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垃圾情况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兰州市垃圾情况(共8篇)

兰州市垃圾情况 篇1

一、我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从垃圾的总体结构来看,我市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建筑的余泥渣土和家庭装修的零星余泥主要被回填利用,广州目前工地日产余泥渣土41000立方米,日产家庭装修垃圾300吨;绿化和水上垃圾由园林部门进行堆肥作植物基质,每天处理约100吨;宾馆、酒楼产生的餐厨垃圾每天约1000吨,基本上由酒楼自行回收变卖处置,主要用作养猪饲料,部分经地下作坊非法加工成潲水油重新供应给餐饮企业。其它可回收再利用的生活垃圾经过垃圾拣拾者、环卫工人、家庭分拣,交由废品收购站分类回收、出售给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约160万吨/年。余下部分每天近万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运送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流程示意图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4年起每年约递增5%,2008年达到日产9776吨(此数据为进行填埋和焚烧处理的数字,即分类回收后的数字),人均日排放量为0.85公斤。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终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发电两种方式。据分析,进入终处理场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35%、果叶占17%、塑料及橡胶占21.3%、纺织物占13%、纸占9%、砖瓦占2.6%、玻璃1.2%。其中,餐厨垃圾、果叶、塑料及橡胶、纺织物等可通过分类后进行综合利用的约占87%。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

1、制订定了垃圾分类标准和方式。2004年,我局主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随后,我局又印发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方案》和《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它垃圾等五大类。

2、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群众参与度逐步提高。重点在学校、小区开展了普及性宣传,介绍垃圾分类新标准和分类方法。涌现了一批环保志愿者组织和企业,如分类得公司、万绿达公司、树华环保公司等。一些学校、社区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如芳村花园小区、高尔夫花园、花城湾畔、芳村小学、五羊小学等。

3、在部分小区、学校、公共场所、主干道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几年来,共投放了约7000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创建了36所垃圾分类示范学校、560所绿色学校、14个示范社区、109个绿色社区。重点推进了大件木质垃圾、一次性软包装回收的工作。其中,大件木质垃圾每月可回收约3000吨;环卫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软包装收集活动,每年回收量达到600吨。

4、主要依托废品回收市场来进行垃圾分类。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市生活垃圾主要依靠废品回收市场实现分类收集。垃圾分拣主要由垃圾拣拾者、环卫工人、家庭等来完成,分拣出来的废弃物通过废品收购站收运后交由利废企业处理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垃圾拣拾者队伍从业人员约10万多人,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的收购点约5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2160个),每年约480万吨废弃物被回收利用,其中含生活垃圾160多万吨。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终处理量为279万吨,其中,填埋处理247万吨,焚烧处理32万吨。按照填埋处理70元/吨、焚烧处理140元/吨计算,填埋处理费用为1.73亿元,焚烧处理费用为4480万元,合计生活垃圾处理费为2.18亿元。目前,每年分类回收生活垃圾160多万吨,按目前的处理方式计算,需填埋处理费用1亿元,需焚烧处理费用2240万元。如果再加上每吨约80元/吨的运输费用,则还需1.28亿元。也就是说,这160万吨生活垃圾由于被分类分拣没进入终处理,而节约了处理费用2.5亿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收运成本和运输设备折旧等费用。

(三)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垃圾分类的科学理念缺失。没有形成源头减量的理念。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今年1月才正式实施,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和节能减排意识尚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考虑末端处理较多,对垃圾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认识不足。

2、垃圾分类尚处无序状态。目前,垃圾分类回收主要由废品回收市场自发运行。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的统一的规划,垃圾的收集、运输、再利用和终处理等环节脱节,未能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对废品回收系统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行业的自发运行存在着盲目性,容易造成环境的两次污染,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直接导致了垃圾分类不彻底、资源再利用率低。

3、垃圾分类的设施缺乏。垃圾收容器配置率严重不足,全市的垃圾分类容器配置率仅为5%。废品回收站(点)缺乏统一规划、布点。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大型的分捡中心等专业处理设施尚未建立,不能有效地进行二次分类。现有垃圾运输工具不能达到分类运输的要求。街道、社区的中转分类收集设施选址困难。废品利用处理企业分布在广州周边地区,运输和处理成本高,终端产品利用率不高。

4、指导垃圾分类的立法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法规,缺乏对企业、群众的合理约束。由于全社会尚未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行为习惯,仅仅依靠社会宣传动员来推动垃圾分类,显得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5、全民宣传教育不够。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宣传力度不够,公共媒体的支持度远远不够,全市性的社会宣传氛围没有形成。全市垃圾分类在学校的覆盖率仅为10%,在社区的覆盖率不到5%,离国外先进城市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二、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经验

国际上通常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分为粗分类和细分类。粗分类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主要是大类粗分,路边回收。即将生活垃圾简单的分类为办公垃圾(纸张废品比较多),餐饮垃圾(有机垃圾比较多)、居民垃圾等,由居民分类收集送至路边分类投放。专业公司从路边收集点统一收集后,集中采用机械化再次分拣。细分类以日本为代表,推崇循环经济和源头减量理念,依靠立法强制推动,制定实施了完备的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回收到最终处理几乎完全由政府负责,垃圾细分类多达几十种,而且要求全民参与,居民按标准细分,采用定时、定点和定类的方式由专业公司分类收集利用。

各国垃圾分类大多具有以下特点:(1)法制健全,管理科学。各国重视垃圾分类立法。基本上做到了对各种垃圾分类具有严格明晰的规定和指引,同时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行为处罚相当严格。政府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社会参与程度非常高。(2)设施完善,投放方便。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设施比较完备,而且布点合理,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如在日本,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到各个小区,种类达几十种,同时严格要求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在超市等大型公共场所专门设立废弃物等回收点。(3)垃圾资源化产业成熟完备。在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形成企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垃圾产业体系,有的城市甚至已实现了垃圾的零排放。(4)重视宣传教育。国外大多数国家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开展全民普及教育。垃圾分类手册发放到户,各种宣传资料在公众场所随处可见。

