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篇中考古诗词复习(精选6篇)
编辑:pancao 2012年中考复习·诗词鉴赏:34个试题(黄金版)
姓名 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2 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无可奈何花落云,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意思是惋惜新花落去,庆幸旧燕归来,非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副手的热爱礼宾司,情调柔媚和婉。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明月地写出了诗人想昨到鱼却没有渔具,只好待在一旁羡慕别的垂钓者的心情。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常心理,不是不知累,不知热只不过是要趁着开长多干些活,由此深刻地表现了他们的痛苦、辛酸与无奈。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饮酒(其五)》)
“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4(孝感市·2011)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认识。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写景,断肠人在天涯写人抒情。全曲重在写景,以人为背景,借人的心碎肠断烘托景的悲凉,这是相互映衬的写法。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里写弓写马,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面边声”从听觉上加深悲凉之感,“千嶂里”从视觉上把塞上荒僻的情景描画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9.下列对诗词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诗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有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关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途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的彼岸,实现自已的远大抱负。10.对下面诗句理解和品赏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的“三吏”“三别”一样。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雪喻春花,联想新奇,比喻独特,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又写出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D.“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的感情大转折,与首句的悲哀情调形成鲜明对照,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1.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以“沉舟”与“病树”对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深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隐喻自己未得机遇和抑郁不平心境。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曲人生赞歌。
D.“但愿人长久,知里共婵娟。”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词人博大的胸怀。
12.对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残夜”将尽未尽之际,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天亮时的情景。作者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象征,并用“生”“入”使之拟人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6)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5.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 16.诗歌鉴赏,完成15~16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2分)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1分)
(4)全诗以 为线索,以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3分)
(5)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答:(1);(2)。17.德宏州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第二句中的“吟鞭”是指。(1分)(2)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2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21.(河南省·2011)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2.(河北省·2011)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
23.(怀化市·2011)
(三)诗歌赏析(每小题2分,共4分)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对前朝往事的咏叹,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2)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24. 使至塞上 王维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7.(湛江市·201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8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2)“稻花香里说丰年”是从嗅觉角度来表现景物特征的,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29.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1.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2分)(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答:
(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2分)(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2分)(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6)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32.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3)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原语句填写〉;“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词中原句回答(2分)
(4)你认为这首词中写得最好的句子是哪两句?为什么?(3分)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答案:1.C 答案:2.C 答案:3。A 答案:4.B(3分)答案:5.(4分)(1)(2分)B
(2)(2分)A 答案:6.B 7.D 8.B 9.C
10.B
11.A 12.C
答案:13(1)①观(1分)②树木百草(1分)③秋风洪波(1分)(2)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分);表现手法:①情
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 虚。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 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答出其中两点给3分,大意对即可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⑶暂无
答案:14(1)A(2)忧国思家之情(2分)(3)“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答出两点即给满分)(3分)(4)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6)国破或:破(2分)(7)C(2分)答案:15(1)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2)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的青山绿水、波平浪静等江南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诗人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的思乡之情。
答案:16(1)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评分标准:2分,答对1个给1分,答对两个以上计满分。
(2)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3)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4)行 春 杭州西湖(各1分)(5)(1)最爱湖东行不足;(2)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各2分)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答案:17(1)诗人的马鞭(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答案:18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2)(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3).形势的险恶(1分);境况的危苦(1分)。(2分)
