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教材教案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震减灾教材教案(通用9篇)

防震减灾教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学生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学校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学生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请学生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学生感受地震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事情?(地震时的声音)

学生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二、学生自主进行撤离演练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演练做观察记录。

三、学生评价自己的撤离演练

四、教师对学生的撤离演练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学生的演练效果(教师从学生的撤离路线,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五、教学生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2、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学生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3、活动反思:

防震减灾教材教案 篇2

学无定论,教无定法。因此,教案应该是创造性的、适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怎样写教案是有基本程式和要求的,我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要求。应包括思想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

2.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根据教学的要求突出这一节课应该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一课一得。

3.要有严密的教学流程和步骤。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细心设计怎样组织好40分钟的课,备课时应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教师的导语要简明扼要、有启发性,争取把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2)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读、讲、练,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4)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要有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内容。

(6)要有课后小节。要结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接受的知识得到深化,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7)备课要备教具和信息技术应用,要尽量发挥多媒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8)要组织好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在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语言,包括怎样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的问题,怎样分析、归纳、讲授、总结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把这些准确、规范的语言文字写进教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要有科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板书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要有条理性和系统性,板书应随着教学进程依次出现,不能杂乱无章。(3)要简明扼要,板书的内容应做到言简意赅,易懂易记,鲜明醒目。

在教学时,不要生搬他人的教案。因为他人的教案只限于他人的思想、经验及所处的环境,属于“他山之石”,对自己的“玉”要有自己的方法和经验,需要自己费一番心思、花一番功夫,认真思考。“备”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内容设计出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备”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能力水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难易适中,在活动的设计上要紧凑恰当。只有这样,教师手中的“玉”才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小学防震减灾教案 篇3

防灾减灾安全教案

防震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震安全教育课教案 安全教育 活动目的:

1、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 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孩子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 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 让小学生掌握来不及逃离 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防震图片和 VCD,防震科普片和防震科普宣 传画。

2、课件 活动过程: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们在 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小学生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 练,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通过学谚语和顺口溜, 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 界的异常表现,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1、观看 PPT 课件(地震预兆) 2、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3、动物反常情形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 地震有前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 群测群防很重要。

无雨泉水浑, 天干井水冒。

牛羊骡马不进厩, 猪不吃食狗乱咬。

水位升降大, 翻花冒气泡。

鸭不下水岸上闹, 鸡飞上树高声叫。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冰天雪地蛇出洞, 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 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4、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播放远教资源——地质灾害视频 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 关闭的应急准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 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 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 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 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 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 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 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 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 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 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 塌的建筑物内。

d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 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 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e.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 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 李方向的人, 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 背向行李 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 并抬膝护腹, 紧缩身体。

地震后, 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f.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 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四、本课小结;

本堂课 我们通过图片、儿歌、视频、实际演练等方式使 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 能,让大家掌握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伤害的本 领。达到我们预期目的。大家都是好样的。

五、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六、课外拓展: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朋友听, 或者考考他 们掌握多少防震知识。 防震安全教育课教案 《怎样预防地震灾害》 怎样预防地震灾害》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教学, 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 以及预防地 震伤害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 成的。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那我们遇见 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3.交流。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 12 秒钟的时间, 此时要保持冷静,12 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 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 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 紧急避险。

来不及撤离, 应就近避震。

注: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们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由于地球不断运动, 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 在地壳某些脆弱地 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 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 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4、地震各级的感觉:

①4—5 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②6 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③7—8 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④9—10 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⑤11—12 度,毁灭性破坏。

5、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 有明显震感, 没有造成破 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6、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 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 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 人员密集场所, 就地躲避最现实。

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 破坏, 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 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防震安全教育课教案 《地震来了怎么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的形成、地震发生前兆等知识, 明确地震等知识, 明确地震的危害;提高防震、避震的安全意识。

2、初步掌握在家庭、学校等公共场所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 震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3、初步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以及遭遇地震伤害后的救治方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地震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地震发生后正确自救、自护或逃生的`方法视频; 进行逃生、自救演习的相关工具和用 品. 学生准备:

收集一些地震前兆的资料; 配合模拟及演练活动进 行道具和材料的准备。

三、教材分析 教材用地震发生后的巨大危害警惕人们要正确认识地震 灾害, 重视地震危害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培养学生形 成初步的防震意识, 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随时做好防 震准备, 掌握在地震发生后的自矫与自护技能与方法, 学生在 地震灾害中保护生命安全。 第一课时 一、感受地震危害 1、视频播放 1976 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实况, 并结合教材 资料介绍这次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唐山大地震毁 了整个城市,当时估算损失达 30 亿美元(当时美元与人民币 汇率 1:1、76) ,人员死亡 24 万重伤十六万。间接损失难以 计算。

