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精选11篇)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1

【发布日期】1991-08-27 【生效日期】1991-08-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1991年8月27日)

国家财政和省财政为帮助陕南扶贫开发筹集的3000万元扶贫基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陕南贫困山区人民的关怀,同时也是曾在陕西工作过的在京老同志大力帮助的结果。为了管好用好这笔资金,根据国务院颁布的《 基金会管理办法》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关于基金筹集、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一、3000万元陕南扶贫基金(以下简称“陕南扶贫基金”),由省扶贫基金会负责管理和使用。

二、二、使用陕南扶贫基金必须以促进陕南经济发展,加速秦巴山区商品生产,稳定解决群众温饱,尽快脱贫致富为宗旨。

三、三、陕南扶贫基金只能安排在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所属各县和宝鸡市的太白、凤县等秦巴山区三十个县(市)使用。

四、四、陕南扶贫基金不切块下达,不确定基数,全部通过项目扶持。主要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扶贫开发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覆盖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五、五、凡需使用陕南扶贫基金的项目,须在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配套的资金、人才、技术、领导几个方面同时全部到位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方可进行扶持。

六、六、需要使用陕南扶贫基金的项目,必须是列入当地国民经济计划,由项目建设单位所在地(市)的计委或经委和扶贫开发办联合向省扶贫基金会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单位,由省基金会开发部同省级有关单位协同提出审查意见,提交会长办公会议审定,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决定扶持项目。

七、七、陕南扶贫基金在省农行开户。省扶贫基金会确定用陕南扶贫基金安排的项目,委托陕西省农业银行评估,并负责办理代放代收和监督业务。放款期一般为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八、八、陕南扶贫基金实行保值、增值、滚动发展的原则,全部实行有偿扶持。有偿服务费参照银行贷款规定执行。如条件许可,省扶贫基金会也可以用陕南扶贫基金对个别效益特别好的企业入股分红。

九、九、陕南扶贫基金必须严格按照省扶贫基金会所批准的项目及建设内容进行投放和使用,不得用于非生产经营性项目,如: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各种津贴和福利补助;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生活用品的支出等等。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2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中央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 国有资产使用应首先保证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主管部门) 按照规定权限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事项进行审批 (审核) 或备案。中央级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具体管理。

第六条财政部、主管部门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事项的批复, 以及中央级事业单位报主管部门备案的文件, 是中央级事业单位办理产权登记和账务处理的重要依据。账务处理按照国家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资产实行专项管理, 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八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按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九条中央级事业单位拟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的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不得进行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第二章资产自用

第十条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自用管理应本着实物量和价值量并重的原则, 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 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及有关资料, 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并对资产丢失、毁损等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一条中央级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自用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内部管理流程, 并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考评。

第十二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购置、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方式获得的资产应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严把数量、质量关, 验收合格后送达具体使用部门;自建资产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以及按要求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中央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三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领用应经主管领导批准。资产出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办理出库手续。办公用资产应落实到人, 使用人员离职时, 所用资产应按规定交回。

第十四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认真做好自用资产使用管理, 经常检查并改善资产使用状况, 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 做到高效节约、物尽其用, 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防止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

第十五条财政部、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央级事业单位实行国有资产共享共用, 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中央级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工作,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十六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 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十七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定期向单位领导报送资产统计报告, 及时反映本单位资产使用以及变动情况。

第三章对外投资

第十八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 单项或批量价值 (账面原值, 下同) 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含800万元) 的,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 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并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 (一式三份) 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九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在科学论证、公开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投资申请, 附相关材料, 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中央级事业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拟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 并报财政部审批或者备案。

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效益情况是主管部门审核新增对外投资事项的参考依据。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中央级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

第二十条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 应提供如下材料, 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1) 中央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事项的书面申请。

(2) 拟对外投资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 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加盖单位公章) 。

(3) 中央级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中央级事业单位拟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议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5) 中央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合作方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6) 拟创办经济实体的章程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7) 中央级事业单位与拟合作方签订的合作意向书、协议草案或合同草案。

(8) 中央级事业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

(9) 经中介机构审计的拟合作方上年财务报表。 (10) 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中央级事业单位转让 (减持) 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 按照《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中央级事业单位经批准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的, 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 对拟投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事项按规定履行备案或核准手续。

第二十三条中央级事业单位不得从事以下对外投资事项:

(1) 买卖期货、股票,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 购买各种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 利用国外贷款的事业单位, 在国外债务尚未清偿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4) 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四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和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

第二十五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加强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六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境外投资的, 应遵循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的管理, 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能。

第二十八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 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考核。中央级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内控机制和保值增值机制,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四章出租、出借

第三十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 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含800万元) 的,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的, 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 (一式三份) 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 应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申请, 附相关材料, 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中央级事业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查, 按规定报财政部审批或者备案。

第三十二条中央级事业单位申请出租、出借国有资产, 应提供如下材料, 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1) 中央级事业单位拟出租、出借事项的书面申请。

(2) 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 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加盖单位公章) 。

(3) 中央级事业单位进行出租、出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中央级事业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5) 中央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出租出借方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6) 其他材料。

第三十三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出租、出借:

(1) 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2) 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3) 产权有争议的。

(4) 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 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 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中央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 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

第三十五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 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财政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及其收入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

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以下简称专员办) 对所在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批复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文件, 应抄送相关的专员办;中央级事业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对其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的批复文件后, 应将复印件报当地专员办备案。

第三十八条主管部门、中央级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 未按规定权限申报, 擅自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2) 对不符合规定的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事项予以审批。

