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节传播方案
传播学概论论文
题目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绥宁县旅游景点传播方案 设计艺术学院 广告设计 广艺0802班 080510163 欧阳倩茜 赵志明
2010年6月10日
绥宁县旅游景点传播方案
绥宁介绍:绥宁县以黄桑自然保护区、花园阁、神坡山、洛口山四大风景区闻名于世。丰富的自然资源,瑰丽的山川景色,浓郁的地域风情,璀璨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相继有《炎帝传奇》、《秋收起义》、《古道西风》、《痴虎》等影片在境内拍摄,被省级有关部门定为影视拍摄基地。
绥宁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南岭山脉八十里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脉南支的交汇地带。境内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溪谷平原多种地貌。南、北、东三面高山环抱,中部纵向隆起,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多姿。苗族寨落大多依山傍水,或在山冲,或在溪畔。村前寨后,喜植枫、椿、樟、梧,杂以棕榈崐修竹。
(一)四八姑娘节策划
一、节日背景:
绥宁县地处湘桂交界处,境内多民族聚居,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绥宁苗族杨姓传统的“姑娘节”。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在战斗中被敌军俘虏,关在牢房里吃不上饭。妹妹杨金花心生一计,到山上采摘黑饭叶榨汁,拌在糯米饭里,农历四月初八这天给哥哥送过去。狱卒看到黑米饭,不敢抢食。杨文广吃了黑米饭以后,力大无穷,砸破牢笼,冲出了困境,杨金花却在救援中牺牲。从此,苗族人就专门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作纪念杨金花的姑娘节。每年的这一天,杨姓的人要把出嫁了的姑娘接到家里吃黑米饭过节。苗族同胞聚集在一起,喝烧米酒,吃黑米饭,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青年男女则互对情歌,双方中意者遂结成终身眷侣。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二、举办目的:
宏扬中华民族的尊敬、爱护女人传统美德,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良好社会风尚。,以节为媒,让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举办姑娘节,可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商机。
三、组织机构:湖南省绥宁县旅游局
四、节日时间:每年4月8日
五、节日庆祝活动:
1、举办众人打擂台比赛
可节日之前或节日庆祝当天选出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事先设置一系列闯关游戏,例如智力问答、力量较量、勇气大考验等关卡。鼓励在场各位年轻小伙子勇敢的闯关,选出最后一位获胜者,可获得姑娘精心制作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礼物或者当地旅游纪念品。
2、组织“游古城、观民俗、品小吃”古城观光活动
盛装游演,组织民族群众方阵进行巡游,充分展示苗侗风情,让游客感受当地独特的民族风味。可组织开设“小吃街”,将当地特色小吃汇聚,销售当地特产。同时可设“民俗风趣展”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特色的纪念物品。
3、组织“爱绥宁,唱山歌”活动
万人狂欢姑娘节,组织河桥两岸百余山歌手与河中竹筏上众多山歌手进行情歌对唱。同时组织游客们与当地山歌手学习如何唱山歌,让游客尽情感受山歌的魅力,让他们在歌声中找到浓浓乡情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二)黄桑旅游推广策划
一、策划背景:
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绥宁县西南部(东经110度,北纬20度),总面积240平方公里。东西与城步、通道接壤,北与靖县相毗邻,系五岭山系和雪峰山系的相接地段。以其为中心的周邻地带没有任何污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神奇的绿洲”。著名景点有六鹅洞、鸳鸯岛、铁杉林、大门洞、上堡古国、坪溪等景区。景区以原始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为主,景区内古木参天、林木繁茂,有多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县有很高的品位和旅游开发价值。
二、市场分析:
黄桑是被誉为“一块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绥宁县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有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和“天然氧吧”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黄桑景区一直以来未能很好地将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包装推销,至今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未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效应。目前正值生态旅游倍受游客青睐并在市场迅速走红的大好机遇,黄桑这一原生态旅游品牌谋划得好坏决定了遂宁县旅游产业在下一轮瓜分旅游市场博弈中能否得以迅速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挑战。
该旅游度假区内古木参天、林木繁茂,拥有长苞铁杉、穗花杉等多种珍稀树种和华南虎、黄腹角雉等珍贵动物,境内有五大景区、十大溶洞、三大瀑布等自然景观,是国内影视拍摄的重要基地。已初步建立和开发了大门洞、六鹅洞、铁杉林、鸳鸯岛、九溪冲等一批旅游景点和斗牛、漂流等旅游项目,并与城步南山、通道侗乡整体连动,成为桂林——张家界旅游线的重要环节。
按照1996年及2001年的接待人数估算,项目建设后预计年接待旅游人数达10万人。城步南山、黄桑、通道旅游循环圈形成后,旅游收入将逐步上升。市场前景看好。
统计表明,1996年黄桑生态旅游共接待2.6万人次,1999年接待3.6万人次,2008年预计接待8万人次,而且呈递幅增长。以每天200—300人次和人均300—600元计,日营业额6—18万元,全年收入2200—6500万元。
三、推广策略:
黄桑作为旅游产品如何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必须从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着力改善旅游环境,拉开旅游产业链条,用文化、原生态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内涵、提高品位、精细包装,突出自身亮点和文化底蕴,提高景区美誉度,叫响“原生态休闲胜地、民族民俗风情园、浪漫恋情走廊”的名头。具体可从以下三点施行:
一、准确定位,抢抓机遇。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原生态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增强了黄桑景区作为原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可在一些相对较近的城市加大宣传,亮出自己独特的旅游特色。