2、教师引导:“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在我国四 川汶川发生了 8 级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截止 6 月 13 号为 止,遇难 69 107 人,失踪 18 230 人,受伤 373 577 人, 。受 灾 4 569 人。“同时并播放汶川地震时的视频。

3、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看后对汶川地震的认识和自己 的感受。

4、教师小结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在地震面前 我们应如何面对, 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呢?通过本课的学习将 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二、了解地震或灾害来临的征兆 1、利用课件出示唐山大地震贾师傅劫后余生的回忆:“7 月 27 下午,地磁报警器响个不停,就在那个下午,我发现鱼缸 里的鱼一个劲的往上跳; 在地下挖坑饲养的兔子也跑了; 公鸡 不进窝,哪里高就往那呆;猫不让我们进屋,站在我们的脚面 上毛耸起来, 给东西也不吃, 叫声也很难听。

这一连串的现象, 引起了我的注意觉得有可能发生地震。

我告诉别人, 人们都不 相信,只好自己做了预防地震的准备,在床头架起了东西,房 梁也用棍子顶住了。

发生地震时, 我们全家 5 口人外加 2 个客 人,都没有伤亡。而我们住的大院,有 50 口人,竟震亡 20 多人……” 2、提示引导:“听完贾师傅的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

“地震是有征兆的。

了解这些征兆可以帮助我们做 好预防地震的危害。” 3、教师:“地震来临前会有什么征兆呢?结合教材的材料和 你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4、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进行提炼。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 涌出等。

(2)生物异常。一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地震的 波动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 跳圈, 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 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3)气象物理异常变化。

大地会出现地声,地光;天空会出现电闪雷鸣或倾盆大雨等。

(4)除了上面的异常现象,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 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 防震安全教育课教案 教育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避震知识,掌握在地震发生过程中怎样预 防,怎样逃生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 性格和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A:避震要点及方法; 避震要点及方法 B:震时的求生要点及正确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新授 1、地震的预报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 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 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 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 天会实现。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 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 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 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 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 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 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 1975 年的 7.3 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 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 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 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 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 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 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 震、特别是 1976 年唐山 7.8 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

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 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 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 克。

2、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 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 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 有易燃易爆气体。

3、避震大全 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 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 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 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 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 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 路线和场地; 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 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 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 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 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 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 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 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 要 镇静, 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 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 不可惊慌乱 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 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 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 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 少部分人员 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 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 防止 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⑴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⑵乘客 (特别在火车上) 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 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 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 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 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 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 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 其是管道经过处理, 具有较好的支撑力, 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 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 审时度势, 寻找安全空间 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 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 大商品旁边 (避开商品陈列橱) 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 , 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 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 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 震后安全撤 离。

4、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 周围又是一片漆黑, 只有极小 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 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 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 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 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 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扩 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 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 尽量保存体 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 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 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 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 救援人员未 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 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 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 必要时 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五、震后互救 震后, 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 在这种情 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 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 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 后 20 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 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 率下降到 63%,震后 2 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 数占死亡人数的 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 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 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 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 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

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 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 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 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 可使他们在救 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 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 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5、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 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 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一是使用的工 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 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 引起新的垮塌, 使埋压 人员再次遇险; 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 使新 鲜空气流人, 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 以免埋压者窒息; 四是埋压时间较长, 一时又难以救出, 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 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 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 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 盖, 砸死被埋人员, 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 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 盲目行动, 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 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 从废墟中暴露出来, 清除口鼻内 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 压处的人员, 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 再 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 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 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三、小结:

小结: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 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短 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 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 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防震减灾主题队会教案 篇4

三(5)中队

郭桂玲

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二、内容简介、“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1)、地震的自救常识——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演习动作示范

地震来临时:学生在课桌下、墙角、梁柱下以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就地掩护。背部朝外,以坚固物保护头部,避免碎玻璃刺伤,安静等候主震过去!在地震暂停时,进行第二阶段,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尽量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疏散前进时尽量靠走廊和楼梯两边依序向前快步走。有秩序的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2)、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

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近期发生了猪流感疫情,另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的猪流感病例,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同时感染人和猪。人感染猪流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生猪或接触被猪流感病毒感染的环境,或通过与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发生接触。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猪流感须知: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室内保持通风;

(3)、其他常见情况自救常识

1、如遇到了火灾,首先保持5秒钟的镇静,尽快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逃生路线,如经常使用的门、窗、走廊、楼梯、太平门、安全出口等。在打开门、窗之前,必须先摸摸门、窗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不能打开,应选择其它出口。如果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少许并迅速通过,然后立即关好。当你熟悉的通道被烟火封锁后应该先向远离烟火的方向疏散,尽量避免向楼上疏散。同时,一旦到达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决不要停留在原地,应迅速采取措施,向着火层以下疏散。当然,最好是能到达地面。

