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建筑设计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楼建筑设计(推荐8篇)

大楼建筑设计 篇1

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篇 规划建筑设计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洛阳洛龙区,毗邻优美的洛河。项目东至规划经五路,南至开元大道,西至经四路,北至滨河路,中间一条规划道路东西穿过,把地块分成了两个区块。总用地面积:139861平方米,其中北地块面积为66274,南地块面积73587。地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620米,东西宽约240米。

在本地块周边一公里半径区域范围内城市交通便捷,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对于塑造洛阳的城市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完成后将是最具现代化和地方特色的住宅街区之一。

二、规范依据

1、规划用地红线图。

2、业主提供的该项目地块相关意见。

3、现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规程:

(1)《住宅设计规范》

(GB50368-2005)(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3-93)(6)《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技术规定;

(9)与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县)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3.1 目标价值

为实现本社区规划设计的理想成果,以“乐活住区”为设计目标,营造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邻里空间开放的居住小区,并刻意强化居住公共空间可识别性及领域感。把办公大楼设计成该区域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并结合商业配套形成高档的居住区和办公商业区。

为此我们首先确定了价值目标——在保证经济性的的前提把居住区成打造“宜居、均好、合理”的小区,让办公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1、“均好”理念

要保证每幢楼乃至每户均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同时达到领域感、认同感、归属感和物理环境均好。由于本小区力求打

造成洛阳高档住宅小区,大气度,大格局。出身不同,气质不同。本方案着力塑造的均好性,运用科学的规划方法与设计手法,保证设计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特别关注每一家庭室内外生活环境的均好性,并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要素,将社区各个组团活泼、灵巧地统合在有机整体之中。生活的情感,往往来自于细微之处的感动与回味;深刻的印象,每每产生自一幢幢建筑的错落、一缕入窗的花香或一处庭院的细部。

2、“宜居”理念

由于本项目作为一个大型的高档住宅小区,起着吸引人流,增强区块内人气的作用。设计时考虑社区内要有完善的商业、服务业公建设施,从而进一步地为业主创造一个完善,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

3、“合理”理念

在合理的社会里,为了适应多层次人群的需求 多方经营的利益合理兼顾居住生活功能的多元综合性小区。是居住其中更为舒适,和谐。

3.2 成果预期

依据上述目标价值与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试图以如下设计措施与手段,达成设计成果的目标预期: 3.2.1 以多元与均好实现核心价值

——多样性的功能满足多元化的环境设置,均好式的系统布局达成购房者在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满足,实现本项目的核心目标价值。

3.2.2 以优美的环境表达人性关爱

——立足现代居住环境理论,由特定地域文化和场地特征为发端,以人为本、尊重生活,塑造良好的建筑内外环境,体现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3.2.3 以完善的功能适应时尚生活

——高品质、高标准、高起点地提供衣、食、住、行、娱等全面的功能满足,适应社区每一个体全方位的生活需求,引领住房消费、传播生活方式。

3.2.4 以齐全的设施培育社区文化

——为社区文化的建构提供充足、完善的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逐步强化地域归属感与空间领地意识,培育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四、规划设计

4.1指导思想

1、总体布局方面,设计尽量做到满足均好性的设计原则。虽然户型、位置有所不同,但每套住宅的相关设计都得到了同等的重视,有良好的朝向与日照,有宜人的组团环境空间。

2、结合空间布局,精心打造城市步行玄关,整体设计绿化尽量增大中心绿地面积,建立生态化景观系统。

3、规划结合周边地块,充分考虑小区建成后对周边地块建筑的影响。

4、社区公建和商业应符合控制性规划的前提下布置。配套公建布置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要求,亦兼顾周边居民方便使用,力求达到服务便捷。

5、建筑平面布置形成南北对流,东西局部对称呼应布置,强调中心绿地与城市景观的发散和聚合作用,精心规划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突出园林城市的特征。

6、结合小区设计,把办公楼规划设计纳入到整体设计中。

4.2布局结构

4.2.1规划结构:

1、规划布局

1、空间布局可概括为:一轴、三心、四带、多点。

一轴——即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起到了串联两个地块小区及办公区的作用,整体一气呵成。

三中心——即由南北两个地块小区的中心景观和南端办公商业区围合成的景观中心,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由健身场地与绿地景观构成的健身活动中心。

四带——通过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城市肌理自然形成了4个横向的商业带。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多个院落组群。

利用南北向的中心绿化带将三个中心景观绿地联为一个整体,多点组团绿地面向中心绿化带敞开,使其浑然一体。绿化空间的融合提升整个区块的环境品质,提高了绿地的共享性,形成了良好的景观视觉体验,也为户主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2、住宅建筑布置:

住宅布局为点式高层和板式高式结合的方式布局,小区以18层小高层住宅为主,辅以24层和30层。根据用地特点,错位排列,使所有房间均以景观朝向最佳的概念设计,充分的考虑景观视线,使得每幢建筑均能看到优美的小区景观,每个房间均有良好的视线、朝向和充足的日照。

3、办公楼及配套公建布置:

根据地段不同、组团不同以及不同的区位条件,按照使用功能、流线、景观等因素安排布局,在小区中间的东西向道路上布置沿街商业,丰富了沿街景观,也方便了住户的日常生活。在最南面地块布置了两栋24层的板式办公楼、3层高商业及配套设施、游泳池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4.2.3 道路交通结构:

1.道路系统 遵循城市人流的方向,两地块小区主出入口都设置在横穿地块中间的规划道路上,方便住户进出。并且在地块北面的滨河路和经五路设置小区次入口,从而保证小区与外界交通的畅通性,且满足规划要求。办公区主入口位于开元大道上,在经四路和经五路上分别设置了次入口,与小区道路流线不冲突。

小区内机动车道路以“环状主路网”式布置形式,并与宅间小路和半独立的步行系统相连,形成功能清晰、等级明确的道路体系。主入口道路为20米宽景观入口,以突显整个小区的非凡气度和品质,小区内主次两级道路宽度分别为6米、3米。小区设计为人车分行,地下车库出入口都临近小区出入口,方便车辆直接入库。提供临时停车和紧急通道。另外结

合小区硬地铺装设置环形消防通道和消防扑救场地。

办公区道路也以环路相连,满足人行和消防道路的需要。办公人员从位于开元大道的主入口进入,车库出入口设置在临近两个次入口的地方,达到了人车分流。

机动车与自行车分库停放;并分别设置出入口,独立管理。步行系统自小区主入口沿中轴线展开,蜿蜒其中再放射状伸向个组团,可达各住宅单元入口,亦可借用车行道路到达小区各处。最大限度地为行人提供生活的方便,体现“以人为本”的生活设计理念。步行系统处理,以装饰性辅设、花圃、植栽、并设置景观路灯及草地背景、音响,以求安全及舒适,全部按照无障碍标准进行设计,提供方便安全的环境。

4.2.4绿化景观.1、小区绿地为开放式空间系统。分别结合小区步行入口和办公主入口,形成较开阔的空间景观,绿地景观系统均沿其景观轴线呈带状设置,结合轴线上放大的景观节点,时疏时密。形成内部的均衡分布实现均好性的目标。本方案采取了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模式,再以绿带、树阵、活动场地等形式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整体布局结合规划布局形成大型中央花园,其间,点缀以欧式景观小品,似串串珍珠徐徐升起,为社区带来了勃勃生机。

2、住宅区和办公区追求最贴切的景观设计,讲究天人合一,建筑与环境相融共生,焕发个性魅力,结合地域审美特征,向使用者传递出亲和力与归宿感。

在这种空间中,行人随着空间的方向、大小等变化,视野不断出现不同事物,诱使行人去探索。再加上住区景观设计为传统园林风格,两相结合,营造出了浓厚的“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美学效果。住区建筑外立面现代典雅,空间层次感丰富,封闭和开敞恰到好处,给人适宜的私密感和安全感,刚性空间和柔性空间和谐交融。利用丰富多姿的植物材料围合组成空间,柔化硬质空间,增加空间舒适感。

3、植物配置

植物的搭配尽力反映季节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方都应该有绿地空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木,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居区人文生态中的深层次作用。

环境规划全面考虑到绿化的层次,采取品种丰富的常绿树种与落叶树交叉栽种的方式,使整个环境规划富有层次感,灌木、草本植物因其高度和生长特性的不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适合搭配,及其对四季景色变换的把握,并有助于建筑小品的设置、遮蔽或使用。

地面的绿化景观为配合动态空间的概念,同样做了起伏的处理,重点强化中心绿地,静中有动、动贯静牵,挂缀以小品,配合以图案化、装饰性的步径。

4、休闲功能安排

社区的绿地不只具有观赏价值,更须函溶居民的休闲活动,倘佯其间才能因景生情。各种步径、蔽茵小品、草坪绿毯、地形围合、植被错落,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将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开阔的中心景观可供集体晨练或文娱活动,蔽茵通敞的宅间亭廊可供阅读交谈,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给青春燕尔们留出了私密空间。

正如埃舍尔的木刻——每片鳞即一条鱼,社区中的每个院落都是一种完整的生活,这必须依托于空间层次的多样化和三维空间重点安排。何须集中绿地的开阔,庭院小空间的丰富与相邻空间的渗透,已足以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足

以使住宅建筑得以软化,足以使庭院的家园本质得以完美实现。

4.2.5 消防系统:

紧急消防通道以机动车环线为骨架,可利用硬质铺地、绿地,形成可到达各楼座的应急消防通道,且各高层住宅前均设有18×18m2消防登高面。所有道路交叉及急转弯处的绿化皆考虑为低平草坪以备紧急状况下碾压之需。在室外按规范要求配置消防结合器。多层室内于单元公共部位设消火栓,并加挂便携式灭火器;配合物业管理的安全宣传及措施,确保防火安全。

