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痛造就美丽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伤痛造就美丽(精选4篇)

伤痛造就美丽 篇1

破茧的伤痛成就了羽化成蝶的美丽,浴火的伤痛成

就了凤凰涅盘的美丽,炼丹炉中的伤痛不也成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吗?

“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凭栏独倚,历经了国破家亡的她,“凄凄惨惨戚戚”,微风拂面,吹散了她的青丝化作思念,飞向异乡的丈夫,回想起“一滩鸥鹭”的闲适。“两处闲愁”的悠然,但现在只身一人,无依无靠如纷纷的柳絮寻找着家的方向。想要去双溪放飞心情,却又触景生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并未就此消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坚强的她站了起来,就算很伤痛,也不闪泪光。岁月的磨砺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但无论如何侵蚀,却永不能磨去她心灵中永恒的美丽!

草堂中的杜甫,面容憔悴,黯淡无光。屋外的强风“卷我屋上三重茅”,而接踵而至的大雨破屋,“窗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冷雨不曾浇灭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反而使他内心的火焰燃烧得更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就是一个诗人爱国热情的最好体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他的一腔热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感叹不己,乐观的他唱出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拌好还乡。”的优美诗句。是啊,岁月不饶人,当一代诗圣离我们而去时,他的精神,他乐观积极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放声高歌,他的一生戎马倥偬,他有当阳长板坡的大捷,也有赤壁的失意和伤痛。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豪情满怀,也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悠远深邃。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金戈铁马的厮杀中,他仍有傲视宇宙的气概,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伤痛造就美丽 篇2

一、非预设性错误的应对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如何让这些错误成为宝贵的资源, 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成点、体验点、顿悟点。笔者就此谈谈对课堂非预设性错误的应对方法。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错误, 这些错误跳出了教师备课的设定轨道, 往往让教师应接不暇。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其实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 而在于教师瞬时捕捉和师生在应对过程中获得的启迪。课堂教学中的错误, 有时不一定是错误。即使是错误, 对学生来说也有可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对老师来说有时就是一次机遇。

二、预设“错误”生成, 把握教学契机

意外生成的错误固然可贵, 但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要想利用“错误”成生为教学服务, 在必要的时候, 需要教师预设错误。即教师恰当设置一些“陷阱”, 诱导学生“犯错”, 使其“上当”。通过正误辩析, 让他们从错误中警醒, 吸取教训, 往往能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低年级的口算乘法后, 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几题练习题:20×8=?40×7=?90×5=?200×8=?400×7=?900×5=?2000×8=?4000×7=9000×5=?。学生很快就报出了得数, 因数零的个数与得数零的个数一致。当他们沉醉在喜悦中时, 笔者又出示了一列算式让学生计算:50×8=?500×8=?5000×8=?。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40、400、4000的错误答案。此时笔者让学生想一想错在哪里, 并说明理由。学生很快发现少算了一个零。这样的对比教学, 能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三、从“惧错”到“盼错”的成长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 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 而是应该把这种“错误”当作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惧错”。记得以前上课, 笔者最怕学生犯错误, 似乎学生一犯错就说明教师教学水平有问题, 没把学生教会, 于是事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步步为营, 唯恐学生出错, 课堂上也只敢挑选那些成绩优秀又不会怯场的学生回答问题。于是一堂课上得顺顺利利的, 似乎非常完美, 其实很多课堂是“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盼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显然,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 不能代替学生去犯错!因此, 在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真正把学生放到了课堂教学的主角位置上。

如在教学《简便方法计算》中的“432-98=?”时, 很多学生是这样计算的:432-98=432-100-2。这样的错误, 在加项减项的计算中并不少见。教师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 经常不停地灌输“加一个数时, 多加的数一定要减掉, 少加的数一定要继续加, 减一个数时少减的数一定要继续减, 多减的数要加回”。其实这样的一句话记忆起来本身就很拗口且易混淆, 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加减乘除法的算理, 而且计算的熟练程度也不够, 往往会弄巧成拙。很显然这种计算的算理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他们只凭借着自己对数字的理解或模糊地记着老师强调的那几句话, 只对数字做了一定的修改就觉得已经运用了简便计算。针对学生的这个错误, 教师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简便计算算理的理解。例如, 在理解432-98的简便算法时, 赋予其生活中购物付费场景, 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付98元。在零钱不够的情况下, 一般都是付100 (减100) 元, 再找零 (加回2) , 也就是432-100+2。多次创设类似的生活场景进行训练, 再遇到该类型的纯算式时,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萌生联想, 恰当处理。这种算用结合的教学远胜于纯算理的 (多减要加回) 教学, 更不用说那种机械的“一拆 (100-2) 二变 (括号前面是减号, 括号里面都变号) 三计算”的教学模式了。这种付款经验适合于所有多加少加、多减少减的算理, 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不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准确解题。

