,成了小学生德育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篇4

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计划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适逢一个新的三年到来之际,特别拟定我校三年德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现状分析

我校建校一年多来,德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开展了很多的活动,也获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对于一个硬件设施先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社会给了许多的机会,现在又正值大搞城乡一体化,应该说我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就目前情况而言,学校文化建设难以彰显特色,虽然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但是我校所处地段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学校自身也没有传承的文化,所以确实举步维艰,很需要专家集中诊断,帮我校指明方向,分析现状如下:

1、德育负责人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了两年多,自己觉得自身有一些优势:踏实肯干、有一定的想法、不计较得失、不怕累。这些特质对我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想把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师生和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同,光凭这一点点是远远不够的,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缺陷:性格不够火辣、细节照顾不周、经验缺乏、见识少„„这些使我的工作进步缓慢。

2、教师分析

我校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有很多都是才从大学校园走促来的,所以没有经验是普遍的现象,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和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达到家校共育的局面,这对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要求相当高,而要把这些工作交给年轻教师来做好,的确很难,所以我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年轻化对开展德育工作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弟校,虽然有很好的设施设备,但是生源差、杂。大多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差,学校必须花很多时间狠下大力气抓养成教育。另外,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影响,见识少,所以害羞、自卑,这对孩子的发展相当不利。

4、家长分析

我校学生的家长大多是进城务工农民,这一群往往文化素质低,有些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不高。所以,要他们重视孩子的发展这是很难的。另外,家长自身素质的低下也影响了孩子,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深受影响。所以“5+2=0”的局面在我们这一类学校体现得非常彻底。当然也有一部分素质相对较高的家长,他们大多是

学校周围的农户,受过一定的教育,也有一定的教育意识,但是毕竟认识不到位,过分的希望依赖老师的教育促孩子成长,这也是一个问题。

二、指导思想:

任何工作开展都得依靠一个有统领作用的思想,这三年我校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继续沿着“自信”这一条发展思路开展德育工作,实行“三步走”:一抓学生行为习惯、二抓班主任队伍建设、三抓家校共育。只有这样“三管齐下”才能让八七的学生在校园自信健康的成长。德育活动争创特色,让德育工作有益于学生,方便于教师,熏陶于家长,力争达到促进个性发展,促进全面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一)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外显的“自信”校园氛围

(二)培养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三)尝试开展家校亲子活动拉近家长和学校的距离

(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出一批有经验的班主任骨干教师

四、分段目标及措施

第一年建立制度,寻求发展方向

目标:

1、建立健全家委会制度,有一批稳定的家委会成员。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理清适合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4、打造出一批有经验的班主任,树立典型。

措施:

1、在各班成立家委会,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选出5——10名家委会成员,学校定期对家委会进行培训及评价。

2、让学生找身边的陋习,拍成图片,直观感受,写成文章,再展示——陋习图片展

3、在校内召开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商讨会,集思广益,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4、在校内发现一群有经验的班主任,整合资料做好交流。

第二年全校合力,共同进步

目标:

1、家委会带动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

2、学生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行为,并且能主动发现纠正。

3、初步打造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4、校内班主任队伍能互相结对成长。

措施:

1、以小入手,从年级亲子活动开始,让家长走进学校;开设“家长俱乐部”,充分让家长了解学校设施设备,放心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读。

2、学生体验月,“我当一天环卫工”活动,让学生知道劳动的辛苦,从而能劝导不文明现象。

3、从班级环境打造入手,到校园文化建设都由“自信”贯穿。

4、班主任采用“师徒”结对制,经验者带动新班主任快速成长。为班主任建立成长档案袋。

第三年稳定阶段成绩,再接再厉

目标:

1、家长乐于走进学校,参加学校活动。

2、学生文明习惯好。

3、校园环境优美,彰显自己的特色。

4、新班主任三年上手,管理有条不紊。

措施:

1、学校为家长提供方便,及时给他们想要的信息资源,比如开办“膳食搭配”讲座、孩子的学习成果展等。

2、大队部督促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进行系列班会比赛。

3、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请专家同行指导。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5

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6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以育人为根本,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文明礼仪教育和心理疏导为突破,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德育目标

