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通用9篇)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1

听是英语学习者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英语听力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听力训练的结果,要注重听力训练的过程,更要注重克服影响听的效果的诸多障碍,本文分析了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制约因素,探讨了培养英语听力技能的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听的能力.

作 者:王兴霞 焦念雷  作者单位:山东省幸丘市刁镇中心中学,250204 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 年,卷(期): “”(6) 分类号:H3 关键词:语言知识   策略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2

1.1 词汇障碍因素

英语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取决于词汇量。词是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读不懂词就连不成句,识字才能读书,识得多才能读得多,提高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扩大词汇量。有限的词汇量必然会影响口语的流畅程度,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扩展式教学方式。在学习新单词时,教师应尽量扩展每个词汇,即除了要讲解词汇表里及注释中词汇的意义外,还要尽量多地补充与该词有关的各种信息。

1.2 口语兴趣和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因素

中专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基础各有不同。学生在讲英语时存在语音、语调不规范和随意性大的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对一些音素符号一无所知。再者,中专生在生活中利用英语口头交流或做事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常常不愿意在课堂内用英语表达,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担心犯错误,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表达,常有意无意地使用母语,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依赖母语,英语口语水平提高越慢;越怕犯错误,口语水平越低;犯的错误就越多,对母语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1.3 教学模式的制约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这样才能产生互动的效果,而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没有升学的压力,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句型,翻译句子,从头说到尾,学生根本没机会开口,其后果必然是口语课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学以致用,特别是语言,我们应该拿来为生活服务,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英语自然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这种主体性的表现应该从我们的课堂上抓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2 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2.1 心理因素

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信心,因此,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诚恳亲切,语气要温和委婉,多用肯定性评价及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信心。

2.2 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口语活动的参与率,如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开口,树立信心;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增加语言的新鲜感和使用感;创设情景刺激学生开口;开展结对子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2.3 创造语言环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人们常说,想学哪种语言,就要到哪个国家去。因此,创造语言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用英语表达的愿望,可经常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听力比赛等活动。在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不要在意学生说得有多么好、有多么流利,关键是要让他们敢开口,只要他们开口说了,就应该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建立说英语的自信心。这些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母语之所以不必学习语法、背诵单词就能有效地进行运用交流的原因,就是语言主体生活在一个多维的运用环境中,耳闻目睹的一切都与母语有关,于是就会因"感悟"语言而产生"语感"。英语语感的培养不具备同样的有利条件,所以必须创造条件来使学习者置身于英语环境中,例如收听英语广播,看英语节目,找同学练习口语、切磋表达技巧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英语语感。

2.4 采取课前“小报告”的教学模式

课前“小报告”的教学模式是指每次课堂的开始5分钟,教师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英语报告他们的轶闻趣事,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对他感兴趣的任何话题进行陈述,陈述结束之后,其他同学提问,该同学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让他们找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乐趣和自我表现的信心,让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找到参加这种活动的外在动机。慢慢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不但能自然地表达自己思想,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凭着自己的感觉也能考出很好的成绩,这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感。

尽管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很多,但只要英语教师全面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扩充和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科学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用外语进行交际,既抓好语言教学又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感,我相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一定会得到及时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素贞.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学.外语界,2002.

[2]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科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人才,应从高中阶段入手,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为其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基础水平差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少生物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入学时具有比较好的生物成绩,但随着生物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课程的推进,成绩逐渐下滑。而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生物基础水平较差,未形成连贯的生物知识架构,部分知识点间出现脱节。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充分理解生物的重点、难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一旦随着生物知识难度与深度的增加,就会感觉不知所措,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宰,控制着整个生物课堂,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没有被调动出来。另外,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使生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不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一时难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高。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即便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也很难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谢兆梅.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教师,2011(15):99.

