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推荐11篇)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1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破坏原因,应对措施

近几年,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就目前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 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 尤其是一些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性缺陷, 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及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 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来保障和提高其施工质量。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1.1 重车及超重车的影响

近些年, 受经济利益驱使, 超载现象十分严重, 特别是有许多大型的特重运输车辆通行, 造成路面损坏不断加剧, 甚至有可能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极限破坏, 已严重影响到该路的正常运营。

1.2 水的破坏

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缝、纵缝及各种裂缝渗入。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着各种缝隙, 为防止雨水的下渗, 施工及养护部门采用填缝料进行灌填, 但随着时间推移, 填缝料会逐渐老化并失去弹性及粘性, 在水、温度及车辆荷载的作用下, 填缝料与缝壁发生脱落, 降落到路面上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 会通过路面的各种缝隙下渗到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 路面的板角及板边处极易形成裂缝。

1.3 施工方面原因

通过路况调查及检测可以发现, 施工环节控制不严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 材料的影响。特别是水泥的选用方面。不同标号及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 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一样, 同样会形成裂缝。若在砂石中含有过量的泥土和石粉, 就会削弱水泥的胶结力, 延缓水泥硬化,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裂缝。2) 施工工艺影响。由于当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尚不成熟, 无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 部分路段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如板锯缝时间的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的振捣等均在探索中。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全过程控制

2.1 材料的控制

1) 水泥的选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 混凝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的质计。特重、重交通路面宜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 也可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的路面可采用矿渣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或有快通要求的路段可采用R型水泥, 此外宜采用普通型水泥。2) 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 并应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3) 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地质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并应符合细集料技术指标的规定。4) 水。清洗集料、拌和混凝上及养生所用的水, 不应含合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饮用水一股均适用于混凝土。5) 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用于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改善工艺性能, 强化生产过程。同时改善和提高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提高建筑物或构件的质量和耐久性。

2.2 改善路基路面排水功能

尽可能减少路表水渗入路基及路面结构, 必须处理好路肩的排水及防渗问题, 并做好路面板裂缝的封堵工作, 对渗水的接缝, 要及时更换密封性好的填缝料, 防止雨水从路面板的接缝或裂缝处深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 路面下最好能设置路面边缘排水及透水性基层, 加速雨水的排除, 减少雨水的下渗量。

2.3 选择适宜的切缝时间

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会发生施工断板, 形成温度收缩裂缝。为了防止施工中的温度收缩裂缝, 准确掌握切缝时间很重要, 一般以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10MP为适宜的切缝时间。切缝时间还与水泥的品种、气候温度、湿度有关, 施工人员可凭现场施工经验用指甲在混凝土表面刻划, 若出现灰白色, 指甲有磨损感便可进行切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排水系统完善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良影响, 应该在合理的材料与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排水设施。

2.4 纵、横缝养护

对缝的养护工作, 首先根据《养护规范》要求, 按照本地资金、施工力量、施工经验和以前灌缝所采用的材料, 选择比较适合本地情况的填缝材料;其次, 施工中要切实保证清缝质量, 对杂物充填较多的缩缝和纵缝, 必须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其它缝也用铁勾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 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第三、灌缝应保证一定深度, 不能只灌表面;第四、灌缝应在路面板下没有积水时进行, 保证填料不被高压水剥离、挤出;第五, 根据填料有效使用周期, 每到一个周期, 对全部构造缝进行全面清缝和普灌, 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进行补灌。

2.5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加强养护

为了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表层裂缝要做到:1) 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选择合适的集料级配和砂率;2) 在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 防止强风吹和烈日暴晒。尤其在炎热季节施工时, 应浇完一段, 养护一段。混凝土路面在施工中一次混凝土摊铺量不宜过大, 且沿横向必须使用振动棒振捣密实, 不得漏振或过振, 否则将导致局部密实度不够产生裂缝, 或表面水泥浆厚度过大造成表层脱落。路面的养护要及时, 成型初期不得直接洒水养护, 以免造成表面起砂, 影响外观质量。

3 结语

总之,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工程之一。在施工前必须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要有针对性的编制施工方案, 并认真落实好各项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先华, 黄卫, 王健伟, 等.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破坏原因.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2]孟晓忠.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 2007.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2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56-01

我国早期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大部分以达到服务年限,各种病害严重。部分新建的一些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现存的一些原因还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就出现了一定的破损病害。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公路里程中占据一半以上,所以面对的路面破坏养护形式不容乐观。只有通过准确地分析病害成因,正确选择养护方法,才能保证养护质量和降低养护成本。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状态和结构特性决定着路面的破损形式有各种路面损坏和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路面在服务期,会随行车荷载和所处环境的不断作用而出现各种损坏。结构破坏反映了路面及路基结构的完好程度和变化趋势。这些损坏是基于不同的形态和诱因产生的,而且对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起着不同的影响。按形态和诱因大致可以分为接缝损坏类、断裂类、材料类和变形类。

