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考语文复习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9年中考语文复习

09年中考语文复习 篇1

09年中考语文作文结尾篇复习

豹尾,豹尾,高分找你

——“高分作文课堂”之“结尾篇”

一篇文章最终要获得高分,除过要有漂亮的“凤头”和充实的“猪肚”外,还一定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尾。而文章结尾的是否完美,看的是它对全文是否进行了较好收束,所以,好的文章结尾都是十分“有力”的,其虽短小,但却能“四两拨千斤”,就像豹子的尾巴一样,短小但却有很强的杀伤力,也难怪有人要将文章的好结尾形象地称之为“豹尾”了。

要让我们的文章长出一条“豹尾”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下面提供同学们六种最常见的文章结尾法——

一、水到渠成,收束自然。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文章结尾法。这种结尾法最为适合顺叙类记叙文。当记叙完事件后,文章随之戛然而止,因而,以这种结尾法作结的文章不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拖泥带水的冗繁感,相反,干脆利落的结尾还会为全文增添无限的光彩。

二、照应开头,一体浑然。这种文章结尾法易于掌握,一般而言,只要能在文章结尾用上与其开头相照应的语句就行了。这种结尾法几乎适合于任何体裁的文章。用这种结尾法作结的文章其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结构谨严,整体感强。

三、卒章显志,主旨亮闪。“卒章显志”顾名思义就是在结尾时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卒章显志”结尾法多用在记叙性文章中。以这种结尾法作结的文章,因主旨在结尾得到了“亮闪”,所以,其结尾的这“一笔”自然就为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四、号召呼唤,目的顿显。这种结尾法多用在议论文中。议论文是为了来说理的,而说理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从这一点来说,一篇议论文在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接着对之进行论证之后,结尾恰到好处地用“号召呼唤”读者接受自己观点的方法作结,就会使我们文章的写作目的得到明显揭示,也就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文章“教化”读者的目的。

五、环境描写,烘托情感。这种结尾法常用在记叙性文章中,其作用是用特定的环境烘托相关“人物”特定的情感,对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也大有好处。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结尾中的环境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就成功地烘托出“菲利普”一家人突见穷困潦倒的“于勒”后的极度失望、沮丧的心情。

六、巧发疑问,含蓄委婉。巧发疑问法也是文章惯用的一种结尾方法。用这种方法结尾,可以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显得含蓄委婉些。如《鱼水情》(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满分作文)一文讲述的是一条“鱼儿”抱怨大海,想要离开大海,但在离开大海之后却是非常痛苦无助的故事,其结尾:“可是,上天能给我这样的机会吗?”就十分含蓄委婉地对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条“鱼儿”的那些不听父母规劝最终后悔莫及的人事进行了警示、讽刺和批判。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以上的六种最常见的文章结尾法,我们的文章就一定会长出一条难得的“豹尾”。“豹尾,豹尾,高分找你。”那么,我们又何愁自己的文章不能获得一个理想的高分呢?

09年中考语文复习 篇2

2009年中考语文命题将遵循2008年的命题思路,命题的导向特点依然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积累和运用”板块仍分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部分。但分值和题量将进行微调,题型将越来越灵活新颖。文言文字词理解、句意理解的考查将主要集中于放在具体的文言文语段阅读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较扎实的文言文知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将更趋合理。现结合近两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谈谈2009年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的命题趋势及复习策略。

一、命题的范围和考点

1. 字形字音考查,考点仍然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规范书写。

试题仍然把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而易读错、写错的字作为命题的重点,今年题型的设置将出现变化,如字形考查将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强调实际运用。

2. 词语、成语考查,进一步趋向理解与综合运用。

理解主要考查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作用,考查对词语、成语释义的正确判别等。运用的考查点则集中在根据语境选词填空,使用正误的判别等。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考查趋向越来越明显。

3. 句子考查,正确理解和判断句子语病的能力,病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考生自己甄别、修改,更注重实际运用。

句子的衔接和连贯也是考查的形式,这类题型是先提供上下文,再提供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还有排序题型,这类题型是给考生几个顺序打乱的句子,然后要求考生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语境意识。

4. 修辞主要考查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有些还同写对联题、要求用某种修辞仿写的题型结合起来,更注重实际运用;

对修辞的考查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仿写、续写是为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而设置的考查点,从运用语言的意义上看,这一考点也属于修辞范围,因此多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对偶等相结合,综合性更强。这类题目也经常同语言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

5. 名句默写考查形式多样。

对考纲中要求背诵的课内外古诗词名句要能够熟练背诵默写,要有较为丰厚的名句积累,并在识记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名句的丰富内涵。考查形式有给出语言环境(上下句)默写、根据文句含义的提供的理解性默写及结合现实的具体运用的默写。注重在运用中生活化地考查古诗文积累。不仅能考查记忆,而且能考查理解和运用,又有人文熏陶的积极导向。

二、复习应对的策略

1. 落实两项研究,把握命题趋势。

一是研究初三两次市质检试题的“积累和运用”题型,明确复习的方向。二是研究考纲。《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要认真研究2009年中考说明,然后在复习中加以落实。通过分析,明确试题特点、考查目的和要求,提高复习教学质量。“积累运用”知识点杂,涉及面广,应逐项有序复习,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落实。

(1)必须充分利用课本,夯实基础,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失分。建议重点注意: (1) 多音字; (2) 形似字; (3) 同音字; (4) 偏旁相同、部首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并指导学生在考试中读题要认真、仔细,注意每个字的细微差别。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所提供的词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明确词语、成语含义,辨别词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辨析同义词。词句的训练要以语境练习为主,并加强解题指导,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再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特别要注重成语辨析的训练。

(2)语病的种类有很多,教师可以把语病类型进行归类,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熟悉典型病例,如语序不当中定语、状语位置不当;搭配不当中一面对两面;句式杂糅;成分残缺。关联词语的使用主要是语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语言训练来强化。

(3)指导学生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写多与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比如同比喻、排比、对偶等相结合,综合性更强。这类题目也经常同语言连贯题结合起来考查。平时应加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训练,明确仿写在内容、句式、修辞上的一致性要求。

(4)默写必须和诗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掌握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句子,理解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句子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教师要心中有数———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照《考试说明》确定的80篇古诗文,复习时要看是否属于要求背诵的,剔除次要,抓住主要。名言警句最重要,可采用圈点法等攻克易错字。反复写几遍,中考时就不容易失分了。

2. 上好专题训练课,发挥中考的“积累和运用”原型题效应。

中考语文复习题海战术固不可取,但是高质量的专题训练课还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就要选题,为此,教师在选题时不妨借鉴一下最近社会上的热门复习材料,它们多是中考的原型题,是蕴含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题。学生掌握了原型题,也就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的思路及技巧,进而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深入探究原型题,学生就能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融会贯通,科学备考。

3.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做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新题型,如情境会话,仿写句、段等。

语文学习强调语文积累和人文修养,语文素养的考查主要通过综合性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理解运用、仿写续写扩写改写、语段综合考查等形式体现。测试综合素养也包括了对一些基本学习习惯方式的考查,如文学常识、名句积累卡片等。综合性学习创新题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能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感情,必将成为中考语言运用题的出题方向。为此,教师在语文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既要苦读圣贤书,又要多闻窗外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语文基础知识的涉及面广泛,要想使学生在中考中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教师应牢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古训。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树立长远意识,点滴引导,在复习中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采用打游击战术安排复习时间,用运动战术强化复习效果。相信经过精心的辅导,学生会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摘要: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教师应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的考查内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加强考试研究, 加大适应性训练;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关键词:2009年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命题趋势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08年福州中考考试说明.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篇3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5分)

品读古代诗文,能让我们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陶冶思想情操。“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的美景;“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为我们呈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福;杜甫的《望岳》抒写了“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表达出“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孟子主张“______________”,在国家受侮、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2.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陷入两难的窘境,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这种两难心理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下列情境中的人物处于这种两难窘境的是( )(2分)

