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精选7篇)
毛泽东同志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者,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所谓“特别强调党的领导”,的指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所谓“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是指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的实际领导之下。
党的绝对领导通过党委对公安机关实际的、直接的领导才能得到落实。这种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的政治优势。
第一节 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一、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涵义
(一)在我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
我党将有关国家安危的要害部门直接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这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需要,是维护党的、国家、人民利益的需要。
(一)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一、人民警察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第二、省、地、县三级公安机关接受同级地方党委的实际的领导
第三、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党委的保证作用。
第四、充分发挥公安系统每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公安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一)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工具,关系着国家安危、社会安宁,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
能正确发挥其职能作用
(二)公安机关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强大的实力,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其正确运用。
(三)公安机关要处理社会矛盾中最具有对抗性、隐蔽性和腐蚀性的问题,党的领导才能使其加强战斗力和保持纯洁性。
(四)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党的领导去动员、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地方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同级党委的实际领导之下
一、地方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同级党委实际领导之下,同时接受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级公安机关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中的一个工作部门,必须在同级政府领导下进行工作。
地方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同级党委的实际领导之下,同时接受地方同级政府的领导。所谓实际领导,是指不仅要原则性的领导,而且要有决策权,是可以直接过问 公安工作的。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通过地方党委的实际的领导来保证的。党委的领导与政府的领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党委对公安机关的领导,实际是指各级地方党委对同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关系。地方党委对公安机关的领导,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重大决策上的领导。
二、地方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领导
政治领导是指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的领导。
(二)思想领导
(三)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组织系统的工作来发挥党的领导、监督、保证作用。
(四)决策领导
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事关重大的问题有权作决策。
1、进行宏观公安决策。
2、对重大问题作出必要的指示。
3、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五)法制领导
党领导制定各项公安法规,并监督公安机关实施。
三、地方政府对公安机关的领导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贯穿于国家的全部行政工作之中,由政府去贯彻执行。政府加强了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党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落实。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内容,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政府对公安机关的领导是依法实行的行政领导,主要内容是:
(一)领导公安机关贯彻党委对公安工作作出的指示、决定。
(二)领导公安机关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所有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和决定
(三)作出有关公安工作的部署、决定、指示来源:
(四)领导公安机关按照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工作计划、方案制订适合本地区民政部的公安工作计划、方案,并结合本地区的中心任务,领导公安机关和政府其他部门贯彻执行;
(五)领导下级政府贯彻本政府提出的有着公安工作的决定和指示
(六)领导本地区公安立法(或制定地方性规章)的工作,根据同级党委的意见或本政府的决定向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提案
(七)制定和发布地方性的有关公安工作通告、条例、布告等法令性文件
(八)听取和审阅公安机关的汇报、(九)对某些重大的治安总是作出决策,并领导公安机关贯彻实施
(十)协调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机关之间的关系
(十一)决定公安机关的编制和预算
(十二)决定公安机关的行政人事任免
(十三)决定公安机关人员的教育训练
(十四)决定公安机关的外事交往
(十五)对公安机关实行行政监督
(十六)其他必须由政府领导的事项
四、公安机关要自觉接受党委实际领导
公安机关自觉地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就要积极主动创造便于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条件,把接受党委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加以制度化,长期地全面地贯彻执行。
(一)重要问题及时请求报告,认真执行党委的决定
(二)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三)将上级公安机关布置的任务及时报告党委,并依靠党委的领导去贯彻落实
(四)接受同级党委的政法委员会的指导
五、严禁把侦察手段用于党内
党内的是非问题,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去解决,决不允许把对付犯罪的手段用于解决党内的矛盾问题。在党内滥用侦察手段,会造成党内互不信任、人人自危,严重破坏党内团结和生动活泼的局面。不准在党内搞侦察,是一条铁的纪律。
六、对地方党委和政府指令公安机关执行超越职权的任务问题,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正确处理
《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这里的上级机关是指上级党委、上级公安领导机关以至党中央。
七、处理好对公安机关的多重领导关系
对公安机关的领导,存在着多重领导关系,即党委的领导,政府的领导,公安系统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处理好这些关系,对完善公安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处理多重领导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党政分开的原则
(二)彼此保证的原则
(三)互相结合的原则
(四)全面强化的原则
第三节 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
我国公安机关的行政领导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科学管理原则的。政府按照这个体制原则领导公安工作。
关键词:加强;党的领导;文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87-02
党的十八大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革命时期,我们党指出“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2]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多次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面对这种形势,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引领全国人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党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是推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才能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人才等方面的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3]。提供政治保证,主要是坚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正确制定和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目标、任务、举措。提供思想保证,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供组织人才保证,主要是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建设好文化领域的领导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好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是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紧密联系,这是搞好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要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党在提出和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时,都包含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求。
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求我们的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领导文化工作的本领[4]。
1.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文化有其特殊和独特的客观规律,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个性特点,遵循她的独特规律,尊重她的这些特点,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在差别和竞争中,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保障文化各项事业健康向上发展,这是党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领导的前提条件。要认清文化的“两种属性”,文化既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经济属性)。不同的文化属性要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在意识形态方面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不搞多元化;在文化商品属性方面就要提倡多样化,满足人民不同的文化需求。要协调文化的“两个效益”,文化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增加政府投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协调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处理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同时文化又具有很强的历史传递性,特别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发展先进文化,就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古为今用”。要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一切先进的都是民族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保持和突出我们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性。同时先进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宽阔的世界眼光,努力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成果。把握好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既要坚持做到“洋为中用”,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2.