1.1 接缝损坏类

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于沥青路面,设置有较多的横缝何纵缝,在接缝处形成了薄弱部位,易出现各种病害。接缝损坏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一类病害,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填缝料损坏和丧失、错台、唧泥、接缝碎裂和拱起等。路面使用或养护的不当,外界物质的进入,都会使接缝两侧的混凝土出现病害。在早期,这些损坏并不破坏混凝土板的结构整体性,但破坏了路面的行驶舒适性。如果任其不断发展,接缝两侧板底受作用影响将出现脱空,使得面板迅速出现断裂损坏。

1.2 断裂类

针对单个混凝土板块出现纵向、横向、斜向或角隅出现断裂,形成面板裂缝。断裂板裂缝进一步发展,将会出现两条以上交叉裂缝,形成三块以上的破碎板。这些裂缝的缝隙随车辆荷载和环境作用而逐渐变宽,并在缝隙边缘出现碎裂。作为刚性路面,裂缝的出现是因为路面荷载应力超过了混凝土能够承受抗折强度或疲劳强度。断裂损坏产生的裂缝,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整体性遭到破坏,路面承载能力迅速降低。在裂缝产生的初期,其对路面行驶舒适性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裂缝继续发展,缝的宽度不断变大,特别是后期出现破碎板,路面的平整度破坏严重,不能满足行车要求。

1.3 材料类

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决定着其性能,若选用耐久性差的材料,在接缝出现后,由于环境中雨水侵蚀、轮胎摩擦、冻胀等作用,使裂缝边缘呈新月形发状。或者混合料中发生碱-硅反应而产生膨胀,使得面层出现网裂。这类受组成材料性质影响引起的破坏,在初期对路面的功能性能或结构性能影响不大,但发展到后期也会出现裂缝的碎裂和混凝土的崩解,从而影响行车舒适和安全以及面层的结构性能。

1.4 变形类

由于地基软弱或填土压实不足而出现沉降变形,或者由于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的冻胀,混凝土面层板会出现沉陷或隆起。这类变形如果是均匀的,对混凝土板的结构完整性影响不大,但会降低路面的行驶舒适性。但是如果有不均匀变形,则会由于附加应力的产生而使得面板出现断裂。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受过渡层影响产生面层开裂、汽车动载及超载的影响开裂、排水不畅影响、路基、基层的影响等多种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投入使用之后,承受着行车荷载反复的作用,同时还受到气候的变化影响。就裂缝而言,按照裂缝宽度、是否有错台沉陷等情况分为轻微裂缝、中等裂缝和严重裂缝。

2.1 轻微裂缝

轻微裂缝出现,路面基本无剥落且裂缝缝隙宽度≤3 mm两边的板块稳固,裂缝填封良好,没有出现无松动和错台现象。一般将路面表面产生不久的裂通或未裂通裂缝化为此列。轻度裂缝为裂缝初期形态,在素混凝土板中一般不会维持很久。

2.2 中等裂缝

在轻微裂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裂缝边缘产生一定长度的剥落或边板存在中等错台,再者缝隙宽为3~15 mm的裂缝称为中等裂缝。中等裂缝处治措施是板底压浆后沿裂缝开槽(宽10~20 mm,深15~30 mm),在缝槽内灌注接缝填料。

2.3 严重裂缝

严重裂缝是在中等裂缝的基础上没有经过及时处理,受各种因素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出现裂缝两边板块产生严重错台、沉陷、唧泥,或裂缝边缘产生严重剥落等情况,再者裂缝宽度≥15 mm,对于某些特别严重的,应采取局部换板修补。

3 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修补方面国内有许多成果可以应用混凝土裂缝修补,思路是:修补裂缝防止扩展,防止水渗入,加强基底的处理。加强路基路面排水,封堵裂缝切断水的影响,采用较强粘结性和高强度的修补材料加强路面强度。裂缝的主要形式为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路面破碎。

3.1 大面积网状裂缝和路面板的破碎治理

对于这两类病害,我们可以判定其路基的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必须对路基进行处理,因此可采用全厚实的修补方法。

修补工艺为:施工放样→清除破损路面→基层、界面处理→修补材料配置→浇筑、振捣→养护。

在清除破坏板时,应该整块凿除,若基层有部分破坏,应该凿除该部分,并修复。目前养护人员多采用C10混凝土进行回填,一般厚度在15 cm以上。修补完基层后,应安设传力杆和拉杆,在选择修补材料时,应采用超早强未膨胀水泥混凝土。

3.2 不同宽度的裂缝

按宽度不同的裂缝,在修补上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分成宽度小于0.2 mm的微细裂缝、宽度大于0.2 mm裂缝和贯穿全厚在3~15 mm之间,且贯穿全厚的中等裂缝进行分类处理。

3.2.1 宽度小于0.2 mm的微细裂缝

宽度小于0.2 mm的微细,采用表面处理法对进行修补。表面处理法是沿混凝土结构表面刷水泥浆、沥青、油漆、环氧树脂等材料来修补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细小裂缝,对于混凝土干缩裂缝通常采用这个方法。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表面处理→涂底层涂料→涂表层涂料→养护。

