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规定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标准规定(共9篇)

技术标准规定 篇1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管理补充规定(试行)]

发布时间:-5-8 信息来源: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文字〖 大 中 小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市委市政府“立城优城”战略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是指以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商业、办公、酒店、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等城市功能)为主导,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组成,以轨道交通节点为支撑,最终形成的一个由建筑空间、内部功能、交通流线相互有机结合的具备较大建设规模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建筑设计,本市其余区(市)县范围内的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选址和规模

第四条 规划选址应同时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临近轨道交通站点;

(二)应临两条(含两条)以上道路;

临两条道路时,其中至少一条道路的规划宽度应为40米(含40米)以上;临三条道路时,其中至少两条道路的规划宽度应为25米(含25米)以上;临四条(含四条)以上道路时,其中至少一条道路的规划宽度应为25米(含25米)以上;

(三)应符合《成都市中心城区大型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的要求。

第五条 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二环路以内的,不宜小于15万平方米;

(二)二环路以外的,不宜小于30万平方米。

第三章 城市功能

第六条 应由商业、办公、酒店、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交通、住宅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组成;

除住宅外,应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城市功能作为项目的主导城市功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如商业综合体、酒店综合体、会展综合体等;

主导城市功能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总建筑面积的25%。

第七条 规划用地性质应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兼容住宅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兼容住宅用地,可兼容的住宅建筑容积率与总容积率的比例应不大于30%。

第八条 公共交通设施应引入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例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首末站、出租车乘降点等。

第四章 规划控制

第九条 总容积率应满足道路交通承载能力,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评估办法另行制定;

建筑密度以方案合理性进行确定。

第十条 建筑后退规划宽度40米(含40米)以上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10.0米,后退空间作为人行通道或集散广场,不得用于停车;

地下室机动车入口坡道地面起坡点后退规划宽度30米(含30米)以上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20.0米,后退其余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15.0米。

项目用地范围内新增道路时,其用地面积可纳入规划指标计算,建筑后退新增道路红线的距离应不小于5.0米。

第十一条 机动车入口闸口与道路上机动车开口之间的内部通道长度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不大于30万平方米的,应不小于60米;

(二)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的,应不小于90米。

第十二条 项目应为公交首末站的设置提供条件,公交首末站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应在项目用地范围内设置公交车停车位及配套用房; 公交车停车位应按12米公交车规格进行控制,配套用房应临近公交车停车区进行设置;

(二)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不大于20万平方米的,公交车停车位应不小于6个,配套用房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20平方米;

(三)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大于20万平方米的,公交车停车位应每增加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时增加1个,配套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每增加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时增加5.0平方米;

增加的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不足5.0万平方米时应按5.0万平方米进行计算。

第十三条 应在项目用地范围内设置出租车乘降点,出租车乘降点的.停车位应不小于4个。

第十四条 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方米的,应在项目用地范围内设置专用变电站。

第十五条 鼓励形成完整的公共空间和立体街道系统; 项目地下空间应与地铁站相互连通;

货物集散空间应设置于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得占用市政道路。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定为《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补充部分,有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其余应符合《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两年。

[成都市建筑形态规划管理补充规定(试行)]

发布时间:2011-4-19 信息来源: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文字〖 大 中 小 〗

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建筑形态、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形成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对建筑形态规划管理补充规定如下:

一、建筑轮廓

用地规模在 3 公顷以上的住宅、公建类高层建筑项目应依托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城市轮廓。

(一)建筑高度

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中宜以一幢(组)较高建筑形成空间制高点,较高建筑与周边建筑的高差比不宜小于 25 %,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与纵深的空间层次。

(二)屋顶

1 .多层住宅建筑屋顶应采用坡屋顶形式,多层公共建筑屋顶宜作适当处理,丰富建筑特色,提高建筑品质。

2 .高层建筑屋顶形式是城市轮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貌协调的基础上,屋顶应作适当造型处理,电梯房、设备房、楼梯间等屋顶建构筑物应进行美化或遮挡处理,形成丰富的建筑天际线。

3 .高层建筑屋顶宜进行夜景造明设计,采用适当的照明方式展现建筑的轮廓与特色。

4 .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按上述要求处理时,可以组织专家论证其屋顶形式合理性。专家论证结论作为方案审查的参考依据。

(三)为鼓励建设项目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轮廓,对《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补充规定如下:

1 .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总建筑密度可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8 )》第 2.2.2 条、第 2.2.3 条基础上适当提高,最大增加值不超过 5 %且总建筑密度上限为 30 %,住宅建筑密度不增加。

2 .住宅用地自动兼容公共设施的比例可适当增加,自动兼容公共设施比例最高不超过 20 %。

3 .纯商业建筑、商业综合体裙房部分总建筑密度在满足建筑退界、建筑间距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方案合理性确定。

二、建筑外观

(一)总体要求

建筑外观应体现多样化,可采用组群布局方式,通过建筑组群之间材质、色彩、形态、立面处理上的区别,形成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

(二)建筑立面

1 .临规划宽度 30 米(含 30 米 )以上道路的住宅建筑外立面在符合《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8 )》第 5.0.10 条公建化立面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建筑外立面不应设置外凸悬挑式阳台。

2 .建筑立面各种标识、店招、空调外机位及各种管道应结合立面统一设计并预设位置。

3 .外墙材料

建筑外墙宜采用石材、环保复合材料、玻璃、金属等高品质的装饰材料展现建筑的品质感,严禁使用劣质、非环保外墙材料。

(三)多方案比选

下列建设项目需提交由至少两家国内外知名规划建筑设计机构设计的不少于三个设计方案,并应进行专家论证比选。

1 .总建筑面积大于 5 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办公、商业、酒店等)。

2 .市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项目。

三、人性化空间

建设项目环境营造应体现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建筑品质,形成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一)临规划商业街两侧的建筑宜设置近人尺度的骑楼、檐廊、挑檐、挑廊等人性化过渡空间。