(3) 串通作弊, 暗箱操作, 违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4) 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主管部门、中央级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规定, 加强对所投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中央级事业单位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 按照财政部规定的部门决算报表格式、内容和要求, 对其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做出报告, 报主管部门的同时抄送当地专员办备案, 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财政部。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并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 按照本办法执行。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中央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 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 其国有资产使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主管部门应依据本办法, 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包括驻外机构) 国有资产使用的具体实施办法, 报财政部备案。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授予所属事业单位一定限额的国有资产使用权限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十四条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活动, 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 做好保密工作, 防止失密和泄密。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 以本办法为准。

解读:

近日, 财政部公布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为促进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明确了资产使用的范围和原则。《办法》明确规定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范围包括单位自用、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 资产使用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事项进行审批 (审核) 或备案。中央级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具体管理, 并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内控机制和保值增值机制,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加强了自用资产的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自用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内部管理流程, 以及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并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考评。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央级事业单位实行国有资产共享共用, 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 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了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管理。中央级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或出租、出借, 应在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办法》同时强调, 应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 不得利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价格, 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 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方式确定。出租、出借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五年。对外投资收益和出租、出借收入, 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及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

四是采取了授权管理的模式。按照分级管理的指导思想, 《办法》规定单项或批量价值 (账面原值) 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资产的对外投资或出租、出借事项, 由中央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 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 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授权所属事业单位一定限额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权限, 并报财政部备案。800万元以上 (含800万元) 的对外投资或出租、出借事项, 经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财政部审批。

五是明确了监督管理的责任。中央级事业单位要加强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及其收入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对所在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凡违反《办法》规定的, 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受赠人、使用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负责本活动的执行实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设在广东省民政厅,负责日常工作。

各地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第三条 受赠人是指省、市、县设置的慈善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或经县(市、区)以上政府授权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等。

使用人是指捐赠款物使用计划的执行、实施人。

受益人是指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

捐赠款物是指受赠人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接收的捐赠资金和捐赠物资。

第四条 募捐应当坚持平等自愿原则,坚决杜绝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

第五条 捐赠款物使用要充分尊重和体现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

第六条 规范捐赠款物的审批使用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

第七条 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和使用范围:

(一)用于帮扶我省城乡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

(二)用于我省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

(三)用于捐赠人指定的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项目;

(四)用于发展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公益慈善事业。

第八条 中直驻粤、省直、省内各地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的捐赠款物,应及时汇缴或移交受赠人。捐赠款物到账、交付或使用统计的起止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

第二章 募捐和捐赠

第九条 受赠人可举办义演、义赛、义卖等形式的募捐活动;非受赠人开展上述活动,应会同受赠人共同进行。

第十条 受赠人在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时,应在举办活动7天前向社会公开包括下列内容的募捐方案:

(一)募捐的目的、时间、地域;

(二)募捐的方式;

(三)募捐款物的使用方向及计划;

(四)受益人或者资助项目名称及申请程序;

(五)其他应当公开的内容。

捐赠人可根据上述募捐方案制订募捐款物使用计划、指定使用人、受益人、资助项目等。

募捐活动方案公开前应交当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受赠人应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银行账户等。

受赠人应对捐赠款物进行验收,登记造册,并为捐赠人出具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第十二条 捐赠款物必须为捐赠人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支配其代收的捐赠款物。

捐赠人捐赠自产、自有物品或者外购商品,需要开具捐赠专用收据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第十三条 受赠人接受捐赠,可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捐赠人自愿认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应当签署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可约定捐赠款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额、质量、兑现时间及方式、违约责任等,可由捐赠人指定受益人、使用人及指定捐赠款物使用方向、区域、资助项目等,协议双方应当履约。

第十四条 捐赠人不能按时履行捐赠协议或捐赠承诺的,应当及时向受赠人说明情况并协商签订履约补充协议;受赠人可依约依法向捐赠人追索捐赠款物,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告说明。

第十五条 受赠人接受的外汇捐赠款按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境外捐赠物资的检验、检疫、免税和入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受赠人应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专项管理捐赠款。捐赠物资应分类登记、妥善保管,及时送达受益人。对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募捐实际需要的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依法调剂或变卖,所得收入必须用于原捐赠用途。

第十七条 受赠人和使用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捐赠款物财务会计制度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自我监督管理。

捐赠款物除用于受益人或扶贫济困项目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第十八条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可统一分配、调拨省统筹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所筹募的捐赠款物,主要用于省安排的重点帮扶项目。

捐赠人可根据省安排的重点项目,定地点、定项目捐赠。受赠人或使用人应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定向捐赠款物。在捐赠款物过于集中同一项目或地方的情况下,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由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剂分配。

第十九条 各地接收的捐赠款物(汇缴省统筹使用的款物除外),按本办法

第六条规定自行制订审批使用办法。

第二十条 扶贫济困项目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执行;可采取服务价格包干方式,超出的费用与支出由中标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第二十一条 受赠人承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有关工作产生的必要成本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未经捐赠人同意的,不得从募捐款项中提取工作经费。

开展活动的必要工作成本支出包括:

(一)相关信息发布、宣传、表彰等费用;

(二)捐赠物资的清洗、消毒、仓储、搬运、运输等费用;信函的印制、邮寄等费用;

(三)工作人员在活动服务期间的工资、交通、通讯、接待、出差住宿等费用;

(四)义演、义赛、义卖、义拍的场地租赁等费用;

