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创新创业实践论文(精选9篇)
201330280112 自动化3班梁宇发
我来分享一下认识的朋友创新创业的想法和做法吧。在大学校园附近经营快餐餐厅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及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及思维,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促使大学生敢于、善于并且能够勇于创新创业。现如今, 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学界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解读有多种释义。
彭钢 (1999年) 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贫困和不利人口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教育, 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自力更生。从狭义的角度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从事职业活动的学生能够在职业活动中从简单的求职者变成工作职业的创造者的综合能力的教育。高晓杰、曹胜利 (2007年7月) 把创业教育的内涵定义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从广义内涵上看, 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 从教育方面入手, 重视培养当代人才的创新精神, 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学者刘明龙 (2011年) 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就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 培养其创业意识、创业技能, 以及充分锻炼创新思维, 提高创业能力逐步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和创新技能, 并且塑造学生良好的创新性人格, 能够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使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充分提供就业机会, 并且所创职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教学教育方式和综合实践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从大学生所开设的创业实体的发展数量和规模来评判其所取得的成果, 也不是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和质量水平来评判创其开展的成功程度, 而应该以大学生是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接收、学习、掌握、提升创新精神为内在核心, 创新能力为外表现的评判标准。
二、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2015年4月, 浙江省教育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为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战略, 联合发布《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立足于全省实际, 绍兴市开展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建立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体系,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取得重大教学进展, 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一) 构建“教学+团队实训+团队实践”教学模式
《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集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操作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团队实践等教学方式为主, 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的思维, 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教学+实训+实践”模式, 通过案例和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市场和创业的机会、资源、团队三个要素, 助于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创业实训+团队实践等课程的设计, 组织师生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校级课题申报、“互联网+”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案例大赛等项目,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训、学科竞赛等各类创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 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计划实训能力。
在此基础上, 《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课题组建立了独立的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成员于2014年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教科书, 并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创新创业课程已成为国际商学院专业必修课, 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成果。同时课题组成员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 目前已完成的教案和实训大纲有创业机会与商业模式、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注册与组织管理、企业营销管理 (STP战略、4Ps营销组合理论、SWOT矩阵分析)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企业采购管理、企业存货管理、企业财务核算等内容。在授课安排上, 不断完善“教学+实训+实践”授课模式。从2016年开始, 尝试将课程的课时安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教师讲授,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 时间设置约占40% (20学时) ;二是团队实训与指导, 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创业企业相关赛事 (15学时) ;三是团队实践, 组织撰写创业计划书和创业案例分析报告, 参加校、市、省乃至全国的创业相关比赛 (15学时) 。
(二) 存在的不足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课程负责人缺少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受教学经费投入限制, 资料库的建设较落后;教案和实训指导书仍缺少最新的并且详实的创业案例分析资料和互联网创业案例资料。
2、教学内容有待改善。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 目前国内已有这方面的专业教材, 但是学校没有相关统计软件, 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掌握和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困难。
3、文献库仍需完善。
本课程所需要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全面, 缺少汇总目录, 很难找到针对性资料, 仍需完成规范的文献库。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在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基础上继续深化, 构建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个方面的“三个教育, 综合发展”课程体系 (见图1) ,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一) 深化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教育
首先要强化创业知识教育。创业知识是具有显性和含隐性双重性质的知识, 出了加强学生知晓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企业等基本创业知识教育外, 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教育, 使隐性知识外显应用。使其真正掌握包括创业团队管理技巧、商业模式设计策略, 规避风险与把握机会, 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 使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并取得长足发展等内容的深层次认识。
其次加强创业技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它包括创业基础技能和创业操作技能。大学生在掌握了创业技能后, 根据所学的特定专业知识, 在其专业领域的知识越精通, 越容易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成效, 培养出属于个人的核心创业竞争力。
再次是深化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 其主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创业意向、创业品质、创业意识, 使其成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要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 将个人创业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建立积极健康的环境教化、激励、引导创业活动的发展, 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 逐步应用于创业领域, 形成创业精神。
(二) 建立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逐步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设立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成为建设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 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社会科学通识教育的第五部分, 丰富发展完善社会科学通识教育;另一方面, 通过创业教育通识课的素质教育, 将系统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传授给大学生, 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同时, 还可对大学生进行区域特色创业教育, 立足于当地创新创业的实际, 有针对性的与创业教育融合, 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到真实可靠的创业信息, 从而提高创业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三) 专业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围绕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开设和创业相关的专业学科课程。通过专业教师教学授课的方式, 在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和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创业内容, 将本学科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信息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行业和产业发展状况, 进一步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创业实施应用。
同时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 开设特色创业项目研究课程。促进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社会资源三者与创业科学合理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开展实务训练与科研建设、知识传播与能力提升、创业教育与专业发展三位一体建设, 深化创业改革。
(四) 加强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创业走向实践, 学以致用。因此, 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 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拓展延伸。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也有利于高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最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 把握当地所具备的特点及优势,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对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改进, 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实践操作流程 (见图2) , 包括创业项目内容选定、组建创业项目团队、编制创业项目计划书、创业项目启动准备及运营、创业项目运营管理与维护、创业项目运营成果综合评价。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建设创业型国家的战略需要, 创新创业人才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本文立足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针对其创业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实践后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探讨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逐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04:5-7.