总的来说,国外的垃圾分类经过了几十年的漫长过程逐步成熟。我国总体上处于垃圾分类起步阶段。北京、上海两市基本是按照源头粗分原则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三类。两市都在大力推广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并鼓励社区和机团安装厨余垃圾机就地单独处理餐饮垃圾。目前上海有450个小区、北京有1827个居住区推行了垃圾分类。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完善的市场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今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的任务,抓好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以街道(社区)为中心,规范物资回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监管”的管理机制,建设“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在全社会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主要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力争到2014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30%。用2年左右在学校、社区,5年左右在全市普及生活垃圾分类。

一是建立指导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机构。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建议市政府成立生活垃圾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由环卫、经贸委、供销社、环保、法制、城管、教育、共青团、宣传、规划、国土、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从源头抓好垃圾分类、减量,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节能减排,切实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是当务之急。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参与,但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由强制性的法规制度保障实施,并由政府研究出台相关的奖励措施。

三是建立和规范废品回收体系。废品回收是当前最具广州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必须抓好废品回收系统的规范建设。建议采用“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所在街(镇)为主,并联合城管、工商、环保、环卫、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行业整顿,建设一批规范的废品回收站(点),逐步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回收站(点),力争5年内完成回收站(点)的规划布点建设,建立起以街道社区的网格化的废品回收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普及工作。要在现有试点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创新分类方式,推动实施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计划,在各区(县级市)、街(镇)和社区普及垃圾分类。

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兰州市垃圾情况 篇2

德州市平原县是国家“两区同建”工作的规范试点,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其中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十分典型,体现出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过渡性。通过分析平原县农村垃圾来源与处理方式的数据,探讨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发扬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中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优势,改变政府监察不到位、村民垃圾处理意识淡薄及环卫基础设施止于形式的不足,总结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劣条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垃圾处理提供借鉴。

1 调查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总面积1 047 km2,处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属暖温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特征。平原县农业发展迅猛,是国家大型粮棉生产基地县、京津蔬菜园区、畜牧业强县、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2008年,平原县在德州市率先实施了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有的876个行政村整合为180个行政社区。截至目前,在“两区同建”工作的带动下,全县已建成51个新型农村社区,有4.87万农民搬进了新楼房。建设了185个产业园区,3万多农民就近实现了就业。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通过个别访谈、现场观察、蹲点调查和阅读有关资料等方法,在德州市平原县三塘乡、王凤楼镇等乡镇及部分村庄进行关于农村垃圾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1)德州市平原县农村垃圾的主要来源、分类、数量的调查。(2)平原县处理农村垃圾的方式及其影响性调查。主要是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查和村民处理日常垃圾的方法调查。(3)平原县村民环保观念和县乡镇三级农村垃圾治理观念的调查,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情况调查,村民垃圾处理意识的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分10 d时间,发放2 000份调查问卷,回收1 991份。其中有效问卷1 885份,有效回收率为94.2%。在实地现状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结合SPSS等实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使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更具普遍性和可信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近年来,在“两区同建”工作的带动下,平原县农村城镇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垃圾问题也得到妥善处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农村垃圾处理的转变体现在:

平原县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在6个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计13处,每100户一名保洁员、每30户一个垃圾箱、每5 000人一辆机动垃圾收集车,镇村保洁员达1 129人。村里把收集的垃圾送到乡镇垃圾转运站,乡镇垃圾处理站,可覆盖周围5 km范围内的社区,日转运生活垃圾80 t。镇上再把垃圾送到县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平原县生活垃圾处理厂作为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的大后方,主要采用手拣、粉碎、筛分、分离、厌氧发酵等技术,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循环利用:将建筑垃圾重新合成面包砖等建筑材料;将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等垃圾降解为塑料颗粒,供给化工厂作为生产原料;将居民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剩余极少不能回收的物质分别送去填埋、焚烧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目前,在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带动下,农村垃圾处理真正由“垃圾随手扔”转化到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模式。

2.2 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从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农村垃圾量增加,以有害化处理方式为主

调查中发现,平原县农村直接与间接的人均日产垃圾量达到4.93 kg(表1),其中残羹剩饭等生活垃圾重0.87 kg,占人均日产垃圾量的17.6%,塑料化纤生产垃圾重2.04 kg,占人均日产垃圾量的41.3%,秸秆杂草、禽畜粪便等农业垃圾占41.1%。填埋、焚烧等有害化处理方式仍然是农村垃圾的主流,以生活垃圾为例,二者分别占57.06%、14.26%。大量的农村垃圾如果得不到正确处理会对村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危害,并且与美丽乡村的愿望相悖。2.2.2村民对垃圾危害认识不足,缺少垃圾分类知识在平原县农村垃圾投放时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只占13%(图1)。87%村民在处理农村垃圾时不进行分类。这其中19%的村民知道如何分类,但81%的村民不知道如何分类。调查中超过80%的村民认为垃圾处理是别人的事,是后代的事,别人不行动,自己也不会行动。立杆见影的利益效果是他们的追求目标。这在一方面说明当前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不正确的垃圾处理意识仍然影响着当今的村民。

2.2.3 乡镇政府对于垃圾处理落实和监督不到位

调查中发现,在平原县每一所社区之外都存在堆放垃圾的荒地与河道,这种情况几乎占据了全县村镇的90%(图2),垃圾任意堆放点有1处的村庄占89%,有2处任意堆放点的村庄占53%,有3处任意堆放点的村庄占26%,有4处及以上任意堆放点的占7%,“垃圾围村”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原因是新社区建设前的遗留垃圾丢弃处距离居住社区距离远,乡镇政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心在城镇,农村执行能力差,造成行政管理的缺失。调查中了解到,平原县乡镇政府等部门对于村民垃圾处理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态度与应对措施。同时,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性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法律文件。在现行法律中,也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且不带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这些规定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部门之间态度模糊,导致不能得到完全的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且有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2.2.4 农村垃圾基础设施不能真正做到服务到每家每户

在平原县新建社区中生活垃圾箱的设置按照人口基数,每30户一个垃圾箱,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需要。但在村落中,垃圾箱的设置达不到每30户一个垃圾箱的标准,在走访的91个村庄中,垃圾箱的分配比例在60~90户一个的占75%,30户一个垃圾箱的比例低于10%,而且空间配置也不合理,设置在主要道路两侧,对于一个村庄的全体村民来说,使用不方便。在平原县村庄调查中,100%参与调查的村庄的农田都没有设置农业垃圾处理设施,如农业垃圾垃圾桶等。

