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精选8篇)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1

利国利民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

第四章

防雷检测

第十九条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二十条 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 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十二条 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利辛县雷电防护所

电话:0558-8855120 防雷减灾

利国利民 的。

《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

第七条

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储存、输送、销售等场所和设施;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施、自动控制和监控设施;

(五)国家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十三条

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安装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但是,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储存、输送、销售等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检测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期限,向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申报检测。

第十四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检测项目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检测项目不合格的,应当告知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及时向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申报复检。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检测工作规程,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准确、公正,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禁止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

第十五条

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者报告该装置的检测单位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拒不安装防雷装置的;

(二)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防雷装置设计、施工以及检测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文件未经审核批准,擅自交付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五)未定期对防雷装置申报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拒不整改利辛县雷电防护所

电话:0558-8855120 防雷减灾

利国利民 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财产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利辛县雷电防护所

0558-8855120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2

一、目前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雷电的防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也给雷电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目前我国防雷工作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 人们的对于雷电认识不够, 防雷意识薄弱

在社会上, 人们很少接触到雷电等科普知识, 对于雷电的知识普遍不了解, 对雷电的习性和危害并不了解, 而且对于防雷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也无从掌握, 在生活和工作很少遇到, 防雷意识很淡薄,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不注意随时防雷, 因此雷电在我国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二) 防雷减灾的专职人员素质低、服务水平差

在我国专门的气象部门里, 负责防雷减灾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对于的雷电的知识掌握不够, 有些人甚至不是专业人员, 没有先进的防雷技术和水平, 而且没有从事防雷减灾工作的经验, 管理不善, 而且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工作缺乏主动性, 对于防雷减灾工作没有什么贡献。

(三) 防雷减灾技术手段落后, 方法少

在我国很多的气象部门里, 没有专业的防雷减灾设备,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对于雷电的预测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没有利用上先进的现代科技, 对于防雷的方法也很缺乏, 几乎除了机防雷设备的雷电预警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防雷减灾技术手段的落后而后方法的缺乏, 导致雷电灾害给我国的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举措

雷电灾害危害如此之大, 但目前我国的防雷减灾工作形势却不容乐观, 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进程, 积极探索防雷减灾工作的心举措, 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 做好雷电知识的普及工作, 加强人们的防雷减灾工作的意识

目前我国因为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群众对于雷电知识了解甚少、防雷减灾的意识淡薄造成的, 国家政府要重视雷电知识的普及工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 加深对雷电知识的了解, 如在学校里开设专门的自然知识普及课程, 让学生从小开始了解雷电知识, 培养防雷减灾的意识, 在社会上, 开展雷电知识讲座, 让人民群众了解雷电知识, 能够不断的了解雷电, 掌握雷电的规律、特征等, 重视防雷减灾工作, 在今后能够及时的在雷电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工作。

(二) 媒介要及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形成良好示范作用

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对于雷电所知甚少, 无法及时了解雷电的情况, 来不及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因此媒介一定要积极发挥宣传的作用, 在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预警时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将消息及时传递到群众手中, 让群众尽快的知道雷电的情况, 及时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比如气象部门在收到到雷电预警的消息后, 迅速的通知媒体部门, 媒体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各种渠道及时发布消息, 就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信息,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降低雷电危害带来的损失, 而且要在社会上形成模范带头作用, 人们群众之间要积极互通消息, 集体动员, 全员参与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三) 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要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必须要依赖先进的科技和设备, 如果没有及时的监测雷电的对象, 做好的准备工作, 那么防雷减灾工作就等于空口白话, 无从做起, 因此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基础, 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的掌握, 从而在防雷减灾工作中做好技术层面上的准备, 为雷电灾害提前技术监测和预警。

(四) 气象部门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气象部门在进行防雷减灾的工作之前, 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建设, 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如果没有掌握知识技术的人才操作和使用, 那也无法发挥它的优势, 因此, 气象部门要积极的学习先进技术, 做好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工作, 提高业务素质, 同时做好内部管理, 严格规范气象监测人员的工作, 培养他们服务意识, 做好服务工作, 据透露, 某地在雷电灾害到来之前, 监测设备也成功的监测到了雷电活动, 发出了雷电预警, 但由于当时值班的工作人打瞌睡, 错过了最佳的发布时间, 结果雷电给该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可见人为因素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

