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MA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总结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CMA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总结(精选6篇)

关于CMA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总结 篇1

如果不想凭侥幸通过考试的话,就老老实实用“三遍学习法”,第一遍把教材看一遍,看后马上做书里的题目,这时不用在意速度,你肯定会很慢,而且有不少题不会或做错,不要紧,做完后开始第二遍学习。

第二遍学习,就是学习做错的或不会做的题目,看解释或翻书,一定要理解而不是记住正确答案。如果再不懂就要去找参考书看了。按章节学两遍后开始总复习,即第三遍强化学习。

第三遍强化学习。主要是review重点内容的notes或自己的摘要笔记,然后反复做题,这时要注意控制答题速度,平均每题用时不要超过1分半钟。这样把每章节的题目做一遍后,做模拟题目。

关于cma考试技巧

最重要的是时间管理,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放弃,越难的题越要先放弃,因为每道题的分值是一样的。这种客观题考试的计分系统不会识别你学会了多少知识,它只会计算你答对多少题。所以考试时也有一个很通用的好方法就是“扫三遍法”。

第一遍做概念题和那些简单短小的计算题,大计算题先pass过去,不用mark,中间碰到不会的也要猜个答案,凡是猜的和模棱两可没把握的都mark起来。第一遍应该完成了75%~80%的题目,用时一半就可以,不用太快,否则可能会因审题做题不仔细而使正确率降低。

第二遍是点击reivew中incomplete的题目,就是之前pass的那些大计算题,同样,不会的也要猜上答案。还有就是尽量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超过3分钟,如果需要进一步推敲的先mark上。这样两遍过后你应该做完了所有的题,此时最好还有半小时时间。

第二个考试技巧是对题干长的题先看问题,然后从题目中筛选需要的信息,避免运用不必要的信息和进行不必要的演算。有的题目长但其实不是什么计算题。

首先用排除法,排除肯定错的选项,然后是选剩下答案中最优的。没有什么idea的概念题或是那些问except的题目,注意答案中如果有特别绝对或主观的字眼如all, always, none, never, 那么据经验统计这种选项通常不正确。

如果选项中出现一些nonsense theory,也就是说书本上和大纲中都没提过的术语也很可能是不正确的,还有含与题目不相关的术语的选项也通常不正确。还有如果两个选项是逻辑上完全相反的,那么有可能(但不是绝对的)它们中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二选一的猜中率总要高一些吧。

最后是控制情绪,特别在时间没控制好又快交卷的情况下很容易紧张,这时可能会越想快看题目越是看不懂,然后心跳加快越发着急,这时千万忍住,先停下不要看屏幕,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等情绪平稳了再开始,你会发现牺牲这半分钟是很值得的。

关于诗歌鉴赏知识的学习与考试 篇2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抓好鉴赏的切入点:

1.从标题入手。

2.从作者的生平情况及艺术风格入手。

3.从注释及题目的相关提示入手。

4.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象入手。

5.从作品中的重点词语入手。

三.常见题型及套路。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这首诗歌是怎样动静结合的。等等。

解题套路:(1)指出运用的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套路:(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鸟出笼后自由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套路:(1)描写的景象。(2)意境的特点。(3)作者的思想。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诗歌中哪句话或哪个词或哪个字比较妙,妙在哪里?

解题套路:(1)总述语言特色。(2)结合作品具体分析。(3)这样的语言的好处。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内涵。概括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内涵。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解题套路:(1)塑造的形象。(2)作者的感情。(3)作品的思想意义。

笼统地说:从艺术节手法和内容两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具体题目。

四.诗歌之比较鉴赏

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对象的形象。解答此类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2.比较情感基调。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送》诗“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黄》诗“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表达技巧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结合作品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后,便可以按照具体答题格式进行答题: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4.比较意境的营造。

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例:下面两首唐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简要说明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第一首诗中的“高风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5.比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并按照“手法+分析+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例(略)

