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培训(精选8篇)
圆满结束
2018年10月20日下午,由群杰印章研究院主办的《从法律角度谈施工企业风控管理培训班》在南京明发国际大酒店圆满结束。群杰物联科技总经理朱杰先生、法匠总经理魏迪先生、群杰印章研究院咨询顾问刘海东先生以及来自南通三建、江苏建工、龙信集团、大地建设、江苏双楼、鲲鹏建设、绿地城建、山东诚祥、上海建伟律所等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培训。
群杰物联科技总经理朱杰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精彩的致辞。他指出,群杰印章研究院旨在搭建一个学习、分享的平台,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分享、咨询解答、专家指导等服务,让参与的企业能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发展。
1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的约束条件
1.1 培训内容标准不一
卫生法律法规内容庞杂, 由10部法律、30多部国务院的条例和100多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章组成。按照一般的学理分类, 卫生法律法规属于行政法范畴, 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规范、政府在医疗卫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其中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规范既包括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行为规范, 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提供者———卫生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作为培训对象的住院医师, 他们最需要了解的是他们自己该如何依法行医, 即他们只要了解医师行为规范对他们的具体要求就够了。这就为培训内容的进一步精简确定了标准, 因此将卫生法律法规缩小到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行为规范, 再到卫生技术人员行为规范, 最后限定于医师行为规范即可。
1.2 内容侧重点不正确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都已经从医学院校毕业, 通常已工作一段时间, 甚至工作了好多年。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 各学校基本都会开设法律基础、卫生法学等课程。法律基础粗略介绍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基本内容, 使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了解;卫生法学则系统介绍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母婴保健法以及医疗损害赔偿法等内容。经过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学员已经了解了相关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因此再培训时, 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改变。
1.3 培训课时少
无论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全科医生培训, 卫生法律法规部分都是4课时左右。如果介绍具体法律制度, 卫生法律法规中的任何一部几乎都要4课时, 假使进行学术探讨, 4课时至多只能探讨两个主题。因此, 在4课时的时间内, 到底是要宽泛地介绍卫生法律法规, 还是有选择地介绍一部或者几部具体的法律法规, 甚至仅仅围绕一个主题深入研讨,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方法的规范化
2.1 案例引导
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学员都已经从医学院校毕业, 且通常也已工作一段时间, 甚至工作了好多年。在医学院校期间, 学员已经系统学习过卫生法律法规, 已经了解了相关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 可以通过案例介绍, 引导学员回顾具体制度规定。如宿州眼球事件、医生在家接诊非法行医事件、非典时拒不接受隔离治疗事件等。通过这些实际案例, 引导学员复习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制度等。
2.2 课堂讨论
我国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相对滞后, 诸多制度不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都在逐步修改中。接受培训的学员都已从事临床工作, 对某些制度的优劣有相对客观的判断, 也更可能提供有价值的评价意见。因此, 结合具体案例, 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讨论某一重要制度, 不但有助于学员更好地理解该制度, 也可能对今后卫生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帮助。
2.3 兼顾制度出台背景
调查发现, 学员通常知道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 如医师执业前要完成注册、发现法定传染病要报告等, 但对于为什么这样要求, 学员往往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3], 正因为不了解, 有些学员往往较为抵触。而国家出台的每项制度, 都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某些问题, 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医疗服务市场化政策背景下的产物。学员只有了解了历史背景, 明白某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后, 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自愿地执行该制度, 从抵触转变为依从, 从而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的目标、方法、内容再探讨
综上所述, 应将住院医师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目标、方法及内容做如下调整。
3.1 培训目标
掌握:医师执业注册、定期考核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报告制度, 告知制度;熟悉:医师在传染病、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 非法行医行为的主要类型, 违法行医的法律责任;了解: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出台背景、各部法律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2 培训方法
由于培训对象对上述制度已有初步了解, 因此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学员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理想的培训方法是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融入法律法规的要求, 但现阶段还难以做到[4]。在现有条件下, 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主, 适当辅以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 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相关制度。
3.3 培训内容及课时安排
医师执业注册、定期考核制度 (1课时) 。重点介绍医师资格考试与执业注册的区别以及注册事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以及其对医师执业的影响, 总结非法行医的主要类型, 探讨执业注册制度的完善建议。
首诊负责制度 (1课时) 。介绍首诊负责制度的出台背景、首诊负责制度的具体要求, 讨论首诊负责制度对医师行为的影响。
报告及告知制度 (1课时) 。介绍卫生法律法规对医师报告义务的具体要求, 包括传染病、医疗事故、患者非正常死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不良反应、职业病等, 重点介绍具体哪些事项应该报告、向谁报告。介绍告知制度与知情同意制度的联系及区别, 重点介绍何时向何人告知、何时需要书面告知。讨论现行告知制度对医师行为的影响, 提出对现行制度的完善建议。
医师的其他义务及法律责任 (1课时) 。介绍医师宣传教育、保护患者隐私、出具医疗文书、服从政府调遣等义务, 简单介绍医师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培训, 培训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医师日常应用的法律制度为主, 详细介绍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二要兼顾制度背景及制度效果评价, 以增强培训对象对具体制度的依从性。具体内容应包括:执业准入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报告及告知制度、其他义务及法律责任。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杜鹃, 郭爱民, 路孝琴,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 2009, 23 (3) :9-11.
[2]石景芬, 王星月, 王旭阳.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1) :36-38.
[3]唐檬, 陈英耀, 刘文彬, 等.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 (11) :56-57.
关键词:劳动者;企业职工培训;税收
一、概述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针对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特别是普通职工之间订立的合同,普遍存在着合同格式化、定型化的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特点,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方面的原因。在与众多普通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企业发现这种情况订立的合同,重复率非常高,交易频率也非常高,几乎成为了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例行工作事项,因此,企业在合同内容确定方面主要采用制定统一固定条款。这样一来,劳动者极少甚至根本没有选择权,而且企业可以掌握非常大的控制权。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节约交易费用,减少缔约成本,增进效率。所以企业采取简化缔约程序的手段与劳动者订立合同。
第二,劳动者自身原因。作为劳动者,特别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因为自身技术知识能力非常有限,能够从事的工作、工种也非常有限,这造成普通劳动者处于劣势地位,对于企业的依附性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低下。
第三,法律对于保障企业职工培训立法不足。我国法律对于企业职工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等一些法律当中,但大多数都是鼓励性表述,缺少惩罚性规定,使得企业即便设立了用于职工培训的基金,最终也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对企业职工培训贡献较少。
二、我国关于企业职工培训现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有专章规定职业培训制度,共四条,分别从发展目标、政府支持、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方面进行了规定。规定非常模糊而且笼统,没有具体明确的权利义务等的规定。
1996年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级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都对企业职工培训进行了规定。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意见》中,详细说明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方式,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并且对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都提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但大多数都是鼓励性表述,缺少惩戒性的法律约束。同时,其中有的规定表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由企业支配,国家并不干涉经费的使用。这使得这些规定的规范作用明显减弱。有些地方法律法规在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细化后,出现了对于同一条款不同理解的情况,致使不同地方性法规针对同一条款细化后的规定不同
三、我国企业职工培训之不足
首先,我国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分散,政府未能有效起到监督作用。我国目前企业职工培训管理模式主要是教育局、劳动局、工商局和众多社会团体分头管理,这导致我国政府在企业职工培训方面出现重复和割裂现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根本。
其次,因为监管不足和企业自觉性不高,导致培训投资不足。中国各类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除职能错位举办子弟学校和政治任务性质投资助学外,真正用于员工培训的投资微乎其微。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
最后,因为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督,培训流于形式。
四、我国企业职工培训法律保障完善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立法问题,为了进一步确保企业职工培训能够更好地进行,确保普通职工在培训方面能够得到更多帮助,我国有必要在相关立法方面更加细化,并且完善,是相关立法更具有强制性和惩戒性,同时,国家也应当适当的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进行一定的干涉,这样完全有企业支配的局面就会得到有效扭转,企业职工培训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建议。
首先,对企业适当增加税收,用于加大企业职工培训力度。就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并未在这一方面有具体规定。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利益来自社会,就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而言,企业也应当对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的税收做出一定的贡献。就目前情况来看,必须在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进行强制性征收,即将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作为企业税收的一部分,进行征收。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且就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经验不足,目前我国法律法规规定难以对企业职工培训起到有力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强制征收税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在强制征收税收具体法律法规规定方面,必须明确企业应当按照相关税收法律的规定按时上交培训税收,通过在相关行政部门登记备案,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同时,国家应当在税收上对企业职工培训进行优惠,特别是对那些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效果良好并接受有效监督的企业给予财政性补贴。
其次,将必须奖励行业培训基金写入法律。此种做法可以学习法国。法国的法律明确规定雇员人数在20名或者以上的公司必须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6%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雇员人数在10至19名之间的按照1.05%提取,雇员人数在10人已下单按照0.55%提取。超过20名雇员的企业还规定必须提取工资总额的0.22%专门用于员工的非在职培训。
(基层畜牧干部培训)
前言
“谈食色变”引发食品安全危机
现代畜牧业在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肉、禽等食品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畜禽食品的风味问题。有“吃肉肉不鲜、吃鸡鸡不香”之感,有“吃猪肉,人生病”之忧,人们为畜产品的安全问题而担心,“餐桌安全问题”受关注。
