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精选10篇)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1

山后的那片茶园越变越大,我的个子也越来越高,我与茶园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末时,我经常到茶园锄草、施肥;闲暇时,小伙伴们在茶园里捉迷藏,大声读书;茶季到时,我帮着采茶,看到爸爸用制好的茶叶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全家人都开心地笑了……

有一天,我看到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大标语:“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老师:“我们这哪来的金山啊?”老师笑着说:“茶叶让大家赚钱致富了,茶山不就像一座永远挖不完的金山吗?但是这几年农民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哦,原来如此。

我想起来了,这几年,乡亲们纷纷上山开垦茶园,原本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的大山变成了一片片茶园,鸟儿失去了美丽的家园。

老师还告诉我:“其实我们是有这方面的教训的。我们的蓝溪原本清可见底,但后来上游建了造纸厂和化肥厂,王业用水直接排入蓝溪,从此水就变得又黄又臭,整条蓝溪没有一条鱼。这几年,造纸厂停产了,化肥厂破产了,溪里的水也清了……”

“那我们不是要把茶树全部砍掉吗?”我急了。

“不是,我们要建设生态茶园。”老师微笑地说。

“什么是生态茶园?”我问。

“就是科学规划,一边种茶,一边种树,立体开发,一边保护水土,一边发展绿色茶叶种植……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茶叶品质。”老师回答。

我赶紧跑回家告诉爸爸,我读懂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句话。爸爸听我一说也明白了,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你书读得还真不少,我们也要把山后的那片茶园改建成生态茶园。要是有人来参观,你就为客人讲解。”在一旁的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山后的那片茶园四周树木高耸入云,中间茶叶郁郁葱葱,旁边有一条小水沟,我在水沟里捉鱼儿。采茶的姑娘唱起了茶歌,那歌声越飘越远,在茶山上久久地回荡……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篇2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新一轮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导下,近年来,凤山县认真分析研究当地实情,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方法,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先导,变发展劣势为生态优势,力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思路决定出路”,解放几十年,凤山县不少民众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政策、区位、自然等深层原因外,必受发展思路困滞。

新时期,凤山县将脱贫攻坚视为广大党员干部最大的政治责任。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努力甩掉头顶的贫困帽子。经过认真研究,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即坚持精准扶贫原则,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的新扶贫理念,以“八有一超一特”(八有: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一特:打造凤山县一个特色品牌,每个乡有一个特色产业,每个村有一个特色产品)方法,并将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载体,把“老少边山穷”的劣势变成优势。

无论是在过去的“十二五”脱贫攻坚战还是在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中,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不同程度“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凤山县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及“两学一做”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树立求真务实理念,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精神,强化督查、问责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端正态度,坚定干部扶贫脱贫的决心。

在对贫困农户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的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创造“脱贫光荣,赖贫可耻”的舆论氛围,提高他们自我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贫村屯和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思想根子里解决脱贫问题。

整合资源,下放项目

“整合下放”即整合资源下放项目,“整合下放”既是党建项目也是扶贫项目,凤山县从2014年起在全区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县党委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分散在县直属各部门的惠农项目及资金统筹起来,向基层倾斜和汇集。

2014年以来,全县共下放622个项目到村级组织,总投资达9854.62万元。整合下放工作使农村集体收入增加115万元以上,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900元以上。

2015年又把“整合资源,下放项目”进一步拓展为“整合资源,下放权限”,同时推行“两会一查一审”(“两会”即建立党建联席会和党群理事会;“一查”即加强项目实施督查;“一审”即严格资金使用审核)制。

充分挖掘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资源”,发挥县委“顶层设计”和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并以县委名义下发方案,明确整合资源下放项目的工作原则、领导机构、下放范围、任务要求、部门职责分工等。

全面梳理和整合“政策资源”,把县直各部门惠民政策的实施推进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实现“1+1>2”的综合效应。

下放“项目资源”,即把分散在发改、扶贫、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危害公共安全、受惠对象直接、村民可自主组织实施的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民生项目有效统筹起来,下放到村“两委”实施。明确村“两委”拥有下放项目实施权、资金依法使用权和项目利润分配权,强化基层党组织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引领和监督等作用。