4.2.6 环卫及配套系统:

本住区发展完成后,垃圾及废物的处理及输送应与本市现有及未来的环卫服务系统相配合。本区规划按规范要求于各院落内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减少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垃圾以袋装化、定点放置、物管人员集中清运的方式送离本住区。本区内人员密集的中心绿地、商业街、绿带等处设垃圾箱为住居民室外活动和外来访客提供方便。垃圾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

4.2.7安全防卫系统:

本区的防卫系统采用组团内单独管理的方式。以区为单位设置安全防卫系统,并有专职人员或保安人员设岗监控。沿组团架设隐蔽的红外线感应控制与摄影电子装置,配合保安经常性巡逻视察,确保组团人财安全并无需各户安装铁栅,保持沿街及区内景观的优美统一。

五、建筑设计

根据开发商提出的目标客户群要求,考虑用地区位及自然条件特点,结合方案规划布局需要,依据国家建筑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相关技术政策要求执行住宅建筑设计,以求创造出格调统一、户型多样的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空间;办公楼设计结合办公功能需要和时代感,使之成为高效、现代的办公建筑。

5.1 住宅建筑设计

1、本社区住宅由底商住宅、高层住宅和构成,户型以一梯两户和一梯四户为主,每户均获得良好通风条件;建筑顶层局部作跃层设计,可供住户作复式利用;丰富了户型类型。户型面积配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并在每种户型的套数均按比例增加。

2、单体住宅设计追求功能布置合理、空间利用得当、房间面积适中,在于合理、适用;

3、小到储藏空间、卫生间、厨房、餐厅,大到卧室、起居室,每寸尺度都细致推敲;

4、所有户型均明厅、明厨至少一个明卫。餐厅与起居室分设,多数带有独立式明餐厅。厨房设计专用烟道从屋顶排出油烟;

5、每户至少一个南阳台。主力户型均设置生活阳台和工作阳台空调机统一预留挂放位置,并统一排放凝结水。5.2办公及商业建筑设计

办公楼设计结合整个地块的规划设计,由两栋板式建筑组成,以整个地块的南北轴线为对称。通过功能和形式的内外兼顾来塑造符合技术、经济、美感各方面要求的建筑成果。在功能分配上使商业和办公楼互不干扰,而在建筑形象上又是

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清晰明确的建构逻辑创造出富于现代特色的建筑语言。建筑体量的纯净品性,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统一并趋向简洁,将建筑形式和体量的几何抽象化,建筑空间品性趋向纯净,大尺度的纯净几何体在城市化境中自然引人注目,突出表现出现代办公建筑的挺拔精致、稳固大气。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 , 建筑形象上以简明为主,它不仅是对标志性形象的一种理性追索,简洁大方的造型、富有韵律感的细节处理更能体现其恢宏气势和富于人性化的关怀,并与功能性格相吻合。这也正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严谨与浪漫兼容的建筑形态。

5.3 清新秀丽的建筑外观

本方案充分考虑居住小区“以人为本”的宗旨,运用古典加现代主义手法,使整个小区充满浓烈现代都市的风味,又体现城市地域特征、乡土民情及时代特征。

1、比例与尺度

任何一种建筑风格都有他自身的比例和尺度。要创造一种现代都市风情住宅特有的悠闲、安静、温馨的氛围,亲切温和的尺度感,设计中采用随和、自由的立面形式,错层露台、木百页等,反映小区居民一种现代且不失宁静高雅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一定的地域特征。

2、体量与细部

在建筑体量上创造一个丰富多变,空间形式多样化的小区环境,出现第三种空间“灰空间”,在满足功能前提下有意地创造多种过渡空间,运用独特的建筑细部语汇,从中体会小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特色,营造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韵味的生活空间。

3、色彩和肌理

典雅、稳重的暖色系作为建筑的主要色调,体现了建筑的永久性,典雅高尚的品味。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及不同肌理的材料,体现一种温馨家园的气氛。

六、环保、卫生防疫设计

1、每栋住宅均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

2、停车库均设机械排风装置,所有车库的废气均接至附近最高建筑顶部高空排放,厨房、厕所均采用变压风道,由屋顶排出。生活污水和废水分别排入城市污水和废水管道。

3、公建及设备用房均无较大的噪音及震动,水泵及地下通风设备均置于半地下室内,各类设备选用低噪音设备,采取吸音减震降噪音措施。

4、垃圾分类收集,在整个园区共布置8个垃圾收集点。

5、雨污废水分流、厨房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

6、设置绿地自动喷灌系统。

七、技术经济指标

1.总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39861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41090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约)

6300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349900平方米

其中:

住宅

办公

商业及会所

配套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2.北侧地块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约)

地上建筑面积

其中:

住宅

商业及会所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262500平方米

48000平方米

34400平方米

5000平方米

2.5

30%

32%

66274平方米

202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172000平方米

162000平方米

10000平方米

2.60

30%

30%

3.南侧地块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4033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2290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约)

18000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14900平方米

其中:

住宅

100500平方米

商业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4.南侧办公地块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约)

地上建筑面积

其中:

住宅

商业

配套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密度

4400平方米

2.60 30% 30%

33252平方米 88000平方米

15000平方米 73000平方米 48000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5000平方米

大楼建筑设计 篇2

福建交通设计研发大楼是以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为投资主体兴建的集设计、研发、管理、物业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大楼。其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化条件下设计院的各项办公业务需求与职工文娱生活需求。研发大楼的建设于2007年被提上日程, 计划2010年建成。

经过初选和终选两轮方案比较, 我们提交的方案连续得到评委专家的认可, 最终成为实施方案。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设计的过程, 遇到许多有关规划、人防、消防、以及功能方面的问题与矛盾, 设计人员协同业主认真研究技术方案, 终使设计得以圆满完成。

2 设计要点

2.1 基地分析与总平面布局

研发大楼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交通路中段南侧, 与交通设计院原有大院相连, 东侧为七层的闽运大楼, 西侧为上海新村, 隔交通路与三十六中, 医科大学相望, 南侧为上海新村住宅。基地窄小, 东西长约60m, 南北宽约51m, 净建设用地面积约2949m2, 建筑基底面积为1032m2, 总建筑面积19776.6m2, 总高度74.25M (地上21层, 地下1层) 。规划用地界的限制基本限定了建筑的平面形状, 为了取得最大的建筑密度, 建筑边线相应于场地的形状生成, 这样建筑虽然给狭小的场地带来较大的压力, 但解决了业主对大楼对总平规划上的需求。结合原有大院, 统一规划, 平衡现有基地的人车容量。较好地解决了设计院的办公、生活的交通流线与主要内外行车流线。研发大楼临交通路布置, 主要办公直接临街, 同时也解决了设计院无临街窗口的问题。临设计院的大楼南面设次要出入口, 方便内部职工上下班使用。建筑主体为南北朝向, 以利取得良好的办公朝向。

车行出入口设于基地东北角 (设计院主出入口) , 沿建筑四周设消防环道, 以解决汽车入库、车内人员进入建筑及消防车通行的问题。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于大楼西侧, 车行流线顺畅通行。总平面见图1.

2.2 竖向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用地狭小, 使建筑基底占地只能达到1032m2, 为了满足建筑退界要求, 主楼的标准层面积最大也只能在810m2 左右。这就要求设计者合理布置建筑的竖向交通, 尽量争取最大的办公空间。设计中我们结合主体结构的形式, 通过对中心交通筒与两端交通筒的研究比较, 发现在平面受限的条件下, 当采用集中交通筒时, 虽然得到的办公空间景观均布性较好, 但实际取得的办公面积并不理想;与两侧交通筒相比, 反而出现了大量的东西端朝向的房间, 不利于节能与办公空间的舒适性。因此, 在选择竖向交通时, 采用了东西端两侧交通筒的形式, 将主要电梯、疏散楼梯集中布置在建筑的西东端, 不仅交通紧凑, 而且防止了福州东西晒强的影响;保证建筑主要空间具备良好的朝向。

2.3 功能设计

研发大楼属单位自用办公楼, 因其使用人员、功能的确定性, 要求设计全过程与业主密切配合, 明确业主的各项需求。功能设计复杂而全面, 包括公共空间, 办公室、研发空间、学术交流室、展览室、档案资料室、文娱室、地下车库及人防等配套设施, 在设计中将上述功能分区或分层布置, 做到相对独立。

在平面设计上, 将电梯间核心筒移到了平面的西端, 占据平面中的不利面, 使得南北两侧的办公空间更为集中。在朝北面根据需求布置小空间管理用房, 南面大空间办公部分可考虑未来使用需求的多种可能性, 每个办公室均有良好的采光和自然通风, 形成了健康的工作环境。小会议室分布各层布置, 学术交流及大型会议厅则集中布置在建筑的顶层。标准层如图2所示:

作为较大规模的设计单位, 我们希望单位成员之间能建立一种平等互进的关系。除了先进的研发办公系统外, 我们更在每个办公单元内设置了休息区、方便职工休息与接待;同时, 在二、三层集中布置文娱交流空间, 以职工之家的形式满足员工在休息, 娱乐、健身、社交以及学习等各方面的需求, 充分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与人文关怀。

2.4 空间设计

(1) 办公空间

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采纳了国外大空间的办公室布置。主要的原因是:随着技术的更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人之间的交流要求更为频繁、高效、及时, 而大空间的设计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最好的形式, 将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提高效益。作为企业自用研发楼设计的重点是以公共空间联系各类办公空间: 把各功能空间集中布置, 可有效减少交通面积, 从而提高了建筑的有效利用率, 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因此, 针对业主单位目前的办公管理模式, 选择管理空间与开敞式大空间办公结合的方式, 可根据需要灵活分隔空间, 既可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 又可为单位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 以适应业务运行和功能调整的不断变化。