A. 《智取生辰纲》中,杨志吃了酒后,眼睁睁地看着晁盖等人将金银珠宝取走。

B. 《孔乙己》中,当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孔乙己涨红了脸。

C.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刚见到卖牡蛎的人,怀疑他就是于勒。

D.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第一次想“弄死”那只狗,却突然听说那是将军家的狗。

3.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习作,加横线的四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将它们找出并改正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那天晚上,①我趴在被窝里津津乐道地看着电视里转播的模特大赛。②大赛的颁奖环节,竟颁发了一个“美手奖”。③看着屏幕上那双被放大了的纤纤玉手,我不禁想,要是自己也有屏幕上那样一双漂亮的手该多好啊!可是,长在农村,④现在即使在上学,不干多少农活,但成绩不佳的我终有一天会将这双手磨成又粗又糙的“农村手”。我突然想到母亲那双粗黑的手,特别是在冬天,那冻裂的口子狰狞得吓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仿照下边的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2分)

5.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体现为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请认真阅读下列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并书写在“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后面的横线上。(2分)

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站在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和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古诗文阅读(15分)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3分)

7. 研读全词,品析“可怜白发生!”一句所抒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②。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③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④,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⑤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⑦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①突:烟囱。②积薪:堆积的柴草。③徙:迁移。④俄而:不久。⑤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⑥录:请。⑦向:以前。

8. 指出下面“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而不录言曲突者B.今论功而请赏

C.主人乃寤而请之D.日出而林霏开

9. 翻译:客有过主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 解释下列两句中“谓”字的含义。(2分)

A.客谓主人更为曲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予谓菊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A.余各以功次坐__________B.终亡火患_____________

C.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D.寒暑而易,始一反焉__________

12. 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略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互换了七天的人生

因为一次电视活动的策划,两个初一的少年,互换了七天的人生角色。

城市少年魏程,陡然变成青海的一个农家子弟,七天的经历让人惊异,但更让人感动、震撼。

魏程是长沙市人,家境优越,年初执意从某重点中学退学,沉溺于网络之中,平日里“不在网吧,就在去网吧的路上;不在睡觉,就在打算睡觉的床上”。父母的劝说,他充耳不闻,也从不回应。在父母的眼里,他已经变成“顽劣”的孩子,如同网吧里的一座“冷漠雕像”。

这次他身无分文,被送到青海一个偏僻的农家。“阿大”是盲人,“阿妈”操

持里外,就靠几亩薄田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居住条件非常简陋。

第一天上英语课,魏程旁若无人地睡着了。不久学校放了农忙假,魏程跟着收割麦子,但因为天气酷热体力不支,几乎晕倒在麦田;干了一天活腰酸背疼,他也只能吃到面疙瘩,睡在硬邦邦的床上——实在太闷了,怎么找点消遣呢?

魏程问阿大:“这附近有什么玩的地方吗?”阿大说,附近都是山、田、石头。

魏程又问:“那黄河离这里远吗?”阿大说:“想去黄河啊?全是水,轰隆隆的。”隔了一会儿,阿大让小儿子把他藏在某个旮旯里的一只鞋子拿过来。然后他抖抖索索地从鞋里摸出一个不过拳头大的小包,解开外面一层层的细绳,再打开一层层塑料和布,最后,拿出一卷橡皮筋捆扎的零钱——全是五元、两元、一元的。阿大数着票子,说:“钱不多,但也攒了好长的年头了,够你去黄河一趟……”魏程急了,连声说不要,阿大执意要给,淡淡地说:“你现在就是我儿子,拿着。”

平常通宵上网的魏程,兜里起码揣个几百元,可接过那沓二十元钱的零票时,他的手竟在微微颤抖,猛地背转了身,擦掉奔涌而出的眼泪。

次日一早,魏程就找到附近一家工地搬运砖块,一小时两元钱。他从未干过重体力活,仍然气喘如牛地继续坚持。午饭是一碗素白面条,平日挑食的他呼哧呼哧大口扒拉,收工时,他握着皱巴巴的工钱,不顾疲劳,一身臭汗地走到小卖店,挑了一个红色塑料带柄水瓢。

第七天去看黄河,魏程带了阿妈和弟弟一道同往。他们也是第一次去,一向忙里忙外的阿妈,竟孩童似地玩起了打水漂儿,哈哈直笑。魏程却沉默地坐在岸边,心事重重。

当晚他正收拾行李,忽然听邻居说阿大在坡下跌倒了,赶紧去寻。原来阿大摸索着去挑水,回来磕到大石头,脚踝肿了,躺在原地动弹不得。阿大叹口气:“这儿天旱,水珍贵,你也没能好好洗个澡。明天就要走了,水又洒了,阿大这点事都干不成……”那晚魏程背着阿大回了家,为他洗脚敷药。忙完,他坐到屋外的土地上,靠着墙,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第八天一早,全村人都来送行,包括阿大,执意拄着拐杖出门。到了分别的路口,阿妈掏出这几日熬夜缝出来的鞋垫塞给他,而魏程则从背包里掏出水瓢,小声说:“家里的早坏了,您用新的吧,我也没能力为阿大阿妈做更多——只能说声谢谢了!”一向腼腆的魏程,“唰”地当众跪下,满脸是泪。

阿妈用绿色头巾捂住脸,也哭了……

这个“顽劣”少年,七天之内,竟变成了一再掉泪懂得感恩的孩子。

13. 一个“沉溺于网络”的冷冰冰的“顽劣”少年,在互换人生角色的七天中,竟三次被感动得落泪。请认真阅读后简述他每次落泪的原因。(6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魏程一再掉泪是因为懂得了感恩。但令他的父母不明白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魏程为什么就不懂得感恩呢?难道是父母给予的还不够多吗?对此,请你结合文章为其作出合理的解释。(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乌鸦与狐狸的三个故事

故事一: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肉。她叼着肉飞回来,准备给孩子们当晚餐。当她在窝旁的树枝上稍作休息时,遇到了坏邻居狐狸。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就用甜言蜜语奉承乌鸦,还说她的歌声非常动听。乌鸦高兴极了,张嘴就唱,结果那块肉“啪”地掉下去了……

故事二:这一次,乌鸦又幸运地找到了一块肉。她衔着肉,习惯性地在家门口的树枝上稍作停留。

这时,那只狐狸又来到树下。乌鸦想,这回凭他好话说得天花乱坠,我也不会上他的当了。

谁知,狐狸却突然开口大骂起来:“你这只难看的臭嘴婆娘,谁见谁倒霉的丧门星。看啊!你那一身丧服的模样,就像刚从煤堆里钻出来的,叫人看了就作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叫还难听,谁听了谁晚上做噩梦……”

乌鸦没料到狐狸会来这一手,听着听着,气得浑身发抖。这次,她刚开口回骂,肉就从嘴里掉下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地跑了。

故事三: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乌鸦再次寻到一块肉。这次,她站在树上最显眼的位置上左顾右盼,巴不得狐狸早点出来。她想,这次不论你狐狸是说好听的,还是骂难听的,就是一概不理,看你能有什么办法?哈哈,馋死你这个坏狐狸!

