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图的作业
(2)解决思想:判断一个整数n是否为素数,只需要用2~n-1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如果都不能被整除,那么m就是一个素数。其实可以简化,n不被被2~n-1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只需被2~根号n之间的每个数去除就可以了。因为如果n能被2~n-1之间任意整数整除,如果这个数大于根号m,那这个数必定对应的还有一个比根号m小的因子(3)源代码:
#include
cin>>n;if(n<=2)
cout<<“输入错误”;
else
for(int i=2;i<=n;i++)
{
flag=0;
for(int j=2;j<=(int)sqrt(i);j++)
{
if(i%j==0)
{
flag=1;
break;
}
}
if(flag==0)
{
cout<
count++;
if(count%10==0)
cout< } } cout< } return 0;(4)运行结果截图 (5)心得体会:按照素数定义来判断素数时,可以进行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化,即只需从2枚举到根n即可。 2.(1)问题的描述:编写一个程序exp1-2.cpp,计算任一输入的正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解决思想:采用递归的算法,对输入的正整数进行不断的取模运算和取商运算,即可得到该正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时间复杂度为O(1)(3)源代码 exp1-2.cpp #include return 0;} else return n%10 + fun(n/10);} int main(){ int n; co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 cin>>n; cout<<”各位数字之和是:“< (5)心得体会:当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时,可以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刚开始不知道n是几位数,感觉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心想如果是二位数就好办了,因此脑海中浮现了“递归”的思想,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变成简单问题。即把一个正整数n边分解边累加,直到分解完毕。 3.(1)问题的描述:编写一个程序exp1-3.cpp,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为“回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称为“回文”),并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解决思想:依次将字符串两端的字符进行比较,若都相同,则为回文字符串。时间复杂度为O(n)。(3)源代码: exp1-3.cpp #include int fun(char s[]){ int flag=1;int i,j,n=strlen(s); for(i=0,j=n-1;i if(s[i]!=s[j]) { flag=0; break; } return(flag);} int main(){ char s[MAX];cout<<”输入一串字符串:“;cin>>s;if(fun(s)==1) cout<<”字符串是回文“< cout<<”字符串不是回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作业结构,巩固性作业,研究性作业 现在高中生抄袭作业现象较为严重,为此很多老师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分析、反思和研究。我国著名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1]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针对高考,由教师按习题难易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竞赛型的训练系统,通过机械复习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表一是两个班级的学生对这种传统的作业的态度所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注:高二18、26班学生数是111人 诚然,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作式,业在内培容养搜学集生日有常效生识活记事方例面,用,数确学实方起法到进不行小分的析作、比用较。但是这种作业是知使识学教生育体阶会生段活的中生到成处物有,数它学不,学利会于对培生养活学现生象进的创造作性业思目维的和创行新抽能象力与。概括因,此学调会整建立作数业学结模构型已解迫决在实眉际睫问。题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数学学习内容我们已知可完分成为时三间类:15数天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作这业成三果类内说容明处报于告不、小同论层文次等,它们就有相应的彼此关联的三个层次的学习。前一层次的学习是后一层次学习的基础;后一层次的学习是前一层次的发展。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在这三个层次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2]因此我们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作为分类标准,依照作业设计的目的性、针对性等原则把高中数学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进行尝试。 一、探究高中数学作业的新形式 1. 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 教师按阶段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乐趣。 2. 分层次改正做错的题目 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并进行讲评。因为班级教师统一授课下学生的学习结果参差不齐,教师不是在教新内容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是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订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班级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学生自编“检测”作业 一单元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检测试题,把自编检测题当做作业。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会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以同学之间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以个体独立编制完成。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知识内容整理、检测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材料。教师抽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这样做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三种作业模式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革,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知识为目的。 4. 研究性作业 首先教师给定范围或固定题材,学生自由选题;然后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并进行反馈与修正;最后形成作业成果,再汇报交流,进行评价。教师给定范围,具有目的性,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空间,可以根据所选题材,寻求合作伙伴。与传统作业比较,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首先,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生在探索专题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作业完成需要时间较长,作业反馈也相应延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广泛搜索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其次,重视从乐单于独完完成成到感合到作厌完烦成但,能有利感于到厌培烦养只学能生的感合到作厌精烦神不;完再次,还有利(%于)学生创独新立思完维成与(%能)力的抄培袭养(;%最)后,作成业作过业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男生研究7.