3 总结与建议

通过分析平原县农村垃圾处理情况,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定点投放、集体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符合我国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实际,与此同时,平原县在农村垃圾处理探索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能够体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普遍水平。而且德州市平原县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两区同建”的模式多次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在农村垃圾处理的探索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可以作为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借鉴。

3.1 乡镇政府的落实与监督

做好衔接与监督工作,由定点投放到集体转运再到集体处理。(1)把村级单位作为基础,做好回收工作。(2)把镇级单位作为过渡,做好清运机制。农村垃圾镇级清运,上接垃圾处理场,下连各村级垃圾回收集中点,是做好垃圾回收处理的中间环节。要统筹安排,避免二次污染。(3)把县级单位作为大后方,通过专业垃圾处理场集中科学处理,真正实现无害化,避免重复污染。(4)加强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宣传,使村民认识到处理农村垃圾和自身健康有关,与后代生活有关。宣传的内容紧贴村民的日常生活,使村民愿意、喜欢接受。垃圾处理从做到好的村民开始,树立典型和模范。村委一级多发起与“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相类似的活动,对处理垃圾得当的居民进行宣传表扬,带动更多人参与。同时采取奖惩并举的措施,对处理垃圾得当,民居生活洁净的农户予以现金奖励,对于处理垃圾不当的农户进行处罚。搜集与村民生活相关的垃圾处理小窍门、小办法,宣传站进行广播,普及环保知识。

3.2 垃圾处理企业技术支持

首先,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吸引部分劳动力参与垃圾处理再生产的过程,为他们在农闲时提供工作机会,将再生产的二次产品流入市场继续使用。其次,倡导垃圾分类,在农村尝试设置可用垃圾资源回收站,方便农民到回收站变卖可回收垃圾或换取日常生活用品,变废为宝。

3.3 村民协调配合

一方面,了解关于垃圾分类的方法,对于家庭生产、生活垃圾做到分类放置。另一方面,对日常垃圾要定点投放到回收垃圾箱中。配合垃圾回收站人员的回收工作。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要使农村垃圾处理水平快速发展,从平原县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来看,需要通过乡镇政府的落实和监督、垃圾处理企业技术支持以及村民积极配合3个方面系统有序地进行。其中,乡镇基层政府起到纽带作用,是联系三者统筹规划的核心。垃圾处理企业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垃圾的短期处置上力量更大,率先发挥带头作用。村民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力量,村民本身认识到农村垃圾问题的重要性,是农村垃圾问题从源头得到根治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英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13.

[2]吴迪.农村垃圾综合处理技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4-7.

[3]李开明,蔡美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与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20.

[4]梁恒.聚焦:“农村清洁工程”探路乡村治污[EB/OL].半月谈网,http://www.water.hc360.com,2012-11.

[5]王学鹏.山东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N].中国环境报,2015-01.

[6]翟岩.德州“两区同建”启动5年城镇化率提升近10%[EB/OL].大众网,http://dezhou.dzwww.com/top/201409/t20140910_10995276.htm(2014-09)[2016-07-02].

[7]李红梅,胡中华.论生态文明视阈下农村生态意识的培养[M].桂海论丛,2012:17.

[8]李智群.德州市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会议召开[EB/OL].德州日报,http://dezhou.dzwww.com/news/201504/t20150418_12244904.htm(2015-04)[2016-07-02].

[9]佚名.德州平原:“综合考核实行环保”一票否决[EB/OL],齐鲁网,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2016/kuaixun_0412/5211801.html(2016-04)[2016-07-02].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现模式创新 篇3

为了规范管理餐厨垃圾,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制定《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实施为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推进了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此同时,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建设餐厨垃圾终端处置厂,2009年年底,该厂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在2010年初,为了配合《办法》的正式实施,经政府部门授权,该终端处置设施厂在苏州市三城区范围进行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营运试点,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开始走上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之路。

一、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践

(一)将废弃食用油脂纳入统一管理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是指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以及油水混合物和经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油脂等。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包括了废弃食用油脂,这是因为将废弃食用油脂也纳入到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一并管理和处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地沟油”重返餐桌,也有利于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工艺相对较成熟,终端处置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产生出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如生物柴油等,而普通餐厨垃圾处置工艺相对复杂,处置成本高,如将两者的终端处置作为整体由同一终端处置企业处置,可以降低单独处置普通餐厨垃圾的成本,从而降低在市场化模式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各环节总体成本的支出,有利于推进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委托企业进行一体化试点创新

结合国内目前其他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苏州市对现有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委托终端处置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试点。试点期间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暂免收取餐厨垃圾处理费,并由政府给予收运成本的补贴。

(三)分步提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

由于餐厨垃圾管理的复杂性,最终管理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国内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结合苏州的实际,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目标分成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实施,在苏州市三个古城区和周边四个区开展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试点和推进工作,建立并完善三个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属地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部门执法配合、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其他管理保障体系。

中远期目标:在建立和完善以上三个体系的基础上,用2-3年或更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实现基本以市场化模式收集并集中处置市区90%以上的餐厨垃圾。基本杜绝餐厨垃圾用于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等非法利用现象,最终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主要措施

(一)召开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推进会

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后,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一布置管理工作各条块工作任务;苏州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每月都召开由市、区两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交巡警及公安城管治安分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会,要求各区对所在区的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教育,布置对非法收运餐厨垃圾的集中打击。

(二)进行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

在试点期间,由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各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警、城管和环卫等部门联合协同行动,在城区范围进行阶段性的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2010年上半年的共进行集中整治行动11次,查扣非法运输车辆60余辆,截获餐厨垃圾约60吨。

(三)加强源头管理

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了《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单行本和有关的宣传材料,由城区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对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指导餐饮企业与政府授权的收运处置一体化企业签订规范的收运合同。此外,还正在与卫生部门协调将餐饮企业是否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及签订合同后的餐厨垃圾收运量作为卫生许可证年检通过的必要条件,从源头上加强餐厨垃圾的管理。