施工时确保路表面的清洁以保证涂料的黏性,底层涂料与表层涂料应有较好的黏结性。

3.2.2 宽度大于0.2 mm裂缝

对于宽度在0.2~3 mm之间的轻微裂缝,可采取扩缝灌浆。

施工工艺为:切割→扩缝→黏结面清理→护围→涂黏结剂→水泥砂浆配制→浇筑→振捣→抹平→养护。

上述这类裂缝较窄,不容易灌浆,而且裂缝中常有杂物侵入,故采用扩缝的方法。扩缝时,先要沿裂缝两侧进行切缝,切除一条约15 mm宽,5~10 mm深的“V”型小槽。修补材料主要靠自身的渗透性能来充满裂缝,因此需要流动性好的砂浆。

3.2.3 贯穿裂缝

对于贯穿全厚中等裂缝,一般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

4 结 语

路面损坏是基于不同的形态和诱因产生的,对结构性能和功能性能起着不同的影响。把其分为接缝损坏类、断裂类、材料类和变形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病害形成的一般原因。针对现在裂缝的种类,结合施工经验列举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裂缝作为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应在早期进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以免后期造成更大的破坏,增加养护成本。

参考文献:

[1] 钟军.水泥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防治技术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3

路面早期破坏即道路在使用初期就产生裂缝、沉陷、变形等现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损形式主要有裂缝(包括横、纵、龟、网裂)及变形(包括车辙、推移、波浪、沉陷、松散、剥落、坑槽),它们对路面的破坏主要是雨、雪水通过面层缝隙进入各结构层,导致各结构层松散、强度散失,从而形成更大面积的破坏。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养护、行车荷载、自然环境,其中施工是主要因素。形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设计方面

(1)对交通量估计不准从而导致累积当量轴次计算不准确,如实际值偏大或对交通增长率估计不足,都会造成设计不当.导致路面超荷服务,最终导致早期破坏。

(2)设计中对材料参数取值不准确,如对各结构层抗压回弹模量、抗弯拉强度没作实验而取规范值与实际值不符,如取值偏大.则造成路的整体强度不足,路面就会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早期破坏。(3)进行路面结构组合时考虑不足,如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特别是二灰类)问未设下封层.由于半刚性基层缩裂.可导致面层出现反射裂缝。

(4)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偏小.易形成强基薄面的结构方式.而基层受力特性主要承担行车荷载的垂直压力.无法分担行车对路面的剪力作用.在交通量较大情况下,这种结构方式极易形成路面早期破坏。施工方面

如完全按规范施工是基本上可以避免路面早期破坏的,但由于施工条件、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机械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使得道路施工不仅在沥青面层上施工不当,易形成路面早期破损.而且在路基、底基层施工中也留下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隐患。

(1)在路基施工中,不同土质不是分层填筑而是混填就会导致路基强度不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造成不均匀沉陷,从而导致面层破裂。

(2)各结构层压实度不足会直接影响各结构强度承载能力,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造成结构层松散,不均匀沉陷,从而导致面层破坏。

(3)在半填半挖路基施工中,坡度为1:5—1:2.5时未挖台阶开蹬处理.则在通车后易导致路基整体滑动.从而形成剪切破坏,面层出现横、纵缝。

(4)挡土墙未按规范施工造成承载力不足.会引起路基下沉,导致面层破坏。

(5)在基层、底基层施工中细料较多,或不经养护通车造成表面松散.形成薄弱地带,导致面层龟裂。(6)拌和半刚性基层材料时,级料配合比未严格控制或未用专用机械拌和.均可造成粒料离析,导致基层强度不均.在粗料多的地方面层就会出现龟裂、网裂.而细料多的地方易产生沉陷.导致沥青面层破坏。(7)在基层施工中用路拌法而出现素土夹层.由于在设计中各结构层考虑为不间断连续体,出现素土层则间断各结构层间联系.不能有效抵抗设计要求的弯拉应力.易造成路面开裂。

(8)基层底基层稳定土施工接缝处理不好,纵、横缝处易形成薄弱地带,导致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网裂。

(9)对半刚性基层(如二灰稳定粒料基层),如养护期短而铺筑面层开放交通,会导致基层松散形成面层早期破坏。

(10)半刚性基层施工季节气温低,易发生基层冻融破坏.导致路面破损。

(11)在水泥稳定类施工中作业段过长,碾压时水泥已初凝或偷工减料导致水泥、石灰剂量小,都会导致强度不足、减弱,使面层破坏。

(12)在施工中为抢工期盲目加大水泥剂量,从而产生大量收缩裂缝.导致面层形成反射裂缝。(13)在面层施工中沥青用量低,会导致表面松散,石料压碎值未达到要求或面层厚度不够,都会使整体强度不足而导致路面早期破坏。

