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通用9篇)
(一)实施“基础达标工程”,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
把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进一步规范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培养、写实、培训、发展等工作制度和程序,从“源头”上保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扩大来源,采取党员“一帮一”、“多帮一”等措
施和办法,解决好入党积极分子来源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构;改进培养措施,结合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探索在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解决好流动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连续、不及时问题;坚持制度规范,实行发展党员工作推荐制,继续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群团组织“推优”制、组织员谈话工作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在生产一线、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各类拔尖人才和“两新”组织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确保达到省定发展党员宏观指导和调控目标要求。
(二)实施“素质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
根据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党员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培训和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围绕提高党员的科学发展意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贯彻《2008—2012年全省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把学习《党章》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列入党课教育内容常抓不懈;围绕提高党员综合素质,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区域内市、县(市、区)、乡三级党员教育基地,搞好党员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将党员主体意识教育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范畴,加强对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探索建立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实施“管理强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工作。
以流动党员为重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覆盖和日常管理等措施,扩大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的有效性。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之间情况通报、工作互动和信息反馈,切实搞好“双向联系”工作,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制度;强化组织建设,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党员流动信息城乡互通共享;强化日常管理,坚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使用、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和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工作;强化民主评议,抓好中央关于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搞好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
(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1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现状
据调查统计,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11年, 全市农牧区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4%、中专文化占1.43%、高中生占12.3%、初中生占50.7%、小学生占24.8%, 文盲、半文盲占10.5%。在农牧民队伍中, 系统接受过农牧业职业教育的农牧区劳动力不足6%。农村牧区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 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也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劳动效率的提高, 影响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正处在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折时期, 存在着结构难调、收入难增、技术难到户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牧业科技入户率低、农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其中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巴彦淖尔市农牧民占全市人口的近2/3,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键在农村牧区, 难点在农牧民。农牧民是农牧业生产的主体, 也是农牧业科技转化的重要载体, 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 大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对于提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 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巴彦淖尔市在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提高广大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实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从2004年开始至今累计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24000人, 转移就业23207人;
二是承担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项目。从2006年开始累计培训新型农牧民6840人;
三是开展农牧民绿色证书工程。从1997年开始累计培训农牧民118251人;
四是在农牧区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2003-2005年, 全市共培训农牧区初中学生15000人, 有14076人取得证书, 占培训总数的93%;
五是开展跨世纪青年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 全市3个旗县区两年累计培训青年农牧民1.35万人;
六是开展农村牧区远程教育。自从巴彦淖尔市农广校创建以来, 通过远程教育手段累计为农村牧区培养中专学历生6208人。其中1998年与组织部联合办学, 开展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 完成883个行政村、1568名村干部的中专学历教育;
七是农广校建校至今, 累计开展各类农牧业新技术培训班2万多期, 累计培训农牧民500万人次。
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
一是对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二是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激励、监督等机制不健全, 没有法律保障;
三是用于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四是有限的农牧民科技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五是由于条件限制, 农牧业新技术、培训资源和信息等的传播具有局限性。
3 当前制约巴彦淖尔市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的主要因素
3.1 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幅员辽阔, 地域差别大, 农牧民以多业兼营为主, 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 难以集中。市情决定了培训农牧民不能齐头并进, 必须分清主次, 解决主要矛盾, 注意点面结合, 示范引导。
3.2 农牧民教育培训设施发展滞后, 条件手段落后
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必须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当前, 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牧民纳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总体规划,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牧民。
3.3 城乡差别大
农牧业经济效益低, 农牧民收入不高, 农村牧区生活艰苦, 农牧民想方设法跳出农门, 离开农村牧区, 难以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较高文化素质的农牧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留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民素质呈逆向发展态势。
3.4 体制尚不健全
农牧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 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引导、各级各部门及各界人士通力合作, 但目前的体制很不适应。至今为止, 农牧民教育培训权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4 做好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4.1 充分发挥农牧业部门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农村科技示范户和乡土能力的人才培养, 努力提高农牧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力, 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目前全市7个旗县区有6个推广中心、1个推广站。全市在职的国有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共有554人, 其中国家级推广研究员7人、高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273人、初级职称145人, 这是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事业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 积极开展农牧业新技术推广, 并大规模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市农广校是面向“三农三牧”最大的一所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目前已形成1所市校, 前旗、五原、临河、杭后、中旗、磴口6所旗县区分校, 乌拉特后旗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22个乡镇教学班的三级办学规模, 有专职教师120人, 兼职教师300多人。要充分整合、优化农广校教育资源, 完善农广校教育系统的办学条件, 提高农广校教育系统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农广校作为农牧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素质。
三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对农牧民工培训的积极性, 实现订单培训。企业是农牧民培训的直接受惠者, 理应成为农牧民培训的主体。但当前有一些企业对培训农牧民工态度消极, 认为“耽误事”, 片面要求所招聘农牧民工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甚至对政府下拨资金扶助培训也无动于衷。要引导企业提高对农牧民培训工作认识, 提倡企业用免费培训来招徕农牧民工, 倡导企业和劳务输出地政府合作, 提前介入农牧民工培训, 为自己储备劳动力资源。企业对培训农牧民工的需求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订单培训”作为一项和企业结合的培训方式应在各地广泛推行。采取定点、订单、定向培训方式来加大农牧民工培训力度, 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这类培训班开班之前政府要派专人到用工单位实地考察, 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 政府在联合有用工意向的企业对农牧民进行培训的同时, 应出台约束性措施督促企业对农牧民工进行培训, 建立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4.2 建立健全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 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 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 加大投入力度, 为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牧民自身积极性, 建立起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农牧民教育培训立法, 为农牧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4.3 提高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
