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精选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情感散文精选(共12篇)

情感散文精选 篇1

不思亲是高中的后遗症。当我还没来得及为苦闷的高中做个浑浑沌沌的规划时,便浑浑噩噩地成了单亲家的孩子。

而从此接踵而来的种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尔虞我诈更是让我的这颗向来傲娇的心愈挫愈伤。

是的,我变了。自卑胆小怯懦敏感羞赧,这些以前被我嘲笑的字眼如今也开始疯狂地嘲笑着我了。

我以为是这颗要强的心在人人面前裸露的致命点太多,于是从此便选择了沉默。然而沉默给予我的不是庇佑,而是枷锁。

当畏畏缩缩成为习惯时,心便再没有了哪怕是逼迫着昂扬的斗志了。我成了独来独往的默客,在等待本该滴水穿石的三年等待着一场空。

我以为离了那个让我千疮百孔的地方,就可以重新长大,重新痛痛快快地受伤。所以我固执地囚住这空得渺茫的希望,放了胆儿朝着所有的所有声嘶力竭地呐喊。

这次,我终于能不懦弱了一回。

但是枷锁,在心上。

原来不过是换了个葬场,我竟傻傻的奢望上帝允诺个灵魂驻进这副将腐的皮囊。怯懦,一如既往。

情感散文精选 篇2

那么, 如何正确解读散文呢?

1. 品味语言, 把握情感。

一般的教学总以为思想最重要, 语言品味只是为理解作者情感服务的, 习惯把作品放到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前些年, 甚至现在很多老师阅读课几个步骤:中心思想。僵化的教学模式丝毫体现不出散文的特点, 学生无法体会作者在文中所传达的生活感受。如果这样分析, 是否那一时期所有作品都表现苦闷, 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呢?不要忘了, 语言是载体, 语文教学根本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作者的思维痕迹、表达出的个性情感。散文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主情文学, 常常被用来表达内心体验, 抒发内心情感。散文的教学内容, 重点在于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过程。事实上, 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也在于此。“教读一篇文章, 必得有一个咬文嚼字的重要环节, 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必须有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重点环节, 引导学生品味一个段落的语言组织、一句话的遣词造句……”分析一篇散文还应从文本开始, 在具体的字词句中体验、感悟、品味。

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和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本文体现的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热爱、眷恋之情一读就懂, 而作者深沉、落寞的情感常寄寓在细微的景物中, 需细细品味。例如: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透过词句, 可以看出郁达夫眼中故都的美是宁静朴素的, 把北平作为一个美的对象来欣赏, 这里所表现出的是他独特的审美体验。像这样的关键语句一定要带领学生读、悟。

“最好, 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

这一句子中的定语使本文添了几分孤寂落寞的情调, 深刻地体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郁达夫的审美情趣。这就是散文作为“这一篇”的特性所在。

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即注重语文教学过程化, 要认清语文的本质。很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课堂学习收效甚微。思想存在于词汇、字句、篇章、声调里。在引导学生品味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不至于出现语文学不学一个样的心里。

2. 借助外力, 调动情感

这里所说的外力主要指教师备课时运用的相关资料, 从老师的角度谈解读散文。当然, 本人没有好的方法提供, 只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心得而已。

语文学习需要媒介导入。学生的审美情趣距离郁达夫的独特体验较远。教学中可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挖掘散文的内涵, 感受散文的情感美。有的资料上说“当时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原因, 郁达夫思想苦闷。”很多老师没经过认真思考就照本宣科, 结果误导学生。孙绍振教授曾对本文做过深入的解读:“郁达夫在本文中主要表达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以悲凉为美。”“郁达夫显然有意把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系统地欣赏。”普通的一线教师要理解到这种程度是比较难的, 但是不能因为有难度就放弃尝试或是浅读文本, 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很难在课堂上站得住脚, 你的学生很快就会把你忘记。

散文教学要抓住散文的特点, 教出散文的韵味。教学设计重点应是帮学生鉴赏, 去发现作品的好处, 传染语感给学生。教师首先被作品打动、感染, 才能带着学生在作品中走个来回, 才能让学生领悟散文的韵味。文学作品, 尤其是散文不同于实用文体, 艺术性、审美性是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的。

散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审美情感 散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散文奥妙无穷的世界里,造物神秘,人工瑰丽,心灵深邃与微妙;散文笔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在审美中产生的情感不同于生理愉悦和欲求的满足,它是升华了的精神上的愉悦,是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情感活动。因此,散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品语言,开拓审美情感的能力

我们读名家的散文,常读了开端就感受到某种气韵,进入到作家渲染的氛围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朴实沉郁的语言风格,开端便已奠基。以下文字均随情境相生,朴素、深沉、忧郁。此外要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还必须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确,语言本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石成金了。如《荷塘月色》开头用“心里颇不宁静”微微露出主题内涵,“不宁静”一词,平常而又平常,在别的文章中谁也不曾留意它,但用在这里就具有任何别的词语都难以产生的效果,它不仅正好与彼时彼地的气氛、人物特有的心情以及文章的整个情调丝丝入扣,而且惟妙惟肖地表露了作者在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获得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复杂矛盾感情。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仅此一语,愤懑烦躁的心绪全出,不安于现状、批判现状、改造现状的锋芒贯通全篇。

二、捕情感,唤起学生审美情感的需求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讲授重点就不应放在对项脊轩的记述上,而应从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入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屋几经变迁,反映了一个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小小的“项脊轩”,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背影》中“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主要在于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背影”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表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了安葬“祖母”,必须变卖典质。丧事一完,老境颓唐的“父亲”还要到远方去谋求差事。而分别时,年迈而行动已经不便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关心和安慰,硬要爬上爬下地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伤心和感动得落泪?