三、对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有关法规及配套措施的制定是管理的基础

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到环境卫生、城管、公安、工商、食药监、卫生、环保、农林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的难度很大,各个城市管理部门也还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仅仅靠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很难管好餐厨垃圾。餐厨垃圾管理的前提是制定有关的法规,并根据不同城市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台配套的管理措施,细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从管理、执法、监督、宣传、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实现餐厨垃圾的长效管理。

在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对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及流向的调查十分必要,通过调查不但能够确定餐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的规模,还能够为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提高管理效率。

(二)经费保障体系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地方政府在餐厨垃圾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管理的初期应当是餐厨垃圾收运处成本承担的主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直接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的现象大为减少以后,政府可以逐步减少对收运成本的补贴,在整个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市场化完全成熟以后,再用餐厨垃圾产生者和终端处置企业缴纳的费用来平衡整个收集运输体系的成本。

此外,餐厨垃圾管理的经费保障体系还包括了对终端处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制定,落实产业导向政策等,通过这些经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减轻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企业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负担,保障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源头管理是难点

餐厨垃圾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对源头的管理,各个城市的餐厨垃圾的管理应该突出对源头的管理。环卫、环保、城管、卫生、工商、公安、农林等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应该各尽其责,建立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如卫生部门可以将餐厨垃圾处置的情况纳入卫生许可证年检的范畴,环保部门将餐厨垃圾处置情况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等;此外,执法部门应该配合有关的管理单位,加强执法力度。通过突出对源头的管理,控制餐厨垃圾的非正规流向,合理安排餐厨垃圾处置物流,为终端处置企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减少因管理环节有效性下降而产生的政府对末端处置企业的补贴上升。

(四)采用收运处置一体化运作有利提高管理效率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是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收集运输的质量把握和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国内目前进行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城市的收运体系多是单独建设,由收运单位收集餐厨垃圾以后运至终端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在苏州的试点过程中,创新性的采用了收运、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由一家单位完成。这种收运模式能够提高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的积极性,同时终端处置企业可以根据处置的需求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直接沟通协调,提高收运餐厨垃圾的质量,便于后继的资源化处置。这种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也减少了政府的监管对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

(五)加强技术研究是推进餐厨垃圾管理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通过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技术研究,可以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程度,降低餐厨垃圾处置成本,提高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产品的附加值,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政府的补贴投入,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餐厨垃圾处置,有利于餐厨垃圾处置的全面市场化。

加强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餐厨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范围及相关标准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这些产品的用途,为资源化后的产品提供更明确的市场范围。

此外,对餐厨垃圾的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居民产生的厨房垃圾的研究,这部分厨房垃圾占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相当大部分,加强对这部分厨房垃圾的资源化处置技术和分类回收技术的研究,能够在下一步拓宽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环卫行业的整体发展。

广州市垃圾分类处理建议书 篇4

您好!我是——————————————。自2011年4月1日起,《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垃圾费按袋计量”、“厨余专袋投放”等多项新政策也相继“落地”,新的试点小区也陆续面世。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本人十分支持垃圾分类的规定,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广州创文,更有利于环境保护,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和谐美好。但是,要做到“碧水蓝天绿地”的目标,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谓“任重道远”。尽管现在已经实施了各种措施去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在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在此,我提出如下的建议:

1.要向市民加大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宣传力度。尽管大多数市民都支持垃圾分类,但是他们却不太清楚具体措施,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例如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问答比赛等活动,让市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知识。又或者在公共场所比如说所有的地铁站、公交车站进行垃圾分类的演示以及教育,让垃圾分类首先进入所有广州市民的大脑。

2.从娃娃抓起。垃圾分类对大多数市民来说可能会比较麻烦,导致他们都不太愿意真正实行垃圾分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切实提高市民的素质,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而习惯并非一朝一日就可以养成的,所以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习惯。所以我建议把垃圾分类列入中小学生的课程学习,让小朋友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3.从学校学生、政府职员、企业公司、酒店食肆开始,指定区域实施试点,因为学校、政府、企业的垃圾比较简单,基本相同,分类容易,而且行政命令容易贯彻和执行。也容易监管和改正。

希望这些建议能被采纳,或者能得到指点,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信,谢谢!

建议人:

《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保障公众健康和城市运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以下简称主城区)内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活垃圾管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

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桶装收集、清洁直运,实现生活垃圾不外露、不落地、不遗洒。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负责确定生活垃圾管理目标,统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保障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投入,完成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管理目标。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动员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投放工作。

第五条 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和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督管理。

各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城乡规划、环保、房产、贸易、工商、财政、国土资源、公安、城管执法、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市、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以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期刊等媒体应当开展生活垃圾管理的公益性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清洁直运、无害化处置等相关知识。

各类学校应当结合教学活动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投放、无害化处置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第二章 治理规划和设施管理

第七条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本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并纳入市容环境卫生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应当结合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和成分特点,确定生活垃圾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统筹生活垃圾处置流量、流向,明确生活垃圾处置结构和设施总体布局。

第八条 按照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市容环卫、建设、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范,根据设施的工艺和规模,对设施周边地区实施规划控制。

第九条 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当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的要求,符合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服务、环境保护等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用地平面图,标明用地面积、位置和功能。

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垃圾转运站只能用于生活垃圾的接驳转运,不得配备敞开式压缩、分拣等现场处置设施。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垃圾投放点应当按照清洁直运规范要求的比例,具备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集置场所功能。

第十二条 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由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集中采购、配发。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采购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应当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满足生活垃圾清洁直运的要求,标示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人应当将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在既便于垃圾投放,又便于收集、运输作业的场所,并保持生活垃圾收集容器的清洁、完好。

第十三条 主城区内已有的垃圾转运站应当拆除原有的生活垃圾敞开式压缩、分拣等现场处置设施,改造为符合清洁直运要求的生活垃圾接驳场所。

主城区内已有的垃圾容器间应当按照垃圾清洁直运的要求改造为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集置场所。

第三章 分类与投放

第十四条 本市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

(一)可回收物,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

(二)餐厨垃圾,指餐饮服务企业、单位食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集贸市场产生的有机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食品交易、制作过程中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三)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废旧电器以及电子产品等;

(四)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包括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大件垃圾,如家具和家电等,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织物类、木类、金属类等生活废弃物。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活垃圾管理需要,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定期修订并公布。

