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通用10篇)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篇1

1、如何真正学会数学:预习、复习、上课

课前预习,你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看书就好了,而应该试图自己理解这节讲什么(关键是自己理解),很简单就是你看了一遍三角函数,就合上书想想三角函数是什么?我能用它来干嘛?

由于你课前预习了,上课时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是在加强你的印象,而且你之前的问题会一个个解开,你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听下去,如果你的问题老师也没解决,ok,你碰到了个好问题!所以下课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你的疑惑,因为你一放,这个问题你估计就忘了……

课下,你应该再读一遍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每个公式和定义都要自己推导一遍!这个十分关键。

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越嘛!我们就是要熟练到,就算在考试中也是行云流水的算题,这都依托于平时的练题。

2、如何养成好习惯:细心、答题、练字

很多人考完试都会懊悔自己没有足够细心而丢了很多分数,其实,粗心是不好的生活习惯的一种在学习上的延续,粗心的人他在生活中会有以下行为:

被子基本不叠,床上桌上乱糟糟、刚才拿的遥控器下一秒就不知道放哪了……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都表现了这个人不好的习惯:粗心、马虎、神经大条,所以这个习惯自然而然就带到了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去。

既然说到了习惯,就在说说答题过程这个习惯的养成,在高中时我的卷子经常是展览的对象(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老师说我的答题过程就和答案一样,这也得益于平时做作业就养成的好习惯。

如果你的习惯已经很好了,想更加完美,这就需要卷子的“脸面”好看些,也就是字!一定要漂亮,或者退一步,一定要工整!你去看看那些高分卷纸,那个不是让你看了如沐春风呢?这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加把劲,绝对会给你增色不少。

3、如何刷卷子,做作业以及限时训练

首先刷卷子,一定要限时做题!因为考试是限时的,你可以在平时写一套卷子用10个小时,做的十分工整……但是考试时谁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呢?只有你在紧迫下适应了写题的氛围,你才能在考试中达到较好的状态!

当然,有人好不容易花了2个小时写完一套卷子,觉得万事大吉了,其实,这错过了最好的检验和纠正自己错误的时机!你做完卷子时,一定要坐下来静心的对答案,并且标明自己的错误,警示自己。

刚开始,你这样写一套卷子,估计会花费5,6个小时,但是你会发现,20套卷子以后,你的错误会越来越少,你的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在考试中也会体现出来的。

4、如何对待错题:改错、错题本用法

有些人有些问题今天错了,下回还错,考试也错,有些错题他总也记不住!

这是因为,他没有重视错题的价值!他的错误思维在第一次建立,并且没有被改变,一直延续了下去,所以错题是要经常看的,并且反复不断的做,错题和错题本一定要常看常新!

有人问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这个很好办,找出你的前5次考试或者前5套卷纸,看看你错的都是什么地方,OK恭喜你,你的`弱点就在那里,加油补强它吧!!

5、如何培养数学思维:严谨、根据、自学

有人说,我确实对数学不感兴趣,就是没有数学思维……其实不是任何人一开始都会对数学感兴趣,而是在你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特别喜欢玩魔兽,你就会千方百计的找寻通关的技巧,如果你特别喜欢数学,那么恭喜你,你的数学一定能够很棒的。要有种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的气魄和坚守!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任何公式的推导,概念的定义,都有它的原因。数学教给你的不仅仅是如何算题,更是教给你一种看待任何事物的态度。

当我们碰到任何事物都是,刚开始你对它一无所知(一道题),你开始了解它是干什么的(读题干,找条件),然后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解题),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太难,肯定就要化繁求简(由已知来推导未知),最终经过一番磨难,搞定这个问题(解出一道压轴题)!

从数学中,慢慢培养自己对待事物严谨的态度!

6、如何考试:试卷分析、拿高分

最后,我们还是回归主题,希望大家看了这个系列有所收获,能够考一个更高的分数,虽然很俗气,但是面对改变人生的高考,我们必须好好对待他,然后战胜他!

