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应用文写作写作目录(共7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应用文书的基础
一、应用文的概念和种类
二、应用文的特点
三、应用文的作用
第二节 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一、应用文的主旨
二、应用文的材料
三、材料与主旨的关系
第三节 应用文的结构
一、应用文结构的概念
二、应用文结构安排原则
三、应用文的结构
第四节 应用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一、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二、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行政公文
第一节 行政公文的概述
第二节 命令(令)与决定
一、命令(令)
二、决定
三、结构与写法
第三节 公告与通告
一、公告
二、通告
三、结构与写法
第四节 通知与通报
一、通知
二、通报
三、结构与写法
第五节 报告与请示
一、报告
二、请示
三、结构与写法
第六节 议案与意见
一、议案
二、意见
三、结构与写法
第七节 函与批复
一、函
二、批复
三、结构与写法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策划书
一、计划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二节 策划书
一、策划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总结
一、总结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述职报告
一、述职报告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 简报
一、简报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规章文书
第一节 条例
一、条例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二节 章程
一、章程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规定
一、规定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办法
一、办法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细则
一、细则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 规则与守则
一、规则
二、守则
三、写作要求
第七节 制度
一、制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八节 公约与承诺
一、公约
二、承诺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会议文书
第一节 会议文书概述
一、会议文书的概念
二、回忆文书的种类
三、写作要求
第二节 会议方案
一、文案简析
二、结构与写法
三、相关知识
四、写作要求
第三节 开幕词、闭幕词
一、开幕词
二、闭幕词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会议记录、会议简报
一、会议记录
二、会议简报
三、写作要求
一、文案简析
二、结构与写法
三、相关知识
四、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经济文书
第一节 意向书
一、意向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二节 协议书
一、协议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经济合同
一、经济合同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广告
一、广告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产品说明书
一、产品说明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 招标书与投标书
一、招标书与投标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七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司法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一、起诉状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一、上诉状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申诉状
一、申诉状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答辩状
一、答辩状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日常文书
第一节 一般书信一、一般书信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二节 感谢信
一、感谢信概述
二、结构和写作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慰问信
一、慰问信概述
二、结构和写作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请柬与邀请函
一、请柬
二、邀请函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聘书
一、聘书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 建议书与倡议书
一、建议书
二、倡议书
三、写作要求
第七节 申请书、求职信与个人简历
一、申请书
二、求职信
三、个人简历
三、写作要求
第八节 决心书与保证书
一、决心书
二、保证书
三、写作要求
第九节 启事与海报
一、启事
二、海报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传播文书
第一节 信息
一、信息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信息的收集和筛选
四、信息编写的方法
五、写作要求
第二节 消息
一、消息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三节 通讯
一、通讯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四节 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广播新闻
一、广播新闻概述
二、广播新闻的种类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 新闻发布稿
一、新闻发布稿概述
二、新闻发布稿的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七节 旅游文稿
一、旅游文稿概述
二、旅游文稿的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社交礼仪文书
第一节 礼仪文书的性质、特点、种类及作用
一、礼仪文书的性质、特点
二、礼仪文书的种类
三、礼仪文书的作用
四、写作要求
第二节 贺信、贺电、贺词
一、贺信
二、贺电
三、贺词
四、写作要求
第三节 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
一、欢迎词
二、欢送词
三、答谢词
四、写作要求
第四节 讣告、唁电
一、讣告
二、唁电
三、写作要求
第五节 题词
一、题词概述
二、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第六节对联
一、对联概述
二、对联的结构和写法
三、写作要求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毕业论文与毕业调查报告
附录一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表述,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涵。研究艺术传播对艺术理论、艺术史写作的影响,梳理西方媒体艺术传播的经验和问题,对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和艺术传播语境,对新世纪中国美术文化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以西方艺术的发展史为考察对象,以现代传媒业的发展和艺术传播的介入为标志,可以把艺术传播对艺术史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静态的古典时期。在古典时期,由于艺术品只为少数人拥有,艺术品、艺术家仅与少数王公贵族发生关联,古代艺术史研究形成的传统方法呈现一种静态的稳定性,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和它背后的艺术家,涉及作品的主题与内容、形式与风格,作品的历史评价,以及作品与艺术家的种种关联,比如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处境、创作目的,并由此推及到作品的归属和流传。“尽管艺术史研究者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问题,但研究的主线仍主要围绕赞助人艺术家——作品——收藏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赞助人)而展开”。
二是现代媒体的艺术传播形成期。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公众文化的兴起。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以报纸、杂志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公众文化的兴起和发达,并以此为基础生成了具有文化学意义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文化遗产,一直被西方学界视为现代市民社会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公共领域中,各种公共媒体才能成为思想交锋、文化论战的阵地。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在思想启蒙运动后进入新的时期,不仅展览展示的空间逐步扩大,讨论和传播的空间也大大发展,当时的欧洲多个艺术沙龙之间形成了展览竞争的局面,咖啡馆成为讨论艺术的原始而具有现代意味的公共平台。尤以狄德罗在《文学通讯》上陆续发表沙龙画评为标志,以艺术新闻、艺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传播成为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伴随西方现代艺术从萌芽到繁盛,再到19世纪中期走向成熟,验证了西方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的同步性,并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媒体行业,影响了西方美术史书写的方式和角度。实际上,不管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还是印象派,它们之所以能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都与当时公共传媒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一时期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和传统的美术史研究方法相比,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拓展。美术史研究除了传统领域,更多地涉及作品与当时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仅仅从当代艺术传播的角度入手,即可获得美术作品诞生之后的大量可以进入美术史研究范围的“信息”,研究者可以从它的传播路径和接受路径,比如展览方式、博物馆空间,报刊、杂志的报道或者批评家的评论,考察美术作品“以某种文化的方式存在”的差异性和丰富性,比如从接受层面来分析,到博物馆去欣赏艺术和通过媒体欣赏艺术,可能获得截然不同的艺术接受体验,也因此可能形成知识精英阶层和普通市民对于美术欣赏的不同姿态。这种不同的艺术接受体验,经由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学者和艺术媒体的专业“引导”,建立了艺术品评的价值权威和艺术媒体公信力。即使是亲临现场参观的观众,也需要通过对艺术新闻、艺术评论的阅读,才能感到真正参与其中。艺术鉴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专家时代”,权威专家的文章成为艺术传播的利器。这种情形,与20世纪80年代以新潮美术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滥觞期颇为相似,这一时期,中国媒体正尝试进入现代媒体形态,《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报》、《江苏画刊》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担当了启蒙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其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成为当代美术史研究的不可或缺一个环节,现在仍在活跃的一些艺术批评家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声名。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来考量,这一时期中国当代美术的传播,进入公共传播空间并产生影响的范围都比较狭小,以作品为例,除了罗中立的《父亲》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作品能像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那样为公众所熟知和接受,这一客观事实,对评价20世纪后期中国新潮美术不无参考意义。