闻到香味,狐狸又从家里钻出来,来到树下。可这次,他只是斜着眼睛看了一眼乌鸦,什么也没说,就在树下躺了下来。乌鸦从看到狐狸出来起,神经就一直绷得紧紧的,就等着看狐狸出什么招。可等啊等啊,狐狸就是懒洋洋地躺着,连看都不再看她一眼。

“这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乌鸦简单的脑子转了很多个弯,就是没想明白,“难道狐狸改变习性,不喜欢吃肉了?他诡计多端,应该千方百计弄到我嘴里的肉才对啊!我一定要弄个明白……”

“喂!狐狸……”乌鸦实在等得心烦,想开口问问狐狸到底怎么了。谁知这一开口,肉又掉了下去。狐狸哈哈一笑,叼起肉,慢悠悠地走了……

15. 分别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6分)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三次丢肉的遭遇让乌鸦痛心疾首。是什么造成了乌鸦的不幸?透过乌鸦的不幸,人们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呢?请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许全桂

当县委崔书记接到龙潭水库要决口的电话时,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他迅速叫醒司机老陈,立即驱车赶往龙潭水库。

车还未停稳,崔书记就跳了下来。透过几盏马灯忽明忽暗的光,他看到坝堤上已经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洪水的咆哮声中夹杂着人们慌乱的呼喊声。龙潭公社王书记像见到救星一样快步迎了上来:“崔书记,你可来了,洪水快要超过警戒水位啦!”崔书记一边高声让村民们安静下来,一边果断地叫村民赶快用麻袋装上土来加高坝堤。紧接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土被运了上来,崔书记和村民们一起把坝堤一层一层地垒高。肆虐的洪水只好在层层垒高的坝堤下旋转着,无奈地吼叫着。

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患有高血压疾病,站在坝堤上的崔书记忽然脚下一滑,一头栽向滔滔的洪水。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汹涌的狂涛已将他呑没……

不久,在坝堤下建起了一座坟墓,墓碑上写着:

崔中华同志之墓

龙潭公社各界群众建

1954年秋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1998年夏,一场比1954年更大的洪水又袭击了龙潭水库。龙潭人民在抗洪抢险的同时,内心不停地念叨着这位曾经与他们患难与共的崔书记。

此时,县委孙书记坐着奥迪轿车,带着县里的一群新闻记者和秘书来了。村民们远远地看着,低声地说着些什么。孙书记猫腰下车,记者们蜂拥着,镁光灯闪烁着。不知是哪位记者突然来了“新闻灵感”,提议让孙书记拿着锨,站在堤边,来一张“特写”。孙书记同意了。

孙书记站在堤边,记者们拥挤着过去准备抢拍镜头。孙书记刚要做一个紧张劳动的造型,突然,不知被谁碰了一下,孙书记一个趔趄跌到了坝堤下。“不好啦,孙书记掉到水库里了!”秘书小陈急忙大声呼喊起来。

然而,就在这呼喊声中,无情的漩涡将孙书记快速呑了进去,只留下瞬间可见的一只手,紧接着就完全消失了。

于是不久,在崔书记的墓旁又多了一座坟墓。墓碑正文写着:

孙家富同志之墓

S县人民政府建

1998年秋

17.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不同时期担任同一职务并先后在同一环境里产生不同影响的两个人物形象展开对比,使荣辱、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倾向。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个对比点加以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构思奇特,手法巧妙,褒贬爱憎之情显而易见。它热情赞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情鞭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 文章揭示的主题使人想起了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结合上文,品析这句诗中“活”与“死”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践与表述(60分)

(一)综合性学习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的家乡黄石素有“江南明珠”之称。她优美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独有的地方特色。有人曾用对联这样介绍黄石:“壁立大江张长老雨中垂钓,月澄碧波苏学士湖畔放歌。”

20. 请你找出对联中涉及的风景名胜及历史名人。(4分)

风景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你仿照以上句子运用对联的形式再介绍两处家乡名胜或历史名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50分)

题目:我多么想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可以补充如“快点长大”“远离脆弱”“飞上蓝天”等)

2.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天街小雨润如酥浅草才能没马蹄大漠孤烟直瀚海阑干百丈冰天涯若比邻千里共婵娟会当凌绝顶只缘身在最高层舍生而取义者也 留取丹心照汗青2. B3. ①“津津乐道”应改为“津津有味”或“目不转睛”等。②将“大赛的颁奖环节”改为“当大赛进行到颁奖环节时”或“大赛进行到颁奖环节”。③后一个“屏幕上”重复,应删去。④“即使”使用不当,应改为“虽然”。 4. 略。(共2分,每空0.5分)5.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每对一项0.5分,全对得2分)

二、6. 可怜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在此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在这对比中,充分表现出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和惆怅。(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8. A 9.有一个客人到主人家去拜访 10. A 对……说 B 认为11. A.“坐”通“座” B.“亡”通“无”C. “寤”通“悟” D.“反”通“返” 12.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见性,这样才能有备无患。13. 第一次:阿大拿出家中仅有的20元积蓄满足魏程去看黄河的愿望。 第二次:阿大为能让魏程洗个澡,摸索着去很远的地方挑水而跌倒。 第三次:阿妈掏出这几日熬夜缝出来的鞋垫送给魏程。14.魏程的父母只是从物质上尽量满足儿子的要求而忽视了其精神上的需要;贫穷的阿大和阿妈是用朴实的行为去感动魏程。(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5. 故事(一):乌鸦因经不住狐狸的奉承而丧失警惕以致丢了口中的肉。故事(二):乌鸦因狐狸的谩骂而冲动,又弄丢了口中的肉。故事(三):乌鸦因受不了狐狸的冷落而心烦意乱,再一次弄丢了口中的肉。 16. 人们的处境与乌鸦有相似之处。人们辛辛苦苦地忙碌,奔波,有时也只不过是为了找到一块“肉”。当他们带着“肉”凯旋时,也会遇到奉承、嫉妒、谩骂。这时,应以乌鸦的教训为戒,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心底无私,宠辱不惊。这样,乌鸦的不幸就不会在人们的身上重演。 17. 略。(言之成理即可给分)18.一心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而不计个人得失的领导干部装腔作势,只为自己考虑的领导干部19. 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空有躯壳,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而一心为人民、甘愿为人民牺牲的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三、(一)20. 风景名胜: 西塞山(或西塞怀古)、磁湖(或澄月岛);历史名人: 张志和、 苏轼(或苏东坡)

21. 略。(具有对联的特征且含有黄石地区风景名胜,如东方山、千岛湖、小雷山、铜录山等地名即可)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方案 篇4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定西市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定西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 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们每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教学中遇到问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男生少女生多,优分率偏低,待进生比例偏大。大部分学生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作文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语文学习态度欠端正,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随便学都可以考好。

五、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分析:

近年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变化不大。试卷分为“积累运用”、“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读”、“综合性学习”和“作文”六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最后是作文的写作。出题总体遵循“重视积累,突出读写 ,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计划及应试策略:

(一)三轮系列复习

九年级语文新课学习计划于2018年3月30日前结束。各单元不平均用力,古诗文单元重点上,现代文单元每单元精讲1篇课文即可,其余安排自习。

从2018年4月1日开始就正式转入了总复习阶段。到中考前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计划进行三轮比较系统的复习。三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序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轮:重基础,过好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关,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从4月1日到5月1日,系统复习十大方面的考点:字音,字形,词语,句子,古诗文默写,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复习基本篇 2 目和语文基础知识。按照“梳理与强调考点知识——指导学生练习巩固——教师讲解与示范”三个步骤进行。让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础知识与积累与运用的考点。并为第二轮复习打下基础。本轮以练习与学生积累为主。同时,为学生归纳各项知识清单:

1、汇总初中阶段课本所涉及到的拼音汉字词汇、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2、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等文学文化知识梳理。

3、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古诗名句及其赏析汇总。

4、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的用法汇总。

同时加强对书写习惯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字写得好的学生不参与。在做好上述复习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迎接县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轮:根据第一次模拟考试各项数据,认真查漏补缺,精准分析,以此确定复习方向和内容,并重视阅读写作,培养好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阅读方面,从5月1日到5月20日,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进行阅读的强化训练,注重学生的答题规范性与准确性,复习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作文练习要涉及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类型,对学生进行有思想、有真情、有材料的有效训练。本轮以读、写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迎接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三轮:重考查,培养好学生的应试技巧。

从5月21日到6月13日,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根据县第二次模拟考试各项数据进行查漏补缺,重点对学生进行中考应试技巧的训练,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自主复习,教师侧重点拨指导,并进行考试方法与答题技巧的辅导。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熟悉中考试卷,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为中考定下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本轮以考查、小结为主。