性36作业是对3传4.统42作业的结构6.的14调整,针对2传.0统8作业的女弊生端而10探.3索8的作业3模2.式37,为学生提7.供25与学习内容紧0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合层计次,1把7.自74己的研究66成.7果9展示出来1,3与.3同9学交流、共2.享08,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半个月后,同学们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了《按揭贷款购房研究》、《家庭理财研究》、《买哪家的冰箱合算》等研究成果。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与数学密切相关。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与结果呈现 1. 把传统的“╳”“√”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 2. 现行的作业都由教师一个人批阅,可以改变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实践表明: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这只是探究的开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优化作业结构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作业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小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作业结构的优化,以强化教学效果。 一、作业设置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教师和家长希望题海战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大量重复、机械的训练,例如抄写、组词等只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打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度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小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仍然以抄写和死记硬背为主,缺乏较为灵活的作业模式,导致学生在机械重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漫长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挫伤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作业结构设计中,基础部分占得比例极大,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技能的锻炼,这种作业结构设置是不科学的,存在着很多分散重复的问题,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性,学生作业答案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精神。 二、优化作业结构的措施 由于学生在接受能力,学习基础上的差异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不应该单纯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加强语文作业结构的层次性,保证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适应自己发展的训练。 例如,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多布置抄写、背诵等较为传统的作业,帮助对方夯实基础,培养语文思维惯性;而对于语文基础尚佳的同学,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自主性探究任务,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为解决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答案千篇一律的情况,教师应该丰富作业形式,冲破教材的限制和约束,利用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采取听、说、读、写、唱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了语文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到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和鉴赏,也可以就文章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同样是基础性的训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思考的内容比教师强制安排的记忆更深刻,学生反应更积极。 其次,教师也可以采取讲演式、朗诵式、或辩论式等“说”的作业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能力。例如在讲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讲演的形势,让每一位同学讲述一个信念故事,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升华文章主题,启发学生思考。 理论来源于实际,同时也服务于实际,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摒弃纯粹的理论作业结构,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应用语文,提高语文对学生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社会实践的作业模式,考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等。 例如,苏教版语文园地中一节“说和做:节约用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去图书馆查询资料,课后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水资源的匮乏,以及身边浪费水的行为,并且通过书面或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团结协作,共同想出节水的措施,唤起居民节水的意识。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节水精神,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面对小学生贪玩好玩,不愿意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应该一味地打压学生的天性,强迫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应该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改变传统作业呆板枯燥的现状,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上,尽可能地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习课文“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时,如果教师又是按照老一套:字词的抄写,文章思想感情的分析,人生大道理的讲解,学生难免觉得乏味和无趣,为提高学生对文章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场鹬蚌相争的舞台剧,这样一来,学生首先要掌握生字生词,同时为演的生动,必定会揣摩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下,教师的教学势必事半功倍,其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语文作业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文学修养、综合素质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优化作业结构,让小学语文作业“活”起来,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作业层次化、个性化、趣味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突破课文的限制,丰富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赵向军.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6(10) 【2】余秀娟.笔尖下的“美味作业”——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例谈【J】.