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精选8篇)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1

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要,结合高职高专办学的特点,特制定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第一条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保证,是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分为教学组织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过程三部分。

第二条

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标准

1、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各项工作的实施流程清楚,协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无差错。

2、管理制度完善,执行有效。

3、教学文件齐全。根据专业调研分析结论,制订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能根据人才需求及时修订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4、教学调度科学、合理。

5、管理手段先进,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管理水平。

6、服务教师、学生热情周到。

7、教学准备工作周到严密。(包括:教室、教材、设备、仪器等)第三条

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学生管理评价标准

1、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权限明确。各项工作的实施流程清楚,协作配合默契,工作效率高,无差错。

2、按要求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复查,保证招生质量。

3、入学教育严肃认真有针对性,效果良好。

4、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严格规范,奖罚措施明确。

5、学生教育体系完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修养和文明教育。

6、学生就业指导,毕业派遣,跟踪调查细致周到。

7、关心学生,服务热情周到。

第四条 宝玉石加工与鉴定专业教学过程评价标准

(一)理论教学

1、教学态度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不歧视差生。(2)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准时上、下课,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无故缺课。

(3)备课、讲授认真,责任心强,治学严谨,要求严格。(4)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声音洪亮,表达清晰简练,形象生动。

2、教学准备

(1)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制授课计划,准确把握知识体系。(2)备课认真,教案项目全、质量高,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重点难点处理恰当。

(3)授课计划能准确体现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明确,难易适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符合授课计划编制要求。

(4)教材选择,能在教研室进行讨论慎重选择或编写教材(教科书、讲义或参考书),能按大纲的要求选择优秀的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

(5)教师一般能在开学前备好两周课,平时至少应提前一周完成教案。教案能按规定审批。

3、教学内容

(1)课堂容量适中,重点难点处理得当,传授知识准确,概念清楚,内容熟练。

(2)理论联系实际,补充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新技术新知识。

(3)精心组织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内容要设计新颖,具有典型性,准备充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4)作业布置适量,认真批改,要求严格,能做好作业批改情况登记,及时讲评。作业成绩记载准确、规范。

(5)能为学生指定一定的自学内容和课外参考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6)能按规定辅导答疑,并向学生公布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主动、热情、耐心、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与学生的知识程度、能力水平相适应。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能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

(3)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进行互动式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注重能力培养和协作精神培养。

(4)板书工整,演示操作熟练、准确、规范,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5)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5、教学组织

(1)认真填写《教室日志》,规范、及时记录学生出勤情况。(2)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3)课堂纪律好,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无说话、睡觉和干与学习无关事情的现象。迟到、旷课现象少。

(4)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6、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望高。(2)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高。

(3)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课堂效果好。(4)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二)实验教学

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所有教学实验,教学目的明确,合理。

2、实验人员根据任课教师授课计划,制定该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所有实验要有实验指导书。

3、实验前应认真准备实验,预先试作。

4、能严格要求学生。实验前学生要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

5、能认真指导学生实验、监控实验过程、检查试验结果。

6、能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公正合理进行考评。

(三)课程设计

1、选题能依据培养目标,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能运用课程知识进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难度和工作量适中。

2、课程设计任务书规范(包括:设计目的、任务、要求,进程及成绩评定标准),手册、资料准备齐全。

3、能认真指导学生确定合理方案,设计过程指导及时,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创新。

4、学生能积极认真对待课程设计,工作主动勤奋,遵守纪律,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5、认真评阅设计成果,公正合理进行考评。

6、课程设计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择优保留存档资料。

(四)实训教学

1、实训内容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大纲要求,具有实用性,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动手训练。工作量适中。

2、有完整的实训任务书(包括设计目的、任务、要求,进程及成绩评定标准),设备、仪器、资料等准备齐全。

3、实训指导教师理论讲解清楚准确,操作示范标准规范,指导耐心细致,责任心强,要求严格。

4、学生能积极认真对待实训教学环节,工作主动勤奋,遵守纪律,保质保量完成实训任务。

5、实训成绩能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综合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总结及测试等综合进行评定。

6、实训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择优保留存档资料。

(五)实习教学

1、指导教师在实习前按大纲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和熟悉现场情况,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科学规范,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等,并能严格执行。

2、能够进行“职业道德”和“工作岗位职责”教育讲座。

3、实习过程有考勤检查记录和安全措施,能深入现场检查指导,无事故和学生违纪现象。

4、指导实习能坚持“协调、服务、督促、检查、考核和指导”原则,与企业关系融洽。

5、实习成绩能依据学生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表现、实习单位鉴定等进行综合评定。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6、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择优保留存档资料。

(六)毕业设计

1、设计题目能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就业方向进行选择,符合专业知识能力要求,难度适当,工作量适中。

2、毕业设计任务书规范(包括设计目的、任务、要求,进程及成绩评定标准等),手册、资料准备齐全。

3、能认真指导学生确定合理方案,指导及时,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4、学生能积极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主动勤奋,遵守纪律,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5、成绩评定能依据平时表现、评阅意见、答辩效果、设计成果综合评定,客观公正,严肃认真。

6、毕业设计工作完毕后,能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第五条 本办法由学院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学质量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1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历史沿革

