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苦柚(精选5篇)
金秋十月,故乡抽熟。
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十五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浮云镇。第二天一大早,堂妹就嚷着要去买柚吃。
“去吧,去吧,我也去”。伯父笑着说,“她从来没见过柚子,我是四十年没吃过柚子,我们都得了思柚病了。”
一路上,伯父津津有味地讲着童年时代与小伙伴们一起偷柚的故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正是柚熟的旺季,赶墟的乡民背的背,挑的挑,一筐筐,一担担黄澄澄的柚子堆满街头,伸向路边。
“买柚吧,好甜柚!” “先吃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二毛钱一个,买一个送半个!” ……
兜售柚子的叫卖声,顾客讨价还价的争吵声,彼伏此起。我们东瞧瞧,西转转,不知买谁的好。
“小姐,买柚吧,我的柚子是外国进口的,澳大利亚新品种!”一个削着光头的男青年向我们大声招呼。
“OK!”堂妹朝他眨眨眼睛,走上前,拿起一个柚子闻了闻。“不香!”她说。
旁边的人都冲着她笑,柚子不剥皮,哪能闻出香气来。
我拉了拉堂妹的衣角,把嘴贴在她的耳边悄悄地告诉她,这是专会捉弄人的二道贩子,油腔滑调,不要理他。
我们来到一个卖柚的小姑娘面前,她大约和堂妹一般年纪。红红的脸蛋,印着两个浅浅的酒窝,胸前,挂着一枚“浮云镇中学”的校徽。她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手上打开的书,看样子她早已忘了自己卖柚的职责。
“多少钱一个?”伯父指着她那篮又黄又大的柚子问。“一毛”。“蛮便宜”。“今天星期天,我帮妈妈来卖柚,她说自己家的,卖便宜点”。“这是什么柚?”
“这叫棉花柚,看起来个儿大,其实里面的肉很小。”小姑娘合上书,认认真真地向他解释。
伯父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我看得出来,伯父是装疯卖傻,故意试探的。刚才在路上,他还一个劲地向我们吹嘘自己是识柚的行家,什么白虾柚、红虾柚、青皮柚、黄皮柚,什么早熟柚,晚熟柚,甜柚酸柚,孩提时代他就十分熟悉。
“甜吗?”伯父问。
小姑娘害羞地摇摇头:“有点苦。” 伯父很激动:“好嘞,买十个!”
“十个?”小姑娘睁大眼睛望着老人,仿佛没有听清他的话。“是嘞,十个。”
“你要带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吗?”
“是嘞,我住在圣地亚哥,你学过地理吧,智利,在南美洲,太平洋的彼岸,离这里有一万多里地呢。”
“少买一点吧。” “为什么?”
“这种柚确实不大好吃,吃完后,嘴里的回味苦很浓,一般人不喜欢这种柚。”小姑娘站起身来,如实地告诉他。“再说,你好不容易从老远的地方回来,要把家乡的柚子带到外国去,应该买点好的,甜的。”
“是嘞,孩子,你说得很对。”伯父忘情地拉起小姑娘的手,连声称道:“孩子,你真好,真好,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诚实的心,苦柚会变甜的,会变甜的。”
小姑娘腼腆地笑着。“这篮柚,我全买下!”
我和堂妹打开旅行包,听从长辈的话,把一大篮苦柚装了进去。
堂妹付完柚钱,伯父又从黑色的公文包内取出一张崭新的,面值壹佰元的钞票塞到小姑娘手上:“祝你走运,好孩子!”
