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课本(通用8篇)
在开始讲软件危机时我要先提出一个概念:什么是软件?(板书:软件危机、什么是软件)简单来举例像我们平时用的word、excel都是计算机软件。
软件就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相关数据及其说明文档。(软件的英文名为Software板书:software=program+data+document)
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在这里我向大家绘制两幅图,大家可以比较讨论一下
硬件的失效率刚开始是降低的,这个阶段就是磨合调整,通过调整失效率降低并达到一定时期的稳定,那为什么会失效率增高呢,硬件是物理实体它存在磨损用坏的问题。再来看软件的失效图像,我绘制了两条,一条是理想情况下,另一天是实际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出来吗?没错,开发出来的软件并不是永远有效的,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大等情况失效率会增高。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因为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并非具体的物理实体。
另外呢,软件复杂性很高,软件技术的发展落后于需求,成本也相当昂贵。
讲完软件的概念,那么软件危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软件危机就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能够正常运行的软件可能会存在软件危机吗?答案是可能会。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比方说,你在用QQ软件时,它不能与你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兼容或是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总结下来,软件危机需要应对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又有哪些典型表现呢?我们在进行一项工程时是不是经常会有一个工程预算,软件工程也不例外,如果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不准确,那么就很容易使用户不满。再来如果没有和用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就着手编写程序,那么人家也不会满意;软件质量靠不住、软件开发出来是不可维护的,也可以说是不能够对其功能进行修改适应用户需求;软件开发供不应求都是软件危机的表现。
那么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在分析原因时我们就通常从内因外因来说,在前面我有讲到软件的特征,软件复杂度高,成本昂贵等都与软件危机的出现有关,外因则是由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下面我将引入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是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你告诉自己手下的工程师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又怎么能再设计阶段就清除他呢?”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很不一样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比较少,代价也比较低当进入开发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东西都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地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海很复杂,代价剧增啊,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在引入变动,当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况且软件的开发是团体合作,并不是一个人,早发现早解决很重要!
那么如何消除软件危机呢?这也是我们这门课永恒的课题啊
首先呢我们要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并不等于程序,这是很多学生出的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产物,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队合作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那么软件危机我们就讲到这,下面开始介绍软件工程:
什么是工程?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就是对技术实体的分析、设计、建造、验证和管理。那么我们知道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看不到摸不着而软件工程就是把软件当做一种工业产品,要求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是一种新兴工程。
如何定义它呢?软件工程就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可靠地且能再实际机器上高效运行的软件,而建立和使用完善的工作原理;另一个更全面更具体的定义: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
下面就是本节课的重点,请大家认真听讲。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漫长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完成各种任务。因而就应该吧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计划开发,维护。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软件的质量保证工作不能等到编码阶段结束后再进行,那么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可以更早的发现在开发过程中的错误,及时改正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大家都知道软件开发成本很高,那就意味着不能随意更改需求。要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5、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
软件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逻辑产品,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产品的标准,从而使得所得到的的结果更容易被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大家不是都在说人多力量大吗,何况软件开发是团队协作吗?在这里要注意到人员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也会增加,耗时耗力。所以软件开发小组的组成人员应该要素质高,且不宜过高。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就是要积极主动的采纳新的软件技术,且要不断总结经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开发小组组长是一个固步自封的顽固派,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下面进行另一个知识点:软件生命周期
概括地说,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但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这里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 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初入大学校门,安全工程专业新生绝大多数对本专业的认知甚少,仅有极少数做过一些调查和研究,但也不系统和不全面。他们对本专业既感到好奇又感到迷茫,迫切想知道本专业的性质、特色、现状、发展趋势及就业去向。如果不加以引导,将对其今后的大学生活产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等负能量。为解析同学们的疑惑,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科学研究兴趣,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与要求,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了《安全工程前沿》这门课程,由本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授课,诣在使大一新生对安全工程课程体系有个总体了解,同时为其打开一扇通往安全科学技术领域新世界的大门。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在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上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学生的上课情况、提交的学习报告及其他反馈意见看,学生对该课程反响强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的与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安全工程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和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1,2,3]。