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 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党要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就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党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工作领导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自然也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高举旗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干部群众在思想理论上划清是非界线,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将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强大的中国力量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各级党委要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利用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干部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实行科学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体现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机制,实施科学的领导工作方式,提高党领导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这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主题内容。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支持文化立法工作,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贯彻以法治国的执政方略,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政府转变职能,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推动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权益,形成推动文化工作的合力。要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方法,既要保证党的正确引导,又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要引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提供舞台、搭建平台,实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要坚持党管文化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创作方向,坚决抵制“三俗”之风。
4.强化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还需从组织上进行保证,关键的就是强化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这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关键环节。要选好配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文化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思想活跃,文化工作专业性强,文化领域还是各种社会思潮的交织地,面临社会思想的多元、复杂的局面,要把握文化工作的主导权,就要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文化领域领导班子中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加强理论武装,引导文化领域各级领导干部高举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加强党性教育,引导文化领域各级领导干部站稳党的立场,认真贯彻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要加强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帮助文化领域各级领导干部解决发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促进文化领域各级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加强文化领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是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体系,并制订方案、明确重点、抓好落实。要抓好文化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文化领域单位类别包括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文化单位其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也不同,有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的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无论是发挥领导核心还是政治核心作用的党组织,都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好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单位健康发展。要结合文化单位特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工作,注意从各单位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改进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努力使党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工作更富实际成效[5]。要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引导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大报告[N] .新华网,2012-11-19.
[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 李景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1-11-16.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N].新华网,2011-10-18.
[5] 沈跃跃 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N].人民日报,2011-11-06.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方略,并置于首要位置。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导 一、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教育既是重大的民生,又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意义”,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是习近平想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我国教育发展改革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求“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列为“九个坚持”之首,视为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导。所以,坚持和加强党对教
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求 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本质上,我们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毛泽东提出,“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既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大优势。离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因此,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我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验 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使我国从一个文盲充斥(占总人口的 80%以上)的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教育大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富有成效的,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文化大革命”时期,受极左思想的干扰,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制度受到了严重破坏,给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70 多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经验,也是新时代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证。近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个别学校对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着党的领导和基层党建弱化、党组织和党员作用
发挥不足、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现象。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认识不到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最大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的实际,盲目引进和照搬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无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以及对教育领域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有加剧之势。为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导 二、如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政治原则。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教育发展、办学治校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念(一)牢固树立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观念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否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对“四个意识”是否牢固、“四个自信”是否坚定、“两个维护”是否做到和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检验。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在思想上重视、感情上认同,牢固树立党对
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观念。首先,各级党委要把教育发展和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指导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其次,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第一责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和自觉遵循教育领域党的全面领导规律、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再次,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员要确立教育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的理念,提高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认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党的领导下,不负重托,尽职尽责。
系(二)建立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体制优势”。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具有相应完善的制度保证。一是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健全各级党的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得到贯彻和实施,保证教育发展正确方向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建立教育系统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办学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三是健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机制。加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部署的宣传教育,明确教育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职责、任务,确保每项职责、任务得到全面、有效履行。四是完善教育领域党建工作机制。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教育系统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的建设总要求,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和机制,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的发挥。五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原则,完善教育系统政治巡视巡察制度,严格实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打造教育领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作为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对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和导致党的领导弱化的行为,严肃追究问责。
