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修辞方法(共8篇)

修辞方法 篇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说明顺序:(简单题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顺序?” 复杂题型:“为什么先写A,后写B?两者能否颠倒?”)

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例:《中国石拱桥》古→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

2、空间顺序: 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

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

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

修辞方法 篇2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修辞方法

新闻标题是整段新闻的灵魂, 是新闻的“眼睛”, 是全文的精华。新闻标题是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新闻标题的特点是直击要点、简洁明快、简约传神。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修饰新闻标题, 吸引读者注意,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本文将从修辞的理论出发, 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常用修辞手段。

1 修辞的理论

1.1 修辞的定义

在西方, 修辞学自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而兴起,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 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 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在中国, 修辞最早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 1932年,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出版。在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中修辞定义为:a word or phrase used in a different way from its usual meaning in order to create a particular mental image or effect.《辞海》里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 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 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切 (吕熙, 2003) 。

1.2 修辞方法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修辞目的是要强化语言的表现能力, 使语言富载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了准确生动地表达修辞的目的, 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多种多样, 英语中的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押韵、排比、夸张、引用、双关、借代等。

1.3 修辞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向读者传情达意。当我们拿起一张报纸读新闻时, 标题就是这样一双指引我们看“心灵”的眼睛。新闻标题的制作方式多样, 修辞格的运用就是制作新闻标题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鲜明、生动、形象地呈现新闻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发挥良好的效果。

2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常用修辞方法

2.1 引用

2.1.1 习语引用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习语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语言整体性 (a single linguistic unit) 、结构凝固性 (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 和不可替代性 (irreplaceability) 。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新闻标题使用习语, 丰富了意欲表达的语义信息, 引人注意, 增强了语言的张力美。例如:

Syria Has Obama on the Hot Sea

奥巴马因为叙利亚而焦虑

其中原文引用了习语“on the hot sea”。

Kuwait–Midas of the Persian Gulf

科威特——波斯湾的富翁

标题中的Midas为神话中的米达斯国王, 他始终有一个黄金梦, 幻想有朝一日成为富甲天下的国王。

2.1.2 典故的引用

典故是指在写文章时或日常对话中引用神话、传说、文学名著、寓言和历史等的故事及词语。通过使用典故, 新闻标题可以引人注意, 制造悬念。例如:

To Buy or Not to Buy Is the Question for Homebuyers

买还是不买是购房人的大事

原文套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 (Hamlet) 中的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Farewell to SARS

永别了, 非典

标题模仿海明威的名著《永别了, 武器》 (Farewell to Arms) 这本书的书名而制作

2.2 押韵

押韵是我们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韵词, 赋予了标题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例如:

Capitalism and Liberalism

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

Fashion and Freedom

时尚与自由

在第一个例子中采用了尾韵, 第二个例子采用了头韵, 创造了美感, 引起读者的兴趣。

2.3 比喻

新闻报道在坚持客观立场的前提下, 使用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件生动具体, 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便于人们深入理解。例如:

New Brooms

新上任者

Broom被用来比喻晋升者。

The Chinese Market is a Bottomless Pit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此句中的“a bottomless pit”指“无底洞”, 意指其发展潜力很大.通过喻体“无底洞”形象地向读者传达出市场的发展前景。

2.4 夸张

夸张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 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使新闻标题新颖。例如:

A Vow Zip His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Graying Armies March to Defend Social Security

老年大军游行示威, 捍卫社会安全

标题中的“Graying Armies”指的是大批老年人,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捍卫社会安全的老年人之众多。

2.5 双关

双关是指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新闻标题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寓意, 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如: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

足球开踢, 拳打脚踢

Kick off从字面意义看, 意思是“足球 (开踢) ”, 在这里也指拳打脚踢的意思, 形象生动, 激发想象。

A New Harvest of Troubles

农产品丰收, 新问题成堆。

此处Harvest既指收获, 又指后果。

2.6 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表达效果。

Will America’s Dollar Power Hurt Iran?