这些整合下放措施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四弱”难题,实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质、项目建设提速、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工作提效、党组织形象提升的多重效应,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到“讲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干事有人跟”,激发出强劲活力。

30万亩核桃,农民的致富果

凤山是个山区县,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切实做好山上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有效解决大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以及石漠化治理问题,近年来,凤山县委县政府牢抓全市产业开发脱贫攻坚机遇,坚定“换届不换核桃产业,变人不变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3万亩,覆盖9个乡镇3.2万户。凤山县精准扶贫贫困农户共11806户49397人,贫困户中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0.5亩以上的有6017户,占贫困户总数51%。

为保证核桃增收,凤山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责任制,为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人力基础。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凤山县核桃种植管护技术水平,以示范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核桃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凤山县积极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发核桃种植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凤优一号”核桃品种,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组委会“三优”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

2016年,全县核桃结果面积达5万亩,预计产量1200吨,产值2000多万元。核桃种植收入达万元以上的预计有120户左右,核桃种植收入5000元以上的预计有400户左右。核桃产业已成为凤山县持续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核桃成为山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树,致富果。

山地忙起来,林下经济富起来

核桃生产周期长,为避免山地闲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凤山县大力推广“林下养殖”、“林下地间套种”模式,实现多个产业综合发展。

今年4月,凤山县启动精准脱贫“互联网+核桃林下养鸡”项目,带动贫困户养“核桃鸡”脱贫,现已发放鸡苗18.5万羽;全县“核桃+桑”、“核桃+玉米、“核桃+烟”、“核桃+药材”、“核桃+黄豆”等间套种面积达6万多亩,间种作物收入800多万元。

nlc202309091408

项目采取“公司技术团队+县畜牧局技术员+乡镇站技术员+村级防治员”四级技术服务机制,保证定点定户技术指导;采取电商企业与贫困养殖户联盟,实行“统一鸡苗供应、统一林下饲养管理、统一产品销售”,以“林下养殖,产业发展到户全覆盖;政府担保,金融支持到户全覆盖;保险保障,建立风险共担全覆盖;打造品牌,增收稳定到户全覆盖;科技支撑,技术培训到户全覆盖;搭建平台,电商互联到村全覆盖;组织保障,帮扶互助到户全覆盖”为主要措施,以“龙头企业+第一书记+村级动物防疫员+养殖带头人或扶贫帮扶干部+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创建“鸡-林-鸡”的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核桃林下养鸡,最终实现养殖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有1369户贫困户签约参与该模式的林下养殖,预计第一批林下鸡在9月-10月上市,2017年,全县将实现所有贫困户林下养殖全覆盖。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凤山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户均产值达9.6万元左右,户均纯收入2.4万元左右,为全县1万户贫困户约5万人的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品质凤山,旅游让钱袋鼓起来

凤山民族发展历史悠久,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旅游财富。凤山文物古迹繁多,石刻、古井、古墓、古战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

几年来,依托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凤山县积极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以“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为导向,发挥世界地质公园岩溶地质博览和长寿养生两大旅游品牌,大力推动景区建设,全力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运用旅游资源,政府具体采取4项措施实现旅游富民。增加就业岗位,使园区内的农村人口直接或间接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鼓励农户广泛参与乡村旅游,推进形成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和多元、多层、多方位的发展机制,扩大就业创业;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合力。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增加就业机会。

2015年,凤山县国内旅游收入16.3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2.36亿元,年均增长61.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75.66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50%。旅游开发实现1万人脱贫致富。

凤山,因“环山似凤,环凤皆山”而得名,凤山正一步步把多山的劣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学作文 篇3

——读《筑梦路上》

《筑梦路上》记叙着一习一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读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主要环境好了,那比千千万万的财富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我读了书中一习一总书记的话以及其他章节的内容,了解了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一性一。于是,我报名成为了一名杭州的“环保小卫士”。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平常我可以做到:垃圾分类、节水、节电、低碳出行。