第十五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可回收物应当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者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二)有害垃圾应当交给有害垃圾回收站点,或者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餐厨废弃物应当交给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厨余垃圾和有机垃圾应当投放至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四)其他垃圾应当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大件垃圾应当预约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者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上门收集搬运。

投放厨余垃圾应当装入可降解的垃圾袋并封闭袋口。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教育活动。

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分类投放不当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指导、教育,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

第四章 收集和运输

第十七条 主城区内的生活垃圾采用清洁直运方式收集、运输。清洁直运的作业技术规范由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八条 主城区内从事生活垃圾清洁直运的单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清洁直运单位依法取得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收集运输服务许可文件后方可从事生活垃圾清洁直运。

第十九条 清洁直运单位在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清洁直运作业技术规范收集、运输生活垃圾;

(二)除因道路通行条件限制外,不得采用接驳转运方式实施清洁直运;

(三)作业车辆应当具备分类收贮生活垃圾的功能,或者按照分类后不同的生活垃圾类别,分别配置相应的作业车辆,不得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

(四)作业车辆应当标示明显的清洁直运和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并保持功能完好、外观整洁;

(五)收集、运输生活垃圾后,将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复位,清扫作业场地;

(六)使用密闭的收集容器、运输工具收集、运输生活垃圾,不得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对生活垃圾进行敞开式压缩、分拣、转运;

(七)不得在运输过程中丢弃、遗洒生活垃圾;

(八)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确定的处置场所。

第二十条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应当定期收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每天定时收集。

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应当根据区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确定收集频率、运输线路,并报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备案。

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服务电话、收集运输时间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损毁或者擅自拆除、迁移、改建、封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得占用生活垃圾清洁直运作业场地。

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集置场所、接驳转运场所位于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生活垃圾清洁直运的需要,划定禁止其他车辆停放的范围;位于居住区内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清洁直运车辆作业道路通畅。

第二十二条 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及生活垃圾污染防范应急预案,并报市、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备案。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服从市容环卫主管部门的指挥。

第五章 处 置

第二十三条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活垃圾成分、物化特性,结合生活垃圾处置设施产能状况及安全性、经济性,统筹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生活垃圾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分类处置:

(一)可回收物应当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或者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处置;

(二)有害垃圾应当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

(三)餐厨垃圾应当采用生化厌氧产沼、堆肥、焚烧、填埋、高温消毒制成饲料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

(四)其他垃圾应当采用分解后回收利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实施无害化处置,含有有害物质的应当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二十四条 本市优先发展采用焚烧技术处置生活垃圾。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生活垃圾治理规划,设置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所,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所建设,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率。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估制度,积极推行生活垃圾生物处理技术、综合处理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处置水平。

第二十五条 处置生活垃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生活垃圾处置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保持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生活垃圾处置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废气、残渣等污染物应当达到国家和本市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监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按照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监测报告。

第六章 费用管理

第二十六条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生活垃圾清运费、处置费,具体办法按照《杭州市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157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费用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根据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成本核定。

第二十八条 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处置单位负责生活垃圾的称重计量,并定期校准、维护称重计量设施。市容环卫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的计量监督,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费用由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月支付给清洁直运单位、处置单位。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履行下列生活垃圾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相关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定垃圾分类投放、清洁直运和处置的技术规范;

(二)对生活垃圾处置单位的作业水平、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向生活垃圾处置单位派驻监督员;

(三)对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人按照要求配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紧急情况下对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处置单位进行应急管理和调度;

(五)受理、处理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处理活动的投诉;

(六)按年度对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处置单位进行绩效评价;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十条 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履行下列生活垃圾监督管理职责:

(一)对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的作业水平、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区人民政府提交年度监督检查报告;

(二)在紧急情况下对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进行应急管理和调度;

(三)受理、处理社会公众对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等活动的投诉。

第三十一条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上年度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管信息。

生活垃圾处置单位应当按市市容环卫、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向社会公开环境参数。

第三十二条 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单位、处置单位应当接受公众监督。对单位和个人举报、投诉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市容环卫、卫生、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三十三条 市市容环卫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管理应急预案,建立生活垃圾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紧急或者特殊情况下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未按规定投放、收集、运输餐厨废弃物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二)清洁直运,是指利用装备有密闭、压缩设备的作业车辆,将生活垃圾从投放点、收集容器集置场所分类收集后,直接运送或者经密闭接驳运送至相应垃圾处理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置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

(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房、垃圾转运站、处理厂(场)、垃圾运输车辆停放维保场等设施;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包括果皮箱、废物箱、垃圾箱(桶)等设施。

(四)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集置场所,是指用于集中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便于大型清洁直运车辆收集作业的场所。

(五)生活垃圾接驳场所,是指用于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车辆向大型作业车辆进行密闭式转移、集中生活垃圾的场所。

第三十八条 萧山区、余杭区、各县(市)生活垃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兰州市垃圾情况 篇6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建立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的

实施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水、垃圾处理达到“三个100%”的目标和“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建设发展要求,按照专项规划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就建立全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各县(市、区)应立足自保,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提升设施处理能

— 1 — 力,实现县域范围内的联保。根据联保机制要求,通过就近联保的思路和建立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资源共享,实现市域范围内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联保,增强全市范围内的垃圾、污水及污泥的应急处臵能力,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求

(一)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臵主要采用焚烧发电、卫生填埋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以互利、应急联保为主,按照资源共享、应急互帮的原则,实施市域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管理服务的协作处理模式,实施中等范围的联保机制,建立跨县(市)和县(市)域内的二个层次的联保机制:

1.第一层次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垃圾处臵联保机制。(1)建立四个联保片区,即大都市区(包括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及洞头县)、“乐永”片区、“瑞文”片区、“平苍泰”片区。各片区应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处理厂和卫生填埋场,加快建设进程,提升瑞安和苍南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提高泰顺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量,文成、泰顺卫生填埋场建设应注意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保护,通过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初步满足跨县(市)垃圾处臵联保机制要求的处理能力。

(2)考虑到垃圾处臵容易出现应急状况,各县(市、区)与相邻的县(市、区)之间应按就近原则,实现点对点互保,作为 — 2 — 四个联保片区的补充。

2.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垃圾处臵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二)污泥。