[2]刘奋宇.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4

与教学对策

洪梅镇中心小学

莫冠球

摘要:新形势下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制约影响教学学质量提高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和优化有关教学工作,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科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调查研究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教学对策.关键词:小学科学

制约

因素

对策

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特别注重到城区小学听课、评课,与当地教师座谈、交流.本人深感到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着显著差别,特别表现在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综合素质上.分析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科学教学工作,努力缩小城乡学生在科学意识、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制约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师资力量弱

据调查,现代小学科学课的教师大部分并不是科学专业毕业生,而是各类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临时培训出来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懂点科学的其它学科教师,他们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几乎为零.这些临时培训的科学教师,他们的专业基本功一点也不扎实,是难以胜任科学教学工作的.他们的科学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远未达到合格的小学科学的教师的水平.由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水平有问题,教学时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甚至形成了“负迁移”.人力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直接阻碍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2教学设备不足

现在许多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虽然有的学校有一些电教设备,但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需求.不少科学教师根本就没有到外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的机会,这些都是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当部分的学校科学实验仪器破损、缺少严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条件或时间的限制,“讲实验”便成了普遍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又如何谈起呢?这是制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客观因素.3对开设科学课程认识不足

学校管理层对小学科学开设不重视,因为科学不用考试,把科学课看作副科中的副科,课时安排少.教导处在安排课程表时,不是把科学排在上午的最后一节,就是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还经常给语数英老师把科学课拿去上课,应试教育的情况存在不少.对教师量化考评时,同样是一节课,科学科是语数英等学科工作量权重的一半也没有,甚至更低……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仅有1~2人,这也给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听课研讨及教案评比等活动中也缺少学科内的指导与交流.4、教师素养不够

由于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普遍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教师,加之缺少同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致使个别科学教师养成了懒散的习惯,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从专业素养上来看,面对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感到束手无策,更不必说制作课件、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了.再者,新课程呈现的科学问题已经是多样化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再单一呆板的,答案已经是开放性的,这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中,增大了不少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着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开发创新的能力,忽视利用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新课程中科学潜在的内涵,难以把教材中的新理念有效地融人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对策与建议

1、重视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学校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宣传小学开设科学课程的政策精神和目的意义,让全社会明白小学开设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鉴于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非专业教师占主体力量问题,做好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把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当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去抓.及时、精心组织一些专题研讨活动,力促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可以的话,可请专家做专题报告,还可以安排科学老师进行一些说课,讲课,评课的活动,最后进行互动式的提问、互评.为更多的农村科学教师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让他们看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能够及时纠正.给他们挑担子,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加强学习、还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教学经验.3、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改进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充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在这种教学观念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清清的水》中,以学生最熟悉的水为研究对象,从水的外观性状入手,收领学生生形成目的明确,渐进发展的学习任务:如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水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且“能溶解一些物质”;接着利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性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再通过“使浊水变清”的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的知识,并学习过滤的操作技能,从隔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任务驱动”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的使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科学、完善、系统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低年级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每个单元独立设计一个单元评价表,设计出2-3个必须评价的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再增加.要使学生、教师及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评价当中.不同的活动领域当中,评价要有侧重,每个单元力求做到都有评价.中高年级段,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教材中的评价也要随探究活动中同时进行.如三年级上册中《探访生物王国》,研究生物的各种特点为主线设计了探究活动.学习开始,设计了前测活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学生原来读过哪些关于动植物的书,关于动植物的知识和问题有哪些,有多少学生对动物感兴趣,有多少学生对植物感兴趣、通过前测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表达、绘图等技能.开展学生

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行仔细观察研究,一些嵌入式的评价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在观察、记录、表达、问题意识等方面的进步情况;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个学期有关动植物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原来自己对动植物的问题,了解对哪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有哪些困难得到了解决、又产生了哪些问题等等.这样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评价,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收获,还使学生带着更多、更有趣的问题结束这学期的学习.在创新科学评价方法及其操作过程中,我们充分注意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真正把评价过程变成学生学习、展示、反思的过程,使评价结果达到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大潜能.参考文献:

[1]《

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张军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2]《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黄海旺

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10月[3]《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5

因及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尽管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和原因,需要客观分析,全面认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制约学校的更好发展。