因此,我决定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保护环境,真正成为“环保小卫士”。

首先是垃圾分类。在家里,我设置了一个旧的罐子做垃圾分类箱。每周我都要检查一次,查看家里的小家电和摇控器中的旧电池是不是需要更换,更换后的废旧电池,电器什么的都分类存放;每天我都要看家里有没有不遵守我的“生活垃极分类”规则,有一次爸爸到家已经有些晚了,就小懒惰一下把自己车上拿下的可乐瓶扔到了有害垃圾一类,我严厉的批评了爸爸。爸爸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可乐瓶放到了可回收的垃圾一类。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从一开始的无奈接受,我的.“生活垃极分类”规则”,到现在的一习一惯垃圾分类,做到环境保护从自己身边做起。

节水、节电。以前洗澡的时候,我会把水一直开着,让热水冲一直这样淋在自己的身上,因为这样觉得感觉很舒服,身上会一直暖暖的。现在我再不会这样了,我明白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一性一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做到节水,才可以积少成多,让我们的资源更持久。想知道家里有没有做到节水、节电,这不难。我只要关注这个月的水电费就可以了解的很清楚,我做了记录,目前每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明显的负增长。可见爸爸一妈一一妈一还 是遵守我的环保小准则的,及时关灯,不一浪一费电。

最后就是低碳出行了,从自己做起。从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开始,我去参加各类日常的培训班,都是坐公车去的。次数坐多了,就熟悉了,我现在还 可以带着周围的同学一起坐公车上培训班,老师和同学的家长都夸奖我。坐久了我好象也喜欢上了坐公车呢……家的一起外出,我尽量要求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一起坐公车。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4

池潭鱼相乐

傍晚,落日铺满大地,余晖映入小池。我一如既往地离了学校,路经山中水库,逗留片刻。水库和鱼,这似乎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可是我知道,这是附近唯一能欣赏得到鱼儿自由游动的地方了。放下书包,盘腿坐在水边,抬眼望,天边的青山层峦叠翠,恰似玉女轻歌曼舞,大悦人心;低头看,脚下的池水清澈透亮,恰若明镜映着日光,令人平静。数位老人与小孩也蹲在水边,孩子逗弄这鱼,老人感慨着今天必将会有大丰收。这和谐的景,真好。

共享青山绿水之时,两位老人家的讨论吸引力了我。“还好政府说了,建了这个水库,否则咱也看不到这么多鱼喽。”这方水池,确乎是为保护鱼苗而为。老人的话勾起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回忆。犹记得几年前,随着城市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大量生产废水肆意排放,就连家附近大大小小的湖泊,都披上了污染的恶臭。在池潭中看见活泼欢快的鱼,成为了邻里街坊求之不得的事。人负了青山,青山从此丧失了姿色。

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我无法自拔。人们找回了初心,与自然和解,与绿水青山共舞,重现了人们灵魂所向往的美好河山。大自然因人类的爱,绽放出独有的魅力,为这世界增添了一抹光彩。这山,这水,真好。

家国食同香

逗留的时光很短,我起身返回家中。余晖散尽,餐厅的灯火透亮。饭桌上,大大小小的碗拥挤地摆放着,菜肴丰盛,令人垂涎三尺。

方才水库边的美景挥之不去,看到眼前餐盘里肥硕味美的鱼,心中感慨万千。

若是人们没有保护这青山绿水,那眼前的丰衣足食又从何而来?

