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精选8篇)

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 篇1

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

县审改办: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结合部门职能,并积极和上级发改委衔接,现提出我县行政审批项目拟改革的建议如下:

1、今后凡进入上级各类规划和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由各项目单位办理各项手续后,直接进入可研阶段。

2、凡是由县财政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由县上自行审批,不再上报上级发改部门审批。

3、其它需要改革的项目依据上级政府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

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 篇2

1 纳家山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1.1 机构人员及管理情况

通过到市档案馆查实资料, 依据西宁市郊区人民政府文件郊政 (1982) 069号《关于筹建纳家山林场的报告》和西宁市编制委员会文件市编发 (1982) 第011号《关于纳家山林场人员编制的批复》, 林场正式成立于1982年, 定位科级事业单位, 编制20人。1997年按照西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宁机编发 (1997) 66号文件《关于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增长的通知》, 我场编制调整为16人。截止2014年6月底, 实际在岗人数16人, 退休职工10人。林场设立场长1名, 副场长1名, 下设办公室、财务室、资源管护组、大南山工程造林组、园林绿化组、苗圃组。其中在职职工专业技术人员8名 (高级4名, 中级2名, 初级2名) , 工勤人员8名 (高级3名, 中级3名, 初级2名) 。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全部职工签订了《青海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 实行定岗定员, 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 每年建立目标责任制, 实行责任制考核, 年底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职工考核和兑现奖惩。

1.2 经营面积

1982年纳家山林场成立时经营面积为226.7hm 2, 四至范围:东至猫儿刺湾, 西至郭家坡, 南至杨家岭, 北至小圆山根。1989年, 省环保局绿化区成立, 将林场西侧铁沙帽西沟以西面积为120.1hm 2宜林地划为省环保局管辖, 林场经营面积变更为106.5hm 2。2002年, 市政府颁发宁林证字 (2002) 第6506号《林权证》, 经营管理面积为106.5hm 2。2013年7月, 按照《国家林业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林资许准 (2013) 266号《关于青海省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已占用林地3.2hm 2。目前实际经营管理面积为103.3hm2, 东与青海正源有限公司绿化区相连, 以猫儿刺沟底为界;南与城东区团结村和联合村绿化区相连;西与省环保厅绿化区相邻;北与城东区团结村、联合村安置小区和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相连。

1.3 财务状况

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工资均由市级财政全额拨款, 林场26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医疗保险, 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在职职工16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8%, 个人缴费比例为2%;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5%, 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5%, 个人不缴费。

林场财务设会计1名, 出纳1名, 为规范财务核算, 加强资金管理, 目前成立了西宁市林业局财务核算中心, 进行财务统一管理, 实行报账制。

1.4 经营管理情况

林场职工承担着本场范围内补植造林、中幼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科研科技等工作外, 近几年还承担着大南山工程造林、“四边”绿化、城区重点绿化工程等任务。

全场林业经营管理面积103.3hm 2, 其中林业用地96.7hm 2, 其他用地6.7hm 2 (武警青海总队靶场) , 有林地面积83.1hm 2, 苗圃面积13hm 2, 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林区共分6个小班, 现设有检查站2座, 护林防火嘹望塔1座, 护林房1座, 抽水机房1座, 蓄水池4座, 永久性护林宣传牌8个。

为探索森林经营模式,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骨干示范作用, 结合本场实际, 认真制定了《西宁市纳家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2014-2020年) 和纳家山林场“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并按每年经营目标和年度任务予以实施, 巩固绿化成果, 加强林分改造, 逐年提高苗木生长量, 达到体质增效的目的, 使其及早郁闭成林。

近3年来, 随着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的实施, 林场在认真管护好林场现有林地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 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 近3年共完成大南山工程新造林面积367.9hm 2, 栽植各类苗木60余万株, 其中晋松坪绿化区72.1hm 2 (2012年旱作) , 小有山绿化区139.9hm 2, 晋松坪绿化区58.4hm 2, 吧浪绿化区57.3hm 2, 北山民建矿业绿化区40.5hm 2。3年完成绿化区养护管理面积为574hm2, 包括南酉山文峰碑以东、火东绿化区、火西绿化区。

从2012年起先后承担城区园林绿化工程有:滴翠园绿化工程、鲁青公园改造绿化工程、湟水河河岸绿化工程、西宁特警支队庭院绿化、京韵青风门前绿化及西平高速韵家口立交、峡口立交、自行车雕塑处、曹家堡立交、机场收费站处和机场高速沿线 (西宁段) 绿化景观整治工程。共栽植各类大规格苗木12.4万余株。