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牧民的需要, 采取农牧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牧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牧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牧民是否满意来作为衡量农牧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 摸清基本情况, 准确把握农牧民需求, 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 要进村办班, 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方便农牧民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 确保取得实效, 努力做到真正让农牧民满意。
4.4 加强农牧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农牧业部门是农牧民科技培训的主力军。但目前总体来说, 体系比较脆弱, 基础条件差, 严重制约了体系功能的发挥。今后要下大力气抓体系建设, 从各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 健全机构, 明确职能, 改善条件。加强分类指导, 对组织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学校建议地方进行整改, 鼓励战斗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学校多承担各种农牧民教育培训项目。农牧业部门要在新型农牧民培训中主动发挥作用, 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努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农牧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
4.5 创新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
在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政策宣传基础上, 不断拓宽工作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下沉工作中心, 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让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 贴近和方便农牧民, 可以为农牧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优质的媒体资源和教育培训服务, 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 让农牧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当前, 特别要创新对在家务农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使其能成为新型农牧民, 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辐射千万户”, 对骨干农牧民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 重点培养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骨干农牧民。要重视农牧民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将其列为重要培训内容。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培训内容以及地域分布等不同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办法, 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这条主线, 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 面向农村牧区基层干部、青壮年农牧民、农村牧区妇女等不同培训对象, 依托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业合作社、农牧业专业协会,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分类新型产业农牧民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因人而宜地开班, 提高办班灵活性, 进一步加强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6 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
随着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战线“审计学会”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矛盾,更有许多新机遇和新希望。但如何作好审计学会工作,一直是审计学会这个社团组织的一个新的课题,有必要进行研究和探讨。按照“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有活动才能有活力”工作原则。结合本地区学会工作实际,首先应把学会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战线来定位: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依法治会,规范管理,全面加强和改善学会工作,促进学会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建立学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设想,坚持以学术研究和交流提升品位、光大形象;以服务凝聚人才、扩大影响;以活动办活学会、发展学会。努力把学会办成政府审计的延伸,会员之间、企业审计之间的桥梁,审计科研与成果推广的主要阵地,审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使审计学会真正成为自我管理与协调的重要机构。
一、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
审计学会虽是社会性团体组织,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审计作用的日益增强,审计学会作为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应在“创新”和“服务”上积极寻求学会工作的新出路,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作用:第一是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审计学会联系全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广大审计工作者,拥有一支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队伍,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审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等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之成为我区审计改革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审计学会是政府审计系统联系各级审计部门和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要渠道之一,会员大多为从事审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通过各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会员之间的了解和协作,还有利于及时沟通信息,相互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会,加强政府审计与部门审计、企业审计的联系以及审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审计力量。进而推动全区审计工作的进步。第三是发挥审计科研的先导作用。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审计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审计环境,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新任务,面对着更多需要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审计学会具有专业人才多、学术气氛浓厚的优势,只有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才能推出一批新成果,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促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第四是发挥审计学会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作用。审计学会联系着各行各业,是宣传审计工作、扩大审计影响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窗口。依靠审计学会普及审计知识,宣传审计法规,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让全社会更多地认识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
二、积极开展审计学会活动,不断增强工作活力
审计学会应确立“开展学会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活力,发挥学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作思路”实现“自养、自立、自强”的工作目标。一是要组织会员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组织会员赴审计现场。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审计方法,调研分析、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交流。组织会员到有代表性的审计现场学习,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发现问题。既了解第一线的审计环境,又了解一线的审计程序进展情况。二是组织会员单位到外地学习考察。要经常组织会员单位或参加市审计学会组织的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请有关专家为审计学会会员讲座,提高审计研究水平。作为审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审计与审计准则的知识,还有必要了解审计的发展方向,研究探讨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关注社会保障审计、符合国情的环境审计、国家金融审计、内部审计和计算机联网审计等研究课题。四是开展审计法制宣传教育。学会在宣传审计法方面应采取三种形式:第一是动员团体会员单位积极参加审计法规学习;第二是在学会的季度例会上宣传学习审计法律法规知识;第三是在审计培训、审计咨询的过程把宣传审计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协助政府审计部门宣传审计法。五是建立审计学会工作现代化、网络化。加强会员服务离不开服务载体建设,目前的服务载体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做好网上服务载体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服务会员;要逐步建立面向广大会员和单位的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咨询的机构,使这些服务工作长期化、固定化,形成制度。
三、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作为审计学会工作的主线狠抓落实
审计学会应是具有审计研究、交流职能的学术性团体,只有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的大局,围绕经济和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面向实际工作部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焕发其生命力。
一是紧紧围绕审计改革与发展开展审计科研。审计学会要注重发挥科技人才众多,联系广泛的优势,注意引进先进的、通用的调查方法和IT技术,改进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以审计在实践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联系各方力量,立项开展学术研究,充分发挥审计科研立项在审计科研中的指导作用,保证审计改革得以积极稳妥地进行。要求全体会员密切关注全局性工作布置及审计调查、审计普查,及时研究、分析和总结,使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事关审计改革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研究,如管理体制、法制建设、审计方法、人才培养、审计技术等,探索审计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审计改革迈上新台阶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审计实践研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领导决策和企业经营越来越依赖审计信息,特别是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的审计分析。因此要求审计学会注意组织力量,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学会在学术研究方面每年都应坚持做到:1、制发审计科研论文的参考提纲。提纲的确定非常重要,重点是把上级审计学会下发的和本局制定的参考题目与当前企事业单位及区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充分体现审计分析内容的及时性和前瞻性。2、征集文章,组织审计学术评定小组或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出各个等次,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3、进行学术交流,学会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请获奖作者在会上交流分析和论文。4、每年开展审计征文活动并编印《优秀审计分析论文集》,把年内优秀的分析和论文编印成册,在会员间互相交流学习。