在进入20世纪后,现代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被艺术家“发现”和“利用”,借助艺术市场形成的资本的力量,构成了艺术的媒体诉求和媒体的艺术推广互动的多元时期,可视为艺术与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艺术作品除了具备一般艺术属性外,艺术家更在意其作品能否在公共空间的传播,以及传播的影响力(刺激性)。这一文化诉求,常常被研究者视为作品是否具有现代性、当代性的主要标志。换言之,现代艺术从产生之初就与公共传播系统捆绑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无法进入公共空间、不能通过公共媒介进入传播系统的艺术难称其为现代艺术。由此,西方现代艺术与公共媒体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并进入了当代生活。20世纪初《新法兰西评论》对立体主义,二战后《纽约时报》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不遗余力的支持都是这一现象最好的例证。在另一个维度上,艺术家对电视媒体、电子媒体的改造利用,形成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直接模糊了艺术和媒体的关系,媒体在艺术家那里,成为了艺术新的表达语言。在接受层面,媒体刺激和推动了公众生活审美化的强烈诉求,这不仅为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土壤,也不时消解着艺术的品评标准,消解了艺术传播领域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塑造,为艺术的传播逻辑取代艺术的审美逻辑埋下了伏笔。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市场的形成,西方艺术凭借着资本强势,用艺术的媒体传播强烈地影响公众对艺术家的判断,左右公众对艺术作品的判断,不断地以传播逻辑取代了艺术的审美逻辑,一方面为弱势地域的艺术传播烙上了浓重的后殖民色彩,另一方面媒介资本大量介入艺术传播领地,艺术作品被资本化造成了艺术品自身的性质危机——艺术创作的独立精神让位于媒介工业的商品逻辑,艺术创作已不复为艺术创作,沦为彻底的艺术生产,尤其在当代艺术的风云榜上,更是不乏这样自觉融入媒介资本市场、接受资本化改造的识时务者。正如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文化工业环境下,艺术作品(产品)以大众化的由头一步步趋向物化,不可避免地印有了商品拜物教的痕迹。”
上述情状,在这些年来颇为风光的“798”等中国当代艺术区里随处可见、俯拾皆是。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当代艺术模式是后发的边缘性现代性文化,即指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非自主驱动,而是受到外部影响而发生的,因此中国的当代艺术景观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在这种混合型态的文化图景中,798艺术区就是典型一例。在798艺术区从单一的工业企业向多元的当代艺术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媒体的力量不容忽视。在2003年“798”初具规模时,西方媒体如《纽约时报》、《时代》杂志、《新闻周刊》、《世界商业评论》等向境外读者、艺术机构和收藏家介绍了北京“798”的艺术状况,特别是2003年,美国的《新闻周刊》由于“798”的存在而将北京列为“年度城市”之一,因为它“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与潜力”,正是这些西方媒体的有力传播助推了国际艺术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价格的飙升。《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等国内重要媒体从2003年开始也陆续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重点宣扬以“798”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活力和创新精神,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也从“798”作为奥运城市北京的当代文化名片的立场,多次报道798的创意产业。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神化在市场打造成功后,引起了各路媒体大量而持续的报道兴趣,并催生了《艺术地图》、《艺术财经》、《HI艺术》等专门服务798艺术区的艺术杂志和艺术国际、99艺术网等网站。然而,在这些关于当代艺术的传播报道中,除了对当代艺术所创造的引人注目的价格津津乐道之外,你已经看不到当代艺术的文化取向和审美创造。与“798”相映成趣的是邻近的中央美术学院,这里的学术研究近些年早已不被媒体关注了。在媒介资本魅力的诱惑下,曾经以精英自居的艺术家们分成两极:一部分人在对自身身份的反思中,远离喧哗的商业都市,守护的精神家园是已被媒介资本冷落的精英艺术,他们放逐了自己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被放逐为艺术场域的边缘人;另一些人则在身份焦虑中做出了最务实的选择,放弃了青灯独守纯艺术的打算,投向媒介市场的娱乐化、商业化的怀抱。相较于美术学院近年来关于中国画笔墨传统以及现代转型等学术问题的深入讨论,关于当代艺术的传播让人记住的似乎只剩下一个关于价格的空壳。这是当代艺术的空洞使然,还是当代艺术传播的失范使然呢?或者兼而有之吧。
关键词:手法;悲剧;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03-02
《黄雀记》讲述了保润、柳生和仙女之间的爱恨纠葛,是作者根据熟悉的一个特别腼腆的街坊男孩卷入了一场轰动街头的青少年轮奸案。被冤枉的男孩出狱后,作者刺探当年的案件,于是把对真实的罪与罚等内容写进自由的小说。“一个理性的作家心里总是很清楚,他不是一定比普通人更高明,他只是掌握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技巧。”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取性的,下面,笔者将从“文学技巧”、“整体建构”、“悲剧手法”三个叙事技巧入手,分析文本内容,自然得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当代现实意义。这种价值包括了人性精神探索,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指引等方面,将文本所蕴含的理想和向上精神呈现给读者。
一、《黄雀记》中的文学技巧
(一)循环往复建构,反思生活因果。
逃脱不了的“还债”式命运正如古希腊俄狄浦斯悲剧里的无法逃脱的命运一样,隐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生观。在文学理论上,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建构技巧。
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的命运悲剧正是以循环往复的建构来展现故事情节。一种是地理位置的回归,首先是保润,从第一次是蒙冤入狱到第二次杀死柳生,终究是回到了监狱。其次是带着受害者和施害者的双重身份的白小姐,从上世纪90年代,随时间推移,从天真的女孩变成了随波逐流的女人,她依然回到了这个发誓不会再来的城市,还清存在的和不存在的债务。最后是柳生,游移不定的小市民形象,社会化的元素重,做事的方式凭借本能,身上有着善良和市侩在矛盾。柳生企图还债,然而当他认为还清债务的时候,保润一刀才让他真正还清自己所欠下的债。于是,冥冥之中生命的轮回又回到了起点——债务清理。
这种把故事“起点”的位置作为故事发展最后的“终点”,如此的线性模式可以组成多种图形:单线、双线、多束线、直接线、断续线、正向线、逆向线,以至于曲线、折线、蛇形线、省略线等。然而,循环往复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图式:圆,这种模式在文学作品能给予读者传递出一种辗转委婉、缠绵回旋的细腻情绪②。作者通过这种“图式”营造了一种因果观,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观是劝人向善的,是学佛的基础,更多地体现人性关怀、宗教情操。这种佛学思想通过文学的艺术手法,在纸质、网络书籍的传播下,勾起人们对生命循环的判断——不论生命形式是如何起伏不断,最后,终究会回到原点。以及通过对读者产生逼仄之感,造成心理压抑,从而激起对生活真正价值的反思。
(二)象征、反讽表现,思索老年出路。
象征的文字表象与其内蕴世界是正向的,而反讽则恰恰相反。就写作技巧来看,象征与反讽恰在与现实的距离感适中的位置。两者的内蕴世界都是复杂的。
祖父看似荒诞的想死以及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实则是中国社会许多老人生存现状的象征。祖父是个善良、敏感的老年人。在照片被儿媳踩在地上的时候,偷偷流泪;在面对孩子们的质疑,不忍心伤害;轻抚叶子等。这种纯洁的心灵却在被世俗的金钱、欲望,剧烈的撞击中一点点瓦解,以致最后丢魂。这种象征手法,体现了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提到的悲剧审美价值:“它的美学特性是壮美与崇高,它的审美价值是教化与解脱。”祖父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一个孤独老人的善良敏感正如脆弱的花朵壮烈的牺牲在世俗子女的态度里,毫无疑问,祖父的心是善的,只是在生活里一点点磨去了对生的追求,而向死去寻找解脱。在对祖父事件的一系列描写中,从反面讽刺了少年保润的无知、中年父亲的无奈以及母亲的无情。
对长辈的孝在中国是件大事,然而不需要多大努力,只要晚辈们多对老人们生活进行关心、理解以及包容,但是真正去实践孝的行为的人却不多。保润母亲对祖父的过激行为清晰地反映了祖父在这个家的地位,这种儿媳令人窒息的反对和儿子的懦弱,使一个老人连一点微小的愿望似乎也无法满足,以及父与子之间似乎也没有任何的交流。这种在家庭间本应有的尊重和交流,似乎在这个商业的社会里越行越远,需要引起警惕。
这种象征手法透露出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对年轻人有着深刻地警示意义。从发自内心去理解老年人内心的苦楚,从而转变自身态度;对老人,能感受到在文学中关怀,从而释放现实世界的痛苦、从悲伤中获得暂时的解脱,最后反思生活矛盾根源。
(三)时代现象展现,体悟价值培养。
金钱观作为这个经济市场的时代,成为中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迅速地发展成为人们重要价值的理念之一,甚至有时候被个别人歪曲为最高价值标准。
而在文中的金钱观表现并不明显。金钱在文中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它在文本中事件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文中几个重大决定都是用钱来作判断,便可以反映出金钱观在所有事件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金钱正在一点点让人心堕落、扭曲,比如白小姐因为金钱就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自尊自爱;通过金钱,柳生的母亲解决了许多人心里的恨;特别是保润的父母,因为赔偿不起祖父祸害的土地而将祖父捆绑,等等,都能说明原来金钱已经深深地破坏了一个家庭对爱的理解,年幼的小仙女因为没有钱而上不了学;因为区区八十元,保润缠着小仙女……金钱渗透到方方面面,甚至是儿童间的关系,都会为了金钱而计较。
这种金钱观深入社会的每个区域,不再仅仅在城市,农村也已经受到腐蚀。这种时代的金钱观表现出一代人的悲哀,亲情丧失、人格丢失,留下的只剩满目苍痍的人与物,不再可爱与美丽,在香椿街这条古朴的街上,暗暗地流露出对社会关系的反省,对父母教育的反思。