总是忘不了孩童时期家人的谆谆教诲。过度开垦,肆意放牧,偷盗黑土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粮食减产……一桩桩,一件件刻骨铭心的教训虽没经历过,却历历在目。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碗中的鱼肉,努力品尝着这美食中夹杂着的酸甜苦辣。鱼肉中的汁水很烫,浇在心田,满是滋润。

好在青山绿水不计前嫌,如同往日一般用自己宽宏的胸襟,养活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若人无愧于青山,大自然与人类必将双向奔赴。这家,这国,真好。

世界人共欢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粮食危机,生态保护,这些名词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深入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同样也渴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回头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无不是盎然生机。走几步,池塘中鱼儿活蹦乱跳;再走几步,碧海苍穹尽显眼底。无数宣传标语清清白白,天蓝水清方可期待。作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我们应用尽全力,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守一抹青山,为地球创更好明天。因为有我们,这世界,一定会变得好,更好!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5

在当下中国的发展共识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条,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既代表着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也早已在各地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绿水青山”4个字的分量,也在发展中日益凸显。

习近平曾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总书记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2015年3月2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除此之外,很多具体领域的政策措施,也构成了强有力的制度之网。无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还是环境监测,都有相应的制度出台。过去几年间,政府工作报告都用不少篇幅专门论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留住青山绿水 带来“金山银山” 篇6

陈贱忠是小山村的相对贫困户,他老婆患有癌症,儿子患有强直脊椎炎,本人身体也不好,今年7月初获帮扶领了两头扶贫猪苗,蒋耘经常去他家里看看。简短朴实的话语,让记者想起来之前提出想要采访帮扶点时,乐昌市扶贫办和五山镇领导不约而同地建议,去小山村。

小山村位于乐昌市五山镇,南岭山脉五指峰下。当年红军为了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进长征而摸黑冒雨翻越的大王山,就在小山村境内。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农作物种植分散,规模小,留守老人和儿童多等因素,造成了如今的小山村仍比较贫困。据蒋耘介绍,在新时期脱贫工作中,小山全村相对贫困户39户101人,其中残疾户15户,无劳动能力的13户,两者占了72%。

“帮扶任务虽说比较重,但好在领导们都很重视,村委干部和村民也都积极配合,目前种养帮扶项目都已顺利开展。”蒋耘说。

推动“一村一品”工程

立足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山区竹林多、虫子多的优势,省台办扶持村致富带头人依托“家庭农场”和基地养殖竹林鸡,配备专业养殖和技术人员,并购买农产品保险,防范养殖风险,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目前,对于相对贫困户,给予鸡苗、饲料扶持;愿意把鸡苗放在基地集中饲养的贫困户,与家庭农场签订协议,年终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其意愿进入家庭农场参与养殖管理和学习养殖技术。

该村采取“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下一步还要注册“五山梯田竹林鸡”商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实现产业扶贫带动脱贫一批,残疾户和无劳动能力户,也可以通过分红增收。目前第一阶段,已发放鸡苗1000只,猪苗37头,饲料300包。通过2个月的饲养,无公害养殖的“竹林鸡”和土猪长势喜人。

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梯田旅游规划

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打造永久脱贫之路,五山镇推出了共当“五山梯田田园主人”合作计划。小山村处于中国美丽田园—五山梯田群落区域,群山环绕,自然风光优美。下一步将在省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帮扶下,启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梯田旅游规划,同时积极争取行业资金和旅游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完善梯田景观区域的田埂路面、竹林步道等基础设施。“目前,小山村已有标志性景点‘风筝梯田’,发展美丽乡村梯田旅游,带动当地无公害农产品销售,让特色乡村梯田旅游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动力。”蒋耘表示。

站在小山村委小楼前,望着远处绵延的大王山,记者仿佛看到当年红军与敌人在此展开殊死搏斗、成功突围的场面。如今,这里拉开了一场新的战争—脱贫攻坚战,传承着先辈们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省台办的全力以赴帮扶下,在村民的努力下,小山村民也将取得胜利的果实,实现脱贫奔康。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7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曾提到,种豆子势必侵占了狗尾巴草的领土,而这样的牺牲利于人类,不利于以狗尾巴草为食的动物。以人类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傲慢,逐步从历史的舞台隐退,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不能忽视贫困地区食不果腹的同胞,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会过时,只是需要添上两个字,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工业革命以来,每个社会的发展都伴随着对环境的牺牲,这样的代价虽然令人心痛,但人们还是接受了,因为只有发展,才能继续生存!诚然,中国在粗犷现代化进程中尝到了苦果,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牺牲环境代价的惨痛,我们正走向精细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中国自古就有不可竭泽而渔的智慧,在今日,更是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展现出华夏民族新时代的智慧,破坏环境并不是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必要条件,我相信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会双生共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演讲稿精选 篇8