三、入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感的途径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境”由“情”生,“情”浓“境”现,无“情”则不能入“境”。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以神写形的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这种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

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品语言,捕情感,入意境,是我对散文教学方法的一点粗浅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把握教材重点,处处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让学生真正在散文的学习中获得美的感染。

懂得情感美文(精选) 篇4

可是,或许命运如此,造化弄人,那不愉快的瞬间,充斥着我与你之间。是那么的显眼,那么的浓郁。虽然那些都如过往云烟一般,可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是我不懂你。唉,真的害了你!

现在,平淡如水,却也波澜起伏。我很想问,是不是与我一起,会很苦。我知道,你与我一样,会装作欢喜,说上一句你二了。我们都想看到对方好,却从不在乎自己的感受,这便是所谓的我在乎你,你在我心上吧。

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不快与烦恼?我不明白。也许是自找的吧,也许是太过把别人放在心上。可是,殊不知,你哥我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感情放下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也许你会说我傻,可是,太聪明又有什么好?即使聪明,为何不难得糊涂,这样变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是,我就是一心为别人,改也改不掉啊!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也真的懂了你了。其实,不一定非要朝朝暮暮才会快乐,只要彼此互相了解,互相懂得,并以彼此需要的方式去关怀爱护,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烦恼即菩提,心如明镜,又何憾?

现在再想想我给你的诺言,其实也不错。还记得吗,我曾说过,让你快乐,一生护你,一世佑你。这三个承诺,或许太勉强,或许不现实,但是,我都当做是我的责任,是我的情意。尽管,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像我所说的活下来,但是在我永生之年,我会用我的一切,来实现对你的诺言。

犹忆你的承诺在耳边,不离不弃。可是,我的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知还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诚然,我希望,并且我放不下你,但是,该来的一定会来,该消失的一定会消失,这就是天道。所以,在我有限的时间里给你最多的快乐,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把你改变成最好,这便是我的心愿。还记得吗,你曾说你性格冷漠,没心没肺,可是,你没有发觉吗,你已经变了很多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真的很欣慰。

我还记得你说我给你的感觉不一样,你不理解那是什么,还觉得我可能也不理解。可是,你知道吗,我给你的是什么,我心里清清楚楚。我现在不会说,要让你自己去悟,等你真正明白了那是什么,你的一切你就都明白了。也许我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当然我答应过你,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生活,去争取生命,也许,真的会到那一天吧!

上面提到的轮回,解释一下,曾经也有一个长头发的女生,在我小时候陪伴我,现在是你,或许将来,还会有一个长头发的女生,在我人生的下一站等待着我,陪我到达下一个终点。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也不会与你分开。直到我去了,亦或者,天地合,否则,我们的心间,我们的诺言,永世不分离!

情感感悟语录精选 篇5

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爱,总和自尊捆绑在一起。但自尊绝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坦诚的面对自己。世人都习惯了扮演一种不屑一切的冷艳。演技越好,离快乐越远。别藏得太深,幸福会找不到你。

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有时候在乎的太多,对自己也是种折磨。孤单的时候,忍住没找你。我亲爱的朋友,并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我的故事变复杂了,有些话不知道从何说起,不如不说;有些秘密只能藏在心底,独自承担。不想对你说谎,更害怕你痛心的责备,于是只好假装忘了你。其实,你一直在我心里。

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我爱你,与你无关,即使是夜晚无尽的思念,也只属于我自己,不会带到天亮。我爱你,与你无关,就算此刻站在你身边,依然背着我的双眼,不想让你看见。我爱你,与你无关,那为什么我记不起你的笑脸,却无限地看见,你的心烦。我爱你,与你无关,它只属于我的心。

最珍重的事应该最沉默。不肯说给人听,不肯拿给人看,放在心底,生怕语言扭曲它,空气氧化它。日久月深成了一个人的心血,我们才成为了人群中彼此不同的人。

感情的世界里,上天把最优秀的两种品质分别给了男人女人:让男人拥有豁达,让女人拥有执着。豁达不去寻找执着,便流于散漫。执着若缺了豁达,便成了固执。爱情,是一笔生生世世都算不清的糊涂账。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如果你做不到一件事,无论是搞好关系,还是寻找爱人,还是减肥,都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想做。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也许不是你本来想走的路,也不是你本来想登临的山顶,可另一条路有另一条路的风景,不同的山顶也一样会有美丽的日出,不要念念不忘原来的路。