四、大力加强审计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审计科研成果是广大审计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审计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因此审计学会在重视调研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调研成果才能达到学术交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学会必须注意将调研工作全过程从选题、立项延伸到推广应用,将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并要求学会各会员单位深刻认识调研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需要,确定推广应用项目。使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审计学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调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制度,如年度工作计划。重点论文、课题写作及评审办法、发布应用成果指南,定期推介一些成熟的调研成果等。
第三、积极引进、吸收外地审计调研成果。将外地调研成果为己所用,是一条尽快提升审计科技水平的捷径。学会应解放思想,放开眼光,时刻关注国内外审计改革动态和审计科研的最新成果。及时收集、整理,并在本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利用研讨会、讲座、培训等形式,向全体会员介绍一些市外、国外的先进审计方法和IT技术,促进本地区审计改革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县政法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2007-12-07 09:55:4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政法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县政法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2)县政法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3)
一、××年政法工作总结
××年,全县政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在上级政法委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平安创建为载体,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坚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放在首位,始终保持严打整治斗争强劲态势,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强政
法队伍整体素质,确保了全县大局稳定和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较好地完成了《××县——××年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创建“平安××”责任书》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一)强化责任落实,保持了社会政治的持续稳定。××年,我们始终强化政权意识,层层落实维稳责任,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坚持未雨绸缪,防范在先,确保了全县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一是进一步加强处理和防范邪教工作力度,完善帮教工作机制,推进了同各类邪教组织斗争的进程,有力地控制了各类邪教的非法活动。相继抓获传播“实际神”邪教人员名,邮寄“×××”传单的犯罪嫌疑人名。在加大侦控和专案力度的同时,及时成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办公室,于年初和年未两次组织开展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反邪教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
拒邪、人人反邪”的良好局面。二是政法各部门以《信访条件》的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涉法涉诉接访制度。县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信访问题的解决力度,接访率达,办结率达,上访群众对政法部门的做法表示欢迎。三是加大越级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力度,出台了《关于越级集体访和群体性(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事件处置预案》,积极探索建立越级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机制,数次成功地将企业军转干部的越级集体访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四是加大调解工作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了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健全完善预警、排查、报送、包案、督办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从预测预防到调处化解,认真把握好各环节,切实做到预防在先,调处及时,控制有力,化解有方。一年
来,全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以上,赢得了维护稳定的主动权。特别是在一区五园的征地拆迁工作中,涉及面广、动迁住户多、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矛盾突出,为了保证工程建设不受影响,县政法部门科学决策,广泛动员,全员上阵,靠前指挥,昼夜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深入开展“平安枞阳”创建活动。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平安××”以后,我们坚持早部署、早安排,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平安××”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创建“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并于月日召开了平安创建动员大会,会上,县创安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鉴订了《—年创建“平安××”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建立建设“平安枞阳”责任制,根据创建目标
任务,把各项工作内容细化,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制定了《××县平安创建活动检查考核办法》,对平安创建工作实行考核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都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办公室,做到了人员、场所、设施、经费四落实。县财政将创建经费列入预算,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因地制宜地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大道”“平安工程”“平安市场”等基层创安活动。二是加大对创建“平安××”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县乡两级都制定了宣传方案,成立了专门班子,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渠道,广造舆论声势,组织集中宣传活动,县创安办编发了多期《创安简报》,有数期被市创安办采用。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向省、市报纸刊物投稿,并多篇被刊发。为把“平安××”创建工作推向深入,从月中旬
至月下旬,县创建领导小组组织了县电视台、县报社等新闻单位深入县直单位和部分乡镇,对创建工作集中宣传活动,对创建中的好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对创建中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参与作用,对社会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此系列报道在媒体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营造出了浓厚的创建“平安枞阳”舆论。三是切实加强创安组织建设。利用撤乡并镇和村级区划调整的大好时机,各地都按要求加强综治办建设
队伍学科结构调整,抓好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结合实际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创新教育系统人才工作机制,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构建和谐修文教育提供坚定的人才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事科负责实施日常工作,各科室协同配合、分工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
2、完善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考、录用调配、骨干教师培养、教师继续教育等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薄弱学校教师挂职进修、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奖励等制度。
二、加强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抓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完善教师素质提升管理认定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广大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4、认真实施“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抓好各类师资培养工作。注重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5、实施学科带头人锻造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的示范辐射作用,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同时根据拔尖人才的专业特长组成讲师团,有计划地开设各类讲座,定期到相关学校上示范课和进行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科研和课程改革中的领头雁作用。
6、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抓好各类教师培训,把名师培养、班主任培训和全体教师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机制,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公开课评比等“实战型”培训,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同时,针对农村教师特点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着力加强对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师徒结对制,对农村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使每所学校都有一批骨干教师。
7、进一步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本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相结合、理论研修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基础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等方面的干部培训工作,并不断向学校班主任培训延伸,努力培养一支懂管理、会管理、能管理的学校干部队伍。以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来推动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从而有效促进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引进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8、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按《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依法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确保职业准入制度的严肃性。