近3年开展林业产业工作主要是苗木产业, 3年完成育苗共20hm 2, 其中西堡苗圃租地育苗7hm 2, 老场部苗圃2.3hm 2, 猫儿刺沟通过沟壑治理, 填土整理土地育苗10.7hm 2, 三处苗圃共定植大苗55万余株。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纳家山林场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2.1 基础设施滞后, 生活条件艰苦

林场只有办公区通水、通电, 而林区2处检查站、2处管护站未通电和饮用水, 只能吃水靠拉运、用电靠太阳能。林场只有林区主干道路5公里为水泥路面, 而其它支路和断头路约4km均为土路, 需道路硬化。

2.2 工作任务重, 人员紧缺

近年来林场承担的绿化工程较多, 且较为分散, 本场人员编制少, 年轻力量也少, 制约着我场快速发展。

2.3 中幼林抚育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上水泵站机器老化, 每年维修费用高;还需增加林区灌溉管网和及时维修灌溉设施。二是每年要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达到精细化管养标准, 修枝、施肥、松土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需雇佣大量的季节工 (农民工) , 林场无力支付大量的人工费用。

3 林场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

3.1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促进林场发展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认清形势, 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 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2 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大南山精细化管养标准, 巩固好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 在低效林改造和前坡面体质增效上下功夫, 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快环城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3.3 加大对贫困国有林场的投入

投入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重点投资建设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营林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条件, 使国有林场路、水、电、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3.4 创新经营管理体制, 全力推动国有林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四边”绿化、机场高速沿线绿化景观工程、城区重点绿化工程、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项目的相继实施,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在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促进发展上求突破, 努力推动国有林场事业科学发展。

3.5 实行科技兴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 保护培育森林、开发利用资源、建设管理林场。重点抓好现有林场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科学编制林场发展规划和经营方案, 加强经营管理, 集约经营森林, 逐步使国有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此外, 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 积极引导林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 促进国有林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6 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从生态林向风景林转变

采取割灌、修枝等抚育措施, 加强中幼林抚育工作, 改善森林结构, 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 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 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缩短绿化建设周期, 为国营林场将来开展生态旅游打好基础, 将每年划出20hm 2林地, 按照风景林标准进行改造, 分5年改造完成, 从而使林区森林从生态林向风景林转变。

3.7 加强苗圃建设和经营管理, 为城乡绿化提供种苗, 提高经营收入

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 篇3

前期调研,实地探查,了解困难。门头沟局队通过深入调研,组织党团支部实地走访门头沟区斋堂镇西胡林村,走进村民家中,实地探查,了解农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通过与村长座谈,了解近些年来西胡林村的村域发展情况、景区开发情况及特色农产品经营情况等。

中期分析,找准对策,精心准备。门头沟局队通过召开党团支部会议,集中探讨分析调研结果,找出西胡林村发展中的困难以及未来西胡林村域发展面临的机遇,明確解决问题和应对机遇的症结和关键点,精心制定帮扶方案,确定了借助网络对西胡林村的旅游景点、精品农业等加以宣传推广、招商引资的办法。

后期宣传,借助网络,确保效果。在后期宣传中,门头沟局队借助自有网站,在机关建设板块中专门增设了“五进农村”主题栏目,分为四个部分加以宣传,其中“村情概况”重点介绍西胡林村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旅游景点”重点推广西胡林村的特色古迹和景观水系,“精品农业”主要以西胡林村的主打农产品特色甜糯玉米和绿色小米为主,最后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帮助西胡林村吸引新的商机和资金支持,从而将“五进农村”帮扶工作引向深入。

局深化改革述职报告 篇4

郴州市北湖区(原县级郴州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目前中国唯一优质微晶石墨基地,也是我省“煤炭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由于多年来无序开采,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独立工矿区难以为继,深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一、独立工矿区的形成与粗放发展

(一)两千年的采掘史。北湖区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其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点)星罗棋布。至上世纪末,区内已发现矿床(点)112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00余处。分布着石墨、煤炭、钨、锡等24个矿种。北湖区具有两千年的采矿史,可谓年深月久,源远流长。新田岭独立工矿区位于郴州市区西南18公里处,矿区面积21.74km2,钨矿等储藏丰富。早在汉代,新田岭就出现了采矿活动。芙蓉独立工矿区位于北湖区芙蓉乡,该乡区域64.77km2,其中地下藏有矿产资源的面积就达49.56km2,以锡为著,被誉为“湘南锡都”。芙蓉采矿源于宋朝景德年间。鲁塘独立工矿区位于郴州市西南面的鲁塘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2km2,其中采矿区面积17km2。鲁塘盛产石墨和煤炭,尤其微晶石墨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墨之都”之美誉。鲁塘在明朝开始矿产采掘。

