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2.认识星期,了解一星期有七天,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顺序。活动准备:

大星期数字卡一套、人手一套小星期数字卡和锻炼计划表、国王锻炼计划表。活动过程:

一、认识星期

(一)以故事的形式了解一星期有七天。1.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星期妈妈生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第三个孩子是谁?……

2.幼儿操作: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提问:你是怎么排的?(师将星期娃娃排列)

小结: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二„„

(二)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师:有一位国王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一个药单,交代只要你按上面说的去做,你的病一会好的。

2.我们来看看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单(出示图卡)幼:星期日师休息。星期一是游泳。

师幼:大家一起说星期二是打球、星期三爬山、星期四骑马、星期五射箭、星期六跳绳。师:今天是星期几?国王应该做什么? 师:昨天星期几?国王做什么? 师:明天国王准备做什么?

师小结:国王按照医生的嘱咐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不断坚持锻炼身体,最后他的病好了,身体很健康。

二、制作锻炼计划。1.提供星期表,填写星期几。

2.用绘画的形式安排一星期的每日锻炼计划。3.表述自己的星期锻炼计划。

4.引导幼儿说说:今天是星期几?你锻炼什么?昨天你锻炼什么?明天你应该锻炼什么?

五、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六,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2

1.尝试用说唱的方式表演歌曲, 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 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 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 会跳单圈邀请舞。

2.钢琴伴奏、活动场地 (椅子两两摆放成半圆形) 。

活动过程

1.围绕活动主题“认识你呀真高兴”进行师幼间的互动与问候。

(1) 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候。师:孩子们, 来到无锡我认识了你们这么多新朋友, 我想大声地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如果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 一定也会大声地对我说这句话。 (启发幼儿用同样的话语回应执教老师) 瞧!今天还来了很多客人老师, 也用这句话向大家问个好吧!

(2) 在歌曲表演中传递快乐情绪。师:我知道你们学过一首歌就叫《认识你呀真高兴》, 咱们一起表演给新朋友们 (指现场观摩教学的客人老师) 看看吧。 (完整歌表演一次)

2.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表现歌曲, 感受唱唱、说说的变化与乐趣。

(1) 看老师怎样说唱。师:刚才你们为大家表演, 现在我想为你们表演。仔细听, 我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2) 集体练习。 (按前面一半唱, 后面一半说的方式完整进行) 师:原来, 一首歌可以从头唱到尾, 还可以像我这样前面一半唱, 后面一半说, 唱唱、说说真有趣!你们也来试试吧!

(3) 以师生轮流“说”的方式再次练习。师:这一次又有新变化:最后两句说的地方我和你们一人一句, 你们愿意先说还是后说?

3.学习两人、三人结伴舞蹈, 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 尝试按男孩、女孩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师:和你旁边的朋友合作一次吧, 先商量好, 是男孩先说还是女孩先说。 (提醒幼儿:说的时候会用好听的声音, 听的时候要安静、有礼貌。)

(2) 交换朋友, 继续以两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师:我们要换个朋友再来一次。注意了:前奏的时候你要找到一个朋友和他 (她) 面对面站好, 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后说, 前奏结束时你们就要开始唱歌跳舞了。

(3) 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小结并增加一次练习。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 能很快找到朋友并且商量好谁先说、谁后说, 但是商量的声音太大, 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影响听音乐) 启发孩子看看彼此间的距离 (很近) , 提醒大家用悄悄话商量。

(4) 增加朋友 (提升难度) , 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师:刚才是几个人做朋友? (两个) 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舞行不行?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 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最后说。有点难, 让我们来试试!

4.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 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

(1) 和朋友商量着改编歌词及动作。师:歌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 你还愿意怎样和朋友亲热呢?和你的朋友商量商量。谁来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2) 选取个别动作替换到原有的歌词中, 并完整表演。

5.拓展活动思路, 尝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用方言表现歌曲的说唱部分, 享受方言带来的快乐。

师:还记得我从哪里来的吗?我会用苏州话介绍自己, 一起听听。 (教师用苏州方言说:我是苏州人, 认识你呀真高兴!) 你们可以用无锡话说说吗?幼儿说方言, 师生再轮流说。