(五) 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合作, 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在防雷减灾过程中, 离不开气象部门的监测预警, 媒体的宣传动员作用, 以及其他参与具体行动的部门, 防雷减灾工作少不了各部门的积极协作,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 及时的沟通, 认识到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信息传递, 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 协同合作, 比如, 气象部门部门做好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媒体部门及时做好了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 电力、通信等部门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那么雷电危害的损失就会降低到最小, 因此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合作, 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三、结语

防雷减灾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秩序的正常进行, 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 它的安全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要从根本上了解它, 从态度上重视, 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做好预警, 及时做好宣传, 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摘要:雷电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 它给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损失, 比如生活中经常有家电在打雷时被烧坏, 有的机器设备被烧坏等, 虽然它无法避免和人为控制, 但是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和应对办法, 就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本文就对如何做好防雷减灾只想社会管理工作进行探索, 从从而更好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雷电,防雷减灾,现状,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开杰, 李天林.浅谈怎样做好县级防雷减灾工作[J].贵州气象, 2012.

[2]金凤.防雷减灾工作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3]黄海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J].广西气象, 2005.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防雷防灾;防雷管理;防雷减灾技术应用

前言

雷电是多种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它具有较大的压力,能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破坏性极大。雷电常常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雷电灾害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较快,电子信息系统、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雷击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防雷减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防雷减灾管理及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防雷防灾管理

雷电放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威力巨大对自然客体的具有较大的破坏,雷击危害可能会殃及到自然界的每个角落,因而雷电防护可以看作是一件公益事业。由于雷电现象的产生机理相当复杂,学术上还不能完全的解释清楚,因而在防雷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亦是方方面面的。所以,从诸多角度说来,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1.1 我国防雷防灾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在有关部门指导下,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开创了全新局面。但总的说来我国的防雷工作还缺乏一定的系统工程的观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自从相关部发布了某些标准提倡全国执行以来,许多行业都陆续提出了自己行业的标准,于是出现了各管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面。尽管国家相关机关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期在全国内形成行业大联合,实现一致的管理,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征求广泛的意见,权衡利弊兼顾各方利益解决。

第二、技术标准以及法规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

一项防雷工程往往需要执行多项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还有行业的、地方的标准和规定,如建筑、电气、采暖空调、消防、交通、防雷以及市政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因为我国在标准化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这些规范以及标准经常重复出现,更有甚者会相互矛盾,导致工程技术参与人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当然雷电防护相关产品标准的重复或者不一致,以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所述的内容不一致,还有同一术语不同的含义等现象偶然会发生。

1.2 加强防雷防灾检测管理

防雷装置的检测,与一般的工作不同,它所涉及的方面关系到各行各业,依法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检测以及技术服务,需要有着科学、完善的机构组织,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防雷部门有着防雷技术与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有些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配置有较高的实力与基础,甚至多年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些部门的防雷系统是部门自成的体系,没有组成一个完善的防雷体系,而且还缺乏规范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利用好多个方面不同的优势,既能履行政府给予我们职能,又不在行业内造成垄断现象。

首先应形成防雷装置检测网,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不同部门的职能作用。若单单由气象部门单方面承担安全检测任务,就难以达成目的,有的部门或者特殊行业是我们能力难以达到的。

其次为坚持检测管理,可制定检测资质审批制度、对资质进行年审的制度、相关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资料上报制度、复检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仪器年检制度等,最大程度地让管理工作规范化。

