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DOC(精选2篇)
简介: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多年中,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屡屡出现。2001年,爆发了银广夏、麦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虚假财务报告的背后,都附带着一份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造成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外部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代表大股东利益的经营者对审计的影响,并从制度上防范和减少审计失败,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
一、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AA)对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为了判定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认定与其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并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结果,而客观地收集、评价有关认定证据的系统过程。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激励、监督约束方面的制度安排,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利与责任方面的分配、制衡,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实现科学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公司治理与审计机制的匹配性影响着审计机制运行效率和公司绩效,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乃至提高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是一个由多元审计主体、多层次审计体系构成的审计制度安排,分为内部审计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其中外部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过滤会计信息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识别成本的责任,被利益相关者视为重要的利益保障机制[1].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由于现代大公司股权分散,而且强调组织效率胜于资源配置效率,公司越来越多地把权力下放给执行董事,执行董事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经营者掌握了公司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新古典经济学把公司的经营者看作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当经营者把公司作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利用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有限责任制度,在缺乏有效监控制度的情况下,转移优质资产,损害投资者利益时,就有必要在经营者控制的公司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由投资者委托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人,并由委托人支付相应的报酬[2].二、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
外部审计制度的价值在于独立性,在直接审计委托模式下,包括企业所有者、注册会计师和经营者三方,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注册会计师是审计人、经营者是被审计人,三者身份明确,形成相互制衡的审计关系。作为审计人的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被审计人的经营者,从而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随着股份制的高度发展,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审计采取直接委托模式已经不现实,间接审计委托模式成为股份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外部审计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既不同于英美国家的一元制,也不同于德国双层型的二元制。我国上市公司的机构设置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而董事会与监事会地位平等,二者在组织结构上并无隶属关系,是两个平行的机关。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16日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独立董事开始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股东大会。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股权结构上,代表国有资产的国有股占有绝对优势,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产权交易市场也未建立,上市公司大部分中小股东的持股数量很少,他们倾向于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所关心的不是公司的长远发展,而是短期的股价涨跌。因此,中小股东对出席股东大会不感兴趣。即使有若干分散的小股东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些公司对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在持股比例和数量上也作了限制,参加股东大会的成本相对高昂,并且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股东大会实际变成了国家股东会议或董事会扩大会议,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对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及公司行为的制衡约束机制,中小股东无法行使《公司法》赋予股东大会选择、聘任注册会计师的权力,审计委托的权力落到实际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经营者手中。
2.董事会。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会对股东负责,受全体股东的委托,享有充分的权力,代表股东进行决策,在公司领导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发挥其核心作用,董事会与经营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执行董事作为董事会成员又同时在公司管理部门兼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非常普遍,董事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选聘在很大程度上受经营者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但就目前情况看,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已按证监会的要求配备了独立董事,但证监会希望通过独立董事制度的确立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否能实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争论。
目前独立董事的选聘,大多数是由董事会提名,股东大会通过,在“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实质上是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选择,中小股东在这方面的发言权流于形式,削弱了独立董事所应有的独立性和功能,其结果只能是独立董事听命于大股东,这就造成了外部审计制度监督的真空。
3.监事会。我国《公司法》中对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作出的规定是: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的职能主要是“检查公司的财务,对董事和经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改制后的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国家股占绝对优势,监事会成员实际上就成了国家股东指定的人员,监事与公司存在紧密的利益关系,“内部人”现象严重,其来源决定了其很难独立;人员的构成又导致监事会职能上的形同虚设,对董事会的依附性很强,监事会既没有行使职能的权力,也没有利益激励,地位非常尴尬。此外,监事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也是监事会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很难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对外部审计制度的监督权。
4.经营者。《公司法》确认了对公司经理层人员的选拔和聘任机制。然而,许多改制后公司仍然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模式来管理现代公司的经理层人员。这种做法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根本不能相容,它打破了经理层人员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制衡负责的机制。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受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委托经营企业的,“所有者缺位”现象在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企业的多数决策经营权实际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同时,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在人员、资产、财务、业务等方面边界模糊,形成了“内部人”对自己的监督,淡化了公司所有者最终控制权。由于外部审计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作为买方的经营者可能利用中介审计机构选择权和审计付费等手段控制注册会计师。经营者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收费等事项,这种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打乱了审计关系三方有序的平衡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关系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出现经营者购买审计意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注册会计师由投资者委托的监督人完全变为经理人的辩护人。