(二)公建项目后退道路空间宜对地面铺装、花池小品、城市设施(座椅、树池、垃圾桶等)、人行道等进行整体景观设计,形成开放性、人性化的城市空间。

(三)商业建筑项目临规划商业街不得设置围墙,商务建筑(办公楼、酒店等)临城市道路不宜设置围墙,可采用绿化、水景等景观方式界定空间;住宅、学校、幼儿园等需要明确空间界限的项目,应采用透空栏杆、绿篱、通透式围墙等形式。

(四)临街商业用房不得设置封闭式卷帘门。

四、未办理规划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充分论证建筑空间形态与规划指标的对应关系,合理确定规划指标,并按照上述规定在建设项目规划条件中明确相关要求;已办理规划条件(含拍卖地块)尚未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宜按上述规定优化建筑方案。

技术标准规定 篇2

按照《合同法解释 ( 二) 》的规定, 可以将强制性规定区分成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 而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合同才会被认作使无效合同。因此, 为了进行二者的准确判断, 法律工作者则有必要对二者的区分标准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内涵

想要建立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标准, 还应先了解二者的具体内涵。因为, 概念与概念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可以进行事物不同特征和本质的反映。而所谓的强制性规定, 就是国家为满足管理需求制定的明文条例。所以, 强制性规定是以国家名义制定的, 是一种限制性和禁止性规定, 有较强的制约性, 使用的语言多为“应当”、“不得”和“必须”等词语。同时, 强制性规定是明文规定, 不能采取推理方式, 违反规定就要承担法律后果。而强制性规定可以按照做出的主体标准、被强制对象的标准和强制程度划分。效力性就是违反规定将直接对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 所以认定合同无效。管理性就是为了管理需要设定的条款, 在《合同法》中大量存在。

三、基于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标准

( 一) 区分强制性规定预达目标的标准

从合同效力上来讲, 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使用将产生不同的后果。所以, 可以从规定所要达成的效果角度进行规定的区分。具体来讲, 就是从规定的目的、对象和直接针对性角度进行规定区分标准的构建。首先, 从规定目的上来看, 效力性强制规范注重强调违反合同的行为的法律行为价值, 目的是否认该行为法律效力。而管理性强制规定关注的是违反合同的行为的事实行为价值, 所以目的应当为禁止该行为。其次, 根据规定强制或机制的对象, 可以直接进行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比如, 一旦规制对象为行为本身, 规定就应该为效力性强制规定。而规制的对象为行为方式以及时间、资质和地点等外部条件, 规定就应该为管理性强制规定。再者, 分析规定对违反合同的行为是否有直接针对性, 也能够进行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具体来讲, 就是分析规定指向的行为是否为合同中的内容, 或是规定指向的标的是否为合同的标的。如果规定对合同没有直接针对性, 说明该规定为管理性强制规定。

( 二) 区分强制性规定利益主体的标准

实际上, 强制性规定是国家利用公法进行私法干预的一种手段, 可以为国家保护公共利益提供途径。所以, 可以进行规定保护利益的分类, 从而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公共利益与合同效力维持下的保护利益的衡量。具体来讲, 就是在规定认为保持合同有效性将损害国家利益, 就会阻止该类行为实施。而这种规定属于效力性强制规定, 重点需要进行公共利益的维护。而如果规定的违反仅仅会损害民事主体利益, 规定就属于管理性强制规定。所以, 根据这些内容可以进行相应的区分标准的设立, 即根据规定强制针对的利益主体辅助规定区分。具体来讲, 就是如果规定针对的是民事主体的一方当事人, 规定就属于管理性强制规定。而规定针对的是双方当事人, 就属于效力性强制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该种区分标准只能为区分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规定提供参考。在实际区分的过程中, 还要根据其他标准进行规定的深入分析。

( 三) 区分强制性规定性质因素的标准

由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执行会对合同行为进行全面的否定, 所以一旦该规定生效, 就会使所有的民事行为无效, 继而导致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稳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 需要考虑到强制性规定的性质, 从而进行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而一般的情况下, 都会进行认定合同无效的必要性的考虑, 然后再慎重利用强制性规定认定合同效力。而规定的必要性, 其实就是考虑到强制性规定的制定是为了进行某种利益的保护。所以, 在规定遭到违反的情况下, 如果规定所保护的利益遭到了侵害, 还需要考虑是否只能采取否定合同行为效力的方式进行该利益的保护。而除了考虑规定的必要性, 还可以进行规定策源性的考虑。具体来讲, 就是规定对合同行为效力的否定, 是否具有不可容忍性。此外, 也可以分析合同行为在违反规定后是否能够通过事后补正避免给国家和当事人带来利益损失。而总的来讲, 效力性强制规定具有不可容忍、不可恢复和不可否定的特点。

四、结论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 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而到了今天, 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才能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的提出, 更是使公法对私法行为的过度干涉得到了限制。因此, 有必要准确进行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 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摘要:新的合同法解释的提出, 使合同无效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进行效力性强制规定与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区分,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因此, 本文在分析效力性与管理性强制规定内涵的基础上, 从规定预达目标、规定护的利益主体和规定的性质这三方面进行规定区分标准的构建, 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效力性强制规定,管理性强制规定,区分标准

参考文献

[1]蓝海.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与合同效力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11, 09:85-88.

什么会有次标准体的规定 篇3

亲爱的读者,请你先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1. 你知道什么是次标准体吗?

2. 次标准体都会增加保费吗?