师:我有很多朋友, 有四川的、上海的……我跟他们学过四川话、上海话, 再用不同的语言来试试。师生轮流说。

活动背景与分析

这一个活动案例是我们为参加江苏省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展评而设计的, 可是当我们来到展评现场无锡实验幼儿园时, 发现参赛的教学内容该幼儿园已分两教时实施过 (第一教时:学唱歌曲;第二教时:学跳邀请舞) , 这就意味着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再用!意外、紧张之余, 立即思考对策。在与幼儿接触的半个小时中, 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并根据幼儿的表现灵活调整了教学方案。首先, 把幼儿完整演唱的形式改为说唱 (前半部分唱, 后半部分说) ;其次, 在邀请舞的基础上, 调整为学习两人、三人结伴舞蹈;第三, 创编部分歌词与动作;最后, 充分借助异地上课的机会, 利用师生各自优势 (会多种方言) , 拓展教学思路。

中班数学活动:乘飞机去北京 篇3

1.能进行简单推理,初步理解二维座位号的意义。

2.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乘飞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飞机场景(图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其他每排在一个座位靠背上贴座位号,中间走廊地板上贴排号,每张小登机牌对应的座位下藏验证号),飞机机舱图(图二),大登机牌l张,小登机牌12张(座位号各不相同),饮料推车,饮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登机牌

1.师:你们坐过飞机吗?要凭什么才能登机?

2.师:这里有一张登机牌,我们来看看上面这些信息代表什么意思。

二、认识机舱图

1.师:这里有一张飞机机舱图,图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

2.师:你能找到这张登机牌上的座位4A吗?为什么觉得在这里?(根据孩子给出的答案和解释,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数字、字母各代表什么。)

3.师:我给你们每人买了一张机票,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北京吧!

三、尝试寻找座位

1.师:看看自己的座位号,你能在机舱图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2.师: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找自己的座位并向大家解释。

提示:此环节并不要求每个幼儿在机舱图上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尝试将自己的座位号与机舱座位建立关系。

四、参观飞机,对号入座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飞机模拟场景中。师(戴上绶带):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务员,我带你们参观本次航班的飞机。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师:各位旅客,欢迎乘坐本次航班!飞机还有30分钟就要起飞,请您在登机口依次排队,准备登机,登机时请出示登机牌,对号入座。

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问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师:各位旅客,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尽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带。

3.自我验证并调整。师:请低头看看椅子下边的座位号,你坐对了吗?

小结:恭喜各位旅客。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体验乘飞机

1.起飞前。师:请您保管好登机牌。下飞机后凭登机牌领取行李。飞机马上起飞,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教师扮演乘务员坐在第一排,也系好安全带。

2.飞行中。师:飞机已经飞上天,现在很平稳,请您放下座位前边的小桌板,我会为大家提供饮料,请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喝完饮料后,可以按座位旁边的服务按钮,我会走到您身边收回杯子。

3.飞机降落。师:飞机已经在北京上空,马上就要降落,请您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飞机已安全降落,谢谢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请您依次排队下飞机,再见!

重点关注: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和安全教育。

活动反思

通常,幼儿园都会在中班进行有关二维位置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常见的做法是借助平面的材料来进行,如在平面的楼房上找相应的房间号。也有使用看似立体教具的,如将玩具送到对应号码的橱柜里,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途径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吗?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愿望吗?便于幼儿将经验迁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吗7我认为,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强的中班幼儿来说,让他们作为活动主体,在立体的、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对他们有意义的问题,更有利于他们感知空间方位,积累寻找二维位置的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我利用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不断地思考、探究。“登机牌上的信息是什么意思?机舱图上,我的座位在哪儿?飞机场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儿?”幼儿为了能玩“乘飞机”的游戏,为了能顺利登机去北京,必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是用灌输的方式告诉幼儿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儿希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富有个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释,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后自我检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认识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4

师:老师今年27岁,谁能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 生:今年我7岁。 生:今年我8岁了。 生:我今年9岁。

师: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少数同学举手) 师: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三人举手)

师:我们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彼此的年龄都差不多,一般是7岁或8岁,最大不超过9岁。

师:(问一个7岁的小朋友)明年你几岁? 生:明年我8岁。

师:为什么明年是8岁,而不是9岁呢?

生:因为明年我长大了一岁,7岁加上1岁是8岁。 师:(又问一个8岁的小朋友)那明年你几岁? 生:9岁。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年只能长一岁,8岁又长了1岁就是9岁。

师:(高兴的)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 生:(齐)想!

二、创设情景:

(师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生:(兴致勃勃地用手点数着,一边数一边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8棵大树。 师: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

1、

2、

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劳动。

生:他们在整理花坛。

生: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齐)好!

师: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上事物的数量都是几和几? 生:8和9。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

生:第一张上面有8个点子,第二张上面有9个点子。 师:大家同意吗?(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

8、9) 生:(齐)同意!