2、农村教师待遇落实不好,致使教师不安心工作,想调动、跑调动的教师多,教师队伍不稳定。

3、初中专任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存在专业不对口,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相符,小学教育专业教中学专业课,非英语专科教师教英语,薄弱学科教师紧缺。学校学科教师配备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学科教学和学校质量的稳步提高,致使部分学生放弃学业,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

4、师编制不够,致使教师工作量太大,影响了工作质量。

5、独生子女多,学生教育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

6、其它部门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不够。

7、学校教师队伍和教研工作需要不断加强。

8、学校教研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9、家长忙于挣钱,淡化学生管理,部分家长小农意识强,受

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子女疏于管理,致使学校问题学生多,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10、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较大,综合治理工作还需

加强。

个别学生长期沉溺于网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诱发了学生违规违纪事件的出现。个别餐厅为了营利,让学生在其店内娱乐、抽烟喝酒,对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11、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还需要加强。

我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思想波动大,遵纪守法意识差,虽然学校就此专门组织了多次法制教育讲座,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表现不够好,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和原因,学校拟将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解决:

1、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和业务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建立长效的教研管理体制,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的指导,对制约学科成绩提高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专

题研究,对教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3、立足本校着力培养英语等学科的青年教师,使他们

过业务关、教学关,首先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逐渐成长为把关教师。此项工作由学校教导处主要负责,把督促和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4、做好家长学校的建立工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管

理中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家校联系,鼓励教师主动做好家访工作,定期不定期召开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家长会,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使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互助,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注意做好学校与驻镇司法机关的联系工作,共同治

理校园周边环境。对网吧等场所要依法做出明确要求,加大监管力度,力争使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6、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

讲座,加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要使法制教育工作经常化、系列化。同时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还要开展好多种形式的教育,把学生的理想教育、做人教育工作,做细致、做扎实,真正落到实处。

7、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农村教育,重视解决农村教育

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6

中国的英语普及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 发展到今天,整个国民对英语的重视已经等同于,甚至超越了汉语。全民英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外的各种教学方法被引进来,国内也已摸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中国的英语外语教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本文就几个较为突出的因素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大班授课的形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在中国,最主要的授课形式是大班授课。按教育部核准的53人一个班, 中国的班级人数是国外的两倍多。有些重点中学每班生数可高达七十几。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导致教师的关注不能到达每一个学生身上。师生间的互动, 生生间的互动相对减少。而班级小组活动也因为人数多而无法操作。 尽管已有少数地区,特别是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开始尝试小班教学,但其普及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大班授课也使得西方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如任务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等得不到充分地使用,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合作精神得不到培养。

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到位制约了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中国的英语教师多从师范院校毕业,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师范院校本身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指导不够具体,不够系统,少有针对性。加之很多中学在教师上岗前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很多毕业生在对教学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走入课堂。其实,岗前培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能帮助一名教师迅速转型。不唯岗前培训,岗中培训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教育是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更新思想,接受新的理论。特别是有了一定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其思维开始僵化。 这时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必定会提高教者的理论修养及教学品味,对教学的宏观把握会更准确。

三.教材的缺乏使得有不同目的、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

教材是否丰富多样对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过去,全国上下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而不考虑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不同的教学水平和具体情况。这种做法对教学显然是很有危害的。因此我们在选用教材时最好将全国统一教材,各省自编教材,校本教材结合起来,有所取舍,有所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当然, 以一本教材为主,删减,增加一定的内容也许是目前形势下的一种较好的作法。

四.缺乏英语语言环境阻碍了学习效益的`提高。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多限于从理论上或从长远考虑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而没有迫切地学习英语之需求。如果一个人无论是乘车,购物,问路还是读书看报都必须用英语才能完成,其英语水平必将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而中国的现状是中国学生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大地上由中国英语教师来教授作为外语的英语,因此,比之印度等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国家来,其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要逊色得多。

五.母语的负迁移是学生难以熟练掌握英语的绊脚石。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例如:中文“我感到很高兴”可直接译为“I felt very happy.”英语结构与汉语结构完全等同。是为正迁移。而“我很高兴”则译为“I am very happy.”在句中要加入汉语中所不存在的“是”。又如“开门”为“open the door”; 而“开灯”则为“turn on the light”. 要想消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并且帮助学生有意地纠正负迁移,反复训练,多次纠错,我们才能母语,英语两不误。