美国政府的美元强权会伤害到伊朗吗?

在这里, America指代美国政府。

White House Will Deal With Syria

美国将同叙利亚交手。

这里, White House指代美国政府。

3 结束语

新闻标题是“文章之眼”, 新闻从业人员在准确、生动、简洁地向读者报道客观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恰当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肯定会增加新闻标题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从而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架起“双赢”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茂新.修辞与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2 (2) .

[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李红霞.英语新闻标题修辞赏析与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5 (2) .

[4]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吕熙.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王嘉禔.英语报刊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论电视语言的修辞方法 篇3

选择修辞法

“修辞活动是一种语言手段的选择活动,这一选择主要是在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同义手段中间进行的。”①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存在着多种同义手段,选择最恰当最得体的一种,是修辞的中心问题。电视语言的修辞则通过对画面、声音等的选择来进行。主要包括——

景别的选择。景别是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远景视野深广、宽阔,全景能完整地观照事物和场景,中景能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近景能表现人物的局部表情和细微动作;特写画面则如同音乐中的“重音符”,语言文字中的“惊叹号”,具有透视心灵的冲击力和爆发力。景别的选择就是对画面叙述方式和内容结构方式的选择,是创作思维活动最直接的表现,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律、节奏。

镜头的选择。摄像的镜头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固定镜头便于突出主体,使观众能以平静稳定的心态充分体验画面内涵;运动镜头能使观众视点不断变化,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引起强烈的心理感应,因而具有更大的修辞空间。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是最基本的拍摄技法,又是有效的修辞手段。推可以突出重要情节因素和细节;拉可以形成反衬、比喻的效果,发挥感情的余韵;摇,可以表现对比、并列、暗喻、因果的关系;移,能造成现场感和真实感;跟,更能强化纪实效应。②

角度的选择。同一拍摄对象,用不同的角度表现,会得到不同的视觉形象,并体现出不同的感情倾向。平角拍摄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亲切;仰角拍摄令人感到崇高、庄严,富有气概;俯角拍摄则能如实交待环境,但拍摄人物会显得压抑、猥琐,具有贬义。不同方向上的正侧转换也有各自的形象特征。

写实音响的选择。写实音响指生活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声音,包括动作音响、背景音响,甚至噪音等。自然音响同画面结合,不仅能够造成电视特有的真实环境感,而且能够用来营造特殊的电视语境,调动受众的想象和联想,有效地增强感受的丰满度,建立场效应,形成所谓的“声音景深”。

人物语言的选择。相对于画面语言来说,人物语言更能展现人的内心世界。人物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信息,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是反映人物内心、展现矛盾冲突、表达感情的很好手段,还能加强作品的现场感和逼真感。选择好片中的人物语言,对于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感,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

客观音乐的选择。电视片常选择使用客观性音乐,即声源来自画面中的音乐,其表现形态通常有:片中乐器声音,片中人物演唱,片中歌舞等。客观性音乐既保持了音乐的表现功能,又具有了同期声真实、自然的特点。

超常修辞法

超常修辞法,是用形象新颖、别开生面的方法来创造性地传达创作者主观意图的修辞法,其中融进了创作者很大的主观性,体现了更大的能动性。超常修辞法,是指通过对各种语言要素的加工、拼接、组合所形成的修辞,故又可称为蒙太奇修辞。蒙太奇是一种基本的影视语言的语法,而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它更是一种修辞手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画面蒙太奇。这是电视从电影继承过来的最基本意义上的蒙太奇,就是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一些场面的镜头画面,依据一定的逻辑和规律加以连接,形成新的含义。