9、不断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考制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考一批紧缺学科教师,适时适量补充引进新师资,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10、继续推进“名师工程”,不断完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加速培养优秀教师群体。认真落实“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育得成”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大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力度,加快教育系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拔尖人才培养。
11、制定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拓宽引进人才渠道,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工作。
四、强化改革,合理使用现有人才
12、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学校设岗工作的指导,搞好依岗定员,强化岗位管理,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和教师评聘分开制度,推进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3、统筹教师资源,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对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在生活上、工作上、政治上关心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生活待遇。
14、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按照省、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的有
关要求,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并举的人才流动措施,鼓励优秀人才到边远地区“支教”,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和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五、创造条件,营造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政策环境
15、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为市、县级专业技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本系统优秀人才创造良
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16、认真落实“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7、以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引导教师务实工作,大胆创新,奋发有为。大力营造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在优劳优绩中得到实惠,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施展才华,为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8、做好本系统领导联系人才工作,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优秀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充分征询他们对我县教育发展的建议和良策。
19、重视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有责任感的干部队伍,充实人才工作队伍力量。加强对从事人才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县经济贸易局全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年,我县经贸工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县的工业商贸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份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112家,新增1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93.95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3.36%,比增**.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45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91.51%,比增15.3%。实现出口创汇10483万美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7.36%,比增16.4%。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229万美元,完成计划任务的84.58%,比增5.1%。工业上缴税收11993.52万元,同比增收4565.61万元,比增61.47%。工业用电量19462.28万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38.91,增长21.73%。我县62个“工业千百”工程项目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1个,62个项目1-10月份完成投资38.18亿元,完成计划的84.84%,超时序进度,2个百分点。已投产项目2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5.3亿元。预计11月份完成产值9.3亿元左右,12月份预计完成产值9.5亿元左右,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12.7亿元。
预计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8亿元,增长12%。
民企对接情况:2018-20**年签约项目37个,投产16个、开工在建17个,未开工4个。累计完成投资35.66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87.7%,全年预计完成40亿元。工业竞赛项目:1至10月份,**生物科技项目已完成投资2.55亿,占年初计划的254.74%,已投产,年底可上规模;海西钢结构(二期)已完成投资3.40亿,完成年初计划的226.81%,全年预计可完成投资4亿元。
预计20**年万元GDP能耗0.450,完成目标。花博会民企对接已落实2个签约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今年来,我局继续做好服务企业这篇文章,切实履行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在产企业的监测和服务工作,配合县委、县政府认真做好后招商配套服务,促使今年我县工业继续健康持续发展。一是认真通过牵头落实“民企对接”和开展“工业项目竞赛”活动,加强对在产和在建企业生产情况的跟踪服务,通过开展下企业调研,分析工业运行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开展送政策下企业活动,指导企业用好用活上级的优惠政策。还邀请了市经贸委相关科室领导到我县开展专题政策解读讲座。二是帮助其向上争取补助资金,积极推荐企业上报争取项目补助资金,据统计,今年共争取各类补助资金1155多万元。
(二)以维护市场稳定为目的,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一是组织企业参加节会,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市20**年迎新春购物文化节”、“****名优产品(昆明)展示洽谈会”、“ **名牌产品(**)展示洽谈会”、“****食品推介会”,共有37家企业参加。通过节会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促进销售、提高知名度提供了平台;帮助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向上争取项目改造补助资金。共申报**县**养猪有限公司、**县**畜牧有限公司、**县**畜牧有限公司、****养殖有限公司4家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生猪);帮助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向上争取受灾(暴雨)补助资金。共申报**县**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家省级副食品调控基地(蔬菜);推荐**县**果蔬开发有限公司、**县**养猪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示范基地,今年至目前已到位基地改造资金和受灾补贴92万元,市场建设补助104万元。二是成功承办了“**特色小吃节暨海峡两岸杨桃美食展示会”,组织20家经营单位参展了烧窑鸡、**水面、肉煎、酱泥蚶共15个种类**特色小吃,为民众认识了解**特色小吃提供了一个平台,为**特色小吃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了一次机会。得到**群众和外宾的一致好评。三是加大对私宰点的打击力度。制定了《私屠滥宰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在全面掌握生猪私屠滥宰情况下,采取联合执法,实施精确打击。联合公安、农业开展了集中行动,捣毁了三个生猪私宰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案件已交由公安机关立案审查。有效地震慑了私宰滥宰违法活动,取缔了集中屠宰区内的私宰窝点,大大提高了集中屠宰率。同时加强集中屠宰场内部管理,局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集中屠宰场设施整修等,扶持集中屠宰场运作,加强集中屠宰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确保出屠宰场的猪肉都经检验检疫。
(三)以保一方为己任,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处理好国企改革遗留问题。我局所属的国有企业在过去十几年基本已各种形式得以改制,职工基本得以妥善安置。随着形势的发展,暴露一些遗留问题,职工频频上访,直接影响了社会安定稳定。如县印刷厂以前采取职工带资自谋、企业交社保金的形式安置职工,后来由于社保金缴纳金额提高,又由于企业所在位置偏僻,厂房出租租金较低,导致无力缴交社保金,职工强烈要求安置;糖厂职工也频频反映要求解决医保问题等,面对上述情况,局领导班子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针对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主动与职工正面对话,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职工的合理诉求反映给政府,以求稳妥有序地落实这些遗留问题的解决,目前糖厂职工反映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印刷厂的问题也已摆上日程。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根据县政府、县安委会的工作部署,按照分管领导的要求,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开展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落实“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以及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等工作要求,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四)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主线,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年活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牵头组织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切实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春节前夕组织到列屿人家村开展宣传活动,食品安全宣传月期间在广电局门口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2300多份,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二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协调,履行综合监管职能,组织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肉及肉制品“雷霆清剿”专项整治行动、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生猪私宰点专项整治行动等,各个专项整治行动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县、乡、村食品安全监管三级联动。全县10个乡镇(开发区)均调整充实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按照“六有”的标准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站,确定了10名镇级食品安全监管员,按照“村推、乡聘、县评定”的选聘程序,在全县187个行政村(行政村158个、社区19个、作业区10个)中选聘并培训了187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使食品安全监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开发区)、行政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
三、20**年工作要点