“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每天吃啥没数,只见医院门口排队无数”,这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心中的痛。
目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是有发生,这与饲料添加剂、兽药滥用,抗生素、激素、农药等的残留,生产环境的污染及饲养管理、动物防检疫等有直接关系。可见,如何抓好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已是畜牧业的燃眉之急。
农产品严峻形势
三大事件: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问责风暴兴起;中央决定,新三定方案;《食品安全法》和《农品质量安全法》相继出台。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
三、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
国务院3个副总理,15个部委主要领导组成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4月,温家宝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员座谈会上谈到:近来的“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滑坡”已到了何等地走,严重影响百姓的安全感和政府的公信力。
李克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要追究责任,绝对不搞下不为例,包括生产、经营、监管者都不放过。
二是全社会广泛关注。被公开曝光的生产、经营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案件导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不少人大代表认为,现有的惩罚力度与犯罪的严重程度不相匹配。
三是消费者呼声强烈。
食品安全危机在国际、国内反响越来越强烈,我国的食品安全更是多事之秋,前几年发生“多宝鱼”、“苏丹红”、“红心蛋”和“三聚氰胺”等,近来的“河南瘦肉精”案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大家强烈不满。
四是国内外竞争激烈。入世以来,农产品由产品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特别是一系列国外农产品进入,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销售。比如说国外奶粉在我国市场大量热销。
农产品责任重大
首先,动物产品安全事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中占的比例。
其次,作为从事畜牧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我们一头肩挑农民利益,要确保农民增收,畜牧业健康发展。一头肩挑公众健康,确保大家吃放“放心奶”、“放心蛋”、“放心肉”。
为了农业部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那就需要我们的管理,需要我们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部分农业法律法规的概述
一、农业法律体系框架结构
法律: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名称有命令、指示和规章。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主要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国务院或地方人大等机构。再次,其效力层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过法规的效力。
二、农业法律法规的分类情况
就目前农业法律法规分为四篇:综合篇、种植业篇、养殖业篇和农机管理篇。
三、养殖业法律体系具体内容 法律:4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1229第10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0703第8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20070830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0618第6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通过,20021228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50618第6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通过,20021228修订)
法规:9部 行政法规
1、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536号令,20081006国务院第28次常委会通过。)
2、草原防火条例(国务院542号令,20081129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修订。)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609号令,20111026国务院第177 3 次常委会修订。)
4、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404号令,20040324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通过。)
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务院450号令,20051116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通过。)
6、病原微生物实难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20041105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通过)
7、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0917国务院批准19931005农业部令第1号发布)
地方性法规:
1、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20041127贵州省第10届人大常务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
2、贵州省渔业条例(20051125贵州省第10届人大常务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
规章:超过100部
• 兽药质量监督抽样规定(农业部令2001年第6号)• 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2年第22号)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规定(省政府令2005年第87号)
• 草种管理办法(经2006年1月5日农业部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10年农业部6号令)•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 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年17号)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年18号)•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年19号)• 饲料原料目录(农业部2012年第1773号公告)
•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2年6号)
第二部分养殖业行政管理
一、行政行为
1、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静态)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动态)
2、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
二、养殖业行政管理对象
1、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
3、草原、饲草、饲料及添加剂;
4、兽药、兽药饲料添加剂;
5、加工机械、仪器设备、原材料及有关物品;
6、环境、牧场、厂房、圈舍等设施;
7、其它:证、章、标志等。
三、养殖业行政范围
**行业的起点是养殖场,终点是消费者。
**行业的终极目标中是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动物及动物产品既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有其特殊性。
1、畜禽管理;
2、兽药管理;
3、饲料管理;
4、动物防疫及兽医管理;
5、渔业及渔业船舶管理;
6、草原管理。
第三部分基层日常检查内容
一、对养殖环节的执法检查内容
(一)检查动物防疫
1、是否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是否年审? 对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依据《动物防疫法》第77条第一款处“1000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过期未重新申请的,限期责令重新申请,并可按照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进行处理。
2、检查动物防疫条件是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五条:
(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
(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
(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六条:(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
(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
(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
(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
6(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禽类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孵化间与养殖区之间应当设置隔离设施,并配备种蛋熏蒸消毒设施,孵化间的流程应当单向,不得交叉或者回流。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七条:(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
(2)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
(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
(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对不符合上述可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记录,及时向行政许可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3、是否违反《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对存在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的,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的,依据《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二)检查养殖档案等相关记录
1、是否符合《畜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和《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十八规定?
《畜牧法》第四十一条: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7(2)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3)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4)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畜禽养殖场应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5)畜禽养殖代码;
(6)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1)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2)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3)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国家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规模养殖、种植生产者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其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日期、数量及屠宰或者收获日期等,并保存2年。
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根据《畜牧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或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 8 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2、是否对强制免疫的动物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
《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对未建立免疫档案的,依据《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和《畜牧法》第六十六条规定:(1)责令限期改正,(2)可以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对未加施畜禽标识销售动物的,依据《畜牧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3、是否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是否完整真实?
《兽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和第四十条规定:“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时,饲养者应当向购买者或者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者屠宰者应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对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检查投入品的使用
1、是否将人用药品用于畜禽?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对将人用药用于畜禽的,根据依据《兽药管理条例》六十二条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是否使用假、劣兽药或禁止使用药物?
《兽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目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对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六十二条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一是是否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二是是否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三是是否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
《畜牧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一款规定:“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
对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的。依据《兽 10 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对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处罚。
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的。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其对饲喂了违禁物质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罚。
4、是否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喂畜禽?