另外,领导重视、坚持防雷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这也是防雷防灾,确保安全生产,以及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 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系统雷电综合防护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业信息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导致其抗磁干扰能力以及耐过压能力都较为低下,这使的雷击破坏情况经常发生,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导致的经济损失愈来愈大。因而,在防雷减灾工作中信息系统防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信息系统的综合防雷减灾工作,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直击雷防护是基础。现代防雷技术讲究综合防护,信息系统防雷保护的基础是其有可靠地直击雷防护装置。其要求不仅能保护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还能为其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以及网络系统创作优秀电磁环境,同时为信息系统防雷击提供基础条件。

2.2 智能建筑物防雷要点

智能建筑防雷减灾的基本含义是:以布线作为防雷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作为防护桥梁,综合建筑物内各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各个系统的综合管理。因此,智能建筑防雷减灾除了对感应雷、直击雷的防护外,应尤其注意其综合布线系统。

另外,防雷电电磁屏蔽、电磁脉冲、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对智能建筑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不同信息系统间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独特性性,正确地认识这种独特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才能做到全面防雷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宝鸡市陈仓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规范防雷减灾活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陈仓经济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陕西省气象条例》、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陈仓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防雷装置的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四条 区气象局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管理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防止或减少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防雷管理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地面生产系统全部防雷设施。

第三章 职责

第三条 本制度主管部门为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度的编制以及地面生产系统内防雷装置的管理和定期报检工作。

第四条 本制度使用部门为检修部,负责防雷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 防雷管理

第五条 地面生产系统内部所有设备必须有接地措施,箱变内应有避雷器并保证其完好。

第六条 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第七条 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除加有规定外,均应接地或接零。

第八条 通用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强度要求,利用串接的金属构件、管道作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分另焊金属跨接线。

第九条 接地装置材料应采用具有防腐保护。

第十条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必须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不得将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严禁用金属管道以及电缆铅护套作为接地线。

第十一条 户外通信与安全监控设备应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设备外壳及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防雷标准。

第十二条 生产技术部及检修部需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防雷工作。

第十三条 生产技术部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有关检测部门提出检测申请,并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第十四条 检修部在雨季应每月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上报部门领导或主管部门,由主管人员告知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须符合本制度的规定,如有不符合项不予验收。

第十六条 发生雷击事故后,如有人员伤亡的,应及时将伤亡人员送往医院,并向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伤亡情况等)。如影响安全生产的,应立即停机,并向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造成的损失、导致的结果等),待确保无危险后方可进行抢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生产技术部在汛期结束后,对防雷电管理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 篇6

浙气发〔2002〕15号

各市、县(市、区)气象局,省防雷中心:

为加强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管理,保证检测工作科学、规范,根据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号)有关条款,制定了《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暂行)》及相应配套办法,已经2H2年1月23日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下发,请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省局政策法规处联系。

附件:1.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细则

2.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记录

3.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登记表 二○○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省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管理,保证检测工作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3号)等有关法律、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及本省管辖的海域从事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的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防雷装置的检测是指对防直击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和对防感应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防闪络措施、电涌保护器及连接导体等)的安全性能检测。

第四条 对防雷装置检测实行资质管理制度,由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

第二章 资质认证申请

第五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由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或经有关部门批准内设的防雷专门单位。

(二)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具有规定数量和要求的专业检测人员。

(四)具有与检测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五)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质量管理手册》。

(六)所有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持有由省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格证书。

第六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单位基本情况报告和第五条中所有条款的有关文件。

(三)《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登记表》一式三份。

第七条 省级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要求防雷检测资质认证的,直接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

第八条 市级以下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要求防雷检测资质认证的,应当向当地市级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

第九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或市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接到防雷装置检测单位提出的申请后,应当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初步审查,确定是否受理。经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退回申请材料,对材料不完整的应通知申请单位予以补正;合格的,签署初步审查意见后报省气象主管机构。

第十条 对决定受理的,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单位评审时间,并在三个月内组织评审。对不能及时组织评审需要延缓的,应向申请单位出具书面说明。

第三章 资质评审

第十一条 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评审组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 评审组应由五至七人组成,评审组成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评审组负责人主持评审,并最终签署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评审组负责人对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负责。

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在接到告知评审时间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做好评审准备工作;并对照《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细则》逐项逐条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