(4)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③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5)①寒窗苦读,进入社会;②峰烟四起,艰苦抗元。(6)不赞成,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7).C,答案:19(1)C(2分)(2)A(3分)答案:20暂无。
机密
2013-4-5 中考复习密卷
编辑:pancao 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4)C(2分)(5)、B(6)D 答案:31.(1).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分)(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2分)(3)描写 抒情(2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C(6.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答案:32(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3)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分)
(4)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载不动”的地步。“舴艋舟”则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词人所说的究竟是船小还是 “愁”重,不言而喻。(3分)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第一问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春尚好”意为春天还没过完,春天的素色还好,暗含“晚春”之意;俗语有“女为悦己者容”,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则道出了词作者当时悲凉的心境——丈夫去世,因而“日晚倦梳头”; 第二问考查对词中重点句子的鉴赏,可以从词句运用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一角度入手,谈其作用或表达效果等。
答案:33(1)(答:兴)(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健康明朗 答案:34(1)(答:伊人)(2)(答:艰难曲折 可望不可即)
关键词:中考,选词填空,认知风格
中考中选词填空题型的大致解题步骤和技巧如下: (1) .快速浏览, 光读不做。首先浏览所给的词语, 做到心中有数, 弄清楚所给的单词的词性, 然后跳过空白, 快速阅读全文, 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大意。这种短文一般无标题但首句不设空, 是文章开篇的重要信息。 (2) .精心解题, 边读边做。在领会文章大意之后, 填空时要根据语法分析出该词的词性, 使所填的词符合语法。做题时, 先易后难, 对有把握的答案先填上, 以降低整体理解的难度, 个别非常难填的空, 可以全篇考虑, 多读几遍其前后句子, 仔细体会作者的意图, 确定该选的单词。 (3) .复查, 验证。主要检查是否重复使用某一词, 检查单词的拼写是否有误, 语法结构是否正确, 全文是否连贯、合乎逻辑等。通常情况下要注意名词的单复数、所有格, 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人称变化, 形容词、副词的相互转化及比较等级, 数词的基、序变化, 代词的格等问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的知识, 也叫说明性知识, 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 即“是什么”的知识,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该类知识是描述性的, 其认知单位是命题。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 指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 即“如何做”的知识, 如骑马的知识、开车的知识、计算机数据输入的知识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理解和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实践活动、实际操作训练, 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程序性知识均具有两种表现形态, 一是表现为“技术的知识”, 如操作步骤、技术规程等, 这种知识可以被“告知”, 可以通过明确表述的程序语言加以外显化;二是表现为“实践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 它不能以文字的方式直接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 它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行动或实践, 才能逐渐被意会到或被体验到。换言之, “实践的知识”不是被“教”会的, 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悟”出来的。上面提到的词语填空解题的步骤和技巧即是一种程序性的知识, 虽然可以用言语简洁表达并能被学生理解, 但是如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真正运用其方法和技巧需要系统的训练和学生的自身实践。
教师在课堂内的系统训练必须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才能事半功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被认为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认知风格有两个主要的认知风格维度:整体-分析和言语-表象风格维度。前者表示个体倾向于把信息组织成整体还是部分, 后者表示个体在思维时借助于言语还是心理表象来表征信息 (Riding&Rayner, 1998) 。根据赖丁和雷纳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学生分为四种认知风格:分析-言语型, 分析-表象型, 整体言语型和整体表象型。通过赖丁开发的认知风格分析系统可以把学生按照上述的类型分类。根据不同的认知风格的学生进行区别教育, 就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下面本人联系自己在实际课堂中的操作步骤来粗略探讨一下如何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帮助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掌握上面所说的方法和技巧。
1. 训练学生快速阅读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 并说出大意, 即skimming。重点是让学生习惯这种阅读方法, 不需要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 而是有个大概了解即可。而选词填空的文章有15个空格, 学生更要能理解大意, 有个整体的概念, 便于后面解题。有些题如果不通读全文, 是很难选择正确的词的, 往往要根据文章中或结尾给的信息来完成。因此, 这一步骤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 但却容易被学生忽视并觉得是浪费时间。对于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来说, 分析型的学生更倾向于以部分方式来看待材料, 特别需要培养其整体性。而整体型的学生本来就有很好的整体性, 因此对其不需要做太多的此类训练。
2. 分小步骤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真正解题时, 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已学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并且通过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和分析归纳选出正确的词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整个思维过程非常复杂, 很难说解题是先运用了语法知识再运用了词汇知识还是先通过阅读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选择词语。通常是在所有的技能和知识一起作用下才能解题。简单的空格一目了然, 但是难填的空格则必须通过一定的分析才能得出。整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从部分到整体, 也可以反之从整体到部分, 具体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决定。比如对于整体性的学生来讲, 先告诉学生整体的解题方法, 然后再分解成各个环节来进行讲解更容易理解。对于分析性的学生, 先学一个最基本的解题的步骤然后再把各个步骤结合起来, 则更容易掌握。赖丁和桑德勒·史密斯 (1992) 研究发现整体-言语型和分析-表象型的个体受到学习材料步骤大小的影响, 他们的成绩从大步骤到小步骤逐渐提高, 而整体-表象型和分析-言语型的个体成绩不会受影响 (Riding&Rayner, 1998) 。因此对于整体-言语型和分析-表象型的学生需要把解题的步骤再细化分为多个小步骤来进行。比如如何来处理一个难填的空格, 这些空格往往不能简单根据意思来判断选择单词, 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1) 分析句子, 得出空格应填的词的词性。2) 在15个词或剩下的词中选出词性匹配的词汇。3) 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篇章的大意来删选单词, 最后确定最佳单词。4) 根据语法知识判断该单词的正确形式。于是在课堂内的训练也可以遵循上述几个步骤来完成。1) 先不给词, 只给文章, 让学生根据篇章利用语法知识推断出每个空格内该填的词的词性。然后再给词, 让学生不急于填, 而是让学生分析每个词, 把该词可能派生的不同词性的词或相反意思的词写出来。最后再让学生填词。这一步主要是人为的让学生注意运用自己的语法知识来判断该填词的词性来帮助解题。2) 不给词, 让学生自己填词, 但同时强调要运用第一步训练的方法。经过观察和实践, 学生往往能填出很多正确的词或是意思相近的词。这一步主要是训练学生选择正确意思的词的能力。3) 自己做, 不对答案。先和小组内成员对答案, 互相说出自己所填词的理由并且努力说服其他成员, 最后决定一份“正确答案”, 再对答案, 找出差距, 再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 主要是在互相说理由的时候把学生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解题思路表达出来, 然后互相学习, 通过这一过程学到正确的思路和步骤, 也就是thinkaloud的方法。这一方法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并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最终达到共同提高。