[2]张冰, 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 2014, 03:48-52.
[3]刘艳, 闫国栋, 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11:35-37.
[4]谭立章, 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 01:140-14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2010年4月《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教育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同年5月教育部再次下文《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通过以上文件可见国家对创业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2012年8月教育部下达《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该文件认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目标。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这个词出现了38词,位列第一,“创客”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创业教育,根据2013届重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重庆市2013年高校自主创业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5%,其中研究生占3.4%,本科生占76.9%,专科生占19.7%。文学和工学类研究生创业比较较高,艺术学类本科生创业毕业较高,电子信息大类专科生创业比例较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
根据2014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年终就业方案数据显示,院校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21人,占毕业生人数的3.9%,根据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初次就业率就业方案数据显示,2015届毕业生创业人数50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2%,学生创办微型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54家,未注册12家。目前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但是缺乏创新性,不能够正确区分“创业”、“创新”和“创意”,对创业精神理解不到位。
(二)创业意识的培养。
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设的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SYB创业培训班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仅仅开设在经济与贸易学院大三年级。目前学校每年开设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数十场,平均每一个月一场,但是这个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且能够请到的讲座老师一般都是理论派的教师,或者是刚刚开设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官员派,要么是理论派,要么是实践派,没有理论派和实践派结合的专家。
(三)创业氛围的营造。
目前学校拥有SYB培训师2人次,创业指导师6人次,并先后派3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学校每年投入10万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大约为16600余人,这么多学生的需求,教师人数和教师素质、教学课程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2012年到2015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共组织近5000人次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各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创业大赛,学校曾两次获得省部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我校麦藕动漫创业团队在2012年8月在台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主命题组团体一等奖,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三等奖。
三、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结
(一)转变教育理念,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为鼓励我校大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创业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习。“翻转课堂”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通过学生自学获得知识,老师只是协助同学完成。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型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类似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在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进行“翻转课堂”的创业教育,是今后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解决,一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小班制教学,课堂人数控制在80人左右,这样上课的老师能够更好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创业知识,该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年级。二是把创业课程改成公共选修课,针对选择该课程的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才是真正想创业的学生。三是把创业课程改成网学课程,这样可以不拘泥于当前学校教室教师不足的局面,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
目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业师资主要由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等组成,SYB培训师并未在我校进行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而其他的创业教师都基本上是兼职构成。所以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学校成立创业课程教研室,把全校所有的创业课程纳入该教研室,教研室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设计。二是SYB培训师、创业指导师、各级各类的创业培训师、辅导员这几类教师不能进行通篇的创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每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板块的教学方式,这个教师就专门针对这一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性。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除了关心创业基地建设、师资的建设外,更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新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创业意识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能力,拓展和保持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它成为创业教育的铺垫。二是在大二期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刻理解思维的过程,参观学校的孵化基地、合川当地的创业园等,掌握一些基本的创业思维方式和技巧。三是让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开始尝试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担任团队的领导者,去相关的公司实习或见习,了解创业的过程。
四、结语
创业教育是21世纪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不能无目的性、无系统性,不能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认识到创业教育是一门特殊的教育,通过文化、创业榜样、创业实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要特别重视质量和影响力,制定创业教育相关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措施等,加强创业理论研究和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以创新意识带动创业意识,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学生创业,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基地条件和环境,优化创业资源,着力提供一个多功能创业平台。在基地运行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投资建设大学生创业大厦,形成一个综合性服务型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孵化区,提高创业项目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收益性,打造示范性创业基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基地健康、有序发展,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部授予徐州创业园“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N].中国教育报,2010,4,27.