六.教师水平

中国英语教师最大的局限是英语虽然是他们的专业,却并不能完全自由地驾驭和运用它。国内的英语教师对这门语言的掌握难以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教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除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外,教学水平也良莠不齐。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

七.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和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由于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教师的个人才华和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由于进度的原因,由于竞争的原因,由于受制于考试的内容,难度和形式,教师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完全按照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无法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

八.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

多媒体,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将大幅度减少时间上的浪费而提高工作效率。一个教师若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设施,对教学是一重大损失。而在许多农村和山区,录音机的使用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说其它了。因此,普及电脑,普及教学设备,普及现代化教育势在必行。

九.传统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老鼠和猫的关系。学生在教师面前缺少自信,缺少平等的交流。在语言学科上,这点尤为突出。

制约企业营销策略的因素分析 篇7

现代营销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 发现消费者多种相关需求, 企业从顾客的眼光、思想、利益来分析顾客的要求, 并向顾客提供有形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一种组合方案, 是企业提供给顾客的用以解决问题, 创造更高价值的一揽子工具”。

简单地说, 现代营销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 帮助顾客解决问题, 以丰富顾客价值为核心开展营销, 以系统的解决方案来赢得消费者。它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变化趋向, 制定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 因此, 所谓“解决方案”不只是以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 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 而是在顾客的参与下, 根据顾客的需要, 设计符合顾客特殊要求的超越产品功能利益的个性化服务整合体。它强调了顾客的参与性, 将消费者纳入到营销过程中, 通过消费者的参与沟通, 创造出对消费者来说最具有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组合, 从而形成消费者和企业间建立长久联系和相互依赖。因此, 现代营销就是帮助顾客发现需求、创造需求, 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提供相应的一揽子商品。它指导了顾客整个价值链都向下游延伸, 整个现代营销贯穿于顾客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 而不仅仅停留在购买这个层次上。

随着消费者需求更加挑剔, 企业必须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消费者, 不断对他们进行定位和细分, 不断去改善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

2 制约营销发展的因素分析

解决现代营销在当今欧美高新技术行业极为流行, 在中国也逐步为中国企业所接受。那么“现代营销”是否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呢?实际上, 中国企业实施现代营销有其独特的优势。

2.1 现代营销的特点

2.1.1 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思维和消费习惯。

著名的经济学家刘光明说:“没有文化涵养的营销是没有生命力的, 它最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中国企业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样就能很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强化方案创意, 设计出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营销方案, 使消费者需求和厂商的生产能更好的衔接。

2.1.2 中国企业拥有外国企业没有的独特资源。

如人脉资源、文化资源、心理优势、民族自豪感等。它可以更好调动起全社会的资源, 为己所用, 可以更好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设计出最符合中国人标准的营销方案。使消费者使用商品时, 能够获得一种自豪感, 而非仅仅停留在商品的表面。

2.1.3 中国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顾客群。

中国企业在本地成长壮大, 使得企业拥有大量较为忠诚的顾客群, 这些顾客群都是企业十几年培养出来的忠诚顾客, 如果本土企业能设计出优秀的营销方案, 使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从中受益, 那么, 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中国本土企业就会在“与狼共舞”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2.2 制约现代营销的因素当然, 现代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

帆风顺,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目前而言, 还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现代营销的发展。

2.2.1 现代营销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 进行社会

分析, 市场调研, 营销分析等等, 但现代营销收益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发展中战略眼光很浮浅, 他们更多的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因此, 很多企业都是有很好的想法, 但实施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2.2.2 关于现代营销的理论知识太少, 这样就使得现代营销在

实施过程中缺少“软环境”。现在国内出版市场很热, 可想寻找一本关于现代营销的书就非常困难, 由于缺乏理论作指导, 必然会影响现代营销的整体发展。

2.2.3 专业人才的缺乏同样是制约现代营销的又一难题。

目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我国由于现代营销刚刚兴起, 中国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 还缺乏大量的具有很高决策力的高层现代营销的决策者。营销人才的缺乏将是中国企业实施现代营销最大的软肋。