(二)独立工矿区的形成。至本世纪初,北湖区共形成国有矿山企业7家,集体矿山企业40家,个体采矿点数百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鲁塘等这些较大的矿床地带,围绕地下资源,不断集聚采矿、加工、检验、交易、储运以及行政和生活服务等行业,并日益配套完善,逐渐形成了以矿产资源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生存区域,即独立工矿区,与其所在乡(镇)基本形成“乡(镇)区一体”格局。北湖区矿业经济经过长期发展,造就了鲁塘、芙蓉、新田岭三大独立工矿区。

(三)掠夺性开发带来的无穷后患。独立工矿区属于典型的“靠山吃山”,完全依赖地下矿产资源而生存,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业独大”现象难以扭转,现仍以采卖原矿和初加工为主。经济单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资源丰富、量大高产时,工矿区随之繁荣、膨胀、百业兴盛;资源枯竭、低产、生态严重破坏时,工矿区则如同源头断水,百业萧条、难以为继。鲁塘独立工矿区至上个世纪末进入高峰期,本地及涌入务工人员总计逾5万人,矿业经济成为全镇18个行政村(居委会)90%以上居民的收入来源。因长期掠夺性开采,产量减少,矿业产值逐年下降,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1950年成立的国营湖南鲁塘石墨矿,被迫于2003年破产;集体、个体小矿大量倒闭。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矿山整顿整合,从事矿业的人员由高峰期的5万人减至目前不足3000人。新田岭独立工矿区2001年掀起采选有色矿的热潮,至2005年底采选企业达23家,大小选厂15个,大小尾矿库22个,矿山矿业秩序混乱,造成尾矿库底穿透泄漏,淹没农田100余亩,生态环境遭受重创。芙蓉独立工矿区1999年达到采选高潮,一年时间矿山企业由4家陡增至128家,8个行政村有7个村主要从事矿业。由于实行“有水快流”式盲目开采,各独立工矿区遗弃废石渣比比皆是,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水源、耕地、植被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易发,治理恢复难度大,生产生活安全隐患多;经济发展滞缓,财政收支入不敷出;居民收入水平降低,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易发。总之,遗留下突出的安全、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独立工矿区近年来的转型尝试

(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面对独立工矿区遗留问题,北湖区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创立资源整合的“北湖模式”,积累了经验。为规范矿业秩序,合法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鲁塘自1995年以来先后开展6次大规模矿业秩序整治,矿井数由690个减少至151个,并于2011年引进中国建材集团对矿区实行统一开发。2001年,芙蓉矿区实施整顿整合;2005年引进云南锡业集团。新田岭矿区于2006年实施停产整顿,2008年,湖南五矿集团出资对新田岭矿区进行整合。借力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二是探索延长产业链条。突出精深加工,以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三大矿区的改造转型均以其矿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要方向。鲁塘拟规划建设石墨产业园,目前已完成高碳提纯达99.99%实验,并通过国家相关部门检验认定。三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各独立工矿区所在乡镇初步形成了果蔬、药材、茶叶、养殖、烤烟、水产等农业基地,打造了碧潭油茶、仁和片烤烟、安源特色水果、高山禾花鱼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品牌。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等第三产业。

(二)加大投入,修复生态。加大争资融资投资力度和采用BT模式大力实施河道治理、环境整治、饮水安全、整体搬迁等项目,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22亿元。一是矿山整合、技改。集中整治并引进中国建材统一开发,共计投入资金逾15亿元。二是治理生态环境,恢复耕地。投入近3亿元对鲁塘3288亩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及境内河道、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治理和建设。投入1.87亿元对新田岭进行尾砂库闭库治理、就地固石覆土还绿、植被恢复。投入1.84亿元对芙蓉实施遗留含砷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今年将追加投入4900万元。三是整治周边农村环境。如实施鲁水河流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和“生态村”建设,使鲁塘独立工矿区3284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开展饮水安全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鲁塘新建了日供水300吨的自来水厂,实施集中供水计划等,已解决19320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实施人工种草、补植和保土耕作等生态修复。

(三)改善民生,促进稳定。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致力于独立工矿区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居民安置工程。目前,鲁塘太洞村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将为200户村民提供住房;投资一个亿的鲁源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100 套廉租房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芙蓉屋场坪村300户村民整村搬迁至梨树山转为城镇居民,其落户、社保、读书、就业等后续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各独立工矿区通过廉租房、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异地搬迁等形式共妥善安置近4000个家庭。同时,努力改善矿区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及时筹集发放到位扶困及各种补贴款项,为群众解决新农合医疗费用和养老保险待遇。

