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推荐11篇)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篇1

人才培养落实情况

1、进修情况

王培升,2010年在河北省中医院哮喘科进修一年 王世安,2011年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进修一年。

周永军,2011年在沧州市中西结合医院进修半年。王锡华,2011年在沧州市中西结合医院进修半年。

2、技术合作情况

自2000年至今本科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专病研究所合作对哮喘病临床技术研究开展合作并成功研制出了专科新药“羚贝胶囊”本院被确认为“河北省沧县中医院哮喘病技术推广中心”。

2011年本院与该机构进行科技合作,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制剂---玉液胶囊的临床应用的课题研究。

沧县中医院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本科学生长期实习的6所三甲医院, 其中唐山、天津、石家庄各2所, 调查6所医院在岗注册的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 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 (1) 护理人员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等。 (2) 如何培养专科护士, 具体包括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申请专科护士的学历及临床工作年限要求等。 (3) 临床各个系统对专科护士的需求情况。现场发放问卷, 以不记名方式填写, 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7份, 有效回收率为95.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专科护士培养要求情况

2.1.1 申请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学历要求

121人 (25.4%) 认为需要大专学历, 244人 (51.2%) 认为需要本科学历, 仅10人 (2.1%) 认为需要研究生学历, 102人 (21.4%) 认为学历上没有什么要求。

2.1.2 申请专科护士临床工作年限要求

认为1年的31人 (6.5%) , 2年的55人 (11.5%) , 3年的87人 (18.2%) , 4年的49人 (10.3%) , 5年及以上的255人 (53.5%) 。

2.1.3 专科护士培养方式

认为需要全脱产培养的96人 (20.1%) , 半脱产培养的241人 (50.5%) , 不脱产的83人 (17.4%) , 均可以的57人 (11.9%) 。

2.1.4 获取专科护士资格的培训时间要求

认为少于半年的46人 (9.6%) , 半年到1年的235人 (49.3%) , 2年的103人 (21.6%) , 3年及以上的93人 (19.5%) 。

2.1.5 获取专科护士资格的考核要求

认为需要各培养机构统一考试的330人 (69.2%) , 全国统一考试的118人 (24.7%) , 不需要考试的29人 (6.1%) 。

2.1.6 专科护士培养机构

认为专科护士培养机构应为高等护理院校的有23人 (4.8%) , 三甲专科医院的40人 (8.4%) , 高等院校与三甲专科医院相结合的254人 (53.2%) , 三甲综合医院的125人 (26.2%) , 其他 (如护理学团体、学会等) 35人 (7.3%)

2.2 临床各系统对专科护士的需求情况 (见表1~6)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申请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学历, 认为本科学历的占51.2%, 认为大专学历的占25.4%。这一结果与李秀华[4]等2004年的调查结果不同, 李秀华的调查中, 71%的人认为专科护士的准入学历条件是大专学历, 25%的人认为是本科学历。这可能与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迅速发展, 大量本科护理人才进入临床一线工作有关。对于申请专科护士最少的临床工作年限, 大部分人 (53.5%) 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 可见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是申请专科护士必备的条件, 这也体现了国内外对专科护士概念界定上的要求[5]。

培养方式上, 50.5%的人认为半脱产培养即可, 20.1%的人认为需要全脱产培养。获取专科护士资格必需的培训时间, 49.3%的人认为需要半年到1年, 而李秀华等[4]的调查中, 76%的人认为少于半年即可。培养方式和培训时间方面, 调查中发现, 很多护士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加系统的专业化的长期培训, 另一方面又担心培训期间待遇中断及培训合格后医院是否会区别对待的问题, 因此, 大部分护士对申请专科护士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 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重视专科护士培训及合格后待遇问题, 从政策上保证专科护士培训及专科护理工作的广泛开展, 为专科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对获取专科护士资格考核方面, 69.2%的人认为需要各培养机构统一考试, 24.7%的人认为需要全国统一考试。专科护士的培养机构方面, 大部分人 (53.2%) 认为高等院校与三甲专科医院相结合进行培养较好。而目前我国对于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也存在形式多样、机构不统一等情况[6], 对此, 很有必要形成统一的培训标准, 建立权威的培训基地, 确保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的规范性。

专科护士需求方面, 急危重症 (包括新生儿及儿科重症监护) 专科护士需求最多, 其次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专科护士, 再次为助产方向专科护士, 需求较少的为社区专科护士。这一结果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1]中要求的专科护士培训方向基本一致。基于本次调查的医院为我院护理本科生的实习医院, 也是我院历届护理本科生就业较多的医院, 因此, 本次调查结果可为今后我院护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Z].2011.