现行的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教学理论, 其主要探讨的是“如何上好一门课, 怎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程序才是一门‘好课’。”“一堂好课”的要求曾经对提高我国课堂教学质量, 规范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一评价标准有明显的重教轻学倾向, 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 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地位。20世纪80年代, 西方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传入中国, 根据一定的评价量表对课堂教学评分, 并对评分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客观, 然而, 因其对课堂要求的统一管理, 凸显了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僵化倾向。

当前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两方面内容:在评价策略上, 多数评价标准是将小学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逐级分解, 并进行比对分析, 直至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 (尤其是教学结果质量) 评价标准;在评价内容上, 则将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等要素, 依据每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确立评分标准。然而, 当前通行的评价标准仍存在模糊评价、印象评价、结果评价与直觉评价的缺陷, “他评”的评价方式难以使评价标准自觉变为被评价者自我调节的内在标准。

2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内涵新探

如前所述, 以往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多以结果质量为核心, 导致片面教学质量观盛行。然而, 在教学质量的构成中, 教学过程质量更应被关注。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主体内容, 而教学结果是教学过程的结果, 教学过程质量理应居于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 在小学教学的研究领域中, 对教学交往问题、教学主体性问题、教学认识的社会性问题等均有丰富的研究成果, 极大充实了基础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时间构成、师生角色及课堂互动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对教学过程质量的认识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即以教学过程质量为研究重点, 认为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应主要关注教学过程质量, 即一堂课应如何展开及其展开的质量状况。

3 以教学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在整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中, 教学过程质量处于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应成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教育理论推崇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 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基础教育阶段, 更是培养小学生认识与感知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并建构基本的知识结构的重要阶段。体现学生主体性, 并以过程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强调以下几方面。

3.1 学生主动参与标准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是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 并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标准, 不仅应考量学生本身的活动能力与主体意识, 也要考量教师的教学理念, 及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空间与时间, 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3.2 学生合作学习标准

小学课堂的学生活跃度较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 关注学生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交往互动中体现出来的群体人际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操作、交往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并引导学生积极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3.3 鼓励创新标准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提出疑问, 主动质疑,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并努力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新的乐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 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如今, 我国小学教育深化发展的重点已由推广普及办学规模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建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教学质量评价理念与方法主要集中在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以及教学结果质量的监控上。而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索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的新维度, 以教学过程质量为核心的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以期为现行教学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教学质量是小学教学的生命线, 而教学质量评价是抑制或促进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已滞后于新教改的要求。探索新形势下的小学教学质量体系, 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对于提升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风气,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郭铁成.小学生学习策略教学与指导实验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10) .

[2]安源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3]杨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06.

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篇3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过程 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4-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各高校内部均实行了三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学校层面的督导专家评教、内部院(系)督导专家评教、学生评教。评教的前提是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标准,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缺少依据;有标准但标准不适当,也不可能准确地评价教学质量。各校均制定有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但标准比较简炼,不够细化和全面,并且在标准应用过程中,评价者对标准的把握尚存争议。另外,教学形式方面的标准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比教学内容方面的标准发挥的作用更大。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国内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高水平研究文献较少。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例如,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利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3]、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4]、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5]等。以上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阐述的标准仍不全面,并且在某些方面意见不一。本文对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构成进行全面梳理,进而提出制定和推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的对策。

二、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分析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从课前准备开始直到期末考试成绩登记为止的整个过程,包括课前准备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外指导环节、考试环节。狭义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指课堂讲授环节,即从教师进入教室走上讲台开始,到教师下课走出教室为止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是课程教学的具体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文取其狭义。某一学期某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间断的连续过程,一般以两节课或者3节课为一个单元。此处所称课堂教学不包括实验室教学,也不包括学术讲座。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包括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直接标准是指直接反映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标准;间接标准是指通过听课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表达的任课教师授课质量标准。因此,可以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两个角度来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就相应地产生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二者互相联系。

(一)直接评价标准

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评价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

形式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

身体语言应该恰当。恰当的身体语言应该符合五个要求:目视前方,不能看天花板、窗外、脚下;目光发散,不能盯住一名学生看;手势灵活、恰到好处,不能两手不动,也不能动作幅度太大;要在讲台上适度走动,不能趴在讲桌上;教师表情要自然,教态端正,一般情况下微笑示人,不能太呆板、沉闷。

发音应该符合标准。这包括五项指标,即语速、语音、语调、语流、吐字。语速应该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学生感受为准。语音可以高,但不能低,语音高度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够听到为准。语调应该抑扬顿挫,不能把人讲睡着了。语流应该顺畅,语言流利,不能结结巴巴。吐字应该清晰,不能让听众听不清说什么。另外,不能念错字。

内容表达形式应该合格。表达质量有三项指标,即生动性、通俗性、熟练性。生动性是指用令人兴奋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语言具有煽动力和感染力。通俗性是指让学生听明白。熟练性是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而不是照稿念。

板书形式应该规范。这有三项指标,即板书字体、板书设计、题目排列。板书字体应该达到让学生看清楚的程度,而不能太潦草难以辨认。板书设计应该合理,既充分利用空间,又显得整洁不乱。板书内容先后排列应该符合逻辑。

教法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技巧、艺术、方案、办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课堂练习法、实物展示法等。