污泥处理设施布局较为集中,实施较大范围的联保机制,主要建立跨县(市、区)的联保机制,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泥处理联保网络体系,建立三个联保片区,即“大都市和瑞安”片区、“乐永”片区、“平苍文泰”片区。同时建立市域范围的大联保机制,在应急和互利的条件下,建立大片区之间的联保,以实现污泥处臵设施的共享,确保污泥处臵安全。

(三)污水。

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较小范围的联保机制,以通过立足自保的联保为主,同步或补充建设近邻污水处理厂的管道连通,实现相邻县(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联保机制。

1.第一层次为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水处理软件联保网络体系。建立就近联保片区划分,如瑞安市东片区与龙湾,西片区与瓯海区,江南片与平阳等区域形成联保。

2.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3.各县(市、区)应灵活布臵相邻污水厂间污水管网,并考

— 3 — 虑污水调度的可行性;加大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维养力度,建立应急处臵预案,确保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加大一、二级污水主管(含泵站)的新建或改造力度,确保片区污水合理有序排放;加大塘河流域建成区污水管网(三级管网)整治的力度,理顺排水体制,确保污水的有序排放,杜绝污水入河,提高污水收集率,实现“应收尽收”。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应按照跨县域联保的要求,抓紧建立联保工作机制,落实联保的内容要求,签订跨县(市、区)联保协议,制定联保各项制度、预案。

(一)合理规划布局和确定处理设施的规模能力。根据专项规划并结合联保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点,并留有扩建余地。对新建设施过程中进行规模论证,按照联保要求适当提高能力。

(二)落实三年建设计划任务。将各责任单位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年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各单位要建立领导挂钩推进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

(三)制定垃圾污水联保方案。各相邻处理设施管理单位之间根据富余量的情况相互签订协议书,运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机制进行设施共享,降低运行成本(如合理收取垃圾、污水、污泥处臵费等)。

(四)应急保障措施。各单位均应制定处理危机应急预案,— 4 — 根据危机严重和紧急程度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联保机制的作用。

附件:1.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实施方案

2.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办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15日

— 5 — 附件1

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污水、垃圾处理的三年运行管理目标和我市“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建设发展要求,按照“自保为主、互利互帮、点对点联保”的原则,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和提升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通过建立统一调度的市域生活垃圾处理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全市范围内的垃圾污水应急处臵能力,保护城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对全市垃圾污水专项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现就建立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点对点联保,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垃圾处理点对点实施方案

按照我市地域特征及区域交通联系情况,秉承“以强带弱、互利互补、山海协作”的划分思路,将市域垃圾无害化处理划分为两个层次的联保网络体系。

(一)第一层次,建立四大片区垃圾无害化处理联保网络体系。1.大都市区。包括市区鹿城、瓯海、龙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区及洞头县。垃圾焚烧发电可以使垃圾处臵实现资源化、减量化,但垃圾焚烧后最终的处臵还是需要填埋处理。现有设施 — 6 — 处理能力约为3085吨/日,满足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到2015年大都市区垃圾产生总量约为3508吨/日,处理缺口约423吨/日,建议在瓯海区至瑞安之间选址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处理能力在1000吨/日左右,考虑到大型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建议预留二期用地,另有焚烧后的飞灰固化填埋量。目前市区无生态卫生垃圾填埋场,建议推进西向生态填埋场建设进程,日处理能力600吨/日,使大都市区垃圾处理真正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2.乐清+永嘉。该片区位于瓯江北部,相对于其他县市较为独立,乐清(柳市)、永嘉均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且有自己的卫生垃圾填埋场。至2015年,该片区垃圾产生量约2657吨/日,设施处理能力2810吨/日,处理富余能力153吨/日。

3.瑞安+文成。该片区瑞安垃圾处臵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为辅,文成以填埋为主。至2015年垃圾产生量约为2158吨/日,设施处理缺口532.2吨/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议文成的垃圾可运往瑞安焚烧处理,提升瑞安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

4.平阳+苍南+泰顺。该片区平阳、苍南垃圾处臵以焚烧发电为主,填埋场均未建成运行。初步设定泰顺的垃圾运至苍南或平阳焚烧。至2015年该片区垃圾产生量约为2909吨/日,设施处理能力为2440吨/日,处理缺口为469吨/日,建议苍南高云岭垃圾发电工程处理能力由700吨/日提升至1200吨/日。

(二)第二层次,建立点对点互保和县域内的联保机制。

— 7 — 1.点对点互保。

考虑到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较垃圾卫生填埋场更容易出现应急状况,因此,在各县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之间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就近原则,实现点对点互保。在新建设施过程中考虑互保所需增加的处理能力。

大都市区片区现状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实现互保,永嘉与临江、柳市,柳市与永嘉、永强,瑞安与平阳、永强,平阳与苍南、瑞安建立互保联系。

2.市区和县(市)域内的自保和联保。

针对至2015年垃圾处理量的预测,市区和县(市)域内应建立自保和联保机制,建设提升现有的处理能力。

在瓯海区选址或与瑞安联保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承担市区南片、瑞安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洞头目前仅有一座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不足以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应与龙湾永强建立联保关系。

乐清柳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为1200吨/日,可以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

永嘉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500吨/日,基本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无富余处理能力。

平阳垃圾生态发电厂工程处理能力600吨/日(设计能力900吨/日),尚无法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启动垃圾生态发电厂二期生产线,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

— 8 — 苍南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625吨/日。现有苍南伟明垃圾发电厂(600吨/日),规划2015年建成高云岭垃圾发电工程(700吨/日),加快高云岭垃圾发电项目推进,并提升生产线能力至1200吨/日。

文成垃圾综合处理能力约325.8吨/日,无法满足未来三年垃圾处理需求,处理缺口110吨/日,与瑞安建立联保或扩建现有填埋场。

泰顺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14吨/日,现有城关垃圾卫生填埋场(80吨/日),垃圾处理缺口334吨/日。泰顺县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压缩、密封运送至苍南焚烧处理。

二、污泥处置点对点实施方案

(一)第一层次的联保。1.大都市区和瑞安。

目前市区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49万立方米/日,在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的条件下,经过机械脱水后平均每天产生的80%左右含水率的湿污泥量约400吨/日,温州市240吨/日集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项目(总规模1500吨/日,其中一期规模500吨/日)建成后,市区和瑞安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臵均可由上述处理设施承担。