刘墉:成长的伤痛也美丽 篇3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刘墉这个名字早已被打上了“励志书作家”的烙印。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的统计,刘墉曾是16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总销量超过千万册,在他这些作品中,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他的妙语,轻盈点拨着关于人生的哲思。

除了作家的身份,你的人生历程中还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画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诗人、舞台剧演员、慈善家等等,不仅如此,你还把每个角色都发挥得十分出色,那么你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

刘墉:我更愿意将自己称为一个生活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从生活当中产生。当我被一丁点的小事触动,然后这个触动可能画成画、可能写成文章,但这些感悟都来自生活,所以,我是生活家。

问:你对童年的记忆是怎样的呢?

刘墉:如果童年记忆是一幅画,我觉得是午后太阳射进了那种日式的屋子,院子里头有芭蕉树,它们逆着光,所以芭蕉叶特别透明,好像翡翠一般。我的母亲坐在椅子上缝补衣服,收音机里正播着一首歌,那是沈从文《边城》里的歌……

这真是饱含细节、美如画作的场景,你的父母一定非常爱你。

刘墉:在我的童年,父母对我倍加宠爱,对父亲的印象一直是我心中的一段美丽记忆。我现在画画经常画月夜水边的景色,其实是源于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夜里带我去钓鱼,那种星星点点的夜空、波光粼粼的水面都是我熟悉的童年记忆。

可是,美丽的记忆在我9岁那年戛然而止,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当年母亲一脸苍白地赶回家,在地上号啕大哭的样子。那一天,我失去了父亲,天边那一弯轻柔的月色就此消逝了。

成长中的苦痛……

刘墉:祸不单行的是,13岁那年,一天夜里家里不慎发生了火灾,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在火灾中,许多珍藏的物品都被焚烧殆尽。第二天回去,一大堆人把我们存下的一点点值钱东西都挖走、抢光了。从这个时候起,我真的无家可归了。

有两年的时间,我们只是住在一间搭在废墟上的小草棚里,那是靠着邻居的房子一角搭建起来的半边“草房”。小草棚就是一个大的竹坯子,里面填充竹叶,墙头用竹壳搭载,用柱子和木板勉强固定住。

住进草棚的第二天,母亲烧了一锅红烧肉,我觉得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红烧肉。那天夜里,台湾下起了瓢泼大雨,母亲将雨衣盖在我身上,雨水的滴答声和母亲抖落积水时的哗哗声成为我生命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童年的这些遭遇是日后帮助我成长的最大动力。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是在美丽当中成长,也在丑恶当中成长。但是我们可以把那丑恶回忆成为一种美丽,把所有的伤痛化为一种毅力,物不经冰霜则生亦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把丑恶的事回忆成为美丽,把伤痛化为一种毅力,在一般人看来,很难做到啊。

刘墉:是的。幸亏还有母亲……

据说你的身世还有更加不平常之处?

刘墉:高中时的某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母亲向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干妈”。“干妈”的突然到访又匆匆离去让母亲面露难色,当终于鼓起勇气要开口时,我已经猜出了其中的奥妙。

“干妈”的到来,带来的是我真实身世的揭晓,“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这个好像只有在电视连续剧中才有的桥段,真实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养母说:“你愿意留下来你留,你愿意走你走。”我没有任何的迟疑,选择了继续和相依为命的养母一起生活。

她的心情一定很矛盾,你的生母也一定很难过吧?