违反《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三条从事畜禽养殖“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之规定。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规定进行处理。
上述违法行为也可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这规定处:“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11 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是否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
违反上述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处罚。
二、兽药经营环节的检查
(一)兽药经营资质。
1、经过GSP验收和《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的情况;
对未经兽药GSP验收,没有取得《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经营兽药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的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兽药,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是否在效;
对《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词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责令限期改正;对许可证过期的,按照无证处理。
3、取得《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是否提供虚假资料、样品或者采取了其他欺骗手段;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吊销兽药兽药经营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活动。
4、《兽药经营许可合格证》是否属于买卖、出租、出借;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是否按规定实施GSP。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对未执照规定实施GSP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经营兽药质量和规范情况。
1、是否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禁止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兽药:(1)以非兽药冒充兽药或者以他种兽药冒充此种兽药的;(2)兽药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兽药国家标准不符合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假兽药处理:
(1)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审查批准而未经审查批准即生产、进口的,或者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而未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即销售、进口的;
(3)变质的;(4)被污染的;
(5)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兽药:(1)成分含量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或者不标明有效成分的;(2)不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或者超过有效期的;(3)不标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
(4)其他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但不属于假兽药的。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营的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兽药,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兽药包装上是否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内容是否一致);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经营假兽药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否将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或销售给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责令其立即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购销记录、处方的情况。
1、是否建立健全购销记录和保管制度;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兽药,应当建立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应当载明兽药的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日期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兽药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持所经营兽药的质量。
兽药入库、出库,应当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并有准确记录。
对未建立购销记录和保管制度或记录不准确、保管措施未落实的,责令限期改正并记录,及时向行政许可部门通报有关情况。逾期不改正的,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兽药经营活 14 动,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兽用处方药。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禁止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兽药。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兽药不良反映的报告。
兽药经营企业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否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企业在新兽药监测期内不收集或者不及时报送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该新兽药的产品批准文号。
(五)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
对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环节的检查
(一)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
15(2)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等知识的技术人员;(3)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二)不按规定进行经营的。
1、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物质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或者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3、不向饲料管理部门报告或主动召回产品问题产品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拒不停止销售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三)饲料、饲料添加剂标签不规范的;
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与标签标示的内容不一致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和规范情况;
1、经营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2、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
3、经营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的饲料的;
4、经营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第五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6、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 17 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渔业及渔政监督检查
(一)破坏渔业资源的监督检查;
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是否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
依据《渔业法》第三十八条: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禁渔区或者禁渔期内销售非法捕捞的渔获物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制造、销售禁用的渔具的,没收非法制造、销售的渔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水产养殖监督检查
1、是否依法取得养殖证擅自在全民所有的水域从事养殖生产。
依据《渔业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责令改正,补办养殖证或者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2、是否按国家规定使用药物、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合物。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三条、六十八条,《国务院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3、是否依法建立水产养殖记录和水产养殖用药记录。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4、是否非法生产、进口、出口水产苗种。
据《渔业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部分行政违法的法律责任
一、畜牧管理
1、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四十一条: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畜禽养殖场应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畜禽养殖代码;
(六)农业部规定的其他内容。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国家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十八条:规模养殖、种植生产者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其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日期、数量及屠宰或者收获日期等,并保存二年。
处罚依据:
《畜牧法》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注:该行为同时违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2、畜禽养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的。
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从事畜禽养殖,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禁止将原 20 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之规定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其对饲喂了违禁物质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喂畜禽的。
认定依据:
违反《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三条从事畜禽养殖“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之规定。
处罚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四条: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 21 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销售的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家畜系谱的。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二十九条和《种畜禽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销售种畜禽时,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销售的种畜还应当附具种畜禽场出具的家畜系谱。
处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5、销售、收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的,或者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的。
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四十五条:“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关于畜禽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的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第五十二条:“进行交易的畜禽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不得销售和收购。”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之规定。
处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6、使用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的。认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三十九条第五款:“养殖场、养殖小区兴办者应当将养殖 22 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畜禽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识代码。”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第7条:“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等规定。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没收伪造、变造的畜禽标识和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7、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畜禽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五十二条:进行交易的畜禽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不得销售和收购。
处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8、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造成畜禽遗传资源损失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十三条: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五十八条: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9、未经审核批准,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
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十五条: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评估论证后批准。
处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0、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
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出国家共享惠益的方案;受理申请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境外输出畜禽遗传资源的,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和《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
处罚依据:
根据《畜牧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遗传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1、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十九条: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并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和第三十条:“销售种畜禽,不得销售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2、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生产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二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二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13、使用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禁止伪造、变造、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的,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畜禽或者转让、租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4、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认定依据:
《畜牧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销售的种畜禽和家畜配种站(点)使用的种公畜,必须符合种用标准。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有关规定,使用的种畜禽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15、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的。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其他畜禽品种、配套系冒充所销售的种畜禽品种、配套系。
以种猪为例,由于种猪育种的趋同性,目前长白猪和大白猪在体型外貌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有的猪场在市场纯种大白猪旺销销时,以长白猪冒充大白猪出售。同样,不同家禽品种,由于羽毛、体型大小相近,也存在不同品种相互间冒充的问题。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16、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的。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低代别种畜禽冒充高代别种畜禽。
种畜禽生产都有严格的繁育代次。如种鸡一般分为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不同代次的种鸡其生产性能由明显的差别,而且代次越低,其生产成本越小,市场价格也越低,反之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越高。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17、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的。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以不符合种用标准的畜禽冒充种畜禽。
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18、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的。认定依据:
违反《畜牧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种畜禽。处罚依据:
《畜牧法》第六十五条:销售种畜禽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畜禽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二、兽药管理
19、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转手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认定依据: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采购的或者经政府分发获得的兽用生物制品只限自用,不得转手销售。
处罚依据: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转手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或者兽药经营者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属于无证经营,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 28 十六条的规定处罚。”的规定进行处罚。没收兽药生物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0、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进口兽药或兽用生物制品转手销售的。
认定依据:
《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采购的进口兽药只限自用,不得转手销售。
《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使用者将采购的进口兽药转手销售的,或者代理商、经销商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范围经营进口兽用生物制品的,属于无证经营,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处罚依据: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没收兽药生物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1、兽药经营者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
认定依据:
《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第十条:非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经销商应当依法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前款规定的《兽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应当载明委托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委托销售的产品类别等内容。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经销商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处罚依据: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养殖户、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 29 等使用者转手销售兽用生物制品的,或者兽药经营者超出《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属于无证经营,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罚。”的规定进行处罚。没收兽药生物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2、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的。认定依据:
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具体情形有:(1)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2)兽药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有效期内经营兽药的;(3)经营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未按相关规定办理变更后续的;(4)伪造、涂改的兽药经营许可证为无效证件,应认定为无证。
处罚依据: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没收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3、经营假、劣兽药的。认定依据:
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禁止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和四十七条、四十八条之规定。
处罚依据: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没收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4、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的。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禁止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
处罚依据: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没收经营的人用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5、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认定依据:
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禁止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规定。
处罚依据: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6、经营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经批准的。认定依据:
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二款和《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的规定。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经批准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生产、经营假兽药处罚;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31 兽药包装上未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不一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27、经营兽药包装上未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不一致的
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二十条二款、第三款和《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经批准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生产、经营假兽药处罚;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兽药包装上未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不一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28、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
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9、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
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0、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三款: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1、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的。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三款: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2、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口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时,饲养者应当向购买者或者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者屠宰者应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或者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责令其对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3、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用消费。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食用动物产品。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或者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责令其对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4、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未经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35、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禁止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兽药。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6、将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或者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认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禁止将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或者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处罚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料药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拆零销售原料药的,责令其立即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饲料管理
37、不附合条件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
(二)有具备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贮存等知识的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经营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38、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物质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 36 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任何物质。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9、经营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禁止经营、使用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0、经营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 37 加剂。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禁止经营、使用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三款: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1、经营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五款: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经营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物质生产的饲料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禁止经营用国务院农业 38 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的饲料。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款: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任何物质。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的;
(二)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