3 企业的营销实践

3.1 现代营销的推行2006年, 《电脑商报》举办了以“方案增

值, 协作共赢”为主题的全国中小企业现代营销论坛,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是这次会议的主题。这次论坛体现了现代营销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 还要针对渠道商、代理商的观点, 这无疑也是现代营销的创新点。这个论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使现代营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可见, 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现代营销的重要性, 并不断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中国“海尔”率先实施了现代营销, 值得广大企业学习和借签。海尔笔记本在2005年就实施了现代营销这一模式:海尔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超值套餐:凡购买海尔笔记本即可获得价值2000元联通CDMA网卡一张, 另加2400元的一年不限流量的无线上网费用。这种将不同行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整合在一起销售的模式, 使本来一款1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经过“现代营销”后就变成了“6500元的笔记本电脑+价值2000元的网卡+2400元的上网费用”。也就是说:“用户在购买海尔笔记本同时, 将得到海尔在企业信息化投入方面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获得了一个普遍需求的解决方案。2006年, 海尔公司又推出了“一站解决、一次解决”的家电消费观点, 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它针对消费者目前对家居布置担忧的心理, 推出了“家电成套买”, 即“成套设计、成套购买、成套服务、成套升级”。24小时服务热线会根据顾客的需要量身提供专业建议。同时, 根据消费金额的大小提供不同程度的优惠, 丰富了消费者的整体价值。海尔的现代营销不是死盯住价格, 而是以创造“价值”为重。从消费者整体利益出发,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让整个服务增值。

3.2 现代营销的发展

3.2.1 培养一种创新的营销文化。

始终以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为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观念。通过创新营销观念的建设, 培养与企业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念, 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强调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努力发现潜在的市场和创新市场, 以注重企业、顾客和社会三方共同利益为中心, 把与消费者的沟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促使营销观念不断创新。

3.2.2 建立、健全营销创新策略。

以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 向市场提供更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如制定目标市场策略, 使产品和服务突出地理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技术特色。另外向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 不仅仅关注提供有形的产品, 更要关注延伸产品的创新。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 建立科学化的营销方案, 根据地理、人口和市场的特点细分变量, 充分调动一切营销资源, 建立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3.2.3 加强营销渠道的创新。

营销渠道创新, 才能真正的把现代营销的益处最大限度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 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渠道, 比如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可将商品直接展示在消费者的面前, 回答消费者的提问, 接受顾客定单。这种直接的互动和超越时空的电子购物将成为现代营销最重要的渠道。

3.2.4 塑造一支优秀的现代营销团队。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化的团队, 应该从转变观念开始, 应努力培养现代营销的高素质人才, 对营销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便现代营销能更好的实施。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外企业的介入,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将变得越来越理性和个性化, 企业间营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以顾客需求为核心, 通过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 实现了顾客价值最大化, 是中国企业营销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制约教学策略的因素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小班化 制约 策略

英语小班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英语课堂更为精彩,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对话和训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能够将大班控制的很好,但是面对小班化却有着很多的教学困惑;从校方来讲也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一、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制约因素

1.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缺乏力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开展受到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体制一直沿袭着传统教学格局,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师也习惯了面对几十名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完成教学目标,总结教学反馈等。而小班化教学模式从人数上来讲有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整个的教学模式也要随之转变,但是教师明显缺乏这种适应性,教学模式的转变方面依然缺乏力度,没有树立探究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教师有转变教学模式的想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认为人数较少就可以开展更多的课堂对话活动,反而因为活动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安插了活动,如小品表演、游戏、手工制作以及其它动作幅度较大的活动,有的课还不止一个活动节目,导致了文化课程的传授有所偏差。另外,教师觉得人数较少,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这样导致了英语课堂上交际少,而影响了针对小学生交往能力的训练。