形式标准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比较直观。形式标准还可以通用,即使教学质量评价专家不通晓被评教师所讲授的专业课程,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评价。

内容标准可以设立五个考察点,即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

知识准确性最为重要,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知识错误,则形式越好,危害越大。有些知识准确与否难以达成共识,因为社会科学有很多内容难以辨别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使得知识准确性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难点。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允许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GDP理论对我国学术界和实业界均产生严重的误导。至今,人们依然崇拜“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网络上、官方报告中充斥着“投资拉动经济”、“刺激消费”、“拉动消费”、“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房地产拉动经济”、“稳定出口”等GDP术语。GDP论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思想毒品,要转变唯GDP的思想观念谈何容易。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需要教学管理者的学术水平高于普通教师。学院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讨论和标准界定,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专家对同行评价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准确性上,让教师的思想观点在原则的笼子内自由飞翔。

逻辑严密性要求教师思路清晰,正确把握和表达教学内容的内在因果关系。例如,教师在讲授“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时,首先应阐述基本理论,强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促使股价普遍性下跌,属于股市中的系统性风险,具有利空性质。同时还指出:不能认为“只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股价指数就必然应声下跌”。在现实中,有时我们会看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信息公布之后,股价指数不跌反涨,但这不意味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信息的利空性质被改变,也不意味着理论脱离实际。然后进一步分析,股价不因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而下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有利空因素,有利多因素;股价上涨还是下跌,取决于利空因素与利多因素何者对股市的影响更大,如果利多因素的正面影响力超过了提高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力,股价就会上升。二是预期心理的影响。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被提前通过小道消息透露出去,股市价格以下跌做出提前反应,而等利空信息公布之后,“靴子已经落地”,投资者反而情绪稳定,敢于做多。换言之,股市已经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利空信息进行了提前反应,一旦信息被公布,其冲击力已经衰减。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楚这种反常现象的内在逻辑。

层次清晰性要求教师讲授的内容有明显和合理的层次。在板书表现形式上,通常将第一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二层次用“(一)”、“(二)”来表达,第三层次用“1”、“2”来表达,第四层次用“(1)”、“(2)”来表达,第五层次用“①”、“②”来表达。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内容本身的层次性。例如,讲金融改革趋势时,讲“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假设这是第一层次。一般教师的讲授内容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迹象(如领导讲话、国家文件、学者分析等)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如果教师的水平更高一些,就可以深入一个层次,即第二层次,分析为什么要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至少要讲清楚三个原因:一是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风险加大;二是民营银行的兴起,国家承担民营银行损失没有合理性;三是银行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包揽不起银行破产损失。如果再深入一层,即第三层次,就是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为什么要鼓励民营银行发展,为什么会允许成立那么多的银行。这样一层一层的剥下去,层次就显得非常清晰了。至于教师能讲到第几层次,就看教师平时的思考程度和“内秀”了。

详略适度性要求教师掌握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要讲透,对于非重点难点要讲得简略一点,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学。

信息丰富性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给学生的有用信息的含量,俗称“含金量”。信息丰富性强要同时满足以下要求:教师提供的信息是多数学生在本堂课之前不曾知晓的;信息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准确无误的;信息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数据、原理、知识、方法等;信息是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信息对学生能产生正能量。

(二)间接评价标准

间接评价标准是指通过教师授课行为之外的参照指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该类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不能反过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因素。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按照毛泽东阐述的认识论和矛盾论观点,学生自身才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内因,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学习质量高低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考核,既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途径。

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指标,一是校内检验指标,二是社会检验指标。

校内检验指标又分为形式指标与实质指标。形式指标包括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听课率。出勤率是指学生到课堂现场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听课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课的时间与课程总学时的比率。从理论上说,不听教师讲课而是靠自学也能成才。但是从学习效率看,正常情况下或称一般规律是听教师授课的效率高于自学的效率。实质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项是对课堂提问回答的正确率;第二项是作业质量;第三项是期中考试成绩或平时测验成绩;第四项是期末考试成绩;第五项是实验室实验成绩;第六项是毕业论文成绩;第七项是参加知识竞赛和能力竞赛的成绩。其中第一至第四项指标的针对性较强,具体反映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五项至第七项带有综合性,反映的是所有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社会检验指标主要是就业状况和发展状况,它反映了一所学校某一专业所有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就业状况包括是否就业、在何种岗位就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如果与专业基本一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习质量与教学质量,但是决定就业状况的因素有很多,不能认为就业岗位与专业不一致就表明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一定差。发展状况是指学生的存在价值是否与时间长度呈现正相关。存在价值表现为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影响力,例如通常认为高级经济师对单位的影响力大于经济师,分行行长对本行的影响力大于分行部门经理的影响力。虽然可以把就业状况与发展状况作为评价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参考指标,但是没有必要因就业率低于某位数而通过行政措施取消某一专业的招生资格。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专业,通过学生的选择来淘汰专业。也不宜将学生薪酬作为考量教学质量的指标,因为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与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口碑。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可分为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其中,直接标准分为形式标准与内容标准。形式标准可以设立身体语言、发音、表达、板书、教法等五个考察点。内容标准可以设立知识准确性、逻辑严密性、层次清晰性、详略适度性、信息丰富性等五个考察点。间接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以上标准中,对知识准确性的判断难度最大,只有与课程相关学科的专家才有资格对知识准确性做出判断。事实上,同行专家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各高校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推行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由各高校二级学院下设的教研室或者课程小组制定针对某一门课程的直接评价授课内容的标准。内容标准不固定,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其内容评价标准往往带有时代特征。内容标准难以跨学科统一,所以必须“一课一标”,体现差异性,并允许各校有自己的特色。内容标准需要专家认定,所以适合于采用教研室或课程组讨论决定的方式制定标准。

