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共10篇)
1. 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新课改要求我们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其次,教师 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得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善用“表扬”极力鼓舞学生,因为表扬是激励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把学习搞好。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以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的教学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文化意识,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良好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 转变教学工作方式
(1)改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2)在整体教学计划与日常教学中贯彻“寓素质教育于外语
教学之中”的思想。
3.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看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基本结构,教师的“讲”束缚了学生,对学生来说,是“要我学”,学生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自学,对学生来说,是“我要学”,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通过自学达到预期目标的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这种方式,它适合于学生已基本上能独立学习的阶段,比如高中阶段。
但是,多年来,在我们的学校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不多,这是一种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又不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认识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没有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当做教学的重要目标;或者是虽然口头上也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是低估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从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实际上,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正由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已处于基本上能独立学习的阶段。社会上有不少自学成才的人,他们开始自学时文化底子并不高,年龄最小的也不过十几岁。为什么在校外能有不少人如此,在学校内有教师的指导,有许多有利条件却反而不能这么做呢?而且在校内也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自学了更高阶段的课程并有良好成绩,他们自学的课程还往往是比较难学的、很需要教师来教的课程,如数学、物理、外语之类。既然他们能自发地进行自学并取得成功,为什么在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之下,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具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呢?很多学生常常在课外阅读一些分量很重的书籍,并且基本上能掌握其内容;不少学生还能运用从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有所发展。为什么在课外能够如此,在课内有教师指导反而不成呢?再有,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都要完成必要的作业。其中包括不少难题,为什么作业中的难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课本上已经写明白的概念、原理、理论等等却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而非要教师讲解不可呢?以上几点都足以说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习惯问题。中学阶段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这种教学方式还没有经过大量的实验,没有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办法,而且中、高考的压力使得失败的成本太高,因此,就会有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过去的教学方法毕竟经过检验,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也就习惯成自然,继续沿用。这些众多的实际问题使得我们难以迈出这一步。
现在新课程已经展开,面对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就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意味着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改变;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已经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迎难而上,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这其中就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方式。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不应该仅仅关注如何呈现、讲解,而更是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形成问题并促使学生对问题实施积极的探究。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就要先研究教材,设计学法,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学习的主动权则由学生掌握,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需要采用的学习步骤和方法,最后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这样,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从教学实践来看,让学生去主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应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
确定目标。教师要确定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比如:对新知识的掌握,是要了解、理解还是运用。
实施过程。即让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调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和运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比如:到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并要学生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疑问。
问题反馈。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学习得出的结果、见解进行再学习。如果有不同的结果、见解,要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这里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的经验、收获、不足和教训,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学生的提高,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分析和归纳。
在上述环节中,教师不能包办一切,所扮演的角色是启发、引导、推动,是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师生对话、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创设合作探究氛围,使学生全面参与,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达到预期目的。
但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就会因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不同,出现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进度不一的情况,对此,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到。
其实,现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只不过是按照多数人的情况把进度强行统一起来而已。当学生已经具有可以独立学习的能力时,如果依然采取这种强行统一进度的办法,那对学生是很大的束缚;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方式,应该可以解决这种“统一不统一”的矛盾,做到该统一的统一,不一定统一的可以不统一。
首先,对学习的要求要统一,也就是学习后要达到什么标准要统一。
其次,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学习进度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
最后,检查和考试要统一。即“两头统一,中间灵活”。两头统一,可以保证基本上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中间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这种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规律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学习风气。