更有孩子的价值观有很大部分受到长辈的影响。孩子作为自然的存在,从幼年就是以父母为自己行为的榜样,父母的正确或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都会深深影响儿童的成长,作品中保润面对区区八十元的反应,让人发笑的同时,深思金钱与感情两者之间的权衡。
二、《黄雀记》整体建构
文中从一开始就暗藏人物的悲剧安排,有一只无法逃脱的命运之手在操控。小说已在字里行间下伏笔,暗示着书中人物即将陷入困境的必然结局。
(一)先扬后抑手法,发现自尊行为。
故事中的祖父一开始就以想死而未死的身份出场,先垫下了轻松幽默的感情基调,作者并没有为写悲剧而悲剧,相反,在文章首句就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这种温暖的字开始,来修饰悲剧的压抑氛围,增添一点喜色。以一种先扬后抑的手法通过祖父的一次次寻死,也显得幽默,好似笑话般的没有死成,然而即使活着,也过得不如意的故事就引了出来。当然故事的重点的确不是祖父的寻死,而是祖父家人的不理解与反对,保润母亲刻薄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都深深刺痛着祖父弱小的心灵。“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粟宝珍便进入了某种战斗的状态,她要求丈夫与儿子一起加入她的阵营”。③这个充满生气的年轻人就是这样折磨着日渐衰老的老年人,这种充满场景画面的图像如现眼前,也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忽视他人互相自尊的行为,可以说震撼了一代读者的内心。
(二)人物命运走向,暗示性格培养。
第二个出场人物是保润,少年时的保润表现出的是一种敏感、老练、孤僻的形象。多虑的少年本身就难以建立与人的友情,当柳生为了困住自己丢了魂的姐姐,柳生再三请求,保后答应保润安排他与仙女看电影,才能获得他的帮忙。保润的这种孤僻性格,产生一系列执拗的行为表现。这在后面的最后杀死柳生,都是他的执拗性格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典型性格,给予我们对性格应有的关注,是否通过调整性格,改变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否就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呢?这是故事中暗藏的启示,启发读者对性格培养的重视。
(三)人物生存环境叙述,展现成熟思想培养。
接着出场的女主角是井亭医院的老花匠的孙女,以祖父照片为中介将仙女这个人物浮现出来,照片描写“她似乎预知了照片的命运,正用一种愤愤的谴责性的目光,怒视着这个世界,包括保润。”从中的愤怒就隐约暗示了对命运反抗、不满的情绪。一方面,花匠和他的妻子的无知并不能教会她什么,在疯人院中没有朋友的童年,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知识的陶冶,当个体遭受意外之后的选择,立刻暴露了这种生存状态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社会儿童的悲剧。文本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她的性格成因,“她像一丛荆棘在寂静与幽暗里成长,浑身长满了尖利的刺。一颗粉红色药片导致的昏睡,颠覆了她对世界的信任。她垂青的世界简略为一只兔笼,她垂青的生灵以兔子作为代表,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没有人来矫正她对世界的认识,长此以往,殃及无辜,医院内外的人类一律没给她留下什么好感,包括养育她的那对老人,她对谁都骄横无礼,大家不懂她的愤怒,通常就不去招惹她。”④这种性格既是让保润喜欢上的原因,他们性格里都有着对世界的不信任因子,这种因子吸引了保润。同时,也是后来她所做的种种选择的内心指引,因为没有信任,所以自私。害怕受到伤害,就逃避伤害以及索求关爱,不论是对物质还是对爱的憧憬都是在索求,缺少付出以及缺少接受付出之后对没有回报的冷静应对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小仙女不成熟的性格是将自己推向了悲剧结局的莫大因素。这种看似宿命的安排暗藏着人物自己潜在的性格因子在作祟,宿命激起改变自身与生活的强大力量。传递出成熟思想对人生的重要价值。
三、悲剧手法的运用
(一)字里行间超脱,发现人性真善美。
悲剧有着崇高感、奋斗感但并不是所有的悲剧都能带给人们崇高感和奋斗感。⑤《黄雀记》就是这么一篇悲剧文章,你很难从其中看到像《窦娥冤》一样的正气凛然的崇高,也不能看到像《赵氏孤儿》、《鸣凤记》中的人生理想,看到的是与现实世界比较,既有仙女这般“真”、“善”、“美”的化身,一种超脱世俗,在自己的小世界自由生长,有着简单的快乐;也有保润这般对现实的冷漠、否定,对未来的无望。两者都具有的是人生空幻感,仙女也包含了一部分这种人生空幻感,一种空幻感像张无形的网把三个人困在了一个空间。
仙女、保润、柳生这三个人物摆脱了平素萦绕于脑海的功名利禄,他们身上的世俗都让他们的父母去操心了,他们不计成败得失,从仙女单纯美丽到受害、沦落,从柳生家境富裕到好景不长“拖累了整个家庭”,他们好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真实平凡的自我,暂时形成一种举世于我如浮云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和一切都无所谓的消极式的享受型人生观,造就一种集失意感、厌世感、享乐感混杂为一体的化合物即:超脱感。
最初的仙女是超脱于世俗的孩子般存在,纯真地守护自己的伙伴,热切喜爱着两只小兔子。然而在精神院的不寻常经历,缺少应有的社会教化,所以缺少了能在世俗中形成的品德:责任感和羞耻感以及对世界的信任感等,这些为世俗所认可的价值观。
超脱现实的方式反悟人性真正的美。人性的美,不仅在于纯真,还在于永恒的坚守内心的善良、对世界的信任以及人性不同于动物的伦理之美,美于勇于承担责任,美于自尊自立自强。
(二)悲剧愉悦性感受,顿悟生命内蕴。
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就整个世界秩序而言,为了成全“永恒正义”,必然牺牲个人所代表的理想的毁灭,因而就像伸张正义一样,片面理想人物的毁灭,还带来了愉快和振奋。
仙女代表了纯洁,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创伤以及人性正义毁灭之后,作品中让这个从被动地越来越陷入社会这个污浊的大泥潭,到无法承受自己命运的悲剧,最后,不知去向,这有着对原先美的、被动的生命的宽容,也完成了对片面理想人物白小姐的终极审判,给读者感受正义获胜的快感。
这种审判过程表现在读者的阅读中,通常是先未能从悲剧氛围中拔出,在反复咀嚼人物的命运之后,才能体味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受到作品人物完成了他们的重担,为自己所犯过错的承担,完成了社会赋予正义的力量的权利,某种角度将自身置于同种处境下解脱的快感。
这种快感来自成为原始生灵短促瞬间本身,来自它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保润挣扎于生活、柳生为了摆脱监狱的煎熬,宁愿苟且的生存、仙女在世俗社会的沉浮活着努力找魂等一系列为了生存而努力的人物事件中,让人们更清醒地去反思生命的意义,在短暂的瞬间,回归人性生存的本能。而通过揭露它,以获得幡然醒悟的方式去体会生命可以形成的新境界的思考,从而顿悟人生。
注释:
①格非等.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五人谈[J].新华文摘:2015年,第20期(总第584期):88页.
②鲁枢元 刘锋杰 姚鹤铭.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③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④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⑤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参考文献:
[1]苏童.黄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3]胡明伟.悲剧意识与文化传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一、名词解释:
新闻特写: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在线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它的特点是“放大”和“再现”。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写作中要抓住生动的形象,事物的特征和情节的高潮。
花絮:主要新闻消息的小插曲,又叫零碎新闻。对主要消息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可丰富报道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调剂读者兴趣,表现新闻人物,烘托事件气氛,强化报道效果。它的特色是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戏剧性和写作的活泼性。述评新闻: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和报道新闻事实为主,属于新闻报道文体。采写述评新闻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风貌通讯:亦称概貌通讯,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条战线发展变化的新风尚、新气象和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记等。题材一般反映社会变迁、风土人情、行业新风、名胜风光、人文景观等。采写要求:善于观察,突出见闻;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的一种常用结构。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它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新闻敏感: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与判断的能力,也称新闻眼鼻。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求新性、超前的预见性、高度的敏捷性。它具体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新闻腔:由美联社雷内·卡彭提出,他认为新闻报道中夸夸其谈、装腔作势的语言叫做“新闻腔”。在中国,新闻作品中打官腔。耍花腔的语言是新闻腔。具体表现是官话、行话、套话泛滥;大话、绝话、过头话成灾。新闻腔产生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新闻体制、新闻政策的影响加之媒体受压、媒体跟风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也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感染和记者本人的懒惰和作秀。新闻界应努力戒
除新闻腔,作品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人物专访:由人物访问记发展而来的,就某人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访问。它的特点:内容集中,突出一个“专”字;注重纪实。强调一个“真”字;现场感强,强调一个“访”字。采写时应选准访问的对象;访问的场所、时机;注重谈话的纪实;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特别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它是判断新闻的根本依据。判断新闻价值的元素有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趣味性。一个新闻事件中含有的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该事件的新闻价值越高。
深度报道: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解释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新闻报道方式。它源于黑幕揭发运动,是媒体竞争和受众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它的特点是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单一类(包括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和 集合式(包括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两种。
精确新闻:精确新闻,美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普遍使用,主张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对数据加以综合、归纳、比较、分析,突出实物量的变化,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客观,提高人们认识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它以数据为特色,以精确为要求。