三、完善公司治理,变革外部审计制度的模式分析
评价审计机制绩效的标准是能否实现科学决策与效率经营,现行外部审计制度并没有直接解决公司治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在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工作中,监督机制无所作为,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理顺内部治理关系,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促进公司科学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成
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当务之急[3].鉴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状况,外部审计制度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外部审计制度。产权理论认为,股东是产权主体之一,但股东也只拥有公司产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真正拥有公司产权的是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根据产权内涵和逻辑延伸,债权人和人力资本均是产权主体,员工(除经营者等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劳动力)通过提供人力资本拥有参与治理的权利。一般的经济学文献假设监事是股东的信托人,监事通常会自觉地为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其职责。在这种模式下,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形成监事会为中心的审计机制。监事接受利益相关者委托对公司行使控制权和决策权。监事与经理层不得交叉任职,监事会掌握中介审计机构聘用权,并在监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提高监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能力[4].我国监事会的独立性不强,公司法对监事会的独立地位缺乏保护性规定,监事会的职权力度明显不足,出现了“监事会虚置”的现象。从着力改善公司的监督机制和监督效果的角度考虑,上市公司治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善监事会的人员组成结构,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权力、更为明确的实质性监督手段。为了保证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监督权及其对董事会的监督权能够落实,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公司聘请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监事会决定,而不是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有正当理由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能力或不负责任时,可以要求监事会更换,是否同意更换仍应由监事会独立决定。这不会影响董事会的任何合法职权,包括其监督权,但对加强监事会的地位、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外部审计的聘任权由监事会掌握,保持了与《公司法》的一致性,避免了将同一职责同时授予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所引起的混乱,更能保证作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这一模式的缺陷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在已经存在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的情况下,又全面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并且将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监督,可能引发制度上的冲突。笔者认为,我国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还需进行合理的定位调整,不能因为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冲淡了对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改革的关注。
2.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外部审计制度。新制度经济理论提出,“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相融合的治理机制比剩余索取权激励范式更具有理论解释力,也更有效率”。针对现行的监事会制度作用甚微,另一种治理模式是在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上,以董事会为中心构建外部审计制度,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在选聘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中,评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考察管理当局所提出的注册会计师选聘、解聘理由,使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内、外部审计员关注有效的财务报告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董事会负有监督财务报告与风险管理(包括控制)的直接主要职责。我国法律规定,董事会有权“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最后由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作为审计委托人,这是目前的主要方式。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决策水平不高、内部监督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人们对董事会委托审计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独立董事能就公司的战略、绩效、资源和关键性的任命和运营标准等重大问题上作出独立的判断,审计委员会的建立能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恢复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是董事会履行职责的主要工具。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外部审计模式也同样存在缺陷,审计委员会在注册会计师选聘上更多的是参与复核,而管理当局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即使有审计委员会作为后盾,注册会计师仍有可能基于诸般顾忌而屈服于来自客户管理当局的压力,从而对审计委员会有所隐瞒。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明显滞后,全国有50%的上市公司尚未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四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同时设立了四个专门委员会的只占18.8%,只有不到30%的上市公司设立了1~3个专门委员会。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强制实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同时制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运作的指引性文件,明确专门委员会职责定位、操作程序,引导各专门委员会规范有效运作。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目的和效果, 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制度有效性方面,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Klein (2002)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发现, 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董事会的独立性之间负相关[1]。Xie和Davidson (2002) 认为, 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成员有公司治理或财务背景, 那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便越小[2]。Qin (2007)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家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盈余报告[3]。Krishnan (2008) 指出, 有高诉讼风险的公司更愿意在审计委员会中任命财务专家, 但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弱的上市公司中, 这种现象不存在[4]。Rainsbury (2009) 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和外部审计收费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提高与盈余管理水平和审计收费上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刘力、马贤明 (2008) 通过对2004-2005年获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能够显著的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越长, 审计质量越高[6]。张阳、张立民 (2007) 研究发现,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更不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即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不一定能提高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7]。白羽 (2007) 实证研究发现,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审计费用也明显减少[8]。王雄元、管考磊 (2006) 研究发现,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委员的学历水平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正相关, 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活跃性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9]。唐跃军 (2008)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审计师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10]。