(一)强化服务,力争全县发展大局稳定。
进一步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力争全县发展大局稳定。
(二)增加投入,积极谋划工业经济升级的举措。要重点引导引进一批真正具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以优化现有的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做好政策研究,引导企业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三)科学安排,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大技改力度,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四)加强整顿,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进一步严厉打击生猪屠宰违法行为,确保消费者食肉安全。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税收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调控和监督经济运行以及维护国家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征收税款的主要实施主体———税务机关,其发展和建设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意义在于:其一,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是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我国税收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大力贯彻落实“人才兴税”的发展战略,并要求全系统牢固树立“税收发展、教育先行”的理念。其二,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是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税务机关的建设活动。众所周知,组织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的进步,人的进步离不开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不仅能帮助干部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能帮助其开拓视野,梳理归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更是建设学习型税务机关,增强建设实效性的关键。只有加强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营造建设学习型组织,搭建共同学习的智能平台。其三,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税务干部履职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才能真正建成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个人作风优良、工作勤政廉洁、业务知识精湛、团结和谐向上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为我国深化税制改革、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 当前我国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2.1 税务干部队伍老化加速,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征管改革的需要
目前,税务系统内普遍存在年轻骨干较少的问题,由于新招录公务员不足,税务系统专业性、综合性要求高,培养年轻业务骨干周期长,再加上原有干部队伍老化,迫切需要一批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担当、有远见的年轻税务干部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然而,不少干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不能快速适应和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明显不足。
2.2 培训内容缺乏统筹安排,各地区专项培训效果与工作需求有差距
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培训课程不能很好地和实际工作需求相切合。特别是市以下单独办班的税务机关,因不能选派知识层级、能力、阅历等相同的干部参训,培训学员们在培训后对知识点、难易程度、授课形式和掌握程度的差异很大。
2.3 培训师资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理论性教学与税务实践充分结合
目前,很多税务施教机构的教师出现了数量和能力的滑坡,理论知识欠缺、研究方向单一、授课方式不灵活,没有认真研究适应税务干部现实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自我知识体系为中心“坐而论道”,课程内容缺乏调研,忽略税务干部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及岗位需求差异性。
2.4 培训方式方法传统单一,培训计划制定还不够科学规范精细有序
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充分根据成人教育特点和税务干部实际情况设定授课的方式方法,仍主要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互动式等更加生动直观的培训方法应用较少。授课时长和课程设计不规范精细,不能确保培训任务有效完成。网上税校平台的学习新模式启动较慢,还未能较好地适应税务干部日常、在岗、在线学习需求。
2.5 培训奖惩和评估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目前,各地并未真正落实将培训成绩和学校鉴定结果作为培训学员今后任职、定级、晋升的依据,培训效果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激励约束作用,降低了部分干部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很多培训施教机构在培训过后也没有主动组织专业人员对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估检验,不能将评估形成一个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倒逼机制。
3 做好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3.1 创新干部培训理念,为干部教育培训保驾护航
树立干部教育培训“五种观念”:一是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即树立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观念,努力培养眼界高、思路新、胸襟宽的学习型、复合型税务精英人才。二是终身教育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时时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观念。三是素质能力是核心观念。注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师资队伍是关键观念。把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敬业精干的干部培训师资队伍。五是机构精简高效观念。增强培训工作人员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倡为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奉献、讲究实效的精神。
3.2 统筹安排培训计划,系统推进培训项目抓落实
为避免因市以下(不含市)税务机关办班所面临的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差异过大的问题,由省(市)级税务机关按照推进税务工作的统一部署,整合培训人员,科学谋划培训内容,通过划分不同培训内容的类别和培训人员的层级来设置培训项目,提高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
3.3 规范培训教学内容,贯彻执行总局课程指导大纲
为推进税务系统培训方案策划及课程设计的规范性,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下发了《培训方案策划基本规范》及《税务稽查培训指导大纲》等8个课程的培训指导大纲,对税务教育培训部门尤其是税务干部院校提高培训的科学化、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给出了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培训方案策划基本规范》及课程培训指导大纲,能真正做到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分类分级、改革创新和提高培训实效。《培训方案策划基本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培训要素的关键点及关联关系,对策划流程进行路径指引,对职责分工提出明确要求。课程培训指导大纲以专业课程为单位,重点针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进行规范。按照培训对象的初、中、高三个不同层级,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细化,明确重点和难点,并以“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细化培训内容。
3.4 优化干训师资队伍,打造一流干训团队
税务施教机构除了要充分发挥本校师资的教学积极性与教学能力以外,还要努力创建一批囊括高校名师、税务系统能手和行业实务专家的强大校外师资队伍。外聘师资的深厚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独特人生阅历、博学专业知识能极大提升学院办学层次和办学品牌,为税务教育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鼓励校内师资建设上,将教师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与教学课时量和教学质量挂钩,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共同深入税务一线调查研究,共同研发教学课题,搭建专兼职教师的交流平台,共享师资资源。
打造一流干训团队,重点强化三大团队建设:一是教学管理团队。实行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跟班制度,对每个培训项目安排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教学管理事项,全流程、全环节参与项目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制订培训项目、教学评估总结,还包括及时收集每堂课的学员反馈与评价、加强与授课老师和学员的沟通交流,快速获取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学员管理团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学员个人动态培训档案,完善干部培训质量考核评估机制,为税务系统考评税务干部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参考资料。以培训学员为单位,统计其培训的班次、课程结业情况、奖惩情况和其他综合表现,为参训学员今后的任职、定级、晋升提供依据。三是后勤管理团队。积极探索先进的后勤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后勤保障工作。通过树立“保障有力、服务一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细致周到、学员满意”的后勤保障宗旨,打造了一个工作规范、服务高效的后勤服务团队。后勤保障服务要注重细节和人文关怀,增强服务的宗旨意识;规范服务工作言行举止;规范服务工作流程;美化服务环境,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服务细致周到,实现零投诉;注重培训各方的整体评价,提高满意程度。
摘要:加大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是国家税务总局为共建和谐税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改进和完善当前不适应新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一些培训现状,不断创新与改革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创新干部培训理念、统筹安排培训计划、规范培训教学内容、优化干训师资队伍是积极发展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晓山.话说干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冯俊.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哲.干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4]易定红,等.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传统职能遭遇分化或削弱的挑战。本文以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为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并分析了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27-03
