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改进(精选11篇)
摘 要:在医院卫生管理中,需要根据持续质量改思想,将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探索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本文首先论述了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三个应用模式,然后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措施: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与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卫生管理;标准化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医院需要严格规范医疗人员的医疗行为,落实医疗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更加有效地将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事前管理,使医疗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1]。本文就是根据持续质量改进思想,建立医疗质量标准细则,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和网络,将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医疗质量的过程管理。为医院决策者、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保障。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 (CQI) 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 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我院3年来坚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在检验质量管理整体工作过程中针对问题制定标准并进行改进, 取得良好效果。
1 标准制定
根据我院实际存在的情况, 按照卫生部三级医院检验质量标准的要求, 对本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结构及检验工作流程和检验的结果与效益等制定标准。针对每一步的标准实施有效的高质量的管理程序[1]。经调查, 我院自2009年4月-2011年12月以来, 每月进行逐人逐次标准的自我检查, 针对自我检查中出现的检验问题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反映并对此讨论分析且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 定期考核检验人员对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知识, 提示检验工作的注意事项, 实现了我院高效率的医疗水平, 高满意的服务质量、高效益的经济收入。
2 控制体系
建立专业的人员管理小组、进行专业的持续质量改进, 专题研究并承担具有突破性的项目, 采用网络管理的系统模式, 指导并协调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做到由“室内→室间→临床样本”的质量控制体系, 使我们的检验工作人员从个人评价到患者评价、由本科室的评价到科室间的评价相一致, 共同建立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环境。
3 结果
通过近3 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 持续质量改进技术使医院的服务、成本、质量及效率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高, 保证了医院的检验质量, 为本院的社会医技关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详细情况见表1 。
4 讨论
4.1 持续质量改进是保证医院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良好的医技关系的核心因素。它为患者及时准确提供信息, 满足患者必要的合理性需求重要环节, 降低临床检验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操作周期, 不断地提高了医疗行业的信息数据准确度和患者合理性需求的满意度, 更保证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技效率[2]。
4.2 医院质量管理中质量技术的改进是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大大提高了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 随着医院质量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淘汰其弊端, 传统模式的管理体系单纯性的通过质量考核不能达到同步且有效的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给患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是难以弥补的。事后评价对于控制诊疗过程已是亡羊补牢, 因此, CQI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强调质量管理系统化, 不断提高流程管理的质量改进技术, 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需求。
4.3 针对检验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全方位认知, 现代医疗管理的关键在于质量改进的可持续性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系离不开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检验质量的改进技术要适应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需要, 抓好基础环节与核心环节的质量控制, 执行工作人员从个人评价到患者评价、由本科室的评价到科室间的评价相一致评价宗旨, 明确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各人各层次负责, 形成全方位、全过程有效控制。
4.4 提供了医技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平台, 加强了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提高了他们专业的综合性素质, 改进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等全方位掌握情况, 促进了医院进一步的发展。
4.5 提高检验质量, 确保安全医疗。临床实施CQI确保了临床工作的医疗安全, 检验质量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临床资料, 使临床资料有据可查, 满足了临床工作人员的需求, 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 使本院实施CQI计划方案近3以来最有成效的医院管理方案, 使我院在医疗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始终保持了医疗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地位, 得到了广大社会需求人员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郑亚华, 张天华, 徐炜.持续质量改进在化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2) :174-175.
