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推荐10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深入分析课文,品味任务语言。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学习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四、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梅花魂》。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谁能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那几件事?(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看来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也把他们归纳出来了,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1)读诗落泪
(2)珍爱墨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了解了这五件事,你能体会到这位老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吗?(生可能零零散散说一些)
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学习这五件事来体会这位华侨老人的情感。
(二)深读课文,品读促悟,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件事。(1)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叫学生齐读)(2)思考讨论
①“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师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③那外祖父为什么读到这些诗会落泪呢?
④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那在课文中,外祖父还有两处流泪之处,你能找到吗?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学生找出,师随机出示课件 :
(1)“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体会,师随机指导)
①从第一句中,我体会到了老人一直热爱、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国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②从第二句中,我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那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呢?读读第3自然段,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学生找出,师随机出示: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唯独书房那一副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训罢,便用保险刀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 体会“轻轻、慢慢”在句中表达所表达的效果(叫一个学生到讲台演示,其他同学边读边演示)B、“清白”是什么意思?“玷污”又是 意思?
C、外祖父是让妈妈管教我的行为、还是思想?从而得知? D指导朗读,读出对墨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如此生气呢?师范读“临别赠墨梅图 ”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生找出,师课件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4)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学生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小组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B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什么?(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再次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三)课堂延伸
同学们,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如《乡愁》、《墨梅》……
(四)拓展练习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秉性”的意思是___________,梅花的秉性是什么?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的“她”指_______________,“他们”指_______________。4.用“________”画出对梅花直接赞颂的句子。5.对下面这句话理解全面的是()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A、外祖父希望每个人都要有梅花的冷艳和幽芳。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梅花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 上册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3、课时:第二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收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来读一读。
3)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4)课文第4——11自然段的录音带,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课件,歌曲《中国心》的光盘。教学课题(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式。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教材分析: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自古以来就为人们赞颂,她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梅 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视墨梅图如珍宝的华侨老人,竟在孙女回国之际却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文中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通过赞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教学方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大胆运用“读——思——练”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反复吟诵中体验人物情感,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教学流程:
一、抽查学习情况。
1、抽生认读“幽芳、漂泊、稀罕、精神、灵魂、骨气、磨难、境遇、珍藏、能书善画、泪眼朦胧”等词语。
2、抽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自由小声朗读或者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齐读课题,质疑题目中的“魂”当什么意思讲?
2、相机出示第13自然段的课件,学生品读、体会。
1)默读思考: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在课件上相机用红线勾出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现在你对题目中的“魂”字有何理解?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3)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在课件上相机用波浪线勾画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机理解“秉性”。5)现在你对“魂”字又有何新的理解?朗读体会,饱含深情地读好这段话。
四、品读“几怪”,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探讨学习。
1)有一位身居异国的中国老人,心中对梅花是情有独钟,特别喜爱。正因如此,老人有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文中哪些事情体现出了这点呢?请大家在小组里探究学习。
2)学习探讨文中外祖父看似奇怪的举动,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做好阅读感受的记录。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1)如孩大哭。
(1)播放课文第4——11自然段的录音,学生闭目想象。(2)交流想象到的情形。
(3)“莺儿”不理解外祖父为什么而哭,你们理解吗?(4)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读出老人十分痛楚的心情。2)唯爱梅图。
(1)课件出示外祖父家中的不少古玩,抽读相关语句。(2)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讨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从“我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读诗落泪。
(1)学生吟诵第2自然段中的一些古诗句,体验老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外祖父想要告诉莺儿所不懂的意思。4)赠图送绢。
你能理解外祖父把墨梅图以及手绢送给莺儿的用意吗?
3、情感升华。
1)文中的外祖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像小孩似的“怪”呢?(爱国心)
2)师生共同用梅花(手工制作的)在黑板上拼贴“心”的图形。3)师生共同欣赏歌曲《中国心》。
五、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1、文中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2、文中是怎样突出人物情感的?