我经常有那种感觉,如果这个事情来了,你却没有勇敢地去解决掉,它一定会再来。生活真是这样,它会一次次地让你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你是什么人,便会遇上什么诱惑,因为都是自找,你往你喜欢的诱惑方向走去,你喜欢,所以诱惑才成其为诱惑,正如哲学家所言:“我们并非被对象挑发了欲望,而是,刚相反,心底有了流动不居的欲望,才去找寻对象”。

人活着本来就没什么意义,但只有活下去,才能找到有趣的事物...就像你找到了这朵花,就像我找到了你。

我不相信天长地久的爱情,因为我不知道天长地久是多久?我不相信永远,因为我无法计算永远的时间有多长。但我相信世间有真爱,当两颗相爱的心连在了一起,他们的爱会与天地共存,与生命同老。

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风唤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风云的胸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淡才能放得下。

每一枚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生活裹着酸酸甜甜,日子却是平平淡淡;生命中会有很多人走进我们的视线,也许会留下一段铭刻,但我们都明白,有些人只是旅途中的过客,因为握不住的太多,终究会走散在各自的行程中。

用欣赏风景的心情迈开每一步,将阳光或是风雨都收进背后的行囊,人生的旅程定会丰富而精彩!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人,也许会让你停止脚步,也许会继续向前,知道那个你要的人出现,才会再一次的停靠吧。我知道这种感受,明白这种滋味。没有谁离开了谁活不了,也是没有谁是没有了谁世界就变了。

自己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就不要抱怨,一个人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

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着我们命运的走向。世事难以预料,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无法带走什么,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心而为,不急不躁,不悲不欢,不咸不淡。

精选情感励志名言 篇6

1、我们的心犹如一座情感的矿山,爱是黄金,恨是铁。

2、无论情感,表象或欲望,莫不瞬息万变。

3、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4、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5、在婚姻中,感情比爱情来得实在。

6、人生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成熟的吗?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8、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9、既然爱过了就好结果有时候反而不那么重要。

10、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

1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1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13、经得起失败,才能谈得起恋爱!

14、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召唤,而是树的舍弃。

15、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16、感情虽然难以控制,但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17、爱情在指缝间承诺指缝在爱情下交缠。

18、有时候,一点微不足道的肯定,对我却意义非凡。

19、天涯何处无芳草。这话可不仅仅是说给男人听的!

20、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好在有你。

21、如果你为着错过夕阳而哭泣,那么你就要错群星了。

22、如果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23、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24、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25、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26、将来你可能会发现你现在的生活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

27、别说你最爱的是谁,人生还很长,谁也无法预知明天。

28、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29、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30、人是很有意思的生物潜意识的力量往往大于主观能动性。

31、以后你还要感谢哪个让你伤心的女生因为她让你学会了很多。

32、爱来过,也走过,痴过也恨过,伤过才会懂,一切皆是错。

33、感情和气味是这么一种东西:它们犹如光之于太阳,音乐之于风。

34、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35、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36、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37、不爱时,再多的付出,再痛的牺牲,不过是让轻的更轻,重的更重。

3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39、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40、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励志情感语句

1、只有你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会支撑着你。

2、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3、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4、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5、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6、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7、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8、事业的成功没有止境,它是一场无终点的追求。

9、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10、我之所以能,是因为我相信能。

11、如果你具备开始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豪情。

12、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

13、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14、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15、嘴里说的人生,就是自己以后的人生。

16、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17、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18、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运的好坏由自己去创造。

19、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20、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21、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至于要表演甚么角色,自己去决定。

22、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

23、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24、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眼睛只能说明视线,眼光却能看到未来。

25、一觉醒来,开始憧憬爱情,而爱情刚好做了场诡异的梦。

26、穿透石头的水滴,它的力量来源于日积月累。

27、为了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28、成功者绝不给自己软弱的借口。

29、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于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3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1、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

32、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幸福幸福;要“辛苦劳动”之后才有福。

33、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34、要留下人生足迹,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少走人生弯路,就必须三思而行。

35、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份出息。

36、机遇永远是准备好的人得到的。

37、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38、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

39、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40、自恋是源于对于生活的极端热爱,对于细节以及享乐主义的不断追求。

41、人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超越颠峰。

42、行动力强弱决定成功快慢。

43、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44、为人服务,其实就是缴付居住在地球上的租金。

45、前方一片迷雾,不是我自己,是世界。

论冰心散文《小桔灯》的情感特点 篇7

《小桔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5年重庆郊外的真实故事。那时正逢白色恐怖, 人性扭曲、是非颠倒、黑白混淆, 国民党特务在统治中心重庆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小姑娘的父亲王春林便是因为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 母亲受牵连遭殴打而卧病。春节前一天下午, 她到山上的乡公所楼上打电话, 找大夫给妈妈看病, 适逢“我”去看望朋友。于是, 有了这场萍水相逢的缘分, 发生了小桔灯的故事。