(五)其他合理费用。

第四章 监督与信息公开

第二十二条 财政、审计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工作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管,重点要加强对受赠人善款接受和使用管理、日常运作开支、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的监管。受赠人、使用人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应加强对受赠人、使用人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受赠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统计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管理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按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公布募捐情况。每年筹集到的款项及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完全公开,账务应细化到“目”。使用人应提前向受赠人报告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有关捐赠信息的公开,要尊重捐赠人意愿。

第二十四条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捐过程中,不得下达个人、单位捐赠指标;不得从个人或单位账户中强制直接扣款;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办证和学生入学等,不得以捐款为条件,不得同时举办捐款活动;不得将捐赠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晋级、提拔条件。对违反规定强行摊派的,有关部门应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 使用人应严格执行捐赠款物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定期向受赠人和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报告执行情况。受赠人按规定定期向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报告捐赠款物支出使用情况。

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以及受赠人应当对使用人使用捐赠款物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责令使用人及时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使用人,应予以中止执行计划项目,并责令其退还捐赠款物给受赠人,指定其他使用人继续执行计划项目。

扶贫济困项目已完成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时,使用人、受益人应当将剩余的捐赠款物退回受赠人。受赠人应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使用剩余捐赠款物。

第二十六条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收集、汇总公布全省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上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和当年募捐情况。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各地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地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

第二十七条 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使用人查询捐赠款物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未按照捐赠目的使用捐赠款物的,可要求受赠人或使用人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向民政、扶贫等部门反映,或向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八条 使用捐赠款物的扶贫济困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可列入活动成本;政府有关部门可对项目进行抽查。项目效果评估信息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及各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有关捐赠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 捐赠人的捐赠款物,凭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受赠人开具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可按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前扣除政策。

境外向受赠人捐赠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三十一条 鼓励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参与捐赠,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通报表扬。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每年授予一次。捐赠人捐赠的扶贫济困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的项目,可由捐赠人提出项目的冠名名称,报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对受赠人的授权;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规定管理、使用捐赠款物的;

(二)对应当公布的事项不公布或公布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的;

(三)在募捐时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五)不按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对有第(四)项行为的,应责令退还有关款物,将有关款物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安排使用。

第三十三条 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使用人退还所使用的捐赠款物给受赠人,并另行指定使用人执行使用计划;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使用捐赠款物及接受监督管理的;

(二)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务卡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篇4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管理,根据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监察局、审计局《关于印发〈市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 18号)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公务卡的性质及其持有人

我局公务卡为:以机关工作人员为偿还主体,由机关在职工作人员个人与提供公务卡的商业银行签定申请协议、财务部门统一申办、个人持有使用、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贷记卡(银联标准信用卡)。公务卡也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工作人员作为持卡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务卡及其密码安全由持卡人个人负责。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持卡人应及时到发卡行申请补办。

二、公务卡使用范围和信用额度

原通过现金结算及可通过同城特约委托收款的公用经费支出,包括支付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水电费、交通费、劳务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零星购买支出原则上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同时、根据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公务卡的初始授信额度由局财务部门与发卡行协商确

三、差旅费、车辆维(护)修费、燃油费、限额以内的会议费及接待费、零星购置费等未超过授信额度的公务消费,原则上均使用公务卡结算,财务科一般情况下不再办理对职工个人的现金借款业务,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需经分管财务的领导审签批准。

四、持卡人持卡进行公务消费前,应向分管财务的领导请示并获同意,否则不予报销。未获批准的消费支出一律视为持卡人私人消费,相关事宜由持卡人负责。

五、原则上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进行公务消费。确有特殊需要,应于事前请示分管财务的领导并获同意。未经同意提取现金而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六、特殊情况下持卡人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消费时,持卡人可提出申请,获分管财务的领导批准后,由财务科向发卡行申请追加临时授信额度。

七、持卡人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公务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期内(每月20日前),凭原始刷卡消费凭条、发票及相关附件等凭证按机关报账程序办理报销手续。

确因特殊原因,持卡人本人不能在免息期内办理报销手续的,可委托同事代为办理报销手续,或按借款程序办理借款手续后,由财务科将资金划入其公务卡。

八、在收到持卡人的报账凭证时,应由报销人填写台账,注明开支项目、报销数额、公务消费日期等情况,并签字确认。

九、财务科按照审签批准的报销金额及时向持卡人公务卡划转资金,不再向持卡人另行出具资金支付凭证。持卡人自行查询确认公务卡消费报销后的资金到账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向财务科说明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十、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与公务消费支出相关的对持卡人个人的补贴、持卡人用自有现金先行垫付的公务消费支出,按报销程序批准后,原则上划入到持卡人工资卡上(借记卡)。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向报账人直接支付现金。

十一、已报销的公务消费,因退货或其他原因,商家将货款退回原持卡人公务卡后,持卡人应积极配合财务科协助办理资金的退付手续(即将资金从公务卡退回单位账户)。

十二、持卡人应全面准确理解公务卡的相关知识和规定(特别是发卡行的具体规定),避免公务消费和私人消费逾期欠款,避免罚息损失,确保公务消费的顺利支付。

十三、遇持卡人调动、离职、退休或其他特殊原因,应及时与发卡行协调,办理终止该信用卡的公务消费及报销的相关手续。

十四、本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为市人口计生委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16、本暂行办法由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17、本暂行办法自2011年3月20日起执行。

三、公务卡支出的报销程序

机关公务卡透支免息期为25天。公务支出发生后,持卡人应在10日内到财务办理审核报销手续。

办理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业务时,持卡人应当按照机关财务要求,填写报销审批单,并附银行卡刷卡消费凭证(pos单)及原始发票,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审核,按照机关财务报销程序报请审批。厅财会人员通过公务卡信息系统对持卡人申请报销的刷卡信息进行查询、审核,按照公务卡范围和财务制度规定进行审核,报经财务处长、主管财会的厅长审批同意后,财会人员据此签发授权支付指令,从单位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报销款项转入持卡人公务卡账户。