附:特殊意象

柳(送别留恋),月亮(思家想人,盼望团圆),鸿雁(书信传情),松、竹、梅、菊、荷花(高洁品格),桃花(美人),鸟(自由),莲(爱情),梧桐、芭蕉(悲凉、凄苦),杜鹃,俗称子规(凄苦、思乡、怀亲),蝉(高洁),寒蝉(悲凉),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南浦(水边送别),长亭(陆上送别),乌鸦(衰败荒凉),猿啼(悲伤),羌笛(凄切);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离恨),蟋蟀,又叫促织(怀念征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丁香(愁思或情结),鸳鸯(恩爱的夫妻),梅子的成熟(少女的怀春),马(奔放),鸡狗(田园),东风(春光),西风(落寞),海浪(人生的起伏),水(岁月短暂,时光流逝,绵绵的愁思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时要注意四大方面:一.表达方式;二.表现手法;三.修辞手法;四.抒情方式。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其中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描写,白描,工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衬托),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情景交融,用典,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乐景哀情。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双关,顶针,通感等。

关于CMA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总结 篇3

张宇——国内唯一CMA职业讲师

2015年CMA考试“纸考”变“机考”,难度加大!

据IMA声明指出,将对CMA考试大纲进行重大调整,考纲将从明年1月1日起生效。2014年11月15日已成为中文CMA旧纲的最后一次考试。改革后考试内容调整30%以上,难度系数将再度提升并且纸笔改机考。如想在改革前避开明年难度提升30%的新纲考试,7月将是最后的机会。

”纸笔“变”机考“ CMA考试通过难度加大

据悉,CMA考试共有两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是100道选择题加2道简答题。根据目前纸笔答题的考试形式,4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可以根据考生所擅长的环节自由分配,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作答即可。在考试完成后,选择题部分的分数与问答题部分的分数将综合成一个总的加权分数来评判考试通过与否,考生无需“通过”每个部分的考试,只要综合的分数过线,即可通过考试。

然而,在机考改革后,4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内,考生必须先将前100道选择题在3小时内完成作答并提交,选择题通过率超过50%以上才有资格进入问答题部分。也就是说,选择题的比重至少要占在50%,才能进入简答题环节,这无异于在考试过程中设置了一个关卡,对考试时间的把握及选择题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将大大提升,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打字熟练程度也将对答题速度产生影响,考试通过率相较于改革前将大幅降低。

本次改革是由于管理会计在国内的日渐普及,国内报考人数激增,纸笔答题模式后期阅卷工作量繁重,造成CMA取证时间的延长。为了更好地为中国考生服务,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决定将机考改革提上日程,预计将于2015年初正式实施。

2014年CMA中文考试窗口确定 考生抢搭纸笔答题最后末班车

日前,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讨论决定,2014CMA中文考试将仍采用纸笔考试的形式,将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三次考试,时间分别为4月12日、8月2日和11月15日。此通知的发布,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2014年或将成为CMA考试纸笔答题的最后一年。

针对“纸笔”变“机考”的改革,通过难度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机考改革的消息一经发出,就引起了众多学员关注,呼喊“难”的声音更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目前,机考改革已提上日程,改革日期正在逐步逼近,不仅机考的考试难度相较于目前的纸笔答题会增大很多,同时取证难度也会加大,相关限制(如学历要求等)也会愈发严格。超八成学员表示,将努力赶在2014年将CMA证书考下来,在机考改革前完成取证。

关于CMA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认证 篇4

华领国际教学管家孙宏达提醒:通过CMA考试,我们离取得CMA认证只差一步之遥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准备CMA学历和工作经验认证,当然了这一过程可以穿插在整个CMA考试中,未必非要通过考试之后进行,我们不能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下去,把余下的工作做完,CMA学历和工作经验认证流程如下:

1、会员将资料提交到IMA中国,IMA中国进行初步的资料审核,审核通过后集中发往IMA总部再次审核。(1周)

2、IMA美国认证部再次审核资料,资料审核无论通过后与否都会将信息更新到会员系统。(1周)

3、会员可进入会员用户my profile-CMA certification 进行审核状态查询。如果显示 completed 表示通过,并可以看到CMA证书序列号,进入证书制作阶段。(2-3周)

4、证书发到IMA中国代表处。收到证书后IMA代表处通知会员递出CMA证书。(2-3周)

学习管理会计CMA的发展前景 篇5

张宇——国内唯一CMA职业讲师

学习管理会计CMA的发展前景

毫不夸张地说,管理会计CMA是未来财会领域的发展趋势,CMA已经成为高薪的“敲门砖”,学习CMA职业前景十分广阔。

财务会计遇瓶颈

对于财务会计人才来说,特别是在成为高级财务人员后,想要进一步晋升成为他们的瓶颈。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管理会计公告》主译刘霄仑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与企业运营及业务内容有更深度的结合,并前瞻性地关注技术革命和市场需求变化可能会对企业运营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尽可能引导企业从企业形态到业务模式层面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

