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司法行为(共9篇)
不断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评估和考核审判工作,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今年以来,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强化了五项工作措施,建立落实了“十加一”审判质量和效率评估考核体系。
一是加强了定期考核,使评估考核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为了对考核工作强化监督指导,定期检查各项考核的具体落实情况,我院建立了办案能手排行榜制度,每月定期通报每位审判人员的办案数量、结案率、调解率、撤诉率等,充分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强化发改案件流程管理,全面规范法院干警司法行为。工作中,对被发回重审或改判的案件,由监察室立案审查办案干警廉正问题,经院考评委员会集体讨论形成初步处理意见;案件承办人无异议的,报院长审批后实行。承办人有异议的,可书面进行答辩,经审委会集体研究后形成最终处理意见。今年1—12月份,全院共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件,同比下降***%,并对*案****人次进行了经济处罚,使案件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法院社会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做法得到省高院和市法院的充分肯定,今年10月份,被省高院在全省推广。并在我院召开的全市法院纪检监察工作经验推广座谈会做了典型发言。
三是建立审判效率控制体系,实现对案件审限的有效控制考核。不断提高了信息化在审判管理中的应用力度,通过《审判流 1 程管理信息系统》和《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件从立案、审判、执行、监督、归档全程网络化和信息化,做到了对审判流程各个环节检查考核标准的量化,特别是对审(执)限的监督,起到了预警作用。今年以来,全院的各类案件收结案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和**%,平均审(执)期限缩短了**天。
四是做好裁判文书评比和卷宗评查工作,提高了干警的文书写作能力。我院每季度都要对所有已结案件的法律文书进行一次综合评比,评出优秀文书,作为对干警年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审监庭修订了《卷宗评查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评查标准和扣分项目,并专门返聘了三位经验丰富的老庭长,分别负责民商事、执行案件卷宗的评查工作。对卷宗评查发现的问题,由审监庭召集各庭办案人员限期改正,既提高了卷宗质量,又保证了类似错误不再发生。今年以来,全院卷宗评查优秀率达到了98.5%,合格率达到了100%。
五是落实了庭审观摩评比制度,增强了干警驾御庭审能力。今年以来,我院先后两次组织庭审观摩评比活动,对审判人员的庭审各个环节,进行了综合评议,重点考察审判人员的综合认证、释法说理等能力,通过现场交流,打分排名,收效明显,提高了干警们在处理案件中的“定纷止争,胜败皆服”的司法能力。
工作对规范司法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从案件管理流程、质量、监督等全方位规范化才能确保司法机关整体司法行为规范。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自2014年上线运行以来,全面实现了网上办案,将执法规范的“软约束”变成网络运行的“硬要求”,更加有效地加强了案件的管理,对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加强案件管理对规范司法行为的促进作用
案件办理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案件管理能够使案件时刻处于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执法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因此加强案件管理,是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司法行为,树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性、提升检察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加强案件管理促进司法行为规范的作用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办案信息网上录入、业务流程网上管理、业务活动网上监督,加强了对案件的全面、实时、动态监督,能够更加有力促进司法行为规范。
(一)能够有效加强执法观念转变,有利于促进执法规范化
该系统将案件办理的收案、分案、办理、办结,文书的制作、报批、审批,以及案件在部门间、上下级检察院间流转及信息反馈等规范于流程化,使任何未按照刑诉法规定的办案环节都可能被拒绝或预警。各级办案人员间形成内外联动、环环相扣的监督模式,避免人情案、关系案发生,能够有效促进执法规范化。
(二)能够有效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案件监督管理
该系统将各级检察机关的办案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融汇所有执法信息和办案数据,各业务部门可利用系统“共享设置”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案效率,也使案件处于更加全面有效监督之下。
(三)能够有效促进案件办理流程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案件质量监管
有利于规范收送案管理,强化公、检、法的协作。及时、准确、高效地录入案卡信息,提高案件录入、流转效率,保障诉讼时效。能够对所有在办案件进行流程梳理,监控流程操作是否规范,避免超期办案。能够有效实现对所办案件诉讼环节的监控,即时对不规范操作行为督促整改,有利于案件质量监管。
三、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促进案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自上线运行应用以来也突显一些问题。一是对该系统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由于受传统工作模式影响,一些办案人员对系统管理平台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业务部门间及上下级条线信息共享和协作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该系统的技术支撑不足。因该系统模块多,内涵较广,导致办案人员在应用时常出现一些问题,而各级检察院技术人员不足,对系统功能配置相关培训不足。
四、如何切实发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加强案件管理,促进司法行为规范
(一)充分提高对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价值认识,提供充足技术支持。
强化该系统应用培训,提高软实力,通过技术提升,消除办案人员抵触心理,充分认识到该系统价值。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引进,从应用上指导大家使用,同时从模块设计、整合等后台进行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其案件管理功能,促进案件规范化管理。
(二)充分实现系统安全,确保案件管理规范化,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认真落实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办案人员必须使用个人身份密钥(UKey)登录系统办理、审批案件,并妥善保管密钥。加强对系统运行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坚决杜绝案件“体外循环”。
(三)充分发挥信息指标查询与统计向导,突出案件管理职能,强化规范办案。
充分利用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共享优势,提升案件信息查询的效率与准确性,定期对各业务部门案件信息填录、办案流程、办案期限、电子签章使用等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反映执法办案整体情况,提升执法办案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充分发挥案件管理监督职能,严把入出口关,确保有效监督。