保险点评:林瑜

1.保险公司在核保时,对于身体健康、所从事的职业风险较低的被保险人,其预期死亡率与“生命表”(又称“死亡率表”)一致,归类为标准体,一般采用标准费率收费。而身体不健康,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乙肝、肥胖等慢性病的人,其预期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对上述人群,当保险公司经过评估,认为其中一部分人风险不是太大,将以次标准体接受他们投保,而风险过大的人将被拒保。

在保险产生的初期,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要么接受投保,要么拒保,没有增加保费继续投保的选择。这样导致了身体不健康的人无法得到保障。随着流行病统计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疾病对死亡率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大数据调查统计出来的,因此,也就有了次标准体的出现,通过对次标准体实行以增加保费为主的措施,既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又兼顾标准体投保人的公平。

2.保险公司在核保时,综合年龄、性别、职业、体检等结果,计算其额外死亡率是多少,确定相应的次标准体等级(术语称体位等级),并由此计算保费。如果被保险人的额外死亡率超过一定限度,如400%,保险公司将会拒保。假如被保险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已超出了保险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通过加费的方式亦不能有效控制该风险,但该情况是有可能好转的,保险公司在将来仍有接受投保的可能,并作延期处理,要求被保险人在规定的某一时段后再来投保,并附上所需的病历资料。

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篇4

第二条 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

□ 运用范围

第三条 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 作业细则

第四条 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

(一)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1.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2.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3.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

4.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

5.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6.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

(二)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1.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2.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3.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

4.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

5.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

6.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

(三)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1.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

2.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

3.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

4.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

5.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

6.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

(四)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1.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2.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使用地点。

3.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4.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5.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

(五)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1.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2.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

3.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

4.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六)填写方式

1.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2.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

3.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

4.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

5.表格如附表所示:(附表10.3.1)

(七)资料使用方式

1.需存档

技术状态管理规定 篇5

1.目的

规定公司新产品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方法与程序,以确保在试制、生产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使用正确有效的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合同军用产品的试制、生产控制。3.职责

本规定由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归口管理。4.工作程序 4.1 技术状态标识

4.1.1 产品施工前下发的图样、技术文件包括施工图纸、工艺文件及技术修改通知单等。4.1.2 产品施工过程中下发的技术文件包括试验大纲、技术修知通知单等。4.1.3 产品施工后下发的技术文件包括发货明细、备件清单及随机文件等。4.1.4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名称与编号按《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分类与编号》。4.1.5 下发产品的图样、技术文件应为签署有效的图样、文件。签署按《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签署与更改管理规定》。

4.1.6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下发由技术部负责。4.2 技术状态控制

4.2.1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控制按《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

4.2.2 任何图样、技术文件的更改均应由技术部按规定程序下发技术修改通知单,更改程序按《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签署与更改管理规定》。

4.2.3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更改的实施均由质检部负责监督。4.3 技术状态纪实

4.3.1 对于技术部下发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接收部门应建立台帐,并作好记录。4.3.2 质检部负责记录图纸、技术文件及更改实施过程中的编号与结果。

4.3.3 对于图纸、技术文件实施过程中重大偏差与问题,质检部应及时记录并上报技术部。

4.4 技术状态审核

4.4.1 对于定型产品的技术状态审核由质检部、生产部结合检验过程中进行。4.4.2 对于新产品的技术状态审核按《新产品试制管理规定》进行。5.相关文件

5.1 《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的分类与编号》

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篇6

(1995年1月6日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制定)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科学技术保密工作既要保障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安全,又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条 科学技术保密应当突出重点,确保重要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安全,有控制地放宽一般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交流与应用。

第四条 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应当与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相结合,是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应当依靠广大科学工作者。

第五条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按照职责管理全国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按照职责管理本地区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按照职责管理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

第六条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对科学技术保密工作负有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的职责。

第二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七条 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科学技术,应当列入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

(一)削弱国家的防御和治安能力;

(二)影响我国技术在国际上的先进程序;

(三)失去我国技术的独有性;

(四)影响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损害国家声誉、权益和对外关系。第八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密级:

(一)绝密级

1、国际领先,并且对国防建设或者经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影响的;

2、能够导致高新技术领域突破的;

3、能够整体反映国家防御和治字实力的。

(二)机密级

1、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具有军事用途或者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

2、能够局部反映国家防御和治安实力的;

3、我国独有、不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能体现民族特色的精华,并且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显著的传统工艺。

(三)秘密级

1、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与国外相比在主要技术方面具有优势,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较大的;

2、我国独有、受一定自然条件因素制约,并且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很大的传统工艺。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范围:

(一)国外已经公开;

(二)在国际上无竞争能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

(三)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四)在国内已经流传或者当地群众基本能够掌握的传统工艺;

(五)主要受当地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因素制约且很难模拟其生产条件的传统工艺。第十条 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民用科学技术,原则上不定为绝密级。确需定为绝密级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第八条关于绝密级的规定,并报国家科委审批。

第三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密级的确定、变更

第十一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下列规定确定密级:

(一)产生单位按照规定第八条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

(二)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科学技术成果难以确定其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的,由产生单位按照《科技成果国家秘密密级评价方法》,及时确定密级;

(三)制定科研计划、规划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及时确定项目或者课题的密级。科技成果完成的同时,应当对其密级进行评价;

(四)有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后三十日内,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

确定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的密级,应当同时确定其保密期限和保密要点。第十二条 个人完成的科学技术成果,由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确定密级,并按照本规定予以管理。

第十三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变更密级:

(一)知悉范围拟作较大改变的;

(二)一旦泄露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序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密级的变更,由确定其密级的机关、单位决定。第十四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解密:

(一)技术趋向陈旧,失去保密价值的;

(二)为使我国占领国际市场,且已有接替技术或者国外即将研究成功的;

(三)已经扩散而很难采取补救措施的;

(四)已在大范围试验推广,可保性较差的;

(五)可以从公开产品中获得的。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对需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提出解密建议。秘密级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审定;机密级、绝密级的报国家科委审定。审定结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的三十日内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五条 国家科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以及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对认为需要继续保密的,可以作出延长保密期限的决定,并在保密期限届满前三十日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六条 国家科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对国家科学秘密事项的确定、变更及解密不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纠正。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应当将本地区、本部门确定和变更国家秘密技术的密级其解密的情况按报国家科委,由国家科委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并会同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定期发布。

第四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保密管理

第十八条 国家科委管理全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制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技术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指导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的确定和调整工作;

(三)按规定审查或者审批涉外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

(四)协助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对科学技术保密工作进行检查和查处重大科学技术泄密事件;

(五)开展科技技术保密宣传教育,组织科学技术保密干部培训;