文化新闻:文化新闻主要是指文艺报道,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文艺作品的出版、上演、展出、评论和研究的信息;文艺工作者创作、生活和文艺界各种活动的信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信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信息;文艺方针、政策和文艺改革的信息等等。它强调: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专业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二、简述:
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消息头是消息的特有标志。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消息头表示此消息是本报独家采集的新闻,本报对此条消息版权所有,其他新闻媒介不得任意转载、抄袭。
3、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消息头标明了播发新闻的单位名称,给读者了解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以及独立媒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带来了方便,对于判明此消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一定帮助。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且可明确新闻单位的责任并了解新闻单位人员素质和报道质量。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
1、通讯中的议论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作画龙点睛的发挥。通讯中的抒情则是缘事而发,紧密结合事实,要言不烦地抒发作者个人的感情。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通讯表现手法中议论与抒情的实在性这个特点。
2、议论和抒情通常寄予新闻事实的交代之中,寄情理于人、事、物。一般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揉和,结尾之处作抒发。
3、它的作用是: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激发读者感情。
新闻语言的“准确”:
1、准确是新闻语言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新闻报道的主要目
标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新闻语言的“准确”要求所写出的与实际存在形神毕肖,强调充分发挥观察力、洞察力和再现现场场景的能力。
2、新闻语言做到准确应:1)注意词义差别,注意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2)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讲究“立言得体”注意文体差别,需清除广告语言和宣传说教性语言的影响,落笔要有分寸感,实事求是地叙事、状物。
会议新闻的问题与改进:
1、问题:内容上的远,没有很好地做到“三贴近”,受众认可度不高;形式上的死,按照宣传说教式的写作方法,明显的新闻腔盛行;开掘上的浅,会议新闻报道一般包括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会议报道,从会议中发掘新闻的会议报道,由会议引发的新闻报道三种类型,而对后两种开掘深度较浅。
2、改进:1)重视会议内容,加强双向互动①记者应转变思想观念,抓住会议新闻点;②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强调数字、目击和专家;③突出情感的贴近性;④转化报道的主配角色,从领导本位转向百姓本位;2)跳出会议新闻,抓鲜活内容;3)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力争双方满意;4)讲求形式创新,凸显会议内容(破腐文风,更新表达方式;增体裁,形式活泼新颖)5)重视摄影报道,图文并茂(重视图片运用,把蕴藏在长篇报告中适合用图表示的问题找出来;抓住新闻对象的瞬间细节来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的通俗化口语化:
1、解决广播电视新闻通俗化口语化问题的前提是树立为广大受众服务的思想;而虚心学习群众语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条件。对群众语言必须予以选择、加工和提炼,而通俗化、口语化,绝不是庸俗化、土语话。因此,为了做到广播电视稿写得通俗化、口语化,在语言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句要短,少用长句,倒装句;2)合理重复,少用代词。3)不要滥用简称,略语,少用方言,土语。4)音同义不同的字词要分清。5)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行语、术语6)适当注意协调音节,协和音调。7)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一定要改成文字。8)说话要注意身份,什么人讲什么话。
“用事实说话”的内涵及如何做:内涵:“用事实说话”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基本表现手法,有着双重含义。
1、让事实本身说话---客观叙事。1)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合理想象”。2)让事实本身说话,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着重描述事实,不要轻易做出结论。3)“让事实本身说话”,还意味着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好恶片面报道一面之词。
2、表达某种意图---寓意于事。做到寓意于事,要善于“藏舌头”,即要善于把倾向性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藏在背景材料中;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如何做:
1、用具体事实说话;少概括,少抽象,少堆砌,少罗列,少空对空。
2、用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从采访到的诸多事例中,抽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最有说服力、最生动、最能打动人的事实;典型事实落实到实处,讲个典型小故事
3、用有用事实说话。“三贴近”,看读者的关注度,看对读者的用处,大关注大写,小关注小写,不关注不写。
三、写作提示要点
消息: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决定段落顺序。
标题:准确明了、生动传神;导语:简明扼要
新闻背景:补充事实,解疑释惑,解释意义,增加趣味 述评新闻:结构:新闻事实+分析
“三段式”写法:第一部分:是什么—现在—求细
第一章 新闻报道
一 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二 新闻根据:指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新闻根据包括: 1 事实根据: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时效根据: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要素根据: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如何(how)。这六个要素缺一个,新闻根据就减少一分;若三个以上要素交待不清,这篇报道的真实性就大有疑问。来源根据:要适当的交待新闻的来源,而交待了新闻来源,只是表明记者“言出有据”,不能保证事实绝对可靠。三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 客观的叙述事实。2 要真实。3 要公正。4 要全面。5 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 要迅速及时。7 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体裁
一 新闻体裁主要分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大类。二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1 消息: a 动态新闻:以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特征。它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动态新闻中的简讯则仅用一两句话交待新闻事件的概况,一般不交代事情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情况。
b 综合新闻:指对同一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2 深度报道: a 解释性报道:侧重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
b 述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3 通讯: a 纪实性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b 新闻故事 c 访问记 d 散文体通讯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实、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三 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依据: 1 表现手法。2 口吻和人称。3 结构布局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一 新闻标题: 1 标题的结构: 例: 钞票“铺”不了路 匕首吓不倒人(引标、虚标)百余群众追捕抢劫犯(主标、实标)巴西海军军火库发生大爆炸(主标题、实标题)50公里外可看到巨大蘑菇烟云(副标题、实标题)
主标题:字号最大,最引人注目,一般用来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或观点。
辅标题:分文副标题和引标题,引标位于主标之上,字号较小,对主标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渲染;副标题位于主标之下,字号最小,起补充,注释作用。消息标题的作用: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吸引读者阅读。3 消息标题制作的原则:a 要贴切传神;b 要具体明了;c 要简练生动。二 消息头 消息头主要有“电”、“讯”两类。消息头的作用:a 使消息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文体。b 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c 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d 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密切联系在一起,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三 消息导语: 1 消息导语的作用:a 以省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何新闻信息。b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c 吸引读者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a 出语不凡,不落俗套。b 要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c 要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d 要清晰、简明、生动。e 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新闻由头:指在时效上、内容上较为新鲜,可以以新代旧的新闻报道材料。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a 由近及远法:b 现场观察法;c 避旧出新法 4 新闻导语的类型: a 叙述型导语:又分为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 b 描写型导语:又分为见闻式、特写式