[2]Appel A L, Malcolm P A.Nursing Specialization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1996, 10 (2) :76-81.

[3]梁宝珠.探讨我国专科护士发展概况[J].天津护理, 2009, 17 (4) :239-240.

[4]李秀华, 高敏, 郭敬霞, 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5) :8-12.

[5]王晓杰, 沈宁.对我国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概念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12) :25-26.

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3

针灸理疗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专科,院领导非常重科室的进展。自2012年10月正式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医院把该重点中医建设项目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和主要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在人资源配制和建设经费安排中予以倾斜,目的是为该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经过三年的积极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建设工作作出总结:

一、巩固执行情况 人才培养情况

1、进修学习、继续教育:2012年9月到2015年6月派遣3名医生到省级医院进行专科进修,此后将继续合理安排专科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按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专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圆满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2、根据医师培训大纲及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对住院医师进行专科培训。

二、专科业务,医疗指标、质量管理及科研情况

在院领导、学科带头人领导下,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经济效益,门诊人次年增长10%以上。制定常见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规范,严格按章执行,重点抓好疾病诊断准确率,好转率,中医药参与率等。科内每月一次质控,及时作出整改方案并执行。甲级病历率95%以上。结合二甲医院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层层落实,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的职责权限并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发生,促进医疗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专科分组建设有待加强,逐步规范按病种分科分组收治病人。对高年资医师重点专科专病培养,做到“普”中有“专”、“专”中有“精”。

2、需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增加竞争实力。

3、需加强业务学习与规划,包括临床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加大进修力度,培养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加强专科宣教工作,完成专科病房的建立。

4、需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及自我宣传,加强随访制度,争取更多的病源,创造更好的医疗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重点专科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根据《富阳市医学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富阳市名医名院工程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分层次、有重点、抓典型、促一般,力争形成医院重点专科“一、二、三”的梯队,建设精品特色专科群。我院在往年的专科整合、优势拓展、特长互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富阳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能力、专科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力争率先成为富阳市医学重点专科专病创建单位。

一、按计划完成第一批重点专科杭州市级针推专科、富阳市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科评审验收工作,完成重点临床应用项目富阳市中医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评审验收工作,其中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科及其学科带头人章晓红自动进入第二轮建设和培养周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院院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肛肠科、高血压、小儿哮喘、早期前牙反颌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学科带头人夏粉仙、章晓红、董小牛进行周期验收考核,通过后给予相应奖励。积极组织人才梯队相对完善小儿科、口腔科、高血压病科等科室申报第二轮名医名院工程。

二、2011年预定完成课题《内关穴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天麻钩藤饮加减煎服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在研课题6项。2011年新增杭州市卫生局课题《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姜黄素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富阳市科技局课题《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3篇,其中一级杂志3篇,二级杂志6篇,三级杂志4篇。课题“结肠贮袋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及“社区糖尿病俱乐部模式管理与门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分别获得200-2010富阳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三、专科建设明显,凸现优势学科。脾胃病科、肛肠科、针灸推拿科、口腔科、糖尿病专科等各项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中医体质辨识、膏方节和冬病夏治等活动的开展即开拓了业务范围,又很好的体现专科特色获得患者的好评。在2011年中医质量管理年评审中获得较好成绩。

四、创新思路,打造专科品牌。我院将继续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专科疾患的优势,努力寻找中西医结合新途径,继续打响中医特色品牌,为明年争上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而努力。

医 教 科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篇5

(护理部分)