六、拓展练习,参读延伸。
1、外祖父那种思乡之情不光是莺儿在那儿时有所表现,我想在莺儿回国后会更加孤单,也会更加想念祖国,思念家乡,请你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开头写几句话。
2、将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摘录在积累本上,并背诵。(板书设计)
梅花魂——爱国心
如孩大哭
视图如宝
读诗落泪
赠图送绢
教学反思:
清晨,雪停了。院子里,一盆盆花草都枯萎了,将我昨夜里的喜悦一扫而尽。这时,我看到大片的残枝败叶中,隐隐约约地泛着一点红。走近些,是一抹红。再走近些,原来是开在冰雪中的一盆红梅!红得无瑕,那是被冰水洗涤后的色彩;红得炽热,好似一团火在燃烧;红得灿烂,灼灼其华,恰似一抹炫目的阳光。我心里满是疑问:这么冷的天,它怎么如此精神?这时,爷爷走了过来,说:“哟,今年的梅花开了啊。”“是啊,天这么冷,没准明天就受不住了呢。”想到这,我有些心疼。爷爷笑着摸我的头,说:“这梅花啊,不同于别的花。”
次日早晨,大雪又铺天盖地飞落下来,我不禁担心起那盆梅花来: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它要臣服于冰雪了吧。正午过后,我来到梅花前,没想到,它却安然地挺立着。那花瓣,从冰雪中昂起头来;那花枝,摇曳着婆娑的姿态,好像在说:“我现在很好!”虽然掉落了些花瓣,但丝毫不减它的傲气。
可我仍然放心不下,执意要把它搬到屋子里。爷爷说:“梅花不同于别的花,你越是呵护,它越是不自在。”我不解:“可是,外面真的很冷啊!”爺爷摇头叹气后转身离开了。我把梅花放在锅灶旁,感到很安心。可是,仅仅半天过后,梅花好似生病了,片片花瓣无精打采,黯淡无光。怎么啦?我失望极了,把它搬回院子的角落里,任其自生自灭吧。
几天过后,天晴了,雪化了。无意间,我又看到了那盆梅花。它在墙角开得正艳,红红的花瓣凑在一起,又重新燃起一团团火。还是那样明亮,还是那样洁净,还是那样傲气地傲居于冰雪之上。爷爷上前轻轻地抚摸着它,眼睛里充满着亮光,好似在疼爱自己的孩子。
“这梅花怎么又开了?”我好奇地问爷爷。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7、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8、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9、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在洁白的纸上,画一朵梅花。红色、白色,好像梅与雪的对白。
——题记
除了梅花,还有什么能够配得上白纸?牡丹,太过妖艳;玫瑰,稍显庸俗;莲花,略显懦弱。只有梅花,才能够在白纸上体现出她的风格,也只有梅花,才能够让我为其陶醉。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为什么,梅花会被人们传诵?为什么,梅花在人们心中有如此高的位置?一切皆因,梅花顽强不屈的品格。
知否,梅花的躯干是崎岖的——那是她与寒冬拼搏的见证。重重的考验之后,在她绽放的一刹那,这缺陷使她更加完美。也在她绽放的一刹那,那弯曲的枝干变得不再丑陋,而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而她的灵魂,也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
陶渊明爱菊,他曾解释他爱菊的理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如此说来,陶渊明就错了。一年之中,真正称得上是“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应该是梅花吧?菊后有梅,而在寒冬腊月,除了梅花,还有哪种花有如此勇气绽放呢?
人尽皆知,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确,它们都顽强不屈,在严冬的挑战中,不屈不挠。但是,只有梅不屑于春、夏、秋的温暖;只有梅不屑与其他的花争奇斗艳;也只有梅,在寒冷的冬季,用她如血的热情点缀白雪的冷漠,给人们带来希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 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 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 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 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 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 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 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 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八年级 王静
三峡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诵读和分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3.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
2.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复习导入
注音: 夏水襄陵 xiāng 乘奔御风bēn
素湍绿潭 tuān 绝巘 yǎn 飞漱 shù 属引凄异 zhǔ
释义:
略无阙处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虽乘奔御风 即使 飞奔的马 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学生朗读目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文中使用那些语言描写三峡的山,分别说明了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陡峭、高峻)(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明确: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赏析角度: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赏析格式: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它好在。4.集中反馈,精讲点拨
揣摩语言,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
例如:我喜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它好在表现色彩的两个词语:素—洁白,绿—碧绿,形成对比。5.基础训练,弥补缺欠
(1)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后写水,突出_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象。(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句话写出了水流_湍急_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流而下时,他在诗中写过类似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学生可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回答)
例如: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杨慎的临江仙等。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描绘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我希望同学们
也尽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风采。(2)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找一篇介绍中华美景的文章赏读。
板书
山 水 夏
春冬
秋 长 多凶险 清丽 凄清 三峡 郦道元
一、师: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齐读课题:金子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吗?