为了验证2008年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提升所发挥的作用, 将有利于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鉴于现有研究成果较少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三大特征分别建立模型, 本文研究的特点在于选择2008年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 并从独立性、专业性和活跃性等视角构建回归模型展开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相关性研究。
二、研究假设
审计委员会的最主要职能在于通过行使外部审计师的选聘和评价工作, 切断外部审计师与公司经理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渠道, 从而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 达到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维护股东利益的目的。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越大, 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较小。
H2:具有较高专业性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越大, 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具有较高专业性审计委员会的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较小。
H3:具有较高活跃性的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越大, 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具有较高活跃性审计委员会的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较小。
三、变量设置
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可由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 以及公司是否可通过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改善来衡量。因此, 此部分的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的恶化和改善。解释变量则包含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两部分。
(一) 因变量
AOpin:审计意见报告类型。此变量为哑变量, 若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经审计后, 审计意见报告类型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 取值为1;否则为0。
AOWor:审计意见恶化, 即本年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经审计后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较上年度发生恶化。此变量为哑变量, 若t年审计意见较t-1年发生恶化, 取值为1;否则为0。
AOImp:审计意见改善, 即本年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经审计后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较上年度发生改善。此变量为哑变量, 若t年审计意见较t-1年发生改善, 取值为1;否则为0。
(二) 自变量
1.外部审计方面的自变量。
AChan:外部审计师是否发生变更。此变量是用来衡量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否能有效保护外部审计人员免受因改聘而带来的独立性威胁。此变量为哑变量。若较t-1年, 审计师在t年发生变更, 取值为1;否则为0。
AFInc:审计收费的增加。此变量是用来衡量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否能有效保护外部审计人员免受因审计意见购买而带来的独立性威胁。此变量为哑变量。若较t-1年, 审计收费在t年发生显著增加, 取值为1;否则为0。
AFDec:审计收费的减少。此变量是用来衡量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否能有效保护外部审计人员免受因审计收费的异常变动而带来的独立性威胁。此变量为哑变量。若较t-1年, 审计收费在t年发生显著降低, 取值为1;否则为0。
2.审计委员会方面的自变量。
ACInd: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本文拟用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审计委员会委员的比例作为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衡量。
ACSpe: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多少是决定审计委员会专业胜任能力大小关键因素。本文拟用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占审计委员会委员的比例作为对审计委员会专业胜任能力的衡量。
ACAct: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审计委员会作为一个团体, 其行为或决策的作出必将通过召开委员会议的方式进行。因此, 本文将采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作为衡量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替代变量。
(三) 控制变量
Size:公司规模, 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ALR:资本结构。本文用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衡量指标。ASize:外部审计师规模。相关研究表明, 外部审计师的规模会对外部审计师的质量以及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产生显著影响, 此变量为哑变量。若外部审计师为国际四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则取值为1;否则为0。LAOpin: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相关研究表明, 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会对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产生显著影响, 此变量为哑变量。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若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 则取值为1;否则为0。
四、 样本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2008年深圳证券交际所上市的A股主板非金融和保险企业作为本文实证研究的初选样本, 该样本为470家, 在剔除了相关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和行业内公司数不足5家的行业后, 最终得到样本量为388家, 其中, 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有359家, 再剔除外部审计数据部分缺失的47家上市公司, 得到最终样本量为312家。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信息数据库、万德数据库 (Wind) 以及巨潮资讯网站上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信息。
本文期望研究审计委员会三大特征的提高是否能保护外部审计人员说真话, 促使审计意见质量的提高;是否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使审计意见改善的行为。本文的实证模型构建思路如下:首先, 通过建立三个模型, 分别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对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恶化和审计意见改善产生的影响;其次, 构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与外部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增加、审计收费减少之间的交互项, 以验证审计委员会的三大特征因素的加入, 是否能对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恶化、审计意见改善与外部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上升、审计收费下降之间的相关关系产生影响。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 可以将通过Logistic模型的构建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回归模型如下:P (Dep) =ez/ (1+ez) (1)
其中Dep为被解释变量。
在模型M1 (ACInd) 中,
Z1=β0+β1ACInd+β2AChan+β3AFInc+β4AFDec+β5Size+β6ALR+β7ASize+β8LAOpin+ (β9AchACInd+β10AFInACInd+β11AFDeACInd) +ε1 (2)
在模型M2 (ACSpe) 中,