小姑娘怎么也不肯要,她把那张新钞票送回到伯父手上,提起空篮子,飞快地消失在人流中。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富有的慷慨的海外归客,同时也啧啧称羡着那位不贪钱财的卖柚小姑娘。
那么,何谓“拓展型”阅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可以这样表述:“拓展型”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选用一篇或几篇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拓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阅读领域,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阅读为辅助,利用拓展材料丰富文本、凸显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但目前的拓展型阅读教学虽林林总总、色彩纷呈,其中却混杂了许多问题,现总结了几种阅读教学中的“伪拓展”现象,和同行探讨、交流。
一、拓展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以“文本”为中心是拓展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文本是课堂教学之根、之本,拓展作为课堂教学之“末”,作用是服务于文本教学。拓展要有助于突破文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开掘。如果把文本比作红花,那么拓展就是陪衬的绿叶。
拓展阅读要重视量的扩张,更应重视质的提升。教师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准确把握好拓展的限度:一是选择的数量要有限度。语文课堂的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看是否必要,是否能为文本服务,为解决重点、难点服务。二是占用的时间要有限度。拓展要着眼于文本的深化,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文本学习时间,不能让拓展的材料挤占文本的学习时间。
二、拓展随意性强,目标不清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现象。
这样的拓展目标不明确,为了拓展而拓展,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为改变拓展阅读的随意性强,目标不清的情况,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表达上的特色,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于重点之处画龙点睛,细微之处点染烘托,留白之处填补充盈,使文本与拓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三、拓展暗示难点,取代思维
曾经听过一堂《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这句话时,进行了拓展,补充了两句巴金语录:1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2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为灰烬。然后让学生谈谈对文本中那句话的理解。拓展内容带有明显的暗示性,这种请君入瓮式的牵引让学生远离了文本,远离了正确的阅读思维,成了依靠别人拨弄的摆设。这种化难为易的拓展取代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久而久之,必将后患无穷。其实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是分解难点,在遵循学生阅读思维规律的前提下,将大问题化解成若干小环节,逐一突破,逐渐提升。
巧用拓展材料突破重点和难点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策略,但在选择拓展内容时要不能有为求得答案而补充材料的功利心理,避免指向性明显的材料,让拓展内容真正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滞碍,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四、拓展类型单一,迁移不足
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文本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因此更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此外,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语文课堂拓展要以“有效”为第一追求。要达到有效,就需要我们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悉心挑选拓展形式,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让拓展阅读资源在阅读课上变得有度、有序、有趣、有效!努力创设一个练达而厚重,智慧而精彩的语文课堂!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需要对课堂进行拓展,但如何进行拓展,则成为了当前语文教改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意识到了课堂拓展的极大优势,同时也冷静地发现拓展背后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拓展随意性强,目标不清;拓展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拓展代替思维,偷梁换柱;拓展类型单一,迁移不足等等。本文针对拓展型阅读教学中的“伪拓展”现象,进行具体阐述,以期望我们的拓展阅读能够更有效,更扎实。
为了让学生从小爱读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丰富班级图书架,创设班级读书区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领域,我在班里建起一个读书区。在读书区里,有学生专用的书架,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图书。这些书都是学生喜欢的,适应他们的年龄范围。同时,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并减少书面练习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都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要经常选择益智、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可及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有一次我向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问:“老鼠那么小,怎么会排在第一位呢?”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这时我问:“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们纷纷要求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大家不妨去看看,下星期来告诉老师好吗?看看你的答案和其他同学是不是一样?”学生们饶有兴趣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美妙的传说和自然知识。带着趣味和探究欲望去读书,并收获体验,就会让学生渐渐地爱上读书。
