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案设计(精选1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
一、猜谜激趣, 导入 新课 。
“ 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
你们猜到了吗? 板书“风”
课前老师还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风的歌曲或古诗,谁来汇报你的 收获 。
二、趣味识 字
1、听说同学们在研究风,有三位小朋友也来到我们中间。 ( 屏幕出示三位小朋友 ) 。你认识它们吗?屏幕出示名字,请一位同学叫出他们的名字。
谁来和他们打一下招呼?
2、老师把这些名字拆开,你还认识吗?出示 生字 卡片,开火车读。在读字的过程中,说说识记的方法。
3、咱们再来写写这些字吧。哪个需要老师写一下?重点指导“涛”“艺”。
三、朗读课文,边读边悟。
1、你想怎么读?(有感情的读,大声读,分角色读)
2、文中还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想考考大家呢!(出示“ 忽然、斜斜的雨丝、呼呼的转、旗杆、显得更美了 ”)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你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画”
4、他们怎么画的风呢?你能找到吗?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画一画吧!
5、谁来读给大家听?谁能把“他”换成小朋友的名字再来读一读。
6、想看看他们的画吗?谁来给这些画配上优美的文字。
7、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风在飘动呢!咱们合作读读这篇课文。喜欢读哪个角色你就读哪个角色。
8、三个小朋友都画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你喜欢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驰骋想 象 ,描绘美景。
1、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画出风吗?你想怎么画?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有些事物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可以借助其他事物表现出来。”
2、咱们用4分钟时间,小组合作也来画画风。
3、展示图画。
五、兴趣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做一做。
作业小超市: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画风》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用不同的方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
课文内容浅显, 学生容易读懂, 但本文对话较多, 因此,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 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如, 学习宋涛注意观察、爱动脑筋, 善于提出问题;学习陈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 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赵小艺敢于迎接挑战, 善于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风,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 这些字基本上能在同学的姓名中找到, 大多数同学都已认识。
在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读读写写”: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课文配有一幅三个小朋友讨论怎样画风的插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思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
2.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头像、字卡、绘画纸、水彩笔。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 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 (板书:风)
2.风, 虽然看不见, 摸不着, 但通过自身的感受和观察风中的景物, 我们知道风有不同的态势。如微风、狂风、暴风、飓风、台风、秋风、东风……今天我就来学习一篇和风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 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谁画风?风, 看不见摸不着, 怎么画呢?)
二、巧设环节, 趣味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 (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与他们三个打招呼, 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 宋涛、陈丹、赵小艺, 你们好!我叫×××, 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出示卡片, 认读“宋、涛、陈、丹、赵、艺”6个生字。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及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中的新词, 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课文中的新词语画出来。
4.指名分段读课文, 正音。
5.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创设情境, 体验感悟
1.现在, 三位小朋友正在草地上画风呢, 想不想去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三幅还没有画出“风”的画:房子、大树、太阳。)
(1) 质疑:风在哪儿?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 寻找答案。
(2) 全班交流。
(1) 随学生回答点击课件, 补上图中有关风的画面, 并在画面下方出示有关句子: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 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 画了几片乌云, 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说:“下雨了, 风把雨丝吹斜了。”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 风车在呼呼地转。
(2)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 代进人名读一读。
小结:红旗飘飘、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 这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 但可以通过画风中的景物表现出来。
2.这三位小朋友中, 你最想与谁成为好朋友呢?说说理由。
(1) 学生读文, 说理由, 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引导体会, 并指导朗读。
(例:我最想和赵小艺成为好朋友。因为赵小艺第一个想出画风的办法:一是画飘动的旗子;二是画转动的风车。)
老师随机点拨:从“眨了眨眼睛, 想了想……”“我能!”“笑着说:我还能画!”等语句中体会赵小艺善于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在“旗子飘着”“风车呼呼地转”这些词语中感受到风, 并体会到风给事物带来的美感, 以感情朗读把体会到的表达出来……
(2) 陈丹是怎么想出画风的办法的? (由不会到会, 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中学会。)
3.分角色朗读。
这三位小朋友非常爱动脑筋, 又善于合作, 你愿意通过朗读、表演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欢吗?
