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院感染培训制度(精选9篇)
一、每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要求全科工作人员必须按科室统一培训要求参加有关感染知识培训。
二、科室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根据科室感染监测情况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本科的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三、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培训方式:采取科室统一培训、学习、个人自学及外出参观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
四、定期对科室医护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考试,及时发现问题,诊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培训。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医发【2004】100号和《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试行)》卫医管评价便函【2011】151号,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布局
1、建筑面积应与内镜诊疗工作量相匹配。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存间(区)、配件与敷料库(区)等。
2、诊疗区、清洗消毒区均应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3、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应达到普通手术室的要求。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5、清洗消毒室独立设置。保持通风良好,根据使用的消毒剂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强制排气口。
6、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槽宜分开设置。
二、设施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4、润滑剂:物理灭菌的器械与配件,所使用的器械润滑剂应为非油脂水溶性成分,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兼容性,不应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5、镜柜或镜库: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镜库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6、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三、人员管理
1、配备专门的清洗消毒工作人员。
2、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内镜构造及保养、高水平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标准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等知识。在清洗消毒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严格进行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四、清洗消毒基本原则
1、对皮肤粘膜造成损伤或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及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取石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探条、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附件,应进行灭菌。
2、与粘膜及不完整皮肤接触的内镜及注水瓶及连接管、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运送容器等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3、与完整皮肤接触的用品(如听诊器)及床架、内镜运送车等物品应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4、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改变清洗消毒流程或者省略清洗消毒步骤,不应缩短清洗消毒时间。
五、内镜清洗消毒注意事项
1、软式内镜手工清洗消毒,严格按照预处理、测漏、清洗(酶洗)、漂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干燥的顺序进行。
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严格按照预处理、测漏、手工清洗、机器清洗消毒的顺序进行。清洗消毒机无干燥功能的还应进行干燥处理。
3、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手工清洗(刷洗)、拆卸部件、酶洗(超声清洗)、漂洗、消毒(灭菌)的顺序进行。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消毒(灭菌)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干。
4、灭菌附件的清洗灭菌,严格按照清洗(刷洗)、酶洗(超声清洗)、漂洗、灭菌的顺序进行。可选用压力蒸汽或低温灭菌设备灭菌。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的,灭菌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干。某些难以清洗消毒的附件如注射针、切开刀等,宜使用一次性产品。
5、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有包装的,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无包装的,应立即使用。
六、附属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
1、重复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或灭菌,消毒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2、注水瓶及连接管应每天清洗并高水平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连接管应进行充气操作达到干燥。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3、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刷洗干净,干燥备用。宜使用一次性吸引管。
4、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充分刷洗,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5、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七、储存
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将干燥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镜柜或镜库内,插入部和连接部均应垂直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所有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取下。
2、清洗消毒后24h内使用的软式内镜可不进行重复清洗消毒。
3、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当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4、镜柜或镜库房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污染时随时消毒。
八、其他要求
1、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2、诊疗床上的床单一人一用一换。
3、多酶洗液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
4、内镜消毒时间: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3min~5min,2%戊二醛消毒≥10min,邻苯二甲醛≥5min、二氧化氯3min~5min。
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2)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3)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4)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5)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5、内镜室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就诊病人姓名、就诊时间、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6、内镜编号应具唯一性。已消毒的内镜应有明确的标识。
7、对连续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按要求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
8、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合格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灭菌合格标准:未检出细菌(无菌检验合格)。
9、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资料的保留期应≥3年。
10、要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操作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附: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十一、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消毒灭菌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2.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十二、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十三、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洗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医疗卫生用品应去除外包装视无菌程度按区域安放。无菌物品放臵于无菌柜内,有灭菌使用有效期标志,标志准确,超期物品及时处理,并避免保存过程中的再度污染。