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从贵州来讲,产业发展要作一些选择,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抵消了、搞没了。我们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一是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在贵州,最能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无烟产业、可持续产业。这些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旅游业日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坚持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着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二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培育壮大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抢抓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和中关村[0.00% 资金 研报]贵阳科技园落户贵州的机遇,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唱响“多彩贵州彩云飞”。贵州抓发展要如饥似渴,但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不能饥不择食。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

【保护环境范文】二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治理经验,现实指导意义很强。

习近平同志特别要求贵州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一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贵州实际。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这一状况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需谨慎小心。可以说,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贵州发展中的最大辩证法。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而且,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把贵州生态保护好是我们的最大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重要观点,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深化拓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条件相差不大,谁都愿意到拥有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生活、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能够使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创造经济财富、社会财富。现在,很多外地投资者、旅游者看好贵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拥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山水,在贵州既能投资赚钱又能享受生态。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科学的开发观和绿色的财富观,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他强调,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这表明,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首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现在世界上生态环境好的国家,许多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端正指导思想,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提高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保护环境范文】三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在浙江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会上说,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座山”之间有矛盾,又辩证统一。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可以变为经济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4-24《人民日报》第10版)

不可否认,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人类确实是走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高度物质文明的弯路。最初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一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只会一味索取资源;尔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才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到现代,始而能认识到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可以达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更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表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环境问题进行反思而做出的理智选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如果人类只着力于发展经济,而不重视保护环境,这势必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环境质量的下降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近代的工业文明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全球性疾病困扰,始做佣者就是人类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视了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首选策略。热力学中著名的熵增原理告诉我们,要恢复在开发中破坏(或污染)了的生态环境,必须付出比当初开发获得的收益更大的代价。因此,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必须纠正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到温家宝总理强调的“三个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保与经济同步发展;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护环境。

如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不只看“经济”的脸色,更重视“自然”的气色,把握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努力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生活在一个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山格外青、水格外秀、阳光格外明媚、空气格外新鲜的人间乐土。

【保护环境范文】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保护环境范文】五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的中国,走实现全国科学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超越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我们已经遭到大自然的惩罚:1、大气正在恶化,气候增多、加剧,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增高、二氧化碳增加、酸雨普降;2、水圈污染严重,工业污水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以及生活中大量的化学制品的使用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多种生物处于灭亡或濒临消亡的边缘。3、由于乱砍烂伐,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人类深受其害。事实已证明: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不可取。于是,我国转入第二个经济发展阶段--既要金山银山阶段,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优势可以变成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谋求国家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科学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是总书记布置给我们中国的重大课题,也是近年来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把中国建设成为兼具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科技先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和谐中国。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是建设美丽幸福中国,谱写好中国梦中国 篇章的现实要求。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既顺应当今世界绿色潮流发展的时代要求,策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需要,更是源于对我国国情和自身优势的科学考量。绿水青山是中国最大的资源和后发优势,我们必须坚定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勇气和实干推动绿色发展,走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将生态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民生优势。

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时代最强音,是经济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我们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中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抓工作,向改革要综合效益,向改革要更大红利。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老师为“绿水青山”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学生在施工过程坚持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如要从分部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来探讨怎样做到绿色,如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比较,既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符合绿色施工原则。利用合适的方法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顺序及工

艺,在运输、存放等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付出,减少废料产生;积极回收包装,不污染,适当再利用。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环境;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节约建筑材料;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

二、绿色消费:选择对生态保护友好的食品,少食或不食用野生动植物,尤其濒危、国家禁止的野生动植物及其食品、保健品、药品;节约食品,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排场、浪费资源,这也是绿色消费。

三、绿色出行:跑步、骑自行车、乘公交车或地铁:平

时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或者跑步,既环保又低碳,还能锻炼身体。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9