要求:1)明确描写目的,描写是为了生动的表现报道主题;2)描写要简洁传神;3)描写要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c 议论型导语:又分为引语式、设问式、评述式 四 新闻躯干: 1 新闻躯干的功能:a 解释和深化导语;b 补充新的事实。新闻躯干的写作要求:a 围绕一个主题取材。b 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使读者对新闻人物和事件有较为完整而真切的认识。c 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兴趣。d 段落层次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五 新闻背景: 1 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的类型:a 衬托对比性材料(给新闻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可读性);b 注释说明性材料(说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理解);c 分析解释性的材料(说明新闻的原因,意义)新闻背景的要求:a 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b 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c 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的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六 新闻结尾: 1 新闻结尾的方法:a 自然结尾法;b 拾遗补缺法;c 逐章见义法;d 别开生面法 2 新闻结尾的写作要求:a 要紧扣主题,使其为表现和深化主题服务。b 新闻结尾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c 新闻结尾宜顺势而行。d 新闻结尾应力求简洁,不重复。e 新闻结尾要令人留恋,或取豹尾之意,遒劲有力,给人强烈印象,或取撞钟之意,余音绕梁,使人掩卷长思。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一 倒金字塔结构: 1 特点:a 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b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者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
c 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即在新闻导语中只突出一两个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d 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往往比较简略,每段文字很简练。e 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适用范围:适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性新闻就不太适宜了。
二 时间顺序式结构: 1 特点: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作 适用范围:适合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三 悬念式结构: 1 特点:开头是一个带悬念的新闻导语,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胃口,以后的段落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写作。适用范围:适用与那些戏剧性情节性见长的报道,特别是新闻事件亲历记,目击记,新闻故事等。四 并列式结构: 1 特点:有一个概括性的导语,随后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并列关系。2 适用范围:适合于那些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五 关于新闻结构的总体要求 要根据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选择确定新闻结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谋篇布局从大处着眼,各个部分要统筹兼顾,互相呼应。新闻背景材料不宜穿插在各大部分的衔接处。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新闻报道中的句式最好短一些,每段也以一两句话为宜。4 要赋形定势,匠心独运。新闻报道“大体须有,定体则无”,要根据需要探索适合的新闻结构形式。
第五章 新闻主题
一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它解决的是报道要表达什么,反映什么的问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二 新闻主题的特征: 1 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统一。2 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3 新闻主题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三 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 审时度势,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新闻主题。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应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利益关系最近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主题。4 选择主题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5 选择主题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四 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 1 追根究源法 2 对比联系法 3 见微知著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一 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二 第一手材料指那些记者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记者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
三 新闻材料的鉴别:1 材料来源;2 材料的性质;3 材料形成的时间;4 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5 对同一内容不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四 新闻材料的选择原则:1 要选择真实的材料。2 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3 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第七章 新闻语言
一 新闻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二 新闻语言既要遵守祖国的语言规范,又要富有时代气息。三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03年已考过,只简单看一下即可。)1 准确:1)注意词义差别;2)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要讲究“立言得体”。2 具体、清晰;通过阅读新闻,读者的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事实的图像,新闻要突出事实而不能全是概念、说教和感情抒发。新闻报道用于就要讲究具体、形象,你描写具体细腻一些,读者得到的印象也就真切一些。你的报道若是形象生动,那读者就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一般。生动: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5)多用动词。6)交替适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4 朴实、简洁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一 简明新闻: 1 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特点:a 篇幅短小;b 结构简单;c 叙事简明;d 一般一事一报;e 要求简而不陋。二 动态新闻: 1 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特点:a 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 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 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 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 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三 综合新闻 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2 特点:a 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 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 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 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 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 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四 述评新闻: 1 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写作特点:a 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 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 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 事件新闻: 1 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 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 重大自然灾害;c 重大交通事故;d 暴发性流行病;e 重大刑事案件;f 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六 非事件新闻: 1 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特点:a 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b 具有新闻性;c 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 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 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 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 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3 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七 人物新闻: 1 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a 篇幅短小,叙事单一;b 时效性强,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时”c 有一定故事性,能够打动人心;d 人物新闻要求“一人帅事,以事显人”。3 写作要求:a 要选准新闻人物;b 不要贪大求全;c 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d 注意以事显人。在人物新闻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品格的方法:a “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b 记其行而明其心。c 通过捕捉人物的神态、语调的变化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八 会议新闻: 1 概念: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总称。集会新闻 集会新闻特点:a 讲究规格程序;b 注重声势与气氛。c 突出演讲内容; 工作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a 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挑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突出地写入报道。b 要善于抓住会议召开的背景。c 要兼顾会场内外。九 社会新闻: 1 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特点:a 传通性大;b 民间性强;c 人情味浓;d 涉及面广 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a 尽量写出情趣b 尽量追求时效;c 写作要不拘一格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一 通讯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大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的报道形式。
