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优美诗歌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优美诗歌(共11篇)

经典优美诗歌 篇1

一幅优美的城市水彩画

当你心情烦恼的时候

你就到有阳光的树林里走走

这样想的时候

我就来到了白塔公园正是秋阳斜下

白塔公园正在改建和完善过程中

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事物

心随境迁是抵达静心的最好方式

持久的坚守也是一种失去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径

我慢慢走

斑斓的阳光随风飘动

清脆的鸟声婉转在郁郁葱葱之中

花草成熟的芳香在隐蔽处弥漫

走累了我就坐在大理石的石凳上休息

拿出手机打开里面珍藏的音乐

我一个人漫漫听

首先是一剪梅

然后是难忘的初恋的`情人

接下来就是无奈惜别的海岸

在接下来就是荷塘月色男性的本领

在接下来是高原蓝春江花月夜

怀旧的情绪深入到秋天的每个角落

每个角落都是让人怀旧的秋天

美好的东西还没有飘零

那就这样了在清凉的秋风中

我和晚霞八百年的古塔

苍劲的古柏沉默的老槐

色彩斑斓的石子路

构成了201x年秋天某个午后的一幅水彩画

淡雅幽静神秘超脱

我起身离开的时候

我给那幅水彩画留下了一个空缺

我总是喜欢瞬间的美

我总是喜欢那些瞬间的美

就像飞鸟过山涧那么快

有的时候那种美很小

甚至比针尖还小

在一个盛大的奥运会

我特别钟情于那100米的赛跑

久久的等待久久的期盼

就是为了那个瞬间

我的喜爱是不是都很偏直

一部书我就记住了几句话

一部电影有的时候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记住

回首往事几十年了

也没有什么可以放进记忆的档案局

也许因为这样

就注定了我的一生

简单而平淡悠然

甚至有一点不安

一点尘埃也没有

小尼说:你看,又飞进来一粒

看李小洛和湖北诗人们的照片

我读过李小洛的诗歌

语言中带有声音感仿佛傍晚的松树

对着天空三击掌

也看过她的几幅照片忧郁严肃

像精致的木版画和印章

但是这张和湖北诗人们的合影

笑的开心轻松自在

就像只鱼儿游荡在荷塘

萤火虫点亮了夜的星光

美丽的景色在漫漫流淌

小洛什么时候也来一次辽阳

也和辽阳的诗歌朋友们交流合影

让某一棵诗歌的老树长出几片绿叶

经典优美诗歌 篇2

一、推行“每天十分钟”

在学校推行“每天十分钟”是一种引导小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校门口醒目处以及各个教室的黑板报一角,开辟“诗歌角”。每周抄上一两首新诗,让学生吟诵。每天早读课前十分钟进行诗歌诵读。做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科学选文,合理安排。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认真选择适合不同年级阶段学生诵读的诗词,并结合推广普通话工作,给古诗词注上汉语拼音。其次,要像语文课本的编排那样,尽量根据时令选好诗词。如:春季宜选用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春晓》《春夜喜雨》《春日》等;夏天,选用描写烈日炎炎下农民辛勤劳动的《悯农》;清明节选用杜牧的《清明》;重阳节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春佳节过后,让学生欣赏王安石的《元日》,回忆体会“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情景;严冬之际,可选用《梅花》,让学生欣赏“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再次,要考虑诗词出现的前后顺序,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 感悟为主,理解为辅。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而让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目的,并不在于理解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推行“每周一诗”不必像正规的古诗教学那样,要求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只要对诗词大意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读、去背、去感悟上。只要学生能读得朗朗上口,有滋有味,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古诗词中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学素养的增加而逐步得以领悟和解决。

3. 注意反馈,及时检查。

“每周一诗”的训练,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外进行。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自觉性的影响。如果教师忽视反馈,疏于管理,那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学生积累了几首古诗词后,就要及时检查。方式可灵活多样,如:个人背诵、师生对吟、学生竞赛等。

二、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引导小学生诵读古诗词要注重趣味性,寓诵读古诗词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兴趣,启迪智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每周进行形式多样的诗歌活动,每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都要进行全校诗歌诵读节目比赛。

1. 猜谜引趣。

猜谜语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我们可以把猜谜语作为学古诗的引子。如:学《咏鹅》用“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学生七嘴八舌、情绪兴奋之时,转入古诗词的学习、诵读。

2. 创设情境,出游诵诗。

许多优美的古诗词,都是诗(词)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因此,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交融之境界来诵读古诗词能收到特殊的效果。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结合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春风拂面,柳条轻摆,姹紫嫣红的美景中,轻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天,带学生到花红叶绿的荷花池畔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讲诗词故事。