科室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确立成员分工,参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科内护理督查,存在的问题每周开会讨论,提出整改意见,每月开会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责令及时整改,及时追踪,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根据全年计划,每月组织护士分层级培训,包括科内专科疾病的护理,健康宣教,药物及操作等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开展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流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好患者安全管理,患者身份识别至少使用两种方法以上,给每位患者佩戴手腕带。对高危跌倒、压疮病人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患者的安全。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篇6

1 我院临床专科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现有38个临床专科。近年来,我院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整合优化资源,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医疗服务新模式,搭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不断探索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1 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渐趋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专科带头人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专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2],通过引进与培养,我院现有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23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45人担任省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3人。人员职称构成逐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逐渐由“倒金字塔”转变为“正金字塔”,高级、中级、初级的职称结构比由十一五初期的3:6.6:5.7优化为目前的2.0:2.7:11.4。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结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各个专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

1.2 学科和专科建设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

除24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外,我院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我院连续三年专科声誉名列第二,2011年在公布的28个学科声誉排名中,我院24个专科进入前十或获提名,其中麻醉科、放射科排名本专科第一,病理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排名本专科第三,另有15个专科进入本专科排名前十,4个专科获得提名。

1.3 通过专科建设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复同意,我院已成立了消化、实验医学、感染、临床营养等12个专科的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专科工作制度、流程、诊疗规范和质量标准,对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相应专科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开展专科教育培训和技术讲座,进行专科技能的考评和考核,提高全省医疗机构专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能力,提升医疗救治效率和效果。

2 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完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顶层架构和管理体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一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提升、人才梯队搭建、设备空间规划、教学科研协同以及辐射引领区域发展等在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医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必须在院级协调下进行[3]。我院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首先完善了顶层架构,专门建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科技副院长为副组长,医教部、科技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运营管理部、采供维保部、信息中心、纪监部门、审计处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对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建设及后效评估进行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协同实施,从制度、机制、资源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并专门成立了由医教部、科技部、财务部等三部门共同组成的秘书组,负责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日常事务。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是确保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2.2 以学科群建设带动学科进步,推动临床专科差异化发展

我院按疾病系统将所有学科、专科整合为五个学科群进行一体化建设,即神经精神学科群、心肺血液学科群、消化系统学科群、创伤康复学科群、全科医学及支撑学科群,实现学科、专科间资源共享、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目的,在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细分亚专业的基础上,鼓励以专病为基础的跨学科交叉联合诊疗学组。目前全院共建立了70个这样的多学科交叉协作学组,集结优势力量,为临床专科的差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院为每个学科群配备1名学科主管和2~4名学科助理,负责为学科群内各个学科、专科提供科研信息引导式服务,负责学科、专科评估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学科群与专科重要科研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协助项目成果申报等,为学科群的发展建设追踪发展前沿,提供行业信息,建议发展方向等,为学科群、学科和专科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3 整合资源建平台,助推临床专科建设

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我院十分重视纵向资源与横向资源的整合,以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路径为切入点,大力建设多科共建共享的系统疾病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开展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促进区域内专科疾病整体诊治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如我院整合成立了功能性神经疾病中心,集结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精神科优势资源开展脑深部电极应用项目,此项技术已走在全国医院前列,三个专科均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又如我院2010年将血管外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放射科、超声科等9个专科和护理的血管通路学组整合形成血管中心,通过多学科交叉整合形成的资源平台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完成我国首例马凡综合症内脏动脉杂交治疗,2012年完成胸腹主动脉瘤杂交一期手术,达到国际水平。截至目前,血管中心已完成40余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注射封堵微创手术,有效减少了患者创伤。已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11例,居全国前列等。这种新型的整合资源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临床专科技术水平的提升,参与血管中心的7个临床专科和专科护理均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4 创新配套机制和政策,助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多年来,我院一直注重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并以此形成学科和专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如我院率先在国内医疗机构设立SCI论文基金,对发表SCI论文的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可以使用该经费围绕研究方向购买科研设备和试剂、聘请项目制人员、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从2007年到2012年上半年,该基金使用金额已高达8801.2万元。近年来,我院SCI论文发表已逐步从基础研究领域转向临床研究领域,体现出临床专科建设对于学科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院不断完善了院士、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大师级高端人才培养和孵化的体制和机制,开展亚专业专病学术主任制试点,拓宽人才培养与引进渠道,在配备好学科带头人的同时,注重后备人才的建设。我院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首批启动基金2000万,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所需的中青年骨干提供中、短期出国专项资助,鼓励到国内外名院名校进修深造,重点针对临床新技术领域进行资助。我院积极推荐中青年骨干到各级各类学会任职,对于达到条件的实施破格晋升,提高技术水平和学术知名度,使临床重点专科的人才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在临床新技术方面,为提高临床专科医疗技术水平,鼓励新技术开展,我院专门设立了临床新技术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临床专科发展中重点、难点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前景好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医学伦理道德的国内外前沿新技术,提升临床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前临床新技术专项基金已使用1550余万元,成效显著。如我院针对活体肝移植技术设立基金30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5年期生存率达77.3%,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10项全国领先的肝移植技术,技术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5 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壮大专科辐射能力