三、独立工矿区深化转型发展思路初探

(一)坚持观念为魂,以新思路引领转型。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先导和指南。深化转型发展,首要是观念转型。独立工矿区过去长期高度依赖资源的发展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和资源情结,成为转型的最大障碍。要着眼于从战略高度确立转型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思路,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推动力,以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有效破解制约转型的产业基础、发展空间、城镇功能等瓶颈问题,努力探索科学转型的新路径。在转型过程中,要放宽眼量,学会“跳出资源找资源”,着眼于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新资源”,坚持“借助外力、凝聚内力”,对外抓机遇、争政策,广泛汇集各类资源破解发展制约;对内强信心、聚合力,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参加建设,将转型成果转化为矿区人热爱家园、建设小康的精神动力。

(二)坚持规划为先,以总蓝图谋划转型。转型发展,规划先行。独立工矿区在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等方面要素缺失、功能不健全的矛盾十分突出。对此,要制定和实施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规划,实施功能重组。结合自身产业、区位、交通物流等特点,努力在加快基础功能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实施矿区城镇化计划,努力将独立工矿区建设成区域小城镇核心。强化交通辐射功能,把握“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建设、桂永郴赣铁路建设的契机,全面加快交通、物流建设,建设区域性高效集散转运综合系统,努力将独立工矿区建设成辐射范围广、集散能力强的区域性现代交通物流中心。强化产业聚集功能,引导产业向矿区集中。着力将独立工矿区打造成“三基地四中心”:即矿产采选基地、矿产研究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区域性政治文化中心、城镇化发展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宜居功能建设,实施绿化矿区行动,加大节能治污、生态修复,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独立工矿区。

(三)坚持建设为要,以大项目承载转型。转型发展的关键点和支撑点是项目,一切战略目标和政策机遇,只有项目化,实施项目化管理,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独立工矿区要坚持把政策争取、战略落实、实绩考核作为抓落实、抓具体的重要手段,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强化矿区转型的支撑和载体。一是政策争取项目化。切实把握政策机遇与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的结合点,将机遇转化成政策、将政策转化为方案、将方案转化成项目,在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下,成功实施一批产业升级、功能设施、重大环境治理项目。二是战略落实项目化。围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增幅。三是实绩考核项目化。坚持明确导向,建立机制、严格奖惩。

(四)坚持争资为重,以大投入支撑转型。要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独立工矿区正处在改造、转型的“阵痛期”,财政收入锐减,入不敷出,必须最大限度向上争取支持。要以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湘江流域重金属综合治理、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和城镇化建设为契机,继续积极争取芙蓉独立工矿区遗留含砷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资金(今年新到位中央资金4900万元)和新田岭独立工矿区湘江流域重金属综合治理(二期)项目资金。一年前申报的鲁塘独立工矿区综合改造项目,目前已进入可研、环评阶段,要举全区之力,冲刺进入国家“独立工矿区规划”笼子,以期获得相关政策与巨额资金支持。要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要在棚户区改造、异地搬迁、廉租房、保障房建设等方面积极寻求项目、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创建融投资平台。

(四)坚持创新为源,以“金钥匙”驱动转型。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独立工矿区转型振兴的“新动力”。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度,从政策、资金、人才、奖励等多方位入手对企业进行扶持引导,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服务,了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运用、新技术研究方面遇到的难题,为矿区与高校牵线搭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创新社会管理。以村(社区)为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矿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情况报告 篇5

一、加快农资网点实施改造升级步伐。

县供销社针对升级改造的农资网点拟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再次深入石佛、童家、香泉等乡镇现场办公,对拟定的改造方案再次核实、评估,为最后实施改造做好充分准备。

二、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为进一步壮大基层组织,提升供销服务农业农村的`能力,通过考察,我社与大佛益农猪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达成初步意向,拟采取入股的形式,发展专业合作社1户,用活用好相关政策,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合作事宜。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6

一、**年推进民政改革。有序稳妥推进**镇、**镇行政区划调整。加强志愿服务站点和队伍建设、推进社会救助统筹体系建设,制定**县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快建立以“居家为主、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规模适当、覆盖城乡”的社会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年7月《**县撤**镇建子营街道和**镇方案》获省人民政府批复,11月子营街道挂牌,新**镇和子营街道正式运行;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站点和队伍建设,培育志愿服务工作者,广泛宣传广大社会人士参与愿意服务队伍;

**年9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暂行办法》(余府办发〔**〕120号),标志着我县城乡低保工作逐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惠民生、解民忧、促和谐、保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年8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县临时救助实施细则》(余府办发〔**〕106号),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解决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生活困难。**年8月,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余府办发〔**〕159号),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对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老有所养”基本情况调查,进一步摸清了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恒爱老年服务中心和上里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明确了实施步骤、方式方法、实施时间及服务范围进行有序推进。