画面蒙太奇总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叙述蒙太奇,一类是表现蒙太奇。前者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电视片中使用得最多的蒙太奇。它是把许多镜头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集中在一起,作用是叙述一段内容,展示一件事情。集中体现出修辞魅力的是表现蒙太奇,它不注重事件的连贯和时间的连续,而注重画面的内在联系。它以两个镜头的并立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两个画面的冲击产生一种直接而明确的效果,以引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长镜头是另一种与蒙太奇相对立的修辞手法。长镜头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种真实感,保持一个事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它是纪实风格最重要的修辞手法,而蒙太奇则把事实隐化,代之以一个合成的现实,在艺术作品中自然无可非议,但在纪实片中不宜过多使用。

声音蒙太奇。电视片中有许多种声音元素,大致分为三种——解说词、音乐和同期声,音乐又可分为主观性音乐和客观性音乐,同期声可分为写实音响、写意音响和人物语言。

解说词,是附加于影像之上的画外声音,用来解释、议论、抒情、介绍背景、表达作者观点等。解说词一般是制作后期通过录音加上去的,在结构上与电视作品本身是一种平行关系,但在表达效果上却与画面交叉相融,是画面不可缺少的表意、叙事和抒情因素。

音乐音响语言虽在电视节目中表意不确定,但“在难以表现感情的深度和广度的时候,在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最浓烈的时候,在画面气氛需要渲染的时候,在连接画面转场过渡的时候,音乐音响语言就大有用武之地。”③音乐音响都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前者写实,后者写意,而写意音乐是最常见的,这是由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写意性决定的,它能加深作品的寓意,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准确地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与情绪。

声画蒙太奇。声画蒙太奇的特征是利用画面与声音之间的有机联系来进行叙事。在多数情况下,以画面的连续组接来展现一条叙事线索,而以声音的连续组接来展现另一条叙事线索,然后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合成来建立平行或交叉的对位关系。声画蒙太奇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电视叙事的能力,节省镜头尺度,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电视语言修辞手段。

注释:

①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②秦瑜明:《电视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

③孔德明:《电视文体写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中考复习――修辞方法 篇4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解说]

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

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注意: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题九]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说]

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答案]

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题十]

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

[解说]

这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型,其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解答时要做到用词准确,表意完整通顺,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想象尽可能丰富,描写精彩。

[答案]

①遥望夜空,繁星满天,半明半昧的星星悬在深蓝色的天空,闪烁着光亮,就好像无数萤火虫在我们周围飞舞。②夏天的夜晚,遥望满天的繁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眨眼,又仿佛听见他们在悄悄说话。

[综合训练]

1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对偶)

B.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他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拟人、夸张)

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到的吗?(反问)

D.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比喻)

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科学的指示,没有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

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

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5、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

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企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6 、判断下面各句,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上升上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

D.“这些人……说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这句话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7、从下面几句话中,找出与“年头要账的挤破了门框”这句话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8、对修辞手法依次做出正确判断的是( )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 ②反复 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 ②对偶 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 ②排比 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 ②反复 ③对偶

9、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B.“要讲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这句话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

C.“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不过去,会后乱说。”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D.“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段话由两组对偶句组成。

10、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B.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D.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

谈消极修辞方法的运用 篇5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公文的语体表现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的风格。由于积极修辞更注重形象、具体和心灵感应,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因此,公文对积极修辞的运用有严格的选择和适当的限制。而消极修辞所共同遵循的是:朴素实用、完整准确、简洁易懂的题旨情境的顺应,因此,消极修辞应当是公文修辞的主要面貌,对公文的写作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公文中对消极修辞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一)词语的选择

词语的选择对写好公文十分重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浩如烟海,同义词极为丰富,这为公文意图的表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是,要把公文内容表达得明白、准确、简练、深刻,就要在大量的词语中,特别是同义词中象沙里淘金那样选择一个最准确、最有效、最贴切的词语,恰当地组织到句子里来为表达意图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找出这个唯一的最恰当不过的词语来,我们就不能把公文的有关内容表述得最合本意,就有可能在实际 工作中产生不良影响。