(六)表彰、奖励科学保密办公室,负责科学技术保密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在国家科委和本地区、本部门的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规章制度;

(二)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的确定和调整工作;

(三)按规定审查或者审批涉外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

(四)参与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重大科学技术活动和涉外科学技术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专项保密方案;

(五)协助保密工作部门检查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和查处科学技术泄密事件;

(六)表彰、奖励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先进单位和工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科学技术管理的日常工作。第二十条 各级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在下列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不得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一)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讲学、进修、考察、合作研究等活动;

(二)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和声像制品进行宣传或者发表论文;

第二十一条 在对外科学技术交流合作中,确需对外提供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因工作确需携运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资料、物品出境,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并办理出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接待境外人员参观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应当由接待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审查批准。

第二十三条 国家秘密技术在国内转让,应当经技术完成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在合同中明确该项技术的密级、保密期限及受让方承担的保密义务。

第二十四条 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应当依照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审查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 以国家秘密技术在境内同境外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开办合营合资企业的,应当在立项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审批;在境外合办企业的,视同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应当依照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审查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六条 推广应用国家秘密技术,应当选择有相应保密条件的单位进行,有关人员均负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第二十七条 对参与国家秘密技术研制的科技人员,有关机关、单位不得因其成果不宜公开发表、交流、推广而影响其评奖、表彰和职称的评定。

对确因保密而不能在境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关机关、单位应对论文的实际水平给予评价。

第二十八条 各级机关、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档案的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条 绝密级国家秘密技术在保密期限内不得申请专利或者保密专利。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技术在保密期限内可申请保密专利,但机密级的应当报国家科委批准,秘密级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批准。

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技术申请专利或者由保密专利转为专利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先行办理解密手续。

第三十条 各级机关、单位对于为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做出贡献、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国家保密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以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以国防为目的或者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依照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的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科技主管机构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家科委解释。

技术标准规定 篇7

关键词:技术侦查,权利救济,秘密性

为了加强打击犯罪的力度和强化对侦查措施的规范、制约与监督, 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通过后正式将技术侦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 这一方面是社会控制转型与打击隐形犯罪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 也是规范现有技术侦查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理解与适用技术侦查的相关条文对于正确把握新刑诉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侦查的界定

(一) 技术侦查的概念

新刑事诉讼法中并未对技术侦查的概念、内涵、外延做出规定, 何谓技术侦查并没有明确界定, 立法部门曾试图在修正案草案中列举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 然而侦查技术的进步一日千里从而使任何罗列现有的技侦手段的努力都将不能涵盖技侦措施的全部。笔者认为:技术侦查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等手段依法定程序秘密从犯罪嫌疑人处收集犯罪证据, 查明案情的强制性侦查措施。

(二) 技术侦查的种类

笔者认为技术侦查不等于秘密侦查, 秘密侦查内部又分为技术侦查和乔装侦查, 因此, 耳目卧底、圈套诱惑等侦查手段不可以算作秘密侦查。同时, 对于当前侦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手机定位、电脑定位、查询通话记录等侦查手段是否为技术侦查, 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 笔者认为技术侦查的种类主要有:电子侦听、监听、秘密搜查、秘密检查、控制通讯等。

二、技术侦查适用范围与使用主体

(一) 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将技术侦查适用范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第二类, 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 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 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第三类, 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经过批准, 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二) 技术侦查的使用主体

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授权自行提出使用并且可以经批准后直接使用, 对于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侦办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只能提出使用却不能自己直接使用, 新刑诉一百四十八条中规定“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 其执行权由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行使。

对于人民检察院是否应当赋予技术侦察执行权这一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争议较大,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可以拥有技术侦查的执行权, 其理由如下:1、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交由那个机关执行, 实践中具有技术侦查执行权的机关只有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 这种“求助”的方式将会使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赋予检察机关技侦的执行权十分必要。2、技术侦查的一些手段在检察机关之前的司法实务中已经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并已形成一套侦查的模式, 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执行权只是用法律将其合法性予以明确就可以了。

三、技术侦查的适用程序

新刑诉一百四十八条中规定对技术侦查的适用需要严格的批准程序, 但是该规定仍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通过配套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完善。

(一) 批准主体的规定

技术侦查措施的采取需要坚持“最后手段原则”, 其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对于期限刑诉法中未对批准主体和批准的流程予以明确规定, 这将在侦查部门具体操作中无章可循, 同时也不符合明确性原则的要求。笔者认为, 第一类案件的技术侦查应该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适用, 第二类案件可以由该检察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适用, 第三类案件可以由批准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作出适用技术侦查的决定。

(二) 技术侦查的适用条件

一般而言, 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应具有两个标准:手段最后和有一定证据。并非所有三类案件的侦查活动都必须使用技术侦查。是否使用技术侦查, 还应当考虑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

四、适用期限

技术侦查的适用期限关系着干预公民隐私权持续的时间, 新刑诉中规定的三个月的期限, 复杂疑难案件期满后, 还可以无限次的延长三个月, 实践中, 凡适用技术侦查的案件必是严重犯罪案件, 该类案件一般侦查时间较长, 这样来看, 将会有很多的案件被长时间适用技术侦查, 这将会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 笔者认为, 应当在条文中规定技术侦查的最长使用期限, 以防止无休止的使用。

五、信息的保密问题

技术侦查必然会收集到与案件相关的或与案件无关的大量信息, 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 法律规定“侦查人员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对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 应当及时销毁”。

六、技术侦查的救济

技术侦查措施要在提高打击犯罪效率与保障公民的隐私权之间艰难的找到平衡点, 所以在对技术侦查进行程序设计的同时, 必须要有相应的救济措施。

新刑诉法一百五十条中只规定了侦查人员的保密义务及严格按照技侦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内执行的义务, 对于公民在技术侦查中有哪些权利, 以及对于侦查人员违反这些义务造成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时公民从哪些途径维权则无任何规定, 而这恰恰是技术侦查的救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七、结语

技术侦查措施是效率价值与正义价值两者的结合体, 为了能很好地平衡这两种价值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的规定, 一方面要对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适用主体、适用程序、适用期限等进行严格的规定, 另一方面要赋予技术侦查对象一定救济权利并且规定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违反技术侦查相关规定的法律后果。

参考文献

[1]程雷.秘密侦查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卫东.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M].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2.04.