[2]夏坤,沈鹏.新生头年计划: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4.
调查显示,24.66%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非常认同并付诸实践,有超过75%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打算。1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解决就业,63.7%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挑战自我,16.44%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出发点是获得更多的财富。52.05%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1.92%选择与自身专业结合的领域,17.13%的同学选择投资资金少风险小的领域,8.9%的同学认为当今热门发展的领域更适合创业。28.98%的同学认为家庭投资比较好,家庭是同学创业时的坚强后盾;19.6%的同学认为创业时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22.86%的同学认为吸引风险投资较容易获得创业资金。13.06%的同学选择合作团队创业,10.2%的同学选择银行贷款创业。23.69%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对创业成败比较重要,11.47%的同学认为市场调查能力比较重要,11.22%的同学认为独立思考能力对创业比较重要,15.46%认为执行能力较为重要,19.7%团队合作对创业是否成功很重要,因为团结起来力量比较大,凝聚力比较强,容易创业成功。13.71%的同学认为个人胆识和自立自强自信对创业是否成功很关键,4.74%同学认为丰富的知识对创业很重要。23.34%的同学面临缺乏经验的问题,34.22%的同学面临资金不足和失败造成的后果难以承担这一问题,23,07%的同学面临创业理想化和缺乏创业指导的问题,19.37%的同学面临家庭不支持、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无合适合作伙伴的问题。20.38%的同学需要创业能力训练,18.47%的同学需要创业资金的支持,18.05%的同学需要创业实践活动,15.29%的人需要专家咨询指导,15.07%的人需要创业知识培训,12.74%的人需要创业场所支持。
通过纸质版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部分大学生在创业时所面临问题,以及所需要的帮助。通过对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校方、院系及老师都较支持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创业团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创业的不易与坚持不懈、敢于创新、勇于挑战自我、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从他们那里我们也得到了不少关于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这些都将为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政府相关部门、院系及家庭了解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和支持。
1.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
2.创新创业实践报告
3.创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4.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
本人
(姓名)
系
(学院-年级
-专业-班级)学生。本人已仔细阅读《xx大学xx学院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区管理规定(试行)》,了解实践区相关管
理规定。本人郑重承诺:
1.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每天18:00-22:00)和实践区范围(___________校区___________广场,___________校区食堂前方广场及其他有标识的区域)内开展活动。
2.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积极配合检查,认真保管摊位证,不得转借、转租、出让他人。
3.保证商品是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有积极意义的商品,不涉及非法商品、非正当来源商品、易燃易爆物品、各类食品、以及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商品等。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涉及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非法商品、非正当来源商品、易燃易爆物品、各类食品、以及学校禁止销售的商品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商品。保证不出现欺诈、强买强卖等行为。
4.实践时不粘贴涉嫌侵犯他人版权,或其它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不散布宗教、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
5.在申请摊位的时候,自觉注明实际实践的范围,完成审批流程后再经营。审批流程结束后,有新增或者变更商品需重新进行审批登记。如果自主退出实践,退出前按规定到学生事务部进行备案,撤销摊位号。
6.保证对商品价格、交易方式、支付方式、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负责。
7.实践时保证态度平和,如果实践过程中发生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无果上报学生事务部调解处理,避免冲突。
8.实践过程中保持摊位环境卫生整洁,不随便丢弃垃圾,收摊后将摊位整理干净。
9.疫情期间,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7.自觉遵守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及实践相关规定。如有违反《xx大学xx学院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区管理规定(试行)》自愿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置、处分。
实践者签名: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e for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Ⅰ 总学时:16 学分:1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是培养方案的重要一环。实践以培育学生专业兴趣为起点,以研讨型教学、问题驱动型教学为主要手段,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鼓励和激励,创新力得到“宣泄”,激发学生对专业和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灵感。实践以“兴趣驱动、自主探究、重在过程”为主要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的改革。
实践Ⅰ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熟悉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电子商务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掌握一定实际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市场环境因素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实践Ⅰ的主题是模拟创业过程。参加对象为全体一年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生自由组队参加(2--3人为单位),模拟创业过程。
每一组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一个已经成熟的网站,分析网站的项目背景、市场机会、经营风险、内外环境、盈利方式、市场营销策略等。最后写出一篇完整的分析报告。
实践Ⅰ由1-2名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任课和指导。实践过程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任务布置:任课教师明确实践要求,明确相关知识要求,指导学生分组和选题。
2.过程指导:根据学生提交的分析报告,组织他们进行探讨,分析所选网站的可行性。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不断补充引用新的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学生的发言、讨论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
3.总结交流:实践后期进行总结交流,包括优秀作品演示、优秀团队评比和表彰。学生分组、过程的具体控制、总结交流及评比表彰的具体组织均由学生社团负责,任课教师负责明确实践要求、指导学生选题、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科上的支持并答疑解惑。
三、与各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等)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OFFICE套件,管理统计学。
开课系:管理
课程编码:P0001300 课程性质(类别):必修 面向专业:电子商务
四、学时分配
1.任务布置: 2学时 2.过程指导:
10学时 3.总结交流
4学时
总学时
16学时