依据培养目标与计划,专业导论课应为新生对所选专业进行解读。主要回答专业(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学什么(专业内容)、怎么学(学习方法指导)、做什么(就业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4]。因此导论课对学生的学习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导引意义,也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树立与职业相关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高水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意义,对于学生具体专业或课程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及能力提高、思维方式养成等都有重要意义。简言之,就是一个“赋能”过程,赋予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助推其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成功的导论课可以辅助学生的成长,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5]。
(一)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目前,我校教学计划还沿用先基础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步曲”。大一、大二主修基础课,大三、大四主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样的教学安排,部分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期间感到迷茫,主要表现为:其一,“我学了两年的基础课,怎么觉得对以后的专业学习没有多大的益处”;其二,“学校有很多竞赛或项目都需要专业知识支撑,我又没有学过专业知识,我无法参加”;等等。这些困惑会导致学生基础课学得不扎实或错失很多参加竞赛或项目的机会。出现这些现象,究其根源,学生还是延续了高中时期的学习氛围与习惯,没有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为此,导论课应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系、进度以及课程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只要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后的专业课程才更容易接受。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反复与专业课教师联系,积极争取参与其科研活动,期间针对性查阅相关资料,参与国家和学校层面的竞赛和项目申报。令人欣慰的是,每年都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找教师探讨问题或寻求相关的资料。由于提前介入,加之准备较充分,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竞赛和项目的锻炼,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大学生活丰富饱满。
(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步入大学学堂的新生而言,首先要激发其对所选专业的兴趣,否则将对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前些年,因专业推介工作不到位,曾发生过学生因不了解本专业,对本专业没有兴趣而转投其他专业深造的现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当人们对某方面事物感兴趣的时候,这种兴趣会引导他们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选择近期发生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剖析工程实例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工程和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课程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回答“安全工程是干什么?”时,以2015年8月发生的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切入点,引导出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简言之,就是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并从如何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引伸出专业课程的设置,这样学生就对本学科有了整体印象,专业学习内容及其关联性也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大学生活。
三、教学方法
(一)运用新生已知知识讲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个深入浅出、合理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优良与否的保证。在导论授课中发现,由于课程中需要引用较多的专业术语,而学生不易吸收消化。鉴于大一新生知识结构停留在高中层面,理解与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够,需对教学方法做适当改进,以新生的发展特点和已知知识为基础,以启迪学生思维为出发点,将创新理念、学习方法的指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矿山安全研究热点之矿山采空区的危害、稳定性评估、探测技术及控制技术时,就运用高中物理等相关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设疑,恰当提问,给学生制造更多思考和总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注重课堂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中发现,师生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究其原因可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熟悉;设置的质疑点有难度或提不起兴趣;学生个体没有充分表达的平台;等等。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又是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前布置讨论主题,讨论主题侧重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如“你报考这个专业的理由是什么”、“学习安全工程到底对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的促进作用”等问题;让学生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并推荐代表上台发言,并强调表现优秀的在课程成绩上给予加分;先学生后教师对各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每位代表发言完后,带领大家鼓掌祝贺。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和提高,这对于“90后”这一“拇指一族”而言意义特别。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这一桥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
四、教学效果与建议
通过近几年在新生中不断地进行课程探索与实践,反馈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在学校第二次自主选择专业时,本专业的学生由净流出变为净流入;本专业每年都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报我校各类创新基金,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英才工程———科学家计划》等;在校级科技论文报告会上,本专业学生能取得良好成绩;学生撰写的论文,有的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讲,有的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等等。
对本门课程今后的教学,建议分阶段开设,即将课程划分四个板块,安排在大一、大二每学期的前几周,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期;每个板块可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讲授不同的内容;组织教师编制教材。
参考文献
[1]刘宏,吕保和.21世纪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5):42-45.
[2]J.Lundin,R.J觟sson.Master of science in risk manage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at Lund University,Sweden[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2,15(2):111-117.
[3]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J].安全,2007,28(10):64-65.
[4]杨晓东.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A].黑龙江高教究,2010,195(7):47-49.