十二年过后, 作者仍念念不忘那盏小桔灯, 于是倾尽深情, 诉诸笔端。《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 “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生活在她的笔下曼妙生花。《小桔灯》全文平实而秀美, 从容而灵动, 如泉水般缓缓流淌, 如诗句般娓娓道来, 处处流露着同情、爱怜、互助、匡扶的美好情感。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 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 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 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寥寥数语, 勾勒出战乱年代基层政府的状况, 阴暗仄仄的楼梯, 简陋寒酸的布置, 有部可供联系的电话。政府尚且如此, 何况贫苦大众?在一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 往往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作者对黑暗社会虽未针砭一词, 但字里行间分明透露着强烈控诉。在作者那颗细腻柔软的心里, 满是对苦难同胞的同情与热爱。

“这屋子很小很黑, 靠墙的板铺上, 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 大约是睡着了, 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 她的脸向里侧着, 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 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 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 微微地冒着热气”, 这短短不足百字,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家徒四壁、黑暗拥挤、寒冷萧条的家庭环境, 让人心有戚戚, 疼痛落泪。小姑娘的妈妈脸侧向里, 乱发丛生, 血痕斑斑, 病卧床上。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环境描写, 例如“我无聊地站了起来, 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 塞在手提袋里, 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 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炉火的微光, 渐渐地暗了下去, 外面更黑了”,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其中“迷茫的山景”、“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越发阴暗的天气”、“微弱渐暗的炉火”、“黑暗潮湿的山路”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对弱者处境的同情。具体到对小姑娘的同情、爱怜之情, 文中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我掀开帘子, 看见一个小姑娘, 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 头发短短的, 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 正在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 把手缩了回来”, 这段文字简明精炼、要点突出, 将一个瘦小、贫困、懂事、怯生的小姑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对于“我”与小姑娘之间互助、匡扶的行为、情感也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当“我”看到小姑娘正在费力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 急忙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当“我”得知小姑娘要给医院打电话时, 连忙问她“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当她摇了摇头说正想问电话局时, 我赶紧帮她找到了医院的号码。作者用几近平铺直叙的语言、一连串身体力行的动作表现了一种雪中送炭、不计回报的情谊。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帮助, 她在欣然接受之余, 虽然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一声谢谢, 但已深深地感念于心。

当“我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 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时, “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一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跃然纸上。偶然相识的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 在一个雾色迷蒙的黄昏, 成了“我”心中唯一的牵挂。就这样, 生出了去探望她们的想法, 也许“我”可以奉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帮助, 至少可以了却“我”心中真实萦绕、挥之不去的挂念。于是,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 塞在手提袋里, 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 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对于“我”曾经的帮助, 突然造访的情谊, 小姑娘铭记于心, 知恩图报。当“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时, 她拿了其中一个最大的, 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剥开了它, “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 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 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此时的“我”, 也许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 不曾领会她这样做的用意。直到“我站起来要走”时, 谜底终于被揭开。“她拉住我, 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 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 像一个小筐似的, 用一根小竹棍挑着, 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 放在里面点起来, 递给我, 说:‘天黑了, 路滑, 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因为外面山路渐黑, 路滑难走, 她把刚刚的小桔碗用麻线穿起, 用竹棍挑着, 放进一段点亮的短蜡, 做成一盏小桔灯, 送给即将离去的客人。“我”恍然大悟, 原来之前特殊的剥桔方法都只为了这盏小桔灯。“天黑了, 路滑, 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线, 照亮了“我”多愁善感的内心, 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路。

小结:在与小姑娘萍水相逢之后, “我”同情她年幼体弱, 爱怜她乖巧懂事, 帮助她拨打电话, 探望她和她生病的妈妈;她感激“我”的真诚帮助, 喜爱“我”的突然造访, 为“我”做指路的小桔灯, 帮助“我”笑对人生。这一段同情与爱怜、互助与匡扶的的美好情谊, 正是《小桔灯》传达给我们的, 如巴金所说, “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 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 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摘要:《小桔灯》是冰心的散文名篇之一, 全文结构和谐紧凑, 语言明白晓畅, 传达出一种朴素恬静、浓而不腻、温柔动人的情感。本文从分析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取向、创作背景入手, 以仔细研读原文为基础, 对《小桔灯》的情感特点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桔灯》,冰心

参考文献

[1]、冰心.冰心散文[M].长春:吉林文艺出版社, 2005.

[2]、宋淑芬.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4) .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之作者情感倾向 篇8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往往对领会文章主旨、丰富情感体验等,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呢?