五、教学环节要求与安排
本课程中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社会调查和第二课堂比赛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任务布置环节:任课教师明确实践Ⅰ的教学目的、教学组织、考核要求等;发放实践指导书;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分组;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课题的选择。
2.过程指导:学生社团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和引导学生,保证实践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指导老师要保证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和地点的答疑,其余时间通过邮件、电话等其他方式与学生沟通和进行指导。
3.总结交流:学生社团对学生提交的作品做前期审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演讲。任课教师全程参加总结交流,并结合社会应用和专业培养体系给出点评,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六、考核办法
1.对于参加实践的学生视其过程表现和作品质量综合评分,其中过程表现由学生社团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总结交流会上的表现综合评定,任课教师根据过程表现评分和作品质量给出最终评分。其中过程表现和作品质量各占50%。最终评分以5分制计,及格的学生获对应的学分。
2.学生社团和任课教师共同决定优秀的实践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参考书
1、《商务统计学 》 戴维·M·莱文 黄耀峰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电子商务》 加里 ·P·施奈德 成栋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3、《长尾理论》 阳光编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4、《积极心态的力量》 四川人民出版社 拿破仑.西尔著 刘进译
5、《挑战生涯富裕人生》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宋昊编著
6、《最成功的创业者》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何君编著
八、说明
创新创业教育是被联合国称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短期的知识技能教育, 也不是快速创建企业的教育。它是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 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 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建设知识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5年, 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 2012年7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指出, “到2020年,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 创新效益大幅提高, 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 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建设创新型国家, 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 勇于投身社会实践, 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2. 促进人才合理分配, 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 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 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 学科专业特点弱, 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有经济头脑、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自身特长结合高科技进行创业, 使最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家, 继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 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6%-8%, 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人才高度密集的北京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只有20%。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促进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创业, 通过创办中小型企业和研发新产品, 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我国的总
体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 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在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经济开放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突出, 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 其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培养综合素质高且创新创业能力强, 抗打击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提高我国在世界的综合竞争实力的迫切要求。我国当前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要加强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为支持国家发展提供所需人才。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满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落实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执行精神,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各高校在校内纷纷成立了以校园为依托的非营利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比较典型的有中南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中南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于2005年成立, 是一个集理论研究、创业教学与培训、创新创业实践、创业服务于一体的职能部门。中心由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大学生创业园、SIYB培训项目管理部、模拟创业实训项目管理部 (简称PF管理部) 、学生助理等五个学生组织和部门组成。
据统计, 自2005年起中心已经投入资金1 600多万, 资助了2 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有19家学生公司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710万元无偿资助, 有52家学生公司获长沙市创业富民专项资金、长沙市科技计划立项等各类资助共计378万元。真正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东北农业大学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率先建立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效率, 中心实行“三带一体”制度, 即领导班子带领负责教师, 负责教师带领优秀创业者, 优秀创业者带领整体创业者, 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 领导班子带领, 可以为创业者的实践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第二, 负责老师的带领可以使创业者的想法更加切合实际, 化理想为现实。第三, 优秀创业者的带领可以加速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步伐, 完善创新创业想法, 实践创新创业策划。在中心的带领下, 目前已发展了两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培训过上千名大学生, 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2. 引企入校, 加强校企合作