【关键词】质量改进;外科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86-02
科技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浮躁,导致了许多质量问题的产生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逐渐地,人们开始关注质量问题,持续质量改进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持续质量改进( 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前提条件上形成的一种的更加关注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理论!现在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并且与实施前进行观察与对比,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这次实验的时间是采取的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其中2009-2010年是采取常规外科患者的管道护理措施的对照阶段;2011-2012年是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验阶段,在两个阶段各自抽取200例。200例实验阶段,100例男性,100例女性,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2士10.21)岁;1~5条停留管道,平均(3.02士0.51)条;其中101例泌尿系手术,有49例甲状腺手术,有50例乳腺手术。200例对照阶段110例男性,90例女性,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51士10.95)岁; 1~5条停留管道,平均(3.13士0.39 )条;有108例泌尿系手术,有40例甲状腺手术,有52例乳腺手术。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病患都被排除在外,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见(P> 0.05 ),拥有可比性。
1.2 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1 查找问题在外科手术中,会有很多意外与问题发生,而经过查找与探讨发生的原因,发现绝大多数的质量都呈现着问题,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
1.2.2 增强管理意识意识能够影响人们的行动,因此在开展持续质量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良好的意识。良好的意识可以培养一个人优秀的性格,从而提高质量与效率。
1.2.3 制定标准化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质量与效率改进与提高,就要制定必定的法律法规,要依照规矩行事。标准化的制度可以让工作顺利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1.2.4 编订应急处理的措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错,古人又说要及时准确的改正错误。在外科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错误,我们要能在错误发生后能够及时准确地改正,因此我们要准备好应急措施,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和改善大众形象。在问题
1.2.5 成绩评比依照目标与计划,在持续质量改进到一定时间时,对参与人员成绩进行评比。有了对比,才有竞争,有了竞争才有动力。成绩评比能督促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效率与质量。
1.2.6 数据统计在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把各个项目的数目进行统计,方便后面进行比较,更加显著的得出结论。
2.结果
实验阶段降低了病患出现管道脱落、管道折叠等现象的概率,和对照组病患相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见(P< 0.05 )。同时实验组病患减低了焦虑感受,是(46.52士7.88 )分,比对照组病患少得多,差别有统计学意见(P< 0.05 ),如下表:
通过实验证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使得实验的病人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同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了质量的管理,使得手术医生和护士树立了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了对风险的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外科的手术质量与效率。
3.讨论
以持续质量改进在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实验证明发现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效率和医疗的质量,减少了许多的医疗纠纷和矛盾,为更多的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使得医护人员与病患家属能够更加愉快的相处与合作。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使得质量管理逐渐走上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轨道。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外科的质量管理,有利于增强每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另外人人参与,严格把关,大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和考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使得外科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增进了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持续质量改进渐渐地创造了关注过程以及实效的质量理念和文化,而且督促着持续质量改进的在外科中的应用和改进。本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外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值得推广与普及的。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 4(2): 40.
[2]姚智萍、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4 3 ( 6) : 412.
QCC是采取发动员工自愿主动组合的方法开展质量促进活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外科在护理部督导下率先引进QCC管理方式,对科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背对背投票,并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筛选出课题作为QCC活动主题,近1年试行下来,效果较好,科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6张,执业护士12人,护工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3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7人,中专2人。
1.2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组织全体人员学习QCC活动相关知识,使全体人员对QCC活动及工作方法有充分的认识。
1.2.2成立品管小组 将科室5个护理质控小组重新编成5个QCC小组,组织构架及各小组分管内容,见图1。
1.2.3分析现状,选定主题QCC小组针对科室质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全体成员集体投票,收集到约20个问题,然后由5个QCC组长根据投票结果选出各自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再根据各个问题对科室管理质量的影响和急待解决的重要性、迫切性进行背对背投票筛选出课题“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除”作为此次QCC活动主题。
1.2.4实践
1.2.4.1收集留置针非计划拔除的原因.1.2.4.2根据二、八原则,找出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3设定目标为留置针非正常拔管率下降70%~80%。
1.2.4.4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1.2.4.4.1首先解决主要问题-留置针封管技巧和患者保护不当两问题