2、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3、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4、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5、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4)、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4、小结

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的反思

冯晓琴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1、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

2、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

3、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

4、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

总之,我觉得必须作必要的引导,扭转学生使用参考书的盲目性:其实很多知识参考书上都有,但在预习中也要教学生把重点内容记在书上作为资料保存。在教学中,我都将争议而存在歧义的内容放在讲课中加以取舍指导。

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案例

冯晓琴

在这些年的中年级教学中,我认为学好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一定的效果。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

案例一:

吴志浩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以前学习啦啦踏踏的,学习成绩却怎么也不长进。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反映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都不去课前解决。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二: 马思远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学习年年名列前茅,平时观察得知,李某某在学习中很重视课前的预习,常常做到有备无患,课前的问题课前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勾勒出来,课上认真听课。及时于教师学生讨论沟通,他绝不会把问题带到下一节课。李某某的学习习惯好,用功学习,于这些都是分不开的。

中年级怎样指导学生预习,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时,学生一般都不会预习,这时我们应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如一篇课文可以让他们从字词(也就是找生字生词入手),然后是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句子等。这些基础预习完,可以先给他们布置预习题,帮他们慢慢入门,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预习时教师还可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从中找出课文的主题,写法及语言特色,为解读课文寻求指导性意见。形成习惯后就可以不用布置预习题了,上课时可以用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模式,学生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预习的内容,这样课堂容量就大多了。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一定的模式了,预习上了轨道之后学生学习也轻松了。

2、鼓励质疑问难,查阅多种资料。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按参考资料预习,答案自然有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学生有资料可查就像老师备课,并不能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博采众长。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学生自己预习的内容可以让他们用蓝笔。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可以用红笔圈注。这样下来每个学生的书就是一本集参考,笔记和各种知识的全面资料书了。

4、其实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心中没数,避免他们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实践过程的具体实施:

1、不妨将课前预习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有目的地收集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

2、为了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我都将课前预习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促进学生重视预习。同时我经常向学生讲述预习的重要性。

3、把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纳入语文学科的评价机制,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课前预习。第一天下午布置个学生明天要掌握的知识点,具体做法是让课代表每天早自习检查,我们班规定是每早自习集中预习交流,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好中差按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刚开始时课代表不怎么会检查,我就检查几次,让课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形式。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也督促了学生学习。现在我们两个班级的学生每天课前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他也能自觉完成。

4、不能让预习流于教师口头要求的形式,我将此纳入学生学期语文成绩的评估机制。将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一次平时分记入成绩册。对没有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同样给予一定的评价分,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样可达到学好语文目的。

一年级防震减灾教案 篇5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强化或校正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

2. 师生共同学习正确的基本逃生及自救技能。

3. 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积极向上的学习及生活态度。

二、教学程序

1、导入

播放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等的视频或图片(需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引发学生对灾难的思考,引入防灾减灾的意义。

2.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例举我国曾发生过灾害,帮助学生简单归纳灾害的种类。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 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如:化学泄露、疾病传播、意外伤害事故等。

3、常见灾害及逃生自救技能讲解

(1)主要灾害讲解

遇地震,急躲藏

遇火灾,往外逃

遇洪水,高出行

遇台风,少出门

遇疫情,讲卫生

化学品,有危险

过马路,要谨慎

(2)常见灾害自救技能演示(以地震及火灾为例,其他以图片方式展示)

地震来临时:学生在课桌下、墙角、梁柱下以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就地掩护。背部朝外,以坚固物保护头部,避免碎玻璃刺伤,安静等候主震过去!在地震暂停时,进行第二阶段,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尽量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疏散前进时尽量靠走廊和楼梯两边依序向前快步走。有秩序地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火灾发生时,学生应以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往户外走,有秩序地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切勿推搡拥挤。

(3)学生表演情景剧,演示遇到灾害时的正确逃生方法,之后进行知识抢答。

小贴士: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4、总结

《防震减灾》小班平安教案_2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老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依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平安疏散通道。

2、训练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和成人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育幼儿防震减灾的平安意识和自我爱护力量。

4、考验小伴侣们的反应力量,熬炼他们的个人力量。

5、体验仿照嬉戏的欢乐。

活动预备:

1、录像和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讲解并描述地震来临时的状况。

看录像

提问:小伴侣看了什么?(幼儿回答如: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再看一遍录像

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开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争论)

2、看录像(ppt)

人们平安撤离的图片(录像)

二、教幼儿平安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爱护自己?幼儿争论查找最有效的爱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后门到操场空旷的地方)