二、实施整体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二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体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例文。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教”,通过例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因此,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材视为“范本”,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教师用教材教,既不能对教材“唯命是听”,又要“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庖丁若不是认识全牛在先,他是绝对练不成“目无全牛”的解牛之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文章,每篇课文在写法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课堂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读,自己去慢慢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细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及其创设的情境。学生只要读出味道来了,自然就有了学的兴趣。某些教师总喜欢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结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片段的、零散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三、借教学内容引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内容后,有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探究欲望很高。这时,教师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如能够让学生阅读全本书,了解全貌,解开他们心中的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学完《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后,我推荐学生去阅读《伊索语言》;学完《大禹治水》后,我从图书室借了《中外民间故事》,供学生们阅读;学了古诗,我向学生们推荐《唐诗三百首》,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几首阅读并背诵。这样,使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阅读,自觉阅读,并养成习惯,直至手不释卷,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这样,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同时又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丰富人文知识。
四、组织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师要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组织好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合作、探究,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的活动很多,如组织演讲比赛、猜谜语、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学生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激发,迅速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时,我在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好每个人物特征。课堂上,学生把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孩子表演得活灵活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基础的掌握情况,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空间的占有量将明显增加,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动手、动嘴、动脑的机会。这样,课堂上出现师生、生生全方位的互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可以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只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其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的习惯,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生活中去,从中找到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
作者:(阿根廷)季诺著,陆元昶译
出版:译林出版社2009年
简介:本书通过漫画入木三分地批判人生,剖析芸芸众生的生活百态,尖刻的嘲谑与辛辣的讽刺直指人心,令人过目难忘。
季诺,阿根廷漫画大师,其作品以巧妙无比的幽默方式、精湛的画技和人道主义情怀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系列短篇漫画《玛法达》。
《七声》
作者:葛亮
出版:作家出版社2011年
简介:本书是作家葛亮的类自传小说。小说以“毛果”为叙述口吻,讲述了七个“被遮蔽与被忽略”的小人物的故事。
葛亮,1978年出生,原籍南京,现居香港,文学博士。长篇小说《朱雀》获“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葛亮也成为这一奖项迄今最年轻的获奖者。
葛优饰演的银幕“小人物”
葛优,著名演员,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银幕“小人物”形象。从这些形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人物”们用乐观面对困难的豁达、被卷入时代洪流的无奈以及莫名其妙地被命运操纵的悲凉……
杨重———《顽主》中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无业青年;
姚远———《甲方乙方》中善解人意的无业青年,“好梦一日游”业务创办者之一;
刘元———《不见不散》中不着边际的、移民美国洛杉矶多年的北京人,无固定工作;
老二———《卡拉是条狗》中焦躁不安的普通工人;
韩冬———《没完没了》中自作聪明的出租车司机;
尤优———《大腕》中赶鸭子上架的电影厂下岗摄影师。
小人物大作用
《史记》中的大人物比如项羽、刘邦,真是光辉夺目,但其中的小人物也绝不是微不足道,其作用、地位值得我们给予重视,比如《项羽本纪》中的田父、乌江亭长等。
项羽冲出垓下之围后,在阴陵迷失了道路,向一田父问路,田父就回答了一个字“左”,结果陷入沼泽中,汉兵得以追赶上。好一个胆大的田父,竟敢欺骗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可他就有这个胆量。细细想来,连年战争,百姓子弟死伤无数,饿殍遍地,谁不痛恨战争?战争就意味着灾难!自然,田父见到当兵的问路会气不从一处来,只有“绐之”,以解心头之恨了。一个田父,就是认识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啊!其次,因为田父的欺骗,项羽误入沼泽,被汉兵追上,项羽无路可走,才发出了“天之亡我”的感叹,且这句话说了三次,以致最后自刎而死。如此看来,从布局谋篇的角度考虑,司马迁设置田父这一人物,实际上是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项羽欲渡乌江,这时乌江亭长出现了。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在项羽就要走投无路的时候,老天爷派人来了。如果相信命运的话,完全可以这么想。但我们从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这个角度考虑,知道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因为有了一个乌江亭长,项羽便有了展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项羽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在这里,他的荣誉、他的尊严、他的人格、他的血性,他绝不苟且偷生的英雄骨气,他的有耻、知愧,想到自己对八千子弟、江东父老的一片责任等等,都有了!于是,一个丰满的英雄形象便鲜明地立在了我们面前。
小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态,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让大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如此说来,真是人物虽小作用却大!