对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在外不能在规定的报销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可由持卡人委托本处室相关人员向财会室提供持卡人姓名、交易日期、每笔支出的流水号及交易金额等明细信息,办理借款手续,经财会人员审核及领导批准后,于免息还款期前,先将资金转入公务卡,待持卡人返回单位后5日内补办报销手续。

下列情况不得予以报销,发生费用由持卡人个人承担。

1、报销费用与提供的报销凭证、消费交易凭条明显不 符的;

2、报销时间超过免息期后产生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 费用;

3、因个人保管不善或遗失等原因,导致公务卡被盗刷 卡所造成的支出;

4、消费后无交易凭条或原始发票等形成的支出;1其他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和要求的。

四、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的现金管理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职工在公务活动中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经规划财务处审核、厅领导审批后,可以继续使用现金结算:

1、确需用现金发放的慰问费、其他抚恤救济性支出;

2、确需用现金支付给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

3、确需用现金支付的培训|费、劳务费等;

4、在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零星支出;1其他特殊情况经厅领导批准的特殊支出项目。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原则上不再向职工个人办理现金借款。特殊情况下职工个人需要借款的,经规划财务处审核、厅长审批后,财务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办理。职工退还借款时,财会室填写银行进账单或现金交款单,将款项退还单位原支付资金的账户。

五、公务卡持卡人的责任

1、遵守国家关于银行卡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单位内 部管理规定,规范使用公务卡。

2、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其法律责任 主体为公务卡持卡人。公务卡的卡片和密码均由个人保管,并承担因个人保管不善等原因而引发的公务卡有关费用。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的补办等事项由个人自行到发卡行申请办理,并及时通知单位财务部门。

3、持卡人使用公务卡刷卡支出,应在交易场所取得相 应的报销凭证和公务卡刷卡交易凭证(pos票)。刷卡支出在机关财务审核报销前属个人消费行为,经审批核销后由机关财务核账还款。公务卡支出中不予报销的部分,应由持卡人自行偿还,机关财务不承担相应的费用支出。因个人原因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

4、公务卡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但不得办理财务 报销手续。机关财务部门不承担私人消费行为引致的一切责任。

六、单位财会部门的责任

(一)单位财务人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支持模块,根据持卡人提供的姓名、交易日期、流水号和消费金额等信息,查询核对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审核确认后予以报销。(二)单位财务人员对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按以下规定办理报销还款和资金支付:

1、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支持模块,填写报销

金额、资金性质、预算科目、结算方式、支出类型、用途等明细信息,其中结算方式和支出类型均默认为“公务卡”。

2、开具支付令,送交单位零余额账户开户行办理资金 支付。

3、及时向发卡行索要“还款明细表”并核对账户。

4、财会部门原则上应在公务卡免息还款期内办妥还款 手续,避免罚息。

5、因公务卡挂失等特殊原因导致发卡行当日无法将资 金划转到公务卡账户,发卡行应于第二个工作日上午与预算单位沟通核实并重新划款。3个工作日内仍无法完成划款的,须及时通知预算单位,并按照财政授权支付业务流程,向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退回手续。

行政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篇5

中国农业大学

行政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确保学校各职能部门行政公务用车的需要和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公务车驾驶使用规定

1、公务用车只供学校各职能部门行政办公公务使用。

2、驾驶公务用车者须持有北京市机动车驾驶证,且具有实际的道路驾驶经验。

3、学校各职能部(处)长外出办理公务时可驾驶公务车辆。

4、学校副处级及以下人员外出办理公务确需驾驶公务车辆的,须经所在职能部(处)长或指定的其他领导签字批准。

5、学校特殊公务专用小车,如机要文件传递、财务处提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用等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由原单位和后勤管理处协商派出专职司机专车负责,不纳入公务用车的统一调度范围。

6、使用公务车辆,不负责提供司机,车辆由使用人自行驾驶。确需驾驶司机的,由用车人自行安排。

7、公务用车一般只允许在北京市界内使用。公务车不办理长期租用业务,不办理私人租用业务。

8、职工上下班不提供公务用车。

9、驾驶公务用车者应模范遵守交通法规,爱护车辆。因驾驶者

本人责任致使保险以外的损失赔偿的,由驾驶者自行承担。

二、公务车借用归还程序及相关规定

10、学校各职能部(处)长外出办理公务,可直接到公务车辆停放处办理用车登记手续。

11、副处级及以下办公人员外出办理公务,确需驾车的,持所在职能部(处)长或指定的其他领导签字并盖单位公章的“公务用车申请单”,到停车处办理公务车借用手续。

12、特殊专用公务车使用时,由专车司机直接到停车处办理公务车登记手续,归还车辆时由专车规定使用人在派车单上签字认可。

13、除特殊情况外,使用公务车须在当日内办理归还手续。

14、公务用车在东、西校区间可交叉办理归还手续。

三、公务用车收费及费用标准规定

15、公务用车实行收费制,相关费用从用车人单位的行政办公经费中列支。

16、公务用车每公里收费1.2元。用车在四小时之内的按实际行驶公里数计费。超过四个小时的除按实际行驶公里数计费外,每半小时收耗时费2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