我院利用自身在医疗技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以带动区域发展为己任,先后进行了华西远程医学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成功尝试,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走出医院围墙,引领区域发展”、“医院搭台子,专科结对子,医生交朋友”的新思路,不断壮大专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区域内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院现有远程网络医院541家,分布14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地市州38个,县区市82个,服务人口超过5亿人。2002年-2012年,我院先后有规划、不间断地培训了近123万人次各级各类医卫人员,远程会诊近7500多例次。积极参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和“西部卫生人才项目”等,创立“华西—社区对口辅导慢病防治模式”、“面向社会全方位规范化培训体系”、“医院管理方向MBA学历学位课程项目”等,为区域内各学科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在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水平、极大地方便病人就诊、体现大型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也扩大了专科影响,壮大了专科声誉,为重点专科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3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对我院相关学科和综合管理水平的巨大促进作用中可以看出,建设与发展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搭建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科学规划设备与空间、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

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卫生部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围绕重大疾病,开展以解决疾病诊疗问题为靶向的适宜技术创新和推广,将有利于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并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同时,通过公立大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和技术辐射作用,可以带动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专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增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实力。另外,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的设计上,通过设立有关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将很好地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医院主动承担医改责任,落实医改任务。由此可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项目建设医院具体专科的水平发展,通过技术辐射、人才培养等,对于区域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将有引领、带动作用。

3.2 促进医院内涵建设的需要

目前综合医院不断引进人才,发展专项技术,使各家医院在不同程度保持某方面或某一专科的竞争优势。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形成专科优势,使专科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极大地推动了各临床专科不断创新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解决本专科领域内的重大技术难题,有利于引导医院把建设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以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主题的内涵建设上来,形成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良性医院竞争局面,提高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从而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提升医院整体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医疗水平的全面发展。

3.3 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专科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加速培养专科技术带头人的接班人,建立合理的学术人才梯队,增强学科评价、项目申报、资源分配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能够追踪并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也有利于向世界展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增强我国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有助于建立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从根本上留住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人才,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真正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还将持续推进,对大型综合性医院各个临床专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想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除了需要坚实的基础与长期积累外,更需要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开展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持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同时提高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真正起到区域性大型公立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虹,王文中,吴雁鸣.全军临床医学专科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15-617.

[2]沈辉,齐璐璐.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2009,13(3):5-6.

[3]陈国良,黄连帅,陈建中.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8,11(4):239-241.

