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调研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公路调研(通用8篇)

农村公路调研 篇1

2月28日、3月1日,道真交通运输局常务副局长韩庆伦、局党组成员、公路管理所所长冷国东等人深入旧城镇、棕坪乡等6个乡镇对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主要涉及公路绿化、各

乡镇乡村道养护人员工资、养护材料的投入、路域环境

整治等事项。

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

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6月15日,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道真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对农村公路的组织管理及职责、养护资金筹措及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检查考核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使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

通过调研,为全

面提升公路管理养护

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一是各级各

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广

泛发动,营造全社会关

农村公路调研 篇2

一、农村信息污染及其影响

1. 农村信息污染的界定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 欺骗性, 误导性信息元素, 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 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信息【2】。农村信息污染概念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活生产信息过量的异常现象, 即向农民传播农村信息速度和容量超过了农民所能处理和利用的限度, 致使农民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过量的农村信息反而对农民的选择造成了困扰, 使许多农民产生了被农村信息“狂轰滥炸”的感觉, 而无从挑选真正有用的农村信息加以利用。第二,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虚假的异常现象, 即信息媒介向农民传播的农村信息不可靠, 农村信息资源中混入了不确定性、诈骗性、错误性信息的异常现象。第三, 农村信息污染是一种有关农民生活生产信息重复的异常现象, 即大量复述、转抄、甚至剽窃, 使许多农村信息和信息源成为言之无物的语言空壳。

2. 农村信息污染的影响

农村信息污染阻碍了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方面, 农村信息污染影响了农民农业生产生活。由于农村信息污染, 使得农民对施肥、防虫害、选种、气象、农产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等相关农业信息的了解不够全面、

有效和准确, 从而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造成巨大损失。另一方面, 农村信息污染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农业现代化, 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繁荣, 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文明和谐的目标。农村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农村信息污染使农村信息失真, 阻碍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二、农村信息污染的途径

1. 农村信息源的污染

从信息制造者的角度来说, 农村信息制造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专家制造、评析, 且由政府组织传播的有利于农民生活生产的信息。这类信息农民认为较为可靠, 因为此类信息由政府组织, 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帮助农民更科学的生活生产。目的虽好, 但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技术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它需要既懂得农业又了解互联网等诸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情况显示, 此类人才相当匮乏, 绝大多数人懂得农业知识但不懂得信息技术, 熟悉信息技术但对农业知识又了解甚少。另一类, 部分信息服务机构将信息市场化、商业化, 完成加工包装之后再传播给农民群众。他们主要以盈利为目的, 再者, 政府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致使市场上屡屡出现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坑农害农。调研显示, 99.40%的农民买到过假种子、假化肥, 4.00%的农民经常买到假化肥、假种子, 只有1.00%的农民没有买到过假化肥、假种子, 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信息污染确实存在并且很严重。现在迫切需要加强对农村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以及农村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种子、化肥等农资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2. 传播过程中的农村信息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的传输途径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先进。信息的传输由以前的函授信件邮寄到各地的方式、简单的人工培训传播方式增加到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等一系列新型的传播方式,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农村信息化的步伐。但同时由于传播信息途径更加便捷, 传播速度更快, 也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无法接收过量信息和消化信息。大量信息未经过筛选就被传播, 在各种广播电视、网络流行, 致使农民无法甄别, 不知道怎么选择与吸收。再者, 近年来, 我国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壮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有很多信息服务机构与国家政府分离, 走向市场, 这的确对于信息结构的重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也越来越露骨。另外, 由于传播过程中政府并没有扮演好宏观调控市场和帮助农民消化接受信息的作用, 以至于农村信息污染更加严重。

三、农村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1. 农村信息垃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推广, 网络已经渗透到农村。虽然它给农村了解外部信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农村提供了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环境, 但同时也带来诸多农村信息垃圾。第一, 由于网上信息言论的自由而且缺少相关机构的核实, 使得大量无用甚至错误的农村信息涌入互联网;第二, 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 站点间盲目的互相转载信息, 使农村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第三, 由于没有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 使得许多过时的农村信息得不到有效地处理而长期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的困扰。

