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推荐7篇)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篇1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人格的素质修养,这是培养高水平语言沟通技能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语言沟通技能训练》一书,我知道了教师的语言沟通技能的关键是要正确运用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共同性质外,还显示出与其他语言的明显区别……教学语言在自身的特征。教学语言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行为方式。

作为教师的我们,语言要规范。使用普通话。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白话文菱为语法规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音不标准、不规范,将影响学生的理解。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度,音量有控制,科学用嗓。使学生能听清,又不疲劳。平时上课,宜以中强度音量为主,老师说得不吃力,学生听起来也轻松。音量过大,学生反而听得不真切,还容易造成听觉疲劳。音量大小,应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为宜。教学中,发音要有足够的底气。语速也要适当,一般情况下,语速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在不同情况下,语速稳速、急速、缓速之分。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教师的语言要语调达情。语调达情指语音高低、抑扬顿挫、强弱起伏,与教学情境相适应。运用不同的声调可表达疑问、感叹、惊喜、沉思等复杂感情。它的变化能极大地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适当调控语调的响度,使之有较好的清晰度与感染力。掌握语调的使用技巧,使话说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教育谈话时,应掌握沟通、暗示、激励、表扬、批评等谈话技巧,使语调富有针对性、启发性,说话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加强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沟通技能,运用具有在不同教学情境中与学生的沟通手段,较好地实现沟通目标,使我的语言沟通技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篇2

关键词:微格教学,分组合作学习,训练,教学技能

一、引言

(一) 微格教学的起源及发展

微格教学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新数学运动和CBTE运动) , 创始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W.Allen和同事A.Eve。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 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微格教学以较少的学生为对象, 在较短的时间内 (5~20分钟) , 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 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并为其分析评价, 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1]。

(二) 微格教学在国外的发展

微格教学自1963年提出后, 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 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在英国, 微格教学被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学士课程内, 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后, 这些教育学学士师范生再被安排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悉尼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所开发的微格教学课程, 是移植、改进最成功的一例, 获得世界声誉。他们编著的一套微格教学教材和示范带已被澳大利亚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南非、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南非和美国的一些师范院校所采用。

(三) 微格教学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在8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自1987年始, 北京教育学院一些教师开展了对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 并进行了一些实践应用;1993年, 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分别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1998年10月, 全国微格教学协作组年会在云南教育学院召开, 来自美国的微格创始人之一艾伦教授作了“关于微格教学新旧模式对比”的报告, 展示了新型微格教学的实习与评价模式, 来自香港的任伯江教授作了“优质教学, 以微观教学为首”的演讲;2000年, 微格教学协作组申请加入中国电化教育协会 (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成为其专业委员会的会员, 标志着微格教学开始了一轮新的发展时期, 教育部已将微格教学活动的开展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二、微格教学系统

(一) 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

微格教学系统包括主控室和微格教室两部分。主控室通常为一个, 连接有多个微格教室。如图2-1所示。

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分控机、摄像头及其他教学设备。微格教室中有可以控制本室的摄像系统, 录制本室的声音和图像, 以便对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 微格教学系统的使用

微格教学录像可由主控室负责操作, 也可由微格教室负责操作。一般在微格教学训练时, 由微格教室的教师和学生操作, 便于灵活控制录制和重放。在作为教学技能评价或作为资料保存时, 由主控室人员负责录制。

(三) 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微格教学中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使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体现,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习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涉及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分类, 每次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 有利于受训者明确学习目的, 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

3. 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 通过重放录像可以立即进行自我观察分析, 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

4.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指导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受训者可以根据改进意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 微格教学的设计

微格教学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1) 理论学习

介绍微格教学的背景、概念、构建、训练步骤、评价理论等相关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使受训者对微格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结构, 有利于以后模拟训练的实施, 以促进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移。

(2) 观摩示范

示范可以是录像, 也可以是教师现场示范。示范可以是优秀的典例, 也可以是反面教材, 但应以正面示范为主。这样, 受训者就能通过现场体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感知, 并为以后的亲身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2]。