许多古诗词的诞生往往有一个或美丽动听或凄婉感人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产生的背景及当时诗人的情感。如:学曹植的《七步诗》,如果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那么,不用教师解释,小学生对这首诗中“豆”“豆萁”“同根生”的喻义会自然明了,对诗意的理解也就容易、准确得多。这样,便于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更易于渐入诗的意境,步入彼时彼地诗人的情感世界,诵读起来会声情并茂,牢记于心。

三、营造浓厚的读诗氛围

如果让学生处在浓浓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悟会大大增强。因此,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也非常重要。

1. 课前吟诵。

坚持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让古诗词的朗朗诵读声充满课堂、充满校园,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2. 开展诵读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赛诗会、诗歌朗诵会。发现、表彰一批古诗词背得多、吟诵得好的学生。让学生得到启示:学校、老师喜欢和欣赏学诗诵诗的学生,同学们也佩服和羡慕胸有诗书的伙伴。让学生对诵读古诗词产生更高的热情。

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古诗

在古诗诵读教学中,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学,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学《草》(离离原上草)一诗时,短短四句话,低年级学生要完全理解诗中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学校草坪上的草什么时候长得最旺盛?什么时候枯萎了?到了第二年,那些草是不是还会重新焕发生机、蓬勃生长呢?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野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有时学生没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可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是一种作客他乡,感到孤独无亲,更加思念自己亲人的感受。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尚未有过类似的经历,教师就转移对象,引导学生体验自己远离父母到亲戚家时间较长时的那种感受,让学生从间接体验中产生语感。因此,刘国正在《读诗答问》中指出“内容过深或情感过于隔膜、学生完全不理解的”作品不要选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读旧诗”(指古体诗)“固然不能要求他们都理解,却也不能像旧时私塾中读蒙书那样,完全不要求理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很好;《戏为六绝句》学生就很难理解。杜牧的《清明》很好;《秋夕》曲折地表现了孤独少女的情思,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我们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忽略这点而使诗歌教学陷入艰难晦涩的地步。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诗歌经典 篇3

今天的社会正在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就更加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经历程。

关注经典诗词 传承人类文明

小学教材将大幅增古诗词

负责主编北京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2015年9月起,北京市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都将增加诗词内容。北京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将由现在的6篇至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

此外,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新版的语文教材里都将增加古代经典诗词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材中,就把传统节日和古诗编在一起。既可了解传统节日,又可学习语文。其宗旨是,小学古诗文在整个课本的比例不应低于15%,初中不低于30%,高中不低于45%。

任翔表示,教材修订并非临时决定,早在2013年10月,她所在的团队就已开始启动教材编写工作,目前教材已编完,并于2014年8月通过了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但只是在北京部分地区使用。

小学教材删古诗引争议

据《上海晨报》报道,8月27日,有人发现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同时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随后,上海小学课本删除古诗的做法引起了非议,多位长期关注语文教育的人士表示,把“古诗诵读”从一年级教材中移除,可能会向教师传递一种信号:“古诗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中小学的诗词教育。对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薛峰回应称,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上海一、二年级小学生将学习20首古诗,小学阶段5年内共学习80首古诗。

聆听炎黄之声 感受诗歌之美

附中教师郭春熙:赞成加大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老师郭春熙“非常赞成”加大教材中古文诗词比例。郭春熙介绍,与人教版相比,粤教版古文诗词经典篇目相对较少,“最明显,唐宋八大家散文,史记散文都少了,但唐诗宋词比例两者差不多。”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教研室主任则担忧有人误解上级领导的话,大幅增加古诗词比例,兴起复古风,挤压本已不多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占比。

广铁一中学生小邓:在古文里可学到“文气”

“我们学校有国学社,大家都对古诗文蛮有兴趣的。”广铁一中学生小邓说,在他身边有一群爱好国学的同伴,觉得古诗词很有韵味,文字精练,给人很大的遐想空间。“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我们在古文里可学的东西有很多,如文气,就是看人家写文章开始怎么写、中间怎么写、最后怎么收的。韩愈不是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吗?他就提倡这个气,气盛文章就好。”

学生家长冼女士:人文修养提升在课外

赞颂母亲节的优美经典诗歌 篇4

妈妈把我生下,

我来到这个家,

从此添了牵挂,

不求回报的她,

容颜日日变化,

我却未能觉察。

那年长大,

我学会了嘴滑,

不再事事听她,

和她斗嘴吵架,

拿假话当真话,

彼此生出了茬,

年少无知犯傻。

那年离家,

抹去眼角泪花,

看到她的白发

皱纹布满脸颊,

操持劳累的她,

盼到我的长大,

我却要离开她!