二、巧妙构思,包装出味。可挖掘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立民俗文化村,组织民族民俗风情歌舞表演;同时可运用当地天然独特的自然景色,掘浪漫恋情文化资源,将鸳鸯岛沿线打造成“浪漫恋情走廊”。既运用当地特色,建立特色旅游观光项目。
三、科学规划,引导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四、推广手段及目标:
可修建景区内卫生、水电、通讯系统改造,人文景观修复修建,以及民俗文化博物馆、影视拍摄基地、黄桑四八姑娘节主题园、户外拓展中心、原始狩猎中心建设。
一、文化是旅游的源泉
最开始的旅游仅限于山水之间,只要有山水的地方就能成为一处旅游胜地。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提高,旅游业也因为有了文化的加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旅游逐步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活动,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比物质更高一级的精神方面的享受,这种享受更多的表现出人的社会性。因此,旅游业的发展目标逐渐向文化靠拢,不断跟随历史资料挖掘文化底蕴,借此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关键。无论游客是否有文化、是否真的懂得文化的深远涵义,他们都希望通过具有文化的旅游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使自己在精神或审美上达到更高的层次。旅游满足于人们精神性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这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业的兴起离不开文化。
二、旅游业中的文化气韵
旅游者开始一段旅程,就意味着不断被外在资源所吸引。无论是真山真水,还是专门为旅游者开发的人工旅游资源,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解读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旅游者的文化动机激发了旅游行为的产生,同时,旅游者的出行行为也刺激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产业天然地带有文化产业的气韵。很多旅游景区景点都是以文化为起点,比如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教育基地;佛寺道观,可以传播佛教道教文化;博物馆、文化馆更是饱含了悠久的中华文明;曲阜因为是孔子故乡的缘故,成为一处旅游胜地。人们通过旅游参观,访寻先烈路迹,既锻炼了身体,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又增长了见闻、陶冶了情操。旅游参观活动让文化深入浅出、不再晦涩难懂,让文化广为流传,我想这也是孔夫子当年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讲学的原因之一。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世人,教育可以通过“游学”方式进行。因此,现在的旅游业中已经完全覆盖了文化的气息,以独特的发现视角,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自身的发展。
三、旅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在文化演进的漫长过程中,旅游一直作为一种活动起着潜在、细致而微妙的作用。自从旅游业与文化有机结合之后,旅游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载体,文化通过旅游的演绎与宣传,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与理解。例如闻名古今的中国教育学家孔子,曾带领门徒们一起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王,传播着仁爱思想,同时又从亲身经历中丰富和发展儒家学说的内涵。同时,历史的发展也促成了唐代玄奘印度取经的传奇故事,他为中国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在游行中把大唐的文化与文明传播到各个国家。甚至还有外国的马可·波罗远游到中国的经历,他不仅开阔了西方人的新的视野,而且把西方文明的魅力深入到中国人心中。事实说明文化只有在不断的游历,不断的行走中才能得以传播、得以发展。
旅游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是对不同思想、情感、心理、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礼俗等文化方面的储存、传播和反馈吸收,不是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一种巧妙的传播手段把文化像纷飞的蒲公英种子一样飘散到世界各个角落,其实旅行本身就蕴涵着相应的文化特征。
四、旅游活动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趋势中,旅游活动对文化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旅游活动中包含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等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旅游传播到人群中。人们又通过旅游活动把自己学到的文化传播到其他人,并同时接受来自他人的文化信息。这种互为异质的文化交流形成的文明程度的反差,自会启发人们去比较和鉴别异己文化的优劣,不断引导人们从低文明走向高文明。显然,旅游活动在文化传播中起着调和的作用。
其次,风俗礼仪的中西交融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中国人越来越多地重视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同时中国的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也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尊崇。此现象说明旅游对文化的调和是自然缓慢的,多种文化的交融。
五、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导游在带队旅行时“指出有趣的事物给游客看”,这至少意味着,导游从旅游者举目所见的斑斓纷呈的景象之中做出了筛选,找出那些他认为值得旅游者关注的事物。导游选择“有趣的事物”的依据,有可能是他个人的偏好和品位,也可能是他接受的专业训练、雇主或者是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或者是根据他所猜测的旅游团成员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总之,有一系列客观、主观因素影响着牡丹江市旅游区导游的旅游文化传播。
购物是旅游过程中常出现的环节,所以,经济利益的驱使是导游带团中一大影响因素。而且,导游的文化水平影响其内容,继而影响其传播手段与传播内容。这两个因素显而易见,在此不作更多解释。这里主要讨论游客性质、传播环境与工作性质、社会组织与地方精英这几个影响因素。
1.1 游客性质
导游员的角色行为不仅仅要符合其位置的相应规范,更多还受到旅行团中与之互动的旅游者心理活动的影响。旅游景区导游擅于针对不同游客的旅游动机、期望值,根据游客的年龄、职业、籍贯、组团性质等来区分游客的类型,并选好旅游的专题,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学生团就唱民歌、讲红罗女的传说故事、朝鲜族风俗习惯啊。带老年团,像我们没文化,有很多有文化的,讲那个历史啊,你也讲不过他们,在他们面前就千万不要讲。你讲他也反驳你,你没他文化高,你讲历史也讲不过来。重庆人跟他讲历史是浪费,因为他们根本不想了解,如果你跟他们唱歌带他们去玩,那他们就很喜欢的。上海北京人,如果你跟他讲朝鲜族的一些东西还有镜泊湖、东京城的历史之类的,他们反而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导游都认为,游客最感兴趣的还是镜泊湖的民族风情,所以他们喜欢选择这样的事物现象去传播,认为从民俗风情内容切入最容易活跃气氛。