第十四条 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时,申请单位应当如实、全面、详细介绍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十五条 评审内容: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

(二)检测人员;

(三)规章制度和各工作岗位职责;

(四)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

(五)档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

(六)检测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六条 评审程序:

(一)听取申请单位的介绍和自查情况报告;

(二)检查办公、档案存放等工作环境情况;

(三)查看评审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检测人员证件、仪器设备配置、档案管理等情况,并对照《质量管理手册》,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四)考核检测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五)对照《评审记录》逐项逐条考核;

(六)评审组负责人填写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

(七)将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向申请单位通报;

(八)评审组将全部评审材料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审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根据评审报告和其他评审材料进行审查,合格的,于三十日内颁发《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人对不合格的,于十日内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单位。

第十八条 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查不合格的,应根据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申请单位在接到《申请材料退回书》后三个月后方可再行中请资质认证。

第十九条 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的单位;如有弄虚作假行为,省气象主管机构有权撤消评审结果,并十撤消评审结果后一年内不得再行申请贤质认证。

第二十条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在有效期内由颁证机构负责抽检和年审。未经年审合格的《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自动作废。

第二十一条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失效后,防雷检测单位应当重新申请资质认证。

第二十二条 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开展新增未经评审的检测项目,应当另行申请认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1: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搞好全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工作,依据《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从事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的单位,申请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时,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为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时的评审规范,也适用于申请单位的自查。

第二章 评审内容及要求

第四条 组织机构

(一)申请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批准组建检测单位的文件;

②具独立法人资格;

③有独立的财务账号;

④有主管部门对检测单位负责人的任命书。

(二)申请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能够满足开展检测工作需要;

①有内部组织机构框图;标明各机构间的关系;

①有全体人员基本情况表;

③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有职称证。

(三)申请单位应编写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质量管理手册》,由单位负责人签署执行,并做到人手一册。

(四)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合理,应包括:

①质量保证制度;

②质量责任制度;

③质量保证措施;

④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⑤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

(五)申请单位的检测过程和结论不应受外界影响:

①有检测单位保证对所有检测质量保持公正,不受外界影响的声明;

②有对违反保持公正行为的惩处措施。

第五条 检测人员

(一)申请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持有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发的任命书,应当熟悉防雷检测业务,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至少从事二年以上检测业务;如果是初级职称,则至少从事五年以上检测业务。技术负责人为单位最高技术权威,负全部技术责任。

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为制定和修改《质量管理手册》;设计检测方案;落实检测任务,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培训等。

(二)申请单位的质量保证人应持有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发的任命书,应当熟悉防雷检测业务,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至少从事二年以上检测业务;如果是初级职称,则至少从事五年以上检测业务。人数少的单位,技术负责人可兼任质量保证人。

质量保证人为单位保证检测质量的监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完成技术工作。主要职责为监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协助处理检测争议、事故、申诉等,向技术负责人反馈质量意见、建议。

(三)所有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业务,了解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并经过专门技术培训,持有检测上岗证。检测单位专职检测人员的配置应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县(市)级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至少不应少于三人,市级不应少于五人,省级不应少于八人。

(四)技术负责人应当经常组织各类人员进行检测领域和其他有关领域知识的定期或不定期学习、讨论,并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学习、讨论要有记录。

第六条 规章制度

(一)应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包括技术责任制度)。

(二)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统一编号,并有查阅、出借登记。技术档案应包括:

①满足检测需要的各种技术资料;

②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

(三)建立仪器设备使用、保管、维修、检定、降级、报废制度,并能严格遵守执行。

(四)建立内部工作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各项规章制度等)的制定、颁发、修改程序和制度。

(五)建立为用户保密制度。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及被检单位的有关技术资料保密范围明确,并能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六)建立检测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七)建立检测工作质量申诉处理制度。

(八)建立安全作业制度。

(九)建立技术人员考核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

(十)根据《浙江省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性能检测实施细则》,建立检测操作流程。