2. 农村信息干扰

农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会受到损失, 容易使农民断章取义, 这样就会影响农民接收农村信息的全面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这种农村信息干扰阻碍了农村信息市场的正常发育, 加剧了农村信息污染, 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 农村信息误导

农村信息误导是因为部分农村信息的不确定性, 致使农民无法选择正确、有效而全面的农村信息, 从而造成农民在农业生活生产中损失严重的现象。一方面, 由于农村信息间的信息相关性, 使得农村信息包含了多种可能性, 造成信息失真, 致使农村信息误导;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 没有及时地更新农村信息, 致使农村信息误导。

4. 农村信息剩余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 各级政府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第一要务, 有关于农村的信息迅速增加, 农民获取信息的媒介也增多。当农村信息增长速度超过农民吸收和利用能力的时候, 过量的农村信息和过快的农村信息更新速度对农民而言反而变成了一种拖累, 文化知识水平的不足也致使农民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从而降低了农村信息的利用和吸收率, 造成信息吸收量与信息生产量的不均衡。

四、解决农村信息污染的措施

1. 加快发展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好坏决定信息服务水平的高低【3】。要想解决农村信息污染, 首先要发展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调研显示, 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同时导致农村信息采集、农村信息处理, 农村信息发布和传输滞后。所以在充分利用已有设施的同时, 要提高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 健全指标体系, 积极探索科学的采集方法, 对农村信息采集渠道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调整, 提高农村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

2. 加大宣传普及教育力度, 提高农村用户的信息素养

由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低, 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也有利于农村信息的传播【4】。政府机关应为农民提供更多免费或低费使用的网络中心或体验中心, 通过正确引导, 使他们逐步了解和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选派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训。如政府可以定期下乡开设网络信息讲座、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 加大广播宣传, 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对农村信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而提高农村用户的信息素养。

3. 建设多种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并加大对其监督管理力度

坚持一站多能,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 逐渐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结构。目前我国为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建设了多种农村信息服务站点, 包括气象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农业技术服务站、文化服务站等。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在2009年制订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 (试行) 》, 并在年底由工业部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联合组织对全国农村信息员和综合信息服务站进行双重考核评估,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污染问题。

4. 要重视专业农村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要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培养人才才是硬道理【5】。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复合型”人才, 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别。现在懂得互联网知识的人其实很多, 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知识却知之甚少, 大量信息技术人才不能将互联网知识应用于农民的生活生产服务。重视专业的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污染问题, 也有利于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5. 优化网络环境, 创造一个“绿色上网”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收入的提升, 电脑开始逐渐走进农村家庭。由于“村村通”工程、“宽带下乡”工程, 鼓励宽带运营企业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 推进光纤到村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农民上网的普及逐渐成为可能。可以通过设立网上信息管理部门, 核实农村信息并及时处理过时的农村信息, 为农民创造一个“绿色上网”的平台, 使得网络信息的功能能够最大化。

摘要:农村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到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的调研, 着重分析了农村信息污染的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提出了解决农村信息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信息污染,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方亮.浅析农村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及优化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10) :66.

[2]夏日.近十年来我国信息污染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 2011 (8) .

[3]陈冉.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87.

[4]李宁.农村信息传播体系研究[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6) :27.