[3]富轶琦.关于检察机关对技术侦查监督方式的初探[J].中国检察官, 2012 (02) .

[4]陈植.浅谈我国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12.06 (下) .

[5]王秋杰.试论检察机关适用技术侦查的精密化设计[J].中国检察官, 2012 (02) .

[6]高一飞, 聂子龙.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艰难平衡[J].河北法学, 2012.02.

你规定不了我的规定 篇8

我慌忙跑进银行营业厅,奇怪,营业厅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心里想,那些人真傻,怎么不到柜台取钱呢。我掏出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说取点钱,营业员问:“先生,你取多少钱?”我说:“取3000元。”营业员微微一笑:“对不起,先生,我们这儿有规定,请你到ATM机去取。”我这才看到窗口上贴着一纸这样的规定,意思大概是为了减轻银行人员的人工劳动强度,凡是取钱在5000元以下者,请到自动取款机前取款。我扭头看了看自动取款机前的长长的队伍,心想等把钱取出来,黄花菜都凉了。我只好对营业员解释说:“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通融,先让我取了。”营业员这次态度冷漠地说:“这是规定。”这强硬的规定还真麻烦,去外面排队,肯定要耽误事。

这时,有一个中年人在柜台上顺利取了5000元钱。看着这个人,我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我再次把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营业员这次有点生气地说:“不是说了让你到外面取吗?”我说:“我取5000元!”这次营业员无话可说了,他乖乖地给我取了5000元。我从取出的钱里面抽出1000元,连同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营业员不解地望着我,我冷漠地说:“存1000元。”营业员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完成了这笔存款,我又抽出1000元,连同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说:“再存1000元。”营业员简直有点恼怒了:“你为何不一块存?!”我平淡地说:“这是我的规定,我规定我自己一次只能存1000元,而不能多存。况且银行也没有规定不能这样存。”

取完又存完钱,我来到外面,看着自动取款机前排着的长队,真替他们着急,心想里面肯定有如我一样急着用钱的人。我大声地把我的取钱“高招”告诉了他们。一听我说的有门儿,排在长龙后面的大部分人全跑到柜台去了。很快几个储蓄窗口前排起了小队,每个人都是先取后存。一会儿,银行的负责人就出来了,对大家解释说:“对不起,我们的工作考虑不周。这个规定作废。”让人当场撕下了各个窗口上贴的曾经“强硬”的规定。

由此可见,生活中多少给人制造麻烦的规定其实不堪一击。

天津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篇9

第三十九条 总平面设计方案参照本章规定。其中总平面设计方案的内容参照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二)、(三)项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还应当参照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五)项的规定;成果包括图纸以及电子文件,图纸应当参照第三十五条第(三)、(七)项的规定,比例为1:500至1:。

第八章 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第四十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以及人口规模,提出居住点集中建设布局与措施;

(二)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和发展方向;

(三)划定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协调建设区,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四)确定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垃圾处理、农田灌溉、雨水集蓄、防洪堤坝等基础设施的布局,明确防灾减灾设施的具体安排,确定工程管网走向以及相应设施的布点;

(五)确定对外交通、内部道路等级以及相应交通设施布局;

(六)安排畜禽养殖场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用地的用地布局以及为其配套的各项设施;

(七)提出保护耕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地方传统特色风貌的规划措施;

(八)确定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项目;

(九)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

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第四十一条 村庄一般分为中心村、基层村。

中心村为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中,规模较大、且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村庄。

基层村为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庄。

第四十二条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二)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四十三条 乡、村庄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卫生等类别。

乡、村庄商业服务性设施包括日用百货、食品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盈利性娱乐场所、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点等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和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

第四十四条 乡、村庄各类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四十五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确定独立设置的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第四十六条 乡、村庄的道路系统应当根据乡、村庄的规模分级和发展需求确定。

乡、村庄道路规划技术指标按照下表确定:

乡、村庄道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四十七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规划说明。

规划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规划布局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图纸比例为1:1000至1:10000。

第三编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九章 居住用地

第四十八条 居住类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本章各项规定的要求。

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包括住宅用地、为居住小区以及组团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以上四类用地纳入居住用地平衡,其他性质用地不纳入居住用地平衡。

第四十九条 居住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人口规模(人) 50000~75000 10000~15000 2500~3500

第五十条 居住区的规划形式可以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等形式组合,以及采用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第五十一条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五十二条 居住组团建筑密度、容积率一般不得突破下表规定:

第五十三条 原有居住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

第五十四条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地块一般不得用于住宅建设。

第五十五条 为居住区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绿地、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商业金融、市政公用等设施,其配建水平应当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章 公共设施用地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十六条 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按照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等级别,分别确定相应的规模。

第五十七条 城市公共设施的综合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

第二节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

第五十八条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包括党政机关、司法机关、民主党派、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办公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指标一般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三节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

第五十九条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指标不低于下表规定:

第六十条 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半径不超过8千米,区级商业中心服务半径不超过4千米,居住区级商业中心服务半径不超过1.5千米。

第六十一条 超级市场、商店布局及规模要求,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四节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第六十二条 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出版类、图书展览类、游乐和文化艺术类等设施。

城市规划确定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不足的,应当提出预留用地的面积以及范围。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指标不得低于下表规定:

广播电视出版类、图书展览类、游乐和文化艺术类各分项,占文化娱乐设施总用地的比例,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五节 体育设施用地

第六十三条 体育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设施。

体育设施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体育设施级别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六十四条 体育场、体育馆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六节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第六十五条 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六十六条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按床位千人指标确定医疗设施总床位数。千人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六十七条 综合医院床均建筑面积应当符合下表规定,用地指标根据总建筑面积和地块容积率测算:

第六十八条 新建、迁建综合医院的建筑密度一般为25%至30%,改建、扩建综合医院的建筑密度一般不超过50%。

第六十九条 疗养院用地标准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特大型

床位数(床) 50~100 100~300 300~500 ≥500,

规划占地面积(ha) 1~3 3~6 6~9 ≥10

第七节 教育设施用地

第七十条 教育设施包括高等院校、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等设施。

第七十一条 大学、专门学院的用地面积指标应当符合教育设施用地的有关规定。

第八节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第七十二条 社会福利设施包括养老院、老人护理院、老年大学、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设施。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规模

分项

建制镇

新城

滨海新区核心区

中心城区

用地比例(%) 0,2~0,3 0,3~0,4 0,3~0,5 0,3~0,5

人均用地(㎡/人) 0,2~0,3 0,2~0,4 0,2~0,4 0,2~0,4

第七十三条 残疾人康复设施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城市规模

建制镇

新城

滨海新区核心区

中心城区

规划用地(ha) 0,5~1,0 1,0~1,8 3,5~5 ≥5,

第七十四条 儿童福利院设施用地标准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一般标准

较高标准

高标准

单个用地(ha) 0,8~1,2 1,2~2 ﹥2,

第十一章 工业用地

第七十五条 工业用地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工业项目容积率指标一般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容积率

一类工业用地 ≥1

二类工业用地 ≥0,7

三类工业用地 ≥0,5

第七十六条 工业项目所需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

第十二章 仓储用地

第七十七条 仓储用地包括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仓储应当按照类型布置在不同地段,同类型仓库应当集中布置。

第七十八条 仓储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一般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分类

容积率

普通仓库用地 单层, ≥0,5

多层 ≥0,8

危险品仓库用地 ≥0,5

第七十九条 仓储项目用地所需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规模参照本规定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八十条 普通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间的防护距离应当符合下表的规定:

普通仓库用地与疗养院、医院、学校和高新技术园区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单位的卫生防护距离,为前款规定的2倍。

第八十一条 粮食储备仓库、冷冻仓库等有特殊要求的仓库用地选址,应当远离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污染源和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场所,并满足在交通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第八十二条 危险品仓库选址应当远离城镇,并符合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的有关规定。

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仓库应当相互分隔,不得混合存储,相隔距离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八十三条 石油库选址应当远离机场、重要交通枢纽、重要桥梁、大型水库以及水利工程、电站、变电所、军事设施和其他重要设施。

石油库与城市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线路以及其他设施、场地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八十四条 堆场用地应当与港口、铁路等货运场站结合设置。

堆场用地与居住用地、疗养院、医院、幼儿园、学校的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与其他设施的防护距离不得小于100米。

第八十五条 物流用地内可以安排仓储、加工业、商业、服务业、商业性办公、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并满足各类用地要求。

第十三章 城市绿地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八十六条 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第八十七条 城市绿地标准,应当符合本章规定;特殊情况,依据详细规划。

第二节 公园绿地

第八十八条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

第八十九条 综合公园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市级综合公园占地面积一般为20公顷以上,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当小于5%;

(二)区级综合公园占地面积一般为10公顷以上,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当小于6%;

(三)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公园陆地面积的75%;

(四)除与公园功能相关的各种休息、游览、公用、管理及服务建筑外,不得建设与公园功能无关的其他性质的建筑物。

第九十条 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其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居住区公园占地面积不得小于1公顷,服务半径为0.5至1千米,可以设置花木草坪、水面、凉亭、雕塑、活动设施等;

(二)小区游园占地面积不得小于0.4公顷,服务半径为0.3至0.5千米,可以设置花木草坪、水面、雕塑、活动设施;

(三)至少有一边与道路相邻,绿化、水面占地比例不低于75%。

第九十一条 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等。

专类公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公园陆地面积的75%。除与公园功能相关的各种休息、游览、公用、管理及服务建筑外,不得建设与公园功能无关的其他性质的建筑物。

第九十二条 儿童公园占地面积为2至4公顷,应当设有儿童科普和游戏设施,布置紧凑,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大于5%。

第九十三条 动物园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综合性动物园占地面积应当大于20公顷,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大于14%;专类动物园占地面积为5至20公顷,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大于15%。

(二)应当设置适合游人参观、休息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设施。

(三)设置安全、卫生隔离设施,绿带,饲料加工场和兽医站。

(四)园内不得设置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

第九十四条 植物园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综合性植物园占地面积不得小于40公顷,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当小于4%;

(二)综合性植物园,设置体现本园特点的科学普及展览区和相应的科学研究实验区;

(三)专类植物园占地面积为2至20公顷,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当小于6%;

(四)独立的盆景园占地面积为2至10公顷,建筑物基底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当小于9%。

第九十五条 历史名园应当保留原有格局和名木古树。

历史名园的建筑以及各类设施,应当与名园的整体风格相统一,不得破坏和影响原有景观。

第九十六条 带状公园用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宽度应当大于8米,地块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二)以大面积绿化为主,布置小型休息设施;

(三)绿化用地占地比例不小于75%;

(四)园内不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第九十七条 街旁绿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得小于75%,不得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第九十八条 公园内各类管理及服务建筑物的檐口高度不大于10米,但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除外。公园绿地周边建筑物新建、扩建、改建的,应当结合公园进行城市设计。

第三节 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第九十九条 生产绿地的面积不得小于建成区总面积的2%。

生产绿地内除必要的管理性建筑物外,不得建设其他性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有条件的生产绿地可以作为公共绿地和植物园。

第一百条 防护绿地的宽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产生有害气体以及污染物工厂的绿地宽度,不小于50米;污染严重的,根据实际需要增加。

(二)海岸防风林带为80米至100米。

第一百零一条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一级、二级河道两侧防护绿地的宽度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沿河道有现状或者规划道路的,从河堤外坡脚或者护岸或者天然河岸起到道路红线之间作为绿带。

