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手》中班科学教案(精选11篇)
“帮手”这一话题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孩子们画画用的笔,吃饭的筷子,上幼儿园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样样离不开帮手。
《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根据这一原则,我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入手,选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螺丝玩具、每天接触到的图书、多种绘画用具等,巧妙组合设计生成本节活动。让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他们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延伸:
一、材料的投放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
中班上学期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水平还相对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难以对多种材料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探究,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中班上学期幼儿提供的实验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通过引发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让幼儿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例如,在小实验“吹气袋”中,我将吸管插入小号的保鲜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紧袋口,使袋子与吸管的衔接处密封。幼儿通过吸管往袋子里吹气,袋子因充气而膨胀、因漏气而干瘪的现象十分明显,幼儿很感兴趣。他们一会儿吹气、放气,一会儿比一比谁的袋子鼓鼓的、瘪瘪的,一会儿往空中抛接,一会儿用小手摸摸袋子有没有气……凸显的科学现象引发了幼儿反复操作与观察的兴趣,幼儿不仅感知到了空气的存在,还体验到了空气的多少与袋子的鼓、瘪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的投放应注重生活性
幼儿新经验的获得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已有经验的状况影响着幼儿当前探究的兴趣、注意力和持续性。因此中班上学期科学小实验的材料应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例如,在小实验“玩玩变变”中,我以醋、碘酒等为主要实验材料。醋遇到苏打粉变成“会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鹌鹑蛋变出了没有壳的蛋”,碘酒遇到糨糊变出了“蓝色的画”,用碘酒涂抹在山芋雕刻成的小人上变出了“蓝色的小人”等实验让幼儿倍感兴趣。因为这些实验材料都是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所以他们倍感亲切,不仅敢于大胆操作,而且还惊异于这些日常用品所产生的那么多有趣的变化。显然,来自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有助于中班上学期幼儿与实验材料积极互动,促使幼儿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材料的投放应突出操作性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直觉行动思维还占优势,一旦离开操作,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就会发生转移。因此,中班上学期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应更多地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地感知操作与现象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活动目标。
例如,在小实验“变大变小”中,我先让幼儿通过观察镜子的凹面、凸面来感知物体成像的变化,后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万花筒来感受图案变化的多样性,但幼儿并不感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活动主要通过观察来感知,操作动作单一,对幼儿来说缺乏趣味性。而在小实验“搅泡泡”中,幼儿可以不断地重复舀、倒、搅、看等动作,他们不时地用勺子往水中加洗洁精,用搅拌棍搅拌,同时观察着泡泡的变化。看到物体随着操作而发生的明显变化,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主动要求增添材料,并兴奋地说着他们的新发现。
四、材料的投放应人手一份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因为物品的归属问题引发争执。这提示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实验材料,使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操作和观察之上。
例如,在小实验“会变的胸卡”中由于共用“溶液”,因而幼儿在操作中出现了争抢现象,并导致三种不同的“溶液”混用,影响了实验效果。为此我做了调整,将三只小瓶子用透明胶带捆成一组,分别装入这三种“溶液”,并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志加以区分,棉签也贴上了与瓶子颜色对应的标志。由于每个幼儿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神奇的溶液”和棉签,因此这不仅解决了“争抢”问题,也避免了因混用棉签而影响实验效果的现象。
五、材料的投放应做细致处理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还比较弱,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教师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材料做更细致的安全处理或选择替代品,以确保幼儿的安全,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
目标:
1.学习剥豆荚,有较好的劳动习惯。
2.能够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准备:
1.活动前与厨房联系,安排好相关事宜。
2.每组幼儿豆荚1盒、托盘2个。
过程:
一、提出剥豆荚的任务。
1.教师:今天我们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剥豆荚,你们知道怎么剥吗?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剥豆荚”。
3.教师请会剥或剥得好的幼儿师范。
4.讨论怎样才能剥得快又能保持地上干净。
二、集体剥豆荚。
1.幼儿练习剥豆荚:每个幼儿从盒子里取一个豆荚剥开后,取出豆子,把豆子放在一个托盘里,剩下的豆荚壳放在另一个托盘里。
2.在活动过程中可请幼儿观察豆荚的形状、颜色,比较豆荚里豆子的多少,同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表扬剥得又快又好的幼儿。
3.鼓励幼儿剥豆荚时要细心,要有始有终。
三、体验劳动的喜悦。
1.师幼打扫桌面并把剥好的豆子送到厨房。
2.教师:我们把剥好的豆子送给厨房的叔叔、阿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帮助他们做事,他们一定很高兴,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哦。
3.午餐时让幼儿品尝自己剥的豆子,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纲要》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邀请蚂蚁。
2.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自制“蚂蚁的家”。
2.小棒、树叶、纸片、瓶子等工具,碎饼干、米粒、糖果、水果等食物。活动过程
(一)邀请蚂蚁的办法(有了活动前的铺垫,孩子们对于邀请蚂蚁的热情,已经蓄势待发,付诸行动了。)
1.我们已经为蚂蚁造了美丽的家,想邀请蚂蚁来住。假如蚂蚁躲在地洞里不肯出来,你有办法请蚂蚁吗?