第七条 仪器设备

(一)应有“仪器设备一览表”,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技术指标、购置日期等。

(二)配置的检测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与所承担的检测任务相适应,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和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说明书、合格证、检定证、台账记录等。

(三)检测用仪器设备必须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专门检验检定单位定期检定,并做到按期送检,有检定证,并在仪器上贴上明显的代表不同含义的绿、黄、红标签。

绿色表示检定合格,允许在仪器的域值范围内使用;黄色表示允许在特定的域值范围内使用,域值范围由检定单位给定;红色表示检定不合格、超检、损坏等,不得使用。

新购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丈量工具也应检定。钢卷尺在新购后一次检定,即可长期使用;皮卷尺、游标卡尺需定期检定。

损坏的应检仪器设备经修理后恢复使用,需重新检定。

专门检定单位无法检定的,可进行互校确定误差,但互校的、同类型、同型号仪器不得少于三台。在互校前,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编写详细的互核方案,确定互校标准并将互校方案报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四)编制“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其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检定周期、检定单位、检定人、最近检定日期,下次送检日期等并明确送检人。

(五)仪器设备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应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及基本养护知识。

(六)所有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干净整洁,放置有序,做到存取方便。

第八条 档案管理

(一)应使用规定的合格证书、统一的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

(二)各种档案。资料、书籍等应有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且摆放整齐,存取方便。

(三)档案室内有防火、防蛀、防潮、防盗等措施或设施。

第九条 实际操作能力

(一)检测人员应有独立检测能力,熟悉检测操作程序,并能现场操作,能正确填写检测原始记录。

(二)检测人员应能独立整理原始记录,并对被检装置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提出整改意见,最后写出检测报告。检测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检测知识和理论。

(三)检测报告应有主检人、审核人签名,并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检测报告应盖有检测专用章和公章。页数较多的应盖有骑缝章。

(四)检测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检测知识和理论。

第十条 检测时,检测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检测时严格按照检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程序操作。

第十一条 检测人员在检测前应当对仪器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并登记。

检测时遇到异常情况,检测人员应报告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分析原因后再行检测。

第十二条 原始数据必须边检测,边填写,不得默记后统一填写,也不得转填。确需转填的,应把原始记录附上。应当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表。

第十三条 原始数据的改正应当在原数据上划杠后再填上正确数据,然后在改正处签名,以示对被改数据负责。原始数据不得涂、抹,不得伪造。

第十四条 检测报告应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或由技术负责人以委托书形式委托签发,其他人不得签发。但质量问题仍由技术负责人负责。

委托书应在《质量管理手册》中注明。

第十五条 检测报告中检测人员与审核人员不得为同一人。检测人员由一人签名即可。

第十六条 检测报告不得有任何涂改。

检测报告鼓励用计算机打印。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手册》是检测单位的最高规范性文件,应当科学合理、内容完整、文字简练,为评审时重点查看材料。

第十八条 质量保证体系的制定目的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可靠性,由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框图组成。

第十九条 公正性声明的对象应是受检单位。

第二十条 评审时应当查看检测单位的当年工作计划和上年的工作总结。

第三章 《评审记录》、评审意见和评审报告

第二十一条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员应当根据《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证评审记录》(以下称《评审记录》)所列“评审内容及要求”,对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进行资质认证评审。

第二十二条 《评审记录》中“评审结果”根据“评审办法”栏是否通过而定,通过者,为“Y”,不通过者,为“N”。

第二十三条 “备注”栏为该条款的现状描述及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或该条款不通过的理由等。

第二十四条 评审意见由评审负责人填写,也可由其他评审员代写,主要为:

(一)不属评审内容但与单位形象有关的描述;

(二)各评审条款中值得赞赏或需要整改的内容;

(三)要求和希望;

(四)其他评审负责人认为需要填写的。

若分组评审,各组应写出各自评审部分的评审意见。

第二十五条 评审报告由评审负责人填写。评审报告应在评审结束前写出评审结论。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由浙江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解释。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7