师:你数的又快又对,老师奖给你一只热爱学习的“大熊猫”。 师:那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老师表示一下8吗? 生:(出示8个手指)

师: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数一数他(她)是不是伸出了8个手指,伸对了的向老师摇摇手。

生:(很高兴的向老师摇手) 师:再来表示一下9? 生:(出示9个手指)

师:同桌互查,表示对了的给自己鼓鼓掌。 生:(很兴奋的鼓掌)

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的这两个数字朋友,你看“8”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生:8像葫芦藤上挂。

师:真好,还编了句儿歌!谁能像他这样说说9像什么? 生:9像葵花向太阳! 生:9像勺子能盛饭!

师:8像小葫芦,9像葵花、像勺子,看来这些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8点开始上课,螃蟹有8条腿,(指向中排)这一排有9位男同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 生:妈妈给我买来8个大苹果。 生:我有9个好朋友。 生:我攒了9元零花钱。 生:展示栏上有8张画。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生:老师拨了7个珠子。

师:(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生:(齐)现在是8个珠子。 师:8比7多几? 生:8比7多1。

师: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 多几? 生:现在是9个珠子,9比8多1。

师:(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9少1,7比8少1。)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好吗?

生:(高兴地)好!

师:(出示直尺图)看,它是谁? 生(齐)尺子!

师: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吗? 生:(争先恐后的)能!

师:好,你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生:(很快找到8)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8的位置吗? 生:8在7的后面,9的前面。

师:说的真准确,奖你一只“大熊猫”。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你真有礼貌!

师:谁能按照他的样子介绍一下9的位置? 生:9在8的后面,10的前面。

师:真不错,也奖你一只“大熊猫”。

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生:越往后面的数越大。

师: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齐说)0、

1、

2、

3、

4、

5、

6、

7、

8、9。 师: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生:

9、

8、

7、

6、

5、

4、

3、

2、

1、0。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 生:(齐)高兴!

师: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激动的大声说)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

7、

8、9的大小)

师:刚才在比较大小中,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到台上来。

师:如果我想让台上站8位小朋友,还缺几个? 生:还缺一个。

师:你愿意补上来吗? 生:愿意。 师:如果我需要9个小朋友呢?还需上来几个? 生:还要上去一个。老师,我愿意补上。 师:好,你来。

师:老师要向大家宣布:这9个小朋友将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运动员们合格吗?我们来考验一下他们。

师:运动员们注意了!听口令:请左数8个运动员向前跨一步,请左数第8个运动员向大家招招手。

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师:运动员们很合格,咱们再来检查一下啦啦队成员。

师:谁能到台上和右数9个运动员握一下手,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争光!谁能代替老师把这面小红旗交到右数第9个运动员的手上。 生:(按老师要求完成任务) 师:很好,你被选为啦啦队长。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如果还能漂亮的书写8和9,那就太厉害了1想学吗? 生:想!

(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最后在田字本上分别写两个)

师:写完的小朋友,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你认为他写得很好,就表扬他说你真棒!如果你认为他还需努力,就鼓励他说你要加油!

四、训练与反馈:

1、刚才小朋友们用铅笔写的8和9非常漂亮,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3支超级大铅笔,如果你能答对上面的题,它就会属于你!

2、没得到大铅笔的小朋友不要着急,老师这儿还有更好的礼物呢。 你想要哪一串?为什么?

3、快下课了,老师做记者来采访一下,谁在这节课得到了小红花?(9个)谁得到了“大熊猫”?(8个)谁得到了超级大铅笔?(3个)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字用上>或<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五、总结延伸: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5

活动背景:

在第一次“1和许多”非式活动中,投放了许多新材料,但有一半的幼儿选择了玩过的材料。对于新材料,有些幼儿持观望的态度,有些幼儿选了新材料,但在尝试过程中胆子不大,一碰到困难就想放弃,有的干脆不玩新材料。为了使幼儿能更多的接触新材料,并在尝试过程中能区别“1和许多”,为此有了第二次的活动。

活动实录: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教学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7