公文选择词语的标准是准确、鲜明、生动,并且这种准确、生动应具有简洁、质朴、庄重的风格。选择适应公文语言风格且准确、鲜明、生动的词语,可考虑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l、词义的辨析。汉语中,存在着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又存在着细微差别的词语。例如,表达笑容的词语有“微笑、含笑、大笑、冷笑、苦笑、嘲笑”等三十几个。虽然这些词都是表示笑的,但每个词的“笑意”却不尽相同。即使是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例如父亲和爸爸,在具体使用上也有差别,“父亲”比较庄重,而“爸爸”则比较亲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公文的内容语言环境,仔细地辨别词义以选择最满意的词语。词语的意义比较复杂,辨析的方法也很多,从公文写作的角度出发,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辨别词义的侧重。主要是指以一个共同词素加上其他词素发展而成的同义词。例如,“连续”和“继续”,中心意思是“续”,也就是“接连”的意思。但“连续”是“连而不断”,“继续”是“断而后续”。类似差别的同义词,在公文撰写中,如不加斟酌,就难以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意,还有可能产生误解,甚至不良后果。

二是辨别词义的含量。虽然表示同一事物,但一些词表示个体,另一些词表示集合体。例如,“词”与“词汇”,“书”与“书籍”,“树”与“树木”等。表示个体的词可以加数词修饰,如“一本书”、“三个词”、“两棵树”。表示集合体的词不能再用数词修饰,因为“书籍”就是指所有的书,“一本书籍”就是“一本所有的书”,当然就不成话了。在公文的写作中,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纪委根据收到的一封信件”、“他用津贴购买了三本科技书籍”等等。

三是辨别词义的轻重。有的词含义较重,有的词含义较轻,有的词表示程度较深,有的词表示程度较浅。例如,“损坏”和“毁坏”。“毁坏”的程度就深于“损坏”。“损坏物品”,是指物品有坏的地方,还有可能修补,而“毁坏物品”则是使物品彻底破坏,根本没有可能再修复,而且带有主观有意性。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精心选用,才能与所述内容完全符合。

四是辨别词义的范围。有的词范围较大,有的词范围较小。例如,“场面”与“局面”。“局面”指整体情形,“场面”指具体情形。公文撰写中,对这样的同义词要尽量选准,以免扩大范围。

2、色彩的辨析。词语的色彩这里主要是指感情色彩。词语所表示的思想感情大体有三类:一类是表示喜爱、赞美、颂扬的,我们称之为褒义词;一类是表示厌恶、憎恨、贬斥的,我们称之贬义词;还有一类既无赞许也无贬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们称之为中性词。例如,“成果”、“后果”和“结果”。由于他们的感情色彩很不同,在公文拟制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凡是给以肯定的时候,应使用褒义的词,而给以否定的时候,应使用含贬义的词。一般情况下要使用中性词。例如,“他做事太果断.民主作风差”,做事果断是应该肯定的,不是民主作风差的表现。如果他真是民主作风差,应该是“做事太武断”。

3、风格的辨析。词语的风格主要是指词语在表达中所带有语体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词比较庄重,有的词比较随便;二是有的词比较文雅,有的词比较粗俗;三是有的词适用于书面语,有的词适用于口语。例如,“诞辰”比较庄重,“生日”比较随便;“妻子”比较文雅,“老婆”比较粗俗;“大家”适合书面语,“大伙儿”适合口语。在公文写作中,一般应选用庄重、文雅,适用书面语的词.否则,不仅有关内容的表达受到影响,而且也会损害公文特有的风格和庄重美。例如,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写成“纪念孙中山先生过一百岁生日”,作为正式文件发出去,其影响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词语的锤炼