(二)沿河道没有现状或者规划道路的,以河道控制线为基线参照滨河道路绿化控制线要求预留绿化宽度。一级河道绿带不小于25米,二级河道绿带不小于15米。

第一百零二条 轨道交通规划控制线范围内可以设置防护绿地。

第一百零三条 公路两侧防护绿地的宽度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高速公路红线外不小于100米,其中穿越城区、镇区的不小于50米;

(二)一级公路红线外不小于50米,其中穿越城区、镇区的不小于20米;

(三)二级公路红线外不小于40米,其中穿越城区、镇区的不小于20米;

(四)三级、四级公路红线外不小于20米,其中穿越城区、镇区的不小于10米。

第一百零四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当分级设置防护林带。一级保护区防护林带宽度为200米,二级保护区防护林带宽度为2000米。

第一百零五条 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用地占地比例不得小于90%。

第四节 附属绿地

第一百零六条 道路附属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可以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附属绿地一般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规划主干路上设置绿化隔离带的,其绿化隔离带宽度应当不小于2.5米;

(二)行道树绿带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

(三)绿化应当满足行车视距、车辆通行和行人正常行走的要求,平面交叉口内的绿化应当与路面渠化相结合;

(四)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米的,可以为开放式绿地,其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五)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一般应当为开放式绿地;

(六)车站、码头、机场等设施的集散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第一百零七条 新建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标准参照下表规定:

新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的绿地率不低于45%,排水泵站绿地率不低于20%,变电站绿地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一百零八条 新建居住区的绿地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中环线以内绿地率不低于35%,中环线至外环线绿地率不低于40%。

(二)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当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确定。组团不小于每人0.5平方米,小区不小于每人1平方米,居住区不小于每人1.5平方米。旧区改建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项规定。

(三)居住组团应当设置集中绿地,用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位于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外的面积大于三分之一。

(四)中小学、托幼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5%。

第一百零九条 地下建设项目覆土深度大于0.6米,地表进行绿化的,可以计入地表绿地率。

第五节 城市道路绿带

第一百一十条 城市道路两侧需要设置绿带的,宽度从道路红线起算,一般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内环线两侧不小于5米;中环线两侧不小于20米;外环线内侧包括辅道用地不小于100米,外环线外侧包括辅道用地为500至1000米。

(二)环城四区以内其他道路绿带的宽度不小于下表规定:

(三)环城四区以外地区的道路绿带宽度不小于下表规定:

(四) 滨河道路的道路绿带的宽度不小于下表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 立交桥周围绿带的宽度按照下列规定划定:

(一)现状互通立交桥,以匝道外边线水平投影线为基线,引桥段从立交起坡点计算,后退50米;

(二)规划互通立交桥,以立交用地控制线为基线后退50米;

(三)分离式立交桥,按照道路等级确定。

第十四章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第一百一十二条 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依据日转运量确定,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一百一十三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离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大于5千米,距离新城、建制镇建成区大于2千米,距离居民点大于0.5千米;

(二)用地面积指标根据设计处理量,依照规范计算执行;

(三)四周应当设置不小于100米的防护绿带。

第一百一十四条 设置生活垃圾焚烧厂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选址在城镇以外地区。

(二)用地面积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 公共厕所分为独立式、附建式和活动式。

加油站、公交首末站、地铁出入口以及大型公建等设施应当设置公共厕所。

第一百一十六条 独立式公共厕所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独立式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距离一般不小于5米,周围应当设置不小于3米的绿化隔离带。

第一百一十八条 附建式公共厕所应当设置在建筑物底层,设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

第十五章 防灾设施用地

第一百一十九条 消防站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消防站布局应当以消防队接到报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为标准。中心城市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不大于4.2平方千米,其他地区为7.0至8.0平方千米。

(二)消防站应当设置在责任区内交通方便,有利于消防车迅速出动的适中位置。

(三)消防站车库门应当面临城市道路。

(四)消防站主体建筑距离学校、医院、幼儿园、影剧院和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场所的主要疏散出口不小于50米。

(五)生产、贮存易燃易爆物品和有害气体的地区,消防站应当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距离液化石油气罐区、煤气站不小于200米。

(六)消防站分为一级普通消防站、二级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消防站用地面积应当符合下表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 新建居住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建人防设施,人防设施的出入口应当设置在交通方便处。

第一百二十一条 防震应急避难场所可以结合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放空间设置。

第四编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第十六章 建筑间距

第一百二十二条 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外墙应当包括保温层和外加装饰层,但不包括勒脚。

居住建筑的计算间距是指遮挡建筑的计算遮挡线与被遮挡建筑外墙之间的距离。

遮挡建筑的计算遮挡线为遮挡建筑物的外墙线,不包括挑檐、建筑物楼梯间、阳台等突出部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建筑屋面挑檐挑出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8米的,挑檐计入计算遮挡线。

(二)建筑物楼梯间、阳台等突出部分累计总长度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三分之一的,突出部分计入计算遮挡线。

(三)坡屋面建筑应当分别计算屋脊顶面和檐口顶的遮挡因素,以影响大的为计算遮挡线。退层建筑应当根据退层情况分别确定计算遮挡线。

第一百二十三条 低层建筑为高度小于或者等于10米的建筑。多层建筑为高度大于10米,小于或者等于24米的建筑。高层建筑为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确定建筑间距、退界距离和后退道路、建筑物面宽、建筑限高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一)平屋面建筑,有挑檐屋面的,自室外地面计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自室外地面计算至屋面面层,但确定建筑间距、后退道路时,自室外地面计算至女儿墙顶。

(二)坡屋面建筑,确定建筑间距时,按照屋脊顶面和檐口顶分别计算,以影响大的计算建筑间距;确定其他情况时,屋面坡度小于或者等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计算至檐口顶,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计算至屋脊顶。

(三)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局部突出屋面的辅助用房,水平面积之和小于屋顶平面面积四分之一的,不计入建筑高度;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其他屋面突出部分,不计入建筑高度。