(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是对中考语文四大块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复习,即听说能力、积累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四部分,这一专题的复习是与三轮系列复习同步进行的,在具体操作中可分解到三轮复习的每一个过程。这一专题复习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1、积累部分:这部分的考试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具体做法:(1)把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中的默写题,按册收集、补充并打印制成若干A4纸的小卷。(2)每周用两三节课的课前十分钟,让学生默写小卷。(3)由默写小组长负责,学生互相批改,每错一处订正3遍。(4)每张小卷的分都由课代表登记在课堂评价表上。

2、阅读部分:

(一)文言文部分。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试题主要注重文言词句、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在出题形式上它涵盖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形式,以文言基础知识和对选段的内容理解为主,也有适当的延伸拓展,是课内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抓好重点,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其次要选好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第三,要把握考点。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试题一般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设计考题。第二方面应注意作者的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在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的。指导学生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把握文章,要弄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因此复习时应要把握“考点”。要求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印发不同文体的答题技巧材料给学生,精选这些文体的中考试题。讲评试题时,注重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有一些问题,可归纳出一个答题格式,教给学生。如复习说明文中带点字词的作用,一般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第二步,解释这个词放在句中表示的意思;第三步,分析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如是生动说明什么特征。有了这样的完整回答,一般就不会丢分了。

3、作文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学习4 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但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差,1、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习惯就能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泉,从而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2、指导学生仔细了解作文命题方式和评分标准。明确作文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七、三“补”措施

中考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运用与表达,同时也是考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阅历与认识、答题技巧及其思维能力,三“补”就是针对这些非智力方面的考查而用的。一补是充实生活素材,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勤于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现实生活的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学生个人思想火花的记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知识的应用与写作做准备。二补是提供中考信息:即教师注意搜集并呈现给学生新的出题方向、题型设计、学习资料、方法技巧等可用考试信息,让学生把握考试动态和方向。三补是提高应考能力:包括应考心理准备、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等。三补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谈心等形式进行。

09年中考语文复习 篇5

1.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大。(修改:把“逐步”改为“逐渐”)B.学习成绩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修改:在“提高”前加“能否”)C.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修改:删去“不”)D.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修改:把“改正”与“认识”调换位置)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市十六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新修订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条例》。(将“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B.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将“增长”改为“增加”)C.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注重锻炼。(在“注重”前面加“是否”)

D.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大。(将“增大”改为“提高”)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语义重复,删去“其原因”或者“造成的”)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C.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将“并且”改为“和”)D.荣获“最美乡村医生”称号的藏族医生洛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将“可以提升自我”和“能够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B.通过后天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和磨砺,使浙江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某些选手的记忆技能发生了改变。(去掉“使”)

C.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随地吐痰”之前加上“不”)D.广州是个国际化都市,请市民自觉保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把“保持”改成“维护”)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将“在作怪”删去)

B.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由于道路泥泞打滑,使多数救援人员不得不跪在淤泥中用肩膀顶着架子前行。(删除“使”)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将“自我”册去)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B.《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成长少女的可爱事件。(“少女”改“姑娘”)C.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品味到戏曲悠长的韵味。(去掉“通过”或“让”)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左右。(删去“大约”)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2016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巴西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删掉“凯旋”)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我的数学成绩迅速加深了。(“加深”改为“提高”)C.期末考前,班主任一再强调:切忌不能作弊,否则取消成绩。(“一再”改为“反复”)D.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一倍”改成“一半”)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充沛。(搭配不当,把“充沛”改为“健壮”。)B.进入初中后,他一直始终参加书法班的学习。(重复累赘,删掉“始终”一词。)

C.这篇通讯报道了一位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而鞠躬尽瘁。(缺少成份,在句末添加“的事迹”。)D.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就”改为“才”。)

9.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才能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直到最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

修改:将“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互换。

B.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修改:在“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后加“的科学”或去掉“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一句中的“是”。

C.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修改:“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D.国外处罚出售他人信息的行为,对未构成犯罪的,一律施以严厉的经济罚款。修改:应该把“罚款”改为“处罚”;或删掉“经济”。

10、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修改:在“注重训练”的后面加上“的措施”。

B.为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光华中学制订了严肃的规章制度。(修改:将“严肃”改为“严格”)。C.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修改: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D.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修改:在“有”前面加上“是否”)

1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放在“一叠”的后面)B.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把“却”改为“都)C.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把“使”改为“以致”)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去掉“不”)

1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把“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

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删除“使”)

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把“改革”改为“提高”)D.昨天上午,我等了他整整一个小时左右。(把“整整”改为“足足”)

1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件,学校政教处采取了许多安全措施,收到了成效。(“防止”换为“避免”)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删掉“突然”或“渐渐”)C.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去掉“是否”)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下降了一倍”应改为“下降了一半”)

1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或者“使”)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在“基本”“全部”中删去一个)

1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一期间,我省各大景区客流井喷,游人如织,密密麻麻。(删除”密密麻麻“)B.自国内首家专业未成年人门户网站“童年网”开通以来,深受社会关注。(删除“自”)C.能不能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功不可没。(删除“不能”)

D.五月的南方是个多雨的季节,要做好防洪抗灾的准备、(把“防洪抗灾”改为“防洪”)

1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修改:删除“正在”)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修改:删除“通过”)

1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修改:把“不要”删去)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修改: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修改:删去“通过”)

1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

B.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C.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

D.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在“乱穿马路”后加“的行为”)

19、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2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语意重复,“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B.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表意不清,“这样”一词指代不明。)

C.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缺主语,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 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用词不当,将“依赖”改为“依靠”。)

2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在句末添加“的方法”)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很多国内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去掉“批评”)D、雾霭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加大”改为“加剧”)

2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本届亚运会上,经过奋力拼搏,刘翔再次登上了男子110米栏冠军。(把”登上“改为”赢得“ B.通过观看航天科技展览,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删去”通过“或”使“)C.市长工作繁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市民的来访。(”市民的来访“改为”来访的市民“)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把”随地吐痰“改为”不随地吐痰“)

2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将”后果“改为”成果“)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服务“)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

2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把”广泛的“改为”广泛地“,再调到”交换“的前面)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在”经过“前加上”我“)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将”勇气“改为”信心“)D.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在句末加上”的重任“)

2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岳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将”深秋的岳麓山“中的”的岳麓山“删去)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感受世界,用美的心灵去看世界。(将”感受“和”看“对调位置)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及时“调到”发现“前面)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删去”能否“)

2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情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删去”久久“或”长时间“)C.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这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将”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改为”投资观念需要改变,理财水平有待提高“)D.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将”既然“改为”只有“)

2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建设南水北调的工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将”却“改为”都“)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删去”在……下“)C.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将”积极“改为”踊跃“)D.为了防止非法使用地沟油的现象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删去”不“)

28、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删去”切忌“或”不能“)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改为”中国人对刘翔这个名字都很熟悉“)C.广州举办亚运会,因为展示传统文化所以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把”因为……所以“改为”既……又“)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删去”经过")

29、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冶的古矿冶遗址和阳新的布贴画征服了无数热爱它们的人们。(“人们”改为“人”)B.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CY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经过”提到“丛平平”的前面)C.我们如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当今世界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提到“把”的前面)D.歌星、影星多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他们”换成“我们”)

30、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31、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修改:删去“由于”。

B.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修改:“人物”改为“形象”。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修改:“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D.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 修改:删去“否”。

32、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A.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修改:删去“能否”)

B.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句末加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09年高考语文作文复习评析教案 篇6

------考场作文评析教案

一、作文题目: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请以“让心灵在 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把题目补充完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自主确定立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文体不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少于800字。