【关键词】 开源软件;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导论;教学设计
开放源代码软件(简称开源软件)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这种软件的版权持有人在软件协议的规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权利并允许用户学习、修改、增进提高这款软件的质量。开放源代码的核心哲学即是自由与开放,如早期的UNIX操作系统就是开源的。目前,在庞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中,开源软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与中间件以及专业软件等,都有十分知名、同时功能十分强大的开源软件,有些开源软件的质量甚至与业界最好的商业软件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还略胜一筹。
但是,开源软件在我国的普及还远远不够。一提起操作系统,人们就想起了Microsoft Windows,一说起办公软件,就是Microsoft Office,一提起幻灯片,就想到了PPT(微软Office PowerPoint)。这诚然是由于微软公司的产品优秀造成的事实上的垄断,同时也说明由于微软公司强大的公关和广告效应,让公众有意忽略了开源软件这一庞大的软件集合。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学都已经拥有了计算机机房。然而,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几乎没有开源软件的相关教育。而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教师的缺乏,开源软件的普及更加困难。在部分已经开设开源软件课程的中学,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宏观的针对开源软件导论性质的课程,涵盖开源软件各个方面知识。因此,本文设计了开源软件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大纲及考核方式方法等。
1. 教学目的设计
中学开源软件导论课程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各个专业的开源软件之前通过学习相应的开源软件思想、哲学、设计方法、授权模式等,培养一种开源精神,学习在处理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开源软件来解决问题。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通过开放源代码软件体系介绍,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商业付费软件,还有质量相同甚至更好的开放源代码可以使用,一样可以满足日常学习和生活要求,同时也避免了软件盗版,有利于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同时,通过研究开放源代码软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细节及其实现方式,加深并巩固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时,自觉地将开源软件作为一种选择,更进一步可以通过本课程激发学生对于自己专业领域中的科学探索之兴趣。
中学开源软件导论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机房实践。讲授时侧重于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做到重点讲解清楚和明白,难点分析到位并透彻,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讲解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 教学内容设计
本导论课程面向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感兴趣的部分学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开源哲学与开源精神。开源软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开源软件的定义、特性及其影响。开源软件不仅意味着免费,更意味着自由、协作与共享。
2)各专业常用开源软件。科学、工程、艺术、社会科学、商业、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常用开源软件的介绍与使用。
3)基于开源软件完成一个实际系统或专业相关示例。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如何利用Linux、Apache、MySQL、PHP等相关开源软件,搭建一个实际的网站系统。
理论课时设计为20学时。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简史、开放源代码运动、黑客文化、开源软件的开发与协作方式、开源软件在中国、我国当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计算机学科的开源软件、电工电子类学科的开源软件、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开源软件和网络协议与网站系统。
实践环节设定为12个学时,主要是以学生机房实践为主,并由教师进行案例成果演示。要求学生通过开源软件的了解和使用,增进学生对开源软件的理解。课程实践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内部构造与装机实践、Ubuntu Linux系统安装与使用、OpenOffice办公软件安装与使用、Apache Web服务器搭建、PHP 动态页面语言、MySQL数据库。
3.课程评价方式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互动讨论、机房实践、动手操作等环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利用一定的开源软件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和期末报告。本课程的作业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要讨论的专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编写相应的幻灯片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案例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利用LAMP,搭建一个网络系统,并编写相应的案例实践报告,在案例演示课中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展示各组的案例实践成果。
本课程不设置传统的试卷类型的考核方式,主要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考核,考核是通过教师打分和学生打分然后再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进行。
4.总结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开源软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开设中学开源软件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快速熟悉开源软件的思想、哲学及软件设计方法,以及接触认识大量的优秀开源软件,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同时,为日后继续学习相应的专业性开源软件打下基础。
期末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导论学年学期:2013-2014-2 年级:2012级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期末考核100分制,具体内容和分值如下。
第一部分 课程总结(80分)
1.具体内容:
(1)需求获取和需求模型总结(20分)
(2)系统设计总结(20分)
(3)数据库设计总结(20分)
(4)软件测试部分总结(20分)
2.具体要求
(1)总结每一部分学到了什么概念和方法,对软件项目有什么样的指导,该部分在该
实际项目中有什么样的应用。
(2)每部分内容至少写500字,内容要具体。
第二部分 实际项目分析(15分)
1.具体内容:选择当前流行软件,对软件的需求和架构,采用技术,具体功能模块(子系统)划分进行分析和总结。
2.具体要求内容排版规范,清晰易读,除技术之外每部分都需使用图形进行说明,至少写500字。
(1)软件的主要架构
(2)软件所采用的技术
(3)功能模块划分
第三部分 学习心得(5分)
2、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
程序序列;数据是是使程序能够适当的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3、软件工程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4、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软件过程基本上可以用瀑布模型来描述。
6、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7、Rup把软件生命周期划为:初始、精化、构建、移交阶段。
8、可行性研究的三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9、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他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
所经受的变化。
10、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 的集合。
11、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如就不严格, 没有流程图,数据字典也难以发挥作用。
12、需求分析阶段结束之前,系统分析员应该写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书面形式准
确的描述软件需求。13、9、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4、ER图中包含了实体、关系和属性,矩形代表实体,菱形表示关系,椭圆或圆角矩
形表示属性,用直线把实体和其属性连接。
15、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
16、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总体设计又称为
概要设或初步设计。
17、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有两个定性标量度量:内聚和耦合。
18、软件测试的目标:(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
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19、软件测试步骤: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运行。
20、软件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的运行的概率。
21、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通常需要建立3种形式的模型: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