引言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现在学生和普通人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已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手持电脑、智能手机和无数电子产品的普及,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走进信息时代。从调查资料来看,全国很多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全民化,从过去高校很热门的部门,到现在开始逐渐走入低谷,甚至有的高校已撤销了原有的部门,这就再次给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痛苦而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明天在哪里?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立的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三个原有职能部门演变而来。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计算机的应用还未普及,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云南省,对教学的推动作用也不是很大,高校中的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现代化的象征性机构,仅仅是现代教育的点缀,充其量也只是“教学辅助”。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应用与教学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各高校展开实践,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也适时地合并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滞后性,加上云南大学处于西部地区,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书本、黑板”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师仍偏爱于他们长期用惯了的粉笔和黑板。加上很多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在萌芽状态,计算机、投影、幻灯等一些现代教学媒体仍摆脱不了“装饰品”的地位,仍然不能成为教学与教改中的“必需品”。所以,当时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想在高校的教改中发挥作用确实是勉为其难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现状
(1)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加速我校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从2000年开始,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开始加速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常规的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学校制定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西部一流,辐射东南亚”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以呈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云南大学开始大规模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力求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省内一流的水平。在2002年校本部文渊楼建成了26间多媒体综合教室、8间语言实验室,为了更好地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建设了连通两校区所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办公区域的高速局域网络,目前连同呈贡新校区共建成230多间多媒体综合教室,其中本部校区36间、精品课程3间、多功能语音教室10间,建成6个公共教学机房共计1356台计算机,完善了代表云南高校最先进的网络远程控制系统。
(2)中心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云南大学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应用,及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云南大学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为此,学校成立了主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开展了校本、院本及师本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全天候一站式面向应用的师本培训,紧密结合教师个体需求,按需培训,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现场化、实效化,立竿见影,培训融入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培训向广大教师推广了云计算的网络在线协作工具Web-Office、思维导图软件、Google个人知识管理、Web2.0新媒体工具、红蜘蛛网络教室、音频处理软件、PPT课件制作、科研文献管理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建立现代教学思想,努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从2003年开始,云南大学全面开展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主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新型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通过云南大学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历经三代系统的改进和更新,已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大学外语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教学体系最完善、应用面最广泛、与本科教学联系最紧密、资源建设最完备、网络教学实效最显著的学科教学平台。以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要求进行了自主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大学外语教学从入学分级测试开始,贯穿学生本科学习各个阶段的自主网络化学习全过程,建立了教学、管理、考试、资源库、教师培训五大网络教学功能模块,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教师监督、网络授课、教务管理、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教师培训等都能通过网络平台高效率完成。同时提高了全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4)随着学校现代教学环境硬件设施的初具规模,加速了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进程。但中心人员的现状则让人担忧,就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6名工作人员而言,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岗位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没有大的改变,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管理和运维水平处于低层次,只能满足保运行的基本工作,还不能真正支撑起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就云南高校而言,基本上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都已撤销及合并,原有工作人员中一部分搞科研的人员分流给信息学院,一部分管理教学设施设备人员分配给后勤和教务处,甚至有的高校把教学设备设施外包给社会,形成社会化服务。然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支持发展教学,且重在发展教学。它的任务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同时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一份关于上海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的调查报告则显示,凡是注重发展教学与科研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反之则严重滞后。[1]这就给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提醒,要注重发展的方向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更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观念。endprint
三、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挑战
(1)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的深入应用,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面是伴随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一批既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具有过硬技术应用水平的高素质教师承担教育技术的推广工作,而中心现有教师职工大部分的业务素质还停留在基础保障运行任务上,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在云南大学教学中的瓶颈,没有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业务领域的工作推到前台,让学校师生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室普及,中心若只能承担硬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必然导致其部门逐渐走向一条越来越窄的道路,涉及面窄,每天只是局限于保障设备完好、确保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上好课,长此以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面临裁员和合并的危机。
(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先头部队,虽是一支“老兵新队伍”,但其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教改的进程。面向学生的学习,开创教学新模式,构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责无旁贷的职责。同时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教学模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对于职能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众多的传统职能中有相当一部分职能与其他职能机构出现重叠。[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改变。当计算机、网络和数码技术不断应用于许多现代教育的传统职能领域中时,新技术实现方法替代了原有的专业技术和器材的使用,原本专业的领域逐步被计算机和数码产品的使用技术替代,于是出现了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胜任部分原来只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
四、面对挑战应该做出的积极变化和应对
(1)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做好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硬件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教室设备和系统全天候对教学支撑功能的实现。
(2)积极扩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目前的业务范围,积极培训教师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发挥部门在高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①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房的建设与管理、云大教育调频广播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和学校有关部门联合开办调频广播电台节目(如同团委、宣传处联合办好校园新闻、英语讲座、娱乐等节目的制作和开发)。②精品课程的延续,加大对名师、名教的课程录制,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特别是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要常态化,如教育技术理论的普及、先进教学模式的倡导等。
(3)积极和学校教务处和各学院、各专业教师联合研究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逐渐淘汰不能适应发展的工作人员,加大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形成渐进式换血,添加新鲜血液。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必须要有紧迫感,认清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必须慎重选定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和业务拓展方向,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和思想,不断超越自己,奋发图强,为云南大学提出创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挺进全国50强的目标做好一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柯和平,郭向勇.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和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27-32.