2.乐永片和平苍文泰片。

根据《温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臵专项规划(2010-2020)》,污泥处臵优先选择焚烧作为污泥处臵的最终方式,污泥

— 9 — 卫生填埋作为应急临时处臵方式,大都市区污泥产生量为1300吨/日(含水率80%计);市区污泥焚烧处理能力已可承担大都市和瑞安污泥处臵,乐永片和平苍文泰片均应自建污泥干化焚烧厂。

(二)第二层次,建立污泥处置片区之间的联保。1.污泥处臵应立足于片区自保,在应急状况下,应能实现片区之间的联保。

2.由于温州市240吨/日集中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其用地的限制,规模无法扩大,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污泥焚烧综合利用热电项目规模较大,应考虑消纳周边地区的污泥量,以实现污泥处臵设施的共享,确保污泥处臵的安全。

3.为应对突发事件,各地应合理布臵一定数量的污泥应急填埋场。

三、污水处理点对点实施方案

根据预测,至2015年大都市区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87万立方米/日左右,为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至2014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实现处理率达100%的环境治理目标,为此需新建或扩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应的配套管网,新增处理能力50万立方米/日,完成新建或修复改造一、二级污水管道总长270.5千米,污水泵站8座。

(一)第一层次为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能力,构建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污水处理软件联保网络体系。

1.加强应急抢修和技术指导协作,确保污水系统(收集及处 — 10 — 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根据规划并结合各区域污水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新建或扩建污水厂,其建设规模应适当留有余地;同时对原已建污水厂其处理不达标的应进行提标改造。

3.应加大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的维养力度,并建立应急处臵预案,确保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正常运行。

4.相邻污水厂间污水管网布臵应灵活,具有污水调度的可行性,对设臵于内陆的污水厂(排放水体为内河),宜规划有应急外排(排江或排海)管道,应合理确定其规模并充分重视应急管道的建设,以满足污水厂事故排放的要求。

(二)第二层次为构建县(市、区)域内的联保网络。即各县(市、区)范围内具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相邻镇(功能区、街道)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联保。

1.应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共享的机制,当已建污水厂能力有富余时,允许其接纳周边跨系统的污水,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能力。

2.指导各镇(功能区、街道)签订污水处理联保协议,加强应急处臵力度。

— 11 — 附件2

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办法

为保证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顺利运行,提升安全运行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领导小组

建立市温州市垃圾污水处理联保机制运行领导小组,由市住建委、市城管和执法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功能区管委会、市应急办、市公用集团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城管和执法局。各县(市、区)应于2012年10月底前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明确联保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各责任单位应在2012年10月底前根据联保机制实施意见的要求,安排好建设计划,落实建设任务,并按点对点联保的要求建立联保机制、制定垃圾污水异地处臵方案,各相邻处理设施管理单位之间签订协议书或由各单位分别和垃圾污水主管部门签订协议。

三、联保运行机制

(一)制定预案。根据处理设施工艺特点和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包括台风、火灾、停电、人员伤害等因素),建立处理危机应急预案。预案应明确联保情况,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 — 12 — 针对性的对策与其他应急措施(如污水在联保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尽量避开内河网进行紧急排江等)。

(二)危机分级。根据危机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进行分级,根据级别规定相应的响应程序(事件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处臵等)。

(三)应急流程。当市区或某县(市)污水、污泥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出现故障等应急状况时,应立即报告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应急处理方案,通知相关单位做好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准备及派员进行技术支持;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垃圾处理场或污水、污泥处理厂做好派送应急人员及处臵处理工作;设备故障发生地组织车辆自行将生活垃圾或污泥送往接纳应急处理任务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或污泥处理厂;设备故障排除后,相应级别领导小组办公室解除应急处理方案。

(四)运行成本。合理收取垃圾、污水、污泥处臵费等有关费用,跨县处理费用在相关县(市)协商的基础上,应确定合理分摊意见,建议费用由领导小组牵头,相关县(市)协商解决,原则上在当地处理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

(五)软件联保。软件联保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等方面的联保,主要由领导小组和各地市政管理部门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演习等,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能力。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承担抢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联保工作考核

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联保机制运行的监督考核,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将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考核内容,建立约谈和考核问责制,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联保机制的全面实施。各地各单位的领导小组成立情况和区域内联保机制制定情况也将列入考核。

兰州市垃圾情况 篇7

一、郑州市发展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郑州市发展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 郑州市建筑行业发展迅猛, 但由此带来的建筑副产品——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建筑垃圾的产生, 与郑州市每年的拆迁量有关。郑州市拆迁办一组数据显示, 郑州市每年国有土地拆迁面积近亿平方米, 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量至少有1万吨。另外, 郑州市建成区内共有124个城中村, 批准了95个村 (组) 实施改造, 仅已经实施拆迁的30多个村 (组) 的拆迁面积就超过了1 000万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这些建筑垃圾中的钢筋、铁丝、电线、其他金属配件、木构件、塑料、玻璃可被分离后再利用, 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 (混凝土、砖块、砌块、砂浆等) 未经任何处理, 就直接被运送到郑州市郊或乡村, 仅少部分建筑垃圾用于填埋荒废坑洼地带、土地复耕, 大部分都被随意堆放或掩埋。这对郑州市宝贵的土地资源、城市环境等都造成了巨大压力。目前, 郑州市的建筑垃圾实施产业化综合处理利用已迫在眉睫。

2. 郑州市发展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的可行性。

美国、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把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直接在拆除现场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筛检, 利用率达90%以上, 有效解决了国土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就业等问题, 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内很多城市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比如利用建筑垃圾堆造假山, 表层覆土后植树绿化, 美化城市环境;生产环保型砖块用以填充建筑墙体、铺筑道路、装饰建筑内外立面等;建筑垃圾经各种机械设备破碎成合适的颗粒级别后用作混凝土及砂浆的骨料或铺筑各类道路路基;建筑垃圾中可燃成分经特殊设备焚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 缓解当地供电压力;等等。目前, 移动、破碎、筛分等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再生技术在我国各地区已经日趋成熟, 圆锥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反击破碎机、履带式建筑垃圾破碎站、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站等垃圾处理设备的生产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从技术角度来说, 在郑州市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完全可行的。