(3) 分析与讨论

在观看示范片或教师现场示范后, 受训者通过讨论、分析示范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并就“假使我来教, 该如何应用此教学技能”展开讨论。有过实训经历的受训者还可以通过优秀的典例发现自己的缺点, 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进步。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 设计这一课题在教学中应用的最佳方案, 为下一步的编写教案作铺垫。

(4) 编写教案

受训者确定了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之后, 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实验器材, 编写详细的教案。教案中首先应说明教学技能应用后所达效果的构想, 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5) 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

角色扮演即受训者自己走上讲台扮演教师进行讲演, 其它受训者及指导老师扮演学生。实训者要在讲演之前对本次课作以简短说明, 即说课, 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 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意图。讲课时间以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 一般5~10分钟。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完整摄录, 给下一步的评价作为依据。

(6) 评价反馈

在实训结束后, 指导教师必须及时组织受训者根据现场教学过程或者摄录视频进行评价, 先由试讲人进行自我分析, 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 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 找出不足之处, 教师还可以对其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师范, 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

(7) 修改教案

评价反馈结束后, 受训者根据实训中的不足以及反馈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教案, 再次实践, 通过反复的训练和改进, 使受训者的教学技能逐步提高[3]。

三、分组合作学习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

在微格教学视角下, 高校师范生在入职以前进行培养, 入职后进行培训, 这两个过程是高校师范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 这是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之前培养、入职培训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教育过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师范生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学生的训练机会很少, 培训效果较差, 教学技能训练也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4]。

如今,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培养更优质的教师, 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都设置和开展了微格教学。但是, 微格教室资源短缺和课时不足几乎成为了众多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针对如此, 分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 分组合作学习

20世纪70年代后期, 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 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流性教改策略。据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宣称,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面积的提高, 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尤其是通过小组合作, 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帮助, 更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分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学习。组内成员共同学习, 通过彼此间的分工、交流与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强调组内成员的互动, 而组际之间的学习课题内容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教师对学习小组作间接指导, 或者参与到某些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互动的参与, 使学生的学业兴趣大面积的提高, 还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尤其是通过小组合作, 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帮助, 更能调动慢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因此,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 分组合作学习的要领

分组合作学习, 是有效开展微格教学的良好方式, 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走向主动, 走向探究, 使学生在独立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同时又相互合作、交流、借鉴, 实现学习能力上的互补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也会经常看见小组活动时, 有人滔滔不绝, 有人呆若木鸡, 或者是你做你的、我想我的, 小组合作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因此, 分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科学分组

科学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后, 就开始着手分组工作。一般4~6个人一组, 按照“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 尽量使同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 取长补短, 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参考标准, 这样, 就可使学生领会“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理念。不同小组之间要实现零差距, 这样才会在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在分组的同时, 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独特地位。在分组时, 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各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各小组内的学生各有特长, 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监督, 使优等生得到发展, 中等生得到锻炼, 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5]。

(2) 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建立了, 没有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评价是人的最高智能。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 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评价措施, 任何改革都将以失败告终。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会使学生深受鼓舞, 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收获[6]。

(三) 微格教学中的分组合作学习

当今, 教育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教育事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随着微格教学的普及, 微格教学已成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及教师职前培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微格教学资源短缺以及课时不足几乎是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共同问题, 受训者在微格教学中上台实训的机会少之又少, 以至于微格教学在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成效不甚显著[7]。

在考虑到此问题的情况下, 本文提出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微格教学训练方式。在微格教学课时不足时, 各班级可分成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微格教学训练, 这样, 既弥补了微格教学课时不足这个问题, 又合理的利用了课余时间。经过多次的微格教学训练, 以达到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作用。

