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精选12篇)
我是个刚毕业的孩子,来社会了,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会是什么样,这是个特殊的时刻背景,离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左右,我出来社会4个月了,经历过找工作的心酸,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自己出来后才知道,肝有传说中的大三阳,很多公司都不会要你,呵呵想起国家的颁布条列,明白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
开始我去找一了一份工作,面试一家做认证的公司,额,我实话实说我有大三阳,不知道公司接不接受我这种员工,呵呵,老板拉我去办公室说了句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话,呵呵 你这个不是艾滋病,能握手,你看我就不怕,我们握个手,但是对不起我们公司不能要你这种人,对不起,你走把!我笑了,我知道转身之后他该把我的被子用纸包着扔进垃圾桶,然后去洗手间疯狂的洗自己的手。
就这样我离开了,因为我的坦诚。
于是我又去找我的第二份面试,另一家公司。做家具了,传说中的慕思,位于嘉华大酒店39楼,光鲜亮丽的大酒店,一览就能看见虎门大桥,刚开始感觉命运或许对我真的不薄,进入这样一家公司,呵呵后来才明白这只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不过没关系,毕竟我也没有坦诚说自己是大三阳,所以就觉得人都会有些隐私的,但是没想到大家进入这个公司,所有人都在钩心斗角,没有一个人去做自己的工作,工作环境很压抑,试问我们又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呢。这样的公司我又能学到什么,每天还有去防止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而不是去想如何开拓业绩。渐渐的感觉不喜欢这种生活,辞职了。离开这个拥有喜欢表面上的光鲜,这个挂着区域经理的职位。
现在做一份销售,简单的一个销售,忽然觉的人可以改变,从知道自己很渺小的那一刻开始,有一天,我在想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是一种生物,一个种类中那么多的其中一个,佛家说一沙一世界,的却,想象一个原子核裂变改变的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譬如人类的瞬时记忆让我明白有时候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很多东西很神奇,他能给予我们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把它定义于遇见,而我们永远不能改变。渐渐的我明白了磁铁不是只会吸引铁,当电磁达到一定的程度很多东西都能改变,很多原子会结合一起,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一样是相互影响呢,一种氛围,在空气中散发的气味会改变身边的很多人,我们很渺小,地球也很渺小,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争那么多呢,如果你知道地球会灭亡,不管是2012,还是什么时候,你还要这么做嘛,人类很渺小,我们能做的就像是蚂蚁,改变自己,让自己把自己的心放大,改变自己,不再去埋怨,不再去抱怨,去关心别人,不是因为利益,而是让自己的身边的环境更好的去影响自己,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一种气氛,让身边的人更“空旷”心若无物,那里都是天堂。
改变的是自己,渐渐的。我们改变了身边的人,然后就是世界,人类为了欲望失去了信仰,为了利益忘记了人道,这些不会让我们前进,我们正在倒退,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去改变,放下我们,去关系每一个朋友,身边的陌生人,一句赞美,一个认可,让大家感觉到
阳光,渐渐爱你,那个世界,那才是我们要的第五纪元。
“当对一个行为反常的人感到无能为力时, 不要再想着他应该如何如何, 而是开始思考你能够做什么, 希望之门便豁然敞开。”心理学大师德莱克斯说, “你会突然发现以前都没梦想过的力量。而后你可以使用鼓励、逻辑后果、劝说等等手段来帮助他改变———仅仅是因为你改变了自己。”
博森博士说, 孩子属于这个家, 是因为他就是他, 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我们做父母的, 往往很难做到让孩子感觉自己无条件地属于这个家, 而是必须有出色的表现、能为父母争气、让父母脸上增光才行。我们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接受孩子的独特个性, 而是遇到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 生怕孩子给自己“丢脸”。我们更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有过失, 难于控制住自己“纠正”孩子的冲动, 更不情愿改变自己的行为。
放手给孩子生活、探索、学习的自由, 不要参与、帮助、指点、纠正孩子,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尤为困难。当孩子专注于一项工作时, 我们难以控制住自己, 觉得必须给他反馈。遗憾的是, 无论我们的反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所起的作用只有一个:打断了孩子, 将他的注意力从手中的工作转移到我们的反应上来;他不再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而是琢磨着哪种行为能够引起父母什么样的反应。
海滩上, 孩子在用沙子搭小房子, 如果父母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 孩子的心就很安稳, 因为他知道, 自己的行为是被父母接受的。但是——
我们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手和热心吗?“来, 妈妈教给你, 房子这么搭。”我们能容忍他犯错误吗?“别一口气掺那么多水, 沙子就泡汤了。”
我们能克制住虚荣心吗?“快来瞧我儿子搭的房子, 多棒!”
我们能不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吗?“这房子怎么没有门?”
我们能克服内心的焦躁吗?“一下午就搭那么个破玩意儿, 浪费时间!这对你学习有帮助吗?怎么不多看会儿书?”
我们能不在意其他人怎么看我们的孩子吗?“其实他再用点儿心, 能比这搭得更完美。这孩子, 就知道玩儿!”我们能接受孩子不需要我们所带来的失落感吗?“来, 爸爸帮你搭!”如果我们做不到以上这几点, 就会让孩子感觉到, 自己不够完美、不够能干、不足以让爸爸妈妈喜欢和接纳。我们就给孩子带来了卑微感, 也为不良行为铺垫了温床。
那么, 我们该怎样改变我们自己以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呢?