对公安机关及本院自侦部门移送的案件认真审核,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录入系统,对随案移送的涉案款物要同步录入,严把入口关。同时,要严把案件出口关,对审结、退查以及移送管辖的案件严格审查各类文书及案件登记卡填录情况,确保案件时刻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五)充分发挥系统平台作用,提升案件管理质量,促进规范执法。
加强结案审查、法律文书监管,督促案件网上流转程序完整、案卷材料规范齐备。规范接待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工作,切实保障律师权利。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进一步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保障案件质量管理,促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
摘要:规范司法行为是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确立的司法工作基本要求。加强案件管理在司法机关整体规范司法行为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强化案件管理,进一步促进司法行为规范。
创办“一季刊”。针对退补案件存在“退”而“不补”、“可补”而“不去补”或者仅出具“无法补证的工作说明”重新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该院创办了《交流与提高》季刊,建立了每季度移送审查起诉案件质量情况通报机制。每季度总结提炼办案经验,汇总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质量情况及侦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发成内部刊物《交流与提高》,向该县公安机关领导、法制室、相关办案单位进行书面通报,重点通报退侦率及退侦后补证质量情况。同时,建议县公安局将补查案件质量纳入考评机制,由法制室对各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一段时期内的补查案件质量考核,对退补案件质量不高,补侦态度消极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个人绩效考核。
上好“一堂课”。检察官主动为公安民警授课,提高侦查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针对该县公安机关新进年轻干警较多,业务不熟,经验不足,收集固定证据意识不强的现状,该院变“被动应邀授课”为“主动授课”,抽调侦监、公诉部门办案骨干,采取分片包办案单位集中授课辅导的形式,着力提升侦查人员的证据收集固定能力和严格依法办案意识。该机制的建立,不仅增进了公安民警和检察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使侦查人员充分掌握了审查起诉案件证据标准,有效提高了办案质量、办案效率。上半年,该院已主动到侦查机关授课4次,先后200余人参加听课。
开展“一评查”。案件质量评查,加强案件质量内部监督。该院以案件质量评查为抓手,围绕程序、实体、卷宗质量、社会效果等指标,坚持承办人自评、科室互评、组织评查小组交叉评的评查模式,找问题,提建议。坚持网上评查与纸质卷宗评查相结合,评查人员通过统一业务查询功能,从流程节点、法律文书、涉案款物管理登记情况等方面,对照纸质卷宗开展动态评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评查人员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业务部门和上报检委会。经过梳理汇总,该院利用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在全体干警会上进行点名通报,使办案干警“红红脸”、“出出汗”,确实起到通过案件评查“倒逼”规范办案的作用。半年来,该院共随机抽取了56起案件进行集中评查,通过问题查摆和整改,检察干警规范办案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效果进一步提升。在“全市检察机关优秀法律文书评选”中,该院审查逮捕类文书制作水平位居全市第一。立案监督的李某非法占用农用地一案,被洛阳市院推荐到省院参评“全省检察机关十大侦查监督精品案件”。办理的齐某玩忽职守、受贿案已入围“全省检察机关十大反渎精品案件”。两名干警被洛阳市院评为“首届未检业务竞赛能手”。(文/刘玉辉)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也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规范司法行为对检察机关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规范司法行为对于审判机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规范司法行为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治本之策。司法必须公正,否则将失去当事人的信任、社会的信任、党和人民的信任。从近年我院信访的案件来看是公正的。当事人之所以不服从法院裁判,甚至缠诉、上访,其主要原因是司法行为不规范,程序失当、作风不好、形象不佳所引发的,这也是导致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重要原因。要使当事人胜败皆服,不仅需要裁判结果是公正的,同样需要过程是公平和公正的,检察官的行为是中立、廉明、规范的。规范司法行为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程序合法、行为规范、形象中立、审限严格,以程序的公正性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这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治本之策。
(二)规范司法行为是提高司法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和改善。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要求,少数检察官司法能力不强,办案中低级差错不断,特别是仍有极少数检察官责任心不强,漠视当事人的权利,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等。但现行的检察官录用遴选机制,又不可能通过“大进大出”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支理想化的职业检察官队伍,惟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着力建立规范司法行为的长效机制,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用规范提升人的素质,使检察官养成始终严守法定程序、恪守职业准则、遵守党纪国法的良好意识,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才是提高司法能力既现实又切实的途径。
一是要以解决涉诉上访问题和依法纠错为重点,积极稳妥处理各类信访问题,了解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和工作人员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解决涉法上访案件的标准应该是息诉罢访。为此,在涉法上访案件排查处理中力争使每一个涉法上访案件都有解决的方案和具体办法,了解原因,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决不简单移交、推诿敷衍,更不简单从事、激化矛盾。力争使尚未处理的涉法信访案件全部得到妥善解决,使上访群众息诉停访,使无理取闹行为得到处理和制止,真正做到“四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使合法的诉求依法解决,办错的案件依法纠正,无理取闹的息诉罢访。同时控申通过接待涉诉上访当事人,总结分析引发上访的原因,了解基层群众对本院工作和工作人员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当事人对案件的看法,听取当事人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回访反馈信息,寻找司法工作中的“瑕疵”和“弊漏”,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后重复出现类似错误与不足。