二是由各高校制定全校统一的直接评价标准中的形式标准,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高等教育界统一的直接形式标准。形式标准比较直观,又可跨学科通用,受专业限制较少,所以形式标准本身可以标准化或称格式化。形式标准比较稳定,可以多年保持不变。形式标准虽然统一,但是在正式公布实施之前还需要由广大教师进行讨论,统一认识。例如何为互动,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三是摆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要辩证分析学生与教师各自的作用,实事求是,分清学生与教师各自在教学质量中的责任,使课堂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上。

四是合理使用间接评价标准,提高间接评价标准的优化程度。应取消学生给任课教师评分的做法,改为由任课教师主动问卷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不记名)。这既可让教师放手加强课堂管理,又能让教师知晓自己哪些方面有不足,如何改进、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广“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精细化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中的作用。如果不得不进行大班授课,则不宜对教师批改作业做出硬性要求。期末考试应该尽量选择开卷,试题与开卷形式相对应,增加理解型试题。应该降低就业率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不再将其作为下达招生指标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2] 刘春花.益相关者视角中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21-23.

[3] 刘志军.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35-41.

[4] 邓启华.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J].教学与管理,1992(4):57-58.

[5] 付明.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J].经济师,2010(5):133-134.

临床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篇4

临床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分 扣分标准 入院护理20分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并通知医师 4 做不到扣4分 负责护士应在30分钟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器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4 一项做不到扣1分 护士长应在2h内至患者床前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了解需求 4 做不到不得分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重及身高危重患者直接入病房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完善记录 4 做不到扣4分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清洁护理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4 做不到不得分 住院期间护理60分 责任护士分管病人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诊断、职业、文化、家庭状况、饮食、治疗、护理、心理状况 10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10 做不到不得分 护理措施符合病情需要并落实到位 5 做不到不得分 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病人体位舒适与医嘱符合 10 做不到不得分 各种管道通畅标识清楚妥善固定放置合理更换及时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药物过敏者有明显标识 10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危重患者及活动不便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有专人陪护并备相关抢救 设备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并能基本依从合理饮食、休息、用药等相关干预措施 5 做不到不得分 应急能力 10分 病区有专科疾病急救流程 5 做不到不得分 每月有应急能力培训与考核 5 做不到不得分 出院护理10分 出院指导有针对性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与活动、服药和治疗、随诊与复诊等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做好出院登记完善出院护理记录整理出院病历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完善备用床干净整洁 2.5 一项做不到扣0.5分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参考标准 篇5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参考标准

本标准用于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评价内容包括与论文相关的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六项,每个项目分为四级,即A(优,分值为权重分×1)、B(良,分值为权重分×0.8)、C(合格,分值为权重分×0.6)、D(不合格,分值为权重分×0.5)。每个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满分为10分。

1.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对调查所得事A.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查阅,通实和数据等的综述(权重分1.5)

过本人独立、深入的思考,做出全面、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清晰地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广,调查方法科学可靠,结论正确。

B.对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查阅,通过本人独立、深入的思考,做出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调查方法科学可靠,结论正确。

C.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做出较为准确的归纳,并用准确的语句加以陈述;调查的样本覆盖面较广,调查方法科学较可靠,结论正确。

D.文献阅读太少,没有个人的思考,而是拼凑资料上的语句;没有认真的调查,或调查很随意,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2.学术水平与创新/对问题发掘和认识的深度(权重分2.0)

A.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全面的认识,掌握得很准确,理解正确;对问题的探讨有独特的视角,立意新颖,发掘事实有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B.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掌握准确,理解正确;发掘事实有一定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较为准确,理解正确;发掘事实有一定深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D.对相关知识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没有自己的见解。

3.论证能力/论述水平(权重分2.0)

A.立论正确、新颖,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论述严密、正确,逻辑性强。

B.立论正确,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论述完整,连贯,逻辑性较强。

C.主题较为突出,论述完整,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D.主题不突出,论述不完整,缺乏逻辑性。4.论文撰写质量(权重分1.0)

A.论文的结构完整、严谨,格式完全合乎规范。

B.论文结构完整,格式合乎要求。C.论文结构完整,格式较为合乎要求。D.论文结构不完整,格式不合乎要求。

5.语言使用情况(权重分2.0)A.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汉(英)语(英语专业运用英语,下同),利用汉(英)语不同句式的特点增强论文的表达效果,语言流畅、自然,文体色彩恰当。

B.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汉(英)语,语言流畅、自然,文体色彩恰当。

C.在论文中较为正确地使用汉(英)语,语病很少,语言自然,合乎规范。

D.语言使用上语病较多,不合规范。

6.答辩情况(权重分1.5)A.对论文的陈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回答问题针对性强,回答准确、简洁;做出的说明清楚、正确;汉语流畅、自然、正确。