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03) SET QUOTED_IDENTIFIER ON GO SET ANSI_NULLS ON GO CREATE VIEW dbo.VIEW1 AS SELECT dbo.仓库表.仓库地址, dbo.仓库表.仓库编号, dbo.库存情况.商品编号,dbo.库存情况.数量, dbo.商品表.生产商, dbo.商品表.单价, dbo.商品表.商品名称 FROM dbo.仓库表 INNER JOIN dbo.库存情况 ON dbo.仓库表.仓库编号 = dbo.库存情况.仓库编号 INNER JOIN dbo.商品表 ON dbo.库存情况.商品编号 = dbo.商品表.商品编号 GO SET QUOTED_IDENTIFIER OFF GO SET ANSI_NULLS ON GO 8.CREATE VIEW 学生---平均成绩 AS SELECT 学生.学生号,姓名,avg(成绩)FROM 学生,选课 WHERE 学生.学生号=选课.学生号 GROWP BY 学生.学生号,姓名 1、物理结构是元素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与元素间固有的逻辑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问题 物理结构着眼于结点在内存中的定位 2、简单的逻辑结构可能和物理结构一致 例:线性逻辑关系与顺序存储方法 3、利用物理结构在内存中找到一个结点,而为什么要找这个结点却由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决定 任何一个算法的设计取决于选定的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二、万方全文数据库的使用 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目的:熟练掌握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要求: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查询同一课题 二、实习题目 1.就自己所学专业的知名教师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并利用二次检索使检索结果更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或兴趣 2.就自己所学专业的某本期刊进行检索,浏览该刊的某一期的文章; 3.使用三个不同的数据库查询同一课题,自己设计一个检索实例,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检索,并选择某篇文章阅读全文后保存到本地。 三、问答题 1.比较同方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收录范围与检索途径的异同 2.进入同方、万方,查找自己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各一篇。并比较两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数,回答哪个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多。并比较后回答是否可以一次下载全部硕士论文? 作业要求: 1、格式规范。按照WORD格式来做,作业名为班级姓名,例如机控07005班王建武23号; 2、按时完成。第15周周五(6月12日)之前交作业; 3、邮件发送(作业以附件形式发送)。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 以教材为中心, 以高考为参照, 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 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 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表一是课题组对我校过去的教案中作业布置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中, 可以看到4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练习册》上选择的, 而这些书上的习题主要是巩固性练习。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一批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 它有许多弊端。 这种“大海捞针”的战术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 而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 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 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表二是课题组对自己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对这种传统作业的态度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 诚然,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 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 功不可没。但这种作业是知识型教育阶段的产物, 它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今我国开展创造性教育, 教育要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 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是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与分类 (一) 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由于高中数学学科有其特点, 所以高中数学作业也有其特殊性的表现, 这样高中数学作业不仅具有一般作业的特点, 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数学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 其概括程度之高, 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 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 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 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 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地建立起来。”正是由于数学的严谨性, 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 3.频繁性。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天天都有, 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重视“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 高中数学作业分类 我们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为分类标准, 把高中数学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来进行尝试。 1.巩固性作业。通过这一类作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原理、公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法则等) , 掌握数学活动技能, 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达到“自动化”。 2.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作业。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确定, 或直接由学生独立提出的。 (三) 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 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 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 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 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两点改革: 1.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在我校高二年级的数学教学的实践表明: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我们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 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摘要: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对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原则、批改和反馈等问题作了探讨。