3. 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 提高准确率
学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后, 如何提高准确率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课堂内可以让学生通过改错的形式来进行选词填空最后一个步骤复查验证的训练, 可以是单词形式的错误, 也可以是单词选择的错误。1) 在15个空格内填入正确的词但是形式有错误, 让学生通过语法判断来改错。在改错的时候, 学生往往会加倍注意词在句子中的所担当的成分并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形式, 加以判断该词的形式是否正确。通过此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在完成15个填空后再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改错的习惯。不同的任务和心态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面, 通过改错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单词形式上, 从而避免学生遗漏这个最后的重要步骤并且不会因为检查漫无目的而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让学生养成习惯, 让检查成为做选词填空的最后一个步骤, 不会经常被忘记或被忽略。对于分析性的学生, 因为缺乏对文章或整个句子整体性的认识, 思维往往容易局限于空格周围的几个词, 从而得出错误的形式。如:Some of the money from these tapes__go___to the singer.学生能够选出词go, 但是在分析其正确形式时容易受离go距离较近的these tapes的影响而忽略该句的主语是money, 应该用goes。同样的例子还有Today any music about country life and love between a country boy and his girl are called western or country music.由于空格前的名词boy and his girl为复数, 导致学生得出此错误的答案。此格的正确答案是is called, 因为主语是music。因此对于分析型的学生要加强此类题目的训练。2) 对于言语-表象维度的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讲, 言语型学生较表象型学生在选词上准确率更高, 因为他们更倾向用言语来进行心理表征。研究发现, 言语型者在完成高度语言化的任务时, 其初始阅读成绩占优, 准确性高 (R i d i n g&R a y n e r, 1998) 。也就是说, 表象型的学生相对来说阅读的能力和准确性较言语型者低。因此, 对于表象型的学生要重点进行选对词的训练。在课堂内仍可以用改错的形式, 即15个空格上的单词有些单词是填错的, 要学生来进行改正。较好的训练方法仍是think-aloud, 让学生把每个句子都翻译成中文, 加强理解。此类错误往往在翻译过程中能发现所填的词的意思和句子或全文不相关或者联系不紧密, 那么这个词就可能选错了。词一旦填错, 就会影响另一个空格, 因为每个单词只能填一次, 因此此类的错误一定要尽力避免, 从平时的练习做起, 必须对每个句子都有很清楚并正确的理解, 而不能只有一个大概或泛泛的理解, 要做到每个句子都很通顺并与全文关系紧密。
通过以上的系统三步训练,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选词填空的解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并为中考树立信心和自己加分。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弱项上得到锻炼, 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上述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具体的训练选词填空的方法, 并没有做过科学的实验和比较, 其中难免有较多的错误和不足, 望可以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赐教。
参考文献
[1]纳托尔 (Nuttall, C.) .外语阅读技巧教学=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200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R·赖丁&S·雷纳, 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古诗词的复习包括背诵、默写和鉴赏三个板块。可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分数。
1.熟练背诵是基础。96首古诗词的背诵任务非常艰巨。可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第一阶段按册背诵,两个早读复习一册大约12首,三周左右的时间完成,达到对着课本目录熟练背诵。第二阶段按时代和作者择重点背诵,依次是《诗经》、曹操、陶渊明、王维、大李杜、小李杜、刘禹锡、苏辛、李清照、张养浩,两周时间完成,达到对诗人的经历、思想和风格有比较清晰地认识。第三阶段加强环节,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出下句,对上句,查缺补漏。
2.理解是准确默写的前提。有很多学生背诵花了大力气,可默写丢分很多,原因是对诗歌不理解,经常出现同音异形的别字。如,“燕”和“雁”,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前者在春景描写中表喜悦希望,后者在秋意描写中寄托思乡和忧愁,只要对古诗文的情感基调有所了解,就不会发生混淆。再如,“洲”和“州”,地方名为“州”,“思君不见下渝州”;水中陆地为“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芳草萋萋鹦鹉洲”“肠断白蘋洲”。因此,提醒学生在背诵时要思考意思,头脑中要有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和理解应该是不可分割的。在指导学生默写时,教师要加强检测,可以每节课听写五至十个名句,也可以听写名句中易混易错的词语。当天听写当天批改,复习一点,检测一点,砸实一点,积少成多,力争让每个学生拿到全分。
3.鉴赏要做到举一反三。古诗词的鉴赏,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做到句句赏析指导,所以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师可选择有较大影响力的诗人或某一风格流派的作品进行鉴赏专题讲座,如诗坛上的双子星专题、豪放和婉约专题,将初中所学李白和杜甫的、苏辛和李清照的所有诗词放在一起研习,了解诗人的背景,真正读懂作者的思想演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名句赏析是常考题型,答题的格式一般是:确定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象)……+表达了(主题)……
赏析的角度一般有:
①炼字角度,把握句中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抓住“直”和“圆” 字赏析妙处。
②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如:“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③用典角度,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使用了魏尚重新得以重用的典故。
④写作手法角度,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⑤画面角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寥寥数字就描摹出丰富的画面。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宋·王慕漪)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明·佚名)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宋·杨万里)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如是金丹换骨时。(宋·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陆游)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虚一点是吾师。(清·袁枚)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宋·李清照)
采石江边一抷土,李白诗名耀千古。(·佚名)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唐·李嘉佑)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元·元遗山)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清·丁尧臣)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宋·朱敦儒)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
误把抄书当作诗。(元·元遗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宋·陆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清·龚自珍)
清诗句句尽堪传。(唐·杜甫)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李白)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3.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宋・朱敦儒)
4.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宋・晏殊)
5.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宋・苏轼)
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
7.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民国・王国维)
8.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
9.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宋・贺铸)
10.不信青春唤不回。(民国・于右任)
1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
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冯延巳)
13.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