要求安排专职司机驾驶公务用车的,收费标准按校内经营用车收费标准计费。

17、公务用车在使用期间发生的费用,如停车费、过桥过路费、自行加油费等,由用车人单位自行负责。车辆违章罚款由用车人本人自行负责。

18、公务车收费只办理校内转账业务,不收取现金。

四、公用车辆管理机构职责

19、公务用车管理机构负责车辆的调度、清洁保养、维修维护、车辆加油和报损理赔等业务,保证各车辆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20、公务用车管理机构负责各单位公务用车的登记、记录和统计,每季度将各单位用车情况汇总报纪检监察处备案。

21、公务用车的各项支出及人员经费实行统收统支管理,不纳入经营范围。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会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岛市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财经法规及工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享受帮扶金范围为经过本人申请并获得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批准成为正式会员后,才能享受工会会员相关待遇,非会员不享受此项待遇。

第二章 资金来源和使用原则

第三条 资金来源:

1、上级工会下拨的帮扶资金;

2、本级工会经费投入;

第四条 资金使用原则: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第三章 使用范围和帮扶标准

第五条 使用范围包括: 元旦春节慰问困难职工;日常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助学;临时性生活补助;婚、丧、嫁、娶、生;法律援助及其他与困难职工群体帮扶有关的支出。

第六条 帮扶标准:

1、元旦、春节送温暖慰问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与当地上级工会安排标准适当统一,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慰问标准。

2、医疗帮扶标准根据实际支出医疗费及家庭和本人收支情况确定。

3、助学帮扶困难家庭大学生标准按照专、本科生等不同助学对象确定,一般掌握在500元至1000元。

4、临时性生活补助标准一般掌握在300元至1500元。

5、遭受意外灾害一次性补助标准一般在1000元至3000元。

6、会员本人结婚时,按公司人事管理规定发放贺礼金;试用期内的员工和再婚的人员除外。

7、会员的亲属死亡时,按公司人事管理规定发放慰问金。

8、会员生育慰问金300元。

9、双职工在公司的只能申请一份。

第四章 申请帮扶程序

第七条 困难职工申请帮扶应首先向所在工会小组提出申请,经工会小组调查核实后,符合帮扶条件的填写帮扶审批表,并附相关证明资料的复印件,一并报工会。工会小组应严格把关,如有弄虚作假行为,需承担相应责任。第八条 困难职工帮扶按有关规定申请帮扶;工会小组核实后,报工会申请帮扶。特别困难的,在工会帮扶后仍需继续帮扶的,也可由工会向区总工会提出申请。

第九条 紧急情况帮扶:对符合帮扶条件的紧急申请,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

第十条 婚、丧、嫁、娶、生帮扶金有效证明文件为员工本人的结婚证,本人亲属的死亡证明等证件。

第十一条 会员应当在结婚/死亡事件发生之日起1个月内提出申请,逾期不再支付。

第十二条 结婚/死亡事件时间的确认以结婚证/死亡证明注明日期为准。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 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第十四条 资金发放使用要严格按标准和规定执行。帮扶资金的发放由工会主席审批。困难职工领取帮扶资金时,一般须由申请人本人签收。申请人因特殊情况不能签收的,由他人代领时,须提供代领人的身份证、联系电话及与申请人的关系证明资料。元旦春节慰问等集中发放的帮扶资金或帮扶物资,凭帮扶清单报销,先由经办人、工会委员主管签字,再由工会主席审批。第十五条 工会统一制作帮扶审批表,作为资金使用报销的必备凭据。

资金报销必须票据真实,附件完整。实物发放的,需附明细发放清单;其他资金报销需按要求附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 坚持资金专款专用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冒领、拆借资金,不得随意扩大资金的使用范围。对于违反规定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青岛丽东化工工会委员会负责解释,公布之日起施行。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7

为了保障公司管理系统的联络畅通和指挥的不间断,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规范文明办公行为,更加经济有效的利用通讯设备,特制定公司固定、移动电话使用管理办法如下:

一、移动电话

1.公司办公、通讯等设备由综合办公室统一负责检查使用情况和登记情况,所有员工领用移动手机时,须在公司综合办公室进行登记,填写办公用品(设备)领用表。

2.由于工作需要为员工配备的移动电话,属公司资产,应妥善保管和精心使用,不得私自转借、调换或挪作他用;物品遗失或损坏须及时通知办公室核实。如属个人原因造成遗失或损坏,要照价赔偿。

3.员工需在辞职、调离时,必须办理工作手机交还手续,否则不予办理离职有关手续。

4.根据工作性质,由总经理分别拟定手机通讯费用补贴标准,并由公司统一充值,费用超出部分由使用人自己承担。

5.工作手机需早7点前开始开机,晚22:00后关机,休假期间亦然;特殊岗位及值班人员24小时开机。工作手机应保证在规定开机时间内电量充足,保障通信畅通;如有特殊原因须在规定的开机时间内关机的,须经主管领导同意;手机发生故障、丢失等期间,手机使用者应及时向综合办公室或部门领导说明并告知联络方式。若因欠费被停机,应及时缴交话费于24小时内开通。

二、固定电话

1.公司电话,主要是作为方便与外界沟通、方便开展业务之用,不允许员工利用公司固定电话做私人用途。

2.接听外线电话的标准用语为:“您好,××公司”,接听内线电话时标准用语为“**您好”或“您好”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8

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工作队员(以下简称“工作队员”)的选派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组发„2014‟2号),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章 选派方式

第二条 工作队员的选派,采取区、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方式,按在职干部总数的一定比例抽调,每个行政村进驻2-3名队员(其中每个贫困村1名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县以上机关单位干部和1名以上乡镇干部进驻。