(1) 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朗读, 集体评议。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积累运用
1.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来画风呢?把你想到的办法与同桌说一说吧! (飘动的气球、惊涛骇浪、长发飘飘、柳枝起舞、船儿扬帆前进、风筝放飞、树叶飘落、花草点头弯腰、蒲公英随风旅行、炊烟袅袅……)
2.全班交流 (结合课后“读读写写”) , 教师点评 (学生说的内容是否有创意;语言是否优美或有童趣) 。
3.把你的奇思妙想画在画纸上吧! (指名板画)
小结:我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也和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样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大家想到的画风方法又多又好!看来生活中看似难办的事情, 只要多看看, 多想想, 一定会有办法解决。
4.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 摸不着的风变成了画。我们敬爱的叶圣陶爷爷却把风变成了诗。教师配乐读《我们知道》, 然后学生诵读。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六、作业
1.欣赏句子, 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 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 树叶显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显得_____________。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3.选做题。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 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试着把课文改成课本剧, 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找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 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 沐浴在春风里, 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教材简析】
《画风》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书写“陈”“眨”“涛”等12个生字,会认“宋”“艺”“赵”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独立体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了解三个小朋友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声音)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仅仅回答出听到的风雨雷电声,教师可引导再进一步想象:在这风雨之中,你仿佛看见什么在飘,什么在摇,什么在跑?)
师归纳:通过这几位同学的精彩描述,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狂风暴雨的画面。我们可以在洁白的画纸上画上太阳、房子、大树,还可以画上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可是,我们刚才听到的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画风》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画风)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巩固识字,整体感知
1.清大家把我们昨天学过的生字宝宝带入课文中,再次自由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课文中认识了哪几位小朋友?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板画三个小朋友头像。)
师边板书人物姓名,边讲解生字结构特征,如“涛”字偏旁是三点水,“丹”字与“舟”字的对比。重点指导写“艺”,组词。
2.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这三个小朋友很熟悉了,他们今天聚在一起做什么呢?(生:画画、画风)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画的吗?
三、品读,体会语言文字
1.默读课文。学习任务和要求:默读课文,划出写人物对话和怎样画风的句子。
讲解默读要求,划句子时,横线与波浪线用以区分人物“说的话”与“怎样画风”的句子。
2.找一找。找出人物说话的句子,指名说,补充。
(课件出示)齐读。
3.逐句体会语气:同学们已经完整地找出了所有的人物对话,现在咱们来试试,看怎样把它们读得更好?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谁能画风?”(体会问句语气,语调向上扬)
陈丹是怎么回答的?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抠“谁也”,体会肯定的语气)
赵小艺却很有自信,她是怎么说的呢?
“我能!”(体会自信、简洁的语言)
4.赵小艺是随口说出这样的话吗?
(课件出示)赵小艺说:“我能!”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对比这两组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通过对比,会发现两种表述的区别,再紧抠字词“眨眨眼睛,想了想”,理解赵小艺通过动脑筋想出了办法。)
瞧,赵小艺眨着她明亮的大眼睛,真是充满了自信。咱们遇到困难时,也得像赵小艺一样,开动脑筋,让智慧的火花在我们脑海里不断地闪现!
聪明可爱的赵小艺画出了风吗?其他两个小朋友呢?清同学来读一读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
5.指名读画风的句子,补充,纠正。老师听出来了,三个小朋友画了旗子、小树、雨丝和风车,(课件出示四幅图片)可是他们并没有画风啊?它们画的风,究竟藏在哪儿呢?咱们来找一找吧!
6.谁来读一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指名读。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能让你感受到风的存在?板书:飘着
陈丹画的风藏在哪里?板书:弯弯的
宋涛又是怎样画的?板书:斜斜的
赵小艺真聪明,她不仅是第一个想出画风方法的人,而且她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谁来读?你在哪个词里读出了风?
板书:呼呼地(比较“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7.(课件出示画风句子)分组读。(分析字词过程中,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挑战读,齐读各种形式,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1.风,吹上了孩子们的画纸,吹过了校园,吹进了教室;风,在半空中舞蹈,在我们耳边歌唱,风,无处不在。孩子们,如果让你们来画风,你会画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五、小结收获,升华课堂
瞧,咱们今天不仅学会了画风的方法,体会到了画风的快乐,还写出了这么美的一首诗歌。看来,凡事只要肯动脑筋,仔细思考,大胆想象,那些看上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到最后,我们都能像赵小艺一样自信地说:我能!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2个上下结构的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课前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 出示:风
2、你知道哪些风呢?(大风--怎么吹?、狂风、暴风、强风、台风、北风--感觉怎样?春风--春风拂面动作、微风……)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风有关的课文。 出示:画风 齐读。
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谁画风?怎么画风的?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
二、自读课文,感悟交流
1、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随机出示:旗杆 显得更美了
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读得正确、流利,真棒!你从课文中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呢?