象模型,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和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22、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在任何情况下,对象模型始终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最核心的。
23、通常,使用UML提供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
24、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泛化(继承、依赖和细化等4种关系。
25、在UML中,在一段为空心的三角形的连线表示泛化关系。
26、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主题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
27、广义的说,软件重用可分为知识重用、方法和标准的重用、软件成分的重用。
28、工程网络和Gantt图同样是安排进度和管理工程进度情况的强有力的工具。29、3种典型人员组织方式:民主制程序员组、住程序员组、现代程序员组。30、软件过程的输出信息可以分为3类计算机程序、描述计算机程序的文档、数据,这
些项组成了软件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信息,人们把他们统称为软件配置,而这些项就是软件配置项。
31、Cmm把软件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分成5个阶段,并把这些阶段排序,形
成五个逐层提高的等级。能力的成熟度的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始级(1级、可重复级(2级、已定义级(3级已管理级(4级和优化级(5级。
15、编码风格:持续内部文档、数据说明、语句构造、输入输出、效率、32、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用户对“已完
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软件产品质量往往靠不住;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软件成本在计算机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软件开发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33、软件不同于硬件,他是计算机系统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34、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规模庞大。简单题
1、软件工程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2、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任务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1问题定义(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和单元测试(7综合测试(8软件维护
3、需求分析的任务
一、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1功能需求(2性能需求(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4出错处理需求(5接口需求(6约束(7逆向需求(8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
二、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三、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四、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4、改进软件设计的启发式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5、面向对象设计准则和启发式原则
(1模块化(2抽象(3信息隐藏(4弱耦合(5强内聚(6可重用
(1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2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3设计简单的类(4使用简单的协议(5使用简单的服务(6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
6、软件维护的几种类型
(1改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7、决定软件可维护性因素
(1可理解性(2可测试性(3可修改性(4可移植性(5可重用性
8、软件配置项
软件配置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变化,同时也负责各个软件配置项和软件各种版本的标志、软件配置审计以及软件配置发生的任何变化的报告。(1标识软件配置中的对象(2版本控制(3变化控制(4配置审计(5状态报告
设计题
1、等价类有效/无效数据边界值测试
2、UML类图的描述
3、N-S图、PAD图 论述题
(1软件工程(2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如果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盲目的,只会自白浪费
时间和金钱,最终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尽管确切地定义问题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实践中它却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步骤。(3需求分析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准确地回答“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概括地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这个问题。概要设计又称为初步设计、逻辑设计、高层设计或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格说明的作用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它们应该包含必要的细节,程序员可以根据它们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6编码实现(语言,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7维护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8面向对象技术(9项目管理
1.软件工程学:为了更有效地开发与维护软件,软件工作者早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认真
研究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2.软件危机典型变现:(1.对软件发开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不准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产生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2.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着程序规模 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3.软件本身独有的特点确实给开发和维护带来一些客观困难.(4与软件开发和维护有关的许多错误认识和做法形成,可以归因于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
期阶段软件开发的个体特点.4.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1.应该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
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3.在使用要总结出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尽快消除错误概念和做法.(4.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5.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
品.6.软件工程的原理:(1.用分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7.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8.软件开发时期4个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9.软件维护,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10.瀑布模型的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11.快速原型模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
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12.快速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不带馈环的,软件产品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的.13.可行性研究的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14.可行性的解法:(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15.可行性研究过程步骤:(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16.系统流程图: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
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17.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
受的变换.18.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括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19.数据字典组成元素:(1数据流.(2数据流分量.(3数据存储.(4处理.20.定义数据的方法:定义绝大多数复杂事物的方法,都是用被定义的事物的成分的某种组合
表示这个事物,这些组成成分又由更底层的成分的组合来定义.21.数据字典最重要用途: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
22.为什么要进行需求分析:因为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
题。可行性研究阶段只是粗略了解用户的需求,许多细节被忽略,然而最终的系统中却不能遗漏任何细节。所以可行性研究并不能代替需求分析。