第三条 工作队员要求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热爱农村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身体健康的优秀干部。优先选派各级后备干部,以及近几年来进入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经历和懂农业、懂科技、懂规划、懂经济的干部。

第四条 工作分队队长要注从副处级和正科级领导的后备年轻干部中选派,主要选派40岁以下,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市、县级机关干部和优秀的年轻科级干部,一般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相应职务。

第五条 工作队及工作队员实行2年一轮换;工作队员驻村期间,其干部身份和编制性质不变,在原工作岗位的政治待遇不变,其工资福利由原单位照发。

第六条 按照分级选派的原则,全县9个乡镇,由市直单位牵头组成9个工作分队分别派驻,市直单位无法派出分队队长的,可从县直单位选派;全县118个行政村(社区),由驻村干部组成118个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贫困村组长由第一书记兼任)。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七条 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十二五”时期全区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的目标任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村“两委”干部、组织农民、带领群众,扎实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活动及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使村容村貌明显进步,农民收入明显增长,基层组织明显加强,各项事业明显进步。主要职责具体见•选派全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方案‣。

第八条 驻县工作队队长履行综合协调职能,负责统筹全县的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负责对工作队(分队)及县所有工作队员的指导、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负责与组织部门、扶贫办和“美丽办”以及各泛出单位的沟通,统筹协调所在县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开展;协调解决工作队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队员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工作队长可不驻村,但要求明确联系一个重点村、难点村或贫困村。

第九条 工作分队队长直接负责驻村工作组的管理,负责管理驻村工作队员,组织指导工作队员制定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工作队员能力素质;对需要县级以上部门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工作队队长和县委组织部、扶贫办和“美丽办” 汇报。工作分队队长要求脱产驻村。

第十条 工作队员要在县乡党委、工作队(分队)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广泛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工作队员(包括工作分队队长)每个月驻村不少于15个工作日,其中,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每个月驻村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派出单位按照“工作队员驻村、派出单位包村”的要求,负责派前培训、思想教育和跟踪管理。工作队派出单位党组(党委)要到所联系点集体办公1-2次,每两个月至少听取一次驻村工作队员的情况汇报、研究一次驻村工作;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要到检查指导1次;分管领导至少每个季度到所驻村检查指导1次。派出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对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投入,千方百计为所驻村办好事、实事。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统一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和管理,自治区“美丽办”、扶贫办协助。工作队及工作队员下派后,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驻村期间,所有队员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党组织关系转至派驻村,派出单位一般不安排工作队员其他工作任务,也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单位。因工作需要或特殊原因需要调整人员的单位,应向县委组织部申请。

第十四条 公开承诺制度。工作队及工作队员是入派驻点1个月内,要通过便民服务卡、干群连心卡或在村务公开栏公布的方式,围绕履行职责、工作目标、服务群众、组织纪律等方面内容作出承 诺。

第十五条 坚持教育培训制度。下派前,由县委组织部、扶贫办和“美丽办”对新下派工作队员进行岗前培训;工作队每年要通过专题会议、学习交流、现场观摩、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培训队员2次以上,要求做到学习有记录、工作有日志。

第十六条 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工作队每月要召开1次例会,听取下一级工作分队和队员的工作情况汇报,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指导,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分队可采取分片联组方式,组织召开工作情况交流会。工作队(分队)队长要参加县、乡镇党委和政府召开的与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有关的工作会议,及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村。

第十七条

定期汇报制度。工作队每个月要以书面形式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要向市级党委组织部书面汇报,每年年底要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报送总结;工作队员每个季度要以书面形式向派出单位汇报工作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重大事项,及时向派出单位或当地组织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工作队员考勤采取工作日志和考勤登记相结合的量化考核制度,具体由县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负责。工作队员如因特殊情况需请假的,一天内由村党支部批准;两天以上五天以内由乡镇党委批准;五天以上需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岗。工作队员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一般每月集中假日2次轮休,及时做好工作安排。

第十九条 巡视督查制度。围绕工作队“管理规范化、工作制度化、成效具体化”的目标,建立县乡为主、设区市负责、自治区巡回督导的督导机制。县、乡要对工作队员建档造册,建立个人工 作实绩档案,定期抽检工作队员•驻村工作台帐‣、•民情日记‣。自治区和设区市将不定期派出巡回督导组,通过走访农户、查看村情情况、到帮扶项目现场看工作实绩,听取群众评价等方式,加强督促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队及工作队员发挥作用和脱产驻村情况。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直至撤换并责成派出部门重新选派。

第二十条 严明工作纪律。各工作队要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注意言行举止,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树好形象。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切实做到“六不准”:不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准以机谋私、铺张浪费,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来送往,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包括土特产),不准酗酒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一条 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的考核按照平时考勤记录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市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共同负责。工作队和工作队员考核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考核结果向派出工作单位反馈,由派出单位同级组织部门汇总留存运用。考核评价不占派出单位指标,与派出单位工作人员相应考核等级同等对待,并作为基层工作经历存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驻村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进行通报表彰;对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加大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突出的,可破格提拔使用;对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对上应付检查、对下糊弄群众的,要促其改正,必要时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 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各单位选派工作队及工作队员开展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六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四条 县委组织部、扶贫办、“美丽办”负责本级工作队(分队)及工作队员的选派、推优、表彰等工作,统筹协调工作队员驻村分配、组建工作队、日常管理、信息交流、督查指导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 工作队员驻村期间,由选派单位按照高于在岗干部标准,落实驻村干部待遇,伙食补助一般不低于10元∕天,每月发放100元的通讯费,因工作需要往返发生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公杂费由选派单位按同级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强化医疗收入监督检查,有效防治虚假医疗收费票据,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根据《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2〕73号)、《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3〕40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申领、核发、使用、保管、核销、销毁、稽查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收费票据,是指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为门诊、急诊、急救、住院、体检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医疗收入时开具的收款凭证。