二 通讯的特点:1 新闻性;2 完整性;3 形象性;4 四个区别:a 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b 通讯已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c 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d 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三 通讯的种类:1 人物通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2 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件,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件。3 工作通讯:通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各条战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而没有获得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4 风貌通讯 四 通讯的几种表达方法: 1 叙述:a 从头到尾的叙述法;b 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法;c 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法;d 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法 描写:a 人物描写;b 场景描写;c 细节描写 议论、抒情:a 开头之处作诱导;b 关节之处作渲染;c 衔接之处作揉和;d 结尾之处作抒发
作用:a 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b 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c 激发读者感情;
五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1 叙述的直接性;2 描写的直观性;3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4 对话的实录性; 六 通讯的主题:要求是,集中,新鲜,深刻
七 通讯的结构:1 纵式结构;按事情发展 2 横式结构,将几个侧面集纳。3 纵横结合的结构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一 人物通讯(具体的形象的报道各类人物的事迹、经历的新闻文体)的要求: 1 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2 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a 人物与群众的关系;b 人物与社会的关系c 人物与家庭的关系d 人物与党的关系; 二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形象的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a 新闻性与具体性;b 典型性与重要性;c 完整性与形象性 3 写作要求:a 以人记事,以事带人;b 故事完整,主线突出;c 寓清于事,寓理于事;d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三 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指问题性、论述性、经验性的通讯。工作通讯的内容:a 提出并探讨当前实际工作和人民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b 某个地区,单位,部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经验,教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作体会。c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方面有普遍启迪作用的事例评述d 揭露性、批评性的典型报道。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a 在对象上,工作总结是上下级之间报告工作情况的;工作通讯却是面向广大受众,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众的。b 在内容上,工作总结比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措施以至努力方向;工作通讯则要求集中、尖新,有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c 在写法上,工作总结是第一人称汇报情况的口吻,概述多,架子较大,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工作通讯则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了叙述外,还多用描写、抒情和议论,抓住一点加以引申即可。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a 提出问题具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b 阐述问题和经验力求透彻具体;c 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四 风貌通讯: 1 风貌通讯是着重描写事物发展中新变化、新面貌的通讯。写作要求:a 善于观察,突出见闻;b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c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d 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一 新闻特写: 1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特点:a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b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高潮;c 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胜。3 写作要领:a 要抓住生动的形象。b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c 要抓住情节的高潮。4 新闻速写:指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描绘勾勒对象的形象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的报道手法。5 新闻素描: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手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二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的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的特点:a 题材的重要性;b 材料的详尽性;c 内涵的深刻性;d 体裁的综合性;3 深度报道的形式:a 单一类,包括:1)提出问题型,2)分析解释型,3)综合概括型;4)典型传播型,5)对比解释型;b 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包括: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体裁进行的一系列报道。3)组合报道: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组合在一起的报道。大特写:大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方式。大特写的特征:a 新闻性;b 社会性;c 深刻性;d 艺术性。三 解释性新闻报道: 1 解释性新闻,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的区别:a 对新闻要素的叙述,着重点不同:b 背景材料的运用不同;3 解释性报道与评论、社论的区别:a 前者内容较实在,一般不直接发表意见,后者则以发表意见为主。b 前者反映记者个人观点,后者反映集体观点。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a 把(WHY)作为高潮和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b 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c 把今天的实践,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d 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一 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 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2 事实具体,实实在在。3 通俗易懂,采用口语。
一、名解题
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调查报告:就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写出的真实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3、计划;某一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间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4、诉职报告:指国家工作人员就某一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或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字材料。
5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机构所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求有关部门人员共同遵守的实用文书。
二、写作分析题
1、为下文的通知填写出恰当的标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发布五年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住房消费还需拓展;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够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有待完善。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答案参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2、简评下列公文,并对其进行修改。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城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