4、认识新朋友。
(1)出示三个小朋友头像及其加注拼音的名字。
(2)认一认他们的名字,自己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学生自由打招呼,指名打招呼)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指名打招呼,一起打个招呼吧!)
教师评价:念得真准!真热情!真有礼貌!
(3)哎,他们名字中的生字宝宝一个个顽皮地跳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字: 陈 赵 宋
丹 艺 涛
a. 开火车认读:
b. 随机插入:谁姓陈?什么陈?谁姓赵?
艺:口头扩词:艺术、艺术家、文艺、才艺、武艺、技艺、学艺……
c. 齐读生字。
(4)大家认识了三位新朋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还热情地打了招呼,你看,三位新朋友笑得多开心!
5、怎样画风?
(1) 现在,三位新朋友正在草地上画画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画?起立,我
们出发了!(音乐起,师生快乐地踏步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画吧!
啊,看到了,看到了,瞧,他们在纸上画了……(出示三幅画:房子、大树、太阳。音乐停。)咦,风呢?
(2)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快读读课文找一找。
(3)交流:学生读文中有关句子,教师随机点击课件,补上图中有关风的画面。
(4)小结:红旗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这些景物都让我们找到了风。
6、这三位新朋友中,你最想和谁成为好朋友呢?读读课文中写他的段落,说说你
的理由。
出示有关句子、段落,朗读评价。
赵小艺:自信、敢于迎接挑战、爱动脑、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眨眨眼睛,想了想”“我能!”“笑着说:我还能画!”“旗子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 (在阅读交流中随机指导朗读,最后同桌合作读、展示2组读、喜欢的一起读。)
宋涛:敢想,善于大胆提出问题,敢于创新。 (男女生对读)
陈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陈丹的一起读。)
7、再读读2-8自然段,陈丹怎么会想出画风的办法的呢?(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8、这三位小朋友都能积极思考,动脑筋想办法,还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怪不
得大家都这么喜欢他们!现在让我们通过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来表达对他们的喜
欢吧!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个小组展示。
三、想象拓展
1、小朋友读得真好,我也仿佛看到了一张张美丽的画。他们还在说着,画着呢!你想不想加入到他们画风的行列?你想怎样画风呢?比一比,谁想得妙,说得美!
教师点评:a.说的内容是否有创意。
b.语言是否优美、有诗意或有童趣。
(飘动的气球、惊涛骇浪、长发飘飘、柳枝起舞、船儿扬帆前进、风筝放飞、
树叶飘落、花草点头弯腰、衣服窗帘飘动、蒲公英随风旅行、炊烟袅袅……)
2、三位好朋友积极动脑,互相启发,画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了,看,我们在交流中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所以也变得更聪明了。
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善于观察思考,相信一切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课后可以再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好吗?
四、 指导书写
1、 创设情景,出示生字:又一阵风吹来了,树叶飘落下来,多像一只只可爱的
蝴蝶呀!让我们捡起这一片片漂亮的树叶做书签吧!
(点击落叶,变成2个字:艺、丝)
2、 你认识它们吗?读一读。
3、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都是上下结构。艺:上短下长,写好“乙”;丝:上长下短。)
4、教师示范写:艺 丝
5、学生独立书写
作者邮箱: PHNJY@163.COM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感觉到风。那你们都知道什么风呢?大小、季节、风向、在海上刮起的风叫什么?
那你最喜欢什么风?为什么?
风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既然风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我们要画风的话,该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谁画的最好?
3.小结过渡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学习生字并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4.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把难记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标记出来。
.再一次大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学习生字。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收获 ?