重点专科的建设思路和措施 篇7

曹县中医医院

曹县中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近年来,我院以开展“两好一满意” 活动为总抓手,始终坚持以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专科特色、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大力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品牌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确定品牌建设目标,强化专科管理

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是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的突破口,是提高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我院坚持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长,提高综合实力”为方向,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为龙头,走学科建设品牌建设之路,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规划方面,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努力建设起一批市级重点专科,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中医病、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等专科达到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标准,以此带动全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在重点专科建设基本目标方面,学科带头人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通过3~5年的建设,使得重点专科在服务功能、医疗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趋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应用专科制剂占30%以上,项目建设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措施方面,在组织管理上,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制定专科建设计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分管院长靠上抓,其他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全力配合,医务部负责专科建设日常工作,组织检查监督,研究解决专科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建立院内自我评估机制,由重点专科领导小组成员每半年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切实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使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建立了年报制度。在建设中突出强调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指导作用及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作用,赋予学科带头人在科室人事调动、科室管理、专科经费使用、设备购进等方面的权力,使专科发展具有长期性,保证可持续发展。在经费管理上,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专科发展支撑平台,同时制定专科经费管理制度,专科经费专款专用,由科室统一规划,经费支出重点放在人才培养、设备购置、新技术引进、学术交流、进修学习、科研资助、书籍杂志订阅、发表论文等方面,专科经费必须由专科带头人、主管院长、计划财务部主任分别签字后才能进行支取,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二、发挥专科特长,体现中医药治疗优势

我院在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中,紧紧围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这一核心,引导各重点专科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专科建设的规模扩张,更注重专科建设的特色发挥和临床疗效。鼓励各专科积极开发应用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非手术、非药物疗法,同时借鉴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形成独特的诊疗技术规范,使中医专科的临床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医院把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采用各种途径和办法培养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了有利于专科发展的人员队伍。

首先是根据不同年资分段实施,对高年资中医师,开展重温中医经典著作活动,使中医知识更加渊博,辨证思维升华提高,达到培养名医名家的目标;对青年医师,进一步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强化中医药特色内容的培训和考核,鼓励青年医师参加省内师带徒结对培养,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训练,熟练掌握中药功效主治和方剂组成配伍,重点是巩固专业思想、夯实中医功底。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本学科水平领先的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为专科的发展聚集后备力量,提高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能力。

其次,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学科带头人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对学科带头人的晋升、聘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原则,必要时可低职高聘,在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修订医院关于进修、培训的管理规定,对重点专科予以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凡重点专科列入梯队培养的人员,同等条件下在晋升、聘任、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享受优先的待遇,在进修时按医院选派的规定执行。专科内应进修而未及时申请进修的人员,再次申请进修时按科室选派或个人申请的待遇执行。进修回院的人员须在半年内开展与进修专业相关的新业务。

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梯队结构成为各科学习典范,加快了医院人才培养步伐,为我院今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突出中医特色,加大专科制剂的研用力度

加大专科制剂在临床上的使用力度,在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中,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疗效,鼓励临床科室使用专科制剂;适当改良部分制剂的剂型,使其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便于推广;提高临床使用率。

五、营造良好环境,再创专科优势

专科建设,不是消极地等、靠、要,而是以医疗卫生改革为契机,以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为总抓手,利用一切机遇来加快发展,为专科发展创造一个平台。

中医药 重点专科 建设申请 篇8

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请

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XX区XX中心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近六十年来,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本院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医院发展规模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医院现有职工 287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职称20人,开设病床319张,开设内科、心脑血管科、妇产科、普外科、骨外科、康复学科、儿科、五官8个病区。2013年接诊门急诊病人194306万多人次,收住院病人9368例,业务收入38043934.96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院国医堂建设力度,特此申请本院国医堂为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根据《关于申报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病)建设项目的通知》,现将本院国医堂申报条件总结如下:

一、国医堂工作基础

我院国医堂是在原有中医科、理疗科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改建而成,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特色优势和诊疗体系的特色专科。

二、国医堂设施、设备

国医堂设施:中医诊室4个、针灸推拿大厅1个、理疗室1个、蜡疗室1个、中药熏蒸室2个,运动治疗室1个、作业治疗室1个、言语吞咽治疗室2个、三维正脊室1个、小针刀治疗室2个。病区设有病床34张。

国医堂设备:多功能三维正脊床2张、中药熏蒸床2张、蜡疗机1台、超短波3台、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机2台、中频脉冲电治疗仪2台、血脉通治疗仪1台、特定电磁波治疗仪15台、低频脉冲治疗仪15台、电脑牵引床1台、康复器械若干。