1.2.4.4.1.1改变原来常规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25%稀释性肝素液3~5 ml封管(即1.25 U肝素稀释于500 ml生理盐水中)为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5%稀释性肝素液(即1.25 U肝素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6~10 ml封管[1],连接输液针先缓慢推入3~5 ml,然后一边推注剩余封管液一边旋转拔针[2]。拔除针头后,同时用左手迅速卡住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的近端。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导致留置时间降低[3]。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高龄、肥胖、卧床或伴发高血压、心脑血管基础病、糖尿病、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患者,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封管液的量应增加到10 ml以上。
1.2.4.4.1.2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避免穿刺部位被水沾湿,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卧位时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输液期间入厕、取物、吃饭等活动时请护士帮忙等。
1.2.4.4.2改进穿刺、固定技巧,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穿刺消毒范围8 cm以上,待干后进行穿刺,以免消毒液造成穿刺部位刺激,同时要将导管部分全部送入血管内以防脱出或针眼处出血。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伴发高血压、心血管、糖尿病疾病的患者,最好选用比较粗而直的血管并加强固定以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而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有效降低渗漏的发生。
1.2.4.4.3加强血管保护措施,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输入沙星类药物、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与其他液体交替输入,并在输液过程中,持续湿热敷穿刺侧肢体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避免因静脉炎而缩短留置时间[4]。
1.2.4.4.4加强护士技能培训,加强病房巡视,加强留置针床头交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1.2.4.5总结 留置针非计划拔除比例58%降到26%,重新制定留置针管理流程。
2讨论
病房质控小组明确分工,每小组的圈长又互为圈员,每月定时随同护士长进行各项质控检查,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应用品管圈方法查出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比率进行个别指导或是组织全面学习讨论提出下一个主题而循环往复,以此不断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积极参与各项管理的主动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改进密切值法在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密切值法(Osculating Method)作为一种多目标优选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经过改进,将环境标准作为评价样本,参与到地面水环境样本的矩阵中,可以分析出各个监测断面的水质优劣排序,并使其与各级环境标准的关系一目了然.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程度加以确定,保证了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作 者:曹建荣 刘衍君 唐永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251000刊 名:环境工程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年,卷(期):23(4)分类号:X8关键词:密切值法 层次分析法 地面水 环境质量评价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样错综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抓,抓什么?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要抓住持续质量改进这个核心,质量就会不断提高,也 就会适应和满足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
持续质量改进已成为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不论TQM还是ISO9000标准,都把持续质量改进作为永恒的目标。
美国企业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于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组织21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的国家示教工程,结果取得了疗效提高,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的显著效果,因此在全美医院大力推广质量改进这一先进方法。我院为了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费用的目标,于1995年,选择最能反映医院质量、效率、效益的“平均住院日”指标为突破口,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原理和方法,结果使平均住院日由1995年的22.23天缩短到的12.54天,成为上海市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最短的单位(其他三级医院在14天以上),因而在获得上海市卫生局医院质量管理奖。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力推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现对持续质量改进的特点、措施和方法作一概述:
一、持续质量改进特点
1.目的性: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一切必要的合理的需求为目的。
2.持续性: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不间断的活动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病人的要求。
3.主动性:质量改进是要在工作中找问题,而不是让问题等改进。
4.全过程性:持续质量改进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从输入到输出,要全过程满足病人的要求。
5.竞争性:改进就是竞争,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6.创新性:改进不等于创新,但改进是创新的基础,ISO9000标准提示:持续改进不仅是符合标准要求的改进,还包括创新性改进,也就是从渐进的日常持续改进,直至战略性项目的改进(创新)。
7.效益性:质量改进的最终衡量标准是看效益,看是否实现了高医疗质量、高病人满意率、高经济效益。
二、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一)持续质量改进对领导的要求:
1.领导重视是关键,院领导要对持续质量改进作承诺,并使持续质量改进成为一种制度。
2.质量改进必须发动全员参与,这是成功的基础。
3.领导要善于组织、策划、指导、协调、及时解决质量改进中的阻力和困难。
4.对员工进行质量改进方法的培训,如统计技术、循征医学等。
5.要为跟踪持续质量改进,规定指导和评审的目标,不断促进质量改进的健康发展。
(二)持续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
1.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这是由本专业的员工组成的质量改进小组,主要进行本专业范围内的质量改进。
2.跨专业研究小组:这是由不同专业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通常是承担突破性项目。
3.网络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建立由管理人员、员工密切配合的交互网络管理模式,工作中人人都觉得自己是系统的主人。管理者更多的是指导、协调,而一改过去那种只管检查的做法。
(三)质量改进的内容:
1.质量体系的改进是重点:要随着客观需求的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改进的重点。
2.优质、降耗是核心:如何实现最好的医疗服务,最低的医疗成本,是医院质量改进的核心。