(三)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44、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四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如实记录购销产品的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或者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购销时间等。购销 39 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的;
(二)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
(三)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45、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四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如实记录购销产品的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或者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购销时间等。购销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的;
(二)不依照本条例规定实行产品购销台账制度的;
(三)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失效、霉变或者超过保质期的。
46、饲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不停止销售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 40 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经营者、使用者,向饲料管理部门报告,主动召回产品,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召回的产品应当在饲料管理部门监督下予以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对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者不停止销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拒不停止销售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47、在经营过程中,以非饲料、非饲料添加剂冒充饲料、饲料添加剂或者以此种饲料、饲料添加剂冒充他种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8、生产、经营无产品质量标准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9、生产、经营的饲料、饲料添加剂与标签标示的内容不一致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上应当附具标签。标签应当以中文或者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或者净含量、贮存条件、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以及地址、许可证明文件编号和产品质量标准等。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违法生产、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0、使用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或者未取得饲料、饲料添加剂进口登记证的进口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未取得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由县级人民政府 42 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1、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禁止生产、经营、使用无产品标签、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饲料、饲料添加剂。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2、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禁止经营、使用无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3、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养殖者应当按照产品使 43 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使用饲料。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饲料添加剂的,应当符合饲料添加剂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的要求,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的,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并不得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5、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养殖动物,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养殖动物的,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限制性规定。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六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 44 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6、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动物源性成分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动物源性成分。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七项: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非法添加物质,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7、在饲料或者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的。
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或者直接使用上述物质养殖动物。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其对饲喂了违禁物质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8、养殖者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的。认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的,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并不 45 得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
处罚依据: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养殖者对外提供自行配制的饲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59、定制企业向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和养殖者销售定制产品的。
认定依据:
第十七条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定制企业以外的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或养殖者销售定制产品的,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处罚。
定制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其他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者和养殖者销售定制产品的,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处罚。
处罚依据:
《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产品,违法经营的产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经营,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动物防疫管理
60、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的。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第二款: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61、种用、乳用动物未经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而不按照规定处理的。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种用、乳用动物应当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62、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没有及时清洗、消毒的。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之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63、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
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 47 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对经强制免疫的动物未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畜牧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销售、收购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加施标识而没有标识的畜禽的,或者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64、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
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条:“动物、动物产品的运载工具、垫料、包装物、容器等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要求。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和第四十八条“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处理费用由货主承担。”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不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处置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运载工具中的动物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65、违反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
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条“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其中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66、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的,申请人凭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名称、场(厂)址等事项。
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67、未办理审批手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
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条“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一)封锁疫区内与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疫区内易感染的;
(三)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处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68、未经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动物、动物产品的。认定依据:
《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五条:输入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动物、动物产品,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方可进入;检疫所需费用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处罚依据: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1
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迫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剂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构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是卫生保护、预防为主、公平、保护社会健康和患者自主原则。
固然我们学习卫生法学的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五周,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医生这一行业的相干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固然没有到达精深的地步,但是我相信,对我们往后的医生工作会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了《执业医师法》我了解到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历证才能独自进行临床诊疗,而假如没有取得便是属于非法行医,是要追究医疗责任的;还有《母婴保健法》是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利,进步人口素质通过对相干法律法规的熟习了解帮助我们在碰到一些法律上的麻烦时可以帮助我们将事情和平解决。而且在成为真实的医生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法律程序要走,不管是到医院工作还是开私人诊所,我们都必须根据某些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则是我们面对医疗事故的指南,帮助我们处理各种纠纷。
并且,当我们医学生刚刚步进实习的医院是,由于对医学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的把握较为欠缺,因此在整个医疗活动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误诊或伤害,乃至死亡的可能性发生。而此时我们通过对卫生法的大概了解,可以免我们犯一些低级的、没必要要的错误,培养尽职尽责严谨认真的态度,则可以大大的减少实习生给患者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也许现在的我们对卫生法学的了解还是很浅薄,还有做到具体的熟悉,但是,这作为一个契机,在了解到学习卫生法学的重要性后,我们会自发的在平常的课余时间对相干的卫生法进行学习与了解,强化我们的法律意识,以使自己在进进医院时能使自己可以在平常的医疗活动中避免各种因法律知识不熟而致使的医患题目,同时,在碰到医患纠纷时也能够应用正确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2
一、及时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为充分做好我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媒介,传真电文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认真组织贯彻学习,严格落实执行。
二、具体的贯彻执行情况
1、狠抓现场管理,确保实现动态达标20xx年我公司全部管理干部学习了上级各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并结合我公司实际进行细化分工,明确责任。
2、积极传送了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关于《保护矿工生命的七条规定》并组织了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并进行了考试。
三、超前预防
20xx,我公司认真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在年初的开工前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并且编制了煤矿“五大灾害”单项应急预案,并在培训当中对广大职工进行了讲解和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职工自主保安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总结报告
安全生产关系着工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组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检查制度。下发了一系列安全性文件,建立了安全网络监督体系,不断加大安全工作监察力度使煤矿的安全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截止到今年年底,栖凤未发生任何人员责任事故,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检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1、细致安排,精心准备,圆满完成专项检查。按照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在相关科室的具体指导下,我们积极主动深入煤矿一线,坚持检查与服务的理念,按标准要求,细致安排,精心组织,配合完成了栖凤煤业公司春季安全大检查、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一通三防”百日大会战、安全生产活动月、等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了矿长的安全意识,促使公司加大了安全投入,完善了公司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了公司的抗灾能力,巩固了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势。
2、抓重要时段,增强工作主动性。
①在春节、“五一”期间开展了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春节前夕,针对煤矿过节的实际,要求煤矿必须做到不放假,并加强设备检修,“五一”期间我们都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彻底杜绝了重大节日煤矿事故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②5月份,针对雨水增多汛期将至的特点,开展了“雨季三防”检查工作,加大了对水患威胁矿井检查力度,实际制订出了“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领导组,组织人员立即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充水因素及相邻矿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对本公司和相邻矿的水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并确保井下通讯线路、防尘洒水管路、压风管路“三条生命线”的畅通。要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加大防治水害的安全专项投入,认真执行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井下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者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征兆;对暴雨、地表涨水及山洪暴发期间,在可能发生水害威胁时,必须停止作业,撤除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对存在危险的,要停产整改,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③为深刻汲取前车教训,我们开展了火工品的专项安全检查。重点对矿井火工品管理、井下工作面放炮管理、火工品领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使煤矿对“三人连锁放炮”制、“一炮三检”制的整改落实。通过组织重要时段的专项检查不仅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增强了我们工作的主支性,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抓大事。抓环节补套,安全生产硬环境得到优化。坚持把优化安全生产硬环境作为矿井今年安全工作的大事,重点是对矿区的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一是采煤机组升级;
二是单轨无极绳车投用,51402采区系统得到优化;
三是对工人的装备进行更新,配备了甲烷报警仪和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等新型装备;
四、掘进工作面投入新型掘进机、
五、安装激光指向仪2台,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中腰线管理水平。
二、深入开展安全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我公司安全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转变观念,一方面,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推进工作”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每月召开例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向广大职工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宣传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季节特点提出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督促煤矿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强了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同时我们积极和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联系,组织了针对特殊工种的复训和装备技能培训工作。
三、深入开展联防整顿,严格把关,紧盯安全重点工作。
1、完成了“灾害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工作。通过总结我公司安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阶段的客观实际,积极组织生产、调度、地测、机电、通风、安全、供应等部门,先后经过四次会审修订,形成了我公司较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2、根据季节的交替变化,狠抓了季节性重点区的安全管理。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公司认真把握其特点,对“雨季三防”、消防防火、要害部位、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检查,以防范为重点,认真落实了领导责任和各项措施,特别是在雨季三防方面,重点作好了物资人员准备及时到位,保证八月份安全度汛,杜绝了意外事故和冷门事故的发生。
3、是根据现场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时调整管理重点,如重大临时工程、管理较差的工作面、运输管理、采掘现场支护整顿、回采工作面过构造等,做到了紧盯到位,监督有力。
四、抓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我们以开展“煤矿突出事故案例”“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吸取血的教训,警示安全监管人员和煤矿从业人员警钟长鸣,时刻紧绷安全弦。及时将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文件下发到每个班组,保证了上级精神有煤矿的贯彻落实。开展多种活动,大力营造“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的安全氛围,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三违”行为,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精心组织,做好煤炭行业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及早安排,精心组织,热情服务,规范做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瓦斯等级鉴定等各项复杂的资料申报工作。组织各煤矿技术负责人进行相关学习,熟悉各项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整理申报资料。直到生产矿井煤炭生产许可证全部通过年检,审查合格。今年积极开展了20xx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我公司通过认真努力,规范建设,整理资料,准确把握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情况,并制订了科学、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矿井投产顺利进行。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3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前途的信心,对事业的渴求,对理想的抱负,即将迎来就业的季节。当我们静下心来时,都不可不面对一个严肃的问题:不论是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还是大学毕业生等其他求职者成功进入了新单位,都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劳动合同的签订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先学会如何签订以及如何签好劳动合同,为以后劳动争议的发生减少隐患,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何了解,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怎么样才能迅速的提高认识,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劳动合同法》,学习劳动法,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理论和社会见识,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是我学习后的对《劳动法》的认识与理解。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充满活力,但也带来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在劳动关系中,不签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随意离岗,劳资双方冲突不断加剧,农民工的权益受剥夺、受侵犯等。而《劳动合同法》颁布与实施,恰恰总结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开门立法,解决了劳动关系中的这些突出问题。所以,它是一部切合实际的好法。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立法必须给予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合同法旗帜鲜明地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在具体内容中强化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如针对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的现状,劳动合同法强调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并加大了用人单位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针对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的情况,劳动合同法扩大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力图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促使更多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适用,从而实现劳动关系的长期稳定;针对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细化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和程序,加强了对劳动者解雇的保护;针对违约金条款滥用的现象,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范围,仅在服务期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中可以适用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充分体现了劳动法的社会法特性,符合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理念,它的实施对于保护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次,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劳动纠纷,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容,通过规范双方的行为,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以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不仅明确保护劳动者,也同样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如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为了让用人单位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通过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达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
劳动合同法通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劳动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和谐相处,以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4
1、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为有效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的精辟概括,其核心是依法办事。
(1)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有法可依主要是解决立法问题,为调整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秩序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提供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有法可依的目的要做到有法必依,即要求全体社会成员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3)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切实保证,这是在强调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的基础上,对于那些无视法治、践踏法治和以身试法的违法行为和违法者加强监督管理和法律制裁的必要措施。
2、请详细解释行政处罚有哪些程序。
答题要点:行政处罚的程序可以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
1、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适用于当场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形。法律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填写预定格式、编有编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2、一般程序。
除了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以外,其他行政处罚当适用于一般程序。行政机关载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合法证件。询问或者检查时应当制作笔录。对违法行为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当审查调查结果,酌情分别作出决定:
(1)确有应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支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述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3、听证程序。
听证程序是在对较重的行政处罚实施前适用的一种程序。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较大多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程序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执行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会公开举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委托1~2人代理;
(6)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7)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决定。
3、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安全责任有哪些?