首先, 改变我们的反应, 在面对任何不良行为时, 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当我们本能地感到烦恼、生气、伤心、失望时, 不要马上流露或者宣泄这种情绪, 深呼吸, 跳出局外, 看一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取消了孩子期待中的反应, 也就消除了这种行为的作用和效应。
其次, 改变我们的手段, 将行为的责任从我们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让他们亲身体验行为的后果、积极进行选择、主动承担责任。
1.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获取关注, 那么就不让孩子通过不恰当的行为得到关注, 比如, 孩子不吃饭, 既不劝他、也不喂他, 他的吃饭事宜不成为谈资, 自然也无法继续充当获取关注的手段。
2.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权力斗争, 那么就拒绝参战, 对他承认“我是没办法强迫你做任何事情”, 他的炮火立刻失去了目标。
3.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报复, 比如说出让你伤心的话, 那么切记, 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告诉孩子:“我很遗憾你这么想。”
4.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逃避, 那么就立刻采取措施, 关注、重视、鼓励孩子, 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 帮助孩子重新恢复自信心。
最后, 改变我们的态度, 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不完美之处, 盯着他们的“缺点”, 时时刻刻提醒、批评、更正、监督、帮助, 我们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的能力缺乏信心, 没有我的指正, 你就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名次、奖项, 我们等于告诉孩子:“你必须成功才属于这个家。”我们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法正常生活;由于害怕犯错误, 他们不敢行动、不敢选择、甚至不敢长大。别忘了前面说过的, 所有的不良行为起源于卑微感、起源于我们没有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让家长感到头疼的程度, 跟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缺乏的程度成正比。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 多予儿童鼓励、赞赏、行动的自由, 放手让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犯错误的权利和失败的权利, 他们就能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巧, 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改变我们的态度, 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改变反应和手段, 都只是当场应急。
我曾经在一次为妈妈们举办的讲座中, 遇到一位妈妈的困惑是:我们给孩子实施“赏识教育”, 鼓励孩子广泛、全面地开发兴趣, 孩子唱歌、跳舞、画画, 我们都赞扬她, 告诉她“真漂亮!”“真好!”“真棒!”如果她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我们加倍地夸奖她。结果孩子现在有了个“毛病”, 就是凡事一定要争第一, 如果不能得第一, 就怎么劝说都不干;说多了, 还哭鼻子, 真让大人没办法。
我想, 这位妈妈走入了一个误区, 她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敦促孩子开发特长, 家长的任务就是夸赞孩子的成就, 告诉孩子她“真棒”。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 就是她必须努力地做出让父母觉得“真棒”的事情, 才被家庭认可和接受。孩子也没有获得真正的自信, 她不知道自己能力的内涵, 只是模糊地有一些“漂亮、好、棒”的抽象概念, 因此只要遇到自己可能做不到“真棒”、取得第一名的事情, 就知难而退。哭鼻子是她展示力量、控制家长、逃避行动的手段。
为此,愤怒的国王下诏,命令百姓用牛皮铺好每一条路。
一位大臣冒险进言:“陛下,为何不用一小块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国王接受了大臣的建议,为自己做了一双牛皮鞋。于是,有人对此总结道:“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可问题在于,国王有了皮鞋后,原来的碎石路粗糙依旧,那些没有皮鞋的人走上去,照样硌得脚痛,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大山的深处有个小村庄,村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由于地势低洼,每到雨天,小路就泥泞不堪,难以行走,村里人就将小棒绑在脚上,做成“高跷”。因此,村里的大人小孩个个都是踩“高跷”的高手。但许多年过去后,那个村子贫穷依旧落后依旧,因为村外人谁也不想进来。
其实,村里人只要全力以赴,完全有能力將道路修好,那样即使在雨天,村里村外的人都能进出自如。可他们只想着“改变自己”,却忘了要“以身改变世界”,因此他们永远都生活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
当看到接二连三的地震海啸泥石流,每一个都可以带走几百到几万人的生命,当看到接二连三珍稀动物失去家园以至于灭亡,当看到语文书里接二连三的关于环保的文章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飞到课文中去,与作者一起批判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们。
在学完<消逝的仙湖罗布泊>回到家后,我向妈妈诉说了对这些破坏环境的人类的强烈不满:“妈,你看这些破坏环境的人类真是不知好歹,怎么能这样破坏环境呢?”而妈妈却说:“你有时候不是也在破坏环境吗?浪费就是一种破坏环境。”她的话让我想了我的种种浪费,真是惭愧不已。
看来想改变世界的环境,先得从改变自己周围的事做起啊,从那天以后“绿色”这一环保色深深地刻入了我的心,我是多么希望地球上的沙漠都变成一片片的绿树啊!在那以后我用什么都节约了许多,不像从前浪费资源了。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我也在尽力改变自己周围的人。
有一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快到超市门口时,看见有几个散发宣传单的,见人就给,见车就放,可是有些人却不要,随手就扔地上,我想:这多浪费纸啊,这么多传单,抵得上好几棵树了!心疼不已的我过去将纸扔进垃圾箱里,这样至少还能回收。
还有一次,我在小区里和几个朋友打篮球,发现远处草地上冒出了缕缕白烟,走近一看,原来,是我们小区里的一群小孩在草坪上放了几张点燃的纸烧草坪,草黑了一大片,我的心那个疼啊,我们走过去连忙制止,并讲了火灾的危险性和环保的重要性。他们羞愧难当,赶忙从附近端来水把火熄灭,结束了烧草行动,幸好没有殃及到旁边几棵刚种的小树,可是被烧死的草却回不来了。
正如王力宏所唱“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龟毛,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 改变自己”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每日自励