二是“上门讨教”。毛主席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他指出的这条民主治腐的路子,其实质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监督。人民检察院也不例外,在规范司法行为中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要求,倾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等,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同时,变当事人上访为检察院下访,主动开展案件当事人回访活动,通过信函、电话、走访形式,了解案件当事人对检察官在案件审理执行中公正司法、服务态度、办案质量、办案效率、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解决司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建章立制,致力构建规范司法的长效机制。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要贯彻“标本兼治”方针,立足长远,建章立制,致力构建规范司法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规范司法决策行为。规范司法行为,落实监督责任,促进司法部门正确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首先要规范司法决策行为,为各项起诉工作操作规程的贯彻实施提供表率和示范作用。我院高度重视人代会批准的检察院工作报告的法律地位,将其作为司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年初召开的全院工作会议上,紧紧围绕人代会批准的工作报告,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并在会后把报告中的工作要点分解,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督促落实。重新修订《院务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议事范围、议事程序和落实保障措施。要求提交党组讨论的事项,要在会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研讨论证,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和议事效率。
(三)推进司法能力建设。要把规范司法行为的各项规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根本在于增强司法能力。为此,一是要不断加强学习。适时组织党委成员或中层以上干部学习讨论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检察院的工作部署,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在工作中做到胸怀大局,善于从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把握形势、做出决策、部署工作和解决问题。二是要积极加强中层干部建设。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有利于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为原则,把一批能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业务骨干充实到中层干部岗位上,形成一支讲政治、懂法律、会管理的中层领导骨干队伍。三是要加强检察官队伍司法能力建设。以服务大局、适用法律、撰写文书、解疑释惑四种能力为主要内容,按照上级院关于知识型培训为主向能力型为主转变、普及型培训为主向专业化为主转变的要求,抓好检察官续职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检察官深化调研,总结经验,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
(四)规范案管控申工作。案管接待是检察院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事关当事人及其他来访人员对检察院的第一印象。案管控申在接待当事人态度上要做到耐心细致,用语上要做到文明规范,符合案情条件的要当日及时进行线索受理予以立案,不予立案的也应坚持做好解释工作。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当事人要主动上门服务;对前来申诉的当事人,尤其是难以做通工作的,要坚持做到尽量以理服人,态度要诚,工作要细,使其带着疑惑而来,满心释然而回,带着怒气而来,心平气和而归。
(五)规范批捕、起诉工作。(1)在刑事案件方面,要重点抓好证据规范,严格管理,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依法批捕各类刑事案件,维护社会稳定。对涉恶、抢劫、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依法建议以重刑处罚。对为恶一方的村霸、路霸和坑农、害农的犯罪分子,依法给予严厉制裁,以维护农村社会安定,促进农村社会风气好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刑事批捕、起诉集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于一体,在坚持“严打”方针的同时,要认真执行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保证办案质量。
(2)在民事检察方面,要切实贯彻当事人平等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起诉工作中,不断规范行为活动,妥善处理好涉农案件、涉及特困企业、下岗职工、低保人员的案件,依法保护社会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样会更加显示出司法公正。总之,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规范司法行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建构作用。
二、规范司法行为的措施和成效 我院作为基层检察院,自20**年以来,在开展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1、自侦部门 在规范执法程序方面,20**年以来,我院以办案工作区的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建立了“检警一体化”的办案模式和“检医联动”制度,完善了办案用警审批制度、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安全陪护制度。结合相关法律及办案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详细的反贪办案流程,从案件受理、初查方案制定、初查立案、侦查计划、安全预案、侦查终结等各办案环节进行细化处理,明确各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及标准。通过一系列办案措施的推行确保了办案安全,未发生任何办案安全事故,有效推动了办案工作合法有序的开展。多年来在我院办理的自侦案件中无干警违法违纪的控告、申诉记录,也没有发生任何办案程序违法的现象,干警的执法规范和程序公正意识也得到提高。在办案制度建设方面,我院针对自侦案件办理强化了监督和决策机制的建立,自侦案件自初查开始必须邀请纪检组派员适时介入进行全程监督,发现苗头倾向性问题、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重大复杂案件邀请侦监、公诉部门适时介入,分析取证方向、制定证据标准;为提高办案质量,反贪局、反渎局内部建立了案件审查机制,指定一名从事过公诉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案件审查工作,从案件办理的各个流程、证据合法性等方面及时提出问题严把质量关,提高了案件质量;为确保自侦案件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并长期保持了局务会讨论案件制度,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总结制度,对每件案件的办理过程及时进行分析,结案后及时进行总结;为严把自侦案件“出口”关,还建立了自侦案件检委会决定制度,自侦案件不论案值大小、案件简繁,侦查终结必须经检委会研究决定。通过严格执行办案监督和决策机制,多年来我院所办自侦案件无不起诉及无罪判决案件,办案干警的侦查能力,证据意识得到了强化。