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作了调查分析研究, 提出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的设想。第二部分对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和分类作了理论思考, 并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作为分类标准, 提出把高中数学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来尝试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作业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 [2]汉斯·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3.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化学作业设计;非平衡态;自组织;能量消耗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09-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05 196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发表了《结构、耗散和生命》一文,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这一重大贡献,使其荣获了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将零碎无序的化学知识,根据其内涵、本质以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转变为有序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化学教学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而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的辅导和评定为内容,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作业设计决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研究耗散结构理论并运用到中学化学作业的设计中,能够巩固教学成果,完善教学结构,深化教学改革。 一、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传统守成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知识再现的范畴内,应试训练色彩浓厚,作业内容思维训练的价值不高,对学生创新能力、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它有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化学素养的提高,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作业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二、耗散结构理论指导下的化学作业设计 新课程作业总的要求是:纸笔作业少,动手实验作业多;知识记忆型作业少,应用型作业多;纯知识作业少,背景作业多;学生作业量少,作业形式多;唯一答案少结论开放。而依托耗散结构理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优化中学化学作业设计: 1. 设计开放性作业,创设开放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只有在充分开放的条件下,才能提高有序度。有序的结构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设计化学作业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的思维系统全方位开放,使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从混乱无序变得条理清楚。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作业:(1)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如讲完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液中溶质、溶液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来出题。学生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可以出题目难倒对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2)让学生借助网络来学习。学生对分子、原子、化合价这些抽象概念比较模糊,不妨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那里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令学生兴奋不已。有了自己的亲身参与,深奥难懂的有关分子、原子的一些理论在同学们的自我探讨中便会迎刃而解的。(3)在新课程的教材上,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很多,例如:《化学1》的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的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实践活动:利用水果制作原电池”。由于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只能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 做好反思性作业,构建非平衡状态 普利高津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当系统远离平衡的非稳态时,更加有利于负熵的输入,从而达到更为有序的状态。因而,如何在教学成果、学生思维、知识结构上构建思维的非平衡状态,是优化作业设计的迫切需要。而反思性作业设计则是构建思维的非平衡状态的一种尝试。教师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支点——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教师教的方法应根据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是通过学生做的方法来体验,反思性作业应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沃土。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反思性作业可通过“质疑袋”、“我的疑问”、“与老师对话”等形式设置。即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过程中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生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在师生之间找寻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舞台。例如,在此类作业中,利用尝误原理,构建非平衡状态。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根据以往经验,针对学生易犯错误,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或学生反思发现问题,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纠偏,达到教学的多方面目标。尝误原理的恰当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大脑从正常状态进入一种矛盾的境地,思维处于一种强烈的非平衡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反思,寻找错误的根源,从而加深对概念原理的本质理解,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具有独到作用。再如,通过学生的反思性作业可培养其求异思维,使非平衡状态成为有源之水。求同思维是必要的,但求异思维更能激发创造的火花。求异思维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思维的可逆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它是非平衡状态的源泉。 3. 开设拓展性作业,构建大容量的信息库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系统处于有序结构稳定状态的必要条件是必须从外界输入能量。对于作业设计而言,就是要构建大容量的信息库,而只有构建大容量的信息库,才有可能向学生连续不断地输入有用的化学信息,才有可能达到稳定的有序结构。