深入基层调研 规范农村低保 篇3

近年来,陕西省延长县民政局针对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结合实际,创新改革,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农村低保核查和重新评定工作,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工作方案

延长县农村低保自2004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做较大调整,矛盾和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延长县民政局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民政局成立了3个工作组,由局长高锦鹏、副局长严相安、低保办主任常胜莲亲自带队,从2010年10月开始,历时半个月,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征求群众意见,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中发现,个别行政村存在如死亡不去报、户口迁出的不停保、生活条件好转的仍在保等问题;低保对象确定存在执行政策不严,保障对象不准,关系保、人情保、权力保等问题;少数行政村不按程序申报,导致村级民主评议、公示流于形式等问题。

为此,延长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讨论,制定了《延长县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延长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算暂行办法》,统一了统计范围和方法。两个文件的出台为重新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安排落实工作责任

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量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稍有不细,就会酿成新的矛盾,为此,延长县民政局高度重视,于2010年4月15日报请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政工作会议,各乡镇乡镇长、民政工作站站长、民政助理员、以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县长李金涛、民政局局长高锦鹏分别就开展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同时还成立了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局长高锦鹏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低保办主任任副组长,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机构。

会后,各乡镇相继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就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夯实了责任,明确了要求,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农村低保重新評定工作方案,教育群众正确对待农村低保,端正对农村低保救助政策的认识,纠正了“关系保”、“人情保”、“一户保一人”等问题,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政策原则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每个行政村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凡未召开村民大会,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擅自确定的一律重新评定。为了避免行政村评议流于形式,要求每个村组上报低保户档案的必须附行政村全体村民评议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需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村监委会、村民代表签字。

二是坚持农村低保责任追究制,推行谁调查,谁签字负责,凡被群众举报有意错保的追纠其行政责任,有效遏制了腐败事件的发生。

农村公路建设专题调研 篇4

关于冀州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

调查报告

按照河北省公路管理局的安排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专题调研小组,结合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组织对全市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特别是对村村通工程实施以前,我市已通油路的行政村及农产品市场、旅游区等道路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我市经济和干线公路概况

我们冀州市位于石、邢、衡三个设区市交界处,辖11个乡镇,412个行政村,人口36万。我市历史文化悠久,古冀州为九州之首,1993年撤(冀)县建(冀州)市,1997年建成小康市,2005年被确定为我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我市农林畜牧业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食用菌之乡”,工商业发达,有“春风、旭日、任远、钟表”四大立市支柱产业。近两年市财政收入达2.5亿元。我市拥有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我省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目前,衡水湖旅游开发已经能逐步展开,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交通工作,通过市交通部门和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我市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道106线、省道郑昔线、安新线及数条县级、乡级公路干线织就了我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加快发展,尤其是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

一、伴随着我市境内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衡水湖区的旅游开发,加之近年来对市辖农村公路的投入相对薄弱,我市农村公路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我市公路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汇总,截止2005年,冀州市共有各级公路1101.613公里(含未通乡村公路234.25公里),其中国道34.402公里,省级公路52.05公里,县级公路79.468公里,乡级公路289.926公里,村级公路645.767公里。

全市公路桥梁共计109座,其中包括:国道桥梁13座,省级公路桥梁8座,农村公路桥梁88座,农村公路桥梁中包括县级公路桥梁12座,乡级公路桥梁33座,村级公路桥梁43座;国省干线桥梁完好率为100%,农村公路桥梁完好率为17%。88座农村公路桥梁中基本完好的桥梁15座,勉强维持通车的桥梁38座,危桥35座。

综合我市的基本情况,县级以上公路等级高、质量好,形成了冀州市公路网的主框架,但与之配套、相连接的乡村级公路较少,全市拥有的1015.161公里农村公路中,未通的土路234.25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3.1%;已通硬面路781.36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6.9%。在已通硬面路中,由于建设时间早、等级低、养护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公路年久失修,病害严重,需改建的道路有503公里,涉及需改建的桥梁21座/1614米,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城乡工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公路现状和建设进程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1、建设情况:近十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先后掀起了两次建设高潮。第一次是1995、1996年,为建设小康市而掀起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当时为实现小康市达标而制定的农村公路村村通标准是“全市80%以上的农村公路通硬面路(含沥青路、水泥路、碳渣路和砖路)”,当时农村公路基本达到上述标准,我市于1997年被上级确立为“小康市”;第二次是2004年以来全省组织的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热潮。这次农村公路村村通的特点,一是建设标准提高了,村村通的标准必须是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所以原来已通碳渣路或砖路的必须重新建设;二是省政府制定了《全省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已命名的小康市(县)不再给予拨付补助资金”的政策。面对这种情况,我市交通局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陈述我市农村公路现状,争取补助资金,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在省交通厅和衡水市交通局的大力帮助下,成效十分显著:2004和2005两年,共新建和改建乡村公路131条/179.5公里,使58个村通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