一、从背景动因上思考

有些文章,往往与作者的经历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唯有了解这些,才能透视作者内心的情感在作品中的反映。当我们读到《忠魂一缕枕江流》中“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时,就能获得这样一个信息:作者是满含景仰之情前往拜谒屈老先生的。这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主旨情感。

二、从议论抒情的文字中获得信息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记叙和抒情:“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接下来,作者写道:“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从这句淡淡的抒情句中,不难看出作者对先生的称赞,这是由前文的记叙内容而引发出的情感。

三、从字里行间辨析

文本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原始载体,可以从相关的内容和特定的表达方式中找到蛛丝马迹。“艳阳照射在屈原的墓碑上,斑驳陆离,像一位耄耋老人脸上起了寿斑……历史就像这墓碑一下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样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心深处那沉甸甸的真情。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艳阳照射在屈原的墓碑上,斑驳陆离,像一位耄耋老人脸上起了寿斑。碑面的字迹尚可辨认,碑陰则无一字说明,历史就像这墓碑一下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来到赵家冲后的一座屈原墓前,据说这里是12座疑冢中最为壮观的一座,碑文为“故楚三闾大夫之墓”。

……

凝望荒草萋萋的屈原墓,眼前总好像晃动着楚国高大的城池与屈公形容枯槁的身影。其实春秋时期楚国还是很强大的,即使是战国时期,它的疆土仍在争战中不断膨胀扩张。太史公有《史记》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屈原是在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强楚弱的形势下,抱着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力图让楚国一统天下的。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楚怀王昏庸无道,再加上反动贵族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姬郑袖等佞臣小人的围攻,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在苟且偷安、惧战主降的贵族们的打击排斥下,斗争处于劣势的屈原最终因谗言而被罢官、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

……

屈原死后,太史公曾到屈公生前垂钓和行吟的江暮潭凭吊,痛哭而流涕。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经此地亦欷歔掩泣,作《吊屈原赋》。屈原的弟子宋玉还登上玉笥山之最高处,为先生招魂。时逾几千年,作为先生的崇拜者,我只身来到屈公墓前,虽然不知哪座冢内真正埋着诗人的骨骸,但我想整个汨罗山,不,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我采撷一束满山疯长的艾蒿和牡荆,献到屈公的墓碑前。要知道,这艾蒿是每年端午节人们必采之物,而牡荆,则早在周时它的名字就叫“楚”啊!

——蔡勋建《忠魂一缕枕江流》

品读文段,分析“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一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解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屈原的崇拜者,他对屈原有着浓浓的敬仰之情,抓住这一主旨,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屈原高尚品格和爱国情操的钦佩,也表现了作为屈原的崇拜者的作者对屈原的景仰之情。

情感散文 篇9

我把此文送给女儿,愿远方的她平安幸福,并祝她生日快乐!

文/曙光

茉莉花开了,开在六月,每当那洁白如珠的花蕊,一朵朵俏临花丛中的时候,我总会不舍地剪下一枝,撷取一朵,放在眼前。

流连顾盼,袅绕清香,雅致的茉莉花就是一位清纯的少女。

“花心”的我总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忧郁,久久地守在花丛边,透过花瓣,眺过窗檐,思绪,早已把远山,往事连成了一片……

六月的山区,阴雨绵绵,晨雾重重地笼罩着山峦。

当云开雾散,太阳出来的时候,已近中午。

我和阿美看了一下今天采下的花蕾,估摸约有十多斤,一朵朵晶莹剔透的茉莉花静静地躺在花篮里,那种纯真,难于用语言来表达,阿美甜甜地笑着,一只手撑着腰部,一只手用毛巾擦着我们额头上的汗珠。

看着她疲倦的面容,沾满泥土的衣裳,衣服下面因身孕凸出的腹部,我心疼地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回去休息吧,孩子都累了?

阿美骄傲地说道:医生说还有十多天就生了……

我背着篮子,提着小木凳,阿美依然一只手撑着腰部,顺着田坎,沿着河边,慢慢地走了回去。

太阳出来以后,挂在枝头的茉莉花竞相开放,原来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如今朵朵笑得阳光灿烂,就连躺在花篮里的花儿也耐不住寂寞,一朵朵逐渐绽裂开来。

我似乎听见它们生命里流淌的声音;

听见那流淌的岁月在母体里喘息。

我似乎看见那洁玉般的花瓣在挣扎着舒展;

看见那一朵朵生命奇迹般地诞生。

闷热的空气里,茉莉花生命的芬芳,夹杂着泥土与青草的清香,四处飘散……

六月的一天,我们的女儿诞生了,她出来的那天,阿美在雷雨交加的深夜里呐喊。

我站在卫生所的屋檐下,守着那瓢泼的大雨,心里疼了一夜……

女儿给我们带来了福音:这天,旱了几个月的土地饱饱地喝足了水,中午时分,我看见地里的茉莉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得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开得娇艳。

尸体情感散文 篇10

在城市的巷巷道道中穿梭,在红绿灯的变换中走走停停,就如同鱼儿在水里自由行走了十几年,如今,开车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十一的心情好似豁然开朗,有着一种无法言表的激动与兴奋。