那年婚嫁,

她哽咽着说话,

你要好好对她,

想回就回来吧,

倾尽一生代价,

扶养长大的娃,

从此入了别家!

大爱如她

您的苍苍白发,

换我貌美如花,

您的皱纹满颊,

换我青春芳华,

我亲爱的妈妈,

请别为我牵挂。

温暖如她

一生节俭持家,

不舍得添衣褂,

却愿给我零花,

疼爱我的妈妈,

请别为我牵挂,

因为我已长大!

母爱是永远的根

别再因贪玩惹妈妈生气

与家一窗之隔的大树后

月牙咀嚼不出母爱的味道

适时把头垂低,看母爱在蚂蚁身上

如何的行走

如何的伟大

即使匆匆,也能闪闪发光

是时候抬起少年头

把风中乱发温润心里

教双腿学会乖巧

不做犯错的村庄

训教与木棍抵不过一只温柔手

青年时懂得了提炼母爱的本质

夜半歌声能动情

不如夜半脚声的轻与重

母爱是上路时的牵挂

行走天涯时的脚

左边是家乡,右边是城市

当母爱变成了第三只脚

岁月紧锁的领域,永远有一只清晰的耳朵

时常把母爱贴在嘴边

放在茶余饭后

流淌在字里行间

让一张张报纸随时伸入内心

哪怕是旧的,也是

最有深度的

优美诗歌朗诵稿 篇5

作者:冬季金达莱

(一)

有关爱情的信息,都停留在

在那个灰黑的空屋子

那个干巴冷的北方冬天

那个相信上帝的年岁

如今看来,选择那个贫穷的日子

相恋,还真的挺好

在相濡以沫,在用双手肩膀

担当之后,当时光的唇印被风干

当两个人开始共用一颗心

我渐渐发现,窗外的那些女人

都没有我老婆漂亮

(二)

就算我唯一的遗产

只剩下上空盘旋的秃鹫

我庆幸

还有父母,有儿女

有妻子的

依恋

(三)

如果

来世还让我轮回做男人

请别打搅我

我要

多爱恋几天

当爱情

经典优美诗歌 篇6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是一种天然的存在状态, “法”即师法、效法。“道法自然”是要使世间万物按照原本的样子发展变化。在《文心雕龙》开篇《序志》中, 刘勰即指出“为文之用心”始于“自然之道”。相对于道家把“自然之道”与宇宙观、人生观紧密联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的“自然”只是取其“自然而然”、“本应如此”的含义, 主张人“文”的产生和存在是“自然之道”的体现。《文心雕龙·原道》写道:“言之文也, 天地之心哉!”说明语言须有文采, 才算是天地的心灵。而锦绣文章从何而来呢, 《原道》一篇中也有明确的解释:“玉版金缕之实, 丹文绿牒之华, 谁其尸之, 亦神理而已。”玉版上的金字内容, 绿简上红字的文采, 是谁造成的?是神秘的启示罢了。 (1) 这里的“天地之心”和“神理”与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千五百年前, 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有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轴心时代”, 柏拉图用他在《伊安篇》和《裴德若篇》里所集中阐述的“灵感说”对诗人的创作动力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凭着灵感, 而所谓灵感就是诗神凭附后的神力驱遣, 这与刘勰的理论颇有相通之处。他把世界分成两层, 一层是人类感官感知的事物所组成的“感觉世界”, 另一层是由理智领悟的由一般概念组成的“理式世界”。所有的艺术本质是在摹仿人类的感觉世界, 而被摹仿的客体只是感觉世界, 而非理式世界。所以艺术的摹仿不过是模本的模本, 影子的影子, 和自然真实体也即理式世界隔着三层。由此, 他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他主张诗人在创作时对自己所写所歌的内容并不了解, 而只是神的代言人, 是代神说话, 这一点与道家自然论哲学观的“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很相似。刘勰在《丽辞》篇中谈论对偶的时候写道:“造化赋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 (2) 也指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的摹仿, 虽然创作者并不能了解自然造物的奥秘, 但在“神理”的启示下也能做出最美妙的作品。