结合宁阳县教育局的工作要点,特别是今年以来提出的新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重点,通过实施“奖我红花,争做十佳”教育活动,培养朝气篷勃、阳光健康的“红花少年”,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三、分阶段目标

按计划分两个阶段,分步实施落实。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5年8月)

目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并初步实施,优化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宣传并实施“奖我红花,争做十佳”活动,加大管理力度,坚持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以“争红花,创十佳”为引导,以“好习惯,早养成”为抓手,狠抓养成教育,体现出健康快乐的面貌,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创造力的班主任队伍。

争取三年内创“宁阳县德育教育品牌学校”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9月)

在规划目标实施三年后,学校办学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园文化显现,学生行为规范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具有教育示范性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基本形成。我们进一步巩固我校“奖我红花,争做十佳”这一特色,总结三年来的实施经验,形成常规工作管理的系统性,把学校办成学生习惯好、规范良、品德端、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气质,基本形成“红花少年”教育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创市级“德育教育品牌学校”。教师幸福成功、学校和谐发展。

四、德育工作的实施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争创德育品牌学校,实施以下措施:

1、确立全员育人观念

树立大德育观,确立全员育人理念。除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德育网络的规范性(包括校长、副校长、学管处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全体班主任等)外,还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强调并落实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学管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具体承担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与评价。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科教师是学科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要承担相应职责,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拓宽德育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①学校教育:以“奖我红花,争做十佳”活动为载体,逐步从管理育人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转变。

②家庭教育:成立并完善三级(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创新家教工作、强化家长培训工作、提高家长水平,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育人的功能。

③社会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3、利用“表扬”的武器,把“奖我红花,争做十佳”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初步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初步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和政治学习,有针对性的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培训会,指导班主任及时总结班级管理经验。

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和考评制度,强化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与引导并进,促使班主任爱岗敬业,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5、重视班级的管理。

紧抓“奖我红花,争做十佳”活动,强化考核班级的各项管理评比制度。从细微之处入手,强化管理,给全体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

进行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继续建设健康、丰富、文明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和谐、丰厚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学生道德认识的沃土、道德践行的摇篮。

6、加强德育教科研,增强全员德育教育意识,形成一支德育科研队伍,针对德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课题组,突出“美育”主题研究,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认识美、追求美、升华美,充分体现美育教育的功能。并形成一批较好的典型案例。

总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狠抓德育常规工作,特别注重观念更新,不断创新德育方式,真正的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果。争取通过五年的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堽城镇中心小学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6

一、实验背景

(1)我校位于广东粤北山区,注重以广东特色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班级自主特色活动、主题队会、德育课程活动、课程育人、德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阳光30分活动等加大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教育,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缺乏沟通,如师生关系的对立、父母长辈和子女之间的对立,同学之间的对立,再如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些道德难题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新问题,故不能依赖于过去的观念和经验,而应和学生们一道去学习,一起体验尝试解决。现代道德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败。

因此,我们提出“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课题,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广东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地方乡土文化古诗乐韵、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融入体验感恩、关爱、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等活动融入德育教育里,加强升华思想品质和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实验目的

“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韶钢四小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教育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实现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目标仍然是我们小学教育需要探索的。本课题借助“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进行教育的方式,阐述教学理念、育人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达到求真求实、学会做人、求知的一种教育方式。又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化自己的行为,实现无痕的德育教育,达到有痕的影响。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中,探讨、创新、积累提高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德育校园文化等为抓手,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研究工作,并对德育的评价进行研究,达到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目标。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德育实效的内涵、特征的辨证研究,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对德育实效性的独特认识。

2、通过实践研究,逐步确立和形成一个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符合小学德育规律,具有一定特色的,具有实效的学校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3、在研究进程中,进一步探索德育合力工程,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人文德育和促进德育人才队伍建设。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体,依靠广东特色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社区相关组织和人才,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扩展地方文化的影响,为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从中探索建构一个学校、家庭、地方社区协同进行学生积极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途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理论上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提供参考,在实践上为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地方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1、学生目标—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沟通,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审美情趣的、智能发展好的、有德性的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为四有好少年奠定基础。