二、解疑合探
(一)学习生字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地,仔细地读一遍课文,这一回老师要提醒大家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汇报。
(1)读字卡,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2)课件出示生字词:
宋代 浪涛 姓陈 姓赵 丹心 艺术 显得 A、带拼音读。B、去拼音读。
(1)说说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2)口头组词。乌云 雨丝 旗杆 忽然 斜斜的 转动 眨眼(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眨、斜(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二)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归纳。出示填空:
这遍课文主要讲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先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最后他们画了风的事。
(三)朗读全文。
1、男女声赛读,每组一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
三、质疑再探。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拓展运用
请你当回小老师,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放风的声音)你听到了这是怎样的风?平时,我们还感受过怎样的风? 风,我们听得见,还能感受得到。那么,它能画下来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画风》,齐读课题。2.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预设: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3.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赵小艺、宋涛、陈丹画风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从句子中的哪个词你能感受到他们画出了风?把这个词圈出来。
(3)你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小组内交流。
二、解疑合探
1.指名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2.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小艺画了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丹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李卫画了乌云和斜斜的雨丝。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起来)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风来了,风把(雨)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3.这三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相想出了许多画风的方法。)他们为什么能想出那么多好办法?(因为他们爱动脑筋,善于观察)风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可以画和风有关的事物。
4.好,现在我就来扮演他们,你喜欢谁就扮演谁,先自己读好句子。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
5.他们都会画风了,你会不会画?你想画什么?请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会画(),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三、质疑再探
再次浏览课文,你还能想到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他们正笑着,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是不是真的动了呢?
2.声音、气味与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很大的声音、特别香的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画下来。
四、拓展运用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咱们一起来猜猜吧!(课件出示谜语)
师: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师:猜猜,这是什么?
生:风。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它就是风。(板书:风)
师:是呀!风,看不到,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趣的课文,画风。(板书:画)请小朋友们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画风。
二,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
师:瞧,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请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
师:想认识他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名字。)
师:谁想读读他们的名字?
生1: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谁还想读一读?
生2: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其他小朋友想读吗?
生:想。
师:那咱们就一起来读吧!
生齐读:宋涛、陈丹、赵小艺
2.去拼音读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
师:瞧,屏幕上的字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拼音没有了。
师:这样你们还会读吗?
生:会。
师:谁想来读读?
生1: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没了拼音还能读得这么好,你真棒!谁再来?
生2:宋涛、陈丹、赵小艺
师:你也读得很棒!其他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读?
生:想。
生齐读:宋涛、陈丹、赵小艺
3.开火车读
(师出示卡片。)
师:瞧,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咱们来开火车好吗?
生:好。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XXX小组来开。
生1:宋
生2:涛
师:咱们班谁的名字有这个字?
生:肖文涛
师:是呀!这就是肖文涛的“涛”。
生3:陈
师:咱们班有姓陈的小朋友吗?
生:有。
师:举个手下。
生:(陈意,陈陆意,陈思雨,陈慧欣,陈亚祺,陈睿萱)举手。
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姓“陈”的小朋友呀!很高兴今天认识了你们的姓氏。
生4:丹
师:谁有名字有这个字?
生:周宝丹
师:又认识了周宝丹的“丹”字。真好!
生5:赵
生6:艺
师:谁的名字有这个字?
生:吴艺琛
师:原来的吴艺琛的“艺”是这么写呀!
师:来,再来开一组,火车,火车开起来,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XXX小组来开。
(指两个小组开火车。)
4.认识“显”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出示卡片:显)认识吗?
生:认识。
师:把它大声地读出来。
生齐读:显
师:你们是怎么认识“显”的?
生:我是通过拼音认识的。
师:不错,有自己的识字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字。现在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拼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识字高手呀!不知道课文是不是也一样读得好呢?
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书本6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
件什么事?开始吧!
(生自由读文。)
师:请同学合上书本。看谁的动作最快,坐得最端正!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风。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四,读画结合,指导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是呀,看不到,摸不着的风,他们居然能把它画出来,真厉害!看,老师今
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生:我看到了房子,太阳,大树,还有小鸟。
(师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追问:怎么样的房子?怎么样的太阳?怎么样的大树?
怎么样的小鸟?)
师: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和图画有关的段落来读一读吗?
生:能
师:谁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生1: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
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师:谁来说说他哪里读得好?
生2:„„
师:他读出了画的美是吧?那你也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2:„„
师:从他的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3:我感受到他们画的画非常美!
师:美在哪?
生3:美在漂亮的房子,火红的太阳,茂盛的大树,还有快乐的小鸟。
(师可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追问:怎么样的房子?怎么样的太阳?怎么样的大
树?怎么样的小鸟?)
师:你想美美地读读吗?
生3:想
生3:„„
师:是呀,这是多美的一幅画呀!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一起来读读吧!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开始!
生齐读: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2.学第2—3自然段
师:正当三个小伙伴画得起劲的时候,是谁提出画风的?