答题要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责任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危险化学品单位必须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简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答题要点: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一下条件,依法申请领取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
(1)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规划;
(2)基本符合建设项目经过批准;
(3)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与周边建筑、设施保持必要的安全的距离;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
(6)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8)特种作业人员经过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9)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10)厂房和仓库的设计、结构和材料以及防火、防爆、防静电等安全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11)生产设备、工艺符合安全标准;
(12)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13)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14)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5)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16)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或者应急救援预案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5、简述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的法律规定?
答题要点:
(1)消防规划;
(2)安全位置;
(3)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
(4)公众聚集场所和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
(5)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6)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
(7)消防产品和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管理;
(8)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规定?
答题要点:
(1)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划分,依照安全生产法第九条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设施工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和专项监督管理分别做了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2)建设施工许可;
(3)日常监督检查措施。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5
历时三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湘潭大学这么好的学习氛围中参加的培训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的培训,收获的不仅是法律法规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结识了更多兄弟院校的老师。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法律法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方面的事情,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们的工作更好更顺利的完成。从中国海洋领土主权问题的学习,到学生权益的保障与大学治理,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民事责任这几个方面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必须做到程序正当,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是对学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为保证处理的公正性与合法性,达到预期的管理和教育目的,学校在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时,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实施。这就使学校对学生违纪处理的程序更加规范。要做到程序正当就要做到听取学生的意见、作出正式的法律文书、法律文书必须要当面送达。
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对学生进行处分或处理的依据,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和适用处分种类的依据,包括违纪行为处分的“定性”依据和“定量”依据。在平常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处理学生必须要有相关证据支持;相关证据必须表现为法律规定的几种形式,可以使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
在本次学习中,让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分组讨论。来至不同高校辅导员汇聚在一组,讨论我们作为辅导员一职的方方面面。高校辅导员角色具有特殊性,他不仅代表学校立场教育管理学生,同时也站在学生的立场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在我们这次讨论中,提到最多的还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比如说奖助学金的发放的问题,各位老师都说出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处理的好的老师讲出了自己的心得,其实总结下来就前面提到的两点,一个是注意程序一个是掌握证据。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公平、民主,让班上绝大部分同学没有意见。还有寝室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寝室卫生、查寝等问题。接下来老师比较关注的还是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问题,辅导员的待遇中央有精神,国家有政策,地方有法规,但很多地方总是落实不了,所以大家也想通过讨论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至于辅导员的地位问题,我认为辅导员的地位是自己给的,如果我们自己不把自己的地位看低,我们有高的学历,我们有好的办事能力,其它部门或者人是不会看低我们的,因为我们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也是育人,从某个方面讲我们的贡献或许更大。另外一个是学风建设问题的.讨论,普遍看来,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远不及本科院校的学风。为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用尽心思去占个座,这是本科院校处处可见的事情,但是看看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室里,就连平常上课全班所有的同学都到课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学风建设可能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结交了不少朋友,希望不管是国家还是学校,更加重视我们辅导员的工作,多组织类似的学习班。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6
俗语道:“五月天,孩儿面。”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就下起了绵绵细雨。迎着入夏时节的绵绵细雨,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培训。培训是由市局法规处的杨正中处长主讲,这次培训与往日的不同,既不是讲枯燥的法条,也不是说技能的演练,而是谈“如何维护烟草专卖体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培训中,从回顾什么是烟草专卖到怎样实行专卖;从谈到什么是烟草专卖体制到为什么要维护烟草专卖体制、怎样维护烟草专卖体制等等,使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行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政府和社会舆论都不鼓励人们吸烟。但另—方面,烟草制品又是拥有众多消费者的嗜好性消费品,并非禁止品。同时,政府对烟草采取“寓禁于征”的高税政策,高税使烟草行业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财源,调动了地方各级发展烟草的积极性,但如不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方式,很容易泛滥成灾,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源流失。而且,从烟草及其制品本身看,其用途单一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比如烟叶和盘纸、丝束等只能作为原料和材料制作卷烟,卷烟只能被消费者一次性吸食。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烟草及其制品少了会影响市场供应,多了则会造成浪费,客观上需要加强计划性,既适度发展,满足消费,又要加以控制,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任意生产和流通。目前,媒体和社会舆论都在倡导禁烟,通过一个有一个的范例,让我们感觉到了危机感,知道了行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思想意识,短短的两个小时的培训已经结束了,但留在我脑海里的思考仍然频频闪出。作为一名稽查员,面对着要维护专卖体制、行业健康发展,我应该怎样做?
一、端正工作态度,努力工作,多向先进同志学习,取长补短,争取早日成为先进份子中的一员。
二、在思想上要提高意识,有行业危机感。认真学习上级下达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学习国家的新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素质。
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视行业为己家,不做有损于行业利益的事。
以上是本人的小小体会,我会努力做到。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7
通过近一个月对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各项护理工作中要把护理安全放到第一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护理相关法律知识,保护病人也保护自己。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士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懂法与我们开展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诊疗规范,认真履行护士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护理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8
根据我院《20xx年法律法规培训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我院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了医务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活动。
此项活动从强化组织医务人员入手,提高全院职工的认识,坚持抓落实求实效,使全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现将我院开展卫生法律法规
学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不断优化服务
卫生系统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治理,依法执业,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就医安全。我院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以人为本,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此次活动已被我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刘伟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并且明确各科室主任为科室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院科两级普法网络。医院领导班子带头依照医院拟定的培训计划,进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交流学习体会,从而增强医务人员处理诊疗工作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积极准备,扎实开展,提高法律意识
我院的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治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对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条例,医院还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同时,还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内容穿插到整个培训计划中,在提高医院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同时,与涉及医疗安全的知识同步学习,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我院还把卫生法律法规培训与医疗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保证将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我院于10月13日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考试合格率为100%。通过组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考试,不仅使全体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也充分反映了全院广大职工的学习成效。
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强化医院治理
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活动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医护员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治安防范意识,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法律知识丰富的人员,不断地强化了医院管理,使院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稳步发展的大好局面。
现如今全院职工自觉运用法纪知识进行医疗诊疗工作,在日常事务中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医疗纠纷,未发生过违法行医行为,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并且未发现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以及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收入。近年来,医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电话号码回访、聘请院外行风监督员等措施,我院的医疗服务总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7%以上,从而使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我院的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照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纠正存在的不足,对照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再接再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我院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9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这次培训由公司安保部领导作为主讲。以下就是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统一组织全员以新安全生产法为主要内容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广大职工对其有了总体的认识。在以后安全生产管理上能有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人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我们部门对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让职工能更加直观的去解读新的安全生产法的内容,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和在生产安全只有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最高的境界。
二、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各个岗位人员进行了有重点、分层次地专题安全培训。
三、丰富学习形式,选择有针对性的ppt课件,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将新《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旧对比表)作为重点学习材料,通过集中宣讲,播放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
四、利用了现场安全事故实例,来解读新安全生产法,并对职工工作作为一个警醒。
五、对职工进行一些现场应急事故的自救知识的讲解,让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碰到一些小的事故,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救处理,降低事故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六、通过培训后的考试测评成绩看,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今后工作中对新《安全生产法》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全体职工对新安全生产活动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安全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在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新《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标准,对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并严格依照新《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布置安排工作,确保现场施工过程安心管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10