【智者见智】
仁智各见说荆轲
荆轲刺杀秦王,司马迁认为是“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大家的观点呢?在谈自己的观点前,不妨先看一看历史上人们对荆轲的评价。
晋朝因《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文学家左思,在《咏史》中写道: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在左思看来,荆轲虽然只是一个市井豪饮的“贱者”,但其英雄壮举“重之若千钧”“与世亦殊伦”。
晋朝诗人陶渊明,给人的印象是恬淡平和,但他也有以荆轲为题材的诗,这就是他的《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所写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意思是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这里面蕴涵着诗人对荆轲的多少敬意啊!
唐朝诗人李远有一首《读田光传》:“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巾。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在李远看来,田光推荐荆轲,并不是要他去干刺杀秦王的傻事,可他竟去干了,岂不是辜负了田光的一片苦心?
唐朝诗人刘叉则有一首《嘲荆卿》:“白虹千里气,血颈一剑义。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在刘叉看来,荆轲之死实在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该持什么样的观点呢?一方面,秦朝统一中国是历史的趋势,不是谁都能够阻挡的。因为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结束战国纷争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荆轲刺杀秦王,自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秦王代表残暴,荆轲刺杀秦王,那就是不畏强暴,这种精神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日积月累】
《史记》成语知多少
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成语都来自《史记》,共有多少呢?据张大可先生统计,《中国成语大辞典》等书所收的源于《史记》的成语有五百多条。我们对源于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成语做一梳理,以免同学们翻检之劳。
破釜沉舟——源自《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现在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作壁上观——源自《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现在比喻置身于事外,在一旁观望。
四面楚歌——源自《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现在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完璧归赵——源自《廉蔺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现在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源自《廉蔺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形容极端愤怒。
负荆请罪——源自《廉蔺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现在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价值连城——源自《廉蔺列传》:赵王得到和氏璧后,秦王送赵王一封书信,说是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来交换。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一鸣惊人——源自《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现在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杯盘狼藉——源自《滑稽列传》:“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图穷匕首见——源自《刺客列传》:“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扩展阅读】
和氏璧与作文
《廉蔺列传》提到了和氏璧。关于和氏璧,《韩非子·和氏》作了详细介绍,我们不妨一看: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平常写作文,特别是议论文,很多同学总愁没有材料。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注意,材料是俯拾即是。比如我们论证“贵在坚持真理”这个观点时,就可以用和氏献璧的故事。
【一课一练】
淳于髡·优孟·优旃
(一)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二)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三)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 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数:多次
B.妇言慎无为慎:谨慎
C. 于是庄王谢优孟谢:向……道歉
D. 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固:本来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②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B. ① 汝虽长,何益,幸雨立
② 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
C. ① 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② 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D. ① 陛楯者皆曰:“幸甚
② 我虽短也,幸休居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淳于髡、优孟、优旃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②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⑤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 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A. ①③④B. ①⑤⑥
C. ②③⑤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问题的分析、概括、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滑稽列传》记录警语、罗列轶事的叙事方法,给魏晋以后诸如《世说新语》一类轶事小说开辟了道路,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
B. 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的儿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 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 优旃劝阻了秦始皇的想把关中变为猎场,劝阻了秦二世的想用红漆漆城。这些事情都关系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流血流汗,以及他们的生死存亡。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无远有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列举淳于髡、优孟、优旃的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千万)
2. D(A将要;B虽然;C如果;D ①希望 ②幸运)
3. B(②③与能言善辩无关)
4. C(错在“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原文是“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5. (1) 你不要到远的地方去。(2)多养些禽兽在里面,敌人从东面来侵犯,让麋鹿用角去抵触他们就够了。
6. (1) 地位低下,淳于髡为赘婿,优孟、优旃为倡优。在过去,做上门女婿,做演戏的人,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2) 能够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仗义执言。
【拓展阅读:苦柚】推荐阅读:
第二单元拓展阅读11-30
拓展训练感想拓展激发工作热情09-18
拓展心得体会——拓展培训,心灵的碰撞12-07
素质拓展方案设计-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06-14
拓展器材05-28
滑雪拓展年会06-02
团队拓展感悟06-25
能力拓展范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