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包括省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和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以及具有医疗救治资质和功能的急救中心(站)、妇幼保健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等公

共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

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使用医疗收费票据,应向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提出申请,经县(市、区)级财政商同级卫生计生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准予使用。

第四条 医疗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卫生计生、社保、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医疗收费票据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医疗费用报销的有效凭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是医疗收费票据的主管部门。医疗收费票据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核发,省级以下财政部门负责医疗收费票据的发放、保管、核销、销毁、稽查等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以下简称卫生计生部门)是医疗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和管理权限负责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规范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各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是单位内部医疗收费票据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建立医疗收费票据管理制度,设置管理台账,指定专人负责医疗收费票据的申领、保管、使用和核销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票据管理。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将医疗收费票据纳入财政

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管理,对医疗收费票据的申领、保管、使用、核销、销毁、稽查及收费信息等实行全程跟踪监管,全面提高票据信息电子化管理水平。

第二章 医疗收费票据的种类、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七条 福建省医疗收费票据包括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收费票据。医疗收费票据按开票方式分为机打票和手工票。

第八条 医疗收费票据一般应设置为三联。第一联为收据联,棕色墨色,黄色底纹,由付款人收执;第二联为记账联,黑色墨色,由收款单位留作记账凭证;第三联为存根联,红色墨色,由收款单位留存备查。实施医疗收费票据电子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使用单联、二联或自助式的医疗收费票据。

第九条 门诊收费票据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注册号码、票据编码、业务流水号、医疗机构类型、开票时间、姓名、性别、医保类型、社会保障号码、项目、金额、合计、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其他方式支付、个人支付、收款单位、收款人等。

住院收费票据基本内容包括票据名称、注册号码、票据编码、业务流水号、医疗机构类型、病历号、住院号、科别、住院时间、开票时间、姓名、性别、医保类型、社会保障号码、项目、金额、合计、预交金额、补交金额、退还金额、医保统

筹支付、个人账户支付、其他方式支付、个人支付、收款单位、收款人等。

第十条 医疗机构为门诊、急诊、急救、体检、留院观察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挂号费、诊察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包括西药费、中草药费、中成药费)、一般诊疗费及其他门诊收费等医疗收入,应当使用门诊收费票据。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为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床位费、诊察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包括西药费、中草药费、中成药费)及其他住院收费等医疗收入,应当使用住院收费票据。

第十二条 门诊收费票据和住院收费票据应当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串用。

第十三条 下列收入,不得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一)住院押金、预收诊疗费等预收款项。

(二)财政补助收入。即医疗机构从财政部门取得的补助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即医疗机构从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等取得的补助收入。

(四)科教项目收入。即医疗机构取得的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

(五)其他收入。即开展医疗业务之外的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培训费、租金、食堂收费、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接受

捐赠等。

第三章 医疗收费票据的印制、申领和核发

第十四条 我省医疗收费票据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印企业,并与其签订印制合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医疗收费票据,不得存放、携带、邮寄、运输、买卖伪造或变造的医疗收费票据。

第十五条 印制医疗收费票据应当使用防伪专用纸张,设置全国统一的防伪标识,套印全国统一样式的财政票据监制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票据防伪用品、标识和财政票据监制章。

第十六条 医疗收费票据由独立核算、会计制度健全的医疗机构向同级财政部门申领。其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向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部门申领、核销,经审核符合新农合村级门诊定点单位条件的村卫生室向所在地乡镇卫生院领用、核销。在闽中央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经财政部同意后,可申领我省医疗收费票据。

第十七条 医疗收费票据实行凭证领用、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的申领制度。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首次申领医疗收费票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先行办理《福建省财政票据领用证》(以下简称《领用证》)。办理《领用证》,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申请函,详细列明领用医疗收费票据的种类、使用范围等;并提供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卫生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复印件等资料。

各级财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对医疗机构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医疗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申请,予以核准,办理《领用证》,并发放医疗收费票据;对不符合医疗收费票据管理规定的申请,不予核准,并向申领医疗机构说明原因。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再次领用医疗收费票据,应当出示《领用证》,并提交《福建省医疗收费票据领用核销情况表》,说明票据领用、核销、作废、结存和取得的医疗收费收入情况等内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验无误后,方可继续领用。医疗收费票据核销期限一般不超过2个月。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领用医疗收费票据实行限量发放,每次领用数量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用票量和财政部门规定的核销期限确定,一般不超过本单位2个月的需要量。

第四章 医疗收费票据的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财政部门要求使用医疗收费票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买卖、介绍他人买卖医疗收费票据;不得使用非法取得、作废和虚假的医疗收费票据;不得转

让、介绍他人转让、出借、代开、虚开、擅自销毁医疗收费票据;不得将医疗收费票据与其他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互相串用。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取得门诊医疗收入和住院医疗收入,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医疗收费票据,并加盖本单位财务章或收费专用章。

医疗机构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的,在结算医疗费用时自动生成的相关医疗收费票据电子信息,应根据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形成有关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作为医疗收费收入的依据。