有时,几根面条就能撑起一段日子,有时,一堆黄金反而把日子折腾得东倒西歪.每日短文 改变自己 你就改变了世界
“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了世界”,对于这句颇富哲理意味的话语,在营销行业苦战了6年的郑斌深有体会和感触。
郑斌出生在豫南县城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因此,大学毕业后,急于摆脱现状的他加入了一家食品企业的营销队伍。
岁月如梭,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有的升到了业务主管,有的担任了区域经理,而他却还在原地踏步,继续做着他的业务代表。但令郑斌苦恼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却变得越来越困惑和迷茫了。首先,其在骨子里就埋下的自卑感,让他很难甩开手来开展工作,并且事事表现得敏感而多疑,以至周围同事都评价他“太假”,没有魄力和冲劲。其次,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善交流,让别人误以为他“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将其游离于团队之外;最后,更为要命的是,已在该企业工作了5年的他,因为业务的重复和单调,让他感到身心疲惫,激情不再,以至工作消极,牢骚满腹,甚至自觉不自觉潜意识里就有了惰性,这一切都让公司领导感觉他是团队里的“老油条”,培养价值不大,甚至对其失去信心,欲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淘汰掉”。
促使郑斌下定决心与自己的过去告别的,是他所看到的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籍: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安于守旧,怀念过去拥有的奶酪而在对苍天的不断抱怨中郁郁寡欢,而“唧唧”却勇敢地冲破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进入迷宫,终于找到更多更好的奶酪。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可它对郑斌的刺激和影响却很大,他感觉他很象寓言中的小老鼠“哼哼”:抱残守缺、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的,他应该改变自己,他应该做文中的“唧唧”,告别过去,不再怀旧,而是重新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拾自己以往的工作信心。因为心态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斌放弃了礼拜天、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报名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从基本的营销知识开始,他先后学习了营销4p、4C理论以及较为新潮的体验营销、整合营销等等,特别是他5月份投资参加的一次拓展培训,其耳目一新的内容和活动项目,更是让他找回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自己,因此,在每天早上上班前,他都会面对镜子中的自己,高喊“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从而给自己的一个自信的微笑,让自己的一天充满信心。
不爱说话,是郑斌的发展“短板”,可善于交流与沟通是营销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改变自己的这种性格缺陷,郑斌想方设法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因此,不论大会小会,只要能有发言的机会,他都积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不再象以前那样怕出丑。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开始主动地与包括上司在内的同事交流与切磋,自己不懂的,也能够勇敢地去向周围的人请教,并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在今年6月的一次新市场开发动员会上,郑斌主动请缨,请求开发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市场,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后,他所请战的新市场虽历经周折,但终大功告成。
改变自己的陋习,是郑斌对自己“革命”最大的阻力。为了一改自己以往邋遢、懒惰等不良习惯,他决定对自己“狠一点”。第一,改变自己的“包装”方式,以前都是着装随便,不修边幅,现在,他穿上了闲置已久的西装,打上了漂亮的领带,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让人感觉是一个十足的专业营销人。第二,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天6点起床,6点半吃早餐,吃过早餐后,学习营销书籍1个小时,将近八点到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后,7点吃晚餐,然后做工作总结和做次日工作计划和工作日记,一直到当晚11点。要改变以前的习惯是痛苦和困难的,这让他深深领会到“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深刻含义。但即使如此,郑斌仍然是在别人充满怀疑的眼光中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仍然在睡眼惺忪中起床、在困意蒙蒙中做完一天当中的最后一件事……
勤奋好学,让公司领导很快就改变了以前对郑斌的看法,并且赢得了公司上下领导的一致好评,而其工作的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更让他在营销员队伍中迅速脱颖而出,并在今年的11月份,晋升为豫东片区的区域主管,并被作为大区经理的预备人选而纳入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其“主动出击”与同事多方交流和协作,让他在企业里很快就左右逢源,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最后,其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的养成,让郑斌如鱼得水,工作日益顺心。郑斌终于凭借“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的人生信条,“凤凰涅磐”,掀开了其人生职业生涯新的篇章。
变则通,通则久,郑斌用自己的行动与实践,终于完整地诠释了这一真理,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了最好的注脚。
每日文摘 优秀是一种习惯
人们的素养和性格,往往是从一些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的。北京美洲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汉荣面试服务员,考题就是让面试者从10米之外向自己走来,通过观察其行走的眼神、姿势和步态,判断出这个人是否适用。如果被测试者一步三摇、趾高气扬的,那么自然就无法适合做服务行业。
有位做保险营销的年轻朋友,待人处事热情,但有毛手毛脚、不注意小节的习惯,也因此留下不少遗憾。一次约客户签完保单,忘了带相关资料不说,临走时又把笔帽丢在了人家客厅的茶几上。客户对他这种丢三落