1.2 传播环境与工作性质
镜泊湖景区的游人一般选择一至两日游,镜泊湖风景区与火山口地下森林公园各占一天时间,所以,由于行程时间的局限性,导游也不可能做到将本地文化全面地进行传播。调查反映,在讲解过程中时间短促时,有85.71%的导游选择只详细讲解最能代表本地文化的景点。此外,镜泊湖景区导游分为几大部分,行内分工似乎已悄然达成一致。上文资料显示,乡村景点的导游常会传播物质文化方面、风俗行为文化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大多是由负责博物馆、古遗迹、祠堂、庙宇这类景区的导游传播的。而且,一般情况下,旅行社导游负责从牡丹江市接团到镜泊湖,再交接给镜泊湖的景区导游。所以,镜泊湖文化的传播主要靠乡村旅游景区导游及古城景区讲解员这两大群体了。从牡丹江市接团的话,车程就一个小时多一点点,很多东西也不可能全部介绍到,所以就介绍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吧。首先就会介绍一下我们整个牡丹江,城市大概的景点,介绍一下其他县城的一些情况,其他的一些景点,小九寨、东北虎林园,再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镜泊湖的历史、民风民俗、凤凰的特色特产,基本上时间就到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古城景点会有导游介绍。但是风俗等的物质文化呢,在古城景区里就不会介绍到。景点讲解员介绍的内容,我们在车上就不会做太多的介绍。
1.3 社会组织与地方精英的引导
在镜泊湖旅游区,社会组织与地方精英策划的旅游文化传播方向随处可见:镜泊湖旅游区的宣传牌、宣传册或者牡丹江旅游网站上,又开发一批影视基地景点……在这些开发与宣传方向影响下,各旅游景点争相模仿,制造雷同。我们知道,形象文化传播是人们为了招引大众而人工创立的某种公众形态。形象文化传播是为了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对传播中的实体进行加工、控制、输出的活动,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指形象传播的“实体”的最初解码部分。任何一个“实体”都可以进行无限解读,问题是从什么视角去解读。旅游部门的最佳选择,只能是寻找那些与游客固有文化中社会价值相同或相近,但表现形式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作为旅游开发的主攻对象,这样做,既可以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反差,又容易获得对被展示文化社会价值的理解。
2.1 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镜泊湖旅游景区的导游会在旅游过程中产生自觉的角色。即是在扮演导游人员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权利、义务,意识到旅游者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会努力地去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想方设法让旅游者感到满意。她们会主动对传播内容进行选择:“一般我们都会找一些很古老的,原始一点的去做解说,让游客朋友们去参观,因为他们也想看到一种原生态的、过去的一种环境”,“有的东西没搞清楚之前宁愿不说,要不然游客再问深一些自己也回答不出来”,“我刚开始带团的时候,因为资料掌握得不多,实在讲不下去了,就会跟他们唱歌,玩玩游戏互动”。旅行社选择的基本上是比较原始的地区。
在镜泊湖的导游群体中,本地的民族女性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导游工作为民族女性认识世界、接触异域文化提供了契机。通过参与旅游业,民族女性实现了社会角色地位的转换。自我发展意识也有了很大的增强。她们需要扮演典型的民族女性角色,比如,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等形象,作为她们家乡的旅游形象宣传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主动习得文化、主动传播民族文化的身影。然而,旅游发展虽然为她们带来新的社会职业,给予了她们新的社会职位,而在这些职位的背后还是由传统文化在操控着。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导游人员并不是主动、积极的干工作,普遍是被动的,不得已来做这份工作。一旦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她们会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份导游工作,回家去相夫教子。所以说传统文化思想还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或许成为导游工作呈现被动状态的原因。
2.2 族群认同
族群就是置信共享相同的历史、文化或祖辈的人们共同体。将一个特点群体叫作族群的有效标准,一般包括言语、宗教信仰、相同历史、专门化的职业、区域的地方化、相同文化、自我认可以及他人认可。概括起来,族群共享的普遍特点为人种的(肤色)、宗教的、言语的、职业的或区域的特点,或许起码享用最根本的文化特点(如语言、宗教、服饰与饮食)。
本地导游多半都是在当地出生,成长起来的,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生俱来的情感决定他们对这片热土的无限热爱,一句“谁不说俺家乡好”道破其中道理。所以本地导游人员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会自觉地认可本地区的旅游文化现象。即便本地的旅游发展现状有明显的问题,本地导游也会认为是有原因的,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并且经过查找问题与修补过程,是完全可以得到改善的。
以通讯系统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实际特点,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图2).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传播的过程起始于信源,终止于信宿.各类信源(如社区居民、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等)采集文化符号和信息符号,并以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向外传递.把关人[9](对信源信息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的群体)在搜集和获取信源信息后进行信息编码活动,即对信息筛选、分类、整理、重构,使之成为适宜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形式.编码后的信息在特定的信道———网络中传输.信宿(潜在游客)在解码中介的辅助下对接收的信息解码,并对解码后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利用.信息传播过程中亦伴随着信息获取、信息反馈和验证.信息的获取与信息的传播过程是逆向的,信息获取促进了信息传播的进行.信宿通过信道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各类信息,信道则通过从信源处获取信息来更新信息.游客的旅游活动产生了信息反馈与验证.信宿通过获取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对旅游目的地环境进行重构,形成拟态环境[10].一部分信宿去往旅游目的地进行实际的旅游活动,将会通过所接收到的旅游信息建立的拟态环境与旅游目的地实际进行对比,将差异程度通过多种渠道反馈至信源和信道处.