3.医疗安全是关键:医院服务对象是人,医疗安全是第一需要。减少医疗缺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追求医疗零缺陷,确保医疗安全,是医院质量改进的永恒目标。
4.员工职业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实现质量改进的保证。
(四)质量改进的方法:
1.搜集信息:信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和源泉。从各方面的检查、考核、评审的结果;从病人满意度调查;从差错事故;从病人的投诉等所获得信息,
为质量改进提出课题。
2.水平对比:这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质量改进方法。它是与具有最佳业绩的或顶尖级的同专业、同行业竞争对手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实现赶超。
运用适合本行业特点和需要的质量改进技术:
(1)PDCA循环法:这是质量改进中最通用、最有效的方法。
(2)作业流程重组:它表现在质量、成本、效率和服务四个方面综合能力,对医疗和服务等过程的改进是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3)风险管理和医疗缺陷管理:就是排查风险和缺陷,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把医疗风险(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医疗缺陷降低到最低限度。
(4)临床路径:这是不断改进、优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这是医生参与质量改进的主要途径。
(5)医疗需求评估与循证医学: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重视调查研究,高质量的收集资料,得到准确的数据,对研究资料作出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求得改进。
(6)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通过护理程序,对病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改进来进行的,这既是整体护理模式,也是护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
(7)统计技术: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的工具,是促进持续质量改进的有力武器。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胸外科患者60例以及于2014年6-12月收治胸外科患者65例, 将其分别设为CQI前组, CQI后组。其中CQI前组男32例, 女28例, 年龄42~77岁, 平均 (54.6±3.7) 岁;CQI后组男35例, 女30例, 年龄39~72岁, 平均 (55.8±4.2)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CQI前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的临床胸外科常规护理。CQI后组:患者接受护理人员的专业CQI护理。具体护理方法: (1) 根据患者的人数和具体病情状况, 在集合现有胸外科护理人员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CQI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立后,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CQI知识技术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包括CQI的基本概念、CQI的具体实施方法。 (2) 护理人员在对CQI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之后, 将其与自身之前的护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 以找出之前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运用CQI相关理论来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并制定好相应的临床应急对策。 (3)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 CQI小组通过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综合主治医师的诊治意见, 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CQI护理方案。将方案操作的具体流程和任务分配给每一位小组成员, 确保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4) 在方案操作上, 护理人员严格依照CQI的有关规定对患者进行专业护理, 组长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指导, 如发现操作问题就立即指出并责令组员改正。最后在完成CQI护理之后,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实时调查, 利用患者的反馈结果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从而为下1次CQI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规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QI后, 护理人员对有关CQI的护理方法、知识宣传、应急处理等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实施前,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QI后组患者接受护理后, 对护理的满意率95.5%, 较CQI前组82.6%的满意率要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针对当前在胸外科的临床诊治与护理进程中, 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问题, CQI理论应运而生。CQI理论基于全面质量护理管理理论, 它强调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将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贯穿于基本护理活动的每一环节, 并且全程实施必要的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活动。CQI护理是当下改进并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有力手段, 它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充分熟知并理解护理管理质量现实状况的同时, 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护理技术, 以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3]。就胸外科患者而言, 他们的病情一般较重, 临床护理对于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早日康复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CQI应用于胸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胸外科相关的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 同时还要对CQI的相关理念与具体实施办法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将其与胸外科的临床护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研究通过选用了我院收治的两批胸外科患者, 让患者接受CQI的护理治疗, 以对比分析CQI前后护理人员对于CQI相关知识技能的熟知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CQI后, 护理人员对有关CQI的护理方法、知识宣传、应急处理等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实施前, 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 通过成立CQI小组, 进行CQI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式, 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意识, 能够对质量反馈体系起着重要的完善优化作用, 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研究结果还显示, CQI后组患者接受护理后, 对护理的满意率95.5%, 较CQI前组82.6%的满意率要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患者对CQI的护理方式认可度较高, 对接受CQI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较为满意。这一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一致[4]。