2、教师目标—教师有专业成长水平和德育创新管理能力,丰富教师人文修养,让工作充满创新,通过实践研究,涌现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3、学校目标—学校有特色,形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的鲜明办学艺术,创新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教育的模式,建设新型的书香校园,亮出创新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品牌。

五、实验变量

1、实验的自变量:1)组织学生开展有广东特色的活动,并使德育活动与课题密切的联系。2)引导学生参加与德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探索德育创新模式。3)鼓励学生从类似的主题出发,班级个人独立进行相关活动。

2、实验的因变量:学生的德育活动、班级德育主题教育、学校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个体转变。

3、实验的控制变量:同一年级的实验班和对比同一个德育教育主题、年级与年级比,其它年级全面展开。

4、实验对象:。

我校确定全校30个班1445余学生全部参加实验,每一个年级又确定一个班为重点实验班。这种“群体探究”模式,让参与者互相学习、创新德育思路,给师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再者,因为我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的家庭环境,师资队伍状况和教学质量均偏上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实验班级三年级(3)班 对比班级三年级(1)班 实验年级一年级 对比年级一年级

实验班级五年级(1)班 对比班级五年级(2)班 全校学生参与实验。

5、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 肖田(全体教师参与研究)

6、实验时间:2011年3月—2013年7月

六、研究内容:

1、研究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把“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或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2、研究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如了解韶钢的生产流程,社区绿化美化环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绿色钢城环境卫生、社区拉丁舞、书画、摄影文化艺术活动协会等方面和谐之音也会让学生倍加关注。因此,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家庭社区德育课程资源,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将有利于增强学校创新德育的实效性。让学校德育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社区联系起来,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鲜活的德育资源,充分调用家乡的各种德育要素,激活家乡家庭社区德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3、研究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挖掘本地物产、经济发展等自然、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家乡有秀美山川,如马坝梅花河、韶关浈江、武江、北江、梅花山、马鞍山,朴风情、经济腾飞能让学生津津乐道,倍感自豪;收集马坝客家、乳源瑶族的乡土文化,如,收集客家山歌与瑶胞山歌曲调有什么不同,客家攘豆腐、客家糯米酒的制作方法,乳源瑶族生活文化习俗,学会瑶族舞蹈、会做瑶族吉祥物,及象征的意义。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等。

4、研究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榜样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把劳模“东元”的精神教育与自我教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请劳模罗东元作事迹报告,把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的榜样教育相结合,找出差距,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展英语角、我是金话筒、阅读小名星、体育小名星、信息小名星、制作小名星,开展“群星璀璨明星争辉”评价活动。

5、研究关爱教育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践和常规行为训练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内容。目标是在于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道德意志,培养品德践行能力,同时通过实际锻炼加深思想道德准则的理解,丰富道德情感。

6、研究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德育模式---校园文化建设中整合因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研究。例如:“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是指应用诗情画意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试图用这种韵律明快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健康活泼,情趣生动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优秀诗作形式,从而开展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并且旨在通过大量的普及的诗歌吟诵,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教育目的。以校园人文环境的陶冶、才艺熏陶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内容。

七、拟解决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浅薄单一,我们的德育教育有时只停留在某个点,没有落实到行动,实效性不高。教改实践迫切要求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创新德育多途径教育模式,进行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对广大教师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将为广大教师整合多种德育元素,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展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思路。我们开展的创新模式德育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构建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模式,促进学校德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关爱,更为培养道德高尚、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人才作努力。

八、创新德育模式

构建“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相结合,贫困山区小学与少先队员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与阳光健康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创新研究为载体,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进行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努力避免以关注问题为主的消极心理教育的影响,可以较快改变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德育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通过探索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教育,学生自主从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

九、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的多途径创新德育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德育实践实验法、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法、按照德育体验法模式,劳动实践、运用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的辨证研究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法、积极开发乡土德育资源实践创新模式、榜样教育中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活动德育渗透教育法、整合元素创新模式提高德育发展的研究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颁发的有关文件和有关德育教育理论,夯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调查、收集地域人文教育资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筛选、整合,为利用本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打好素材和文字基础。

2、故事演讲法:写广东名人感动人物、讲广东名人故事、说广东乡土特色文化,利用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瑶族风土人情、韶关德育资源、马坝人文历史的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