刘墉:台湾有句俗语,大致意思是亲生的母亲你先站在一边,请你站在一边,养母的恩情大过天。我的母亲在我们失火之后,原来一块住的亲戚,包括我的姥姥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我们是真的相依为命。在这个时刻我的母亲突然一下子好像缩小了,她原来是那么强势的母亲,对我那么凶,但从那一天起,她一下子好像躲在一个旮旯里,我没有离开她,我甚至没有去看亲生的娘。

我也一直把这事情藏在心里,当我的养母在世的时候,她一直跟在我的身边。她是我的娃娃,她在前头走,我把手扶在她肩膀上,因为她倔强,总对我说:“你不要扶我。”我把她当娃娃,我就把手扶在她的肩膀上,虚扶着,她是我的娃娃,我要爱护她,我不能讲生母的事。

直到养母过世,我才开始和生母联系,之后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络,我每个月寄钱过去。她过世的时候,我们一家到加州参加丧礼……生母也是母,养母也是母……

在你的学生时代,校园生活是怎样的呢?

刘墉:高中时代,我身体不好,饱受疾病折磨,但我很努力,最后一个月的突击使我在大学联考中,考上了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

放榜的那天,同学们看到榜单上有“刘墉”这个名字,都倍感吃惊,更有不服者,将榜单上的“刘墉”两个字给戳破了。

我在大学里如鱼得水,社团活动收获了人生中许多珍贵的经历。用上英语课的时间参与校刊印刷工作。这对我后来的人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在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随笔《萤窗小语》没有出版社愿意印刷时,我就亲自参与印刷。后来这本小册子成为了我的成名作。

你和妻子也是大学期间认识的吧,听说还有很浪漫的经历?

刘墉:有一次,我代表学校接受访问,结识了一个女孩。几次偶遇让我们互生好感,终于,那个女孩成为了我的女朋友,她后来成了我的妻子。

当时两人谈恋爱,双方父母不同意,有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谁带图章了,有两个同学举手,我说走,到法院帮我盖章,做见证人,我下午要公证结婚。然后,女生就一起到校园里面偷花,作为新娘捧花。全体同学把我们艺术系的画架推倒,噼里啪啦的声音权当鞭炮。

我在法院门口碰到一个人背着相机,我说给我拍两张照片,然后,我们就公证结婚了。没有亲友、没有婚纱、没有典礼,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在大学就完成了自己的婚礼。

你的儿女也十分优秀,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和我们分享吗?

刘墉: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刘轩已获哈佛博士学位,比儿子小17岁的女儿,14岁时曾以优异成绩荣获布什总统奖,现在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我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刘轩在两岁时就开始体验“地狱式教育”,以至于他跟自己的同学说老爸是“黑手党”。

刘轩懂事以后,我们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平等,两人常常打赌,而且,我教儿子必须要守信用——输了就得掏钱……

面对女儿,我采取的是完全西方式的教育,给予她更多的是鼓励。我也写了很多的书给女儿,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靠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等等。

对女儿而言,我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小到翻阅书籍时的手势、日常用品的清洁与摆放、吃零食会长胖等等,大至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没有化妆师的时候,甚至连女儿的化妆,大多都是我来亲手完成的。

后记:有人因为他的画作认识了他——这个曾经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人画展多达30余次的画家,作品在世界各国博物馆都有收藏;有人知晓他是因为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他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时事论坛”曾获台湾电视节目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同时他曾主演过《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在诗歌方面,他在大学时期就已经获得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在演讲方面,他曾在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通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筹得善款。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咨询中心,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达30余所……刘墉,他用幽默睿智的语言,让我们享受到宝贵的人生哲学课。

伤痛造就美丽 篇4

美丽的意外

1877年由马匹推动的一部压草机无法运作,造成会员无法顺利打球,为筹措修复经费,委员会会员、同时也是当时《草地网球》(Field)杂志编辑华尔希(John Walsh),建议举办男单公开比赛,开放民众买票入场观赏球赛以募集资金,并订下必须破例让他的女儿成为会员的条件。

在22位报名比赛的选手中,温布尔登出生的史宾塞·高尔(Spencer Gore),在下雨的午后竞赛脱颖而出,成为温布尔登球赛第一位球王。200名观众每人支付一先令(shilling,英国早期流通货币),共募得约10英镑,足以支付压草机的修理费。

琼斯说,如果当年没有华尔希开放比赛的建言,温布尔登网球赛也不会举行。有趣的是,高尔本人当年只是抱着玩票的心情参赛,并不看好网赛能持续办下去——温布尔登网球赛的诞生现在看来,似乎是场“美丽的意外”。