综之, 在胸外科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 通过实施CQI, 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关于CQI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理论能力, 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胸外科患者125例, 分为CQI前组60例和CQI后组65例, CQI前组行常规护理, CQI后组行CQI护理。对比分析CQI前后护理人员对于CQI相关知识技能的熟知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CQI后, 护理人员对有关CQI的护理方法、知识宣传、应急处理等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实施前 (P<0.05) ;CQI后组护理满意率95.5%高于CQI前组的82.6% (P<0.05) 。结论:在胸外科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 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办法, 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关于CQI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理论能力,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胸外科,护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成普.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27 (4) :27-28.
[2]姚智萍, 许月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14, 3 (6) :412-413.
[3]董军.21世纪质量形势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20 (9) :13-14.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眼科护理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14-02
眼科护理技术操作包括结膜下注射、角膜异物剔除术、泪道探通术、结膜结石剔除术、泪道冲洗术等,这些操作大多数属于侵入性操作,具有精细、高危险的特点[1]。因此眼科的护理技术的质量也需要严格要求,为此,我院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眼科护理技术的管理中来,争取建立一种规范化、人性化和更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眼科中随机选取80人成立眼科护理技术质量改进小组,通过众人推荐选取一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强厚、技术高超的护理医师担任组长,由眼科门诊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以上人员共护理患者120人,文化程度在大专或大专以上。
1.2研究方法
1.2.1成立质量护理小组
在我院眼科中随机选取80人成立眼科护理技术质量改进小组,通过众人推荐选取一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强厚、技术高超的护理医师担任组长,由眼科门诊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其他人员为基本组员听从组长安排。
1.2.2明确小组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组员责任[2]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经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最终明确该眼科质量护理小组的工作目标为:以患者为核心,提高医者的操作技巧、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和对患者的关心程度,争取使所有患者都能满意,满意度达到100%,该小组所有人员在技术考核中的达标率超过95%。该小组的组员工作职责:经所有人员分析总结,制定所有护士的护理技术标准,每位成员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自己的操作,对于眼科中出现的高难问题,由众人开研讨会,一起商量解决方案,最终由组长确定方案,制定计划并带领大家一起实施。
1.2.3制定质量改进的项目
由各位成员在临床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作为该眼科技术操作质量改进的项目,具体如下[3]:①重视患者信息的核对: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护士在进行某些眼科技术操作时很容易忽略核对这一环节,为保证护理的安全,在执行操作前,我们要认真的核对患者的姓名、医嘱以及眼型的类别,在执行操作前不要直接呼喊患者姓名,可以先询问患者在核对病例,或者和患者或者其家属通过确认眼别。②确定眼科技术操作前的安全评估:因为某些疏忽可能会忽视某些问题方面的评估,例如了解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用药史,在角膜异物剔除术疏于对环境的评估,特别是在泪道探通术、结膜下注射等方面的侵入性操作必须对患者的视力、眼部的刺激症状等进行评估。③消除患者的忧虑告知患者具体操作制度:无论是治疗还是护理都在患者的眼部进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的心理,尤其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因此更为重视。许多医院的眼科忽视都会忽略在操作过程中和患者的交流,通过质量改进,在进行操作前,该小组护理人员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向患者介绍操作的目的、好处以及患者的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完成治疗。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降低操作的风险,所有操作者必须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在操作前,经患者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④增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措施:加强眼科门诊治疗室的管理,定期做好消毒措施,在高峰时期,保证人员充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定期检查眼科门诊室的实施质量情况,分析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⑤创建学习平台:可以成立眼科技术操作训练基地,所有护理人员可以自由进行训练,组长定期举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所有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
2管理效果
2.1提高了眼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
经过3年的持续性质量改进,通过对所有人员的严格要求、多次反复的训练,所有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达标率也从2010年的86%提升到98%,达到小组的达标率。
2.2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在经过质量改进后,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提升了,服务态度有了良好的改善,满意度也由以前的89%提高到97%。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患者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在眼科护理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4]。持续性质量改进应用于眼科护理技术,使操作更规范化,人性化,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5]。本研究通过引入持续性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达标率也从2010年的86%提升到98%,达到小组的达标率。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改善许多,满意度也由以前的89%提高到97%。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丽萍,黄玩英,曾素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8(15):70-72.