二、根据《遵义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有序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我县依法登记社会组织35个,其中社会团体23个,民办非企业12个。在23个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13个,依法直接登记的5个,应参与改革脱钩试点的经济类行业协会有8个。**年完成了第一批试点改革任务7个,**年完成了第二批试点改革任务1个。全面完成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通过两批脱钩试点,全县8家行业协会与商会脱钩工作全部完成,达到了行业协会达到了人员、财务(资产)、职能、机构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的规定,确保了脱钩工作严格规范,脱得彻底。

三、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稳步推进“两线合一、减量提标”,逐步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口纳入民政低保保障范围。我局与县扶贫办定期进行数据比对。经过数据比对进一步强化精准脱贫,通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识更加到位,对发挥农村低保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认识更加充分;

各乡镇(街道)统筹推进户均保障人口、按户保比例,进而实现更高质量上的融合率,使两项制度衔接不折不扣地得到全面落实,也使低保整体保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农村低保对象更加精准上,减少甚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和漏保等现象。

四、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我县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已于**年达100%。全县71个村(居)按照“两推一选”方式选齐配强党组织和监督委员会,以“海选”方式选举产生了村(居)委会,规范组建了“五组六会二代表”村(居)管理组织和“五员二队”基层自治队伍。建立健全了“一章二约十制度六职责”10多项制度。在村(居)打造“975222”工程,取得了如下成效。村(居)务公开工作基本达到了公开的时间、形式、程序、内容和监督管理“五规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化解了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五、创新开展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工作,启动“社工+义工”模式。全县15个社区居委会均设立了便民综合服务窗口,规范管理,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的一站式管理和服务,解决居民办事难问题,为群众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为民办事透明公开。各社区注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社工队伍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日常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义工服务等服务。成立了**县志愿协会,各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备案登记了50余个社区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向社区居民开展信息、健康、科普三项服务。

六、全县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年10月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指导小组,**年10月24日召开了启动会和培训会,**年11月25日召开了调度会,对全县10个乡镇(街道)70个村(居)进行了指导。截止**年12月17日,全县56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共计70个村(居)民委员会依法选举产生了第十届领导班子成员356人。各村(居)于**年12月28日、29日选出210名监督委员会成员。**年9月,新成立的积善社区通过“海选”选举产生了居民委员会,“两推一选”选举产生了监督委员会。

七、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积极孵化培训社会工类社会组织,努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运”工作模式,加强“社工+义工”两工联运,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服务居民以及特殊群体的服务活动。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作用,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围绕扶老救孤、助残助学、精神卫生、社区矫正、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三留守”人员关爱、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加强社区治理结构改革、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调动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参与社区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农民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困难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对试点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开展社工知识与专业方法普及性培训;

对试点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开展社工知识与专业方法普及性培训。我县现有志愿者协会1个,志愿工作队18支,注册志愿者1.8万人、西部志愿者66人,对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共计7次。

八、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召开了专题会议,拟定了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方案,方案结合城乡社区协商试点工作。同时,每个乡镇(街道)按照2万元经费进行了预算拨付,完善了村务公开阵地,扩展公开形式,丰富公开内容。建设好村务公开栏。同时将村务公开扩展到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等形式。凡农村事务中的计生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级经济收入支出、村干报酬必须公开,财务公开为村务公开的重点,财务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进一步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各村进一步完善其职责制度员,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等进行监督,村务公开材料必须通过监督委员会签字方能进行公开,监督委员会每半年要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情况。规范了规范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三个基本程序”。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责任追究、民主评议村干部“四个制度”。

九、医养结合改革工作。我县坚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使老年人优待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建立项目储备库,对符合要求的养老机构进行补贴,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营运和管理制度,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多形式创办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打造一所100张床位的示范性养老机构,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层次服务需求;

制定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系服务制度》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对接制度》两项制度,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分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养老服务;

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就诊、检查、住院、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及全天候接诊服务,对试点内老年人需要就诊服务时,做到“零手续”诊疗和“先医后结”的便捷诊疗模式。

十、推进社会救助“精准”保障示范建设,重点指导子营街道社区精准保障示范,健全完善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信息核对平台机制,进一步强化对象认定精准;

协同相关部门,大力扶持低保对象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其生计发展问题。我局对子营街道积善社区开展了精准保障示范建设。积善社区共有1367户住户,5559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有1338户5466人,魁龙水库移民搬迁29户93人(其中低保户:350户1035人月发放低保金464433元),残疾人:404人,就学896人。(其中:幼儿园145人,小学535人,中学216人,高中及以上在校生427人),就业人数1916人,其中稳定就业人数1473人,灵活就业有443人。就近务工889,县外市内260人,市外766人。未就业的有1561人(主要是残疾无劳动力户和在校学生,其中残疾无劳动能力405人,16岁以上在校生427人)。共发放1941户7919人1187.85万元,其中**年发放了573户2549人382.35万元;