四、毛毛草草的作派很不放心,结果签单的事也泡汤了。他对此事很懊悔,自责因小失大。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基斯德有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于是,他开始下功夫,走访了周围许多有经验的展业人员,把“准备”二字分类细化。外出见客户的准备项目就分了客户信息准备、展业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4大类20多项,每次出发前都一一核对完,再出门。有人问他,不怕麻烦吗?他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下决心要养成好的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之初,性本善,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社会教育和个人磨练的结果。有志者都希望自己足够的优秀,做出一番事业。但优秀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加以时日地磨练才会真正形成。如果仅仅追求结果的优秀,而忽视过程的优秀、细节的优秀,就像芸芸众生一夜间想变为奥运冠军,只能是一种空想。
现在,全国有150万寿险代理人,对他们基本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大课题。一说到素质、教养、文化品位方面,我们的语境很容易进入形而上学的层面,谈精神境界、谈道德修养、谈经营理念。这些固然值得谈、应该谈,但更多的内容应落实到具体的作法、基本的习惯培育上。如遵守职业规则、遵守业务流程、守时守信、工作精准、没有失误等。应鼓励我们的营销人员要着眼大处、着手小
,以执著的心态养成在举手投足、待人处事方面每一个好的习惯。由于种种原因, 学校领导对这位年轻教师始终看不上眼, 不是让他教“慢班”就是让他教“差班”。总之, 他所教的班级都是学校里最不好管理的, 也最难出成绩的。自然, 他的工作考核每年自然也都是最接近底线的。然而, 恰是这种“机遇”, 给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写作资料。这位年轻教师把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整理成了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 相继被一些省级以上的教育刊物发表了。老师们读着这位年轻教师的叙事文字, 纷纷赞同他的文笔和治班之道。于是, 当学校里再次进行年终考核的时候, 有的老师就建议把那位年轻教师的“非教学业绩”考虑进去。然而, 学校领导很严肃地说:如果单凭发表几篇文章, 我们就褒奖他, 那以后谁还专心抓教学……这些话, 让所有的老师都颇感“无语”。
同样是这些话, 传到了那位年轻教师的耳朵里, 他只是淡然一笑。
后来, 随着取消“快、慢班”的政策的出台, 学校里没了“慢班”和“差班”。年轻教师被安排任教两个平行班。每日里, 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教案都要做到反复修改, 对学生作业都要做到全批全改, 甚至面批面改。每上完一堂课, 他都会虚心求问学生们是否听懂, 自己还有哪些方面讲得不够明白、做得不够好。就这样, 一年下来, 年轻教师的教学成绩排到了同科老师的第一位。看着年轻教师的教学成绩, 学校领导“无语”了, 不得不严格按照学校的考核规定将年轻教师的年终考核评定为“优秀”。
年终总结会上, 学校领导让年轻教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年轻教师坦诚地说道:“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 和其他人一样, 我也有被关注的需求和渴望成功的心理。但是, 当我不被理解和遭遇成长尴尬的时候, 我并没有刻意去点燃那颗怨恨和自暴自弃的种子。相反, 我却一直在反思着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成长中的缺失。有句名言说得好: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 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 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所以, 当我们面对一些别人不理解的困扰和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焦点, 那么, 我们就要学会转变思维的视角, 去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成长心态。因为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教育生活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快乐。”
由于年轻教师的发言没有半点儿的虚飘和做作, 所以赢得了全体教师热烈的掌声。时至今日, 那次走向成功的喜悦与激动, 我还依稀记得, 因为我就是那位年轻教师。
(原载《现代教育报》2011.3)
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位幸存的太太。老太太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一个图书馆。这座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威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的。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1915年6月24日。”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
哈佛鲜有我们国内一些大学叫人仰视的大楼,走进哈佛常常觉得时光倒流回到新英格兰,绿草地上一派新英格兰的低矮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介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越是充实的人,越是低垂自己。
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4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潜力?
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我就沒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人候诊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实在也只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
哈佛产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
哈佛产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怀抱、理想的证明。
哈佛立校早于美国建国,“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句话,有年份上的依据,更有感觉上的优越。
在美国,行人是有序地听从红绿灯指挥的,除了哈佛校园。哈佛人不相信红绿灯,但很相信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是重要的,见缝插针地快步过马路,旁若无人,旁若无车。
曾有这样一句话:剑桥大学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而哈佛大学认为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在职场上,抱怨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经常抱怨的人会变得消极、不思进取。抱怨,还会让人陷入可悲的恶性循环:越是觉得自己“不幸”,越是觉得环境“不公平”,就真的会对一切都无能为力,让更多的“糟糕”和“麻烦”找上门来。抱怨其实不仅没必要,而且很愚蠢,甚至越抱怨越糟糕。化解抱怨、改变“抱怨性格”、在工作中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