[2]陈清清,李学喜,陈少华.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3,25(08):1672-1673.
[3]陈殷钰,符杏清.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18(01):120-122.
[4]朱金雁.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8(10):133-134.
第一章 总 则
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为认真贯彻质量方针,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落实工程主体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事故、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及改进。第二章 职 责
1、项目负责人(总工)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
2、质检部是质量事故、问题处理及改进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与检查,并负责组织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评审和处理。并对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提报处理意见。
3、工程部、物资部、商务部、参与严重质量问题及质量事故的评审与处理。
4、工程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检查,对各分包单位发生的质量事故,会同质量部共同调查,提报处理意见。
5、财务部负责对各分包单位经济处罚的收缴。第三章 过程实施与控制
一、质量问题分类
1、一般质量问题:
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完整性,但却影响美观或耐久性。
2、较严重质量问题:
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功能下降,有时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
3、严重质量问题:
(1)经整修、加固或返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虽不作为质量事故处理,但视为
严重质量问题,应将工程缺点记入施工日志及有关竣工文件内。(2)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或使用安全。
二、质量事故分类
1、质量一般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2、质量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3、质量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质量事故。
4、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
三、质量问题的控制范围
1、各种施工所用原材。
2、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及检验批、分项工程。
3、各种设备、器具。
四、质量问题的评审与处理
1、施工中发生的一般质量问题由责任单位质量检查人员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责任单位组织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整改,质量检查人员并监督责任方整改验收。
2、施工中出现的较严重质量问题,由质量检查员填写《质量问题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并由各分包单位领导组织质量管理部等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制定整改措施、验证,做好记录。
3、施工中出现的严重质量问题,由项目总工组织质检部等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处理、验证,做好记录。
4、各分包单位材料员、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人员共同对有质量问题的采购物资进行评审、判定、做出处理。
5、合同要求时,对让步处理的质量问题,应向顾客提出申请或派员参加共同评审,记录质量问题情况,顾客同意后,方可转序施工或交付。
6、发现质量问题涉及到设计单位,应通知设计单位,邀请派员参加共同评审并确定处理方式。
7、如发生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评审处置。
五、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
1、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包括返工处理、返修处理、让步处理、降级处理和不作处理等。
2、当对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处理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要求:(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者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够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3、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公司应对质量问题进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采取与质量问题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程度相适应措施。
4、保持质量问题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记录。
六、质量事故、问题上报处理程序
1、一般质量问题:
(1)由专职质量检查员填发《质量问题通知单》,并监督责任方整改验收。(2)对监理工程师填发监理记录,监督责任方处理并检查验收,进行问题封闭。
2、较严重质量问题:
(1)由专职质量检查员逐级上报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填发《质量问题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并监督责任方整改验收。
(2)对监理工程师签发整改通知书,监督责任方处理并检查验收,形成整改完成报告书,进行问题封闭。
3、严重质量问题:
(1)专职质量检查员发现严重质量问题,并立即逐级上报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2)对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整改通知书,或总监同意发局部暂停施工通知。由各单位安全质量部和工程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形成调查处理方案,上报公司安全质量部。
4、质量一般事故: 质量一般事故发生后,作业队或架子队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对现场进行保护,由公司总工程师召集工程管理部和安全质量管理部进行调查处理。并形成调查处理方案,上报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
5、质量大事故
质量大事故发生后,立即逐级上报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做好取证工作。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做好取证工作。
6、质量重大事故
(1)质量重大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并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按规定妥善保管好有关资料。(2)质量重大事故各单位必须在2小时之内报告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至公司及建设单位、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驻现场人员。事故单位应在3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
7、质量特别重大事故