**年发放了971户3768人565.2万元。**年共发放397户1602人240.3万元。

【篇二】

根据崇办字〔**〕66号文件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崇改办字〔**〕1号《关于认真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考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对照县委明确的改革工作任务,扎实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十大行动”,抓好河湖长升级牌提升工程建设,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长制工作

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

一是召开县级总河长会议比以往更早。4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年县级总河长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市总河(湖)长会议精神,审议并通过了《**年**县河长制工作要点》、《**年**县河长制考核方案》、《**年县级河长巡河督导方案》。为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县委、县政府先后3次召开县、乡河长制工作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二是开展了多次巡河巡库督导工作。4月26日,县长陪同市级河长、市政府副市长**到**河巡河督导工作,并就巡河发现问题清单承诺了整改期限,与此同时,县委程书记到县国有中型水库巡察并在水利局召开了防汛会商工作会,县政府周县长结合防汛工作调度亲临**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督导工作,县委副书记**带水利局长开展了**、**巡河工作并对相关水库水质情况进行督导。三是开展了河长制公示牌核实和更换工作,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亲自带动下,各自核实境域内公示牌并及时进行更换,已从“挂名”实现“有实”上岗。

2、全力推进**河流域工程建设治理工作

①全力推进批复总投资为2821.71万元的沙堤圩堤涝区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工程形象进度达85%。

②桥南城市防洪、曹坊堤除险加固、航埠镇河道整治等3个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工建设。

③县城区重点项目光明北大道湿地公园工程预算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373.58万元,现已开工建设。

④抓好投资800万元的县城区“一河两岸”景观再提升工程尾工建设。

⑤**河**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厅,待批复。

⑥开展了全县14座小型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11月13日抚州市人民政府对14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综合评估已批复。

3、完善体制机制,开展了河湖划界工作。

今年上半年,在**年已完成**水、宜黄水**段、乐丰水库河湖划界基础上,聘请了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对列入县级管理的13条河流、4座水库、2条万亩圩堤开展河湖划界工作,于11月24日对**年划界成果进行验收且对**年河湖划界实施方案进行审查,现正将**年划界成果上报县政府,待县政府批复。

4、多措并举,开展了河道和水库水质整治工作。

①2月1日启动了**县河湖卫士“春雷**”河道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了非法采砂整治:一是规范采砂源头管理,清理规范采砂船舶、作业人员的相关证件;

二是严格了采砂中端管理,落实“联单”管理制度,确保河道采砂有序进行,稳定砂石市场。

②继续推进水库水质专项整治工作。为确保全县143座小(2)型以上水库水质在9月30日前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首先,一是县级财政年初安排了300万元水库水质专项经费,用于水库消杀;

二是县水质污染专项办公室不定期组织人员明查暗访,及时曝光,责任整改;

三是对水库水质进行取样检测,**年对水库水质仍未达标的,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水生物治理;

四是将河湖环境卫生采取ppp模式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和考核;

五是开展了全县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

5、密切配合上级工作,做好河长制其它相关工作。

①开展了**年**县“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和整改”。今年3月,县水利局牵头开展了岸线利用项目、采砂、小水电、入河排污口、围湖占湖等5个方面排查,列出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加快了长江经济带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今年4月已完成县政府下发关于**水、宝塘水河段河道采砂规划(**-2022年)的批复与县水利局许可给**赣抚公司年采砂量数量存在误差的问题,完成六家桥南岸入河排污口修正为排涝口的整改工作。

②不断完善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建设。县政府拨款5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方式,于今年4月完成了河长制信息平台设施建设,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跨河建筑等实行实时监控,保护河湖生态提升**河水质;

健全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平台、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水生态污染综合执法平台,最大程度发挥“河长制”信息公开,河长履职、沟通互动等作用。

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①孙坊、沙堤2条万亩圩堤加固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40%,计划2020年底完工。

②中小河流治理巴山圩堤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正加快尾工建设。

③中小河流治理桥南城市防洪工程、曹坊堤除险加固工程、航埠镇河道整治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形象进度30%。

④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已开标,外业测量已完成,正在编制内业设计,今年选择5个乡镇作为试点正式启动,配合实施农村振兴战略。

⑤坚持以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为载体,以水库标准化管理为目标,筹措600万元采取购买社会服务模式,聘请中介机构对全县141座小(2)型以上水库实行规范化管理;

对已完工验收的水利项目及时交付乡村管理,落实各级管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应有效益,现已完成57座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其余84座将在2020年12月底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⑥聘请省水科院编制完成了《**县生态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已审查,待省厅批复。