2.2旅游信息网络传播要素分析
一、宁煤集团文化体系
(一)核心理念
企业使命:提供绿色能源,驱动时代文明。
共同愿景: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国际一流能源化工基地。
核心价值观:科学和谐,厚德思进。
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
(二)基本理念
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互利共赢。
管理理念:精准、严细、安全、高效。
建设理念:高标准、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
发展理念: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
安全理念: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销售理念: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标准。
成本理念:省下的就是自己的。
人才理念:纳天下才,育神宁人。
学习理念: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创新理念:勇于探索,自主创新。
工作理念: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廉洁理念:淡泊名利,慎权守职。
企业作风:雷厉风行,执行到位。
(三)行为准则
1、共同行为准则
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学习进取安全健康
团结协作勤俭节约
文明礼貌自强不息
2、层级行为准则
决策层行为准则:做正确的事
执行层行为准则:正确的做事
操作层行为准则:精确的做事
3、道德规范
企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公平公正
员工道德规范:做对企业有贡献的人做对社会负责任的事。
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1、推动战略发展,建立亿吨大矿,打造能源航母。
2、优化科学管理实现理性与非理性管理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共同价值观
3、培养优良作风
三、企业文化推广阶段及要点
(一)推广沟通阶段: 在企业文化变革初期,企业需要制度约束建立行为规范,同时用文化进行意识形态的统一。因此必须注重不断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建立沟通机制,高层管理需要进行宣讲。同时听取大家的意见,对理念推广方式进行改进。
2011年1月《文化大纲》的审定批准,《员工手册》初次定稿
2011年2月企业文化工作的组织和人员、经费落实
2011年3月企业文化宣传网络在内的企业沟通渠道
2011年4月制度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
2011年5月学习、讨论、宣贯初期
(二)实施宣贯阶段: 员工因原有价值观念的差异、行为习惯的不同等等,必然产生文化磨合之痛。一定要用文化巩固稳定人心,激发员工对事业的关心;注意具体实施的方法策略,控制文化推广节奏;建立员工行为模板,树立优秀的典范。
2011年6月制定文化工作新的规划
2011年7月首次修订完善《员工手册》并正式发布执行
2011年8月大规模学习、宣传、培训
2011年9月结合考核全面总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三)完善巩固阶段:通过建设不断强化员工的文化意识,建立监督约束机
制,塑造企业强大的凝聚力,独到的魅力,蓬勃的生命力。具体推进方法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包括国家政策,企业内部,行业发展等等情况综合分析制定。2011年10月确认企业文化建设成绩,与员工一同分享胜利
2011年11月将优秀经验予以制度化,对业绩优秀员工予以奖励
2011年12月充实文化方案,改进推广方式
2012年01月进入新一轮的实施宣贯
(四)要点
1、广泛开展培训
文化传播使者对文化进行宣讲,不断总结企业内的事例,固化企业文化在员工心目中的印象;请同行业的典型人物来介绍经验,请名师来传播知识。把文化尽可能迅速有效地进行辐射、克隆。
注重文化形式,把某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固定下来,用于坚持。一定要把文化反映在行为上。不要让文化远离实际,不要让精神远离行为。
2、把握宣传节奏
按计划出版企业内部宣传刊物,信息、简报、公告板等等,让大家及时充分了解企业、关心企业、建设企业。对企业文化进行传递、宣扬。
要将宣传的节奏固定下来。不能凭一时兴起,必须形成固定工作内容。忌讳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3、管理者垂范
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应在这一阶段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与企业文化一致,与宣传的内容相呼应,给员工以映证,表明企业推广文化的决心。
每一位管理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言传莫若身教,管理者的每一个细节没有注意,都会给通过辛苦付出才换来的培训成果打上折扣。
4、树立标杆
通过考核筛选优秀员工,不断宣传其身上具备的优秀品质。例如: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爱企如家、勇于创新、廉洁自律、好学上进……形成向先进学习的健康风气。
首先是标杆的选择一定要素质过硬,得到大家认可,有具体事迹。对此人的宣传程度要与其实际的感人程度、公司员工对其的认可度相匹配。
5、奖励典型
如果事迹非常感人,品格优秀,则与媒体联合宣传,逐步向社会宣传,使其成为永大企业形象的表征,借人造势。
在考虑将其作为表率向社会推出的过程需水到渠成,人心皆向。否则牵强附会,生硬推出,易使人产生反感。
6、满视野攻略
在公司办公区、办公室、宿舍、楼道……所有员工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将确定的理念、提倡的价值观做成美观典雅的宣传板,既是企业文化的灌输,又是企业环境的装饰。
注意宣传内容风格一致,但忌讳重复。版面设计精美,但不要奢华。从细节中渗透企业文化,从整体上体现企业精神。布置上注重“满视野”,但绝对不是“漫天遍野”杂乱无章。
7、共享八小时以外
组织员工的工余活动,可以利用下班后,也可以利用午休时间,举行健身、棋牌等友谊赛,划拨一定资金购置奖品,组织联赛,从活动中增进员工忠诚度,提升企业凝聚力。
注意不能因活动影响工作。注意平衡公司职能部室与销售部人员、工程项目人员的时间。活动不求大,要求稳,求趣,求长久。
8、提升宁煤品牌
注重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树立企业公益形象,可以建立奖学金,建立高考状元购房奖励,孤寡老人临终关怀等等。培养企业员工爱心,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树立公众形象等于公开自己让社会监督,所以这方面的工作一定要筹备缜密,不可出疏漏,否则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9、注重心得交流
创造交流机会,不断与新人沟通。交流可以分为公开和私下两类。公开交流是通过企业活动,私下交流是专门的人事工作负责人或管理者与新人进行交流沟通。
沟通一定要加强,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以及文化吸收程度。特别关注员工的各种层次的需求。
四、企业文化变革保障体系
(一)组建文化大纲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高层领导:高层领导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宣贯活动,并在人员配备、资金运作等方面予以支持;
集团办公室:负责集团内部刊物报纸、公司网站、公司局域网、宣传栏等传播渠道的协调工作,做好文化大纲实施前的舆论导引事项
人力资源部: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参与文化大纲实施培训整个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新员工入职前的文化培训、文化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
下属公司:永大集团下属各公司及项目区应响应集团总部文化大纲实施工作,设立企业文化职能,由专人负责文化大纲在本公司的宣贯和推广