二、题意分析

从题目提供的简要材料来看,本次作文的目的是通过设问,触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心灵”在本材料中可以理解为“思想情感”等内心世界,“憩息”可看作是“愉悦的休息”,也就是说人们的思想情感可以在某一个地方得到愉悦的休息,心灵得到慰藉。而这个地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在“书籍”、“舞蹈”、“绘画”、“书法”等“憩息”,也可以在“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中“憩息”,更可以在欣赏自然界一切美景中“憩息”,也可以在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中“憩息”。

三、学生作文素材运用情况分析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审题的规律,文章结构比较完整,在说理的过程中,理论论证的能力较强,但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就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比较大。

(一)事实论据的选用不符合中心观点 事例一:《让心灵在淡泊中憩息》

鲁迅的心灵被重创时,他选择了淡泊。眼看国家被压迫,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身为学子的他却无力挽救。于是,他弃医从文,放弃了那条在战场上轰轰烈烈,救死扶伤的路,选择了那条用文字叫醒国人的淡泊之路。

淡泊并不代表退出,它只是用更沉着、冷静的方式,让受伤的心灵有一处憩息之地。点评:鲁迅的弃医从文可以说是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选择了从文并不代表鲁迅对名利的淡泊,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他对国家民族的爱。事例二:《让心灵在微笑中憩息》

在音乐室的一幅画中,贝多芬总是紧皱双眉。那是一种对抗命运的愤然。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的心中,贝多芬是微笑的,因为他对生命、对音乐的热爱,耳聋并没有使这头雄狮倒下,他在维也纳音乐会上,当他弹奏完《欢乐颂》时,观众全体起立,我尽管听不到,但我相信,当这位伟大音乐家看到这一幕时,他的表情是微笑的。

点评:该考生受汕头一模的作文题目影响,选择了“微笑”作为切入点,但是他却曲解了“微笑”的含义,“微笑”不只是一个面部表情,它更应是一种对人生命运的坦然与乐观。贝多芬是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代表,但该考生却是通过想象贝多芬的表情是微笑的来论证观点,未免让人觉得莫名奇妙。

(二)事实论据的使用不能做到点明主旨 事例三:《让心灵在寂静中憩息》

面对仕途的坎坷,他没有消沉,而是纵情于山水。我想,他一定是在寂静中找到生命的真谛,不然,桃花源这一美好的世界怎么会使人如此向往呢?寂静就是桃花源,桃花源就是寂静,它们都是他的心灵的憩息地。

点评:陶渊明是这次作文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人物,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确实让他疲惫的心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慰藉。该考生选择了“寂静”这个角度,但是在论述的过程却没能把这种在寂静中心灵如何得到慰藉阐述清楚,只是停留于很表面的叙述,“寂静就是桃花源,桃花

源就是寂静”这一句更是让人感到迷惑。事例四:《让心灵在宽容豁达中憩息》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深居山林,过着悠闲的舒适生活,因为他厌恶了黑暗污秽的官场,唯有自己放开那浑浊的生活,才能达到今日闲静的生活,这启示我们宽容对待自己的功名利禄,不苦心追求,不违背意愿,让自己的生活和心灵在宽容中找到闲静的归宿。

点评:陶渊明的归隐在该名考生的眼中被看作是“宽容对待自己的功名利禄”,这一说法违背了陶渊明本人的意愿。与“宽容豁达”相关的事例有很多,为何偏要写陶渊明呢?这难免有套作之嫌。

(三)事实论据的使用与题目的主旨自相矛盾 事例五:《让心灵在失败中憩息》

苏轼就是一个那样乐观豁达的人,尽管他官场失意,却仍写出那样的文章,只因为他能让心灵在失败中憩息,心灵得到了休息,文章就能如此优美。

点评:题目的引言已提示我们心灵是在忙碌失意中被搓揉得疲惫不堪,我们就是要寻找一个舒适的空间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但该考生却把这个地方定为“失败的地方”,试问一个因失败而疲惫的心灵如何又在失败中得到慰藉? 事例六:《让心灵在动荡中憩息》

由于社会动荡,官场的黑暗,不愿意同人合污的陶渊明在田园中找到了心灵的休憩之地,他享受这田园带给他的乐趣,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使他的心灵在动荡社会中寻找到安宁。

点评:正是因为社会的动荡迫使陶渊明要寻找一片宁静的地方去获得慰藉,但该考试却让陶渊明重新回到动荡中去憩息,这难免自相矛盾。

(四)事实论据的观点确立上有所偏差 事例七:《让心灵在豁达中憩息》

**的行为令全中国人民感到震怒,而巴黎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更令我感到不可容忍。但是,我们不应有“抵制法货”等的念头。

豁达,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憩息,我们应该以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这些无耻的行为,拥有大国风范,展示出大国的魅力。

点评:西藏问题也是这次考生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在这个政治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切忌自己去妄加定论。

尽管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事实论据的运用上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我也很欣喜的发现有一些很精彩的文段,让人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现摘引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事例八:《让心灵在文字中憩息》

篆体行书,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存在。钩划之间,气象万千。览字,读的是一种气势。瞻仰先贤手书,让那气势精神涤荡心灵。陶行知曾对友人语:“教书二十年,从不被教本里的文章打动,及亲览岳飞手书《出师表》竟痛苦不已。”这大概就是文字于行云流水间让心灵澄明之所在。

事例九:《让心灵在爱中憩息》

若觉得累了,请想一想,家中有浓浓的饭香和暖暖的爱等待着你,不管再苦再累,家永远是一个幸福的港湾,父母的关怀与疼爱,是最好的药物。在外经历了风风雨雨,回到家,母亲轻轻一句:“孩子,回来了”就像是一股暖流流编全身。试问,疲惫的心,怎么可能不被它融化呢?那一条条在心室壁上的刺青,只是我们成长经历上的印记,有了家的温暖,无论它们再怎么突兀,也终被抹平。这份爱,有妈妈的一针,有爸爸的一线,为我们编织出这

爱的园地。《在宁静中憩息》

陶渊明厌倦了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于是他决定退出官场,隐居在山村里,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山村里悠然恬静的田园生活,让他放下烦恼的官场生活,让他心灵得以憩息。

考场优秀作文

1、让心灵在自然中憩息

人们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了满足,却也招来了烦恼。每天被琐碎的事情缠身,心灵不能自由自在地奔跑歌唱,而只能被束缚着,被搓揉着,实在是痛苦难耐的,疲惫不堪。想要找个地方让心灵憩息,举目四望,却只见高耸的大厦和人们越来越忙碌的身影,到底何处才能让心灵憩息呢?

我要说:“去大自然吧!”自然界中那峻峭的群山,那壮阔的波澜,那淙淙的流水,还有那虫鸣莺啼,鸟语花香,无一不让人心驰神往。漂浮的白云能按摩你的心灵,翠绿的青草能舒缓你的压力,柔和的春风能抚平你的皱眉,悦耳的鸟鸣能滤去你的忧虑。

让心灵在大海边憩息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看潮起潮落,看看与海浪搏击的海鸥。它们是否重新激起了你对生活的热情,是否重新点燃起了拟订生活的希望之火?漫步在沙滩,拾起那一片片贝壳,偷偷地许下几个心愿,眺望起伏不定的海水,让心也随之漂流到远方。

让心灵在山边憩息吧。“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把烦恼忘记,只聚神于眼前的花开花落,倾情于山中的溪水和鸟声,或是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神奇美景。重新感受生活的愉悦和激情。

让心灵在河边憩息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去听那黄河咆哮,你定能感受到什么是雄浑,什么是壮阔,它能冲击你的心灵,震撼你的心灵,你一定会为之折服。若不是黄河这么壮阔的河,那就静静地看着河水流淌吧,看它流过一个村庄。看村女在河边捣衣,孩子在其中戏水,看鱼儿在河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你的心灵一定能得到憩息。

但是,无论在自然何处放松心情,一定要记着不要带上忧愁和惆怅上路,它们会拖累你的身躯,拖垮你的脚步,只恐那美好的自然之景,也会载不动许多“愁”了。

让心灵在自然中憩息,带着你的疲惫的心,让大自然给你洗礼,安安静静地享受自然给你的心灵按摩,好好地舒适自己的心情。现代人要抽身于繁忙的生活,就请让心灵在自然中憩息。