生1:宋涛
(课件出示句子)
师:谁想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生1: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他没有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要怎样读,才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2:声音要读得高一点。
师:那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2: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你们觉得他哪里读得好?
生3:他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师:还有哪里读得好?
生4: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老师也想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吗?
生:可以
师: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5:„„
师: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一点才能体现出?
生5:谁
师:那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5:„„
师:你读得真棒!想一起来读吗?
生齐读。
3.学习4,5,8自然段
师:风能画出来吗?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的4—8自然段,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画
风的?拿起笔在书上划出答案。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生汇报读四个句子。
师随机板书: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师:找的真准确!瞧,老师把他们的画带来了。(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
师:能给这幅画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生1: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师: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得意,自豪
师:那谁能带着高兴,得意,自豪的心情读读第4自然段?
生2:读第4自然段。(读不好可以再请几个孩子读)
师:是谁把旗子吹起来?
生:是风!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第5自然段。
师:是呀!赵小艺想的办法多妙呀!你们觉得赵小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3: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赵小艺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眨眨眼睛。
师:你能上来做做“眨眨眼睛”这个动作吗?
(让生1上台演示“眨眨眼睛”)
师:为什么赵小艺要眨眨眼睛?
生4:他在动脑筋。
师:说得真好呀,咱们一起把第4自然段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聪明的赵小艺还想到了一个画风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第8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师:谁想来读读这段话?
生5:读第8自然段。
师:赵小艺又想到了一个画风的办法,她的心情怎样?
生5:高兴,得意,自豪
师:哪个词读得重一点才能体现她高兴,自豪的心情?
生7:还能。
师:那你来读读吧。
生7:读第8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4,学习6,7自然段。
师: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出示课件)
师:能给这幅画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生:读第6自然段。
师:受到赵小艺的启发,陈丹也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么?
生:高兴,得意,自豪
师:谁能带着高兴,得意,自豪的心情读读第6自然段?
生:读第6自然段。
师:这最后一幅画又是谁画的?(师出示课件)
生:宋涛。
师:那我们一起读读第7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7自然段。
五、驰骋想象。
师:欣赏了三幅美丽的图画,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他们爱动脑筋。(板书:动脑筋)
师:是呀!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好,是因为他
们爱动脑筋,那你们有什么办法画风呢?
生自由说。
六,写字指导。
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呀!那字是不是也写得很棒?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字。(师写“艺”和“丝”)
师: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师:这两个字要怎么写才好看?
生自由说。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68页,找一找田字格中还有哪些上下结构的字? 生:显,忽。
师:那这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上小下大
师:说得真不错,那请同学拿出笔,把这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每个字写一个!生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写的字吧?(投影出示)
谁来说说哪个字写得最漂亮!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们用自己的办法画出了风,老
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八,作业布置。
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画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用笔圈一圈,借助拼音读准。2.认读字词。
3.认识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请同学把名字读一读,再次认读生字。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感悟,指导朗读。1.再读课文
*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三个小朋友画的风是什么样的? 2.分角色朗读。
四.驰聘想象,描绘美景。
1.你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想怎样画风? 3.欣赏叶圣陶的《风》,我也来做一个小诗人。五.小结 六.作业 动脑筋想一想:
画风讲课的教案
15、画风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导趣猜谜语:1、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2.风我们能够感觉到触摸到它,有些诗人也是特别的喜欢风,还写了不少关于风是个呢,你知道哪些诗歌呢?指名说 3.有三个小朋友也喜欢风,他们通过动脑筋将风画下来了,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把课题补充完整。二、识字 1.在学习课文之前请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看一下书本里的提示,或者查查字典。 2.我们把3位新朋友也请到了班里来,,想认识一下他们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4.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开火车读。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6.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9.分自然段,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三、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拿出笔,用波浪写划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句子。 2.指名汇报三位同学是怎样画风的。生读画风的句子。那我们先来看一看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先出示图片,在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我能”读出自信的语气来!陈丹看到赵小艺把风活灵活现的画出来了,她可不服气了,她是怎么画的呢?快在课文中找找吧!“斜斜的雨丝” 看到他们俩这么兴高采烈的画着,宋涛也想出了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善于动脑的赵小艺又想出好的方法了,是什么呢?