二是尽早对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弥补,建立起商务逻辑思维框架,提升其商业判断力,而提升财务人员商业判断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和借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所发布的这套《管理会计公告》;

三是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尽早养成国际化视野,关注国际同行业企业以及会计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管理会计CMA人才匮乏

我国官方管理会计认证目前仍属空白,面对巨大的管理会计人才需求,2009年由国家外专局正式引入的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已成为培养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报考十分火热。

管理会计CMA成企业宠儿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不仅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敲门砖,也深受国企、央企、外企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因为管理会计CMA人才匮乏,因此这些企业往往愿意高薪聘请相关人员。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丁平准曾说过,“从全球范围来说,管理会计师职业收入高、牌子硬,市场氛围很浓。CMA是全球薪资最高的财务认证。”

管理会计CMA薪资的涨幅十分具有竞争力,根据IMA协会2013年的全球薪资调查结果显示,80%的CMA学员在此前12个月内得到加薪,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加薪幅度至少达到20%。在拿到奖金的管理会计CMA学员中,90%的受访者得到比上一年更多的奖金,各行业间没有明显差别。

这说明,管理会计CMA不仅含金量高,而且适用广泛,适合各行各业有志于成为CFO的财务人员!

张宇老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工商管理硕士(MBA)、央企国资委集训班CMA讲师、川国资委集训班CMA讲师以及多家培训机构的特约CMA讲师。

张老师CMA网络课程:网络视频课程+模拟考题练习+全程名师指导

张宇——国内唯一CMA职业讲师

关于CMA学习方法考试技巧总结 篇6

[关键词] 音训读 上下位义词 同义词 反义词 助词搭配

有人说日语的词汇多如牛毛,这话的确不假,因为日本本来没有文字,开始时从中国吸收大量的汉语词,成为日本文字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日本在输入欧美文化的同时,还引进了随之而来的文字——外来语词。这样一来,在日语词汇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众多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文字,如「飯」这个词根据语种不同分别可用三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和语词叫「めし」,汉语词说成「(ご)はん」,外来语词念成「ライス」。像这样用两三个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词在现代日语中比比皆是,故日语初学者光记单词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没有四五年的积累是无法完全掌握日常生活谈话中所需的词汇量。因此,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基础日语学习中习得更多的单词呢?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拟就该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教学经验,对日语词汇中出现的特点、学习时的技巧等展开探讨和分析。

1 利用音训读的发音特点掌握日语词汇

日语词汇量庞大,枚不胜数,欲要尽快掌握它们,首选的学习技巧就是要寻找日语音读和训读的一些发音规律。

首先,要利用汉字音读的发音特点记住日语词汇。众所周知,所谓音读就是日本人模仿中国古代汉字发音的一种方式,其读音非常接近汉语的念法,这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如「労働」读成(roodoo)

「電話」念为(denwa)等,无论是从发音来讲,还是从对其词意的理解而言,都有很大的优势;此外,还可用归纳方式来记忆词汇,一个汉字一般具有一种读音————音读,如「学生」中的「学」字念成「がく」,如果记住了这个读音之后,当该词在其他汉语词中出现时,基本上按此读法来念,如「留学」的「学」、「就学」的「学」、「大学」的「学」等。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日语常用汉字表》中的1945个常用的汉语词里,有音读的汉字是737个,其中649个只有一个音读,所以利用音读的特点记单词是初学者掌握词汇最为捷径的办法之一。当然,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后,还可以对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加以关注,可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加强对同一汉字不同音读发音的识别,如「漁」这个字在「漁業」这个词中读「ぎょ」、在「漁師」中却念「りょう」。

其次,要运用训读的发音特点记忆日语词汇。训读一般是日本人按照日本固有的读音来念的一种发音方式,主要是指那些不考虑汉字的原来发音、只利用其字形和字义来表示的和语词汇。这类词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按「正训」来读,即用与每一个汉字的本来字义相应的训读发音,它(正训)所表达的字义跟中国汉字的原义是一致的,如:

川(かわ) 庭(にわ) 机(つくえ) 紫(むらさき)