(2) 入口大堂空间

根据企业的需要, 在底层大楼设置入口大堂空间。围绕大堂布置企业成就展室, 信息屏, 休息区、接待区及物业管理区等。跨越两层高的大堂空间对于中型办公楼的尺度最为适宜, 8m的净高, 空间感强而不空旷, 体现使用者的宏伟开阔又不失经济性。室内外空间的转换在建筑主入口的大堂实现, 入口中庭正面及侧面用通透的玻璃幕墙做维护结构, 淡化了墙的感觉, 减弱“内”与“外”的界限, 最大限度地将室内外空间联系在一起。

在建材的选择上, 也取得了室内外的统一, 整体的石材装饰使本来面积有限的入口大厅在视觉和空间体验上被延伸到了整个建筑基地。

(3) 电梯厅空间

电梯厅是办公楼各层最重要的人流集散和公共空间, 电梯厅的空间效果及方便性、舒适性和功能性影响整座大楼的品质。办公层层高出于经济性的考虑设计为3.45m, 而电梯厅上空一般为主要设备管线集中穿越区, 必然造成人流越集中的空间越低矮。在技术设计过程中,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们最终使主要设备管线避开电梯厅, 给电梯厅的装修设计留出了最大的空间, 形成了标准层电梯间高大, 宽敞的效果。并在电梯厅南侧设置观景露台, 缓解侯梯时的焦灼感。

2.4 建筑形象设计

(1) 体型与个性

研发大楼的基地虽然窄小, 但地处城市中心主干道, 区位是比较重要的。大楼的建筑形态应能体现现代办公建筑的特点, 成为城市区域标志性的景观和企业形象的窗口。设计中主要以空间自然形成的体量感与外窗的通透感组成立面元素, 外形简洁, 横向与竖向线条的细腻变化, 体现精致、内敛、典雅的形象, 不示张扬, 但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品位。同时将柱顶处理成透光灯柱的形式, 夜晚形成有韵律的灯光效果, 构成了新的城市景观。

在建筑体量与高度收到规划限制, 难以体现高层建筑的挺拔感时, 用玻璃幕墙突出“面”的形态, 削弱“体”量感;在表皮的细部上, 用局部构件的小尺寸, 替代整体的大尺寸, 突出整体感。建筑的立面基调以竖向线条为主来加强其高耸和挺拔感;通过具有功能作用的构筑物 (如通讯无线) 与建筑体量的融合, 形成了整个建筑向天际的延伸。色彩构成上以白色为主色调, 配以玻璃的晶莹剔透, 强调建筑的雕塑感和韵律感。

(2) 细部与风格品味

建筑北面面向交通路, 因此北向的体型变化及细部设计成为塑造建筑个性、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设计推敲过程中, 逐步确立以竖向线条为基本语素, 线条之间以玻璃、铝板等轻盈、通透的材料塑成有韵律的格窗。裙房墙柱以坚实厚重的深冷灰色花岗石材为饰面, 通过与玻璃材质的对比, 努力塑造稳健成熟并节节向上的建筑精神和企业形象。

现代办公楼在简洁而理性的体型统一之下, 细部处理的差异体现着整个建筑的风格与品味。建筑的裙房外装饰以抛光花岗石板为主, 厚30MM, 以600×900~1200MM的分格干挂饰面, 可以让人近距离欣赏到花岗石表面材质的肌理。建筑上部玻璃幕墙横向铝隔栅外挑100MM, 竖向铝龙骨外挑200MM, 加强主体建筑的体积感, 通过断面大小及形式的变化, 形成立面上细腻的编织效果, 展现技术材料的美感。

2.5 综合节能设计

作为企业的设计研发大楼, 大楼得节能环保不仅是政策得要求, 更是关系到企业本身的运营。设计中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节能得目标, 保证从建造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对能源节约和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福州属典型的夏热冬暖地区, 夏季闷热, 冬季温暖, 高温持续时间较长, 热环境条件较差。夏季降温是建筑节能考虑的主要问题。

(1) 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实现节能设计

建筑立面与体形的结合设计, 有效降低了体型系数;合理设计外窗开启扇, 利用空气自然对流, 调节室内气候。设计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东西两侧立面以实墙开洞为主, 减少开窗面积降低东西晒效应;南北立面玻璃幕墙设计结合细部变化增加铝合金百叶;首三层大堂玻璃幕墙外, 在柱间悬挂大型百叶;既丰富了立面肌理, 又实现遮光调光的目的。

(2) 运用技术手段实现节能设计

系统地运用各种保温隔热措施, 建筑外墙的设计采用节能轻质悬挂墙体, 屋面双层保温隔热以及节能幕墙的选用, 多环节降低外部传导热量。结合企业工作特点, 选用分层智能调频空调 (VRV系统) , 进一步降低运行中能耗, 在可控条件下实现调温与通风。

3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办公楼设计已由过去只注重满足功能、实用和经济的简单要求, 转向整体性、文化性、人本性、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等更高层次的追求。建筑师结合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综合处理好功能、规划、空间环境与节能等各方面的要求, 通过建筑内外空间的精心组织和设计以及适宜的节能技术的运用, 就可以创造出高效率、低能耗、舒适宜人的办公场所环境。

摘要:分析福建交通规划设计研发大楼的设计, 说明其在总体布局、功能、空间、外观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总结办公建筑个体合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办公楼,功能,空间,建筑外观,节能

参考文献

[1]张春阳.高层建筑空间环境质量的创造[J].建筑学报, 1997 (5) :60-65.

浅谈办公大楼综合布线设计 篇3

【摘要】简单介绍水环办公大楼的建筑概况,提出办公大楼综合布线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

On comprehensive wiring of office building design

Zhang Yu-wen,Feng Y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Hubei443000)

【Abstract】Building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water ring office building,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cheme of integrated wiring office building.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Cabling;Design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信、计算机网络、控制和图形显示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也就对办公大楼的布线系统客观上提高了要求。

2. 建筑概况

水环办公大楼是集办公、实验、会议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本工程地上十五层;地下为一层。其中一层至六层为实验用房,七层至十四层为办公室,十五层为大会议室,地下室为车库以及各类机房、总配电室等,建筑高度为59.9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3. 系统设计目标

网络建设中,布线可以说是真正的一次性投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很难以追加投资的方式来提高它的性能。布线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使用性能和效率,所以布线系统的规划应以目前所能达到的尽可能高的性能为标准。

(1)符合最新国际标准ISO/IEC 11801和ANSI EIA/TIA 568A标准,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

(2)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实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图象传递。

(3)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4)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或微机设备。

(5)能够支持最低100MHZ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DDI、ISDN等网络及应用。

4. 系统设计原则

(1)适用性:本设计从该系统能提供综合服务这一基本功能出发,主要满足以下诸项对布线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的需求。能支持各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且能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发展,保证25年不落后于科技的发展。

(2)兼容性:本设计能满足楼内各种通信设备的功能要求,即在不同楼层里搭建特定的通讯子网;在大楼任意的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即提供统一的线路接口,适应不同类型的设备。

(3)可扩展性: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4)模块化结构:综合布线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可以使得在投入运行后的维护工作中,备品备件储备少,故障检查定位快,运行管理简单。

(5)开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

(6)经济性:从实用性和经济性出发,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7)扩展性和升级能力:网络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选用具有良好升级能力和扩展性的设备。在以后对该网络进行升级和扩展时,必须能保护现有投资。应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多种高层协议和多媒体应用。

5. 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都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按照每个模块的不同作用,国际布线标准协会的EIA/TIA 568B综合布线标准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

(1)工作区: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六类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A/B的连线标准。每一出口都可以连接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数字摄像机等办公设备。在工作区子系统中,在大厅及会议室安装无线AP点,在电教室、领导办公室等房间安装地插,其余信息点均采用墙面式安装。 信息插座配有明显的、可方便更换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电信插座的实际用途。这样的标识为电话、电脑图标,既可防止电脑插头误插入电话插座后由于电话振铃信号烧毁电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而且也不影响系统的方便互换。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根据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选用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该线缆信道带宽应高于250MHz,支持10BASE-T,16Mbps,100BASE-T,1000BASE-T,ATM155Mbps,ATM622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

(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数据主干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楼内采用6芯室内多模光缆。语音主干使用三类大对数电缆。endprint

(4)管理子系统: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管理子系统数据点端接采用24口RJ45配线架,可以方便地通过跳线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管理间根据信息点数的不同配置数量不等的24口模块化RJ45配线架,配线架上使用与工作区相同的RJ45模块,以减少备品备件的数量,降低维护成本,并使用1U高的理线器进行跳线管理。语音点使用110配线架,如果语音点和数据点互换,可以通过110转RJ45跳线进行跳接,而不用更改线缆的端接。在每层都设置一个管理间,用于本楼层信息点的管理。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设备间子系统是大楼与外部通讯的枢纽,主要布线产品为配线架及其附属设备。本工程中,将设备间设置在地上7层,尽量减少垂直系统的路由长度。

(6)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将电信的接入端连接至7层机房即可,本建筑为单体建筑,故无此系统。

6. 总结

综上所述,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组成了智能建筑中最基础的链路部分,是其他系统的载体。综合布线线缆铺设完毕后的不方便更改性,更凸现了前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完毕后,遵循各种强制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减少应施工不当对系统的影响,进而保证办公网的完整畅通,保护在信息通道中传输的各种信息流。