温布尔登网球场目前共有19个比赛球场(12号球场在2002年被移除,为重建南边的球场进行准备工作),其中中央球场与第一球场最为特别,因为全年52周,只有在温布尔登网球赛二周比赛期间才对外开放,进入这两个球场比赛拿下奖杯,成为许多网球选手的梦想。

温布尔登特色——草皮

温布尔登网球赛特色之一,就是它如地毯般的绿茵赛场。为维持比赛期间最佳草皮,主办单位每年斥资数百万英镑,并设有专属部门养护草皮。琼斯指出,每年网球赛结束后,所有的草都会被拔除,来年春天重新种新草。为提高草地的韧性,依专家研究,自2001年起全面种植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又称德贝草),初春就开始施肥。

草地的种植与维护是一大工程,养护人员视雨水的多寡进行必要调节,如果水分太多,会在草地四周架起风扇,加速风干;如果雨水不足,则架设洒水器,并使用重达一公吨的压草机压草,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一深一浅相隔的漂亮草地,就是用压草机依不同方向压出的效果。

根据专家的研究,草皮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要长时间生存,最理想的长度就是8公厘,过去12年来,温布尔登球赛的草地都维持这个高度。

CNA NewsWorld记者在赛前赴温布尔登第一与中央球场参观时,球场内的警卫正在草皮旁来回巡逻。琼斯说,为避免“不速之客”闯入,球场24小时都安排警卫驻守,确保每一寸草地都能安然无恙。

温布尔登球赛每年开赛时间是以8月的第一个周一,倒推六个星期的周一开始比赛,赛程一般进行两周左右,直到所有比赛结束为止。

伦敦素有雨都之称,温布尔登网球赛举行100多年来,只有在1931、1977及1993年这三年球赛期间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其它年份都遇雨。由于草地遇雨后湿滑,可能造成球员滑倒受伤,因此下雨时必须立即覆盖草地。

温布尔登球赛初期,只有中央球赛提供草地防雨覆盖布的设备,直到1971年才扩及所有球场,1998年起中央球场使用的草地防雨覆盖布重达一公吨,需要17个人合力齐拉,约22到28秒完成。这个半透明的质材可以让阳光穿透照到草地,同一时间也会在覆盖布下架设四个大型风扇风干淋湿的草地,尽快让球赛继续进行。

球赛传统之一——午茶派对

琼斯说,除了独特的草地球场,温布尔登球赛还有两项传统:首先是球赛结束后,观众会和同行的亲朋好友来一场午茶派对,由于球赛期间正值英国草莓生产的旺季,草莓醮上浓郁的奶油(strawberries and cream)再配上香槟,成为夏日观赏精彩网赛后的最佳享受。

在温布尔登球场后方小丘上,球赛期间主办单位会架设大型屏幕,观众由高而下可以看到第一球场,即使不进场看球赛,一样能掌握到场内的最新动态,这里也成为球迷举行派对的地点。每年温布尔登球赛期间估计约喝掉1万2,500瓶的香槟,吃掉2万7,000公斤的草莓,成为欧洲最大规模的单一体育竞赛活动外烩市场。

另一个传统——白色球衣

另一个传统,是温布尔登参赛球员的球衣都是白色。自1963年开始,主办单位要求所有参加比赛的球员,不论是外套、球衫或头饰,必须以白色为主,但容许在衣领、袖口或装饰的花纹有些不同颜色的变化。到1995年规定更为严苛,要求在球场比赛的球员必须几乎全白的球衣上场,如果被委员会认为违反规定,可能被取消参赛资格。

为何温布尔登网球赛要求球员着白色球衣?为了和如茵绿草配合?琼斯指出,早年温布尔登网赛开打时,球衣的颜色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从博物馆展示的球衣发现,19世纪的女性选手还必须穿着束腰的高领长洋装上阵。

由于洋装实在是太紧,女选手根本无法高举球拍打球。女选手打球时还必须穿上一件特制的围裙,除了打球时仍能保持优雅体态,围裙上的两个大口袋还有装网球的功能,让女选手不需要经常弯腰捡球。