但是如果深一层分析, 柏拉图的诗神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控制了诗人, 诗人没有任何技巧和个人的理性思维, 柏拉图认为:“凡是高明的诗人, 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 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 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 有神力凭附着。” (3) 他把文艺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原动力归为神力, 并认为诗人创作时失去了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 从而落入了神秘主义的迷沼。完全否定了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创作的作用, 而片面强调“神力驱遣和无知无觉的灵感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 (4)

相比之下, 刘勰的“神理”更加倾向于自然对人的启示, 并且在《文心雕龙》中对文艺创作的技巧进行了全面阐释。同时他也强调在文艺创作中作家本人的风格对作品的影响, 在《风骨》篇中, 他写道:“若能确乎正式, 使文明以健, 则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 (5) 倘若能够确立正确的体式, 使得文辞鲜明而刚健, 那么风力清新, 骨力高超, 文章整篇都具有光彩。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杜甫之后, 模仿他的风格者众, 能接近者却少之又少, 只有在宋代同样经历了国家危难和由北至南颠沛流亡的陈与义才能略得其精髓。两位经历了人生苦难的诗人发而为诗, 一方面, 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陈与义对杜甫的律诗写作技巧也有师承, 所以二人作品呈现相似之处。这也证明了柏拉图将文艺创作完全归因于诗神凭附而忽视作者本人风格和技巧对作品的影响确实有失偏颇, 传世经典的产生有神理对作者心灵的启示作用, 同时也是作者个人风格和创作技巧的体现。即使相似的题材, 不同的作者写起来也会因为个人气质不同而有天壤之别。

在西方诗歌作品中, 也可以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来证明风骨对作品的影响。在2015年的春节晚会上, 有一首歌曲《当你老了》, 歌中唱到:“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取暖, 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虔诚的灵魂和你苍老的, 脸上的皱纹。”在晚会的字幕上,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叶芝。作为爱尔兰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代表作还有一首根据爱尔兰古民谣改编的名为《柳园里》的诗, 也被谱上乐曲, 至今这首英文歌曲仍然被全世界各国歌手传唱, 小学和中学的校园典礼上这首歌也是常常出现的经典曲目, 当眼神清亮的学童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出“但我当年年少无知, 不愿接受她的心语”时, 这首古老的民谣经由叶芝的改编被赋予的深意往往使观众席里的人们像诗中描述的那样“泪满衣衫”。

与《柳园里》相似, 《当你老了》也是叶芝根据前人的创作改编的, 这首诗的原型由创立了七星诗社的法国诗人龙沙 (Pierrre de Ronsard) 于1574年所作, 写给一位叫埃莱娜的女孩, 名为《致埃莱娜十四行诗——当你到了老年》。原诗是龙沙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写的也很优美, 但与叶芝的改编版本相比, 因为诗人气质的不同, 原作在意境和胸怀上完全不能与后者相比。在诗的开头, 两位诗人都通过描写在炉火旁睡意昏沉独自回忆青春的老妇人而感慨岁月匆匆, 红颜易逝, 但是从诗的第二节开始, 两位作家的风骨开始显示出了各自对作品的影响, 叶芝在诗中写出了使无数人感动的名句“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虔诚的灵魂和你苍老的, 脸上的皱纹。”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而龙沙的诗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要等待明天, 在被埋入尘土之前我们要珍惜现在而生活, 收藏你生命中仍然甜美的花朵。” (Vivez, si m'en croyez, n'attendezàdemain:Cueillez dés aujourd'huy les roses de la vie.) 在诗的结尾处叶芝写道:“逝去的爱在头顶的群山中踱着步子, 在灿烂群星中隐藏了脸庞。”这样的咏叹以由近及远的视角, 将诗的场景由一个火炉边的老妇人扩展到一间屋子, 再提升到远山和星空, 将一个人的故事转变成一个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普遍的真理, 使诗歌有了不一样的胸怀。与之相比, 龙沙的原作从头至尾一直局限于个人的感受以及“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劝诫。题材一致, 叶芝的改编诗作却展现出原作完全不具备的平和深远的优美意境, 因此, 如果要体味什么是刘勰的“风清骨峻”, 读读叶芝的诗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释