参考文献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4-08-299

[作者简介] 张玉文,职称: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电气审查工程师,工作单位:三峡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长期从事电气工程与建筑电气的设计。

大楼建筑设计 篇4

一、项目概况

吴江地税局基地位于吴江市,北侧靠近体育路,南侧靠近人民路,西侧靠近中山南路。项目用地14194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为22620平方米的税务局办公大楼。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71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5470平方米。

厅,大厅顶部采用网架结构支撑的玻璃顶,内部空间丰富多变,光线明亮,进入后感觉豁然开朗。

大厅内设一直跑梯直通二层,并把北侧一层屋顶做成屋顶花园,丰富空间的利用。包间和客房设在东侧二层,东侧三层为会议室,有独立的出入口和上下楼梯。办公室环绕西面和南面布置成“L”形,隔间式办公室与大空间办公按楼层交错布置,计算机房设在五层,库房设在七层,局长办公室布置在五层南侧,西、南两主楼在端部设消防电梯直通地下室。办公空间采用大空间办公形式,更便于使用者自行分割空间来满足自身需要。

(二)立面设计:

建筑的主要立面朝向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和主要城市干道。建筑主立面以对称的形式和稳重的形体,朴实的材料来体现税务建筑的严肃和庄重。主立面用材以石材为主,在入口部分以一道玻璃斜墙来突出建筑入口,也使得整个建筑主立面显得更加雄伟。其他几个立面相对于主立面要显得灵活、轻盈,较多地采用玻璃幕墙的形式,以形成建筑的虚实对比,材质对比。

二、总体布局

吴江市地税局位于规划中的中心绿化带的东侧,因此设计将主要的办公楼放在建筑用地的西侧和南侧,将职工食堂和会议厅置于建筑用地的东侧,均有独立的入口。整个建筑从总平上呈现出“口”字形建筑平面布局,围绕在办税大厅周围。在基地中,建筑用地的东侧有一片空地布置成休闲公园,作为基地内的主要景观。

五、建筑环境

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式是建筑最主要的景观环境。基地东侧布置了一个休闲公园,作为基地内的一个主要景观环境,在公园内部设计了一个景观湖和一些景观小品。在建筑底层部分的屋顶也布置了一些屋顶花园,作为辅助的景观环境。

三、交通流线

围绕整个建筑,设置了一个环形的车道。办税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作为主 要对外入口,并在入口前设置了一个入口广场,作为连接城市道路和建筑之间的纽带和缓冲,进而衬托建筑的主立面。在建筑的南侧设置一个办公出入口,专门为办公人流服务,地下停车库设两个出入口,一个位于建筑的南侧,靠近办公出

入口,另一个设于建筑的北侧,建筑东侧设置一个辅助入口为楼餐厅的厨房服务。

六、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419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2620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1715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5470平方米(为地下车库停车117辆)容积率: 1.21 绿化率: 34.7% 建筑密度:21.3%

四、建筑单体

(一)平面设计:

建筑设计在底层设计了一个三层高的办税大厅,从建筑主入口进入到办税大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二)结构设计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结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的设计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采用的规范如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7-9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江苏省各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技术规程

2、苏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吴江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W06-095)

3、自然条件 5.其他需要说明的结构问题: 2 1)基本风压:W0=0.55kN/m 地面粗糙度:B类办证大厅屋面采用钢结构网架。2)场地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三)主要结构材料 场地类别: Ⅳ,场地地震影响系数的特征周期:0.65s。

21.混凝土:垫层采用C10,基础、柱、梁、楼板采用C30; 2.钢筋:采用HPB235级、HRB335级及HRB400级; 3.焊条:采用E43xx型和E50xx型; 4.墙体: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小于MU2.5。给水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三、排水: 1.排水量:

最大日生活污水量约为107.4吨/日。

总体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雨水量为233.8升/秒。2.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室外采用雨、污分流。污水经监测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

在地下停车库内设置隔油集水井,地下停车库排水经隔油集水井隔油处理以后,由潜水泵提升,排入总体污水管网,经格栅井以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地下车库坡道处设置集水井,内设潜水泵,收集坡道雨水。潜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雨水管网。

消防电梯处设置消防电梯集水井,内设潜水泵,将集水井内水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网。

一、设计依据:

GBJ 13-8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1997年版)GBJ 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JJ/T29-98《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设计任务书、甲方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和总图等资料。

四、消防:

1.水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两根DN200的给水管道,作为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源和室内消防用水的补充水。在地下车库设置有效容积为324吨的消防水池,作为室内消火栓、喷淋用水和水喷雾用水的水源。2.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为20升/秒,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为30升/秒。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为30升/秒。消火栓系统: 3.室外消火栓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室外消防管网呈环状布置,管网的直径为DN200,并按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4.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消火栓泵(一用一备)。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

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消火栓栓口处设置不锈钢减压孔板。室内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

二、给水:

1.水源:拟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路给水管DN200市政给水管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用水量:

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30.2吨/日,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约为18.2吨/时。2.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高区采用地下室生活水池~生活水泵提升~屋顶生活水箱~用水点的给水方式。生活水池和生活水泵设置在地下室生活泵房内,生活水池分为两格,生活水泵一用一备。

生活水池采用混凝土,内衬不锈钢板;屋顶生活水箱采用拼装式不锈钢板水箱。3.热水系统:

厨房热水:拟采用燃气热水炉。

客房和五层办公拟采用分别设置容积式电加热器供应热水。4.饮用水系统: 每层设置全自动分离式电热开水器。5.计量:

在总体分别设置消防、生活给水的地埋式水表计量。5.喷淋系统:

除卫生间和不能设置喷头的设备机房以外,按全保护的原则设置喷淋系统。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30升/秒。喷淋系统采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喷淋泵从消防水池吸水。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水流指示器、信号蝶阀和末端试水装置。每套湿式报警阀连接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喷淋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6.水喷雾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水喷雾系统,设计喷雾强度为20L/min·m2,持续喷雾时间为0.5小时。

气体灭火系统:

计算机房和档案库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一)灭火器设置:

地下停车库、裙房、主楼和设备机房内按规范布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二)环保、节能:

水泵选用高效、低噪声型,并设隔振基础。水泵、冷却塔进出口管上设置减振软接头、柔性支吊架、缓闭止回阀等。

系统设计时采用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卫生洁具选用节水、静音型。

(三)管道材料: 1.给水:

室内给水管采用内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室外市政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密封橡胶圈连接。2.冷却循环水:

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3.排水: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建筑排水管及零件,粘接连接;室外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缠绕排水管,钢塑复合双向弹性密封内承插连接。4.消防: 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DN100,丝扣连接;管径>DN100,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5.保温:

明露的给水管道、消防给水管和热水管应保温,材料采用难燃型发泡橡塑棉。

(四)存在问题:

基地周围的市政给水管网、市政污水管、市政雨水管的接口位置、管径、标高尚不明确,请甲方在扩初开始之前提供详尽的资料,以便确定给水和排水方案。动力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

民用建筑锅炉房设置规定(DGJ08-73-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城市煤气、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J08-10-2004)等相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二.设计内容

室内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供应 三.设计范围

城市天然气供应系统

餐厅厨房用城市或天然气,气源由市政管线引入,其流程为:市政管网——调压箱——计量表——厨房灶具。城市煤气或天然气用气量需要进一步核实。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六 配电系统

10kV/380V变配电所内设用2台1600kVA干式变压器。10kV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不联络。

低压母线分段联络。低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应建筑负荷中心设集中垂直管弄配电间,每个管弄配电间内设置照明垂直干线,动力垂直母线,空调垂直母线,消防垂直母线和应急垂直母线。楼层总配电柜设于管弄配电间内。

在10kV/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在10kV/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

一 设计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2.土建提供建筑平面图 3.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一幢地上9层,地下1层办公大楼。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本设计包括供配电改建装修设计、照明电力改建装修设计、保安接地改建装修设计。七 应急电源

本项目中一级、二级负荷均由两路电源供电,其中特别重要负荷采用后备电源,消防设备末端自切。计算机房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设应急柴油发电机为后备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房设置1台200kW发电机组。由应急柴油发电机房引应急垂直母线至集中管弄。三 负荷等级

本建筑中计算机房电源为一类负荷特别重要负荷;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安保系统,通讯系统,BA系统电源,非消防电梯等负荷为二类负荷,其余为三类负荷。

八 照明设计

本工程照度按规范规定,结合本建筑情况及国际CIE标准执行,本建筑主要部位设计照度按300lx,光源选用日色荧光灯。均采用L级电子整流器,以提高功率因素,满足节能要求。四 负荷估算

本建筑地上面积16329m2,照明类负荷密度按45W/m2计算,合计为735kW。地下层面积3550m2,照明类负荷密度按15W/m2计算,合计为53kW。总计为788kW。空调负荷密度按80W/m2计算,空调负荷计1590 kW。动力负荷密度按10W/m2计算,动力负荷计200 kW。泛光照明及其它合计300 kW。合计安装容量2878kW。同时系数取0.7,故总计算负荷为2238kVA。九 保安接地

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即为三相五线制。PE线与零线自变压器后严格分开,以确保用电安全。五 供电电源及计量

供电电源为二路10kV独立电源,引至本楼地下层10kV/380V变配电所。电业计量采用10kV高供高量。另设置能量管理系统以实现内部细化核算,并纳入BA系统。

十 建筑物防雷

本建筑为二类防雷建筑,在大楼顶部设避雷带,局部根据建筑情况设避雷针。引下线利用桩内主筋。设总等电位接地,所有外部引入的金属管线均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箱相联,重要设备配电箱,线路装设防浪涌保护设备,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四 电话通讯系统