2、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服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沿线乡镇、村发展规划,搞好路网规划和线形设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协调。重点跑办文明生态村建设、乡镇特色经济产业带涉及的农村公路项目。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相一致。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在确定路线设计标准、路线等级时,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适度超前,确保投资效益。

三是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充分调动全市乡镇、村民和职能部门参与、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逐步探索出了“上级补一点,市乡财政拿一点,一事一议挤一点,发动在外务工和上班人员捐助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和职能部门帮扶一点”这“六个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富路和民心路。为把村村通工程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我市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各项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选择有资质、有经验和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同时建立了“施工单位自检、乡镇政府自验、交通部门监理、市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级质量责任制,对每一项工程做到严把“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装、工程验收”四个“关口”,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坚决返工,确保了我市村村通工程质量全部优质。

五是建养并重,确保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质量。我市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实施意见》,先后建立完善了各乡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根据市政府资金安排,结合农村公路管养价值,安排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重点养护,使全市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为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受97年建成小康市和省政府“已命名的小康市(县)不再给予拨付补助资金”的政策的影响,我市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较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已建成道路由于建设年代早,建设等级低,大部分公路超期服役,加之近年来交通量增大,重载车增多,公路急需改建和维修450公里,例如我市全长32公里的乡级公路干线冀门线,初建于1982年,横跨我市辖区内冀州镇、小寨、码头李、门庄4个乡镇、130多个村庄,是我市西北部10万余人口出行的唯一通道。由于重要的地理位臵,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重载车急剧增加,交通量逐渐加大,路基路面毁坏严重,遇阴雨天根本无法通行。另一方面,新建任务重,尚未建成沥青路或水泥路的乡村公路为234.25公里,两项合计共684.25公里。由此可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建养资金相对短缺。2004年以来,为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针对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市积极向省市交通主管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出“市财政补助一点,乡镇政府挤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发动在外务工和上班人员捐助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和对口帮扶职能部门支援一点”这“六个一点”方式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上述各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村通项目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确保了部分村村通工程的如期实施。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与我市农村公路繁重的建设任务相比,与各乡镇新建、改建乡村公路的资金需求计划相比,仍面临建养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

五、科学提出我市公路建设“十一五”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公路建设的要求,根据我市公路发展现状,确定了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提高等级、增强功能、完善结构的思路,围绕构建“和谐交通”总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兴市”战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交通运输环境。

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干线公路路网提级、农村公路通达畅通,形成纵横交错、便捷高效、辐射周边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至2010年,公路密度达1.15公里/平方公里;在我市形成“五纵三横”的一、二级干线公路网,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县乡村公路为支脉的四通八达、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

“十一五”期间,计划改造农村公路743.25公里,计划改造农村公路桥梁74座/3330米。需要各级各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篇5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度3.5米),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from 最新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来自学优网www.gkstk.com/ end#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篇3

“十一五”以来,我市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大力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形势令人振奋。但在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也存在农民修路要求迫切与计划有限、建设规模大与质量把关难、建设速度快与管养水平低等方面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又好又快,是交通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效益、体会、问题和对策报告如下(所用数据均截止20**年底):