1 编制背景

通过防雷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实施,以达到以下目标:针对防雷业务信息化实施过程和特点,结合防雷检测机构管理的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化项目管理思想,开发一套信息系统,实现对防雷检测机构日常综合业务工作的管理需求,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决策依据。

由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自主研发的防雷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应用于易燃易爆场所、新建构筑物和专项防雷工程的竣工检测业务当中。由于科室之间人员轮换、新进人员等原因,目前无法集中开展该平台的使用培训工作,为了便于平台使用人员对该系统各项业务功能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地、全面地了解,目前有必要编制该平台的使用手册。

2 编制方法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JAVA语言结合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开发,采用B/S体系结构。

开发方法:快速原型+增量迭代[2]。

阶段一:产生系统原型。经过一个快速地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3个阶段,实现一个原型系统。

阶段二:增量迭代完善原型系统。在快速原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增量开发,不断地完善系统功能。

技术路线如下。

(1)抓好自上而下的系统规划设计,自下而上的工程实施。采用总体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2)系统规划设计强调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为中心,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几个阶段,对各项管理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3)系统的建立要适应气象防雷信息化工程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力求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系统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和模块化,便于以后的扩充和升级。

(4)作好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地进行时间、进度、人力安排,抓好工程实施的检查、监督工作。

3 现有技术水平

(1)该项目的开展是目前业务开展需要的。目前该平台应用于多项防雷业务工作当中。

(2)方案的实现是可行的。立项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数据和文献调查研究,与平台操作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吸取了各科室人员的广泛意见,对于该项目的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正。

(3)在技术力量上是可行的。该项目的参与人员为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在技术科工作期间具有丰富的评估业务工作经验。

(4)在管理上是可行的。项目批准后,建设经费由辽宁省计财处统一管理。该项目的预算、采购、验收都将在辽宁省气象局相关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4 编制内容

主要包括:前言——阅读指南、使用约定。

系统管理员操作说明——系统地址、系统登录、系统登录、修改用户口令、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调入、用户管理、用户转入、角色管理、字典表。

功能操作说明——系统地址、系统登录、修改用户口令、报告模板维护、申请单位信息、检测报告填写、复核检测报告、审定检测报告、查询检测报告、打印检测报告。

平台界面如图1、图2、图3所示。

5 结语

平台使用手册是使平台使用人员了解平台操作方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客观、准确、科学的教学功能,因此,如何根据该平台实际开发情况,编制简洁易懂的用户使用手册,通过阅读此手册,将有助于用户快速地使用该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是该项目的意义所在。

摘要:主研发的防雷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应用于易燃易爆场所、新建构筑物和专项防雷工程的竣工检测业务当中。为了便于平台使用人员对该系统各项业务功能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地、全面地了解,目前有必要编制该平台的使用手册,通过阅读此手册,将有助于用户快速使用该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防雷业务,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参考文献

[1]李承昊.风力涡轮机组雷电防护技术规范的编制需求分析[J].建筑与发展,2014(30):93.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篇8

摘要:朝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有飞机、火箭、高炮等,使用按照民用爆炸危险品管理的人雨弹、火箭弹以及飞机、地面焰炉使用的碘化银焰条等人影弹药进行人影天气。从人影作业人员、作业装备及人影作业等方面需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才能保障人影作业科学、安全、有效,万无一失。

关键词:人影作业;制度;安全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80

朝阳市全市拥有固定增雨火箭作业点47个,配备火箭增雨装备51套,流动增雨火箭作业装置14套,地面增雨燃烧炉3座,“三七”高炮51门,以及多套气球焰弹设备,全市共有142名高炮作业人员、178名火箭作业人员。每年朝阳地区火箭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1500枚,发射炮弹1000余发,飞机增雨23~30架次不等,增加降水5亿立方米以上。如此大规模的人影人员队伍装备以及增雨作业任务,需要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序开展,做到科学、安全、高效,为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1 建立市、县两级专门人影管理机构

2001年7月,朝阳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朝政[2001]102号),成立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朝阳市气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局、财政局等13个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朝阳市人民政府作为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主体,朝阳市气象局为人影工作的承办单位。