1947年7月生,江苏吴县人。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经济师。

1992年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1993年2月任上海市副市长兼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6年至199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2001年4月至今任江西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在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孟建柱书记高位推动林改,坚持“宁让财政困难一时,不让群众贫穷一世!”的理念,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林改书记”。因为高位推动林改,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经绿色中国焦点人物评委会确定,孟建柱当选2007年度绿色中国焦点人物。

江西省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的林业大省,现有林业面积1.59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3%,活力木储蓄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以上。然而,由于自然、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山林归属、权责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拿斧头的比拿锄头的多”、“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窘况,形成了“我山不种我树,我树不能我砍,我砍不能我卖,我卖不能我得”的怪圈。

2004年9月,江西率先确定崇义、铜鼓、遂川、德兴、浮梁、武宁、黎川等7个重点林业县作为试点县,探索林权体制改革实践新路。2005年4月,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林权体制改革工作。2006年5月,江西启动林权配套改革工作。2007年4月,江西林权体制改革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江西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由点及面的推广,并使主体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完成,这是一个奇迹。在记者对江西林改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而省委书记孟建柱更是被很多务林人亲切地称为“林改书记”。

省委书记抓林改

2001年3月底,孟建柱调任江西省委书记。这位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过的书记,一到江西就带来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先后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山上办绿色银行”、“希望在山”等战略性决策。

孟建柱身材略显消瘦,双目神采奕奕,给人一种干练、睿智的感觉。采访中,他首先用一组数字拉开序幕。“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林业在江西的重要地位:全省国土面积2.5亿亩,其中林业用地1.59亿亩,占63.7%;全省4200万人口中,2/3的人口在山区,林农有3000万;全省99个县(区)中2/3是重点林业县;2004年全省林业总产值307亿元……可以说,实现了林农奔小康,就抓住了江西奔小康的大头。经过林改,江西省原计划‘十一五’期间造林700万亩,到今年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目标。2006年全省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和受灾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63%和76%。”从准确的数字和流畅的语调中,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位省委书记对林业的了解和重视。

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是不可能成功的。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五级书记抓林改”、市、县、乡、村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党政一把手擔任,确保了林改的有序推进。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孟建柱说:“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江西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的重要举措,它对于维护广大林农的基本利益、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要求,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坚持把维护林农合法权益、减轻林农负担放在工作首位,坚决整治各种涉林乱收费,真正做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进一步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在林改工作中,我们坚持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成立党委、政府为领导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织班子负责日常工作。各部门全力支持改革,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项改革。”

江西省从林改一开始就实行了乡村财政转移支付,并坚持不懈推行,要在还山育林的同时真正还利于民。宁让财政困难一时,不让群众贫穷一世!在明晰产权的同时,江西省委、省政府通过“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一举取消了数十项林业规费。为保证林改后乡村组织的正常运转,省财政每年要向基层转移支付10多亿元。过去,不少林区的林业局是县里的“第二财政局”,如今全都由财政供养。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西省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自我革命。

对此孟建柱说:“我们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对林业重点县的产业支持力度。但是,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够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规定的‘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就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林农能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实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如果不减轻林农的税费,林农的积极性是调不动的。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切实减轻林业企业和林农的税费负担,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决取消中央和省里规定的税费项目之外的收费项目,将清理整顿涉林乱收费工作,纳入全省减轻农民负担的整体工作统一部署,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真正使务林者得利、造林者受益。山是一个绿色银行,是一个聚宝盆,山地资源是江西第一位的优势资源,也是农民增收潜力最大的领域。我们提出‘希望在山’,就是要千方百计把第一位的资源优势变成第一位的经济优势。”

群众是改革的主人

2001年江西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民种田不仅取消了所有税费,而且还有种粮补贴。反观山区林农,税费负担达到了全省木材销售价格的56%,负担之重令人吃惊。面对这种情况,以孟建柱书记为核心的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决定将农村税费改革由田里向山上延伸。

据江西省统计局调查,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490.7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来自林业的现金收入增长36.6%。36个山林资源丰富的重点林业县,农民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普遍增长了500元以上。