应该看到,当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独立的学习能力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同时,把学好课程的责任也交给他们,他们的学习状态会更好,更有主动性,要比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振奋,他们在学习上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所得到的收获也会更大,尤其是在学习能力上会有比较大的提高,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显然,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也是高中新课改是实施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传统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完全忽视了教师个人价值与发展需要,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和知识单向传递;自古以来,教师就被比喻为蜡烛、春蚕、园丁等,在人们的观念里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新课改后教师又增加了学生学习促进者、学生发展引导者、学生探究合作者以及课程研制者等角色。新课改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角色,仍然认为自己是课堂“主角”,学生是“配角”。长此以来的教学结果是让学生成了课堂的“局外人”,从而导致教师“一言堂”。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角色变换所面临的几大问题与误区
1.新课改给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高中新课改对教师要求有所提升,这使得教师产生了一定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理方面:高中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在各方面对自己重新定位,教师担心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课改要求。很多教师承认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出现了精力疲惫的状况,个别教师对新课改过于担扰而出现了失眠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②情绪方面:教师提出新课改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情绪焦虑,部分教师与新课改之前比较更容易烦恼和激动,教师情绪通过课堂反映出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进行全面分析,并寻找缓解和消除教师心理压力的途径。
2.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
(1)过分的突出学生在课堂中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办法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讨论。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有些讨论脱离了课堂,从而导致低效课堂甚至是无效课堂。
(2)突出合作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自主学习:很多英语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忽视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主次地位,也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在没有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直接去进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新课改所提倡的高效课堂就成为纸上谈兵。
(3)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之间合作,不包括教师引导合作:高中英语知识不同于初中,高一学生入学后无法改变初中的学习模式,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抓不住重点。
二、针对帮助教师适应新课改中角色变换中的几点建议
1.增加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于角色变换适应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队伍的建设, 同时教师培训必须与新课改相适应,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培训模式, 为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奠定坚实的教师队伍基础。
(2)帮助教师调整心态, 改变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思维模式,自愿的参与课程改革。
(3)关注教师教学理念和个人的发展, 注重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课程设置等环节的创新, 并以此来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理念, 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冲突。
2.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的课堂讲解要注意有知识扩充性和连贯性,不能仅仅就知识点本身进行重复,要做到灵活变动、举一反三、一题多练。要通过语言和眼神的沟通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和学生合作精神,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语用环境。
3.优化教师评价系统
教师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与差异性等特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单独以高考为标准,而是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在此前提之下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将高考绩效纳入,成为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一部分,这样即可实现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对基于高考绩效的教师评价方式予以约束。
三、小结
本文对新课改大环境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也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同仁们的认可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焦炜,赵宗孝.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冲突透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03:86-91.
[2]康廷虎,黎进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面临的压力与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1,03:65-68.
[3]尚晓东. 高中教师职业压力与控制策略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222-226.
[4]何玉斌. 新课改下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及其调适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7:46-48.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小学英语课改也是当中的新生力量。本文仅从小学英语单词的教学入手,简要的介绍了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法,紧密结合新课改的宗旨,目标就是让英语不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a b c ,而是能够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去的一门语言,真正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效,让英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单词教学
引言
教育是国之根本,没有教育就谈不上发展。如何能使教育与时俱进,课程改革是当中的重要措施也是必要措施。原因如下:其一,我国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其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其三,脱离社会实际,过于着重于学业成绩和选拔而忽略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小学英语更是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他展现的正是我们的教育和时代发展紧密合拍的步伐,但同样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我国固有教育模式的诟病。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作为教育领域新鲜血液的小学英语,新课改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紧握时代的脉搏,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也有了更坚实的后盾,新课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英语学习的基本元素是单词,所以对于单词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就以英语单词的学习作为切入点,在新课改的领导下奋勇向前。小学英语学习开始于三年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怎么办?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使他们每个人乐于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效果。结合小学