2.幼儿自由结伴,商量用什么办法、材料和工具去寻找蚂蚁。
(二)寻找蚂蚁(孩子们自由选择,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就可,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邀请蚂蚁。)
1.幼儿拿着自己选择的食物、工具和自制的“家”,结伴去户外寻找蚂蚁。
2.教师在适当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3.观察各种材料,讨论怎样做龙鳞。
4.幼儿邀请蚂蚁住新家。
(三)交流找蚂蚁(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各自互相学习。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的乐趣。)
1.你们小组采用什么办法找到蚂蚁呢?怎么请蚂蚁安全地住进新家的?
2.幼儿观察蚂蚁在各自家中的情形,观察蚂蚁是否喜欢这个家。
一、授课题目:小动物怎样过冬?
二、授课学时:一学时
三、课型:中班科学课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
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
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
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
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五、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教学主要内容:本课首先由一个手指游戏作为导入,引起幼儿的兴
趣,再由一个故事作为过渡,引出动物两种过冬的 方式,重点了解动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内容,让
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换毛,还有迁
徙和储存粮食等。
②教学重、难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性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
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
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
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
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生分析:中班幼儿的想象水平提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回
想,答出很多延伸的问题及自主想象。理解能力也增
强,喜欢有游戏,有互动的课堂气氛,中班儿童有一
定生活经验,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语言。
六、教学用具: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
小动物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
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爷爷:“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博士爷爷,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⑤、小青蛙有话让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⑦、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⑧、做游戏。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与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接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把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观看PPT:简单了解另外两种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存粮食。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做为结束,并总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并且提醒小朋友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附:《小动物怎样过冬》的歌词:
冬季里刮呀刮北风 冰天雪地天呀天气冷 我们穿上厚棉衣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羊毛儿长得长 小兔毛儿厚绒绒 燕子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八、课外学习引导,课后作业:请小朋友回家询问爸爸妈妈,了解在 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九、授课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十、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让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3.引导幼儿能按照老师指定的花的某一特征对不同的花进行分类。
4.让幼儿感受到花,大自然的美,获得美的体验。
活动准备:
迎春花盆栽一盆,ppt,ppt中所介绍的花朵的彩色卡片画各一张,不同花朵的帽子每位小朋友一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让幼儿猜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
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
二、认识不同的花。
1.老师展示迎春花,从迎春花的颜色,形态(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迎春花。
2.ppt展示一些常见的但具有不同特点的花,老师按照花朵颜色,花朵大小,有无尖刺,生长环境这四个角度的顺序来帮助幼儿一一认识这些花朵。
三、帮助小花朵找朋友。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房子形状的图,并将迎春花的.图片贴在一个房子里,将白牡丹花贴在另一个房子里,“现在有两朵小花要找好朋友去它家玩,老师这里呢有很多的小花朵都愿意去它们家玩,但是呢小花朵们又不能同时去他们家,所以啊老师想了个办法,把小花朵们安排好了去哪家玩”老师将所有红色的花贴到迎春花一起,白色的花贴到白牡丹一起,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按什么规律分的。
2.这是老师帮小花朵找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除了用老师这个方法来给迎春花和白牡丹找朋友,还能从我们刚刚认识到的小花们其他的什么特点来分?跟幼儿一起从花朵大小,有无花刺两个方面一起再给小花朵找朋友。
3.换两种花(白荷花与红玫瑰)请客,老师让幼儿从颜色,有无尖刺,生长环境(水里还是土壤),来给小花朵找朋友。
四、游戏---我是小花朵。
1.“刚才小朋友们一起帮小花都找了好多好多的朋友,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扮演小花朵,并给自己找朋友”。
2.老师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全部蹲下,听清老师说的花朵特征,帽子上的花朵拥有这一特征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
五、活动总结。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昨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活动结束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五、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