(1) 分组合作学习在微格教学中的实施

鉴于当代少数师范生无意愿从事教师工作, 故征集有意愿参加微格教学训练的学生, 将其分成若干组, 每组4~6个人, 选拔一名组长, 各组长结合班级的课程作息表, 制定出各组的微格教学训练时间表。每组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技能训练, 每组每个星期至少组织两次训练。在每次训练中, 至少安排两名学生上台授课训练, 其它组员则作为授课对象, 端正态度, 认真听课, 在评价环节积极给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整个过程, 教师都可参与其中, 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每组成员选择不同的课题进行训练, 相互之间一起学习、探讨、研究、改善。而组际之间的训练课题内容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相同课题的组际成员可以自行组织进行对比训练, 取长补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微格教学分组案例

根据我校微格教室的设置特点, 排除无意愿从事教师工作的同学,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把全班 (2010级物理专业) 学生划分为8个小组, 如表3-1所示。每组男女生比例适当、平均成绩相持平, 根据性格特点合理搭配, 并选出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 负责本组成员的微格教学训练的全盘组织工作, 一位成员负责微格教学录制工作。

(3) 分组合作学习在微格教学中的作用

在微格教学资源短缺、课时不足这种情况下, 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组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的这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弥补课时不足这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8],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 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 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这就形成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行为, 同时组际之间的互动更好地提升了高校微格教学的成效, 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研究、自主构建创新、自主改变完善, 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9]。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教师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教师专业发展思潮产生之初, 受科技主义的影响, 在培养专业化教师过程中, 人们注重的是教师的知识与技能, 遵循着“通过训练使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的基本思路, 具有“技术理论”倾向。如霍伊尔 (Hoyle, E.)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 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10]。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 一般运用分解式的教学方式, 分成若干教学技能, 可以有效地掌握和控制师范生练习效果[11]。微格教学的引入, 大大的提高了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但同时, 微格教学系统资源不足以及课时不足也成为了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存在的共同难题。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这样, 不仅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也提高了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式的合作, 使得训练不再是单独个人的竞赛,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构建、互相创新, 组际成员之间互相对比、取长补短,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方式, 使受训者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共同的提高。

近两年来, 我院在微格教学系统资源短缺以及课时不足的情况下, 采取了这种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成效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近两年来, 我院学生在参加省级、国家级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 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师范生也在应聘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这证明了在微格教学训练中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较好的缓解了微格系统资源不完善, 微格教学课时不足的局面,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调动了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 篇3

关键词: 阅读    预习    学习技能

要训练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着力研究学法,要研究学法,就必须了解“学情”,即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实际,并据此制定和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如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我作了探讨: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教给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方法。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备课中,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方法,这是养成学生认真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闶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例如教学看图学文《长城》时,要求学生能按给定的顺序观察插图,根据图意初读课文,图文结合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老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辨别题、讨论题,让学生再看课文,在课文中找最能表现问题的部分,如字、词、句、段,让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批批划划,对一难理解的字、词、句、段,也让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再看书,联系上下文,进而消化理解,这样逐步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效果。

根据学生读书能力的不同程度,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求知、自己主动探索的重要方法。预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内进行,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況和教学内容而定。为了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我们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预习的指导提纲,给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思考题、练习题预习,同时应教给学生写预习笔记的方法。有的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预习,具体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理解字、词、句、段,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较多,综合性研究较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字高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情感和态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言外,还有传情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文质系美的创造。在情感陶冶中,展开想象,后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是一项实践活动,必然有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我们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也就是关注学生读书的过程,关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知、想象思维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揣摩、领悟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其中知识、能力是基础,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培养能力,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无论是形之于外的动作技能,行为操作,或是隐伏于内的心智活动,都体现在一定教学过程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态度。

依据课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法。教师在备课中,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特点,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教学讲读课文《穷人》,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记叙真切自然,用词造句恰如其分。在第一课时,板书课题,解释“穷人”的词义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穷人”做题目呢?学生经过看书、讨论,回答:“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以‘穷人’为题。”“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题叫《穷人》。”眼看学生的回答这个问题有困难,我就发挥主导作用,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着重写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用“穷人”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上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课文中写的是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教师进一步引导启发,“作者写的这些穷人,叙述穷人间发生的事,是为什么?”,学生认为是歌颂穷人的高贵品质,教师再让学生讨论,说说课文以“穷人”为题的原因,学生不难回答出来。由此可见,依据教材,掌握具体方法,就会使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在精讲中,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灵活运用“五个尽量”的方法组织教学、设计教法,渗透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这“五个尽量”是:

1.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

2.能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亲自观察。

3.能让学生表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

4.能让学生实践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做。

5.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综合归纳并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必然会学习主动,思维活跃,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技能必将有明显提高。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亲切感。识字的过程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随之激发。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技能训练心得体会 篇4

说实话之前我对这次培训有小小的抵触。觉得整整两天的时间不如去听业务和学术讲座收获大。可是去了之后才觉得获益匪浅。许多次老师的话语常常使我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自以为四十不惑,可以宠辱不惊,不料多次被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原来自己做不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按照这次老师“60岁以下都是青年人”的说法,我还处在青春期。

当我看到电影《飞越老人院》中院长计算陪伴老人的时间这一情节时,我触目惊心。我在心里暗暗计算了一下,暗暗庆幸我比她幸运一些,因为我离父母很近。正因为很近,又觉得父母身体还行加上工作忙所以并不常去父母那儿。初中时曾受感恩教育,天天给父亲洗脚和袜子,坚持了一年多,而现在却再也没有给父母洗过脚、洗过任何东西,心里十分惭愧。

我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在几万多名职工的**矿务局,他高超的业务水平和固执耿直的坏脾气一样有名。因为他对工作要求完美,近乎苛刻。他原来学的是俄语,英语是后来学的。没上过高中,却完全凭自学上了大学。印象中,小时候家里墙上贴着大张的图纸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我后来上初一学英语,那时候没有听力,老师也不讲音标,音标是我父亲启蒙的,他为了练发音托人从上海买的录音机,那时候可是稀罕物。他的领域是机械制造,但他是跨行业的高手。1981左右年矿务局第一批安装水暖管道的设计安装组负责人居然是我爸爸。他之前可是不懂管道设计的。我爸没有不会做的东西,小到钥匙、锅铲刀勺,大到折叠椅和沙发等各种家具,都是他比着《上海家具》书上流行的式样打制的,既结实又时髦,成为争相参观的对象。他床底的箱子好多,箱子里有一大堆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获奖证书,那个年代都是货真价实的。他会买好多书给我读,从不吝惜。会做各种精致的玩具,引得小朋友羡慕不已。

我眼里,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年生病在济南住院,我陪在医院。那天晚上,爸爸异常兴奋地和病房里另一位病友聊得火热,侃侃而谈,简直不像一位第二天手术的病人,一点没有紧张和焦虑,言语间充满了以我为荣自豪的样子。以前他从来不表扬我,我意识到曾经我无所不能的父亲终究老去了,他也到了拼孩子的年龄。而并不优秀的我,从他口中说出来成了他的骄傲。

我的母亲心灵手巧,长得也漂亮,可惜我遗传了我父亲。她很善于经营家庭,总能用不多的工资让我们吃得更好。记得那时,家家在宿舍门口都养鸡。别人都是养几只母鸡下蛋,我妈除了养几只母鸡,就5分钱一只小公鸡一下买50只,所以隔三差五就给我们炸小鸡吃。在那个需要粮票和肉票的年代,吃上一点肉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别的小孩羡慕得馋得慌。那时能让孩子吃好是天大的一件事,我觉得我妈很厉害。我妈一直是嫌弃我的,小时候嫌我长得黑、长得丑,长大了嫌我不够努力学习,嫌我没考上名校。直到两年前我正回复一封国外的邮件,我妈紧盯着屏幕。她以前也是学俄语的,不懂英文。她说:“哎,这些我都看不懂哎。”眼神里不再是嫌弃,而是充满了喜悦和欣赏。