发生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办理。
七、质量改进管理
1、当发生质量事故、问题并进行处理后必须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2、质量改进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这应当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为此必须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3、为消除潜在不合格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预防措施。可以采用风险分析、趋势分析、统计过程控制来识别潜在不合格的原因。积极主动的采取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的提高过程的效率。
1.护理质量的概念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是指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的总和,是体现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和护理效果的综合水平。是指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的优劣程度。2.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
通过对护理质量评价来衡量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程度,进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并通过信息反馈,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靠信息,不断完善计划方案,达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护理质量管理的意义
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病人安全——自己安全 4.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 护理服务范围宽决定 护理服务的普遍性决定
护理质量管理内涵的多样性和质量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全面管理。5.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
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系统管理的原则 标准化原则 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 质量统计分析原则 动态管理的原则 6.护理质量管理的标准
环节质量标准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 文件书写质量标准 护理安全质量标准 整体护理质量标准
ICU、手术室、供应室等有专科特点的护理质量标准 终末质量标准 基础护理合格率 文件书写合格率
急救器材、物品完好率 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 7.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计划阶段 分析质量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制订标准
确定考核方法 成立质控组织 实施阶段
让全体护理人员都能明确质量标准 检查阶段
分条线进行检查
注意检查的方法:注意细节、贴近临床、抓主要环节 8.“PDCA”管理法:一种简捷、实用的管理方法。
使行为始终省时省力地朝向目标,使事物在不断循环中发展进步。它适用于管理的各个层面。(1)“PDCA”的含义
适应实际和发展的管理方法。
广义:控制事态发展的循环过程。狭义:P=Plan 计划
D=Do 执行 C=Check 检查 A=Action 处理(2)计划的重要性
计划→目的明确,程序合理
→按时、优质、高效
“惯性运行”和“调度运行”原理
优点:有章可循;熟能生巧;默契配合。(3)D=Do 执行
护士长重要的是布置好工作
阐明预期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数、质量指标、时间限制、要求反馈(要做就做最好)应用有效授权法(4)C=Check 检查
1、调整出发点,正确对待检查结果
2、把握关键环节
帕累托原理:80/20规则
抓住关键的20%,就可以取得80%的收获
否则20的失误,足以毁掉80%的成果(5)A=Action 处理
分 析
分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对主观因素要分清三种情况:不会做;做不好;不愿做(有情绪)。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6)PDCA怎样控制事态发展
计划:需求和目标 →朝向发展方向
执行:数、质、时、反馈→规范发展 检查:关键、定期 →控制偏离
处理:引导、鼓励 →进入下一个循环(7)PDCA循环的特点(8)PDCA如何操作 P-plan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程不合理? 制度不完善? 制度执行不到位? 召集检验科,临床科室主任,三级医师以及护士长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作好记录(头脑风暴法)(9)C-check 检查的目的就是严格落实危机值相关管理的规定,通过制定表单进行检查,并将问题进行汇总。以便进行效果评价(10)A-action 总结经验:
比如经过以上的整改,医院危机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优化了流程,并且使得危机值漏报率降至0.05%以下甚至接近0。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全市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方法:改进系统和流程
改变护理管理理念 9.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就是一种通过从文化、制度、思维、操作层面建立和创造条件和环境,使管理者终末式的监控行为转变为为一线护士提供指导、指引、培训等的服务行为。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的质量,尽量减少护理失误的一种管理模式。
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标准,质疑反思是追求卓越的起点,反思文化,缺陷分享文化,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病人安全文化,非惩性的安全文化,系统安全文化,护理质量是做出来,不是检查出来的。护理质量是护士做出来的。
进一步推论:
没有“有质量的护士”就没有“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士要对质量负责对护理行为负责
护士是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
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要从质控护士到持续教育护士/帮助护士/指导护士 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网: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带教;临床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0-01
1 临床护理教学所存在问题
1.1 带教老师因素 由于大多数院校的带教老师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资历、从教年限为挑选标准,带教老师均为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出任授课教师,但是资历越老的护理人员多数学历偏低、新知识储备不足,所授知识仅限自身经验且有知识老化的现象,多数带教老师不擅长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仅为被动接受学习,学生操作度不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难度大的操作能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的机会就更少;由于护理人员本身工作量较大,再兼任带教一职,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自然更偏向临床护理,而忽略了带教的意识,这些都会制约带教老师的授课质量。