3、生回答。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
3、大声地读读彼得的话,体会一下他说这话时时怎样的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 不无骄傲 “!”)不无骄傲是什么意思?(非常骄傲)
你能用非常骄傲的语气读读吗? 你还从哪儿看出?(有时候啊标点也是会说话的。
“!”原来标点也会说话,你真会读书啊,那就请你用你体会出的感情也来读读彼得的话。)
4、小结:彼得实现了梦想找到了真金(板书 真金)
5、彼得说:“我的真金就在这块地里。”他的真金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抓住“美丽娇艳”指导说话。(图配文))
音乐起!瞧,又一个春天来到了,在这片浸透着彼得心血和汗水的土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花朵,它们一丛丛,一簇簇正迎风开放!(出示文字)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些鲜花呢?理解“娇艳”。(娇嫩 艳丽)
看到这样美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吗?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了。(我们可以想象花朵的颜色、样子,还可以想象花丛间飞舞的小动物。)
2、指导说话,体会“全部精力”
(1)在这块土地上彼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能找出一个词吗?“全部精力”)全部精力是什么意思?(毫无保留 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汗水。)
(2)、你知道培育花苗要做哪些事吗?
(3、看,这就是彼得,仔细观察图,看看他是怎样付出全部精力的?(引导孩子从动作、神态、穿着 心理展开想象。)
(4)指名说。谁能结合大家的发言,试着说的再完整一些。
彼得就是这样为了培育花苗付出了(齐读)全部的精力,通过这个词你是不是看到了一幅画?一组镜头?一部小电影?你能选择上面的一句或者几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有时狂风暴雨,花苗全被淋得倒在地上,彼得——————;有时连连干旱,花苗的叶子都被晒焉了,彼得_____________ ;每天,天还没亮,_____________彼得____,直到 _____________ ;„„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横线要修改,太限制孩子了)
先同座位交流,再指名说。
(5)、总结: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晨光熹微的时候他已经出发了,夜幕笼罩的时候他还没有归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五年。付出了自己(齐读: 全部的精力。)
3、原来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板书 辛勤劳动)
(辛勤劳动,引导由学生的口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彼得通过辛勤地培育花苗取得了成功,可一开始淘金却失败了,是因为他没付出努力吗?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他同样付出了努力,找出关键词用波浪线画
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彼得付出的努力。
4、可尽管彼得这么努力,结果却是——用课文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一无所获。
5、彼得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没有淘到金子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 题。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咱们也用读书来解决这个难题。读读课文的第一 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背后藏着小秘密。师:你找到原因了吗?
(抓住 听说 无意 无意说明是一种偶然,那里不一定有,无意说明靠 的是运气。)
师:那么这运气好碰吗?你从哪个词知道不好碰?
(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师:那么,你知道萨文河畔来了多少人吗?(理解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6、小结:那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可结果却是“绝大多数人”一无所 获,扫兴离去。看来想靠碰运气来获得财富、实现梦想——是靠不住,不现实的。
师:咱们再一起读读这个小节,体会一下彼得淘金失败的原因。
五、学习4---5自然段
1过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想要考运气来实现梦想也是不现实的,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了,就在彼得准备离开这儿,因为什么发现了转机?小声读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
(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彼得若有所悟„„)2 理解“若有所悟”。
回忆我们的理解蜂拥而至这个词所用的方法,先理解关键字。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是“若”“悟”。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师: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
(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用来种花。
一起想象一下,彼得出神地看着门前的草地,他自言自语地说:“
”(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指名说。
3、看到这平整的土地,这绿茸茸的小草,彼得是多么————,能读出来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4、彼得居然能从不起眼的小草身上找到了自己发财的机会,从这里,你明白彼得成功的原因吗?(善于观察、发现,善于思考。)板书 思考
5、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埋头苦干,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总结:仅仅五年,彼得成功的实现了梦想,找到了真金,读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他靠什么找到真金的呢?(生答)
他找到的真金又是什么呢?(多找几个人发言。)
六、拓展延伸
1、现在你知道“真金”是指什么?
2、小结:真金是指财富,成功,更指人生的道理,只有靠善于思考,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和成功,这才是真正的____(读课题)
3、学完课文,你们找到真金了吗?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有许多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你准备怎么去实现呢?