早年的女网选手穿着紧身长洋装在艳阳下打球,是体能的严峻考验。琼斯说,不少女选手因为衣服太紧,激烈运动后呼吸急促,昏倒在球场。因此,主办单位特别安排一种帮助苏醒的药物,协助女球员恢复意识后,继续比赛。

在讲究淑女风范的保守社会氛围下,女性在公开场合流汗被视为不庄重的仪止,深颜色的洋装球衣在球赛后,香汗淋漓造成明显的汗渍,令淑女“汗颜”,球衣的颜色因此改为白色,质料也开始全面改为吸汗力强的棉质,不过高领、长度几乎及地加上束腰皮带,再加上丝袜的打扮,仍维持一段时间。

1920年代,法国女单冠军兰格伦(SuzanneLenglen)率风气之先,穿着及膝白洋装,额头绑头巾,带动女性网球衣革命。1927年,南非选手塔普斯科特(Billie Tapscott)在十号球场未穿丝袜上阵,还引起骚动。之后随着社会风气开放,女选手的球衣也愈来愈短,近年来甚至有“清凉养眼”的打扮。

男性选手初期也是长袖长裤上阵。19世纪杜赫蒂兄弟(Reggie Doherty和Laurie Doherty)先后成为温布尔登球王,他们每次参赛,无瑕的服装品味与绅士风度,和他们的球技同样受到球迷肯定。1930年,温布尔登首次出现球员穿短裤出场,1933年,英国选手奥斯汀(Bunny Austin)成为第一个在中央球场穿短裤比赛的球员。女选手则在1934年跟进,从此,温布尔登球场几乎未再见到选手着长裤长裙竞技。

1968年起才有奖金制度

温布尔登网球赛1877年首次举行男子单打

比赛时,只有奖杯并没有奖金。当时的冠军金杯价值12 guineas(基尼,英国早期流通的金币),1884年举行的女子单打比赛,冠军奖杯是银质花篮的造型,价值20基尼。直到1968年,主办单位才开始设立奖金制度。

温布尔登网球赛的奖金制度设立伊始就是男多女少的差别待遇:1968年男单冠军的奖金是2,000英镑,女单冠军只有750英镑,相差近三倍;30年后,男单冠军的奖金提高到43万5,000英镑,女单冠军奖金仍是落后,相差4万3,500英镑。

去年瑞士好手费德勒拿下男单冠军,获得奖金65万5,000英镑,但女子冠军的奖金硬是短少3万英镑,只抱走62万5,000英镑。

被问到奖金为何有性别差异?负责温布尔登网球赛公关业务的主任柏金斯(JohnnyPerkings)说,因为在转播球赛时,男单冠军赛的收视人口较多,商业收入明显较女单冠军赛高,因此奖金也有区别。不过今年起男女冠军选手除了拿到的奖杯不同,奖金都提高到70万英镑。

不仅如此,男子双打与女子双打的奖金也都同时提高到22万2,900英镑,“男女平等”终于落实,称得上是温布尔登网球赛颁发奖金制度实施39年来的重要一步。目前全球四大网球公开赛中,仅剩下法国公开赛仍继续施行男女冠军奖金相同,其它奖项男女奖金仍有别的颁奖制度。

想进球场看看吗?

到温布尔登球场观赛是许多网球迷的梦想,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很多球迷必须排长队买票,今年票价从第一周最便宜的27英镑到决赛时的87英镑,经常是一票难求。

如果球迷很想进入球场,琼斯透露一个小撇步,球赛期间每天下午五点后,票价都会打折出售,夏季的伦敦日照时间很长,太阳在晚上九点半甚至十点才下山,选择这个时间进场,天气凉爽舒适,在球场山丘上远眺可以看到伦敦重要地标“伦敦眼”的身影。

如果很想进入中央球场“朝圣”,球赛期间每天下午五点半,球场后方小丘上的一个定点,主办单位会回收观众的票再以每张5英镑出售,所得捐给慈善单位,每年这样募得约8万英镑。

从130年前第一场200名观众的小型地方网赛,成为今天吸引全球60多个国家,近50万名观众参加,数百万人收看与收听的世界级球赛,强调传统与时俱进的温布尔登,还在继续撰写它独有的精彩历史。

上一篇:希望小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下一篇:大工18秋管理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