2、让心灵在音乐中憩息

回到家中,打开播放器,进取一张自己喜欢的CD,靠在沙发上,任音乐的精灵随意地在身边跳动,享受着纯粹的快乐,随着音乐的流淌,带走喧闹中的烦恼,为心灵找一块憩息地。

身边的朋友总是说,怎么每次见到你都是这么开心呢?我总是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个永远都不会抛弃我的寄托,那就是音乐。是的,在音乐的世界中,找不到争名逐利,找不到阿谀奉承,更找不到世间的人情冷暖。无论你的身份、年龄、样貌如何,只要你希望,音乐永远都在你的身边,伸出友好的手。

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盲人歌唱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失眠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

他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憩息地,最终世界闻名。

也许有人会抱怨说,自己既没有灵动的双手,也没有美妙的歌喉,如何踏进音乐的殿堂?可是,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会吝惜自己的快乐,不会偏爱那些天赋之人,他需要的仅仅是一颗敞开的心,一颗愿意接受爱音乐的心。

当现实生活中的喧闹、烦恼占据了你原本轻松的心灵,请握住音乐的手,来一场游戏,激昂的交响乐击退你内心的恐惧,给你积极向上的斗志,喧吵的摇滚乐让你呐喊出心中的烦躁与不安,古典音乐让你在经典中遨游,沉入海洋的最深处,感受古今智慧的撞击,又或者,聆听随意的jozz,感受黑人故松的生活,倾听blues,想象农人耕种时悠闲与惬意,在音乐这个藏宝盆里,你一定会找到你的专属地。

每次不开心的时候,我会一直听着音乐。虽然总会遇到不好的事情,但音乐却从来没有讨厌我,它总是为我准备好结实的依靠。听着Christina富有爆发力而充满感情的声音,我是满足的,无论在何时何地,音乐总是一如既望地支持着我们。

当你难过,烦恼时,不必躺在一角独自伤怀,握住音乐的手,为自己找一块永远纯净的憩息地。

3、让心灵在读书中憩息

书页泛黄不释手,只因其中存真理。

海纳百川成阔大,书读千遍牧心灵。

——题记

我平凡的文笔表达不了我对书的喜爱,我稚嫩的语言抒发不了我对书的感激,我拙劣的文字也勾勒不了我对书的眷恋。浅薄如我者,只能捧一颗纯粹的灵魂,让心灵在读书中憩息。

厌倦了灯红酒绿纸迷金醉,不妨选一处绿阴,品一壶香茗,捧一本书,徜徉于书的世界,沉淀着心中的轻浮,抚慰那被搓揉得疲惫不堪的心灵,让心灵得到尽情的放牧,重拾精神的家园。

走进盛唐的醉仙楼里,与李白捧起月光,然后揉碎于酒杯中,与他对影成三人,该是如何写意。

走进红楼的大观园中,与宝玉谈笑风生,抑或倾诉儿女感情的参缠绵悱恻,该是如何的感动。

走进海子的诗集当中,与海子一齐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走进食指的世界里头,与食指一起拨开绝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走进繁华的上海都市,与张爱玲一起感受上海百态,领悟语文的深度。让心灵在读书中憩息,其实便是使心灵重新焕发生机,让心灵在读书中得到另一种升华,并与之擦出智慧的火花,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书,这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是与古今中外一切民族擦出灵魂火花的过程。”

可是,在当今有太多的灵魂活得太累了。为利益鱼死网破,为欲望不惜一切,忙着去斗争,忙着去索取,却不肯停下来让灵魂憩息,最后无可避免地憔悴在自己的心路上,可悲!是呀,停下匆忙的脚步吧,“等一等灵魂”,让心灵憩息于书中。

在读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需要极力隐藏或过度防御,你大可以褪去表面的浮华虚荣,除去表面所有的伪装,让心灵的本真在读书之中映照出来,重现出本真的光芒。

其实,让心灵在读书中憩息,原本就是充实生命,原本就是收获人生啊!匆忙脚步且停下,憩息心灵读书中。若能探得书中趣,此生受益定无穷。

4、让心灵在文学宝库中憩息

面对不堪忍受的喧闹,穿梭于灯红酒绿的繁荣都市,我不由心里一紧,似乎被这些快节奏生活搓揉得体无完肤。这时,她可能就最能抚慰我了。

正当夜深阑静,窗台上的香茗正散发出醉人的清香。这时,也把他吸引来了。瞧,那不是苏东坡吗?袒臂露乳,豪迈奔放。正以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阔激励我,给我以无限的动力。然而,他又以贬谪退隐的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可这次他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指导我不要一遭挫折而萎靡不振,而要乐观地应对。然而,人生在世,要摆脱痛苦又谈何容易呢?这时,他教我拿着大毛笔纵情挥毫,抒发人生感慨,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何必处处耿耿于怀呢?

正当苏轼拂袖而去时,又迎来了一位手拿酒壶、脚著木屐直登天姥山的才子。他才华横溢,但厌恶官场纷争,于是他退隐江湖,脱离尘世。好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它教会了我抛弃阿谀逢迎,只需做回自己的道理。面对善与恶、名与利的碰撞,他教会我释怀。每当内外交困,祸不单行时,他又会吟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显豁,他,李白,就是这样一位超凡脱俗的才子,更是人生的智者。他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种种挫折都是一种色彩的添加剂,让我的心灵得以放飞,得以释怀。

风吹开了另一本经典名著,让我看见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坚韧,也有愤疾世俗的不屈。你是中国文学的国父,我以你为荣,更以你为师,是你教会了我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让我可以在学习中感悟社会历史的发展,领略学习生涯中的蕴味。此时此刻,我没有了生活快节奏的不安,是你给以我平静。

我还要加入流光溢彩的大观园中,沉浸于《红楼梦》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中;也要陶醉于西方文学巨著中,一睹他们借写作来释怀的风采,以让我更好地放飞绷紧的心灵;也要在《亮剑》中构建心灵的防护栏,不被外界所击倒。

绚丽多彩的文学宝库,你以宽厚的胸收留了我,让我能在你那里憩息,让心放飞。此时我正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去迎接更新的生活,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倾恋!

5、让心灵在书香中憩息

“叭嗒、叭嗒”的是匆匆的脚步声,“呜——”的是汽车疾驰而过的滚滚浓烟,“扑通、扑通”的是疲累的心跳声,我那疲累的心灵告诉我:它需要在书香中憩息。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要的并不是黄金屋,也不是颜如玉,而是要给心灵一片溢满书香的天空,让它好好地憩息。

找开彼得〃梅尔的游记,我的心灵便置于托斯卡纳的一片艳阳下,徜徉于普罗旺斯那一望无际的薰衣草田中。我的心灵时而漫步于普罗旺斯的集市,看着小镇上的人们热情的笑脸,时而又休息于托斯卡纳的一个小酒馆中,眯着眼,看着午后那温暖的阳光。

闭起眼睛,深吸一口乡村中芳草的气息,我的心灵在书香中找到了憩息地。

捧起陶潜的诗集,心灵回到那个遥远的朝代,坐在树荫下,与陶潜闲话家常,感受着“种豆南山下”的快意,领悟到“心远地自偏”的闲适。在心灵憩息中,不时与陶潜一起“戴月荷锄归”,体验一下农家生活的乐趣。

站在南山脚下,呼吸着浓浓的田园气息,我的心灵告诉我,这真是一块让心灵憩息的宝地。

翻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的心灵已迫不及待地朝着游人的欢声笑语方向飞去。跟随着太守和游人的脚步,欣赏着山中的鸟语花香,真真地感受到滁人远游的乐趣。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的乐趣是与民同乐,而我的心灵也在这次游玩中得到了憩息。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沉浸在与民同乐之中,心灵也在憩息中得到了升华。