2、侦查监督部门(1)强化审查逮捕环节的监督职能,狠抓逮捕案件质量。在审查逮捕过程中认真履行审查逮捕和诉讼监督的职责,全面把握逮捕的三个条件,注意防止和克服“构罪即捕”的观念,既严格审查犯罪事实证据,又注意审查“有逮捕必要性”的事实和证据。探索建立“逮捕必要性”证明制度,严格适用“逮捕必要性”条件。加强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和听取律师意见的工作,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坚决不予批捕。认真贯彻执行《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标准(试行)》,坚持逮捕案件质量分析制度。深化不批捕说理工作,提高释法说理的质量和水平,规范说理文书格式。(2)继续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侦查监督的各个办案环节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严格执法与执行刑事政策有机统一起来。对严重刑事犯罪要从严予以打击,该批捕的坚决依法及时批捕;对轻微犯罪或有从宽情节的犯罪要宽缓处理,严格把握逮捕条件,慎用逮捕措施,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简化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探索建立当事人达成和解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和对初犯、偶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中一些罪行轻微的人员适当从宽处理的机制。(3)坚持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相统一,大力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既要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执法不严、放纵犯罪的问题,又要监督纠正违法立案、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等执法违法、侵犯人权的问题。建立健全立案监督案件跟踪监督机制,提高案件的侦结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和重刑率。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及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3、公诉部门(1)全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实现刑事审判权的制约。工作中,注意区分严重犯罪和轻微犯罪、被告人主观恶性程度、是否具有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并根据被告人犯罪的实际情况依法提出从宽、从严的具体量刑建议,全面实现公诉案件的刑事审判权的权力制约。(2)继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深刻领会“宽严相济”的内涵,当宽则宽,当严则严,积极探索刑事司法改革的有效措施,大胆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办案。对交通肇事案和故意伤害(轻伤)案启用检调对接机制,进行刑事和解,对被告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3)结合实际,制定了公诉见习制度。以公诉工作为抓手,以点带面,以岗带人,鼓励本院其它部门的检察干警到公诉部门进行岗位见习、办案见习,促进了检察人才交流,提升了检察干警综合业务能力,充分展现了检察职业形象,全面提升了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4)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针对诸多刑事被害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赔偿和救助,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现状,开辟救助被害人的公诉“阳光救护通道”,从而帮助特困刑事被害人缓解燃眉之急,维护了公平正义,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也搭建了一条警民情深的“爱心桥”。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深入发动。活动伊始,我院成立了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领导小组,院长李光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日常工作的开展。我院出台了开展专项整改活动工作方案,同时又召开全体干警大会,予以学习动员,院长李光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院干警特别是审判一线干警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程序公正、实体客观的审判观,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要结合全市法院开展的“十佳法官”、“十大调解能手”、“优秀裁判文书展评”等一系列活动,搞好“办案百日竞赛”活动,出一些精品案例和优秀事迹典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成为开展活动的受益者。
二、查漏补缺,追根溯源,建章立制。院里通过召开全院全体干警会、庭长会、专题民主和组织生活会,以及对一些重特大有影响案件当事人的回访考察、院长接待群众信访日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发现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民商事案件判决书论理不透彻、适用法律不准确、裁判文书不规范;某些案件审结时限较长,一些执行案件也存在执行时限较长,未结执行案件原因不明确,委托评估不透明,中止执行理由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院党组经研究制订或重新修订了有关制度,如《周一政治学习日制度》、《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案件审理执行时限跟踪制度》、《进一步规范执行工作意见》等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并且督促落实。在执行中,坚持执行案件合议制,超期未结案件问责制。院里还组织庭室进行案件互查,开展“周评一卷”活动,通过对所办结的案件各庭室互相评查,指出问题,有力督促提高了广大干警办案积极性,一些有信访苗头的案件以及一些长年执行积案得以顺利审结和执结。另外,院按照“放权、分权、制约”的工作思路,制订了审判流程管理机制、案件质量管理体制等七项机制,汇编成书,人手一本。另外,还对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各种会议制度汇编成书,人手一本,要求大家时常学习,自觉遵守。
三、标本兼治,堵住源头,建立信访接待工作长效机制。在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中,石龙区法院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信访接待处理工作。首先院加强领导和监督,成立了集中处理涉诉上访领导小组,开展经常性的信访问题研究处理工作,同时规定每周一上午开一次例会,听取各业务庭室情况汇报,有信访苗头案件下大力气,责任到人,慎重处理,扎实工作,切实做到效率、客观、公正。其次标本兼治,堵住源头,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教育全体办案人员和领导班子成员树立信访忧患意识。通过对当前信访形势的理性分析把握,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强化警觉性、敏感性和堵塞源头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关心信访工作的局面,打赢思想意识上的信访仗。二是建立长效机制,立足治本。首先是进一步完善信访接待制。我们根据多年来的信访工作实际,采取了全员接待制,即院长、副院长随时接待制。三是结合立案、审判流程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信访接待制度》、《院长接待日制度》、《信访目标责任制度》、《关于涉诉信访处理预案规定》、《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时限跟踪制度》、《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等等。严格流程管理,抓好时限监督,杜绝超期办案。进一步规范审判监督程序,对再审案件的立案审查实行“听证”制度,让当事人把理说在前头,把证举在前头。该立案的就立案,不该立案的让当事人心知肚明,避免暗箱操作。同时,我们实行严格的信访责任追究制。规定凡在一年中出现一项因工作失误、不负责任或因态度蛮横而致当事人上访的办案责任人,给予信访黄牌警告,取消年终评先资格;两次以上的,该降职的降职,或者停职留用。与目标管理严格挂钩,作为评先、晋职、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该追究的决不姑息迁就。