生年龄特点,我从以下三方面来教授这阶段的单词:
一、寓教于嘴,让学生“唱”起来
1、歌声中学习单词
读小学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为此,我们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语言学等有关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大胆运用歌唱教学法,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歌曲学习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记忆力,减轻其学习负担,激发其成就感,为其学习英语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例如在PEP小学三年级上册unit2的学习中,《How are you?》这首歌曲,在Hello,hello,how are you?I’m fine,I’m fine,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的歌声中,孩子不但会说,也轻松的完成了对单词的认读。
2、顺口溜里记忆单词
语言的学习有时总是枯燥的重复,死记硬背似乎成了最好的手段,其实不然,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诵读的,而诗歌有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将我们的英语学习和顺口溜结合起来,是事半功倍的举措。孩子们对一遍遍单调的跟读早已失去了耐心,而运用韵律节奏都富有美感的歌谣则让学习生动有趣起来。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We Love Animals》 中,可以将小动物都编进歌谣,小狗dog汪汪叫,小鸭duck嘎嘎吵,小猫cat喵喵喵,兔子rabbit蹦蹦跳,猴子monkey爱打闹,熊猫panda睡懒觉。
二、寓教于手,让学生“画”起来
1、课堂上穿插画画
孩子的注意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一节课40分钟,学生总会觉得有些累,以致精神有些不集中,这时,我喜欢把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用“画画”来巩固新知,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Look at me》中“This is my body.”让学生画画涂涂人体的各个部分,边画边说,说说画什么,把学过的多种知识结合起来,内容形式丰富又有趣,并且更直观易懂。
2、画出我的家庭作业
三年级的孩子并不会书写,单纯的口头作业难以满足课程需求,而有趣生动的绘画作业可以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比如学习number时请孩子们动手画出卡通数字并涂上颜色,既拓展了新知,又巩固了旧识。又比如在food的学习中,通过绘画图片来开食品店并编对话,不但对英语学习进行拓展,还将英语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寓教于玩,让学生“活”起来
英语新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动 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用这样有利于发展语言运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尤其是再巩固环节和检复环节经常带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比如Guessing游戏,学生非常喜欢的“中奖”活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大,求知欲也很高,猜测活动中能
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句型“I have a„”时,我设计了一个猜物游戏。我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什么物品,并让学生上台来摸物回答,当学生摸到ruler、pen、book、eraser等时,I have a ruler.I have a pen.句子脱口而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每当猜对一件物品时,他们都兴奋不已,不但猜的同学能说句子,全班同学都一起参与,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形式都能让学生“活”起来,从而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以上的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制头饰,通过Simon says、接龙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尽量是课堂气氛“活”起来。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有序展开的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并以此为前提转变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人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越。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使初中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一、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登山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控教学过程。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上的交流,更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和学生用目光来实现交流。
二、新课改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或存储知识的口袋,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往往是“背”字当头,思维方式总是处在一个平面上。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树立生本理念,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要恰当地提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人自己的思维定式。
2.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课有较多的抽象概念和原理,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则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或旋律回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影片放映,强化学生的记忆,进而逐步将学生激发出来的情感导人对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之中,使深奥的原理经久不忘。运用情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有真情实感。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陈述充满激情的事件时要情绪饱满,慷慨陈词,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述充满真情的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把真情渗人学生心中,使他们为之动情。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我们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此次课改的重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人实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抓好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氛围的同时,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巩固提高也很重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真谛,在互动交流里点燃知识的火花,于探究合作中不断进步与提高。笔者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的每一个话题,都为学生设置有不同的场景,这都为课堂教学的情景设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要会用英语写“寻物启示”、“失物招领”、写字条、写广告、写信、发e-mail、写调查报告、给报社写文章、填表、写申请书、有烦恼如何倾诉、如何帮助朋友排优解难以及问路等等。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感知句型和对话,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感的形成,也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再如,新课程《go for it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就是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问题。在这个单元中,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学生互相询问彼此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所用的时间及所走的路程,由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联,学生热情非常的高。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把该掌握的句型理解到了。另外新课程每个单元都有pair work,group work和games。