那样能干的母亲,一直嫌弃我的母亲,有一天突然180度大转弯,为我自豪,为我高兴,这只能说明,她老了。曾经,父母一直是我的榜样和骄傲,可是有一天反过来了,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为人子女,我们都是有责任的。为了父母,就算活不成父母想要的样子,也要努力活得不要太差。

为了叫父母不太失望,我们也要努努力。

希望我们一路前行,依旧不忘初心。希望我们都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历经生活打磨、岁月洗礼,内心依旧清明,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不江湖。天天充满正能量,快快乐乐来上班。

说到上班,这次培训上老师有句话“上班的质量决定了人生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决定了家庭生活的质量”,说得特别好。前段时间有个特别火的微信文章《离开了单位你什么都不是》。你靠什么去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是单位!你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是单位!地球离了谁都会转,单位离了你行,你离了单位却不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的,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离开了单位,你什么都不是。

说到这里我要感谢三院,了解我,包容我,关心我,培养我。派我参加英语培训,去美国进修,去进修儿童无痛胃镜。还被评为了首批青年才俊。当时参加青年才俊和考博士都是主任陈丽萍三番五次催促我鼓励我报名的。我来三院好几年都没考继续教育,因为我不想晋升职称了。副主任齐爱霞说那怎么行,你还这么年轻,硬是让我一下子报了6门课,现在心里特别感谢她。有人问我来了三院后悔吗,我说后悔啊,后悔没早来!医院提供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三院的每一位都是何等的幸运啊。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篇5

公司于*月*日在大会议室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关于中层核心管理技能实战训练的课程,本次课程邀请了暨南大学企业管理博士邓*老师为我们主讲。邓*老师拥有丰富的销售经验、销售团队管理和高层管理经验,曾任大型企业市场总监、销售总监、分公司总经理、公司副总裁等职务,并曾为数十家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咨询和培训,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擅长针对行业特点和面临的具体问题,使学员在体验式培训后能获得解决工作困难的方法和能力。

本次课程,邓*老师在理论中穿插案例,通过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将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也大大加深了我们的印象,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解决出现的困难。

课程的编排除了系统化地对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正确的心态、定位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做了详细的讲解说明,还重点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并通过这些回答结合具体案例对中层管理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情况下如何正确地开展工作进行了指导说明,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摆正定位、调整心态

1)做领导的助手和盟友:要为领导排忧解难,认真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想领导之所想,做领导之所需。管理者因目标而生,而领导的目标就是我们的目标。

2)做一个创新者:在原有模式上提升执行力不应是中层管理者的目标,通过不断创新和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如何做到化繁为简,务实高效的执行工作,更好的达成使命才是执行力提升的目的,可以说开拓创新才是执行力的动力。这就要培养对新工作方法、思路的敏感性,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在可控的范围内,多做尝试和探索,积累相关改进的数据,参考相关的素材,待时机成熟,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和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做一个沟通者、抚慰者:中层管理者是一座承上启下的桥梁,是一条维系整个团队的纽带。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都要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且在下属出现情绪波动时进行及时安抚,让整个团队保持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不要妄想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和创造者。

二、如何带领一个好的团队

1)什么是好团队:一个好的团队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协助配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并且还要有共同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2)发展个人及团队合作:一个团队必然是由各式各样的人员构成,每个人的性格和长处都不一样,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经过遴选后的团队成员,要给予充分的锻炼和信任,成员虽然不能要求赴汤蹈火,但也是要在各个方面要求成员独当一面的。所以平时要多进行团队活动,通过接触,了解每个员工的思想,需求等各个方面,以便在团队内培养成一个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交流的团队合作氛围,使其能够更好地形成合力,为发挥团队的才智和力量,做好基础工作。

3)授权:一个好的中层管理人员不应该是所有的事都事必躬亲,要懂得将合适的事给合适的人,给予其足够的信心和信任。授权某件事的时候要考虑被授权人员的意愿和能力,定好目标以及时间限制,并听取他对此事的做法,并对其进行指导,还要要求其进行定期的汇报。