3、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开展开发和利用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总结开发地域人文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的具体经验,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可供应用和借鉴的操作性经验和教育理念。

5、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学生德育发展效果进行分析。

6、主题活动法等。本课题研究本着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坚持主题活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力求充分开发校内外德育资源,努力使“生活处处皆德育”,让德育理念服务于生活、指导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

十、实施步骤方法 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请韶关市德育科专家指导,学校熊方梅、郭凤英、肖田、何燕君、十大教研组长等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一开始就置于专家理论指导之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开展主题教育,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联系德育活动实践基地,学习本土文化,以本地的人才文化、人文历史、设施环境、德育基地、人文社会资源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掘与利用本地区德育资源,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它是在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的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它除了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乡土性.可开发性、人文性等特点。它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具有可接近、可感受的特点。到马坝狮子岩了解历史文化,运用调查、网络文献查阅等方法,辨证研究当前我校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实际效果,提炼、概括德育实效性内在特征。收集广东名人资料,并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分年级段重点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3年2月)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这一阶段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地方乡土文化与劳动实践活动相结合,钢城全国劳模的“东元”精神与争做“四有”好少年榜样教育相结合,少先队员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千人竖笛与古诗乐韵相结合,把德育系列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落实完成汇报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实验总结广东特色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成果阶段。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三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再就是要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上报总课题组,请领导、专家评审鉴定,使之能推广应用。

十一、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校长熊芳梅、肖田、):负责课题申报、策划、培训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课题的结题及交流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设计::(熊芳梅、肖田、何燕君)课题结合德育少先队活动,设计每一个德育小主题活动实践方案,要有主题、时间、人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工作、活动过程、活动小结。

课题指导组(书记郭凤英、李群、温洪、):提供课题研究理论保障;策划组织课题培训;研究制定课题方案、计划及活动开展;课题成果的提升;指导督促专题研究等。

课题研究成员(主要研究成员是全校30 名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学习课题理论知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按时参加课题活动,活动中尽己所能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制定不同学段德育研究计划,撰写个人研究总结、报告。

资料整理组(邹红苗、王莉敏、黄惠莲、顾燕芳、梁斌、吴燕清、李冰):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材料收集:如课题研究计划、总结;教师撰写的德育课例、德育主题案例、德育教育精品教案、典型德育课例、德育教育教学故事;课题培训、活动资料;教师读书活动情况;学生作品、活动;课题获奖情况等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照片的拍摄、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十二、预期成果、1.预期成果1)课题开题报告2)论文集3)教案集;4)校本教材5)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选集6)德育模式创新主题活动方案选集7)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选集;8)多种因素整合的德育教育模式理论活动研究照片9)德育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10)课题结题报告11)广东乡土文化历史资料与乡土实践活动照片。10)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体会集。11)课题活动成果汇报

2.进度安排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 月)建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组内成员,落实研究任务,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3月),依据方案全面实施,对各子课题展开研究。依据研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研讨,注重资料积累。3)总结阶段(2013 年3 月--2013 年 6 月),分析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完成课题总结;构思下阶段的研究,推广研究的成功经验。.十三、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学校德育实践健康有序进行下去,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扎实创新的开展德育活动,使教育真正收到实效。我们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德育有关制度:请专家主导课题组人员,各班劳动实践交流计划。及时记好学校德育教育课题实践大事记,收集广东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教育,到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参加体验活动,到地方乡土文化基地劳动实践,请钢城全国劳模罗东元讲努力拼搏、刻苦专研的事迹,与贫困山区小朋友手拉手关爱活动相结合,古诗乐韵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实施落实,把实施活动的情况定期在书香德育教育电子期刊出,并及时报道,经常通报研究情况。

2、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人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召开各种类型的研究会议,分析学校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成绩、商量下阶段工作,及时出台有关实践措施,引领全体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3、学校还利用校本研训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开好行政会、课题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实践、撰写德育教育体会、写论文,多开展了征文比赛活动。