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既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使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出错,非常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应当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教师应从接手新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不时地安排课堂时间与学生分享精彩段落,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单词学生并不能够见词知义,需要借助与字典,但是过多的利用字典一方面阻碍了阅读的速度,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学生在多次查阅之后边无法使上下文紧密的联系起来,因而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在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猜词技巧:(1)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2)根据语法结构猜测;(3)根据构词法猜测;(4)根据定义、解释猜测;(5)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可以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追求故事意义,并且寻求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对每一篇有标题显示的文章进行“超前”预习,也就是所谓的“望文生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来分析文中可能出现的观点或情景。如在进行 What would you do,if…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之间先互相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然后带着自己的亲身实践走入文中。这样,学生便很快从文中找到一种亲切感,从而在阅读中找出相应的对策,学以致用。在训练较复杂的阅读理解时,教师要研究如何设问,同时也要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三、运用竞赛方式,激活课堂
竞赛激活有两种形式:一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机制中的经常性比赛活动,二是专门组织的竞赛评比。前者意在造成一种氛围,把教学调控为具有竞逐比试特点的能动表现过程。专门竞赛评比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的,竞赛项目和内容可以是课本内,也可以是课本内外。实践证明,在某些不需要系统前提知识和熟练技能的领域,诸如记忆性(识记、背诵)、观察性、猜测性、判断性、发现性、思辨性、想象性等竞赛,各种水平的学生,包括“双基”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都可能取胜,以至成为喜爱英语、学好英语的契机和开端。组织这类竞赛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群体赛,二是个人赛。群体赛可以激发和增强集体竞争意识,是一种没有负面效应的竞赛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个人赛是一种最具刺激性的竞赛形,可以把学生的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出来。组织个人赛如能邀请家长到场观看,效果会更加显著。
四、合作学习,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 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 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 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 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课前预设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 与课堂动态生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思维碰撞, 促进课堂生成的时机和效果,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而课堂动态生成则是对课前预设的提升, 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我们课堂教案中的预设环环相扣, 那么课堂动态生成也可以更精彩, 课堂教学效果则有“步步莲花”之妙。可以这样说, 课前预设越巧妙, 课堂动态生成越精彩。
新课程改革理念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 因此,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更多地注入学生主体学习的内涵, 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设计”, 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设计”既是教师对自我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教师课堂机智的新挑战。在浙江省第一届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中, 有一位老师就凭借着课堂机智, 一举夺得一等奖。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 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胆魄和机智, 而在2004年的省级优质课评比中, 还很少有老师能做到这一点。
有些教师在课前虽然预留了生成空间, 但在课堂动态生成操作中, 仍然需要发挥机智, 从而使课堂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我校的一节《秀美山川》的公开课上, 教师在课前预留了一个课堂探究———“山区的优势与劣势”, 他原本的设计是要在此处形成一个课堂高潮, 应该说, 他这个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 在真正的课堂操作中, 学生讨论后, 小组代表发言时, 一个学生说到了自己所在山区的优势, 如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后, 随即说:“但是, 我的家乡经济发展落后……”还没有等她讲完, 教师就打断了她的发言:“你的家乡很美, 以后有空, 带我们的同学和老师到你家乡玩好不好?”他之所以打断学生的发言, 是因为要先总结山区有哪些优势。我想为何不让学生先把山区的劣势也讲出来, 她有自己的感性认识, 在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再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最后, 再做一个总结。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同时, 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全方位展现教师机智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然而课堂动态生成是变幻莫测的, 是丰富多彩的, 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化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并将其作为鲜活的教学资源, 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 栽培它, 让其茁壮成长。如我在教授宪法的地位时, 问学生:“宪法的地位是什么?”很多学生随口答出:“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我立即明白学生混淆了两个知识点, 即“宪法的地位”和“全国人大的地位”。我一言不发, 微笑着环视整个课堂, 学生都看着我的表情。不久, 终于有学生大叫一声:“错了!宪法是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 而全国人大是在国家机关中具有最高的地位。”这一案例中, 我虽然没有立即指出学生的问题, 但我的肢体语言帮助我及时澄清了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的。我也利用自己的课堂机智, 及时觉察了学生发言中的问题, 解决了在备课时也没能想到的一个知识点。
三、正确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多层面展现教师机智
由于课堂教学没有“彩排”, 因此, 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环节或小插曲, 加上教师对课堂教学增加了很多预设, 促进了课堂动态生成, 更增加了课堂突发事件的几率。如何正确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成为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环节,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活力的, 是因为教师充满了激情、活力与机智。作为负责任的教师要敢于直面突发的非预设生成, 发挥灵感教学, 以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捕捉课堂上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和线索, 并将其迅速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突发事件如处理得当, 会大大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将教学引向深入, 成为课堂的亮点。
对于课堂突发事件, 由于缺乏经验和随机应变的心理素养, 很多教师可能会采取回避态度, 甚至采取武断措施加以制止, 这很有可能大大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课堂师生的互动, 进而大大降低课堂效率,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而有机智的教师则会“化腐朽为神奇”, 以幽默的言语、合理的肢体语言, 缓解课堂气氛, 因势利导, 充分注意突发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争鸣, 拓展学生的思维, 然后巧妙地将话题重新引向教学的正题。这样化解了矛盾, 消除了困惑, 又传授了知识, 教育了学生, 既让学生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应当注意的是, 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应本着关心尊重学生心理和好奇心的态度, 发现突发事件中学生的闪光点, 以师德固有的理性、激情和智慧培育求知心灵的成长。总之,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知识与过程、能力与方法、理性与激情、问题与机智并存且浑然一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木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机智[J].中学语文教学, 2007 (7) .