[2]陈文,李庆华,施芝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13(6):47-5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县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创新方法,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1-11月接待国内游客246.34万人次,同比增长25.68%,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25.69%。
(一)谋划项目,积极推进旅游基础配套工程建设。旅游项目是提升旅游产业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谋划推进了一批旅游项目,成效显著。一是南湖旅游综合体项目顺利推进。经过三年多的精心谋划、选商招商,今年3月,南湖旅游综合体项目在县城南湖落地。该项目是我县近年来旅游业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概算3.5亿元,主要包括五星级山体酒店、南湖水上游项目、旅游集散中心、精品商场和风情街等五部分,将融入旅游资源展示、咨询、培训、会务、演艺、车辆服务等功能,其“山水客厅、城市会所”的形象定位和设计理念,与周围的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南湖水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对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旅游接待功能,构筑旅游发展大平台,融合大景区、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把开化打造成为浙江旅游西进的“桥头堡”;对推进开化“小县大城”和“生态旅游名城”建设,构筑靓丽的开化“南大门”将发挥重要作用。项目业主积极有为,努力克服了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和困难,我局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的有关协调和服务工作。目前,该项目的山体搬迁工程基本结束,进入基建准备阶段,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二是旅游品市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县致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旅游品市场年内将完工,其中的浙西博物馆,是浙江西部唯一的一家综合性民间博物馆,已于2011年4月28日开馆。旅游商品市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进入装修招商阶段。三是开化国际大酒店加快建设。投资达3个亿的开化国际大酒店,总建筑面积5000平米,集食宿、会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四星级多功能旅游饭店主体工程全面施工,累计投资1.4亿元。四是钱江源4A景区创建启动。结合省里的特扶政策,今年以来,我县谋划启动钱江源景区4A创建基础配套工程——游客换乘中心项目(包括景区门楼、停车场、旅游星级厕所、休息中心、购物商场等)、西里线通景公路项目等。其中旅游厕所已完成项目选址、地形测绘、方案设计等工作,进入项目报批阶段。五是谋划推进了城华三十里黄金水岸旅游区等一批项目。按照“全县大景区”理念谋划推进了华埠至开化沿线景观营造的三十里黄金水岸旅游区项目。目前,城华三十里黄金水岸旅游区项目概念性规划、16公里自行车漫游基地规划、下茨400亩沙滩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初步完成,挂榜山1公里样板路工程已完成审批,准备项目招投标等工作。同时,立足于县城创建5A级景区,谋划了县城西渠改造,八面山旅游开发,浙皖赣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
(二)创建景区,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我局按照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全县大景区的目标,以县城为核心,构筑“一心两翼四区多点”的大景区体系。一是深化根博园景区创建。在根博园于今年1月获得国家4A级景区命名基础上,谋划推进了三期工程,包括醉根宝塔、根雕历史人物博物馆及醉根文化休闲度假村(旅游四星级酒店)建设,该项目已列为市、县重点工程,以打造未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目标,谋划将其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启动钱江源4A级景区创建。今年,我局按照4A级景区标准,谋划启动了钱江源景区游客换乘中心旅游项目(包括景区门楼、停车场、旅游星级厕
所、休息中心、购物商场等)、西里线通景公路项目等。目前景区星级厕所已进入项目报批阶段。三是丰富发展了红色景区。开化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和革命老区县。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景点,近年来,**县先后对张湾乡油溪口——中共浙西第一支部遗址、长虹乡库坑——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遗址、何田福岭山——共浙皖特委遗址、杨林镇南华山——方志敏战斗遗址、华埠——新四军一、二、三支队集结组编地等景点进行了恢复完善,今年又将桐村镇徐家村的红十军团徐家村战斗遗址进行了重点恢复,县委于6月29日举行了红十军团徐家村战斗遗址陈列室揭开牌匾仪式。红十军团徐家村战斗遗址陈列室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开化的红色文化,使开化红色旅游又新增了一处亮点。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县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创建了5个旅游特色村,今年开展了3个旅游特色村和8个农家乐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县旅游局还会同县农办、卫生等部门专程赴磐安、普陀和安吉三县区考察农家乐建设,学习其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县农家乐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县农家乐发展的重点区块、农家乐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新农户纳入机制及政策扶持等建议意见,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三)大力宣传,叫响我县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一个地方旅游形象,是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一是制定年度宣传方案。今年初,我局向县政府提交了包括品牌宣传、市场营销、宣传品印制在内的系列活动方案。县政府召集宣传部、信息中心、交通局、旅游局、文广局、广电总台、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召开了旅游宣传工作协调会,将旅游宣传所涉及的视听传媒、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广告牌等宣传载体分工落实。二是突出视听传媒和平面媒体的宣传。今年,**县与浙江电视台谋划启动了“让开化飞”第三届新农村冲击播电视旅游宣传活动。其中开化旅游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栏目到我县拍摄根雕文化节目。衢州市电视台到根博园拍摄“衢州人游衢州”节目。9月28日,根博园在杭州六和塔区域,苏堤区域,凤凰山区域设立了“钱江源头,根雕佛园,生态开化”大型户外广告牌。今年我县投入4万多元印制旅游宣传画册和资料袋在旅游促销和“中国旅游日”等活动中发放。三是深化信息网络平台。今年,我县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了钱江源旅游网内容信息平台,启动了腾讯微博,可以更方便有效地把开化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向游客传播,让开化进一步融入了地球村。四是隆重举行了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今年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县政府在荷花广场隆重举行了首个“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县旅游局的全体干部职工、本县18家旅游企业、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和300多名开化市民朋友们和参与了这次活动。开展了现场旅游咨询,摇奖赠送根博园、钱江源、古田山景区的门票及雨伞等纪念品,为市民现场办理“开化旅游惠民卡”等活动。