截止到2015年年底,朝阳市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龙城区相继成立各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管理人影工作职能更加明确。

2 建立健全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调动社会各有关方面力量共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10年10月,朝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使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加规范,为安全、科学、高效地开展朝阳人影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了切实规范朝阳地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2011年9月1日,朝阳市气象局印发《朝阳市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是《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延伸和细化,着重在人影作业人员、装备、弹药、作业规范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地处理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弹药的运输、存储等工作,2015年9月,朝阳市气象局依照《辽宁省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管理办法》,制定了《朝阳市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市人影弹药的采购、运输、存储、回收等安全管理。

为及时、妥善地处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生的各类事故,2014年4月15日,市气象局下发《朝阳市气象局关于印发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了《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人影安全管理责任制

人影安全管理,必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清责任。每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前,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部门与责任单位层层签订人影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4 开展全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

每年作业前,朝阳市气象局均详细制定《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检查自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全体人员分别到朝阳市所辖6个县(市、区)并深入到每一个高炮、火箭作业点,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检自查。着重检查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规章制度情况、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人影相关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并对作业点标准化建设、作业人员及装备、弹药管理情况进行了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5 做好人影作业人员培训及人影装备检测工作

每年作业前,朝阳市气象部门组织全市人影从业人员进行人影作业技能及安全培训。参加由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统一组织的年度培训考核,并通过上岗证年审,做到持证上岗。

同时,组织全市人影作业单位完成所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炮、火箭发射装置自检,协助由省气象局指派的火箭装备年检单位完成高炮、火箭发射装置年检。

6 作业前发布人影作业公告

朝阳市及各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每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前,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张贴布告等方式向作业影响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特别要做好对重点区域(弹残骸落区)内乡镇村屯的宣传工作,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7 严格执行作业空域申请制度,规范空域申请程序

当适合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天气过程出现后,由火箭(高炮)作业点经所在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向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提出增雨(防雹)作业空域申请。

申请作业空域内容:作业性质(增雨或防雹)、作业地点、经纬度、射向、作业高度及作业点作业人员姓名、联系电话。

经市人影指挥中心向锦州三航院航管科申请得到批复后,市指挥中心将作业命令直接下达到增雨(防雹)作业点。要求各作业点与市人影指挥中心在实施作业期间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不许切断电话,直至本次作业结束。

如批复可以作业,移动(固定)作业点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空城范围、时间、高度、射向作业。

如批复不能作业,则继续等待批复同意。需改变作业内容时,必须重新申请,经批复后方可实施。

坚持空域申请制度,做到不申请不作业,申请不批准不作业,申请空域时间到立即停止作业。

8 做好火箭(高炮)发射装置作业装备管理的日常维护

作业装备必须有专人看管、专人负责,有看管工作制度。看管人员名单上报市、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备案。关键部件要拆卸分别交专人保管。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专用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擅自转让和调动。

作业结束后,要擦拭维护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并及时入库保存。没有作业天气时,要做到每天小擦拭,一周一次大擦拭。火箭(高炮)发射装置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县(市、区)级人影管理部门,不得擅自拆卸任何部件,杜绝不按规程修理。

9 加强人影弹药管理

依据《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辽宁省人工增雨火箭弹管理办法》(辽气发[2008]82号),结合朝阳市实际情况,制定朝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管理制度:

各弹药专用炮弹库,要符合安全要求,固定专人严格管理。

建立火箭弹账簿,入库数、每次作业出库数、使用数、剩余入库数逐项填清,剩余炮弹必须入库,账物相符。

库房做到:防潮、防火、防晒、防碰、防锈、防鼠、防盗。

各种弹药摆放要做到上、前、后、左、右均不靠,地下要垫起。

对作业中出现的哑弹、变形弹、未炸弹丸等要收集起来,待统一销毁。

对炮弹箱、包装筒、炮弹壳要严格收缴,待作业季节结束统一送交同级人影办,缺一不可。

10 结语

上一篇:纳兰背后的故事下一篇:医疗物资设备库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