二、郑州市建筑垃圾再生循环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 在郑州市的金水区、荥阳市、惠济区等城乡结合部共有10多家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建材企业, 这些企业生产的环保砖产量达3亿标砖, 每年可以消耗建筑垃圾1 300万吨, 按照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0.07公顷填埋场地计算, 每年可节约土地约87公顷。然而, 目前郑州市在建建筑多数为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墙体多采用大体积砌块填充, 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 使以建筑垃圾为原料的小体积环保混凝土砖只能用于小型低层的村镇民用建筑, 郑州市区销量很少。即使在城乡结合区, 这种环保砖也受到了冲击。另外, 中牟黄河滩还有很多黏土砖瓦窑厂, 黏土砖的原材料取自黄河滩区泥土, 低廉的成本使其销售价格颇具竞争力, 大大影响了环保砖的销售, 最终使企业及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三、郑州市建筑垃圾再生循环产业发展遇阻的原因

1. 建厂初期难题。

建厂初期, 选择合适的厂址, 给产品命名, 利用建筑垃圾的合法权利等都是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若选择远离市区的厂址, 会增加运输成本;若靠近市区, 又影响市容。将产品冠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等名称虽然体现环保理念, 但会妨碍销售。企业变废为宝, 自己又获利, 一举两得, 理论上可行, 但是由于企业缺乏对作为原材料的建筑垃圾的自主处理权, 真正到实际操作时困难重重。

2. 技术问题。

企业没有深入研究、掌握再生材料的特性, 不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 没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时, 企业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生产过程中缺少可供参考的相关国家 (行业) 标准、规范。

3. 资金问题。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的起步、发展必须有资金保障。比如建厂初期办理各种手续, 购买或租赁土地、设备, 建设厂房, 招聘、培训技术工人, 联系、运输、分类处理建筑垃圾, 生产再生建材, 开拓市场, 宣传、销售产品及售后服务等环节都需要资金, 而目前该行业中多为中小企业, 缺少运营资金。

4. 成本问题。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成本包括:大型设备对其分拣、破碎、搅拌、养护、产品检测的成本;企业自行寻找、运输建筑垃圾的成本;为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而采取的有关措施成本;产品检验、运输、销售成本。这些都使得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生产总成本高于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生产的成本, 获利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弱。再加上它销量不高, 使得其长远发展条件不足。

5. 认识不足。

当前, 大多数人环保、资源危机意识薄弱, 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认识不足, 常抵制垃圾处理企业建在其居所附近;消费者对以“垃圾”、“再生”命名的建材产品也望文生义, 不愿使用, 导致该类产品销售受阻, 很多建筑单位综合考虑后不愿尝试该类产品。

6. 政府管理不到位。

首先, 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涉及部门较多, 机构设置不合理, 各种手续办理程序繁杂。其次, 没有出台合理的方针、政策、法律、规范、标准, 致使行业发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另外, 政府在建筑垃圾处理相关企业的资金补助及产业科研方面投入匮乏, 致使企业及整个行业发展环境艰难。

四、郑州市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协调政府管理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建筑垃圾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实施有效管理, 设置职能清晰、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 协调各管理部门的职责, 落实产业发展规划, 扶持再生企业发展, 以改善管理混乱的局面,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完善法律政策。

为填补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法律法规的空白, 必须建立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管理法规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明确规定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 制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范。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 依据郑州市具体情况制定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技术标准、规范、质量标准、建筑垃圾处理过程排放物的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

(3) 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建筑企业的垃圾分类回收。目前, 我国建筑垃圾实行混合收集, 不仅容易混入有害的危险废物, 形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 而且增加了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难度。因此, 应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对建筑企业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行为予以奖励, 对建筑企业随意混合丢弃建筑垃圾的行为予以处罚, 并明确具体实施办法, 并减免其分类回收建筑垃圾的处理费, 以降低其分类回收利用的成本。这样, 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鼓励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从源头上促进建筑垃圾产业化发展。

(4) 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行业从业许可相关法规。规定从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达到行业规定技术水平后持证上岗,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须经有关部门的鉴定考核达到行业规定的资质标准后方可生产。这样, 使企业及从业工人以高效的专业技术水平尽量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扩大规模, 促进产业化发展。

3. 政府经济对策。

政府应制定针对性经济政策提高自然资源开采、建筑垃圾排放收费标准和企业收入税率, 以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数量, 促进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所得各项费税收入用于资助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宣传及推广。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企业采取鼓励措施, 降低税率, 提供适当无息、低息贷款, 从政策上帮助其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4. 加大宣传力度。

环境保护及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与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企业共同利用网络、电视、广播、各类刊物等媒体加强大众对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意识, 倡导环保节能, 使大众深入认识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远意义, 大力宣传再生建材, 提高群众对其诸多优点的认识, 消除抵触意识, 积极采用建筑垃圾再生环保建材。

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篇8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市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共有77家,其中新郑市注册登记的数量最多,有22家;其余依次为登封市20家,中牟县13家,荥阳市10家,新密市4家,上街区、郑东新区、惠济区各2家,金水区、二七区各1家。

一、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

1.发展种植业的面积占比例较大。郑州市家庭农场从事种植业的有188家,面积1533.3万平方米。虽然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占总数量的40.3%,但是种植面积占了家庭农场总面积的79.3%。

2.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偏低。郑州市家庭农场全年总收入达到4065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下的家庭农场286家,占家庭农场总数量的55.9%,10~50万元的有147家,占总数量的37.1%,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仅有38家,占总数量的6.9%。

3.家庭农场主年龄结构合理但受教育程度不高。以荥阳市为例,其家庭农场主年龄大多集中在40~60岁,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不多;农场主学历初中的占70%左右,高中的占30%左右;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85%。

二、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但是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全市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商注册登记数量少;融资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农场主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等。

三、发展郑州市家庭农场的建议

1.制定标准,出台意见。根据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应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制定符合郑州市示范家庭农场发展的认定标准。

2.加大扶持,提高水平。要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财政应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税务部门应对已注册的家庭农场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3.强化服务,提供保障。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水平。

上一篇:周年庆宣传片文案下一篇:以竞争与合作为话题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