4、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

5、德育活动实践基地的保障,如韶钢关心下一代协会、关爱教育基地、老干科活动中心感恩教育实践基地、绿化园林公司劳动实践基地、马坝狮子岩人文历史考查基地、安全消防实践基地、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德育教育基地、马坝龙归养老院体验关爱教育基地等。韶关岭南文化考察基地、瑶族风俗实践基地、贫困山区小学关爱教育活动基地的保障。建立完备的档案,有齐全的教育资料,包括图片、影像资料等。

6、每年向韶钢普教中心申报一次课题活动经费,我校的市课题每年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因此,韶钢四小课题组能确保广东省课题的研究经费。(3600元)

7、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1.经费筹措:1)教研室和学校重视。教研室和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2)领导关心。各级领导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学习和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3)社会支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受来自社会各届的各种支持。

郧西县实验小学生本教育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德育意识

全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育人意识,各项工作都要以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学校生本教育搞好德育工作。

1、注重师德。教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师德修养,言传身教,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老师是学生的道德书籍”。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朋友,全心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

2、加强渗透。除了重视班队会、品德课这一德育主渠道外,要十分重视各学科的渗透教育。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丰富的德育因素,做好“两备”(备渗透目标,备渗透过程)、“三结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年龄特点、结合年级特点)工作,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性,要精心设计。

3、不断总结。加强德育教育研究,学习和创新德育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学科教师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多研究、多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代表性材料,丰富养成教育经验。

(二)规范德育管理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常规管理工作,坚持家校联系,拓展社会教育。

1、加强队伍建设

⑴、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要结合生本教育,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展示、有成果,促进班级建立分组机制、评价机制。

⑵、加强常规检查,完善考评机制。本学期要引导、督促班主任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同时抓好班务管理工作的考核,采用日检、周检、月检和采用自查、互查、抽查的方法,健全班级管理考评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家校联系。不定期举办校级或年级组的家长会。本学期要完善和健全家长学校的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从而赢得学生家长更为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社会教育。以班级或中队为单位,强化生本德育理念,分年级开展:纪律行为习惯教育(一年级)、卫生行为习惯教育(二年级)、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三年级)、礼仪行为习惯教育(四年级)、学习行为习惯教育(五年级)、“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六年级)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并做好记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方式,确保活动时间、人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德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学期低学段将从卫生、安全、健康三方面入手,高学段将从礼仪、学习、“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三方面入手,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一代新人。

各年级生本德育主题为:

一年级:懂规章、守纪律 二年级:爱环境、讲卫生 三年级:惜时间、守秩序 四年级:明礼仪、讲诚信 五年级:善合作、会学习六年级:守公德、献爱心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⑴、“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继续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加强主题教育,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升旗仪式一定要做到服装整齐、精神饱满、举止端庄,唱国歌做到声音响亮。

⑵、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国情教育活动。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同时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好专题教育活动。

⑶、节日活动。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小广播等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养成教育活动

以班级生本德育活动为载体,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内化、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⑴、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学生校内、外常规”为内容,要从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站好路队、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爱班级、有礼貌等最基本方面抓起。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制订阶段目标,通过学习、示范、训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⑵、自我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

⑶、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各班教师要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用好班级、学校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法制教育活动

⑴、普法教育活动。全体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促进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特别禁止学生进网吧,要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不少于10次家访,相互交流,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坚决杜绝一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⑵、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应警钟长鸣,教师要加强校内、校外的安全教育。校内,教师要防止一切安全隐患,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学生的学习工具使用、课前准备活动、课堂组织安排、课间活动护导、放学清校、季节性食物中毒及传染病防治等环节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到位。校外,教师要加强交通法规教育,使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人身安全。

(四)养成好习惯,争当十星少年。具体活动要求:

(1)学会生活——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1.热爱祖国,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理想。2.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损坏公物。

3.注重环保,讲个人卫生,每天坚持打扫学校、家庭卫生,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扔废物。

(2)学会求知——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守纪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写字姿势正确,作业认真工整。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自主学习,能采取多种方法阅读,善于总结。

3.每天坚持认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多读课外书。

(3)学会做人——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1.诚实,不说谎话,守规则,讲信用,有责任心。

2.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不追逐打闹,遇到挫折不灰心。3.有爱心,懂感恩,尊老爱幼。

(4)学会健体——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好两操,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中表现得好。