1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
15.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宋・某尼悟道诗)
1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
17.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宋・苏轼)
18.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欧阳修)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20.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苏轼)
2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
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
2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
一、(2015·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 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1.从首联登高、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重阳节。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对花惊白发”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等。
解析 “九日”,指的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中国人都有登高望远、怀念亲人的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情深,溢于言表。而皇甫汸的这首《九日寄子约》,意蕴则更加复杂深沉。
二、(2015·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崆 峒①(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 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高峻、雄伟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中的景物的赏析能力。要善于抓住诗中重点的语句来分析:自“斗星高被众峰吞”“阻断尘寰”可见其“高”;“剑气昏”“划开天路”“龙斗”“兽奔”可见其“勇猛奔放”的气势。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这里的春景如同桃花源一样美,以后可不必再去寻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了。示例二:这里纵然像桃花源那样美,可是国家正处在多难之秋,要面对斗争,不要像桃花源人那样躲避到桃花源里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应联系诗句内容,结合诗人的经历及注释,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方面考虑。
三、(2015·金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春水生① 杜 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 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这里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的什么特点?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能力。分析时应联系全诗内容来理解其特点,如“门前小滩浑欲平”。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诗人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感情的赏析能力。应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如“其一”诗中“莫漫喜”;“其二”诗中“数日不可更禁当”“无钱即买系篱旁”。
四、(2015·衢州)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陇西行(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 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使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应结合诗中内容和所了解的相关背景,谈出“可怜”的含义,从而分析作者所要传达的具体感情、思想。
五、(2015·泰州)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望夫石 王 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释】 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只似当时初望时”一句意思相近。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第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但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解析 B项中的“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六、(2015·济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解析 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表明了时节。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_ 解析 “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发了忧愁苦闷之情。
七、(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结合注释可以看出“侧坐莓苔”表明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位置,这里阴湿、僻静,是钓鱼的好地方,同时也为后文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 垂钓儿童(或小儿)。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路人借问”及“怕得鱼惊不应人”可以看出“遥招手”的主人是小儿,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分析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八、(2015·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锦江思 李 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那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解析 “思”即“想”,诗人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诗人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不同。本诗中的“醉”是诗人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词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这是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九、(2015·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 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1.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行踪。(溪上或船上)→松径(或松林)→(柏林寺)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溪上” “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2.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更加苍翠的样子。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 惊喜(或惊奇与愉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十、(2015·淮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十一、(2014·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xiá。
解析 本题考查押韵知识。“斜”字的古音,可以联系《过故人庄》中的“青山郭外斜(xiá)”。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 概括诗句描绘的景色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色的特点和情调。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炼字的赏析。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的一片幽静气氛。
十二、(2014·宁波)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东 坡①(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 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赏析能力,应结合前两句诗的景物、画面加以品析,然后用合适的词语归纳。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解析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诗中关键的词句,如“莫嫌”“自爱”,再联系写作背景加以概括。
十三、(2014·温州)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如梦令 春思①(北宋)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流水。【注释】 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繁茂、生机盎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中景物的赏析能力。应结合词中的具体景物加以想象、联想,构置画面,品析出景物的特点即可。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意思对即可)【解析】 “莫忘”表现的是一种怀念喜爱之情,“小桥流水”一般代指闲适的田园生活,如《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