23.软件系统综合要求:(1功能需求.(2性能需求.(3可靠性和可行性需求.(4出错处理需求.(5 接口需求.(6约束.(7逆向需求.(8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24.访谈:是最早开始使用的获取用户需求的技术,是迄今为止仍然广泛使用的需求分析技术.25.需求分析过程3种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26.数据模型包含3种相互关联信息: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属性及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27.总体设计的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28.总体设计两个过程: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
构.29.总体设计过程步骤:(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
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9审查和复查.30.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
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31.怎做到模块独立:开发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作用的模块.32模块独立两个定性标准度量:内聚和耦合.33.耦合: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34.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
扩展.35.功能内聚10分顺序内聚9分通信内聚7分过程内聚5分时间内聚3分逻辑内聚1 分偶然内聚0分
36.设计时要力争做到高内聚,低耦合.37.启发式规则介绍:(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38.交换流:信息沿输入通信路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
过变换中心,经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路变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39.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T,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
中选出一个来执行.40.详细设计目标: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41.结构程序设计: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
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42.实现: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统称.43.编码:就是那软件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44.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知产品的功能可测试和白盒测试(知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测试
45.测试步骤:(1模块测试.(2子系统测试.(3系统测试.(4验收测试.(5平行运行.46.测试重点:(1模块接口(2局部数据结构(3重要的执行通路(4出错处理通路(5边界条件.47.确认测试:也称验收测试,它的目标是验收软件的有效性.48.Alpha测试:由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进行,并且在开发者对用户的“指导”下进行测试.开发者
负责记录发现的错误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49.Beta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客户场所进行.与Alpha测试不同,开发者通常
摘要: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它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的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
关键词:工业工程生产率 成本 改善
正文:
工业工程的定义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日本工业工程协会(J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工业工程的目标美国工业工程师专家P.希克斯指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系统及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一种或几种产品,并且这种生产必须在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工业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1工业工程在美国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8年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协会。此后有人主张把当时从事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种研究工作,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懂得工程技术的人员去进行,逐步培养了一批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工程师。二战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与方法研究)、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置、生产计划等都已正式成为工业工程的内容。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费希(J.Fish)开创了工程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由于战争的需要,运筹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后由于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得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并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基础,工业工程的技术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1948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五六十年代,美国许多大学先后成立了工业工程系,到1975年,已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2工业工程在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美国IE思想的影响,在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使IE思想、技术和方法系统性地浸透到产业界的各个角落,取得了预期效果,它的推广使许多企业(如丰田汽车公司,三菱重工等)得到成长和发展,国家经济也得以平均10%的速度发展;从第一次石油冲击至今天的30多年期间是发展创新阶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以及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日本终于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IE推进之路,IE的应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小、人多、资源缺乏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全国厂房、道路、桥梁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面临全面崩溃,全年1/3时间停产,加上600万日军和移民回国而使失业人数激增。再看今天的日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亿多,但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据2008年的统计,日本国民的人均生产总值为52900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由此可见,IE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工业工程在中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IE起步较晚,我国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工业工程的人才十分短缺。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面对这种局面,作为试点,教育部于1993年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随后,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先后开始工业工程教育,然后经历了一个较慢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以后才有
一大批学校开始开办该专业。我校于1998年开设工业工程专业,2000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因此与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在相同产值的情况下,我们的资源、能源消耗比发达国家高许多,其效率又远比发达国家低。因此,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下是中国部分引进工业工程企业实例:(1)1986年,上海金陵无线电厂通过推广IE使该厂流水线生产能力提高了40%,半年间仅成本就节约了80万元;(2)成都市红光电子管厂在引进的显像管生产线上应用IE,年增产42万只电子枪,投入0.98万元,获得363万元的效益;(3)上海仪表局下属八家厂推广应用IE,投入50万元,收入6200万元;(4)北京机床电器厂运用IE改造电器产品装配生产线,使产量翻番,年新增产值1165万元,新增税利349万元。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还有:富士康集团、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所认识的工业工程
作为IE行业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两个周来通过曾老老精彩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曾老师。客观的说,IE确实是一向不错的行业,尽管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它,但是,我从不怀疑它将是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支柱。为何这么说呢?我们IE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计算机、英语、管理等等领域都要涉足,而我们的核心东西似乎也是从别的专业那儿拿来的,但是我们确实一直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资源是我们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