B.对论文的陈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回答问题针对性较强,回答准确;做出的说明清楚、正确;汉语流利、自然、正确。

C.对论文的陈述条理较为清晰、重点较为突出;回答问题准确;做出的说明较为清楚、正确;语言自然、较为正确。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6

(月份)

评价指标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评分

一、科室管理(50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否定或倒扣分(做到打√,做不到打×)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及分类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师告知与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分。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的酌情扣分。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酌情扣分。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区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区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二、门诊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100分)

1、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1、科室严格执行门诊医疗工作管理相关规定,服从门诊部统一安排。

未按规定执行者不得分,不服从门诊部安排者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门诊医师按时上班,坚持专家/专科门诊,不套排,不随意停诊,不随意顶替,更不允许进修生、培训生、实习生单独上门诊。

发现不按时出诊,套排,顶替者不得分。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门诊会诊制。

未严格执行者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对门诊医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有具体的监督措施。

无监督措施不得分,监督措施不到位者视情况酌情扣分。

5、做好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有突发意外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物品配备)。

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6、医师以上职称门诊所占比例≥60%。

未达比例者不得分。

7、在病人外出检查未归时,医生不能擅自离岗。

发现医师擅自离岗者不得分。

2、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1、门诊病历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2、门诊处方及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和报告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1、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及时准确并有登记。

未及时上报疫情者不得分。

2、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未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酌情扣分。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未执行好消毒隔离措施,酌情扣分。

4、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

未做好无菌操作,酌情扣分。

4、口腔专科门诊管理规范。

1、口腔门诊标识清楚,专业布局合理。

未按相关要求执行不得分。

2、严格执行口腔科疾病诊治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未按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得分。

3、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未按《办法》执行不得分。

4、做好门诊口腔病人出现突发意外事件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完整抢救药品、药品准备。

无相应预案及措施不得分。

5、口腔专科病例书写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不符合书写规范酌情扣分。

三、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医师、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服务。

1、病区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未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不得分。

2、普通患者入院后由当班医师和护士接诊,并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初步诊疗和护理计划,并在2小时内执行。

未在规定时间内执行的酌情扣分。

3、危急重病人入院后当班医师和护士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立刻通知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处置病人,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立即执行。

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药物、手术、康复)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1、普通病人应在48小时内有主治医生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医师评估结果及诊治方案,并逐步实施。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

2、危重病人应成立相应抢救小组,并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担任组长,随时记录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成立抢救小组的不得分。未随时对病情变化进行记录的酌情扣分。

3、在72小时内不能确诊的患者,科室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确定诊治方案,并加以实施。

科室未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的不得分。

4、急诊手术必须请示主治以上医师,查看病人确定治疗方案,方能执行。

未按规定执行的不得分。

3、应用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应用临床路径使诊疗流程标准化。

1、根据病人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诊疗路径,根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无诊疗路径的不得分,诊疗次序混乱的不得分。

2、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别是核心制度必须落实。

1)交接班制度:实行晨交班制,每日应有值班医师与当班医师对病区患者进行交接,并有记录。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应实行床旁交班。

2)查房制度:入院2小时内应有住院医师查房,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查房,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查房;住院医师上、下午各查看一次,危重病人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3天至少查房一次,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对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制度:择期手术应进行术前讨论;对于疑难、复杂等可邀请相关科室参与,应在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下进行。

5)手术分级制度:病房严格执行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制度管理。

6)会诊制度:急诊会诊随请随到,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平诊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科室应安排主治以上职称医师会诊。

7)转科、转院制度:需转科患者,应有转入转出记录;转入科室应按新入院患者标准进行处置;精神类疾病或特定传染病需转外院治疗患者,需经医务科同意执行。

8)临床用血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达到卫生部要求;输血前患者应签署用血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输血前检查;血袋必须及时回收;输血应有记录。

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病例,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未能落实相应核心制度的,视其情况发现一条未执行该项不得分,对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1、严格执行病历的时效性。应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要求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一周内完成死亡讨论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连续三天有病程记录。住院病程满一月需进行阶段小结。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记录的,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严格遵循病历的真实性,如实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病情变化。严禁出现电子病历复制及提前书写病历等不良事件,严禁伪造病历。

一旦出现伪造病历,提前书写病历,电子病历复制的均不得分。

3、严格执行卫生部病历的相关规定,妥善保存病历,不泄密。

出现泄密或相关病历资料遗失的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5、加强医患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1、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的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有记录。

无相关记录者不得分。

2、特殊检查、治疗及用药患者及家属应有知情权,并签知情同意书。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四、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200分)

200

1、加强病房管理工作,为病员提供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的就医环境。

1、病房环境整洁、安全、秩序良好。

病房环境部整洁、秩序不好扣1分;存在安全隐患扣1分。

2、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表整洁,监护室护理人员职责分明,分床到位。

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

3、护士长管理到位,工作有计划及总结,资料记录规范。

无工作计划及总结各扣2分;护士长资料记录不规范或记录不全各扣1分。

4、物品放置规范,标识、标牌醒目。

物品放置不规范扣1分,物品放置与标识不符扣1分;标识不清扣0.5分。

5、病房设施、设备性能良好,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病房基础设施、设备不全扣1分;设施、设备性能不好,不能确保使用过程中安全扣2分。