关键词:数学区域;游戏;变化;层次性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对数的概念的形成经历了“表象—操作—概念”的过程,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经过亲身体验和反复的操作,建构数学关系。因此,教师应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下面谈谈我对中班数学区域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一、区域活动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因此,我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特别重视从幼儿的生活出发,使孩子在对生活的逻辑推理中形成数概念。如,在中班数量守恒的教育活动中,孩子们经常出现错误的想法是:同样五个东西,因为其中一组的物体较大,排列得长,而另一组物体小排列得短,孩子们在判断时,往往就认为物体大排列长的物体数量多。为了让孩子能够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变化,正确感知数量,我设置了区域游戏“小饭馆”,吃饭是孩子们每天都要做的事,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亲切自然的事。游戏中,孩子对于大碗和小碗的把玩,及与小朋友的对应,在操作过程中,他们改变了大碗大则数量多的错误看法,掌握了运用点数及对应的方法,正确感知到数量关系。就这样,我们把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融入生活情景和游戏,让幼儿在与其自身相接近的生活情景中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区域活动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他们的兴趣需要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的进行创设,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展。比如,对于中班刚入学的幼儿来说,在数概念上还是会觉得有些吃力,那我在班级的“小超市”游戏中,将每个商店都放置了价格牌,并在小银行里放了写着数字符号的玩具货币,要求幼儿根据商品价格找出对应的货币。

三、区域活动内容要与教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在幼儿园综合课程中,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数学活动区可以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关材料投放到数学活动区,让幼儿进一步操作。这样,幼儿就不会因数学教学活动时间短而出现不甚理解或不尽兴的情况。

四、区域活动内容要根据幼儿的发展体现层次性

不同的幼儿,在数概念的发展上各不相同,他们具有差异性,我们要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在区域游戏中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如,在学习“按规律排序”时,有的幼儿只能进行两到三个物体一组的排序,而有的幼儿却能进行四个、五个的排序,有的幼儿还能按照递增或递减的方法进行排序。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需求,我在设计“铺路”游戏中,设计了各种不同规律的小路,有的小路上只有红色和绿色相间的砖头铺成的路,能力差的幼儿就从这种最简单的小路铺起——选择两种形状的进行排序,还有的小路,则设计了五六种不同的砖头铺路,供给那些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操作,甚至,我只提供一条小路,没有任何的范例供幼儿寻找规律,幼儿可以自己设计,变化出各种不同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五、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

幼儿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按意愿自主选择操作内容,更好地感知和构建数概念。因此,我们要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发现与交流,帮助幼儿成为主动与自信的学习者。例如,我们设计的“镶嵌板”游戏,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各种形状,并在操作中了解各种形状的联系——可是当幼儿在玩镶嵌板的时候,幼儿可能一开始并不是按照成人的想法进行游戏,有的幼儿就不是把积木按形状(或拼接)放入板中,而是用积木拼搭起玩具来,没关系,只要他有兴趣就可以。相信,他在尽兴拼搭积木之后,自然而然地会注意镶嵌板,開始一番新的尝试。

六、区域活动内容要利于幼儿讨论、交流、合作

虽然区域活动是以操作体验为主的活动,但是在区域游戏中还应重视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与别人进行比较、协调和分享,从而学会理解别人的观点,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间的互相补充、互相协商的能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我们不必急于告诉幼儿是对还是错,让他们通过语言和动作进行玩法的交流,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

七、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适时介入指导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很重要。教师需要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对区域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方式地介入,帮助幼儿获得发展。

总之,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他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活起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师院附小清河幼儿园)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对数字没有概念,只会简单的唱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字课,让幼儿能把数字与图像一一对应,从而对数字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数字1——5,能够指认数字并与图卡一一对应。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数字宝宝与图卡一一对应。

2.初步认识数字,幼儿容易混乱,采用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图卡及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5只猴子荡秋千》,让幼儿有数字1——5的印象。

二、1.教师:

“小朋友们好!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在认识他们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要不他们会生气的,就不跟我们做好朋友啦!”

2.教师戴上写有数字1的头饰,用有吸引力的声音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1”,很高兴认识你们,我要和你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好)教师:小朋友,这个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啊?(1)出示图卡1,让幼儿记住。然后用同样的方式介绍出数字2、3、4、5,(介绍时可以打乱数字顺序,这样避免幼儿只会数数而不认识数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把数字1——5的图卡拿出来让幼儿复习认识,拿出图卡“1”,问小朋友“1”像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1”像铅笔能写字。同样的提问方式并总结出: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

三、游戏:

请几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并读出图卡上的数字。然后再请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拿上1——5的数字图卡,其他的小朋友唱《找朋友》这首歌,拿图卡的小朋友在歌声中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成为一对好朋友。{可以多请几组幼儿玩这个游戏。}

四、结束:

送数字宝宝回家。教师:今天很开心,数字宝宝们也很开心,他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给他们说再见吧!幼儿:“1”再见,“2”再见,“3”再见,“4”再见,“5”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星期 篇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巩固邻数。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讲完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老师随幼儿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顺序。)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2:转盘游戏“找邻居”。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三: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五: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千图库图片素材_千图网qiantuku.net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去由星期