公文写作,不仅要选择最贴切的词语,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把词用好、用巧,这就叫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这是对词语选用的深化、纯化和美化。要把公文写好,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词语的正确选择,因为词语所固有的含义、感情和风格,在不同的语境中将有所变化,就是说在具体使用中由于方法巧妙,与前言后语配合独特,就会产生好的表意效果。著名的“推敲”故事,就是一个锤炼词语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们还必须注意词语的锤炼。公文语言的锤炼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寓繁于简。所谓寓繁于简就是造成一种词语虽然简练,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并能发人深思的表现形式。例如,“国民党反人民集团抄袭袁世凯的老路,追求专制的统一,打了整整十年的内战,结果把一个日本侵略者打了进来,自己也缩上了峨眉山”。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其中“把一个日本侵略者打了进来”的“打”字就非常发人深思,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不仅是帝国主义本性决定的,而且也是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恶果.因为它打内战,倒行逆施,才使国家陷于灾难,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所以“打”字用在这里是非常精当的。同时,“缩”字在这时代替了“躲”、“跑”等词,也含有丰富的内涵,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打内战自食其果的可耻嘴脸的生动反映。

2、寓深刻于浅易。所谓寓深刻于浅易就是通过对某些简单词语的锤炼,使其思想内容不断深化。例如,“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策略可称上‘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在中国人民面前失败了”这是借用鲁迅杂文《捣鬼心传》中一句话来分析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策略的一段公文。虽然只寥寥数语,而且“有术”、“有效”、“有限”三个词也非深奥,但提示的问题却很深广。“有术”表明了敌对势力阴险狡猾的伎俩,“有效”反映了这一策略的危害程度,使人联想到东欧、苏联演变的深刻教训,而“有限”则提示了总的趋势的不可逆转。社会主义事业暂时的挫折并不是彻底的失败,敌对势力得势也不是最终的成功。

3、寓单调于多彩。所谓寓单调于多彩就是在不损害准确表达的前提下,注意同义词的换用,可以使公文生动活泼,避免呆板、重复。例如,“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毛泽东同志《反对党八股》中的一段话。“废止”、“少唱’’、“休息”在这里是三个近义动词的换用。同时,在这种消极手法中还附有积极修辞的手法:比喻(洋八股),拟物(……调头少唱),拟人(...教条主义……休息)。如果三句的述语都用“必须废止”,意思并未变化,但效果却差多了。不仅会产生一种音调重复的感觉,而且失去了积极修辞的手法所带来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4、寓时境于新语。所谓寓时境于新语就是要注意使用新概念新词语以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时代气息,这一点对公文写作来说甚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词语涌入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来,例如“定向反馈”、“软件系统”、“智力投资”等。只有积极而恰当地使用这些新词语,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发展变化,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而且由于这些词语本身是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产物,因而,不需另费笔墨便可充分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5、寓此义于彼义。所谓寓此义于彼义就是活用词义。有些词意义并不相同,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却可以互相代替,灵活地选用这些有修辞作用的临时同义词,就叫活用词义。活用词义往往能产生原词义所无法包容的意境。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污蔑和谩骂,都从国民党反动分子的嘴里喷出来了”。这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这时的“喷”字取义为“说”,但比“说”更生动形象,从中可以显示出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进行诽谤时,那种肆无忌惮的丑态。

6、寓此类于彼类。所谓寓此类于彼类就是活用词类。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固定的词类,例如,“祖国”、“工人”、“房屋”等都是名词,“跑”、“推动”、“开展”等都是动词,“好”、“伟大”、“红彤彤”等都是形容词。在一定语句中,将属于这一类的词语用为另一类词,就是活用词类。保留了此类词的意义,又增加了彼类词的意义,由于一个词能够表示两个词的意义,所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活用词类跟误用词类性质不同,它不但合乎语言规范,而且有修辞作用,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新颖、含义深刻。但在公文撰写中应慎重使用,以免产生歧义。常用的:一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等。如,“这种对待战士的连长,不是太‘军阀’了吗?”“军阀”是名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辞,在这里是形容词化了。其意是“军阀作风太严重了”,这种用法,显得洗炼,适用于讲话稿等公文中。二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有了吃、有了穿。农民自然对改革从心里赞成和支持”,“吃”“穿”都是动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表示“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一个词起了几个词的作用,言简意明。