緑(みどり) 新(あたら)しい 終(お)えむ 細(こま)やかだ

这类汉字训读的特征是数量几乎与汉字音读对等,但读音不太有规则,字音偏长,有的可达四、五个音节,如「憤る」就读成「いきどおる」五个音节、「怠る」有四字音节,即「おこたる」;第二,利用「熟字训」记忆。所谓「熟字训」是以一个词为单位的训读方式,它不能将汉字拆开逐字来读,而是由两个以上汉字整体音来读的汉语词。其特征是读音方式与汉字组成的词相对应,词义与汉语原义大概差不多,如「三十日(みそか)」、「五月雨(さみだれ)」、「風邪(かぜ)」等;第三,还有一些借用字,日语叫「当て字」。它在形式上利用汉字的音读或训读,而词义却与汉字原义大相径庭,如「辻(つじ)」、「峠(どうげ)」、「畑(たはた)」等,这些词亦称之为「国字」,因为它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出来的,也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文字。

2 利用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关系展开对词汇的学习

掌握上下位义词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和记忆日语单词是很有益处的,也是词汇学习的重要技巧之一。下面对其概念、关系和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上位词和下位词在概念上是表示词与词之间处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位于包含地位的词称为上位词,处于被包含地位的词叫做下位词,如「お茶」这个词与日本的「抹茶」「麦茶」、中国的「ウーロン茶」「龍井茶」等的关系就是上下位义词的关系,「お茶」是茶类的总称,处于上下位关系词中的上方,称之为上位词;反之,「抹茶」、「ウーロン茶」等位于「お茶」的细节部分,属于下位词。

第二,从范畴上看,上位词一般是外延甚广的主题词,如动词这个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包括所有表示动作、作用、状态、变化、存在的动词;而下位词虽然外延很窄,但其所指示的数量可多可少,如「子供」这个词的下位词仅指「男の子」、「女の子」等少数几个词,而「動詞」这个词的下位词就有很多个,如「走る·飛ぶ·教える·悟る·語る」等等。

第三,上位词和下位词还体现在和语词、汉语词所表达的语义范围的差异上。和语动词一般作为上位词使用,其特点是相对而言更具有概括性、综合性和抽象性;而汉语动词却更偏于指示特定的、个别的、具体的动作,如「帰る」就是个和语上位词,而其下位词皆为汉语相关的サ变动词,包括「帰宅する·帰航する·帰京する·帰校する·帰国する」等等。

3 将表近义或同义的「和語」「漢語」「外来語」结合起来学习

在日语中,和语词、汉语词和外来语词表示同意或近似意思的词语不在少数,而且仔细研究起来还有各自不同的用途。为此,以下就探讨一下这三个语种的同义词语之间所具有的不同语言特点:

第一,书写的形式各异,作用也不同。外来语一般用片假名标记,在视觉方面上体现出与汉字、平假名不同的醒目效果;汉语词顾名思义,主要是采用汉字作为标记的写法,直观、易懂;和语词多数为汉字带送假名的混合写法,特别是在用言词汇上就显得更为突出。

第二,从语体特征上看,和语词、汉语词和外来语词的用途亦各有千秋。汉语词基本是书面表达的语言,具体体现在较为生硬的文章上或演讲等比较正式、公开的场合,相对而言,其所指的对象几乎是规模较大或程度较高的事物;而和语词多半是用来表达日常生活用语的,往往带有粗俗的语感。如「めし·ごはん·ライス」中的「めし」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而外来语词多数是表示西洋式的东西,如服装、机械、美容、烹饪之类的词语,具有新颖、特别、委婉等的语感。

第三,从词类分布情况来看,和语词、汉语词和外来语词各具特色,尤其是和语词所涉及的范围甚广,遍布所有十二种品词分类之中,如用言、体言、助词、助动词等;而汉语词和外来语词一般以名词的形式出现,如果它们要变成用言时,要在该词后续上「する·い·だ」等,如「散歩する」「スケッチする」「騒がしい」「健康だ』「急だ」等。