三、专科业务水平

1.医疗指标:门诊中医治疗率90%,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5%,入院三日确诊率9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治愈好转率88.5%,病床使用率82% ;甲级病历率96.8%。2.能运用中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该专科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诊疗常规。其中利用顺天时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院国医堂中医药特色突出,自创建科室以来,无医疗事故发生,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是国医堂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医堂现有从医30余年的2位老中医坐诊。医护人员共18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初级职称人员14名。中医执业医师6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人。康复治疗师4人。

五、社会、经济效益

2013年国医堂门急诊病人29407人次、业务收入5089661.5、出院病人89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9.4天。以上各项数值均高于全市同级医疗机构、同类专科的平均水平,六、管理

此次申报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经院委会决定由XXX同志负责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中医药重点专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政策支持、资金筹集、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国医堂倾斜,能够落实各项配套经费;有专科医疗文件管理、考评制度,并对医护质量进行评估,实行质量监控;有专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有专科特色的学术推广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特此申请XXX中心卫生院为XXX市基层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望审批为盼!

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情况 篇9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公布了“十一五”重点专科 (专病) 建设项目名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脑病科、糖尿病科等615个专科建设项目榜上有名, 其中含藏、蒙古、朝鲜、瑶、土家、苗、壮、彝、傣、维吾尔等10类民族医的43个专科。

“十一五”重点专科 (专病) 建设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以临床医疗为主体, 以提高中医药 (含民族医药) 临床疗效为核心, 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临床诊疗方案,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推动学术技术创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周期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后, 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名单并授予标牌, 其有效期为5年。

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工作汇报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症医学科的所有医护人员向莅临我院指导和检查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卫生部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医疗卫生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先后被授予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爱婴医院及省健康教育示范医院,是武汉大学医学院、长江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教学基地。在上级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院于2012年底完成整体搬迁,同年经湖北省卫生厅核准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新医院占地200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包括门诊大楼、住院大楼2栋(分西楼和东楼,西楼16层,东楼12层在建),后勤综合楼6层、感染科楼。开放床位1200张。固定资产4.5亿元,年门诊量约4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3.5万人次,2012年收入1.8亿元。现有在职职工866名,其中正、副高级职称85名,硕士18名。一批治学严谨、富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活跃在临床一线,科技兴院呈现出盎然生机。

医院拥有磁共振两台、螺旋CT两台,1250mA DSA血管机一

台,数字胃肠X光机一台、直线加速器一台(建设中)、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能麻醉机、超声波/气压弹道碎石机、钬激光及电视腔镜系列等高新设备,总价值1.5亿元。

我科于2010年建科,成科以来,我科谨遵“精医厚德,止于善美”的院训,紧紧围绕“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各项文件精神,特别是在我院制定关于创建院级重点专科建设的通知后,我科第一时间递交申请,并按照标准逐一自查,以查促改,不断完善,于2012年7月被评定为2010-2012第三批院级重点专科。根据医院关于扶持院级重点专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我科自成科以来,得到了医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科室在专科规模、支撑条件、人才建设、医疗质量、科研与教学、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都飞速发展,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科室环境

我科于2010年建科,2013年1月23日随着医院整体搬迁独立成科,现我科位于住院楼3楼,毗邻手术室,占地面积1120㎡。10万级层流病房,其中病区面积430㎡,设置14张床,床单位面积为30.7㎡。其中单间1个,面积25.6㎡,为负压病房。设有洁物通道、污物通道、探视通道、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换鞋区、更

衣区、值班室、配餐间、库房、工友室、处置间等辅助用房齐备,符合院感要求。科室全封闭式管理,设有独立视频探视室。科室环境优美,我科格局为全市领先构建。

二、加强医疗技术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

1、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3名,其中医生11人,在编护士32人,支助护士10人,年龄构成:20~30岁28人,30~50岁13人,50~60岁2人,学历构成:硕士1人,在读硕士4人,大学本科6人。职称构成:主任医生2名,主治医生6名,住院医生3名。人才梯队呈现合理化,学科带头人蒋平主任医师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心内科常见多发病、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对高血压病的分级危险度分层及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有较长时间的临床体会,对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有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对PCR、蛋白电泳、荧光分子信标检测、流式细胞仪等实验室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县内具有较大影响。承担了公安县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姜黄素对1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等实验研究。年门诊约50次,专科查房100次。二级以上医院间会诊次数1到2次。现任荆州市医学会第三届