其实,怨天尤人、不肯正视现实的人们,总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所以总觉得世界不公平。
然而,公平,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意义。就像上一节提到的,美女波尔斯眼中的“公平”,与银行家眼中的“公平”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找不到绝对的公平。
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和别人有所不同,比如出身背景不同、家庭关系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如果这些方面都绝对“公平”了,反而是另一种“不公平”。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这些“不公平”。
世界上也总是有穷人和富人,甚至有可能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也的确也是一种“不公平”。但是,对于穷人与富人来说,除了机会和运气以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是不同的。穷人要想变成富人,就不要只盯着富人的口袋,更要学习富人致富的方法。
就像西方一句俗语说的:“人们只注意到富翁坐在奔驰车上,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因为操劳而变成秃顶。”因为人们都有一个思维误区,都喜欢只注意别人的表面优势,喜欢嫉妒别人拥有的光环,却不留意他们为成功所做的艰辛付出。这,就导致了种种“不公平”想法的产生。
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更不要把“这个社会原本就是不公平的”作为借口,而放弃所有和工作有关的努力。因为“不公平”的存在只是决定了你的起点,却并不能决定你的终点。
在20世纪90年代,一夜之间,四川省很多国有企业的工人都下了岗。李春花,同自己的丈夫辜强一道,也都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
面对困境,李春花夫妇起先觉得很不公平,然而,抱怨毕竟不能当饭吃,最终他们决定,一定要选择新的生活,靠自己挣出一片天地。
,李春花同丈夫来到成都,他们想在机场附近租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门面,卖稀饭和各种日用品。在他们先后投入了1.5万元后,稀饭店总算开张了。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民不聊生。在探索治国安邦的道路,百家的问津者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墨子突破儒家的思维模式,以剑客的身份向百年帝国发出挑战。他以“士为身之所恶”的损己为人的方式,为中国人五千年来的思想世界画下了带有民主色彩的浓厚一笔。法家商鞅徒木立信,坚持变法。他用敏锐的眼光及坚定的信念改变世界,为大秦帝国奠定了雄厚基础,让历史的轮子更加有力地滚动了几番。
百家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的精神延续了整个中国古代文明。或是结庐在喧嚣的隐士高洁;或是登高拍栏杆的爱国豪情;或是“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的规劝之句。古人用中国士子特有的高洁及自信,将封建社会黑暗君主的统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用自己的不同的方式或奔走上诉或尽心办事,使封建统治下的百姓多了些许安慰。
古道的问津者不断探求未来之路,在现代也不缺乏这样的人。现代社会的浮躁,四处充斥著名与利的诱惑。人们总将彩虹的颜色,托付给名利的浮云。可有些人面对如此的社会心态,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在悬崖边上,拉着危险的人们,大叫“不,停下,停下。”
方舟子面对学术的造假及“专家”们虚伪的面孔,他不顾一切将所有丑陋揭下,显示在世人眼前。他用自己如孩童般坦诚与直率的方式,改变着迷惑世人的黑暗,为世界冲出一丝难得正义的勇气曙光。
从古到今,仁人志士将自己的理想高举在尘俗之上,他们所做的可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力使社会生产大发展,但更多的是他们用精神气质的方式改变了一个世界曾经的混乱不堪,变为透明清澈。贝多芬黑白键的狂想曲,给予这个世界坚持的信念;三毛在沙漠开出燃烧的鲜花,给予这个世界热爱生命的勇气;沈从文构建希腊人性小庙的坚持,给予了世界对人性的关怀。
倾诉/蒋晶晶咨询师/栾静媛(甘肃青鸟心理咨询所首席咨询师)
蒋晶晶和男友是初中同学,一次同学会让他们相遇后迅速陷入热恋。然而不到半年,蒋晶晶却从同学QQ群中发现男友又与另一女同学打得火热。迫切想要拴住男友的她,一怒之下向男友讨要说法,却被告知他们只能“有性无爱”,否则就别像块“牛皮糖”一样黏住他。然而蒋晶晶却说,正因为爱他,所以才要“黏”着他。
蒋晶晶:我很爱他,所以这次不想再失去。但我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他要找一个相貌、工作、收入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我的女人,还说我跟他不合适。
栾静媛:能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的吗?
蒋晶晶:发现问题是在今年年初,他开始莫名其妙疏远我,后来我又在同学QQ群中听说他又和另外一个人在约会,我去质问他时才证实这件事。我问他,我有哪里不好?不如那个女人?结果他却说我黏着他,像块牛皮糖!
栾静媛:这么说,在感情的发展中你一直感觉良好,可是对方却发生了变化。感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如果你感觉到你的付出不成正比,那么你是否认为是自己单方面付出太多?
蒋晶晶:我爱他,时刻都很想见到他,几乎每天给他打四五个电话。在性方面,他任何时候提出要求我都不会拒绝。我觉得爱一个人,自然就会乐意付出,但也希望得到回应。
栾静媛爱本身是正面的能量,可我却听到你总以负面感受为主。紧张、焦虑、心慌,可以感觉得到你害怕分离的内心矛盾,这样毫无自我的单方面付出是因为担心什么吗?
蒋晶晶:怕失去他。得知他和别人在交往时也想过放弃,却放不下,很痛苦。约他出来谈,他很无耻地提出跟我可以做性伙伴,还说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再纠缠他。但我觉得他在说气话,而且,我相信只要给我和他相处的机会,就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但我又对这个过程没有耐心,我总想见到他后就满足他一切要求,然后立竿见影。
栾静媛你说这次不想失去,是否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
蒋晶晶:对,我离异过。前夫说和我在一起有压力,受不了我对他的管制,我认为他是无法理解我在乎他的心情,于是争执不断。最后双方都很疲惫受伤,选择了分手。
栾静媛:从你目前谈到的情况中,我感觉这两次感情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一直自我感觉都很良好,但对方的感受你似乎并不明确。或者你认为你很清楚,但你所作出的努力似乎都于事无补?
蒋晶晶:也可以这么说,我知道男人都不喜欢女人太缠人。
栾静媛:那么,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你的内心,让我们做个投射测验如何?我想请你画一幅画未表达和男友此时的状态,可以自由发挥。
蒋晶晶:好的。
栾静媛:刚才我观察到,你首先画的是自己,占用的时间很多,在画面正中间,是一幅正面像,男友在旁边侧面对着你,这说明你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能告诉我一个你能从这幅画中想到的、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故事吗?