驰过一段笔直的路,飞上一个驼峰,发现不远处一群羊正在横穿公路。

刹车,刹车,再刹车,但因车速太快,等紧急制动完成,车子还是冲进了羊群。

牧羊人甩着抛石绳冲过来,立在车前。

十一吓出一身冷汗,手脚发软。还好,人没事,车亦无大碍,但车子碾压了一只羊。

为了平息事态,十一表示赔偿牧羊人损失。可双方对赔偿数额打不成一致意见。十一以一只羊市场价1500元为标准,额外再加500元,作为赔偿数额。但牧羊人认为赔偿数额实在太少,不足于弥补损失,理由是被碾压的羊是他家几百只羊中的种公羊,担负着繁重的繁殖重任,种公羊没有了,他家的收入将锐减,损失不可估算。他要求十一至少赔偿3万元。

十一哭笑不得。

同车的领导、同事也央及牧羊人,要求减少赔偿数额。

无论怎样央及,牧羊人就是不肯。

十一拿出手机,拨打报警电话。可是,这手机在茫茫原野中没有一丝反应。仔细一看,通讯信号全无。

看着十一没有按要求赔偿的意思,牧羊人撕开嗓子向附近的几家牧民叫喊。不一会儿,附近的牧民陆陆续续跑过来,大人小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几十人围住十一,甚至有人欲对十一动粗。更有甚着,进入轿车驾驶室,试图把车辆开走。

无奈之下,十一只好表示按要求赔偿。

十一和他的领导、同事翻遍口口袋袋,箱箱包包,勉强凑了元,不情愿地交给了牧羊人。

牧羊人接过钱,从车前绕到路边,默默地点数起钱来。

十一气的脸都发紫了。他打开车辆后备箱,嘴里嘟囔着要好好吃吃这“天价“羊肉,甚至要把皮毛都要咀嚼吃尽,一边把车轮旁的死羊拖到车后,准备装入车厢。

牧羊人跑过来,阻止十一。

“你还想怎么样” ?十一狠狠的问。

“如果你把一个人撞死了,还想把他的尸体也拉回去煮着吃吗?”牧羊人说。

情感散文精选 篇11

本文我以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为例,对语文课散文这一类体裁的教学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一、《春》的审美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运作

美学原理上讲:“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审美鉴赏,审美判断。苏轼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赞美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诗。而朱自清的散文却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文是理性的,画是可感知的。除了用感官感觉外,还可以牵动一个内在的因素——情感。通过借助外在的艺术审美情感,开启内在的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要求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感情是每个人都有的,如何调动、激发兴趣,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布鲁姆说:“学生中智力因素和学习速度上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着的,但时间能消除这种差异。要相信绝大多数都能学好。”要让绝大多数人学好,就要打破沉闷呆板的教学氛围。老师的课堂视野要宽广,不要只盯着几个好学生,要更多地关照学困生的情感方向,这样才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朱自清的散文无一处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设计课堂导语时,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如:冬天带着凛冽的寒风向我们走来,人们裹着厚重的棉衣,仍难抵挡刺骨寒风的侵袭。人们的活动空间被缩在户内。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听,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大地吐绿,冰河开始流动,河岸柳枝抽出嫩嫩的绿芽,随风摇曳。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满山遍野的野杏花开了,绘成一个粉色的山谷。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脱去厚厚的棉衣,在草地上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打几个滚……你们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一)整体感知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组织观看《春》的电视散文)用饱含激情的言语开启人们渴望春天的情感,接着把人们的意念带到优美的散文中。

“美感是对美的对象的认识,从而感到一种快慰与自由的喜悦。这种认识必然要带有鲜明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不首先感知美的外貌特征,色彩、线条是不能得到情感体验的,引不起美感的。”而美感是与听觉、视觉不可分离的。所以我们要借助电教辅助教学,通过看录像、投影、听录音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直观形象的体验。感官上的刺激,触动情感去认识,去欣赏。在美的欣赏中进行理性认识,思维活动。这一过程是由初步感知—具体感知—精读—理解—分析构成的。从整体感知转入探究、训练阶段。通过对段、句词的精读逐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明确各部、各段之间的联系,为培养分析能力打好基础。理解分析能力是感知的审美情感完成后获得的。

整体感知后,迅速理清作者思路: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绘春作者又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景。这几幅有意境的图画的审美过程,就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

(二)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能绘出影像的是画,透出神韵的是诗。好的文章,总是诗、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给人以美,牵动人的情感。朱自清的散文却与诗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有画的色彩美,有诗的韵味美,后者融入前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读其文,有一种审美的情趣融入其中。“文中有画”,画能给人以感官上的美,“画中有诗”,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作家把自己感到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引起共鸣,深谙比喻技巧,把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表现得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情同身受,出现一个幽深迷人的意境。

1.文中有画

《春》是一幅清朗明丽的山水画,远处可见缤纷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飞舞,下有野花的眨眼。“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杏、梨花的开放,连同飞动的想象,“闭上眼,树上仿佛是桃、杏儿、梨儿。”春华秋实的景象从一幅动的、立体的图画中溢了出来。

分析几幅图景时,着重展示春雨图和春草图作为例子分析,这两幅图中正面描写“草”“雨”的特点,侧面描写人的活动。再美的图景,如果缺少人的活动就会显得单调、乏味。而作者加入人的活动,这种缜密精巧的构思无疑是他文章之美的因素,春草图,钻、嫩、绿、满——草的特点,坐、躺、滚、踢、提——是人的活动,春雨图: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状,斜织、薄烟。景,树叶绿、小草儿清。灯、人、房屋是人的活动,使得画面完美、生动。文中有人的情致,读文的人自然也会介入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文中有画。