开设拓展性作业是构建大容量信息库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其又基于学科交叉整合思想。学科交叉整合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拓展性作业中,教师把生物、物理、英语、语文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化学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习《水的组成》时,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水的诗词、成语;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后,让学生分析《石灰吟》中描述了几个化学反应等等。把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化学能力、增强化学创新意识,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感知记忆特点,正确处理、高效使用信息库。通过大容量的、正确无误的信息的输入,强烈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从而激起学生思维,引发非平衡状态的产生。 4.开展探究性作业,增加能量消耗,减少知识遗忘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要提高大脑的有序程度,应尽可能减少因遗忘而产生的熵增加,为了有效减少遗忘,要注意信息输入的正确性和牢固性,对基本概念要做到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对于易错易混淆的内容要理清思路,把握关键。传统的作业设计,看起来传递了不少信息,但从耗散结构理论来看,这些知识实际上没有被学生接受,能量没有充分消耗,而若开展探究性作业则可以充分消耗能量。 探究性作业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系列策划活动。如鲁科版《化学1》第100页第3题“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下列哪些实验?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再加一题:能否让一个比水杯口略大的蛋“钻进”杯子?这种“生活中的化学”的题目最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还可以设置各种探索型实验、实验设计(装置改进、实验微型化、寻找实验替代品)或是某个专题的调查研究等作业。这类作业是师生参加课程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应重视开发和利用。 5.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组织过程 由耗散结构理论可知,耗散结构实际上是一个“活”的非平衡的有序结构,是一种自组织现象,即开放系统远离平衡状态下,一旦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将产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自行产生的组织性的现象就是自组织现象,自组织才能产生新的结构。学生思维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从外界吸收各种化学信息,经过自己加工处理分析,重新融合到大脑知识体系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自组织过程。而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恰可使学生的认识从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中接近真理。 归纳型作业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学生对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的浓度搞不清楚,因此让学生从两者的概念、所要求的状态、计算公式、两者的联系等方面列表作比较。又如比较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气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三套装置的异同。通过对比学生会很容易理清相应的关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作业主要在课后完成。 综上所述,“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正确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国兰.新课程理念下高一化学作业的设置探究[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1):33-35 [2]吴兆根.在作业设计中如何突出以生为本[J].化学教学,2008,(2):17-18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各种查找方法,深刻理解各种查找算法及其执行的过程; 2.学会分析各种查找算法的性能。 二,实验内容 8.1 实现顺序查找的算法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在顺序表{3,6,2,10,1,8,5,7,4,9}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关键字5的结果。 8.2 实现折半查找算法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在顺序表{1,2,3,4,5,6,7,8,9,10}中采用折半查找方法查找关键字9的结果。要求:(1)用非递归方法;(2)用递归方法。8.3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如下功能:(1)由{4,9,0,1,8,6,3,5,2,7}创建一个二叉排序树bt; (2)判断bt是否为一棵二叉排序树(提示:在遍历过程中检查是否符合二叉排序树定义); (3)采用非递归方法查找关键字为6的结点,并输出其查找路径(提示:查找过程中保留经过的结点信息,找到后顺序输出之)。8.4 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如下功能: (1)建立{16,74,60,43,54,90,46,31,29,88,77}哈希表A[0…12],哈希函数为H(k)=key % 11,并采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输出哈希表;(2)在上述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为29的记录; (3)在上述哈希表中删除关键字为77的记录,再将其插入,然后输出哈希表。要求:输出格式 哈希地址:0 1 2 ………..12 关键字值:…………………… 三,源代码及结果截图 8.1 //实现顺序查找的算法 #include //定义表中最多记录个数 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int InfoType;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KeyType为关键字的数据类型 InfoType data;//其他数据 } NodeType; typedef NodeType SeqList[MAXL]; //顺序表类型 int Search(SeqList R,int n,KeyType k)//顺序查找算法 { int i=0;while(i printf(“%d ”,R[i].key); i++; //从表头往后找 } if(i>=n) return-1;else { printf(“%d”,R[i].key); return i;} } void main(){ SeqList R;int n=10;KeyType k=5;InfoType a[]={3,6,2,10,1,8,5,7,4,9};int i;for(i=0;i //建立顺序表 R[i].key=a[i];printf(“查找结果:n”);if((i=Search(R,n,k))!=-1) printf(“n元素%d的位置是:%d”,k,i);else printf(“n元素%d不在表中n”,k);printf(“n”);} 8.2 //实现折半查找算法 #include //定义表中最多记录个数 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char InfoType[10];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KeyType为关键字的数据类型 InfoType data; //其他数据 } NodeType;typedef NodeType SeqList[MAXL]; //顺序表类型 int BinSearch1(SeqList R,int n,KeyType k)//非递归二分查找算法 { int low=0,high=n-1,mid,count=0;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printf(“第%d 次 查 找 : 在[%d,%d] 中 查 找 到R[%d]:%dn”,++count,low,high,mid,R[mid].key); if(R[mid].key==k) //查找成功返回 return mid;if(R[mid].key>k) //继续在R[low..mid-1]中查找 元 素 } } high=mid-1;else low=mid+1; //继续在R[mid+1..high]中查找 return-1;int BinSearch2(SeqList R,KeyType k,int low,int high,int count)//递归二分查找算法 { int mid;if(low<=high){ mid=(low+high)/2;第%d 次 查 找 : 在[%d,%d] 中 查 找 到 元 素printf(“R[%d]:%dn”,++count,low,high,mid,R[mid].key); if(R[mid].key==k) //查找成功返回 return mid;else if(R[mid].key>k) //继续在R[low..mid-1]中查找 BinSearch2(R, k,low,mid-1,count);else BinSearch2(R, k,mid+1,high,count); //继续在R[mid+1..high]中查找 } else return-1;} void main(){ } SeqList R;KeyType k=9;int a[]={1,2,3,4,5,6,7,8,9,10},i,n=10;for(i=0;i //建立顺序表 printf(“用非递归方法:n”);if((i=BinSearch1(R,n,k))!