如果你很了解考试,一般来说你应该知道试卷中试题的分步,高考卷子中一定有60%的题目是基础题,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只要正常学习,课后题都做了,90分问题不大。

有人在这里就会鄙视课后题了……其实,课后题目是所有题目的根本,我当年高考140+时就是得益于一道课后题,高考只改了数字,我轻松做出,但是很多人在那道概率上栽了跟头。

总之,只有你对试题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百战不殆。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做题的节奏,我当时考试一般做完所有题目就剩5-10分钟,然后做一下紧急修正。如果你有个很好地节奏,一般不会发挥的太失常。

你有不会的题目,也要在最后时刻写满,用满满的公式告诉老师,你给点分吧……这些技巧有时真的会帮助很多的。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状态,对策

高中数学在高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得数学者得天下”的共识。首先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重任。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数学学习直接影响其它各学科的学习,于是就出现了理化生学不好怪数学教师,政、史、地学不好也怪数学教师的现象。其次数学肩负着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材的重任。众所周知,就普遍现象而言,数学成绩成了拉开高考分数差距的重要因素。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学生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导致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那么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其掌握学习主动权。但应注意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学生应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通过运用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和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自己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许多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使他们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 篇3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反思;应对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11-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在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了,而是可以通过网络、传媒、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获得。在这种大的环境的前提下,课堂改革也就是势在必行了。在教学改革的这片区域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模式,相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模式。“学案导学”这种模式也随之诞生了。

一、实行导学案教学的背景

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是由于对现有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他们初中时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在有人监督的前提下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如果能给这类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及时检查落实,经过三年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能实现上大学的目标。但由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恰好是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比较差,许多学生经过初三的辛苦拼搏,刚上高中会有松懈的心理状态。加上学习习惯的不稳定性,成绩很容易下降,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立足于课堂,以学案为依托”的改革应该是切合实际,富有实效。

二、实行导学案教学的模式(课型展示方法)

自主展示课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该课型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展示课有两种上法。第一种是在自主课上完成学案教学,展示课上老师随机的让不同的学生去展示。这种课型的优点:随机性强,对检查学生们的完成情况能有较好的了解,并加以落实。不足:课堂容量不大,有些同学在展示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第二种是自主课安排固定的学生讲解固定的题目。优点:指定的学生对该道题目准备比较充分,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比较完整、流畅、课堂容量比前一种大。不足:有些学生可能只完成学案上固定的题目,对其它题目准备不充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分好课型是展示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数学课而言,无非是定义课、习题课、复习课三大种课型。对于定义课,以介绍新知识为主,所以在该类课堂上,老师介绍这个定义的有关知识,把该定义中需要注意的,易错的一些知识点,以及由老师设计好的典型题型由学生讲解。对他们在讲解中暴露的错误或者分析问题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及时纠正。这类课教师讲的较多,在学生完成题目时可以不给自主课的时间。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称为第一类展示课。

习题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题。通过习题课,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法。这类课要求学案编写时题型广,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完成学案。编好学案,展示课就成功了一半。这样既能落实每一个学生完成学案的目标又能加强课题容量,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复习课型的展示课可完全交给学生,可用提前编好的学案,也可针对前一段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当场解决。也可以出一些新的变式题的方式加以加强。

当然,在日常的授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估计的实际情况,对于怎样上好一节学案课,没有一个完整的通用模式,对于不同的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

三、实行导学案教学的反思

导学案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地位上看。把原来的课堂的“先教后学”变为了“先学后教”。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是自发的学习,有着较强的主动性。从而在知识的掌握上会更深刻、更全面。这样会使效果更好。同时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尝试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自信的不断提升。在现实课堂中,许多学生不敢发言,或者声音很小,或者不知从何说起,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和学生有效率的完成一节学案课,首先要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怎样提问,怎样分析,然后提出要求,例如声音宏亮、分条叙述等等;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错了没关系,只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肯定。信心足了,听课效率、展示质量就会随之提高。从而是使得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的加强,对今后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帮助。

课堂师生的位置发生了本质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由学生和老师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模式。学生们在不断的问题中达到提高、不断地交流中完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点纬度的掌握更为宽广。

四、实施学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的策略

导学案的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程度之间的矛盾、学科特点、课题特点与学案形式之间的矛盾。当然在每一次的课改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一些偏激的现象。也许还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形式变换”。但是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逐步形成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最终形成高效的自主形式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积极探索教改的必经之路。