2.画中有诗

作者在“春”中寄情于景,凭借精妙的比喻勾画出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形象。春天是抽象的,无形、无声的是“空灵”之物,然而他用实质之物比“空灵”之物,从而托出“空灵”之物的形象,却是出神入化。其中潜隐着一种缠绵、含蓄、委婉、深沉的感情。如春风图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母亲和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借助这一感情来描摹难以言状的春风“暖”的特点,让人感触到春风暖暖的柔情。结尾作者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刚落地的娃娃的新,小姑娘的容颜的美,青年健壮的力量活脱在我们眼前,使人从感官上可触、可嗅、可视、可听,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散发出诗意的光辉,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强烈感情。

二、《荷塘月色》的审美情感赏析

(一)月光下的荷塘,美丽动人

1.静态荷花,宁静优雅

朱自清一支妙笔,向来是写景高手。他先是描写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令人想到亭亭玉立的舞女旋转飘逸的裙摆,把张开的碧绿荷叶比喻成舞女的裙,可见叶子的自然舒展,清纯之美扑面而来;接下来对荷花的描摹更是妙手得来,美不胜收,连用两个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一词尽显荷花体态的轻盈柔美,“羞涩”一词逼真地描写了荷花含苞待放的状态,这种欲开未开的状态好似脉脉含羞的少女,营造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紧接着又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描摹了月光笼罩下荷花的特点,它们有晶莹可掬的光华,还有荷叶映衬下忽明忽暗的闪光,又有纤尘不染、美丽清纯的天然丽质。

2.动态荷花,风姿绰约

朱自清曾说,若能将静态的变成动的,那当然更乐意。作者描写完静态荷花之后,借助一缕微风,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摹了风姿绰约的动态荷花。钱钟书说过,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感觉的转移。作者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句将本属于嗅觉的淡淡荷香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让读者领会属于听觉的渺茫歌声的印象,实属写景中的高手,此中意蕴真可谓妙不可言。由于微风的到来,作者抓住叶动花颤的特点,让荷塘形成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遮住了脉脉的流水,尽显了荷叶荷花的风姿绰约之美。

(二)荷塘上的月色,朦胧雅致

作者描写月色时,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一个“泻”字动感十足,极有神韵,将月光映照、一泻无余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传神,“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句虚中有实,极为贴切地描摹了月光下荷花飘忽不定的情状,写出一种如梦如幻、素淡朦胧的意境。接着又写多姿的月影,有“参差”“斑驳”的灌木的“黑影”,又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这些月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真可谓光影交错,美丽繁杂,尽显月色的朦胧雅致之美。

荷香月色如诗如画,此文是现代散文长卷中屈指可数的美文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来就把荷花、月色作为美好圣洁的象征,作者以它们命题,就是想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和月亮的洁白明净,寄寓自己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春》和《荷塘月色》都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也是朱自清先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笔者想以此为例,探讨语文课中此类散文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情感散文精选 篇12

一、语言的疏密相间

文中写到的几种树都有其象征意义, 例如菩提树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圣诞树象征着基督教的救赎, 棕榈树象征回教的坚韧等。本来, 某种树和其象征意义之间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 必须通过对树的特征的突出描绘, 使读者自然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从而领悟其象征意义。文章通过疏密相间的语言刻画树的形象, 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传达作者的情感。

“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开头一个单句就言简而意丰, 简笔勾勒菩提树默默生长在都市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外形普通, 不事张扬。文中更多的笔墨以繁密细致的笔触描绘菩提树, 如写树叶, 就从形状、边缘的曲线、叶梢、叶脉等角度细细描摹它的美。写树瘿“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 赋予了菩提树历经苦难磨砺而坚韧顽强的精神。

以下句子就是疏密结合的典范:

经历无数台风的袭击, 两株菩提树在维持一长段紧紧贴卧地面的姿态后, 树身猛然以一百五十度的弧线挺起, 直直地把千枝万叶如同伞般撑起。

撑起宇宙, 这菩提。

这不动的圣座。

先精细描摹, “紧紧贴卧地面”写菩提树在台风袭击下匍匐于地面的艰难姿态, “猛然”“挺起”, 是历经苦难之后的坚韧。树的形象描绘中就隐含后文的象征意义———“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 描写是意义揭示的基础, 后两个短句独立成段, 凸显菩提树坚韧而能撑起宇宙的形象。作者用疏密相间的语言, 生动传神地描摹树的形象, 然后再由菩提树写到树下彻悟的释迦摩尼。读者透过语言感受树的形象, 再由形象产生联想, 领悟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再看这几个写圣诞树的句子:

在十八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

在十九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

在廿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 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

在一九八四年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入口处。

四个概括、简练的句子, 一句一段顺序排列, 更形象地表达了基督教在几个世纪内, 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扩张的过程。句子显得疏朗空阔, 文义却凝练厚重。