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中指出, 高校要实现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校企合作不仅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金扶持, 增加创新创业策划实践的可能性, 更可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技术指导, 业务咨询等服务。多方校企合作可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007年河南农业大学利用与河南莲花企业集团、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河南金星啤酒集团等集团的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并以研究生创新创业带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以学校—企业共同体共创实习优良环境为主, 双师型教师教学为辅”的独特形式和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一个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利用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合作, 如希波肉制品公司、蒙牛乳业、上海光明等公司的合作基础上, 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和内容, 将企业引入校园创新与创业实践教育中, 与企业实行资源、信息共享。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 在校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参与公司的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可以得到高水平教师的指导, 与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有效弥补了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 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紧贴市场需求, 设置和调整创新创业中心的发展计划, 将企业需求、标准、技术等资源引入创新创业中心的人才培养中。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项目资金, 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对优秀的创新创业策划提供创业基金,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促进优秀创新创业想法的实践。
3. 实行产学研一体结合, 加大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产学研一体结合模式不仅可以促进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生产, 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锻炼创建企业所需的研发、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青海大学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建立了“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基本生产环节实习 (校内实习车间) —生产实践 (校外实习基地) —课堂的本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科学研究上实现了“研究开发 (学校研究室) —产品小试 (学校实习车间) —产品中试开发 (企业) ”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真正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科研能力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研究能力, 将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为成型商品, 中心建立集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商业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技创新思维、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心产学研一体结合的产品成为了一大特色, 如利用蓝莓研制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品, 蓝莓原浆、蓝莓果醋、蓝莓果酱等;自制面包以其物美价廉、不含工业防腐剂而美名远扬, 自制红肠更是每个来农大的人必买的一个特色, 自制山楂胡萝卜汁已成功引来了千万元的投资。
4.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 发挥基地辐射示范作用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文件中指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3],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实践教育的发展。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向社会招商和利用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建立了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孵化基地由学生自愿组织的创业团队成立公司, 以竞标方式获得经营权,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激励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于2009年首先建立了大学生健康吃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健康吃吧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成功的带领下, 中心又建立了西面来风大学生校园直营店校园孵化基地。
在校园孵化基地的建设中, 实施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由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进行品牌选择、与厂家协商、校内选址、采购及校内实体店的运营管理。实体店的经营真正地贴近了社会独立实践体, 在经营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敏捷的思维, 使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也在不断努力争取以现有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 孵化出更多创新创业实践实体, 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为本校乃至国内各高校的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提供借鉴。据统计, 黑龙江省已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东方学院三所高校效仿东北农业在本校建立了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其创新创业中心对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结语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是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为增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人才建设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改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理论实践结合的教育才能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而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 为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院校在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实践教育创建大学校园实习基地, 培养出与社会“无缝连接”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编辑:汪晓]
摘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中国高校教学热点, 中国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 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率较低, 创新创业型人才还很匮乏。为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该文章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及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实例, 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及对实践中的问题的思索, 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徐景学.高职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前台后院”模式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1) :7-10.
[2]王静康.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深化全国化工学科教育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1) :1-12.