因此我们要从理论上寻找与学案教学相促进的理论依据;在实际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进行实际;高质量的学案是保障,小组建设是关键。只有编写出一份又一份的高质量的学案,建设一支又一支团结向上的小组,改革才能进行到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工作协调,做到男女性别、强弱学科、成绩好坏等比例上要合理。展示课上要以数学课程较弱的学生为主,以数学课程较强的学生为辅。

每一位教师风格的不同决定了他传授知识经验和培养能力的方法与其他教师存在差别;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决定了他的学习的方式及接受程度与他的同学有异;学科之间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科的教法与学法有差异。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考数学学霸学习方法 篇4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简单的题,通过条件直接就能求出结果,但如果是中高难度的题就要绕几个弯子了,不过,只需要利用已知条件,多推一推,当没有思路时,可以从求解往前推几步,看看得到结果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和所学知识求出所需要的隐含的条件。

当然,极客数学帮徐征顺老师特别提示,运用好这个方法有一个很重要一点,平日里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历练和提升,建立好知识脉络系统,才能更快发现已知与未知间的关系。这一点徐征顺老师在极客数学帮的微信推送里也提到过,欢迎关注后查阅完整内容。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篇5

1、正视数学

我们不能以初中的眼光来看待高中的数学,这样无疑是跟不上高中数学的学习脚步的,很多初中使用的学习方法其实是不符合高中的学习了,所以我们要尽早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其实也可以向学习好的同学学习。

2、多练习

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实操的课程,学习再多知识点如果你不会运用也是白费,所以还是需要我们经常做练习来保持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以及锻炼我们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只有练习多了才能提高我们的实战能力。还能在做题中总结答题的技巧以及思路,今后做题就显得更轻松了。

3、抓住基础

数学学情分析 篇6

怎样了?到底是怎样了?这个大大的问号一向盘旋在我的大脑里,像是恶魔一样缠着我,揪着我。从放心到担心,再到焦虑,最后演转成痛心,我该表达点什么呢?所有都是“我以为他们会怎样…我以为他们会怎样…”爸说得对,我的我以为到底是什么?

看着他们的语文成绩我着实是心里拔凉拔凉的,作为班主任我还真不明白我该做点什么?前提是我能做点什么?w老师说我又没教语文我担心什么?确实担心也没用!下午的数学考试我极度纠结,果然没考好。我以为除了邓zz,其他人都该得优的,结果是越改越不开心,是我的得失心太重了吗?

试卷是去年的期中卷,题量适中,难度较小,都是一些基础题。新课以及练习课,这些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学习过,也详细的分析过,而且结合了各种学习形式,怎样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课后反馈,课后辅导,我认为他们是掌握了,但是一检验怎样会这样?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昨日把试卷发下去,我要求他们自己改错然后再给我检查。一个一个的检查并帮他们分析错误点,85分以上的题目他们都会做,他们告诉我考试时没有读题目就开始做了,也没有去理解题目的意思,看来习惯是个大问题。我是没想到失分点最多的居然是计算题,口算题还有学生丢掉了6分,笔算丢8分的都有几个,不检查不认真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题也是一个大的失分点,很多同学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是没有去认真思考过题目的意思,甚至有同学明白是求正方形的周长却失分了。明白公式却不能运用,个性是灵活的运用,这是后进生最严峻的问题。两极分化很明显,部分后进生基础过差,超多的课后辅导效果也不是那样的好。

考试范围涉及了五个单元,第一个单元除了个别同学没掌握好,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当然这也需要适时的复习。第二单元我认为是他们最易掌握的,实际的掌握状况也不错,主要是不认真丢失超多的分数。第三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后进生来说很难理解,但透过连加求周长的方法他们还是会的,实际运用却不好。第五单元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也是比较抽象的一个单元。很多知识点后进生不能灵活运用,只会进行最基本的运算。课堂中他们也会用心参与,但很多时候分神、讲小话、做小动作…可能是课堂氛围还不够吸引目光,教学方法还不适当,课堂效果还不是那样的理想。

这个组合的新班级,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有进步,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不认真完成…小组的建设不完善,不太会讨论交流,不会汇报,喜欢直观的知识,抽象的理解很差…当然,我自身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教学经验,没管理经验,知识的衔接也不是那样的好,语言不够生动,简洁。

在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会根据自己的不足,尽量完善我的教学工作,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走进他人的课堂聆听,反复备课,多反思多改善,调动课堂的氛围。当然,要选用最优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篇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 用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完善.只有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才能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才能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而学案导学式教学则是一种较好的模式.