4、无菌物品的使用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5、抽取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液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
6、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应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标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
7、消毒剂及棉签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按期更换。
8、无菌持物钳高压灭菌干缸保存,每4h更换一次,注明开启时间。特殊须浸泡的器械打开关节。
9、无菌物品打包(盒、罐)后,24小时内使用。
10、请领消毒液的容器定期清洁、消毒,统一标记符合要求。
11、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
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臵后进行严 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统一焚烧处 理。
12、换药器械的初处理:普通病人使用后,常规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感染及特殊污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应用1000-20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45min后进行常规清洗,尽快打包,并做特殊标记,再送供应室行高压灭菌处理。
13、病房病人用过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
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 的部分可清洁后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清洁干燥保存 备用。
14、按照卫生部对Ⅲ类环境的消毒的要求,室内空气每日按规定消毒,并做好消毒时间累计,注意观察机器工作状态及消毒效果。
15、建立每日清洁消毒制度,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种物体表面及台面。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可视污染程度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16、用过的输血袋及时返回输血科,保存24小时。
17、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目录标准,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工作。锐器(包括注射针头、头皮针、手术刀等)使用后第一时间安全放入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垃圾袋3/4量封袋,粘贴医疗废物标签,做好登记,必要时套双层由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地,并做好交接登记。
18、处臵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及消毒药剂使用浓度、监测方法。
19、监测指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对Ⅲ类环境、物表和医护人员手的卫生要求 a)各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10cfu/cm2 ;
b)每月空气培养一次,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500cfu/cm3;
c)消毒液细菌菌落数不得超过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 1
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
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1.血透室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2.进入血透室的医务人员应穿工作服,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3.从事血液透析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
4.血透室工作人员应掌握无菌操作及透析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帽子,在连续操作不同病人间必须进行手消毒。
5.血透室必须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室内物表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每日拖擦2次。
6.严重感染及危重病人应安置在隔离病房,并单独进行治疗。加强对病人的监测,随时注意病人体温、脉搏的变化有无感染的征象,疑有感染立即送检血培养或局部培养,出现感染症状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以尽早确定诊断。确定动、静脉感染时,及时更换瘘管,并行伤口引流和应用抗生素治疗。出现感染暴发流行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专职人员承担医院感染岗位培训任务。
二、对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均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 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三、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一、培训要求
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务人员与其他管理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二、基本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3、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
4、医疗废物管理。
三、重点培训内容
(一)医生
1、培训范围:全院临床医生包括研究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
3、培训内容:
⑴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失衡);⑵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⑶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⑷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⑸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⑹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⑺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
⑻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
⑼本科室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护士
1、培训范围:全院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
3、培训内容:
⑴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失衡);⑵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⑶医院清洁、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
⑷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强度监测;
⑸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⑹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
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⑻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⑼临床与环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⑽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⑾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⑿本科室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三)医技人员
1、培训范围:全院护士包括进修人员、实习人员。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
3、培训内容:
⑴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
⑵消毒剂合理应用与浓度监测;
⑶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⑷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临床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和相应药物选择)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⑸药剂科人员: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与毒副反应。
(四)行政管理人员
1、培训范围:全院行政人员包括进修人员、实习人员。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
3、培训内容:
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论的进展,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相关管理知识、管理方法;
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管院长、医务处(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差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
(五)后勤人员
1、培训范围:全院后勤人员
2、培训方式: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
3、培训内容:
⑴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手卫生知识; ⑵医院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和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
⑶污水站人员:国家、地方有关医院污物无害化处理的规定;
⑷垃圾站工作人员:国家、地方有关医院污物无害化处理的规定;