其他部门:协助集团办公室以及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进行文化大纲实施工作,在不影响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保证员工接受文化培训的时间
(二)企业在进行文化变革时,主要存在四种力量(布道者、传播者、感召者、追随者)各种角色需要有不同的人员承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有针对性的发挥四类人群的才能与优势
(三)企业家以自我修炼为动力,以外部塑造、内部表率为两翼,引领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四)新老管理者在文化上彼此融合,秉承和传递永大优良传统,形成和弘扬永大文化
(五)对不同类型员工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六)发动全体员工参与文化建设,并把关键事件写成案例,树立“榜样人物”
五、企业文化变革实施体系
1、利用舆论导引,化解文化大纲实施的阻力
2、进行文化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企业文化宣贯
3、注重文化培训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强化培训效果
4、文化内部建设包括四个层面的建设
物质层:包括企业的标识,象征物,厂容厂貌,员工服饰、企业广告等对外
形象方面的内容。主要以VI的形式体现
制度层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主要以各项规章制度的形式体现。
行为层,也即BI,包括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规范。主要以《员工手册》体现。
精神层,也即MI,包括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主要以《企业文化大纲》的形式体现
6、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夯实企业文化对外辐射第一印象
7、通过行为文化建设,明确行为规范
8、在进行文化推广时需要对制度进行审查梳理,并确定审查目标
9、契合战略规划,传承优良传统,遵循制度规则,建设制度文化
10、宁煤文化外围传播遵循真实性、适度性、时效性、灵活性四大原则
11、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应当树立文化传播意识,积极主动承担宁煤文化对外
传播职责
12、原则上宁煤文化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当内外部环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可
以进行适当修订,加以完善
六、文化实施原则及变革要点
(一)推广原则
广泛性:全面促动推进的广泛性,人人参与,事事关己
长期性:充分考虑推进的长期性,战略推进,持续发展
艺术性:灵活把握推进的艺术性,营造氛围,注重形式
艰难性:始终注重推进的艰难性,迎难而上,知难不退
(二)实施关键
领导是关键:如果各级领导没有根据新的文化理念作出相应的调整,新的文化推广就会毫无起色
奖惩兑现显决心:强势文化让人别无选择,要么顺应它那套规矩,要么另谋高就。
局部突破效果:通常只有在局部关键点上率先产生好的效果才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贯彻有力方可行:如果没有高强度的宣传和培训,人们常常不愿意承认新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
春风·荡漾·杜鹃红
——湖北利川苏马荡第三届杜鹃节(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 周龙然
一、主题诠释
中国湖北,利川谋道,苏马荡。几乎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地方。然而每到春天深处,这里万花开遍,杜鹃红透,百鸟啼唱,人影绰约,让
这块渝鄂交接、一脚两省的小地方诗意“荡”漾。
其实不独如此,这里春花秋月,夏凉冬璨,四季有四季的美处。这里有“中国传统习俗名镇”的美誉,有“中国最美的小地方”之佳称。或者抛开这些略显空泛的盛名,以休闲者的心态观之,这个龙船调故乡的苏马荡,绝对算得上湖北西部的宁静角落,算得上火炉重庆的避暑山庄。
2010年5月,暮春之际,苏马荡最美的季节,苏马荡荣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第三届杜鹃文化旅游区节也将在这里缤纷启幕。那么过来这里吧,看春风梳理山岳,听鸟语吟咏鹃红。
二、策划理念
1、推苏马荡
本期第三届杜鹃文化旅游节,虽为打造杜鹃节品牌的例行延续活动,但本质上应当也必须锁定宣传推介苏马荡休闲旅游景区的宗旨。这也是呼朋引伴、共渡节庆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有鉴于此,整体活动的组织、分项活动的实施均须体现这一推介价值。在演艺活动、节目主持、现场氛围等各个环节里,均会不同程度嵌入景区推介功能。
此外,还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对本届节庆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2、做小文章
小而别致的苏马荡,中国最美的小地方。本届节庆活动也将在“小”字上做文章。
A、邀请客户规模小。正是物以稀而贵之,好东西不可以共享,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信不信由你,每当季节到了,想来苏马荡赏花休闲,你一定得提前预约。
B、文艺演出规模小。今年的开幕式文艺演出舞台设计本就是小巧玲珑的,演出阵容也不大,节目少而精。是演出,更是联欢。走进这里,你就不再只是客人,不再只是观众,你已然就是这台山野小戏里活跃的一分子,你就是演员之一。
本届苏马荡杜鹃节,会因为你的加盟而怡然成趣。
三、节庆活动
1、开幕式暨文艺演出
5月8日上午十点整,苏马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场。简短仪式及文艺演出时长总计1小时,专场演出主题为《春风荡漾杜鹃红》。
2、相知相约游园会
5月8日下午。杜鹃怒放的苏马荡景区,山道弯弯,云霞漫漫。朋友相识相会,恋人相约相知。在山水乐园,在春色佳处。朋友们休闲踏花,恋人们相亲联谊。活动主题为《相约苏马荡》。
3、土家舍巴篝火晚会
5月8日晚8点,公司广场。宾朋汇聚,踏歌联欢,跳起土家舍巴舞,共醉浓情篝火夜。主题为《火火的舍巴》。
4、其它文化类活动
同期举办“感受苏马荡”摄影大赛、书法展览等文化活动。对节庆活动进行延伸。
四、演艺流程
●领导致辞
●宣布开幕
1、群舞《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山花开了,杜鹃红了,山里的梦儿醒了,山崖的歌儿醉了。)
●主持词
2、组歌《春来苏马荡》
(新创节目,土家民歌组合,旧曲新唱,咏赏美景。)
3、舞蹈《妹娃要过河》
(龙船调的故乡,妹娃过河是永远的经典。)
4、歌曲《苏马荡之歌》
(景区歌曲,女声独唱)
5、民俗舞蹈《肉莲响》
(原生态舞蹈,民间艺术大师表演。)
6、书法与古筝《我心荡漾》
(古筝美女轻弄弦,书家咏吟狂挥毫。名曲奏高山流水,联语颂马荡风情。)
7、歌曲《峡江情歌》
(女声独唱。涓涓情,绵绵意,只在江流宛转、山路回环之间。)
8、舞蹈《丰收莲湘》
(新农村,新家园。丰收在望,喜悦无边。)
9、歌曲《江南春色》
(男声独唱。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
10、尾声歌舞《等你来》
(这里的山等你来,这里的水等你来。这里的小伙子等你来,这里的姑娘等你来,漫山遍野杜鹃开,满天风景满地爱。)
五、舞台呈现
在现有环形花池上搭建方形主舞台,构成矩形加半圆的两级表演区。辅以异形的苏马荡风光背景,叠透在亭台楼阁之间。舞台被从山野岩壁现采现插的鲜花环抱,空气都像被清洗过的。歌与乐伴着舞与影,相映成趣,浑如天成。
六、氛围营造
在进入景区各主要道口,均设置跨越道路的充气彩虹门,上有节庆宣传标语。节庆现场为氛围营造重点区域,也设置彩虹门、条幅彩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媒体。
未尽事宜,另议。
一、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
1、控制研究——解决旅游文化传播者是谁的问题