当然,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会使我们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和艰难的抉择。然而,改变是必需的,是无可逃避的。在新课改的滚滚而来的浪潮面前,我们只能沉着面对。我们迎来的将是机遇和希望。新课改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教师和学生的“枷锁”,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一个崭新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牢牢地抓住机遇,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出色完成新课改交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新课改中有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可见,课程与教师本来就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田秋华先生认为,课程设计是新课改中的技术因素,而教师是新课改中的人的因素,只有实现了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的统一,新课改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首先,新课改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改一扫过去课程的“统一性”“确定性”“精确性”而呈现出“个性化”“选择性”“多样性”等特征,给教师专业发展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教师在面对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新课程时,必须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改发展的保证。就教育而言,新课改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没有教师对课改的参与适应与变化发展,新课改就不可能实施和成功。教师是架在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课程变了,教师必须要变,教师不变,学生就没有办法变。因此,新课改需要一支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实际上,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较低的,如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新课改值得关注、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课改还有一句名言说:“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许多专家提出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发展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面对新课改,我们肯定会感到的是自身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低下,于是,我们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而途径不外乎以下几种:读书、进修、考察、听讲座、实践摸索等。这些途径很重要,但在新课改中专家提醒我们另外一条专业发展的途径——校本教研。这是一条最实用、最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校本教研”的概念 就学校层面而言,校本教研是指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学校的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研究。就教师个体层面而言,校本教研是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某个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一定方式解决问题的行为研究。我们平常所说的“校本教研”,其实就是二者的结合。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教研的自愿性和主动性,然后学校才能为你搭建平台,创造客观条件。因此,从本质上说,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只能是一些硬件设施的堆砌!