2.课外不做危险性游戏,不进入危险区。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开学安全教育大会

2.开展争当十星少年活动

3.开学常规教育

4.“文明礼貌月”教育活动

5.校外实践活动(啄木鸟行动)6.心理健康教育 四月份:

1.清明节教育活动 2.安全法制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 五月份: 1.跳绳比赛 2.踢毽子比赛 3.心理健康教育

4.校外实践活动(感恩活动)5.心理健康教育 六月份:

1.安全法制讲座 2.学生运动会

3.“六一”儿童节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 5.校外实践活动 6.各项资料汇总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7

爱与宽容,让学生收获成长的幸福

“当老师一定要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自己的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自己人生光辉的阵地,要用爱心和恒心, 培育他们幸福成长。”孙全文老师如此坦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作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孙全文尽心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努力钻研少先队工作业务,对广大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

“孙老师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水平,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躬身实践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师德要求,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颇受学生欢迎。” 校长蓝聚林说。

育人必先育心,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孙全文努力把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并尝试着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将以“智育”为重心的应试教育变为以“德育”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他说:“在开展工作时,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允许学生犯错,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每一天,他随时都会和学生打成一片: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课后与他们一起进行科技制作,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并作社会调查,指导他们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

“谁关爱孩子,把孩子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里,谁就能得到孩子充分而彻底的信任。孙老师能和孩子分享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让孩子学会了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洞察本质,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说。

在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像孙全文一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谢青花、党玉萍、何玉秀、徐振芳……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真诚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下课后,他们的办公室常有学生进进出出,学生愿意把快乐与老师分享,愿意把烦恼向老师倾诉。“学生之间发生争吵,总爱找我来‘评理’,对此,我会认真倾听,尽力帮助, 冷了一个,就会冷了一群。”党玉萍老师说,“你也许会说这样做有些纵容学生,但我知道这样的宽容能吹开迟放的花朵,唤醒冥顽的灵魂,能够给孩子们自我反省的余地,从根本上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所依赖的正是这样一支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我校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每年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德育工作研讨会,提高大家对做好德育工作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对做好全校德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谈起德育工作的秘诀,学校党支部书记付志文这样说道。

“学校还会定期对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努力形成 ‘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德育机制。对教师还会进行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及敬业奉献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要求团队干部、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要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心爱护后进生,真正做到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用火热的爱心关爱学生,用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发展街小学狠抓师德建设和师能培训,不仅形成了廉洁奉公、勇于改革、真抓实干、凝聚力强的领导班子,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德育队伍,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发寿对发展街小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育人内涵

“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和谐教育,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长蓝聚林说。

发展街小学非常注重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我们实行校长、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即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一条线;党支部——大队部———中队一条线;值周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一条线。”蓝聚林告诉记者。

学校明确了班主任、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了考核评比制度,对每次活动和常规管理进行量化评分,期末根据各班的得分及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实绩评选“优秀班集体”、 “优秀中队”、“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发展街小学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学校积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工作,每年都聘请有关人员为校外德育辅导员,不断完善德育网络。还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之中。

学校以谢青花老师负责的甘肃省规划课题 《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研究》为抓手,把心理健康作为突破口,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 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每周安排一节“健康与安全”课,配备了专任教师,适时地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树立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蓝聚林介绍说。

此外,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另一个方面。“近年来,我们绿化、美化了校园,建起了德育室, 还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创建了美术室、图书室、多功能教室等,更重要的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设了文化橱窗。”副校长宋开礼说。

学校还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挂在墙上,展出师生艺术作品;教学楼内外,到处可见学校的规章制度、标语;花池中是 “来时给你一片芳香,去时还我一身洁净”、“花儿虽美,我的心灵更美”、“小树惹人怜,花儿让人甜”的标语。

稳步而又扎实地推进德育工作,不断提升了发展街小学育人内涵,使学校师生获奖捷报频传:发展街小学先后获武威市示范性小学、甘肃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德育示范校。2014年,甘肃法制报还以《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内涵发展创特色》为题对学校工作进行了报道。

“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使教师的各项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90%的教师专业发展迅速,教师业务技能、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和教育成果有了明显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导主任沙永忠说。