在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推动新一轮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卫生普法与卫生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有关安排部署,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深入开展卫生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加大对卫生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力度,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食品等健康安全产品为重点,加强卫生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治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打击无证行医,保障医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推广典型等方法,把卫生行业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卫生法制教育,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行医,进而推动卫生系统法治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
深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监督执法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能力。为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六五”普法精神,继续加强卫生执法普法工作,提高卫生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全民卫生法律意识,卫生执法监督所20xx年5月23日上午在所办公室召开“六五普法”及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启动会。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并提出我所“六五”普法的工作目标,要求全所职工通过相关卫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意识和能力。20xx年5月—10月,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对全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行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办法》、《公共场所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共集中学习了14次;对全县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发放培训资料50份;对公共场所服务对象进行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发放培训资料100份。
二、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
以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为重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种公共法律和专业法律,做到知法、用法、守法,依法执业。对全县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协管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协管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从业人员普法教育。
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管理相关人深入开展以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加强社会公众普法教育。
通过“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专题活动,大力宣传学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食品安全法》等,提高广大人们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所普法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面有待进一步扩宽,普法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普法办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检查督促力度还有待加强等等。我所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搞好“六五”普法,为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11
20xx年8月20日在公司会议室,举办了各部门负责人培训。会上,公司总经理韩百开同志通报了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法律知识,主要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行业相关业务知识。
沈涛律师在这次培训中结合图文、影像详细讲解了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比较生动,易学易懂,还通过现场提问、解答、讨论、互动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我们从事餐饮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深化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食品安全业务的管理水平,通过这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使我们全体从业餐饮服务人员。查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以提高自身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市场各门店的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个特殊行业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承担起我们应尽的义务,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重大责任。
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总结12
为贯彻落实公司“普及法规知识、增强法制意识、防范法律风险、构建法治文化”的主题活动,质量部以贴近实际、贴近工作为原则,学习部门相关的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做到熟知熟会。质量部坚持以“学用结合、普治共举”为指导思想,开展了部门人员相关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活动,使质量部全员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此次学习了与药品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药品管理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专利法》、《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药品行政保护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律观念、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
品读法律法规条文,觉得基本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质量监督工作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但对问题整改和跟踪落实不到位;质量检测工作能够按照质量标准对原辅料和产品进行检验,但对检验的理解不够深入,检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产品注册申报工作中所需时间过长,注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资料整理不够严谨。药品法律法规为我们的药品质量提供了保障。时刻警醒自己,各种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日常监督是否准确,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规范管理。做到法律法规时常学,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做到知法守法,提供更优质的质量管理服务。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依法执教意识,近日,我市举行了“依法执教,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主题培训活动,来自我市中小学的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培训过程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赵春华老师从法的角度解读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并运用大量的材料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与预防措施。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未成年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瑞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的何正跃老师作了《教师的权力与义务;依法执教、教书育人》主题报告,让大家明白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作知法、守法的表率,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思大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宋高初老师结合大量的实例向大家作了《与学校相关的法律条文解读和案例分析》,并对《校园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作了具体阐述。通过对相关视频的剖析,指导教师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正确地行使法律法规,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做到有法可依,减少不必的损失。
通过本次培训让教师们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思想和心灵的提升。
一、抓好税务执法人员队伍法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 税务职业培训院校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正确的办学理念是“强”校的灵魂, 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是“强”校的内在依据和动力, 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强”校的载体, 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是“强”校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强”校的保障;拥有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远见、深谙教育的规律、极强的事业心、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则是“强校”的必要条件;拥有一批杰出的大师级学术人才则是“强校”的充分条件, 拥有一流的师资必定有一流的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税务职业培训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而师资队伍建设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 税务执法培训事业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的教育, 首先要有一流的教师。贯彻党的干部教育方针, 推进税务法律培训创新, 实现对拥有100多万人的税务行政执法队伍的持续培训, 将其建设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服务规范的公务员队伍, 从而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 不首先建设、拥有一支具有税务特色的、职业化的、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的师资队伍, 而采取主要依靠外请教师授课、到外系统培训等办法, 是不可想象的。所以, 实施“人才兴税”战略, 教育培训是基础;促进税务培训发展, 开发教师资源是关键。
(三) 税务执法培训是改变师资队伍现状的必然要求
自从税务执法培训转型以来, 税务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即面临着一些困难的局面。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日趋减少, 师生比例失衡。由于院校的转型, 原来承担基础课、公共课教学的教师流失严重;由于管理体制变革等原因, 多年来税务培训教师的补充基本处于停顿状态。由于师资瓶颈的制约, 基层一线税务执法人员到税务职业培训院校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依然很少, 许多基层单位为完成规定的脱产培训任务, 饥不择食, 到一些系统外院校进行培训, 或者外请社会师资到机关自办培训, 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保证。二是队伍日益老化, 结构明显失调。由于前述因素的影响, 税务职业培训院校在职师资年龄普遍老化, 断档现象严重, 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三是思想认识不足, 政策支持不够。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相比, 税务系统促进税务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财力支持力度不够, 专门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基地尚未明确, 师资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体系尚未形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全面推进税务执法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教育、加快税务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可以说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税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抓好税务执法人员队伍法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 因地制宜, 不断培养充实专职师资队伍
1. 稳定充实专职师资队伍。
在目前形势下, 要不断稳定壮大税务执法人员队伍法律培训师资队伍,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尽快在政策上理顺教师管理体制, 尤其要解决好税务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作为一名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的提升是其个人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发展路径, 堵塞了这条路径, 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动力均无从谈起。疏通了这条路径, 一方面可稳定现有教师, 另一方面可为新引进教师提供基本的职业吸引力。二是应转换补充教师的渠道, 主要面向高校公开招录应届硕士、博士生。把好入口关, 比照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的办法, 严格程序, 做细做实有关工作, 组织专业化和负责任的考核小组, 进行背景资料分析、笔试、面试、随机访谈等多层次、多角度考核把关, 招进以后按照税务培训教师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后续的培训和培养。
2. 培养提升专职师资队伍。
关于如何培养和提升专职师资队伍, 使之符合干训师资“素质优良”的质量标准, 中央《干部教育条例》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当务之急是细化和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根据税务系统的实际, 笔者以为, 细化和落实政策的具体思路主要有:一是要适应税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建立健全税务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 完善师资队伍选拔、聘任、使用、考核及培训制度, 使师资队伍建设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二是依托现有质量较高的若干所税务院校, 建立税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面向系统全体专兼职教师开展继续教育, 逐步建成税务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三是立足税务执法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 完善日常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实行职务聘任、竞争上岗制度, 健全约束性机制。四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 通过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等方式, 拓宽教育培训平台, 落实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等规定,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立任务性机制。五是实现收入分配政策、职称评聘政策总体上应当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 设立教学科研类各种单项奖, 引入激励性机制, 推动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争先创优, 增强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六是树立起“以教师为本位”的理念, 理顺师资队伍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理顺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关系, 努力改善专职教师的学习、工作条件, 最大限度地完善保障性机制。
(二) 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升级兼职师资队伍
中央指出,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需求, 选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和服务,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这就为税务系统加强税务执法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具体的政策思路。
1. 科学选聘, 把好入口关。
可以尝试由省级税务系统推荐或干部自荐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够胜任税务教育培训教学工作的优秀干部, 作为兼职教师候选人;院校组织专家组对推荐的人选通过试讲交流活动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提出聘任意见, 报院校研究审定后向兼职教师颁发聘书。鉴于当前兼职教师缺额较大, 应加大选聘力度, 一次性补齐缺额。
2. 严格管理, 增强责任心。
明确聘期, 一般以不超过3年为宜, 期满考核合格者续聘;明确工作职责, 兼职教师应积极参与院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 完成教学、科研定额任务;明确工作要求, 服从教学安排, 认真备课, 及时提交教学讲义和课件,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接受教学质量检查;明确兼职待遇, 按略高于校内教师的标准发放教学工作量酬金, 鼓励从事科研工作, 按绩施奖。
3. 贴心服务, 增强归属感。
为便于兼职教师及时了解全面工作情况, 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帮助兼职教师提高授课质量, 应及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合理分工, 搭建交流平台, 推进专兼职教师之间教学观摩、学术交流, 以便取长补短;对兼职教师的授课提纲或讲义应组织相关教研室 (组) 进行审核, 并及时反馈审查意见以便调整授课内容, 及时反馈学员评教意见以便改进教学工作, 为每位兼职教师建立教学业务档案, 作为考核续聘的依据。
摘要:税务执法人员队伍法律培训的关键, 就在于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好新时期税务执法人员队伍法律培训师资队伍, 既具紧迫性, 又任重道远。
关键词:税务执法,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坚, 童宣军.强化公务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行政论坛, 2007, (2) .