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人因我们也在考虑,我想再没有别的学科会如此全面的,毫无保留的接受新思想、新理念。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说过:“IE 无所不在,这个口号我是很赞赏的。做事情,也许IE分析手法不能为你提供最完美的办法,但它总有更好的办法。经营效率管理所涉及的一切,从研究、设计、开发,到制模、产品制程、供应链管理,甚至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员工关系管理,都是IE可以发挥的空间,所有的工作同仁都应该借机学习IE,善用IE。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人人参与、事事IE”。没错,IE无处不在,改善永无止境!我很赞同这点,因此我觉得作为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工业工程基础专业知识,为工业工程在我国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及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束语
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如果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工业工程将会在中国的这个世纪上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巨大的贡献,也必将在中国大地上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树平, 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正祥,工业工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春田,工业工程(IE)及其应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同时也有不少高校将物联网专业正式纳入课程体系。《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是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 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1 高校物联网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 随后众多高校便争相申报。笔者所在的学院也于2013年秋季设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并招收到该专业首批学生。物联网涉及领域非常广, 从技术角度来看, 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等, 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匮乏[1]。物联网专业作为各高校的新兴专业, 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不尽完善, 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并且, 各高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也明显落后于专业招生规模, 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脱节[2]。
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物联网产业是新兴产业, 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普遍缺乏对物联网专业的认识。笔者对自己所教班级曾做过调查, 部分学生报考该专业是因为觉得“物联网”这个词汇比较时髦, 但是问他们物联网指的是什么, 能回答清楚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被调剂到物联网专业, 对于这部分学生, 由于目前所学专业并非是自己当初所报专业, 因此学习热情非常低。
2.2 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武汉东湖学院《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因此该课程没有任何先修课程, 学生普遍缺少计算机基础知识。而该课程的讲授需要计算机组成结构和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而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
2.3 课程知识面广学习难点大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和案例的学习, 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因此其教学内容涵盖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由于该课程所含知识面非常广泛, 再加上课时有限, 因而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3]。
3 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上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必须在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3.1 合并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本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这一章的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这两章中进行讲解。此做法的优点在于这两章是本课程的核心章节, 当学生学习完硬件工作的基本原理后, 自然就很关心所收集的数据是如何进一步加以处理的, 而此时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讲解便能解除学生心中的疑问, 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2 引入生活案例化解难点
在讲授射频识别技术的EPC编码时, 很多学生对EPC编码的方式和意义不了解, 为此笔者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 将EPC编码 (见图1)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证号的编码联系起来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如下: (1) 指出EPC编码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编码一样都起到标识作用, 身份证号是用来标识具体的人, 而EPC编码是用来标识一个具体的物品, 因此EPC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一样是唯一的, 不允许重复编码; (2) 通过对身份证号的读取能获取某个人具体的信息如户籍所在地、出身日期、性别等信息, 而通过对EPC编码的读取同样也能获得该商品的很多信息, 比如前21位标识了这个商品是哪个厂家生产的, 中间17位标识了该商品的商品类别是什么, 后24位标识了该商品是什么时候生产的等信息; (3) EPC编码体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 EPC编码规则也会相应发生改变。我国早期的身份证号编码为15位, 而目前我国采用的身份号编码是18位, 对应各编码字段位数和代表的意义也与旧编码不完全相同。因此, 对于EPC编码就在编码的最前面加了两位表示该EPC编码的版本号。通过以上教学过程, 学生就能深入领会EPC编码的意义和编码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补充知识点减轻学习压力
对于无线单片机技术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导论课程, 因此学生对单片机的运行原理很难理解。为此, 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前用1个课时的时间向学生补充讲授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以及运算器、控制器、主存、输入输出设备是如何相互之间协调工作完成计算控制任务的, 然后指出单片机其实就是微型化的计算机, 其工作原理和普通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通过补充讲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 学生可很快掌握单片机的工作机制。
3.4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在笔者讲解完传感器的概念、组成和各类传感器的评价指标后布置了一道如何制作温度传感器的课堂思考题, 内容包括: (1) 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2) 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其指标有哪些? (3) 设计好以后如何制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 笔者不断提醒学生结合教师讲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 通过对第1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组成传感器的基本硬件结构;通过对第2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设计温度传感器应考虑的评价指标;通过对第3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传感器各元器件的协同工作原理。
3.5 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讲解无线传感网和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过程中,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物联网无线ZigBee智能家居红外转发、ZigBee智能家居———温湿度传感器两个视频短片。通过观看视频短片,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实际构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掌握了无线传感器如何通过ZigBee通信技术将感知到的信号传送给ZigBee网关, 再由网关将数据通过Internet发送到客户手机的全过程, 也极大地提高了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
摘要:《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 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指导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辉, 李敬兆, 詹林.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14 (2) .