如果说现实的世界是喧闹的尘世,给心灵源源不断地加大马力,超负荷的心灵无奈地呻吟,那么书则是一片静谧的桃花源,为你的心灵减压。在一片青山绿水中,由书香中透出的芳草的清香,是让心灵憩息的好地方,是最好的减压剂。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篇7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 (2分)

2.读下面语段, 完成下列各小题。 (3分)

我在巴塞尔中世纪的石子羊肠小路上徜徉, 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住家和店铺, 连路灯都是仿古油灯模4样。而巴城现代化的街道也是细窄安宁的, 店铺林立却少渲嚣, 一派艺术氛4围, 仿拂它不是真正的城市, 而是在拍着中世纪的电影。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模 () 氛 ()

(2) 改正语段中两个错别字。

___改为___ ___改为___

(3) 语段中“徜徉”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 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 一遇空闲, ________其是多么短暂, ________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的事, 则_______终必有成。

A.尽管还日积月累B.无论都积少成多

C.即使也垒土成山D.因为所以集腋成裘

4.仿写句子。 (2分)

风从水上走过, 留下粼粼波纹;哨鸽从天空飞过, 留下串串欢韵;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从树林穿过, 留下圈圈年轮。啊!朋友, 我们从人生走过, 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5.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 请改正后写在句子下面。 (2分)

(1) 为了避免地震后不暴发传染病, 受灾地区的地方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

(2) 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6.名著阅读填空。 (3分)

(1) 《格列佛游记》中________ (国家) 的人相貌异常, 服饰古怪, 整天沉思默想。

(2) “白石雕像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 他停住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往后仰着;他不再要求胜利, 胜利, 使他厌恶, 他已征服了, 自己被征服。”这是意大利的___________的雕塑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喜欢看中外文学名著, 如《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可妈妈不允许你看, 理由是这些书都不在中考的范围, 她只允许你看中考的十部名著。为此, 你该如何劝说妈妈?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不少于30字。 (2分)

8.按原文填空。 (12分)

(1) 烟笼寒水月笼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书抵万金。

(5) 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蒹葭萋萋,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8)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 目前, 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解决了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 露出欢欣的笑容。这正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向往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

B.《三峡》选自《水经注》, 作者是北宋地理学家、教育家郦道元。

C.《望岳》《春望》的作者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甫, 后世称之为“诗圣”。

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选自《珠玉集》, 作者是宋代词人晏殊。

二.阅读 (60分)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然后回答10〜13题。 (10分)

[甲]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乙]艾子 (1) 游于郊外, 弟子通、执二子从焉, 渴甚, 使执子乞浆 (2) 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 执子揖而请, 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 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而不与, 执子返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 通也当往。”通子见父, 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父喜, 出家酿之美者与之, 艾子饮而甘之, 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 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 (1) 艾子:作者假托的战国时的人物。 (2) 浆:饮品。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 贤者能勿丧4耳。

(2) 出4家酿之美者与之。

(3) 故患有所不辟4也。

(4) 使4复如执之认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2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 执也未达, 通也当往。

12.[甲]、[乙]两文表达了作者不同的人生主张。[甲]段主要告诉我们在人生需要抉择的时候, 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而[乙]文则侧重于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14〜20题。 (20分)

(1) 大兴安岭的春雪, 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 朵大, 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 犹如畅饮了琼浆, 轻盈, 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 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 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 安抚着人们掠美的眼神。

(2) 我是喜欢看春雪的, 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 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 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 在雪花中闪闪烁烁, 气象苍茫而温暖, 令人回味。

(3) 去年, 我在故乡写作长篇。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 正写得如醉如痴, 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 我就在你楼下, 下雪了, 我来给你送伞, 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4) 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 我用不着伞, 你回去吧, 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 怕把你浇湿, 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 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 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 你回去吧!

(5)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 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 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 微弓着背, 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 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 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 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6)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 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 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 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 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 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7)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 我将电脑关闭, 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 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 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 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 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 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 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 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8) 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 下楼, 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 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 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 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 说我错了, 请她不要伤心了, 她背过身去, 又抹眼泪了。

(9)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结婚时, 最高兴的就是她了, 她知道自己把女儿交给了一个最放心的人。我爱人去世后, 她大病一场, 一年中衰老了许多。她大约知道无人疼怜我了, 向我张开了衰老的臂膀, 把她那受了命运伤害的孩子又揽回怀中, 小心呵护着。可我虽然四十多岁了, 在她面前, 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10) 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 便在晚餐桌上, 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 我可不去惹你!

……

母爱/是一个枕头/枕着我鹅黄色的梦/我不怕长胡子的陌生人/也不怕黄鼠狼

母爱/是一张犁/犁过我红褐色的心田/抽出了几片叶子/和一个朦胧的幻想

母爱/是一面网/网住我褪色的灵魂/我从坟墓中爬出来/把勇气灌满行囊

母爱/是一把伞/撑起我头顶的天空/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14.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3分)

15.第 (5) 段“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一句中“不可饶恕的错误”指的是什么? (2分)

16.选文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17.从全文看, 第 (9) 段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分)

18.选文第 (10) 段写母亲“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数落”的意思是责备, “原谅”的意思是“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 不加责备”, 两个词语看起来相互矛盾,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3分)

19.读文末的那首小诗, 回答问题。 (4分)

(1) 说说这首小诗的感情基调。 (2分)

(2) 引用这首小诗有何作用? (2分)

20.读完本文后, 请你说说我们该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 (2分)

(三) 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21〜26题。 (15分)

迷雾探踪

(1) 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 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 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 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雾称为大雾, 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

(2) 大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的时候, 大家肯定能看到锅上方总是有雾气产生, 大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 只是形成的范围大, 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 气温愈高,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 反之愈少。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 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 将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 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 雾就形成了。

(3) 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 飞机不能起飞和降落,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河面、湖面和海面上航行的船舶等, 都因雾天能见度差导致交通事故增多。另外, 雾对农业生产也有危害, 如果连续数天大雾, 将使农作物缺少光照, 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三天以上的大雾, 就容易引起赤霉病。专家提醒说, 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 雾滴中含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 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几十倍。所以, 在有雾的天气里, 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 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4) 既然大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大雾呢?

(5) 针对大雾形成的过程, 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 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雾可以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如机场跑道等, 采取一定的措施, 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 产生大量凝结核, 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三、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 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 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 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 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查, 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 距离作业下风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 降雪时间持续约43小时。降雪后有小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到20米增加到300米。

21.请你说出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分)

22.请用一句话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23.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危害? (3分)

24.第 (3)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25.选文第 (5) 段中加点的字“约”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3分)

26.选文第 (5) 段所举陕西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哪种方法? (2分)

(四) 阅读下面选文, 回答27〜31题。 (15分)

一步

(1) 人的一步很有限, 上前一步, 不上前或退后一步, 粗看并无多大差别。可生活就是这么有趣, 许多时候, 上前一步便与不上前一步大相径庭。

(2) 君不见, 垃圾箱附近遍地是垃圾, 痰盂周围尽是痰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不正表明, 有为数不少的人, 缺少了上前一步的素质?把垃圾倒在垃圾箱外, 把痰吐到痰盂周围, 虽然也有了讲卫生的意识, 可惜只因少上前一步, 便前功尽弃了。

(3) 公共汽车前, 还有另外一种上前一步的现象:本来, 排队候车长龙静卧, 但车一到, 总有人抢前一步。只因为这一步上前, 便搅惊了卧龙, 破坏了秩序, 争先恐后的拥挤, 导致了汽车门口的喉梗阻。这种做法不文明姑且不论, 单说速度也远不及鱼贯而入了。而挤到车上的人, 却又往往懒得更上前一步, 以至于公共汽车每每出现门边挤, 密不容针;里面空, 疏可走马。在这里, 抢着上前与不上前一步正好像一面镜子, 映照出某些人心理畸形, 映照出市容的病态, 多么值得咀嚼的一步呀!