一、现状

20xx年以来,局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邵阳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及时调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思路,成功争取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占全省份额最高(1/10以上)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建设总里程超12800公里。规划实施3年来,全市上下,特别是交通部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凝心聚力、自我加压、克难攻坚、科学组织、加速推进,每年的实际完成数都大幅超过了省定计划数。20xx年,省厅下达我市的通乡公路计划120公里、通畅工程计划1650公里,实际完成通乡公路195公里、通畅工程2288.4公里;20xx年,省厅下达通乡公路计划 120公里、通畅工程计划1850公里,实际完成通乡公路205公里、通畅工程3761公里;20xx年省厅下达通乡公路计划330公里、通畅工程计划 20xx公里,实际完成通乡公路458.9公里、通畅工程3164.6公里。到20xx年底,“十一五”前三年已累计完成投资29.94亿元(20xx年 7.76亿元、20xx年10.97亿元、20xx年11.3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0892.3公里,其中水泥路(油路)10067.3公里,通乡路 853.3公里,通畅路9214公里,通达公路825公里。这一时期是我市农村公路发展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建设里程最长、建设标准最高、发展速度最快、面貌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连续4年被省政府评为优胜单位,是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多次代表湖南迎接全国性检查,并受到好评,为邵阳、为湖南争得了荣誉。

二、效益

农村公路状况的快速改善不仅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出行,而且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提高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到20xx年底,全市县乡公路、村级公路总里程达1(2016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7166公里,其中,水泥路(油路)11000余公里。全市乡镇通达率达100%,行政村通达率达98.9%;通水泥路(油路)的行政村增加到3609个,达80%(共4561个)。规模巨大的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形成了连村过野、便捷通畅的农村公路网络,也催生了 “一小时上高速、两小时到市区”的经济圈。

二是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公路修到哪里,产业结构就调整到哪里。XX县的黄花和药材基地、XX县小沙江的金银花基地、城步的反季节西红柿基地、XX县麻塘楠竹销售加工基地、黄桑的杉木基地、武阳的竹胶板基地、水口乡田鸡养殖基地、李熙的种猪基地等一大批种养加工基地公路均已建改完成,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步伐。

农村公路专题调研函调附表 篇6

3.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指由于整体搬迁等原因形成的农村生产生活新集聚点;

4.新型村镇或农村社区指由于村庄撤并、土地流转等新农村建设形成的规模化生产生活集聚点; 5.必要安保工程路段主要指急弯、陡坡、临崖、临水临河、视距不良、长纵坡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路段。

附表2市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目标预计

业的场所;

2.表中自然村含已撤并建制村数。

附表3市农村公路建设造价与养护成本情况

附表4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公路基本建设需求

附表5市对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的初步设想

2.县乡道改造工程包括县道和乡道的油返砂改造、拓宽改造、升级改造等;

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调研 篇7

常州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有效促进了金融资源向常州农村倾斜,推动了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常州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跟不上常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支持常州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一、常州涉农金融机构状况

经过多年努力,常州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政策性银行,即农业发展银行常州分行,该行坚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主动对接常州新农村建设需求,积极为涉农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如承办25亿元的常州花博会信贷支持项目。

2. 商业银行,如农业银行常州分行、江苏银行常州分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等,其中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常州市辖内原5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武进农村商业银行、溧阳农村合作银行、常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常州市新北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坛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9年合并组建的全国首家非省会地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变,支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7月末,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超过65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94.84亿元,占总贷款的29.6%,比合并前提高了5.05个百分点。

3.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常州自2009年7月开始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1月,共组建了共27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如龙城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汇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汇昌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目前常州市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占江苏省8%,累计发放贷款285亿元,先后支持了4400多家农户,新增贷款中95%以上为“三农”类贷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

4. 保险公司,如人保财险常州分公司,截至2012年5月,常州保险公司承保了涉农地区的多个险种,农业保险出险赔付近3 600万元,包括赔付受灾水稻1 306.5万元、受灾小麦43.9万元、受灾油菜3.2万元、能繁母猪赔付1 036万元、奶牛赔付785万元、高效设施农业赔付424万元。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出险赔付及时弥补了农户的受灾损失、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和稳定。