2.小班化课堂教学受现有教学资源的限制。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认可,我国针对英语教学也尝试采用小班化的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小班化课堂教学受现有教学资源的限制。首先,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小班化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课节安排和教师布置,这样一来有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就受到了考研,教师资源是限制小班化的主要问题。其次,物质资源匮乏。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农村学校,教室内的多媒体设置、语音设备等都不足,导致了小班化教学依然走老路,无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信息获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对话交流。另外,小班化是为了开展更为优质化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学缺乏优质教学资源,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还不够,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实际可用的资源很少,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目前的教学资源建设时设计的对象一般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不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二、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

1.优化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必须尽快优化小班化英语教学的模式。第一步,做好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话交流、复习巩固等创设口语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相对应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情境创设要请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情境创设之中来,形成从内而外的教学转变。第二步,点燃火花。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堂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点燃其求知的火花。第三步,探究互动。指导小学生针对英语对话等内容进行互动练习,在小班中开展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表演天赋,和大班学生相比,小班出来的学生吸收知识快,知识面广,表达能力、自信力和交际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突出。第四步,因人而异,分层评价。小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重视教学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互相评价,关注同学的进步和优点,取长补短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小班的形式让教学时间缩短了,教师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分层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The stars,the moon,the sun的分层评价,让学生有升级进步的竞争感觉。

案例:Unit 1 My school (1)情境创设。播放歌曲“Our school”,学生要参与到唱歌的情境之中。(2)提出问题。看Lets do的图片,请同学们用所学过的单词组成句子,如brother,friend,hungry。(3)探究互动。同学们分组完成句型的练习。(4)教学评价。对小组、个人都进行评价。

2.拓展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是解决小班化教学制约的关键。首先,要利用现有的教室进行资源重新安排,例如:小班的座位打破传统的“秧田式”的排列方式,随机地排成 O型、小组围坐型等可变化的排列座位,机动灵活。其次,教室紧张的问题要合理配比资源,可以将校内的一些小空间整理起来,作为教室开展小班化教学。学校一方面积极争取资源,一方面努力做好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资源管理工作中把全力保障教学资源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另外,教室资源的解决要争取采用网络教学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媒体素材库。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同时要提升教师素质,可以要求教师在课前反复观看小班教学资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好资源的播放方式,同时完成强化巩固、练习的设计等。

小学英语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要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资源的限制,实现小班英语教学的整体模式控制,实现课堂多元化的创设,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更具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卫红.小班化教学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8.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篇9

论文题目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教 师

2016 年 10月26 日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人民自治的制度,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主发展之路的创造性实践,它有利于广大村民参与和自己利益密切联系的政治生活,有利于在中国农村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并塑造具有积极政治参与意识和认同感的现代公民。村民自治制度从创建到现在出现、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村民自治,问题,对策

目 录

一、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深化.........................................................................................4

(一)村民对自治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

(二)村民对自治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5

(三)村民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加强.....................................5

二、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5

(一)经济水平的制约...............................................5

(二)文化水平的制约...............................................6

(三)法律因素的制约...............................................7

(四)内在机制的制约...............................................8

(五)村官腐败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9

(六)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不协调........................10

三、促进村民自治发展的探讨..........................................................................................10

(一)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10

(二)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11

(三)完善、普及关于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12

(四)完善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12

四、参考文献...............................................................................................................................13

五、结束语....................................................................................................................................14

正文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计划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束缚,同时人们压抑已久的思想也开始解放出来。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村的秩序出现了失调,村集体事务无人过问,此时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村民组织,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孕育出了村委会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在90年代得到普遍推行,特别是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给村民自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如今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村民自治,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顺应农村民主发展形势的重大决策,同时我们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村民自治的实践和发展并不会因为有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完全进入正轨。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村民政治素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推进,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认真的思考,并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法。村民自治制度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然而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仍存在多种制约因素。

一、村民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深化

(一)村民对自治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村民自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部分农村地区的村民对村民自治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民主选举这个表面的层面上了,相当的村民开始对自己选出来的村官进行民主监督、对村里发生的大事进行民主决策。关注并积极参与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村级事务的管理。尽管村民自治的现状与法律要求及人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村民自己选村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村民对自治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农村人口法律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一定的宣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四个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已经深入人心。随着村民的知识水平的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村民自治的法制观念基础。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核心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了基本的认识,并构建了较好的依法自治的观念基础。