板书:22 金子
真金
思考 坚持 勤劳 成功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昆虫,理解所学词语。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学会生字,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咱们一5班的小朋友个个都爱动脑筋,来,让我们做做头脑体操——猜谜语。希望每一个小朋友一边听老师说谜面一边想,听完再回答。好,现在开始。
师:身穿花衣爱打扮,美丽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舞得欢。
生:蝴蝶。
师:一起来看看谜底,是——出示图片:蝴蝶。
师:猜对啦!
师:继续听。
师:远看芝麻洒满地,近看黑驴忙运米,成群结队来工作,团结力量争第一。
生:蚂蚁。
(出示图片:蚂蚁。)
师:看,又猜对了。
师:大家猜的又对又快,蝴蝶、蚂蚁都是——昆虫。出示词卡:昆虫。
(学生齐读)
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识字4。一起到郊外去和昆虫交朋友。
(出示课题:识字4)
二、复习检查。
1、出示课件小火车。
师:开往郊外的小火车就要出发了,蚂蚁列车长要考考大家,每一个小朋友读准了车厢上的生字词,小火车会开得更快的,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
2、师:好,各小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先练一练,读准生字词,做好准备。现在开始。
(组长起立出示生词卡片带读)
3、全班“开火车”读生词。
师:大家都准备好了!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啦。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起来,开起来;
师:第一小组带头开;
师:小小火车继续开;
生:轰隆,轰隆;
师:第三小组接着开;
师:小小火车加油开;最后大家一齐开。我们的火车到站了。
生:哧——。
三、看图学词语。
1、出示挂图:
师:看,郊外的景色多美呀!欣赏一下,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茂盛的树林,美丽的花丛……
(教师相机出示:田野树林花丛。并请学生领读词语两遍。)
2、指导朗读。(出示词卡:田野树林花丛。)
师:郊外的景色太美了,老师也来朗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丽的郊外,田野,树林,花丛。
师:老师读的好吗?谢谢大家的鼓励。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呢?我一边读,一边在想像,田野一望无际,还种着绿油油的庄稼。领读两遍:田野。个别读,齐读。
师:读树林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树林多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想的太美了,请你读一读。
生:树林。
师:大家跟着读一读。
男生读,齐读。
师:“花丛”怎样读?自己想一想,读一读。谁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想到花丛里的花五颜六色,很美丽。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师:我们把这3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集体加上动作有节奏地朗读。
3、看图。
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昆虫们都藏在这儿呢!你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翻开课本100页,小组长组织一下,你们小组能找到哪些昆虫。
(小组活动:找昆虫。)
小组代表上台指出昆虫的位置。教师出示词卡: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师:来,和昆虫朋友打打招呼吧。
学生齐读。
4、师:你了解这些昆虫吗?能给大家介绍些什么?
先和小伙伴说一说。(与小伙伴互说昆虫知识。)
师:谁先来介绍。
个别简单介绍昆虫的相关知识,教师相机出示昆虫图,并请学生将昆虫贴在相应的词卡上,再领读两遍。
生:蝴蝶很美丽,品种很多,有枯叶蝶,闪光蝶等,它爱吃花蜜,小时侯是毛毛虫;天牛又叫“水牯牛”,专爱吸食树汁,这样树就缺少营养会死的,它是害虫;
生:蟋蟀又叫蛐蛐,喜欢咬斗,它的叫声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是用翅膀的摩擦产生的;
生:螳螂像握着两把刀,吃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生:蚂蚁勤劳、团结,是大力士;
生: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吃蚊子等。)
5、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6个昆虫名称。
学生齐读昆虫名称的6个词语。
6、再看图:
师:咦,这些孩子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观察蚂蚁呢!
出示词卡:观察。学生齐读两遍。
师:他们怎么观察的?
生:他们在用放大镜看蚂蚁,看得多专心,多认真。
师:这个女孩子在干什么呀?
生:这个女孩子用网捕蝴蝶。
师:为了制作标本,去捕蝴蝶等昆虫,这就叫“采集”。
出示词卡:采集。齐读。
7、学生齐读:观察采集昆虫3个词语。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眼前看到了孩子们在观察采集昆虫呢!