吸铁石有这么大的本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目标
1.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2.能够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材料
电学套件、AA电池若干(每组两节)、《电子积木拼装指导手册》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提问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汽车走的是什么路?火车走的是什么路?(引导幼儿说出汽车走公路、火车走铁路)
教师:那大家来看,老师把教室的电灯开关打开,灯泡亮了。为什么呢?因为通电了,对不对?那你们说电走的是什么路呢?(教师可在教室里演示开电灯的动作) 教师:对,就像汽车走公路,火车走铁路一样,电流也有自己的路,那就是电路。(通过类比,得出电流走电路的结论,切入主题)
导入二 演示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一些手电筒。等会一起把它们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教师自备儿童手电筒,每组至少发一个,里面不装电池)
教师:好,你们找到开关了吗?现在请打开手电筒的开关。(教师鼓励幼儿观察手电筒并找到开关位置)
教师:小朋友们,都打开开关了吗?你们的手电筒亮了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手电筒不亮吗?(鼓励幼儿思考手电筒不亮的原因)
教师:对,有没有发现里面没有装电池?那为什么不装电池就不亮呢?
教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发电池。你们会装电池吗?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下。(教师演示装电池的方法)
教师:好,现在请你再次打开手电筒的开关。它亮了吗?(幼儿装好电池后,再次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打开开关并观察)
教师:为什么装上电池,灯就亮了呢?你们知道电池里的电是怎么跑到灯泡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好不好?(切入主题)
活动
活动一 电路是什么样的?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典型的简单电路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小的魔术,仔细看哦!(教师提前取出电学套件中的电池槽、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并两节五号电池,将组装电路的过程给幼儿演示一遍,安装好后,可向幼儿介绍各部件的名称)2.教师示范开关的使用和小灯泡亮起来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们,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就要发生了!请看!(教师按下开关,让灯泡亮起来)
教师:你们看到什么了?灯泡亮了!老师不用手电筒,就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教师:好,请继续看。(教师松开开关,让灯泡熄灭)
教师:看到什么了?灯泡灭了,对不对?(教师可反复演示灯泡变亮和熄灭,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那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是怎么让灯泡变亮又熄灭的吗?(鼓励幼儿回答,引导其说出开关)
教师:那为什么老师关掉开关,小灯泡就不亮了呢?(鼓励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因为老师关掉开关的时候,这条电路就断了。电流无法从电池流向灯泡,所以小灯泡不亮了。(教师可边讲解边引导幼儿观察电路,便于幼儿理解)
活动二 小灯泡亮了
1.给幼儿讲一讲电路中各部件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这个电路中都有哪些零部件吧!(教师可按照“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的顺序,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2.幼儿分组组装电路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教师:好,既然大家都认识了电路,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拼装电路呢?(教师分发材料,每组幼儿一个电池槽及两节五号电池、导线若干、一个小灯泡及灯座,一个开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拼装电路吧!(幼儿在动手制作电路的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情况。提醒幼儿安装电池的正确方法,并提醒幼儿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有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3.幼儿尝试使用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小朋友们安装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打开开关(按下按键),看看小灯泡有没有亮呢?(引导幼儿尝试打开开关并观察结果)
教师:关掉开关(松开按键),小灯泡灭了吗?(引导幼儿尝试关掉开关并观察结果)
教师: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当打开开关时,你们手中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当我们打开开关的时候,电就会从电池里顺着导线流出来。开关就像一座桥,打开开关,路就通了。电流就沿着“桥”走到了电灯泡里,灯泡有电就会亮起来了!(教师可以用自己比较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解释灯泡亮起来的原因和过程)
评估
1.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搭建电路并让小灯泡亮起来。2.能否说出开关的作用并用开关控制灯泡的明灭。延伸
1.将电路中的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试一试。发现发光二极管的特殊性,强化幼儿对于电流方向的认识。
2.回家找找家里有没有电池。观察一下电池的形状,找一找电池有没有正负极,并询问一下爸爸妈妈家里的废电池都是怎么处理的?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动难点: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园摘果子了,我们看看它都收获了哪些果子?(教师说完出示第2张ppt)
(二)出示ppt第3-4张,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果子数量的多少。
1.教师出示第三张ppt,引导幼儿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师: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来之后,对他们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它首先比较的是苹果和梨。(教师说完这句话,再出示第三张ppt。)
重点提问:
(1)苹果的数量多还是梨的数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刺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用这个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苹果从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个梨都排在每个苹果的下面,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一个苹果、一个梨的对应来看,最后没有和梨对应的苹果了,那就说明梨比苹果多。明白了吗?