2、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各类疾病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转入、转出监护病房有记录。

1、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按要求组织学习,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建立护理常规及时,护理常规有补充、有修改,体现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持续改进。

未按要求组织学习的每项扣0.5分,护理常规建立不及时扣0.5分,无补充、无定期修改的酌情扣0.5分。

2、护士知晓相关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询问3名护士,上述内容掌握不全每人扣1分。

3、护士落实护理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查看,落实有缺陷各扣1分。

4、护士有效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核心制度,监护室有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流程。

现场查看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的情况,未落实扣1分,落实有缺陷扣0.5分。

5、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按工作质量标准落实到位。

现场抽查3名护士,执行有缺陷每人扣1分。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达100%。

1、科室有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措施有落实,有记录。

科室无相关培训及考核计划的每项扣1分;无培训、考核原始资料扣1分;记录不规范扣0.5分。

2、“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合格率大于100%。

现场抽考护士“三基三严”情况,1人不合格扣1分。

4、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根据病人的病情级别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的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临床护士实行分床护理,责任护士工作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未实行分床护理的不得分,未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或不充分的酌情扣0.5~1分。

2、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实行告知义务。

抽查3名患者,不知道责任护士的每人扣0.5分;未落实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工作制度的酌情扣05.~1分;对患者隐私保护落实不到位扣1分。

3、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落实,记录规范。

抽查3名患者,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每一例扣1分。

4、床单元整洁、平整、无渣屑,物品放置规范,不杂乱。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5、病人衣着整洁,“三短六洁”落实到位。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6、各种管理清洁、通畅,固定妥善,管道有标识。

抽查3名患者,一项未达到要求扣1分。

管道护理未落实扣0.5分,未标识扣0.5分,未达到有效引流扣0.5分,固定不妥善扣0.5分。

7、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等情况,能正确指导或协助病人采取各种标本。

抽查3名护士,未达到要求每人扣1分。

8、根据医嘱及病情开展分级护理服务,护理级别实施与医嘱护理级别相符,按照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对病人实施护理服务。

抽查3名患者,护理级别与医嘱不符扣0.5分;未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对患者实施护理各扣1分。

9、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检查术前健康指导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情况。

抽查3名患者,未落实的各扣1分;落实不到位各扣0.5分。

10、各种特殊检查护理措施到位。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人扣1分。

11、每月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

无自查原始资料扣1分,对存在问题无分析、无改进措施和效果评价扣2分,无记录扣1分。

5、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器材的管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1、病区、门诊的抢救药品、器材齐备,抢救车中药品器材、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氧气枕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一项扣1分。

2、抢救车实行专人管理,物品、药品定位放置,数量固定,补充及时。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每一项扣1分。

3、急救药品保存规范,无裸装,无变质及过期,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

急救药品过期、变质不得分;未按要求固定基数、未做到班班交接及交接无记录每 一项扣0.5分。

4、保证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能正确操作。

抽查3名护士,未达到要求各扣1分。

6、加强护理缺陷管理,制定并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

1、病区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重点包括输血反应、用药错误、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

无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的不得分,不符合要求的各扣0.5分。

2、制定预防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程,不良事件报告率100%。

无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上报制度及流程的不得分;隐瞒不报者不得分。

3、护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执行医嘱,有签名、有登记。

抽查3名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每人扣1分;医嘱漏执行扣2分。

4、毒麻药基数固定,专人、专柜、加锁管理,交接班记录及时,未用完的毒麻药品有销毁记录,空安瓿回收。

未按规定要求管理不得分;交接记录执行不到位扣1分。

5、药品分柜放置,标识明确;药敏标识规范、醒目,高危药品有红色标示。

药品混装、裸装各扣1分;药敏标识不规范扣0.5分;高危药品无红色标识扣1分。

6、保证对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实施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危重病人有护理常规,措施要具体,检查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操作是否正确、迅速、有效;对危重病人是否实行床旁交接;对有坠床危险的病人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悬挂警示标识。

对高危患者未进行风险评估扣1分;无警示标识扣1分;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患者发生烫伤、坠床、非难免压疮不得分。

7、输血前核查制度,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过程实施监测并有记录。

执行有缺陷的每项扣0.5分。

7、按照医嘱要求观察病情,根据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规范记录。

1、护理计划及时落实到位,措施有针对性。

1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1分。

2、体温单填写规范,记录完整。

体温单填写不全每项扣0.5分。

3、医嘱处理及时,查对认真,记录规范。

医嘱处理不及时扣1分;未做到班班查对扣1分。

4、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完整,重点突出,能体现专科特色,记录要具有连续性,频次符合规定要求。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8、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护士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并有效实施。

抽查3名护士,不熟悉上述内容或执行有缺陷每人每项扣1分。

2、护士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护理活动。

执行有缺陷发现一次扣1分。

3、护士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坚持“七步” 洗手法,定期接受手卫生监测。

洗手不规范扣0.5分;手卫生监测不合格扣2分。

4、各种消毒监测达标,资料齐全,记录完整。

监测未达标不得分;资料记录不全扣1分。

5、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包装完整,专柜放置,无过期及破损。

无菌物品及无菌液体过期不得分;放置不规范扣0.5分。

6、使用中的消毒液有监测,有标识,无过期。

消毒液过期不得分;监测不合格不得分;标识不清扣1分。

7、用后物品处理规范。

用后物品处理不规范扣1分。

8、垃圾分类存放,锐器有专门容器收集,处理及时。

垃圾存放不规范扣1分;处理不及时扣1分。

五、患者服务与持续改进(50分)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

1、应尽力保证本专业患者从急诊、门诊到住院、出院及健康教育和随访具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3、患者对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等具有知情权。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与益处、费用和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具有知情的权利,患者及家属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的权利。