以上简要分析了设计、施工中易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各种因素。不难看出施工因素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因素.不但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不当会引起路面早期破损,而且基层及土基的施工不当与面层的早期破损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措施 面层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结合具体情况完成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且混合料配比一经确定应在拌和中准确执行。如果混合料性质不稳定,易使摊辅厚度发生变化,如温度过高、沥青用量偏大、矿粉掺量过多都会使铺层变薄影响路面强度,易导致早期破坏。在面层的摊铺碾压过程,摊铺机操作及本身调整对面层质量影响很大.其速度应根据拌和量、运力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可随意变动.否则极易造成路面不平整,从而使面层厚度不均.形成强度薄弱地带。压实是最后一道工序,既不能压实不足达不到强度要求,也不能压实过度导致孔隙率减小,出现泛油和失稳,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在碾压施工时,碾压温度是碾压质量的关键,油料温度偏低则不易碾压成形,从而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影响路面强度。基层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往往与基层施工有直接的关系。道路基层主要承受面层传递的荷载垂直作用力,并把它扩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因此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应有平整的表面;以保证面层厚度均匀。从使用材料上可分为结合料稳定类、非粒料类、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又称为半刚性或整体型。由于半刚性基层具有整体性强、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点,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半刚性基层。因而熟悉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其特有的缩裂特性,对指导正确施工,避免因基层施工不当造成面层早期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1)石灰稳定类,如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等。其强度形成是石灰与土发生强烈的化学作用,使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来说.粘土颗粒的活性强,与石灰作用后可形成较好的强度.但土质不宜过粘.否则不易打碎、拌和,影响稳定效果,易出现裂缝,导致面层出现反射裂缝,这也是造成路面早期破损的因素之一。石灰土的强度与其密实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石灰土的密实度有着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实践证明.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变化4%,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性及抗缩裂性均好。因而在石灰土施工中,一定要达到密实度要求.否则易发生基层强度不足而导致路面早期破损。

(2)水泥稳定类,包括水泥稳定砂砾、砂砾土、碎石土、土等。它的强度形成主要是水泥与细粒土的细粒相互作用。由于要达到规定的强度.水泥剂量就要随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大而增加,因此可见其稳定重粘土是不适合的。虽然水泥稳定土强度会随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应考虑其温缩、干缩性质及经济性.一般情况下以5%一6%为宜。如为提高基层强度盲目加大剂量.将产生大量缩裂,从而使面层产生反射裂缝,造成路面破坏。

(3)综合稳定类,是指以石灰或水泥为主要结合料而外掺少量活性物质,以提高土的技术性质,如二灰类。其中粉煤灰系空心球体.为缓凝物质,难以在水中溶解.导致二灰混合料中火山灰反应相当缓慢,这也是其早期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但其抗冻性比石灰土有显著提高,且温缩系数小得多,对抗裂很有意义。由于其初期抗冻性较差,因而注意在冰冻前应施工完成。

(4)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缺点是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或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开裂.当沥青面层较薄时易形成横向裂缝。由于土的收缩系数(温度每降低1℃时单位长度的收缩量)较干系数(含水量每减少1%单位长度的收缩量)要大4—5。倍。所以缩裂多发生在冬季,且土的粘性愈大,结合料剂量越高,裂缝愈多愈宽。因而我们在基层与面层施工上应尽量做到越冬施工.这样可减少或消除半刚性基层缩裂对沥青面层的影响。在选择材料上应尽量用粘性不太大的土。除此之外在施工中还应注意

①控制压实度含水量,因为在大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会使基层具有较大的缩裂性质。②为避免沥青面层开裂,可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碎石过渡层1 5--27cm。

③对石灰土可掺加粗粒料.如砂、碎石、碎砖、煤碴(<50%),这样即可节约石灰.又可改善碾压时拥摊现象。

④设置收缩缝于半刚性基层.5—10mm宽,厚为层厚的0.5-1倍,内填砂、沥青或油毛毡。

⑤对二灰稳定粒料类基层,虽然它的后期强度高.隔温性及水稳性均好.但其早期强度低,在重交通道路上常因基层早强不足导致路面早期破坏,而在低温条件下其强度增长率更低.这就要求二灰类半刚性基层施工应在冰冻前完成。

⑥还应强调的是,由于在用弹性层状理论体系进行结构层设计时假设各层紧密连续.因而在施工中使各结构层间边界紧密连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出现夹层,将使整个道路结构保证率大大降低,导致路面早期破坏.这也使得厂拌成为大势所趋。路基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路基可以说是整个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整个道路的质量保证中,路基质量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是路面结构的支承体,车轮荷载通过路面结构的整体传至土基。路面结构损坏除它本身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土基变形过大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土基的荷载——变形特性对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有很大影响。土基变形包括塑性和弹性变形两部分。过大的塑性变形将导致各种柔性路面结构产生车辙和纵向不平整.约占路面结构总变形的70--95%。路基的温度状况变化也是影响路面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路肩以下路基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对路面的下路基也有影响,通常在路面边缘以内1 m左右湿度开始增大,直至路面边缘处与路肩的湿度相当.因而对路肩的处治一定要注意以防止雨水渗入为主,从而使路面下的土基湿度趋向稳定。路基施工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只要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充分达到压实度要求,路基质量是可以保证的。结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篇4

本文论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模板安装、传力杆安设、混合料的`制拌、摊铺和振捣、接缝的设置等各阶段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作 者:廖宇 陈仁贵  作者单位:廖宇(赣州市公路管理局宁都分局,江西,赣州,342800)

陈仁贵(赣州市公路管理局兴国分局,江西,赣州,342400)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5

小议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原因及修复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超载现象和重载车辆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路面修复已成为许多公路部门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案,提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做修复罩面,并介绍了加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点.