2.出示第四张ppt,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橘子和香蕉的数量。
教师:接下来,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用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种果子的数量多。你们愿意吗?(说完教师出示第四张ppt。)
重点提问:
(1)橘子的数量多还是香蕉的数量多?
(2)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出示ppt第5-8张,引导幼儿尝试用增加果子或者减少果子的方式使两组果子的数量一样多。
1.教师出示ppt第5-6张,提出重点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现在小刺猬说了,我想让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
(1)如果增加苹果,那增加几个苹果就能使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呢?
(2)除了增加苹果,还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减少一个梨,也能使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
2.教师出示ppt第7-8张,引导幼儿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刚才我们想的方法都不错,现在再来帮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说出来,那提问同上;如果幼儿能自己说出来,那么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将意思表达完整。)
(四)创设情境让幼儿练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果子的多少。
1.教师出示ppt第9张,并讲述:现在,小刺猬们要把摘下来的果子运回家,每个刺猬只能运一个果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呢?
重点提问:现在小刺猬要运苹果,它们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苹果和小刺猬的数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苹果运走。)
小结:原来,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小刺猬们才能一次性把果子运走。
2.教师出示ppt第10-11张,并讲述:这次小刺猬要来运橘子了。那么小刺猬们能一次性就把橘子运走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呢?(增加两个橘子或者去掉两只刺猬)
3.教师出示ppt第12-13张,并提问:那怎样使小刺猬们一次性把梨运回家呢?(增加一个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奶片,巩固新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报答你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健康营养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组数量分错了,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五、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带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刺猬运果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795字。
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不怕冷的动物》》:中班科学教案《不怕冷的动物》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不怕冷的动物》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2、借助故事、图片,进一步探讨松鼠尾巴的功能及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活动准备:
制作ppt DVD碟片 衣服毛领(若干)、动物及尾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小松鼠的外形特征。
1、现在,我要介绍一个动物朋友给大家,一起来看看是谁?它长得是什么样子?(播放实物录像)
2、它的尾巴怎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像什么?
二、经验回忆,幼儿自由探究尾巴的功能。
1、幼儿大胆猜测,松鼠尾巴的用途。(个别、集体讨论)
2、小结:小朋友们讲了这么多的用处,大尾巴真好。
三、进一步探讨、理解松鼠尾巴的用途。
1、可是,有只小松鼠叫拉拉,他可不喜欢自己的大尾巴,觉得不好看,也没有什么用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录像)
2、观看完后,提问:
(1)这下小松鼠喜欢自己的大尾巴了,为什么?
(2)发现拉拉的大尾巴还有什么用途呢?
3、小结:松鼠尾巴的用途。(平衡、当被子睡觉)(PPT展示图片)
四、拓展思维,自由匹配各种动物的尾巴。
1、幼儿自由匹配动物的尾巴并展示。
2、说说各动物尾巴的样子。
小结:以后我们一起研究这些动物尾巴的用途。
五、游戏体验活动:戴上大尾巴进行表演《小松鼠跳跳》(播放音乐)
-----幼儿戴上大尾巴,跟着音乐跳松鼠舞。
教学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帮手》中班科学教案】推荐阅读:
小帮手 教案06-27
父母小帮手作文12-30
做个家庭小帮手11-12
做妈妈的小帮手作文06-02
大班语言妈妈的小帮手07-06
小升初作文题目预测:小帮手11-27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作文12-14
幼儿园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小动物们如何过冬》及教学反思06-05
爸妈的好帮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