任冠文先生说:“任何旅游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然而,文化被创造后需要被传播才能让受众知晓,离开传播活动的文化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旅游文化传播对于旅游产业来说至关重要。传播效果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但在这一过程中居于最优越地位的无疑是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传播者不但把关传播工具和手段,而且控制着信息内容的取舍选择。根据湘西土家旅游产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可知,其旅游文化传播的主体为当地政府和民营开发商。
传播者决定信息传播的内容,然而在当下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民营开发商并未充分利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核心资源———民族品牌,达到传播管理效率和效果两大目标。政府对于湘西旅游文化的传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传播价值定位不准确,未突显民族民俗特色,打造民族品牌。政府对于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仅仅停留在宣传打造旅游景区(点)层面上,忽略旅游文化传播的核心是“文化”传播,即奇峰异水自然景观背后的人文景观,土家族聚居地的民俗风情。例如,当下大多数旅游消费者和接受一定湘西旅游文化传播的潜在消费者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景区(点)如数家珍,比如凤凰古城、王村芙蓉镇、里耶古城遗址、猛洞河等, 但对于土家宗教文化(包括巫傩文化、图腾崇拜)、风俗习惯(婚俗文化、劳作、饮食)、民间艺术(摆手舞和茅古斯舞、 梯玛神歌、吊脚楼、印染、织锦、刺绣)等民族民俗文化却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政府各自为政,影响湘西土家旅游规模的形成和经济利益的提高。由于行政上存在不一致性和不完整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区域划分进行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开发打造,导致旅游文化传播各自为政,未从“土家族”的民族性上考虑市场需求的开放倾向,整体性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往往被各县分段开发宣传,旅游文化传播没有统筹兼顾,也没有充分考虑周边邻近景区(点)旅游业开发传播与自身利益,更没有充分协调传播内容和方式,从而影响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规模的有效形成和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作为湘西土家旅游景区(点)的经营管理者———民营开发商,在湘西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在现有旅游文化资源状况下,实现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的最大化效果。然而, 民营开发商过于注重利润的最大化,以致于其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和传播过程中不注重文化的个体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比如,凤凰古城、王村芙蓉镇、洪江古城、里耶古城遗址等旅游文化传播都以打造民族文化街和民俗文化村为重点,旅游活动内容多为观光、购物和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区域内诸多民俗旅游资源未能转化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更不要谈土家族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播。
2、内容研究——解决旅游文化传播什么内容的问题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传播内容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旅游文化的接受。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必须采用一定的传播方法或策略。
任何旅游资源都不是单一的,当今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细分程度越来越强,单一的旅游资源已经无法吸引消费者,只有整合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湘西土家旅游文化资源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山水风物、历史遗址、民居建筑;精神文化资源包括制度化的宗教仪式、民族风情,观念化的歌舞说唱、礼仪禁忌等。针对湘西土家旅游文化进行传播时,必须有效整合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传播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旅游文化。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中,湘西的自然风光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 “诉诸理性”,因为自然风光是一种客观存在,打造传播与否它都在那里,不会有太大程度和形式的改变。湘西土家的人文景观在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诉诸感性”,需要通过营造魅力湘西的气氛来感染受众。比如,“哭嫁”和 “赶尸”作为土家族的宗教文化和礼仪禁忌,其不只是习俗和迷信,而是侧面传播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个性,从而吸引受众,塑造神秘湘西形象。
3、媒介研究——解决旅游文化传播载体的问题
(1)合理利用“热媒介”和“冷媒介”。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了“热媒介”与“冷媒介”两个著名概念。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湘西土家旅游文化资源的传播应该根据传播内容充分合理理解、利用“热媒介”和“冷媒介”。就湘西土家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而言可充分利用“热媒介”,因为针对物质文化传播的信息比较明确, 比如,历史遗址的来龙去脉、人物掌故、历史事件、地名典故等介绍和山水风景的展现,受众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而湘西土家精神文化旅游资源则相反,它的传播需要充分利用“冷媒介”,精神文化不需要向受众传达太多、太清楚的信息,而是需要动员受众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联想和思考,比如,就土家族习俗“哭嫁”来说,旧社会的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姑娘进入十二、三岁年龄就开始学“哭嫁”,“哭嫁”哭的是生活的艰辛和对父母包办婚姻的抑郁之气,其所哭形式丰富,有女哭娘、娘哭女、嫂哭妹、姐哭妹、骂媒人等,表现了旧社会土家姑娘对嫁入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慌不安、对未知前途的迷茫无措。因此,在传播土家族“哭嫁”文化的时候应该利用“冷媒介”,不需要明确的介绍,而是让受众深刻感受土家文化的内涵。
(2)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传播双向性的增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除了从宏观概念上对媒介应用进行分析,还应该从微观着手充分利用各种形态的媒介。