四、健全、规范审判公开制度。公开是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司法公正的监督工作机制。院从立案、庭审、裁判和执行每一个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做到以公开促公正。
(一)实行立案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以及程序,引导当事人行使好诉讼权利,真正解决群众打官司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实行庭审公开,提高当庭举证、质证、认证的质量,增加庭审透明度。
(三)实行裁判结果公开,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事实清,证据明,说理透,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四)实行执行公开,对执行立案、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执行财产的分配、执行中采取的拍卖、评估、鉴定措施等,要求全部公开。
五、健全、规范内部监督制约制度。院健全审判流程管理机制,把案件从立案到执行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围,确保案件不超审限,防止案件被随意拖延;健全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案件质量的评查,确保办案质量;健全岗位目标考核机制,制定责任目标明确、奖惩分明的制度规范,将岗
位目标完成情况与评先评优、提职晋级挂钩,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时时有压力;强化领导责任制,明确院长、庭长、合议庭成员等不同责任主体的权限和责任,努力做到部署工作有人抓、出了问题有人管、追究责任有人担。
五、坚持对所办案件催办查办制和评查制,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严把案件质量关。我们一是坚持对审理的案件实行跟踪催办制,发现届临办结期限的案件,由立案庭向承办单位发送催办卡;不定期地对所结案件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二是对于拿得准的案件及时下判,防止久拖不决现象发生;对于重大或疑难案件,主动与市中院联系汇报,争取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三是强化案件层层把关制,一级抓一级,坚决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我院的刑事案件全部由审委会讨论决定。四是加强对上诉改判、发回、再审及群众反映强烈、赴京、赴省、赴市上访的以及上级指令查办案件的案件质量评查制,由院监察室案件质量评查小组阅卷找出问题,再向审委会汇报,对确属工作失误的,诫勉谈话,给予警告等纪律处分,对于确属办人情案、关系案或徇私枉法的,给予纪律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五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今年对各庭室所办案件开展自查、互查,针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一、二类卷率达100%。今年,我院共评查案件8件,向庭室提出意见3条,涉及的潜在问题得到及时纠正,没有发现违法审判情况。
六、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素质。院党组大力倡导建立学习型法院,争做学习型法官,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干警教育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拓展法律知识面。切实加强干警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警的司法理念和业务知识,增强适用法律的能力、驾驭庭审的能力、制作裁判文书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今年,根据前年制定的45岁以下干警学历达标规划及要求,目前我院实有人员3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大学学历31人,大专以下学历3人。今年共有6人参加法官学院培训,并获得法律本科结业证书,有7人参加成人业余法律“专升本”教育,并顺利毕业。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外,全年我院自行组织全体干警业务培训两次,培训人员90人次。我院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干警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高依法服务大局的能力,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强化司法公正纷争的功能,不断提高有效解决纠纷的能力。今年11月份,通过中级法院组织的干警考试和我院组织的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试摸底、激发干警的学习意识,我院形成了你争我学,追、比、赶、帮的良好气氛。
七、加强司法保障,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院党组要求全体干警认真贯彻最高法院《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河南省高级法院《司法便民十项措施》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维护司法公正的承诺》,全面落实司法便民、司法利民、司法护民的各项措施,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做好涉诉信访稳定工作,上访总量控制在责任目标以内。对于法院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事项、重要改革措施以及审判和执行活动中遇到的特殊重要问题,及时主动地向党委报告,争取领导、关心和支持。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重要司法事项形成对党委报告制度,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对司法活动的不当干扰。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在“主动、经常。深入”方面下功夫,即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又实事求是地反映法院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理解和支持,营造出有利于提高司法能力,促进司法公正,树立司法公信,维护司法权威的良好氛围。
八、对重点信访案件,督办案件的办理情况。今年院抽调精兵强将,对三起赴省、赴市重点信访案件和督办案件予以消化处理,保证了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田石头、马姣玲夫妇赴省涉诉上访民事案件。田石头、马姣玲与同村张二伟、孙召峰因债务合同纠纷起诉,我院受理后,查明事实,判决驳回原告田石头、马姣玲的诉讼请求,田石头未上诉,赴市、赴省多次上访。省高院信访组调卷复查后认为:原审并无不当之处。今年4月8日,田石头、马姣玲到省人大对接待人员围堵、拽胳膊、抱腿,严重影响了省人大信访接待机关正常工作秩序。我院经向省人大、省信访局汇报,经区政法委同意,由石龙区公安局实施,对田石头、马姣玲予以行政拘留15日。后田石头、马姣玲写下保证书,表示不再上访。
(二)陈三元离婚、赡养上访案件。从2003年至2004年,陈三元两次到法院诉讼,一起是离婚案(法院判决离婚),一起是赡养案件(法院判决其亲生儿子承担赡养义务,其继子不承担赡养义务),两起案件原被告均未上诉。陈三元认为法院对其房产判决不公,多次到区人大、政法委、信访局上访,达两年之久。我院多次复查卷宗,案件判决并无不当,考虑到陈三元已届80高龄,而且身有疾病,行动不便,且家庭困难这一因素,由一主管院长牵头,协调办事处、派出所、村委会有关人员四次深入陈三元家中,对其婚生子、媳进行说服教育,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动之以情,最终使矛盾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全体干警共同捐资4500元,为陈某买了房产并予以修缮,化解了陈三元长达两年之久的上访纠纷。