Z2=β0+β1ACSpe+β2AChan+β3AFInc+β4AFDec+β5Size+β6ALR+β7ASize+β8LAOpin+ (β9AchACSpe+β10AFInACSpe+β11AFDeACSpe) +ε2 (3)
在模型M3 (ACAct) 中,
Z3=β0+β1ACAct+β2AChan+β3AFInc+β4AFDec+β5Size+β6ALR+β7ASize+β8LAOpin+ (β9AchACAct+β10AFInACAct+β11AFDeACAct) +ε3 (4)
五、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一)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方面
由表1可见, 实证结果可以部分支持假设1, 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虽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恶化和审计意见改善之间的回归关系并不显著, 但其回归系数方向与假设预期相符, 即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发生恶化, 而审计意见发生改善的可能性较小。其中,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恶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 (显著性水平为0.136, 接近0.1) 。这说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 提高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这使得外部审计人员勇于说真话, 其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更为客观, 审计质量更高。
2.在外部审计师变更方面, 审计师变更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之间显著正相关 (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58<0.1和0.015<0.05) 。这说明新上任的外部审计师为了维护自身形象, 更易出具较为客观的审计意见。变更外部审计师并不能达到改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效果。本文认为, 这主要还受以下两点因素影响:首先, 从上市公司上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与本年度审计意见类型存在十分显著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为0.004<0.01) 看出, 若公司上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在本年度即使公司由于上年度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变更外部审计师, 财务报告质量也无法及时提高, 审计意见类型也无法马上得到改善。其次, 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 上市公司负债比率较高时, 来自外部债权人的监督力度会加大, 也会抑制上市公司企图通过变更外部审计师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行为。外部审计人员变更与审计意见类型和恶化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还说明, 外部审计人员审计意见的得出会受到来自被审计单位、上年度审计意见等各方面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 也会影响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及其意见的出具。
然而, 在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外部审计师变更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恶化和改善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明显下降 (显著性水平分别降为0.858、0.568、1, 基本不具有统计意义) , 系数方向也发生了逆转。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较高时, 外部审计师变更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恶化和改善之间负相关。这说明,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较为独立时, 可以明显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师的改聘操纵审计意见类型的可能性。同时, 独立性高的审计委员会能更好地行使其沟通内外部审计师、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职能, 也能使得上市公司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防止审计意见恶化。
3.在审计收费的异常变动方面, 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降低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为0.044<0.05) 。虽然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类型其他方面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但仍可见审计收费的升高更容易使上市公司获得清洁审计意见、防止审计意见的恶化或者更易使审计意见发生改善的倾向。这说明,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审计意见购买获得清洁审计意见, 损害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上述有关审计意见购买威胁的相关关系完全发生了逆转。其中, 审计收费的增加与审计意见改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发生了逆转, 而且显著性也明显增强。这说明, 较为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在选聘和评价外部审计工作时, 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 抑制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等行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高对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有积极作用, 更有助于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发挥。
(二)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方面
由表2可见, 实证结果可以部分支持假设2, 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审计委员会的专业胜任能力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审计意见的恶化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较为显著 (显著性水平为0.134, 接近0.1) 。具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时, 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防止审计意见发生恶化。这与本文的预期相反,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增强, 反而不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
2.在外部审计师更换方面, 增加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交互项后, 外部审计师变更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均变得不显著, 表明上市公司拥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委员会时, 其试图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变更左右审计意见类型的可能性较小。但是, 在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外部审计人员变更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 当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较高专业胜任能力时, 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利用较为专业的审计委员会代理行使外部审计师选聘事务, 以达到获取清洁审计意见或防止审计意见恶化的目的。与本文的预期相反,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提高并不能保护外部审计师免受来自管理层的压力, 审计委员会维护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的职责作用发挥受阻。
3.在审计收费方面, 与独立性结论相类似, 当审计委员会专业性提高时, 审计收费的上升和审计意见改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发生了逆转。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增强时, 能够较好的抑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购买现象。这说明, 当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比例较高时, 其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变得更为专业、客观, 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收费标准更可能根据审计时间和复杂程度进行准确的衡量。外部审计人员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独立性能更好地得到保障。因此,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增强在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经济独立性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有助于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的发挥。
(三)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方面