4)激励:激励是保持团队的高战斗力必要的手段。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员工具有不同的需求,要想激励政策取得最大的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激励。激励的方式有胡萝卜(奖励)、大棒(惩罚)和信任激励。我们应该少用大棒、多用信任激励,并且要有一定的胡萝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团队保持活力与激情。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篇6

近期参加了公司所组织的MTP管理技能培训,深感收益匪浅,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管理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技术是指人们发现、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则与原理,使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理性行为。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绝不是刻板的照章操作行为。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的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下以课程大纲为顺序,分段总结学习心得。

一、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何为管理?管理就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企业要用流程来进行管理,管理流程要做到成本低、效率高。而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将领导的决策具体转化为制度与流程,又要体现制度、流程的有效性与策略性,以便在基层员工中推广执行,实现企业运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中坚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职责是:代表上级、服务下级、辅助同级、实现共赢。一方面,中坚管理者要代表企业说话,要遵循企业的价值观,要具有使命感,要树立“员工与企业是共荣共辱”的观念意识。另一方面在管理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分享利益,重视团队氛围的培养,形成团队凝聚力。而在管理细节方面,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强行要求自己的下属,要明确:管理者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

在管理职责方面必须切实完成领导各项交代的工作,依据目标任务,做好组织计划和任务的分配工作。要依据分工合作原则,合理调整个人的时间分配和员工的工作职责,选择能够授权的就应该进行授权,不能授权的则通过加强计划和人员调配,监督工作实施,掌握好工作节奏,应对出现的各项问题,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工作中要明确本部门职责与前后部门的关系,以岗位为单元进行工作设计,将其他部门当成外部客户对待,坦诚协商,通过部门之间的积极沟通与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内沟通技巧

杨老师在本节课程中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决定人成就的不是技能、知识,而是个性、自我概念、价值观、动机,当一个人心态不好的时候,就很难与对方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由此可见,与他人建立高品质沟通的前提是具有正思维、正见,表达正面情感,而一个能够建立高品质沟通的团队才是和谐的、进步的、向上的。

首先在工作中要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的进度和成绩,遇到麻烦问题,能够主动担当、承担责任,维护上级的权威。在接受上级的任务委派时,应及时确认工作目标与重点,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认为领导的决策有问题,要敢于直言与提供建议,恳请上级参考,若上级坚持,则按上级决策坚决执行。事实证明,如果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坚决的执行上级委派的任务,即使领导决策有点问题,也能够达到目标。

与同事的相处中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尊重、理解、客观、宽容的态度,学会表达正面的情感。沟通中要用建言代替直言,提问题代替批评,顾及别人的自尊,做到宽宏大量、得理让人。在下达工作任务时,应掌握沟通

技巧,需依据事情的紧急性、部下的能力及意愿,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可分为,目标、计划由管理者提出,并要求执行的强制性下达;提出目标并听从下属意见后要求执行的商讨性下达;提出问题确认支持程度后要求执行的请求性下达;提出问题,询问员工看法后要求执行的暗示性下达。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与上司及同事的沟通中要注意,尽量给上司结果而不是问题,给同事回应而不是推诿,有充分理解与尊重,需求的满足,良好的沟通,正面情绪的调动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只有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够获得公司的良好发展。

三、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

管事容易管人难。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教导并帮助提高员工能力,激发员工动力是不能停的两项工作,也是管理工作更高级的层面。

影响员工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意识,而每个人的动机对每个人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管理者,我们有责任激发部属的学习热情,工作热情,要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激励员工,帮助员工提高能力,帮助他实现个人目标。首先,在态度上,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某人这不行,那不行,“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对下属要有不断的正向激励,对希望下属出现的正向行为要用正向的反馈来进行表扬,批评别人要就事论事,采用描述性批评法,同时也要鼓励自我批评。在方法上必须了解部属的性格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只有让部属正确掌握了工作技巧,同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团结一致将任务完成。