[2]朱诗柱.新时期税务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7-9.
关键词:非公立医疗机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资产证券化;资产融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不足及未来定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细化并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支持举办发展一批非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和康复医疗机构发展。上述政策和文件均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质量、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诊所,也包含了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
但在实践中,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难题,导致非公立医疗机构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均无法形成与公立医院充分竞争的局面,更加无法满足和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于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学者利用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新医改前后时期的运行状况和趋势,得出结论:“民营医院在中国医疗服务提供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民营医院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床位数以及诊疗人次、住院人数的增加,尽管其发展速度领先于公立医院,但截至目前仍远未形成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市场力量。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上述数量指标上,更体现在质量上。” 目前学术界研究则多从非公立医院的准入、定性、税收、多点执业等问题提出解决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瓶颈的方案。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固然非常重要,但还应该加强对于如何拓展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众多周知,新建医疗机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与资本的初始投入规模以及初始资本投入后的杠杆利用均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初始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利用率较高,其起步和后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较足。有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并不缺乏资产,只是由于得不到清楚的界定,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大量占用的资产得不到权威的法律表达,所以不能经由灵便的资产转让产生更高的价值,这样的资产就是死资产,无法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资本。 尽管非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利用自己投资所形成的资产进行抵押登记进而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情形与上述情形存在差异,但却在资产无法利用的实际结果上相一致。在目前法律上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抵押登记还存在一定争议的现实规制环境下 ,创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融资模式,利用金融工具和财产权利的设定,突破传统发展上在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方面的瓶颈,发展直接融资,借用市场上的资金来实现规模和收益率的提升,将会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带来正面影响。有研究成果表明,在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金融支持后,该地区的非公立医疗机构获得较大程度发展,迅速在医疗规模、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
二、加强非公立医疗机构与保险资金对接的法律培训
(一)安全性
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已经有着比较充足的现金流,并且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经营资产和社会口碑,每年的经营收入和营业利润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一般负债规模与资产之间的比例比实体企业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进入国内消费逐步启动的年代,并且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民具有更高标准和更多元化的医疗消费需求,不仅综合性的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而且中小型具有专业特色的机构也会在医疗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都将为保险资金进入医疗领域提供更加充足的趋势性安全保障。
(二)长期性
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寿险资金,寿险资金时间周期长,在投资理念上不过分追求高收益,但一定要求安全、稳定、持续的收益。而对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较低的特征,这些特征与PE投资、银行贷款等均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但这些特征却恰恰与保险资金的运用要求相吻合。
(三)固定收益性
保险资金的运用目的以保障为主,投资收益不是其首要目标,因此,同银行理财、信托理财等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能够在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一定基准即能够满足资金的收益要求,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以选择固定收益为主要价值倾向,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高。这种固定收益的要求与大型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特征是相吻合的。如果追求过分高的收益,一方面与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相冲突;另一方面也会给国民的医疗费用开支增加负担。只有满足非公立医疗机构安全发展的基礎上给出的固定收益才是符合我国国民健康事业发展长远利益的资金安排模式。
三、保险资金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创新融资模式
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主体,资产证券化首先是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最近20多年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结构性融资。在证券融资方式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开辟了一种既区别于股权融资,又区别于债权融资的新的融资方式。将某种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以证券的方式销售出去,使这些资产的原始所有人因此取得现金,使购买证券的人取得这些资产产生现金的权利,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内核。对于出售者来说,把具有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卖了,失去了未来获取该资产收益的权利,但也不需要承担持有这些资产可能遭受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就可以将未来的收益以现金的方式收归手中。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安排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国际清算银行将金融创新分为四类,即风险转移、提高流动性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权益增加创新。资产证券化具有前三种创新的内容:(1)风险转移创新,证券化将发起人的信用风险与融资结构完全隔离,降低了融资风险;(2)提高流动性创新,即通过证券化融资结构,发起人的应收款等流动性较差的沉淀资产被处置,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得到提高;(3)信用创造创新,发起人通过证券化处置沉淀资产,实现融资,创造了新的资产融资的信用内容,资产证券化对传统金融体系的突破,形成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融资的三分天下。 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依靠原始权益人的部分资产未来收入能力进行融资,通过破产隔离机制将基础资产的偿付能力和原始权益人的资信状况分立,将融资人已经固化在存量资产中的资金进行释放,完成新的融资同时并不形成新的债务。同时,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购买资产支持证券时,主要依据的是这些基础资产的质量及其未来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原始权益人本身的资信等级,因而即使是处于发展初期,资信等级较弱的机构也能通过该方式融资。
非公立医疗机构投入资金后会形成存量资产,但基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这些存量资产的充分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私立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公办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具有公益属性机构的财产不得抵押;但如果能够在不针对存量资产进行抵押登记的前提下,灵活使用金融手段盘活存量资产,就是对非公立医疗机构金融支持的最大突破。2013年,某保险资产管理与某医疗集团签署投资合同,并在此基础上发行了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成功为某医疗集团融资5亿元,时间8年,年化成本为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融资成本较低。 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就是资产证券化融资原理的具体应用,它成功突破了非公立医疗机构资产抵押登记的瓶颈,具备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本交易模式为:某大型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其拟证券化的股权收益权出售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并向投资者某保险公司发售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由某保险公司以其吸收并管理的保险资金参与认购。本文将对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法律结构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是经保监会审批后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并由保险公司投资购买的,以原始权益人所有的具备良好的能够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的基础资产作为支撑,并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非标准化债权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是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运行的主要法律依据,尤其是在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中,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包括项目资产支持計划在内的一系列的证券化金融产品 。为保险资金对接非公立医疗机构融资可行性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
(二)主要法律关系
第一,投资者、受益人与管理人。投资者是指符合监管机构监管标准的,具有相应投资能力和风险识别与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本项目中是指认购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的合格投资者,为专业的保险机构;受益人是指合法持有投资计划受益权份额并登记在投资计划受益人名册的主体,包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成立时的投资者、或者投资者指定的,以及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存续期间通过受让、继承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受益权份额的合格主体。管理人是通常是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发起人,负责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设计、实施与管理,通常由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担任。管理人接受投资者认购资产支持计划份额,并在资产支持计划到期时按照事先约定的收益率向投资者(受益人)分配投资收益。
在我国,保监会为了加强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专业水准,同时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允许各大保险公司设立若干专业机构,并对该专业机构的人员组成、结构设计、公司治理制度、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机制等问题做出规范。该专业机构通常被称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达到相关标准和条件后,向保监会申请领取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备案表,获得备案后即获得开展相关项目的能力。这些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被称为计划管理人。
第二,基础资产。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基础资产是原始权益人持有的股权,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始权益人持股58.04%的不孕与遗传专科医院(以下简称甲医院)的股权,该医院是中国目前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相关领域专业医院,已经形成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截至2012年末,甲医院资产总额为4.74亿元,负债总额为2.51亿元,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净利润1.38亿元,就该医院的财务状况来看,能为原始权益人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另一部分资产是原始权益人持股 100%的某整形医院(以下简称乙医院),乙医院在该地区的手外科和整形美容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截至2012年末,乙医院的资产总额为1.32亿元,负债总额为0.14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净利润0.25亿元。