二、学案导学式教学的概念

“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 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 按照课标、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后, 所设计的供师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导学方案.所谓“学案导学式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 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式把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取课本的现成结论, 而是亲自参与、经历实践与创新,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过程.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或合作分析和认识问题, 进而自我解决、合作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等探索活动, 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接受学习相比, 学案导学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操作性、参与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三、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包括以下环节:

1.制定学案, 课前预习

教师制定详细的学案, 课前要求学生对照学案预习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 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上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 做到心中有数.

2.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检查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内容做好铺垫和过渡.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在解决学案中相关问题时,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地、有针对性的辅导,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将会碰到“难题”, 这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 与同学合作、互助共同完成, 教师应适当地参与到各小组中去, 感受学生思维碰撞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师生互动, 引导点拨

在学生基本完成学案内容时, 教师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还应该组织学生对学案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思想方法、重点问题进行强调点拨, 以使学生达成对问题的正确共识, 同时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5.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是践行探究合作学习效果的实践环节.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 有意识地留少量的发展性作业,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

四、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功用及价值

1.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把思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亲身实践,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 把课堂教学由“讲堂”真正转变为“学堂”.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案设计到整个自学辅导的过程中,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合作,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 增大了信息量, 使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通过合作探究, 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互帮、互学、互助的协作精神.通过长期的自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学习成为必然.

3.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案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了不同学生需求的梯度导学、导练的学习内容, 使尖子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受到鼓励, 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彰显个性, 并能不断取得进步.再加上教师通过对学生自学时的个别辅导, 进一步加深了对每名学生的基础程度、理解和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了解, 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强化指导和训练, 使教学效率更高, 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4.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篇8

学案“引导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学习、概括、探究、总结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充分体现教师“导”的技能,强调教师的巧妙点拨、指导,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迷茫过、努力过,从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到将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步步走过来,紧跟课改步伐,颇有成就感。但就是三个月前的一节课改变了我。

现把这节课的落实过程记录如下:

第一节课:发学案(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首先,学生依据学案要求仔细研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其次,教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研讨疑难问题,一对一帮教,“兵教兵”互助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解疑,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能力。最后,学生找出有问题的题目。教师在自主课上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对某个小组或个人进行适当指导。

课堂实录:

教师:上课。学生起立。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并板书。

教师:我了解到大家不会的题目很多,但是不要着急,我们一块来解决。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

·含an,sn的式子求通项型,an+1=Aan+B型——这两种类型。并板书。

·含an、sn的式子求通项

1.S1=1,Sn+1=3Sn+2,求an. 2.a1=1,Sn=4an+2,求an

师:那位同学给大家展示?

生A:根据题意,容易求得:a1=1,a2=4,a3=12,a4=36,…发现:从第二项起,构成等比数列。从而,得到:an=1,n=14·3■,n≥2 。

生B:你用了归纳法,能不能证明一下。

师:B同学说的很对。A同学解题过程中使用的不完全归纳法,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但是,文科没有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内容。A同学的结果是对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错的。那位同学有别的解法?

生C:∵S■=3S■+2,

∴S■=3S■+2

两式联立,得:S■-S■=3S■-3S■

∴a■=3a■,

∴■=3。下面的不会了。

师:D能不能解释一下?