(四)开拓市场,做强我县的旅游经济。一是突出了“根雕佛国”推介。根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之后,受到专家和游客广泛好评,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景区宣传推介工作。今年初,在黄衢南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4A级景区之际,县政府隆重举办了“游根雕佛国,圆千古之梦”的2011’中国根博园之旅推介会。来自上海、金华、千岛湖和黄山、三清山、婺源等重点旅游市场80多家旅游社的老总和旅游营销精英150余人,先后考察了黄衢南高速开化出入口、游览了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根雕佛国夜景,县政府在根博园的“根雕佛国”会议厅向与会嘉宾全面推介了开化的特色旅游资源。8月下旬,根博园景区与杭州市全民健身协会合作,在杭州开展“钱江源头,根雕佛园”健身之旅宣传推介,向杭州市全民健身协会发赠送中国根雕园T恤衫1000余件。9月初,通过杭州市旅游协会在临安组织的杭州市旅游景区暨旅行社老总旅游沙龙活动,开展“钱江源头,根雕佛园,生态开化”推介。9月15日邀请杭州市20家品牌旅行社及杭州东方文化园等品牌景区来开化“寻根探源”。10月6-8日,邀请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来中国根博园观光指导,并举行了“百老文化艺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二是组织参加对外推介活动。今年3月25日和4月15日,县旅游部门参加了由省旅游局举办的2011年浙江(江苏)旅游交易会和国家旅游局举办的2011中国(西安)国内旅游交易会。6月24日至27日,参加了在义乌举办的2011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旅博会期间,参加了旅游商品展览、贸易洽谈、旅游商品专题论坛和旅游博览文化等活动。特别是开化的根雕作品和龙顶茶道表演,展示了独特的源头文化魅力,“钱江源头根雕佛国 生态开化”的旅游形象走进了国际视野。本次选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的作品《观音》,在旅博会上获得了高度评价,获得了特别荣誉奖。根雕产品吸引了多位采购商前来询问,并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构筑周边旅游大环线。我局充分发挥开化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周边有千岛湖、黄山、三清山、婺源等著名景区优势,积极构筑浙西旅游大环线。今年以来,局主要领导先后率根博园景区到千岛湖、婺源等景区旅游同行交流洽谈合作,对接旅游市场,推进我县旅游借船出海、融合发展的战略,扩大我县旅游的影响力。
(五)出台政策,充分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旅游业要发展好,扶持激励政策是关键。为充分开发利用好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我局根据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负责牵头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去年以来,县政府召集各有关部门、旅游企业多次讨论研究和修改完善,今年3月初正式向全县下发。我局组织全县旅游企业开展了该项政策的学习讨论工作,充分了解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心和态度,激发他们做大做强旅游业的积极性。我局以此为契机,加强了旅游接待能力提升工作,鼓励县域内有条件的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改进管理,提升服务,创星升星。加大旅游行业人才工作,开展了人才工作调查,组织了开化大酒店和衢州东方大酒店参加了5月份衢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同时,我县今年还出台了旅游大惠民政策。为方便开化人民游览本县境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体验 “钱江源头、根雕佛国、生态开化”的丰富内涵,提升景区人气,从今年4月份开始,**县积极谋划实施了旅游大惠民活动,县旅游、财政和总工会共同推出了主要面向本县居民的旅游惠民年卡活动。市民只需花上100元办理一张惠民卡,即可在一年有效期内任意次游览县内钱江源、根博园、古田山三大景区。这一旅游惠民活动,受到了乡镇、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响应,也有力撬动了旅游消费市场,集聚了旅游人气。
(六)编制规划,引领旅游发展方向。2010年10月我县开始启动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十二五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强与
规划单位衔接,开展了实地考察、调研,征询各乡镇、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活动,并组织规划相关人员前往旅游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调研。9月28日,县政府召集了全县乡镇和相关部门举行了规划中期论证会,目前,规划编制单位根据我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着手筹备规划的专家终审论证会。
(七)加强管理,促进我县旅游和谐发展。旅游安全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今年初召开了全县旅游系统安全会议,部署全年安全计划,与旅游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专人负责,要求每一家旅游企业指定一名安全监管员,时刻保持联系,上报安全信息。开展了2011“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做好假期旅游安全工作。制定了在发生灾害性天气等特殊时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移动短信等方式向旅游从业者传达安全警示信息;在清明、五
一、端午几个小长假期间,由分管领导带头,深入旅游企业检查并指导安全工作,做好检查督查工作。“十一”黄金周前夕召开旅游企业接待和安全工作会议,确保了开化旅游活动安全。
**县2012年旅游工作思路
2012年,我县的旅游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以《**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旅游部门的指导下,推进项目建设、深化景区创建、打造优势品牌、提升接待能力、培育旅游人才,狠抓旅游安全,为开化旅游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是以特色文化为支撑,提升我县旅游品牌美誉度。我县的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色鲜明,是革命老区县,红色文化在省内外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根雕、龙顶茶制作、香火草龙,饮食文化等内涵丰富。特别是我县拥有独特性的根博园和独占性钱江源,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因此,要加强我县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推介,要融合文化、农业、生态、交通等资源,综合开展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广告牌等载体进行宣传,并筹划举办丰富多样的节会,推介会,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我县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以旅游项目为抓手,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度。2012年是旅游项目的深化建设和推进之年。我县的南湖旅游综合体、根雕文化产业园三期、通景公路、钱江源景区换乘中心和星级厕所、城华三十里黄金水岸旅游区等项目将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开化国际大酒店和旅游商品市场等项目进入主体竣工装修投入运营阶段。因此,要围绕旅游项目,加强指导,做好协调和服务。对政府投资的旅游项目,要加强督查,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效益,使我县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同时,要加强普通饭店的改造升级,以及规范壮大农家乐的接待能力,适应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三是以景区创建为核心,提升景区品位和知名度。按照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加大景区创建工作力度。要突出规划的引领作
用,编制完善钱江源景区建设规划和县城旅游建设规划。深入推进钱江源4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工作机构、制订创建工作方案,谋划推进钱江源通景公路建设,对照要求,完善景区设施,建立完善创建档案等,使钱江源早日成为国家4A级景区。要进一步深化根博园景区创建,全力推进三期建设。同时,要积极开展旅游招商,促进其它重要旅游资源有效开发,丰富景区题量。
四是以旅游集散信息平台为基础,提升接待服务能力。要以服务游客,提高效力为宗旨,推进旅游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县政府支持,发展大旅游,构筑我县旅游发展大平台,提升旅游接待功能,把开化打造成为浙江旅游西进的“桥头堡”。重点解决好服务中心机构、办公场地、旅游人才,设施设备配置(如电视机、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高清晰景区(点)图片展示等)。同时,完善旅游网站信息平台,提升服务和宣传功能。
五是以旅游人才为根本,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竞争力。当前,旅游人才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提升的瓶颈之一。要站在旅游业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工作。要重点引进和培育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商品开发、市场策划,网络营销、信息咨询、高端会务接待,以及高级导游等人才。
【县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适应时代发展、做好乡镇保密工作09-19
做好企业调解工作推动企业不断发展12-19
做好专利统计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06-13
做好协会工作促进行业发展(协会工作)12-19
做好办公室工作思路11-07
关于做好2013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10-20
村委会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06-07
天边县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工作06-18
做好党员先锋模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