蒋晶晶:故事?呵呵,其实我画的是理想中和男友的状态。我希望他能够望着我,就像我在乎他那样在乎我。
栾静媛:可是我并没从画面上看出你们有交集,你的脸其实是对着正在画画的自己,男友侧面望着你,画面中,你没给男友任何回应,这说明你比较看重自己内心的体会和感受。
蒋晶晶:你是说我不在乎他吗?
栾静媛:重点不是你是否在乎对方,而是你的在乎是以满足自我需要为第一前提的。具体来说就是当对方符合你内心需求时,你会感到满足踏实,反之,你就会焦虑紧张。
蒋晶晶:是,总会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如果爱我为什么不为我做这样或那样呢。
栾静媛:所以你看,你的爱是建立在对方满足你的前提下,这就缺少了彼此需要的互动和促进。你没有考虑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单方面地索取,结果就是其中一方难以承受,想要退出,你害怕失去于是采取情绪化的行为,而不是理智有效地进行沟通。
蒋晶晶:可是我也有付出啊,而且付出的也不少,他怎么不能理智地理解我呢?
栾静媛:那请你思索一下,你付出的是基于对方的需要为前提还是别的?比如对方需要一定空间和时间,你却认为需要去爱对方而不留出空间给对方,这说明你的付出同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行为。说白了,其实还是自己的需要。
蒋晶晶:其实我是怕失去他才要黏着他的。
栾静媛这说明你对如何建立稳定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也缺乏合理有效的策略,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对方的需求,这势必导致不平衡的关系、埋下危机。而危机爆发后,由于你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只好用老一套“黏”的方法抓住对方,但效果你也看见了,适得其反。其实,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让对方有足够的理由主动留在你的身边。能理解这其中的差别吗?
蒋晶晶:就是说我没有考虑他的感受,所以他才离开我的?而我又不会别的方法,结果就越来越糟。可是,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还不是因为我爱他、在乎他才会这样。
栾静媛发现了Ⅱ马,当你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看到的也都是自己的感受,如何的委屈和不舒服。如果按照你的逻辑,那么,你这么爱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呢?如果他也是这样抱怨的话,你会如何?
蒋晶晶:呵呵,是哦,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栾静媛:其实感情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经常换位思考,才有助于及时了解彼此的欲求。因为缺乏安全感,使得你固守自己不放,这就阻碍了你感受他人需要的能力。你在行为上去抓紧对方,实际上眼里却根本看不到他人,这样又怎会留住人呢?过度强调自己,本身会形成束缚,限制了你去感受和释放正面情绪的能力,久而久之单方面地抱怨将替代正常的情感交流。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你可以尝试体会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建立吸引的能力,自然也会形成稳定积极的发展关系。
蒋晶晶:好的,我试试看。
【分析】
在与男友的互动中,蒋晶晶的人格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控制对方满足自我为前提,这样的行为模式会导致人偏离正常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
通常,我们会考量对方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对方有什么需求,在彼此付出和磨合的过程中,逐步与之建立亲密关系。而蒋晶晶的行为阻碍了她获得对方信息的能力,也缺乏用客观理性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男友无法从她那里获得真正的情感满足时,自然会选择离开。
这种可称之为占有欲和控制欲的心理,其实是一种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潜意识中通过控制他人或物质的满足获得认同感和依赖感。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就要学习换位思考,并在实践中感受到这样做的积极意义。
【反馈】
一个月后,蒋晶晶打来电话,称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时,会发现在同一件事上,和以往的自己相比,内心澄明了许多。曾经自我纠结的部分,她已在学习如何放开。
一、明确职责, 自我加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意义之重大, 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伟大和神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跟其他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 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我们不是雕塑家, 但是我们却在雕塑着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品。
作为备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一名人民教师,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是社会的需要, 是时代的呼声, 是自身可持续大发展的基石。我们应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坚守属于自己的这片神圣的净土, 爱生如子, 爱生如友, 爱生如己, 深刻领悟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 要甘愿做一支两头点燃的蜡烛, 点亮学生智慧的夜空, 为学生驱散无知愚昧的黑暗;像居里夫人那样做一个“永远旋转的陀螺”, 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 全力以赴, 顽强拼搏,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二、开动脑筋, 科学育人
我们身为一线教师, 直接与学生接触, 每天都有事情发生, 每天都有面对学生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事情、问题、矛盾怎么解决?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当然, 不同的解决办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名师大家善于“冷处理”, 采用妥善办法科学解决问题, 做到了治病救人, 科学育人, 很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和学习。
我们的学生不学习、不听话, 症结何在?我认为并不是什么学习问题、知识程度问题, 应是心理问题, 也就是症结在“心”, 也就是思想问题。名师大家的成功无非是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教师要想让学生好好学习,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就必须注意讲究方法, 决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 武断行事。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 要想让学生“亲师”, 教师自己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尊重学生, 做学生可亲可敬可信赖之人。如果你高高在上, 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学生对你只能是敬而远之, 也不会乐于跟你学习。虽说教无定法, 但是教育工作亦应有法, 且教师应须教而得法, 教师只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才有可能“亲师”、“信道”。
三、多方学习, 提高技能
思想认识要到位, 不能自满, 要勇于承认自身的差距。要意识到学习很重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书本学习, 向实践学习, 向网络学习, 向他人学习, 甚至向学生学习。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学习先进理念思想, 学习他人教育教学之长, 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无一事不学, 无一时不学, 无一处不学。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 努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德高为范修身以培德, 学高为师勤学以求精。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投入到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中, 力争改变我们自己, 成为脱颖而出的名师, 改变我们目前落后的教育现状, 实现真正的教育腾飞。
四、虚怀若谷, 关爱有加
学生再大也是孩子, 虽然他们有很多的错误, 但是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的宽容和谅解, 帮助和支持, 关怀和鼓励。我们教师应以和风细雨润化学生的心田。正如名师大家所言“宽容中有一种力量, 爱的力量”, “学生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 更重要的是要做个好人”,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 孩子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心比心换得学生的真心, 无私的爱定会化作学生前进的动力。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 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 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 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五、学会科研, 积累点滴