不尊重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知情权,违背患者或法定代理入意愿或选择,不得分。

2、科室具有告知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真实病情及诊疗方案的义务,特殊检查,治疗和用药应签书面“知情同意”。

无相应知情同意记录的不得分,无患者或患者法定代理人签字的不得分。

3、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宗教信仰。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3、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

1、科室应建立投诉渠道,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投诉纠纷,并有记录及整改意见。

科室未建立投诉渠道,无相应记录及整改意见不得分,记录或整改意见不完善酌情扣分。

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与沟通。

1、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信仰、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

不尊重患者价值观或信仰,遭到患者或法定代理人投诉,不得分。

2、科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和指导,支持其参与诊疗活动。

未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教育或指导,不得分。

5、就诊环境管理。

1、科室应尽力向患者提供清洁、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环境脏乱,遭到患者投诉者不得分。

2、保护患者的隐私。

泄露患者隐私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6、患者评估。

1、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管理。

无患者病情评估不得分。

2、患者评估的结果应在住院病历中有记录,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住院病历中无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酌情扣分。

3、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填写评价表一式两份,一份存科室,一份交医务科。

六、患者安全目标与持续改进(50分)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

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未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分,不足3种识别方法者酌情扣分。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应与患者或其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得分。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实施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有效手段。

患者无腕带识别标示不得分。

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术前准备工作部充分酌情扣分。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无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的不得分。

3、严格执行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度的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无相关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不得分。

3、提高用药安全。

1、病区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未上报不得分。

2、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4、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

2、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3、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5、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1、病区应有警示标识和语言提示等,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

无相应警示标识不得分。

2、建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措施,并有处理流程或预案。

未建立相应报告制度与措施不得分。

3、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无相应评估与报告制度不得分。

4、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压疮护理。

出现不良后果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6、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1、医护人员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未主动上报安全(不良)事件造成不良后果视其情节轻重酌情扣分。

2、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未对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3、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等有创检查和治疗前及药物治疗时。

未进行该项目时酌情扣分。

七、医院感染防控与持续改进(100分)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不得分。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

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掌握非限制类抗生素、限制类抗生素及特殊类抗生素使用指征。

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视其情况酌情。

2、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和治疗性使用原则。

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酌情扣分。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必须符合卫生部要求。除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性泌尿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可以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外,其他感染需使用氟喹诺酮时必须要有病原微生物支持。

违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要求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4、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标准”。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应预防使用抗生素,术中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应追加一次抗生素,术后按照手术切口使用抗生素,I类切口不使用或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II类切口48小时内停用抗生素,III类切口抗生素使用3至7天内停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选择参照卫生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执行。

每月抽查30份围手术期病历,发现一份不合格的扣1分,扣完为止。

5、积极开展病原微生物的送检及培养,特别是血、尿、便、痰或其他体液。

未开展送检及培养的不得分。

6、积极配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检测,服从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工作要求。

不配合医院耐药菌监测的不得分。

3、病区院感防控

1、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

未严格执行相应技术规范的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2、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符合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管理符合规范。

未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执行的不得分。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等应在诊室或病室换药,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未按操作要求的不得分。

5、特殊感染病人需进行隔离。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所致的各项措施。

未严格执行相应措施视其情况酌情扣分。

7、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

未对耐药菌感染实行监控不得分。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及污水分类管理,标识清楚。

未严格执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得分。

4、门诊手术院感防控

1、设置独立的手术操作间,区域划分符合要求,标识清楚,环境卫生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手术操作间人员,设备实行专人专管专用。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2、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药械的管理符合规范。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4、实施手术操作前必须进行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实验室符合检查。

未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不得分。

5、手术器具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未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灭菌不得分。

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及污水分类管理、标识清楚。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口腔诊疗院感防控

1、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未按《规范》执行不得分。

2、三区划分清楚,标志清晰、流程合理;进出通道分离。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4、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未按规定执行不得分。

6、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有记录。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未按规定进行检测不得分。

7、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职业防护工作。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

6、教育与培训。

1、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培训每年不少于4学时。

每年抽查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培训记录,未参加培训的不得分,培训次数不足的酌情扣分。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7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方面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要求也不断增多;另一方面, 每年上升的毕业生数量, 也加重了“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当前, 社会中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竞争正在逐步加强,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院的声誉与实力, 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势在必行。

一、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意义

(一)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 对各式各样的人才的需求不同, 高职教院校在面对社会不同的人才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标准, 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做出与时俱进的变革, 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 向社会培养对口的职业化人员。教学质量的高低确定了培养的人才等级, 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将工作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 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重点都是不尽相同的, 职业院校与一般的高等教育院校不同, 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为目的。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可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吸引生源的同时又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应性人才。学院在突出办学特色中可以加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同时有倾向性的向相应行业培养优秀学员。