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已完成方案编制,已审查,待省厅批复。

⑧**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3个千吨万人农饮工程水源地整治和6个百吨千人项目整改,12月底全面完成整改。

⑨11月25日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及省级水利专项资金绩效考评获全省第二名。

三、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开展情况

①对**年至**年的农饮工程进行了摸底。截止**年底,全县已实施农饮项目258个,还在运行的有100个,对未运行工程,已制定整改方案,同时,开展了全县农村饮水贫困人口调查,已按乡镇分类建档。

②对**年实施的55个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审查、批复,目前已在陆续开工建设中。

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监管。目前已开展了5处千吨万人的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核实。并按照环保要求对3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整改,确保饮水安全。

④根据水利部及省厅、市局要求,我县正在着手制定《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办法细则》,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四、水土保持工作

今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8km2,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一稿制”,审批了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84.17万元,按要求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资料录入,派员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完成**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现场复核图斑158个,同时结合现场复核进行了执法检查。

【篇三】

根据市委深改委《**年改革工作安排》(茂改委发〔**〕1号)的要求及部署任务,现将我局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我局于**年6月17日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上解读了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并对及部署我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并制定了《**市自然资源局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分解表》,将工作任务具体细化,制定每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时限,每个月定期收集报送进度情况。

(一)制定《**市土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实施细则》政策文件。我局牵头拟定土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该文件已于**年10月28日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建立“土地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制度,在出让土地前,以多规合一为基础,全面明确建设项目相关管控要求、技术设计要点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连接设计、迁改要求并形成一张清单,在出让土地前一并交付用地单位,并作为项目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制度。引导企业拿地后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最终实现“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建设”的目标。

(二)推行区域评估。我局牵头拟定的政策文件《**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管理办法》已于**年11月13日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小组领导办公室印发。在我市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区域推行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节能、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洪水影响、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雷电灾害等事项的区域评估工作,具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

(三)实行联合测绘。我局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年11月12日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茂自然资发〔**〕363号),对于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和不动产测绘等测绘工作,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明确技术要求、测绘成果共享等,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将。我局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联合联合测绘将打破行业垄断,解决多部门重复测绘问题,形成高效高质量的联合测绘工作体系,鉴定联合测绘的服务定位,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四)划拨用地项目选址意见书与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合并办理。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用地许可阶段用地和规划“多审合一”改革,整合工程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合并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与选址意见书”,不再单独受理规划选址申请或用地预审申请。统筹建设用地审批供应管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将涉及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合并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再单独受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申请。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实行同步办理。涉及划拨土地项目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同时受理、同步办理。

针对立项用地规划阶段存在行政许可事项多、审批流程长、申报材料复杂等问题现象,通过合并或者同步办理部分用地和规划许可事项,极大缩短相关审批工作时间,助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快速立项、快速上马,如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三项行政许可由原来的串联审批整合为同步办理由原来串联审批60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为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节省大量时间。目前,我局拟定的政策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整合办理部分规划用地改革要求有关问题的通知》已征求完市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该工作拟在12月上旬完成)。

(五)“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在同一空间坐标上实现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和规划信息共享。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统筹提出项目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牵头组织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并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建设的内容、标准、规模等进行联合评审,加快稳定工程建设方案,简化项目审批或核准手续。

(六)优化化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流程。在设计方案审查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部门按需统一,由我局限时征求交通运输、公安交管、住房建设(人防)、消防、气象等部门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把部门间多个串联办理的审批事项整合为“并联”审批,收到并联审批业务的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系统填写审查意见或上传审查意见,我局在收到各并联审批部门反馈意见且各部门审批通过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事项。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流程,政府投资项目已通过工程建设方案联合评审的,将不再进行设计方案审查;

推行工业项目土地带方案出让制度,对于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同时,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我局牵头拟定的政策文件《**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流程实施方案》已征求完市相关单位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该工作拟在12月上旬完成)。

二、研究出台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的政策措施

(一)我局草拟的《关于进一步解决用地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旨在通过十一项举措,解决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

目前该文件已通过局务会议会审议,下一步将发各部门会签并报市政府审定、发布。

(二)我局草拟了《**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预审请制度》,通过出让预申请制度,贴近市场需求,在产业用地、工业用地出让方面会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该制度正按规范性文件的程序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三、垦造水田工作情况

(一)工作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自行垦造项目已有37个项目完成施工,建设规模8845.92亩,预计新增水田面积8353.21亩,超过我市7263.9135亩的总承诺任务数。其中:有32个项目通过了市级验收并核发了验收意见函,初定新增水田面积5750.22亩;