(4) 在道义、荣誉、利益、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 上前或退后一步, 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战场上, 有跃上一步舍生取义的英雄, 也有退后一步心惊胆裂的孬种。生活中, 亦有见困难就上, 见荣誉就让的高风亮节者;亦有争名夺利, 步步进逼的卑私之徒。面对偷盗、抢劫、行凶的歹徒, 有人上前一步, 堵住了罪犯;有人退后一步, 放走了罪犯。一步虽小, 却往往鉴出风格、精神、品貌。关键时刻, 小小一步, 更是意义重大。竞技场上, 一步之差, 常有天壤之别;人生路上, 一步之错, 往往终成遗恨。珍重脚下, 走好“这一步”, 马虎不得哩!

27.提炼选文的中心论点。 (3分)

28.选文第 (3) 段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来讲道理。其中的“卧龙”和“喉梗阻”各指的是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29.指出选文第 (4) 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2分)

30.选文用例很多。第 (2) 段与第 (4) 段中的事例可否换一下位置?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

31.下面哪个名言更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说说理由。 (3分)

(1)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2)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作文 (60分)

32.从下边两题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

(一) 题目:不一样的____________

(二) 晨曦中, 小小的花苞含着露珠悄悄绽放;烈日下, 娇弱的小女孩抬起明净的脸庞给了疲惫的你一个灿烂的笑容;晚霞里, 一对老年夫妇颤巍巍地相互搀扶走过你的视线……生命的旅程里, 总有一些景, 一些人, 一些事, 在你的脑海里深深地烙下印记。也许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打动着你, 影响着你, 改变着你……请以“影响”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选 (一) 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选 (二) 题目自拟。

(2) 文体不限, 600字以上。 (如果写诗歌, 不少于20行)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 书写优美, 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达到此项要求, 评分时可酌情加2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写错一字扣0.5分, 直至扣完为止。

2. (1) múfEn (2) “渲”改为“喧”“拂”改为“佛” (3) 悠闲自在地走。 (每小题1分, 共3分)

3.B (2分)

4.参考示例:骆驼从沙漠上走过, 留下深深脚印或风从秋走过, 留下阵阵金浪等。 (每空1分, 共2分)

5. (1) “避免”和“不”重复, 去掉一个。 (2) “义务教育”后加“的权利” (各1分)

6. (1) 飞岛国 (2) 米开朗琪罗《胜利者》 (每空1分, 共3分)

7.答案不唯一。围绕话题1分, 语言通顺得体1分, 字数不够, 酌情减分, 直至扣完为止。共2分。

参考示例:妈妈, 我读文学名著不是为了应付中考, 而是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提高文学素养, 对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您就同意吧。

8.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 烽火连三月 (5) 长河落日圆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7) 白露未晞 (8) 弓如霹雳弦惊 (9)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10)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各1分)

9.B (2分)

二.阅读

(一) 10. (1) 丧失 (2) 拿出 (3) 通“避”, 躲避 (4) 假如, 假使 (各1分)

11. (1) 采用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 但有人不用;采用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 但有人不去做。 (2) 执子没有达到要求, 还是让通子去吧。 (各1分, 共计2分)

12.舍生取义为人处世要学会变通 (意思对即可) (各1分, 共计2分)

13.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并运用讲道理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进一步论证。 (意思对即可) (2分)

(二) 14.“伞”是本文叙事的线索, (1分) 也是母爱的象征, (1分) 含蓄地点明了中心, 耐人寻味。 (1分)

15.拒绝了母亲对“我”的关心, 责备母亲的关心。 (2分)

16.比喻或拟人 (1分) , 生动形象地写出雪中凄清、苍茫的景象, 烘托出“我”后悔自责的心情。 (2分)

17.插叙。 (1分) 回忆了母亲对于成年后的“我”的关心, (1分) 突出文章中心。 (1分)

18.母亲心里还有委屈, 所以对女儿还有一丝抱怨;但母亲毕竟深爱女儿, 因此又原谅了女儿。这句话表明母亲用抱怨的方式化解了之前的不快, 这是母亲对女儿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意思对即可) (3分)

19. (1) 整首诗充满对母亲深切的热爱 (或感激) 之情。 (2分)

(2) 在结构上, 起到照应标题, 使文章结构完整的作用 (1分) ;在内容上, 起到歌颂母爱, 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1分)

20.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对母爱的理解与感激即可。 (2分)

(三) 21.逻辑顺序。 (2分)

22.说明了什么是雾以及雾的成因、危害和人工消雾方法。 (2分, 每个0.5分)

23.对交通影响很大, 对农业生产也有危害,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3分, 每个1分)

24.举例子、列数字。 (各1分)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雾对农业生产也有危害。 (1分)

25不行, “约”字起修饰限制作用, 说明降雪时间为3小时左右, (1分) 去掉后变成降雪时间正好为3小时, 与事实不符, (1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分)

26.吸湿法。 (2分)

(四) 27.珍重脚下, 走好人生每一步。 (或答结尾句) (3分)

28.“卧龙”指有秩序的候车队伍 (或乘客) ;“喉梗阻”指车门被阻塞。作用是生动地写出了上前一步造成的不良后果。 (4分)

29.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分)

30.不行, 全文是按照由生活小事到大事的顺序排列的, 说理是逐层深入的。 (3分)

31. (1) 合适。因为此名言和文章都是说要审慎自己的行为, 哪怕是点滴小事, 与论点一致, 而 (2) 的意思是持之以恒, 不能证明论点。 (3分)

三、作文

09年中考语文复习 篇8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重蹈fú()辙

huà()然贯通

2.修改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2分)

断壁残桓()

格尽职守()

3.为下列词语各写出一个同义(或近义)词。(2分)

和煦()

十拿九稳()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句子中的错误。(2分)

(1)在座谈会以后,同学们大都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2)对于毕业后是升高中还是上中专,两个人协商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5.下面两题任选其一完成。(2分)

(1)仿句造句:

洋槐花开了,人们首先闻到了令人忍不住深呼吸的香气,然后惊异地发现房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对联的下联:

处逆境心,需用开拓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填空。(10分)

(1)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木兰诗》)

(3)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4)《(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7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

(3)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简单说说邹忌谏齐王高明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8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

(1)何奇之

奇:______________

(2)何来谒上

谒: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3分)

(1)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数: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_____________

(3)诸将亡者以十数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短文所提供的内容,说说萧何这个人物的特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

两个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高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

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选自《周国平散文选》)

14.文中共讲了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4分)

(1)文章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中的“远逝”这个词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为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谈谈这篇文章在组材上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对文章中的物理学家网基米德的行事怎么看?请谈谈你的想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中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确,日常生活中,这种“迹象”很多,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一个。(字数在100字左右)(10分)

四、作文。(80分)

20.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任选其一)

(1)请以“我喜欢做这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不久前,一支外国著名足球队来我国进行友谊赛,其中有著名的贝克汉姆、小罗纳尔多等大牌明星。几天后,这支球队离境。球队曾下榻过的酒店服务员感触颇深:有的球员的屋子里凌乱不堪,烟头、酒瓶到处乱扔;有的屋子里甚至留有用床单擦过皮鞋的痕迹……唯有贝克汉姆住过的房间,物品摆放有序,床单整洁,就像其入住之前一样一尘不染。这些是一些细节小事,可这些细节小事也折射出人性中的某些特点。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五、附加题。(8分)

(一)名句填空。(2分)

1.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2.而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叙述了一个英国医生漂流到几个幻想国的故事。其中第一卷写的是在小人国的游历见闻;第二卷写的是在大人国的游历见闻。在游历多年之后,主人公历经社会、人生百态,最终看破红尘,终生与_______________为友。

2.《海底两万里》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者________________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个怪物,以为是_______________,便邀其共同追捕,结果发现并非怪物,而是一构造奇特的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禁毒排查管控工作方案下一篇:防触电安全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