(三) 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针对社会所需, 将社会需要的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学生步入社会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打破学生专业不对口, 技术能力不到位, 行业情况不清楚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应当具备向学生输送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作用, 使得通过标准考核的学生在与其他学院学生相互竞争中具有更高的综合实力, 这样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相应的缓解了社会中的就业压力。有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也是一股推进社会进步不可小觑的力量。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原则

(一) 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重点, 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心, 学生面对社会需求时就更具竞争力, 在同行面前也更有优越性。高等职业院校在针对学生就业时作出的评价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为原则。

(二) 建立立体多层次评价标准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学质量的评定不应该以单一的就业率为准则, 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 学生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等级, 就业能力的高低, 职业能力的全面性, 学生岗位晋升率以及工作稳定情况都是教学评价的内容。单一的评价某一方面不能够做到对教学质量的把控反而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失败, 浪费国家人力, 物力和教学资源。因此,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建立起来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该是涵盖教学多方面的立体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标准。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

(一) 较好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的职业能力, 并不仅仅是局限某一行业的某一特定技能, 较好的职业能力是包含多方面的能力, 就好比职业特定能力, 行业通用能力, 跨行业能力。学生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基础能力, 然而, 学生步入社会面临的是无数的职业岗位, 在同行业之间需要具有同一行业通用的职业能力, 在跨行业工作时需要跨行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同时也应该跟随时代脚步拥有终身学习能力, 独立自主能力, 互助合作能力, 抗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全方位的能力学习培养才能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中不断前进。

(二) 良好的职业素质。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在的就业竞争中, 企业和社会不再单一的考察应聘者的职业技能, 人品素质也成为关注的一大重点, 其中良好的职业素质一定程度上也是成功就业的关键要素。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同时要求学生全面开发自己的才能, 做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三) 较强的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要求学生拥有必要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于职业技能在未来社会的掌握程度, 学习能力也决定着学生的工作前景。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不被后人轻易超越, 因此, 学习能力的培养就不得不成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一。

四、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有利于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促使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定位及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在一些职业院校中已经产生了突出的效果, 值得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衍安.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 2010, 5.

[2]吴亚萍, 任爱珍.基于学生-学校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 2009, 2.

[3]任君庆.就业导向与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改革[J].职教论坛, 2004 (6) .

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体系;标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内涵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快转型,培养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校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并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计划。然而,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够到位、不同专业评价标准难以得到得到统一等原因,校外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笔者通过研究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探索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内涵式教育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已初见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实践育人机制仍有待健全,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社会配合度不够的问题,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锻炼成长的机会和渠道不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政策措施发挥效应不明显

为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教育部或联合其他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但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发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应用型高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合作还不系统和深入,主要表现在合作协议未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成立合作组织机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双方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等。同时,产学研合作双方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与运行体制,彼此联系不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很难搭建,从而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宽泛,实践计划制定与实施也难以有效开展,日常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实践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对校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广泛调研经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对校外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校外实践教学在组织领导、计划实施、过程监控、效果评价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监管,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也存在着高校对应用的认识不足问题。有些高校认为,合作教育只是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本科高校校外实践仅仅是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工作状况的了解。因此,有些高校的校外实践只是组织学生到一线参观,或做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无实质性的提高。

(四)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样,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因素,校外实习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和评价。

二、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校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延伸与提高,其培养方案和计划的研制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为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监控。

(一)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决策机制

合作双方要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义务,成立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产学研用工作组,负责指导、组织、计划、协调和监督,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和平台,加强双方双能型人才的互聘与交流,组织产学研用工作计划的研制和实施,定期召开合作工作总结会议,加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指导,实施实践教学评价与监控,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得到广泛重视。加强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建立科学和可操作性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应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2.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建立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实践教学质量效果方面来进行评价(见图1),要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养成能力等,即通过校外实践教学体现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与开发、实际操作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体现学生在创新开拓能力方面的情况,体现学生在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对校外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考核、过程监控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与监控、考核与运用等方面的情况。

在评价方略方面(见图2),要包括学生、指导教师、校内专家、实习单位、社会等多方位评价,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工作和效益的评价。

三、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

为了客观公正地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需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要求,设计出不同评价主体所对应的评价指标内涵与标准。例如,校内专家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要从基地建设与管理、实习条件与保障、实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见表1),体现对校外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每项内容都包涵若干个对应的观测点和评价标准。例如,实习过程包括实习工作计划、教学文件、实习日志及过程材料、过程监控与考核、工作总结与改进措施等。同时,注意各类评价内涵与标准的建立既要兼顾所有实践环节,又要体现出同一环节不同评价主体的观测点和标准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实践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在制订校外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应用型转型发展、专业发展、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案例,不断健全评价环节和完善指标内涵,确定不同评价主体在整个评价中应占据的权重。例如,社会评价一般由用人单位在学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客观评价,因此,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期综合评价时,社会评价部分可以参照上届评价结果,并适当降低其权重或暂时不考虑,后期评价时再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在实践工作结束后,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要及时组织评价,一般来说,力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各教学单位要根据不同方略评价情况以及评价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和梳理,并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修正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以利于更加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应该说,不同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过程应该有所不同。

四、总结

上一篇:写建议书给老师下一篇:关于方便面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