十四、(2014·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即 事①(宋)徐 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紧扣“贫”“好”二字,在诗中寻找能体现这两特点的一联即可。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解析 联系诗句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然后谈出自己的理解。
十五、(2014·嘉兴)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的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甲】咏 菊(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①菊花。【注释】 ①外:见外。【乙】重阳后菊花(之一)(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①物性”入手,用其他花来衬托菊花;乙诗精于描绘,“②金靥”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解析 ①②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相应的诗句寻找答案。③④则是关乎诗歌主题的题目,注意其关键句,甲诗:“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乙诗:“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十六、(2014·南京)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遣 兴(清)袁 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 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1.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诗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或: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解析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然后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品味。该题的题干已经提示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再根据注释中“爱好”的意思,就可以初步推断出“阿婆还是初笄女”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十七、(2014·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田 舍①(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 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乐(或乐哉)”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要在理解诗中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词(“乐”)。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解析 要在抓住景物特点(欢快、美好)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画面内容。
十八、(2014·荷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寿阳曲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 ①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酒旆是近景,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解析 前三句用凝练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酒旆”是近景,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夕阳下,只见江上有船,船上的人却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渔人晚归。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结合语句含义,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十九、(2013·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野 望(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 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解析 描绘画面时,应扣住前两句中的景物(一天秋色、晴湾、峰峦)及其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述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 注意诗中渗透诗人感情的词语,如“闲”“忽”等,联系诗中的景物,推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十、(2013·衢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塞下曲(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B.《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写的是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解析 诗句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塞下曲》写一种悲壮的报国之志;《春夜洛城闻笛》则是写思乡之情,分析时围绕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去比较分析即可。二
十一、(2013·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2.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二十二、(2013·盐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 句中“峡口”表示地点,“欲尽春”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从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诗悲伤的情调,诗人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司空曙表达的感情是惆怅伤感,王勃表达的感情是乐观旷达。
【解析】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时的惆怅心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的交流,不也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王勃的诗句乐观豁达,一洗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二十三、(2013·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 琴(宋)苏 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 ①宫商:这里指曲调。1.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静”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未动宫商意已传”,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①用词中的字填空;②用词中句子填空;③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解析 第(1)题,苏轼的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极言弹琴之人雍容淡定,一个“静”字,渲染了当时安闲宁静的气氛。第(2)题,“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句,写了寂静之中,未见纤纤玉指拨弦发出乐音,却已是气韵流淌,音乐绕耳。第(3)题,“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一句写了音乐描绘的是悲风流水的情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在流淌,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古往今来许多踌躇满志之士,体会到岁月蹉跎之感,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写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听到如此悲寥的乐曲,回到家里辗转难眠,似乎这音乐整夜都在耳边萦绕。
二十四、(2013·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解析 赏析诗词时,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理解这一词句的意思: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言自语。最后分析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壮志未酬的辛酸,志在千里的报国热情。
【34篇中考古诗词复习】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09-19
中考古诗词经典名句200句10-08
中考古诗词必背的名句09-26
中考必背古诗48首10-12
2022新版语文中考古诗文默写07-09
描写春天的古诗「李白篇」07-16
诗词鉴赏思想评价篇10-17
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06-19
八下古诗词复习训练09-06
8下古诗词赏析复习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