作 者:董杰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破损修复   钢纤维混凝土   加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6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

水泥砼路面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除路基本身质量欠缺而影响到路面质量外,主要还是路面施工不规范及组成材料不合格的问题。病害的主要形式有: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断板、错台

路面出现断板一般又分为施工期断板和通车后断板。

1.1.1 造成施工期断板的主要原因

1)日温差过大或蒸发量过高时,温度应力变化高于混凝土路面的抵抗拉裂强度,造成断板。2)基层强度过高,基层裂缝未进行处理,造成基层裂缝反射断板。3)水泥水化热过高或安定性不良,或两种水泥混用,造成路面大面积开裂、断板。4)滑模摊铺机操作不当或混凝土工作性不适应造成路面拉裂断板。

1.1.2 造成通车后错台、断板的主要原因

1)路基自然沉降或者基层稳定性不好,路面结构横向排水不畅,不耐冲刷等因素造成断板。2)基层表面的粗糙度过大或者路面抗弯拉强度储备不足,在基层对路面的局部磨擦力过大或者重载车的高速增长造成路面断板。3)缩缝未插入传力杆,重车多次碾压、颠簸,造成板端出现微小沉降,板与板之间出现错台。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差,噪音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施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设计单位重视不够,对混凝土路面的后期平整度影响因素考虑不周;施工单位不按照要求施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不能根据施工环境的变化来调整摊铺的各个环节。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空洞、脱皮露骨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皮露骨、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在于碎石、砂中含泥量过大或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好或施工时碰上下雨,雨水对未初凝的路面产生冲刷等等。

1.4 裂缝

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从时间上可分硬化前和硬化后两个过程。在硬化前,抹面层经常由于自然沉降引起沉降收缩裂纹,或者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会因段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硬化后,常常由于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的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对策及提高路面质量方法分析

2.1 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中,要着重从路面板厚和基层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形式设计、桥面铺装层和桥头搭板设计、路面渗透排水和防冻层等垫层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及横断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弯道上的排水设计等几个方面来保证设计质量。

2.2 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从事水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人员水平相对较低,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公路整体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应重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积极从高等院校吸纳一部分高技术人才充实到工程施工的各个岗位,另一方面要强化对企业一线职工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路面质量问题。

2.3 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选择,确保材料质量

在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常用道路原材料有水泥、砂、碎石、外加剂、水等。水泥的选用要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进场后,应堆放整齐,不同标号水泥应分别堆放并标识,并注意防水、防潮,对超过保质期或受潮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决定其是否可用或降低标准使用,结块水泥不得使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的混合比例使用;砂和碎石的选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选取粒径符合规烦要求、质地坚硬、耐磨、清洁无杂质的,碎石的粒形以接近正立方体为佳,不宜含有较多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工程用水要洁净、无杂质,饮用水可直接使用。

2.4 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

有了优化的设计,确保了材料的质量,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后就是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组织单位一方面要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对马虎应付、偷工减料、不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确保水凝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7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少等优点.近几年应用比较广泛.但有些路面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板现象.在小区道路建设施工中,有关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新问题,一直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个通病.混凝土路面的造价高,工艺复杂,发生断板后采取的补救办法较为繁杂,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面介绍一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作 者:喻时标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地区路桥工程公司,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9) 分类号:U416.216 关键词:水泥路面   断板   原因分析   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8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原因是路基施工原因,路面施工原因.本文提出防治的.路基施工措施,路面施工措施和路面板破坏后的处理措施.

作 者:苗雅平张英  作者单位:七煤集团,公司设计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U4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   路面板   破坏   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力学机理 篇9

1 有限元计算的力学模型

为了找出路面结构组合, 各结构层厚度和材料强度质量对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的位移和应力的影响, 以现场调查中的三种主要路面结构为依据, 拟定了三种结构组合形式 (如图1) 作为有限元分析计算的路面结构, 其中各结构层施工质量用结构层的厚度变化和模量变化来模拟。

2 各路面结构的应力、位移计算成果及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力

2.1 不同结构组合形式、选用不同的基层材料, 其板中的应力不同A1、A2、A3结构与C1、C2、C3结构相比, 在A型结构中加了15cm的二灰后 (C型结构) , 板中的应力大大降低, A1、A2、A3结构中板的拉应力分别由2.27MPa、3.47MPa、2.33MPa降低为1.562MPa (C1) 、3.16MPa (C2) 、1.57MPa (C3) , 分别降低了31%、9%和32%, 设置半刚性基层显著地减小了混凝土板的拉应力。

2.2 对相同的结构, 板的厚度变化对板中应力有显著影响。A1与A2相比, 板较薄的A2结构中板的拉应力σx增大约53%, B1与B2相比, B2的σx增大约34%, Cl与C2相比, C2的σx增大10.2%, 因此,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基层顶面标高, 保证板具有足够厚度, 达到设计厚度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 如果对交通量统计不准确, 板厚设计得太薄, 那么,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 混凝土路面将会提前破坏。