浅谈数学实验活动课的认识及步骤 篇10

一、数学实验活动课的意义

1.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课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教师要真正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自觉深入开展研究活动,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基础,钻研教材,搜集、整理好相关材料,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研究教学方法,同时进行大胆的实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

2.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课,给学生创造了开阔的空间。数学活动课打破了课堂常规教学的框架,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向实践、向生活,向社会学习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这样做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实验活动的魅力。

3.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课,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习知识并且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在实验活动课上有许多问题,教科书上没有答案的,所以学生能勇于探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课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数学实验活动课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只能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和适当的指导。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验活动课重要特点是强调实践活动。因此,要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异步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效果有异。在发展上不受限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因材施教,个别指导。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开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各扬所长,各尽所能。

4.趣味性原则。数学实验活动课是由学生自主参与,因此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刻苦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于参与。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包括在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都要体现趣味性。

5.思考性原则。数学实验活动只是数学教学组织的形式,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才是数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典型问题为研究对象,学会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规律。选择活动内容时,不仅要有趣味性,也要有思考性,要使学生在活动时有思考和探讨的余地。

三、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课的步骤

1.制订计划。每学期初,教师在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活动课课程的目的、内容,时间和形式。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数学实验活动课的随意性,使活动能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2.课前准备。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计划写出活动教案,并根据活动课的内容,结合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好程序。同时还要考虑到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作出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大量工作,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必须付出一定的精力,学生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3.精心组织。活动课与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它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的“导演”来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导”的艺术。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的“数学活动”中,把这一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欣赏图案,第二是收集图案,第三是创作图案。在第一个环节图案欣赏中课本提供了一幅图案,教学时,我又补充了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习激情空前高涨,课上踊跃发言,同时也使他们产生创造美丽图形的欲望,由此创造了很多美丽的图案。

4.认真总结。实验活动课结束前还必须进行认真总结,对学生活动情况及效果进行评析,并做好记录。还要求学生小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取得了哪些收获,有什么感想,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上好数学实验活动课。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头发 篇11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重点难点:

怎样让幼儿简单明了的了解头发的特点、用途。

活动准备:

1、假发套一个、镜子若干;

2、蜡笔、纸每人一份;

3、关于头发的课件。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1)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3)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1)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2)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3)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4、引导幼儿讨论: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2)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3)年老者的头发图片。

(4)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5、玩假发套。

出示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活动结束:

提问幼儿在这堂课里学到了些什么,并鼓励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活动:

中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篇12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8教案 篇13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对环境中的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并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多媒体和操作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8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8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2、让幼儿看幻灯片数一数有几个樱桃,几条小狗,并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3、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玩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四)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的意义。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椭圆形》 篇14

设计思路:

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

活动名称:

认识椭圆

目标:

1、认识椭圆形,会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

准备:

录音机、视频展示仪、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饼干等实物,每组一篮五颜六色的各种图形纸,长方形白纸、小棍人手1份。

形式:

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过程: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轻松、愉快地进活动室。

2、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出示图形房子,再出示图形娃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请幼儿依次说出名称。

教师:今天图形娃娃家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出示椭圆形)让幼儿观察,然后放小图形娃娃争论的录音(三角形说:“它是圆形”、圆形说:“不对,不对,它不是我”“那它是谁呀”小图形们一起问,圆形说:“它是我的好朋友长得和我有点像,它的名字叫椭圆形”)

3、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使鸡蛋出现在电视上,通过观察启发幼儿说出鸡蛋的椭圆形的。同样方法让幼儿观察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饼干等。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椭圆形的。

5、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请幼儿用手摸摸圆形和椭圆的周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周围圆圆的、滑滑的、没有角、也没有边)。

(2)请幼儿把圆形、椭圆形的纸上下左右对折,通过圆形的圆心和椭圆形的中心点,量两条折线,通过幼儿动手测量,讨论并概括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感知椭圆形的基本征。

6、游戏“看谁说得对”教师:椭圆形很快和这些小图形交上了好朋友,它们组成了许多漂亮图案(教师出示花和蜻蜓,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组成的)

7、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特征。图形娃娃很想和小朋友做游戏,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这些小图形拼出自己最喜欢的图案,然后把它贴在白纸上。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图形房子转移到活动室的后墙上。

(2)点评作品,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的。图形娃娃搬家了,可是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小图形找不到图形房子,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拼好的图案布置在活动室的后墙上。

建议:

1、活动前让幼儿学会用木棍量长短。

上一篇:造价师必背知识点下一篇: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