(XX年12月28日 X X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XX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城市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对此作出如下决定:
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移风易俗,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维护社会秩序,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具有重要作用。禁放工作是利国利民之举,势在必行。
二、自 XX年1月31日起,城区内所有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不得燃放烟花爆竹。XX年4月 1日起,城区范围内一律禁放烟花爆竹。但是,经市政府批准的为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所燃放的烟花焰火除外。
三、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坚决执行本决定,为人民群众作出表率。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及新闻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真正负起责任。广大市民要响应号召,移风易俗,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保证城区禁放烟花爆竹工作的顺利进行。
xx市人大常委会
三、简答题
1、求职信的撰写要注意什么?
①要力求简洁凝练,避免长篇大论、繁冗琐细; ②要力求平实直白,避免故作高深或故弄玄虚; ③要力求条分缕析,避免杂乱无章;
④要力求准确、通畅,避免出现病句、错别字; ⑤要力求语言真诚自然,避免矫揉造作;
⑥要力求文面整洁、美观,避免书写比清和随意涂抹。
2、写作请示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要正确选用文种; ②要做到一文一事; ③要避免多头请示; ④要避免越级请示。
3、公文主具有哪些特点? ①法定性; ②政策性; ③实用性; ④时效性; ⑤规范性。
4、撰写总结的要求?
①要充分占有资料,并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②要善于分析材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③要合理的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 ④要深入研究问题,以写出特色。
四、依据自己掌握的实际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共30分)要求:
1、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
2、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
3、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清楚;
4、字数600左右。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为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2.行政起诉状:是指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3.守则:是某一单位、部门或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文书。⒂求职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并表达求职意愿,以求获得某个职位的一种专用信件。
4.闭幕词:是在比较正式的大型会议或活动的闭幕式上,举办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所作的总结性讲话。⒄经济新闻:是指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进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事实所作的简要报道。
5.民事答辩状:是指民事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二、写作分析题
1.根据下文的内容补写出恰当的文章标题。
对危机管理的理解,离不开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关于“危机”,著名的危机管理理论大师巴顿(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国内的管理学家们基本上都把“危机”定义为突发的、对组织和个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重大事件。事件的种类很多,按照一般分类,危机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如地震、干旱、水灾等)和社会危机事件(如社会**、战争、恐怖活动等);按照危机的起源,可分为系统内部危机和系统外部危机;按照危机发生地域,可分为区域危机和国家危机。按照危机性质,可把危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社会制度基本结构的危机,如美国“九一一事件”、阿根廷经济政治危机;一类是针对具体行为规范或价值观的危机,如广西南丹矿难等。虽然二者各有所侧重,但在实际情况中,二者的界限有时并不明显,特别是当自然灾害、具体事件危机处理不当时,很有可能会引发针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全面危机。
2.根据下面这份函的内容及给出的材料,起草一份答复此函的复函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清楚。
关于请求适当增加教学设备维修经费的函 XX字[2003]X号 财务处:
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我校各种教学设备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均有大幅度增加,设备维修的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支出越来越多,原来核拨的经费缺口很大,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经赀短缺问题如不尽快解决,正常的维修工作将难以按要求进行,维修质量更是无法得到保证,这无疑会使教学工作受到影响。为此,请求适当追加教学设备维修经赞。可否,回复为盼。
三、简答题
1.在合同的签定中,主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①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②要精通业务,了解情况;
③要在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条款; ④要认真书写,不得随意涂改。2.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规、规定; ②要了解实际情况; ③要遵循各项行文规则。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①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
②要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真分析并合理组织材料; ③要研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
③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④语言要得体。
4、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①内容要客观真实; ②内容要具体实在; ③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 ④语言要得体。
四、根据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情况,写一份总结报告(共30分)
要求:
1、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
2、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
3、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清楚;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文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写作思维僵化,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模式化,缺乏创新思维。
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是作文教学中的痼疾。这种痼疾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即是应试的作文教学。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基本上还是以应试为标准,围绕考试的指挥棒,合乎统一标准的能得高分的作文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优秀作文,这种以升学为唯一和最高目的的应试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导致本应充满灵气和生机的学生作文空洞乏味、语言干瘪,结构和表现手法雷同。作文的模式化倾向严重,毫无个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主题虚假、题材单一、语言干瘪无味、结构机械雷同等方面。首先是主题选择上,当前大多数中学生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不顾自己的内心表达需要,也不管主题的表达是否真实。这跟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引导密切相关,应试的价值导向对作文内容的抒写往往采取谨慎的态度,为了在考试中作文成绩的保险,教师也反复强调:抒写认可的主题。这种主题的预设和先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性,更为严重的是,使学生养成了不好的文风,也使学生的思考停留在生活的表象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满足于思考一些浅层的现象,缺乏深度的思考,无益于思维训练,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僵化。模式化的主题抒写自然会出现题材单一的弊端,如考试中套用故事、编造事实,甚至在高考作文中为了赚取高分不惜编造亲人伤残,自命坚强的一些虚构故事。作文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干瘪无味,语言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衡量尺度,语言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的中学作文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普遍比较贫乏,言之无味,八股腔调浓。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化除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比较少、阅读量不够外,还与思维的贫乏密切相关。作文结构的机械雷同也是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机械雷同的作文模式与教师在应试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文体意识”有关。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不因偏题而失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审题的训练,强调入格,使学生的作文不敢突破文体框框的标准要求,诸如叙事模式、议论模式、写景抒情模式、应用文模式等,有的教师为了应付高考甚至针对某种文体给学生总结归纳出一定的写作模式,如以前高考作文涉及较多的读后感一类的文体,有的教师就总结出:点——联——引——深——结,用这种模式来指导学生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教学产生的后果往往就是,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感情与实际生活中自己体验的情感有一定的距离,不是真性情的抒写。写作思维空间也比较狭小,缺乏主体丰富的思维指向,也容易丧失思维中最宝贵的独创性、深刻性和批判精神。存在的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作文教学要在观念上、思维上进行改革,才会除去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痼疾,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当代写作思维理论体现的作文教学观