(三)村民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加强

一般情况下,政治参与意识强的村民会比政治参与意识弱的村民更加关注自身的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而村民自身利益的实现,不仅要看他们对规范自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接受程度,还要看村民在自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参与的程度。尽管目前仍有部分村民尚未完全了解和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但在多数村民的思想意识中,权利意识的分量在逐渐的加重。

二、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

(一)经济水平的制约 1.城乡差距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寻求发展,这其中更多的是文化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农村人才。这些人才来到城市发展,既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也给城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然而在此之下所带来的就是,留在农村的就是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很低的妇女,老人,小孩。他们文化程度和政治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村委会的选举参选人数较少,村民选举出合适的人选就比较困难。2.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差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国多数农村在交通设施、村庄环境、农田水利、文化设施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整个村集体经济积累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停留在收入渠道单

一、结构形式粗放、综合实力薄弱的尴尬境地。村集体经济较差,村里没有能力对村干部进行工资补助,所以导致村官无法吸引到年富力强的,有较强能力的人去担任。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直接导致了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不高。当村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参与的村民自治中去。

(二)文化水平的制约 1.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人口素质相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十分落后,相比于城镇人口的文化素质更显落后。虽然我国大力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在农村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仍然偏低。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1.5%,远低于城市人口占65.4% 的水平。农村人口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8%,15岁以上文盲率为8.3%,远高于城市23.8%和4.0%的水平。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对农村地区的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文化水平影响村级事务管理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村一级民主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由此可见民主自治部仅仅是民主选举,村民自还需要广大村民行使自己的决策权监督权。而这些权利的实现往往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能力的村民才能够对村级事务进行科学的管理。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人,都去了城市打工,发展。留在农村的人口的文化水平与原有的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相比又大打折扣。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弱后制约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与发展。3.农民参与意识淡薄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始终较为缺乏民主法制的传统和经验,农民往往习惯于接受“自上而下”的被管理。从目前农村村民自治的运作情况看,无论农民的民主参与目标、民主参与形式,民主参与程序与程度都与预期理想的直接民主有距离,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都很不健全,他们参与村民自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缺乏现代民主的“政治人”所应具备的权利实现的主动性,他们参与的形式不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组织团体,而多数是停留在历史上的个体性参与。在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民主意识的淡薄使村民往往对村民自治置若罔闻,无法激发起亲身参与的热情。

(三)法律因素的制约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直接法律依据。这部法律的重点是对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建设问题的规定,而没有对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村民自治的程序、违法实施自治行为的法律责任做出规定。关于村民自治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法律对村民界定,村民参与自治的方式和途径,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村党支部和村主任之间的关系、权责缺乏具体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中不宜裁定。此外,与村民自治组织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的滞后,严重的影响了这部主干法律的实施。

2自治章程不规范

农村地区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不规范,有与法律相冲突的地方。比如有的村规民约违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尤其限制和剥夺外嫁女的相关合法权益最为突出。有关村级事务重大事项的决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有村民代表会议代替村民会议。另外多数村民自治章程规定村民会议的召开一时间次数为标准,例如“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等,这些都明显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跟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召开村民不是以时间次数为标准,而是以事项为标准。3村民自治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发展民主,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农村基层民主是广大基层的干部和群众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虽然《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定了法律法规,但是有效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还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民主监督不能落到实处,群众有冤无处诉、有意见无处提。由此可见,没有法律制度保障的民主是不可靠的。

(四)内在机制的制约 1.过分强调民主选举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部分经济落后的偏远乡村在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略其他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环节都是虚位的。2.村民对村委会缺乏认识

多数村民只明白如何选举产生村委会委员,不了解村委会的职责和权限,不了解如何产生村民代表,不了解如何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制度行使自己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权利。村务监督和理财小组更是存在形同虚设的情况,很多村务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的组成仅仅是文件上规定的组织结构,没有村民的实质性参与。因此导致村民自治制度中出现了部分环节的缺失,村民自治除民主选举外的其他功能出现萎缩。尽管实践证明,村民自治制度是可行且高效的,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五)村官腐败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