平(三)不断提升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水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提升党全面领导教育工作的水平。各级党委要重视教育改革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教育系统党的工作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既要熟练掌握党的建设规律、党纪党规,具有开展党的工作的能力,还要懂得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具有善于领导和管理教育的本领,能够将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党章党规,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善于以正确理论为指导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二是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经常深入教育实践,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探索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执行力。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领导转化为推进教育工作的实效。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优配强教育系统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把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懂教育的人选拔充实到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中来。四是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教育系统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载体,不断提升党组织工作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坚决同一切攻击、否定和削弱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争 的言行作斗争
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也应当清醒的看到,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威信力不高,无法让群众从心底里得以信服;二是凝聚力不够,不能达到一呼百应,齐心协力干事业的效果;三是执行力不强,上级的政策和要求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适应转型之间存在脱轨现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
府职能也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已经不再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农村群众的思想境界更高了,参政议政的能力更强了,要求村班子引领发展的愿望也更迫切了。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传统设置形式、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基层组织设置还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整,很多村干部对自己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有些党员干部还习惯于过去那样“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而有些党员干部则害怕担责任、出麻烦,干脆一推了之,无所作为。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应对策略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为此,必须从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
理。农村干部队伍本身层次较低、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建立教育、培训、提高、考核、惩处一整套的管理办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同时不断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目前,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任务又比较重、工作难度比较大。因此必须在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纳入财政和正常增长机制,妥善解决村干部的工资、养老保险等问题,使他们能够免去后顾之忧,放手去干,大胆去闯,带领村民加快致富步伐。
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决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中,明确提出要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那么,为什么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呢?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第二,这是由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决定的。我国3
0年农村改革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了党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在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多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并作出重大决定,指导农村改革发展健康顺利进行。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外,我们党还通过中央文件对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指导。特别是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5年出台1号文件。这些中央《决定》和文件,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指导纲领,始终指引农村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新时期;凝聚力工程;领导;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65-02
“凝聚力工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创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各级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的牢不牢固的一个检验。它将党对企业的思想政治领导同解决广大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促进企业全面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搞好“凝聚力工程”建设,对于正确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深化企业经济转型、提高经济效益等物质生产活动,监督和转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上、廉洁自律上、工作作风是否深入等方面也是一个实际考验。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重视企业党对“凝聚力工程”的领导,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核心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带领群众开拓进取,加快企业转型步伐,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最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号召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不说是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一个契机,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成效的一份试卷。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建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领导机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党对企业“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各级党委既要有统一部署,又要有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还要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因此,党委要站在“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高度,引导各级领导树立大局意识,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工程形成“系统”,形成“凝聚力”。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凝聚力工程”建设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来抓。凡事思想先行,工作才有自觉性。一是要牢固树立“凝聚力工程”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环节。目前,我们党面临着诸多严重考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制裁与反制裁、倾销与反倾销、争霸与反争霸,世界格局不定,局部战争不断,特别是美国战略转移至亚太地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趋势以及美、日对我企图形成包围圈之态势,更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突发性;国内政治经济正处于改革转型的深水区,简政放权问题、城乡差别问题、两极分化问题、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社会老龄化问题、改善民生问题等等,加之受国际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出口和内销发生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要想妥善、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从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审时度势,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树立大局意识,把“凝聚力工程”建设上升到维稳的重要意义来认识,确保一方平安,确保人心的稳定。
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多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作为各级党的组织就应该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着想,职工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官不为民最起码的就是一个“庸”官,这样的官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所淘汰。所以,各级党的组织应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这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我们共产党人经过千辛万苦,特别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后,为苦苦探寻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终于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选择;后来经过八年的艰苦卓绝抗日战争,将日寇赶出了我们的家园;又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风扫残云般地将国民党反动派赶到台湾……在这几十年的英勇奋斗中,据有名可查和受到伤抚待遇的烈士就近四百万人,他们如此这般慷慨献身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忠实履行自己的庄严诺言: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翻身做主人!只要经常想想这些,我们就应知道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为了广大职工群众这个中心,不考虑和忽略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