第三,原始权益人。原始权益人是指将其持有的基础资产用于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基础资产的权益人;二是基础资产的继受人。本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的原始权益人是某大型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医疗集团),某某医疗集团的远期规划是成为中国特殊医疗健康产业的领先投资集团,战略方向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和社会富裕人群,提供满足其特殊医疗健康需要的服务,最终形成一个为社会高端人群提供从出生到终老、贯穿一生的健康体检、保健、医疗、养生等一体化服务产业链。截至2012年末,该医疗集团总资产达到33.56亿元左右,净资产约为12.18亿元,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约9.57亿元,净利润为1.33亿元。
第四,交易法律关系。某医疗集团将其持有的甲医院58.04%的股权以及持有的乙医院100%的股权所产生的股权转让、股权分红以及股权派息等产生的一切相关收入等权益作为交易标的,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受托人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约定按期回购;某医疗集团作为原始权益人基于转让标的股权收益权从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处获得对价,该对价款用于某医疗集团的医院投资和改扩建等相关用途;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上述股权收益权份额划分为等额权益,报保监会审批后发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由投资人购买;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某医疗集团按照合同约定溢价率支付本金和溢价款回购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股权收益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则将出售股权收益权所得价款以投资收益形式分配给投资者。至此,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各项法律关系终止。
同时,通常情况下,为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和确保投资收益的实现,降低信用风险,各交易方会在交易环节中设计一种或多种形式的信用增级措施,目的是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增强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信用增级有外部增级、内部增级或两者混合运用三种,主要方式有保证、质押、抵押等。
在本案例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存续期间,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某医疗集团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将某医疗集团持有的甲医院和乙医院的股权质押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某医疗集团履行不能时,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行使处置该股权的权利。
第五,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第3条和第4条规定:委托人投资受托人设立的投资计划,应当聘请托管人托管投资计划的财产。受益人应当聘请独立监督人监督投资计划管理运营的情况;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独立监督人以及参与投资计划的其他当事人应当依法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各方的权利、义务。据此规定,为保障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运行安全 ,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聘请与项目资产的相关主体没有利益关系,符合资本市场条件的、具备保险资金托管资格的某国内商业银行等专业机构作为托管人和独立监督人,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的资金使用、还款安排等各项内容进行托管和监督。
四、问题及意义
保险资金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非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司制的医疗机构的融资瓶颈和制度障碍,使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融入金额大、时间长、利率公允的社会资金,此种资产融资方式既满足了非公立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够让作为社会存量资金的保险资金获得满足稳定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是非公立医疗机构与资本市场的一次有效成功对接,作为财务投资者,保险机构也不会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股权和战略经营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份额的发行,具有丰富金融市场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理财选择。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在资金运用模式、法律结构以及使用方向上均属于国内首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还存在以下法律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一)股权收益权作为交易标的的可行性讨论
在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某医疗集团所持有的甲医院和乙医院的对应股权所产生的股权收益权被转让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在传统的公司法理论中,股权所对应的各项权利一般有着明确规定,例如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转让出资或者股份的权利、股利分配请求权等等,但没有对股权收益权做出明确性的规定。笔者认为,股权收益权能够以概括性的权利的身份作为交易标的,理由如下:第一,按股权内容不同,可以将股权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这是公司法理论对股权所做出的最基本的分类,也是在公司实践中最常见的股权分类。凡股东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是自益权,主要包括发给出资证明或股票的请求权、股权转让过户的请求权、分配股息红利的权利,以及分配公司剩余财产的请求权等。凡股东以自己的利益并兼以公司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是共益权。就自益权和共益权的性质而论,前者主要是财产权,后者则主要是公司事务的参与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股东所享有的完整股权。 第二,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股权收益权实际上就是股东为最大化实现股权上的收益,将股权中的接近物权性质的财产性权利转移给他人的一种权能分离。该权能分离后,股东只具有名義上的地位,股东能实际支配的只是股权上的一些非财产性权利,这使得股东自己对股权的支配形成了事实上的限制,但一旦这种限制自动消除,股权又能恢复到其初始状态。 第三,《公司法》第4条对于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有着概括性规定,其中的资产收益权即是股权收益权的基础形态,股权收益权包含但不限于资产收益,股权收益权既包含股东基于股权所可能具备的分红权利、也包含股东处置该部分股权所可能产生的对价以及公司在面临清算等特殊法律环境下的资产清算权利,股权收益权的转移实际上是对于股东的该部分股权的财产权利的概括性转移。
股权收益权的转让是否意味着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相关决策权、表决权是否也进行了转移?笔者认为:《物权法》规定,所有权人对所有物享有占有、收益、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股权收益权转让合同》明确约定转让标的为股权收益权,不包括使用权。尽管某医疗集团已与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签订《股权质押合同》,将所持公司股权质押给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办理有关质押手续。但依据我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出质人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权进行权利质押的,只在质押期限内限制出质人对股权的处分权,并无禁止出质人行使使用权之规定。因此,某医疗集团依然可以公司股东身份,行使持有股权对应的决策权和表决权,不会导致相关决策权和表决权的转移。
(二)对于资产隔离的要求
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法律上的核心要件是要实现“真实销售”及“破产隔离”。从理论上说,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就在于将作为基础资产的部分资产从发起人的企业中“剥离”出来,以实现和企业整体信用的风险隔离。当发起人出现破产风险时,债权人无权对已转让的资产进行追偿。在实践中,主要依靠真实销售的方式来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真实销售”的概念是指在基础资产转让的过程中,由发起人以出售的方式将与基础资产有关的收益和风险全部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SPV),资产转让后SPV对基础资产拥有完全的所有权,转让人及其债权人不得再对该资产行使控制或收益。 本文中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所设立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即充当了SPV的角色。在基础资产的出售过程中,需要评估基础资产出售价格、追索权、内部增级等因素是否会对真实出售的产生实质性影响。通常而言,在法律层面,不能仅以基础资产所有人签订的合同内容认定真实出售,还从其他方面对实质进行分析以确定其为销售而非贷款:发起人应当以公平的市场价格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且该价格是确定的,而不能是以利率浮动为参考,否则将违背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目的,使资产转让性质变为担保贷款;转让行为完成后,资产的权利及利益转移给特殊目的机构,该项资产将作为一项销售从发起人的账目上移出,同时,被移入特殊目的机构的账目内;确认SPV对基础资产所有人有无追索权?如果追索,是否会破坏真实出售,一般情况下,适度的追索不被认为破坏了真实出售,而全部的追索将会使发起人承担已出售资产的全部风险,被认为破坏了真实出售,性质变为担保贷款;还需确认如果原始权益人以基础资产的收入为担保提供内部增级,一旦需要担保人担保,发起人就需要承担风险,就可能破坏真实出售。
但在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中,作为交易标的的股权收益权尽管能够独立交易,但却较强的依赖于甲乙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每一年的可能分红,既没有满足从甲乙医院整体资产中剥离出来的要求,也没有真实出售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而是与甲乙医院的其他资产混同,如果甲乙医院经营效益不好或者破产,这些风险就会直接影响到保险资产项目支持计划的凭证持有人的收益,甚至血本无归。换句话说,凭证持有人的风险——收益与甲乙医院的整體运作风险联系在一起。而严格的资产证券化条件下,证券化交易的风险与资产原始所有者的风险无权,而只是与证券化的资产本身有关。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通过法律制度的更新与完善予以厘清。
尽管该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总体来说,该种资产融资模式有以下特征可以值得借鉴:第一,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机构融资途径,从传统的向银行融资到使用保险机构的存量资金,这就为将来的医疗机构融资渠道的拓展起到示范性作用,甚至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都能为医疗机构的建设提供资金来源;第二,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储户,银行承担的是一个低吸高贷的中间机构的模式,但基于目前的金融环境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化,从资金持有者手中直接融资的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间接融资渠道只是其中的一个模式,开辟包含保险资金在内的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将是医疗机构大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该种融资模式突破了现有法律环境下对于医疗机构资产的处置争议,将蕴含着资产价值的股权抵押作为增信措施,实现了资产处置的合规性,也满足了资金提供方的投资标准,是一个可以推广借鉴的模式;第四,吸收的资金提供方的财务投资人角色的定位。医疗机构的运营是具备较强专业性的运营,如果投资方不能认同医疗机构运营的长期性和角色定位,甚至要参与医疗机构的具体运营活动,必将导致投资活动的不可持续,甚至会成为医疗机构运营的障碍。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是以投资和融资作为主业,不具备实体运营的能力,也没有控制医疗机构的意愿,所以对于医疗机构的长期运营而言,是一个非常具备吸引力的资金来源。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求,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医疗资源和金融资源同属于市场资源,那么利用市场机制促使二者成功对接和优化配置,无论是对于推动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还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立医疗机构也可以顺应这种趋势,积极探索与保险资金运用的模式对接,从而为整体促进全社会的医疗服务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小云,徐晓新,张秀兰.非公立医疗机构2007-2011年生存发展趋势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3,(5).
[2]戈文鲁,易彬彬.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建议,中国卫生政策研究[J].2011,(3).
[3]赫尔南多?德?索托著,王晓东译.资本的秘密[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张佳慧.我国非营利性医院投融资体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
[5]夏博辉著.资产托管与托管银行[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6]范健主编.商法(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培训】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法律风险防范12-15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演讲稿06-2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岗前培训内容06-08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12-09
建筑法规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05-26
建筑施工单位怎样审查施工合同06-17
建筑法规课程心得10-21
建筑与施工论文06-18
建筑粉刷施工合同07-03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