2.“校本教研”的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支基本力量,鼎足而立,缺一不可。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行为,校本教研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和实施。同伴互助是专业教师之间的对话,协作和互助,它是校本教研实现的重要条件。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校本教研”的方式 主要有“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两种。“行为研究”是指对教师的教学实际行为的研究,它是以问题的解决为先导,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与行为之间不断循环,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效果具有即时性。现在流行的“一人多轮”“同课异构”“小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形式都属于这种“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指对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报告。它主要针对的是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属于一种定性研究,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4.几种流行的校本教研的形式
(1)一人同课多轮。此形式采用上海王洁教授提出的“三阶段两反思”行为模式,要求教师对同一课题经过“教学设计——执教——倾听评议和建议——二次执教——反思——撰写教育叙事——三次执教——再反思”这样一个过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同课异构。此形式是将相同的课题先采用分组构思设计的方式,然后各组展示成果,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讨,再将教案付诸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教师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智慧。
(3)小课题研究。此形式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种专题研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4)课堂模式研究。此形式注重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教研工作的,它着眼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着手于每一个教学环节。此形式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专业必须得到发展,只有教师专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新课改的成功发展。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树立校本教研的理念,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中,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者/邓文涛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上完课后对所教科目的回顾和与反思,它可以反映出教师授课后课堂所出现的效果体现。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得出经验,提高自己。优秀的教学方式主要由师生沟通、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组成。
关键词:经验;反思;沟通;切磋;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还能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课后进行适当的回顾、小结,并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还可以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课后进行反思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每上完一周课,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把我们班的各学科长召集起来共同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拘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并把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给教师提的意见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随时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例如,学生提出有些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常常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态,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又不敢说,生怕别人嘲笑。于是,我就在课后找他们谈心,总能了解到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比如:有位学困生上课从不发言,但我发现和他交流后,他开始课堂上发言,而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成绩明显有所好转。有时候还主动和我讨论他在做某道题时的困惑及他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教师的冷淡、责怪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了自信心,他们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看来,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不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平时都是在备课组之间相互听同事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同事那里,我学到了不少自己讲课时涉及不到的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不同的班级要进行不同的调整。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后,我每上一节课,总是先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每备完一课,写完一节教案,我都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去理解一下这堂课。然后和我的学科长讨论一下这节教案,让他就本节课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就由学科长组织本节课,我会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这样才能体会到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胆尝试,实践证明我的教法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同事之间也有好评。我的课堂不再是以前那样死气沉沉,而是真真正正地活了起来。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能力和业务水平才会提高。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着这些“沉重”的反思,我及时处理与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课堂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做法,通过教学中的相互探讨,对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教学笔记,对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取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不足。对好的教学模式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真记录,共同研究。对于教学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并加以推广;对于教学中的疏漏,及时记录课堂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再也不是忙于翻教材,寻找答案,而是思如泉涌,踊跃发言。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如果我们能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且不断改进实践,长期积累,就一定会获得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作者/邓文涛
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上完课后对所教科目的回顾和与反思,它可以反映出教师授课后课堂所出现的效果体现。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得出经验,提高自己。优秀的教学方式主要由师生沟通、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组成。
关键词:经验;反思;沟通;切磋;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还能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课后进行适当的回顾、小结,并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还可以用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课后进行反思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我是如何做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每上完一周课,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把我们班的各学科长召集起来共同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拘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并把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给教师提的意见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随时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例如,学生提出有些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教师常常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复杂心态,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又不敢说,生怕别人嘲笑。于是,我就在课后找他们谈心,总能了解到他们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比如:有位学困生上课从不发言,但我发现和他交流后,他开始课堂上发言,而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成绩明显有所好转。有时候还主动和我讨论他在做某道题时的困惑及他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教师的冷淡、责怪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了自信心,他们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看来,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不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平时都是在备课组之间相互听同事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同事那里,我学到了不少自己讲课时涉及不到的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中,不同的班级要进行不同的调整。不仅要传授给他们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后,我每上一节课,总是先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每备完一课,写完一节教案,我都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去理解一下这堂课。然后和我的学科长讨论一下这节教案,让他就本节课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就由学科长组织本节课,我会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课堂,这样才能体会到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胆尝试,实践证明我的教法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在同事之间也有好评。我的课堂不再是以前那样死气沉沉,而是真真正正地活了起来。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能力和业务水平才会提高。比如,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这堂课最大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这堂课今后在备课和教学时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带着这些“沉重”的反思,我及时处理与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课堂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做法,通过教学中的相互探讨,对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教学笔记,对自己在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纠正,取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不足。对好的教学模式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认真记录,共同研究。对于教学中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并加以推广;对于教学中的疏漏,及时记录课堂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再也不是忙于翻教材,寻找答案,而是思如泉涌,踊跃发言。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如果我们能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且不断改进实践,长期积累,就一定会获得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合阳县路井中学)
【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12-19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07-06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和出路10-30
高中英语课改新理念10-10
二年级英语新课改经验总结01-07
浅谈对英语新课改的体会12-13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07-13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与对策10-24
新课改下的问课策略10-03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