=-1)printf(“元素%d的位置是%dn”,k,i);else printf(“元素%d不在表中n”,k);printf(“用递归方法:n”);if((i=BinSearch2(R,k,0,9,0))!=-1)printf(“元素%d的位置是%dn”,k,i);else printf(“元素%d不在表中n”,k); 8.3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运算 #include int key; struct BTNode *lchild; struct BTNode *rchild;}BTNode;//定义二叉排序树插入结点的算法 int BSTInsert(BTNode *&T,int k){ if(T==NULL) { T=(BTNode *)malloc(sizeof(BTNode)); T->lchild=T->rchild=NULL; T->key=k; return 1; } else { if(k==T->key) return 0; else if(k return BSTInsert(T->lchild, k); else return BSTInsert(T->rchild, k); } } //定义二叉排序树的创建算法 BTNode *createBST(int k[],int n){ BTNode *T; T=NULL; for(int i=0;i<=n-1;i++){ BSTInsert(T,k[i]); } return T;} //判断是否为二叉排序树 Status Judge(BTNode *&T){ } //定义二叉排序树的查找算法 BTNode *BSTSearch(BTNode *&T,int k){ if(T==NULL) return NULL; else if(T==NULL)return 1;else if((T>T->lchild)&&(T } else return 0;Judge(T->lchild);Judge(T->rchild); { printf(“%d ”,T->key); if(T->key==k) return T; else if(k { return BSTSearch(T->lchild, k); } else { return BSTSearch(T->rchild, k); } } } void main(){ int a[50]={4,9,0,1,8,6,3,5,2,7}; BTNode *bt=createBST(a,10); if(Judge(bt)==0)cout<<“bt不是二叉排序树”< } 8.4 //实现哈希表的相关运算 #include //定义最大哈希表长度 #define NULLKEY 0 //定义空关键字值 #define DELKEY-1 //定义被删关键字值 typedef int KeyType; //关键字类型 typedef char * InfoType;//其他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关键字域 InfoType data; //其他数据域 int count; //探查次数域 } HashTable[MaxSize]; //哈希表类型 void InsertHT(HashTable ha,int *n,KeyType k,int p)中 { //将关键字k插入到哈希表 int i,adr;adr=k % p;if(ha[adr].key==NULLKEY || ha[adr].key==DELKEY)//x[j]可以直接放在哈希表中 } void CreateHT(HashTable ha,KeyType x[],int n,int m,int p)//创建哈希表 { } else { } n++;i=1;do { adr=(adr+1)% p;i++; //i记录x[j]发生冲突的次数 //发生冲突时采用线性探查法解决冲突 ha[adr].key=k;ha[adr].count=1;} while(ha[adr].key!=NULLKEY && ha[adr].key!=DELKEY);ha[adr].key=k;ha[adr].count=i; { int i,n1=0;for(i=0;i //哈希表置初值 { ha[i].key=NULLKEY; ha[i].count=0; } } int SearchHT(HashTable ha,int p,KeyType k){ int i=0,adr;adr=k % p;while(ha[adr].key!=NULLKEY && ha[adr].key!=k){ } if(ha[adr].key==k)return adr; //查找失败 //查找成功 i++; //采用线性探查法找下一个地址 //在哈希表中查找关键字k for(i=0;i } return-1;int DeleteHT(HashTable ha,int p,int k,int *n)//删除哈希表中关键字k { } void DispHT(HashTable ha,int n,int m) //输出哈希表 { float avg=0;int i;printf(“ 哈希表地址:t”);for(i=0;i } else //在哈希表中未找到该关键字 ha[adr].key=DELKEY;n--; //哈希表长度减1 //在哈希表中找到该关键字 return 1;return 0; printf(“ n”); printf(“ 哈希表关键字:t”); for(i=0;i if(ha[i].key==NULLKEY || ha[i].key==DELKEY)printf(“ ”); //输出3个空格 else printf(“ %3d”,ha[i].key);printf(“ n”);printf(“ 搜索次数:t”);for(i=0;i if(ha[i].key==NULLKEY || ha[i].key==DELKEY)printf(“ ”); //输出3个空格 else printf(“ %3d”,ha[i].count);printf(“ n”); for(i=0;i } if(ha[i].key!=NULLKEY && ha[i].key!=DELKEY)avg=avg+ha[i].count;avg=avg/n;printf(“平均搜索长度ASL(%d)=%gn”,n,avg); void main(){ int x[]={16,74,60,43,54,90,46,31,29,88,77};int n=11,m=13,p=13,i,k=29;HashTable ha;CreateHT(ha,x,n,m,p);printf(“n”);DispHT(ha,n,m);printf(“ 查找关键字29:n”);i=SearchHT(ha,p,k);if(i!=-1)printf(“ ha[%d].key=%dn”,i,k);else printf(“ 未找到%dn”,k);k=77;printf(“ 删除关键字%dn”,k);DeleteHT(ha,p,k,&n);DispHT(ha,n,m);i=SearchHT(ha,p,k);if(i!=-1)printf(“ ha[%d].key=%dn”,i,k);else printf(“ 未找到%dn”,k); } printf(“ 插入关键字%dn”,k);InsertHT(ha,&n,k,p);DispHT(ha,n,m);printf(“n”); 四,实验小结 1、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我对查找表的认识。 2、有序表的查找之折半查找:前提必须是有序表,性能只有在均匀分布的时候才是最优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结构 调整 创新 探讨 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作业的设计及修改是其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们的记忆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就需要对作业的结构及设定进行细致分析,不断创新,进而为学生以后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以下简要针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当前高中数学作业存在的不足 说起高中的数学作业,很多学生马上会联想到“题海”。高中数学的作业形式始终较为单一,经常是由老师将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变成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把数学作业看做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途径,所以很容易造成作业类别死板、形式单一、内容反复等情况。