沙向军强调:“旅游文化的全部意义在于文化交流,凡是体现交流这个最终和最核心现象和价值的各种内生和外化形态,才是旅游文化。”传统的旅游文化传播是利用传统大众媒体单向传播信息的过程,即利用广告宣传片通过电视媒介向受众传播湘西土家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文化以及特色文化等,虽然也能收到受众反馈,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与此相比,新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双向渠道和充分的互动功能,对于注重“交流”的旅游文化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方面最为典型的是互联网。比如,在传播土家族宗教文化时,以“还傩愿”为例,完整的 “还傩愿”仪式持续三天三夜,长的达五天五夜、七天七夜, 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奇特惊险。对于游客而言,全程参与 “还傩愿”仪式耗时太长,一般仅仅能观赏其中个别文化特色,如跳傩、走阴还阳、唱傩戏、上刀山、送傩神等其中的一项。由此,个别性、零散性的宗教文化片段将使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缺乏系列性和整体性。相反,在互联网上建立关于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专门网页、论坛以及微博,不仅能使旅游文化传播的范围不囿于特定区域之内和游客, 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甚至能针对潜在消费者传播,另外,还能改善传统的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受众通过互联网网页和论坛能够系统地了解和观赏湘西土家, 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比如,受众能完整传播“还傩愿”的过程,包括设傩坛、跳傩、走阴还阳、唱傩戏、上刀山、送傩神等,并且针对相关旅游产品进行评论、转发。
二、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接受
1、注重受众长期长效的利益
在传统的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常常将受众仅仅看作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消费者集合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文化传播的商品性和竞争性,如此以来,在针对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的时候,容易把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对传播者而言,将旅游文化传播等同于“营销”,使受众接受旅游产品, 而对受众来说,算是否应该花费这些钱。由此,将较为复杂的旅游文化传播关系简化成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导致传播者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长期长效的文化传播。
2、注重受众的参与性
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中推出了专题旅游项目,比如,嫁娶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喜庆文化旅游、服饰文化旅游等。针对这些专题旅游项目应该进行深度挖掘,传播形式不应该只是一种单纯的“呈现”,而应该增强文化传播的互动性。以“上刀山”为例,其是土家“还傩愿”中的一个节目,以往的表演虽然技艺了得令游客赞叹称奇,但单纯的“上刀山”表演并不能将舞台表演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节目与其它的杂技表演无异,体现不出土家人们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敢上刀山、敢下火海的大无畏精神。相反,如果将“上刀山”等节目注入游客互动环节,让游客参与到“上刀山”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中来,这样游客们会对土家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受众的参与性,才能将土家旅游传播由粗糙的表现文化跃升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产品。
3、注重旅游文化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对于旅游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它是传播活动的归宿。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应该全面规划,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将文化传播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相结合。在湘西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对土家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进行集中、广泛的宣传,还要注重宣传过程中的累积效果。例如,针对土家族旅游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比宣传自然风光更加长效。
三、总结
就湘西土家旅游文化的传播而言,每一个具体的传播过程都将影响旅游文化的接受。总的来说,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协调好以下三对关系:第一,传播主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即政府和开发商在开发和打造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树立作为传播者的信誉度与权威;第二,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即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的主题、内容以及价值取向等定位要准确,有效整合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第三,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的关系,在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不能只通过针对游客的人际传播,或者是传统的电视旅游广告传播,而应该合理利用“热媒介”和“冷媒介”,充分利用“新媒体”,整合各类媒介,考察各类媒介意谓、功能和效果的特性,与湘西旅游文化传播充分结合。针对湘西旅游文化的接受应该注重受众互动和长期长效利益,才能保证传播效果。
摘要:本文利用传播学“拉斯韦尔5W模型”对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从中获得增加湘西土家旅游文化传播管理有效性的有益启示,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
在编写出版教材《中国旅游文化》后,进一步开展课程建设,成功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研究逐渐由“面”的普遍研究到“点”的深入研究。建设精品课程与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并不相悖,于是在打造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结合山西旅游发展现状,尝试进行深入具体的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课题研究,为山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得传播先机提供借鉴。
一、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的现状