[2]关辉.物联网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 2011 (11) .
【关键词】讲座 项目设计 职业规划书 视频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一、引言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新兴复合型学科“物联网工程”的入门引导课程,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体系化地建立物联网专业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思考,以便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习计划。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工程导论》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特长,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014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称本院)各专业均开设了相关的导论课程,并采取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教学手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大一新生在C-D-I-O的环节体验式教学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项目制的开展中,学生们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实践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做出了诸多作品。以2015年电子工程系导论课程为例,学生的作品数多达40件。综上所述,CDIO的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故在《物联网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拟采取CDIO工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综合发展的目的。
二、CDIO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措施
在《物联网工程导论》CDIO教学中,主要根据课程的提点来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
(一)邀请物联网从业人员进行讲座
大学教师对于基础技术方面非常熟悉,但是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熟悉程度不如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课程作为行业导论课,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鉴于此,本文在教学中,邀请经验丰富的物联网从业人员来进行免费讲座,如图1所示。
(二)平时作业采用项目设计的方法
CDIO教学的精髓在于项目制的实施。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它是学生建立体系化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故在教学中,拟采取项目制贯穿教学环节的方式进行。具体实施步骤为:
1.拟定设计题目
教学中,结合自己在大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交流,拟定了20多个项目设计题目。主要分为2个方向,行业类的题目主要涉及学习和就业的计划和规划方面,比如“物联网行业研发岗位有哪些公司招聘?需要哪些技能?对应哪些课程?薪酬如何?发展空间如何?”“《我是女生,学这个专业合适吗?现在有什么渠道可以转专业,或者毕业时找其他专业的岗位吗?发展空间如何?”等。技术类的题目主要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一些技术,让学生进行使用体验,比如“淘宝(或者京东)上有哪些商品使用ZigBee协议?干什么用的?”“使用某一个品牌的云存储平台产品,并且向同学们介绍使用感受”等。考虑到个人思考的局限性和大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允许学生自己拟定课程题目,只要在物联网行业导论这个范畴以内;因为大一新生刚从中学的教育体系脱离出来,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就业后的学习工作情况不熟悉,所以题目拟定时注意降低难度,并且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紧密结合。
2.项目团队的划分
让学生按自己意愿组件项目制团队,每个课题小组4~5名学生。团队划分完毕之后,让学生完成选题工作。
3.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考核
每个课题组花4周的时间完成项目。并于课程的最后教学阶段,进行实物演示和答辩验收,并组织3~4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三)职业规划论文的撰写
在课程考核机制中,除项目制的开展外,还应结合本院其他专业导论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的优秀经验,再设置职业规划论文撰写环节。即完成导论课程的学习后,每位学生应对自己的专业规划和兴趣有初步认识,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完成职业规划书一份。主要内容包括:(1)未来自己期望就业的1~3个专业方向;(2)调查该方向的就业单位在用人方面的专业技能需求;(3)以此为依据,完成四年的学习规划制定;(4)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进行指导性的批注,再返还给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
(四)理论教学中的形式转变
本课程作为行业导论课程,对于物联网各种技术的介绍主要是技术应用案例,而不是技术的原理,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做下铺垫。
在这个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的研究阶段,收集了很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这些教学资源都是以ppt的形式存在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ppt形式的讲解,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高。因此将部分应用场景的介绍的教学,改成了视频形式的,来自世界前沿技术应用的视频,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促进其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和毕业后的就业规划的思考,促进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思考、总结、创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23(01):38,41.
[2]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04):1-3.
[3]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软件工程导论课本】推荐阅读: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10-19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导论07-05
工程力学专业导论报告10-17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01-04
工程造价导论结课论文05-26
物流工程导论结课论文11-17
土木工程执业资格导论试卷12-13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初识软件工程11-1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学生学习感悟09-21