二、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状况

1. 农村金融品种层出不穷。

第一类是农村贷款品种。

常州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出多种涉农贷款品种:一是小额贷款品种,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园林绿化贷款、项目经理贷款、个人船舶抵押贷款、个人贵金属质押贷款等。如民生银行常州分行推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专门品牌“商贷通”,其主要是投向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个人贷款业务中的结构占比超过95%。二是创业贷款品种,包括村官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再就业贷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等。例如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对519名村官实施阳光信贷集体授信2 735万元,每个村官可享受5万元信用贷款额度,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纯农贷款品种,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扶贫贷款、农产品经纪人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机贷款等。例如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农户联保的形式为溧阳社渚镇发放的农户联保贷款;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金坛37家农机购买户发放的农机贷款246.7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四是消费贷款品种,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购买商品房、建房、购买汽车等需求。

第二类是农业保险险种。

常州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目前政策性农业险险种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业保险,截至2012年5月,常州市保险公司已累计承保水稻646.37万亩、小麦356.4万亩、油菜86.32万亩;能繁母猪、奶牛养殖业保险,已累计承保能繁母猪13.61万头、奶牛7 168头;高效农业保险,已累计承保高效农业5.1万亩;农机具保险,已累计承保拖拉机866台、联合收割机1 099台;司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累计承保2 105名农机司乘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险。

2. 抵押担保方式推陈出新。

一是创新抵押形式。常州各涉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大树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贵金属”、“船舶抵押”“中小微企业厂房按揭贷款”、“中小微企业设备按揭贷款”、“机械设备置业贷款”、“营业用房置业贷款”等各种担保贷款,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例如华夏银行常州分行在江苏省首创用大树作抵押为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 500万元,解决了该公司在花卉博览会场馆的建设及名贵树种的储备上出现的资金缺口,化解了该公司融资难题,推动常州花卉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创新担保机制。为缓解农户有效抵押担保能力弱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常州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尝试担保机制创新,创新了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机制。例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采取农户联贷联保的担保模式,为薛新梅的常州市姐妹花卉合作社贷款200万元;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为解决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开发了小企业联贷联保贷款,信用额度达到5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 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譬如农业银行常州分行在常州农村地区以惠农卡为载体,设立金融服务点,为常州农村地区惠农卡持卡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2012年9月中旬,常州每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领取养老保险、惠农补贴、存款取钱等金融业务,实现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自2012年5月开启“便民通”工程,在农村地区的小超市、小商店内安装ATM机和POS终端,目前已经开通一千多家金融便民点,实现了常州市行政村的全覆盖。

二是改革涉农贷款考核机制,简化贷款手续。例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的“阳光信贷”活动,加强农户和银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农户和银行的关系;该行还按照“信贷超市”模式,全面下放500万元以下贷款审批权限到支行,积极推行在线审贷模式,确保“三农”和信贷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发放到位,既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又方便了农户办理业务,使贷款更加快捷便利。

三、当前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尽管常州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依然滞后于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农村金融产品需求日趋旺盛,但有效金融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一是贷款品种还不够丰富。

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的涉农贷款品种额度普遍比较小,小额贷款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的需求;另外常州针对农业的组合性信贷产品和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还比较欠缺,涉农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和农业特色产业信贷服务推行得较少。

二是存款和理财产品种类不多。

随着常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他们普遍金融知识水平不高,并不太清楚资金如何管理才可以保值增值。因而随着农村金融工作的逐步推进,农村理财服务在常州农村也应该逐步开始推广,而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于城市人口,适合农村的理财产品数量和种类并不多。

三是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全面。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常州已经开展了五年多时间,农险品种逐年增加,覆盖种植业、养殖业、高效农业、农机具等多个种类,但是到目前为止,常州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种植业、养殖业中还有很多品种都没有覆盖,另外随着农业投入增加和设施化率提高,目前推出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障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常州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新险种,把更多的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纳入到农业保险范畴内,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2. 抵押担保难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抵押物范围小。