7、寓今于古。所谓寓今于古就是选用有生命力的古词语,主要是一些成语、缄言。这些古词语特别是成语,大部分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或重要文献,如“愚公移山”,是从《列子?汤问》中老愚公决心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四面楚歌”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这些成语含义非常丰富深刻,既约定俗成,又言简意赅,每个成语都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在公文的撰写中可以适当选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表现得尤为出色,在他的著作里使用了大量成语,而且每个成语都用得十分恰当。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一段,用了“实事求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自以为是”、“钦差大臣”五个成语,对主观主义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分析批判。短短数语,不仅道出了主观主义多方面的表现,而且生动深刻又易于接受。

8、寓节奏于音韵。所谓寓节奏于音韵就是注意词语的音韵美,通过对音韵的调理,以产生和谐的、有节奏感的阅读效果。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诗歌充分讲究外,在公文写作中也常有使用。例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高瞻远瞩,深明大义,处处以大局为重,事事从大局出发。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从不居功。”这里一系列的词语,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形成了和谐的音节,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平地产生一种波澜起伏的气势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确实达到了热情歌颂周总理崇高品质的目的。

对词语音韵进行锤炼的修辞手法更适于文学作品。因此,在公文写作中要慎重使用,一定要从公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防止背离公文语体风格的错误和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

二、句式的选择

同一个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但句式不同,强调的重点、表达的语气和风格不同,修辞效果也就不同一样。选择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内容,最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式,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句式可以分为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整句与散句;紧张句与舒缓句等。长句严密细致,短句简洁活泼;单句集中清晰,复句层次显明;整句整齐匀称,语气贯通;散句参差错落,灵活机动;紧张句一气呵成,舒缓句从容有力。

公文中对句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判断、揭示一个事物的性质特征时,宜用长句、紧张句。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段话。在“民族英雄”之前,用了很长一段定语,但却十分必要,它从几个方面周密而准确地说明了鲁迅是什么样的民族英雄,并且一句紧似一句,融通连贯,一气呵成。

2、用于宣讲的公文宜用短句、散句、舒缓句。例如,“同志们,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我们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段讲话几乎全是短句、散句、舒缓句,一句一个意思。简洁活泼,又从容坚定。讲起方便,听来明白,这种句式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宣读式讲话稿。

3、公文在议论时宜用长短结合、整散并用的句式。例如,“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以担负起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现在,不少组织中,纪律松弛,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该批评的不敢批评,该处分的不敢处分。如果听任这种现象滋长,党还能有什么战斗力!”这段话,先用一个目的的关系复句,提出了“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的论点。接着用一组短句和整句,提出了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用一个假论关系复句和反问句,提出了加强党的纪律的必要性。这种长短结合、整散并用的句群,在公文议论中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4、公文在阐述说明时宜用长句、复句、整句。例如,“这样做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面貌就将为之一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将为之一变,我们的队伍将更加坚强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较长的复句和整句,设因推果,逻辑严密,有利于把道理说透彻,修辞效果很好。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篇6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青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9)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1)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 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格式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

5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各个修辞的作用

比喻主要的作用有: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拟人主要的作用有: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反问主要的作用有:

(1)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设问主要的作用有:

(1)引起别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强烈地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排比主要的作用有:

(1)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夸张主要的作用有:

(1)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2)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的效果。

中英广告语修辞方法对比分析 篇7

广告语是广告的“点睛之笔”,广告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语。广告语中的修辞和文学中的修辞,都遵循一般的修辞规律及原则,但是由于广告语的特殊性,它的修辞手法运用又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1]。汉英两种语言、中西文化、民族性格、经济商业社会发展的过程、时间等诸多方面的个性差异和共性之处,使得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在广告语修辞学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对中西社会广告文化的相互理解、互通,促进国际间经济、商业、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实际作用[2]。

2.语音修辞

(1)拟声:拟声(onomatopoeia)是指对声音的模仿,以在声音、意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3]。在英语广告中,拟声修辞手法运用较为普遍,而汉语商业广告中则很少运用[1],这与英语自身是拼音文字、易于使声音符号化有关。

Shhhhh,super silent dish washer.