理事会理事,荆州市输血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荆州市医学会心电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公安县医学会秘书长。学科带头人周晓洪主任医师为我县神经外科及我科神经系统领军人,在工作期间多次参与专科查房及院内重大会诊,能独立完成本科大中型手术。在荆州市率先开展运用YL-1型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应。且其科研论文硕果累累,2006年撰写《6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2卷第8期发表,入选《2008年全国优秀成果奖》一书,并获一等奖;2009年撰写《血吸虫病并发急性脾破裂118例诊治体会》获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2年撰写《神经外科学临床指导与应用》一书,担任副主编一职,学术影响较大。学科骨干知识面广、术业有专攻,多人担任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张腊喜主治医师华中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会员,临床与科研两手抓,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如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心血管疾病、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ω—表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人类高血压的关系,并于2011年获得教

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参与了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J2基因,可溶性环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参与国家973计划,发表的论文共计十多篇,有2012年撰写的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上2011.CYP2J2基因G205972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探讨发表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其博学的专业知识对心血管危重病抢救常常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周珍贵主治医师、易先齐主治医师、鄢邦华主治医师曾多次在上级医院深造,危重病救治基本功扎实,前沿医学把脉清晰,多种危重病救治经验丰富。正是有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多位学科骨干,在科室的人才建设和培养上起到了真正的传帮带的作用,并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多次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我科授课,每年派出优秀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特别是在我科独立成科前夕,为更好的提高我科技术力量,派出数十人到省、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组织科内人员参加各类专科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和了解本专科的前沿医学知识,并将所学先进医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更好的促进了本专业的发展。

2、三、完善医疗设备

为了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配套支持我科,医院在政策上予以了倾向性扶持,2010~2012年共投资1058.528万元,现重症医学科为无菌层流病房,科内配置了中心监护系统、多功能吊塔、有创、无创以及适合转运的呼吸机、血滤机、微量泵、输液泵、冰毯机、床旁x光机、血气分析仪,借助新设备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近期还拟购置西门子呼吸机5台,营养输注泵3台,纤维支气管镜1台,正在政府审批当中,完善的医疗设备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科医疗技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科学管理,强化质量管理体系

从强化组织机构入手,做好人员培训、规范制度、加强监管等各项工作。医院进行了以提升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面的整章建制,建立了由医疗、护理、门诊、医保、感染监控、医德医风等所有涉及质量评价的科室构成医疗质量考核体系,纳入全院绩效考核。为了加强和有效推进我科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强化 我科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科修订和完善了科室的各项制度,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实行了PDCA循环管理,做到了有考核标准,有检查记录,有讨论分析,有整改落实。科室质量督查小组会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和

各班职责的完成情况,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我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我科自开科以来无一例重大医疗事故,并严格遵循相关准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血、临床诊断符合率〉95%、临床主要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70%、甲级病案率〉90%。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求所有员工严守纪律和规程,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三基”知识,严防医疗差错,严格执行院感控制制度,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情的对待每一个病人,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我科集思广益,实施各种优质护理服务金点子,制定了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承诺书、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推行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亲情六字”护理模式,获得了医院领导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满意度评价调查>90%。

五、夯实科室基础,重视教学科研

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我科大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现能独立开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南必备的多项技术项目,如心肺

复电除颤、经口气管插管术、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气分析及胸、腹腔置管引流术,创新项目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YL-1型穿刺针)、持续床边血液滤过和(或)透析、经X线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目前已共计开展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362例、持续床边血液滤过和(或)透析5例、经X线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6例,这些项目均属省内领先水平,经过前期论证评估,已在临床应用中看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提高了重症医学科疑难重症和危重症的诊治能力,给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六、齐心协力、全面促进全县重症医学发展