我们教师要想搞好教育, 必须做科研型教师。我们要把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记录好, 整理好, 研究好, 以便更好地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 善于记录原始数据资料, 勤于写作教育日志, 做好工作记录, 搜集整理好所有工作材料。因为这既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前提, 同时也是保护好我们学校、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有利武器。
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 要想扭转自己工作的被动局面, 转变学生, 只有先从改变自己入手。“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到那时, 自己的工作将会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摘要:教育事业之艰, 任重而道远;教师角色之重, 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教师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明确职责, 自我加压。开动脑筋, 科学育人。多方学习, 提高技能。虚怀若谷, 关爱有加。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依据】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例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 1 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不能改变世界,就只好改变自己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这一切。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连串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改变自己。
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于是纷纷请教方法,柏拉图笑道:“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们不禁哑然。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适应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 2 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有些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样
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眼睛都不能能相信。
因为眼睛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东西,它代表的不定都是真相。
世界上有太多的假象,我们虽不能做到事事通透明白,但至少可以做到“凡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假象蒙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有时更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只能像你以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渡过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条小河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流到一个荒芜的大沙漠。河流想:“我已经越过重重的障碍,这次一定不例外,同样能够穿越这个沙漠吧!”
当河流决定要穿越这个大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身体渐渐消失在松软的泥沙当中,河流振作精神。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河流沮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同样是可以得。”河流细听声音的方向,原来是沙漠发出的声音。河流很不服气的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越沙漠,可是我却做不到。”
“因为你总是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要想跨越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所期望得地方。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形态,让自己溶入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点化着。
河流听了沙漠的点拨恍然大悟,河流沉思片刻。自言自语说:“的确是这样,放弃我现在的形态,然后借着微风?不!不!”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叫他放弃原有的形体,那么不是自我毁灭了吗?河流踌躇的迟疑着。
这里沙漠,又用低沉的声音说:“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的怀抱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微风就会把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融聚汇合在一起,形成河流继续前进。”
那样我还是现在的河流吗?河流很困惑的问沙漠……
沙漠严肃的回答说:“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不管你是一条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存的本质。”
此时,在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汇聚成今日的河流。
想的此时,河流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双臂。融入在微风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的梦想。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历程也像河流一样,想要跨越生命的障碍,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也需要有放下自我、改变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生命有所坚持,但是到达目标的过程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迈向新的高度与起点。最终达到生命与阅历的不断成长与升华。
如果我们不懂得变通的法则,那么我本人就会像寓言中的河流一样,消失在茫茫无际 3 的人生沙漠之中。要让事情改变,先得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的更好,先让自己领悟到,得与失、常与变的法则。一个人如果不先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完美的人,那么他就很难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去影响改变别人。
人生在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生活,最后改变世界。如果同事对你不友善,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既是你换个工作环境也没用;如果你的销售业绩提高不了,你不去改变销售策略与为人处事之道。即使调换了行业也是无际于事的。只要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心态。相信一切皆会改变
思想的芦苇
余荣
芦影在日光下晃动,踪迹如此飘然。
是光移动了影子,还是影子移动了光。
——通记
一只小花雀停在我的书桌前,银灰色的羽毛镶着几缕红色。我盯着它的那一刹那它正盯着我,它似乎一点也不木然,小小的眼睛里凝聚着大自然万物的惊奇和智慧。它好像想对我
说什么。是它的奇遇,还是它的见闻? 我伸出手去,它却“扑”地一声飞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些许眷恋。从它最后的眼神我读到了无奈。
微风中的芦苇,柔曼妩媚。美丽的芦苇被制成了引领时尚的时装。翠绿的芦叶和银白芦花在随着风儿舞蹈。你把阳光撒在天间羽化为蝶和鸟,它们飞向清澈的天空。
我曾目睹芦苇被摧毁的全过程。往日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粗鲁和凶残。被撕裂的芦叶在空中呻吟,被掰断的芦茎在泥水里挣扎
暴风雨过后,微微的风徐徐地踱了过来。它是来检阅战果,还是来安抚受伤的生灵? 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够了解的只有:一个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残杀。
芦苇无语。几枝尚存的芦杆在风中无力地摇晃,似乎在抗议着什么,但是,没有声音。
可怜的芦苇认为自己生来柔弱本来就不具备反抗的能力。它试着再一次仰望天空,一只飞鸟掠过,把执著的求留在空中。片片乌云滚来,将可怕的阴影压向苇地,暴风雨即将来临,芦苇又在颤抖。芦苇低下了头。
芦苇再一次被摧毁。原来芦苇生来就是被人践踏的。
芦苇低头无语。暴风雨为什么那么强大呢?芦苇去天堂问上帝:“我想掌握世间百相。”“为什么呢?”“这样我就不会被暴风雨摧毁了。”上帝听后非常地生气把芦苇放在了黑暗里。
芦苇很害怕,因为黑暗的尽头是i一场更大的暴风雨。
芦苇沉醉在冥思之中如同诗人一样。芦苇对自己说:“既然我无法改变:暴风雨的残暴,那就改变自己的柔弱。吧!”