接下来, 文章较为详细地叙写了圣诞树由实体到合成塑胶, 再到镭射束的变化过程, 这种“唯一不可能绝种的树”的宗教意义在“繁殖”中越来越淡薄, 渐渐异化为一种商业符号:

挂上各式各样锡箔和缎带的加工制品, 还有一些糖、一些保丽龙彩球, 以及一圈圈盘旋而上的电线, 氖灯规律地熄灭、亮醒, 刺麻我们的视觉, 有节奏地激昂我们的情绪, 使得大家已没有余地去考虑它们在我们文化土壤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这里, 作者用繁密的文字告诉我们, 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圣诞树迷失了树的本来意义, 但即使如此, 它对我们的本土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被“刺麻”了视觉和神经的人们, 已没有余地考虑它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可能因为它的宗教意味不浓, 人们更容易忽视它带来的影响。围着圣诞树“狂舞”的年青一代, 也许不信教, 但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也极有可能缺乏认同, 从而迷失自我, 这种集体的无意识, 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渐渐失守, 这样的现实更令人忧心。

二、结构的疏密有致

林燿德的散文取材广泛, 文中的七种树来自不同的国度, 跨越几个世纪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 丰富的内容如安排得不好就可能是松散的, 作者靠什么把它们联成一个整体?这得益于文章思想脉络的缜密, 七种树分别象征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都市文明, 共同表达作者对人类文明的哲理思考, 思索这些文化对人心灵的影响, 作者用深厚的思想内涵统摄材料。

文脉的缜密体现为结构的疏密有致, 首先是材料详略得当的安排。

菩提树、圣诞树和棕榈树, 分别代表三种宗教, 作者借写树表达对世界三大宗教的态度, 而许多读者不认识菩提树, 对圣诞树的认知止于节日的道具, 把棕榈当做景观树, 更不用说了解它们和三大宗教的关系, 熟悉相关史实了, 因此写得最详细。菩提树作为佛教的象征, 文章第一节刻画它的美丽、优雅、谦逊及苦难中坚忍不拔的形象, 描绘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顿悟的神圣场景, 从中透出崇敬赞美之情。圣诞树和棕榈树都是详写的对象, 却共同组成第二节, 似乎打破了文章各部分间的平衡, 作者意在对比, 形成两种情感的对立。基督教的扩张一直与殖民侵略相伴, 武装白人和神职人员共同征服殖民地, 作者在史实叙说中表达了排斥和抗拒, 甚至是批判与担忧;与之相对, 北非作为被侵略的国家, 坚守着自己的宗教文化, 也保留了愚昧与落后。作者敬仰这个民族的坚忍和随遇而安, 也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和愚昧投注了同情。以入侵和坚守两种力量的较量, 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 从而打动读者。

桑树常被人们栽种于房前屋后, 用于饲蚕, 松树是高洁的象征, 作者用它们来代表中国传统的农耕和士族文化, 但它们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又因为是人们最熟悉的树之一, 第三节写得最略。作者写后院桑树叶片的鲜嫩清新, 树心散发的馨香, 更想象中原女子采桑的优美图景, 无不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而“我的心智仿佛直接融入了那片郁绿的深处”, 只此一句, 足见作者对松树的“心向往之”。

文章第四节写道路树, 白千层被汽车尾气熏染, 被孩童撕去树皮;榕树被肆意修剪成各种形状。它们象征现代都市文明对人的异化, 使人失去了本来面目, 失去个性, 只能像道路树一样站在规定的位置, 保持统一的姿态, 作者表达了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另外, 综观全文, 作为成长于都市的作家, 林燿德一直以都市人的眼光去审视、思考, 菩提树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塑胶的圣诞树站在百货公司门口, 泰顺街旧宅的前庭东北角曾有一棵棕榈树, 桑树和松树成了道路树, 它们被移植到都市里, 离开了曾经站立的土地, 都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孤独地挣扎在都市的建筑和人海中。看作者对那棵泰顺街的棕榈树的描写:

长得矮小茂密, 一头乱发, 像似乔治·卢卡斯在“星际大战”系列中所设计的智能生物:生存在低重力星球上, 用细短的身躯支持着大而结构脆弱松懈的脑袋。

一个比喻就把离开沙漠而难辨面目的棕榈描摹出来, 都市生活空间改变了树或人, 其中隐含了对都市的批评。

作者用思想集拢组合松散的材料,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连缀则使其更加天衣无缝。

请看文中的过渡句:

菩提树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相对的, 最能代表西方宗教态度的是三角锥体的圣诞树;

棕榈是另一个典型;

然而最怀念的是后院的桑;

相对于桑, 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

不过在都市里, 松、桑两者暂时都非树坛上领衔主演的要角;

道路树才是主角;

过渡句承上启下, 把松散的材料联成一个整体。从过渡句我们还可以看出行文的思路, 窥见作者思维的缜密细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统一思想认识搞好班主任工作下一篇:打电话礼仪的要点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