摘 要:近年来,创意市集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兴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商业文化现象,并且走进了大学校园。本文主要讨论了创意市集的起源发展、创意市集与原创校园文化的融合、大学生创意市集项目的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创意市集;校园文化;市场实践
现如今,创意不再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诉求,而是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些酷爱DIY的同学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独具价值的创意作品,如果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物质价值,无疑是对自己能力的最佳肯定。基于这种现状,创意市集在我国各大城市应运而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提高,建立完善的交流渠道。
1 创意市集的兴起与发展
创意市集,指的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将艺术创作进行交易和展示的场所,其英文的表达方式为i-market。一方面表达的是“idea market”(“点子市场”的含义);另一方面表达的是“I am art”(“我是艺术家”的含义)。“创意市集”的一般形式往往是提供给年轻人展示和交流自己创意作品的市集摊位,年轻人通过非常低的价格租用或者是免费使用摊位,摆卖自己的创意产品。与此同时,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一些讲座、小型音乐表演、街头文化表演、创意比赛等。在国外,许多国际大都市都有自己的“创意市集”,如纽约、巴黎、首尔等。这类创意市集成为那些有热情和激情的年轻艺术家们铺展事业的起点,并且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起着日益明显作用。
在我国,“创意市集”概念的提出与台湾女设计师王怡颖密不可分,因其在所著的《创意市集——16位设计师、访谈录》一书中首次提出,从而流传开来被大众所熟知。该书讲述了伦敦一些年轻设计师在斯皮塔佛德市集摆摊的故事。斯皮塔佛德市集是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市集,这里以传统集市的交易形式,展示着各种颇具特色、个性的手工饰品、服装鞋帽、明信片、古董、鲜花、二手旧货等。这些年轻人活得比较具有童话色彩,设计的东西也多数带一点开玩笑的味道,以嬉戏的姿态对待时尚,就像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当作者通过和16位设计师、艺术家进行访谈后,将这种理念通过著作传播开来,使我国也掀起了创意市集的风潮。
创意市集,不仅是为挽救“地摊”这个“消退变异的平民创意舞台”孕育而生,更是對创意生活示范性的演练,其成了为周围年轻创作人提供展现原创的平台。
2 创意市集与原创校园文化的碰撞
随着创意市集的发展与传播,创意市集也逐渐进入校园,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艺术专业的院校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大高校以自己的校园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创意市集实践项目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结合专业特长,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创意市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和实现自我的平台。校园创意市集中的作品虽然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普通物品,如公仔、笔记本、书桌、台灯、环保袋、中国结等,但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认真制作,一针一线,一笔一画,每件物品都像被赋予了新的灵魂和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都有其出彩之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独一无二,凸显出创意产品独特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创意市集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迅速崛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在校大学生更趋向于将创作题材多元化、创作手段丰富化,这样一来就导致艺术作品数量多、种类丰富,我们没有办法根据传统的艺术类型对它们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只能用“市集”这一概念来进行概括描述;其二是这些还在象牙塔内享受校园时光的年轻群体希望有一个面对面沟通分享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获得中肯的评价,得到大众的喜爱。他们用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感知,以及自己对创意、时尚独特的理解。他们用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自身对艺术的认知,用艺术来点缀生活。本课题组也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和热情策划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意市集活动。
3 大学生创意市集项目实践
2013年6月21日,本“大学生创新创意课题小组”第一期创意市集的实践活动在沈阳理工大学学生生活区举行。此次活动主要召集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把他们的作业作品(手工制品,工艺品等)通过创意市集的形式展示售卖,目的是尝试性地建立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交流、交换及售卖的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校互惠互利的交易场所。在这次活动中,首先倡议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主题的作品,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筛选;然后利用微信、微博、海报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等到活动举办时,创意者在创意市集空间中介绍自己作品的灵感来源、设计的寓意、作品的艺术价值,运用适当的销售技巧,将自己的作品销售出去。在本次的实践过程中,对作品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宣传方面的针对性和力度较弱,销售经验和销售能力欠佳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随后在进行第二期和第三期创意市集实践活动时,学生们吸取第一期创意市集实践活动的不足,确立了自身作品的市场定位,结合市集需求,充分融合自身价值,利用微信、微博等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不再局限于海报等纸媒宣传。在与买家的沟通过程中,注重销售技巧的运用,找准产品自身的优势所在,因此作品销售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前三次的创意市集的成功实施,结合相关经验,又在2015年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展中结合展览开展了第四次创意市集,以专业学习的角度与市场价值相结合。
经历了多次的创意市集活动,本课题小组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市场营销经验和一些精神层面的认知。一方面,对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有了针对性的认识,通过市集中的种种交易流通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此同时,很好地提高了自身的创作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参与的学生更熟悉市场的各种经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经营意识,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上的市场规律,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创意市集走进高校校园促进大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市场意识,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活动平台,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实践构架了很好的桥梁。社会一直诟病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创新精神,而大学生创意市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印象,即所学为我所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希望这种商业实践模式能够在大学校园中持续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介颖飞(1992—),男,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 实践教学 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等问题一次又一次的被新闻网络所报道,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2014更是将这一问题推向了最高峰,网络等媒介以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评价来形容这一年的就业难问题,当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十年前的三倍之多,高达750余万人。社会面对如此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成为社会的一大矛盾。然而,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企业劳动力短缺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企业出现了用工难、招工难等现象。这些迹象说明,目前培养大学生的方式方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大学生的供给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当前就业难的主要矛盾。显然国家对这一矛盾早已开始关注,并在不断缓解、疏通这一矛盾,教育部明确规定各地高等院校要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这符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创新型的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培养,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也正是从这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归纳、总结和提升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促进高等院校转变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解决现阶段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背景下,现阶段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目标、理念不明确,教材更新速度慢,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教学的方式方法陈旧,实训基础建设投入少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各高等院校。因此,围绕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等问题,如何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如何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四十年代就产生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同时美国也成为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最为先进和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均将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作为专业课程讲授。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英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国家之一,其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如英国以政府的名义成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产业基金,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时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经过多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推动了英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德国政府也提出了“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熔炉”这一理念,并由教育部门制定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依据。