(三)朱应杰申请执行郏县体委债务纠纷案。今年我院受市中级法院指定受理朱应杰申请执行案。朱应杰案在郏县法院执行期间,朱应杰多次赴省、市上访,我院在受理后,经多次协调郏县体委不配合执行工作,因郏县体委负责人是人大代表,我院向市人大常委会、郏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拟对郏县体委负责人实施拘留措施,经市人大督办,郏县体委写出书面保证还款协议,使申请人朱应杰打消了上访念头。
一、第一次持有行为的认定
侵占行为的首要行为是一种合法持有行为, 因此正确界定行为人的这一合法持有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自己合法持有或采取非犯罪方法而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的, 才可能构成侵占罪;倘若行为人将他人持有支配下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的, 则应当根据其所采用的手段行为的特点, 分别定以盗窃、抢劫等侵犯财产罪。然而由于人对物的持有、支配形态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及作为侵占罪首要行为的特殊性, 在认定该持有行为时,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必要的:
1、在认定侵占行为的第一次持有行为时, 首先要注意持有与占有的区别。正如古罗马法学家保罗斯解释道“我们通过持有和意旨取得占有, 而不单凭意旨或持有取得占有。”可见占有与持有是有本质区别的。笔者认为:占有与持有区别的关键就是占有以占有的意思表示为前提, 而持有更多作为一种单纯地对财物支配的事实状态。掌握了这一点, 也就找到了解决侵占罪范围对象的钥匙。例如:对法律上绝对禁止流通、持有的违禁物, 如毒品、枪支等, 虽然其本身不可能成为占有的对象, 但并不在持有的范围之外, 当然, 对上述行为的定性还要结合刑法的具体规定。如非法持有毒品、非法持有枪支等等罪。又如:对犯罪所得的赃物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所得的赃物, 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在行为人占有意思的合法性问题上究研, 行为人持有即已完成侵占的首要行为。这里笔者还需强调的是:在刑事立法中立法者已经将众多持有特殊物品的行为, 规定了特殊的罪名, 在认定侵占的持有行为时, 要注意与这些罪的竞合。
2、认定人对物的持有关系, 应以人对物具有实际支配为原则。所谓实际的支配, 是指对物的支配是明确的、确定的, 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支配不是持有, 没有实际支配的口头声明不是持有。笔者认为:对支配的认识要从实质性的角度去分析, 而不仅仅以行为人是否表面上控制。如:某人填完储蓄单后将钱包遗忘在离柜台几米远的小桌上, 当他转身去柜台交单付款后, 马上想起并返回寻找。在此种情形下, 某人对该钱包是否还有实际的支配力呢?笔者认为, 正如持有需要确定、稳定的支配关系, 对持有的丧失也需要一个相对的过程。本案某人虽然短暂遗忘该钱包, 但并未实际丧失对物的控制能力。
3、认定人对物的持有关系, 还应遵照一定的特殊规则为例外。这里的特殊规则是泛指在特定场所的特定规则和对职务上、业务上有特殊要求的人适用的人特别规则。即在财物所有人暂时对自己的财物失控后, 特定场所的主人或有关人员有权对该财物实施控制, 此时其他非财物所有人无权排斥这一特殊的持有关系, 否则, 便可能构成非法持有。当然对这一特殊的持有关系的成立, 则必须严格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认定标准, 即只有特定场所的主人或有关人员以明确的持有支配他人财物的意思表示, 始得成立新的持有支配关系。据此, 出租车司机尚未发现的他人遗忘在车上的钱包, 因司机对钱包根本不知晓, 从而也谈不上持有。拾得者的侵吞行为不是盗窃, 在符合侵占罪的其他要件的情况下, 应依法认定构成侵占罪。对职务上、业务上有特殊要求的人, 上述明确的意思表示则可以相对弱化, 以明知或发现财物即可, 这类人的持有意思从其职务上的特殊要求可法定推定之。
4、认定人对物的持有关系, 还应适时结合社会生活的一般观念为补充。例如, 某人遭遇车祸后昏倒在地, 其随身携带的包中财物散落在地, 此时车难者对随身财物的占有意识和实际控制能力均可谓处于中止状态。但依据社会生活的共同准则和一般的善良公俗, 应当认定他对随身财物仍具有法律上的持有效果。如果有人见财起意取走地上的财物, 则不得认定为捡拾他人财物, 而应视为盗窃。对上述情况也可视为持有支配关系的一种补充。
现实生活中, 人对物的支配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必须根据每个个案的具体情况,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正确界定对物的实际支配者, 唯如此, 才能把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罪真正区分开来
二、第二次占有行为的认定
侵占行为的第二行为是一种违法的占有行为, 即被法律所禁止的非法占有。对此刑法规定了“拒不退还”“拒不交出”这一具体行为要件来界定行为人两次支配关系的本质区别和显示行为人第二次占有的社会危害性。可见,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是侵占罪的成立要件, 也是侵占行为的核心要件。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判定“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对此笔者认为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来具体分析。以下几方面是司法认定中的难点:
(一)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几种特殊形态
1、如果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而导致客观上不能
退还的情况。笔者认为:不应认定为拒不退还, 因为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过错, 没有退还的事实无法推定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性, 因而这种情形只可依照民事法律的规定处理。
2、如果行为人携带财物潜逃, 使权利人不知其下落而
无法追索的, 虽然行为人没有明确不退还的意思表示, 仍应认定为拒不退还。因为行为人潜逃己表明他对财物非法永久占有的故意。这一种立法精神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行为定贪污罪的司法解释得到印证。
3、如果行为人已先行将财物处理, 失去了对其的控
制, 这种情况如何认定?笔者认为, 认定这种行为的性质, 就要从行为人先行处理财物的目的入手, 结合权利人追索时的态度而做出结论。如果行为人将财物自行处理, 且是用于非法活动或高风险的营利性活动, 或者行为人与第三人相勾结, 将财物予以盗窃或私分的, 造成财物损失无法追回的, 应视为拒不退还。对行为人将财物先行用于与已有关的合法活动或急时之需, 现无法退还的, 因结合行为人的态度区别对待。如果行为人明确表示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应认定为拒不退还。如果行为人表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的不应认定为拒不退还。
4、在能够退还原物的情况下, 行为人拒不退还, 但愿
意支付对价的, 能否认为是拒不退还?在这种情形下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种类物等一般物品, 笔者认为: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 不应仅理解是将原物非法占为己有, 还应理解为将原物所体现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非法占为己有。因此, 对于这种情况, 不应认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从而不应认定为拒不退还。对于对所有人有特殊纪念价值的物品, 笔者认为:在所有人不同意接受对价或物品本身难以单方面确定价值的情况下, 应当认定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对一种特殊精神利益的占有) 可以构成侵占罪。这一点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中已有体现。