这是一则洗碗机的英文广告,“Shhhhh”一方面用于模仿洗碗机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强调产品运行时无噪音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又表示让人安静下来,注意听广告的内容。

Rent a toot or buy a tweet,boom,zing,twang,tinkle,humor plink.

这是一则乐器广告语,一系列拟声词的运用模仿着各类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广告设计颇为独特新颖。

(2)头韵:头韵(alliteration)是指在一组相关联的词语中,每项词语的首韵母或元音都相同的修辞法。在英文诗歌发展史上,头韵的渊源要比脚韵(rhyme)更加久远、更加古老,在现代各种英文文体中仍被广泛使用[4][5]。但在汉语中,头韵与尾韵相比,只是在诗词韵律中的制造乐感的辅助性手段,汉语中的头韵盛于六朝,至宋以后则很少使用[4]。因此,在汉语广告中几乎见不到“头韵”。

Sea,sun,sand,seclusion and Spain.

这是一则关于位于西班牙的某海岸沙滩旅店的广告语,用柔软辅音头韵[s]来表现大海、阳光、沙滩的幽静、浪漫的自然风光,广告语中的最后一个单词Spain画龙点睛般地表达了这一优美环境的地点在西班牙,头韵运用极为巧妙。

(3)尾韵:尾韵(consonance)是指在一组相关联的词语中,每项词语重复尾词中最后一个重读音节的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尾韵的使用非常普遍,同样可以取得节奏明显的韵律效果。

Medical Insurance Cover.The most competitive premiums in the world for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ver in the world.

这是一则关于医疗保险的广告语,既运用了头韵,又巧妙地运用了尾韵,competitive和comprehensive两个单词的使用,既向受众传达了公司业务及实力,又使受众感受到声音韵律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Flash,Dash.Classic splash,Glenlivet.

这是一则关于威诗意的酒类广告语,广告把尾韵[sh]及拟声修辞手段与广告的意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威诗意的酒花飞溅、杯杯相碰、古典高雅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4)押韵:押韵(rhyme)是指在语句中间位置运用非常接近或完全相同的重读音节,并且重读音节元音和它后面的辅音要完全一致。在英文广告语中,押韵这种修辞手法运用普遍。

Intel Inside.

这是美国的英特尔芯片的广告词。这个著名商标词恰好构成押韵,读来如诗,易于记忆。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

这是一则关于巧克力Mars的广告语,运用押韵,构思巧妙,通过人们对以下两则相关英文成语的联想,加强广告效果: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ll work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3.语义修辞

英语和汉语都大量使用语义修辞方法。

(1)比喻:比喻主要关注形象性,主要有两类:明喻和暗喻。

Be White...Be Silky.

这是一则关于化妆品的广告语,该广告运用明喻手法,把丝一般的柔白和人的肌肤联系起来。

Kodak is Olympic color.

这是一则柯达广告语,该广告运用了暗喻手法,把柯达和柯达奥林匹克联系起来。

(2)比拟:比拟主要包括两种:拟人和拟物。

Your Car Knows.

这是一则关于汽油广告,该广告运用了拟人手法。

Opportunity knocks!

这是一则房地产广告语,该广告运用了拟物手法:机会在敲门。

4.结构修辞

英语和汉语中都采用结构修辞手法,通过句式结构的安排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结构修辞中最普遍采用的手法是把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句子、词组、词排列在一起,以更好地满足语言表达要求。

(1)排比:排比采用语句的系列排序,形成整体气势,强调整体效果。在英语和汉语中广告中,排比修辞被普遍采用。

Maybe she’s born with it,Maybe it’s Maybelline.