本建筑设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VSAT卫星通讯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要能实现ISDN功能。程控交换机中继方式采用全自动中继方式。电话外线回线数按0.2/10m2估算为330回,电话内线按0.8/10m2估算为1320回。考虑程控交换机初装容量为2500门。

故语音中继接入采用2根HYA-200*2/0.5中继铜缆,数据接入采用四次群系统,速率达到139.264Mbit/s,介质采用光缆。

VSAT卫星通讯系统在屋面预留卫星接收天线,主体建筑内离卫星天线小于30米的范围内设置前端室。系统与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相联。移动通讯的中继由移动通讯部门设计。

一 设计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其他工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包括

1)综合布线系统(GCS)2)电话通讯系统(CNS)3)有线电视系统(CATV)4)公共安全管理系统(SA)5)背景音响及应急广播系统 6)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FA)7)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

五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由公用有线电视网接入。有线电视传输方式为邻频传输,传输带宽以1000兆计。用户终端电平为64±4db,可以实现双向传输。为用户提供另一信息途径。六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本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巡逻管理系统,停车及交通管理系统

本建筑底层设安保中心和BA控制中心合用。整个安保系统采用集中模式,但系统要提供部分区域设置分控中心并接入总安保系统接入的可能,中心内设中央控制计算机,闭路电视控制矩阵,监视器等。在建筑的主要通道设带云台或固定式CCD摄像机。重要部门设门禁读卡器和红外声波双俭入侵探测器。重要部位报警探测器应与监视摄像机联动。三 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满足建筑内信息通讯的要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传输。本建筑按甲类智能建筑考虑,底层设主配线室,并预留网络接入室,为多家运营商接入提供可能。楼层设垂直管弄及楼层配线室,保证水平布线距离小于90M。

综合布线系统按每10m2设一双孔语音数据信息插座,故总计约3300个信息点,其中语音用信息点1650个,数据用信息点1650个。垂直主干线传输语音部分采用三类大对数铜缆,传输数据部分采用多模光缆。水平布线采用六类非屏蔽UTP线。

七 背景音响及广播系统

本建筑设广播控制中心,可以实现背景音响,广播通知等功能,火灾时可由消防控制中心强制切换至应急广播状态。

广播系统采用有线PA方式高电平信号传输系统。八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为一级保护对象。

在一层设消防控制中心。内设一套分布式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各报警联动模块自带PLC芯片与控制主机采用点对点中断方式通讯,比以前采用巡检方式大大提高了控制主机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可靠性。

建筑各部位设区域显示器,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设智能型烟感或温感探测器,在电缆竖井采用缆式线形定温探测器。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消防联动设备均接至报警联动控制总线。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还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实现联动和就地控制,并在消防控制室显示状态。在设有手动报警按钮及消火拴按钮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插孔。

另结合背景音响广播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消防控制室能监控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有遥控开启,播音功能。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等有关国家规范和技术措施。

二.设计内容 办公、会议、档案等公共部位的空调和通风设计。2 辅助房间通风及空调设计。各个区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地下汽车库等防排烟设计。

九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

本项目中设置BA控制中心。BA系统要求达到开放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实用性结合。BA系统的内容包括:

1)电力系统的报警,监控,计量等 2)照明系统的控制

3)空调系统的最佳控制,监测 4)给排水设备的控制,报警,监测

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监控,记录 6)安保系统的监控,记录 7)建筑运输设备的监控 三.设计参数 1.室外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5℃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4.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8.6℃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5%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2℃ 冬季采暖计算干球温度-3℃ 夏季计算平均风速 3.1m/s 冬季计算平均风速 3.1m/s 注:室外参数参照江苏武进地区的气象参数

2.室内

计算机房、档案室可采用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以满足房间四季和恒温恒 湿要求。

电梯机房等房间,考虑四季使用空调的特殊要求,单独设置风冷直接蒸发空调机组。

六.通风系统

地下汽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

地下室变配电间、水泵房、柴油机房等机电设备用房设机械送、排风系统。其它需要通风的区域按照要求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室内通风换气次数

变配电室 按发热量计算 机电设备用房等 5次/小时 地下汽车库 6次/小时(兼排烟系统)七.消防排烟系统

根据大楼实际状况结合国家消防规范进行防排烟设计。四.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 八.空调自控

本工程由办公、会议、档案、公共部位等其它辅助用房组成,三层以下裙房(或整个大楼)组成一个空调冷热源系统,三层以上部分办公等可采用直接蒸发式空调机组。

裙房部分由风热泵冷(热)水机组夏季向三层以下提供一次水7℃~12℃冷水进行空调,冬季向大楼各个区域提供45℃~50℃热水进行采暖。风热泵冷(热)水机组设置在屋面上。

空调水系统根据大楼空调使用功能和状况设置一次泵的二管制系统,冬、夏季采用切换的方法进行冷热转换。

大楼自动化控制采用就地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案,空调自控总监控室可以设置在主楼集中机房内,便于集中监控和管理。九.环境保护和节能设计

建筑物内排出的废气经处理后高空排放,排风口尽量设在下风向或非人员逗留的地方。

厨房间排出的油烟气经二级过滤后,高空排放。

对有噪声和振动源的设备作进行消声、减振、隔振处理,以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空调、通风等设备均选择符合能耗和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空调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同时满足舒适、节能及监控要求。室内通风根据各功能性用房需要设置不同换气次数的机械通风系统。

五.空调方式

三层以下裙房公共部分大空间的区域冬、夏季采用一次送、回风低速全空气空调系统,送回风口形式可结合装修二次进行设计,需要排风的区域结合卫生间排风或独立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大楼建筑设计 篇5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电力调度大楼综合布线系统规划与优化设计,并以浙江省电力调度大楼为例进行介绍与分析,供同行专家参考。

关键词:电力调度大楼 综合布线 规划 优化设计

引 言

综合布线系统自问世以来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国内和国际标准也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开放化。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I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EIA等组织都在努力制定更新的标准以满足技术和市场的需求,标准的完善会使市场更加规范化。

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标准、产品的推广应用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综合布线系统对智能建筑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建筑物内的信息网络及各种机电设备系统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宽带的传输通道,已成为智能建筑必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所谓综合布线的主流技术,就是指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即工程中通常应采用的技术。考虑的基点是:工程不是科研,工程不宜采用正处于研究阶段的科研最新技术,而是应采用成熟、实用的先进技术。当然也不能采用过时、淘汰技术。对于主流技术与主流产品我们应该明确下面三个观点:

①主流技术是动态的。

② IB 可以分为大厦、小区及公共建筑(体育场馆、博物馆 及会展中心等)。

③ 不同用途主流技术应用不同。

一、中国未来十年IB发展及预测

1、中国智能建筑的国际地位

智能建筑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还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把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国内外普遍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智能建筑飞速发展的十年。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未来十年将有重大发展,表现在

① 2005年江苏将举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其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将超过全国第九届运动会的水平。② 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

③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

2)世界智能建筑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中国

①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2002年城建投入总额超过 了欧盟主要城市的投入。

② 以江苏省会城市南京市为例,2003年的城市建设投入为273亿人民币,在世界同等城市中也是名列

前茅的。

3)推动世界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源头在中国

中国有世界最广阔的智能建筑市场,中国广大专家每年有近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在国内外IB专业杂志发表。他们中许多专家是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的核心专家,他们在国内外大型工程招标书经常提出同步于当前国际水平发展的相关技术要求。虽然本土企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还较少,但他们的观点将促进世界各国IB企业新产品的开发。

2、未来十年智能建筑的发展数量

经济在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公用和专用设施的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也不断的增加。

中国智能建筑是1995年开始,由于一开始是处于探索的阶段,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能够保持高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智能建筑也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的体育场馆及各类智能建筑大量兴建,其数量和投资额都将达到空前规模。上海市申办成功2010年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智能建筑将达4000幢。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由于江苏省2005年将举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目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在河西区投入120亿,兴建中央商务区(CBD)。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利群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综合全国各地估计今后十年将会达到8000-9000栋左右智能建筑,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列。

人们不仅对大厦有很多的要求,而且对个人居住的场所也需要智能化。智能小区在智能大厦发展的带动下,也逐步的发展起来。目前,举国上下正掀起小区建筑热潮。据预测,智能小区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亮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讲究小区的环保、绿色、节能。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需要较多的智能小区,在智能大厦高速发展的同时,智能小区也将大力发展,而且智能小区的建设数量在今后十年能达到上万个以上,达到世界之最。

国内外有关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新建的智能建筑一半在中国;21世纪世界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在中国;推动智能建筑发展的源头在中国。

3、综合布线市场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6类综合布线系统以其特有的优势会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国内宽带网络的快速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批的智能大楼和住宅小区建成后,智能监控、防盗报警、自动抄表、VOD视频点播、图像会议、电子商务等图文信号成为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内容。因此,人们对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支持更高带宽的应用和更快速高效的性能。6类综合布线系统正是迎合了人们的需要,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如果仅考虑使用100Base-T的传输速度,那么,5+类产品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考虑以上这些智能系统的应用,则需要采用6类解决方案。所以,将来的布线领域将是以6类为代表的高品质布线系统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

综合布线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预测:

1、2004年市场总额:约25.6亿元2、2005年市场总额:约28.6亿元3、2006年市场总额:约32.6亿元

二、浙江电力调度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 2.1 系统总体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大楼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传输的要求,采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符合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甲级标准。

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应遵循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设计原则,采用标准的布线规范,开放式的体系、灵活的模块化结构。系统应能适用于目前的应用,又能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能方便的扩容、变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保证了用户投资的长远利益和合理性。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及电力大厦功能需要,系统宜采用综合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