由表3可见, 回归结果部分支持假设3, 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在审计委员会活跃性方面, 加入审计委员会活跃性交互项的模型回归显著性明显增强。在审计意见方面, 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回归结果虽不显著, 但其回归系数仍可说明:审计委员会活跃性越高, 其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计意见发生恶化的可能性越大。另外, 由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意见改善之间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显著性水平为0.076<0.1) 说明审计委员会越活跃,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发生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越多, 其职能履行越到位, 监督外部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职能绩效发挥的越显著。外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勤勉的审计委员会那里得到更多的有用、真实的财务、审计资料, 进一步促进了外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因此,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 在鼓励外部审计人员大胆说真话, 提高外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
2.在外部审计人员变更方面, 与专业性的研究结论相类似,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增加使得外部审计师变更与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恶化和改善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性明显降低, 系数符号发生了逆转。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的增加, 能够明显降低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外部审计师左右外部审计意见类型现象的显著性。但是, 由于治理结构和法律环境的制约,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工作的展开, 也有可能是代理董事会行使财务、审计职能的表现。因此,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提高后, 外部审计人员变更与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成反比。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对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维护受阻, 在促进制度有效性作用的发挥方面也不显著。
3.在审计收费方面, 审计收费的上升与审计意见改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 在具有较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 审计收费的上升与审计意见改善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明显发生了逆转。在审计委员会活跃性较强的情况下, 审计收费的上升反而会显著导致审计意见的改善, 实现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意愿。这与假设预期相反,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 在抑制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外部审计师左右审计意见类型方面有积极作用, 由于在防止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等行为方面的作用极小, 这反而会加大对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威胁。
(四) 实证结果汇总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活跃性与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恶化和审计意见改善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回归分析, 得出的实证结果基本支持假设1, 部分支持假设2和假设3。本文的主要实证结论如表4所示:
注:*代表实证结果在0.1的水平上显著;**实证结果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代表实证结果十分明显。
六、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提高, 能使外部审计人员大胆说真话, 促进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同时, 在抑制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变更操纵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购买现象上, 治理作用也十分显著。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有助于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的提高不能帮助外部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反而可能会成为管理层用以获得清洁审计意见或使审计意见改善的工具。然而, 专业性的提高在抑制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变更操纵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上的作用较为显著。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 在帮助外部审计人员及时有效获得真实财务信息、促进外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显著, 在抑制上市公司通过改聘外部审计人员操纵审计意见类型方面也较为明显。鉴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宏观因素, 导致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在维护外部审计人员经济独立、抑制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现象上的作用失效。因此,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的提高并不能有效维护外部审计人员本质上的独立性。基于我国制度环境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是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职能绩效, 深入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 包括有效性计量方法及其与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关联等, 将积极促进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会计与审计行为的政策导向等。
摘要:基于2008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 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活跃性等视角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外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相关性研究, 旨在促使审计意见质量的提高, 并为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模型
参考文献
[1]April Klein.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2 (33) :375-400.
[2]Biao Xie, Wallace N.Davidso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role of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J].Journalof Corporate Finance, 2002.
[3]Bo Qin.The influence of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on earnings quality:U.S.evi-dence[J].The Icfai Journal of Audit Practice, 2007 (43) :8-28.
[4]Jagan Krishnan, Audit Committee Financial Ex-pertise, Litigation Risk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 Forthcoming, 2008 (10) .
[5]Elizabeth A.Rainsbury, Michael Bradbury, Steven F.Cahan.The impact of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on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au-dit fees[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Economics, 2009.
[6]刘力, 马贤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 2008 (7) :84-89.
[7]张阳, 张立民.独立性威胁、审计委员会制约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7 (10) :87-94.
[8]白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审计收费角度的考察[J].财贸研究, 2007 (1) :127-133.
[9]王雄元, 管考磊.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6 (6) :42-49.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DOC】推荐阅读:
上市公司内审制度06-01
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分析07-13
上市审计报告11-14
公司离任审计审查制度06-26
公司外部薪酬调研报告11-29
公司组织变革有感07-19
某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06-21
公司变革管理体系建设11-24
非上市公司公司章程10-02
保险公司上市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