虽然随着常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深入开展,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总体来讲,抵押品范围还是偏小,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种养殖产品都不可以作为抵押物,导致农民因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

二是担保方式不多。

目前常州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了包括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但是由于担保公司在民间借贷中频频违规,银行与其合作比较谨慎,另外行业协会互保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之间的信用合作还比较欠缺。

3. 服务主体和方式过于单一。

一方面,服务主体还不够。

虽然常州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扩容,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数量还不足,偏远的涉农企业和乡村农户办理资金结算比较困难。现有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点不能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要求,在处理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时工作难度大,保险力量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虽然常州金融机构已经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地区电子机具推广、布设力度还不够大,农村地区支付还是以现金为主。而且广大农户现代支付结算手段方面的知识匮乏,较少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支付方式和产品,对涉农贷款政策和产品也不是很清楚。

4. 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户资信不足。

目前,涉农个人征信体系正处于建设和完善之中,征信范围、信息资料、信用记录还不健全,建立征信档案的农户还比较少,尤其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一些新型农村经济体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加之客户普遍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自身信用记录不全,金融机构获取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比较困难。

四、进一步推进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1.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在贷款产品方面,常州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贷款品种,结合常州地方实际开发新的贷款产品: (1) 开发农业大额贷款信贷产品。随着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一些大的农业企业来说,小额贷款远远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常州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农户小额信用和其他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加以延伸和补充。 (2) 创新农业组合性信贷产品。常州金融机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综合信贷产品。如针对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可以围绕贷款、现金管理、理财、证券等多种产品和服务,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创新。 (3) 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每一种农产品都能形成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常州金融机构可根据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探索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有效增加信贷产品供给,满足常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二是在理财产品方面,常州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民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的投资理财产品,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如针对常州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问题,设计专门针对教育和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常州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大代理国债、分红保险产品、开放式基金等理财产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

三是在保险产品方面,常州保险机构应在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常州农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例如可以探索开发茶叶、竹子等种植业保险,育肥生猪、水产养殖业等养殖业保险以及蔬菜大棚等设施保险、蔬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丰收保护类保险等产品,并且把保险赔偿标准定得更高一点,切实增加农户抗风险能力。

2.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拓展担保渠道。

扩大抵押贷款范围,既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又使农民方便快捷地得到更多贷款。常州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上房屋所有权、生产性固定资产、种养殖产品等各类资产的抵押贷款,如茶园、农产品之类的都可以充当抵押物,进一步拓宽抵押担保贷款渠道。

灵活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常州金融机构应与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沟通与合作,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解决涉农小企业、农业生产养殖户的担保难题。同时,探索多样化的组合增信方式,开展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间的互助性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担保等方式,拓展担保渠道,提高整体信用功能,加大对农村信贷担保的投入力度,有效解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3. 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

建议增设村金融机构或网点。常州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增设农村服务网点,增加农村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常州政府应坚持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和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建设拓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主体。

在服务方式上,常州金融机构要增加相关POS终端机具的安装,推动农村非现金结算交易规模;推广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手段,还可以针对农村的特点开发电视银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与此同时还要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进行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宣传。例如开通金融服务型网站,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理财知识,介绍不同银行贷款、理财等产品,将银行和农户或涉农企业直接联系起来,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4. 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常州要加大开展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更新,早日建成功能齐备的农村征信系统,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发展,随着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常州金融机构可以探索适合常州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农户信用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

同时要加强信用宣传。常州金融组织要进行针对农户的信用知识宣传、教育与普及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信用户、信用村、金融生态示范县等的建设,将农村信用建设融入到这些创建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路径探讨.金融与经济, 2007;8

[2].周振, 谢家智.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实证关系研究:重庆个案.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11

[3].王修华, 马柯.金融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机理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2

[4].李萍.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现状研究.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9;6