“风车呼呼的转” 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3.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他们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啊!我觉得二五班的学生也特别聪明,如果让我们来画风,我们也会做的很不错的,你们说是吗?那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画?请你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到课文的最后边。再叫学生来读读自己写下的话。 4.四人小组读课文,分好自己要读的角色,开始读,小组要比赛看那个小组是最读的最棒的小组.5.小组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读.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怎么画风,相信你们再今后的生活中也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勤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做一个有心的孩子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4)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理解三个学生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你们会背有风的诗吗?生背。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激励:知道吗,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老师很把这个有趣的课文读一读,你们想听吗?(老师告诉小秘密:专心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刘老师读得怎么样啊!(……)你们想挑战老师吗?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读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生读师视)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生开火车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课题、说的很完整。)
你们知道吗,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赵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
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陈丹。
陈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哪个小组愿意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指两个台前画。(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举起展示]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还有不懂的吗?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画风之后,心中感想颇多。虽然第一次上语文课,但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第一,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它的学科性,如果想上好一堂优秀的课,必须要体现它的学科性质。第二每门学科虽然表面上无关联,实际上是相通的。第三,不管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思路要非常的清晰,老师本身的积累很重要。通过老师们的评课,让我茅塞顿开,才发现其实要真正的把一堂课上好是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的,也需要用脑思考,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也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是多么的不成熟,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下工夫,多向老老师们学习。从这次教学中也发现了几个存在的问题。
一、科性不突出
语文的人文性没突出来,是这堂课的一个败笔。
语文的学科性可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是整个教学中的灵魂,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把这堂课在大体上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字教学,第二部分是初读课文,第三部分是拓展,让学生创新绘画。在上课的时候,识字部分的教学也分为了两步,第一步是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这是必须会认会读的,这一环节采取了开小火车的方式,第二步就是让课文当中学生必须会认的词语,在这部分中,形式过于单一,就是让学生读,其实形式还可以更丰富一些,比如可以老师讲词语的意思,学生猜老师所讲的是哪个词语,或者是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的词语来造句,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说句子的能力。在初读课文这一部分,只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了课文,只做了表面的工夫,没深入到课文中的精髓,让学生在读课文中去品去思。就好象一根空心的竹竿,不实,从而也要狠狠的反思自己,做事情不扎实,浮在表面,没有深入的去研究课文,只做了表面上的工夫。其实在教这个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把风画出来呢?也可以在他们找出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时,可以在后面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喜不喜欢这三个小朋友,为什么?从而使小朋友去思考,因为这三个小朋友很聪明,很富有想象力,所以喜欢他们,如果这样一引导的话,这个课的人文性就突出来了。
二、语言不够精练
这一点其实也跟本身的积累很有关系,如果自己积累不够的话,脑袋里就没有这个资源。这得还需要多看书,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练,重复过多,词句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其实语文课也可以说是一堂很美的课,老师优美的语句能更加的吸引小朋友,让他们在一种美的感受中学习。
三、评价性的语言不够灵活不够贴切
在这堂课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的可真好”到底他那里读的棒,到底他那里读的好,我都认为这样表扬很抽象,不够具体,也不够美。记得方老师是表扬学生的时候,词句是多么的优美,让学生听了都倍感亲切。“你的脸蛋就象一个红红的苹果”,在我的脑海中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想其实这也跟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以后还要多学多看。
四、拓展部分,形式太多于单一
在本堂课最后的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风。小朋友的想象里真的非常的丰富,感觉他们的脑瓜里藏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小朋友们画完之后,就让他们把自己的画拿到台上展示。其实在这个部分可以增加一个说一说的环节,“风是…,风藏在…了。”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画,再用这个句型说句子,既可以展示他们的画,又可以让他们练习说句型,也为他们以后的作文奠定了一个基础。其实这也跟自己的没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要上好一堂课,每个细节都要抓好,要落到实处。还要多想,多比较。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重点、难点
1、在自读自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好文中小朋友的对
话,领会小朋友的创意。
2、体会文中小朋友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课件、文中三位小朋友的画。学生:观察有风时事物的变化、卡片、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教师名字,认识“张” “馨”两个字。
二、学习6个生字。1.认读三个人名。(1)介绍新朋友。
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我这位大朋友了,我想再给大家介绍三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们是谁呢?看这儿。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名字(2)叫名字。
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看看他叫的对不对呢?这些字还没学你是怎么认识的?
(3)介绍给大家认识。
这三位小朋友可是我们的新朋友,谁愿到前面来把他们介绍给全班同学认识?