4 将助词及其前后词语搭配起来作为词组记忆

日语与朝鲜语、蒙古语、土耳其语等国的语言一样均为“胶着语”(黏着语),其特点是实词后黏着各种要素表示语法功能,换言之,是由实词(自立语)后加虚词(附属语)表示主语、补语、宾语等语法功能,如「新年+が」作主语,「新年+に」表补语,「昔年+を」成宾语等。按照日语篇章分类规律来看,助词与其前的独立语结合只能算是一个文节,还不算是一个词组,要构成一个词组,必须将助词与前后独立词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词组,如「青菜に塩」等。至于实词后面为何有时要附上助词「に」,有时要加上助词「を」之类的助词呢,这要取决于后续的动词等用言性质和状态以及来自文语的一些传统用法,如「新年が来る」「新年になる」「新年を迎える」「買い物が便利だ」「買い物に便利だ」「活動に熱心だ」「お金が必要だ」;同样道理,助词本身的语法功能也不可小视,有其自身的使用规律,如主格助词「が」在组成词组时,它多数与自动词、可能动词、表愿望和喜好的形容词、形容动词搭配使用,补格动词「に」往往和表示状态、变化的自动词结合使用,宾格动词「を」一般与要求带宾语的他动词一起使用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些助词如「から、で、と、て、たり」也都有如此之用法。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平时对它们固定的搭配方式稍加留意,就能掌握助词及其前后词语组成的特点,下面就列举一些常用的助词及其前后词语搭配的模式,以供平时学习时模仿:

(1) 名词+から+用言:①地方から来る ②米からできる

(2) 名词+で+用言: ①風邪で休む ②仕事で忙しい

(3) 名词+と+用言:①同級生と結婚する ②先学期と同じだ

(4) 形容词+て+用言:①速くて快適だ ②暑くてやりきれない

(5) 动词+て+动词: ①進んで手伝う ②落ちて割れる

(6) 用言+たり+用言:①跳ねたり飛んだり ②暑かったり寒かったり

5 利用反义词所具有的特点学习词汇

反义词是我们学习外语单词时可以巧妙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鲜明的对比特征,会令人对其的记忆变得格外深刻,良久难忘,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探寻一下与其相关的种种特点:

第一,把握好反义词的概念。反义词是一个词的意义和另一个词的意义在某一点上正好相反、从而形成意义相对立的一对词,如「反対」与「賛成」就是一对以对某人或某事所持有的立场为前提来判断的反义词,又如「長い」与「短い」也是以长度作为衡量标准而形成的一组反义词。但是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成双成对的词汇都可以构成反义词,如「パンとバター」「竹と雀」「時と金」等就不是反义词,它们只不过是相关词汇的并列而已。

第二,有些词中的反义词可跨越品词划分范围组成一个反义词。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是不可想象的,即倘若一方是形容词,另一方也必须是形容词,同理,如果一方是动词,另一方也必须是动词,但在日语词汇中却不一样,由于形容词等某一词性的品词不够发达,以至于一些词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同一词性的反义词,只能由其它品词的词语来弥补,现举例如下:

(1) 貧しい?富んだ (2) 等しい?異なる

(3) 正しい?誤った (4) 乏しい?豊かだ

(5) 健康(な人)?病気(の人)

第三,还可利用种种对立关系记忆词汇。在词汇方面,可运用时间、空间、亲属以及程度等的正反义词关系进行分门别类,不断积累,加深理解,如「日の出?日の入」「今?昔」是表示时间的对立关系,「内海?外海」「左手?右手」是属于空间的对立范畴,「少年?老年」是表示年龄层的正反义词,「親?子」是表示亲属关系的反义词,「鋭い?鈍い」是表示程度的反义词等等。此外,还可以有效地使用语法手段对反义词进行学习,包括自他动词、敬谦动词、肯定与否定以及主动与被动等的对立词语,现将其词例列举如下:

(1) 自他动词,如「入る?入れる」「進む?進める」「上がる?上げる」等;

(2) 敬谦动词,如「する?なさる(敬)?いたす(谦)」;

(3) 肯定否定,如「教える?教えない」「来る?来ない」等;

(4) 主动被动,如「飲む?飲まれる」「取る?取られる」等。

总之,日语词汇的学习对日语初学者来讲犹如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学习和语词,还要学习汉语词,更要与时俱进地吸收新产生的外来语词,如何才能将它们完全置于你的掌控之下呢?笔者认为上文论述中提到的五种技巧简单明了,实用价值颇高,可供大家一试。当然,日语词汇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积累各种经验,探寻几种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有效加以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加藤彰彦.日本语概说[M].东京:樱枫社出版社,1989.

[2] 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翟东娜.日语语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彭广陆.日语知识百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下一篇:高三精选以等待为主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