2.3 混凝土板的强度和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A1B1C1模拟原设计路面结构, A2B2C2模拟板的厚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路面结构, A4B4C4模拟板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路面结构。比较A1B1C1、A2B2C2和A4B4C4可知, 施工中板厚降低与混凝土强度降低对板的拉应力影响明显不同。根据混凝土抗弯拉弹性模量与其抗弯拉强度之间的关系, Ec=30×103MPa时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为5.0MPa左右, 而Ec=18×103MPa时,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为2.2MPa左右, 当板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时A1B1C1结构, A1B1C1结构中板的荷载拉应力分别为混凝土弯拉强度的45.4%、43%和31.2%, 而当板的厚度达不到24cm的设计要求时A2B2C2结构, A2B2C2结构中板的荷载拉应力分别为混凝土弯拉强度的69.4%、64.8%和63.2%, 而当板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用模量下降表示) 时A4B4C4结构, A4B4C4结构中板的荷载拉应力分别为混凝土弯拉强度的67.7%、85.5%和、90.5%。若再加上温度应力及其他因素在板中产生的附加应力, 那么A4B4C4结构早巳破坏, A2B2C2结构已接近破坏, 而A1B1C1尚有一定的强度储备, 这即是施工质量对混凝土路面破坏影响的机理。由此可知, 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强度降低都使得板中应力增加, 增加值与板厚减少和混凝土强度降低的数量有关, 在本次模拟计算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低的板中产生的荷载拉应力比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板中产生的荷载拉应力更接近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即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要求的路面更容易破坏。因此, 施工中, 在控制板厚满足设计厚度的前提下, 混凝土的质量还必须严格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以减少混凝土路面提前破坏病害,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4 基层强度对混凝土板拉应力的影响因结构组合的不同而不同。比较A1A3、BlB3、C1C3以及AlB1、A2B2、A3B3、A4B4可知, 在两层结构中, 基层强度降低, 板的应力明显增大, 而三层结构中板的应力随基层强度的变化却很小。这就是只设片石基层或板直接放置在泥结碎石路面上, 由于基层的强度较低, 导致混凝土路面提前破坏的力学机理。因此, 在设计和施工中, 对于只设单层基层的混凝土路面, 应选择强度较高的材料作基层, 且充分重视其施工质量, 使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5 混凝土路面结构中, 由上至下约在2/3板厚度范围内板处于受压状态。σxσ2均小于0, 下部1/3板厚范围为受拉状态, 在板底处拉应力达到最大, 并传递给基层使其受拉, 然后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为0。在板与基层的应力传递过程中, 板底的应力与基层和板之间的联结状况密切相关, 若板与基层紧密连接 (连续接触) , 板底应力将变小;若为光滑接触, 板底应力增大, 传递给基层的应力减小;若基层为粒料, 在板底处形成一天然的裂缝, 该裂缝使板底悬空成为简支结构受力状态, 在板底处产生较大拉应力, 当板底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板将断裂;若基层为半刚性基层, 则板与基层间完全接触而不致使板底部形成简支受力状态, 因而半刚性基层强度大于粒料基层, 半刚性基层上的板的变形小于粒料基层上板的变形, 亦使得半刚性基层上板的拉应力减小, 从而使没有半刚性基层的混凝土板的应力小于粒料基层的混凝土板的应力。这就是直接在粒料基层上铺筑混凝土板的路面结构比设半刚性基层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容易产生提前破坏病害的机理。

2.6 混凝土板的厚度、强度变化, 基层的强度和材料性质变化, 以及不同结构组合变化对混凝土板底的应力和竖向位移的影响计算说明, 为保证混凝土路面达到设计使用寿命, 减少其破坏病害, 必须进行合理的结构组合设计, 施工中使各结构层厚度和材料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10

(1) 断裂类。

断裂类主要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交叉裂缝、板角断裂等。

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水泥混凝土失水干缩、冷缩等。失水干缩裂缝是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失或体积收缩受到约束所产生的裂缝, 一般发生在水泥混凝土水化、硬化的早期;冷缩裂缝是由于水泥混凝土冷缩产生拉应力而引起的路面板开裂。

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是路基体填料土质不均匀、含水量不均匀、施工方法不当等, 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从而使路面板在自重和行车压力作用下产生裂缝。

3) 交叉裂缝。

交叉裂缝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自身强度不足、路基和路面基层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差、使用了性能不稳定的水泥等。

4) 板角断裂。

板角断裂是指与板角两边接缝相等的贯穿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全厚度的裂缝。板角裂缝通常是由于板角处受连续荷载作用、基础支撑强度不足及翘曲应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

(2) 竖向位移类。

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胀起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抬高的现象;沉陷是指横缝两侧的混凝土路面板板体发生明显下沉的现象。胀起产生原因主要是胀缝被硬物阻塞, 或胀缝设置过少, 使路面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张。沉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填缝料损坏导致雨水从接缝处下渗, 软化基层及路基体, 使路面板接缝下方的基层和路基体承载力下降, 路面板跟着下沉。

(3) 接缝类。

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唧泥、错台和拱起等。

1) 填缝料损坏。

填缝料损坏是指接缝内无填料, 填料破损及接缝内混杂砂石等不正常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填缝料本身质量不合格;填缝料在长期外界环境作用下老化、脆裂或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受热膨胀, 挤压胀缝, 致使填缝料被挤出, 不能正常复原等。

2) 唧泥。

唧泥是指车辆通过时, 基层细料和水一起从接缝处挤出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填缝料破坏, 雨水下渗等。