有关规定对建筑高度有限制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二十四条 多、低层建筑与被遮挡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朝向为正南、南偏东或者南偏西≤15度的,与北侧居住建筑的计算间距不小于多、低层建筑高度的1.61倍;属于旧区改建的,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计算间距不小于多、低层建筑高度的1.58倍,且均不得小于6米。

(二)朝向为其他方向的,与被遮挡居住建筑的计算间距应当按照下表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第一百二十五条 多、低层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多、低层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朝向为正南向、南偏东或者西≤45度檐墙的计算间距不小于12米;山墙宽度大于12米的,计算间距不小于山墙的宽度;山墙宽度大于14米的,按照檐墙计算。

(二)多、低层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朝向为南偏东或者西>45度檐墙的计算间距按照檐墙计算。

第一百二十六条 多、低层居住建筑与北侧多层非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与北侧低层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照北侧低层非居住建筑高度的1倍计算,且不小于6米。

第一百二十七条 多、低层建筑与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两幢建筑的夹角≤45度的,按平行布置的建筑控制计算间距;夹角>45度的,按垂直布置的建筑控制计算间距。

第一百二十八条 多、低层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其中,对应山墙一侧均开有窗户且其中一个为居室窗户的,属于旧区改建的,间距不小于10米;其他区域的,间距不小于12米。

第一百二十九条 高层建筑与处于其日照遮挡客体范围内的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通过日照分析确定,一般应当满足被遮挡居住建筑每户至少一个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属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且还应按遮挡建筑的对应被遮挡朝向方向的遮挡面宽度计算,同时满足本规定对建筑间距的其他要求。

居住单元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受日照方向窗的居室,只计算日照主方向檐墙一个方向窗。居住建筑山墙开窗或者北向檐墙开窗的,不计入遮挡因素。

日照遮挡客体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一百三十条 高层建筑与其北侧朝向为南偏东或者南偏西≤30度居住建筑的间距,旧区改建的改建区为高层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方向的遮挡面宽度的1倍,其他区域为1.2倍。

高层建筑与其东、西侧朝向为南偏东或者南偏西>30度的居住建筑的间距,改建区为高层建筑对应被遮挡朝向方向的遮挡面宽度的0.8倍,其他区域为1倍。

高层建筑与其他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14米。

第一百三十一条 被遮挡居住建筑底部为非居住性质的,计算遮挡建筑高度可以减除室外地坪至最低居住层室内地坪的高度,但最小计算间距不得小于14米。

第一百三十二条 被遮挡的临时建筑不计入遮挡因素。

本规定没有规定的,不计算日照间距。

第十七章 建筑退让

第一百三十三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轨道交通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除应当符合消防、环保、防洪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本章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沿建设用地边界线的建筑,根据相邻地块情况按照下列规定退让:

(一)相邻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批准或者选址意见书已经核发的,依据其规划性质确定建筑间距,并按照确定的建筑间距的0.5倍退让。

(二)相邻地块为现状建筑或者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总平面设计方案已经批准的,按照与现状建筑或者与已经定位的建筑确定建筑间距,进行退让。

(三)相邻地块为其他情况的,按照本建筑的用地性质作为相邻地块用地性质,确定建筑间距,并按照确定的建筑间距的0.5倍退让。

第一百三十五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

第一百三十六条 新建有较大人流、车流集散的商贸、娱乐、体育、展览、办公、学校和大型商场等建筑主要出入口一侧,有绿线的,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无绿线的,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米。

第一百三十七条 底层局部架空且向社会提供开放空间的公共建筑,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折减退让红线或者绿线的距离,但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规定距离的0.6倍。

第一百三十八条 建筑物的水平投影,不得逾越道路红线和用地界线。

第一百三十九条 建筑物地下部分及其地下围护设施,不得逾越用地界线和道路红线。

第十八章 建筑高度和环境景观控制

第一百四十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净空、建筑间距、消防、城市设计导则等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注重建筑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沿河道两岸的建筑,应当保持生态景观廊道的通透性。

沿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周边的建筑,应当符合城市设计要求,并不影响公园景观。

第一百四十二条 新建住宅、写字楼等建筑物的面宽,一般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主体高度大于100米小于或者等于150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3.2︰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1.3︰1。

(二)建筑主体高度大于80米小于或者等于100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2.7︰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1.3︰1。

(三)建筑主体高度大于50米小于或者等于80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2.0︰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2.0︰1。

(四)建筑主体高度大于32米小于或者等于50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1.3︰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3.2︰1。

(五)建筑主体高度大于24米小于或者等于32米的,高宽比一般不小于0.8︰1,宽厚比一般不大于3.2︰1。

第一百四十三条 容积率为用地范围内,地上各类建筑物建筑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阳台、阁楼以及市政工程建筑设施,应当计入建筑总面积。特殊情况下,容积率按照下列建筑面积计算值计算:

(一)住宅建筑、居住型公寓和混合型公寓标准层层高大于3.6米且小于或者等于4.8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标准层层高大于4.8米且小于或者等于5.4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但跃层式住宅、低层住宅起居室(厅)层高为户内通高以及住宅坡屋顶部分除外。

(二)办公建筑、写字楼、酒店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8米且小于或者等于5.4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标准层层高大于5.4米且小于或者等于6.6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但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除外。

(三)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1米且小于或者等于6.0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1.5倍计算;标准层层高大于6.0米且小于或者等于7.8米,不论层内是否设置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但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除外。超市、大型商场、专卖店、餐饮酒店、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的商业用房,单一空间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高度可以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

(四)仓储、工业厂房等建筑物层高大于8米,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五)建筑物地下部分顶板面高出室外地坪1.5米或者等于1.5米,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坪小于1.5米,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六)利用地下部分屋顶作为绿地或者室外场地的,覆土或者场地上皮一般不应当高出室外地坪1米。地下部分结构上皮高出室外地坪0.5米或者等于0.5米,建筑面积计算值按照该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地下部分结构上皮高出室外地坪小于0.5米,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前款第(五)、(六)项涉及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的,以周边最近城市道路标高加0.2米作为室外地坪。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申报下一篇:基层干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