在自身的修养方面,要具有诚信、公平、宽容、正直的思想品格,要

具有稳重、果断、乐观、坚定的气质特征,并具有理解他人、说服他人、处理冲突、认可欣赏他人的人际沟通能力。个人工作能力方面,要强化系统思维与组织能力,提高洞察力与创造力,在问题已出现或即将出现时,要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并加以制止及改善。要懂得预测和防范问题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感谢公司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也要感谢培训老师的精彩课程。通过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是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教育,更需要的是实践,毕竟针对的企业环境以及上级领导、工作同事都是有所不同的,不可能完全按理论模式照搬,只有能够真正将科学的管理技巧融入日常工作习惯当中,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变通改善,才能达到管理效果的不断提升。

技能训练个人学习心得 篇7

传统的数学师范生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知识性的学习,例如专业的数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理论上的,缺乏实际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处处碰壁。虽然目前传统的培养方式,也的确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1、重理论,轻实践

在校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学习知识为主,在数学专业课上教师以讲授数学基础性知识为主,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更好地应对将来岗位上遇到的难题打下根基。在教育学课上,教师以讲授教育学内容为主,学生学到的主要是关于教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等理论知识。综观大学课程设置,其中实际的教学模拟课比例很低,而在后期,实践课都安排到了大四时期的实习中。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会导致学生忘记先前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由于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的积累,很可能学生在实习时角色转换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这个职业。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不能偏重。

2、重学科专业知识,轻技能培训

当前的学校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十分重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包括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知识课理论。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围绕着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技能,还要学习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多种能力,这些实际的技能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除此之外还有板书,普通话等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技能的培训是师范生在大学本科阶段需要的,但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的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3、考核体系单一,无法全面检测学生能力

师范院校对于数学师范生的考察评价停留在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上。数学师范生通过在学校的四年学习,最后体现他们是否符合教师的标准取决于教师资格证的考取,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的教学水平和技能。考试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检测,但是不能从中得知他们教学技能的高低,因此,对于师范生的考察不仅从卷面上进行检测,还应该设置教学检测,通过让学生模拟讲课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讲课效果给出评分,来达到提升学生实际的教学能力。

4、周期短,成效有限

大学本科阶段,师范生的学制为四年,而每一学年的课程又划分为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技能培训,实习等阶段,通过这种由理论到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教学及技能。在这几年的时间中完成对一个教师的培养,可以看出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不一定能在短短几年内完全掌握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技能。并且伴随时间的改变,教育理念也在时时更新着,曾经学到的教学理念也会过时。因此局限于当前的教学理念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能力。因此,在培养数学师范生时,应注意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时代教育观念的发展变化。

二、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探究

关于数学师范生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培训,板书培训,书面表达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班主任工技能培训,其中教学技能包括课堂导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多媒体运用技能,指导课外活动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为师范生的学习目标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注意从这几方面来培养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1、端正思想,培养从教意识

尽早的培养学生的从教意识是良好的学习开端。在学习伊始,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从教意识,树立未来的职业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这份职业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认识到成为教师需要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责任感,需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爱心。高校应注重开展职业认同教育,是生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及早规划未来职业发展,高效利用四年学习时间。

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用自己的品德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教师。

2、实行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并重

课程设置要符合课程改革理念,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的学习模式。从理论课堂变为实践课堂,设置更为合理的教学实践性课程,培养应用型教学人才。为此,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学修课程,丰富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数学师范生的课程可以开设例如:《数学课例点评》、《数学作图实训》、《数学课程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在上课时,应注意对学生的课上表现评价,将平时表现作为学生的一个考察项目,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

3、重视实习实训,贯彻微格模式

改变以往最后一学年的集中实习,改为每学期的学期实训。在每学期末都对学生的上课水平进行一次点评。并且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编排学习计划,第一学年安排学生熟悉中学教材,掌握新课程标准内容,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学生利用教材准备一节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并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评价。第二学年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小组活动,进行互听互评。第三学年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秩序,统计测试成绩,批改作业等。第四学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到当地中学体验教师生活,实际的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研活动。