[5].邓建军.上高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武汉金融, 2010;1

江西省农村水质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水质;调研;水污染

1.建议解决措施

MyH2O措施

1.1促进MyH2O和政府间的合作

加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构建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此体系由多元力量构成,将会更强有力地解决饮用水被污染的问题。在此体系中,各方要积极互动、多向沟通、资源共享,以使百姓能饮用质量高,无污染的水。

(1) 加强湖区各地方政府及部门之间的联动。

地方政府与其附属的部门要沟通频繁,使偏远农村的水质信息能够及时传送给上级部门,同时这也有利于数据的统计与审核,便于宏观管理。加强联动,各个部门尽心尽责发挥职能,形成从下到上的体系。

(2) 加强政府与MyH2O的协作,这是促进湖泊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组织基础。

MyH2O与政府合作,可以各扬其长:MyH2O能够为政府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在信息收集、方案论证、宣传动员,以及专业技术支持等方面较之于其他组织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对政府湖泊水污染治理进行监督和评议,形成合作共治的格局。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利用准确的信息,会取得大成果。

(3) 建立MyH2O与相关企业的关系。

企业既是湖泊水污染的源头,又是湖泊水污染治理的主体,没有企业的主动参与,水污染治理将处于被动地位。只有MyH2O与企业强强联手,才能做实际解决问题的事。

1.2 加强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MyH2O要通过新闻媒体、学校教育、社区宣传栏、文艺下乡等各种形式,让每个公民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工厂企业的任务,同时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外要与当地环境执法部门保持联系,可通过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大规模的宣传。

1.3 走访相关排污企业,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当今世上大部分水资源恶化是因为排污造成的,这就暗示治水要先治污水厂。MyH2O可以通过一系列交涉方法与相关厂商经行沟通,商议或谈判来控制污水直接入河。

湖内运载化学品、石油类物品等船舶的管理,防止湖泊水质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而在一般的垃圾处理中,由于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持续不断渗透进入地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就很难去除,而且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也极其复杂。因此,对淋滤液进行回收和处理,是防止垃圾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手段。

1.4 产业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面 源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 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 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 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强污染湖区和流域的治理力度 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1.5 防止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保护环湖区地下水质,应该对环湖区的大型工业区进行良好的环境管理,让企业运行良好的清洁生产,对工厂产生的三废排放问题制定严格的规范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遏制工业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港口码头的环境管理实行船舶排水处理及废弃物回收处理;对湖内航行的船舶包括渔船投弃的废物进行限制,制定“船舶污染排放标准”, 尤其要加强湖内运载化学品、石油类物品等船舶的管理,防止湖泊水质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减少农业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湖体核心区及滨湖保护区为发展控制区,重点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湖泊的污染威胁。充分发挥区域内良好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而在一般的垃圾处理中,由于堆放产生的淋滤液会持续不断渗透进入地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就很难去除,而且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也极其复杂。因此,对淋滤液进行回收和处理,是防止垃圾淋滤液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手段。

2.总结

经过上述调查与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井水综合水质较差。从 15个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来看,在井水与管道供水的两种方式中,管道式供水的合水质较高,而井水水质较差,需加以改进。

(2)井水普遍浑浊度超标。井水过滤主要是加入粗颗粒并且依靠其本身所处地质条件所过滤并不完善它是导致生活用水浑浊度超标的主要原因。

(3)井水硝酸盐普遍超标。当地井大多只有10米左右,使用的是浅层地下水,并且水井靠近耕地导致井水益寿化肥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最终导致硝酸盐超标。

(4)当地水质普遍偏酸。由于燃烧秸秆和大量使用未经脱硫的煤炭的缘故,大气中so3、CO2较多致使当地酸雨较频繁,酸性雨水污染地下水最终使井水偏酸。

(5)水中还原性物质量过多。在測量的15组数据中,COD的合格率为0,说明当地地下水受到的工业污染严重。

参考文献:

[1]万金保, 蒋胜韬.鄱阳湖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V0l.29 N0.3

[2]李荣防,张颖.鄱阳湖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1,V01.27 No.6

上一篇:护林防火讲话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下雨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