3) 错台。

错台是指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接缝处产生的垂直高差。产生的原因是横缝处未设置传力杆, 基层或路基体压实不均匀, 致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的重复荷载作用下, 产生不均匀沉降。

(4) 表层类。

表层类主要指纹裂、网裂, 麻面、露骨, 磨光, 孔洞、坑槽等。

1) 纹裂、网裂。

纹裂和网裂是指路面板表层出现的浅而细或发丝状的表面裂纹和网状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施工时过度抹面、养护不及时, 在水泥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用了含盐量偏高的水和质量低劣的集料等。

2) 麻面、露骨。

麻面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表面结合料磨失, 成片或成段路面板呈现过度的粗糙表面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 在混凝土初凝前遇雨所致。露骨是指路面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导致骨料裸露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灰浆不足, 泌水提浆, 从而造成混凝土路面表层强度不足。

3) 磨光。

磨光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轮荷载作用的重复辗磨后, 表面磨擦系数下降到极限值以下, 从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水泥砂浆层强度低, 水泥及集料等原材料耐磨性差, 或路面使用时间较长等。

4) 孔洞、坑槽。

由于水泥混凝土混合料是种多相不均匀材料, 因此在水泥混凝上路面板强度较低处易出现局部破损, 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洞穴, 即孔洞。面层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长槽称为坑槽。孔洞、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过大, 混凝土内有泥土或其他杂物。

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对策

(1) 裂缝修补。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型式多样, 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宽度小于3 mm的轻微裂缝可采用扩缝灌浆。对贯穿全厚的大于3 mm小于15 mm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对宽度大于15 mm的严重裂缝可采用全深度补块。

(2) 破碎板块修补。

水泥混凝土路面严重破碎板采取换板方式处理, 即挖除整块破碎板, 然后浇筑水泥混凝土, 板厚与原面板厚度一致。板角断裂等破损采用局部修补方式, 即对板角断裂的部分渐除成正方形或矩形, 在原板壁上加装传力杆后, 在凿除位置浇筑混凝土。

(3) 板块脱空处治。

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几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板底脱空可使用钻孔压浆法处理, 在混凝土面板底部有脱空处钻孔, 通过孔洞利用高强压力将流质材料压入脱空空隙, 流质材料凝固后产生一定的强度, 对面板产生均匀承托的作用, 进而达到稳固板块的目的。

(4) 沉陷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沉陷处理需设置排水设施, 将沉陷面板提升后, 灌注水泥砂浆。

(5) 唧泥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病害可采用压浆处理, 利用沥青灌注或水泥砂浆灌浆。

(6) 拱起、胀起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拱起、胀起病害可根据板块拱起、胀起高低程度, 计算要切除部分板块的长度。先将拱起、胀起板块附近1~2条横缝切宽, 待应力充分释放后切除拱起、胀起端, 逐渐将板块恢复原位后填筑灌缝材料。

(7) 局部修补。

对出现错台的板块, 先采用压浆调整, 恢复平顺, 调整后仍有高差, 且错台量小于10 mm, 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错台量大于10 mm的, 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水泥混凝土修补衬平。对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 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 处理厚度应大于2.5 cm, 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 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 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

(8) 加铺沥青层。

加铺沥青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效的补强措施之一, 不仅可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消除原有接缝处易产生卿泥、断裂、脱空等多种病害的不利影响, 同时也可以提高路面平整度和抗滑能力, 改善了路面使用性能, 提高路面服务水平。

3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预防建议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治始终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方法,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 更多的应当以建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尽量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避免减少,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严格路基特别是基层参数的选取, 如各基层回弹模量、含水率、液限、现场承载力等, 确保施工值与设计值一致, 并且设计取值与现场客观实际相符, 必要时应加大基本设计依据。

(2) 加强路基施工管理, 对填方路基, 确保分层回填, 分层碾压, 并强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检查工作, 要保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并要求压实均匀, 特别是路肩部位及车道与路肩交接部位, 此处极易产生纵向错台;对半填半挖路基, 特别注意挖、填结合部位的碾压。

(3) 对用作路基的土, 应加强土质的鉴别和性能测试, 对膨胀土, 注意区分其类别, 对强膨胀土, 必须置换, 对中、弱膨胀土,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土质进行改良, 基坡较大时, 采用适当的设施来加强土坡稳定性, 从而保证路面不破坏。

(4) 加强路面施工管理, 采用规范化、程序化的施工和养护方法, 适时切缝, 掌握适合的操作时机, 并根据气温变化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参考文献

[1]JTG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

[2]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4]徐宪江.最新公路工程施工要点与通病防治大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1.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及维护对策分析 篇11

1.1 水灰比控制不严。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由于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合料坍落度出现波动导致摊铺不均匀。坍落度过小和易性差对人工抹平不利,坍落度过大造成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人工抹平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抹印,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1.2 剂量不准的影响。

如果配料未采用准确的计量装置,骨料和水泥的比例不稳定,或砂的含量时多时少,都会影响拌合料的和易性,造成密实度不均匀,导致收缩不均匀,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1.3 振捣不实或振捣过度,或提浆刮平不好,都会给人工作业面带来困难,造成平整度不理想。