(二)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表示对象
笔者认为:行为人对权利人的代理人、委托人或所有权人的继承人表示拒不退还的, 也可认定为是对权利人有拒绝表示。同时, 行为人对负有特定职责并接受所有权人、占有权人请求的单位表示拒不退还的, 应认定为“拒不退还”。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权利人与受委托人 (包括单位) 之间实际上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根据代理的一般理论, 代理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行为人向代理人表示拒不退还或交出的, 等同于向权利人表示, 可以构成侵占罪。行为人对公安机关等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要求其退还, 仍表示拒绝的, 也应视为拒不退还。行为人面对国家执法机关权力, 仍表示对抗, 更加显示出他的主观恶性。
(三) “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时间界限
这一问题刑法理论上存在众多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在司法机关立案后, 实体审理以前仍不退还或交出的, 为最终不退还或交出;第二种观点认为, 在一审判决以前仍不退还或交出的, 为最终不退还或交出;第三种观点认为, 在二审终审以前仍不退还的, 为最终不退还或交出。第四种观点认为, 侵占罪的诉讼形式既可以是公诉, 也可以是自诉。自诉形式的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的时间界限应在第一审判决以前, 公诉形式的侵占罪的拒不退还的时间界限应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前。结合具体的司法实践操作及刑法的立法精神和法条规定, 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和遵守刑事诉讼原理、体现司法活动的严肃性, 笔者原则上同意第四种观点将侵占罪的诉讼形式分为两种。但在具体的时间界限上, 笔者认为对于被害人自诉的侵占罪中的拒不退还的时间界限应在法院立案受理之前, 对于公安机关立案的侵占罪中拒不退还的时间界限应在公安机关立案之前。
据了解,该院案管办以今年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对外优化服务,不仅为律师提供便利的预约、阅卷服务,为展现窗口部门的良好形象,还广泛征求律师、诉讼当事人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由案管办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 同时,案管办也充分发挥对内加强业务流程监控的职能,不断强化案件管理,严格把关,对案件办理情况实施全程、同步、实时监控,防止违法违纪等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发生,规范检察人员司法和执法行为。该院案管办推行“办案期限预警、法律文书报备预警、涉案财物预警”三个预警,对纳入监管的每个案件的每个诉讼节点,及时认真审查。在办案期限预警方面,流程监管员在系统提示预警期限后,再“口头追办”办案进度,主动向承办部门和承办人了解案件情况,争取案件提前尽早结案,防止办案超期、羁押超期行为的发生。
据悉,2015年以来该院案管办受理批捕、审查起诉等案件94件114人,接待律师20多人次,发出预警通知4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6次,不仅为规范司法行发挥有力的内部制约作用,也提高了对外规范司法行为的水平。(文/陈旭)
2014年04月28日 19:59 来源:中国经济网-陕西频道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总书记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在2014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他又提出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三项新时期的政法工作任务,这对于对于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和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既承担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关,又肩负着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还履行着依法对诉讼活动和执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执法、公正司法的重任,因此,检察机关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对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要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必须规范司法行为,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更要围绕当地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刻认识规范司法行为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日,全国各地基层检察院都仅仅围绕高检院今年10月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专题报告而就本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笔者结合黄龙县检察院2006年以来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对基层检察机关如何规范司法行为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加强司法行为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近年来,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围绕规范司法行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作了强调,他在2014年4月24日第一期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全体学员作了《加强法律监督 确保法律实施》专题报告中指出检察干警要把握住公正和廉洁这两个最根本要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从而体现了司法行为规范化对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放落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司法水平往往反映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法治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实践中,很多大型的国内外企业在各地考察投资环境时,都将该地区的法治环境特别是司法水平高低作为是否投资或合作的重要考量因素。而检察干警司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反映出当地的司法的水平。因此,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使广大检察干警自觉规范司法行为,既是彰显司法活动的公正廉洁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