观看并找出班级在紧急状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争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平安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启发幼儿讲解并描述撤离方法和留意事项。如按挨次,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状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状况,老师带幼儿查找缘由,再次演习,使幼儿把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三、让幼儿了解防震减灾的一些基本常识。

(图片)

(1)大地震的危急振动期大约只有一分钟。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人可暂躲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旁边(留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刚度强的小房间暂避,如厨房、卫生间等处。主震后应快速撤离到户外,撤离时要留意爱护头部,可用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要留意关闭煤气,切断电源。住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不能用法电梯,也不要跑到阳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楼。

(2)正在上课的同学和幼儿园的小伴侣应躲在课桌和小床旁边(留意不是下面)。要听从老师的支配,不要乱跑。在影剧院或其它公共消遣场所的人们应因地制宜躲避到舞台下、乐池、桌子、柜台两侧,爱护好头部,切不行一齐拥向出口。

(3)车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车上的坚固部件,不要急于下车。正在运行的车辆应减速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4)假如正在过桥,则要紧紧抓住桥栏杆,主震后马上向靠近的岸边转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员不要在狭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进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四周。

(6)人还应当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燃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如遇到引起火灾或有毒气污染时,应快速向上风方向撤离。

教学反思:

防震减灾教材教案 篇7

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给无数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地震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防护?

二、活动过程

1、小组内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互相交流。

3、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4、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4)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5)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6)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7)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5、地震防护演习。

防灾减灾教案 篇8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防灾救灾的知识,通过学习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运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自主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防灾救灾的知识,增长自救技能,并能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大胆地表现出来。

3、认识防灾救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的技能运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难点:思考、体会放在减灾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信息

查找有关防灾减灾的的资料。

二、课堂探索与尝试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灾难吗?5月12日被定为什么日子?(防灾减灾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灾害的预防知识。

1、观看地震视频,观察灾难的场景,感受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出示表现汶川地震的绘画作品《磐石》,引导学生欣赏。

请学生欣赏画面局部,提问:面对灾难,人们做了些什么?表现了怎样的精神?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自然灾害还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感受图片中各种灾难的情景,讨论怎样防灾自救。

3、除了自然灾害,我们身边还经常发生哪些人为灾害?有哪些避险的好主意?

(1)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交流感受。(2)组织学生观看消防安全的视频和图片,交流感受。

4、组织各组学生模仿作品中表现灾难自救的情节,教师指导。

根据学生动作,教师示范如何表现人物动作和表情,合理安排画面构图。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1、艺术作品中是如何表现防灾减灾的? 出示作品,请学生欣赏。

(1)说说作品中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2)在抗震救灾中,大家能做些什么?(3)说一说,作品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

2、学生作品欣赏

说一说,作品是怎样表现灾害的情景和防范灾害的?

3、实践要求: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防灾减灾为题材的作品。

四、激励式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评价要点:主题明确,有想法:表现生动,有细节。

五、课后的延展与升华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篇9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活动教案

高二8班刘兰

时间:2013-11-6下午第四节课

地点:高二8班教室

参加人员:班全体学生和班主任

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结合 “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内容简介

1、“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Ⅰ、活动背景

①、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②、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③、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四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四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④、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

1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⑤、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Ⅱ、“防灾减灾日”意义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自2009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Ⅲ、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Ⅳ、常见严重灾害的防护

(一)、地震时该怎样办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地震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e.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g.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二)、火灾逃生小常识

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中遭遇火灾时,首先应该防止窒息和中毒,从消防通道及时逃生。如果火势太大,可以选择卫生间等地方躲避,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贸然跳楼。

1、卫生间是个避难所

如果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他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的通道疏散。发生火灾时,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

2、如果房间外面起火,且火势较大,可将门缝用毛巾、棉被等封死,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要用手背去接触房门,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

3、湿毛巾捂嘴匍匐前进

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防止吸入毒气。由于着火时烟气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因为火灾现场温度很高,可以用浸湿的棉被、毛毯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火场,到达安全地点。

4、千万注意,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效,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而且人员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5、迫不得已不要跳楼

如果多层楼着火,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绳索、消防水带,或者用床单撕成条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上,再顺着绳索滑下。

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即将威胁生命时,较低楼层(如二楼)可以选择跳楼逃生。但是一定要先向地面上抛下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品,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Ⅴ、特别提示

每个家庭应当准备一个应急包并放在离门口较近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的必备品包括:可供3天的不易变坏的食物和水、电池供电的收音机、手电筒、多用刀具、卫生纸、雨具、口哨、地图、绳子、药品和亲友通讯录。

Ⅵ、地震防护演习。

Ⅶ、小结

上一篇:投资协议书的格式下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