芦苇鼓足了勇气,一遍一遍地鼓励自己。它在向自己挑战。
暴风雨再一次袭击手无寸铁的大地。芦苇在风雨中摇曳。它一次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经过了暴风雨的洗礼,芦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阳光撒在还有雨滴的芦叶上,温柔地擦干芦叶上的汗滴。这就是有了、思想的芦苇。有了思想的芦苇会笑傲万物的。
“人生之不如意十常八九”,关键在于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
境由心生,心由境造。心凉了,太阳也不再温暖;心暖了,冰川也会被融化。芦苇一次又一次向暴风雨低头,一次又一次挺直腰杆。当芦苇昂起头迎接暴风雨洗礼时,它坚强地立在了大地上。
适者生存,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环境,那就只有改变我们自己了。
明天暴风雨还会来,我们是在沉默中灭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呢? 我们期待着光,那影呢?
评点
本文是一篇饱含深刻哲理的散文。作者借“思想的芦苇”阐明人生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道理,文旨含蓄但不隐晦,思路开阔而不散乱,尤其是文章结尾与题记遥相呼应,形成整体,使结构十分完整,题意深刻突出。
与 自 己 决 斗
“天哪!都已经12点了。”
我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装进箱子,“明天,我就要和他去澳州了,让我今晚好好地睡上一觉吧!”我站在镜子前,梳理好之后,熄了灯。
睡在床上,我辗转反侧。
“他,南柯,多好听的名字,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挺阳光的。可谁又知道他背后隐藏着狠毒的心啊!”
“哎,别想了,反正明天就要和他去澳州了,以后的事游玩回来再解决。”
我还是睡不着。
“他,南柯,他的钱,我跟他„„”
“反正都认识三年了,他人对我也挺好的。”
“可是,可是他不是正人君子。”
“现在的社会,有几个正人君子?”
“挺多的。”
“正人君子又怎样?穷光蛋一个,有什么用?看看这条项链,戒指,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买得起吗?”
“但是,这些项链,戒指,只不过是表面上的东西。可是和他在一起,尤其是他给我买东西时,我心里不踏实。”
“如今社会,潇洒了,见光了就行。”
“我心里还是不踏实,万一哪天他被警察„„”
“他那么机灵,那么狡猾,没事。”
“如果,万一„„”
我扭亮了灯,站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这一张清纯的脸,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拿起笔,给南柯写了一封信,我要告诉他我不和他去澳州了。
我要作回我自己。
想通了,彻底想通了。
关了灯,我终于进入了梦乡。
[短评]这是一篇以“改变自己与改变别人”为话题的随堂作文。作品细腻的心理“决斗”描写。不只写出了自己的“改变”,更明晰地表达人生价值取向。(刘龙江)改 变
万籁俱寂的黑夜,一切都沉睡了„„
“镜子”却难以合眼,它呆坐在梳妆台上,失神地望着夜空,想到明天,它开始“呜咽”了„„
“唉!咋了?老兄。”“脸”听到“镜子”的呜咽声,好奇地问。
“镜子”没吱声,想起早晨因给主人“上报”了“脸”的一些污点,说“脸”不漂亮,差点被主人摔死,这时还真有些生“脸”的气。
“怎么,还在生气?还是想想该如何逃过明天一劫吧!”“脸”提示道。“主人明天可要见他的女友了,你若再执迷不悟,可就„„”
“哼!想办法?除非你争气些,长漂亮点儿„„”镜子带着几分怨气回道。
“哎!老兄,我说,你怎么老想让别人改变来适应你呢?要改变别人,先得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
“对!改变自己。你看我,凡遇到人,我都会冲着他笑,以自己的改变达到别人对主人态度的改变,主人人缘也好,受人爱戴,我为他赢得了多大面子,他会不感激我?而你却总是挑我的毛病。说我的不是,扫主人的兴,他又怎么容你?” “‘说实话,进忠言’是我的职责,我的秉性,你让我改?„„”“镜子”分明有些怒了。
“唉!唉!”“脸”说,“你怎么死不悔改!都什么时候了,还那么顽固。只要你稍 微改变一下自己,多说些好话,主人开心,对你也有好处。再者,你不改变一下自己,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行’。„„怎么做你看着办吧!”
“嗯„„”“镜子”若有所悟。它想到了主人曾向一位高僧学“移山术”的事,高僧的“移山术”也只是通过改变自己以达移山的。
第二天,在主人精心打扮之后,镜子按脸的说法做了。果然,待遇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被主人美美的夸了一番。
下午,主人一回来,就怒冲冲地把高高端坐的“镜子”,重重摔在了地上,还破口大骂: 6 “妈的!狗东西,老子脸上那么大一块黑斑,你却不告我,害我丢尽了面子„„”
粉碎的镜子躺在地上,委屈地哭了:“我不改变,你要摔我;我改变了,你还要摔我。这„„是„„为„„为什么? ”言罢,气绝身亡。
【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推荐阅读:
扶贫,改变世界09-30
品质改变世界材料07-14
一声“谢谢”,改变世界作文12-12
改变未来世界的技术06-17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话题作文07-23
不要抱怨改变自己07-06
改变,给自己一个机会07-02
改变自己的哲理句子11-05
励志改变自己的句子11-11
改变自己800字作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