村官腐败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基层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村民参与村民自治实践的积极性。目前村官违法违纪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村里掌握实权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村官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主要参与者,是村里的“当家人”,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为保障上下政令畅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三农”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村民自治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村民自治的实施,主要靠的是基层干部的积极配合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带头人,村干部行为的好坏、得失,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情况和村民对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响应态度。

(六)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关系不协调 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法律定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第三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种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指导,保证村委会的决议、决定及工作符合党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和帮助村委会搞好村级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是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并指导村委会依法做好各项工作,如条件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从村委会的角度来看,一要积极主动的求得乡镇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二要自觉地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完成各项任务。2.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实际情况

由于一些地方的乡镇党委和政府对于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与协助关系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乡镇政府过于干涉村务管理,使得村委会的职能弱化甚至消失,失去了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村民自治过于强化,无视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指导,出现过于自治的局面。

三、促进村民自治发展的探讨

(一)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1.鼓励大学生回到农村

中国实行9的九年 的义务教育制度已经全面普及,农村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度达到92.6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迫切的需要更多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具有专业性的人才。目前实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极大的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农村的发展任务是艰巨的 实行村民自治的主题是农民 现在更多的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留在城市需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 来到农村,农村的软实力得到提升是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根本。2.大学开设更多农村方面的专业

大学当中应当开设更多相关于农村经济 文化 生态建设等多领域 多方面的专业。鼓励激励大学生学习这些专业。让更多的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愿意来到农村,促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的发展。管理者的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自然会上一个台阶。3.吸引人才

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法制建设等多方面都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与吸引极为关键。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让更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参与农村建设。更多的具备较高管理水平、较强的经济建设能力的等多方面的人才愿意到农村去。高素质的村官不仅是农村建设有条不稳的保证,也是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二)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激发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

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是村民,因此想要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村民中不乏发展经济的能手,但是在没有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没有感受到集体经济给自己带来的实质性好处的时候,村民是很难对发展集体经济产生兴趣的。因此需要相关的政策引导,鼓励、激励村民主动投身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去。2.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并给出一些实际的切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有些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由地方政府政府牵头组织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有能力给村干部开出丰厚的工资福利,便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有能力的,年富力强的人来参与农村的管理建设。

(三)完善、普及关于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 1.完善立法,明确村民自治的法律地位

目前村民自治可以依靠的法律还比较少,现有的法律在具体权责方面较为模糊,缺少明确性。需要通过立法明确村委会在村级组织中独立的主体地位,它不属于任何行政机关,它代表的是农村广大群众的利益。村委会是相对独立的,自主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受其他组织的干涉。2.开展法律宣传,引导村民学习

当然除了有法可以之外,还需做到让村民知法。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普法教育十分匮乏,在农村地区做法律宣传,学习工作十分重要。通过不断的宣传让更多的村民意识到村民自治的重要性,了解到村民自治的具体法律地位,可由村委会定期开展相关的普法教育。相关的司法部门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帮助。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提高村民的法律水平,有利于村民自治制度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完善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 1.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及村民会议议事制度

在我国的村民自治实践中,除了民主选举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外,其他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一是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及村民会议议事制度,依法推举村代表,保证村民代表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涉及全村利益的重大问题。

2.完善村务监督及村民理财小组制度

完善村务监督及村民理财小组制度,依法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产生村委监督及村民理财小组,负责对村务公开的全程监督,审查各项收入和支出、债权和债务、收益分配等情况。3.完善基层民主建设规范

完善基层民主建设规范,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民主会议产生村级民主制度规范,规定村委会、党支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及村民理财小组的职责和权限,为基层自治制度提供基础。

四、参考文献

陈子明.关于村民自治及村民自治研究的述评[J].当代中国的研究.2003.景跃进.两票制:组织技术与选举模式——“两委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3).王国胜.农民公民意识及其增强[J].理论探索,2010(1)

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村委会组织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五、结束语

上一篇:举办辩论赛的工作总结下一篇:郑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