有27个项目完成了系统及耕地核定表报备到厅,核定新增水田面积4984.88亩。省建工集团实施的4个项目,均在高州市,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并已全部核发了验收意见函,核定新增水田面积6735.64亩,4个项目均已完成了系统及耕地核定表报备到厅,并已通过厅审查。

综上,全市已完成垦造水田项目总共41个,面积16000余亩,改善耕作面积及耕作条件15000余亩,新修多条田间道,灌溉农渠,泵站,通过项目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农田的耕作条件和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的亩产,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良田,改善了村容村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贫困村的群众通过耕种或者出租耕地,取得了收益,从“扶我脱贫”真正走向“自我脱贫”。项目直接受益群众2.5万余人。

(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统筹调制水田指标,健全指标交易机制,我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水田指标预购制度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196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水田指标管理使用的办法》及耕地指标省级平台交易有关制度,指导各地及单独选址用地单位跨地级市购买水田指标;

二是制定并落实《**市耕地指标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及《**市跨县级行政区域耕地储备指标公开竞价交易规则》,指导各地通过市级交易平台在本市内开展跨县级市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健全指标交易机制;

三是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有关指示,通过交易、借用等形式,按有关规定完成跨县级市统筹调制耕地指标(含水田指标)的区域调剂使用,使各项目用地得到保障。

四、拆旧复垦工作情况

截至**年12月5日,我市**年拆旧复垦工作已立项11167.4545亩,已财审6886.4141亩,已动工5157.0756亩,已验收1590.2725亩,交易面积405.8954亩。自开展拆旧复垦工作以来,我市累计立项面积为11819.9815亩,验收面积为2195.3046亩,交易面积为1010.9275亩,交易金额为62049.2258万元。

五、深化空间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我市正紧锣密鼓的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相关前期工作。目前,已经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已选定包括**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国土资源勘探测绘院5家单位组成的**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联盟;

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现状评估,评估成果正在征求意见;

已按**市建设工程改革办公室的要求提供基础数据给数字广东公司建设“多规合一”项目策划生成业务协同平台。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篇7

即将结束的2012年, 我国经济从持续下行到逐步筑底,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11月份的经济数据中,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 比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比10月份回升0.3个百分点;1~11月份,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7%;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7.7%, 基本确定将完成全年7.5%的增长目标。这些数据反映了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提高质量、转变增长方式所取得的成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质量已经成为共识。“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经验在于释放市场活力, 促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与自由化, 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价格调整供需平衡, 也向市场参与者传递市场信息, 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 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自由化是市场自我调整的前提。然而, 在我国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至今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尚未实现市场化, 这无益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激活经济增长新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当前还面临来自外部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债务危机、货币量化宽松;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保守主义;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冲突。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需要各种资源要素调整配置, 提高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 释放要素活力。这依赖于进一步深化和加快制度改革与市场建设, 根据经济运行形势, 及时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其一,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积极培育各类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其二, 促进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 减少政府管制和打破垄断, 使市场参与者有公平参与的机会。其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重点是在工资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的初次分配中, 增加工资性收入比重;在二次分配中, 提高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发展资本市场, 提高居民金融资产收益。其四, 深化国有部门体制改革, 重新设计国有资产战略布局, 主动退出竞争性领域;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加强经营者考核,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 减少短期行为。其五,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 使更广范围的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其六, 加快金融改革, 形成有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平滑债券收益率曲线, 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深化银行内部改革;追求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 为汇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改革内容在实施过程中, 会导致要素投入增长减慢, 部分产业及固定资产投资相应减速, 这既是由经济和行业周期决定的, 又符合国内生产要素调整配置结构的现状。从长远来看, 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等服务业的兴起与繁荣, 同时科技投入和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会逐渐提升各行业的品牌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为政府政策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领域、与人们基本需求相关且存在创新空间的传统行业, 带来为数不少的机会。

深化改革的价值 篇8

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再到“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各个层面、诸多领域、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设计。《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着眼于制度改革,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等六个大领域,分16个方面列60类需要建设的制度,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就是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决不仅仅是对现有制度的查缺补漏,而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昭示出中央改革的决心和远见。

中国35年的改革历程充分证明,制度变革是“活水源头”,更具有“杠杆效应”,只要有决心,有力度,有韧劲,它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将是巨大的。

从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看,尽管各种所有制经济都获得了法律地位,但使用生产要素不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公平、受到法律保护不同等的现象并不鲜见。尽管国家两推“36条”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但那些有形无形的壁垒,“看得见的手”的过多干预、胡乱干预,仍大量存在。

这次改革,把经济体制作为重点,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这样的改变本身就具有决定性的效用。而管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活力只会越来越大。

上一篇:2018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房产经纪人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