振动梁的刚度不足,使用时造成下挠变形,也会使混凝土路面呈现中部微凹不平的局面。

1.4 横板的设置对平整度的影响。

路面的标高和平整度都有赖于横板支设的稳固和横板顶面的标高,横板接头处要丝毫无差。

1.5 模板控制不好,人工难以找平。

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人工或机械抹平其表面。人工抹平劳动强度大,工效低,而且会把水分、水泥和细砂带到混凝土表面,致使它比下部混凝土多浆,导致其干缩性高强度低。

1.6 胀缩缝和施工缝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处是路面的薄弱环节,其好坏对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路面的平整度影响较大。

2 提高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

2.1 注意控制路面基层的质量。

路面基层质量和平整度对混凝土面层有很大的影响。基层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由于基层早期强度未到,过早开放交通,造成基层表面脱粒,形成坑槽;路面面层、冬季备料和混凝土面层摊铺重交通运输以及二灰基层受冻融影响,表面松散,形成坑槽;均造成基层表面凹凸不平,基层标高改变,影响混凝土路面面层摊铺平整度。

2.2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通过对混凝土试拌和,确定如混凝土坍落度、振动粘度系数和含气量等参数,从而确定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组织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若使用滑模摊铺还需要确定滑模摊铺机各项适宜的工作参数,如摊铺速度、振捣频率、超铺角度设置、挤压底板前仰角度设置、振动搓平梁设置位置和自动模平板位置等,为保证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混凝土制备。

(1)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配。一般C35混凝土最好采用425号普通水泥,因为火山灰水泥含很细的附加填充料,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影响脱水效果。初始水灰比可控制在0.5~0.55之间,坍落度采用了3~5厘米(过小不利于振捣密实和脱水效果,但外加减水剂时可用1~3厘米)。水泥用量偏高或砂率偏低,都对混凝土施工不利,因此水泥用量一般采用每立方米350~380公斤,砂石比控制在0.52左右。若为加快施工速度,尽快脱模,使混凝土更好地收缩密实,宜用较高砂量,骨料采用连续级配或最大粒径限3厘米;若为提高强度,节省水泥,宜用较少砂量,骨料采用间断级配或最大粒径限4厘米。(2)坚持称量配料,经常检查砂石含水量及袋装水泥重量情况,以保配料准确。(3)须有专人检查拌料时间和测试坍落度,以保拌料均匀和水灰比准确。(4)基层干燥天气应提前洒水湿润,防止基层吸取混凝土水份,影响含水量分布不均。(5)支模尽量采用钢模。钢模刚度较好,易于支设稳固,模板顶平整光洁,使用周期长。若用木模,内壁和模板顶应用铁皮包裹。

2.4 摊铺。

(1)应用平板振捣器纵横全面振捣,相邻行列重叠20厘米左右,防止漏振。(2)既要防止漏振或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混合料理停止下沉、表面泛浆不再冒泡过度,以免产生分层离析。(3)应用振捣捧(插入式振捣器)仔细认真振捣能减少接缝处的微鼓峰脊现象。

2.5 拖振。

(1)振动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1米左右即可。边振拖边找补,直至表面平实为止。(2)经常检查振动梁有无下挠变形。及时修正更换。

2.6 提浆刮平。

(1)先清净模顶砂浆,以保证提浆棒紧贴模顶拖滚。(2)拖滚时若发现显露石子,可使提浆棒一头不动,另一头提起轻击数次,使水泥沙浆恢复平实。(3)较稠浆面易使提浆棒拖滚时附沾沙浆,发生此种情况应即停止拖滚,待清洗后再进行。否则越沾越多,破坏表面的平整。为避免最后拖滚沾起沙浆,当浆面大致平整后,便清洗提浆棒,最后数次或最后一次改拖滚为拖刮(不使其滚动,只向前滑动)。

2.7 做面。

(1)圆盘抹光机粗抹能起匀浆、粗平及表层致密作用;它能平整滚浆后留下的凹凸不平;通过挤压研磨作用消除表层孔隙,增大表层密实度;使表层残留水和水泥沙浆体不均匀分布现象得到改善,以减少不均匀收缩。同时,它给后道工序操作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粗抹是决定路面大致平整的关键,因此应在3米直尺下进行。通过检查,采取高处多磨、低补浆的方法进行,边抹光边找补。(2)精抹是路面平整度的把关工序。为给精抹创造条件,可在粗抹后用3米长“口”型铝合金尺对混凝土面进行拉锯式的搓刮,边横向搓边纵向刮移。横向搓刮后还应进行纵向搓刮,同时要铺以3米直尺检查。搓刮前一定要将模顶清理干净。

3 结束语

除了改进上下述工艺措施,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外,尚应辅以其它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工序交接、承包责任等制度。要发挥经济制约作用,采用奖优罚劣措施,促使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将各施工路段路面平整度情况进行公布等措施,都会给提高路面平整度带来很大好处。

摘要:本文对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提高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措施,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行车舒适、经久耐用,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基层,公路路面,平整度

参考文献

[1]郝培义.滑模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J].山西建筑,2005,31(1):103-104.

上一篇:个人简历陈述情况下一篇:镇江市中考满分作文-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