面对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写作教学理论中,一种强调写作动力(真情实感,写作创意,写作习惯)、写作思维操作的写作教学观念可以给中学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些启示,“这是一种真正的面向21世纪的崭新的写作教学思想观念,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大潮中的必然产物,也是80年代以来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界长期探索的成果的一个基本总结。”[1]这种全新的写作教学思想与以前的写作理论比较,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比较重视写作思维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写作思维作为写作能力的核心,对于写作书面语言活动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先在性、原初性、前提性的性质,而这种性质正是我们所谓的‘动力性的性质。”“动力学写作教学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是21世纪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2]这种新思维对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因为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长期的低效作文教学也与不重视或不得当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因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就显得比较迫切。
写作思维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上,思维的定义主要指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在写作上,当代写作思维理论认为,思维的定义不仅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而且包含对种种认识的展开、结构。“只有写作才完整地包含了思维的这两种功能,尤其是思维的结构功能。”[3]在写作中,又可分为内容的结构和思维的结构。思维的结构是深层结构,以前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内容结构的训练,而这种内容的结构又不是真正生活的内容化,而是把复杂丰富的生活用一些固有的模式表现出来,在作文教学中就进行一些模式化的操作训练,这与应试关系较大,但这样的训练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真正提高,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而当代写作教学新思维的突出之点就是要扭转这种状况,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正做到思维的训练,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思维即表达,表达即思维。”[4]这种对思维与表达关系的全新理解,一反过去的写作理论,把思维和表达置于两个前后相续的写作环境中,思维是思维,表达是表达,这种写作理论也深深影响了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只进行单一的训练,也有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册,如“写作思维训练”“表达方式专题训练”“作文指津”等,学生虽然能在这些训练中得到一些技巧性的作文操作模式,但无益于他们真正作文能力的提高。而在当代写作新思维的理论中,没有把思维和表达截然分开,认为“写作行文的过程就是写作思维的过程,写作思维技术及其思维成果的生成过程,也就是写作书面语言的生成过程”[5]。在这种写作新思维中,思维和语言在写作者那里是一同生长,不是一种二元对立、等级优先的关系,而是同一的、一同生成写作的思维过程和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同一种活动的两个侧面,不分彼此先后。
思维和表达的同一活动也就是真正的写作活动,具体表现为话语的生成活动。在写作实践中,是由写作思维的操作活动来完成的。当代写作思维理论认为,思维即表达,写作者能不进行构思而直接表达,主要在于“写者建构了一整套写作行为所需要的全部写作思维操作的模型,正是这些模型的运行,便形成了写作思维的技术与艺术”[6]。在这种理论下,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这些写作思维操作模型,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思维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而有效的训练建构这些思维操作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当代写作理论中提出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主张一种“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即把若干能表达立意的材料组成文章结构,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又通过“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来实现。除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外,还有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与综合,策略思维操作模型——协调与抗衡,文本思维操作模型——渐进与平列。这些思维模型都可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去具体运用、实践,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当代写作思维理论给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1.引导学生去真实地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意蕴
教师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教学,教师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感。必须要有生活的底子,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丰富,才能在写作中主题、立意不断生成。生成的出发点对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的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往往无话可说,或论之甚浅,就是没有或不善于找到能使自己的思维不断生成的出发点,而陷于苦恼之中。思维的出发点应建立在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有心人投入真正的生活,以真实之心、真实之眼去全方位地感悟、观察生活,不仅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崇高,也要注意生活中的丑恶、卑下;不但能发现生活中的琐屑表象,也要透过浅表的现象挖掘生活中的真谛和本质。教师不应该先行地给学生预设许多主题、立意,不能让学生陷入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允许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形成自己的理念,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这种理念。
2.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创造性思维
在当代写作新思维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新的写作思维模型。在这里,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二是构建新的写作思维模型。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者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在学习中,自我调控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学习,在作文训练中也比较有效。所谓自我调控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7]。作文教学是学生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形式,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认真投入,那么,效率的提高则得不到保证。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运用自我调控学习让学生把被动的作文训练变成主动积极的自我写作要求。在教师方面,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试着运用当代写作思维理论的一些新成果,特别是写作思维模型的建构,应该作为今后作文教学中的重点,让学生得到真正有实效的写作思维训练,发展学生质疑求异、深刻独特的思维品格。
3.引导学生在抒写自己的真性灵、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在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创生话语
语言的无味干瘪是作文的通病,这主要源自学生思维的匮乏,生命内涵的单薄,也与思维与表达的二元对立相关。在传统的写作观念下,学生总是要不断地想好了再写,构思好了再动笔,而灵感的涌现,表达欲望的宣泄是不容许有一个等级优先的过程,写作即生长,写作即生成,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大胆地写下去,思维即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才是率真而自然的,才会是充满个性的,表现出自己的生命痕迹,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写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束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学生的写作语言是相当精彩的,其个性化、鲜明性和表现力并不亚于成人的语言。而学生的单纯和想象,有时还会给语言增添一种我们在成人语言世界中看不到的清朗和质朴,“雪化后是春天”,这是孩子心中的世界,多么具有美质的隐喻语言,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写作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表达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写作能力也将决定一个人今后的持续发展。当代写作思维理论给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最重要的一点,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让学生重新认识写作的价值,自由地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注释:
[1][2][3]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6]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7]孟威佳,李晓冬.自我调控学习——面向21世纪的学习理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