生D到讲台,与C共同解决。但是未能解决。

生B:等比数列,公比是3,∴a■=1·3■=3■。

师:S■=3S■+2,(n∈N*),如何去掉S■呢?由于S■=a■+a■+a■+…+a■+a■,S■=a■+a■+a■+…a■,∴S■=3S■+2,(n≥2),联立后得到的结论中都有条件:n≥2,所以■=3(n≥2),即■=■=■=…,说明数列a■从第二项起,构成等比数列。

∴a■=1,n=14·3■,n≥2。含a■s■的式子求通项时,一般利用a■=S■,■,S■-S■,n≥2,消去式子中的S■,得到递推公式,然后求通项公式。现在练习第2题。

生C走上讲台:S■=4a■+2(n≥2),与S■=4a■+2联立,得a■=4(a■-a■)(n≥2),∴3a■=4a■(n≥2),a■=■a■(n≥2),

∴a■是首项为a■,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1·(■)■,∴a■=(■)■同学鼓掌。

生C:老师,是不是只要碰到含a■,S■的关系式,就是利用a■=S■,n=1S■-S■,n≥2消去S■?

师:想得到通项公式(a■的表达式),就消去S■,如果要得到S■的表达式(前n项和公式),就要消去a■。比如,此题如果求S■,因为已知S■=1,S■=3S■+2,这就是下一种类型a■=Aa■+B的问题。大家一块来看下面的问题:

·a■=Aa■+B型

1.a■=2,a■=2a■+3,求a■。2.a■=2,a■=■a■+1,求a■。

师:哪位同学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这种类型?

生E:讲第2题:a■=2,a■=■a■+1,求a■。a■=■a■+1,两边都减去2,得a■-2=■a■-1,∴a■-2=■(a■-2),∴■=■,∴a■是首项为a■,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1·(■)■=(■)■。(简洁、清楚)掌声(全班学生鼓掌)。

师:学会的请举手。有一半同学举手。

师:这道题中,为什么要在等式两边都减去2?

师:生E?

生E:我一个一个试,试出来的。

师: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设a■+m=■(a■+m),a■=■a■+■m-m,∴a■=■a■-■m,由已知a■=■a■+1,得m=-2,∴a■-2=■(a■-2),∴■=■,∴a■-2得是首项为a■-2=-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2=(a■-2)·(■)■,∴a■=2-(■)■.

生F:为什么?

师:关键是理解好数列a■-2,第一项a■-2,第10项a■-2,…■=■,说明从第2项起,数列a■-2的任一项a■-2与它的前一项a■-2的比值是同一个常数■,那么,a■-2是首项为a■-2=-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同学们,请做第1题。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做?

生G:a■+m=2(a■+m)+2,∴a■=■a■+m+2,∴m=0,…

生H:设的不对。应该为a■+m=2(a■+m),a■=2a■+2m-m,原来的2=2m-m.,就不能再出现。

生I:对,如果按照G的计算方法,m只能等于0.

生H:∴m=3.∴a■+3=2(a■+3),∴■=2,∴a■+3是首项为a■+3=5,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3=5·2■,∴a■=5·2■-3.

师:(很高兴地)留点时间,大家想想。

师:那位同学对这类题的解法有看法?

生I:a■=Aa■+B型,可设a■+m=A(a■+m).其中A不能变。

全班鼓掌。

下课铃响。

我很幸喜自己多年来投入钻研的课改在这一节课踏踏实实地感觉到了实效,品味了新课改的魅力。学案“引导式”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怀着异常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虽然上课过程中有问题,但是这就是我以后的工作——研究、探讨课改中的问题。我终于打开了课改之门。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 篇9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些,如:爱玩,喜欢做小动作等;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对也差些。但是,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凡事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与数学是密切相关的,从实际生活中找例子引入课题,既拉进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学习:

一、关注兴趣需求,激发情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尽最大可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一定与所讲内容紧密联系。

二、关注知识需求,满足求知欲望。

小学生内心有很多需求,急于知道答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求知欲,师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使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关注思维需求,促进思维发展。

在上课的过程中,延伸书本知识,比如奥数题,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认知误区,避免隐患。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

五、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

习惯是很重要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写竖式时一定要小数点对齐。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就是数数计算、简单的图形认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困惑的,理解方面也没有大的差异。到了五、六年级,知识点有些难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推导有了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都是期待上一个好的中学,要想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就必须把五、六年级的基础打好。除此之外,再加强一些奥数方面的练习就更好了。下面从小学五年级说起。

五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小数乘法

4课时;