加强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是有效应对执法环境新变化,完成好检察机关担负的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职务犯罪愈来愈隐蔽化,而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呼声愈来愈强烈,刑事犯罪手段也高科技化,人民群众对治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检察机关处于新的挑战与机遇之中;另一方面,国际敌对势力不愿意、不甘心中国的发展强大,他们热衷炒作腐败问题、制造各种事端无限放大人民内部矛盾。基层检察机关又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只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要求,审慎处理各类刑事案件,通过大力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行为的严格规范、理性文明程度,公正高效彻底地化解社会矛盾,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司法突出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司法工作有了更高的期待:不仅要求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还期待对司法活动的主动参与和监督;不仅要求提供实体上的司法保障,还要求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和环境。与人民群众的这些新要求新期待相比,极个别检察干警还存在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问题,影响了司法的整体形象。基层检察机关只有通过大力加强检察活动规范化建设,解决好现实中的检务公开问题,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在检察日常工作中树立正确理念、狠抓关键环节、规范检察干警行为、强化司法保障。笔者结合对黄龙县检察院2006年以来规范司法行为进行的梳理,来探讨司法行为规范化的主要内容。
(一)黄龙县检察院2006年以来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及成效
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察。2005年,黄龙县检察院就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2006年以来,黄龙县检察院一直推行检务公开理念,实施阳光检察工作,一是将检察工作人员全部照片及职务职责公开、公开举报电话和纪律制度等;在控申接待方面,推行“检察长接待日”;推行“检察开放日”等。通过检务公开,提高了检察工作公信力,连续多年全市检察机关人民群众满意度在延安市名列第一。
规范执法程序,推动文明办案。黄龙检察院始终重视文明规范执法,先后提出并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细化执法流程、严格办案程序。自侦部门在办案中坚持“四个同步”: 办案与宣传、预防、服务、参与诉讼同步;法警大队 为了防止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生涉案人员自杀、自残、脱逃等事故,防止检察官在办案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提出并严格落实“三个预案”:警力分配预案、嫌疑人疾病应急预案和安全防范预案,监所科连续30年无安全事故。这些措施和方案不仅使得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还使得黄龙检察院荣获了“全省办案工作示范区”和“全省优秀司法警察大队”等荣誉称号。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业务工作。黄龙检察院要从控申接待、案件管理、公诉等等关键业务部门入手,健全程序性规定,明确操作规范,固化操作流程。从源头上解决随意司法、粗放司法等突出问题。黄龙检察院在控申接待中实行“预约接访”、“点名接访”等制度,推动了控申接待业务工作规范化。
强化内部监督,推动自身作风。黄龙检察院自2006年以来,坚持推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评差树优,部门相互评查,实行内部部门相互监督制约。检察长担任党风廉政责任领导小组组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检察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规范检察干警八小时之外生活圈,要求检察干警规范言行。多年来,黄龙县检察院无一例检察干警违法违纪案件。
强化外部监督,主动汇报工作。黄龙县检察院坚持主动向“两代表一委员”和人民监督员汇报工作,并且坚持检察长亲自上门汇报,党组成员带队主动到各乡镇向群众代表汇报工作。每年末,坚持召开公检法司及律师座谈会,相互听取意见及建议。
(二)当前规范司法行为工作存在问题
司法行为规范化这一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黄龙县检察院虽然在司法行为规范化建设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依然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挑战,存在着不足,比如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和新媒体日益受到追捧的条件下,黄龙检察院信息技术人才匮乏,这就影响了职务犯罪的侦查手段、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知晓率的进一步提升;由于资金有限,新进干警不能及时统一着装,着装不规范,影响了检察形象;人员短缺,导致一人多岗,既要当办案人员,又要做办公室或网管员的工作,这导致了司法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这三个问题特别在偏远的西部基层检察院表现的尤为明显。
三、规范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行为的建议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是检察工作的基础,其行为规范性的不仅体现了检察机关规范执法的总体水平,还直接关系到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和群众公认度。基层检察院如何规范司法行为,笔者认为要在制度管理、信息化建设、自身监督等方面实现深刻转变,才能使检察机关形象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司法公正。
人才强检,提高司法行为规范性的智力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法律人才和网络信息技术人才进入西部基层检察机关,为西部基层检察机关提供司法行为规范性的智力支持。加大对在职人员过强化法律学习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的整体执法素质和水平,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警进行法律业务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干警的执法需要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律培训和专题辅导讲座,及学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交流执法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提高学习效果。积极鼓励、支持干警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培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资金支持,规范基层检察机关司法形象。仪表是一个人、一个集体外在形象的最直接展示。检察干警的着装,接待当事人或出庭时的言谈举止、目光表情都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传递着检察干警官的职业和职责,传递着对当事人诉求的重视与负责的职业态度。因此,应当明确规范检察干警的穿着、语言、动作、态度等司法礼仪,树立法官司法形象。但是由于西部基层检察机关资金短缺,无法及时的为检察干警配置服装,即使配置了服装也仅仅只有一套,不能满足日常工作更换需求,这些就需要加大对西部基层检察机关的资金支持。
【规范司法行为】推荐阅读:
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心得体会10-14
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和要求07-23
司法局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09-29
司法局整顿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09-18
医院行为规范及窗口服务规范06-16
行为规范心得06-27
如何规范办学行为10-06
规范公职人员行为11-17
员工行为规范全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