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电子会计文件等管理规定,对医疗收费票据等电子信息的生成、传输、保存、备份、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备份文件保存期不少于5年,确保电子信息安全可靠。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开具医疗收费票据时,应当全部联次一致、如实填写,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应另行填写。因填写错误、医疗退款等原因作废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全部联次,不得私自销毁。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医疗收费票据,设置票据专柜或专库,做好票据存放库房(专柜)的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爆、防腐等工作,确保医疗收费票据存放安全。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启用医疗收费票据时,应当检查是否有缺页、号码错误、毁损等情况,一经发现应及时交回核发票

据的财政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因各种原因造成医疗收费票据或《领用证》灭失的,应当查明原因,并将遗失票据名称、注册号码、数量、号段、遗失原因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并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在县级及以上媒体上声明作废。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已开具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票据存根保存期限原则上为5年。保存5年确有困难的,可向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提前销毁。提前销毁的存根保存期不低于3年。

第二十八条 对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和尚未使用但应予作废销毁的医疗收费票据,由医疗机构负责登记造册,报经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核准后,由财政部门及时组织监督销毁。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撤销、改组、合并的,应及时办理《领用证》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并对已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存根及尚未使用的医疗收费票据登记造册,送交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统一核销、过户或销毁。

第五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收费票据印制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各级财政、卫生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

需要,对医疗收费票据的申领、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稽查或者不定期的专项检查。

第三十二条 各级财政、卫生等部门对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被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自觉接受财政、卫生、社保、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隐瞒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碍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申领、使用、管理医疗收费票据的,财政部门应责令医疗机构限期整改。

第三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依照国家有关财政票据管理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及使用管理,维护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

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南省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为国家所

有时,支付的各项经济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负责经营管理

被征收土地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

第五条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市、县、自

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直接支付给所有者,不得支付给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六条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劳动力安置,不得挪作他

用。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安置补助费直接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安置补助费直接支付给负责安置单位;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安置补助费直接支付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

第七条建立征地补偿费预存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征地实施前1个月将

预计需要的征地补偿款足额存入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开设的征地补偿费专户,专项用于征地补偿。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报批用地材料时,必须附有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并经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征(用)地单位认可的预存征地补偿款进账凭证,否则不予受理用地报批材料。

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开设的征地补偿费专户应当上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申请征收土地获得批准后,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征地补偿

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应当按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征地补偿协议书》规定的补偿标准,全额支付征地补偿费。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未全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的,不得使用被征收的土地,不得办理供地手续;逾期支付的,应当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支付逾期部分的利息。

拖欠征地补偿费的市、县、自治县,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暂缓下达该市、县、自治县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并暂停受理该市、县、自治县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申请。

第九条 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依本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征地补偿费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

第十条 征地方案被依法批准后,因对被征收的土地存在权属争议,难以确定征地补偿费支付对象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暂不支付,但应当妥善保管征地补偿费,不得挪用。

被征收土地的权属争议依法解决后,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权属争议调处结果及时支付征地补偿费,同时应当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但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支付征地补偿费的时间未超过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期限的,不支付利息。

第十一条 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征地补偿费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未领取征地补偿费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征地补偿费,不得挪用。

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征地补偿费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在超过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后要求领取的,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除了及时支付征地补偿费外,还应按银行同期活期

存款利率支付规定期限后产生的利息。但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支付征地补偿费的时间未超过规定期限的,不支付利息。

第十二条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应当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规范管理,设置专门的帐册,征地补偿费收支使用的原始凭证须单独装订成册。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没有条件调整数量与质量相当的土地给被征地农民继续承包经营的,土地征地补偿费应当按不少于70%的比例支付给被征地农民。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取得的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留成的土地补偿费应当实行专款专用,用于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发展二三产业、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严禁将土地补偿费出借、私分以及挪用于与发展生产、集体公益事业无关的非生产性开支。

第十四条 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应当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的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应当建立健全征地补偿费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每征地补偿费的收支情况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第十六条 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治组织使用的征地补偿费应当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统一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核算。征地补偿费支出后,经手人必须持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盖章,报经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入专户账目。

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定为不合理开支的事项,开支不得入账,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七条 市、县、自治县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征地补偿费支付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依法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市、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征地补偿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依法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和

第六条的规定,将征地补偿费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应当取得征地补偿费的单位或者个人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十九条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未按规定期限全额向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征地补偿费的,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法定程序批准使用土地补偿费的,或者将土地补偿费出借、私分以及挪用于与发展生产、集体公益事业无关的非生产性开支的,由市、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整改,并限期追回,赔偿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截留、挪用、占用、贪污征地补偿费的,由监察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征地补偿款,依法给予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陕南扶贫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篇11

第一条 为加强城中村拆建土地出让收支的管理,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效益,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文件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93号)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市)区通过政府收储方式改造城中村土地取得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第三条 城中村改造应由政府承担的资金,分别由县(市)区政府承担。

第四条 城中村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县(市)区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条 城中村土地出让收入由城中村所在地县(市)区级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由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征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土地使用者严格履行土地出让合同,确保将应缴的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

第六条 城中村出让土地成本性支出范围:

(一)城中村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拆迁补偿费。

(二)城中村土地开发支出,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财政部门规定的前期土地开发相关费用等,含因出让土地涉及需要实施的相关道路、绿化、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供水、供电、供气、邮政、通信改迁等必要的补助支出。

第七条 通过政府收储方式改造的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其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征地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以及按云政办发〔2007〕193号文件规定必须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廉租住房保障基金、上缴省级财政土地纯收益、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等的净收益,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昆通〔2008〕7号),市、县区按1∶9的比例,建立市、县两级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全部专项安排用于城中村改造。

上一篇:远离职场“抑郁症”的方法有哪些下一篇:铜川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