旅游形象传播的学术性探讨在国内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原因在于其植根的旅游业与传播业在20世纪后期才进入高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了旅游理论领域的界限,开始了旅游形象传播研究。总体上看主要是从旅游学和传播学中借鉴一些方法,以旅游形象传播为主流的研究趋势。对此省外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山西省内还缺乏相关研究和探索。国内进行旅游形象传播研究时间短,成果相对较少,一方面是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策划时附带进行传播设计,传播不是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从传播学角度进行旅游传播的研究,对旅游学方法的运用不够,从旅游学和传播学两个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省内对于山西文化旅游的研究多集中在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形象定位与策划设计,而形象传播的研究尚属空白。
二、开展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旅游资源——文化定位——策划开发——形象传播——旅游者”的链条中,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就是文化形象之间的竞争。旅游资源再有优势,文化定位再合理,策划开发再成功,没有作为总体形象传播到游客那里,旅游业也不会有大发展。为了加快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山西旅游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策略的研究,构建较为完整的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发展战略系统,进一步塑造和传播山西文化旅游形象,对于山西旅游的开发、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的思路
首先分析山西省旅游业现状,总结旅游中的成绩与不足。进而运用SWOT分析山西旅游形象传播中的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归纳总结旅游传播规律、传播媒介、活动特点等,针对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提出顺应地方文脉,重视旅游形象传播中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等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进行定位和设计,研究有效传播山西文化旅游形象的媒介,让旅游者对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产生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
重点研究旅游传播媒介,认识旅游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作用,把握旅游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提高使用媒介的能力,研究传播媒介的选择、评价和组合,以及影响媒介选择的因素,比如旅游产品特点、旅游市场范围、旅游受众文化价值观、媒体性质和效果等因素。
最后分析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可采用的方式,例如形象构成代替了信息的传播,从而满足人们对形象的需求与消费的形象广告传播;制造和发布新闻、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以及游说活动而形成的公共关系传播;又如网络传播,搭建、更新信息服务平台,全方位地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静态和动态资讯;以及组合市场营销策略,推广山西文化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吸引中外游客。
四、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的方法
由于旅游传播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涉及到旅游学、传播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学科,需要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案例分析等传统的研究方法,而且需要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新方法。
借用战略态势分析、从系统的角度、运用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将旅游形象传播视为旅游形象信息的获取、存储、转换、处理、反馈的运动过程,提高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并且运用控制论方法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整合旅游形象传播内容与山西文化旅游形象,制定相适应的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五、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的内容
归纳总结旅游传播的规律、传播媒介及其活动特点等,重点研究旅游传播媒介,认识旅游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作用,把握旅游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提高使用媒介的能力,研究传播媒介的选择、评价和组合,以及影响媒介选择的因素,比如旅游产品特点、旅游市场范围、旅游受众文化价值观、媒体性质和效果等因素。从形象传播的角度尝试分析、研究文化旅游传播案例,拓展研究思路。
在分析和归纳基础上审视目前已有的传播方式,进而研究适合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方式,如形象广告传播、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等。最后对传播方式系统化,指出如何有效使用传播方式。针对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特殊维度,提出研究有效传播的媒介,让旅游者对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产生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难点在于探索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新渠道、新途径,挖掘潜在优势,整合适于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策略,达到树立山西在全国旅游业中的特色与形象,再现山西的文化内涵,使山西成为文化旅游强省,使广大旅游者进一步认识山西、了解山西,推动山西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总之,课题研究将视角投射到过去我省发展文化旅游不够重视、却最终影响文化旅游发展的“短板”——旅游形象传播上,创新运用战略态势分析法指导形象定位,对山西文化旅游形象进行初步定位及设计,开创性地将我省文化旅游形象引入到传播阶段,得出山西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原则、理念、方式方法选择,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更具信息传播有效性的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卫英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文化旅游节传播方案】推荐阅读:
旅游文化传播对原生态文化的影响及思考06-17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09-16
文化旅游节发言稿11-16
葡萄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致辞06-09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05-24
旅游文化宗教06-19
湖北旅游文化10-23
文化旅游部11-04
济宁文化旅游11-09
旅游美食文化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