小数除法

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简易方程

6课时;

找规律

2课时;

多边形的面积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4课时;

数学广角

8课时 上册共需34课时

下册——轴对称

6课时;

因数与倍数

6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

8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课时;

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统计、打电话

4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共需40课时 总共74课时

学生状况:成绩总是及格以下,基础薄弱;不喜欢动手,也不喜欢数学。辅导方案: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入手,尽最大可能联系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

⑵培养学生动手习惯:采用鼓励手段去培养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动手的好处。⑶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基础题能够熟练应对

46课时

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提高,若干知识点的考查能够应对

60课时

相关专题的奥数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提高 六年级知识目录:

上册共需29课时

上册——位置

1课时;

分数乘法

4课时;

分数除法

4课时;

6课时;

百分数

6课时;

统计

2课时;

数学广角

6课时

下册至少共需29课时

下册——负数

1课时;

圆柱与圆锥

4课时;

比例

2课时;

正比例、反比例

6课时;

比例的应用

4课时;

空间与图形

4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综合运用

6课时 六年级至少需58至60课时

学生状况:想考一个好点的中学,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平均在四五十分,总之来说,基础不好。辅导方案:

⑴肯定学生的态度。有梦想是好的,要想实现必须有行动,既好好学数学,把成绩提上去;再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不懂的做标记,等老师讲解完,再做笔记,增强记忆,这样效果会好。⑶ 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

辅导课时数

目标

24课时

对书本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做题熟练

46课时

计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提高

60课时

高中数学学霸经验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都只是片面的要求成绩,看重应试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数学本来就是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得课堂更加无味,教学效果更低,所以,现在高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学生按照老师编制的导学学案当中设置的问题,对教材中设计的内容进行思考,老师只为学生引导学习方式和提供学习思路,学生在独自学习教材的时候,就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并详细探寻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意义。

(二)重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上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之后,老师还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直到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

(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交流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革新的基础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之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小组探讨,最后扩展到班级探讨,实现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目标,进而强化学生的集体感,也增强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认知能力。

二、数学课学案导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教学要求

教师编写导学学案的时候,应该将教材作为基础,使得学案中的内容主次明显,进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计的学案要具有下列特征:(1)紧密结合教材;(2)设计的数学题具有层次性。设计的学案要针对性强,学生可以在老师设计的学案中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使得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导学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首先要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老师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便学生更易学习课本内容。高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掌握内容难度太大,因此学生就要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标记,让老师帮忙,因为在数学的逻辑性太强,所以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具备足够的耐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师生互动,引导点拨

在学生完成学案之后,老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现靴子成果,还要求学生总结学案的核心内容、设计思路,最后使得学生对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达成共识,在共同使用资源的时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加强训练,拓展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加强训练是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实践步骤。在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前提下,学生之间互评、互议、互批、互改,老师讲解知识的重点。同时,老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意布置一些发展性的作业,使得学生在学习之余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案例编写

学案编写:高中数学正弦定理课程。

(一)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会使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生自学:(1)正弦定理的内容?(2)正弦定理能解决哪些三角形问题?(3)正弦定理的变型有哪些?

(三)课堂测验(1)已知:在△ABC中,A=135°,B=15°,c=1问题:在△ABC中最大边长是多少?(2)已知:在△ABC中,A=26°,C=47°,b=16问题:求a,c,B分别是多少?

(四)典型例题,分组讨论(1)在△ABC中,求证:a(sin B-sin C)+b(sin C-sin A)+c(sin A-sin B)=0变式训练:在△ABC中,a,b,c分别作为与A,B,C相对应的三角边,化简(b-c)sin A+(c-a)sin B+(a-b)sin C(2)在△ABC中,B=30°,c=23,b=2,求△ABC的面积。变式训练:在△ABC中,B=45°,c=3,b=2,求△ABC的面积。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典型例题中存在的疑问,组长记录问题,然后对整体存在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

(五)教师总结评价

老师在学生完成讨论之后总结学习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总之,导学学案的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和质量较高的方式。对于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老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采用导学学案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数学,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吴静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1).

上一篇:2024党员个人评议总结下一篇:大班体育教案《蹴球游戏》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