实施后的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特点:

1、实用性—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满足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的要求,支持各种网络设备,实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传输。

2、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具有技术的超前性,能充分适应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系统集成综合管理及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3、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应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以及各种传感器件,图象监控设备等。

4、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需采用模块化积木结构,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可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充分考虑到发展和变更,当办公环境变化或网络设备升级时,只需在配线架上进行灵活的跳线,即可满足新系统的功能,无需重新布线,可以保护前期的投资,有效地减少在网络布线和管理上的时间和费用。

6、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功能的应用,应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性。2.2 系统组成及要求

1、工作区子系统

为满足高速数据传输,本工程所有信息点均采用六类单孔或双孔面板的标准插座。部分区域根据需要可考虑采用大开间布线系统,对于暂时不作办公室的房间,应预留水平配线和插座。

2、水平配线子系统

各楼层弱电井兼作楼层设备间,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水平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

3、垂直干线子系统

传输数据的垂直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光纤支持千兆应用的长度要求,并采用6类或超5类4对UTP双绞线作为备份;传输语音的垂直干线采用3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敷设。本大楼根据建筑功能分北区、中区、南区三部分。

4、设备间子系统

大楼六层、十层分别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和电话总机房,分别设置计算机网络设备,模块局、远端光传输设备及配线架。

5、接入网子系统

接入网采用12芯单模光纤,以高速、宽带与因特网相联。2.3 信息点设置原则

按电力大厦使用功能对信息传输要求较高,建议按照国家标准GB/T50314-2000达到甲级标准配置.1、数据信息点设置原则:

1)办公按建筑平面每10m2(或每一办公桌)设置二个计算机信息点;每间办公室设若干公共用计算 机信息点;领导办公室适当增设。2)一般会议室设置四个计算机信息点,小会议室二个。3)按自然间设置1-2个计算机信息点;

2、电话信息点设置原则

1)按建筑面积,办公室每10平方米设置一个电话信息点,每一办公桌设置一个电话信息点;每间办公室设若干公共电话信息点。领导办公室适当增设。2)一般会议室设置四个电话信息点,小会议室二个。3)部分业务用房按自然间设置,小房间一门,大房间二门。4)门厅、公共场所设置若干门IC卡公用电话。

根据本工程建筑平面布局,建筑设计院按功能需求提出:本工程共计信息点6933点,其中计算机信息点4412点,电话信息点2521点,基本上能满足要求。建议业主方从长远发展考虑按目前需求的1.3倍布置。此外,是否需要考虑在重要部位增加一部分光纤到桌面信息点,以适应信息传输高速发展的需要。2.4 建议:

1.为便于物业管理及减少跳线,建议采用综合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2.所有线缆护套均采用防火、阻燃型的材料。水平系统和垂直系统铜缆及室内光缆符合CMP阻燃标准,且经过UL、ETL及Delta其中之一认证。2.5 环境要求和相关工作配合要求

1、地面线槽、防火、防水、防潮,这些部位必须确保线缆不浸水,不潮湿,有一个干燥的环境空间。信息插座盒和线槽按不同防水等级设置,信息插座盒要求绝对不能进水。防水等级是67级还是55级,需请相关专业按适当的性价比确定。

2、线槽尺地寸的合理性:线槽宽高比要合理,线缆汇集处过线盒进线处作圆弧处理。综合布线线缆汇集桥架设在该地面下一层顶部,不作地面敷设。

3、配线间的大小应考虑,计算机设备和配线架的安装线缆进线整理的空间,需进一步确定,最小的配线间至少不小于1.2×3平方米。

4、配线间的接地预留,整个金属管道和线路要良好的接地。

5、配线间强电需直接与中控机房相连,提供UPS电源传输线路。

6、配线间机房设置按普通机房相关规范设置。

三、综合布线在电力调度大楼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分为大厦、小区及公共建筑(体育场馆、博物馆及会展中心等),根据各个建筑物的用途不同,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置也应不同。

智能大厦应采用6类铜缆+光纤综合布线系统。下面以某电力大厦为例,具体谈谈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电力中心大楼作为重要的电力调度和生产管理机构,拥有先进的调度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为保证这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灵活地运行,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要求,新大楼为这些系统选用了6类铜缆+光纤综合布线系统。

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语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适应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千兆比等高速数据网。在应用上能支持会议电视、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提供光纤到桌面,满足将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要求。布线系统采用树状星型结构,满足工作区变动时布线方案的调整,以及将来与各种不同逻辑拓扑结构的转换。

1、垂直子系统

垂直线缆是连接各层分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的主干,因而线缆比较集中。为了减少线缆的占地面积,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了大对数双绞线电缆传输语音信号,室内光纤传输数据信号。

“电力调度”显然是电力大厦最基本的工作功能,因而在设计中应当切实保证电力调度信号的安全、可靠。考虑到这一点,以及今后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需要,在各个分管理间设光纤配线架,用一根光纤通过竖井引至光纤主配线架,与网络设备连接。

2、工作区子系统

在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各层、各房间、各主管部门、各业务部门的实际需要,以此来确定整个大厦所需设置的数据点和语音点的个数。

3、水平子系统

宜选用高品质的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使信号的传输速率达到150/600Mbs,以满足当前及未来数据系统的需要。水平布线必须是一根六类线对应一个数据点(语音点)。虽然,按这种设计方案,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这样可以增强用户终端的灵活性。

四、浙江电力调度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招标书要求 4.1 系统概述

1.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本工程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的要求。

2.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应满足本工程近期的实际使用和中远期发展的需求。

3.综合布线系统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4.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配置标准建设,应能满足传输高质量、高速率信息的要求。

5.本工程共计信息点8261个,其中内网点3276个(其中监控数据点211个,无线接入点47个),外网点2142个,调度专网点305个,光纤点28个,语音点2472个,同线电话点38个。IP网络电话点利用外网数据点。具体点数见弱电平面图。

4.2 系统设置及技术要求

1.依据有关规范及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共分为五个 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相关国家及国际标准施工安装及测试,系统汇总语音和数据网络系统的线路,从而组成一个模块化、系统化、灵活性很高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语音、数据及图像信息的传输。

投标方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必须为同一家制造商的成熟产品,有成功运行工程项目案例,并应充分考虑将来网络结构改变、扩容及配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达到平滑过渡的可能性。其全部链路性能参数不能低于六类标准。中标单位应提供一切使系统运行的设备、配件及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电缆、跳接、配线架、线管器、固定、支撑及安装电缆及设备的零部件和工具及各种接地硬件。

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共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内网、外网、调度专网及有线电话系统,包括光纤点、监控数据点、无线接入点、IP网络电话点。其中内网与外网要求物理隔离。2.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应由信息插座及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信息插座全部采用6类模块,采用国标86型预埋盒安装,采用双孔或单孔面板,面板应外观大方,具有防尘功能,并采用不同颜色以区分语音和内、外网数据信息点。注意采用双孔面板的2个信息点一般为外网点和语音点。光纤点单独设置,采用LC接口模块安装。信息插座具体布置详见弱施平面图。3.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为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间(一般由弱电竖井兼)的水平线缆。本工程水平子系统采用6类4对非屏蔽对绞线(Cat6UTP8×0.5),部分根据需要。水平配线长度不应超过90m。

线缆应采用国际主流品牌,性能指标应达到6类线缆的测试标准,支持带宽550MHZ,可千兆以太网应用,防火等级达到CMP要求。光纤点采用4芯室内多模光缆,防火等级达到OFNP要求,均为阻燃型。4.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为各楼层的配线间(一般由弱电竖井兼),负责楼层信息点的配线管理,连接主干铜缆、光缆及水平铜缆、光缆的配线。本工程分南区、中区、北区设置了三个楼层配线间,分别管理轴间的信息点,南区12层设置4#弱电间,管理该区域12、13、14层的信息点。

配线间内水平千兆对绞线(包括语音和数据)端接使用24口或48口模块式配线架;垂直语音主干大对数铜缆端接使用5类110型卡接式配线架。光纤端接箱必须是机架式的。垂直数据主干千兆对绞线(垂直数据主干光缆备份)使用独立的模块式配线架。所有的配线架应预留15%的余量,以供今后扩展。

计算机内网与外网的水平管理配线架和主干管理配线架必须分别设置,不得端接在同一配线架上。外网与语音水平线缆端接在同一配线架,内网是独立的。

本工程设置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配置管理计算机及管理软件(不采用电子配线架),投标单位要将该部分软硬件费用列入报价范围。

所有铜缆光缆配线、模块式配线架及110型配线架需以整洁而且安全的方式安装并集成在独立的19”标准机柜内。中标单位应确认有足够空间应付现有及将来增加的布线。

每个机柜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电源插线板、机柜隔板、安装螺丝、垂直收线环等。机柜上所有跳线应一律走跳线管理环,不允许散乱在理线环外。机柜上空余部分(未上配线架或管理环)需有档板遮盖。5.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应为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干线线缆,可分为数据主干及语音主干。语音主干采用5类大对数铜缆,每个语音点在语音主干中配置2对线缆。数据主干千兆楼层交换机采用62.5/125μm室内多模光缆(芯数根据楼层网络交换机数量而定,1台24或48口用6芯,2台48口用12芯,本工程采用多层交换,而不采用堆叠方式),防火等级OFNP。4.3 其他相关技术要求 1.跳线

所有连接有源设备与端口插座的设备线不应超过3m.数据铜缆跳线选用两端RJ45接口,用于连接网络设备和配线架,与6类线相配,并能符合EIA/TIA-568A和ISO/IEC 11801的要求。跳线数量暂按以下配置:

千兆跳线统一购买,其中5m的800条(用于工作区),3m的1200条(用于工作区),2m的5326条(用于管理区)。

电话跳线选用110快接—RJ45型的,一对长度为2m,数量2394条。工作区电话跳线,一对长度为2m,数量1200条。

所有光纤跳线应备有2芯,光纤跳线要符合EIA/TIA—491的要求,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头必须是LC双工的,长度3m,数量320条。万兆光纤跳线,长度5m,数量9根。

所有跳线均应为原厂成品跳线。2.安装标签

所有使用的标签应为专用机器打印,手写的标签将不予接受。标签应打印在永久的粘贴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防水薄膜覆盖。

所有线缆将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放置所有的标签,每一个终端有4对标签,所有配线架都用标签给以标识,所有插座端口须用安全的固定的标签加以标识。所有的配线及跳线都予以标识并单独编号。

中标单位应给所有的机柜/配线架/信息端口予以标识,投标中应包括一个标签的样品,标签的标准以EIA/TIA 606为依据。3.设备接地

土建施工单位已提供弱电竖井接地铜排,作为弱电竖井的垂直接地干线,各层弱电竖井(楼层配线间)设置一个接地端子箱。中标单位应负责在所有弱电机柜、箱体及设备上提供一个接地点,并保证能正确地与任何设备连接。中标单位还须负责正确地将所有有关的线缆、机柜、框架连接起来以保证接地的延续性,所有接地线由铜芯导线、铜排组成。4.测试和验收

中标单位须根据以下各项测试及验收要求,进行测试及验收工作。除下述要求外,测试也将按EIA/TIA-568A,ISO/IEC-11801六类标准执行,同时应符合系统制造商对系统认证所需的测试要求。

投标人必须提供由系统制造商或厂家颁发的综合布线产品授权书、产品品质保证书、综合布线产品IS09000系列证书,国际权威UL等实验室认证资料、产品的第三方六类测试参数,表明达到或超过六类标准。

中标单位须保证经测试的系统,应在正式验收前能取得系统制造商或厂家发出的不少于15年的系统认证证书。

中标单位须在测试计划内,详细说明测试方法,并必须得到买方认可。此项测试中所需的费用,需包含在投标书的报价中。

中标单位应在测试后的一个星期内,提交测试报告。买方保留监察测试工作的权利。

所有垂直及水平布线点的测试报告,须由中标单位的指定负责人签署,并注明日期。

所有的测试结果都将用表格形式和电子表格进行记录。

五、浙江电力调度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点

1、现代PDS的主流技术与主流产品

① 主流技术

目前,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小区中选用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国外生产的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份额较大。同时,国外生产厂商紧跟当代科技发展形势,不断开拓创新,开发试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新工艺也不断涌现,使国内市场上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品种更多,科技含量提升,优化筛选的余地增大。尤其是缆线的类别从5类、超5类发展到6类甚至有提高到超6类和7类的态势。配线接续设备也由一般的传统连接和人工管理方式向高新的自动控制和电子管理方式发展;连接硬件也在逐步改进。

当前工程应用中比较成熟的是超5类产品,而2003年综合布线市场最突出的一个热点则是6类产品,预计在未来几年内,6类产品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成为工程应用中的主流技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是基于class D和5类布线的标准制订的。显然已落后于市场的需要,6类布线标准的公布,促使我们应积极地准备修订国家标准。鉴于ISO/IEC的标准尚未正式公布。从已掌握的2001年10月10日ISO/IEC JTC1/SC25N739版本及与已公布的TIA/EIA-568-B.2-1-2002版本进行对比来看,对于信道和固定链路等定义是一致的,指标略有差异,特别是低频部分存在一些不同。

两本标准的共同点都是对信道和固定链路等做了明确的定义,并分别规定各项指标。

主要不同点是:TIA/EIA-568-B.2-1-2002只规定了class E(6类)的各项指标,且要求测试频率分:1、4、8、10、16、20、25、31.25、62.5、100、200、250MHz等12个频点;ISO/IEC/JTC1/SC25/N739—2001、10、10规定了class E(6类)和class F(7类)标准,且测试频率只要求为:1、16、100、250、600MHz等5个频点,其中600MHz为7类标准。

超5类综合布线产品实际上是质量好一些的5类产品。电缆结构没有大的改变,产品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构变化而使产品指标下降,因此稳定可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发展趋势是6类取代超5类;超5类取代5类,同时取消class A和class B。对于已经安装好的超5类综合布线来说,仍可采用4对线双工双向以太网网络设备开通吉比特以太网,新设计的综合布线应该以6类综合布线作为首选产品。

② 主流产品

1、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产品并存

近年来,国内综合布线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综合布线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外知名品牌多足鼎立,国内品牌所占市场份额也大幅攀升。

据统计,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布线厂家有30多家。北美地区主要有Avaya(现为Commscope)、3M、西蒙、AMP、IBDN,百通、泛达等品牌,欧洲地区主要有耐克森、德特威勒、科龙、奔瑞等品牌,这些厂家主要是以生产和销售具有高性能的高端产品所著称,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认知度;同时,在内地还活跃着一些港台布线厂家,例如:万泰、鼎志等,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在产品性能上相对国内厂家要好一些,而在价格上要比其他国外品牌低一些,介于高端与低端之间。

2003年,也是国内布线厂家异军突起的一年,各布线厂家都加强了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的能力,一些业主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在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上开始由先进性向实用性转变,一些国内布线厂家,如中国普天、TCL、鸿雁电器、大唐电信、宁波东方等在2003年不论新产品的推广,还是具体的工程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国内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较低,有竞争力,他们凭借着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中低端市场,并且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2、光纤产品日趋成熟

随着计算机速度和网络需求的飞速发展,铜缆网络的传输速度将不能满足未来数据、语音、VOD等多媒体数据传输的需要。鉴于光网络在带宽、实时性、传输速率、保密性、传输距离等方面的优势,未来的网络必将朝着光网络的方向发展。在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光纤不但支持FDDI主干,1000Base-FX主干、100Base-FX到桌面、ATM主干和ATM到桌面,而且可以支持CATV/CCTV及光纤到桌面(FTTD)。目前它和铜缆共同成为结构化布线中的主角。总有一天光纤会代替铜缆,关键问题是价格差异。如果光纤与铜缆价格相同,那么铜缆就会被淘汰。这一点与五类布线降价时,四类非屏蔽双绞线被淘汰的情况非常类似。

作为光纤配线网络的产品主要体现于光缆与光接插器件,实际上国内生产的光缆和光器件原来主要应用于通信行业,从技术上与产品上来讲都是较为成熟的。实际上有些国外综合布线厂商的光缆和光器件也是在国内生产的,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2003年光纤产品的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光纤产品的市场日趋成熟,一是成本有所降低,另一方面也是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随着网络速率的提高,将加快实现光纤到桌面。但是光纤的发展也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光纤较线缆价格高,同时交换机的光端口(网卡、端接口)价格也较高,因此光纤的价格并不能一下子被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光纤虽然具有很高的带宽,但是业务上是否有需求也是人们考虑的问题之一。

六、结束语

大楼建筑设计 篇6

一、整体布局

1.现办税服务厅(二楼)搬至一楼最南端4间房屋(现职工活动室、税源一科)。楼梯北段设置为值班室、职工活动室。一楼走廊砌墙,封闭,留窗洞。

2.现一楼至二楼楼梯旋转楼梯拆除,重新建造直楼梯,楼梯开口分别正对一楼和二楼走廊,原旋转楼梯二楼走道砌墙,改造成房间。

3.将现办税服务厅拆除、分隔成5间标准办公室,二楼共7间办公室。

4.三楼局长室改造为老干部活动室,最北段小会议室保留。其余局长室 1间,副局长室3间。

5.四楼设置为办公室、财务室、党员活动室、职工阅览室、档案室。

6.五楼大会议室改造,满足视频会议等需要。7.办公大楼玻璃幕墙拆除,砌成砖墙,留窗洞。8.后院附属用房为食堂、公务招待餐厅。

二、具体装修标准

1、门窗全部更换。室内门为实木门(档案室、财务室、库房、机房为品牌防盗门),窗户为彩铝窗,中空钢化玻璃,大理石窗台。一楼防盗网拆除,一楼新大门为12mm钢化玻璃地弹门,外套铝制卷帘门。

2.所有室内重新喷刷白色乳胶漆,大楼外墙重新粉刷外墙涂料。

3.部门破损地面重新铺地砖,3楼局长室、副局长室铺设强化复合地板。一楼至二楼楼梯铺大理石地面,不锈钢栏杆扶手。

4、水电改造。强、弱电重新敷设。老旧灯具全部更换节能吸顶灯。

5.2-4楼卫生间漏水部分防水重做,拆除原隔断,新做防火板隔断。冲水阀更换。

6.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每层走廊、楼梯口、前后大门口设置摄像头。

7.附属用房进行改造。将车库与食堂打通,重新分隔。装潢一间专供公务接待的专间,设置室内洗手间。

8.后院大铁门更换为不锈钢大门,旁边空地建设一间值班室,简单装修。

9.新做一楼纳税服务大厅(服务台、地板、隔间等)。10.食堂改造,重做橱柜、灶台,地面地砖,墙面墙砖,铝合金吊顶。

大楼建筑设计 篇7

1 项目概述

该法院是在加强全国政法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修建的, 建设单位要求既解决目前法院审判用房不足, 附属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还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严肃、公正、体现法律神圣庄严的建筑新形象, 为当地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审判大楼总规模约6928m2左右, 建筑高度23.5m, 总体布局呈“L”字形, 东西长约65.4m, 南北纵深35.2m, 主要由二个部分构成, 主楼办公部分及一、二层法庭部分。新建审判法庭8个, 其中大法庭一个, 中法庭两个, 小法庭五个, 另设有相应配套及办公用房35余间。