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德育体验

“德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亲历实践、动手操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蓝聚林说。

学校以张青兰书记主持的甘肃省重点课题 《小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为引领,结合实际,不断深挖德育资源,拓宽德育途径,努力深化学生德育体验。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着重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学校会组织学生前往烈士林园开展扫墓纪念活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值周中队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通过主题队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国防知识比赛、‘祖国颂’朗诵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讲爱国英雄故事、‘迎国庆’手抄报比赛、红歌比赛等活动,深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增添富有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罗雪莲老师介绍说。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中增强了爱国情感。

每个学期,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清除街头广告活动。假期开始后,学校会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学雷锋活动。“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深化校内德育效果。”宋开礼说。

学校各班还建立了“学雷锋小组”,利用节假日在社区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居民在孩子们的感染下,也会自觉加入队伍。“发展街小学不仅教学生知识, 还教学生怎样做人”,活动获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为了促进学生懂得来自老师所给予的恩情,我校还邀请专家举行了感恩励志教育宣讲大会,使学生懂得了感恩, 学会了感恩,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家长会上,学校邀请中国关工委公益中心的徐丽老师为家长和学生作了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讲座,为家长传授了教育孩子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小学德育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师德;道德素质;德育艺术

在小学德育艺术教育的工作中,除了直接的教育讲座和学科教学之外,师德形象及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对学生的德育成长造成间接影响,而且,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也会从侧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和德育艺术的成长,除了要从学科学习中直接地获取以外,还能够被身边大人的言行举止和人身修养所渲染,学习和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而且这种教育形式往往比课堂来得更为实在和久远,能够长时间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作为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与学生日常学习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他们在不自觉间对学生产生的德育思想也是较为广泛的。为此,必须重视师德建设,教师应该抓好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学生面前树立最为优越的形象,不良的言行举止只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学校应当全面抓好对学生的德育艺术教育,立德铭育,以己及人,促使小学生得到最为健全而完善的道德素养提升。

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改变教育观念

由于长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影响,现阶段的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并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也停留在“教师”的基础上,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影响,不可触攀,认真地进行听讲即可,不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认为教师与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想法上存在太多的冲突,有什么内心疑惑也会选择保留。这种心态是长期知识教育的产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要想更加合理地展开德育教学,首先需要更正的就是教育观念,同时,逐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与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友谊关系。从而使得学生认可和接受这位教师,喜欢听他的教育思想,乐于接受他的指导。对于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他们并不会直接地讲述出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主动地观察、积极地询问,并加以合理解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素养。

二、全面优化教师及校内人员的素质

立德铭育,必须做到以己及人,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接受和认可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小学必须着重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并全面提高校内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深层次地受到德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另外,也需要在校园内进行艺术气息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积极向上,能够随处见到校园的文化艺术色彩。小学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个阶段的素质教育能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形成深厚的基础,而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教学上,许多时候还伴随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个品质优良且言行举止温文尔雅的教师能够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努力追求和学习教师身上的人格魅力,渴望成为像教师一样的人。为此,小学要全面优化教师及校内人员的素质。

学校对于教师的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合理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实时改变创新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观念。对于班主任一类的角色,则要对其管理能力进行适当的强化,切实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协作。第二是应该对教师设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学生的作用。

三、以感恩教育來促进学生的德育艺术教育发展

感恩教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同时,感恩教育也是小学生所接受的德育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立德铭育的主要思想。学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在教育的发展中,所接受的德育除了各种思想美德之外,还应该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极地对德育内容进行实践。小学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纪念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对时代当下的“中国梦”思想进行发展和完善,在校内的黑板报和艺术墙上增设感恩教育板块,让小学生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对于感恩教育的发展,还应该囊括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师的教诲之恩。学校可以多多组织一些感恩家庭的活动,在学校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邀请家长与小学生共同参与,从而实质性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形成强烈的感恩思想。对于教师的教诲,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作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写作,写出自己对于教师的理解,并逐步深化教师的教诲,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德育的开展要立德铭育,推己及人,学校应该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对教师进行高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感恩活动,接受科学的德育,不断优化自身的德育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2]张帝.小学“生活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质量部绩效考核评分表下一篇:呵护心灵关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