很多老师编写作业题目的原型也多来自各类习题册,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们经常机械性的对单一类型的习题进行练习,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们的未来发展。 二、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方法 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期间,经常依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每堂课的重点来设定作业内容,尽管符合课标的要求,却缺少针对性,无法满足每一名学生的要求。所以,作业高中数学老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调整作业结构,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喜爱,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自行选择作业 自行选择作业就是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真实情况、知识的掌握水平等来选择适合自身练习的题目与数量,教师可以将布置的家庭作业划分为必做及选做两部分,为学生留存自主权,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水平较高,或者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可以在完成必做内容前提下做一些选做的题目,如果学生感觉自身的基础较薄弱,则相应少做一些选做的题目。这种方法能够良好的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挥作业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时,其重点内容为三角函数的定义、公式等,教师在设定作业内容期间,必做题目可以设定一些简单的公式证明类题目,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练习,而选做题目则多为大型习题,包含较多的知识点,进而综合提高学生们的水平。另外,教师需要对作业的难度进行控制,从而防止学生只做简单习题的情况发生。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认真分析每一道数学作业题,并且结合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分析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设定作业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层作业 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讲,他们的数学基础、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学习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以往统一的作业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业质量及效果较低。想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教师就需要对作业结构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内容,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例如:将作业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别。甲类作业主要包含的是基础性的数学题目,比较适合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感受,树立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信心。乙类作业主要包含的是中等难度的数学题目,较为适合成绩一般的学生,让学生适当得到挑战,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理。丙类作业主要包含的是一些较难的数学习题,针对的是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在利用分层作业进行教学期间,需要深入研究每一名学生,清楚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难度挑战,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为学生以后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三)自行编订作业 自行编订作业指的是学生将自身掌握的数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依据自身的理解,把自身认为关键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同时针对这些知识点编订作业题目,教师对这些题目进行检验,选出较好的习题,再重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将布置作业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不仅能够考查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一举多得。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数列”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掌握情况编订一些题目,选出其中较好的题目整理成一套试卷,每一道题后署上出题学生的名字,激发学生们的荣誉感。在讲解试卷内容时,让出题学生讲解自身出题的想法,分析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探究形式的作业 探究形式的作业主要指的是需要学生们共同讨论完成的作业内容,主要包含社会知识类的习题。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期间,大多数老师对学生们缺乏信心,很少让学生单独进行探究作业,甚至不为学生們布置数学作业,或主动将解决思路讲解给学生们,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应使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同人们生活的关联,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期间,应要求学生的数学知识向多元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多与生活类题目相接触,转变以往教学期间忽视应用题目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为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题,从而调动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今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提高,对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作为高中数学老师,需要深入分析作业内容,不断对作业结构进行创新,采用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丛娜.“新人教版”与“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秋霞.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5). [3]徐梅.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1). 【数据结构图的作业】推荐阅读: 数据结构和算法06-10 数据结构课程总结06-27 数据结构期末总结07-13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0-25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05-26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排序05-30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反思06-07 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06-23 大学数据结构考研真题06-29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09-14数据结构图的作业 篇2
数据结构图的作业 篇3
数据库作业 篇4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小结 篇5
万方全文数据库使用上机实习作业 篇6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 篇7
数据结构图的作业 篇8
数据结构-实验8查找的算法 篇9
数据结构图的作业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