11 2《文心雕龙今译》, 中华书局, 周振甫, 2013年, p12、p317

2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光潜译, 1963年, p8

34《西方文艺理论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章安琪等著, 2010年, P8-9

庆春节优美诗歌 篇7

新年,一场无声的誓言

铺天盖地

从北方铺到南方

一片洁白

在蝶花飞舞的眼前

你挣脱我躯体的缰绳

踏雪如马

我依然,在固有的起点和终点

背着我的时光和我的巢

用蜗牛的姿势前行

从根处或者从潮湿的墙角向上

一寸一寸地向上

伸出触角,抚摸阳光

这阳光,一定是来自你采摘的

三月的山乡

或我梦中去过的地方

你已经离得很遥远

伸手之际我已触到秋阳

才发现你是一粒种子

在我的心田发芽

在洁白的纸上长出了模样

一份坚韧,一份感动

键盘敲出的一缕清月

站在我的窗前

那是与你的对话

生活的优美诗歌 篇8

生活是通俗的,我们总是脱离不了俗不可耐的日常生活,总是摆脱不了尔虞我诈的卑劣的政治。我们却总是希望我们的诗歌雅致,纯洁得不惹一丝尘埃,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或者美的顿悟。这样的矛盾使我们的诗歌总是难免于流俗。这就如树上的落叶,在风中不断地飘落,你怎么也清扫不干净。网易女诗人绿水说:但是,我们可以静观,静观那些落叶的宿命,静观它们生命的阅历和过程。反正此生,无非是来来去去。静观,也是一种很美的境界,也是一首很美的诗歌。

我们卑劣,卑贱,平庸,平凡,势利,功利,浮躁的生活因为我们的静观而被我们享受成了一首首美丽的诗歌。这就是诗歌的美丽之处,也是诗人的境界。

七月流火优美诗歌 篇9

稻子熟了

稻子,在田野里抽穗了。

拔节的声音,惊吓了一只红蜻蜓。

于是优雅失落,翅膀在半空中诉说慌乱。

歇在荷田的蛙们,相互瞪视,停止闲聊。

一只蛙跳出来,开始发言。

讨论声,一阵高过一阵,像尘世的歌谣。

青涩的.稻穗,是个淘气,

又爱学习的孩子,爱赶热闹。

学炙热的阳光,

扬扬洒洒,一路奔跑。

还爱大片大片开着粉粉的花,

在稻叶间窈窕。

她欢畅的情绪,飞进天空的蓝里。

天空宁静,无比美妙。

于是脱下青涩的矜持,在田野里微笑。

虔诚膜拜,并学着弓下腰身舞蹈。

风,从远方赶来,悄悄地,

为它们,换上了秋天的彩袍。

一波一波的稻浪,金色绵延。

从东向西,又从南向北,

铺满田野,铺满河道。

一些香,带着甜甜的密语,

从谷粒里走出来。

不问贫穷,不挑富贵。

宣誓。

优美诗歌 篇10

心里的一盏灯

黑!深深的黑

黑!我怕黑,我要灯

我要开灯,我恐惧所有的黑暗

我向往光明。我必须向光而行

我用一根骨头打捞远方的黎明

我愤怒的声音是灯,即便微小

我悲忧的文字是灯,即便稚嫩

我泣血的灵魂是灯,即便卑微

灯!我用鲜血祭起的灯呀

只能在理想中发出光亮

希望的灯火,在心里明亮

微弱的灯火啊,在现实中摇曳

它会熄灭吗?......

或者,它将是光明的`前导

自我流逐

如果,我的祖国

以自由来要挟

让我关上正义的声闸

如果,我的时代

以利益来诱惑

让我放弃爱与悲悯

那只是你们的祖国

这时代不再属于我

我是弃儿。我惟有自我流逐

伟大的未必万岁

伟大的未必永恒,唯有灵魂

万岁的未必长青,唯有真理

优美诗歌:自然美景 篇11

1

黑黑的夜,风在叶丛中叹息

两棵相邻的梧桐树

用彼此的枝叶抚摸

根在地下交错,叶在风中呼唤

星星消失在云层里

我披头散发

停止一个表情的按钮

借着一片微弱的光亮

虚构一个流萤美梦

2

返青了,树林草地开始了新一轮的精彩呈现

蚂蚁蜜蜂都开始了行动

你听,泥土下有个稚嫩的.声音

也开始在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

所以,请紧紧抓住春的梦想

一旦破灭

人生将是断翅的鸟

再也不能折腾

3

太阳脱下虚伪的华衣

贸然来到窗前

凝视一盆兰花

麻雀声声的唱着歌

用一个手势

将春风装入身体最柔软的地方

感受她丝丝柔柔的气息

伴着蝴蝶的尾翼

翩然起舞

目光在一种力量中止息

4

风,温柔的如同一个魅力女人

追随着一只只自由的海鸥

在飘渺的海岸上嬉戏

多余的言语,在海水里颤抖着

溶进无边的喜悦

上一篇:“四课”成就幸福班主任下一篇:对口支援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