整体上看,国外发达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国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成熟,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认同,对未来高等院校如何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先后推出了振兴教育行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等教育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清华、北大、人大、武大等高等院校进行了试点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
近十年来,与之相关的科研、学术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论文发表以每年近千篇的速度增长,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等,更是有部分优秀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对创新创业能力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教学的发展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国内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方向与视角不尽相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分层分类研究和体系结构研究两大类。分层分类研究可以理解为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再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年龄、类型、爱好、社会需求等进行分类培养,这样可以根据需求定向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系结构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先建立好培养人才的系统和结构,再将需要培养的人放在体系中进行培养,达到预期的培养目的。其中普遍受到认可的体系结构包括:三结合、三层次、三培养体系,驱动、受动、调控、保障体系,内外一体的开放式体系,四子系统、四平台、四层次体系等,这些体系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1.查找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导致就业供求矛盾的主要根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本、专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数的扩大,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社会热门专业,众多院校一股脑的新增专业和扩展班级数量,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过于集中,就业时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职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另外一面,企业又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的局面,很多企业打出高薪、高福利的待遇却找不到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部分企业存在大量用工缺口,这一供求矛盾在新闻、报纸上年年有报到。目前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中不缺乏高学历、高智商的,但与社会需要的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比,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是高等院校在教学体制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与用工难的重要对策。2.促进高等院校改革,加强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经过十几年对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目前我国对学生的培养已经由精英式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模式,高等院校也在向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方向努力。大众化的教育体制更侧重于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普通劳动者和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在教育体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的大背景下,各类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开始逐步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开展校企合作、外聘校外专家、到企业实习等工作。逐渐由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行的教育模式。逐步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放在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上,可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仅仅作为解决学生就业难的法宝,更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的意义
1.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国家层面,为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矛盾,疏导高等院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将教育资源用在社会实际需求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准确引导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2.缓解就业压力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学校和家庭,如何改变就业的局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就业季顺利与企业对接,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
3.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走入社会的,但很多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很难得到应用、无用武之地,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让毕业生能够顺利、快速的适应企业,对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视角
现阶段,尽管高等院校比较重视基础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实训教学、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而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以及教师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均不成体系,各项研究与应用多集中在个别领域或者局限于某一专业。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支持和鼓励,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热门,许多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都在不断探索,也不乏出现了许多初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升,研究出符合国内需求的一些新思路、新做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助于国内外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系统的研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符合我国高等院校实际需要的理论方法,并力争提出新的观点和适宜推广的方案。
2.访谈及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等院校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人员进行访谈,找出各方关切的问题,并查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将总结出的问题进行调查,寻找出既符合社会需要,也具有可实际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方法,并对相关专业学生跟踪研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研究途径
国家先后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大学生恰恰是最符合也是最需要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群体。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也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具体思路;二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掌握事物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独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使其具有独立开辟事业的能力。
五、结论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研究创新创业和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2.[3]李树林.技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黄成云.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山东管理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为:jy2015-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农创新创业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05-28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06-15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07-17
论文: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09-25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机械部工作总结09-12
市场营销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教育论文06-2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社群分析论文11-07
创新创业标语口号 企业创新口号标语06-30
深圳创新创业大赛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