1.2 学员自身因素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实际操作的经历,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滚瓜烂熟,但若遇到实际操作则手足无措,另外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专科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在进入实习科室后对新式护理手法、医疗设备心生畏惧,与理论完全脱节;学生沟通能力差,由于缺乏与人沟通技巧,在工作中不能主动与病人沟通,有时甚至不知如何开口,与病人沟通障碍;学员轻视基础护理,仅对技术性操作感兴趣,而对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的学习则心生懈怠;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会影响护理教学的质量,由于大多数院校的护理专业上并未开设法律课程,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法律身份,所以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护士管理办法》第4章第19条规定“未经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理工作”)。
2 护理带教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1 盡量选择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任教,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实行带教考核制,保障学生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护理学知识。
2.2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在带教过程中可以开展个案分析、模拟情景等活动。根据学员的特点,设计学员感兴趣的课题,鼓励学员多看、多问。
2.3 营造生动的学习空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带教老师对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要热情并耐心的解答。主动给学员介绍病区的环境、教学周目标,平时多与学员交流,发现做的不对的地方要耐心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新环境、新角色。带教老师要为人师表,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其中,有研究表明,学员对临床学习的环境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2]。
2.4 加强学员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 带教老师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在心理上给予支持,训练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平时教学中可模拟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教导学生注意与病人交流时的语气与态度,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问题与要求,避免打断病人话语并妄下结论,学会以微笑与点头示意。引导学员如何在谈话中摸清病人的内心真实想法,教会学员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带教老师也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通过言传身教让学员感受到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举止。好的护士的形象与言谈举止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5 培养学员的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要具有较高的意识,这样才能清楚明白的给学员讲授护理措施安全条例、技术操作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等医疗法制常识,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分析,时刻提醒工作中切不可出现失误,解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细微的错误可能会使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会给个人及医院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借此提高学员对护理工作的警惕度与使命感。
3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中效果评价
3.1 以上措施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也相应升高。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既要教好实际操作手法,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谈吐与举止,遵守各项章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护理教学的有效开展[4]。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护理带教应用使我院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有显著的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学员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
3.2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总结性学习,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对临床教学中的不断总结,使学生于教师清楚已解决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实施有效可行的新计划。使带教老师可以不断的补充实习新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教师与课程质量应与时俱进,在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下,才能保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护理质量工作朝科学化、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家荣.如何做好护理临床带教[J].中外医疗,2011(17).
[2] 王静波.谈护理临床实习带教[J].全科护理,2009(23).
[3] 刘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1).
【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改进】推荐阅读:
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改进11-14
药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07-06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06-22
医疗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09-08
口腔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实施11-01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措施评估记录06-17
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11-14
儿科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5-31
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