四、再读词。
1、师:我发现这些词排列真有趣。
2、师引读:小朋友们来到郊外,生:观察、采集、昆虫。
师:郊外景色真美丽,有——
生:田野、树林、花丛。
师:那儿藏着许多昆虫,它们有——
生: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3、齐读全文。
五、记字。
1、出示课文中的12个词语。
师:请看,生词的拼音不见了,你会读吗?自己先读读试一试。谁会读?
(会读的小朋友一起读。)
师:读得真响亮,真自信。我们再读一遍,要读读好。
2师:、小火车把咱们带到了生字候车室,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12个生字。
小朋友转盘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要学写3个字呢!
3、课件演示:虫蚂蚁。
师: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大家可以自学一下笔顺表。
个别书空“虫”的笔顺。课件演示“虫”的笔顺,集体书空。
师:“蚂蚁”两个字怎么记?
生:“蚂”左边是虫,右边是马,合起来就是蚂。
课件演示,并让学生比较虫子旁大一些,不好看。左边的“虫”要写小一点。
生:“蚁”左边是虫,右边是义,合起来就是蚁。
书空“义”的笔顺。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画昆虫。
(3)折昆虫。
作者:林慧菊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作者:林慧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进一步复习掌握后第三项的生词,随文理解词义,当堂默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哥哥“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小哥哥、小妹妹的贴图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2、出示生词卡片。
请一生指名读,如读对全班跟读,如读错则同学纠错。
读得真不错,这节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3、板书:《雨后》
二、细读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总结: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看看第一小节怎么描述的呢?
(二)、学习文第1小节。
、指名读一二行: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1)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理解“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的光。
理解“海洋”为大片的积水。
(2)生自读这两行,想象情景,感情朗读。
师指导“一片——海洋!”范读、个别读。
2、过渡: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句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人的心情怎样?(高兴、快乐、开心)
3、谁来用这样的心情读读三四行?指名读: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象神仙一样。
(1)
理解“赤脚”指光着脚丫。
理解“神仙”指开心自在、无忧无虑的人。
(2)比比谁读的最快乐,让别人也感受的到?
指名读、范读、齐读,读出快乐。
(3)板书:快乐
理解得真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小节吧!
(三)、学习文2~4小节:、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相机出示小哥哥的贴图,贴在黑板上。
(2)找快乐:
自读2、3小节,想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小哥哥的快乐?
生自由读,可圈圈画画,师巡视。
(3)反馈:“我的发现”
A、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溅起多高。
指导读出“使劲”、“溅”。板书:踩
B、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
指名读,指导声音要喊出来。齐读。(生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妹——,小心——,滑——!”
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同?
“妹——,小心——,滑!”做了个差点滑倒的动作。
比较体会“滑”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引出下句意思。
板书:喊、滑。
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齐读。、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联系上文,体会小哥哥兴奋什么,骄傲什么?(因为前面说他摔跤了)
指名读第三节: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到这里,你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为什么明明摔跤了,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自读第三小节,练习体会、读出快乐。
(4)整和、感受快乐。
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读的一定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2、3小节,练读。
2、小哥哥玩的这么高兴,其实小妹妹玩的同样快乐!
相机贴小妹妹贴图。自由读第4小节。
(1)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
请一女生回答。你能演一演吗?
一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2)
观看后的同学回答小妹妹怎么玩的。
相机板书:跟、咬、提。
指导:“轻轻地小心地跑”读起来声音要轻。练读、齐读。
(3)小妹妹这么小心翼翼地跑,其实心里怎么想的?(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你对最后一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指名回答或讨论。
(4)那该怎么读呢?自己练练。
让我们听听咱们班的小妹妹读,怎么样?全体女生读第四小节。
男生也来试试吧!“果然,还是女孩子更能体会小妹妹的心!”、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的自由读读吧!
四、试背全文:、同学们读的不错!想不想把它记下来?自己练习一下,同位试背。
3、请同学们来看着板书,背一背,玩一玩吧!可以加上动作,想背的同学起立!试背。
五、默写生词:、真了不起!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看看后第三项的生词,比比谁先会默!
2、自由复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书空、抄写、自默、同位互默……
3、听写生词。
4、同位互改,评价。
【傲雪梅花第二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第二课时教案示例05-25
《雪》第二课时教案10-04
泉城教案第二课时07-20
《鸬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7-20
《拍手歌》第二课时教案09-20
金子第二课时教案10-27
花脸第二课时教案11-02
社戏第二课时教案11-12
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06-12
我是什么 第二课时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