2 总体布局

该法院用地选址在某城市规划路北侧, 南面为城市广场, 东面为一规划城市次干道用地, 地块东西方向长约为102m, 南北纵深约为133m, 占地面积约1.5ha。地形较方整, 地势略高于城市路, 交通便利, 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为方便法院工作人员上下班, 人民群众上访和旁听, 总体布局时, 把法院的审判区入口放在南侧和东侧, 与城市主道路 (规划道路) 相邻;犯罪嫌疑人羁押口放在西侧, 方便犯罪嫌疑人的运送和看管。为方便工作人员和审判时警车的停放, 在建筑物南侧和西侧, 设置临时停车位。用地北侧规划了一个训练场和一片绿化用地, 一方面有利于法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活动和训练, 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法院的扩建留有余地。 (图1)

3 主要出入口及交通流线组织

法院建筑流线相对复杂, 包括法官及内部工作人员流线, 当事人及公众流线, 刑事被告人流线, 律师及公诉人流线等。其中公众通道与法官通道的设置是流线组织的核心。

3.1 平面交通组织

法庭公众入口和办公入口, 及犯罪嫌疑人羁押入出口, 分别设于基地的东侧, 南侧和西侧, 做到公众, 审判员, 内部员工, 和犯罪嫌疑人严格区分, 各自独立。其中办公、法官人流主要从南面进入, 外部人流及当事人流由东面正中入口进入, 考虑到要杜绝犯罪嫌疑人逃跑, 串供, 自杀和被害的可能性, 羁押室设置单独隔离的出入口, 由西侧入口进入, 警车能够直达, 尽量缩短与审判区的距离, 设置了完全隔离的安全通道, 不与其它人流路线交叉重叠。为了保证残疾人享有司法公正的权利, 在主入口及办公次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并在大法庭主入口处也设置了无障碍坡道, 保证该设施的完善。

3.2 竖向交通组织

本案交通流线系统由三部楼梯、各层走廊和大厅构成。主楼东西端楼梯贯穿至顶层出屋面, 主要为法官及内部办公人员服务, 北部楼梯主要供当事人及公众使用。大量的外部人流被控制在二层以内。各大、中法庭设有单独的法官及被告出入口。

4 平面功能组织设计

4.1 功能分区

按法院建筑的特点, 从使用功能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区:立案接待区、审判执行及相应配套用房区、办公区。各区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平面功能安排如下:首层设入口大厅、立案办公、收费室、诉前调节室、法警羁押室、法律资料室、值班控制室、及二个小法庭 (68m2) 、二个中法庭 (128m2) 。首层的法庭部分设在中部, 立案及收费部分在公众厅的北面, 中部入口大厅是整个空间组织的核心部分。 (图2)

二层设置了三个小法庭 (面积在68m2左右) , 及一个大法庭 (322m2左右) , 另外设置了法警值庭室、庭外调解室、律师办公室及证人室、审委会会议室、合议室) 。三~四层为办公部分, 设有院长办公室, 审委会会议室及普通办公室、合议室、陪审员室等。顶部为出屋面楼梯间。 (图3)

5 建筑形象

在立面造型的处理上, 吸收了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 端庄的形体、粗旷的轮廓、对称的立面、虚实的对比、夸大的尺度、坚实的材质等, 充分体现出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尊严。在中轴线上设置宽大的直上一层的台阶和门厅, 四层楼高的柱廊环抱广场, 营造出法院庄严肃穆的气氛。大楼主立面有意识地在规整的体形中间嵌入一块大玻璃幕, 隐喻“明镜高悬”。大楼主体简洁的楔形体块犹如一块巨大的惊堂木座落在广场上, 强调“执法如山”;顶部对称均衡的造型象征公正与公平。这些设计元素及符号, 塑造出法院鲜明的建筑性格及独特的建筑形象。 (图4)

6 保安监控系统和出入口管理系统

主机房设于二层微机总控室, 内设监控主机、分组切换监视器、操作键盘、长时间录像等设备, 在主要出入口、羁押室、档案室、立案大厅、法庭、门厅、走道、客梯及电梯前室均设保安监控摄像头, 在监控中心可实现对全楼的监视。在院长办公室设分控键盘, 满足异地监控需求。

在楼内 (外) 主要通行门、出入口、重要办公室门等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本设计采用联网型, 控制机房设于一层监控中心, 按各种不同的通行对象确定其准入级别, 对其进、出实现实时控制、记录与管理。

7 结束语

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法院建筑与普通办公建筑有很大区别,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合理地组织人流。法庭各类房间既要便于候审活动的联系, 又要有利于审判程序中必要的人流回避。这四股人流在进入候审大厅前均应相互回避, 尤其是第二与第三两股人流不应交叉。 (2) 在设计中应当采取周密措施, 防止罪犯在审判前后和临时关押期间或在审判过程中逃跑、自杀或寻衅闹事等。 (3) 法庭建筑设计。无论在平面布置, 外部形象和室内的装修、陈设、色彩、灯光等形成的气氛, 主基调应定位为明快、沉稳、宁静, 着力追求严谨方直, 衬托法院建筑所特有的崇高的庄重威严。 (4) 必须设置保安监控系统和出入口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屈浩然.寿民:法院建筑设计 (下) ——法院建筑的性格, 建筑师, 第21期.

大楼建筑设计 篇8

空间如同橡皮泥

哈迪德的设计素以大胆出名,那些别出心裁的盘旋,那些曲线的连接,总是让其他建筑师望而兴叹:“看上去很美,建起来很难。”她2002年设计的广州歌剧院,外表有59个转角、101个面,而上百个面中,没有任何两个面相同。这座建筑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歌剧院,工程难度比鸟巢有过之而无不及”。

空间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皮泥一样,任由她改变形状。她为迪拜设计的舞蹈大厦,由3座分别为79、65、52层的高楼组成,共用一个地基,从地面弯曲向上,到高空再相互交织,创造出流动的美感。

哈迪德的设计风格也常常变化。2003年,她设计的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曾轰动一时。8层的楼像一堆错落有致的盒子,搭建在玻璃底座上,方方正正,却超凡脱俗。《纽约时报》毫不吝啬地称之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新型建筑”。

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她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女建筑师,也是这个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评委赫克斯特布尔的话道出了哈迪德的独特之处:“她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

曾被嘲笑“纸上谈兵”

如今端坐于宝座之上的“建筑女王”哈迪德,早年也有过低潮。她本是伊拉克人,父亲是伊拉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11岁时,哈迪德就立志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年少的她曾自作主张带着工人“改造”自己的闺房,虽然完工后的风格很另类,但宽容的父母并没有责怪她。

1972年,哈迪德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设计。AA偏重图纸设计,号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这个学院“不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坐在绘图板前安静工作的地方,而是充满了激烈争吵和辩论的殿堂”。学院中的教授塞德里克·普莱斯堪称“教父级人物”,他经常叼着雪茄,一张嘴就是格言。但是AA也有个怪事,那些大师的名作都没有被真正建造,只是静静地躺在图纸上。在AA学习期间,哈迪德的导师是普莱斯的嫡传弟子、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去了库哈斯创建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建筑圈里,年轻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参加各种建筑设计大赛。凭着继承自AA的优良传统,哈迪德很快就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她的方案频频获奖。但她似乎也很难摆脱“AA魔咒”——作品只能收获喝彩,不易被建造,最终只是“纸上谈兵”。

1991年,哈迪德终于等到了一个将作品变成现实的机会。德国家具制造商费尔鲍姆想为自己的工厂设计一座消防站。他对设计要求高,不仅自己的家具得吸引眼球,连厂房都请名家设计。哈迪德的设计让他眼前一亮:消防站的每一面墙都不垂直,呈锐角相交,打破了人们常见的平衡概念,整个设计富有动感和张力,与方方正正的厂房形成鲜明对比。这件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是如此不凡,以至于建成后费尔鲍姆认为拿它当消防站太可惜了,将其改造成博物馆专门展览家具。那些讥讽和嘲笑哈迪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们,自此鸦雀无声。

此后,哈迪德一发而不可收,连出佳作。她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水上运动中心成为伦敦申奥的重要砝码,组委会称“无论申奥成功与否都将建设这个中心”。 如今,她在伦敦领导着一个拥有300多人的建筑师团队,每天飞往世界上各个国家,提供设计。

“建筑圈里的Lady Gaga”

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哈迪德在绘画界也小有名气。她1983年就在母校AA举办过大型绘画展,此后她的绘画作品还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建筑博物馆等永久收藏。近年来,她还不断尝试跨界设计,先后设计过曲线形家具、运动鞋等。她设计的壁纸,同样也成为壁纸领域的经典之作。此外,她还为英国著名演唱组合“宠物店男孩”设计过全球巡回演出的舞台场景和布局。多才多藝的哈迪德被美国《纽约客》杂志称作“建筑圈里的Lady Gaga”!

从个性上看,哈迪德也像Lady Gaga那样张扬。她心直口快,“像个喜怒无常的疯子”。她的一位员工坦言:“在她手下工作你绝对不会感到闷。你得忍受她怪物一般的尖叫、怒吼。不过,最后,她总能拿出让人叫绝的作品。”

多年的摸爬滚打下来,哈迪德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没有恋爱,没有结婚——建筑就是她的一切。

编辑:王晶晶美编:王迪偲编审:张勉

上一篇:大学同学结婚祝福贺词下一篇:市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