⑸太平间工作人员:国家、地方有关太平间消毒的规定;
⑹食堂工作人员:国家、地方有关餐具盒卫生洁具的消毒、餐饮人员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关规定;
⑺洗衣房工作人员:国家、地方有关洗衣房管理与消毒的规定;
⑻设备科工作人员:国家、地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和消毒药械的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
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一、培训范围
全院工勤人员。
二、培训方式
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以现场讲课为主,宜图文并茂、现场演示。
三、培训时间
每年不少于2次的培训,人员调动时,需重新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
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
3、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4、清洁程序及清洁方法。
5、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
6、手卫生。
7、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
8、医院废物管理。
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一、培训要求
二、培训方式岗前培训不少于3个学时,考核通过方可上岗。
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以讲座为主。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
3、消毒灭菌与隔离基本概念。
4、手卫生与感染控制。
5、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与耐药现状。
6、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
7、医院感染暴发与处置。
8、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标准操作规程
一、会议时间
每年至少应召开两次会议,遇重大感染管理问题应随时召开。两次会议一般安排在1月和7月召开,以便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商议需要解决的重要事项。
二、会议形式
1、全体会议:主任委员和至少2/3的委员应参会。
2、扩大会议:可邀请相关人员参加。
三、会议准备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与主任委员商定会议的主要内容,拟定会议大纲,对大纲的乐荣逐条落实。
2、对上一阶段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介绍监测项目进展情况,用具体的数据说明监测与控制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3、列出委员们讨论的议题内容: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下一步需要推进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和依据,尽可能多地为委员提供有关该措施的指南、论文等资料。评估推行该措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人员、设施、院内成本核算方面,列表说明。
4、在会前3~5日,将会议大纲及有关资料发给委员,可通过电子邮件或医院内网系统,也可打印成文送达,以便委员熟悉资料,征求其负责片区的意见。
5、将会以的主要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提高会以效率。
四、会议记录
包括参加人员、时间、地点、讨论的主要事项、形成的决议。
五、反馈与落实
一、微笑服务,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解释。
二、负责预约患者检查日期,准确安排好序号。为患者提供检查前后的健康指导。告知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三、做胃镜检查的患者,预约人员在检查前须询问有无禁食、禁水;做肠镜的患者须询问肠道清洁情况。
四、严格查对制度,禁止出现患者和检查项目张冠李戴现象。
五、预约特殊治疗的患者,须及时写在黑板上,并及时通知检查医生。
六、负责给患者发放鞋套,安排、引导患者进入诊疗区,患者家属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进入诊疗区,闲杂人员不得进入,向患者简单介绍环境和注意事项,负责指导胃镜患者口服咽部麻药,指导肠镜患者更换好检查裤。
七、将患者资料准确地输入电脑和记录在登记本。
八、发送门诊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做好登记。
九、维持预约和候诊区的秩序,保持地面、物品整洁。
十、负责观察麻醉患者和暂时留观的检查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
十一、负责门诊、住院病人的收费工作,不得出现漏费、重复收费现象。
十二、工作结束后关好水电、门窗、空调等。
内镜消毒隔离护士职责
一、负责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并确保无任何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个人的防护,穿戴好防护用品。
三、每天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并做好登记,出现异常及时向上级报告。协助医生
四、做好所有胃肠镜,每季度的细菌学的监测。
五、负责每天消毒室的紫外线消毒工作并做好登记,每季度监测一次紫外线强度并做好登记。
六、严格按照《消毒规范》清洗、消毒内镜,如有差错,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不得隐瞒。
七、负责每天内镜的消毒登记工作,须逐项填写,不得遗漏。
八、所有用品每日均应消毒,同时需用消毒剂刷洗清洗槽。
九、消毒结束后负责将内镜吹干并送至镜柜,镜柜每日通风40分钟,每周清洁和紫外线消毒一次。
十、负责每天所用活检钳、各种器械的清洗,送去供应室消毒,并记录。
十一、随时保持消毒室地面、桌面的干爽,无污迹,保持盛装内镜的容器干燥,无污迹。
十二、工作结束后,检查消毒室的水、电、气、吸引、门窗、空调等是否关好。
十三、各种登记本需定位放置,及时登记,专人保管。
内窥镜室护士工作制度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不无故离岗。
三、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准确及时的配合医生完成各项工作,及时送检组织标本。
四、与患者沟通,认真做好检查前、中、后的告知工作。检查中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五、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各种检查镜每日使用前后按规范浸泡、清洗;紫外线空气消毒及时;室内物品表面及地面每日两次用消毒液擦拭;水池清洁消毒彻底;医疗垃圾按规范分类;操作后严格终末消毒。
六、各种检查镜分类放置,定期检查。做好器械保养工作。
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各种登记。
八、科内抢救物品及药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处于备用状态。
九、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
十、参加护理业务学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水平。
内镜室安全制度
一、内镜室具有仪器多、管道多、线路多等特点,因此必须设立安全制度。
二、巡视水电、仪器、管道、门窗等的安全情况并做好登记。
三、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仪器、药品及水电安全等情况,并做好登记。
内镜室仪器管理制度
一、所有仪器必须造册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
二、仪器使用必须按操作规程。
三、各种仪器出入,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以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四、所有仪器、物品未经允许,进修医师一律不准动用。
我院内镜中心目前主要开展内镜检查项目有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支气管镜及相关内镜下治疗术。其中电子十二指肠镜(ERCP、EST)在放射科进行操作。凡接触粘膜的内镜应当到较高水平的消毒,进入粘膜下组织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严格灭菌,为此,我内镜中心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2010年版),特制定出内镜中心感染管理监控措施:
1)内镜中心内镜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对内镜消毒采取的程序为:水洗-酶洗-清洗-消毒
2)内镜架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时间不 得少于45分钟
3)上述内镜使用结束后,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消毒时间应达30分钟以上。
4)各种消毒内镜包括消毒物品必须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各种内镜附件如活检钳、导丝、切开刀、网篮、异物钳等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6)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内镜使用前要再次浸泡2%戊二醛中20分钟后,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无菌附件使用按无菌物品原则储存。
7)治疗瓶及连接管用高效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治疗瓶内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8)每日治疗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干燥备用,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工作台面、地面每月用消毒液擦拭并进行空气消毒。
【内镜室医院感染培训制度】推荐阅读:
换药室医院感染制度05-27
内镜室医师职责05-25
消化内镜中心制度10-31
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12-06
控制医院感染制度12-02
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06-04
医院感染三基培训计划07-01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11-25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小结11-2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下载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