我科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不忘带动全县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与下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密切合作,下级医疗机构转入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30%,并开展与乡镇卫生院技术合作的活动,我科与章田寺乡卫生院、黄山头镇卫生院、闸口镇卫生院、毛家港镇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对口支援的合作关系,为有效的推广各项先进技术,我院积极组织全院

医务人员和公安县乡村医师参加相关培训,申报并开展了多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如2010年全院培训血气分析临床应用、2011年全院培训机械通气、2012年荆州市继续教育急诊医学知识培训培训班、2012年全市继续教育血液灌流培训班、2011年~2012年公安县乡村医师培训临床常见疾病诊疗知识等,这些教育和培训不但增进了我们和兄弟单位及下级乡镇卫生院的沟通和交流,更促进了全县重症医学的发展。根据科教科的安排,对进入我科进修和实习的人员严格管理,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指定由主治医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带教,保证了教学效果。

七、紧张投入全面迎评,采取措施落实处

科室专门成立迎评小组,由主任牵头,抽调强有力人员成立了迎评小组,确立了“以评促建、全面提高,夯实基础、保障发展”的参评目标。在迎评准备期间,我们对照标准,逐项落实,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制订了全面快速限期限人整改措施,确保申报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紧张的迎评准备工作,我们得到的体会和收获是,本次评审注重的是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质量和医疗基础工作质量。它从管理理念上对重症医学科予以了科学的指导和启示,从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上对其进行了约束和强化。通过评审,强化了人人

参与管理,人人重视医疗安全的意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重症医学科稳步发展,维护医院、患者的共同利益。在迎检准备阶段,对标达标让我们体会到了评审标准对重症医学科实际工作上的指导价值,对照标准积极工作,我们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巩固成果,继续以评审标准为准绳进行评价科室的各项工作,以实现科学管理促进重症医学科综合实力的提高。

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对我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充分珍惜这个机会,以非凡的勇气和雄心,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促进我科诊疗工作的再一次腾飞!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重症医学科

生殖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篇11

生殖内分泌(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我院妇女保健科开展生殖内分泌工作已接近3年,从事生殖内分泌专科人员4人,其中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均多次到省内外著名三甲综合医院进修学习。我院生殖内分泌专科现已能开展各年龄段的功血诊治(治愈率达90%)以及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血症、习惯性流产等的诊治,对不孕患者可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通水术、B超下检测卵泡、女性激素水平的监测、精液常规检查、促排卵治疗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知名度。

二、创建目标

通过人才队伍建设、设施设备和医疗技术更新等方式,不断充实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科技术服务能力,使之在2015年底成功建成XX市重点专科,专科水平属XX一流、XX领先,并不断提升和完善,力争在2020年前后达到省级重点专科,专科水平达到XX市一流,川西北地区知名水平。

三、创建重点专科分布计划

(一)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深化科室建设,规范科室管理,加强创建重点专科标准培训,该评审要求逐条逐项完善改进。

1、完成标准培训,制定创建计划和措施;

2、引进男科医师1名以上、副高级职称以上专科医师1-3名。

3、完善必要设施设备购置,主要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腹腔镜等。

(二)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完成XX市重点专科申报,并进一步攻坚克难持续改进和完善,做好迎接现场评审准备工作。

主要完成论著发表、科研项目开展、新技术(项目)实施和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力争全面满足评审要求。

(三)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在重点专科现场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改完善,确保在9月以后集中评审时顺利通过。

(四)2016年初至2020年前后:通过不断持续改进和进一步深化专科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后建成省级重点专科。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重点专科建设专项资金,并保证能满足重点专科建设需要,确保人才培养、设备完善及时有效完成。

(二)成立后勤保障小组,建立重点专科建设后勤保障制度,确保重点专科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三)增添必要设施设备,如:腹腔镜、精液检查设备、设立取精室等。

(四)结合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充实专科人才建设,确保专科水平不断提高。

(五)通过与上级医院协作等方式,不断完善专科领域空白,提高专科技术水平。

上一篇:市级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下一篇:民间文学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