这是一则美宝莲广告,运用了排比:美来自内心,美来自美宝莲。

(2)设问:设问的原因不是真正有疑问,而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所做的有意设问、自问自答、问而不答。在广告语中采用设问修辞手法可以起到提醒受众注意、强调关注点的作用。

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

这是一则步克汽车广告语,运用了设问:你难道不需要一辆步克吗?

5.结语

本文从音韵修辞、词义修辞、结构修辞三个层面,对英汉广告语修辞学中的辞格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英语广告大量使用拟音、头韵和尾韵,汉语则强调尾韵,很少使用拟音,几乎不使用头韵;汉语广告在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上较英语广告更普遍;对偶、回绕、顶真等修辞手法更具有汉语特点;英语广告经常使用造词、有意拼写错词,而汉语则几乎不具备这一能力;英语和汉语广告都大量使用比喻、比拟、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参考文献

[1]周倩.英汉广告语常用修辞对比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1,Vol.8,No.8,pp.26-27.

[2]吴晓利.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No.12,pp.224-225.

[3]朱余刚.20世纪国内英汉对比修辞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No.2,pp63-68.

[4]杨建华.论英语中的头韵及其与汉语的“双声”的区别[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No.11,pp.47-51.

探究初中语文的修辞教学方法 篇8

一、比较修辞教学法

比较法是在修辞教学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可以用来加强记忆。有比较的学习更加系统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比较当中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每个字、每个词对于文章的意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说,就可以运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对课文当中出现的词语或者重点字进行转换,让学生学会用其他的表达方式进行替代,从而比较得到不同表达方式对于句子特点的不同表现效果。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春》这一课的教学当中,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在表达上也非常讲究,所以这一节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用比较法来突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精妙。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一句,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句话里面“偷偷”和“钻”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偷偷”这个词去掉的话,句子还那么生动吗?如果让你们把“钻”这个词换成“长”,句子表达的效果有没有改变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深刻地体会,这些重点词语对于句子的点缀和装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几个简单的比较,就能够发现,精妙的用词可以让文章生气勃勃。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就可以学会在自己的文章表达当中注重一些字词的运用,让自己的文章充满生命力,表达也更加考究,从而也学会在文章理解上的推敲方法。

二、语境修辞教学法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它的语境就是这篇文章的生命。用语境来判断修辞的表达效果是最合适的。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恰当的修辞,也是对于语文写作表达的一种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学会判断,在怎样的语境下,使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最恰当的。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借助对于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再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学会用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将课文当中学习的表达手法运用在自己的文章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课文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课文当中明白,修辞手法在一定语境下创造出的“魔法”,让文章显得更加富有色彩,更加吸引人的“魔法”。

例如:语境分为很多具体方法,就以地点、人物语境为例,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石潭记》这一课就能够充分显示出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就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是柳宗元在被贬之后,去小石潭游玩的时候写下的文章,这篇文章看似是写景,但是很多句子里面都默默表达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看似在描述潭中的鱼儿,但是,后半句是运用一个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鱼儿比作自己,自己现在的情景就像这潭中的鱼儿一样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这样的句子很多,比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句也是看似在描述小石潭的景色,但是却表达着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凄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课文的字字句句当中体会到作者的表达用意,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三、结束语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来说,文章已经比小学的时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小学只是要求学生学会用单纯的字词来表达自己的话,初中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用这些字词融合自己的情感在文章中进行一定的表达,让读文章的人产生共鸣,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感。所以修辞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在表达上,修辞可以让文章内容更丰富,让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形象,也能够培养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融合更多更深层次的见解。通过以上两种具体教学方法,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接受到更加全面的语文素养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会将自己情感渗透到自己的文章当中,让自己的文章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上一篇: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及译文下一篇:彩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