第三,重视“上层建筑”建设,在政治上集聚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一是要加强各级党委的自身建设。一级政府、一个企业是否有凝聚力、号召力,关键看领导班子的自身革命化建设,凡是教育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受到教育,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要“约法三章”,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论地位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但人民的“公仆”身份永远不能变。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敢于挑重担、敢于承担责任,艰苦工作冲在前,危险时刻不后退,特别是在物质利益方面,在廉洁自律方面,更要做到不贪、不占、不伸手,严格要求,为人师表,处处做群众的表率。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缺少凝聚力,有的领导个人威信不高,不少都是因为领导班子建设不坚强、个人思想颓废造成的,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二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一定要坚持集体研究的原则。在我们党内的政治生活中,对“三重一大”问题有过明确规定。可偏偏有的领导将这一规定视为“耳旁风”,好自己说了算。如某个企业领导在厂区基本建设上对党的规定置若罔闻,个人说了算,建了拆,拆了又重建,几次三番,既浪费了几千万元的固定资产的费用,又造成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不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更有甚者,个别领导为了满足一己私利,擅自做主,低价出卖了剩余物资,造成了企业千余万元的损失,以渎职罪被送上了法庭。三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量才使用干部。提拔使用干部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使用干部得当,就能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它不但挫伤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还带来了职工群众对企业的不满情绪,带来了职工群众对领导的不信任,撕裂了企业的凝聚力。所以,用人问题是一个慎重问题,绝对不可以一个人说了算。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提拔使用干部制度,主管领导提名,交由人事或组织部门考核,还制定了公示制度,然后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再报上级领导部门批准或备案。凡是遵循着这样的程序和集体讨论通过的原则,大大减少了用人方面的失误,也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然,企业的“上层建筑”建设还包含着许多方面。实践证明,要想搞好企业“凝聚力工程”,必须首先抓好各级党委的思想政治建设,只有企业的软环境风气好、正能量强、人心所向,“凝聚力工程”建设才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凝聚力工程”是要有实际内容的,也就是说要动真格的。以上所述,是“凝聚力工程”在企业上层建筑方面所应注意的环节,以下所述是在物质方面应做的努力。“凝聚力工程”光喊不做会失去民心,不考虑企业的实际而蛮干,有可能伤了企业的元气。因此,建议各级党组织在抓“凝聚力工程”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一把手”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只有“一把手”抓“凝聚力工程”,才能将这一工程纳入企业整体规划中,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去。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哪个单位“一把手”思想不到位,就导致了“凝聚力工程”建设不到位,往往是计划上写了,又常常被挤掉;哪个单位“一把手”重视了,就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具体落实。如某司自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以来,党政“一把手”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凝聚力工程”的重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经常就一些重大的活动和举措碰头研究,亲自带领一班人研究规划,制定措施,布置工作,营造“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良好气氛。二是,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力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单靠哪个部门都不行,但没有牵头的也不行。我们认为,“凝聚力工程”是抓人心的工程,是通过这个载体,将党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要想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上级党委制定规划,下级党组织统筹安排抓落实,这样上下一条线,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以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为实事作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上舍得投入。为职工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是党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之根本所在。因此,建设“凝聚力工程”要从了解人入手,以人为本,突出关心人的内容,最终达到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目的。了解职工、关心职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关心群众疾苦、为职工办实事是建设“凝聚力工程”的关键。应该看到,建设“凝聚力工程”密切了企业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关系。
从“凝聚力工程”建设中,职工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温暖,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然而,对于党组织来说,能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解决群众疾苦,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当作应尽的责任,不仅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根本性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因此,为使“凝聚力工程”富有成效,必要的物质投入显然是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从我们的调查实践看,应注意认真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二是要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三是大胆工作与慎重从事的统一。
在加强党对企业“凝聚力工程”建设领导的实践中,我们看到,重视了“凝聚力工程”建设,不仅仅是解决广大职工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和提高职工群众的福利待遇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载体,把党的关心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职工群众身上,让职工群众切切实实得到改革的红利,不但稳定了人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还督促了党的领导干部树立“公仆”意识,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是企业的正能量不断上升。
重申“党领导一切”的指向性
重申“党领导一切”,首先是针对党的领导弱化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漠,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经济建设和党的领导割裂开来,对管党治党心不在焉;
一些企事业单位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比如,在一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在总部一级做得比较好,再往下延伸则存在层层递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加以解决。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因此,强调“党领导一切”,具有现实针对性。
重申“党领导一切”,是为了厘清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重大战略举措,国家治理领域正在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与传统国家管理相比较而言,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然而,与此相关联,出现了某些质疑、弱化党的领导的思想误区。为此,需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构建的治理体系,是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治理主体可以有多个,但领导核心有且只能有一个。我们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让众多治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更有效地治理国家。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
在落实党的领导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深化和细化党的领导的制度化取向,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
第一,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组织保证。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能力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党组是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领导机构,在本单位发挥领导作用,是党对非党组织实施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问题上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
第二,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化、规范化。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自1948年建立后,有效地推动了政令军令畅通,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请示报告制度,指出:“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当前请示汇报制度存在不少问题,强调必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按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这是必须遵守的规矩,也是检验一名干部合格不合格的试金石……该请示报告的不请示报告,或者不如实请示报告,那就是违纪,那就要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就不能当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方面都应该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党中央报告工作,这也是一个规矩”。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请示报告制度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2015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5家党组每年定期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对全党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为进一步规范党组工作,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015年6月,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2019年4月,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两个条例中都有有关党组请示报告制度的明确规定。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全党必须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2017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新制定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2017年10月,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按照规定,中央政治局同志带头落实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要主动将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并及时报告落实的重要进展,坚持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
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颁布实施。
第三,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部署,第一个方面就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全会着眼于“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的首要任务,作出了“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部署。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规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这些中央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荐阅读:
演讲稿(工作态度决定一切)11-25
看淡一切的名言10-14
舍弃一切的心情说说09-10
一切传奇的开始作文11-05
《态度决定一切》的读书笔记07-09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散文05-29
书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06-11
安全是生命的一切演讲稿06-22
生命中的一切作文800字11-21
真相证明一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