(4)主动打招呼。
①见到新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啊?你想怎样给他们打招呼呢?(指名)
②谁还想跟他们打招呼,给你增加点难度,课件:变化:三个小朋友在右上方,下面是名字这次打招呼你可得看准了,别叫错了他们的名字。
③全班同学一齐跟他们打声招呼吧,再热情点,好吗?
2、同位练读生字卡。
(1)下面请同位两个拿出生字卡片,找找他们的名字,认一认读一读吧。
(2)检查记忆生字。
①赵小艺的“艺”,这个“艺”是哪个艺?
②宋涛的涛,这个“涛”是哪个涛吗?
③陈丹的陈,咱班谁姓这个陈?(耳东陈、阵)
④陈丹的丹,如果要写这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啊?(不能多一点)
三、初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十五课,听好:同位两个一齐读课文,注意要
读准字音,有读不好的词或句子就停下来互相帮一帮,多读几遍。听清楚了吗?
1、通过同位互相帮助,课文中的词和句子都会读了吗?(1)看这儿,出示:谁会读?指名读。
旗杆 gān
忽然
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2)全班同学一起读一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三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课
文讲了三位小朋友干什么的事?
(1)课文读得怎么样?(评议)
(2)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三位小朋友干什么的事?(三位小朋友画风的事)板书:画风
四、读陈丹的话
这“风”能不能“画”出来呢?课文中的陈丹是怎样说的呢?
1、出示: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2、指导读。
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一想陈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
把她的想法表现出来呢。
3、指读。
4、你们听出陈丹是怎样想的了吗?她是怎样想的?
5、一起再来体会着读读这句话。过渡:那么,后来他们画出风来了吗?
四、理解怎样画风。
1、读书画“画风”的句子。
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画
下来。出示: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面前画了一根旗
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再读句子,从哪儿可以看出,小朋友画的就是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教师板书)
板书
旗子
飘
小树
弯 雨丝
斜 风车
转
(2)他们画的风究竟是什么样?想不想欣赏一下他们的作品?出示画面:
他们画得怎么样?
2、指导读出风。(引导抓住重点词来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读书了解到了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的风,然后又通过
抓重点词在句子中找出了风,现在还欣赏到了三位小朋友画的风,同学们,你们能读出风吗?那怎样才能把他们画的风读出来呢?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愿读哪一句读哪一句。
(2)指读(出示画面)
评议:
是啊!只要读好“飘”这个词,风也就读出来了。指读、齐读。小结:就像这样,同学们再读读其他句子。想一想,只要读好哪几个词,风就读出来了?
(3)下面我们三个小队来个读风小竞赛,比比看哪个小队能把风读出来。
3、分角色朗读展示。
(1)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读读2——8自然段,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分角色表演读一读,互相提提建议、指导指导。等一会我们请小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2)小组展示。学生当评委评议。
教师采访:“你是怎样想出这样画风的好办法的?” 小结:对,我们只有这样体会着读,才能读出他们的心情。自己读读试试。
六、谈体会,悟道理。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爱思考动脑具体说说 爱观察
能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现风。
七、拓展。
1、书上的三个小朋友确实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画风的方法,但老师相信,咱班也有很多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让你们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听!风儿已经吹来了。(音效)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你想怎样画呢?想一想。
2.老师问:你想怎样画风?照样子说一说。我想这样画风 :
八、全课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学习不但知道了怎样画风,而且还读出了风,想出了风,说出了风,课后呢,同学们也可以把你想的风,说的风写下来,也可以用画笔画出来,下节课,我们比一比,看谁画风的办法最巧妙,好吗?
旗子
飘
画风 小树 雨丝
斜 风车
转
弯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5、画风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 设计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 设计
1、“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2、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
3、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一、激趣
1、猜谜: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2、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拼音去掉,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显”字呢?(加一加、减一减等)
二、读文
1、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2、学生自由读文。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
4、交流。
5、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4、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5、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6、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三、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三、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书写的4个生字,指名读一读,组词。
2、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3、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并评议。
五、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
板书设计
画风
飘舞的旗子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课后反思
【《画风》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10-04
画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10-17
《贴鼻子》作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7-09
《荔枝》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27
《济南的冬天》教案(七年级教案设计)09-25
《想北平》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10-06
教案设计05-26
古井教案设计05-28
《杠杆》教案设计06-14
鲸教案设计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