在学习教学理论时,应始终贯彻微格教学。每次理论课学习后,都安排学生进行微格实际教学。通过微格教学进行对学生的教态,语言举止的观察,并且这些微格教学录像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摩,或对于优秀的教学例子可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进行微格教学录像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教学录像直观的反映,可以使得教学实训起到实际的效果。

4、课内课外相结合,推广多元考核机制

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察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将评价的参考标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上课表现中。除了教育部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各高校还可以设立自主的考试,例如书法,多媒体课件制作,数学画图,教学技能等的多种考试项目,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证书。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精进教学水平,增加学习兴趣。

课外,允许学生自由结组,进行当地的教学调研活动,调查当地诸如学生学情分析,教材使用情况,应用型数学课调研等项目或展开暑期实践考察。开展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未来职业要求。除此之外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进行个人教学才艺比赛,比如教具制作比赛,说课比赛,主题班会演讲等等,采用多样的比赛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实现终身教育

教育理念是随时代变迁的,学生必须要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意识,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必要的。数学师范在学校完成四年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后,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进入教师从业阶段开始新的学习,并且在教师岗位始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懂得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前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传输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探究,拓展学习维度。培养师范生的合作,探究,评估,推论的能力。

三、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的构建

数学师范生职业技能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地学习及教学实践所形成的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数学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是针对数学教师所应掌握的能力进行的教育教学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成为教师的技能,适应教学需求。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化训练体系主要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互助学习,评价反思为特点的培训体系,遵循学生主体原则,注重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培养模式。重点是锻炼学生的综合教学素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身水平。运用系统控制理论优化教学要素,授课环节,教材资源,将职业化技能训练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对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普通话,板书书写,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是做一名合格老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来激励师范生说好普通话的热情,并且对口音浓重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发音纠正。开设规范汉字书写课,班助学生写出规范优美的板书。学习教学软件,掌握课件制作方法,开展课件制作大赛,评选出精美的课件。成立手工兴趣小组,制作简易教具。通过多种类多形式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试验阶段

试验阶段,学生通过对教育学及数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加深,初步掌握教学所需的理论根基。教师应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的设计,在小组学习的模式下进行试讲。邀请当地的优秀数学教师进行观摩、评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当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为将来的职业规划做出打算。

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整个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的关键阶段,它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过度阶段。在这一阶段,注意对学生实际应用中不足之处的引导,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并且可根据录课视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互听互评,互助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实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到当地中学去感受真实的教学情况,践行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对比中寻找差距,体验教学生活,锻炼综合教学技能,培养奉献精神。

4、拓展阶段

在拓展阶段主要是对前面几个阶段的反思与总结,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找出来,进行调研反思,着手研究当前的教育情况,高校教师在学生研究时应给予指导,提供研究思路,帮助学生找解决办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深化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在整个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中,每一阶段都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应始终保持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共同成长。

四、基于合作学习的训练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符合教师职业技能操作规范,使学生在进行学习任务时能够互助学习,共同进步。再次,我们以实施阶段为例,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诠释。

1、合作学习的要点诠释

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高效的合作更是需要有高度的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应该互相交流,组内成员就不同看法进行探讨,共同学习,达到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同时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其次,科学合理的划分合作小组。根据“组际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优化分配组员,将班级人数划分为实力相当的小组,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再根据各成员的性格、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将互补的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人数的合理划分后,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组长的安排,组长对组内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记录

第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反思机制。根据小组合作表现,将各项能力要求量化,并根据表现进行评分。形成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在评价对比中发现自我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评价量化标准树立学习目标,寻找解决对策,优化教学技能,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2、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在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的实施阶段,具体的开展程序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进行与教学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收集,然后分析新课程改革标准理念,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并且寻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并准备教具和课件。第二阶段是小组尝试教学,在小组内进行试教,并且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第三阶段是组际教学阶段,小组间进行教学竞赛,组际之间进行评教,然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并根据量化标准打分。

在合作学习的根基上,建立一个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综合训练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荣静娴.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师范司.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下一篇:旧城改造项目可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