江西的实践表明,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次改革从深度上由承包制推进到全面的产权改革、由单纯的农村改革推进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管理改革,因此它实际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农民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主人。充分依靠群众是江西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也是改革之所以成功的一大法宝。谈到此处,孟建柱深有感触:“江西林改,政府是引导,林农是主体。老百姓能做的事,一定要让老百姓自己来做。只要老百姓积极行动起来,林业的发展就会快起来。要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明晰产权是基础。在明晰产权的问题上,我们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式,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对现实,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要通过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解矛盾,协商问题,加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保障广大群众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把林业产权明确到位,使林农平等地享有集体山林的权益,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

为了确保农民在改革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充分体现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江西实行了“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操作办法,把分不分山、怎么分山、分多少山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全部交给群众,让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同时,要求村组必须做到“会议通知签收、召开会议签到、投票表决签名、通过方案签字”,防止事后反弹,并确保决策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据调查,江西全省农民对林权制度改革的满意率达95%以上。一些群众感慨地说:“党和政府把这么好的政策给了我们,把分山的权力也给了我们,如果再分不好,那就是我们无能。”

希望在山

在國务院六部门联合调研组的调研报告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评价: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从根本上理顺了林业生产关系,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

虽然江西林改受到各方好评,但作为掌舵人的孟建柱仍十分清醒,他指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林业发展,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渠道。江西省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林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居第二位,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就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存在。全省林分亩平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特别是现在江西正处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怎么保持山青水秀的局面,最后还是靠林业。“希望在山”,山是一个绿色银行,是一个聚宝盆。资源是第一位的优势,资源又是在山,要把第一位的资源优势变成第一位的经济优势,我们潜力还很大。80年代初浙江的林业产值跟我们江西差不多,但是现在他们大大超过了我们,而他们的森林覆盖率比我们低得多。所以要农民增收,实现“希望在山”,没有林业的大发展是做不到的。总而言之,实现兴林致富最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保护生态环境、巩固生态优势也要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保障林农的基本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林农造林护林营林的持久的积极性。

江西目前提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经济发展定位。对此孟建柱把江西中部的区位现实看作了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江西是沿海的内地,也是内地的前沿。高速公路建成后,从南昌出发,到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和到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分别只需要7小时。可以说,江西最有条件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最有条件建成沿海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孟建柱说,“在考虑一个地区发展的时候,必须把可持续发展道路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江西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必须清醒意识到问题的另一方面:怎么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这对矛盾,千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作文 篇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论断,即经济社会发展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在之江大地的实践中结出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又多次提及这一论断。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理论基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字面上看,“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优势,“金山银山”是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两山”重要思想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割裂开来,就生态论生态,就经济论经济的理论视角,以“就是”一词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和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可以说,“两山”重要思想源于习近平同志对实际工作的深刻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重大升华。

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工业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将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一味强调“人定胜天”,特别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掠取了大量自然资源,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之不同的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一向主张“天人合一”,实现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孕育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新理念的文化土壤。

“两山”重要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总结和提升,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和人类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完全可以在不断改进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实现一种更为理想的关系架构,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生态文明认知的新境界。

二、“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早在2006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深刻论述了“两山”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大量“绿水青山”被牺牲,用来换取“金山银山”。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以上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史上最严环保法”、“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实施,“土十条”近期推出,破除“唯GDP论英雄”的观念,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两山”重要思想恰恰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真实写照,可谓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三、“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信念和勇气。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不泄气、不松劲、不跑偏、不走神,除了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外,还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两山”重要思想恰是引领这一价值取向的指路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也在逐渐脱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延续工业文明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中国面临着抉择,世界各国同样面临着抉择。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向世界各国描绘出了一幅建设地球美好共同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蓝图,一经提出,迅速在全球引起热议,并成为全球性议题。作为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两山”重要思想既有中国特色,也具世界风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适性论断,并不会因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两山”重要思想通过形象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也彰显出我国在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自信。

上一篇:最美的记忆初二议论文600字下一篇:关于坚持和成功的名人名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